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2126A - 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 Google Patents

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2126A
CN110832126A CN201880045155.3A CN201880045155A CN110832126A CN 110832126 A CN110832126 A CN 110832126A CN 201880045155 A CN201880045155 A CN 201880045155A CN 110832126 A CN110832126 A CN 110832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filament
polyethylene
monofilament
dtex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51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2126B (zh
Inventor
丸冈佳史
奥山幸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ang Textile M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3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2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0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6/0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olefins

Abstract

本发明的复丝由包含特性粘度[η]为5.0dL/g以上且40.0dL/g以下、且重复单元实质上为乙烯的聚乙烯的单丝构成,前述单丝满足如下条件:(a)为垂直于纤维轴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为2以上的扁平形状;(b)为15dtex以上;且,(c)依据JIS L 1095、以10cN/dtex的载荷测得的磨损强度试验中的断裂时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

Description

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背景技术
以往,被称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量极高的聚乙烯由于耐冲击性等特性良好,因此,被用于多种用途。其中,通过如下制造方法(以下,称为凝胶纺丝法)而制造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纤维而被广泛熟知:将有机溶剂中溶解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聚乙烯溶液从挤出机挤出后骤冷,从而形成纤维状的凝胶体,边从该凝胶体去除有机溶剂边连续地进行拉伸(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另外,还已知可以通过如下干式纺丝法而制造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纤维:用在挥发性的溶剂中均匀溶解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纺丝液进行纺丝,使纺出的凝胶丝中的溶剂挥发,接着,用非活性气体将凝胶丝冷却,最后以高倍率进行拉伸(例如专利文献3)。
如此高强度且高弹性模量的聚乙烯纤维(复丝)近年来在广泛的领域中逐渐被使用。然而,将强度、弹性模量得到改善的聚乙烯纤维用于例如绳索、编带等的情况下,能以更少的投梭数、或低的纤度进行设计,能减小绳索、编带等的直径,但伴随于此,存在耐磨性变差的缺点。
因此,为了改善耐磨性,已知通过提高单丝的纤度来改善耐磨性(例如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565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4565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第4141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5-193960”
专利文献5:日本国公表专利公报“日本特表2016-50766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迄今为止,要求超载条件下也能耐受磨擦、进一步的耐磨性。另外,如果提高单丝的纤度,则弯曲刚度大幅变高,柔软性大幅降低。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主要用途,可以举出防割手套、钓鱼线等,但作为聚乙烯的特性的柔软性大幅降低,从而例如用于手套时的作业性、用于钓鱼线时的操作性明显降低。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性和柔软性优异的复丝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终于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1)一种复丝,其特征在于,由包含特性粘度[η]为5.0dL/g以上且40.0dL/g以下、且重复单元为乙烯的聚乙烯的单丝构成,前述单丝满足如下条件:(a)为垂直于纤维轴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为2以上的扁平形状;(b)为15dtex以上;且,(c)依据JIS L 1095、以10cN/dtex的载荷测得的磨损强度试验中的断裂时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
(2)根据(1)所述的复丝,其特征在于,对于该复丝,依据JIS L 1095、以5cN/dtex的载荷测得的磨损强度试验中的断裂时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复丝,其特征在于,前述单丝的拉伸强度为18cN/dtex以上、且初始弹性模量为600N/dtex以上。
(4)一种单丝,其构成(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丝。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耐磨性和柔软性优异的复丝。本发明的复丝即使在超载条件下也耐受磨擦,耐磨性优异。由此,制品寿命明显改善。而且,不仅伴随使用时的磨擦产生的毛羽的量大幅减少,而且加工成制品时产生的毛羽的量也减少,因此,作业环境也改善。另外,本发明的复丝的柔软性优异,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复丝的各制品的加工性、操作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聚乙烯〕
构成本发明的复丝的单丝包含重复单元实质上为乙烯的聚乙烯,优选的是,包含乙烯的均聚物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在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不仅可以为乙烯的均聚物,还可以使用乙烯与少量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α-烯烃、丙烯酸和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和其衍生物、乙烯基硅烷和其衍生物等。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高分子量聚乙烯,可以为包含乙烯的均聚物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共聚物彼此(乙烯与其他单体(例如α-烯烃)的共聚物)、或均聚乙烯与乙烯系共聚物的共混物、进而均聚乙烯与其他α-烯烃等的均聚物的共混物,还可以具有部分的交联、或部分的甲基支链、乙基支链、丁基支链等。特别是还可以为与丙烯、1-丁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且短链或长链的支链在每1000个碳原子中以低于20个的比率包含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含有某种程度的支链时,在制造本发明的复丝的方面,特别是在纺丝·拉伸中可以提供稳定性,但如果每1000个碳原子中包含20个以上,则支链部分反而过多,成为纺丝·拉伸时的妨碍因素,故不优选。然而,乙烯以外的其他单体的含量如果过多,则反而成为拉伸的妨碍因素。因此,乙烯以外的其他单体在单体单元中、优选5.0mol%以下、更优选1.0mol%以下,进一步优选0.2mol%以下、最优选的是0.0mol%,即,为乙烯的均聚物。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聚乙烯”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不仅为乙烯的均聚物,还包含乙烯与少量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另外,本发明的复丝的制造中,聚乙烯中也可以使用根据需要配混了后述的各种添加剂的聚乙烯组合物,本说明书中的“聚乙烯”中也包含这样的聚乙烯组合物。
另外,后述的特性粘度的测定中,其特性粘度只要落入后述规定的范围即可,可以将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不同的聚乙烯共混,也可以将分子量分布(Mw/Mn)不同的聚乙烯共混。另外,还可以为支链聚合物与无支链的聚合物的共混物。
〔重均分子量〕
如上述,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优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490000~6200000、更优选550000~5000000、进一步优选800000~4000000。重均分子量如果低于490000,则即使进行后述的拉伸工序,也有复丝不成为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担心。推定这是由于,重均分子量小,因此,复丝的单位截面积的分子末端数变多,其作为结构缺陷发挥作用。另外,重均分子量如果超过6200000,则拉伸工序时的张力变得非常大,而产生断裂,变得非常难以生产。
重均分子量一般由GPC测定法求出,但如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那样重均分子量高的情况下,出于测定时发生柱的堵塞等理由,有无法容易以GPC测定法求出的担心。因此,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代替GPC测定法,通过使用“POLYMER HANDBOOK,FourthEdition,J.Brandrup and E.H.Immergut,E.A.Grulke Ed.,A JOHN WILEY&SONS,IncPublication 1999”中记载的以下式子,由后述的特性粘度的值算出重均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5.365×104×(特性粘度)1.37
〔特性粘度〕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的特性粘度为5.0dL/g以上、优选8.0dL/g以上,为40.0dL/g以下、优选30.0dL/g以下、更优选25.0dL/g以下。特性粘度如果低于5.0dL/g,则有时无法得到高强度的复丝。另一方面,对于特性粘度的上限,只要可以得到高强度的复丝就不特别成为问题,但聚乙烯的特性粘度如果过高,则加工性降低,难以制作复丝,因此,优选上述范围。
〔单丝的纤度〕
构成本发明的复丝的单丝的纤度优选15dtex以上且80dtex以下、更优选16dtex以上且5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17dtex以上且30dtex以下。单丝纤度如果低于15dtex,则耐磨性降低。另外,单丝纤度如果超过80dtex,则复丝的强度会降低,故不优选。
〔复丝的总纤度〕
对于本发明的复丝,总纤度优选18dtex以上且5000dtex以下、更优选40dtex以上且300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60dtex以上且1000dtex以下。总纤度如果低于18dtex,则耐磨性明显降低,例如制成防割手套、钓鱼线的情况下,变得不满足所需的性能。另外,总纤度如果超过5000dtex,则柔软性会降低,故不优选。
〔单丝的截面形状〕
构成本发明的复丝的单丝的截面形状是长宽比为2.0以上的扁平形状。长宽比如果为2.0以上,则单丝和由其构成的复丝(后阶段的实施例参考)的磨损性改善。需要说明的是,单丝的长宽比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为后阶段中说明的保持本发明的复丝的磨损性的长宽比即可。
另外,长宽比如果小于2.0,则单丝的弯曲刚度大幅降低,因此,其结果,认为复丝的柔软性降低(变差)。柔软性如果降低,则由复丝制造的手套的作业性、钓鱼线的加工性、操作性明显降低。然而认为,构成本发明的复丝的单丝的截面形状是长宽比为2.0以上的扁平形状,因此,可以形成柔软性优异的复丝。
〔单丝的磨损性〕
对于构成本发明的复丝的单丝,基于JIS L 1095的磨损试验中,使载荷为10cN/dtex时的直至断裂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优选15000次以上、更优选30000次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限没有特别限定。
〔复丝的磨损性〕
对于本发明的复丝,基于JIS L 1095的磨损试验中,使载荷为5cN/dtex时的直至断裂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优选15000次以上、更优选30000次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限没有特别限定。
〔拉伸强度〕
本发明的复丝的拉伸强度优选15cN/dtex以上、更优选20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25cN/dtex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复丝,即使增大单丝的纤度,也具有上述拉伸强度,在凭借以往的复丝无法展开的要求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的用途中也可以扩展。优选拉伸强度高,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拉伸强度超过85cN/dtex的复丝在技术上、工业上难以生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拉伸强度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断裂伸长率〕
本发明的复丝的断裂伸长率优选1.5%以上、更优选2.0%以上、进一步优选2.5%以上,且优选8%以下、更优选6%以下、进一步优选5%以下。断裂伸长率变得低于1.5%时,制品使用时或加工成制品时,在微小应变下变得容易有单丝断头、毛羽的发生,故不优选。另一方面,断裂伸长率如果超过8%,则尺寸稳定性受损,不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初始弹性模量〕
本发明的复丝的初始弹性模量优选500cN/dtex以上且2400cN/dtex以下。复丝如果具有上述初始弹性模量,则对于制品使用时、加工成制品工序中受到的外力,不易产生物性、形状变化。初始弹性模量更优选700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900cN/dtex以上,更优选2000cN/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1800cN/dtex以下。初始弹性模量如果超过2400cN/dtex,则由于高弹性模量而丝的柔软性受损,故不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初始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制造方法〕
对于得到本发明的复丝的制造方法,优选使用凝胶纺丝法。对于使用凝胶纺丝法制造本发明的复丝的方法,以下进行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制造本发明的复丝的方法不限定于以下的工序、数值。
<溶解工序>
使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溶解于溶剂,制作聚乙烯溶液。溶剂优选十氢萘·四氢萘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常温固体或非挥发性的溶剂。上述聚乙烯溶液中的聚乙烯的浓度优选30质量%以下、更优选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15质量%以下。有必要根据原料的聚乙烯的特性粘度[η]而选择最佳的浓度。
溶液中的聚乙烯浓度依赖于溶剂的性质和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而改变。特别是如果使用非常高的分子量、例如测定温度135℃、使用十氢萘作为溶剂的情况下特性粘度[η]为14dL/g以上的聚乙烯,则50wt%以上的浓度的聚乙烯溶液成为高粘度,因此,纺丝时,变得容易产生脆性断裂,纺丝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例如使用低于0.5wt%的浓度的聚乙烯溶液时的缺点如下:收率降低,溶剂的分离和回收的费用增大。
上述聚乙烯溶液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制造,例如使固体聚乙烯悬浮于溶剂中、接着在高温下搅拌,或使用具备混合和输送部的双螺杆挤出机来制造该悬浮液。
<纺丝工序>
对于通过高温搅拌、双螺杆挤出机而制作的聚乙烯溶液,用挤出机等,在比聚乙烯的熔点优选高10℃以上的温度下、更优选在比聚乙烯的熔点高20℃以上的温度下、进一步优选在比聚乙烯的熔点高3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挤出,之后,用定量供给装置,向喷丝头(纺丝喷嘴)供给。通过喷丝头的孔口内的时间优选1秒以上且8分钟以下。低于1秒的情况下,孔口内的聚乙烯溶液的流动紊乱,因此,无法稳定地排出聚乙烯溶液,不优选。另外,受到聚乙烯溶液的流动的紊乱的影响,单丝整体的结构变得不均匀,故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超过8分钟,则聚乙烯分子基本不取向地被排出,单位单丝中的纺丝张力范围容易成为上述范围外,不优选。另外,得到的单丝的晶体结构会变得不均匀,因此,作为结果,无法体现耐磨性,不优选。
使聚乙烯溶液通过多个孔口排列而成的喷丝头,从而形成丝条。将聚乙烯溶液纺丝而制造丝条时,喷丝头的温度必须为聚乙烯的溶解温度以上,优选140℃以上、更优选150℃以上。聚乙烯的溶解温度依赖于所选择的溶剂、聚乙烯溶液的浓度、和聚乙烯的质量浓度,喷丝头的温度当然设为低于聚乙烯的热分解温度。
将聚乙烯溶液从具有优选直径0.2~3.5mm(更优选直径1.0~2.5mm)的喷丝头以优选10.0g/分钟/孔以上的排出量排出。排出量如果为10.0g/分钟/孔以下,则基于拉伸的单丝截面的变形影响变小,因此,单丝的扁平率变低,纤维的柔软性受损。进一步优选12.0g/分钟/孔以上。此时,优选使喷丝头温度为比聚乙烯的熔点高10℃以上、且低于所使用的溶剂的沸点的温度。聚乙烯的熔点附近的温度区域中,聚合物的粘度过高,无法以快速的速度收取。另外,在使用的溶剂的沸点以上的温度下,由于从喷丝头刚刚出来后溶剂沸腾,因此,在喷丝头正下频繁发生丝断头,故不优选。
将所排出的聚乙烯溶液预先用经整流的气体或液体冷却而成为丝条。冷却后的丝条优选以800m/分钟以下的速度收取,更优选200m/分钟以下。而且,作为冷却中使用的气体,使用空气、或氮气、氩气等非活性气体。另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液体,使用水等。此时,冷却中使用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优选5℃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10℃以上且30℃以下。冷却中使用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如果超过该范围,则单纤维的拉伸强度会大幅降低,作为结果,耐磨性会降低,故不优选。
<拉伸工序>
冷却后的丝条优选的是,对于孔口的排出速度,通过至少1阶段以上的拉伸工序,拉伸至20倍以上且400倍以下。另外,优选以聚乙烯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进行拉伸。进行多次拉伸的情况下,优选越向后阶段推进,越提高拉伸时的温度,拉伸的最后阶段的拉伸温度优选80℃以上且160℃以下、更优选90℃以上且158℃以下。可以设定加热装置的条件,使得拉伸时丝成为上述拉伸温度的范围内。此时,丝的温度例如可以使用红外摄像机(FLIRSystems公司制FLIR SC640)而测定。
该未拉伸丝的拉伸时间、即、复丝的变形所需的时间优选0.5分钟以上且20分钟以下、更优选15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10分钟以下。复丝的变形时间如果超过20分钟,则即使使拉伸时间以外的制造条件为适合的范围内,分子链在拉伸中也会缓和,因此,单丝的强度降低,不优选。
〔其他〕
为了赋予其他功能,在制造本发明的复丝时,可以添加抗氧化剂、抗还原剂等添加剂、pH调节剂、表面张力降低剂、增稠剂、保湿剂、浓染化剂、防腐剂、防霉剂、抗静电剂、颜料、矿物纤维、其他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金属离子封端剂等。
本发明的复丝适合用于手套、钓鱼线、纤维强化树脂增强材料、水泥增强材料、纤维强化橡胶增强材料、医疗用缝合线、人造肌腱等。而且,对本聚乙烯纤维进行编织、织制等加工,适合作为带、绳索、网、材料防护罩、片、风筝用丝、弓弦、帆布、幕布、防护材料、防弹材料、人工肌肉、工作机械部件、电池分隔件、化学过滤器使用。进一步,也可以将本发明的复丝开松为单丝而使用。当然本发明的复丝和本发明的单丝不限定于作为上述材料使用,还可以作为各种材料使用。
实施例
以下中,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定,在能符合前述·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适当加以变更而实施,它们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首先,对后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复丝(样品)进行的特性值的测定和评价进行说明。
(1)特性粘度
在135℃的十氢萘中,利用乌氏毛细粘度管,测定各种稀释溶液的比粘度,由其比粘度除以浓度而得到的值相对于浓度的曲线(plot)的最小2乘近似得到的直线向原点的外推点,确定特性粘度。测定时,对于聚合物添加1wt%的抗氧化剂(商标名“Yoshinox BHT”吉富制药制)样品,以135℃搅拌溶解24小时,调整测定溶液。
(2)纤度
在位置不同的5部位切割样品,使其分别成为10m,测定其质量,将其平均值换算为10000m,作为纤度(dtex)。
(3)单丝的纤度
在位置不同的5部位切割样品,使其分别成为20cm的单丝,测定其质量,将其平均值换算为10000m,作为纤度(dtex)。
(4)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弹性模量
依据JIS L 1013 8.5.1,用万能试验机(Orientec Co.,Ltd.制、“Tensilon万能材料试验机RTF-1310”),在样品长200mm(卡盘间长度)、伸长速度100mm/分钟的条件下,在气氛温度20℃、相对湿度65%条件下测定应变-应力曲线。由断裂点处的应力和伸长率,计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由曲线的原点附近的提供最大梯度的切线计算初始弹性模量,从而求出。此时,将测定时对样品施加的初始载荷作为每10000m样品的质量(g)的1/10。需要说明的是,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弹性模量使用10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5)单丝的截面长宽比
单丝的长宽比如下:包埋于丙烯酸类树脂,用切片机制作截面。在物镜20倍的条件下使用工业用显微镜(Nikon制ECLIPSE LV150NA),用显微镜数码相机(Nikon制DXM1200)进行图像获得。接着,用图像解析软件“ImageJ”,测定纤维截面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求出其平均值,从而算出长宽比。
(6)磨损试验
耐磨性由依据一般短纤维纱试验方法(JIS L 1095)中的测定磨损强度的B法的磨损试验而评价。测定使用的是,浅野机械制作株式会社制的丝抱合力试验机。使用φ2.0mm的硬质钢作为磨擦件,在载荷5cN/dtex、或10cN/dtex、气氛温度20℃、磨擦速度115次/分钟、往复距离2.5cm、磨擦角度110度下进行试验,测定直至样品断裂为止的磨擦次数。试验次数设为5次,排除最多次数和最小次数的数据,用剩余的3次量的测定值的平均值表示。
(实施例1)
制备特性粘度为18.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十氢萘的分散液,使得聚乙烯浓度成为9.0质量%。将该共混聚合物供给至挤出机,以190℃进行加热而使其凝胶化,从由孔口直径φ1.5mm、4H形成的喷丝头,在喷嘴面温度170℃下,以单孔排出量15.5g/分钟排出。
在收取排出后的丝条的同时,在15℃的水冷浴中冷却,之后,以速度23m/分钟的速度收取,得到包含4条单丝的未拉伸复丝。接着,边将上述未拉伸复丝在120℃的热风中进行加热干燥,边拉伸至2.4倍。然后,在140℃的热风中拉伸至4.5倍,在经拉伸的状态下立即卷取中间拉伸复丝。进一步将得到的中间拉伸复丝在150℃的热风中拉伸至2.9倍,合计为31倍。将得到的复丝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使丝条的冷却温度为10℃,使第2阶段的拉伸的拉伸倍率为2.7倍、第3阶段的拉伸倍率为4.5倍,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复丝。将得到的复丝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将用于凝胶化的加热温度设为180℃、单孔排出量设为20.0g/分钟,使第3阶段的拉伸倍率为4.0倍,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复丝。将得到的复丝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实施例2中,将用于凝胶化的加热温度设为2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复丝。
(比较例2)
实施例2中,将用于凝胶化的加热温度设为220℃,使第1阶段的拉伸的拉伸倍率为1.5倍、第2阶段的拉伸的拉伸倍率为2.2倍、第3阶段的拉伸倍率为1.7倍,除此之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得到复丝。
(比较例3)
制备特性粘度为18.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十氢萘的分散液使得聚乙烯浓度成为9.0质量%。将该共混聚合物供给至挤出机,以190℃进行加热使其凝胶化,从由孔口直径φ0.8mm、30H形成的喷丝头,在喷嘴面温度180℃下,以单孔排出量2.5g/分钟排出。
在收取排出后的丝条的同时,在20℃的水冷浴中冷却,之后,以速度37m/分钟的速度收取,得到包含30条单丝的未拉伸复丝。接着,边将上述未拉伸复丝在120℃的热风中进行加热干燥,边拉伸至2.0倍。然后,在140℃的热风中拉伸至5.0倍,合计为10倍。
[表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2与比较例1相比,单丝的截面的长宽比变高至2.0以上。实施例1、2、比较例1中,由于原材料相同,因此,实施例1、实施例2的单丝的截面系数分别与比较例1相比,变低至0.78倍、0.71倍,认为复丝的柔软性改善。而且,令人惊奇的是,为实施例1、实施例2的耐磨性与比较例1相比为2倍以上的高耐磨性的复丝。
[表2]
Figure BDA0002356428510000151
由表2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与比较例1为相同的单丝的纤度,但是耐磨性大幅改善。而且,如实施例3那样,单丝纤度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其高的耐磨性。另一方面,强度低的比较例2、单丝的纤度低的比较例3的磨损性示出低的值。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复丝例如可以用于防护用编织物、带、绳索、网、钓鱼线、材料防护罩、片、风筝用丝、弓弦、帆布、幕布、防护材料、防弹材料、医疗用缝合线、人造肌腱、人工肌肉、纤维强化树脂增强材料、水泥增强材料、纤维强化橡胶增强材料、工作机械部件、电池分隔件、化学过滤器等产业用材料。

Claims (4)

1.一种复丝,其特征在于,由包含特性粘度[η]为5.0dL/g以上且40.0dL/g以下、且重复单元实质上为乙烯的聚乙烯的单丝构成,
所述单丝满足如下条件:(a)为垂直于纤维轴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为2以上的扁平形状;(b)为15dtex以上;且,(c)依据JIS L 1095、以10cN/dtex的载荷测得的磨损强度试验中的断裂时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丝,其特征在于,对于该复丝,依据JIS L 1095、以5cN/dtex的载荷测得的磨损强度试验中的断裂时的往复磨损次数为10000次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的拉伸强度为18cN/dtex以上、且初始弹性模量为600N/dtex以上。
4.一种单丝,其构成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丝。
CN201880045155.3A 2017-07-20 2018-07-19 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Active CN110832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0913 2017-07-20
JP2017140913 2017-07-20
PCT/JP2018/027094 WO2019017432A1 (ja) 2017-07-20 2018-07-19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を構成する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126A true CN110832126A (zh) 2020-02-21
CN110832126B CN110832126B (zh) 2022-09-16

Family

ID=6501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155.3A Active CN110832126B (zh) 2017-07-20 2018-07-19 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76517B2 (zh)
CN (1) CN110832126B (zh)
TW (1) TWI752250B (zh)
WO (1) WO201901743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2613A (ja) * 1983-08-30 1985-03-25 Toyobo Co Ltd 高強力、高弾性率ポリエチレン繊維
JPS60178296A (ja) * 1984-02-24 1985-09-1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防弾用品
JPS63190011A (ja) * 1986-09-01 1988-08-05 Teijin Ltd 消臭性繊維構造物
JPH08100339A (ja) * 1994-09-29 1996-04-16 Toray Ind Inc カーペット用ポリエステル捲縮糸およびタフティングカーペット
CN101205637A (zh) * 2006-12-18 2008-06-25 胡盼盼 高强高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扁平纤维制备方法
CN104271819A (zh) * 2012-05-07 2015-01-07 帝人株式会社 凉感优异的异型截面纤维
CN106164347A (zh) * 2014-03-28 2016-11-23 东洋纺株式会社 复丝及编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6228A1 (en) 2012-12-20 2014-06-26 Dsm Ip Assets B.V. Polyolefin yar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2015146623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及び組紐
WO2016133102A1 (ja) * 2015-02-20 2016-08-25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2613A (ja) * 1983-08-30 1985-03-25 Toyobo Co Ltd 高強力、高弾性率ポリエチレン繊維
JPS60178296A (ja) * 1984-02-24 1985-09-1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防弾用品
JPS63190011A (ja) * 1986-09-01 1988-08-05 Teijin Ltd 消臭性繊維構造物
JPH08100339A (ja) * 1994-09-29 1996-04-16 Toray Ind Inc カーペット用ポリエステル捲縮糸およびタフティングカーペット
CN101205637A (zh) * 2006-12-18 2008-06-25 胡盼盼 高强高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扁平纤维制备方法
CN104271819A (zh) * 2012-05-07 2015-01-07 帝人株式会社 凉感优异的异型截面纤维
CN106164347A (zh) * 2014-03-28 2016-11-23 东洋纺株式会社 复丝及编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2250B (zh) 2022-01-11
JPWO2019017432A1 (ja) 2020-05-28
TW201923179A (zh) 2019-06-16
CN110832126B (zh) 2022-09-16
JP7176517B2 (ja) 2022-11-22
WO2019017432A1 (ja)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0062B2 (ja) 高機能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5794354B1 (ja) 組紐
CN106133215B (zh) 复丝及编带
US20220235492A1 (en) Polyethylene fiber
CN112251834B (zh) 复丝及编带
CN110832126B (zh) 复丝和构成其的单丝
JP5794353B1 (ja) 組紐
WO2016133102A1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紐
WO2015146624A1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及び組紐
JPWO2018181309A1 (ja) ポリエチレン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製品
WO2015146623A1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及び組紐
JP5696809B1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2020114955A (ja) 結節強度保持率に優れたポリエチレンフィラメント
JP7371326B2 (ja) 釣り糸用モノフィラメント及び釣り糸
JP6582433B2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5696808B1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TW202336312A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其製造方法、撚絲、編帶以及繩索
JP6582434B2 (ja) 組紐
JP2018141255A (ja) ポリエチレン繊維、繊維製品、およびポリエチレン繊維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Dongyang Textile MC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B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