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4084A - 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空气流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空气流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4084A
CN110914084A CN201980003547.8A CN201980003547A CN110914084A CN 110914084 A CN110914084 A CN 110914084A CN 201980003547 A CN201980003547 A CN 201980003547A CN 110914084 A CN110914084 A CN 110914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earing
guiding element
pot
outflow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5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4084B (zh
Inventor
R·坎帕纳罗
J·加赖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filed Critical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914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4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64Details of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气流出装置的空气引导元件(30)和一种空气流出装置,所述空气引导元件(30)具有空气引导面和两个基本上相对置的支承区域,空气引导元件(30)能经由所述支承区域可枢转地支承。各支承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具有支承罐形件(36),在该支承罐形件中设置有摩擦元件(80)。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30)能经由至少一个支承销(56)可枢转地支承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中,其中,支承销(56)接纳在空气引导元件(30)的支承罐形件(36)中,并且摩擦元件(80)贴靠在支承销(56)上。在此,用于在空气流出装置的空气引导元件(30)枢转时提供操作力的摩擦力矩在摩擦元件(80)与支承销(56)之间产生。

Description

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空气流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设有摩擦元件,该摩擦元件用于在空气流出装置的空气引导元件枢转时提供可被限定的操作力。
背景技术
空气流出装置用于使输出的空气偏转,所述输出的空气由空调设备或由其他的通风装置提供。空气流出装置尤其在运输工具中被用于,将新鲜空气、经调温的空气和/或经空气调节的空气引到运输工具的乘客空间中。运输工具可以例如是动力运输工具、如乘用车、载重车或或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或船舶。空气流出装置通常除了控制输出的空气的偏转以外也可以调节的输出的空气量。所供应的空气量经由控制装置来调节,该控制装置例如与用于枢转空气引导元件、例如页片的操作装置一起或与这种操作装置分开地设置在流出开口旁边。空气流出装置可以设置在运输工具仪表板中或设置在A、B或C柱的区域中或设置在动力运输工具的顶部上。
空气引导元件的枢转也可以经由另外的空气引导元件进行,所述另外的空气引导元件与所述空气引导元件经由例如耦合杆连接。另外的空气引导元件例如也可以框架形地构成。框架的枢转因此能实现页片的枢转。此外,空气引导元件能够可运动地与耦合杆经由伸出的臂部连接,从而也可以在不枢转构成为页片的空气引导元件的情况下执行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的转动。
具有例如构成为页片的空气引导元件的空气流出装置具有耦合元件,空气引导元件经由所述耦合元件相互耦合。用于枢转空气引导元件的操作力在此取决于多个因素。操作力一方面由所使用的材料以及空气引导元件的尺寸以及还有空气引导元件、耦合杆和还有壳体的支承件开口的制造公差决定。因此,为了调整确定的操作力,使用摩擦元件。所述摩擦元件用于产生限定的操作力。
由DE202004014490U1已知一种具有构成为页片的可调节的空气引导元件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摩擦元件接纳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的缺口中,并且摩擦元件夹子状地包围作用页片的支承栓。
此外,DE202008008882U1公开了一种用于可枢转地支承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件,其中,形成支承套筒的支承空隙或通孔设置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的侧壁中并且至少一个支承栓在端侧弹性地支撑在支承件中,其中,弹簧组件以摩擦面以对运动减振的方式贴靠在支承栓的端面上。
EP2520449B1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运输工具的通风组件,该通风组件具有多个构成为页片的空气引导元件,所述空气引导元件经由壳体和间隔板条保持。间隔板条具有用于减振器套筒的接纳空间,其中,页片的支承栓通过间隔板条的开口伸出到减振器套筒的相对应的开口中。
因此,已知的具有摩擦元件的组件或是涉及具有装入的摩擦元件的解决方案或是具有在旁边支承地设置的单独的摩擦元件。
然而,对于良好的摩擦和因此产生操作力而言重要的是,摩擦元件作用到空气引导元件的转动或枢转轴线上。来自现有技术的摩擦元件、减振器套筒或夹子的组件能实现作用到页片的支承栓上。因为页片在枢转时首先由于其耦合经由支承接纳部中的支承栓经历一个运动,所以摩擦元件经常不均匀地作用到支承栓上。
页片的枢转例如可以将压力施加到支承栓上,从而在向下枢转时,施加到支承套筒的下面的区域上的压力大于施加在相对置的区域中的压力,其中,支承套筒的相对置的区域在向上枢转时更强地受载。因此,经由这产生不同的摩擦力矩并且操作力由用户感知为不同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善在空气引导元件枢转时对操作力的调整和对操作力的维持,其中,所述操作力应保持基本上恒定并且提供一种对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装置的替代的解决方案。
之前提及的任务通过一种用于空气流出装置的空气引导元件解决,所述空气引导元件具有空气引导面和两个基本上相对置的支承区域,所述空气引导元件能经由所述支承区域可枢转地支承,其中,各支承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具有支承罐形件,在该支承罐形件中设置有摩擦元件。
所述空气引导元件可以例如构成为页片,如其对于空气流出装置已经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已知的那样。在此,空气引导元件具有空气引导面,空气沿着所述空气引导面流出且偏转。空气引导元件经由支承区域来支承,所述支承区域通常处于页片的相对置的窄侧上。在此描述的空气引导元件在各支承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上具有支承罐形件,在该支承罐形件中接纳摩擦元件。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支承销可以接纳在具有摩擦元件的支承罐形件中。有利地,摩擦元件始终相对于空气引导元件固定地设置。如果空气引导元件枢转并且例如发生空气引导元件的移位或偏转,摩擦元件相对于空气引导元件或空气引导元件的空气引导面的位置不改变。附加地,所需要的用于枢转页片的操作力沿径向方向在摩擦元件与可嵌入在其中的支承销之间达到。
支承罐形件构成用于摩擦元件的凹槽或接纳部,该摩擦元件支承在该支承罐形件中。摩擦元件可以旋转对称地构成并且例如具有环形结构。但是,摩擦元件也可以具有仅一个旋转对称的在其中接纳支承销的开口并且在该摩擦元件的外部周缘上具有多边形的形状。相应地,支承罐形件于是也可以构成用于摩擦元件的旋转对称的或多边形的接纳部。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摩擦元件作为软性组分在双组分方法中、例如在双组分注射成型方法中被直接地注射到支承罐形件中并且固定地与支承罐形件连接。在另外的双组分方法中,摩擦元件也可以作为软性组分直接地注射到支承销、例如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销上。因此,摩擦元件和空气引导面始终相对于彼此限定地取向。
支承罐形件的敞开的一侧可以背离空气引导面。因此,摩擦元件的嵌入可简单实现。此外,也可实现:例如更换摩擦元件,如果这应是必要的。
支承罐形件可以在其闭合的一侧上具有卡锁开口。在此,关闭的侧与支承罐形件的敞开的一侧相对置。卡锁开口用于接纳支承销的被嵌入到支承罐形件中的卡锁区段。由此附加地实现:空气引导元件在枢转时不经历或仅经历非常小的偏转。在此,重要的是,不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那样,支承栓靠置在摩擦元件上,并且在此施加到页片上的压力可以引起支承栓的移位。在在此描述的空气引导元件中,经由卡锁开口和支承销可以限定空气引导元件的位置。在此,摩擦不是在支承销与闭合的一侧的包围卡锁开口的壁之间的接触部位上进行,而是在摩擦元件与支承销的贴靠在所述摩擦元件上的环绕的壁面之间进行。在此,支承销具有两个区域,其中,经由第一区域产生摩擦并且经由第二区域进行卡锁和支承。
在此,摩擦元件可以相应地这样设计,使得在支承销上实现限定的摩擦。优选地,在此摩擦元件的开口的内直径可以小于支承销在对应的贴靠的区段中的外直径。
在此,空气引导元件的枢转轴线和摩擦元件的中轴线可以同轴于彼此延伸。由此,限定的操作力的减振和调整得到进一步改善,因为摩擦在枢转轴线的区域中进行。此外,支承栓的支承轴线或其纵向轴线和空气引导元件的枢转轴线以及摩擦元件的中轴线可以同轴于彼此延伸。
摩擦元件可以由任意的软性材料制成。一般地,可以将弹性体用作用于摩擦元件的材料。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摩擦元件可以由硅酮或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或具有硅酮或热塑性弹性体(TPE)。这种材料和原料尤其适合用于摩擦或减振元件,因为由此可以在摩擦元件的磨损小的情况下在长的使用寿命上实现可被限定的减振或摩擦。此外,材料能够在宽的温度范围上对应于其组分和选择在机械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使用。
之前提及的任务也通过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的空气流出装置来解决,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经由至少一个支承销可枢转地支承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中,并且支承销接纳在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罐形件中,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具有支承销,所述支承销支承在支承罐形件中,所述支承罐形件具有容纳在其中的摩擦元件,并且
-摩擦元件贴靠在支承销上。
空气引导元件经由支承销可枢转地支承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中。用于在空气引导元件枢转时调整限定的操作力的摩擦在摩擦元件与支承销之间产生。在此,重要的优点是摩擦元件可以配设给空气引导元件。
在此,至少一个支承销和/或支承罐形件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壁区段上。壳体也可以具有多个支承销和/或支承罐形件,所述多个支承销和/或支承罐形件相应地构成为,使得壳体的支承销接纳在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罐形件中和/或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销接纳在壳体的支承罐形件中,并且由摩擦元件包围。在此,空气引导元件也可以具有相对置的支承区域,各支承区域分别具有一个支承罐形件,在所述支承罐形件中接纳有摩擦元件。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支承销和/或支承罐形件可以设置在板条上。板条用于固定页片并且承载支承销和/或支承罐形件,其中,在支承销与包围支承销的摩擦元件之间产生用于产生限定的操作力的摩擦。
板条可以从外部贴靠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销引导通过壳体的开口。在装配空气流出装置时,将摩擦元件嵌入空气引导元件和/或板条的支承罐形件中。接着,将空气引导元件引入壳体中,并且板条借助支承销和/或支承罐形件从外部引导到壳体上。板条现在通过开口嵌入壳体壁中,其中,支承销被嵌入支承罐形件和摩擦元件中。因此,可实现:不仅固定页片而且操作力的产生经由板条产生和提供。
此外,全部的空气引导元件可以借助唯一一个板条来固定。由此,也产生小的公差链。这可尤其有利地评价,因为所需要的部件数量下降,并且因此总公差下降。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销可以具有卡锁区段,该卡锁区段在嵌入的状态下从后面嵌接支承罐形件的卡锁开口。空气引导元件的固定及其防拉出的支承因此经由支承销的卡锁区段进行。空气流出装置的提供被简化,因为在嵌入支承销之后,卡锁区段从后面嵌接卡锁开口并且因此支承销相对于支承罐形件和摩擦元件的设置得到固定。卡锁区段从后面的嵌接可以通过在嵌入时的声响感受到。由此,附加地提供关于可靠装配的反馈。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行的是,仅与空气引导元件的全部数量有所不同的数量的空气引导元件具有支承罐形件。相应地,则板条也可以仅具有与具有支承罐形件的空气引导元件数量对应的数量的支承销。其他页片可以经由简单地构成的支承栓保持,所述支承栓同样可以设置在板条上,例如经由设置在那里的具有摩擦元件的支承罐形件设置在板条上。
此外,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也可以仅在一侧上经由这种板条进行。空气引导元件可以在对置的支承区域上经由传统的设置在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区域上的支承栓设置在对应的开口中或设置在壳体壁中的支承罐形件中。替代这种实施方式,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壁上也可以设置传统的支承栓,所述支承栓接合在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区域上的对应的支承开口中。最终装配和“卡锁”经由在空气流出装置的对置的壳体区段上引入的板条进行,其中,支承销穿过壳体壁中的开口并且嵌入具有摩擦元件的支承罐形件中,直到支承销的卡锁区段从后面嵌接支承罐形件的卡锁开口。类似地,当板条具有支承罐形件时,也可以进行固定,在所述支承罐形件中则接纳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销。
为了可实现从后面嵌接卡锁开口,空气引导元件在该区域中具有开口或缺口,所述开口或缺口用于接纳卡锁区段。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板条也可以具有这种开口,因此当支承罐形件设置在板条上时可实现从后面嵌接卡锁开口。
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和空气引导元件可以由塑料或塑料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因此可在注射成型工艺中以高的件数成本有利且快速地制成。此外,所使用的塑料可以关于其可重复使用性来选择,从而空气流出装置以及空气引导元件符合与环境相关的观点的要求。
附图说明
另外的优点、特征以及设计可行方案由下面的非限制性地理解的实施例的附图说明得出。
附图中:
图1示出空气流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空气流出装置的部件的前视图;
图3示出空气引导元件和图1的空气流出装置的板条的示意图;
图4示出图1的空气流出装置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1的空气流出装置的板条的示意图;
图6示出图1的空气流出装置的空气引导元件的透视图;
图7示出图6的空气引导元件的另一图示;
图8示出图3的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9示出图8的图示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基本上彼此对应,只要没有另外说明。此外,放弃了示出和描述对于理解在此公开的技术教导不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1示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空气流出装置10的透视图。空气流出装置10具有壳体12,该壳体包围空气通道18。此外,在壳体12中可枢转地支承有空气引导元件30。空气流出装置10具有空气进入开口14和空气排出开口16,其中,流入的空气经由空气进入开口14穿流空气通道18并且经由空气排出开口16排出。穿流的空气可以经由空气引导元件30和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偏转。
空气引导元件30经由具有两个平行地延伸的耦合杆70的耦合装置相互耦合。耦合杆70在其端部上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一个臂部72,该臂部与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连接。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具有在相对置的窄侧上伸出的支承销(在图中未示出)。支承销被接纳在臂部72的前面的区段上的开口中,从而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可以围绕支承销枢转,以便实现使空气相应地向上和向下偏转。附加地,空气引导元件30可以经由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向左和向右枢转,其中,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的运动经由臂部72引起耦合装置连同耦合杆70一起运动,所述耦合杆经由空气引导元件30的在通过空气引导元件30的枢转轴线旁边的对应的耦合栓34与空气引导元件耦合。
空气流出装置10的壳体12以及空气引导元件30、耦合杆70和框架形的空气引导元件60可以由塑料制成并且因此在注射成型工艺中在高的件数下能成本有利且快速地制成。各个组成部分可以由不同塑料和组分制成。在此,不同组成部分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着色并且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
空气引导元件30具有相对置的支承区域,经由所述支承区域,空气引导元件30可枢转地支承在壳体12中。在一个支承区域上,空气引导元件30具有支承栓32,所述支承栓接纳在壳体12的支承开口24中。在相对置的支承区域上,一部分的空气引导元件30具有支承罐形件36,经由该支承罐形件,这些空气引导元件与壳体12经由板条50可转动地支承。
图2示出图1的空气流出装置10的部件的前视图。图2示出空气引导元件30的一种经枢转的状态。空气引导元件30在相对置的壳体壁22之间可枢转地支承。在上面的支承区域上,支承栓32接纳在支承开口24中。在下面的支承区域上经由板条50进行支承,支承销56和支承栓52从该板条中延伸出,所述支承销和支承栓设置用于可枢转地支承和固定空气引导元件30。板条50同样由塑料制成并且从下方嵌入壳体壁22中,其中,支承栓52和支承销56穿过壳体壁22中的开口26。
图3示出空气流出装置10的空气引导元件30和板条50的示意图。空气流出装置10具有七个空气引导元件,其中,仅四个空气引导元件30具有支承罐形件36。其余三个空气引导元件在其上面的支承区域上具有支承栓32并且在相对置的支承区域上具有小的支承罐形件,支承栓52接合到这些小的支承罐形件中。这些空气引导元件因此经由支承栓52和支承栓32可转动地支承。全部的空气引导元件30具有两个耦合栓34。耦合栓34分别与耦合装置的一个耦合杆70连接。耦合杆70平行于彼此延伸并且经由其端部区段相互连接。从这些端部区段延伸出臂部72。
图4示出空气流出装置10的壳体12的透视图。在图4中示出在看向下面的壳体壁22时的下侧。多个开口26处于壳体12的下侧上。板条50的支承栓52和支承销56伸出到这些开口26中。经由保持元件28保持板条50。另外的保持元件28用于将壳体12固定在其他部件上。保持元件28为了固定板条50而与支承销52区域中的保持区段共同作用。为此,保持元件28为了接纳板条50而在相对置的侧上具有槽口,各槽口与板条50的对应的突出部共同作用。
图5以前视图示出空气流出装置10的板条50的示意图。板条50具有直线的基座,从该基座向上延伸出连接元件54和支承栓52。在连接元件54上设置支承销56。在板条50被卡锁的状态下,支承销56伸出到空气通道18中。支承栓52的上端部通过另外的开口26同样伸出到壳体12的内部而伸出到空气通道18中。经由支承栓52,具有较小的支承罐形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其中,支承栓52的上端部与这些空气引导元件的支承罐形件直接贴靠。
支承销56被接纳在空气引导元件30的支承罐形件36中,其中,卡锁区段58经由卡锁开口38卡锁在支承罐形件36中。
图6示出空气流出装置10的空气引导元件30的透视图。空气引导元件30在空气引导面的中间区域中具有面状延伸,其中,经由空气引导面进行空气偏转。在相对置的支承区段上,空气引导元件30在一侧上具有支承栓32并且在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支承罐形件36。支承罐形件36具有接纳部40。环形摩擦元件80被嵌入接纳部40中。图6示出空气引导元件30以相对于图1的视角转动180°的图示。
图7示出图6的空气引导元件30的另一种图示。在此,图7示出俯视图具有支承罐形件36的空气引导元件30的支承区域。在其闭合的一侧上,支承罐形件具有卡锁开口38。卡锁开口38构成为,使得可以嵌入支承销56的卡锁区段58并且从后面嵌接卡锁开口38。由此,保证了卡锁。
图8示出图3的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板条50设计为,使得连接区段54在外部贴靠在壳体壁22上。为此,不仅在壳体壁22上而且在连接区段54和板条50上都可以构成有对应的突出部和贴靠面。支承栓56通过开口26伸出到空气通道28中并且在支承罐形件36内部被接纳在接纳部40中。在此,卡锁区段58伸出到空气引导元件30的自由空间39中。
图9示出图8的图示的放大图。在支承罐形件36中接纳环形摩擦元件80。附加地,在该支承罐形件中接纳支承销56,其中,支承销56外圆周面与环形摩擦元件80的内圆周面处于贴靠中。用于枢转空气引导元件30的操作力因此通过用于在支承销56与摩擦元件80之间的支承部位中枢转的力矩来产生。在此,摩擦元件80作用到支承销56上的力尤其由支承罐形件36的和支承销56的贴靠在彼此上的表面的特性以及摩擦元件80的材料和表面确定。摩擦元件80的内直径例如可以小于支承销56的外直径。
如在图9中所示出的,卡锁区段58伸出通过卡锁开口38并且从后面嵌接卡锁开口38。为了能实现使卡锁区段56嵌入卡锁开口38中,卡锁区段58具有对应的几何结构。卡锁区段58的取下和滑出相应地通过卡锁区段在下面的区段上的几何结构防止。
摩擦元件80可以例如由硅酮或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这种材料尤其适合用于产生摩擦力矩以用于在枢转空气引导元件30时调整所限定的操作力。在这里所描述的空气流出装置10中有利的是,经由唯一一个板条50可以锁紧和固定全部的空气引导元件30。此外,重要的是,由此也降低了公差链。因此,可以更容易维持预定值。
此外,在此所描述的空气引导元件30的支承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操作力在支承轴线的区域中产生。另一个优点在于,摩擦元件80在空气引导元件30上的布置保证,它们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得到维持。因此,在空气引导元件30枢转时不由于空气引导元件30的支承栓发生摩擦元件80的压缩并且因此不发生空气引导元件30的意外偏转。相反地,经由基于支承销56和接纳在卡锁开口38中的卡锁区段58所产生的附加支承限定了空气引导元件30的旋转轴线或者说枢转轴线。在此,摩擦不是在支承的区域中产生而是在与其间隔开的区域中产生。由此一方面保证:空气引导元件30可以同步地枢转,而在不同位置中枢转时不发生偏离其预定的位置,并且另一方面实现,在枢转轴线区域中进行减振并且因此调整到所需要的操作力。
在此所描述的支承的另一重要优点通过板条50提供,所述板条通过将板条50引入壳体12中提供了对全部的空气引导元件30的固定和锁定。因此,利用一个加工步骤就可以固定全部的空气引导元件30。
附图标记列表
10 空气流出装置
12 壳体
14 空气进入开口
16 空气排出开口
18 空气通道
20 壳体壁
22 壳体壁
24 支承开口
26 开口
28 保持元件
30 空气引导元件
32 支承栓
34 耦合栓
36 支承罐形件
38 卡锁开口
39 自由空间
40 接纳部
50 板条
52 支承栓
54 连接元件
56 支承销
58 卡锁区段
60 空气引导元件
70 耦合杆
72 臂部
80 摩擦元件

Claims (10)

1.用于空气流出装置的空气引导元件,所述空气引导元件具有空气引导面和两个基本上相对置的支承区域,所述空气引导元件(30)能经由所述支承区域可枢转地支承,其中,所述支承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具有支承罐形件(36),在所述支承罐形件中设置有摩擦元件(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元件,其中,所述支承罐形件(36)的敞开的一侧背离所述空气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引导元件,其中,所述支承罐形件(36)在其闭合的一侧上具有卡锁开口(3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元件,其中,所述空气引导元件(30)的枢转轴线和所述摩擦元件(80)的中轴线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元件,其中,所述摩擦元件(80)由硅酮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或者具有硅酮或热塑性弹性体。
6.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30)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30)经由至少一个支承销(56)可枢转地支承在所述空气流出装置(10)的壳体(12)中,并且所述支承销(56)接纳在所述空气引导元件(30)的支承罐形件(36)中,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元件具有支承销,所述支承销支承在支承罐形件中,所述支承罐形件具有容纳在其中的摩擦元件,并且
-所述摩擦元件(80)贴靠在所述支承销(5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支承销(56)和/或支承罐形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2)的壁区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支承销(56)和/或支承罐形件设置在板条(5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所述板条(50)从外部贴靠在所述空气流出装置(10)的壳体(12)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销(56)被引导通过所述壳体(12)的开口(26)。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流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销(56)具有卡锁区段(58),所述卡锁区段在嵌入的状态下从后面嵌接所述支承罐形件(36)的卡锁开口(38)。
CN201980003547.8A 2018-03-13 2019-03-12 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空气流出装置 Active CN110914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5759.8A DE102018105759A1 (de) 2018-03-13 2018-03-13 Luftleitelement mit Reibelement und Luftausströmer
DE102018105759.8 2018-03-13
PCT/EP2019/056103 WO2019175139A1 (de) 2018-03-13 2019-03-12 Luftleitelement mit reibelement und luftausström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4084A true CN110914084A (zh) 2020-03-24
CN110914084B CN110914084B (zh) 2023-08-29

Family

ID=6581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547.8A Active CN110914084B (zh) 2018-03-13 2019-03-12 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空气流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606779B1 (zh)
CN (1) CN110914084B (zh)
DE (1) DE102018105759A1 (zh)
ES (1) ES2868183T3 (zh)
PT (1) PT3606779T (zh)
WO (1) WO20191751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5532A1 (de) * 2019-06-07 2020-12-10 Novares Löhne GmbH Lüftungsdü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20132556A1 (de) 2020-12-08 2022-06-09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amellenvorrichtung für einen Luftausströmer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derartigen Lamellenvorrichtung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5871A1 (de) * 1997-10-17 1999-04-22 Volkswagen Ag Reibungsbehaftetes Drehlager, insbesondere für Luftausströmer
US6047951A (en) * 1997-12-24 2000-04-11 Denso Corporation Air passage switching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DE20118274U1 (de) * 2001-11-12 2002-01-31 Schneider Franz Kunststoffwerk Luftdüse für den Auslass eines Luftstromes aus einem Luftzuführschacht
DE20309732U1 (de) * 2003-06-25 2003-09-18 Your Solution Gmbh Lüftungsdü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202004014490U1 (de) * 2004-09-17 2005-01-20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Kg Luftausström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US20060040606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Hyundai Mobis Co., Ltd. Hinge structure of an air vent grill
DE202008008882U1 (de) * 2008-10-17 2009-02-26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ager für eine verschwenkbar gelagerte Lamelle
EP2520449A2 (en) * 2009-12-28 2012-11-07 Nifco Korea Inc. Air vent for a vehicle
CN105291772A (zh) * 2014-07-03 2016-02-03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空气排放装置
CN107351650A (zh) * 2016-05-10 2017-11-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布置在汽车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排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0826B4 (de) * 2015-01-21 2023-03-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Bremsbaugruppe und Reibbelag für eine Bremsbaugrupp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5871A1 (de) * 1997-10-17 1999-04-22 Volkswagen Ag Reibungsbehaftetes Drehlager, insbesondere für Luftausströmer
US6047951A (en) * 1997-12-24 2000-04-11 Denso Corporation Air passage switching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DE20118274U1 (de) * 2001-11-12 2002-01-31 Schneider Franz Kunststoffwerk Luftdüse für den Auslass eines Luftstromes aus einem Luftzuführschacht
DE20309732U1 (de) * 2003-06-25 2003-09-18 Your Solution Gmbh Lüftungsdü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060040606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Hyundai Mobis Co., Ltd. Hinge structure of an air vent grill
DE202004014490U1 (de) * 2004-09-17 2005-01-20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Kg Luftausström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DE202008008882U1 (de) * 2008-10-17 2009-02-26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ager für eine verschwenkbar gelagerte Lamelle
EP2520449A2 (en) * 2009-12-28 2012-11-07 Nifco Korea Inc. Air vent for a vehicle
CN105291772A (zh) * 2014-07-03 2016-02-03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空气排放装置
CN107351650A (zh) * 2016-05-10 2017-11-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布置在汽车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68183T3 (es) 2021-10-21
CN110914084B (zh) 2023-08-29
EP3606779B1 (de) 2021-01-20
PT3606779T (pt) 2021-04-06
WO2019175139A1 (de) 2019-09-19
EP3606779A1 (de) 2020-02-12
DE102018105759A1 (de)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4084A (zh) 具有摩擦元件的空气引导元件和空气流出装置
US10328774B2 (en) Vane adjustment device for an air register and an air register assembly
US11407288B2 (en) Air vent for automobile
CN112339529A (zh) 车辆通风结构中的空气导向叶片的操纵联接杆
US11052730B2 (en) Interior component of a vehicle
CN111907303A (zh) 具有节气门和扭转弹簧的出气装置
CN107650617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0816225A (zh)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KR200462226Y1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
US11884130B2 (en) Bearing arrangement and air vent having such a bearing arrangement
US6854711B2 (en) Assembly consisting of a housing and a flap unit
CN110997373A (zh) 汽车用的通风装置
JP2006035971A (ja)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8282248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15139755A (zh) 出风装置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10774868B (zh) 空气流出器
CN110682767A (zh) 通气孔
DE102007026091B4 (de) Luftdurchtritt-Umschaltvorrichtung
CN209616831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空调出风系统和汽车
JP6048356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5680478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KR20110004724U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
EP1826039B1 (en) Variable flow valve
JP735239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220185386A1 (en) Air-guiding device for an interior of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