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1690B -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1690B
CN110871690B CN201811009754.8A CN201811009754A CN110871690B CN 110871690 B CN110871690 B CN 110871690B CN 201811009754 A CN201811009754 A CN 201811009754A CN 110871690 B CN110871690 B CN 110871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late
current collector
mounting bracket
rece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97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1690A (zh
Inventor
袁清辉
尹双
陈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097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71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1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 B60L5/39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from third ra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受流器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受流板,受流板可活动地设在安装支架上,受流板适于与导电板接触配合或脱离;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在受流板和安装支架之间以调整安装支架和受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分别与检测装置和受流板相连,当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装置调节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本发明的受流器,结构可靠,工作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受流器主要是通过弹性件来提供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以保证应用受流器的轨道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受流。其中接触压力的大小与受流质量、受流板的损耗等密切相关,同时接触压力随着受流板的磨耗、与受流器相连的车架摆动及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接触面的不平顺呈动态变化。一般地,可以通过设置弹性件的刚度值及预设的受流板的运动范围以使接触压力在有限范围内波动,以此来达到管控受流器的接触压力及保证受流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相关技术的受流器中,弹性件的刚度不可调,动态接触压力值波动范围较大、对接触环境变化反应被动,由此易造成受流板的磨耗快、同时易出现打火拉弧现象,受流器的可靠性差,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受流器,结构可靠,工作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上述的受流器。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受流器的轨道车辆。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受流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受流板,所述受流板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受流板适于与导电板接触配合或脱离;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受流板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以调整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受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所述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受流板相连,当所述受流质量参数超出所述设定区间时,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受流板与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通过设置检测装置和调节装置,并且使调节装置在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由此使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与导电板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磨损,提高受流器的结构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受流器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装置为磁流变液阻尼调节器或电磁阻尼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或者所述调节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调节装置并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调节装置串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流质量参数包括所述受流板与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所述受流板的垂向位移、所述受流板的垂向加速度、所述安装支架的偏移量和所述安装支架的翻转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受流板和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受流板的垂向位移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受流板的垂向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安装支架的偏移量的位置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安装支架的翻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配合孔,所述受流器还包括与所述配合孔移动配合的连接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
具体地,所述绝缘部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连接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连接轴中的其中一个设有防转凸块,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连接轴中的另一个设有防转凹槽,所述防转凸块伸入到所述防转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止抵在所述安装板上;配合柱,所述配合柱与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配合孔设在所述配合柱内;多个连接臂,所述多个连接臂沿所述配合孔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连接臂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配合柱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流器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的伸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底板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连接轴被构造成在所述安装支架移动时与所述安装支架同步移动。
可选地,所述导柱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柱与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底板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与所述车辆连接;导电板,所述导电板适于设置在轨道梁上,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受流器接触配合以对所述车辆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由此使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器与导电板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器与导电板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器与导电板之间的磨损,提高车辆的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车辆的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器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车辆的供电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所述安装支架设在所述车体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由此使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与导电板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磨损,提高轨道车辆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轨道车辆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轨道车辆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受流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所述受流器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受流板,所述受流板适于与导电板接触配合或脱离;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受流板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以调整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受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受流板相连,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所述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
S2:当所述受流质量参数超出所述设定区间时,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受流板与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控制方法,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与导电板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磨损,提高受流器的结构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受流器工作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调节受流板与导电板之间接触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第一弹性件位于调节装置内部;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调节装置位于第一弹性件内部;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第一弹性件与调节装置并联设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第一弹性件与调节装置串联设置;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受流器100;
安装支架1;安装板11;配合柱12;配合孔12a;防转凹槽12b;连接臂13;
受流板2;
第一弹性件3;
检测装置4;检测模块41;处理模块42;
调节装置5;
连接轴6;绝缘部61;凹槽61a;防转凸块62;
底板7;
导柱8;限位凸台81;
第二弹性件9;
驱动组件10;
导电板200;车体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包括:安装支架1、受流板2、第一弹性件3、检测装置4和调节装置5。
具体而言,安装支架1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图未示出)上。例如,安装支架1通过螺钉固定在轨道车辆的车体300上。从而可以保证受流器100与车体300连接的可靠性。
受流板2可活动地设在安装支架1上,受流板2适于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或脱离。由此可知,受流器100可通过安装支架1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在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时可对轨道车辆进行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的接触面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的接触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其他方向。只要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即可。
第一弹性件3设在受流板2和安装支架1之间以调整安装支架1和受流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此可知,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初始的接触压力是由第一弹性件3提供的。具体为,在轨道车辆的运行时,第一弹性件3具有一定的变形量,从而使第一弹性件3对受流板2具有一定的弹性推动力,进而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从而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同时随着轨道车辆的运行的波动,第一弹性件3的变形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从而可使受流板2与安装支架1之间的距离(即受流板2相对安装支架1的位置)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进而可以改变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弹性件3的设置,则可始终保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进而提高了受流器100工作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弹性件3可以形成为拉簧、扭簧或者气弹簧等,只要保证第一弹性件2的可靠性即可。
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受流质量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调节装置5分别与检测装置4和第一弹性件3相连,当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以理解的是,当受流质量参数位于设定区间内时,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无需调整。从而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使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在接触环境发生变化时(影响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的参数变化时),可及时地控制受流质量参数回归到设定区间内。进而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轨道车辆运行中,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存在动态接触压力(随着轨道车辆的运动,第一弹性件3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变化或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的接触面受到的冲击力的逐渐变化,从而使接触压力不断变化),则受流板2和导电板200之间就存在相互摩擦,进而磨损受流板2和导电板200,同时易出现打火拉弧现象。接触压力越大,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的磨损就越严重。长期的磨损还会影响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例如受流板2和导电板200的各自接触面被磨损而形成为凹凸不平的接触面,接触面不平顺,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
然而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中,由于检测装置4和调节装置5的结构设置,使得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受流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当设定区间较小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流板2的垂向位移、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安装支架1的偏移量(安装支架2随车体300的移动而使受流板2远离导电板200)、安装支架1的翻转角度(安装支架2随车体300的翻转而使受流板2远离导电板200)等参数都与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有关,从而检测装置4可以检测上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进而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垂向指的是垂直于受流板2相对导电板200滑动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通过设置检测装置4和调节装置5,并且使调节装置5在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由此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受流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装置5为磁流变液阻尼调节器或者电磁阻尼器。
从而在调节装置5为磁流变液阻尼器时,使得调节装置5的反应速度快(毫秒级)、能耗小、控制方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节装置5的灵敏性,进而提高受流器100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已知磁流变液能通过其磁场的变化实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可逆转变,从而使相应的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的大小能可逆控制,进而保证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可靠性。实现调节装置5对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快速实时调节。
在调节装置5为电磁阻尼器时,已知受流板2为导体。电磁阻尼指的是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会使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的这种现象。电磁阻尼现象源于电磁感应原理。
由此可知,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具体过程为:在轨道车辆的运行时,第一弹性件3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进而第一弹性件3对受流板2具有一定的弹性推动力,受流板2在弹性推动力的作用下与导电板200接触,进而产生初始接触压力。然而电磁阻尼器工作时会对受流板2具有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的安培力,进而使受流板2不但受到第一弹性件3的弹性推动力,而且还受到调节装置3的安培力,同时弹性推动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相反,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电磁阻尼器对受流板2产生的安培力大小来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接触配合的可靠性,而且使电磁阻尼器可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受流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设在调节装置5的内部。从而可知,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形成为一体结构。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流器100的装配效率,提高受流器100的空间利用率。
例如,如图3和图5-图8所示,当调节装置5为磁流变液阻尼器时,第一弹性件3位于磁流变液阻尼器内部,则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初始接触压力是由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提供的。又由于第一弹性件3位于磁流变液阻尼器内部,则随着磁流变液阻尼器内磁流变液在液体和固态之间的可逆转变,使得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系统的阻尼瞬间可调,进而使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刚度可调。
已知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产生的弹力与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刚度及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变形量有关,即F=kx,其中F为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产生的弹力,k为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刚度,x为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变形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受流器100中,由于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的刚度发生了变化,从而随着轨道车辆的运行,即使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具有同样的弹性变形量时,第一弹性件3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构成的整体产生的弹力也不同,也就是说,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也不同。
同时由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反应快、灵敏度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速度和可靠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调节装置5位于第一弹性件3的内部。例如,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弹性件3为空心结构,调节装置5位于第一弹性件的空心处。由此同样使得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形成为一体结构。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流器100的装配效率,提高受流器100的空间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设在调节装置5的内部时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可靠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并联设置。例如,如图7所示,从而使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形成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从而有利于受流器100的更换和维修。在其中一个部件损坏的情况下,另一个部件仍然可以使用,由此还有利于降低受流器100的使用成本。只要保证调节装置5可调节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形成的整体的系统的刚度的可靠性即可。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设在调节装置5的内部时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可靠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串联设置。例如,如图8所示,而使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形成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从而有利于受流器100的更换和维修。在其中一个部件损坏的情况下,另一个部件仍然可以使用,由此还有利于降低受流器100的使用成本。只要保证调节装置5可调节第一弹性件3与调节装置5形成的整体的系统的刚度的可靠性即可。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设在调节装置5的内部时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受流器100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可靠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受流质量参数包括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流板2的垂向位移、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安装支架1的偏移量和安装支架1的翻转角度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中,检测装置4可以检测上述受流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以判定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由此来控制调节装置5是否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例如,检测装置4检测的受流质量参数为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的方向为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的方向且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大于设定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与受流板2受到的合力有关,即F1=am,其中F1为受流板2受到的合力,a为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m为受流板2的质量。由于受流板2的质量一定,从而当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大于设定区间时,则说明此时受流板2受到的合力增大,即受流板2朝向远离导电板200方向的力增大,由此受流板2具有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移动的趋势,进而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小,此时则可通过调节装置5增大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
又例如,检测装置4检测的受流质量参数为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的方向为朝向靠近导电板200的方向且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大于设定区间,则说明受流板2受到合力方向为朝向靠近导电板200的方向,进而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大,此时则可通过调节装置5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
也就是说,在检查装置4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判断其是否在设定区间时,不但要确定受流质量参数的数值,还要确定受流质量参数的正方向。然后再通过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大小,进而保证受流器100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4包括用于检测受流板2和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受流板2的垂向位移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支架1的偏移量的位置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安装支架1的翻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检测装置4可检测到受流板2和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流板2的垂向位移、受流板2的垂向加速度、安装支架1的偏移量和安装支架1的翻转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当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支架1上设有配合孔12a,受流器100还包括与配合孔12a移动配合的连接轴6,第一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1和连接轴6的第一端相连,受流板2设在连接轴6的第二端上。从而可知,受流板2与连接轴6可同步移动。在轨道车辆运行时,第一弹性件3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而对连接轴6的第一端具有弹性推动力,从而使连接轴6相对安装支架1移动,由于受流板2位于连接轴6的第二端,从而受流板2与连接轴6同步移动以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3通过控制连接轴6的移动来控制受流板2的移动。
进一步地,连接轴6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61。例如,如图3所示,连接轴6的靠近连接轴6的第二端的部分形成为绝缘部61。由此,可以避免受流板2上的电流通过连接轴6传递至轨道车辆的车体300上,引起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地提高受流器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绝缘部61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的凹槽61a,多个凹槽61a沿连接轴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可以增大绝缘部61的爬电距离,增强绝缘部61的绝缘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受流器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孔12a和连接轴6中的其中一个设有防转凸块62,配合孔12a和连接轴6中的另一个设有防转凹槽12b,防转凸块62伸入到防转凹槽12b内。也就是说,可以在连接轴6上设置防转凸块62,在配合孔12a上设置防转凹槽12b;也可以是在连接轴6上设置防转凹槽12b,在配合孔12a上设置防转凸块62。通过防转凸块62与防转凹槽12b的配合,可以防止连接轴6与安装支架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以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由此能够提高受流器100的可靠性,提高对轨道车辆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支架1包括:安装板11、配合柱12和多个连接臂13。其中安装板11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第一弹性件3的一端止抵在安装板11上。从而保证了受流器100设在轨道车辆上的可靠性。配合柱12与安装板11间隔设置,配合孔12a设在配合柱12内。多个连接臂13沿配合孔12a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连接臂13分别与安装板11和配合柱12相连。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安装支架1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受流器100的可靠性。同时可知,连接轴6穿过配合孔12a以与第一弹性件3相连。
如图9-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受流器100还包括:底板7、导柱8、第二弹性件9和驱动组件10。
具体而言,底板7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即受流器100可以通过底板7固定于轨道车辆上。
导柱8可移动地穿设在底板7上,导柱8的伸出底板7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81。例如,导柱8可以沿其延伸方向相对于底板7移动,限位凸台81可以限制导柱8的移动范围。第二弹性件9的两端分别止抵在限位凸台81和底板7上。由此,当导柱8相对于底板7移动时,可以驱使第二弹性件9产生弹性形变。第二弹性件9处于不同的弹性恢复力的状态时,可以使导柱8与底板7之间存在不同的预压力。
安装板11与导柱8的第二端相连以与导柱8同步移动。也就是说,当导柱8相对于底板7运动时,安装板11也随导柱8一同运动。而连接轴6被构造成在安装支架11移动时与安装支架11同步移动。从而在导柱8相对于底板7运动时,连接轴6随着安装板11同步移动。又由于受流板2位于连接轴6的第二端,从而使受流板2可在安装板11的带动下同步移动。由此,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还可以通过安装支架11带动受流板2移动以控制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是否接触配合且调整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
驱动组件10与安装支架11连接以驱动安装支架11沿导柱8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由此,使受流器100还可以通过驱动组件10驱动安装支架11带动受流板2移动,使受流器100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调节,进而实现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的可靠接触配合,提高了受流器100使用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和图11所示,驱动组件10可以驱动安装支架11沿导柱8的延伸方向移动(如图9和图1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例如,当驱动组件10驱动安装支架11向下移动时,安装支架11可以带动受流板2朝向导电板20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逐渐缩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距离以至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由此可知,驱动组件10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配合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增大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
而当需要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时,或欲使受流板2脱离导电板200时,驱动组件10可驱动安装支架11向上移动,或者驱动组件10停止工作,而在第二弹性件9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件9驱动导柱8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的方向移动,导柱8带动安装支架11和受流板2一同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或使受流板2脱离导电板200。由此,可以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调整更加方便、可靠。进而提高受流器100使用的灵活性。
可选地,导柱8和第二弹性件9均为多个,多个导柱8与多个第二弹性件9一一对应设置。如图11所示,导柱8和第二弹性件9可以为对称设置的两个。由此,可以提高安装支架11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驱动组件10为气缸或液压缸,驱动组件10设在底板7上。也就是说,驱动组件10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液压缸。由此,可以通过气缸方便、可靠地驱动安装支架11的运动。如图10所示,气缸的上端可以与底板7固定连接,气缸的下端与安装支架11相抵。当气缸伸长时,可以驱动安装支架11朝向导电板200移动,以提高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接触配合的稳定性。当气缸缩短时,在第二弹性件9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导柱8可以带动安装支架11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的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受流板2朝向远离导电板200的方向移动,进而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或实现受流板2的脱靴。本文中所述的“脱靴”可以理解为,受流器100与导电板200之间的脱离。
具体地,检测装置4包括检测模块41和处理模块42。其中检测模块41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处理模块42分别于检测模块41和调节装置5相连,处理模块42接收检测模块41的检测的受流质量参数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处理,在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处理模块42控制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由此可以保证检测装置4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受流器100可实时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具体的调节过程为:检测模块41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且将检测结果传递给处理模块42,处理模块42将受流质量参数的检测结果与设定区间进行比较,当受流质量参数没有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装置5不需要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检测模块41继续检测影响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的参数,并继续将检测的受流质量参数的检测结果传递给处理模块42。当受流质量参数超过设定区间时,处理模块42控制调节装置5工作以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使受流器100的工作更加智能化,提高受流器100使用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受流器100和导电板200。其中,受流器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受流器100与车辆(图未示出)连接。导电板200适于设置在轨道梁上,导电板200与受流器100接触配合以对车辆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供电系统,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100,由此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器100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器100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器100与导电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车辆的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车辆的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器100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车辆的供电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300和受流器100。受流器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安装支架1设在车体300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100,由此使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实时可调,从而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轨道车辆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轨道车辆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轨道车辆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100的控制方法,受流器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受流器100,受流器100包括安装支架1、受流板2、第一弹性件3、检测装置4和调节装置5。其中安装支架1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受流板2适于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或脱离。第一弹性件3设在受流板2和安装支架1之间以调整安装支架1和受流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调节装置5分别与检测装置4和受流板2相连,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检测装置4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
S2:当受流质量参数超出设定区间时,调节装置5调节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受流器的控制方法,简单、可靠。不但可以保证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接触配合的可靠性,保证受流器100的受流质量,而且能够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标称接触压力,进而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受流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受流器100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受流板2与导电板200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进而提高受流器100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
受流板,所述受流板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受流板适于与导电板接触配合或脱离;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受流板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以调整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受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所述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受流板相连,当所述受流质量参数超出所述设定区间时,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受流板与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
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配合孔,所述受流器还包括与所述配合孔移动配合的连接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受流板设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上;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止抵在所述安装板上;
配合柱,所述配合柱与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配合孔设在所述配合柱内;
多个连接臂,所述多个连接臂沿所述配合孔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连接臂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配合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为磁流变液阻尼调节器或电磁阻尼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或者所述调节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调节装置并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调节装置串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流质量参数包括所述受流板与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所述受流板的垂向位移、所述受流板的垂向加速度、所述安装支架的偏移量和所述安装支架的翻转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受流板和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受流板的垂向位移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受流板的垂向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安装支架的偏移量的位置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安装支架的翻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部分为绝缘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连接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连接轴中的其中一个设有防转凸块,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连接轴中的另一个设有防转凹槽,所述防转凸块伸入到所述防转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
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柱的伸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相连以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底板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导柱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连接轴被构造成在所述安装支架移动时与所述安装支架同步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柱与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底板上。
12.一种车辆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与所述车辆连接;
导电板,所述导电板适于设置在轨道梁上,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受流器接触配合以对所述车辆供电。
13.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所述安装支架设在所述车体上。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受流器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受流板,所述受流板适于与导电板接触配合或脱离;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受流板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以调整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受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受流质量参数;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受流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受流质量参数,并判定所述受流质量参数是否位于设定区间内;
S2:当所述受流质量参数超出所述设定区间时,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受流板与所述导电板之间的接触压力。
CN201811009754.8A 2018-08-31 2018-08-31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871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9754.8A CN110871690B (zh) 2018-08-31 2018-08-31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9754.8A CN110871690B (zh) 2018-08-31 2018-08-31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1690A CN110871690A (zh) 2020-03-10
CN110871690B true CN110871690B (zh) 2022-03-18

Family

ID=6971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9754.8A Active CN110871690B (zh) 2018-08-31 2018-08-31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716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013B (zh) * 2022-05-26 2024-05-2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轨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3074A (en) * 1975-05-23 1978-09-12 August Stemmann Ohg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the brush contact pressure of pantograph assemblies
DE3124849A1 (de) * 1981-06-24 1983-01-13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Daempfungsvorrichtung fuer stromabnehmer auf elektrischen triebfahrzeugen
FR2570335A1 (fr) * 1984-09-19 1986-03-21 Licentia Gmbh Dispositif de prise de courant sur troisieme rail pour vehicule a traction electrique circulant sur rails
JPH04347502A (ja) * 1991-05-24 1992-12-02 Bridgestone Corp パンタグラフの振動減衰器
DE202005002376U1 (de) * 2005-02-02 2005-05-12 Pintsch Bamag Antriebs- Und Verkehrstechnik Gmbh Stromabnehmer
CN103522903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轨专用受电装置
WO2014177296A1 (de) * 2013-04-29 2014-11-06 Schunk Bahn- Und Industrietechnik Gmbh Stromabnehmer und verfahren zur energieübertrag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3074A (en) * 1975-05-23 1978-09-12 August Stemmann Ohg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the brush contact pressure of pantograph assemblies
DE3124849A1 (de) * 1981-06-24 1983-01-13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Daempfungsvorrichtung fuer stromabnehmer auf elektrischen triebfahrzeugen
FR2570335A1 (fr) * 1984-09-19 1986-03-21 Licentia Gmbh Dispositif de prise de courant sur troisieme rail pour vehicule a traction electrique circulant sur rails
JPH04347502A (ja) * 1991-05-24 1992-12-02 Bridgestone Corp パンタグラフの振動減衰器
DE202005002376U1 (de) * 2005-02-02 2005-05-12 Pintsch Bamag Antriebs- Und Verkehrstechnik Gmbh Stromabnehmer
WO2014177296A1 (de) * 2013-04-29 2014-11-06 Schunk Bahn- Und Industrietechnik Gmbh Stromabnehmer und verfahren zur energieübertragung
CN103522903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轨专用受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1690A (zh)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0013B (zh) 一种轨道机器人动力驱动机构、系统及轨道机器人
CN109070757B (zh) 定位单元和接触方法
CN108518445B (zh) 一种车辆电磁避震器及可调节避震阻尼的汽车
CN111649087B (zh) 一种中心位置可调的变摩擦阻尼隔振器
US20200055417A1 (en) Positioning unit and method for contacting
CN110871690B (zh) 受流器和车辆的供电系统、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CN108380786B (zh) 压力机智能过载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
AU2012358572B2 (en) Arrangement for a lift
CN104444698A (zh) 电梯自适应还原阻尼力的缓冲系统
CN205397800U (zh) 电梯轿厢的稳定机构
CN103193133A (zh) 引导件组合体以及电梯设备
CN104444695A (zh) 电梯适应性递进阻尼力的缓冲系统
CN113173395B (zh) 传送带系统及传送带控制方法
CN201253730Y (zh) 一种管材切割机床的割炬浮动装置
CN117026704A (zh) 一种打磨单元下压机构,包括该机构的打磨单元及打磨车
CN201261110Y (zh)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初始定位装置
CN107322370B (zh) 多种工件自动判别不动定位机构
CN209969844U (zh) 双轴式点焊机头
CN204324639U (zh) 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安全电梯
CN104444696A (zh) 具有适应性阻尼力阻尼装置的电梯系统
CN219929067U (zh) 分张机构
CN204528994U (zh) 电梯的磁流变动态辅助阻尼缓冲装置
CN216038000U (zh) 一种可多角度移动的电梯曳引轮轮槽用摄像头安装支架
CN204324640U (zh) 可变阻尼防快速回弹的电梯缓冲装置
CN216173708U (zh) 一种精密导向的自动回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