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486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4868A
CN110824868A CN201910732025.3A CN201910732025A CN110824868A CN 110824868 A CN110824868 A CN 110824868A CN 201910732025 A CN201910732025 A CN 201910732025A CN 110824868 A CN110824868 A CN 110824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
voltage
secondary transfer
transf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20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4868B (zh
Inventor
大田哲也
笕丰
山田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08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713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51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48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824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4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37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the characteristics being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e.g. volt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11Detector details, e.g. optical detector
    • G03G2215/00632Electric detector, e.g. of voltage or curr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转印构件,电压源,电流检测部分,控制器和接收部分。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控制器基于电流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控制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使得流过转印构件的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控制器基于由接收部分接收的预定电压改变指令而设定预定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类型或静电记录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机器的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类型或类似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构件或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材料上,从而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例如,通过将转印偏置(transfer bias)应用于用以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地形成转印部分的转印构件,实行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转印偏置通常经受恒定电压控制,使得预定电压(目标电压)被施加到转印构件,或经受恒定电流控制,使得预定电流(目标电流)流过转印构件。
在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流控制的构造中,电流流过记录材料外部或记录材料上不存在调色剂图像的部分导致流过存在调色剂图像的部分的电流的值是不确定的,因此具有适当值的电流不能容易地施加到调色剂图像上。在不管要形成的图像如何都能够实行令人满意的转印的方面,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构造是有利的。然而,同样是在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情况中,在某些情形下,转印偏置的设定是不适当的,因此在某些情形下发生调色剂发散、图像渗色和图像模糊。
在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情况下,当在转印部分处不存在记录材料时,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致动期间或在连续图像形成开始之前,获取关于转印构件的电气特性(电阻(值)等)的信息。然后,基于该信息,设定在恒定电压控制中应用的转印偏置的电压值。然而,在图像形成期间,转印构件的电阻由于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即将开始连续图像形成之前适当的转印偏置逐渐变得不适当。此外,即使当使用相同类型的记录材料时,在吸湿状态因每种记录材料而不同的情况下或类似情况下,记录材料的电阻也彼此不同,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适合于某种记录材料的转印偏置变得不适合另一种记录材料。此外,当在转印期间流过转印构件的转印电流过大时,在某些情形下会发生调色剂发散和图像渗色。另一方面,当转印电流不足时,由于不当的转印,在某些情形下会发生图像模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2008-275946提出了一种构造,其中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并且其中流过转印构件的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被设定。根据该结构,可以抑制由于转印电流的不足或过量导致的图像缺陷。
然而,即使当设定转印电流的预定范围,即上限和下限时,在某些情况中,诸如用户或服务人员的操作者仍想要在转印电流位于其上限和下限之外的区域中设定转印偏置。
作为示例,图7是示出在使用某种状态的纸作为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在从调色剂应用量的角度评估二次色(secondary-color)固态图像和半色调(HT)图像时转印电流与图像等级(rank)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7所示,根据纸张状态等,在某些情形中,没有转印电流设定范围满足关于二次色固态图像和HT图像两者的从调色剂应用量的角度看所需的图像标准(图像等级4)。例如,在纸张极度干燥的情况下,当转印电流增加时,在纸张中发生放电,从而产生异常(电气)放电图像。其对HT图像的影响大,HT图像是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应用量小的部分,并且当转印电流增加时,HT图像的图像等级比二次色固态图像的图像等级的改进更早地变差。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应用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转印电流以确保足够的可转印性,因此,随着转印电流的增加,二次色固态图像的图像等级变得更好。因此,为了符合没有转印电流设定范围满足HT图像和二次色固态图像两者所需的图像标准(图像等级4)的情形,在图7中所示的转印电流A设定转印电流的下限是一个想法。当以这种方式设定转印电流下限时,在出现上述情形的情况中,对于二次色固态图像和HT图像两者,可以尽可能地实现更好的图像等级。
然而,即使在上述情形中,也存在如下这样的情况:例如,取决于用户,HT图像的更好的图像等级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用户或服务人员从操作部分等改变(减小)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服务人员)期望的结果。然而,当转印电流A被设定为转印电流下限时,即使在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改变的情况下,也不能将转印偏置的电压值改变为不大于转印期间转印电流达到转印电流A时改变的目标电压,因此无法输出用户期望的图像。
因此,在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构造中,即使当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或目标电流)由用户等根据需要改变时,目标电压仍被限制于转印电流的上限或下限,因此在某些情形中不能获得期望的结果。
类似地,在用户重视可转印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增加。然而,即使当转印带的目标电压改变时,在转印期间转印电流达到上限的情况下,转印偏置的电压值也不能改变为不小于改变的目标电压,因此,不容易输出用户所期望的图像。
因此,JP-A 2017-116591提出了一种构造,其中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并且其中流过转印构件的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可从操作部分改变。然而,在JP-A 2017-117691的构造中,图像形成期间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不直接改变。为此,直到图像形成期间的转印电流位于改变的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的范围之外才改变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使得不容易输出用户期望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被设定的情况下,根据转印电压中的改变而改变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同时能够从操作部分改变转印电压的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所述转印构件设置成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并且被配置为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电压源,被配置为将电压施加到转印构件;电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检测关于流过转印构件的电流的电流信息;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恒定电压控制,使得当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是预定电压,其中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控制器基于电流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被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使得流过转印构件的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以及接收部分,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改变预定电压的指令,其中,控制器基于由接收部分接收的指令设定所述预定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所述转印构件设置成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并且被配置为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电压源,被配置为将电压施加到转印构件;电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检测关于流过转印构件的电流的电流信息;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恒定电压控制,使得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是预定电压,其中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控制器基于电流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被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使得流过转印构件的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并且其中当在用于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地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中流过转印构件的电流在预定范围之外时,控制器在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改变施加到转印构件的预定电压,并且控制器基于在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改变的预定电压,确定用于要在第一记录材料之后通过的第二记录材料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
参考附图从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二次转印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设定画面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的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打印作业中的二次转印偏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渗透量与转印空白(void)等级(rank)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问题的曲线图。
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与二次转印有关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由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组成的控制的示意框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目标电流的表数据的示例的表。
图13是示出记录材料共享电压的表数据的示例的表。
图14是示出二次转印电流的预定电流范围的表数据的示例的表。
图15是示出比较示例中的转印电压的改变、转印电流的改变和图像缺陷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转印电压的改变、转印电流的改变和图像缺陷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记录材料盒中记录材料的含水量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转印电压的改变和转印电流的改变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4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转印电压的改变方法的曲线图。
图21是用于说明问题的示出转印电压的改变、转印电流的改变和图像缺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1]
1.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和操作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截面图。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串联式打印机,其能够使用电子照相类型形成全色图像,并且其采用中间转印类型。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UY,UM,UC和UK,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关于具有相同或相应功能或构造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UY,UM,UC和UK的元件,省略了表示元件用于相关联颜色的后缀Y,M,C和K,并且在某些情形下将这些元件共同地描述。图像形成单元U由通过包括将在下文描述的感光鼓1,充电辊2,曝光设备3,显影设备4,一次转印辊5,清洁设备6等而构成。
图像形成单元U包括感光鼓1作为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1是可旋转的鼓形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沿箭头R1方向(顺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感光鼓1。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充电辊2均匀地充电为预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和预定电位,充电辊2是作为充电手段的辊型充电构件。通过作为曝光手段的曝光设备(激光扫描仪)3根据图像数据(图像信息信号)使得感光鼓1的被充电表面经受扫描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依赖于图像数据的静电图像(静电潜像)。通过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设备4供应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可视化),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依赖于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到与感光鼓1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调色剂沉积在感光鼓1的曝光部分(图像部分)上,在该曝光部分处,在感光鼓1均匀充电之后,通过使感光鼓1的表面曝光来降低电位的绝对值。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显影期间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的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是负极性。
作为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为了承载调色剂图像,设置作为可旋转中间转印构件的具有环形带形状的中间转印带7以便与四个感光鼓1相对。中间转印带7围绕多个拉伸辊(支撑辊)延伸并被该多个拉伸辊拉伸,该多个拉伸辊包括驱动辊71,张力辊72,第一和第二惰辊73和74以及二次转印相对辊75。中间转印带7由以下材料形成的膜状环形带构成,该材料包括诸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之类的树脂材料或各种橡胶,并且包括诸如炭黑,离子导电材料等的导电填料,导电填料例如被包含并分散在树脂材料中或者各种橡胶中。例如,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电阻率为1×109-5×1011Ω/方块,并且厚度为约0.04-0.5mm。驱动辊71由恒速特性优异的马达驱动,并使中间转印带7循环和移动(旋转)。张力辊72向中间转印带7施加一定的张力。惰辊73和74支撑沿感光鼓1Y,1M,1C和1K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中间转印带7。二次转印相对辊75用作下文描述的二次转印辊8的相对构件(相对电极)。中间转印带7相对于张力辊72的张力约为3-12kgf。通过驱动辊71沿图1中的箭头R方向(逆时针方向)驱动和循环(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7。在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侧,一次转印辊5与各个感光鼓1相对应地设置,该一次转印辊5是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辊式一次转印构件。在本实施例中,一次转印辊由金属辊构成。一次转印辊5通过中间转印带7被推向相关联的感光鼓1,由此形成一次转印部分(一次转印压合部)T1,在该处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7彼此接触。
如上所述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分T1处在一次转印辊5的作用下被一次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上。在一次转印步骤期间,一次转印电压源(高压电源)D1向一次转印辊5施加一次转印偏置(一次转印电压),其是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的DC电压。例如,在全色图像形成期间,在各个感光鼓1上形成的Y,M,C和K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相应的一次转印部分T1处相继叠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
在中间转印带7的外周表面侧,在与二次转印相对辊75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二次转印辊8,二次转印辊8是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辊型二次转印构件。二次转印辊8通过中间转印带7被推向二次转印相对辊75,并形成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压合部)T2,在该处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彼此接触。如上所述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在二次转印辊8的作用下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记录介质,片材)P上,例如由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夹持并馈送的纸张。在二次转印步骤期间,二次转印电压源(高压源)D2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二次转移偏置,其是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DC电压(图2)。
通过作为记录材料供应部分的记录材料供应设备10将记录材料P馈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记录材料供应设备10包括用于收纳记录材料P的记录材料收纳部分(盒,托盘等)11,用于在预定定时一个接一个地馈送记录材料P的拾取辊12,用于馈送被馈送的记录材料P的馈送辊对13等。由馈送辊对13馈送的记录材料P通过作为配准校正部分的配准辊对50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定时对应地被馈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朝向作为定影手段的定影设备9馈送。定影设备9加热并加压其上带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而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熔融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模式是单面模式的情况下(单面打印),其中图像仅形成在记录材料P的一侧(表面)上,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其一侧(表面)上的记录材料P通过作为排出部分的排出辊对30被排出(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的外部。
在图像形成模式是双面模式(自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其中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P的双侧(两侧)(两个表面)上,在其第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图像(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的记录材料P通过双面馈送设备40被再次馈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在双面模式的情况下,在其第一侧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之前,排出辊对30在预定的定时反转。结果,记录材料P被引导到双面馈送设备40的反向路径(双面馈送路径)41中。被引导到反向路径41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再馈送辊对42被朝向配准辊对50馈送。与第一侧上的图像形成的情况类似,通过配准辊对50使该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定时对应地馈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使得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表面)上。其第二侧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在通过定影设备9在记录材料P的第二侧上定影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对30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此外,在一次转印步骤期间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而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一次转印残余调色剂)被作为感光构件清洁手段的鼓清洁设备106从感光鼓1去除和收集。此外,在中间转印带7的外周表面侧,在与驱动辊7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带清洁设备76作为中间转印构件清洁手段。纸粉以及在二次转印步骤期间未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带清洁设备76从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去除和收集。
2.二次转印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二次转印部分T2的构造的图示。二次转印辊8压接到在内表面处由连接到地电位的二次转印相对辊75支撑的中间转印带7,使得在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之间形成二次转印部分T2。二次转印部分T2由二次转印相对辊75和二次转印辊8之间的配合形成。通过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正(极性)DC电压作为二次转印偏置(二次转印电压),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形成转印电场。结果,在中间转印带7上携带的负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部分的记录材料P上。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二次转印偏置(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8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二次转印偏置(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相对辊75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将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DC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相对辊75,并且二次转印辊8连接到地电位。
二次转印相对辊75是通过在作为芯金属(基材)的直径为18mm的铝管的外周表面上形成2mm厚的导电橡胶层作为弹性层而构成的。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相对辊75的外径为22mm。作为导电橡胶,使用通过在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等中混合离子导电剂而获得的橡胶。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相对辊75的电阻(值)被调节为1×105Ω或更小。顺便提及,该电阻是从在通过旋转导电圆筒而旋转二次转印相对辊75的同时向辊轴(芯金属)施加50V的电压时流过二次转印相对辊75的电流获得的,在10N(1kgf)的负荷(压力)的作用下二次转印相对辊75压接到该导电圆筒。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相对辊75的表面硬度以ASKER C硬度值计为70度。
二次转印辊8是通过在作为芯金属(基材)的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辊轴的外周表面上形成6mm厚的导电橡胶海绵作为弹性层而构成的。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的外径为24mm。作为导电橡胶海绵,使用通过将离子导电剂混合在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等中而获得的并且被调节以具有1×107×108Ω的电阻的橡胶海绵。顺便提及,该电阻是从在通过旋转导电圆筒而旋转二次转印辊8的同时向辊轴(芯金属)施加2kV的电压时流过二次转印辊8的电流获得的,在10N(1kgf)的负荷(压力)的作用下二次转印辊8压接到该导电圆筒。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的表面硬度以ASKER C硬度值计为35度。
在图2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控制模式。控制器(DC控制器)150通过包括作为控制手段的CPU151(其是用于执行处理的主导元件)、以及用作存储手段的诸如ROM和RAM的存储器(存储介质)152而构成。在作为可重写存储器的RAM中,存储被输入到控制器150的信息、被检测信息、计算结果等。在ROM中,存储预先获取的数据表等。CPU 151和诸如ROM、RAM的存储器152能够在它们之间传送和读取数据。此外,控制器150设置有通信部分(I/F)153,用于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未示出)交换信息。CPU 151以可通信的方式通过通信部分153连接到外部设备,并且能够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
二次转印电压源D2连接到控制器150。二次转印电压源D2能够以切换方式应用经受具有预定目标电压的恒定电压控制的偏置和经受具有预定目标电流的恒定电流控制的偏置。控制器150控制二次转印电压源D2,从而设定在二次转印步骤期间施加到二次转印辊8的二次转印偏置。然后,在二次转印步骤期间,控制器150使二次转印电压源D2将二次转印偏置输出到二次转印辊8。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50能够通过控制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输出的电压以使得由下文描述的电压检测电路19检测的电压值是预定电压值,对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施加到二次转印辊8的偏置进行恒定电压控制。此外,控制器150能够通过控制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输出的电压以使得由下文描述的电流检测电路18检测的电流值是预定电流值,对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施加到二次转印辊8的偏置进行恒定电流控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稍后具体描述的,控制器150在图像形成之前的非图像形成期间设定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并且在二次转印期间使二次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使得二次转印电压在目标电压保持基本恒定。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期间二次转印电流位于预定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控制器150控制二次转印偏置,使得二次转印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
作为电流检测手段(电流检测部分)的电流检测电路18连接到控制器150。电流检测电路18检测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输出到二次转印辊8的并且流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电流。电流检测电路18根据电流值输出0-5V的模拟电压,并且模拟电压被AD转换为8比特数字信号并由控制器150计算。
作为电压检测手段(电压检测部分)的电压检测电路19连接到控制器150。电压检测电路19检测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输出到二次转印辊8的并且流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电压。电压检测电路19根据电压值输出0-5V的模拟电压,并且模拟电压被AD转换为8比特数字信号并由控制器150计算。
环境传感器17连接到控制器150,该环境传感器17作为用于获取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和外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环境信息的获取手段(环境检测手段)。在该实施例中,环境传感器17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壳体中的温度和湿度。由环境传感器17检测的关于温度和湿度的信息被输入到控制器150。
此外,作为操作部分的操作面板120连接到控制器150。操作面板120通过包括作为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手段的显示部分和作为用于将信息输入到控制器150的输入手段的输入部分而构成。在该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20包括用作显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触摸面板。操作面板120显示例如用于允许输入图像形成设置的记录材料P的选择屏幕,并且能够使诸如用户或服务人员的操作者选择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P的种类。此外,对于控制器150,从外部设备输入关于打印作业的信息。关于打印作业的信息包括图像数据和图像形成设置的控制指令,例如用于指定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P的种类的数据。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20能够接收将状态的目标电压值改变为新值的设置作为图像形成设置。将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值改变为新值的设置也可以包括在关于打印作业的信息中,并且该信息由通信部分153接收并输入到CPU 151。在该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20和通信部分153构成用于接收改变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指令的接收部分。
顺便提及,打印作业指的是一系列操作,其中在单个或多个记录材料上形成和输出图像,并且这些操作由单个开始指令启动。此外,记录材料P的种类包括基于一般特征的属性,诸如普通纸,厚纸,薄纸,光泽纸和涂布纸之类,并且包括能够辨别记录材料P的任意信息,例如制造商、品牌、产品编号、基重、厚度和尺寸。
控制器150辨别操作面板120处的操作者的操作内容或来自外部设备的关于打印作业的信息,从而辨别图像形成设置,诸如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P的种类。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50能够根据所辨别的图像形成设置中的将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值改变为新值的设置来改变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
3.二次转印偏置控制
接下来,将进一步具体描述该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偏置的控制。在该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构造中由操作者改变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情况下,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被改变。
<ATVC>
二次转印部分T2的电阻根据环境(温度,湿度)、转印构件等的初始电阻的偏差、通电历史等而变化。因此,在二次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之前的非图像形成期间(二次转印步骤之前),用于设定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ATVC(自动转印电压控制)被实行。非图像形成期间可以指的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致动时的预先多旋转期间、在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的预旋转期间等等。通过执行ATVC,可以确定非图像形成期间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其是确定要在二次转印步骤的初始阶段被施加的二次转印偏置的电压值所需的。顺便提及,非图像形成期间指的是在二次转印部分中不存在记录材料P的时间。
在ATVC中,在非图像形成期间(二次转印辊8接触中间转印带7),在与二次转印辊8的一整个周长相对应的时间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经受具有目标电流Itarget的恒定电流控制的偏置。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环境(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温度和湿度计算的绝对湿度(含水量))和记录材料P的种类预先设定目标电流,并将其作为数据表等存储在存储器152中。控制器150的CPU 151根据通过环境传感器17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计算绝对湿度。此外,控制器150根据操作部分120中的操作内容或从外部设备输入的打印作业信息来辨别记录材料P的种类。然后,基于绝对湿度和记录材料P的种类,控制器150通过参考上述数据表确定目标电流Itarget。然后,CPU 151计算在向二次转印部分T2施加经受恒定电流控制的偏置期间由电压检测电路19采样的电压值的平均值。然后,CPU 151使存储器152将该电压值的平均值作为Vb存储在存储器152中。
顺便提及,在ATVC中,从二次转印电压源D2向二次转印辊8提供多个(两个或更多,例如三个)电压或电流,并且获得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电压-电流特性),从而还可获得关于二次转印部分T2的电阻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获得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中,可以获取提供目标电流的目标电压。
<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调节值Vu的设定画面>
图3是示出在操作面板120上显示的用于接收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调节值Vu的设定的设定画面的示例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值Vu能够对于每种记录材料P被设定。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调节值Vu可以对于每种记录材料P的前表面(侧面)和后表面(侧面)被独立地设定。顺便提及,前表面是指单面模式中记录材料P上的形成图像的表面,并且是指双面模式中的第一表面(侧面)。此外,后表面指的是双面模式中的第二表面(侧面)。图3示出了在进行调节值Vu设定的记录材料P的种类在其上被选择的屏幕(未示出)上选择了记录材料P的种类之后显示的对于该种记录材料P的调节值Vu的设定画面200。
如前后显示部分201所示,设定画面200具有用于记录材料P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每一个的指定值显示框202和指定值输入按钮203。在指定值显示框202上,显示与相关联记录材料P的当前调节值Vu对应的指定值Vud。该指定值Vud默认为0。当在过去进行了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调节时,显示与那时存储的调节值Vu对应的指定值Vud。在该实施例中,指定值Vud可以从-30变为+30,从而对于指定值Vud的±1,调节值Vu可以改变±50V。指定值输入按钮203的“-”的每次(一次)选择,指定值Vud改变-1。此外,描述值输入按钮203的“+”的每次(一次)选择,指定值Vud改变+1。此外,通过选择指定值显示框202然后通过设置在操作面板120上的数字键(未示出)输入值,还可以直接输入指定值Vud而无需操作指定值输入按钮203。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在操作者调节期间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与调节值Vu对应的指定值Vud,但是也可以在设定画面上直接指定调节值Vu。
设定画面200具有取消按钮204和确认(OK)按钮205。当在指定值Vud的输入结束之后选择OK按钮205时,对应于输入的指定值Vud的调节值Vu被存储在控制器150的存储器152中。另一方面,当选择取消按钮204时,取消当前输入的指定值Vud,并且保留上一次存储在存储器152中的调节值Vu。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由操作面板120进行调节值Vu的设定的情况,但是调节值Vu的设定不限于操作面板120上的设定。例如,设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在从外部设备输入到控制器150的打印作业的信息中。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外部设备中的打印机驱动器显示与例如图3的设定画面类似的设定画面,而操作员可能只需要通过外部设备的操作部分根据该设定画面进行设置。
<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的设定控制>
图4是用于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控制的流程图。如下文具体描述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是在二次转印步骤期间根据二次转印电流控制二次转印偏置时所需要的。
首先,当控制器150的CPU 151开始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设定控制时,CPU 151从环境传感器17获取关于温度和湿度的信息,并且计算绝对湿度(S101)。然后,CPU 151确定上限Imax的初始值Imax0[mA]、下限Imin的初始值Imin0[μA]和转换效率α[μA/V](S102)。在该实施例中,设定Imax0=60μA并且Imin0=40μA。Imax0和Imin0的值也可以根据记录材料P的种类和尺寸、环境(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历史等来改变。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在S101中计算的绝对湿度(含水量)[g/m3]的值,基于下表1设定转换效率α。Imax0和Imin0的值以及指示绝对湿度和转换效率α之间的关系的信息(数据表等)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52中。
表1
Figure BDA0002160896830000161
Figure BDA0002160896830000171
然后,CPU 151分别将上限Imax和下限Imin设为Imax0和Imin0,并使控制器150的存储器152存储Imax0和Imin0。然后,CPU 151获取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调节值Vu,其是使用上述用于调节电压Vu的设定画面200设定的并且被存储在存储器152中(S104)。然后,CPU 151辨别调节值是否大于0以及调节值是否小于0(S105,S106)。在Vu>0的情况下(S105的“是”),CPU 151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新的上限Imax:Imax0+α×Vu,从而更新并存储上限Imax于存储器152中(S107)。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上限Imax(绝对值)大于初始值Imax0(绝对值)。在Vu<0的情况下(S106的“是”),CPU 15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新的下限Imin:Imin0+α×Vu,从而更新并存储下限Imin于存储器152中(S108)。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下限Imin(绝对值)小于初始值Imin0(绝对值)。此后,CPU 151结束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设定控制。顺便提及,在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没有从默认(值)改变的情况下,即,在Vu=0的情况下(S105的“否”和S106的“否”),上限Imax和下限Imin不被改变。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改变量(调节量Vu)改变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与二次转印偏置的改变量是第一值的情况相比,在二次转印偏置的改变量是大于第一值的第二值的情况下,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更大。结果,根据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改变量,二次转印电流更适当地被限制于上限和下限,从而可以抑制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改变不按需要反映。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表1根据绝对湿度改变转换效率α,根据绝对湿度改变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在该实施例中,在相对高温和高湿度的情况下,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每单位改变量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大于在相对低温和低湿度的情况下的改变量。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与绝对湿度是第一值(例如,表1中的0g/m3)的情况相比,在绝对湿度是大于第一值的第二值(例如,表1中的16g/m3)的情况下,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更大。在绝对湿度相对大的情况下,相对于二次转印偏置的电压值的改变的电流改变程度大于绝对湿度相对小的情况下的电流改变程度。因此,通过如上所述根据绝对湿度设定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可以更可靠地抑制二次转印电流位于上限和下限之外以及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改变不按需要反映。
在该实施例中,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变化范围)根据绝对湿度而改变,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相对湿度等)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此外,还可以基于关于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的信息来确定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与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关(通常,与相对高温和高湿度的情况相比,在相对低温和低湿度的情况下电阻更高)。因此,代替环境(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关于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的信息(电阻信息)可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与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为第一值的情况相比,在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是大于第一值的第二值的情况下,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更大。作为关于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的该信息,例如,可以使用在ATVC中获取的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来改变上限Imax和下限Imin。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与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为第一值的情况相比,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为小于第一值的第二值的情况下,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改变量更大。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绝对值)在增加方向上改变的情况下,仅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绝对值)在增加方向上改变,下限(绝对值)不变并保持。作为另一种方法,在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绝对值)在增加方向上改变的情况下,不仅上限(绝对值)在增加方向上改变,而且下限(绝对值)也可以在增加方向上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使下限的改变量等于上限的改变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绝对值)在减小方向上改变的情况下,仅二次转印电流的下限(绝对值)在减小方向上改变,并且上限(绝对值)不变并保持。作为另一种方法,在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绝对值)在减小方向上改变的情况下,不仅下限(绝对值)在减小方向上改变,而且上限(绝对值)也可以在减小方向上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使下限的改变量等于上限的改变量。结果,上限和下限的如下功能被容易地保持:不仅抑制了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改变不按需要反映,而且还抑制了二次转印电流由于记录材料P的电阻偏差等而变得过大或不足。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两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仅采用其中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被设定的构造。例如,在仅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的情况下,仅当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绝对值)在增加方向上改变时,二次转印偏置的上限(绝对值)可以在增加方向上改变。此外,在仅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下限的情况下,仅当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绝对值)在减小方向上改变时,二次转印偏置的下限(绝对值)可以在减小方向上改变。
<二次转印偏置的控制流程>
图5是该实施例中从打印作业的开始控制二次转印偏置的流程图。
首先,当打印作业开始时,控制器150的CPU 151使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T2之前执行上述ATVC,从而确定无片材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S201)。然后,CPU 151计算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Vtr的初始值(S202)。目标电压Vtr的初始值是电压Vb+Vp+Vu,其是二次转印部分T2的共享电压Vb、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和二次转印电压的调节电压Vu之和。这里,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是二次转印部分T2中的记录材料P的共享电压值。在该实施例中,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是由环境(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温度和湿度计算的绝对湿度)和记录材料P的种类确定的常数。关于该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的信息被预先设定并且作为数据表等存储在存储器152中。然后,CPU 151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如参考图4所描述的那样(S203)。在记录材料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T2之前执行上述操作。然后,CPU 151使电压源与第一记录材料P(第一片材)的相对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部分T2定时对应地开始施加经受具有在S201中计算出目标电压Vtr的初始值的恒定电压控制的二次转印偏置。
CPU 151在以下时段(测量时段)中计算片材通过部电流Ip,该时段是从记录材料P相对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部分T2之后并且在馈送方向上充分移动直到充分早于记录材料P的相对于馈送方向的后端从二次转印部分T2出来(S204)。在该实施例中,记录材料P的前端充分移动的位置是距记录材料P的前端在其中移动的二次转印部分T2 10mm的位置。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部分T2之外,充分早于记录材料P的相对于馈送方向的后端从二次转印部分T2出来的位置是二次转印部分T2前面10mm的位置。这里,片材通过部电流Ip是流过二次转印部分(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之间的接触部分)T2的相对于与记录材料P的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的整个区域的存在记录材料P的部分的电流。片材通过部电流Ip的计算方法如下。由电流检测电路18检测的电流值是Itr,二次转印辊8的相对于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的尺寸(长度)是Ltr,以及记录材料P的相对于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的尺寸(长度)是Lp。此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片材通过部电流Ip。
Figure BDA0002160896830000211
这里,该公式中的Inp是流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相对于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的不存在记录材料P的部分的电流(非片材通过部电流)。通过使用在ATVC中获取的二次转印部分T2的电阻(Vb/Itarget),按照下式Inp=Vtr(Vb/Itarget)计算非片材通过部电流Inp。为了使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在不同宽度(长度)的情况中正常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片材通过部电流Ip和非片材通过部电流Inp,使用对于二次转印辊8的宽度Ltr被归一化的值。顺便提及,可以基于上述测量时段中的多个电流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来获取片材通过部电流Ip。
然后,CPU 151辨别在S204中计算的片材通过部电流Ip是否大于上限Imax或者片材通过部电流Ip是否小于下限Imin(S205,S206)。在片材通过部电流Ip大于上限Imax的情况下(S205的“是”),CPU 151将目标电压Vtr每(一)次降低电压改变范围ΔV,并使存储器152存储降低后的目标电压Vtr(S207)。另一方面,在片材通过部电流Ip小于下限Imin的情况下(S206的“是”),CPU 151将目标电压Vtr每次增加电压改变范围ΔV,并使存储器152存储增加后的目标电压Vtr(S208)。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每次的电压改变范围ΔV,使用50V。在此改变之后的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将在后续记录材料P以及之后(通常从该后续记录材料P起)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二次转印期间被应用。顺便提及,在片材通过部电流Ip落入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即,在片材通过部电流Ip是上限Imax或更小(S205的“否”)的情况下以及是下限Imin或更大(S206的“否”)的情况下,目标电压Vtr不变。
CPU 151辨别打印作业的所有页面上的图像形成是否结束(S209)。此外,在继续打印作业的时段中,重复进行如下控制:使用新设定的目标电压Vtr计算片材通过部电流Ip然后改变目标电压(S204至S208)。结果,即使在片材通过部电流Ip在初始阶段位于上限Imax和下限Imin之外的情况下,片材通过部电流Ip也逐渐接近上限Imax和下限Imin之间的范围,并且通常最终成为上限Imax或下限Imin。
因此,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用于检测流过转印构件8的电流的检测部分18,并且包括控制器150,该控制器150用于使在转印期间施加到转印构件8的电压经受恒定电压控制以成为预定电压(目标电压)。该控制器150被构造成使得转印期间,在由检测部分18检测的电流的绝对值位于预定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调节施加到转印构件的电压以使得流过该转印构件8的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此外,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用于接收操作者改变预定电压的指令的接收部分。在该实施例中,该接收部分由用于接收由操作者输入的指令的操作部分(操作面板)120、或用于接收操作者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设备的操作部分输入的指令的通信部分153构成。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部分120或153接收到增加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50增加该预定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部分120或153接收到减小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50减小该预定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部分120或153接收到增加预定范围的绝对值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50增加上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增加上限和下限。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部分120或153接收到减小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51减小下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减小上限和下限。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50被构造为执行如下设定过程(ATVC):用于基于当在转印部分T2处没有记录材料P时通过施加电压以使得预定电流流过转印构件8而获得的电压源D2的输出电压的值来设定预定电压。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部分120或153接收到改变预定电压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50改变通过该设定过程而设定的预定电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被设定的构造中,在操作者改变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情况下,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可以根据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即,根据本实施例,在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被设定的情况下,可以抑制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设定中的改变未被上限和下限的限制适当地反映。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在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改变的情况下,上限和下限自动适当地改变,从而不需要单独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因此可以减小操作者的调节负荷。
[实施例2]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造和操作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造和操作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功能或构造的元件被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1中,在二次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构造中,描述了由操作者直接改变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偏置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构造中,将描述由操作者改变用于设定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目标电流的情况。同样在此实施例中,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因此通过改变用于设定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目标电流而改变。
<二次转印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画面>
图6是示出在操作面板120上显示的用于接收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的设定画面的示例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为每种记录材料P设定目标电流Itarget。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每种记录材料P的前表面(侧面)和后表面(侧面)中的每一个独立地设置目标电流Itarget。图6示出了在执行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并选择记录材料的种类的画面(未示出)上选择记录材料的种类之后显示的用于该种记录材料P的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画面300。
设定画面300设置有用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每一个的目标电流框302和目标电流输入按钮303,如前后显示部分301所示。在目标电流框302中,显示用于相关记录材料P的当前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值。此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值的示例默认地为50μA。当过去执行调节时,显示那时存储的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值。在此实施例中,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值可以在30μA至70μA的范围内改变。目标电流输入按钮303的“-”的每次(一次)选择,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值改变-1μA。此外,目标电流输入按钮303的“+”的每次选择,目标电流Itarget的设定值改变+1μA。此外,通过选择目标电流框302并通过设置在操作面板120上的数字键(未示出)输入目标电流值,也可以在不操作目标改变输入按钮303的情况下改变目标电流Itarget。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如上所述设定的目标电流Itarget来执行ATVC。
<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的设定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在此实施例中设定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方法。
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流的设定值相对于默认值的改变量是ΔItarget。也就是说,ΔItarget=Itarget-(默认Itarget)。这里,目标电流Itarget是如上所述设定的电流值。
在该实施例中,在目标电流Itarget未改变的情况下默认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是Imax0=60μA并且Imin0=40μA。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如上所述设定的目标电流Itarget,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上限Imax和下限Imin。
Imax=ImaxO+ΔItarget,Imin=IminO+ΔItarget
顺便提及,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偏置的控制流程本身与参考图5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控制流程相同。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在S201的ATVC中,使用如上所述设定的目标电流Itarget。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改变量ΔItarget使用上述公式来进行S203中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Imax和下限Imin的设定。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在接收部分120或153接收到改变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50在目标电压的设定控制(ATVC)中改变预定电流(目标电流)。因此,通过改变用于设定二次转印偏置的目标电压的目标电流,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
以上基于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是中间转印型的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仅包括一个图像形成部分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应用于被施加到接触诸如感光鼓的图像承载构件的诸如转印辊的转印构件的转印偏置。
[实施例3]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造和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那些相同。因此,具有相同或相应功能或构造的元件由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1.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和操作
图8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截面图。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串联多功能机(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其能够使用电子照相类型形成全色图像并且采用中间转印型。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站)的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分SY,SM,SC和SK。关于具有相同或相应功能或构造的各个图像形成部分SY,SM,SC和SK的元件,省略了用于对于相关联颜色表示元件的后缀Y,M,C和K,并且在某些情形中将共同描述这些元件。图像形成部分S通过包括下文描述的感光鼓1、充电辊2、曝光设备3、显影设备4、一次转印辊5、鼓清洁设备6而构成。
图像形成单元S包括感光鼓1作为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1是可旋转的鼓形(筒形)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沿箭头R1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感光鼓1。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充电辊2均匀地充电为预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和预定电位,充电辊2是作为充电手段的辊型充电构件。通过作为曝光手段的曝光设备(激光扫描仪)3基于图像信息使得充电的感光鼓1经受扫描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
通过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设备4供应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可视化),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到与感光鼓1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调色剂沉积在感光鼓1的曝光部分(图像部分)上,在该曝光部分处,在感光鼓1均匀充电之后,通过使感光鼓1的表面曝光来降低电位的绝对值(反显影类型)。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显影期间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的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是负极性。由曝光设备3形成的静电图像是小的点图像的聚集体,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点图像的密度来改变要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密度。在该实施例中,各种颜色中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具有约1.5-1.7的最大密度,并且最大密度下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应用量为约0.4-0.6mg/cm 2
作为第二图像承载构件,设置中间转印带7以便能够接触四个感光鼓1的表面,该中间转印带7是由环形带构成的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7被多个拉伸辊拉伸,该多个拉伸辊包括驱动辊171,张力辊172和二次转印相对辊173。驱动辊171将驱动力传递到中间转印带7。张力辊172控制中间转印带7的张力处于恒定值。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相对辊173用作与后面描述的二次转印辊8相对的构件(相对电极)。通过驱动辊171的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7沿图1中的箭头R2方向(顺时针方向)以约300-500mm/sec的馈送速度(圆周速度)旋转(循环或移动)。
通过作为推动手段的弹簧的力向张力辊172施加使得将中间转印带7从内周表面侧向外周表面侧推出的力,从而通过该力,相对于中间转印带7的馈送方向在中间转印带7上施加约2-5kg的张力。在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侧上,一次转印辊5与各个感光鼓1相应地设置,该一次转印辊5是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辊式一次转印构件。一次转印辊5通过中间转印带7被朝向相关联的感光鼓1推动(按压),由此形成一次转印部分(一次转印压合部)N1,在那里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7彼此接触。
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辊5的作用下在一次转印部分T1处被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上。在一次转印步骤期间,从未示出的一次转印电压源向一次转印辊5施加一次转印电压(一次转印偏置),其是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DC电压。例如,在全色图像形成期间,在各个感光鼓1上形成的Y,M,C和K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叠加地相继(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
在中间转印带7的外周表面侧,在与二次转印相对辊173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二次转印辊8,该二次转印辊8是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辊型二次转印构件。二次转印辊8通过中间转印带7被推向二次转印辊173,并形成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压合部)N,在该处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彼此接触。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N2处在二次转印辊8的作用下被静电转印(二次转印)到诸如被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夹持并馈送的纸张的记录材料(片材,转印(接收)材料)P上。记录材料P通常是纸张(片材),但不限于此,在某些情形中,使用诸如防水纸的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合成纸、诸如OHP片材的塑料片材、布等等。在二次转印步骤期间,从二次转印电压源(高电压源电路)20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偏置),其是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DC电压。记录材料P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等中,并且通过基于馈送开始信号驱动馈送辊对12而被从记录材料盒11逐一地馈送,然后被馈送到配准辊对19。在记录材料P一旦被配准辊对19停止后将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定时对应地朝向二次转印部分N2馈送。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馈送构件等被朝向作为定影手段的定影设备110馈送。定影设备110加热并加压其上带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熔融)在记录材料P上。之后,将记录材料P排出(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的外部。
此外,在一次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一次转印残余调色剂)被作为感光构件清洁手段的鼓清洁设备6从感光鼓1的表面上除去并收集。此外,纸粉和在二次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的诸如调色剂(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沉积物被作为中间转印构件清洁手段的带清洁设备174从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去除和收集。
这里,在此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7是从其内周表面侧到外周表面侧具有树脂层、弹性层和表面层的三层结构的环形带。对于构成树脂层的树脂材料,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作为树脂层的厚度,70-100μm是适当的。此外,作为构成弹性层的弹性材料,可以使用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等。作为弹性层的厚度,200-250μm是适当的。作为表面层的材料,希望地可以使用通过减小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的沉积力而允许在二次转印部分N2处调色剂(图像)容易地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等。或者,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弹性材料,例如弹性材料橡胶,弹性体,丁基橡胶等。此外,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粉末或颗粒材料,例如在弹性材料中在分散状态下通过降低表面能来增强润滑性的材料,或者颗粒尺寸不同并分散在弹性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粉末或颗粒。顺便提及,表面层的厚度可以适当地为5-10μm。关于中间转印带7,通过将用于电阻调节的导电剂(例如炭黑)添加到中间转印带7中来调节电阻,使得中间转印带7的体积电阻率可以优选为1×109-1×1014Ω·cm。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通过包括芯金属(基材)和围绕芯金属由离子导电泡沫橡胶(NBR)形成的弹性层而构成。在此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的外径为24mm,表面粗糙度Rz为6.0-12.0μm。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是1×105-1×107Ω,如在N/N(23℃/50%RH)环境中施加2kV的电压所测量的。弹性层的硬度以Asker C硬度计约为30-40°。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相对于纵向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宽度)(即,二次转印辊8的相对于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的长度)约为310-340毫米。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8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能确保馈送的记录材料的宽度(相对于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的长度)的最大尺寸(最大宽度)。在该实施例中,记录材料P基于二次转印辊8相对于纵向方向的中心(线)被馈送,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能确保馈送的所有记录材料P在二次转印辊8的相对于纵向方向的长度范围内通过。结果,可以稳定地馈送具有各种尺寸的记录材料P并将调色剂图像稳定地转印到具有各种尺寸的记录材料P上。
图9是关于二次转印的构造的示意图。二次转印辊8朝向二次转印相对辊173接触中间转印带7,从而形成二次转印部分N2。作为施加装置的具有可变电流电压值的二次转印电压源20连接到二次转印辊8。二次转印相对辊173电接地(连接到地)。当记录材料P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时,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二次转印电压,该二次转印电压是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DC电压,从而向二次转印部分N2供应二次转印电流,从而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在本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期间,例如,使得+20到+80μA的二次转印电流流过二次转印部分N2。顺便提及,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其中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相对辊173的辊被用作转印构件,并且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到该辊上,并且其中对应于二次转印辊8的辊被用作相对电极并且电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在二次转印部分N2(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二次转印辊8)不存在调色剂图像和记录材料P的状态下获得的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阻的信息,设定在二次转印期间通过恒定电压控制被施加到二次转印辊8的二次转印电压。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在片材通过期间流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二次转印电流。此外,通过恒定电压控制从二次转印电压源20输出的二次转印电压被控制为使得二次转印电流是预定的上限或更小以及预定的下限或更大(这里简称为“预定电流范围”)。可以基于各种信息来设定该预定电流范围。例如,这些各种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首先,该信息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组件中设置的操作部分31(图10)指定的或者通过可通信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200(图10)指定的条件的信息。此外,该信息是关于环境传感器32(图10)的检测结果的信息。此外,该信息是关于在记录材料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2之前检测到的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阻的信息。例如,可以基于关于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P的厚度和宽度的信息来改变预定电流范围。顺便提及,可以基于从操作部分31或外部设备200输入的信息获取关于记录材料P的厚度和宽度的信息。或者,还可以基于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用于检测记录材料P的厚度和宽度的检测手段获取的信息执行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行这样的控制,作为用于检测流过二次转印部分N2(即,二次转印电压源20或二次转印辊8)的电流(二次转印电流)的电流检测手段(检测部分)的电流检测电路21连接到二次转印电压源20。此外,作为用于检测从二次转印电压源20输出的电压(二次转印电压)的电压检测手段(检测部分)的电压检测电路22连接到二次转印电压源20。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电压源20、电流检测电路21和电压检测电路22设置在同一高电压基板中。
2.控制模式
图10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控制模式的示意框图。控制器(控制电路)50通过包括作为控制手段的CPU 51(其是用于执行处理的主导元件)、以及用作存储手段的诸如RAM 52和ROM 53的存储器(存储介质)而构成。在作为可重写存储器的RAM 52中,存储输入到控制器50的信息、检测信息、计算结果等。在ROM 53中,存储预先获取的数据表等。CPU 51和诸如RAM 52和ROM 53的存储器能够在它们之间传送和读取数据。
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读取设备(未示出)和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200连接到控制器50。此外,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操作部分(操作面板)31连接到控制器50。操作部分31通过包括用于通过来自控制器50的控制向操作者(例如用户或服务人员)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分,并且包括用于由操作者输入关于图像形成的各种设定等的输入部分而构成。此外,二次转印电压源20、电流检测电路21和电压检测电路22连接到控制器50。在该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电压源20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二次转印电压,该二次转印电压是经受恒定电压控制的DC电压。顺便提及,恒定电压控制是使得施加到转印部分(即,转印构件)的电压值是基本恒定的电压值的控制。此外,环境传感器32连接到控制器50。环境传感器32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壳体中的温度和湿度。关于由环境传感器32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的信息被输入到控制器50。环境传感器32是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和外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环境检测手段的示例。基于来自图像读取设备或外部设备200的图像信息和来自操作部分31或外部设备200的控制指令,控制器50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部分进行集成控制,并使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作业(打印操作),该作业是由单个开始指令(打印指令)开始的一系列操作,并且其中在单个记录材料P或多个记录材料P上形成和输出图像。一般地,作业包括图像形成步骤、预旋转步骤、在多个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片材(纸张)间隔步骤、以及后旋转步骤。一般地,图像形成步骤在以下时段中执行,在该时段中实行用于在记录材料P上实际形成并输出的图像的静电图像的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和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并且图像形成期间(图像形成时段)指的是此时段。具体地,图像形成期间的定时在执行静电图像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和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的各个步骤的位置之间是不同的。预旋转步骤在以下时段中执行,在该时段中实行在图像形成步骤之前的从输入开始指令直到图像开始实际形成的准备操作。在多个记录材料P上连续形成图像时(连续图像形成)在与记录材料P和后续记录材料P之间的间隔对应的时段中执行片材间隔步骤。后旋转步骤在以下时段中执行,在该时段中执行图像形成步骤之后的后期操作(准备操作)。非图像形成期间(非图像形成时段)是除图像形成时段(图像形成期间)之外的时段,并且包括预旋转步骤、纸张间隔步骤、后旋转步骤的时段并且还包括预先多旋转步骤的时段,该预先多旋转步骤是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开关(电压源)期间或在从睡眠状态恢复期间的准备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在非图像形成期间,设定二次转印电压的初始值的控制以及确定片材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预定电流范围)的控制被执行。
3.问题
在检测到片材通过期间的转印电流然后控制转印电压的情况下,通常,执行转印电流的检测以及转印电压的改变。也就是说,执行转印电流检测的检测时间(第一时段)和从输出用于基于检测时间中转印电流的检测结果改变转印电压的信号直到其响应被给出的响应时间(第二时段)被重复。
这里,从检测到转印电流在转印电流范围之外直到转印电压的改变结束存在时间滞后。因此,在以下区域中发生由于转印电流的过量和不足而导致的图像缺陷,在该区域,在直到转印电压的改变结束之前的时段中记录材料经过转印部分并且转印电流在适当范围之外。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下转印电压改变时转印电压和转印电流的改变以及图像缺陷的发生。顺便提及,“前端”和“后端”是指记录材料相对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的前端和后端。
如图21所示,在施加到记录材料前端的转印电压V0下,片材通过期间的转印电流为I0并且低于下限IL。因此,执行从V0逐渐增加转印电压的控制,使得转印电流变为下限IL。结果,消除了由于小转印电流导致的低图像密度(转印空白),但是在区间A中,出现低图像密度。
此外,如图21所示,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第一张记录材料上出现如上所述的低图像密度的情况下,在后续记录材料上也出现类似的低图像密度的可能性高。这是因为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使用的多个记录材料很可能是相同类型的,并且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剩余(放置)状态等基本相同的可能性高。顺便提及,在图21中,由于转印电流不足而导致的图像缺陷作为示例被描述,但是对于由于转印电流过量而导致的图像缺陷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因此,需要抑制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由于转印电流的过量和不足而导致的类似图像缺陷在多个记录材料上的重复出现。
4.二次转印电压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该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电压控制。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电压控制的过程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1中,在执行作业时由控制器50执行的各种控制中,与二次转印电压控制有关的过程以简化的方式被示出,并且在执行作业期间的其他许多控制被省略。
首先,当控制器50从操作部分31或外部设备200获取作业的信息时,控制器50使图像形成装置开始该作业(S101)。在该实施例中,以下各种信息包括在关于该作业的信息中。也就是说,各种信息是由操作者指定的图像信息、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尺寸(宽度,长度)、记录材料P是否是涂布纸的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有关的信息(纸张种类类别)。控制器50使RAM 52存储该关于作业的信息(S102)。
然后,控制器50获取由环境传感器32检测到的环境信息(S103)。此外,在ROM 53中,如图12所示,存储表示环境信息与目标电流Itarget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该目标电流Itarget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在该实施例中,该信息被设置为表数据,该表数据示出了针对周围含水量的每个区间的目标电流Itarget。该表数据已经通过实验等预先获得。顺便提及,控制器50能够基于由环境传感器32检测到的环境信息(温度,湿度)来获取周围含水量。控制器50从指示环境信息与目标电流Itarget之间的关系(相关性)的信息获取对应于环境的目标电流Itarget,并使RAM 52存储该信息(S104)。
顺便提及,目标电流Itarget根据环境信息而改变的原因是调色剂的电荷量根据环境而改变。通过实验等预先获取指示环境信息与目标电流Itarget之间的关系的信息。这里,在某些情形下,除了环境之外,调色剂的电荷量还受到向显影设备4供应调色剂的定时和诸如从显影设备4出来的调色剂量的操作历史的影响。为了抑制这些影响,图像形成装置100被构造为使得显影设备4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是落入特定范围内的值。然而,作为除环境信息之外的因素,当影响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因素已知时,目标电流Itarget也可以根据该信息而改变。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测量调色剂电荷量的测量手段,然后基于由该测量手段获取的调色剂电荷量的信息,也可以改变目标电流Itarget。
然后,控制器50获取在其上要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2之前关于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阻的信息,然后基于其结果设定二次转印电压(S105)。在该实施例中,通过ATVC获取关于二次转印部分N2(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的信息,并且基于其结果设定二次转印电压。也就是说,在二次转印辊8和中间转印带7彼此接触的状态下,从二次电压源20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预定电压或预定电流。此外,检测当供应预定电压时的电流值或当供应预定电流时的电压值,并获取作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的电压-电流特性。电压和电流之间的这种关系根据二次转印部分N2(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二次转印辊8)的电阻而改变。例如,在电流不是相对于电压线性改变(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比例),而是以由阶次为2或更大的多项式表达式表示的方式改变的情况下,预定电压或预定电流包括3个或更多个电平(值)。然后,基于在S104中存储在RAM 52中的目标电流Itarget和所获取的电压-电流特性,控制器50获取在二次转印部分N2中不存在记录材料P的状态下使目标电流Itarget流动所需的电压值Vb。该电压值Vb对应于二次转印部分共享电压。此外,在ROM 53中,如图13所示,存储用于获取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该信息被设为表数据,该表数据示出了对于记录材料P的基重的每个区间的周围含水量和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之间的关系。用于获取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的该表数据通过实验预先获得。顺便提及,控制器50能够基于由环境传感器32检测到的环境信息(温度,湿度)来获取周围含水量。控制器50基于在S102中获取的关于作业的信息中包括的关于记录材料P的基重的信息和在S103中获取的环境信息从表数据获取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然后,控制器50获取作为上述Vb和Vp之和的Vb+Vp作为在片材通过期间从二次转印电压源20施加到二次转印辊8的二次转印电压Vn的初始值(n表示记录材料P是第n张(记录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初始值为1),并且该值(Vb+Vp)存储在RAM 52中。在该实施例中,获取二次转印电压Vn的初始值,直到记录材料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2,并且控制器50为当记录材料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2时的定时作准备。
顺便提及,记录材料共享电压(对应于记录材料P的电阻的转印电压)Vp也根据作为除与记录材料P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基重)之外的因素的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而改变。因此,也可以设定表数据,使得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也根据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有关的信息而改变。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记录材料P的厚度有关的信息(以及另外的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有关的信息)被包括在S101中获取的关于作业的信息中。然而,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记录材料P的厚度以及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的测量手段,并且基于通过该测量手段获取的信息,也可以获取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
然后,控制器50执行用于确定片材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预定电流范围)的处理(S106)。在ROM 53中,如图14所示,存储用于获取从抑制图像缺陷的角度看在片材通过期间可以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范围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该信息被设为表数据,该表数据示出了周围含水量与在片材通过期间可以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关系。该表数据是通过实验等预先获得的。控制器50基于在S103中获取的环境信息,从表数据获取片材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流的预定电流范围。
顺便提及,在片材通过期间可以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范围根据记录材料P的尺寸(宽度)而改变。在图14中,作为示例,假设记录材料P是尺寸(宽度)为对应于A4大小的297mm和基重为90g/m2的纸张,设定表数据。这里,作为当记录材料P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时流过转印部分的电流,存在片材通过部电流和非片材通过部电流。片材通过部电流是相对于与记录材料P的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流过记录材料P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区域(“片材通过部分”)的电流。非片材通过部电流是相对于与记录材料馈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流过记录材料P没有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区域(“非片材通过部分”)的电流。在片材通过期间能够被检测的电流是片材通过部电流和非片材通过部电流的总和。因此,对于记录材料P的每个尺寸,预先获取片材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流的适当预定电流范围,然后将片材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流控制到该预定电流范围,因此流过片材通过部分的电流可以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此外,从抑制图像缺陷的观点来看,在片材通过期间可能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范围在某些情形中还根据作为除环境信息以外的因素的记录材料P的厚度和表面性质而改变。因此,也可以设定表数据,使得可以根据与记录材料P的厚度有关的信息(基重)或者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有关的信息来选择在片材通过期间可以通过二次转印部分的电流的范围。此外,也可以将在片材通过期间可以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范围设定为计算公式。例如,可以通过表数据或计算公式来确定在片材通过期间可以通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范围,该表数据或计算公式指定了依赖于环境信息、与记录材料P的厚度有关的信息(基重)、和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性质有关的信息的电流的范围,这些信息是针对记录材料P的每种尺寸而设定的。
然后,当第n张记录材料P(n=1作为初始值)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2时(S107),控制器50使二次转印电压源20在片材通过期间向二次转印辊8施加二次转印电压Vn(n=1作为初始值)(S108)。然后,控制器50获取在片材通过期间由电流检测电路21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In(n=1作为初始值)的检测结果(S109)。然后,控制器50比较二次转印电流In和在S106中确定的预定电流范围,并根据需要校正从二次转印电压源20输出的二次转印电压(S110,S111)。在该实施例中,在片材通过期间由电流检测电路21检测的电流位于预定电流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控制器50逐渐改变二次转印电压,使得检测到的电流变为预定电流范围中的值。此操作通过重复在预定的检测时间(第一时段)中检测电流、然后基于其检测结果在检测时间(第一时段)之后的预定检测时间(第二时段)中改变二次转印电压的操作而被执行。此外,此操作通过基于指示电流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在检测时间(第一时段)从电流检测电路21输入)从控制器50向二次转印电压源20输出改变电压电流的信号而执行。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下当二次转印电压改变时二次转印电压和二次转印电流的改变。如图20所示,在预定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8ms((响应时间)+(检测时间))时二次转印电流仍然低于下限的情况下,二次转印电压按以下方式改变。也就是说,二次转印电压变为通过将预定电压波动范围ΔV(在该实施例中为100V)与预定二次转印电压相加而获得的二次转印电压。此外,重复执行二次转印电压的这种改变,直到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下限。这对于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超过上限的情况也是成立的,例如,在预定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8ms((响应时间)+(检测时间))时二次转印电流仍然超过上限的情况下,二次转印电压按以下列方式改变。也就是说,二次转印电压变为通过从预定二次转印电压减去预定电压波动范围ΔV(在该实施例中为100V)而获得的二次转印电压。此外,重复执行二次转印电压的这种改变,直到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上限。
顺便提及,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可以优选地尽可能短,这是因为二次转印电流可能位于预定电流范围之外并因此发生图像缺陷的时间(区域)可被减小。尽管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取决于高电压基板的性能,但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中的每一个都设定为8毫秒。顺便提及,如图20所示,在二次转印电压改变的情况下,当发生二次转印电压一度增加到超过目标值的值然后降低到目标值的过冲时,在二次转印电流中也发生过冲。可以优选地设定响应时间,以使得即使在发生这种过冲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二次转印电流收敛到稳定状态之后检测二次转印电流。
因此,在第n张记录材料P(n=1作为初始值)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不落在预定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S110:“否”),进行二次转印电压Vn至Vn'的校正,使得二次转印电流落在预定电流范围内(S111)。此后,第n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形成结束(S112),并且当在第(n+1)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S113),执行以下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50将施加到第(n+1)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Vn+1设定为在片材通过期间第n记录材料P的校正之后的二次转印电压Vn'(S114)。另一方面,在第n(n=1作为初始值)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落入预定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S110:“是”),不进行二次转印电压Vn的校正。此后,第n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形成结束(S115),并且当在第(n+1)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S116),执行以下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50将施加到第(n+1)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Vn+1设定为与第n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Vn基本相同的电压值(S117)。此后,当作业中的所有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形成结束时(S113,S116),作业的操作结束。
5.效果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不执行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电压控制的比较示例中二次转印电压和二次转印电流的改变以及图像缺陷的发生的状态。在图15中,示出了如下情况的示例,其中使用90g/m2的A4纸作为记录材料P在23℃和50%RH的周围环境(含水量:8.9g/kg)中进行连续图像形成,并且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在这种情况下,预定电流范围的下限是30μA,并且预定电流范围的上限是50μA(图14)。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目标电流Itarget是40μA(图12),并且使用该目标电流Itarget获得的二次转印部分共享电压Vb是1000V。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是500V(图13),作为Vb和Vp之和的二次转印电压的初始值是1500V。此外,当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时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P为20μA。这在如下情况下发生,其中关于记录材料P,当如图5所示地检测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时,基重相同但电阻极高,或在类似情况下发生。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是20μA,因此低于作为下限的30μA。因此,二次转印电压变为1600V(1500V+ΔV(=100V)),然后再次进行二次转印电流的检测。此后,改变二次转印电压以使每次增加二次转印电压ΔV(=100V),直到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下限。在该示例中,在二次转印电压达到2200V的情况下,二次转印电流被认为达到作为下限的30μA。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二次转印电压的改变被执行7次。然后,在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下限之后停止二次转印电压的改变,并且二次转印电压保持在2200V,然后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偏置朝向第一记录材料P的后端进行。
因此,在图15的示例中,在从二次转印电流为20μA的记录材料P的前端到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作为下限的30μA的位置的区间A中,发生由于转印电流不足而导致的图像缺陷。
此外,在该比较示例中,如图15所示,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下,在第二记录材料P及之后记录材料的通过期间二次转印电流也低于下限的可能性高。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期间,施加与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类似的1500V的二次转印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期间,检测到与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流类似的20μA的二次转印电流。因此,关于第二记录材料P,与第一记录材料P的情况类似,在从二次转印电流为20μA的记录材料P的前端到二次转印电流达到30μA(下限)的位置的区间B中,发生由于转印电流的不足而导致的图像缺陷。第三记录材料P和稍后的记录材料(图15中的第三记录材料P的区间C)也存在由于转印电流的不足而导致的类似图像缺陷。
如图15所示,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对于多个记录材料P发生类似的转印电流不足的原因将被认为如下。也就是说,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使用的多个记录材料P很可能是同一种类的。此外,多个记录材料P很可能在从其包装中取出后的剩余时间没有大的差异并且具有基本相同的含水量。也就是说,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使用的记录材料的电阻很可能基本相同,因此,在施加相同转印电压的情况下,发生类似的转印电流不足的可能性高。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连续图像形成中在某个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位于预定电流范围之外并且执行二次转印电压的校正的情况下,基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确定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与校正后二次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结果,可以抑制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多个记录材料P上重复发生由于转印电流不足而导致的图像缺陷。
图16是类似于图15的在根据该实施例进行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图16示出了在与图15所示的比较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的示例。即,示出了如下情况的示例,其中使用90g/m2的A4纸作为记录材料P在23℃和50%RH的周围环境(含水量:8.9g/kg)中进行连续图像形成,并且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图15的示例,预定电流范围的下限是30μA,并且预定电流范围的上限是50μA。目标电流Itarget为40μA,二次转印部分共享电压Vb为1000V。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为500V,二次转印电压的初始值(Vb+Vp)为1500V。当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时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是20μA。此外,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类似于图15中所示的示例,在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是20μA。
在图16的示例中,关于第一记录材料P,表现出与图15中所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即,在向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施加1500V的二次转印电压的情况下,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是20μA,因此低于作为下限的30μA。因此,二次转印电压改变以逐渐增加,因此在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为2200V时,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作为下限的30μA。
然后,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基于在作为在先记录材料P的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来确定。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2200V(即,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后端的二次转印电压),其是在作为在先记录材料P的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结果,从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开始,在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作为下限的30μA。因此,可以抑制如图15所示的例子中那样在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侧发生由于转印电流不足导致的图像缺陷。
类似地,关于施加到第三记录材料P以及之后记录材料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在相关联的在先记录材料P的片材通过期间施加的二次转印电压(即,施加到在先记录材料P的后端的二次转印电压)也被采用。结果,关于第三记录材料P和之后记录材料,也可以抑制在每个记录材料P的前端侧发生由于转印电流不足导致的图像缺陷。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执行二次转印电压的校正以使得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落入预定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的值基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被确定。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结果,可以抑制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许多记录材料P上由于二次转印电流的过量和不足而导致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顺便提及,在图16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但是在二次转印电流超过上限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类似的控制。例如,在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下,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在某些情形中超过上限。在这种情况下,二次转印电压被改变以便逐渐减小,使得最终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上限。此外,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被设定为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即,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后端的二次转印电压)。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某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二次转印电压的情况下,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但不限于此。基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可能仅需要二次转印电压以抑制图像缺陷。也就是说,在某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然后二次转印电压被校正以使其绝对值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仅需要电压值的绝对值大于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其设定为使得二次转印电流不超过上限。此外,在某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二次转印电流超出下限,然后二次转印电压被校正以使其绝对值减小的情况下,可能仅需要电压值的绝对值小于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其设定为使得二次转印电流不低于上限。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施加的二次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被描述为施加到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但可能仅需要为施加到图像形成区域(在该处调色剂图像能够被转印)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在先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施加的二次转印电压(包括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被描述为施加到每个记录材料P的后端的二次转印电压,但是可仅需要是施加到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端的二次转印电压。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某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二次转印电压的情况下,施加到紧接在某一记录材料P之后通过的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基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被确定,但不限于此。例如,考虑到与另一控制的变化等的关系,也可以基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从施加到在校正之后立即通过的记录材料P之后通过的记录材料P(例如,在校正之后立即通过的记录材料之后的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来确定二次转印电压。此外,在连续图像形成中在片材通过期间可能对于其校正二次转印电压的第一记录材料P不限于连续图像形成中的第一个记录材料P。在连续图像形成中在任何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二次转印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施加到在第一记录材料P之后通过的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用于检测流过转印部分N2的电流的检测手段21。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控制手段50,该控制手段50不仅使转印电压经受具有预定电压值的恒定电压控制,而且还能够改变转印电压以使得由检测手段21检测的电流落入预定电流范围。此外,在多个记录材料P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手段50基于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后的转换电压,确定在第一记录材料P之后通过转印部分N2的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在该实施例中,在控制手段5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以使其绝对值增加的情况下,控制手段50将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绝对值大于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电压值。
此外,在控制手段5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以使其绝对值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手段50将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绝对值小于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电压值。在该实施例中,控制手段50将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与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上述改变之后的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控制手段50在某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N2的期间不改变转印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手段50将后续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与该某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可以抑制在直到二次转印电流降至预定电流范围内之前的时段中由于二次转印电流的过量和不足而导致的类似图像缺陷重复发生。
[实施例4]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造和操作与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造和操作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与实施例3中相同或相应的功能或构造的元件由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3中,在连续图像形成中在某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进行二次转印电压的校正的情况下,作为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采用与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采用通过将在先前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乘以预定系数而获得的电压值。
顺便提及,在实施例3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使用90g/m2的A4纸作为记录材料P在23℃和50%RH的周围环境(含水量:8.9g/kg)中进行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将作为示例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环境是诸如23℃和5%RH的周围环境(含水量:0.88g/kg)的极干燥周围环境的情况。
在诸如23℃和5%RH的周围环境的极干燥周围环境中,在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一摞记录材料(片材)P中,在某些情形中,最上面记录材料P和相对于堆叠方向位于该摞的中心的记录材料P之间的含水量差别很大。图17是从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一摞纸张(记录材料P)的最上面纸张起逐一显示纸张的含水量的曲线图。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纸张的从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起的剩余时间为2.5小时的情况。如图17所示,最上面纸张的含水量为4.0%,从最上面纸张起的第5张纸的含水量为5.5%,从最上面纸张起的第10张纸的含水量为6.0%,从最上面纸张起的第20张纸的含水量为6.2%,并且从最上面纸张起的第100张纸的含水量为6.2%。也就是说,关于极干燥周围环境中记录材料盒11中纸摞中的纸张的含水量,最上面纸张、第5张纸和第10张纸的含水量差别很大,而第10张纸与后面的纸张的含水量基本没有区别。顺便提及,紧接在上述纸摞被从包装中取出之后的每张纸的含水量为6.2%,这与第20张纸和后续纸张的含水量相同。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一摞记录材料P中的记录材料P的含水量非常不均匀的环境中,执行以下二次转印电压控制。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某一(在先)记录材料通过期间进行二次转印电压校正的情况下施加到后续记录材料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被设定为通过将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乘以预定系数而得到的电压值。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使得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的校正范围减小的系数。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在执行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二次转印电流的改变和二次转印电压的改变。在图18中,示出了使用基重为90g/m2的A4纸作为记录材料P在23℃和5%RH的周围环境(含水量:0.88g/kg)中进行连续图像形成,然后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预定电流范围的下限是50μA,预定电流范围的上限是70μA(图14)。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目标电流Itarget是60μA(图12),并且使用目标电流Itarget获取的二次转印部分共享电压Vb是1500V。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共享电压Vp是1000V(图13),作为Vp+Vb之和的二次转印电压是2500V。此外,当该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时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是40μA。顺便提及,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记录材料的含水量的状态类似于上文参照图17描述的含水量的状态。
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在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2500V的二次转印电压下,在片材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是40μA,其低于作为下限的50μA。因此,与实施例3中类似地,二次转印电压被改变以便逐渐增加,并且最后在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达到3200V时,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达到作为下限的50μA。
然后,在该实施例中,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设定为按以下方式获取的3130V。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2500V与在第一次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3200V之间的差值是700V。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630V(其为差值700V的9/10)与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2500V相加而获得的电压值3130V作为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下,记录材料P的电阻如上所述地从第一片材到第十片材逐渐降低,因此所必需的二次转印电压逐渐降低。类似地,关于施加到第三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通过将560V(其为差值700V的8/10)与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2500V相加而获得的电压值3060V被用作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而且,施加到第四至第十片材(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类似地逐渐降低,并且施加到第11片材(记录材料P)和以后片材(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与第10片材(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
图19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电压控制的过程的示例的概要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在图18中所示的示例的情况下的过程。图19中的S201至S210的处理分别类似于图11中的S101至S110的处理。然而,在图19中,施加到第一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V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是V1,并且在第二片材和之后片材通过期间施加的二次转印电压分别是V2,V3......。
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未落在预定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S210:“否”),进行V0到V1的二次转印电压校正以使得二次转印电流落在预定电流范围内,与实施例3类似(S211)。此后,第一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形成结束(S212),并且当在第二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S213),执行以下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50将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设定为基于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V0和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V1从下式获取的二次转印电压V2(S214)。
V2=V0+((V1-V0)×9/10)
此后,第二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形成结束(S215),并且当在第三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S216),执行以下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50将施加到第三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设定为基于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校正前的二次转印电压V0和校正后的二次转印电压V1从下式获得的二次转印电压V3(S217)。
V3=V0+((V1-V0)×8/10)
施加到第4记录材料P到第10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也被类似地确定,为分别从下式获得的二次转印电压V4到V10。此外,施加到第11记录材料P和之后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是与在第十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S218)。
V4=V0+((V1-V0)×7/10)
V5=V0+((V1-V0)×6/10)
V6=V0+((V1-V0)×5/10)
V7=V0+((V1-V0)×4/10)
V8=V0+((V1-V0)×3/10)
V9=V0+((V1-V0)×2/10)
V10=V0+((V1-V0)×1/10)
另一方面,在第n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落入预定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S210:“是”),未进行施加到第(n+1)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的校正(S219至S225)。
顺便提及,尽管在图19中的描述中省略了细节,但是当作业中的所有记录材料P的图像形成结束时,控制器50结束作业的操作。
因此,在此实施例中,使得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P和之后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中的每一个根据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二次转印电压的相关联校正量而小于在相关联的在先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结果,可以考虑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一摞记录材料中的记录材料P的含水量的分布。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记录材料P的含水量从一摞记录材料P中的最上面记录材料P逐渐增加,并且与该摞记录材料P被打包时记录材料P的含水量基本相同,直到片材的数量达到10。在该实施例中,关于被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一摞记录材料P中的记录材料P的含水量的这种分布,可以适当地控制二次转印电压。因此,关于第一记录材料P,可以抑制由于转印电流不足导致的图像缺陷,并且关于第二记录材料和之后记录材料P,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含水量的改变来设定适当的二次转印电压。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在极干燥周围环境中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低于下限的情况,但是在例如极高湿度的周围环境中检测到的二次转印电流超出上限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类似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收纳在记录材料盒11中的记录材料P,含水量从最上面记录材料P朝向下面的记录材料P逐渐减小,因此记录材料P的电阻相应地逐渐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与本实施例相反,可能仅需要使得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施加到第二记录材料和之后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二次转印电压根据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的校正量而大于在相关联的在先记录材料P通过期间的二次转印电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电压的控制可以在周围环境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在周围环境中的含水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上述二次转印电压逐渐减小。此外,例如,在周围环境中的含水量大于另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上述二次转印电压逐渐增加。此外,在周围环境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实施例3中描述的控制。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器5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以使得其绝对值增加的情况下,控制器50将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如下电压值:其绝对值大于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并且其绝对值小于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改变后的转印电压。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在控制器5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以使得其绝对值增加的情况下,控制器50将连续通过转印部分N2的多个第二记录材料中的每一个通过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小于稍后通过转印部分N2的第二记录材料P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的电压值。
此外,在控制器5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使得其绝对值减小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将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如下电压值:其绝对值小于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并且其绝对值大于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改变后的转印电压值。在这种情况下,当控制器50在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时改变转印电压使得其绝对值减小时,控制器50可以将连续通过转印部分N2的多个第二记录材料中的每一个通过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大于稍后通过转印部分N2的第二记录材料P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的电压值。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50将第二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的转印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通过将第一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2期间改变后的转印电压乘以预定系数所获得的电压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不仅可以获得与实施例3的效果类似的效果,而且诸如在周围环境是极度干燥周围环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记录材料P的含水量的改变而设定适当的二次转印电压。
(其他实施例)
以上基于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还可类似地应用于仅包括一个图像形成部分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应用于转印部分,其中调色剂图像从诸如感光鼓的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此外,本发明可以通过任意组合各个实施例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设定了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的情况下,当从操作部分改变转印电压的设定时,转印电流的上限和下限可以根据转印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些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
转印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并且被配置为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电压源,被配置为将电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
电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检测关于流过所述转印构件的电流的电流信息;
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恒定电压控制,使得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是预定电压,
其中,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流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控制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使得流过所述转印构件的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和
接收部分,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改变预定电压的指令,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收部分接收的指令设定所述预定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增加所述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改变所述预定范围的上限或下限,以便增加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增加所述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增加所述上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增加所述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增加所述上限和所述下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减小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改变所述预定范围的上限或下限,以便减小上限和下限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减小所述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减小所述下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减小所述预定电压的绝对值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减小所述上限和所述下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预定电压的改变量确定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获取部分,被配置为获取关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和内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环境信息,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环境信息确定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取并且由环境信息指示的绝对湿度是第一值时,关于预定电压的每单位改变量的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是第一改变量,并且
当绝对湿度是大于第一值的第二值时,关于每单位改变量的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是大于第一改变量的第二改变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转印构件的电阻的电阻信息确定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由电阻信息表示的所述转印构件的电阻是第一值时,关于预定电压的每单位改变量的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是第一改变量,并且
当由电阻信息指示的所述转印构件的电阻是小于第一值的第二值时,关于所述每单位改变量的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的改变量是大于第一改变量的第二改变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使得执行用于基于当在转印部分不存在记录材料时通过施加电压以使得预定电流流过所述转印构件而获取的所述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的值来设定所述预定电压的设定处理,并且
其中,电阻信息是关于所述设定处理中的当前电压值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使得执行用于基于当在转印部分不存在记录材料时通过施加电压以使得预定电流流过所述转印构件而获取的所述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的值来设定所述预定电压的设定处理,并且
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改变预定电压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改变通过所述设定处理设定的预定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使得执行用于基于当在转印部分不存在记录材料时通过施加电压以使得预定电流流过所述转印构件而获取的所述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的值来设定所述预定电压的设定处理,并且
其中,当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到改变预定电压的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改变所述设定处理中的所述预定电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分由被配置为接收由操作者输入的指令的操作部分构成,或由被配置为接收由操作者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设备的操作部分输入的指令的通信部分构成。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
转印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并且被配置为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电压源,被配置为将电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
电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检测关于流过所述转印构件的电流的信息;
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恒定电压控制,使得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是预定电压,
其中,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流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控制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使得流过所述转印构件的电流落在预定范围内;和
其中当在用于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中在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流过所述转印构件的电流位于预定范围之外时,所述控制器在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改变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预定电压,并且所述控制器基于在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期间改变的预定电压,确定用于要在第一记录材料之后通过的第二记录材料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预定电压的绝对值被改变以便增加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绝对值大于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的电压值。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预定电压的绝对值被改变以便减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绝对值小于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的电压值。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与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改变后的预定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当某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预定电压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后续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与所述某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压值。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预定电压的绝对值改变以便增加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如下电压值:其绝对值大于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并且其小于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改变后的预定电压的绝对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当第三记录材料在第二记录材料之后通过转印部分时被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如下电压值:其绝对值大于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并且其小于当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用于第二记录材料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当连续通过转印部分的多个第二记录材料中的每一个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随着随后通过转印部分的第二记录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变小的电压值。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预定电压的绝对值改变以便减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如下电压值:其绝对值小于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并且其大于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改变后的预定电压的绝对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当第三记录材料在第二记录材料之后通过转印部分时被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如下电压值:其绝对值小于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并且其大于当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用于第二记录材料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当连续通过转印部分的多个第二记录材料中的每一个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随着随后通过转印部分的第二记录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变大的电压值。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第二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的预定电压的初始值设定为通过将当第一记录材料通过转印部分时改变后的预定电压乘以预定系数而获得的电压值。
CN201910732025.3A 2018-08-09 2019-08-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824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0893A JP7171304B2 (ja) 2018-08-09 2018-08-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0893 2018-08-09
JP2018215113A JP7224867B2 (ja) 2018-11-15 2018-11-1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15113 2018-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868A true CN110824868A (zh) 2020-02-21
CN110824868B CN110824868B (zh) 2023-01-03

Family

ID=67587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2025.3A Active CN110824868B (zh) 2018-08-09 2019-08-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3989B2 (zh)
EP (1) EP3617807A1 (zh)
KR (1) KR102571422B1 (zh)
CN (1) CN1108248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5767A1 (ja) 2018-05-25 2019-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992725A4 (en) 2019-06-29 2023-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23022929A (ja) * 2021-08-04 2023-02-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461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827594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96664A (zh) * 2015-12-21 2017-06-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402503A (zh) * 2016-05-18 2017-1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17904A1 (en) * 2016-07-13 2018-0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2629B2 (ja) * 1999-10-06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3370B2 (ja) * 2000-01-05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2671A (ja) * 2000-12-28 2002-07-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3748A (ja) 2002-07-17 2004-0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17920A (ja) 2002-09-26 2004-04-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27287B2 (ja) * 2002-09-30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11984B1 (ko) * 2004-07-19 2006-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터의 정착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7486081B2 (en) * 2005-09-13 2009-02-03 Power Surve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detection of stray voltage anomalies
JP5353020B2 (ja) * 2007-07-26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161005B2 (ja) 2008-01-21 2008-10-08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5805B2 (ja) 2008-12-22 2012-05-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1435B2 (ja) * 2009-02-19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7210B2 (ja) * 2009-09-18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2308B2 (ja) * 2011-06-29 2014-0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26314B (zh) * 2012-01-26 2016-04-13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168815B2 (ja) * 2012-04-03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8817B2 (ja) * 2012-04-03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RU2584376C1 (ru) * 2012-04-03 2016-05-2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JP6071256B2 (ja) 2012-06-06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8312B2 (ja) * 2012-11-28 2015-11-1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608A (ja) * 2014-03-31 2015-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転写体への電力供給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16092B2 (ja) 2014-05-21 2018-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0940B2 (ja) * 2014-06-16 2017-0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888B2 (ja) * 2014-08-08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7582A (ja) * 2014-09-12 2016-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43009A (ja) * 2015-02-04 2016-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6367B2 (ja) 2015-12-25 2020-04-08 株式会社ルミカ 発光具
JP6765882B2 (ja) 2016-07-13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6627A (ja) 2017-03-01 2018-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461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827594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96664A (zh) * 2015-12-21 2017-06-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402503A (zh) * 2016-05-18 2017-1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17904A1 (en) * 2016-07-13 2018-0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868B (zh) 2023-01-03
KR102571422B1 (ko) 2023-08-28
US11143989B2 (en) 2021-10-12
KR20200018311A (ko) 2020-02-19
US20200050133A1 (en) 2020-02-13
EP3617807A1 (en) 202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96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900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utputting plural test toner images for use in adjusting transfer voltage
JP73505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82486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265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2203085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834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713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07053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18290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double-sided test chart
US1109950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538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614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7684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965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505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248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20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00936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0641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