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6225A -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6225A
CN110816225A CN201910688970.8A CN201910688970A CN110816225A CN 110816225 A CN110816225 A CN 110816225A CN 201910688970 A CN201910688970 A CN 201910688970A CN 110816225 A CN110816225 A CN 110816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amper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89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本昌志
内匠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1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62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92Damper doors moved by translation, e.g. curtain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8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a set of pivoting shutters and a pivoting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5Control members, e.g. levers or kno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 B60H2001/3478Details of actuators acting on additional damper do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在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及具备该空调用通风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该空调用通风装置具备:筒状壳体部,其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截止风门,其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所述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移动,且通过该移动来对所述通风通道进行开闭。

Description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11-05916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空调用通风装置,该空调用通风装置被安装在形成于汽车的前座正面的仪表板上的吹出空气用的开口处,且被连接有空调用管道。该空调用通风装置具备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的筒状壳体部,且在该筒状壳体部内设置有对空调用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筒内部(barrel portion)。此外,相对于该筒内部而在空调用空气的上游侧且在筒状壳体部内,设置有被设为能够以蝶形阀的方式而旋转的板状风门(截止风门)。设为通过该板状风门的旋转来对筒状壳体部内的空气通道进行开闭,而实施通风的切换或通风量的调整。
但是,在例如自动驾驶的车辆中,有仪表板的小型化的要求。为了仪表板的小型化,优选为,被安装于仪表板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因空调用通风装置的通风方向尺寸通过筒内部、截止风门等内部机构来决定,从而无法将通风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内部机构更短。在这一点上,在上述的在先技术中,由于截止风门为以蝶形阀的方式进行旋转的结构,因此需要在筒状壳体部内确保截止风门的旋转空间,从而在空调用通风装置的上述小型化上存在制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及具备该空调用通风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式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具备:筒状壳体部,其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截止风门,其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所述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移动,且通过该移动来对所述通风通道进行开闭。
根据第一方式,在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的筒状壳体部上,支承有截止风门。该截止风门被设为能够在与上述通风通道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进行移动。由此,无需在筒状壳体部内确保截止风门的旋转空间,从而能够使本空调用通风装置在上述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
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式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具备:筒状壳体部,其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且在所述出风口的相反侧连接空调用管道;截止风门,其以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截止风门以与所述空调用管道的内表面重叠的方式向所述出风口的相反侧延伸而使所述通风通道开放,在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截止风门将所述通风通道封堵。
根据第二方式,在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的筒状壳体部中,在上述出风口的相反侧连接空调用管道。在该筒状壳体部上,将对上述通风通道进行开闭的截止风门支承为能够旋转。该截止风门在开放通风通道的打开位置处,以与空调用管道的内表面重叠的方式向出风口的相反侧延伸。由此,能够将截止风门的旋转空间的大部分设定在空调用管道内(即筒状壳体部外),从而能够缩小筒状壳体部内中的截止风门的旋转空间。其结果为,能够使本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筒状壳体部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
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式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截止风门被设为能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滑动。
根据第三方式,由于截止风门被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滑动,因此能够将截止风门及其支承构造设为简单的结构。
本公开内容的第四方式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第三方式中,具备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且与所述截止风门接触,并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使所述截止风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进行滑动。
根据第四方式,被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操作部与截止风门接触,且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使截止风门滑动。如此,通过旋转式的操作部而使截止风门滑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使截止风门平顺地进行滑动。
本公开内容的第五方式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截止风门具有能够波纹状地进行伸缩的波纹部,且通过该波纹部的伸缩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移动。
根据第五方式,通过截止风门的波纹部波纹状地进行伸缩,截止风门在交叉方向(与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在该截止风门中,通过波纹部在交叉方向上伸长来封堵通风通道,且通过波纹部在交叉方向上收缩来开放通风通道。由此,能够将通风通道的开放状态下的截止风门的配设空间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本空调用通风装置在上述交叉方向(即截止风门的移动方向)上大型化的情况。
本公开内容的第六方式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第二方式或第五方式中,具备:操作部,其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旋转;连杆部,其被架设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截止风门之间,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旋转操作,所述截止风门对所述通风通道进行开闭。
根据第六方式,在筒状壳体部内设置有被设为能够在上述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的截止风门、或者被设为能够波纹状地进行伸缩的截止风门。而且,在被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操作部与上述任意的截止风门之间架设有连杆部,且通过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从而截止风门对通风通道进行开闭。由于如此通过旋转式的操作部和连杆部而对截止风门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将用于操作截止风门的结构简单化。
本公开内容的第七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空调装置主体,其被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内;空调用管道,其从所述空调装置主体起延伸;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将连接于所述空调用管道上的所述筒状壳体部安装到所述仪表板上。
根据第七方式,空调用管道从被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内的空调装置主体起延伸,且连接于该空调用管道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筒状壳体部被安装到上述的仪表板上。由于该空调用通风装置为第一至第六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装置,因此可以获得上述的作用效果。此外,通过空调用通风装置在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仪表板的小型化。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以及具备该空调用通风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在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来对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与沿着图1的F2-F2线的截面相对应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沿着与图1的F4-F4线的截面相对应的横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并且为表示截止风门封堵了通风通道的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截止风门开放了通风通道的状态的、与图6相对应的侧视图。
图8为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4,对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适当地标记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LH(OUT)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行进方向)、上方、左方(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指明,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此外,在各个附图中,出于易于理解图面的关系,而有时会省略一部分符号。
(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备:作为空调装置主体的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 Conditioning: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单元12、从HVAC单元12起而延伸的作为空调用管道的前面管道14、和被连接于前面管道14的顶端部的作为空调用通风装置的侧通风装置20。HVAC单元12被配置在车辆的仪表板16(图2以外图示省略)的内侧、即仪表板16与未图示的车厢前壁之间。
该HVAC单元12具备风扇、蒸发器、加热器芯体等,且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风扇的旋转所产生的气流来对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整,并作为空调用空气而被导入至前面管道14内的结构。另外,从该HVAC单元12起而延伸出左右一对前面管道14(右侧的前面管道14的图示省略),并且延伸有未图示的中央管道、左右一对吹脚管道、除霜器管道等。而且,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被设置于仪表板16上的未图示的出风口切换开关的操作,从而使空调用空气被导入至上述各个管道中的任意的管道内的结构。
此外,在右侧的前面管道14的顶端部,被连接有作为空调用通风装置的未图示的侧通风装置20。右侧的前面管道14以及右侧的侧通风装置20和左侧的前面管道14以及左侧的侧通风装置20被设为,除了被构成为左右对称以外,基本上为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对于右侧的前面管道14以及右侧的侧通风装置20的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前面管道14由例如树脂而形成为长条的方筒状,且被配置为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该前面管道14从HVAC单元12的上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延伸,且顶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朝向车辆后方侧进行了折弯。该前面管道14具备上壁14A、下壁14B、前壁14C、后壁14D、左壁(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14E。在该前面管道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形成有,朝向车辆后方侧而开口了的开口部15。该开口部15呈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边的矩形形状,且与侧通风装置20相对应。
如图1~图4所示,侧通风装置20具备: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28以及吹脸出风口30的作为筒状壳体部的通风装置壳体22;用于调节空调用空气的风向的筒内部36;用于对通风通道28进行开闭的截止风门42;和作为操作部的旋钮54。上述的吹脸出风口30相当于本公开内容中的“出风口”。此外,图2的箭头标记W表示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该通风方向W被设为车辆后方。
通风装置壳体22具备由例如树脂形成的保持器24以及保持器26,且被安装在仪表板16的左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保持器24具备上壁24A、下壁24B、左壁24C以及右壁24D,且在沿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边的方筒状。该保持器2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侧开口,从而形成通风通道28。保持器26在沿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边的矩形框状,且被配置在保持器24的车辆后方处。该保持器26形成吹脸出风口30。
保持器24被配置在仪表板16内的左端部,且保持器24的前端部被嵌合在前面管道14的开口部15内。由此,在前面管道14的顶端部,连接有通风装置壳体22。保持器24的后端部被插入在,形成于仪表板16的左端部的空气吹出用开口部16A(参照图2)内。保持器26被配置在仪表板16的车厢内侧,且向车厢内露出。该保持器26通过例如爪嵌合等手段(方法)而与保持器24结合。
筒内部36具备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边的多个或单个(此处为多个)横向翅片38、将车辆上下方向设为长边的多个或单个(此处为多个)纵向翅片40。多个横向翅片38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排列且被配置在保持器24内的后端部,多个纵向翅片4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且被配置在多个横向翅片38的车辆前方侧、即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游侧。多个横向翅片38被保持器24支承为分别能够围绕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进行旋转,多个纵向翅片40被保持器24支承为分别能够围绕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进行旋转。此外,多个横向翅片38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连结杆而被互相连结,从而同步旋转的结构。同样地,多个纵向翅片40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连结杆而被互相连结,从而同步旋转的结构。
截止风门42相对于筒内部36而被配置在车辆前方侧(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游侧)。该截止风门42由例如树脂形成为板状,且具备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板厚方向而被配置的风门主体46。与该风门主体46相对应,而在保持器24的左壁24C以及下壁24B上分别形成有缝隙32、34。左壁24C的缝隙3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下壁24B的缝隙3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这些缝隙32、34互相连接。
如图4所示,在左壁24C的缝隙32中插穿有风门主体46的左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在风门主体46的左端部,设置有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侧突出的齿条部46A以及保持部46B。齿条部46A被配置在左壁24C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保持部46B被配置在左壁24C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这些齿条部46A以及保持部46B限制风门主体46相对于保持器24向辆宽度方向的位移。该风门主体46也被插穿在形成于下壁24B的缝隙34中,且被支承为相对于保持器24能够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滑动。也就是说,该风门主体46被设为能够在与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此处为正交)的交叉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滑动。该风门主体46被设为,能够于在图2中用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滑动。另外,风门主体46的滑动方向并不限于相对于上述通风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为相对于该正交方向在沿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稍微倾斜了的方向。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风门主体46的右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以及上端部,分别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48、50。被安装于风门主体46的右端部的密封部件48紧贴在保持器24的右壁24D上,从而对右壁24D与风门主体46之间进行密封。被安装于风门主体46的上端部的密封部件50在风门主体4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紧贴在保持器24的上壁24A上,从而对上壁24A与风门主体46之间进行密封。
此外,如图2所示,在保持器24的下壁24B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52。该密封部件52通过安装于缝隙34的后边缘部的固定部52A和从固定部52A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密封部52B而被构成,且在沿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呈L字状。密封部52B紧贴在风门主体46的后表面上,从而对风门主体46与下壁24B之间进行密封。另外,上述各个密封部件48、50、52相对于风门主体46以及下壁24B的安装方法,能够应用例如粘接或嵌合安装等方法。
成为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的截止风门42位于上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风通道28被封堵,而在截止风门42位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通风通道28被开放。通过图1、图3以及图4所示的旋钮54的旋转操作,从而该截止风门42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滑动。
旋钮54由例如树脂而被形成为圆板状,且以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轴线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保持器2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该旋钮54的轴心部,设置有向保持器24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圆柱状的轴部54A。该轴部54A旋转自如地嵌合在形成于保持器24的左壁24C上的轴承孔(省略图示)中。由此,旋钮54被支承为相对于保持器24能够旋转。与该旋钮54相对应,而在保持器26的左端部形成有将车辆上下方向设为长边的长条矩形的开口部26A。在该开口部26A中插穿有旋钮54的后端侧,且旋钮54的后端部向车厢内露出。
该旋钮54被配置为,相对于上述风门主体46的齿条部46A从车辆后方侧进行接触。在旋钮54的外周部中的车辆前方侧的部分,形成有直齿的轮齿55,且在齿条部46A的后边缘部,形成有与上述轮齿55啮合的齿条齿47。此外,在旋钮54的外周部中的车辆后方侧的部分,沿着旋钮54的周向而并排地形成有防止打滑用的多个凹凸(省略符号)。成为通过对该旋钮54从车厢内侧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使截止风门42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滑动的结构。具体地,当将旋钮54向图3的箭头标记OP方向旋转时,截止风门42向打开位置滑动,当将旋钮54向图3的箭头标记CL方向旋转时,截止风门42向关闭位置滑动。而且,成为通过该截止风门42的滑动从而使通风通道28开闭以实施通风的切换或通风量的调整的结构。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中,从被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16内的HVAC单元12起而延伸出前面管道14。在该前面管道14上,安装有侧通风装置20的通风装置壳体22。该通风装置壳体22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28以及吹脸出风口30,并且对截止风门42进行支承。该截止风门42被设为,能够在与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此处为车辆后方)交叉的交叉方向(此处为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由此,无需在通风装置壳体22内确保截止风门42的旋转空间,因此,能够使本侧通风装置20在上述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能够缩短图4的L1)。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侧通风装置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能够使前面管道14在吹脸出风口30的附近折弯。其结果为,由于包含前面管道14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结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实现了省空间化(图4的L1+L2缩短),因此易于使仪表板1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车厢内的扩大。
而且,由于上述的截止风门42被支承为,相对于通风装置壳体22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进行滑动,因此能够将截止风门42以及其支承构造设为简单的结构。也就是说,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只要使作为整体而被形成为板状的截止风门42能够滑动地嵌合在通风装置壳体22的缝隙32中即可,因此结构变得简单,并且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变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钮54与截止风门42接触,且通过对该旋钮54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使截止风门42滑动。如此,通过旋转式的旋钮54(操作部)而使截止风门42滑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使截止风门42平顺地进行滑动。
也就是说,例如虽然也能够构成为,在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操作杆与截止风门42之间架设连杆等,且通过上述操作杆的旋转操作从而使截止风门42滑动,但是结构会变得复杂。此外,因为需要将上述操作杆的旋转运动通过上述连杆等而变换为截止风门42的直线运动,所以用于使截止风门42平顺地进行滑动的调整变得复杂。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被形成于旋钮54的外周部上的轮齿55与被形成于截止风门42的齿条部46A上的齿条齿47互相啮合,而将旋钮54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截止风门42的直线运动,因此,能够使截止风门42平顺地进行滑动。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为旋钮54与截止风门42直接接触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在旋钮54与截止风门42之间存在有其他部件(例如连杆、齿轮等)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为将旋钮54作为操作部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将如上述的那样的操作杆作为操作部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公开内容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以及作用,标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5中,利用横剖视图而示出作为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侧通风装置60,在图6及图7中,利用侧视图而示出该侧通风装置60的部分结构。虽然该侧通风装置60被设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通风装置20类似的结构,但是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截止风门42不同的截止风门62。此外,在该侧通风装置60中,在不具备轮齿55的旋钮54与上述截止风门62之间被架设有连杆部70。
上述的截止风门62在通风装置壳体22的通风通道28内被配置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截止风门42同样的位置。该截止风门62具有被形成为波纹状的波纹部64。波纹部64为由例如软质的树脂而被形成为大致波形板状的部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折痕部以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姿态而被配置。该波纹部64被设为能够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波纹状地进行伸缩。该波纹部64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保持器24(在图6及图7中省略图示)的下壁24B的上表面。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成为在保持器24的下壁24B上并未形成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隙34的结构。
在波纹部64的上端部,固定有由树脂或金属形成为方棒状的滑动部66。该滑动部66被配置为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且与波纹部64一起构成截止风门62。在滑动部66的一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形成有嵌合在被形成于保持器24的右壁24D上的纵槽68内的槽嵌合部66A。纵槽68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滑动部66的一端部被支承为相对于右壁24D能够上下滑动。
在滑动部66的另一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固定有由树脂或金属形成为有阶梯的圆柱状的连杆连结部72。该连杆连结部72被配置为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轴线方向,且轴线方向中间部与轴线方向两端部相比被形成为小径。该连杆连结部7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小径部)被插穿在形成于保持器24的左壁24C上的缝隙32中。由此,滑动部66的另一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经由连杆连结部72而相对于左壁24C上下滑动。
在保持器24的左壁24C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上述旋钮54。该旋钮54具备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连杆片74。在连杆片74的前端部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贯穿了该连杆片74的长孔76。该长孔76被形成为将连杆片74的长边方向作为长边。在该长孔76中被插穿有上述连杆连结部7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小径部)。由此,旋钮54的连杆片74与截止风门62的滑动部66经由连杆连结部72而被连结在一起。连杆连结部72以及连杆片74构成上述连杆部70。
在上述结构的侧通风装置60中,当使旋钮54向图6的箭头标记CL方向旋转时,截止风门62的滑动部66向上方移动,且截止风门62的波纹部64伸长。由此,成为通风通道28被封堵的结构。此外,当使旋钮54向图7的箭头标记OP方向旋转时,截止风门62的滑动部66向下方移动,且截止风门62的波纹部64收缩。由此,成为通风通道28被开放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成为通过波纹部64的伸缩而使截止风门62在车辆上下方向(即与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结构被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截止风门62也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在与通风通道28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车辆后方)交叉的交叉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由此,无需在通风装置壳体22内确保截止风门62的旋转空间,因此,能够使本侧通风装置60在上述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截止风门62的波纹部64波纹状地进行伸缩,从而使截止风门62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在该截止风门62中,通过波纹部64在上述交叉方向上伸长,从而对通风通道28进行封堵,且通过波纹部64在上述交叉方向上收缩,从而开放通风通道28。由此,能够将通风通道28的开放状态下的截止风门62的配设空间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本侧通风装置60在上述交叉方向(即截止风门62的移动方向)上大型化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钮54与上述的截止风门62之间架设有连杆部70,且通过对旋钮54进行旋转操作,从而截止风门62对通风通道进行开闭。由于如此通过旋转式的旋钮54和连杆部70而对截止风门62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将用于操作截止风门62的结构简单化。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8中,利用纵剖视图而表示作为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侧通风装置80。虽然该侧通风装置80被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通风装置20类似的结构,但是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截止风门42不同的截止风门82。此外,在该侧通风装置80中,在不具备轮齿55的旋钮54与上述截止风门82之间架设有连杆部84。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筒内部36的图示。
上述截止风门82以能够在打开位置(参照在图8中用双点划线而示出的截止风门82)和关闭位置(参照在图8中用实线而示出的截止风门82)之间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截止风门82以与前面管道14的内表面(此处为下壁14B的上表面)重叠的方式向吹脸出风口30的相反侧(车辆前方侧)延伸,而使通风通道28开放,在所述关闭位置处,截止风门82将通风通道28封堵。具体地说,该截止风门82由例如树脂而被形成为长条板状,且以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边的姿态而被配置在通风通道28的前端侧。在该截止风门82的一方的长边边缘部上设置有轴部82A。轴部82A被配置为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轴线方向,且轴线方向两端部被保持器24的左壁24C以及右壁24D的各自下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由此,截止风门82被保持器24(即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在上述打开位置与上述关闭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在截止风门82中的轴部82A侧的部位处,形成有在沿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弯曲为大致曲柄状的弯曲部(省略符号)。由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截止风门8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截止风门82中的与轴部82A为相反侧的部位被配置在与保持器24的下壁14B大致同一平面上的结构。
此外,在截止风门82中的与上述弯曲部相比靠轴部82A侧的部位处,设置有连杆连结部86。该连杆连结部86为连杆部84的构成要素。连杆部84包括:被设置于旋钮54的前边缘部的连杆连结部88;和被架设于所述各个连杆连结部86、88之间的连杆部件90。连杆部件90被形成为长条棒状,且长边方向两端部相对于上述各个连杆连结部86、88而被连结为能够围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
在上述结构的截止风门82中成为如下结构,即,当使旋钮54向图8的箭头标记CL方向旋转时,截止风门82向关闭位置旋转,当使旋钮54向图8的箭头标记OP方向旋转时,截止风门82向打开位置旋转。在截止风门8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截止风门82被配置在通风通道28内的前端部,从而通风通道28被封堵。在截止风门8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截止风门82相对于前面管道14的下壁14B的上表面接近而对置,从而通风通道28被开放。另外,也可以设为,位于打开位置的截止风门82与下壁14B的上表面接触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结构被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截止风门82在开放通风通道28的打开位置处以与前面管道14的内表面(下壁14B的上表面)重叠的方式向吹脸出风口30的相反侧延伸。由此,能够将截止风门82的旋转空间的大部分设定在前面管道14内(即通风装置壳体22外),因此,能够缩小通风装置壳体22内的截止风门82的旋转空间。其结果为,能够使本侧通风装置80在通风装置壳体22部内的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上实现小型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截止风门82沿着前面管道14的下壁14B的上表面而倒下,因此能够抑制空调用空气的通风被截止风门82阻碍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钮54与上述截止风门82之间架设有连杆部84,且通过对旋钮54进行旋转操作,从而截止风门82对通风通道28进行开闭。由于如此通过旋转式的旋钮54和连杆部84而对截止风门82进行操作,因此能够使用于操作截止风门82的结构简单化。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虽然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设为位于打开位置的截止风门82以与前面管道14的下壁14B的上表面重叠的方式向吹脸出风口30的相反侧(车辆前方侧)延伸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设为位于打开位置的截止风门82以与前面管道14的上壁14A的下表面重叠的方式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将旋钮54作为操作部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在被通风装置壳体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操作杆与截止风门82之间架设连杆等,且通过上述操作杆的旋转操作而使截止风门82进行旋转的方式的结构。这一点,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此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设为,将被设置于仪表板16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且连接有前面管道14的侧通风装置20、60、80作为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将被设置于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且连接有中央管道的中央通风装置作为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空调用通风装置的结构。
另外,本公开内容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此外,本公开内容的权利范围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用通风装置,具备:
筒状壳体部,其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
截止风门,其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所述空调用空气的通风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移动,且通过该移动来对所述通风通道进行开闭。
2.一种空调用通风装置,具备:
筒状壳体部,其形成空调用空气的通风通道以及出风口,且在所述出风口的相反侧连接空调用管道;
截止风门,其以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截止风门以与所述空调用管道的内表面重叠的方式向所述出风口的相反侧延伸而使所述通风通道开放,在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截止风门将所述通风通道封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中,
所述截止风门被设为能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中,
具备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且与所述截止风门接触,并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使所述截止风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进行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中,
所述截止风门具有能够波纹状地进行伸缩的波纹部,且通过该波纹部的伸缩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中,具备:
操作部,其被所述筒状壳体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连杆部,其被架设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截止风门之间,
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旋转操作,所述截止风门对所述通风通道进行开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中,
所述截止风门在所述打开位置处以与所述空调用管道的下壁的上表面重叠的方式向所述出风口的相反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为被形成为圆板状的旋钮,且形成于所述旋钮的外周部上的轮齿与形成于所述截止风门上的齿条齿啮合。
9.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
空调装置主体,其被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内;
空调用管道,其从所述空调装置主体起延伸;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用通风装置,其将连接于所述空调用管道上的所述筒状壳体部安装到所述仪表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用管道为从所述空调装置主体起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前面管道,
所述空调用通风装置为被连接在所述前面管道的顶端部的侧通风装置。
CN201910688970.8A 2018-08-07 2019-07-29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08162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874A JP7110815B2 (ja) 2018-08-07 2018-08-07 空調用レジスタ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8-148874 2018-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6225A true CN110816225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40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8970.8A Pending CN110816225A (zh) 2018-08-07 2019-07-29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1597B2 (zh)
JP (1) JP7110815B2 (zh)
CN (1) CN11081622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0930B2 (en) * 2019-10-14 2023-05-30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Actuator assembly
JP7384129B2 (ja) * 2020-08-31 2023-11-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DE102020133652A1 (de) * 2020-12-16 2022-06-2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6044U (ja) * 1983-12-24 1985-07-1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ダンパ
JPS62130343U (zh) * 1986-02-10 1987-08-18
JPS62179554U (zh) * 1986-05-01 1987-11-14
JP2003341355A (ja) * 2002-05-23 2003-12-03 Howa Kasei Kk レジスタにおけるダンパの開閉装置
JP2006206008A (ja) * 2005-01-31 2006-08-10 Nippon Plast Co Ltd 吹出口装置
JP2009166677A (ja) * 2008-01-16 2009-07-30 Kanto Auto Works Ltd 風量調整機構
JP2009286270A (ja) * 2008-05-29 2009-12-10 Kanto Auto Works Ltd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01992671A (zh) * 2009-08-20 2011-03-30 费希尔汽车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风喷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9167A (ja) 1997-08-08 1999-03-02 Inoac Corp 車両空調用レジスターのダンパー構造
DE19924493C1 (de) * 1999-05-28 2000-07-27 Daimler Chrysler Ag Düse zum Belüften eines Fahrzeuginnenraums
US6146265A (en) * 1999-12-28 2000-11-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air outlet assembly
US6739969B2 (en) * 2002-07-02 2004-05-25 Yundai Mobis, Co., Ltd. Air vent provided with a cover
JP4665229B2 (ja) * 2005-04-21 2011-04-0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113229B2 (en) * 2008-07-24 2012-02-14 Honda Motor Co., Ltd. Gear operated shut valve for a ventilation system
US9937774B2 (en) * 2015-08-25 2018-04-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mote outlet vane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6044U (ja) * 1983-12-24 1985-07-1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ダンパ
JPS62130343U (zh) * 1986-02-10 1987-08-18
JPS62179554U (zh) * 1986-05-01 1987-11-14
JP2003341355A (ja) * 2002-05-23 2003-12-03 Howa Kasei Kk レジスタにおけるダンパの開閉装置
JP2006206008A (ja) * 2005-01-31 2006-08-10 Nippon Plast Co Ltd 吹出口装置
JP2009166677A (ja) * 2008-01-16 2009-07-30 Kanto Auto Works Ltd 風量調整機構
JP2009286270A (ja) * 2008-05-29 2009-12-10 Kanto Auto Works Ltd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01992671A (zh) * 2009-08-20 2011-03-30 费希尔汽车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风喷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兆棠,刘永臣: "汽车构造 下", 国防工业出版社, pages: 409 - 4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47585A1 (en) 2020-02-13
US11511597B2 (en) 2022-11-29
JP7110815B2 (ja) 2022-08-02
JP2020023261A (ja)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6225A (zh) 空调用通风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US7950444B2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9500092B2 (en) Air duct assembly having a flexible vane
JP385871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9572355A (zh) 具有嵌套轴的旋转轴组件
JP4147949B2 (ja)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6000609A (ja) 風向調整装置
US10272740B2 (en) HVAC system having linkage rod with mid-point movement control
JP713991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61815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929219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35971A (ja)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227118A (ja) 送風装置
JP4618193B2 (ja)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JP200808757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26927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31446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リンク構造
JP495247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19269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493234B2 (ja) 車両空調装置
JP6340244B2 (ja) 送風装置
JP2024077969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200911991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451634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26043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ダンパ駆動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