CN110914493A - 机器编织工具,特别是机器编织针 - Google Patents
机器编织工具,特别是机器编织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14493A CN110914493A CN201880040672.1A CN201880040672A CN110914493A CN 110914493 A CN110914493 A CN 110914493A CN 201880040672 A CN201880040672 A CN 201880040672A CN 110914493 A CN110914493 A CN 1109144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ight
- machine knitting
- machine
- support
-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4—Latch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6—Sliding-tongue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编织工具(11),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杆(15)的机器编织针(12)。机器编织工具(11)具有:针脚形成部分(M),其直接邻接前端部(16);以及驱动部分(A),其直接邻接后端部(17)。至少在驱动部分(A)中,杆(15)的底侧(25)不具有凹口或凹部,并且沿着平面(E)延伸。在驱动部分(A)中,杆(15)形成具有肋高度(h1)的至少一个肋部分(30),该肋高度至多为1.1 mm。另外,在驱动部分(A)中,杆(15)形成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所述支撑凸起沿高度方向(H)延伸超过至少一个肋部分(30)的肋高度(h1)并且具有凸起高度(h3),该凸起高度具有最大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编织工具,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编织针。机器编织工具优选地被设计成用于编织短纤维纱线,诸如棉纱线。机器编织工具或机器编织针优选地为舌针(Zungennadel)或复合针。
背景技术
众多种机器编织工具和机器编织针是已知的。在用编织机器进行编织期间,机器编织针(例如,特别是舌针)沿纵向方向在引导通道或针通道中移动。为此,每个机器编织针具有带有针踵部分(Fußteil)的驱动部分。针踵部分与编织机器的凸轮协作,以便沿纵向方向在针通道中定位或移动机器编织针。在圆型编织机器的情况下,针筒(Strickzylinder)与机器编织针一起沿外周方向相对于凸轮旋转,并且在凸轮轨道中引导机器编织针的针踵部分。此处,力不仅沿机器编织针的纵向方向作用在针踵部分上,而且沿横向方向横向地作用在针踵部分上。在编织机器中进行编织期间,还借助于合适的驱动装置来移动或定位其它机器编织工具,诸如复合针的钩或滑块。
这种机器编织工具必须满足众多条件,这些条件有时也是矛盾的。为了实现最大可能的生产力,需要高的运动速度(例如,圆型编织机器的针筒的高旋转速度),这导致编织机器的机器编织针以及其它机器编织工具的相应地高的加速度和速度。
为了实现高的加速度,一方面有利的是,机器编织工具的质量轻。另一方面,机器编织工具必须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并且不得由于引入加速力而出现过度磨损或损坏的迹象。更换有缺陷的机器编织工具需要停止编织机器,并导致生产力损失。机器编织工具必须能够以精确的方式定位,以便在针脚形成时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在针脚形成过程期间,机器编织工具的引导或定位精度也不得受到残留的纱线、残留的纤维或其它污染物的损害。
为了考虑到这些各种约束,已经提出了机器编织工具的范围广泛的实施例。为了避免断针的风险,还已知机器编织针,其中,杆包括以曲折方式延伸的部分,如例如从US 5,231,855或DE 69 218 303 T2中已知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抑制急加速对机器编织针的影响并避免损坏的风险。在那里所描述的针形成一个组,其中,一组内的针的每一个具有针踵部分,该针踵部分与同一组内的其它机器编织针的针踵部分相比落座于不同的针踵位置处。在其中一个针具有针踵部分的情况下,其它针的每一个具有杆桥。
在DE 28 20 925 A1中附加地描述了一种具有曲折的杆部分的机器编织针。在那里,布置成与底侧相隔一距离的肋部分具有至多1.1 mm或0.9 mm的肋高度。
US 4,036,036 A提出,在杆的两个侧面之间提供孔口而非机器编织针的曲折部分,所述孔口能够具有不同的形状和设计。因此,避免了与曲折的杆部分相比在针的底侧和上侧上的凹口或凹部。
DE 3 014 751 A1描述了例如呈舌针形式的冲压式机器编织工具。杆具有多个孔口,这些孔口沿横向方向完全穿过杆并且在杆的每个侧面上开放。因此形成了环形地封闭的室。这些室由沿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肋来定界。因此,应更好地吸收急加速,并且应避免断针。
从CN 2 178 245 Y中已知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机器编织针。
发明内容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创造一种编织工具,其充分地符合引言中所描述的约束并且准许伴有精确引导的高的加速度。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机器编织工具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器编织工具,且特别地提出了一种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杆的机器编织针。机器编织工具的杆具有底侧、与底侧相对的上侧以及连接底侧和上侧的两个侧面。这些侧面布置成沿横向方向相隔一距离,该横向方向与纵向方向成直角。两个侧面优选地彼此平行地定向。
杆或机器编织工具具有前端部和相对的后端部。针脚形成部分直接邻接前端部。在作为机器编织针的机器编织工具的实施例中,在针脚形成部分中设置针钩。当机器编织针被体现为舌针时,可移动地安装的针舌(Zunge)可设置在针脚形成部分中,该针舌能够在开放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机器编织工具的驱动部分直接邻接后端部。在驱动部分中,机器编织工具具有至少一个针踵部分。所述针踵部分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从底侧开始的针踵部分高度,该高度方向与纵向方向成直角并与横向方向成直角。针踵部分被设计成在针脚形成过程期间与编织机器的凸轮协作。机器编织工具能够借助于针踵部分移动和/或定位。
当在说明书中提及杆或杆的某些部分的高度时,总是给出相对于底侧的任何高度规格。
机器编织工具的底侧至少在针脚形成部分的外部在单个平面中延伸,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横跨该单个平面。相对于该平面,底侧没有凸起或凹口或孔口。
侧面优选地至少在驱动部分中形成为没有凹部或凹口。因此,污物不可能积聚在底侧上的凹口或凹部中抑或积聚在侧面上的凹口或凹部中。污物的积聚能够导致对于机器编织针的定位精度的不利影响。如果过多的污物积聚在凹部中,则在机器编织工具的运动期间摩擦也能够增加并引起磨损加剧。特别地,机器编织工具被设计用于编织短纤维纱线或棉纱线。在这种纱线的情况下,在编织机器中由残留的短纤维纱线而产生了特别高的污染物程度。因此,机器编织工具对这种污染物特别不敏感。
在驱动部分中,杆形成至少一个肋部分,该肋部分具有从底侧开始至多1.1 mm的肋高度。由于在驱动部分中底侧在共同平面中延伸,因此当在编织机器的引导通道中被引导时,肋部分支承抵靠引导通道的基底处的对应面。肋部分形成为具有短的高度。因此,减轻了针的重量,并且增加了针杆的弹性。在急加速的情况下,减小了引入加速度的针踵部分上的负载,并且降低了针踵部分断裂的风险。由于肋部分从底侧零距离延伸且因此能够利用其整个底侧支承在编织机器的面上,因此充分抑制了任何引入的振动。没有提供与底侧相隔一距离的肋部分或杆部分。
在驱动部分中,特别是在至少一个肋部分中,杆的短的高度(至少在几个部分中)也降低了绕平行于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轴线的抗扭刚度。当机器编织工具在圆型编织机器中沿其横向方向相对于凸轮移动时,沿横向方向引导的力被引入到针踵部分上,这能够导致倾角或导致针踵部分绕该纵向轴线倾斜。为了能够抵消这种情况并支撑机器编织工具,在驱动部分中设置至少一个支撑凸起,该支撑凸起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凸起高度。凸起高度大于肋高度且小于针踵部分高度。支撑凸起布置成沿纵向方向与针踵部分相隔一距离。在支撑凸起的区域中,杆具有相对大的高度,并且在编织机器中利用其底侧被支撑在引导面上,这改善了支撑效果。
编织机器的引导通道的通道壁设置在直接相邻的机器编织工具之间。机器编织工具借助于支撑凸起而被支撑在通道壁上。减少了针踵部分上的局部负载,且避免了损坏和/或延长了机器编织工具的使用寿命。在机器编织工具断裂或退化的情况下,不仅在机器编织工具处能够引起损坏,而且尤其是在编织机器的通道壁处(针筒、针床)也能够引起导致损坏,该损坏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补救。
根据本发明的机器编织工具或根据本发明的机器编织针具有实现高的编织速度并且对污染物不敏感的设计。设计特征相互协调,并且以要求保护的组合而导致机器编织工具的特别合适的构造。封闭的底侧和/或优选地封闭的侧面不给残留的纱线或其它污物颗粒相对大的程度的积聚提供任何机会。至少一个肋部分使机器编织工具对在针踵部分处引入的急加速不敏感。肋部分通过底侧被支撑在编织机器的引导面上,例如被支撑在针通道的基底上,使得有效地抑制了那里所引起的任何振动且实现了高的引导精度。相邻的机器编织工具能够借助于支撑凸起被支撑在编织机器的通道壁上,使得能够限制倾角或机器编织工具绕平行于纵向方向的轴线的扭转。
有利的是,至少一对(在每种情况下)的两个支撑凸起布置在驱动部分中。在杆的上侧中的凹形凹口或沟能够设置在支撑凸起之间。同一对的两个支撑凸起能够布置成沿纵向方向彼此相隔一支撑距离。特别地,该支撑距离是两个支撑凸起的最高部之间沿纵向方向的最小距离。例如,支撑距离能够对应于针踵部分沿纵向方向的长度尺寸,或者能够略大于针踵部分的长度尺寸。
每个支撑凸起例如能够具有两个侧翼(flank),这两个侧翼相对于高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以一斜度延伸。因此能够达到清洁的效果:污物通过侧翼的斜度而从编织机器的引导通道中被输送出来。因此,污染物从引导通道中被输送出来,并且减少或避免了污物颗粒或其它致污物在针杆下方的渗透。
机器编织工具的后端部能够布置在杆的端部部分处。如沿横向方向所考虑的,端部部分例如具有矩形轮廓。端部部分能够沿纵向方向具有端部部分长度。端部部分长度能够至少对应于一对的两个支撑凸起之间的支撑距离。
优选的是,肋部分或所提供的肋部分中的一个布置在至少一个支撑凸起和针踵部分之间。
附加地有利的是,在驱动部分中的杆形成多个肋部分,每个肋部分具有相同的肋高度。因此,能够减小单独的肋部分的弯曲负载。
在另一个有利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踵部分布置在两个支撑部分之间。所述支撑部分的每一个沿高度方向H以支撑部分高度延伸,该支撑部分高度至少与凸起高度一样大。这两个支撑部分能够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支撑部分高度。支撑部分能够用于将机器编织工具支撑在编织机器的引导通道的通道壁处,直接与针踵部分相邻。
机器编织工具能够形成一个组。共同组内的所有机器编织工具在其相应的针踵部分的针踵位置方面彼此不同。针踵部分的针踵位置规定了针踵部分与前端部和/或后端部的距离。共同组内的每个机器编织工具在位于该组内的另一个机器编织工具的针踵位置的区域中的点处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将通过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变得清楚。下文中,将基于附图来详细解释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被体现为机器编织针的一组机器编织工具,
图2示出了机器编织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来自图2的机器编织针的针脚形成部分,
图4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剖面线IV-IV的穿过机器编织针的杆的横截面,
图5示出了来自图2的机器编织针的驱动部分的局部视图,该驱动部分具有机器编织针的针踵部分,
图6示出了来自图2的机器编织针的驱动部分的局部视图,该驱动部分具有一对的两个支撑凸起,以及
图7示出了来自图1的一组机器编织针,其中,机器编织针的每一个以侧视图进行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7中示出了由多个机器编织工具11和例如多个机器编织针12构成的一个组10,具体地,所述多个机器编织针是第一机器编织针12a、第二机器编织针12b、第三机器编织针12c和第四机器编织针12d。每组10的机器编织工具11的数量能够变化。每个组10能够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机器编织工具11。
同一组10内的机器编织工具11或机器编织针12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下文将进一步更详细地描述差异。
将参考图2至图6基于第一机器编织针12a来解释机器编织针12的结构。
机器编织针12具有杆15,该杆沿纵向方向L在前端部16和后端部17之间延伸,该后端部与前端部16相对。根据示例,机器编织针12被体现为舌针。在前端部16处,杆15形成针钩18。针钩18对钩内部19进行定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钩内部能够由针舌20打开和封闭。为此,针舌20安装在杆15的支承间隙中,以便可绕枢转轴线S枢转。枢转轴线S沿横向方向Q延伸,该横向方向与纵向方向L成直角。针舌20能够绕枢转轴线S在封闭位置I(图3中以虚线的方式示出)和开放位置II之间枢转。在封闭位置I中,针舌20支承抵靠针钩18并封闭钩内部19。在开放位置II中,针舌20远离针钩18并释放钩内部19,以便针脚(Masche)能够被接收在钩内部19中,或者能够从钩内部19移除。在编织过程期间,针舌20借助针脚或纱线部分在封闭位置I和开放位置II之间移动。
根据示例,机器编织针12的布置有针钩18和针舌20的区域形成了针脚形成部分M。针脚形成部分M直接邻接前端部16。其优选地在用于接收针舌20的支承间隙终止的点处终止。替代地,针脚形成部分M的与前端部16相对的端部能够由针舌20的自由端部在开放位置II中所采取的位置形成,该自由端最大程度地远离针钩18。
除了支承间隙之外,机器编织针12的杆15优选地被体现为没有腔或孔口,特别是槽或孔。在图4中,杆15是以其沿着图3中的剖面线IV-IV的横截面示出的,并且根据示例,杆15具有带有倒角的角部区域的基本上矩形横截面。横截面也能够具有椭圆形、圆形或其它形状。
机器编织针12的驱动部分A直接邻接后端部1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脚形成部分M借助于中间部分Z连接到驱动部分A。根据示例,中间部分Z一方面直接邻接针脚形成部分M,且另一方面直接邻接驱动部分A。
在驱动部分A中,机器编织针12具有针踵部分24,该针踵部分被设计成与编织机器(且特别地,圆型编织机器)的凸轮协作。借助于针踵部分24,机器编织针12能够沿纵向方向L移动或定位。在圆型编织机器的情况下,为此,针筒被驱动为绕平行于纵向方向L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此处,针踵部分24突出到编织机器的凸轮的轨道中,并且取决于轨道沿纵向方向L的路线来定位或移动机器编织针12。
在针脚形成部分M外部,杆15沿高度方向H具有不同的高度,该高度方向被定向成与纵向方向L成直角且与横向方向Q成直角。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杆15的底侧25在其中延伸的平面E来规定杆15或其部分的高度。在针脚形成部分M的外部,底侧25在杆15的每个点处在平面E内延伸,并且相对于该平面E没有任何凸起或凹口。仅在与后端部17直接相邻处,底侧25才能够通过半径或倒角过渡到后端部17处的后边缘中。该半径或该倒角不属于底侧25,并且完全在平面E内延伸。
杆15的两个侧面26邻接底侧25,这两个侧面布置成沿横向方向Q彼此相隔一距离。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侧面26的每一个在其自己的平面中延伸,其中,这些平面被定向成彼此平行,并且纵向方向L和高度方向H横跨这些平面。杆15具有与底侧25相对的上侧27。上侧27和底侧25通过两个侧面26彼此连接。
在针脚形成部分M的外部,侧面26形成为没有凹口或孔口,而是代替地构成了连续的封闭面。在针脚形成部分M的外部,必要时,杆15具有凸起和凹口,这些凸起和凹口在上侧27上开放。
在驱动部分A内,杆15形成至少一个肋部分,并且根据示例,多个肋部分30布置成沿纵向方向L彼此相隔一距离。每个肋部分30沿高度方向H具有至多1.1 mm的肋高度h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机器编织针12具有三个肋部分30。在驱动部分A中,杆15在具有肋高度h1的肋部分30中的每一个处具有其最短高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肋部分30全部具有相同的肋高度h1。两个或更多个肋部分30还将有可能每一个都具有不同的肋高度。
一个或若干个或所有存在的肋部分沿长度方向L的相应肋长度v至少与针踵部分24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尺寸y一样大,并且能够例如是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的至少1倍至1.5倍大。
针踵部分20沿高度方向H具有针踵部分高度h2,该针踵部分高度比肋高度h1大得多。在针踵部分24处,杆15或机器编织针12具有其最大高度,使得针踵部分高度h2代表杆15的最大高度。
在驱动部分A中,杆15附加地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两个支撑凸起31形成了一共同对32。支撑凸起31布置成沿纵向方向L与针踵部分24相隔一距离。根据示例,至少一个肋部分30安置在针踵部分24和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之间。
在此处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机器编织针12的每一个具有两个组32,且因此具有总共四个支撑凸起31。每个支撑凸起31具有驼峰状的设计以及最大高度(具有凸起高度h3)的点(图6)。从最大高度(凸起高度h3)的区域或点开始,每个支撑凸起31在两个相对的纵向侧上具有侧翼33,所述侧翼以与高度方向H成一斜度且以与纵向方向L成一斜度延伸。同一组32内的两个支撑凸起31沿纵向方向将沟34定界在其间,该沟连接到支撑凸起31中的每一个的一个侧翼33。两个支撑凸起31沿纵向方向L在其具有凸起高度h3的其最高部之间具有支撑距离x,该支撑距离代表两个支撑凸起31的最高部之间沿纵向方向L的最小距离。杆在沟34中的高度优选地至少与肋部分30中的高度一样大,且根据示例大于肋部分30中的高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距离x沿纵向方向L至少与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一样大(图2和图7)。
每个支撑凸起31在侧翼33与针杆15的相邻区段的过渡点之间具有凸起基本长度b(图6)。单个支撑凸起31的凸起基本长度b优选地至少与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一样大,且至多是针踵部分的长度尺寸y的1.5至2倍大,使得其特别适用下式:y ≤ b ≤ 1.5∙y或y≤ b ≤ 2∙y。
一组的两个支撑凸起31在两个最外侧的侧翼33与针杆15的相邻区段的过渡点之间具有组基本长度c(图6)。组基本长度c优选地至少是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的两倍大,且至多是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的三至四倍大,使得其特别适用下式:2∙y ≤ c ≤ 3∙y或2∙y ≤ c ≤ 4∙y。
在此处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一对32的两个凸起31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每个机器编织针12优选地具有带有两个相同的支撑凸起31的至少一个组32。一个组32的两个凸起31也能够以彼此不同的方式形成。
在驱动部分A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踵部分24布置在两个支撑部分38之间,这两个支撑部分沿高度方向H每一个具有支撑部分高度h4(图5)。两个支撑部分38的支撑部分高度h4优选地是相同的。支撑部分高度h4至少与支撑凸起31的凸起高度h3一样大,并且根据示例更大。支撑部分高度h4小于针踵部分高度h2。
两个支撑部分38的每一个通过上侧27上的过渡部分39而过渡到针踵部分24中。过渡部分39至少部分地具有比支撑部分38短的高度,且例如能够由上侧27的凹形路线形成。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过渡部分39相对的侧上,相应的支撑部分38具有边缘40,该边缘基本上在高度方向H处延伸或相对于高度方向H围成锐角且特别是至多10°至15°的小锐角。边缘40相对于纵向方向L的梯度大于支撑凸起31的侧翼33的梯度。
每个支撑部分38在过渡部分39和边缘40之间具有支撑部分基本长度d(图5)。支撑部分基本长度d优选地至少与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一样大,且至多是针踵部分24的长度尺寸y的1.5至两倍大,使得其优选地适用下式:y ≤ d ≤ 1.5∙y或y ≤ d ≤ 2∙y。
机器编织针12具有直接与其后端部17相邻的端部部分49。端部部分49的端部部分高度h5至少与凸起高度h3一样大,并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与支撑部分高度h4一样大。端部部分高度h5小于针踵部分高度h2。
在其中一些机器编织针12的情况下,特别地在第一机器编织针12a、第二机器编织针12b和第三机器编织针12c的情况下,端部部分49具有基本上矩形轮廓。在第四机器编织针12d的情况下,针踵部分24布置成靠近后端部17,使得在那里,布置在后端部17和针踵部分24之间的支撑部分38具有修改的形状,并且借助于倒角50(图1和7)而非其边缘40来下降到后端部17。因此,该第四机器编织针12d的端部部分49不同于其它机器编织针12a、12b、12c的端部部分49。
如特别地能够从图1和图7中看出,在同一组10内的每个机器编织针12a、12b、12c、12d的情况下,针踵部分24与前端部16以及与后端部17的距离是不同的,使得这些机器编织针12a、12b、12c、12d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针踵位置。在该组10内的另一个机器编织针的针踵部分24所在的杆的区域中,该机器编织针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或由两个支撑凸起31形成的对32。在图7中,基于虚线示出了:例如,在第二机器编织针12b的针踵部分24的针踵位置处,该组10内的其它机器编织针12a、12c和12d中的每一个包括对32,所述对在每种情况下均包括两个支撑凸起31。当在圆型编织机器的操作期间针踵部分24绕平行于纵向方向L的轴线偏斜或倾斜时,因为在操作期间力沿横向方向Q作用在针踵部分24上,因此机器编织针12a、12c和12d能够被支撑在引导通道中。由于该支撑,避免了对针踵部分24和编织机器的损坏,或者减小了这种风险。
组10内的所有机器编织针12a、12b、12c和12d均沿纵向方向L在前端部16和后端部17之间具有相同的总长度。
所描述的机器编织针12特别适合于编织短纤维纱线,例如棉纱线。它对污染物不敏感,特别是残留的棉或纱线,该污染物在编织过程期间进入编织机器的引导通道中。另外,机器编织针12被设计成吸收经由针踵部分24引入的急加速,并且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编织工具11,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杆15的机器编织针12。机器编织工具11具有:针脚形成部分M,其直接与前端部16相邻;以及驱动部分A,其直接与后端部17相邻。至少在驱动部分A中,杆15的底侧25没有任何凹口或凹部,并且沿着平面E延伸。在驱动部分A中,杆15形成具有肋高度h1的至少一个肋部分30,该肋高度至多为1.1 mm。另外,在驱动部分A中,杆15形成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所述支撑凸起沿高度方向H延伸超过至少一个肋部分30的肋高度h1并且在其最大高度点处具有凸起高度h3。
附图标记列表:
10 组
11 机器编织工具
12 机器编织针
12a 第一机器编织针
12b 第二机器编织针
12c 第三机器编织针
12d 第四机器编织针
15 杆
16 前端部
17 后端部
18 针钩
19 钩内部
20 针舌
24 针踵部分
25 底侧
26 侧面
27 上侧
30 肋部分
31 支撑凸起
32 对
33 侧翼
34 沟
38 支撑部分
39 过渡部分
40 边缘
49 端部部分
50 倒角
I 封闭位置
II 开放位置
A 驱动部分
b 凸起基本长度
c 组基本长度
d 支撑部分基本长度
E 平面
H 高度方向
h1 肋高度
h2 针踵部分高度
h3 凸起高度
h4 支撑部分高度
h5 端部部分高度
L 纵向方向
M 针脚形成部分
Q 横向方向
S 枢转轴线
v 肋长度
x 支撑距离
y 针踵部分的长度尺寸
Z 中间部分。
Claims (12)
1.一种机器编织工具(11),特别是一种机器编织针(12),
具有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杆(15),所述杆具有底侧(25)、与所述底侧(25)相对的上侧(27)以及两个侧面(26),所述两个侧面布置成沿横向方向(Q)相隔一距离并连接所述底侧(25)和所述上侧(27),
其中,提供了直接邻接前端部(16)的针脚形成部分(M),
其中,提供了直接与相对的后端部(17)相邻的驱动部分(A),在所述驱动部分中,针踵部分(24)沿高度方向(H)以针踵部分高度(h2)延伸并且被设计成与编织机器的凸轮协作,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纵向方向(L)和所述横向方向(Q)成直角,
其中,所述底侧(25)至少在所述针脚形成部分(M)的外部在平面(E)中延伸并且没有凹口,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部分(A)中,所述杆(15)形成具有至多1.1 mm的肋高度(h1)的至少一个肋部分(30),
并且,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在所述驱动部分(A)中沿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并且布置成沿所述纵向方向(L)与所述针踵部分(24)相隔一距离,并且具有凸起高度(h3),所述凸起高度大于所述肋高度(h1)且小于所述针踵部分高度(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32)的两个支撑凸起(31)布置在所述驱动部分(A)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同一对(32)的所述两个支撑凸起(31)布置成沿所述纵向方向(L)彼此相隔支撑距离(x)。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距离(x)是所述两个支撑凸起(31)的最高部之间沿所述纵向方向(L)的最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距离(x)对应于所述针踵部分(24)沿所述纵向方向(L)的长度尺寸(y)。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17)布置在所述杆(15)的端部部分(49)处,所述端部部分具有基本上矩形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部分(49)的端部部分高度(h5)沿所述高度方向(H)至少与所述凸起高度(h3)一样大。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凸起(31)具有两个侧翼(33),所述两个侧翼以与所述高度方向(H)成一斜度且以与所述纵向方向(L)成一斜度延伸。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分(30)或所述肋部分(30)中的一个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1)和所述针踵部分(24)之间。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部分(A)中,所述杆(15)形成多个肋部分(30),所述多个肋部分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的肋高度(h1)。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部分(24)布置在两个支撑部分(38)之间,所述两个支撑部分的每一个沿所述高度方向(H)延伸了支撑部分高度(h4),所述支撑部分高度至少与所述凸起高度(h3)一样大。
12.由多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编织工具(11)形成的组(10),
其中,所述组(10)内的每个机器编织工具(11)的所述针踵部分(24)具有不同的针踵位置,所述针踵位置与该组(10)内的所有其它机器编织工具(11)相比与所述前端部(16)和/或所述后端部(17)相隔不同距离,
并且其中,所述组(10)内的每个机器编织工具(11)在沿所述纵向方向(L)位于该组内的另一个机器编织工具(11)的所述针踵位置的区域中的点处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凸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7176608.2A EP3418434B1 (de) | 2017-06-19 | 2017-06-19 | Maschinenstrickwerkzeug, insbesondere maschinenstricknadel |
EP17176608.2 | 2017-06-19 | ||
PCT/EP2018/065967 WO2018234183A1 (de) | 2017-06-19 | 2018-06-15 | Maschinenstrickwerkzeug, insbesondere maschinenstricknade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14493A true CN110914493A (zh) | 2020-03-24 |
CN110914493B CN110914493B (zh) | 2022-05-10 |
Family
ID=5907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40672.1A Active CN110914493B (zh) | 2017-06-19 | 2018-06-15 | 机器编织工具,特别是机器编织针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03824B2 (zh) |
EP (1) | EP3418434B1 (zh) |
JP (1) | JP7134187B2 (zh) |
KR (1) | KR102416661B1 (zh) |
CN (1) | CN110914493B (zh) |
PT (1) | PT3418434T (zh) |
TW (1) | TWI768036B (zh) |
WO (1) | WO2018234183A1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245731A1 (de) * | 1972-09-18 | 1974-03-28 | Mayer & Cie Maschinenfabrik | Nadel fuer strick- und wirkmaschinen |
US4089192A (en) * | 1976-04-30 | 1978-05-16 | Kohorn Alfred O | Knitting machine needles with improved cut-off and spring location |
US4255948A (en) * | 1978-04-26 | 1981-03-17 | Needle Industries Limited | Stress reducing latch needle shank |
US4452053A (en) * | 1978-05-12 | 1984-06-05 | Sulzer Morat Gmbh | Stamped knitting-tool for knitting machines |
JPH02160961A (ja) * | 1988-12-13 | 1990-06-20 | Gunze Ltd | メリヤス編針 |
US5154069A (en) * | 1991-09-12 | 1992-10-13 | Exeltor Inc. | Knitting needle having force reduction portion |
CN2178245Y (zh) * | 1993-05-06 | 1994-09-28 | 上海织针三厂 | 圆纬机用织针 |
CN101072909A (zh) * | 2004-12-07 | 2007-11-14 | 福原机针株式会社 | 针织圆机用部件 |
CN101302680A (zh) * | 2007-05-03 | 2008-11-12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特别适用于高精细分度的针织机工具 |
CN101532208A (zh) * | 2008-02-27 | 2009-09-16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具有内部弹簧尖端的移圈针 |
CN201842950U (zh) * | 2010-09-26 | 2011-05-25 |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电脑横机织针 |
CN106460265A (zh) * | 2014-04-03 | 2017-02-22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用于针织机的针织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6036A (en) | 1976-03-22 | 1977-07-19 | The Torrington Company | Latch needle for knitting machines |
GB1577481A (en) * | 1976-11-01 | 1980-10-22 | Philip M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DE3014751C2 (de) * | 1980-04-17 | 1982-06-16 | Theodor Groz & Söhne & Ernst Beckert Nadelfabrik KG, 7470 Albstadt | Gestanztes Strickwerkzeug für Strick- oder Wirkmaschinen |
DE3108041C2 (de) * | 1981-03-03 | 1985-01-31 | Alfred 7031 Bondorf Buck | Strickmaschine |
DE3330530C1 (de) * | 1983-08-24 | 1985-03-28 | Memminger Gmbh, 7290 Freudenstadt | Strickmaschine mit wenigstens einem Nadeltraeger |
JPS62215054A (ja) * | 1986-03-17 | 1987-09-21 | 永田 裕一 | 緩衝機能を備えた編針 |
DE3706856C1 (de) * | 1987-03-04 | 1988-03-03 | Groz & Soehne Theodor | Gestanztes Strickwerkzeug fuer Textilmaschinen,insbesondere Strick- und Wirkmaschinen |
JP2767273B2 (ja) * | 1989-03-13 | 1998-06-18 |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 プレーティングパイル編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シンカー |
JP2951756B2 (ja) * | 1991-06-25 | 1999-09-20 | 福原ニードル株式会社 | 編機用メリヤス針 |
JP2951757B2 (ja) * | 1991-06-25 | 1999-09-20 | 福原ニードル株式会社 | 丸編機用メリヤス針およびその使用法 |
US6105402A (en) * | 1995-10-24 | 2000-08-22 | Lee; Kyung-Mok | Design of sinker and sinker cam shape for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atterning fabric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n actuator and these newly designed tools |
TW528822B (en) * | 1999-10-27 | 2003-04-21 | Shima Seiki Mfg | Compound needle |
JP4025512B2 (ja) * | 2000-05-12 | 2007-12-19 | 丸善産業株式会社 | 靴下のつま先縫製方法と装置 |
US6269665B1 (en) * | 2001-02-20 | 2001-08-07 |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 Jack and upper needle dial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double-knitting plush fabric fabricated by the same |
DE10325671B4 (de) * | 2003-06-06 | 2007-03-01 | Groz-Beckert Kg | Versandeinheit länglicher Systemteile, insbesondere Nadeln, für maschenbildende Maschinen |
EP1816247B1 (de) * | 2006-02-02 | 2008-11-26 | Groz-Beckert KG | Systemteil für ein Stricksystem und Handhabungsverfahren |
EP2172584B1 (de) * | 2008-10-02 | 2013-01-09 | Groz-Beckert KG | Strickmaschinennadel mit geschlitztem Mäanderbogen |
US7874181B1 (en) * | 2009-01-28 | 2011-01-25 | Sandra Kay Lindahl | Knitting needle with ergonomic configuration |
TWM423123U (en) * | 2011-10-19 | 2012-02-21 | Zheng-Bin Yang | Sinker piece |
-
2017
- 2017-06-19 EP EP17176608.2A patent/EP3418434B1/de active Active
- 2017-06-19 PT PT17176608T patent/PT3418434T/pt unknown
-
2018
- 2018-04-27 TW TW107114587A patent/TWI768036B/zh active
- 2018-06-15 WO PCT/EP2018/065967 patent/WO2018234183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6-15 US US16/624,018 patent/US112038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6-15 JP JP2019570430A patent/JP713418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6-15 KR KR1020207001671A patent/KR1024166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6-15 CN CN201880040672.1A patent/CN1109144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245731A1 (de) * | 1972-09-18 | 1974-03-28 | Mayer & Cie Maschinenfabrik | Nadel fuer strick- und wirkmaschinen |
US4089192A (en) * | 1976-04-30 | 1978-05-16 | Kohorn Alfred O | Knitting machine needles with improved cut-off and spring location |
US4255948A (en) * | 1978-04-26 | 1981-03-17 | Needle Industries Limited | Stress reducing latch needle shank |
US4452053A (en) * | 1978-05-12 | 1984-06-05 | Sulzer Morat Gmbh | Stamped knitting-tool for knitting machines |
US4452053B1 (zh) * | 1978-05-12 | 1986-12-16 | ||
JPH02160961A (ja) * | 1988-12-13 | 1990-06-20 | Gunze Ltd | メリヤス編針 |
US5154069A (en) * | 1991-09-12 | 1992-10-13 | Exeltor Inc. | Knitting needle having force reduction portion |
CN2178245Y (zh) * | 1993-05-06 | 1994-09-28 | 上海织针三厂 | 圆纬机用织针 |
CN101072909A (zh) * | 2004-12-07 | 2007-11-14 | 福原机针株式会社 | 针织圆机用部件 |
CN101302680A (zh) * | 2007-05-03 | 2008-11-12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特别适用于高精细分度的针织机工具 |
CN101532208A (zh) * | 2008-02-27 | 2009-09-16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具有内部弹簧尖端的移圈针 |
CN201842950U (zh) * | 2010-09-26 | 2011-05-25 |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电脑横机织针 |
CN106460265A (zh) * | 2014-04-03 | 2017-02-22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用于针织机的针织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9027263A2 (pt) | 2020-07-14 |
JP7134187B2 (ja) | 2022-09-09 |
KR20200019222A (ko) | 2020-02-21 |
KR102416661B1 (ko) | 2022-07-05 |
PT3418434T (pt) | 2019-06-11 |
TW201905263A (zh) | 2019-02-01 |
TWI768036B (zh) | 2022-06-21 |
JP2020524229A (ja) | 2020-08-13 |
US20200173070A1 (en) | 2020-06-04 |
CN110914493B (zh) | 2022-05-10 |
EP3418434A1 (de) | 2018-12-26 |
US11203824B2 (en) | 2021-12-21 |
EP3418434B1 (de) | 2019-05-01 |
WO2018234183A1 (de) | 2018-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26156B2 (en) | Sinker for knitting system and knitting system showing reduced wear | |
KR102607933B1 (ko) | 루프 형성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구성 요소 | |
KR20070003670A (ko) | 야안 보호 종광 | |
JP2012036553A (ja) | 平坦な案内溝を備えた編成システム | |
KR100852230B1 (ko) | 편물기의 바 | |
CN110914493B (zh) | 机器编织工具,特别是机器编织针 | |
US6339942B1 (en) | Compound needle with asymmetrically divided closing element | |
US7334436B2 (en) | Component for a knitting system | |
KR101118027B1 (ko) | 멘더링 슬릿 곡선부를 갖는 편물기 바늘 | |
KR20050011705A (ko) | 편직기 니들 | |
KR0181738B1 (ko) | 편물기용 편침 | |
KR102689171B1 (ko) | 편물기 공구, 특히 편물기 바늘 | |
BR112019027263B1 (pt) | Ferramenta de máquina de tricotar, em particular agulha de máquina de tricotar | |
CN107795578A (zh) | 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 | |
US5609045A (en) | Latch needle for knitting machines | |
US20240352635A1 (en) | Knitting system and needle for knitting machines | |
US20240052537A1 (en) | Knitting tool | |
CN116648534A (zh) | 编织工具 | |
CN112080847A (zh) | 成圈工具和经编机 | |
GB2125835A (en) | A cam arrangement for knitting mach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7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