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885B - 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1885B
CN110831885B CN201880042710.7A CN201880042710A CN110831885B CN 110831885 B CN110831885 B CN 110831885B CN 201880042710 A CN201880042710 A CN 201880042710A CN 110831885 B CN110831885 B CN 110831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side wall
door
doorway
c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27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1885A (zh
Inventor
迈克尔·基尔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831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1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3Details of doo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8Details of seals and joint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10),该电梯轿厢包括具有门道(14)的至少一个侧壁(12)和电梯轿厢门(20),该电梯轿厢门(20)能够在侧壁(12)的外侧(12a)至少部分地平行于侧壁(12)移动以便打开和/或关闭门道(14),并且在打开和/或关闭时能够至少部分地在垂直于侧壁(12)的方向(102)上移动。在关闭过程中,该电梯轿厢门(20)能够至少部分地沉陷到门道(14)中。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梯轿厢(10)的门道(14)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其中电梯轿厢包括在关闭时可以沉陷到门道中的电梯轿厢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梯轿厢通常包括设置有耦接元件的电梯轿厢门,以便当电梯轿厢运行到停止高度时将电梯轿厢门耦接到井道门。由于其功能,耦接元件常常必须从电梯轿厢门上突出,以便例如能够接合在井道门中或接合在形成于井道门上的耦接元件中。例如,电梯轿厢门上的耦接元件可以采取耦接卡爪或驱动卡爪的形式。
这里必须小心地选择电梯轿厢门上和/或井道门上的耦接元件的尺寸和/或布置,以便防止电梯轿厢经过时电梯轿厢门的耦接元件意外接合在井道门的耦接元件中和/或耦接元件与井道中的配合滑道上的其他元件碰撞。当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在其行进中需要相对于井道的大移动间隙时,这可能是特别有重要关系的,这可能是有利地必要的,例如,在行进期间抑制打扰性影响时。电梯轿厢相对于井道的大移动间隙还可能需要电梯轿厢门上的耦接元件与井道门上的耦接元件和/或井道中的障碍物之间的大安全裕度,以便防止意外的接合和/或碰撞。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地降低电梯轿厢与井道之间的碰撞风险的电梯轿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梯轿厢的门道的方法。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包括具有门道的至少一个侧壁和用于打开和/或关闭门道的电梯轿厢门,该电梯轿厢门能够在侧壁的外侧至少部分地平行于侧壁移动并且在打开和/或关闭时能够至少部分地在垂直于侧壁的方向上移动。在关闭过程中,电梯轿厢门可以至少部分地沉陷到门道中。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为形成在电梯轿厢门上的耦接元件设置单独的驱动单元,以便例如使可选的耦接元件在井道门的方向上移动或枢转。相反,根据本发明,在打开时利用已经垂直于侧壁定向的电梯轿厢门的移动,以便使耦接元件在井道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必要时使其更靠近井道门,并且在关闭耦接元件时使其在与井道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必要时将耦接元件从井道门上移除。以这种方式,可以简化电梯轿厢和电梯轿厢门以及耦接机构的构造,从而潜在地降低制造成本。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关闭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的侧壁中的门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电梯轿厢门在侧壁的外侧沿门道的方向至少部分地平行于电梯轿厢的侧壁移动,直到电梯轿厢门与门道重叠。该方法还包括使电梯轿厢门至少部分地垂直于侧壁移动到门道中,并且使电梯轿厢门的至少一部分沉陷到门道中。
特别地,在使电梯轿厢门至少部分地垂直于侧壁移动时,使布置在电梯轿厢门上的耦接元件沿与井道相反的方向移动。这导致与井道门脱离耦接。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开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的侧壁中的门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至少部分地垂直于侧壁沉陷到门道中的电梯轿厢门移动出门道,使得电梯轿厢门布置在侧壁所跨越的平面的外侧。该方法还包括使电梯轿厢门在侧壁的外侧至少部分地平行于电梯轿厢的侧壁移动,使得电梯轿厢门不与门道完全重叠。
特别地,在使电梯轿厢门至少部分地垂直于侧壁移动时,使布置在电梯轿厢门上的耦接元件沿井道的方向移动。这用于将电梯轿厢门耦接到井道门。
本发明提供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电梯轿厢门沉陷,可以增加电梯轿厢门的外侧和与电梯轿厢门的外侧相对布置的井道的配合滑道之间的距离。这可能是有利的,尤其因为其可以降低电梯轿厢或电梯轿厢门与布置在井道中的元件(例如井道门)碰撞的风险,并且特别是降低与井道门上的耦接元件碰撞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优点还在于,由于电梯轿厢门的外侧与井道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当电梯轿厢行进通过井道时,电梯轿厢可以被给予更大的移动间隙,优选地从而不会增加电梯轿厢与布置在井道中的元件碰撞的风险。换句话说,本发明提供的优点在于,可以垂直于电梯轿厢的行进方向增加电梯轿厢相对于井道的最大容许相对移动。电梯轿厢的较大移动间隙可以是有利的,例如,这是由于可以实现在电梯轿厢行进期间对打扰性影响进行改进的和/或更舒适的抑制。打扰性影响例如可以由电梯轿厢在行进期间的振荡和/或摇摆和/或振动引起,这可能最终导致电梯轿厢的外侧与井道的距离的变化、特别是减小。
本发明提供的优点还在于,可以改进电梯轿厢的气动力,这是由于关闭状态下的电梯轿厢门可以至少部分地沉陷到门道中并且因此在电梯轿厢行进期间呈现对于空气流动的较小入射表面。特别地,借助于电梯轿厢门的布置,可以减少或者甚至完全防止气动力分离边缘的形成。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小电梯轿厢的空气阻力,并且此外可以减小或者完全避免可能由不利的气动力外形而导致的电梯轿厢的振荡和/或摇摆和/或振动。
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电梯轿厢门或门扉的驱动元件以及关闭机构的任何其他元件优选地对于电梯轿厢内部的乘客是不可见的。换句话说,驱动元件和/或关闭机构的任何其他元件不延伸到电梯轿厢或电梯轿厢的吊舱的内部中。这提供的优点在于,不必覆盖或遮蔽驱动元件和/或关闭机构的任何其他元件的部分,以便避免伤害乘客和/或被乘客干预的风险和/或对美观度的不利影响。
电梯轿厢优选地设计为使得驱动元件或关闭机构的任何其他元件都不占据电梯轿厢或电梯轿厢的吊舱的内部或内部空间的一部分。这提供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化电梯轿厢的有用空间和/或地板面积。
垂直于侧壁的移动和平行于侧壁的移动优选连续地和/或有时间重叠地进行。换句话说,平行于和垂直于电梯轿厢的侧壁的电梯轿厢门的移动优选可以分开地、顺序地(即没有任何时间重叠地)或至少部分同时地执行。例如,在关闭过程中,平行于侧壁的移动可以在垂直于侧壁的移动之前开始,并且垂直于侧壁的移动可以晚于平行于侧壁的移动终止。例如,在打开过程中,垂直于侧壁的移动可以在垂直于侧壁的移动之前开始,并且平行于侧壁的移动可以晚于垂直于侧壁的移动终止。运动的时间重叠可以提供的优点在于,门道的打开和/或关闭花费较少时间和/或可以实现更连续或更流畅的整体运动。通过至少部分地平行于和至少部分地垂直于侧壁移动而使电梯轿厢门能够打开和/或关闭在此可以意味着,电梯轿厢门能够根据两个移动或分量运动的线性组合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即打开和/或关闭移动包括至少部分地垂直于侧壁的分量运动和至少部分地平行于侧壁的分量运动。“至少部分地平行”和/或“至少部分地垂直”可以意味着例如移动不一定完全平行或垂直于侧壁进行,并且特别是不一定完全平行或垂直于整个侧壁进行。例如,生产公差可能引起与精确平行或垂直方向的轻微偏离。此外,侧壁例如可以具有不平坦的和/或偏离数学平面的走向和/或轮廓和/或形状。特别地,侧壁例如可以是弯曲和/或拱形结构,至少部分地对应于例如圆柱形表面的段和/或球形段。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门的移动可以进行为例如使得该移动不完全平行于侧壁的走向,而是仅平行于侧壁的一部分或部分或段进行。
侧壁的外侧优选地对应于电梯轿厢的外侧,并且在关闭门道时,电梯轿厢门可以在朝向电梯轿厢的内侧方向上远离电梯轿厢的外侧移动。换句话说,在关闭过程中,电梯轿厢门在电梯轿厢内部的方向上移动到门道中,而在打开过程中,电梯轿厢门在外侧的方向上移动出门道。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在将电梯轿厢门沉陷到门道中时特别可靠。
电梯轿厢门和门道各自优选地具有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尺寸。术语“基本相等”在此意味着电梯轿厢门精确地装配到门道中,在电梯轿厢门的外边缘与门道的边界或边缘之间留下间隙,以便于电梯轿厢门的可靠且低摩擦甚至无摩擦的可移动性。这具有的优点在于,门道在其整个区域上关闭,优选地在关闭状态下不留下部分孔。例如,密封元件可以形成或布置在间隙中。在电梯轿厢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电梯轿厢门或者具有用于关闭门道的多个门扉的一个电梯轿厢门(例如具有两个门扉或门扇的滑动门)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电梯轿厢门或者门扉或门扇一起优选地具有与门道基本相同的尺寸,使得门道可以由至少两个电梯轿厢门或者门扉或门扇一齐或一起关闭。
在关闭状态下,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优选地布置为至少部分地与侧壁的外侧齐平,即电梯轿厢门优选地完全沉陷到门道中。这具有的优点在于,电梯轿厢在关闭状态下的气动力特性是特别有利的,这是由于优选地不形成分离边缘。在关闭状态下,侧壁的外侧和电梯轿厢门的外侧更优选地布置在一个平面上,从而进一步改进气动力特性。此外,电梯轿厢门完全沉陷到门道中的优点在于,电梯轿厢在关闭状态下外观特别美观。
门道中的侧壁优选地包括框架,在关闭状态下,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更优选地至少部分地抵靠该框架。这可以提供的优点在于,电梯轿厢门被特别稳定地布置或定位,并且可以与电梯轿厢并且与侧壁特别可靠地机械接触。
优选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形成在侧壁上的门道中和/或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上,该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设计为在关闭状态下使电梯轿厢门与侧壁至少部分地密封。这具有的优点在于,电梯轿厢的内部可以与电梯轿厢的外部特别可靠地密封。这例如用于滤除运行噪声和/或源自电梯轿厢外侧、特别是井道中的其他噪声,以便减少例如电梯轿厢内部的任何噪声或声音干扰。
此外,这提供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或者甚至完全防止由于电梯轿厢行进而可能发生的电梯轿厢内部的压力变化的发展。这在电梯轿厢特别快速移动的情况下可以是特别有利的,这是由于在这些轿厢中,有时预计在行进期间在电梯轿厢中有特别大的压力变化,例如,该压力变化可能被电梯轿厢中的乘客视为打扰性的。
这提供的优点还在于,可以减少或者甚至完全防止例如由于电梯轿厢门在关闭状态下撞击侧壁而可能发生的任何咔哒声。
例如,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可以形成在关闭状态下的电梯轿厢门与侧壁之间存在的任何间隙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可以采取例如密封唇的形式,该密封唇形成或布置在电梯轿厢门上或侧壁上。根据优选实施例,多个密封元件可以形成在电梯轿厢门上和/或侧壁上。此外,电梯轿厢门和侧壁可以各自形成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密封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例如由弹性和/或可变形材料形成,优选地由塑料形成,更优选地由橡胶形成。
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优选地布置在框架上。密封元件更优选地布置为使得在关闭状态下,密封元件布置在电梯轿厢门与框架之间。这是将电梯轿厢的内部与外部密封的特别可靠的方式。
电梯轿厢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设计为在关闭时和/或之后将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直接或间接地锁定到侧壁。这提供的优点在于,电梯轿厢门可以相对于侧壁或相对于电梯轿厢可靠地固定在所需位置。因此例如可以减少或防止例如由在行进期间作用在电梯轿厢门上的力引起的电梯轿厢门的移动,进而使得可以减少或防止振荡和/或摇摆和/或振动和/或打扰性噪声。
该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耦接元件,该耦接元件设计为在打开和/或关闭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时将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耦接到电梯设备的井道门。这提供的优点在于,为了移动井道门,可以使用设置在电梯轿厢中或电梯轿厢上的驱动元件来移动电梯轿厢门,于是该驱动元件可以用于移动电梯轿厢门和井道门两者。替代地,井道门可以包括驱动元件,于是该驱动元件用于移动耦接的井道门和电梯轿厢门。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要设置的驱动元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制造电梯设备的成本。
至少一个耦接元件优选地具有细长的构造并且至少部分地平行于电梯轿厢的行进方向延伸。这具有的优点在于,耦接元件在井道门中的接合或在可选地形成在井道门上的耦接元件中的接合不仅可以在电梯轿厢位于行进方向上的特定位置时发生,而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生,该范围的尺寸基本对应于耦接元件的长度。换句话说,由于耦接元件的细长构造及其在行进方向上的至少部分竖直的走向,可以增加电梯轿厢行进期间或其进入停止高度期间的时间段,在该停止高度中,电梯轿厢门的耦接元件可以接合在井道门中。这可以提供的优点在于,例如,当电梯轿厢在进入停止高度期间仍处于运动中时,假如井道门的耦接元件相对于电梯轿厢门的细长耦接元件位于允许耦接元件接合的位置,就能够开始打开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和连接到其上的至少一个井道门。这可以意味着,例如,即使在电梯轿厢安置在停止高度之前,也可以开始打开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和至少一个井道门。这可以用于例如缩短离开电梯轿厢所需的等待时间。
电梯轿厢可以包括用于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设计为当电梯轿厢门移动时至少部分地确定或建立移动方向。例如,引导元件可以采用导轨的形式,其中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例如通过引导销和/或引导滚子接合。特别地,引导元件可以设计为使电梯轿厢门在垂直于侧壁的方向上移动,即使用于电梯轿厢门的驱动器仅设置在平行于侧壁的方向上。因此,用于将移动方向从平行于侧壁的移动转换成垂直于侧壁的方向的另一驱动器不是绝对必要的,而是例如借助于滑动凸轮和/或经由主驱动器的杠杆传动来实现。驱动元件和电梯轿厢门可以更优选地借助于滑动轴承和/或滚子轴承来支撑。
此外,优选地,还可以设置弹簧或弹簧组,该弹簧或弹簧组例如在电源故障的情况下使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或门扉移动出沉陷状态,并且因此允许电梯轿厢门的自由运行的手动打开。此外,在电源故障的情况下,假如电梯轿厢位于停止高度,则由此可以确保与井道门的耦接。
电梯轿厢优选地包括吊舱和吊舱托架,吊舱布置在吊舱托架上,使得吊舱托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吊舱下方,并且吊舱优选地安置在吊舱托架上和/或固定到吊舱托架。例如,电梯轿厢可以呈现为背包系统的方式或形成在背包支承件中,使得仅吊舱托架直接连接到电梯井道或井道或者形成在井道上并且承载吊舱的驱动系统,并且以这种方式,吊舱经由吊舱托架间接地连接到井道。这可以提供的优点在于,电梯轿厢优选地也可以用于例如多电梯系统和/或全景电梯系统中。
例如,吊舱托架可以呈现为叉的方式,吊舱至少部分地安置在叉上。吊舱托架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臂元件,臂元件布置在吊舱下方并且沿着吊舱的吊舱地板至少部分地水平延伸。换句话说,吊舱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安置在至少两个水平臂元件上。例如,两个臂元件可以设计为像叉车一样承载或支撑吊舱,吊舱优选地固定地连接到臂元件。吊舱托架还可以优选地包括至少部分竖直延伸的紧固件,该紧固件优选地设计为使得电梯轿厢或吊舱托架可以借助于竖直延伸的紧固件固定到井道或固定到形成在井道上的驱动系统。
电梯轿厢优选地包括布置在吊舱下方的驱动元件。在此,驱动元件可以用于移动电梯轿厢门或吊舱的门扉以进行打开和/或关闭。驱动元件更优选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至少两个臂元件之间。这提供的优点在于,驱动元件可以紧凑地布置并且不增加电梯轿厢的总高度,或者这样做的程度仅小于驱动元件例如布置在吊舱的顶部或上部上的情况。如果驱动元件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水平延伸臂元件之间,则水平延伸臂元件和驱动元件因此至少部分地在竖直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实施例从说明书和附图中显现。
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上述特征和下面将要解释的特征不仅可以用在所描述的特定组合中,而且可以用在其他组合中或单独使用。
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并且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俯视图。
图2A至图2C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10的各种布置的细节。
图3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的门扉的前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优选实施例中用于吊舱的吊舱托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另有明确说明。为了简洁起见,不再重复已经参考先前附图解释的附图中的元件,即使这些解释也适用于其他附图中所示的元件,除非另外解释。
图1A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10的俯视图。电梯轿厢10在一侧包括具有门道14的侧壁12。电梯轿厢10还包括其他侧壁16,然而这些侧壁没有设置门道14。由侧壁12和16限定的区域构成电梯轿厢10的内部18。
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电梯轿厢10还包括电梯轿厢门20,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14的电梯轿厢门20在平行于侧壁12的方向100上移动或能够移位。这里,电梯轿厢门10在侧壁12的外侧延伸,特别是在由侧壁12或侧壁的外侧12a跨越的平面的外侧延伸。此外,电梯轿厢门20可以在垂直于侧壁12的方向102上移动,以便使电梯轿厢门20沉陷到门道14中,使得电梯轿厢门20的外侧20a优选地与侧壁的外侧12a齐平地延伸。
根据一些实施例,只有当电梯轿厢门20在平行于侧壁12的方向100上位于电梯轿厢门20至少部分地、但优选大部分地或者甚至全部地与门道14重叠的位置时,电梯轿厢门20才能在方向102上发生移动。
作为示例,图1B示出了一种布置,在该布置中,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12的电梯轿厢门20与侧壁12的门道14完全重叠。在此,电梯轿厢门10在侧壁的外侧延伸,特别是在由侧壁12或侧壁的外侧12a跨越的平面的外侧延伸。
图2A至图2C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10的各种布置的细节。在此,电梯轿厢10包括电梯轿厢门20,电梯轿厢门20包括两个门扉20a或两个门扇。图2A示出了关闭状态下的电梯轿厢10,其中两个门扉20a关闭门道14并且沉陷到门道14中使得门扉20a的外侧布置为与侧壁12的外侧12a齐平。此外示出了井道门22,其同样包括两个门扉22a。根据所示的实施例,电梯轿厢门20和井道门22均采用滑动门的形式。在此,电梯轿厢10布置为使得电梯轿厢门20与井道门22重叠,例如当电梯轿厢10已经运行到停止高度时的情况。
电梯轿厢门20的两个门扉20a和井道门22的两个门扉22a各自配备有耦接元件24或26,耦接元件24和26布置为使得井道门22的门扉22a的耦接元件26分别位于与电梯轿厢门20的门扉20a的耦接元件24相对的位置处。耦接元件24和26设计为使得电梯轿厢门20的耦接元件24分别可以接合在井道门22的耦接元件26中。
如图2A所示,由于电梯轿厢门20沉陷到门道14中,所以在耦接元件24和26之间存在间隙,当电梯轿厢10行进经过井道门22时,耦接元件24和26不会在该间隙中发生接合,但是电梯轿厢10能够安全地通过井道门22,而不用担心任何碰撞。
图2B示出了电梯轿厢10的门道14被打开或关闭的布置。为此,电梯轿厢门20的两个门扉20a首先垂直于侧壁12向外移动,即在与电梯轿厢10的内部18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使得电梯轿厢门20的门扉20a不再沉陷到门道14中。于是电梯轿厢门20布置在侧壁12的外侧,特别是布置在由侧壁12或侧壁12的外侧12a跨越的平面的外侧。因此,电梯轿厢门20的耦接元件24接合在井道门22的相应耦接元件26中。
图2C示出了当打开或关闭门道14时的第二步骤中的布置。在此,电梯轿厢门20的门扉20a在平行于侧壁12的方向100上移动或已经移动,以便打开或露出门道14。具体地,这是通过门扉20a在与门道14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来完成的。由于相互连接的耦接元件24和26,电梯轿厢门20或门扉20a的打开或移动同时也打开或移动井道门22或井道门的门扉22a。换句话说,由于电梯轿厢门和井道门的耦接元件24和26分别耦接,井道门22的被动移动由电梯轿厢门20的主动的或受驱动的移动而产生。换句话说,在打开或移动电梯轿厢门20时,井道门22也与其一起被拉动或推动。替代地,井道门22也可以主动地移动或受驱动,而电梯轿厢门20与井道门22一起被拉动或推动。在关闭门道14时,基本以相反的顺序发生相同的移动序列。
图3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门20的门扉20a的前视图。在此可以看出,耦接元件24具有细长的构造并且沿竖直方向在门扉20a的一部分上延伸。特别地,根据所示的实施例,耦接元件24采取耦接轨道或耦接爪或驱动爪的形式。耦接元件24的细长形状允许即使电梯轿厢尚未到达其在电梯停止高度处的最终位置,电梯轿厢通过耦接元件24也接合在井道门22的井道侧耦接元件26中,并且电梯轿厢门20和耦接元件24相对于井道门和耦接元件26的相对位置仍然可以改变。这允许电梯轿厢门20和耦接于其的井道门22甚至在电梯轿厢10已经到达其在电梯停止高度处的最终静止位置之前被打开。
图4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吊舱托架28的立体图。吊舱托架28包括两个臂元件30,这些臂元件至少部分水平地延伸并且形成叉或支撑表面,在叉或支撑表面上可以布置电梯轿厢(未示出)的吊舱。此外,臂元件30各自具有弯曲部,使得在弯曲部的另一侧上的臂元件各自包括大致竖直延伸的部分32。当吊舱布置在吊舱托架28上时,竖直部分32基本平行于吊舱的侧壁延伸。在臂元件30的竖直部分的上端,臂元件30借助于轴承座34连接,轴承座34例如设计为接收枢转轴承的外轴承圈,借助于外轴承圈,吊舱托架30以及因此吊舱或电梯轿厢10可以固定到井道或形成在井道上的驱动系统。
在侧视图中,吊舱托架28基本为L形。水平延伸的臂元件30以叉或叉车的方式形成;使得电梯轿厢10的吊舱可以通过其吊舱地板安置在叉(在此为水平臂30)上。舒适元件(比如主动和/或被动减振和/或弹簧元件)例如可以可选地布置在吊舱地板与吊舱托架28之间。
附图标记表
10 电梯轿厢
12 侧壁(有门道)
14 门道
16 侧壁(无门道)
18 电梯轿厢的内部
20 电梯轿厢门
20a 电梯轿厢门的门扇
22 井道门
22a 井道门的门扇
24 (电梯轿厢门的)耦接元件
26 (井道门的)耦接元件
28 吊舱托架
30 臂元件
32 臂元件的竖直部分
34 轴承座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10),所述电梯轿厢包括:
-至少一个侧壁(12),其具有门道(14);
-电梯轿厢门(20),其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门道(14),所述电梯轿厢门(20)能够在所述侧壁(12)的外侧(12a)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侧壁(12)移动并且在打开和/或关闭时能够至少部分地在垂直于所述侧壁(12)的方向(102)上移动;
其中,在关闭过程中,所述电梯轿厢门(20)能够至少部分地沉陷到所述门道(14)中,
-耦接元件(24),所述耦接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门(20)上,并设计为在打开所述电梯轿厢门(20)期间,所述电梯轿厢门(20)沿着垂直于所述侧壁(12)方向朝向井道门(22)移动后将所述电梯轿厢门(20)耦接到所述井道门(22),并且
在关闭所述电梯轿厢门(20)期间,所述电梯轿厢门(20)沿着垂直于所述侧壁(12)方向远离所述井道门(22)移动后使所述电梯轿厢门(20)和所述井道门(22)脱离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所述侧壁(12)的外侧(12a)对应于所述电梯轿厢(10)的外侧,并且其中,在关闭所述门道时,所述电梯轿厢门(20)能够在朝向所述电梯轿厢(10)的内侧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电梯轿厢的外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所述电梯轿厢门(20)和所述门道(14)具有基本相等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所述电梯轿厢门(20)包括至少两个门扉(20a),所述至少两个门扉(20a)在关闭时能够沉陷到同一门道中,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门扉(20a)共同具有与所述门道(14)的尺寸基本相等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在关闭状态下,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20)布置为与所述侧壁(12)的外侧(12a)至少部分地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所述门道(14)包括框架,并且在关闭状态下,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20)至少部分地抵靠所述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侧壁(12)上的所述门道(14)中和/或所述侧壁(12)上,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设计为在所述电梯轿厢门关闭状态下使所述电梯轿厢门(20)与所述侧壁(12)至少部分地密封。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梯轿厢(10),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设计为在关闭时和/或此之后将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20)直接或间接地锁定到所述侧壁(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耦接元件(24)具有细长的构造并且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电梯轿厢(10)的行进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0),还包括吊舱和吊舱托架(28),其中,所述吊舱布置在所述吊舱托架(28)上,使得所述吊舱托架(28)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吊舱下方,并且所述吊舱安置在所述吊舱托架(28)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轿厢(10),其中,所述吊舱托架(28)包括至少两个臂元件(30),所述至少两个臂元件布置在所述吊舱下方并且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吊舱的吊舱地板水平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轿厢(10),还包括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电梯轿厢门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布置在所述吊舱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厢(10),还包括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电梯轿厢门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布置在所述吊舱下方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臂元件(30)之间。
14.一种用于关闭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10)的侧壁(12)中的门道(14)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电梯轿厢门(20)与井道门(22)耦接;
-使电所述电梯轿厢门(20)和所述井道门(22)一起在所述侧壁(12)的外侧(12a)沿所述门道(14)的方向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电梯轿厢(10)的所述侧壁(12)移动,直到所述电梯轿厢门(20)与所述门道(14)重叠;
-使所述电梯轿厢门(20)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所述侧壁(12)移动到所述门道(14)中,并且使所述电梯轿厢门(20)的至少一部分沉陷到所述门道(14)中,使得所述电梯轿厢门(20)位于所述门道的框架内,以用所述电梯轿厢门关闭所述门道(14),
通过所述电梯轿厢门(20)的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所述侧壁(12)移动到所述门道的框架内的运动,所述电梯轿厢门(20)与所述井道门(22)解除耦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和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至少部分有时间重叠地进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和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连续地进行。
17.一种用于打开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10)的侧壁(12)中的门道(14)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沉陷在所述门道(14)中处于关闭状态的电梯轿厢门(20)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所述侧壁(12)沿向外离开所述电梯轿厢的方向移动,移动出到所述门道和所述侧壁(12)所跨越的平面的外侧;
-通过所述电梯轿厢门的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所述电梯轿厢门(20)与井道门(22)耦接;
-使电梯轿厢门(20)和耦接的所述井道门一起在所述侧壁(12)的外侧(12a)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电梯轿厢(10)的所述侧壁(12)移动,使得所述电梯轿厢门(20)不与所述门道(14)完全重叠,从而打开所述井道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和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至少部分有时间重叠地进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和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侧壁(12)的移动连续地进行。
CN201880042710.7A 2017-05-26 2018-05-22 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Active CN110831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11560.9 2017-05-26
DE102017111560.9A DE102017111560A1 (de) 2017-05-26 2017-05-26 Fahrkorb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einer Türöffnung
PCT/EP2018/063268 WO2018215392A1 (de) 2017-05-26 2018-05-22 FAHRKORB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EINER TÜRÖFF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885A CN110831885A (zh) 2020-02-21
CN110831885B true CN110831885B (zh) 2022-12-16

Family

ID=6222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710.7A Active CN110831885B (zh) 2017-05-26 2018-05-22 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9027B2 (zh)
CN (1) CN110831885B (zh)
DE (1) DE102017111560A1 (zh)
WO (1) WO2018215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93391A1 (en) * 2021-09-20 2023-03-2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oor astrag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78893A1 (fr) * 1974-07-18 1976-02-13 Faiveley Sa Porte a mouvement louvoyant
DE8808896U1 (zh) * 1988-07-11 1988-08-25 Loedige Foerdertechnik Gmbh, 3530 Warburg, De
JPH0920486A (ja) * 1995-07-07 1997-01-21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出入口構造
AT500017B8 (de) * 2003-01-21 2007-02-15 Knorr Bremse Gmbh Schwenkschiebetür für fahrzeuge
AT7065U1 (de) 2003-08-14 2004-09-27 Ultimate Transp Equipment Gmbh Schwenkschiebetür
JP4972962B2 (ja) * 2006-03-08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扉開閉装置
AT505528B1 (de) 2007-07-31 2009-05-15 Knorr Bremse Gmbh Schiebetür
WO2012025353A1 (de) * 2010-08-27 2012-03-01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selbstzentrierenden kabinentüraufhängung
CN201857189U (zh) 2010-11-10 2011-06-08 李士林 电梯伸缩门刀
JP5604391B2 (ja) * 2011-09-05 2014-10-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係合装置
CN103917475B (zh) * 2011-11-11 2016-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的气密装置和具备气密装置的电梯轿厢
EP2650249A1 (de) 2012-04-13 2013-10-16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von Gegenmitnahmemitteln einer Schachttür einer Aufzuganlage
EP2687475A1 (de) 2012-07-16 2014-01-22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stür mit angebauter Laufrollenanordnung
CH710032B1 (de) * 2014-08-25 2018-04-13 Salvenmoser Michael Ein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zum Betätigen wenigstens einer Kabinen- bzw. Schachttüre.
JP6346835B2 (ja) 2014-09-22 2018-06-20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開閉装置およびプラグドア装置
DE102015218025B4 (de) 2015-09-18 2019-12-12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DE102015221653A1 (de) * 2015-11-04 2017-05-04 Thyssenkrupp Ag Fangrahmen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JP6527473B2 (ja) * 2016-01-18 2019-06-05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開閉体開閉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5392A1 (de) 2018-11-29
DE102017111560A1 (de) 2018-11-29
US20200207586A1 (en) 2020-07-02
US11339027B2 (en) 2022-05-24
CN110831885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2922B1 (ko) 도어 행잉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도어 장치
EP2371653B1 (en) Railway vehicle with sliding doors
EP3643866A1 (en) Fasten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sliding door
US8246110B2 (en) Deflector mechanism for sunroof apparatus
CN110831885B (zh) 用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和用于打开和关闭门道的方法
EP3192764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KR20170083322A (ko) 엘리베이터 카도어 개폐 장치
EP2937501B1 (en) System allowing the actuation and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sliding doors
JP2009242039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出入口装置
KR101871674B1 (ko) 플랫폼 스크린 도어 잠금장치
CN104843564A (zh) 电梯用轿厢地坎间附设装置
KR20130049069A (ko) 난간형 스크린도어
ITTO20010758A1 (it) Porta roto-traslante per veicoli a motore.
EP1808401B1 (en) Doorway device for elevator
KR101303408B1 (ko) 전동식 도어용 잠금장치
JP6068602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5093767A (ja)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防止装置、及び戸開走行防止装置の据え付け方法
CN114559797A (zh) 无框车门玻璃的升降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JP627165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5013576A (ja) 車両用サッシュドアおよび車両用サッシュドア組立方法
JP4176774B2 (ja) 可動体の駆動装置
WO2019058016A1 (en) CLOSURE ARRANGEMENT FOR ELEVATOR PALLET DOOR
EP4335674A1 (en) Vehicle door assembly
JP2005016138A (ja) 可動体の駆動装置
JP2569031Y2 (ja) 自動車のサッシュレス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AG

Address before: essen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A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9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A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