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796B - 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796B
CN110769796B CN201880002994.7A CN201880002994A CN110769796B CN 110769796 B CN110769796 B CN 110769796B CN 201880002994 A CN201880002994 A CN 201880002994A CN 110769796 B CN110769796 B CN 110769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shoulder
person
treate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9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796A (zh
Inventor
长光知己
福田知治
森友淳史
稲田二千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mily Ina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mily Inad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10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897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92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17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amily Inad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mily Inad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75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8035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1953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22129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7Kne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06Percussion or tapping m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2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rubbing or brushing
    • A61H7/004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rubbing or brushing power-driven, e.g. electr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73Means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 A61H2201/0176By stopping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92Specific means for adjusting dimen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61H2201/1215Rotary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4Special force transmission means, i.e. between the driving mean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user
    • A61H2201/1418C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4Special force transmission means, i.e. between the driving mean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user
    • A61H2201/1427Wobbling pl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4Special force transmission means, i.e. between the driving mean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user
    • A61H2201/1481Special movement conversion means
    • A61H2201/149Special movement conversion means rotation-linear or vice vers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09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14Shoulder, e.g. for neck stretc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23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28Pelvis
    • A61H2201/1633Se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35Hand or arm, e.g.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4Feet or leg, e.g. ped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64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lin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76Pivoting
    • A61H2201/1678Means for angularly oscillating massage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83Surface of interface
    • A61H2201/169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e.g. material, relief, texture or indic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64Position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71Pressure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3/00Ad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the patient
    • A61H2203/04Position of the patient
    • A61H2203/0425Sitting on the buttocks
    • A61H2203/0431Sitting on the buttocks in 90°/90°-position, like on a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4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61H2205/062Shou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1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8H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2Fee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一对施疗子协同动作以使一侧施疗子从前方保持被施疗者肩部的同时使另一侧施疗子从上方按压肩部从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按摩机具备:座部,供被施疗者就座;靠背部,支承被施疗者的背部;基部(210),设置于靠背部的前方;肩部施疗机构(200),安装于基部(210)上,并且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按摩。肩部施疗机构(200)具备:驱动部,安装于基部(210),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235);第一施疗子(261),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及第二施疗子(265),从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第二施疗子(265)位于比第一施疗子(261)更靠前方,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基于输出轴(235)的旋转而协同动作以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Description

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夹住被施疗者的肩部并进行揉捏或敲打从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按摩机(固定式的按摩装置),其具有肩部用揉捏机构及按摩机构,所述肩部用揉捏机构利用一对揉捏手从前后夹住仰卧状态的被施疗者的左右肩部,所述按摩机构实现使一对揉捏手沿肩部的前后方向彼此靠近和远离的动作。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按摩机,其具有:隔着间隔配置并且能够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利用前端的抵接部夹住被施疗者肩部的第一臂及第二臂;以及为了改变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间隔而相对于第一臂及第二臂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旋转轴,其中,第一臂及第二臂中的至少一方安装成相对于旋转轴偏心及倾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46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20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第一课题,按摩机原本是利用机械操作进行人(施疗者)对被施疗者进行的按摩行为的装置,在对肩部进行施疗时,优选能够再现施疗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揉捏被施疗者的肩部时的手指的动作。例如,在对被施疗者肩部的穴位(肩井穴)进行刺激时,优选用四指保持被施疗者肩部的前方并且用拇指从肩部的上方进行按压(指压)以进行施疗。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按摩机中,一对揉捏手只是以在前后方向上夹住被施疗者的肩部的方式重复彼此靠近及远离的动作,并不存在用一侧揉捏手保持被施疗者肩部的前方并且用另一侧揉捏手从上方按压肩部的动作。
并且,对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按摩机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一对抵接部以在前后方向上夹住被施疗者肩部的方式重复彼此靠近及远离的动作,并不存在用一侧抵接部保持被施疗者肩部的前方并且用另一侧抵接部从上方按压肩部的动作。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臂的抵接部从上方按压肩部,但这只是为了防止肩部向上方浮起以使第二臂的抵接部能够有效地进行向上揉捏及向下揉捏的施疗,第一臂的抵接部所进行的施疗是次要的。
如此,期待一种使一对施疗子协同动作以使一侧施疗子从前方保持被施疗者肩部的同时使另一侧施疗子从上方按压肩部从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
作为第二课题,按摩机原本是利用机械操作进行人(施疗者)对被施疗者进行的按摩行为的装置,在对肩部进行施疗时,优选能够再现施疗者揉捏被施疗者的肩部时的手指的动作。例如,在对被施疗者肩部的穴位(肩井穴)进行刺激时,优选从上方按压(指压)肩部以进行施疗。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按摩机中,一对揉捏手只是以在前后方向上夹住被施疗者的肩部的方式重复彼此靠近及远离的动作,并不存在从上方按压肩部的动作。
并且,对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按摩机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一对抵接部以在前后方向上夹住被施疗者的肩部的方式重复彼此靠近及远离的动作,并不存在从上方按压肩部的动作。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臂的抵接部从上方按压肩部,但这只是为了防止肩部向上方浮起以使第二臂的抵接部能够有效地进行向上揉捏及向下揉捏的施疗,第一臂的抵接部所进行的施疗是次要的。
如此,期待一种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以进行施疗的按摩机。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第一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座部,供被施疗者就座;靠背部,支承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所述被施疗者的背部;基部,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前方;肩部施疗机构,安装于所述基部上,并且在所述被施疗者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状态下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按摩,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具备: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第一施疗子,从上方按压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及第二施疗子,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施疗子位于比所述第一施疗子更靠前方,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施疗子及所述第二施疗子基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协同动作以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要想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而进行施疗,优先使第一施疗子和第二施疗子协同动作,从而用肩部施疗机构的第二施疗子保持被施疗者的肩部并且用第一施疗子从上方按压肩部。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特征,能够用第二施疗子保持被施疗者的肩部的前方并且用第一施疗子从上方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适当的施疗。
由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使一对施疗子协同动作以使一侧施疗子保持被施疗者的肩部的前方并且使另一侧施疗子从上方按压肩部从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还具备: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并且其不会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而旋转而是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沿上下方向摆动,所述第一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第二施疗子以其基端侧能够围绕设置在所述施疗子保持部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并且利用其前端侧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通过使用斜盘凸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使第一施疗子沿上下方向摆动,从而能够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并且,通过将第二施疗子安装成能够围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能够适当地保持被施疗者的肩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施疗子还被连杆支承,所述连杆的一侧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基部,其另一侧端部将所述第二施疗子支承为能够围绕在所述第二施疗子的所述基端侧与所述前端侧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进行摆动。
并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其所述一侧端部位于上侧位置,其所述另一侧端部位于下侧位置。
通过用连杆支承第二施疗子,与第二施疗子作为刚体而安装于施疗子保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为复杂的动作,并且能够使其动作更加与施疗者用手指对肩部进行揉捏时的手指动作相近。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斜盘凸轮构成为包括环状轴承,所述输出轴以相对于所述环状轴承的中心偏心的方式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基于斜盘凸轮不仅能够使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沿上下方向摆动,还能够使其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由此,不仅能够按压肩部的特定部位,还可以按压其周围,因此,能够缓解肩部的僵木酸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施疗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远离所述座部的方式倾斜。
从前方观察人时,人的肩部随着靠近脊椎骨而朝向上方倾斜。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安装于基部的肩部施疗机构有效地对准被施疗者的肩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靠近所述靠背部的方式倾斜。
从上方观察人时,人的肩部构成为,其端部位于最前方,并且随着靠近脊椎骨而朝向后方倾斜。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安装于基部的肩部施疗机构有效地对准被施疗者的肩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基端侧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基部,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具有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朝向使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侧远离所述第一基部的方向施力。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沿上下方向摆动,这些施疗子也不会在进行施疗中从被施疗者的肩部脱离,能够始终从前方保持肩部的同时从上方按压肩部。此时,通过第一施疗子的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及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能够周期性地改变第一施疗子按压肩部的力,因此,能够实现可获得与施疗者用手指进行的施疗相近的施疗感的按摩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施疗子的前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施疗子的前端部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第一施疗子模仿拇指,第二施疗子模仿其余的四指。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其动作更加近似施疗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揉捏被施疗者的肩部时的手指的动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施疗子的前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施疗子的前端部更靠下方。
在本发明的按摩机中,第一施疗子模仿拇指,第二施疗子模仿其余的四指。而且,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在施疗者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揉捏时,其余四指位于比拇指更靠下方。因此,能够使其动作更加近似施疗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揉捏被施疗者的肩部时的手指的动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坐高不同的被施疗者就座于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对应于各个被施疗者的肩部高度而移动到最佳的高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肩宽不同的被施疗者就座于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对应于各个被施疗者的肩宽而移动到最佳宽度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施疗子及/或所述第二施疗子具有空气袋。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空气袋从前方及/或上方对肩部进行施疗或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按摩机还具备供排气部,其能够使所述空气袋膨胀或收缩,所述供排气部能够调整基于所述空气袋的施疗强度或能够保持施疗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按照个人调整施疗强度并且能够按照个人的体型进行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按摩机还具备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所述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将基于驱动部的机械式的施疗和基于供排气部的空气式的施疗组合在一起的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按摩机还具备:支承体,设置在比所述空气袋更靠被施疗者侧;第三施疗子,设置在所述支承体;进退机构,通过所述空气袋的膨胀或收缩能够使所述支承体朝向被施疗者进退。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空气袋的膨胀和收缩,能够改变第三施疗子的施疗强度。并且,能够进行与基于空气袋的按压施疗不同的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按摩机还具有枕部,其支承被施疗者的头部,在所述枕部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被施疗者的头部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利用靠背部内的施疗部对背部进行施疗时,能够消除位于被施疗者头部旁边的肩部施疗机构带来的压迫感。并且,在用肩部施疗机构进行施疗时,能够在最佳位置进行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施力部件由空气袋及能够使所述空气袋膨胀或收缩的供排气部构成,所述按摩机还具有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适当地调整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施疗强度。例如,在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基于驱动部而进行施疗中,能够调整空气袋的膨胀收缩量从而改变对肩部的按压力。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按摩机还具有: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肩部施疗机构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第一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在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第二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第二基部相对于第一基部的摆动位置;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移动机构,所述控制部通过进行如下两个步骤来确定相对于被施疗者肩部的所述肩部施疗机构的最佳施疗位置,所述两个步骤如下:利用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在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的第一步骤;利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第二基部的摆动位置的第二步骤。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确定肩部施疗机构相对于被施疗者肩部的最佳施疗位置,因而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肩部施以有效的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升降马达,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升降马达所受荷载成为了规定值以下时停止所述升降马达运转。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升降马达停止运转,能够保证被施疗者肩部的安全且能够防止过度移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靠背部具有:机械式的施疗部,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部能够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第三检测机构,通过所述施疗部的移动来检测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三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被施疗者的肩部位置作为基准位置,并且根据所述基准位置来确定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的所述肩部施疗机构的移动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靠背部的肩部位置信息反映到肩部施疗机构的施疗位置,并且能够缩短施疗位置的检测时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按摩机还具备倒起机构,其使所述靠背部相对于所述座部倒起,所述控制部针对基于倒起机构而产生的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的偏位进行所述第一步骤及第二步骤,从而校正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对被施疗者的施疗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校正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的偏位,即使姿势发生变化,也能够以最佳位置接受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摆动位置成为了规定位置以上时停止所述肩部施疗机构的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若被施疗者在肩部施疗机构的施疗途中离开了肩部施疗机构,则检测出被施疗者离开的情况,从而能够使被施疗者安全离开。并且,也可以使肩部施疗机构在施疗途中移动到头部附近时不对头部进行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在至少与被施疗者的肩部外侧面或上臂外侧面对置的位置安装有第四施疗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肩部外侧面或上臂外侧面进行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四施疗子安装于从所述第二施疗子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后方突出的侧壁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施疗子不仅可以从前方及/或上方对被施疗者的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或保持,还可以从侧方进行施疗或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四施疗子具有空气袋。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空气袋对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或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空气袋安装成,以其所述侧壁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作为支点。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从侧面后方对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或保持。例如,可以利用第二施疗子从前方及/或上方对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或保持,并且可以利用空气袋(第四施疗子)从侧方对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或保持。即,能够从三个方向对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或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按摩机具备:座部,供被施疗者就座;施疗机构,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所述施疗机构具备:基部;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施疗;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所述第一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第二施疗子以其基端侧能够围绕设置在所述施疗子保持部且沿与所述输出轴交叉的轴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方式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施疗机构设置在所述座部,所述施疗机构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臀部及大腿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施疗。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施疗子保持就座于座部的被施疗者的臀部及大腿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同时利用第一施疗子对其进行适当的施疗。另外,也可以在座部设置多个施疗机构,从而对臀部及大腿部的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按摩机具备:靠背部,供被施疗者倚靠;施疗机构,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所述施疗机构具备:基部;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施疗;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所述第一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第二施疗子以其基端侧能够围绕设置在所述施疗子保持部且沿与所述输出轴交叉的轴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方式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施疗机构设置在所述靠背部,所述施疗机构能够对被施疗者的颈部、背部及腰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施疗。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施疗子保持倚靠于靠背部的被施疗者的颈部、背部及腰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同时利用第一施疗子对其进行适当的施疗。另外,也可以在靠背部设置多个施疗机构,从而对多个部位(例如,颈部和背部、颈部和腰部、背部和腰部、颈部和腰部和背部等)同时进行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按摩机具备:踏脚部,支承被施疗者的小腿;施疗机构,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所述施疗机构具备:基部;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施疗;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所述第一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第二施疗子以其基端侧能够围绕设置在所述施疗子保持部且沿与所述输出轴交叉的轴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方式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施疗机构设置在所述踏脚部,所述施疗机构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腿部及脚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施疗。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施疗子保持支承于踏脚部的被施疗者的腿部及脚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同时利用第一施疗子对其进行适当的施疗。另外,也可以在踏脚部设置多个施疗机构,从而对腿部及脚部的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施疗。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按摩机具备:扶手部,支承被施疗者的手臂部;施疗机构,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所述施疗机构具备:基部;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施疗;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所述第一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第二施疗子以其基端侧能够围绕设置在所述施疗子保持部且沿与所述输出轴交叉的轴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方式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所述施疗机构设置在所述扶手部,所述施疗机构能够对被施疗者的手臂部进行施疗。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施疗子保持支承于扶手部的被施疗者的手臂部的同时利用第一施疗子对其进行适当的施疗。另外,也可以在扶手部设置多个施疗机构,从而对多个部位(例如,手部和前臂部、手部和上臂部、前臂部和上臂部、手部和前臂部和上臂部等)同时进行施疗。
要想按压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以进行施疗,优先使第一施疗子和第二施疗子协同动作,从而用施疗机构的第二施疗子保持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并且用第一施疗子按压被施疗部。
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使一对施疗子协同动作以使一侧施疗子保持被施疗部的同时使另一侧施疗子按压被施疗部从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
并且,通过使用斜盘凸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使第一施疗子沿上下方向摆动,从而能够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通过将第二施疗子安装成能够围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能够适当地保持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施疗子还被连杆支承,所述连杆的一侧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基部,其另一侧端部将所述第二施疗子支承为能够围绕在所述第二施疗子的所述基端侧与所述前端侧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进行摆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用连杆支承第二施疗子,与第二施疗子作为刚体而安装于施疗子保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为复杂的动作,并且能够使其动作更加与施疗者用手指对肩部进行揉捏时的手指动作相近。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施疗子及/或所述第二施疗子具有空气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空气袋对被施疗部进行施疗或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施疗机构夹着被施疗者身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而左右成对设置,并且所述施疗机构沿着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安装,所述第一施疗子位于比所述第二施疗子更靠近中心线的位置,所述第二施疗子位于比所述第一施疗子更远离所述中心线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利用第一施疗子对被施疗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进行施疗或保持,并且利用第二施疗子对被施疗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进行施疗或保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施疗机构夹着被施疗者身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而左右成对设置,所述第二施疗子位于比所述第一施疗子更靠近中心线的位置,所述第一施疗子位于比所述第二施疗子更远离所述中心线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利用第一施疗子对被施疗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进行施疗或保持,并且利用第二施疗子对被施疗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进行施疗或保持。
为了解决第二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座部,供被施疗者就座;靠背部,支承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所述被施疗者的背部;基部,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前方;肩部施疗机构,安装于所述基部上,并且在所述被施疗者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状态下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按摩,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具备: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施疗子,从上方按压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所述施疗子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沿上下方向摆动,从而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要想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而进行施疗,优先使肩部施疗机构的施疗子沿上下方向摆动。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特征,能够从上方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适当的施疗。
由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从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还具备: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并且其不会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而旋转而是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沿上下方向摆动,所述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
通过使用斜盘凸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使施疗子沿上下方向摆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斜盘凸轮构成为包括环状轴承,所述输出轴以相对于所述环状轴承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方式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基于斜盘凸轮不仅能够使施疗子沿上下方向摆动,还能够使其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由此,不仅能够按压肩部的特定部位,还可以按压其周围,因此,能够缓解肩部的僵木酸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施疗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远离所述座部的方式倾斜。
从前方观察人时,人的肩部随着靠近脊椎骨而朝向上方倾斜。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安装于基部的肩部施疗机构有效地对准被施疗者的肩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靠近所述靠背部的方式倾斜。
从上方观察人时,人的肩部构成为,其端部位于最前方,并且随着靠近脊椎骨而朝向后方倾斜。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安装于基部的肩部施疗机构有效地对准被施疗者的肩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基端侧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基部,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具有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朝向使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侧远离所述第一基部的方向施力。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施疗子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沿上下方向摆动,施疗子也不会在进行施疗中从被施疗者的肩部脱离,能够始终从上方按压肩部。此时,通过施疗子的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及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能够周期性地改变施疗子按压肩部的力,因此,能够实现可获得与施疗者用手指进行的施疗相近的施疗感的按摩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坐高不同的被施疗者就座于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对应于各个被施疗者的肩部高度而移动到最佳的高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优选地,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肩宽不同的被施疗者就座于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对应于各个被施疗者的肩宽而移动到最佳宽度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支承部及肩部施疗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支承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基部及肩部施疗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基部及肩部施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施疗马达驱动部及斜盘凸轮的左侧视图。
图7是卸下减速机构外壳的状态下的施疗马达驱动部及斜盘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斜盘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斜盘凸轮、施疗子保持部、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主视图。
图10是斜盘凸轮、施疗子保持部、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左侧视图。
图11是斜盘凸轮、施疗子保持部、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斜盘凸轮及施疗子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动作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动作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动作的图。
图16是第二基部及肩部施疗机构相对于第一基部的动作的图。
图17是第二基部及肩部施疗机构相对于第一基部的动作的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第一施疗子及第二施疗子的左侧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功能框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肩部施疗机构的主视图。
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肩部施疗机构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肩部施疗机构抵接于被施疗者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将施疗机构应用于座部的按摩机的示意图。
图29是表示将施疗机构应用于靠背部的按摩机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将施疗机构应用于由腿单元及脚单元构成的踏脚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利用施疗机构对被施疗部进行施疗的情况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从上方观察左脚时的状态,(b)表示从侧方观察左脚时的状态。
图32是表示将施疗机构应用于扶手部的按摩机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使第一施疗子位于与使用者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对置的位置且使第二施疗子位于与使用者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对置的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使第一施疗子位于与使用者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对置的位置且使第二施疗子位于与使用者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对置的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一、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1的整体结构。按摩机1具备座部11、靠背部12、支承部100(未图示)及肩部施疗机构200。座部11供被施疗者以其臀部或大腿部与座部11抵接的状态就座,靠背部12用于支承就座于座部11上的被施疗者的背部。以下,将被施疗者就座于按摩机1的座部11上的状态下的被施疗者的腹部侧定义为“前”,背部侧定义为“后”,右手侧定义为“右”,左手侧定义为“左”,头部侧定义为“上”,脚部侧定义为“下”。并且,将与被施疗者的肩宽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或“左右方向”,将与从前朝后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与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
在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图1所示按摩机1的左侧(对左肩进行施疗的)的支承部100、基部210及肩部施疗机构200进行说明。由于支承部100、基部210及肩部施疗机构200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因而省略对右侧的形状进行说明。
[支承部]
支承部100安装于与被施疗者的背部抵接的靠背面13交叉的面(即,靠背部12的左右侧面14、1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00安装于靠背部12,但是,只要能够与靠背部12的倒起动作联动地进行倒起,支承部100未设置在靠背部12也可。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承部100具备:升降滑轨110、滑动螺杆120(外螺纹122、升降部件124)、升降马达驱动部130、第一金属板142、第二金属板143、第三金属板144、左右滑轨146、滑板150。升降滑轨110通过将由铁等制成的金属板弯曲成截面矩形状而成,其具有:底部112、从底部112的两侧朝向相同方向竖立设置的一对侧部114、从两个侧部的端部朝向内侧弯曲而成的一对爪部116。在升降滑轨110的被底部112、侧部114及爪部116包围而成的空间安装有与升降滑轨11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外螺纹122。外螺纹122的一侧端部与连接于升降滑轨110的升降马达驱动部130连接,另一侧端部则支承于从升降滑轨110的底部112竖立设置而成的外螺纹保持部118。
升降马达驱动部130具有:能够使后述的肩部施疗机构200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即,具有输出轴的无刷直流伺服马达(以下,称作“升降马达”)131)、驱动该升降马达131的升降马达驱动电路132、安装于升降马达131的输出轴并与该输出轴一体旋转的小径滑轮133、安装于外螺纹122的一侧端部并与该外螺纹122一体旋转的大径滑轮134、横跨安装于两个滑轮133、134且将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外螺纹122的传动带135。由此,升降马达131的输出轴的旋转被减速之后传递到外螺纹122以使外螺纹122旋转。但是,若升降马达131为高扭矩低转速的马达,则无须经由滑轮而可以直接旋转外螺纹122。
在升降滑轨110安装有升降部件124,在该升降部件124的内部容纳有与外螺纹122螺合的螺母(未图示)。升降部件124由滑动性良好的树脂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外螺纹122及升降部件124构成滑动螺杆120。升降部件124呈具有被升降滑轨110的底部112、侧部114及爪部116包围而被卡合的凸部(未图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通过外螺纹122的正反转,升降部件124内部的螺母沿着外螺纹122的延伸方向前进或后退。即,通过外螺纹122的正反转,升降部件124以与升降滑轨110滑动接触的状态沿上下方向移动。在支承部100经由后述的基部210安装有肩部施疗机构200,并且通过移动机构(即,升降马达131)的驱动使升降部件124上下移动,因此,即使在坐高不同的被施疗者就座于座部1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200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即,上下方向)移动以使其对应于各个被施疗者的肩部高度而移动到最佳的高度。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外螺纹122与螺母之间存在滚珠的滚珠丝杠从而代替滑动螺杆。
第一金属板142安装于支承部件125上,该支承部件125通过螺钉等安装于支承部100的升降部件124。在支承部件125的四个部位形成有挂钩125a,形成于第一金属板142的四个部位上的狭缝142a分别卡合于挂钩125a(参考图2)。通过螺钉等连接于第一金属板142的第二金属板143从升降滑轨110朝向靠背部12的前方延伸。通过螺钉等连接于第二金属板143的第三金属板144在靠背部12的前方朝向内侧(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朝向与靠背部12重叠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三金属板144以与被施疗者(人)的肩部结构相对应的方式延伸。即,第三金属板144构成为,并未与靠背部12的靠背面13及宽度方向平行,而是以随着从第三金属板144与第二金属板143的连结部朝向内侧延伸而靠近靠背部12且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
在第三金属板144的内侧(下侧),安装有由金属制成的左右滑轨146。左右滑轨146沿与第三金属板144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与升降滑轨100同样具有底部147、侧部148及爪部149。在左右滑轨146的内部空间安装有与左右滑轨146接触并沿其延伸方向移动的滑板150。在滑板150,经由基部210安装有肩部施疗机构200。通过使肩部施疗机构200沿着左右滑轨140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滑板150及基部210也沿宽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肩部施疗机构200对准被施疗者肩部的最佳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手动进行肩部施疗机构200沿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升降马达131进行升降部件124的升降,但是也可以手动升降升降部件124。并且,也可以利用马达驱动使肩部施疗机构200沿宽度方向移动而非手动进行。这些升降方法及移动方法可以自由组合。
[基部]
如图4及图5所示,基部210具有第一基部211及第二基部216。基部210以与第三金属板144平行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三金属板144。即,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基部210构成为,并未与宽度方向平行,而是以随着从靠背部12的侧面14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远离座部11的方式倾斜。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基部210构成为,并未与靠背部12的靠背面13平行,而是以随着从靠背部12的侧面14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靠近靠背部12的方式倾斜。
第一基部211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而形成,且其具有底部212及一对侧部213。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通过螺钉等且经由四个间隔件(未图示)而安装于滑板150。在侧部213的彼此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圆形的接头保持贯穿孔214。第一基部211沿前后方向延伸,该接头保持贯穿孔214形成在侧部213的前侧端部。
第二基部216通过将金属板弯曲而成且形成为下面开口的长方体箱状。第二基部216位于被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和侧部213夹持的部位。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与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彼此对置。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的前端朝向前方延伸出而形成舌部218,并且舌部218的前端被弯曲而朝向下方延伸。在舌部218的前端附近形成有舌部贯穿孔219。
在第一基部211的两个接头保持贯穿孔214之间存在接头部220。接头部220通过将两个树脂部件组合而构成为长方体状,在接头部220的表面中的与第一基部211的一对侧部213对置的两侧端面形成有一对圆筒形状的突起221。该突起221嵌入于第一基板211的接头保持贯穿孔214中,由此,接头部220相对于第一基部211能够以突起211为轴心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摆动。一对突起221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孔,轴215贯穿于其中(参考图4)。
在接头部220的与摆动轴心平行的表面中的位于前方的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222。第二基部216的舌部218嵌入于该凹部222,并且通过将螺钉等插入形成于舌部218的舌部贯穿孔219中而固定于接头部220,由此,将第二基部216固定于接头部220。由此,在接头部220相对于第一基部211进行摆动时,第二基部216也同时摆动。
在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与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之间安装有压缩盘簧228(即,施力部件239的一例),由此,在第二基部216的前端侧始终施加有使其以接头部220的突起221为摆动轴心远离第一基部211的力(作用力)(参考图16及图17)。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第二基部216的靠近压缩盘簧228的位置安装有磁铁229,并且在以与磁铁229的磁极面对置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基板211的基板226上,沿着压缩盘簧228的伸缩方向安装有多个霍尔元件(或霍尔集成电路)227(即,后述的第二检测机构)。通过确定基于磁铁229的靠近而检测出霍尔电压的霍尔元件227,能够检测出压缩盘簧228的伸缩量。并且,安装在第一基部211的基板226上的多个(实施例中为五个)霍尔元件227以磁铁229能够横跨在两个霍尔元件227上的方式彼此分开配置在第二基部216的磁铁229以突起221作为摆动轴心进行旋转的范围中。由于磁铁229以横跨在两个霍尔元件227的方式靠近霍尔元件227,因而能够更加细致地检测出伸缩量。由此,在使用后述的空气袋300而替代压缩盘簧228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空气袋300的膨胀量,能够更加细致地调整伸缩量。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压缩盘簧228上安装霍尔元件227并将多个磁铁229以与霍尔元件227对置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基部211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替代压缩盘簧228而使用通过空气的进出而容积膨胀或收缩的空气袋307作为施力部件239。通常,按摩机1具备:用于对除了肩部以外的部位(例如,前臂、背部、小腿肚)进行施疗的空气袋300、使空气进出空气袋307的空气压缩机(即,后述的供排气部301)。由此,即使使用空气袋307,成本也不会上升,又能对第二基部216的前端侧施加使其从第一基部211远离的方向的力(作用力)。通过调整空气量,能够调整使其远离的方向的力(作用力)。例如,针对希望强有力地按压肩部的人,加大膨胀量,而针对希望柔和地按压肩部的人则减少膨胀量。并且,通过分别单独控制驱动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的驱动部和供排气部301,能够在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基于驱动部的驱动而进行施疗的过程中调整对肩部的按压力,从而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富有变化的施疗。
[肩部施疗机构]
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尤其从上方按压肩部以进行施疗的机构。如图4至图12所示,肩部施疗机构200具有施疗马达驱动部230、斜盘凸轮240、施疗子保持部250、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肩部施疗机构200构成为,能够与基部210一同沿升降滑轨110的延伸方向及左右滑轨146的延伸方向移动。
(1)施疗马达驱动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第二基部216的内部空间容纳有施疗马达驱动部230(驱动部的一例)。施疗马达驱动部230具有:具有蜗杆输出轴232的无刷直流伺服马达(以下,称作“施疗马达”)231、驱动该施疗马达231的施疗马达驱动电路233、与施疗马达231的蜗杆输出轴232啮合而对施疗马达231的旋转进行减速的蜗轮减速机构234、与蜗轮减速机构234啮合的施疗输出轴235(输出轴的一例)、减速机构外壳237。
蜗杆输出轴232及蜗轮减速机构234容纳于减速机构外壳237的内部。除了蜗杆输出轴232以外的施疗马达231及施疗马达驱动电路233经由支板238且通过螺钉固定于减速机构外壳237。减速机构外壳237通过螺钉等固定于第二基部216的侧面,施疗马达驱动部230与第二基部216成为一体。并且,在施疗输出轴235安装有后述的斜盘凸轮240。
(2)斜盘凸轮
如图6至图8所示,斜盘凸轮240具备:球轴承242(环状轴承的一例)、从轴心方向上的两侧夹住球轴承242的内圈以与球轴承242的内圈一体地旋转的由树脂制成的圆柱状的凸轮主体244、及安装于凸轮主体244的两个底面而从外侧夹住凸轮主体244的固定板246。在斜盘凸轮240开有贯穿凸轮主体244及固定板246的两个孔。从一个孔插入螺栓247并使其穿过一侧固定板246、凸轮主体244及另一侧固定板246后用螺母248紧固。由此,固定板246、凸轮主体244及球轴承242被一体化。另一个孔中则插入施疗输出轴235并用螺母249紧固。在施疗输出轴235插入有沿径向突出的止转销236,并且在一侧固定板246上形成有与该止转销236嵌合的形状,由此,施疗输出轴235与(除了球轴承242的外圈以外的)斜盘凸轮240一体地进行旋转。
施疗输出轴235的轴心X成为斜盘凸轮240的旋转轴心,但是,施疗输出轴235安装在从球轴承242的旋转中心(即,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偏心的位置。并且,球轴承242的旋转轴心相对于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及底面这两者倾斜。具体而言,假设从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开始且通过施疗输出轴235的中心的径向上的半直线与凸轮主体244的外周面相交于圆周上的点,则球轴承242倾斜成如下:球轴承242的离施疗马达驱动部230最远的部位位于通过该点且与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平行的线上。换言之,球轴承242中的离施疗输出轴235最近的部位最远离施疗马达驱动部230,离施疗输出轴235最远的部位最靠近施疗马达驱动部230。由此,在施疗输出轴235旋转的情况下,斜盘凸轮240的球轴承242的内圈以相对于轴心X偏心且偏角(即,倾斜)的状态进行旋转。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球轴承242中的并非离施疗输出轴235最近的其他任意部位最远离施疗马达驱动部230。并且,也可以代替球轴承242而使用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3)施疗子保持部
如图5、图9至图12所示,在斜盘凸轮240安装有施疗子保持部250。施疗子保持部250通过将第一部件252和第二部件254利用螺钉等紧固在一起而构成,其中,第一部件252由金属板构成且呈板状,第二部件254由树脂制成且具有底面及以包围底面的周围的方式竖立设置的侧面。第一部件252作为覆盖第二部件254的凸轮保持贯穿孔255的周围的盖子而发挥作用。在施疗子保持部250的第一部件252至第二部件254上形成有外嵌于斜盘凸轮240的球轴承242的外圈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凸轮保持贯穿孔255,在第二部件254中,该凸轮保持贯穿孔255由从底面垂直地竖立设置的圆筒状突起255a形成。球轴承242的外圈通过压入或粘接等方法安装于突起255a的内周面。即,施疗子保持部250相对于球轴承242的旋转轴心垂直安装。因此,施疗子保持部250与球轴承242相对于施疗输出轴235倾斜相同角度。并且,在第二部件254的底面的与形成有突起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安装有覆盖斜盘凸轮240的端部的罩257。
(4)施疗子
如图5、图9至图11所示,在施疗子保持部250的第二部件254的安装有罩257的一侧的、比斜盘凸轮240更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即,从前朝后方向观察时,斜盘凸轮240的左侧),通过螺钉等一体地安装有由树脂或橡胶等构成的第一施疗子261(施疗子的一例)。第一施疗子261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其与被施疗者肩部抵接的抵接部262从其与施疗子保持部250连接的部位朝向下方突出,抵接部262的前端呈大致半球状。第一施疗子261模仿施疗者用拇指进行的施疗,例如,按压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及肩井等穴位,或按压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
在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安装有斜盘凸轮240的部位附近且前方,以相对于施疗子保持部250能够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施疗子265。第二施疗子265具有连结部件266、第二施疗子主体276及连结轴(连杆的一例)280。
连结部件266是截面呈角部被倒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柱状部件,并且其由树脂形成。在由与直角相邻的两条边(长边、短边)中的长边与斜边构成的角部,形成有旋转轴274,该旋转轴274从形成直角三角形的表面朝向两侧突出。旋转轴274插入于形成在施疗子保持部250的第二部件254上的U字槽256中,并且由第一部件252覆盖该U字槽256。由此,连结部件266被保持为,相对于施疗子保持部250能够以旋转轴274为轴心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摆动。连结部件266以使旋转轴274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施疗子保持部250。在连结部件266的成为直角的角部,形成有贯穿形成直角三角形的表面的第一销贯穿孔270。
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由树脂或橡胶等制成,其基端侧通过螺钉等固定于连结部件266的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表面,从而与连结部件266成为一体。第二施疗子主体276位于比第一施疗子261更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从施疗子保持部250朝向前方延伸出。即,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第二施疗子主体276位于比第一施疗子261更靠前方位置,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部位于比第一施疗子261的前端部更靠下方位置。并且,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接头部220的突起221(第一基部211的接头保持贯穿孔214)位于第一施疗子261的前端部与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部之间。
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侧为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的部位,其从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中途分为两叉。各个分叉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小不同,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第一抵接部277的大小小于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第二抵接部278的大小。并且,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部的整体宽度大于第一施疗子261的宽度(半球状部分的直径)。而且,在第一抵接部277及第二抵接部278沿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多个槽部279。由此,即使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二施疗子主体276,也能够减弱第一抵接部277及第二抵接部278按压被施疗者肩部时的压力。另外,第二施疗子主体276模仿施疗者用除了拇指以外的四指进行的施疗,其从前侧支承或摩擦被施疗者的身体,并且按压例如缺盆等穴位或胸大肌。第二施疗子主体276也可以不分为两叉而形成为一体。
连结轴28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其位于连结部件266及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上方。连结轴280的上侧端部支承于接头部220,其下侧端部以相对于连结部件266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连结部件266。连结轴280呈圆柱状,其靠近一端侧为直径比中央部的直径小的圆柱状的细径部281,该细径部281的前端(一端)为直径比该细径部281的直径大的球状部282。在接头部220的表面中的与连结轴280对置的表面上形成有圆形开口,并且形成有孔223。该孔223由随着从表面朝向内部直径变小的研钵状孔224及与该研钵状孔224的底部连通且能够保持连结轴280的前端的球状孔225构成(参考图9)。研钵状孔224的底部的直径小于球状孔225的直径。由此,若在连结轴280的球状部228嵌入于球状孔225的状态下组装接头部220,则连结轴280的一端相对于接头部220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但是其能够在与研钵状孔224抵接的角度范围内以球状部282为中心旋转自如、摆动自如。即,连结轴280的一端与接头部220通过所谓的球关节方式连接。
在连结轴280的另一端,沿径向形成有第二销贯穿孔283,并且通过贯穿于第二销贯穿孔283及连结部件266的第一销贯穿孔270中的连结销284,连结轴280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连结部件266上。该连结销284安装成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宽度方向平行(即,与旋转轴274平行),因此,第二施疗子265(连结部件266)被连结轴280支承为能够以连结销284为轴心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摆动。并且,连结轴280与连结部件266的连结部位位于第二施疗子265的基端侧与前端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二施疗子265中,连结部件266构成相对于施疗子保持部250能够摆动的连杆,连结轴280构成球关节以及能够摆动的连杆,即,具备两个连杆机构。因此,第二施疗子265相对于施疗子保持部250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相对于接头部220能够旋转。
[施疗子的动作]
接着,参考图13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1运转时的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被施疗者未就座于按摩机1的座部11的状态(即,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未与任何东西抵接状态)下使施疗马达231驱动。此时,如图17所示,通过压缩盘簧228的作用力,第二基部216的前端侧处于远离第一基部211的状态。但是,以下,如图13至图15所示,假设压缩盘簧228的作用力未作用于第二基部216而进行说明。
若使施疗马达231驱动,则其输出被蜗轮减速机狗234减速后使施疗输出轴235旋转。通过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斜盘凸轮240的凸轮主体244、固定板246及球轴承242的内圈一体地进行旋转。然而,施疗子保持部250则不会随之旋转。这是因为,安装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第二施疗子265经由连结轴280及接头部220而支承于第一基部211。但是,由于施疗子保持部250固定于球轴承242的外圈,因此,即使施疗子保持部250不进行旋转,也不会成为施疗输出轴235、凸轮主体244、固定板246及球轴承242的内圈旋转时的阻力。
如上所述,由于施疗输出轴235以相对于斜盘凸轮240的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偏心的状态安装,因而,随着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斜盘凸轮240的凸轮主体244的轴心绕轴心X进行公转。即,斜盘凸轮240相对于施疗输出轴235的轴心X偏心旋转。
由于球轴承242的旋转轴心相对于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及底面这两者倾斜,因此,以与球轴承242的旋转轴心垂直的方式安装的施疗子保持部250也相对于凸轮主体244的轴心及底面这两者倾斜。若在该状态下使施疗输出轴235旋转,则如图13至图15所示,施疗子保持部250沿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移动与斜盘凸轮240相对于施疗输出轴235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移动的量相同的量(参照图13),与此同时,还在与球轴承242进行摆动的角度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振摆)相同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摆动(参照图14及图15)。即,施疗子保持部250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倾斜方向对应于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角度而连续变化。
如上所示,第一施疗子261一体地安装在施疗子保持部250。若将施疗子保持部250相对于施疗输出轴235位于最前侧位置的状态作为旋转基准(0度)(图13至图15中的(Ⅰ)),则如图13所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施疗子261随着施疗输出轴235的(从下往上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动作联动地进行经由右侧(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角度为90度,图13中(Ⅱ))、后侧(180度,图13中(Ⅲ))及左侧(270度,图13中(Ⅳ))而再次返回到前侧(0度,图13中(Ⅰ))的移动(圆周运动)。与此同时,从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观察时,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一施疗子261进行从中立位置(0度,图14及图15中(Ⅰ))开始经由上方位置(90度,图14及图15中(Ⅱ))、中立位置(180度,图14及图15中(Ⅲ))及下方位置(270度,图14及图15中(Ⅳ))而再次返回到中立位置(0度)的移动(摆动)。这是因为,内嵌于施疗保持部250(第一施疗子261)的球轴承242相对于施疗输出轴235以偏心且偏角的状态进行旋转。另外,上方位置意味着第一施疗子261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到达的最上方及其附近位置,下方位置意味着第一施疗子261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到达的最下方及其附近位置。中立位置意味着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之间的位置。
此时,就第二施疗子265而言,如图13至图15所示,若将施疗子保持部250相对于施疗输出轴235位于最前侧位置的状态作为旋转基准(0度)(图13至图15中的(Ⅰ)),则如图13所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二施疗子265的基端侧随着施疗输出轴235的(从下往上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动作联动地进行经由右侧(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角度为90度,图13中(Ⅱ))、后侧(180度,图13中(Ⅲ))及左侧(270度,图13中(Ⅳ))而再次返回到前侧(0度,图13中(Ⅰ))的移动(圆周运动)。第二施疗子265的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侧(第一抵接部277及第二抵接部278)也与基端侧相同地移动,但是,通过双连杆机构的作用,其沿前后方向的移动量小于基端侧沿前后方向的移动量。与此同时,如图14所示,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侧进行从中立位置(0度,图14中(Ⅰ))开始经由上方位置(90度,图14中(Ⅱ))、中立位置(180度,图14中(Ⅲ))及下方位置(270度,图14中(Ⅳ))而再次返回到中立位置(0度)的摆动。而且,如图15所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侧进行从中间位置(0度,图15中(Ⅰ))开始经由右侧位置(90度,图15中(Ⅱ))、中间位置(180度,图15中(Ⅲ))及左侧位置(270度,图15中(Ⅳ))而再次返回到中间位置(0度)的摆动。但是,通过双连杆机构的作用,其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摆动量)小于施疗子保持部250(第一施疗子26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摆动量)。而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则与第一施疗子261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相等。另外,支承于接头部220(第二基部216)的连结轴280虽以球状部282为中心进行旋转,但其并未与接头部220的研钵状孔224的壁面抵接。
上述的上方位置意味着第二施疗子主体276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到达的最上方及其附近位置,下方位置意味着第二施疗子主体276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到达的最下方及其附近位置。中立位置意味着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之间的位置。左侧位置意味着第二施疗子主体276在宽度方向上能够到达的最左侧及其附近位置,右侧位置意味着第二施疗子主体276在宽度方向上能够到达的最右侧及其附近位置。中间位置意味着左侧位置与右侧位置之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第一施疗子261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动作联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摆动)。第二施疗子265的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侧也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动作联动而沿前后方向摆动,但其移动量(摆动量)较小。由此,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第一施疗子261与第二施疗子主体276的前端侧之间的距离随着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而变化。并且,通过使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主体276以使其前端侧彼此之间的距离变短的方式协同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如下施疗:利用第二施疗子主体276从前方保持被施疗者的肩部并且利用第一施疗子261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
如此,通过使用斜盘凸轮240的简单结构,能够使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沿上下方向摆动。另外,基于施疗输出轴235的旋转角度的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的动作根据施疗输出轴235与离施疗马达驱动部230最远的球轴承242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变化。
接着,对被施疗者就座于按摩机1的状态下的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被施疗者就座于按摩机1的座部11上的状态下,将支承于支承部100的肩部施疗机构200对准肩部位置。具体而言,使第一施疗子261位于肩部的上部,使第二施疗子265位于肩部的前部。此时,通过压缩盘簧228的作用,第二基部216的前端侧处于远离第一基部211的状态。由此,第一施疗子261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第二施疗子265从前方保持肩部。在该状态下,使施疗马达231驱动。
通过压缩盘簧228的作用,利用第二施疗子265从前方保持被施疗者的肩部并且利用第一施疗子261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肩部,因此,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不会因在上下方向上的摆动而从被施疗者的肩部脱离,能够始终保持肩部的同时从上方按压肩部。在利用第一施疗子261从上方进行按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施疗子261的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及压缩盘簧228的作用力,能够周期性地改变第一施疗子261按压被施疗者肩部的力,因此,能够获得与施疗者用手指进行的施疗相近的施疗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1中,可以利用第二施疗子265保持肩部不让被施疗者的肩部从靠背部12浮起,并且可以利用第一施疗子261从上方刺激肩部的穴位(即,肩井)。
并且,由于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因而,除了能够按压被施疗者的特定部位(肩部)以外,还可以按压其周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按压带来的施疗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肩部施疗机构200中,第一施疗子261能够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而进行所谓的圆周运动(参照图13),并且通过双连杆机构,第一施疗子261与第二施疗子265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反复进行彼此靠近及远离(参照图14),因此,不仅能够对肩部进行按压,还能够对肩胛提肌或斜方肌上部等肩部肌肉进行把握揉捏从而缓解肌肉的僵木酸痛。斜方肌是粗又强的肌肉,而肩胛提肌则是细又弱的肌肉。尤其是女性或溜肩膀的人,肩胛提肌比较弱,肌肉容易成为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肩部僵木酸痛。
因此,在肩部施疗机构200中,第一施疗子261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施疗输出轴235进行圆周运动,由此,能够再现施疗者进行揉捏时的手指的动作及大鱼际的旋转,能够按压比指压时稍宽的范围以缓解肩胛提肌或斜方肌上部等肩部肌肉的僵木酸痛。此时,第二施疗子265抓住并支承被施疗者的身体以免其在第一施疗子261进行揉捏动作时脱离。即,第二施疗子265在第一施疗子261与第二施疗子265彼此靠近时抓住被施疗者的肩部肌肉,而在第一施疗子261与第二施疗子265彼此远离时则支承被施疗者的身体。由此,能够有效地缓解被施疗者的肩部肌肉的僵木酸痛。
分别设置在靠背部12的左右两侧侧面14、14上的升降部件124、124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以及肩部施疗机构200、200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分别单独地进行。并且,关于左右肩部施疗机构200、200的施疗马达231、231,也可以仅使一侧的施疗马达231驱动,或可以使其转数彼此不同。即,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施疗马达231、231。由此,能够容易应对如下情况:被施疗者因个人差而左右肩的高度不同的情况、被施疗者所希望的按压位置及按压力等在左右肩上互不相同的情况、被施疗者希望只对一侧肩部进行施疗的情况等。
二、第二实施方式
(1)施疗子
图18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的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的左侧视图。图19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的功能框图。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的结构。
如图18及图19所示,第一施疗子261及/或第二施疗子265具有空气袋300。第一施疗子261所具有的空气袋300位于施疗子保持部250的第二部件254的被施疗者侧,并且,通过由进行空气的进排气的上述空气压缩机及阀构成且能够使空气袋300膨胀或收缩的供排气部301,能够使空气袋300保持从上方抵接于被施疗者的肩部并保持该状态、能够反复进行空气袋300的膨胀和收缩以进行按压施疗、能够调整空气袋300的空气量以调整施疗的强度。并且,第二施疗子265所具有的空气袋300安装于设置在连结部件266的部件290上,并且,通过上述供排气部301,能够使空气袋300从前方抵接于被施疗者的肩部并保持该状态、能够反复进行空气袋300的膨胀和收缩以进行按压施疗、能够调整空气袋300的空气量以调整施疗的强度。由此,能够按照个人调整施疗强度并且能够按照个人的体型进行保持。
如图19所示,供排气部301与控制部310电连接,通过控制部310能够进行空气量的调整或能够控制空气袋300的膨胀收缩时间。并且,升降马达131及施疗马达231等驱动部与控制部310电连接,通过控制部310能够控制升降马达131或施疗马达231的驱动。控制部310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供排气部301及驱动部。由此,能够在控制供排气部301使空气袋300膨胀或收缩从而使空气袋300抵接于被施疗者肩部并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驱动部而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也可以进行将基于供排气部301的空气式的施疗和基于驱动部的机械式的施疗组合在一起的施疗。
(2)进退机构
接着,对能够使第三施疗子303朝向被施疗者进退的进退机构304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设置在第二施疗子265的比空气袋300更靠被施疗者侧的支承体302、设置在支承体302的前端部的第三施疗子303及通过空气袋300的膨胀收缩而能够使支承体302朝向被施疗者进退的进退机构304设置在部件290上。连结部件305的一侧设置在部件290上,另一侧经由枢轴306枢轴支承于支承体302。进退机构304能够使支承体302通过空气袋300的膨胀收缩以枢轴306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使支承体302朝向被施疗者进退。由此,能够利用设置在支承体302的前端部的第三施疗子303对肩部进行与基于空气袋300的施疗不同的施疗。并且,控制部310能够控制供排气部301调整供给至空气袋300的空气量,从而能够改变施疗的强度。在上述例子中,举例说明了支承体302、第三施疗子303及进退机构304设置在第二施疗子265侧的情况,但是并不只限于此,这些部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施疗子261侧。
图20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支承被施疗者的头部的后述的枕部401及设置在靠背部12内的后述的施疗部403。
如图19及图2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除了具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在靠背部12的与被施疗者的背部抵接的靠背面13具有支承被施疗者的头部的枕部401及在靠背部12内具有基于揉捏马达的驱动对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揉捏动作以及/或者基于敲打马达的驱动对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敲打动作的施疗部403。在枕部401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被施疗者的头部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402。位置调整机构402由空气袋300及能够使空气袋300膨胀或收缩的供排气部301构成,通过使空气袋300膨胀能够使被施疗者的头部向前方移动,通过使空气袋300收缩能够使被施疗者的头部向后方移动。以上,对位置调整机构402由空气袋300及供排气部301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只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马达驱动式的千斤顶(jack)来调整被施疗者的头部位置的机械式的位置调整机构402。
在用施疗部403对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施疗时,肩部施疗机构200通常位于被施疗者的头部旁边,因此,被施疗者会感受着来自头部旁边的压迫感的同时接受施疗。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被施疗者头部调整到不会感受压迫感的位置,从而能够在接受施疗时不会感受到压迫感。并且,在肩部施疗机构220不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时,控制部310可以控制供排气部301使位置调整机构402的空气袋300成为膨胀的状态,从而能够使被施疗者始终不会感受到压迫感。
在利用肩部施疗机构220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时,通过利用位置调整机构402调整被施疗者的头部位置,能够在最佳位置对肩部进行施疗。例如,利用控制部310控制供排气部301使位置调整机构402的空气袋300收缩,使得被施疗者的背部成为紧贴于靠背部12的状态。可以在使被施疗者的背部紧贴于靠背部12的状态下,利用肩部施疗机构200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位置调整机构402并不只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使施疗部403与位置调整机构402联动,使得在用施疗部403进行施疗时调整被施疗者的头部位置以改变被施疗者的施疗姿势,从而改变施疗部位及施疗强度。并且,还可以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与位置调整机构402联动,使得在用肩部施疗机构200进行施疗时利用位置调整机构402使被施疗者的头部向前移动,从而可以同时进行对肩部的施疗及从前方保持肩部的同时拉伸颈部的拉伸动作。
(3)肩部位置检测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具有:移动机构,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200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第一检测机构320,检测肩部施疗机构200在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第二检测机构321,检测第二基部216相对于第一基部11的摆动位置;以及控制部310,控制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具有升降马达131,通过控制升降马达131的驱动,能够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1同样地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
检测肩部施疗机构200在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的第一检测机构320能够检测上述升降马达驱动部130的大径滑轮134(参考图2)的转数。具体而言,在大径滑轮134配置磁铁(未图示),在与磁铁对置的位置上固定配置霍尔元件(未图示)。大径滑轮134每旋转一圈,磁铁会靠近霍尔元件,并计数为一圈。从转数可以计算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移动距离,从而能够确定身长方向上的位置。并且,第一检测机构320并不只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在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第一施疗子261或第二施疗子265设置微动开关(microswitch),并将微动开关成为ON的位置确定为被施疗者的肩部位置。并且,还可以在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第一施疗子261或第二施疗子265设置压力传感器或能够测定上述空气袋300的气压的气压传感器,并将成为规定压力值以上时的位置确定为被施疗者的肩部位置。除此之外,也可以实时测定移动机构(即,升降马达131)的电流值,并将升降中受到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上时的位置确定为被施疗者的肩部位置。另外,作为第一检测机构320叙述了检测升降马达131所受荷载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肩部施疗机构200进行施疗的过程中或使肩部施疗机构200沿身长方向移动时,若上述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则停止升降马达131。由此,能够保证被施疗者肩部的安全且能够防止过度移动。并且,也可以应用于升降马达131的过负荷保护。
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基部210具有设置在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与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之间的施力部件239(即,空气袋307)及上述的检测第二基部216相对于第一基部211的摆动位置的第二检测机构321。通过使空气袋300膨胀,第二基部216相对于第一基部211能够摆动,第二检测机构321能够检测出摆动位置。通过第二基部216的摆动,能够使设置在第二基部216的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顺从肩部、保持肩部、或对肩部进行按压施疗。并且,通过使用第二检测机构321检测摆动位置,能够使第一施疗子261及第二施疗子265移动到适于该人的施疗位置。
如图20所示,按摩机400的靠背部12具有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部能够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的上述施疗部403及通过施疗部403的移动能够检测出被施疗者的特定位置的第三检测机构322。并且,施疗部403沿着身长方向可以设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个)。该施疗部403由左右成对的臂404及分别设置在臂404的上下两端部的施疗子405构成,其通过揉捏马达或敲打马达的驱动,能够使左右施疗子405彼此靠近或远离而进行揉捏动作及使左右施疗子405相对于被施疗者交替进退而进行敲打动作。该施疗部403通过升降马达的驱动而能够沿着身长方向上移或下移,从而能够改变相对于身体的位置或能够进行滚动按摩。臂404沿前后方向摆动自如,并且通过弹簧等施力机构(未图示)的施力,其上侧的施疗子405朝向前方突出。第三检测机构322为设置在施疗部403的臂404上的传感器(未图示),其检测臂404成为规定的摆动位置的情况,并将该检测时的被施疗者身长方向上的位置检测为特定位置。具体而言,在通过控制部310的控制使施疗部403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上升的过程中,若上侧的施疗子405到达被施疗者的肩部的上方,则作用于施疗子405的荷载解除,臂404向前方摆动而成为规定的摆动位置。构成第三检测机构332的传感器(未图示)检测臂404成为规定的摆动位置的情况,并根据此时的施疗部40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检测出肩部位置。在确定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最佳施疗位置时,将如上检测出的肩部位置作为基准位置,并根据该基准位置确定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移动位置。由此,能够将靠背部12的肩部位置信息反映到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从而能够缩短检测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时间。以上,对第三检测机构322为检测设置在施疗部403的臂404的摆动的传感器(未图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只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施疗子405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施疗子405的荷载被解除时压力值的变化,从而判定肩部位置。
接着,参考图21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的肩部位置检测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控制部310使施疗部403驱动,并利用第三检测机构322进行被施疗者的肩部位置的检测(步骤S1)。此时,将由施疗部403检测出的肩部位置作为基准位置,并基于此确定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移动位置。在上述的肩部位置检测时的施疗部403的上升过程中,针对身高较高的人,第三检测机构322有时无法检测出肩部位置。此时,施疗部403有时会到达作为可上升的极限位置而设置的上限位置。因此,进行是否到达上限位置的判定(步骤S2)。若到达了上限位置,则不进行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移动位置的确定,进入使肩部施疗机构200在身长方向上的上限位置使第二基部216摆动的步骤S9(步骤S3)。接着步骤S2,使肩部施疗机构200朝向移动位置下降(步骤S4)。在执行步骤S4的处理时,判定升降马达131的荷载(步骤S5)。在升降马达131未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在规定值以下时,进入判定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到达移动位置的步骤S7。但是,若在升降马达131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则进入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的步骤S6。在进入步骤S6的情况下,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从而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在步骤S7中,利用第一检测机构320判定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到达移动位置。若判定结果表示肩部施疗机构200未到达移动位置,则进入步骤S4而继续下降动作。若肩部施疗机构200到达了移动位置,则停止升降马达131的运转,从而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的下降动作(步骤S8)。
接着步骤S8,使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与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之间的施力部件239(即,空气袋307)膨胀,从而使第二基部216进行摆动以使第一施疗子261抵接于被施疗者的肩部(步骤S9)。在进行步骤S9的处理时,利用第二检测机构321检测包括第一施疗子261是否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在内的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并且判定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内还是规定范围外(步骤S10)。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使空气袋307保持现状以停止摆动(步骤S11)。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及第二基部216的摆动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以外,则视为第一施疗子261未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从而使空气袋307收缩以使第二基部216的摆动返回到初始位置(步骤S12)。通过使用朝向该返回方向施力的弹簧等施力机构,只需收缩空气袋307即可使第二基部216返回到初始位置。
接着步骤S12,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规定量(步骤S13)。由于肩部施疗机构200尚未到达与肩部抵接的位置却位于肩部附近位置,因而该规定量为与肩部抵接为止的少许移动量。例如,该规定量为升降马达131的几圈或几秒左右的移动量。在进行步骤S13的处理时,判定升降马达131的荷载(步骤S14)。若升降马达131并未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下,则进入判断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达到了规定量的步骤S16。但是,若升降马达131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则进入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的步骤S15。在进入步骤S15的情况下,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从而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的下降动作。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在步骤S16中,利用第一检测机构320判定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达到了规定量。若判定结果表示肩部施疗机构200尚未达到规定量,则返回到步骤S13继续下降动作。若肩部施疗机构200达到了规定量,则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动作后进入步骤S9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至确定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为止(步骤S17)。由此,能够检测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最佳施疗位置。
(4)进行了倒起动作时的肩部施疗机构的施疗位置的校正
如图19及图2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具有倒起机构323,该倒起机构323使靠背部12相对于座部11倒起。靠背部12通过设置在座部11下方的倒起机构323(即,致动器324)而相对于座部11能够前后倒起,并且通过进行立起动作及放倒动作,靠背部12能够在立起姿势与大致水平的放倒姿势之间变化。控制部310与致动器324电连接。
下面,参考图22及图23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的进行了倒起动作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校正进行说明。图22为进行了放倒动作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校正动作流程,图23为进行了立起动作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校正动作流程。
下面,对进行了放倒动作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校正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控制部310进行上述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检测(步骤S1)。接着步骤S1,通过致动器324使靠背部12相对于座部11进行放倒动作(步骤S2)。在进行步骤S2的处理时,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12的位置会向下方偏移,因而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成为并不适于被施疗者的位置。因此,需要校正相对于靠背部偏移的施疗位置。
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规定量(步骤S3)。虽然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的位置向下方偏移,但是,由于肩部施疗机构200位于被施疗者肩部附近,因而该规定量为与肩部抵接为止的少许移动量。例如,该规定量为升降马达131的几圈或几秒左右的移动量。在进行步骤S3的处理时,判定升降马达131的荷载(步骤S4)。若升降马达131并未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下,则进入判断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达到了规定量的步骤S6。但是,若升降马达131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则进入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的步骤S5。在进入步骤S5的情况下,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从而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的下降动作。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在步骤S6中,利用第一检测机构320判定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达到规定量。若判定结果表示肩部施疗机构200尚未达到规定量,则返回到步骤S3继续下降动作。若肩部施疗机构200达到了规定量,则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动作(步骤S7)。
接着步骤S7,使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与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之间的施力部件239(即,空气袋307)膨胀,从而使第二基部216进行摆动以使第一施疗子261抵接于被施疗者的肩部(步骤S8)。在进行步骤S8的处理时,利用第二检测机构321检测包括第一施疗子261是否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在内的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并且判定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内还是规定范围外(步骤S9)。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使空气袋307保持现状以停止摆动(步骤S10)。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及第二基部216的摆动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以外,则视为第一施疗子261未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从而使空气袋307收缩以使第二基部216的摆动返回到初始位置,然后进入步骤S3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至确定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为止(步骤S11)。通过使用朝向该返回方向施力的弹簧等施力机构,只需收缩空气袋307即可使第二基部216返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在通过放倒动作而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12的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对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进行校正,因而,即使姿势发生变化,也能够以最佳的施疗位置接受施疗。
下面,对进行了立起动作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校正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控制部310进行上述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的检测(步骤S1)。接着步骤S1,通过致动器324使靠背部12相对于座部11进行立起动作并且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上升(步骤S2)。在进行立起动作时,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12的位置会向上方偏移,因而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也同时上升。接着步骤S2,停止立起动作的同时使肩部施疗机构200停止上升(步骤S3)。
接着步骤S3,使第一基部211的底部212与第二基部216的底部217之间的施力部件239(即,空气袋307)膨胀,从而使第二基部216进行摆动以使第一施疗子261抵接于被施疗者的肩部(步骤S4)。在进行步骤S4的处理时,利用第二检测机构321检测包括第一施疗子261是否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在内的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并且判定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内还是规定范围外(步骤S5)。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使空气袋307保持现状以停止摆动(步骤S6)。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及第二基部216的摆动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以外,则视为第一施疗子261未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从而使空气袋307收缩以使第二基部216的摆动返回到初始位置(步骤S7)。通过使用朝向该返回方向施力的弹簧等施力机构,只需收缩空气袋307即可使第二基部216返回到初始位置。
接着步骤S7,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规定量(步骤S8)。由于肩部施疗机构200尚未到达与肩部抵接的位置却位于肩部附近位置,因而该规定量为与肩部抵接为止的少许移动量。例如,该规定量为升降马达131的几圈或几秒左右的移动量。在进行步骤S8的处理时,判定升降马达131的荷载(步骤S9)。若升降马达131并未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下,则进入判断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达到了规定量的步骤S11。但是,若升降马达131施加有荷载而电流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则进入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的步骤S10。在进入步骤S10的情况下,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从而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的下降动作。并将此时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停止位置确定为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在步骤S11中,利用第一检测机构320判定肩部施疗机构200是否达到规定量。若判定结果表示肩部施疗机构200尚未达到规定量,则返回到步骤S8继续下降动作。若肩部施疗机构200达到了规定量,则使升降马达131停止运转以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下降动作,然后进入步骤S4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至确定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为止(步骤S12)。在通过立起动作而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12的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对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位置进行校正,因而,即使姿势发生变化,也能够在最佳的施疗位置接受施疗。
下面,参考图24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400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4是使用肩部施疗机构200进行施疗的过程中肩部施疗机构200从被施疗者脱离的情况下的动作流程。
如图24所示,控制部310通过驱动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马达231或升降马达131等驱动部及供排气部301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步骤S1)。在进行步骤S1的处理时,利用第二检测机构321检测包括第一施疗子261是否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在内的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并且判定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内还是规定范围外(步骤S2)。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使肩部施疗机构200继续进行施疗(步骤S3)。若判定结果表示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在规定范围以外(即,视为第一施疗子261未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的情况下),则停止肩部施疗机构200的驱动(步骤S4)。下面,对第一施疗子261从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抵接的状态变成非抵接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在被施疗者在施疗途中通过手动操作使肩部施疗机构200上升或者被施疗者在施疗途中接到电话而离开按摩机400的情况下,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原本通过第一施疗子与被施疗者抵接而位于规定范围内,但是通过第一施疗子与被施疗者的肩部变成非抵接状态,第二基部216的摆动位置变成规定范围以外。由此,若被施疗者在肩部施疗机构200的施疗途中离开了肩部施疗机构200,则检测出被施疗者离开的情况并使肩部施疗机构200停止驱动,从而能够使被施疗者安全离开。并且,也可以使肩部施疗机构200在施疗途中移动到头部附近时不对头部进行施疗。
三、第三实施方式
(1)施疗子
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主视图。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肩部施疗机构200抵接于被施疗者H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肩部施疗机构200的第二施疗子265、侧壁部289及第四施疗子291的结构。
如图25至图27所示,第二施疗子265由板状部件构成。在第二施疗子265后表面(与被施疗者H抵接的面)可以设置空气袋(未图示)。通过设置空气袋,可以进行空气式的施疗。
在第二施疗子265的前表面(与抵接于被施疗者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安装有侧壁部289。侧壁部289由大致呈L字形的板状部件构成。板状部件的短边侧的后表面与第二施疗子的前表面固定在一起。在板状部件的长边侧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安装有第四施疗子291。即,侧壁部289以从第二施疗子265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施疗子265。
在侧壁部289的内侧安装有第四施疗子291。第四施疗子291设置成至少与被施疗者H的肩部外侧面或上臂外侧面对置。第四施疗子291具有空气袋292。空气袋292以侧壁部289前后方向上的前侧(靠近第二施疗子265的一侧)为支点并通过连结销293安装于侧壁部289。空气袋292通过上述供排气部301至少能够进行使空气袋300从侧方抵接于被施疗者H的肩部外侧面或上臂外侧面并以该状态进行保持、反复进行空气袋300的膨胀和收缩以进行按压施疗、调整空气袋300的空气量以调整施疗的强度。由此,能够按照个人调整施疗的强度并且能够按照个人的体型进行保持。并且,也可以组合第二施疗子265的动作和第四施疗子291的动作。例如,可以利用第二施疗子265从前方及/或上方对被施疗者H的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的同时还可以从侧方对肩部外侧面或上臂外侧面进行施疗。即,利用第一施疗子261、第二施疗子265及第四施疗子291能够从三个方向对被施疗者H的肩部或上臂进行施疗。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采用一个第二施疗子26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多个第二施疗子265。在采用多个第二施疗子265时,可以使多个第二施疗子265分别单独地进行驱动,也可以使其与连杆机构联动而动作。由此,可以使肩部施疗机构200的动作富有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按摩机1、400具有对肩部进行施疗的肩部施疗机构200作为施疗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按摩机1、400也可以替代肩部施疗机构200而使用对被施疗者的身体各部(例如,颈部、手臂(上臂、前臂)、背部至腰部、臀部、腿部(大腿部、小腿肚)至脚部(以下,有时称作“身体各部”))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或者除了肩部施疗机构200以外还使用对被施疗者的身体各部(例如,颈部、手臂(上臂、前臂)、背部至腰部、臀部、腿部(大腿部、小腿肚)至脚部(以下,有时称作“身体各部”))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
此时,能够将施疗机构300配置在对应于被施疗者的身体各部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8至图34所示,针对被施疗者的颈部、手臂(上臂、前臂)、背部至腰部、臀部、腿部(大腿部、小腿肚)至脚部,能够进行仿佛人(施疗者)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般的施疗。
图28至图34中示意地示出了对人身体各部进行施疗时的情况。在图31中(a)、图33及图34中,虚线圆弧所指部位P1表示第一施疗子261,实线圆弧所指部位P2表示第二施疗子265。
下面,在图33及图34中例示臀部H1、颈部H2、背部(包含腰部)H3、大腿部H4、小腿肚部H5、脚部(包含脚掌部)H6、手臂的上臂部H7、手臂的前臂部H8及手部H9,并对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上述部分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的情况进行例示性说明。
以下,在对被施疗者的身体各部进行说明时,将被施疗者的腹部侧定义为“前”,将背部侧定义为“后”,将右手侧定义为“右”,将左手侧定义为“左”,将头部侧定义为“上”,将脚部侧定义为“下”。并且,将与被施疗者的肩宽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与从前朝向后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与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并且,在对“左右方向”上的“左”或“右”、“前后方向”上的“前”或“后”、“上下方向”上的“上”或“下”等方向进行说明时,有时并不进行特别说明而只记载为“左”或“右”、“前”或“后”、“上”或“下”。例如,有时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或右方只记载为“右侧”或“右方”。并且,将靠近图33及图34所示的中心线(虚线)侧的方向定义为“内侧”,将远离中心线(虚线)的方向定义为“外侧”。
人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下面仅对被施疗者身体左右一侧的臀部H1~手部H9进行说明,而对身体另一侧的部分则省略说明。
如图28及图33所示,在对右侧臀部H1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右侧臀部H1的外侧(右侧),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臀部H1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如图28所示,在座部11的左右两侧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臀部H1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臀部H1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子265与臀部H1的内侧(背面侧)抵接。
如图29及图33所示,在对右侧颈部H2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颈部H2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颈部H2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靠背部12的上方部分或上端部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颈部H2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颈部H2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子265与颈部H2的内侧抵接。
并且,在对右侧背部及/或腰部H3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背部及/或腰部H3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背部H3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靠背部12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背部H3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背部H3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子265与背部H3的内侧抵接。
如图28及图33所示,在对右侧大腿部H4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大腿部H4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大腿部H4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座部11(参考图28)或在踏脚部15的上端部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大腿部H4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大腿部H4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部265与大腿部H4的的内侧抵接。
如图30所示,踏脚部15由腿单元15a及脚单元15b构成。如图33所示,在对右侧小腿肚部H5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小腿肚部H5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小腿肚部H5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腿单元15a的凹部及脚单元15b的凹部分别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小腿肚部H5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小腿肚部H5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部265与小腿肚部H5的内侧抵接。
如图30、图31及图33所示,在对被施疗者的脚部的脚掌或脚侧面H6进行施疗时,可以由腿单元15a及脚单元15b构成踏脚部15,在腿单元15a的下端或下方设置脚单元15b,并在该脚单元15b上设置施疗机构300。
图31中(a)及(b)示意地示出了对人身体的左脚H6进行施疗的情况。在图31中,虚线圆弧所指部位P1表示第一施疗子261。
图31中(a)中示出了在左脚H6的脚掌配置有第一施疗子261且在左脚H6的脚掌的外侧(左侧侧面)配置有第二施疗子265的情况。由此,能够进行犹如人(施疗者)在将四指配置在被施疗者脚外侧并将拇指配置在脚掌的状态下进行施疗般的施疗。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采用将第二施疗部265配置在左脚H6的脚掌的内侧(右侧侧面)的方式。
并且,图31中(b)中示出了在左脚H6的脚掌的外侧(左侧侧面)配置有第二施疗子265且在左脚H6的脚掌配置有第一施疗子261的情况。由此,能够进行犹如人(施疗者)在将四指配置在被施疗者脚外侧并将拇指配置在脚掌的状态下进行施疗般的施疗。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采用将第二施疗部265配置在左脚H6的脚掌的内侧(右侧侧面)的方式。
如图32及图33所示,在对右侧上臂部H7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上臂部H7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上臂部H7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座部11的侧部设置扶手部29(参考图32),并在该扶手部29的内部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上臂部H7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上臂部H7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部265与上臂部H7的内侧抵接。
在对右侧前臂部H8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前臂部H8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前臂部H8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座部11的侧部设置扶手部29(参考图32),并在该扶手部29的内部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前臂部H8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前臂部H8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部265与前臂部H8的的内侧抵接。
在对右侧手部H9进行施疗时,将第二施疗子265配置在手部H9的外侧(右侧侧面),将第一施疗子261配置在内侧(背面侧)。在按摩机1上设置对手部H9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300时,例如,在座部11的侧部设置扶手部29(参考图32),并在该扶手部29的内部设置该施疗机构300,并将该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一施疗子261或罩257与手部H9的内侧抵接,使第二施疗子265与手部H9的外侧抵接。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配置成使第二施疗部265与手部H9的内侧抵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施疗机构300设置在所谓的按摩椅(即,按摩机1)上且其对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施疗的情况进行了例示。然而,施疗机构300并不只限于设置在按摩椅(即,按摩机1)。
例如,也可以将施疗机构300设置在一端固定于地面等并在该固定端部的另一端侧设置被指示驱动部驱动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关节部的所谓的机器人手臂上,并将其用于对被施疗者的包括肩部、背部、颈部、手臂部、腿部及脚部在内的身体任意部位或者整个身体进行施疗。例如,在被施疗者横躺在床上的状态下,可以在一端固定于床上的机器人手臂的另一端设置施疗机构300,并利用该施疗机构300对被施疗者的身体进行施疗。
此时,为了使机器人手臂按照被施疗者的指令进行动作,可以在机器人手臂设置控制部,并使该控制部根据该被施疗者的指令控制机器人手臂,从而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例如,被施疗者可以向控制部指示对该被施疗者身体的哪个部位以何种顺序进行何种施疗等的该被施疗者的希望,并使该控制部驱动机器人手臂,从而能够利用施疗机构300对与该希望相对应的部位等进行施疗。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按摩机。
符号说明
11-座部,12-靠背部,14-侧面,200-肩部施疗机构,210-基部,211-第一基部,216-第二基部,228-压缩盘簧(施力部件),230-施疗马达驱动部(驱动部),235-施疗输出轴(输出轴),239-施力部件,240-斜盘凸轮,242-球轴承(环状轴承),250-施疗子保持部,261-第一施疗子(施疗子),265-第二施疗子(施疗子),307-空气袋(施力部件)。

Claims (35)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部,供被施疗者就座;
靠背部,支承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所述被施疗者的背部;
基部,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前方;
肩部施疗机构,安装于所述基部上,并且在所述被施疗者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状态下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按摩,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具备:
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的输出轴;
第一施疗子,从上方按压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
及第二施疗子,
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施疗子位于比所述第一施疗子更靠前方,
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通过所述第一施疗子进行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的圆周运动,并且所述第一施疗子与所述第二施疗子在前后方向上反复进行彼此靠近及远离,所述第一施疗子及所述第二施疗子基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协同动作以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对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还具备:
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
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并且其不会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而旋转而是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沿上下方向摆动,
所述第一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
所述第二施疗子以其基端侧能够围绕设置在所述施疗子保持部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并且利用其前端侧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疗子还被连杆支承,
所述连杆的一侧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基部,其另一侧端部将所述第二施疗子支承为能够围绕在所述第二施疗子的所述基端侧与所述前端侧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进行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其所述一侧端部位于上侧位置,其所述另一侧端部位于下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盘凸轮构成为包括环状轴承,所述输出轴以相对于所述环状轴承的中心偏心的方式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远离所述座部的方式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靠近所述靠背部的方式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
所述第二基部的基端侧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基部,
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
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具有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朝向使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侧远离所述第一基部的方向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疗子的前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施疗子的前端部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靠背部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施疗子的前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施疗子的前端部更靠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疗子及/或所述第二施疗子具有空气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供排气部,其能够使所述空气袋膨胀或收缩,
所述供排气部能够调整基于所述空气袋的施疗强度或能够保持施疗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
支承体,设置在比所述空气袋更靠被施疗者侧;
第三施疗子,设置在所述支承体;
进退机构,通过所述空气袋的膨胀或收缩能够使所述支承体朝向被施疗者进退。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有枕部,其支承被施疗者的头部,
在所述枕部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被施疗者的头部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由空气袋及能够使所述空气袋膨胀或收缩的供排气部构成,
所述按摩机还具有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排气部。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有:
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肩部施疗机构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
第一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在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
第二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第二基部相对于第一基部的摆动位置;
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移动机构,
所述控制部通过进行如下两个步骤来确定相对于被施疗者肩部的所述肩部施疗机构的最佳施疗位置,所述两个步骤如下:利用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在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的第一步骤;利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第二基部的摆动位置的第二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升降马达,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升降马达所受荷载成为了规定值以下时停止所述升降马达运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部具有:
机械式的施疗部,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背部能够沿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移动;
第三检测机构,通过所述施疗部的移动来检测被施疗者的身长方向上的特定位置,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三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被施疗者的肩部位置作为基准位置,并且根据所述基准位置来确定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的所述肩部施疗机构的移动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倒起机构,其使所述靠背部相对于所述座部倒起,
所述控制部针对基于倒起机构而产生的被施疗者相对于靠背部的偏位进行所述第一步骤及第二步骤,从而校正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对被施疗者的施疗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摆动位置成为了规定位置以上时停止所述肩部施疗机构的驱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与被施疗者的肩部外侧面或上臂外侧面对置的位置安装有第四施疗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施疗子安装于从所述第二施疗子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后方突出的侧壁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施疗子具有空气袋。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袋安装成,以其所述侧壁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作为支点。
28.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部,供被施疗者就座;
靠背部,支承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所述被施疗者的背部;
基部,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前方;
肩部施疗机构,安装于所述基部上,并且在所述被施疗者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状态下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按摩,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具备:
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部,并且具有基于通电而进行旋转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输出轴;
施疗子,从上方按压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
所述施疗子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沿上下方向摆动,从而对所述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施疗。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还具备:
斜盘凸轮,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输出轴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所述输出轴;
施疗子保持部,安装于所述斜盘凸轮,并且其不会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而旋转而是随着所述斜盘凸轮的旋转沿上下方向摆动,
所述施疗子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施疗子保持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盘凸轮构成为包括环状轴承,所述输出轴以相对于所述环状轴承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方式安装。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远离所述座部的方式倾斜。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基部以随着从所述靠背部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而靠近所述靠背部的方式倾斜。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
所述第二基部的基端侧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基部,
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
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具有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朝向使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侧远离所述第一基部的方向施力。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施疗机构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
CN201880002994.7A 2017-06-02 2018-05-21 按摩机 Active CN110769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7556.0A CN113908035B (zh) 2017-06-02 2018-05-21 按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215 2017-06-02
JP2017110215A JP7089725B2 (ja) 2017-06-02 2017-06-02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7-110216 2017-06-02
JP2017110216 2017-06-02
JP2017-167320 2017-08-31
JP2017167320 2017-08-31
JP2018-038088 2018-03-02
JP2018038088 2018-03-02
JP2018-069271 2018-03-30
JP2018069271A JP7161741B2 (ja) 2017-06-02 2018-03-30 マッサージ機
PCT/JP2018/019532 WO2018221299A1 (ja) 2017-06-02 2018-05-21 マッサージ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7556.0A Division CN113908035B (zh) 2017-06-02 2018-05-21 按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796A CN110769796A (zh) 2020-02-07
CN110769796B true CN110769796B (zh) 2021-11-16

Family

ID=6932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994.7A Active CN110769796B (zh) 2017-06-02 2018-05-21 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32397A4 (zh)
KR (1) KR102202659B1 (zh)
CN (1) CN110769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9941B (zh) * 2020-05-29 2022-03-15 哈尔滨市全科医疗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医疗用立式理疗仪
CN111840021B (zh) * 2020-07-15 2022-05-17 宁波秉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装置和按摩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583A (ja) * 2002-07-05 2004-02-05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CN101257879A (zh) * 2005-09-09 2008-09-03 FKA分销d/b/a家庭保健公司 带有照明效果的身体按摩器
CN203663046U (zh) * 2012-11-08 2014-06-25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单元、按摩机构及具备该按摩机构的按摩机
JP2014210005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05979921A (zh) * 2014-07-11 2016-09-28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CN106038158A (zh) * 2015-04-13 2016-10-26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8900A (ja) * 1995-05-19 1996-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4097459A (ja) * 2002-09-09 2004-04-02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046541A (ja) 2003-07-31 2005-02-24 Daito Denki Kogyo Kk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6149855A (ja) * 2004-11-30 2006-06-15 Daito Denki Kogyo Kk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マッサージ機構
US20060287620A1 (en) * 2005-06-17 2006-12-21 Jung-Chun Tseng Power massager
JP4420410B2 (ja) * 2005-06-20 2010-02-24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4439438B2 (ja) * 2005-06-21 2010-03-24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097586B2 (ja) * 2008-03-19 2012-12-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5200063B2 (ja) * 2009-11-16 2013-05-1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010854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JP5548594B2 (ja) * 2010-11-18 2014-07-16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3009733A (ja) * 2011-06-28 2013-01-17 Family Co Ltd マッサージ機
JP5946718B2 (ja) * 2012-08-16 2016-07-06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マッサージ装置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US20140163441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Jue-Yao Chen Massage Device Capable of Kneading and Percussion
CN103860367A (zh) * 2012-12-13 2014-06-18 厦门兴翔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揉捏兼具捶打的按摩装置
CN107822843B (zh) * 2014-02-27 2020-05-05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583A (ja) * 2002-07-05 2004-02-05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CN101257879A (zh) * 2005-09-09 2008-09-03 FKA分销d/b/a家庭保健公司 带有照明效果的身体按摩器
CN203663046U (zh) * 2012-11-08 2014-06-25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单元、按摩机构及具备该按摩机构的按摩机
JP2014210005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05979921A (zh) * 2014-07-11 2016-09-28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CN106038158A (zh) * 2015-04-13 2016-10-26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2397A4 (en) 2021-05-19
CN110769796A (zh) 2020-02-07
EP3632397A1 (en) 2020-04-08
KR20200078697A (ko) 2020-07-01
KR102202659B1 (ko) 202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8035B (zh) 按摩机
CN110090132B (zh) 施疗单元及按摩机
JP4320196B2 (ja) 休息用椅子型施療機
CN110769796B (zh) 按摩机
TW201735893A (zh) 按摩機的控制方法、按摩機的控制程式及按摩機的施療件
JP2004216029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2823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16174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36411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TWI762651B (zh) 按摩機
JP702575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75771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9093206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9130362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50728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034526B1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206578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781310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8047293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820183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7314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160866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813657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450339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15811965A (zh) 按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72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Assignee: Shanghai Dainatian Trading Co.,Ltd.

Assignor: FAMILY INADA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9000064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assage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91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