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1702A -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1702A
CN110771702A CN201911266223.1A CN201911266223A CN110771702A CN 110771702 A CN110771702 A CN 110771702A CN 201911266223 A CN201911266223 A CN 201911266223A CN 110771702 A CN110771702 A CN 110771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ea
content
black tea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62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红玉
翟秀明
唐敏
杨娟
王奕
钟应富
袁林颖
盛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12662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17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1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通过光源及光强的控制,对于蜀永1号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鲜叶进行光质萎凋。综合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蜀永1号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lx黄光,干茶乌褐、润、有金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显,较浓、醇,叶底红、亮,红茶中茶多酚含量低,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综合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lx黄光或1500lx蓝光,干茶乌褐、较油润、有金毫,汤色红、明亮,甜香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叶底红匀、明亮,红茶茶多酚含量较低,可溶性糖、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茶品质的形成受茶树品种、种植环境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的影响,而加工技术是红茶品质形成及其重要的环节。红茶加工工艺中,萎凋是第一道工序,即将采回的茶鲜叶进行薄摊,散失一部分水分的工艺处理过程。萎凋与后续的制茶工序以及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多项研究指出,人工光质萎凋可以提高茶叶香气、提高茶叶鲜爽度、降低茶汤苦涩味,提高茶叶综合感官品质。张贝贝等人以迎霜1芽2叶为原料加工红茶,控制光强2000lx,红光萎凋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蓝光,但均低于无光处理;红光、蓝光分别对茶叶香气、滋味有促进作用,以红光萎凋品质最优(张贝贝,艾仄宜,曲凤风,等.黄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2):108-114)。滑金杰等人以福鼎大白茶1芽1、2叶为原料,控制黄光强度1266.7±155.7lx,处理后红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6.8%,黄光萎凋对红茶外形品质、汤色和叶底的影响较小,但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提高(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等.萎凋光照强度对鲜叶物理特性及呼吸特性影响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3):288-296.)。由于红茶品质的形成受茶树品种、种植环境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的影响,研究重庆地区的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如蜀永1号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原料加工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该方法以蜀永1号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的茶鲜叶为原料,进行LED光源光照萎凋处理,然后经揉捻、发酵、干燥后制备的红茶干茶乌褐(或乌黑)、有金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显(或甜香高锐),滋味甜醇(或较浓、醇),叶底红、亮。
除特殊说明外,本发明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所述浓度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8℃条件下使用LED光源对蜀永1号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的茶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茶鲜叶摊叶厚度3~5cm,时间12~16h。
进一步,上述LED光源为红光(660nm)、黄光(585nm)或蓝光(460nm)。更进一步,上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2000lx。
为了提高红茶的感官品质,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20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2000lx。
为了提高红茶中茶多酚含量,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或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或2000lx。
为了提高红茶中氨基酸含量,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2000lx。
为了提高红茶中可溶性糖含量,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或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或1000~20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2000lx。
为了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红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20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2000lx。
为了提高红茶中茶红素含量,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红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
为了降低红茶中茶褐素含量,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20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2000lx。
兼顾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上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或者,上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或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通过光源及光强的控制,对于蜀永1号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鲜叶进行光质萎凋。
实验发现,对于蜀永1号,红光萎凋、较强的黄光萎凋以及蓝光萎凋能降低红茶的茶多酚含量。红光、蓝光萎凋可提升红茶可溶性糖含量,蓝光萎凋能降低红茶茶褐色含量。其中,红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大,与萎凋叶、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黄光光强与萎凋叶和红茶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大,与红茶茶褐素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蓝光光强与红茶茶黄素、茶褐素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综合红茶感官品质,蜀永1号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lx黄光,干茶乌褐、润、有金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显,滋味较浓、醇,叶底红、亮。
实验发现,对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光质萎凋能保持或提升红茶茶多酚、茶黄素含量,黄光萎凋能提升红茶氨基酸含量,蓝光萎凋可提升红茶可溶性糖含量,但红光和黄光同时也会促进茶褐素的生成。其中,三种光质的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均存在负相关;红光光强与三种色素含量均存在负相关;黄光光强与红茶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负相关,与萎凋叶、红茶中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一定负相关,与三种色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蓝光光强与萎凋叶茶多酚、红茶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与茶褐素含量间存在负相关。综合红茶感官品质,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lx黄光或1500lx蓝光,干茶乌褐、较油润、有金毫,汤色红、明亮,甜香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叶底红匀、明亮。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感官品质图(蜀永1号);
图2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感官品质图(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图3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及萎凋叶茶多酚含量图(蜀永1号);
图4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及萎凋叶茶多酚含量图(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图5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及萎凋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图(蜀永1号);
图6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及萎凋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图(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图7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及萎凋叶可溶性糖含量图(蜀永1号);
图8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及萎凋叶可溶性糖含量图(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图9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茶色素含量图(蜀永1号);
图10是不同光质、光强萎凋所制红茶茶色素含量图(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本发明所有原料、试剂和设备均为市售产品,其中设备有LED灯(红光660nm、黄光585nm、蓝光460nm)、6CR-25揉捻机、6CH-54茶叶烘焙箱、HB43-S水分测定仪、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茶鲜叶:蜀永1号、四川中小叶群体种鲜叶1芽2叶开展。
实施例
工艺流程
茶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具体工艺参数为:萎凋——叶层厚度3~5cm,室内温度28℃,时间12~16h;揉捻——2.5kg·桶-1、50r·min-1,空揉15min、轻揉20min、中揉30min、重揉20min、轻揉5min;发酵——温度为28℃、相对空气湿度98%、时间3~5h;干燥——热风干燥,叶层厚度1~2cm、90℃至水分含量7%以下。
萎凋方法
在28℃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的LED光源(红光660nm、黄光585nm、蓝光460nm,光强分别为1000、1500、2000lx)进行茶鲜叶萎凋处理,对照为室内自然萎凋处理。被照射叶量2.5kg、摊叶厚度3~5cm。
样品处理
按照上述萎凋方法,在萎凋结束时,取150g萎凋叶,经蒸汽杀青2min、80℃烘干,用于测定萎凋叶主要生化成分。萎凋结束后,按照上述加工方法制作红茶,用于检测红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
检测方法
(1)茶叶感官品质检测参考GB/T 23776-2009,由3位高级评茶员分别计分,再计算出平均分。
(2)茶叶主要理化成分检测茶多酚测定采用GB/T 8313-2002;氨基酸测定采用GB/T 8314-2013;可溶性糖测定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茶色素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
数据处理
采用SPA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比较各处理间平均值差异显著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光质、光强与红茶品质的相关显著性,测定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果与分析
不同萎凋光质、光强对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试验比较了不同光质、光强萎凋对不同品种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如图1-2所示,在所试三种光质萎凋条件下,随着光强的增加,蜀永1号黄光组呈升高趋势,红光、蓝光组无显著变化(P>0.05),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所制红茶感官品质在黄光组、蓝光组中先升后降,红光组逐渐降低。两个品种的对照组均低于光质萎凋组。
如图1所示,蜀永1号所制红茶中,1500lx和2000lx黄光组综合感官品质最好,得分最高分别为90.6分、89.4分,干茶外形乌褐、润、有金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显,滋味较浓、醇,叶底红、亮。其次是红光组、蓝光组,两组光质的不同光强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随着光强增加,红光组干茶润度增加,汤色红度增加,叶底亮度增加,而蓝光组干茶润度变差且色泽显棕褐,汤色红度减少,但蓝光组甜香较显。1000lx黄光组与对照组感官得分最低,分别为83.7分、83.2分,两组香气甜香弱,滋味醇度较差。
如图2所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所制红茶中,1500lx黄光组综合感官品质最好,得分最高,91.8分,干茶乌黑、油润、有金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叶底红、较匀、明亮。其次是1000lx红光组、2000lx黄光组、1500lx蓝光组,其中,1500lx蓝光组红茶干茶乌褐、较油润、有金毫,汤色红、明亮,甜香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叶底红匀、明亮。对照组得分最低,为82.7分,干茶外形油润度较差、汤色较红,甜香弱,滋味较淡,叶底有青条。
不同萎凋光质、光强对红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试验比较了不同光质、光强萎凋对不同品种红茶及其萎凋叶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如图3-10所示,各萎凋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色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不尽一致。
蜀永1号试验组中,与对照相比,光质萎凋可保持或降低红茶中茶多酚含量。随光强增加,对应的红茶与萎凋叶中,茶多酚含量变化规律一致,红光组、蓝光组先降后升,黄光组逐渐降低。1000lx黄光组红茶最高,为31.7%,其次是1000lx和2000lx蓝光组,三者无显著差异,且在对应的萎凋叶中,茶多酚含量也最高。红光组、1500lx和2000lx黄光组红茶最低,且在对应的萎凋叶中,茶多酚含量也较低。对照组红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但其萎凋叶则较低。茶鲜叶最低。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试验组中,与对照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提升红茶及萎凋叶中茶多酚含量。随光强增加,各组红茶、萎凋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其中,1000lx和2000lx黄光组以及蓝光组红茶相对较高,除2000lx蓝光组外,其余组对应的萎凋叶中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1500lx、2000lx红光组以及1500lx黄光组红茶相对较低,但其对应的萎凋叶则较高。对照组红茶、萎凋叶的茶多酚含量均最低。茶鲜叶较高。
蜀永1号试验组中,随光强增加,对应的红茶与萎凋叶中,黄光组、蓝光组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升后降,而红光组红茶降低,萎凋叶却先升后降。各组红茶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对照组、2000lx红光组、2000lx蓝光组萎凋叶的氨基酸含量最低,其余红茶组萎凋叶差异不显著,但1500lx黄光组红茶和萎凋叶相对较高,分别为2.8%、3.2%。茶鲜叶最低,为2.2%。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试验组中,随光强增加,各组红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也不尽一致,各组萎凋叶呈降低趋势。1500lx红光组、1500lx蓝光组红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分别为3.0%、3.1%,其余组红茶无显著差异。对照组、2000lx红光组、2000lx蓝光组萎凋叶较低,其余组萎凋叶则较高。黄光组红茶及萎凋叶的氨基酸含量相对保持较高,茶鲜叶最低,为2.5%。
蜀永1号试验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降低萎凋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能保持或提升红茶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光强增加,红光组红茶、萎凋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黄光组红茶、萎凋叶则逐渐降低,蓝光组红茶逐渐升高,但对应的萎凋叶则呈降低趋势。1000lx黄光组以及各蓝光组红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5.2%、5.0%、5.2%、5.2%。其余红茶组间无显著差异。1000lx红光组以及2000lx黄光组萎凋叶最低,均为4.9%,其余萎凋叶组间无显著差异。茶鲜叶较高,为5.2%。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试验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降低萎凋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则有升有降。随光强增加,红光组、黄光组红茶中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蓝光组红茶逐渐升高,红光组、蓝光组萎凋叶先升后降,黄光组萎凋叶先降后升。其中,蓝光组红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余组红茶,以2000lx蓝光组最高,为5.3%。1500lx红光组红茶最低,为4.2%。蓝光组萎凋叶高于其余组萎凋叶,以1500lx蓝光组最高,为5.3%,1000lx黄光组、对照组萎凋叶较高,分别为5.0%、5.2%,其余组萎凋叶均较低。茶鲜叶较高,为5.2%。
蜀永1号试验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降低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蓝光能降低茶褐色含量。随着光强增加,红光组茶黄素含量先降后升、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先升后降;黄光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降后升、茶褐素含量则逐渐升高;蓝光组茶黄素、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茶红素先升后降。其中,2000lx红光组和对照组的茶黄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410%、0.408%,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2000lx红光组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值最高为0.118;1000lx黄光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高,分别为0.375%、4.091%,而茶褐素含量则较低,为2.582%,显著低于对照,茶黄素与茶褐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的比值最高,分别为0.145、1.584;蓝光组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则最低,显著低于其余组,1000lx蓝光组最低,含量分别为0.271%、2.202%。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试验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提升茶黄素含量,但红光和黄光同时也会促进茶褐素的生成。随着光强增加,红光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升后降、茶褐素逐渐降低;黄光组茶黄素、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茶红素先降后升;蓝光组三种色素含量先升后降。其中,2000lx黄光组的茶黄素含量最高,为0.348%,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茶红素含量最高,为3.064%,与1500lx红光组、1500lx蓝光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余组,茶黄素与茶红素比值最高,为0.114,茶黄素与茶褐素比值最高,为0.101;1500lx蓝光组茶黄素含量较高,为0.280%,与1000lx、1500lx红光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余组,其茶褐素含量较低,为2.937%,茶红素与茶褐素比值最高,为1.025;对照组茶黄素含量则最低,为0.210%,显著低于其余组,茶红素含量较高,茶褐素含量较低。
光质萎凋与红茶品质间的相关性
由于不同的光质、光强萎凋对红茶及其萎凋叶品质的影响规律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探寻光质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机理,本文分析了光质萎凋与红茶品质间的相关性。
对于蜀永1号茶鲜叶,三种光质的光强与萎凋叶中茶多酚含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黄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茶多酚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大,系数分别为-0.969、-0.944;三种光质的光强与萎凋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红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大,系数分别为-0.721、-0.967;红光光强与萎凋叶及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88,而黄光光强则与萎凋叶及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明显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0.920;红光、蓝光光强与红茶茶黄素含量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后两者间相关系数较大为0.987,黄光、蓝光光强与红茶茶褐素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11。
对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红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间存在一定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0.773,而黄光、蓝光则与之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其中蓝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803、0.987;三种光质的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均存在负相关,与萎凋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间的负相关性较大,系数分别为-0.979、-1、-0.935,其中,黄光光强与红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系数为-0.997;黄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一定负相关,蓝光光强与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系数为0.973;红光光强与三种色素含量均存在负相关,其中,与茶褐素含量存在明显负相关,系数为-0.998,而黄光光强则与三种色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其中,与茶褐素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系数为1,蓝光光强与茶褐素含量间存在负相关,系数为-0.791。
表1光质、光强与萎凋叶及红茶品质间的相关性
Figure BDA0002312917320000121
对于蜀永1号,红光萎凋、较强的黄光萎凋以及蓝光萎凋能降低红茶的茶多酚含量。红光、蓝光萎凋可提升红茶可溶性糖含量,蓝光萎凋能降低红茶茶褐色含量。其中,红光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大,与萎凋叶、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黄光光强与萎凋叶和红茶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大,与红茶茶褐素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蓝光光强与红茶茶黄素、茶褐素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综合红茶感官品质,蜀永1号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lx黄光,干茶乌褐、润、有金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显,较浓、醇,叶底红、亮。
对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光质萎凋能保持或提升红茶茶多酚、茶黄素含量,黄光萎凋能提升红茶氨基酸含量,蓝光萎凋可提升红茶可溶性糖含量,但红光和黄光同时也会促进茶褐素的生成。其中,三种光质的光强与萎凋叶、红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均存在负相关;红光光强与三种色素含量均存在负相关;黄光光强与红茶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负相关,与萎凋叶、红茶中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一定负相关,与三种色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蓝光光强与萎凋叶茶多酚、红茶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与茶褐素含量间存在负相关。综合红茶感官品质,四川中小叶种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lx黄光或1500lx蓝光,干茶乌褐、较油润、有金毫,汤色红、明亮,甜香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叶底红匀、明亮。

Claims (10)

1.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8℃条件下使用LED光源对蜀永1号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的茶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茶鲜叶摊叶厚度3~5cm,时间12~16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为红光(660nm)、黄光(585nm)或蓝光(46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2000lx。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2000lx;或者,所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2000lx。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或1000~2000lx;或者,所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或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lx或2000lx。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或者,所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2000lx。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或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000~2000lx;或者,所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红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2000lx;或者,所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2000lx。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蜀永1号茶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为四川中小叶群体种鲜叶,所述LED光源为黄光或蓝光,所述LED光源的光强为1500lx。
CN201911266223.1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Pending CN1107717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223.1A CN110771702A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223.1A CN110771702A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1702A true CN110771702A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4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6223.1A Pending CN110771702A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170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3170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69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亮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5299507A (zh) * 2022-08-15 2022-11-0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黄金芽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403A (zh) * 2012-11-15 2013-02-13 青岛农业大学 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
CN104351366A (zh) * 2014-11-04 2015-02-1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工夫红茶的人工光源萎凋方法
CN104642574A (zh) * 2015-03-05 2015-05-27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基于led光源的茶叶萎凋装置及其萎凋方法
CN108308295A (zh) * 2018-04-24 2018-07-24 罗来辉 一种高茶黄素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8925657A (zh) * 2018-06-22 2018-12-04 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042973A (zh) * 2018-10-22 2018-12-21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长波段光照萎凋方法
CN208740023U (zh) * 2018-04-23 2019-04-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叶萎凋装置
CN110463787A (zh) * 2019-09-12 2019-11-19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同时提高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的红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403A (zh) * 2012-11-15 2013-02-13 青岛农业大学 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
CN104351366A (zh) * 2014-11-04 2015-02-1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工夫红茶的人工光源萎凋方法
CN104642574A (zh) * 2015-03-05 2015-05-27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基于led光源的茶叶萎凋装置及其萎凋方法
CN208740023U (zh) * 2018-04-23 2019-04-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叶萎凋装置
CN108308295A (zh) * 2018-04-24 2018-07-24 罗来辉 一种高茶黄素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8925657A (zh) * 2018-06-22 2018-12-04 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042973A (zh) * 2018-10-22 2018-12-21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长波段光照萎凋方法
CN110463787A (zh) * 2019-09-12 2019-11-19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同时提高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的红茶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贝贝: "不同光质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 *
张贝贝等: "黄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袁林颖等: "LED光质萎凋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南方农业》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3170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69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亮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69B (zh) * 2020-05-28 2023-03-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亮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70B (zh) * 2020-05-28 2023-03-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5299507A (zh) * 2022-08-15 2022-11-0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黄金芽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15299507B (zh) * 2022-08-15 2023-11-2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黄金芽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1702A (zh) 一种红茶的光质萎凋方法
Cao et 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four cherry species (Prunus spp.) grown in China
Pedisić et al. Effect of maturity and geographical region on anthocyanin content of sour cherries (Prunus cerasus var. marasca)
CN107197967A (zh) 一种金花白茶饼茶的制备方法
CN107348021B (zh) 一种基于色差系统的黄茶闷黄程度的控制方法
KR20180036346A (ko) 차나무의 극차광 재배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으로 수득한 녹차
CN109619221B (zh) 一种拼配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2805169B (zh) 一种混合泡腾茶饮品
KR20120073023A (ko) 맹종죽순 전통약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426562B1 (ko) 자색고구마를 이용한 생리기능성 발효주와 그 제조방법
Sharma et al. Wild pomegranate (Punica granatum L.): A review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attributes of himalayan wild pomegranate fruit
KR101105741B1 (ko) 마이크로웨이브를 이용한 사포닌 함량이 증진된 산양산삼주의 제조방법
CN106260201A (zh) 一种富硒铜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10079415A (zh) 一种提升红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的方法
CN113615752A (zh) 一种花香型白茶的制备方法
KR102251849B1 (ko) 기능성이 증진된 기정떡의 제조방법
CN106212827B (zh) 发酵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KR102424377B1 (ko) 송고버섯 정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680213A (zh) 小叶苦丁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4791A (zh) 一种高花果香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Jeong et al. High-resolution 1H NMR spectroscopy of green and black teas
CN108260678B (zh) 一种针形名茶变温变频理条方法
KR20120074998A (ko) 찰옥수수 전통약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U502880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angerine peel-golden flower strip-shaped black tea with hypoglycemic effect
CN110972813A (zh) 一种双孢蘑菇培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