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2651B - 按摩機 - Google Patents

按摩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2651B
TWI762651B TW107118521A TW107118521A TWI762651B TW I762651 B TWI762651 B TW I762651B TW 107118521 A TW107118521 A TW 107118521A TW 107118521 A TW107118521 A TW 107118521A TW I762651 B TWI762651 B TW I7626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reatment member
shoulder
base
massag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445A (zh
Inventor
長光知己
福田知治
森友淳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發美利稻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92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17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發美利稻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發美利稻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2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265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摩機,其係一對治療部件聯動地動作,其中一個治療部件保持被治療者肩部之前方,同時另一個治療部件自上方按壓治療肩部。按摩機具備:座部,供被治療者就座;靠背部,其支承被治療者之背部;基部210,其設於靠背部之前方;以及肩部治療機構200,其安裝於基部210,對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按摩。肩部治療機構200具備:驅動部,其安裝於基部210,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235;第1治療部件261及第2治療部件265,其等自上方按壓被治療者之肩部,於沿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第2治療部件265較第1治療部件261位於前方,且以對應於輸出軸235之旋轉而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

Description

按摩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摩機。
習知,已知有一種藉由夾裹著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揉捏或敲擊而進行治療之按摩機。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按摩機(固定式按摩裝置),其具有利用一對揉捏手來夾裹處於仰臥姿勢之被治療者之左右各肩部之前後的肩部用揉捏手段,並且具有實現一對揉捏手朝向肩部之前後之接近/遠離動作之按摩機構。
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按摩機,其具有:第1臂及第2臂,其等隔開間隔而配置,藉由彼此接近/遠離而利用前端之抵接部來夾裹被治療者之肩部;以及旋轉軸,其相對於第1及第2臂可旋轉地安裝,以變更第1臂與第2臂之間隔,第1及第2臂中之至少一者相對於旋轉軸而偏心及傾斜地安裝。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0465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120549號公報
原本,所謂按摩機,係機械地進行人(治療者)對被治療者所進行之按摩者,對於肩部之治療,較佳為再現治療者利用拇指與剩餘四指揉捏被治療者肩部時之手指之動作。例如,於刺激被治療者之肩部之穴位即肩井時,較佳為,利用四指保持住肩部之前方,同時自肩部之上方利用拇指進行按壓(指壓)來進行治療。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按摩機中,一對揉捏手係進行反覆接近/遠離以自前後夾住被治療者肩部之動作,並不進行其中一個揉捏手保持住被治療者肩部之前方,同時另一個揉捏手自上方按壓肩部之動作。
又,於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按摩機中,於第2實施形態中,一對抵接部亦是進行反覆接近/遠離以自前後夾住被治療者肩部之動作,並不進行其中一個抵接部保持住被治療者肩部之前方,同時另一個抵接部自上方按壓肩部之動作。於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第1實施形態中,第1臂之抵接部雖自上方按壓肩部,但其係為防止肩部朝上方聳起以便有效地進行第2臂之抵接部之上揉、下揉之治療,而第1臂之抵接部之治療僅為次要者。
如此,尋求一種按摩機,其一對治療部件聯動地動作,其中一個治療部件保持住被治療者肩部之前方,同時另一個治療部件自上方按壓治療肩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按摩機之特徵結構在於具備:座部,其供被治療者就座;靠背部,其支承就座於上述座部之上述被治療者之背部;基部,其設於上述靠背部之前方;以及肩部治療機構,其安裝於上述基部,於上述被治療者就座於上述座部之狀態下對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按摩,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具備:驅動部,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以及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等自上方按壓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2治療部件較上述第1治療 部件位於前方,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以對應於上述輸出軸之旋轉而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治療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
適當的是,為了自上方按壓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第1治療部件與第2治療部件之動作聯動,利用肩部治療機構中之第2治療部件保持被治療者之肩部,同時利用第1治療部件自上方按壓肩部。因而,若設為此種特徵結構,則可利用第2治療部件保持被治療者肩部之前方,同時藉由第1治療部件自上方適當地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
因而,藉由如上所述之結構,可實現一種按摩機,其一對治療部件聯動地動作,其中一個治療部件保持被治療者肩部之前方,同時另一個治療部件自上方按壓治療肩部。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肩部治療機構進而具備:斜盤凸輪,其以傾斜姿勢安裝於朝上下方向延伸之上述輸出軸;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伴隨上述斜盤凸輪之旋轉不跟轉地朝上下方向擺動,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寬度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且利用前端側來治療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
藉由使用斜盤凸輪,可利用簡易之結構使第1治療部件朝上下方向擺動,從而可從上方按壓被治療者之肩部。又,藉由繞沿著寬度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第2治療部件,可適當地保持被治療者之肩部。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第2治療部件進而由鏈桿予以支承,上述鏈桿之其中一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基部,另一端部於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上述基端側與上述前端側之間,繞沿著寬度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支承上述第2治療部件。
又,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鏈桿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其中一端部位於上側,上述另一端部位於下側。
藉由利用鏈桿來支承第2治療部件,較之第2治療部件作為剛體而安裝於治療部件保持部之情形,可實現更複雜之動作,可更接近藉由治療者之手指揉捏肩部時之手指之動作。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斜盤凸輪係包含環狀軸承而構成,上述輸出軸相對於上述環狀軸承之中心偏心地安裝。
若為此種結構,則第1治療部件與第2治療部件藉由斜盤凸輪而實現之動作,除了朝向上下方向之擺動以外,還可加上朝向前後左右方向之動作。藉此,不僅可按壓肩部之特定部位,亦可按壓其周邊,因此亦可鬆弛肩部之酸痛處,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基部於前後方向觀察時,隨著自上述靠背部之側面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朝遠離上述座部之方向傾斜。
於自前方觀察人時,人之肩部係以隨著接近脊柱而朝上上提之方式傾斜。因而,若為上述結構,則可使安裝於基部之肩部治療機構效率良好地一致於被治療者之肩部。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基部於上下方向觀察時,隨著自上述靠背部之側面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朝接近上述靠背部之方向傾斜。
於自上方觀察人時,人之肩部之端部位於最前方,且以隨著接近脊柱而成為後方之方式傾斜。因而,若為上述結構,則可使安裝於基部之肩部治療機構效率良好地一致於被治療者之肩部。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基部具有第1基部與第2基部,上述第2基部之基端側可擺動地安裝於上述第1基部,上述驅動部被安裝於 上述第2基部,於上述第1基部與上述第2基部之間,具有朝遠離上述第1基部之方向對上述第2基部之前端側施力之施力構件。
若為此種結構,則藉由施力構件之施加力,即使第1治療部件與第2治療部件朝上下方向擺動,亦可於治療中始終自前方保持肩部並自上方按壓肩部,而不會使該等治療部件離開被治療者之肩部。此時,藉由第1治療部件之上下方向之擺動與施力構件之施加力,可使第1治療部件按壓肩部之力週期性地變化,因此儘管為按摩機,但可獲得與藉由治療者之手指進行之治療更為接近之治療感。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前端部之寬度大於上述第1治療部件之前端部之寬度。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第1治療部件模擬拇指,第2治療部件模擬剩餘之四指。因而,根據上述結構,可更接近治療者針對被治療者而利用拇指與四指來揉捏被治療者肩部時之手指之動作。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前端部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之前端部位於下方。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第1治療部件模擬拇指,第2治療部件模擬剩餘之四指。並且,當治療者揉捏被治療者之肩部時,沿寬度方向觀察時,剩餘之四指較拇指而位於下方。因而,根據上述結構,可更接近治療者針對被治療者而利用拇指與四指來揉捏被治療者肩部時之手指之動作。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可沿上下方向移動。
若為此種結構,則即使於座高不同之被治療者就座於座部時,亦可根據各被治療者肩部之高度,來使肩部治療機構移動至最佳高度。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可沿寬度方 向移動。
若為此種結構,則即使於肩寬不同之被治療者就座於座部時,亦可根據各被治療者之肩寬,來使肩部治療機構移動至最佳寬度。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第1治療部件及/或第2治療部件具有氣袋。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自前方及/或上方對肩部進行借助氣袋之治療或保持。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具有:供排氣部,其可使上述氣袋膨脹收縮,上述供排氣部可保持上述氣袋對治療之強度調整或治療部。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調節與個人一致之治療強度或配合個人之體形而保持。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具有:控制部,其可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上述控制部可獨立地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進行將借助驅動部之機械式治療與借助供排氣部之空氣式治療加以組合之治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具有:支承體,其較上述氣袋而設於被治療者側;第3治療部件,其設於上述支承體;以及進退機構,其藉由上述氣袋之膨脹收縮,使上述支承體可朝向被治療者進退。
若為此種結構,則藉由氣袋之膨脹收縮,可改變第3治療部件之治療強度。又,可進行與借助氣袋之按壓治療不同之治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進而具有支承被治療者之頭部之枕部,於上述枕部中,設有可於前後方向上調整被治療者之頭部位置之位置調整手段。
若為此種結構,則於利用靠背部內之治療部來治療脊背時,可 消除位於被治療者之頭部旁邊的肩部治療機構之壓迫感。又,於利用肩部治療機構進行治療時,可於最佳之位置進行治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施力構件係由氣袋及可使上述氣袋膨脹/收縮之供排氣部所構成,該按摩機具有可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可獨立地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進行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之治療之適度之強度調整。例如,於藉由驅動部之第1治療部件與第2治療部件之治療中,藉由調整氣袋之膨脹/收縮量,可改變對肩部之按壓力。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具有:移動手段,其使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可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第1檢測手段,其檢測上述肩部治療機構於身高方向上之特定位置;第2檢測手段,其檢測上述第2基部相對於上述第1基部之擺動位置;以及控制部,其可控制上述移動手段,上述控制部進行藉由上述第1檢測手段來檢測上述肩部治療機構於身高方向上之特定位置之第1步驟、及藉由上述第2檢測手段來檢測上述第2基部之擺動位置之第2步驟,以確定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對被治療者肩部之最佳治療位置。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確定肩部治療機構對被治療者肩部之最佳治療位置,從而可對被治療者之肩部給予有效之治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移動手段具有升降馬達,上述控制部於上述升降馬達所承受之負載達到既定值以上之情形時,使上述升降馬達停止。
若為此種結構,則藉由使升降馬達停止,可相對於被治療者之肩部安全且防止過度之移動。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靠背部具有:機械式之治療部,其相對於被治療者之背部可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以及第3檢測 手段,其藉由上述治療部之移動而檢測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上的特定位置,上述控制部將藉由上述第3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作為基準位置,基於上述基準位置來確定上述第1步驟中之上述肩部治療機構之移動位置。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使靠背部之肩部位置資訊反映至肩部治療機構之治療位置,且可縮短治療位置之檢測時間。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具有:放倒手段,其使上述靠背部相對於上述座部而放倒,上述控制部對於因放倒手段而產生的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之位置偏離,進行上述第1步驟與上述第2步驟,修正上述肩部治療機構中之對被治療者之治療位置。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修正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之位置偏離,即使姿勢有所改變,亦可於適合之位置接受治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控制部於由上述第2檢測手段所檢測之擺動位置達到既定以上之情形時,使上述肩部治療機構之驅動停止。
若為此種結構,則當於肩部治療機構之治療中,被治療者離開肩部治療機構時,可檢測出離開,從而可安全地自此處離開。又,當於肩部治療機構之治療中移動至頭部附近時,可避免治療頭部。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至少於與被治療者之肩外側面或上臂外側面對向之位置安裝有第4治療部件。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對被治療者之肩外側面或上臂外側面進行治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第4治療部件被安裝至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自寬度方向外側朝向後方突出之側壁部。
若為此種結構,則對於被治療者之肩部或上臂,除了自前方及/或上方以外,還可自側方進行借助治療部件之治療或保持。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第4治療部件具有氣袋。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對肩部或上臂進行借助氣袋之治療或保持。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上述氣袋係以上述側壁部之前後方向前側為支點而安裝。
若為此種結構,則可自側面後方對肩部或上臂進行治療或保持。例如,可一面利用第2治療部件來自前方及/或上方治療或保持肩部或上臂,一面利用氣袋(第4治療部件)自側方治療或保持肩部或上臂。即,可自3方向治療或保持肩部或上臂。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具備:座部,其供被治療者就座;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座部,且可對被治療者之臀部與大腿部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治療。若設為此種特徵結構,則可利用第2治療部件來保持就座於座部之被治療者之臀部與大腿部中的至少一者,並藉由第1治療部件進行適當治療。再者,藉由相對於座部而設置複數個治療機構,亦可同時治療臀部與大腿部之複數部位。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其具備:靠背部,其供被治療 者倚靠;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靠背部,且可對被治療者之頭部、背部與腰部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治療。若設為此種特徵結構,則可利用第2治療部件來保持倚靠於靠背部的被治療者之頭部、背部及腰部中的至少一者,並藉由第1治療部件進行適當治療。再者,藉由相對於靠背部而設置複數個治療機構,例如亦可同時治療頭部與背部、頭部與腰部、背部與腰部、頭部與腰部和背部等複數部位。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其具備:擱腿部,其支承被治療者之下腿;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擱腿部,且可對被治療者之腿部與足部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治療。若設為此種特徵結構,則可利用第2治療部件來保持被支承於擱腿部之被治療者之腿部與足部中的至少一者,並藉由第1治療部件進行適當治療。再者,藉由相對於擱腿部而設置複數個治療機構,亦可同時治療腿部與足部之複數部位。
於本發明之按摩機中,較佳為,其具備:扶手部,其支承被治療者之臂部;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扶手部,可對被治療者之臂部進行治療。若設為此種特徵結構,則可利用第2治療部件來保持被支承於扶手部之被治療者之臂部,並藉由第1治療部件進行適當治療。再者,藉由於扶手部設置複數個治療機構,例如亦可同時治療手指部與前臂部、手指部與上臂部、前臂部與上臂部、手指部和前臂部與上臂部等複數部位。
為了按壓治療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適當的是,第1治療部件與第2治療部件之動作聯動,利用治療機構中之第2治療部件保持被治療者之治療部,同時利用第1治療部件按壓治療部。
因而,藉由如上所述之結構,可實現一種按摩機,其一對治療部件聯動地動作,其中一個治療部件保持被治療部,同時另一個治療部件按壓治療被治療部。
又,藉由使用斜盤凸輪,可利用簡易之結構使第1治療部件朝上下方向擺動,從而可自上方按壓被治療者之治療部。藉由繞沿著寬度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第2治療部件,從而可適當地保持被治療者之治療部。
較佳為,上述第2治療部件進而由鏈桿予以支承,上述鏈桿之其中一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基部,另一端部於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上述基端側與上述前端側之間,繞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 支承上述第2治療部件。
藉由利用鏈桿來支承第2治療部件,較之第2治療部件作為剛體而安裝於治療部件保持部之情形,可實現更複雜之動作,可更接近藉由治療者之手指揉捏肩部時之手指之動作。
較佳為,上述第1治療部件及/或第2治療部件具有氣袋。若為此種結構,則可對被治療部進行借助氣袋之治療或保持。
較佳為,上述治療機構係夾著被治療者身體之左右方向之中心線而左右一對地設置,上述第1治療部件較上述第2治療部件位於接近上述中心線之方向,上述第2治療部件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位於背離上述中心線之方向。若為此種結構,則可藉由第1治療部件治療或保持被治療部之左右方向內側,並藉由第2治療部件治療或保持被治療部之左右方向外側。
較佳為,上述治療機構係夾著被治療者身體之左右方向之中心線而左右一對地設置,上述第2治療部件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位於接近上述中心線之方向,上述第1治療部件較上述第2治療部件位於背離上述中心線之方向。若為此種結構,則可藉由第1治療部件治療或保持被治療部之左右方向外側,並藉由第2治療部件治療或保持被治療部之左右方向內側。
1:按摩機
11:座部
12:靠背部
13:背抵面
14:側面
15:擱腿部
15a:腿單元
15b:腳單元
29:扶手部
100:支承部
110:升降滑軌
112:底部
114:側部
116:爪部
118:公螺桿保持部
120:滑動螺桿
122:公螺桿
124:升降構件
125:支承構件
125a:鉤掛爪
130:升降馬達驅動部
131:升降馬達
132:升降馬達驅動電路
133:小徑滑輪
134:大徑滑輪
135:滑輪皮帶
142:第1金屬板
142a:狹縫孔
143:第2金屬板
144:第3金屬板
146:左右滑軌
147:底部
148:側部
149:爪部
150:滑板
200:肩部治療機構
210:基部
211:第1基部
212:底部
213:側部
214:接頭保持貫穿孔
215:軸
216:第2基部
217:底部
218:舌部
219:舌部貫穿孔
220:接頭部
221:突起
222:凹陷
223:孔
224:研缽狀孔
225:球狀孔
226:基板
227:霍爾元件
228:螺旋彈簧(施力構件)229:磁鐵
230:治療馬達驅動部(驅動部)
231:治療馬達
232:蝸桿輸出軸
233:治療馬達驅動電路
234:蝸桿減速機構
235:治療輸出軸(輸出軸)
236:止轉銷
237:減速機構殼體
238:支架
239:施力構件
240:斜盤凸輪
242:滾珠軸承(環狀軸承)
244:凸輪本體
246:固定板
247:螺栓
248:螺母
249:螺母
250:治療部件保持部
252:第1構件
254:第2構件
257:罩
261:第1治療部件(治療部件)
262:抵接部
265:第2治療部件(治療部件)
266:連結構件
270:第1銷貫穿孔
274:轉動軸
276:第2治療部件本體
277:第1抵接部
278:第2抵接部
279:槽部
280:連結軸
281:細徑部
282:球狀部
283:第2銷貫穿孔
284:連結銷
289:側壁部
290:構件
291:第4治療部件
292:氣袋
293:連結銷
300:氣袋
301:供排氣部
302:支承體
303:第3治療部件
304:進退機構
305:連結構件
306:樞軸
307:氣袋(施力構件)
310:控制部
320:第1檢測手段
321:第2檢測手段
322:第3檢測手段
323:放倒手段
324:致動器
400:按摩機
401:枕部
402:位置調整手段
403:治療部
404:臂
405:治療部件
H:被治療者
H1:臀部
H2:頭部分
H3:背部
H4:大腿部
H5:腿肚部
H6:腳尖部
H7:上臂部
H8:前臂部
H9:手指部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整體結構之立體圖。
圖2係支承部與肩部治療機構之立體圖。
圖3係支承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基部與肩部治療機構之立體圖。
圖5係基部與肩部治療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治療馬達驅動部與斜盤凸輪之左側面圖。
圖7係拆除減速機構殼體之狀態之治療馬達驅動部與斜盤凸輪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斜盤凸輪之分解立體圖。
圖9係斜盤凸輪、治療部件保持部與第1、第2治療部件之正面圖。
圖10係斜盤凸輪、治療部件保持部與第1、第2治療部件之左側面圖。
圖11係斜盤凸輪、治療部件保持部與第1、第2治療部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斜盤凸輪與治療部件保持部之剖面圖。
圖13係表示第1、第2治療部件之動作之圖。
圖14係表示第1、第2治療部件之動作之圖。
圖15係表示第1、第2治療部件之動作之圖。
圖16係表示相對於第1基部之第2基部與肩部治療機構之動作之圖。
圖17係表示相對於第1基部之第2基部與肩部治療機構之動作之圖。
圖18係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第1治療部件、第2治療部件之左側面圖。
圖19係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20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整體結構之立體圖。
圖2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動作流程之圖。
圖22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動作流程之圖。
圖23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動作流程之圖。
圖2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動作流程之圖。
圖25係第3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之正面圖。
圖26係第3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之立體圖。
圖27係表示使第3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抵接於被治療者之狀態之側面圖。
圖28係表示將治療機構適用於座部之按摩機之示意圖。
圖29係表示將治療機構適用於靠背部之按摩機之示意圖。
圖30係表示將治療機構適用於包含腿單元與腳單元之擱腿部之狀態之示意圖。
圖31係表示利用治療機構治療被治療部之情形之示意圖,(a)表示自上方觀察左腳之狀態,(b)表示自側方觀察左腳之狀態。
圖32係表示將治療機構適用於扶手部之按摩機之示意圖。
圖33係表示使第1治療部件以與使用者之左右方向內側對向之方式而配置,使第2治療部件以與使用者之左右方向外側對向之方式而配置之狀態之示意圖。
圖34係表示使第1治療部件以與使用者之左右方向外側對向之方式而配置,使第2治療部件以與使用者之左右方向內側對向之方式而配置之狀態之示意圖。
以下,使用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再者,以下記載之實施形態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例示,並非將本發明僅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者。因而,本發明只要不脫離該主旨,便可以各種形態實施。
1.第1實施形態
〔整體結構〕
圖1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之整體結構。按摩機1具備座部11、靠背部12、支承部100(未圖示)及肩部治療機構200。座部11係供被治療者以其臀部或大腿部抵接之狀態而就座者,靠背部12係支承就座於座部11之被治療者之背部者。以下,將按摩機1中被治療者就座於座部11之狀態下之腹側定義為 「前」、背側定義為「後」、右手側定義為「右」、左手側定義為「左」、頭側定義為「上」、腳側定義為「下」。又,將與被治療者之肩寬方向平行之方向定義為「寬度方向」或「左右方向」、與自前朝後之方向平行之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與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該兩者垂直之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
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對圖1所示之左側(治療左肩部)之支承部100、基部210、肩部治療機構200進行說明。支承部100、基部210、肩部治療機構200於左側與右側具有對稱形狀,因此省略右側形狀之說明。
〔支承部〕
支承部100被安裝於與被治療者之背部所抵接之背抵面13交叉之面即靠背部12之左右側面14、14。本實施形態中,支承部100係被安裝於靠背部12,但只要與靠背部12之放倒聯動地進行放倒,則亦可不安裝於靠背部12。
如圖2、圖3所示,支承部100具備升降滑軌110、滑動螺桿120(公螺桿122、升降構件124)、升降馬達驅動部130、第1金屬板142、第2金屬板143、第3金屬板144、左右滑軌146、滑板150。升降滑軌110係將鐵等金屬板彎折成剖面矩形狀而形成,具有底部112、同方向地豎立設置於底部112兩側之一對側部114、及自兩側部之端部朝內側彎折地形成之一對爪部116。於由升降滑軌110之底部112、側部114及爪部116所包圍形成之空間內,安裝有與升降滑軌110之延伸方向平行之公螺桿122。公螺桿122之其中一端部連接於與升降滑軌110連接之升降馬達驅動部130,另一端部支承於自升降滑軌110之底部112豎立設置地形成之公螺桿保持部118。
升降馬達驅動部130具有:無刷DC馬達(以下稱作「升降馬達」)131,其具有可使後述之肩部治療機構200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之移動手段即輸出軸;升降馬達驅動電路132,其驅動該升降馬達131;小徑滑輪 133,其安裝於升降馬達131之輸出軸且一體地旋轉;大徑滑輪134,其安裝於公螺桿122之其中一端部且一體地旋轉;以及滑輪皮帶135,其跨及2個滑輪133、134之間而安裝,將輸出軸之旋轉傳遞至公螺桿122。藉由該結構,升降馬達131之輸出軸之旋轉經減速後傳遞至公螺桿122而使公螺桿122旋轉。但是,若升降馬達131為高扭矩低轉速型,則亦可不透過滑輪而直接使公螺桿122旋轉。
於升降滑軌110上,安裝有於內部收容有螺合於公螺桿122之螺母(未圖示)之升降構件124。升降構件124包含滑動性佳之樹脂等。本實施形態中,由公螺桿122與升降構件124構成滑動螺桿120。升降構件124具有含有凸部(未圖示)之大致長方體形狀,該凸部由升降滑軌110之底部112、側部114與爪部116所包圍並卡合。升降構件124藉由公螺桿122正反旋轉而內部之螺母沿著公螺桿122之延伸方向朝雙方向直進運動。即,升降構件124藉由升降馬達131之正反旋轉而於滑接於升降滑軌110之狀態下朝上下方向移動。於支承部100,透過後述之基部210而安裝有肩部治療機構200,藉由使作為移動手段之升降馬達131驅動而使升降構件124上下移動,從而,即使於座高不同之被治療者就座於座部11時,亦可根據各被治療者肩部之高度來使肩部治療機構200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即上下方向移動,以達到最佳之高度。再者,亦可取代滑動螺桿而為於公螺桿122與螺母之間存在滾珠之滾珠螺桿。
第1金屬板142被安裝於支承構件125,該支承構件125藉由螺絲等安裝於支承部100之升降構件124。於支承構件125,形成有4處鉤掛爪125a,形成於第1金屬板142之4處狹縫孔142a分別卡合於鉤掛爪125a(參照圖2)。藉由螺絲等而與第1金屬板142連接之第2金屬板143自升降滑軌110朝向靠背部12之前方延伸。藉由螺絲等而與第2金屬板143連接之第3金屬板144於靠背部12之前方朝內側(沿前後方向觀察時為與靠背部12重合之方向)延伸。再者,第3 金屬板144係以與被治療者(人)之肩部結構吻合之方式而延伸。即,第3金屬板144並非與靠背部12之背抵面13及寬度方向平行,而是隨著自與第2金屬板143之連接部朝內側延伸而接近靠背部12,並且朝向上方向傾斜地構成。
於第3金屬板144之內側(下側),安裝有包含金屬之左右滑軌146。左右滑軌146係與第3金屬板144之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且與升降滑軌110同樣地具有底部147、側部148及爪部149。於左右滑軌146之內側空間,安裝有與左右滑軌146接觸並沿著其延伸方向移動之滑板150。於滑板150上,透過基部210而安裝有肩部治療機構200。藉由沿著左右滑軌146使肩部治療機構200沿寬度方向移動,從而滑板150與基部210亦沿寬度方向移動,可使肩部治療機構200對準被治療者肩部之適當位置。本實施形態中,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朝向寬度方向之移動係手動進行。
本實施形態中,升降構件124之升降係藉由升降馬達131來進行,但亦可構成為,可手動升降。又,亦可構成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寬度方向之移動並非手動而可藉由馬達驅動來移動。該等之升降及移動之方法可自由組合。
〔基部〕
如圖4、圖5所示,基部210包含第1基部211及第2基部216。基部210係與第3金屬板144平行地安裝。即,於沿著前後方向觀察時,基部210並非與寬度方向平行,而是隨著自靠背部12之側面14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朝遠離座部11之方向傾斜地構成。又,於沿著上下方向觀察時,基部210並非與靠背部12之背抵面13平行,而是隨著自靠背部12之側面14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朝接近靠背部12之方向傾斜地構成。
第1基部211係使金屬板彎曲成U字狀而形成,具有底部212與一對側部213。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透過4個間隔件(未圖示),並藉由螺絲等 而安裝於滑板150。於側部213,於對向之部位形成有圓形之接頭保持貫穿孔214。第1基部211係沿前後方向延伸,該接頭保持貫穿孔214係形成於側部213之前方端部。
第2基部216係將金屬板彎折而形成為下表面開口之長方體之箱狀。第2基部216位於由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與側部213所夾著之部位。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係與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對向。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之前端朝前方延伸而形成有舌部218,舌部218之前端彎曲而朝下方延伸。於舌部218之前端附近,形成有舌部貫穿孔219。
於第1基部211之2個接頭保持貫穿孔214之間,具有接頭部220。接頭部220係將2個樹脂零件予以組合而構成為長方體狀,於接頭部220之面內,於與第1基部211之一對側部213對向之兩端面,形成有一對圓筒形狀之突起221。該突起221嵌入第1基部211之接頭保持貫穿孔214內,藉此,接頭部220可相對於第1基部211而以突起221為軸心朝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擺動。一對突起221於其中央形成有貫穿孔,插通有軸215(參照圖4)。
於接頭部220之與擺動軸心平行之面之位於內前方之面之中央部,形成有凹陷222。第2基部216之舌部218嵌入該凹陷222內,藉由使螺絲等插通形成於舌部218之舌部貫穿孔219並固定於接頭部220,從而將第2基部216固定於接頭部220。藉此,當接頭部220相對於第1基部211而擺動時,第2基部216亦同時擺動。
於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與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之間,安裝有作為施力構件239之一例之螺旋彈簧228,藉此,始終有將接頭部220之突起221作為擺動軸心而遠離第1基部211之方向之力(施加力)作用於第2基部216之前端側(參照圖16、圖17)。
如圖16、圖17所示,於螺旋彈簧228之靠近第2基部216之側,安 裝有磁鐵229,於以與該磁鐵229之磁極面對向之方式安裝於第1基部211之基板226上,沿著螺旋彈簧228之伸縮方向而安裝有後述之第2檢測手段321即複數個霍爾元件227(或霍爾IC)。藉由確定因磁鐵229之接近而檢測出霍爾電壓之霍爾元件227,可檢測螺旋彈簧228之伸縮量。又,安裝於第1基部211之基板226上的複數個霍爾元件227(實施例中為5個)係於第2基部216之磁鐵229以突起221為擺動軸心而轉動之範圍上,且以磁鐵229跨及2個霍爾元件227上之方式而各自分離地配置。藉由磁鐵229以跨及2個霍爾元件227上之方式而接近,從而可更精細地檢測伸縮量。藉此,於取代壓縮彈簧228而採用後述之氣袋300之情形時,可調整氣袋300之膨脹量,從而可更精細地調整伸縮量。再者,亦可為下述結構:於螺旋彈簧228上安裝霍爾元件227,並以與其對向之方式而將複數個磁鐵229配置於第1基部211。
再者,亦可取代螺旋彈簧228,而使用藉由空氣之出入而容積膨脹、收縮之氣袋307作為施力構件239。通常,按摩機1具備用於治療肩部以外之部位例如前臂或脊背、小腿肚之氣袋300以及進行對氣袋307之空氣出入之空氣壓縮機即後述之供排氣部301。因而,即便使用氣袋307,亦不會導致成本上升,而可使遠離第1基部211之方向之力(施加力)作用於第2基部216之前端側。藉由調整空氣量,可調整遠離之方向之力(施加力)。例如,對於希望強力按壓肩部之人增多膨脹量,對於希望輕微按壓之人減少膨脹量。又,藉由獨立地控制使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驅動之驅動部與供排氣部301,可於借助驅動部之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之治療中調整對肩部之按壓力,對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富於變化之治療。
〔肩部治療機構〕
肩部治療機構200係對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治療者,尤其,係自上方按壓治療肩部者。如圖4~圖12所示,肩部治療機構200具有治療馬達驅動部230、 斜盤凸輪240、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第1治療部件261及第2治療部件265。肩部治療機構200係與基部210一同,可沿升降滑軌110、左右滑軌146各自之延伸方向移動地構成。
(1)治療馬達驅動部
如圖5~圖7所示,於第2基部216之內部空間,收容有作為驅動部之一例之治療馬達驅動部230。治療馬達驅動部230包含具有蝸桿輸出軸232之無刷DC馬達(以下稱作「治療馬達」)231、驅動該治療馬達231之治療馬達驅動電路233、與治療馬達231之蝸桿輸出軸232嚙合而對治療馬達231之旋轉進行減速之蝸桿減速機構234、與蝸桿減速機構234嚙合之治療輸出軸235(輸出軸之一例)、及減速機構殼體237。
蝸桿輸出軸232與蝸桿減速機構234被收容於減速機構殼體237之內部。除蝸桿輸出軸232以外之治療馬達231與治療馬達驅動電路233透過支架238而螺固於減速機構殼體237。減速機構殼體237藉由螺絲等固定於第2基部216之側面,治療馬達驅動部230與第2基部216成為一體。又,於治療輸出軸235上,安裝有後述之斜盤凸輪240。
(2)斜盤凸輪
如圖6~圖8所示,斜盤凸輪240包含:作為環狀軸承之一例之滾珠軸承242;樹脂製圓柱形狀之凸輪本體244,其自軸心方向兩側包夾滾珠軸承242之內輪而與滾珠軸承242之內輪成一體地旋轉;以及固定板246,其被安裝於凸輪本體244之2個底面,進一步自外側包夾凸輪本體244。於斜盤凸輪240上,開設有2個貫穿凸輪本體244與固定板246之孔。於其中一個孔中,螺栓247自其中一個固定板246插通至凸輪本體244與另一個固定板246並利用螺母248而緊固。藉此,固定板246、凸輪本體244、滾珠軸承242一體化。於另一個孔中,插通有治療輸出軸235並利用螺母249而緊固。於治療輸出軸235中,插入有朝徑方向 突出之止轉銷236,於其中一個固定板246上形成有與該止轉銷236嵌合之形狀,藉此,治療輸出軸235與斜盤凸輪240(除滾珠軸承242之外輪以外)成一體地旋轉。
治療輸出軸235之軸心X成為斜盤凸輪240之旋轉軸心,但治療輸出軸235係自滾珠軸承242之旋轉中心,即,自凸輪本體244之軸心偏心地安裝。又,滾珠軸承242之旋轉軸心相對於凸輪本體244之軸心及底面該兩者而傾斜。具體而言,假定以凸輪本體244之軸心為起點且通過治療輸出軸235之中心的徑方向之射線與凸輪本體244之外周面交叉之圓周上之點,以滾珠軸承242之距離治療馬達驅動部230最遠之部位位於通過該點並與凸輪本體244之軸心平行之線上之方式而滾珠軸承242傾斜。換言之,滾珠軸承242內,最靠近治療輸出軸235之部位距離治療馬達驅動部230最遠,距離治療輸出軸235最遠之部位最靠近治療馬達驅動部230。藉此,當治療輸出軸235旋轉時,斜盤凸輪240之滾珠軸承242之內輪以相對於軸心X而偏心且偏角之狀態旋轉。再者,亦可構成為,滾珠軸承242內,並非最靠近治療輸出軸235之部位,而是其他任意部位距離治療馬達驅動部230最遠。又,亦可取代滾珠軸承242而使用滾柱軸承或滑動軸承。
(3)治療部件保持部
如圖5、圖9~圖12所示,於斜盤凸輪240上安裝有治療部件保持部250。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係由包含金屬板之板狀之第1構件252、與包含樹脂且具有以包圍底面及底面周圍之方式豎立設置之側面之第2構件254藉由螺絲等緊固而構成。第1構件252發揮作為覆蓋第2構件254之凸輪保持貫穿孔255周圍之蓋之功能。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上,自第1構件252直至第2構件254而形成有嵌入至斜盤凸輪240之滾珠軸承242之外輪的剖面圓形之凸輪保持貫穿孔255,該凸輪保持貫穿孔255於第2構件254中,係由自底面垂直地豎立設置之圓筒形狀之突 起255a所形成。滾珠軸承242之外輪藉由壓入或黏著等方法而安裝於突起255a之內周面。即,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相對於滾珠軸承242之旋轉軸心而垂直地安裝。因而,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相對於治療輸出軸235以與滾珠軸承242相同之角度而傾斜。又,於第2構件254之底面之與形成有突起之側為相反側,以將端部覆蓋於斜盤凸輪240之方式而安裝有罩257。
(4)治療部件
如圖5、圖9~圖11所示,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第2構件254之與安裝有罩257之側為相同側、且較斜盤凸輪240為寬度方向之內側(即,自前看後時為斜盤凸輪240之左側),藉由螺絲等,以成為一體之方式而安裝有包含樹脂或橡膠等之第1治療部件261(治療部件之一例)。第1治療部件261之剖面為大致L字狀,與被治療者之肩部抵接之抵接部262係自連接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部位朝下方突出,抵接部262之前端呈大致半球狀。第1治療部件261係模擬治療者之拇指所進行之治療,例如按壓肩中愈、肩外愈、曲垣、肩井等穴位或者背闊肌、肩甲提肌、斜方肌。
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安裝有斜盤凸輪240之部位之附近且前方,相對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可朝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擺動地安裝有第2治療部件265。第2治療部件265具有連結構件266、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及連結軸(鏈桿之一例)280。
連結構件266係剖面呈圓角之直角三角形狀的柱狀,且由樹脂所形成。於包含夾著直角之2邊(長邊、短邊)中之長邊與斜邊的角部,以自形成直角三角形之面朝兩側突出之方式而形成有轉動軸274。轉動軸274被插入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第2構件254上形成之U字槽256內,第1構件252覆蓋U字槽256。藉此,連結構件266相對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而使軸心可朝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擺動地保持有轉動軸274。連結構件266係以轉動軸274與治療部件保 持部250之寬度方向平行之方式而安裝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於構成連結構件266之直角之角部,以貫穿形成直角三角形之面之方式而形成有第1銷貫穿孔270。
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包含樹脂或橡膠等,將其基端側藉由螺絲等而固定於連結構件266之形成直角三角形之斜邊之面,從而與連結構件266成為一體。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較第1治療部件261而於寬度方向上位於外側,且自治療部件保持部250朝前方延伸。即,當沿著寬度方向觀察時,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較第1治療部件261位於前方,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部較第1治療部件261之前端部而位於下方。又,當沿著寬度方向觀察時,接頭部220之突起221(第1基部211之接頭保持貫穿孔214)位於第1治療部件261之前端部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部之間。
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側係與被治療者之肩部抵接之部位,自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中途分為二股。二股之寬度方向之大小不同,位於寬度方向內側之第1抵接部277小於位於寬度方向外側之第2抵接部278。又,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部之全寬大於第1治療部件261之寬度(半球狀部分之直徑)。進而,第1抵接部277與第2抵接部278在相對於其延伸方向垂直之方向上具有複數個槽部279。藉此,即使對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使用硬質材料之情形時,亦可減弱第1抵接部277與第2抵接部278按壓被治療者肩部時之壓力。再者,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係模擬治療者之除拇指外之四指所進行之治療者,自前側支撐或者搓揉被治療者之身體,並且按壓例如缺盆這一穴位或大胸肌。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亦可並非分為二股而為一體型。
連結軸280沿上下方向延伸,位於連結構件266或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上方。連結軸280之作為上側之一端被支承於接頭部220,作為下側之另一端可擺動地安裝於連結構件266。連結軸280為圓柱狀,靠近一端側為較中 央部之直徑為小徑圓柱狀之細徑部281,其前端(一端)成為較細徑部281大之直徑之球狀部282。於接頭部220之面內,在與連結軸280對向之面上具有圓形之開口,形成有孔223。該孔223包含:研缽狀孔224,隨著自面朝向內部而直徑變窄;以及球狀孔225,與該研缽狀孔224之底連通,可保持連結軸280之前端(參照圖9)。研缽狀孔224之底之直徑小於球狀孔225之直徑。藉此,當以將連結軸280之球狀部282嵌入球狀孔225的狀態來裝配接頭部220時,連結軸280之一端相對於接頭部220而前後方向、上下方向、寬度方向之移動受到限制,但在以球狀部282為中心而抵接於研缽狀孔224的角度範圍內旋轉自如、擺動自如。即,連結軸280之一端與接頭部220成為借助所謂的球頭的連接。
於連結軸280之另一端,沿徑方向形成有第2銷貫穿孔283,藉由第2銷貫穿孔283、及貫穿連結構件266之第1銷貫穿孔270之連結銷284,擺動自如地安裝於連結構件266。連結銷284係以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寬度方向平行,即,與轉動軸274平行之方式而安裝,因此第2治療部件265(連結構件266)藉由連結軸280,以連結銷284為軸心而可朝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擺動地受到支承。又,連結軸280與連結構件266之連結部位位於第2治療部件265之基端側與前端側之間。
藉由如上所述之結構,第2治療部件265之連結構件266構成可相對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而擺動之鏈桿,並且連結軸280構成球頭及可擺動之鏈桿,具備所謂之雙鏈桿機構。因而,第2治療部件265可相對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而朝上下方向移動,且可相對於接頭部220而旋轉。
〔治療部件之動作〕
繼而,使用圖13~圖17,對使本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作動時之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之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於被治療者未就座於按摩機1之座部11之狀態,即,第1 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未抵接於任何物體之狀態下使治療馬達231驅動。此時,如圖17所示,第2基部216藉由螺旋彈簧228之施加力,前端側相對於第1基部211而遠離。但以下,設為如圖13~圖15所示般,螺旋彈簧228之施加力未作用於第2基部216進行說明。
當使治療馬達231驅動時,經蝸桿減速機構234減速而治療輸出軸235旋轉。藉由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斜盤凸輪240之凸輪本體244、固定板246、滾珠軸承242之內輪成為一體地旋轉。然而,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並不跟轉。其原因在於,安裝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第2治療部件265係透過連結軸280、接頭部220而支承於第1基部211。但是,治療部件保持部250被固定於滾珠軸承242之外輪,因此,即使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不旋轉,亦不會成為治療輸出軸235、凸輪本體244、固定板246、滾珠軸承242之內輪旋轉時之阻力。
如上所述,治療輸出軸235係以相對於斜盤凸輪240之凸輪本體244之軸心而偏心之狀態安裝,因此,伴隨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斜盤凸輪240之凸輪本體244之軸心繞軸心X公轉。即,斜盤凸輪240相對於治療輸出軸235之軸心X而偏心旋轉。
滾珠軸承242之旋轉軸心相對於凸輪本體244之軸心及底面該兩者而傾斜,因此,相對於滾珠軸承242之旋轉軸心而垂直地安裝之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亦相對於凸輪本體244之軸心及底面該兩者而傾斜。當治療輸出軸235在此狀態下旋轉時,如圖13~圖15所示,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移動與斜盤凸輪240相對於治療輸出軸235之朝向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之移動量相同之量(參照圖13),與此同時,以與滾珠軸承242擺動之角度範圍(朝向上下方向之振
Figure 107118521-A0305-02-0027-1
)相同之角度範圍而擺動(參照圖14、15)。即,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之位置及傾斜方向對應於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角度而連續地變化。
如上所述,第1治療部件261被一體地安裝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當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相對於治療輸出軸235而位於最前之狀態設為旋轉之基準(0度)時(圖13~圖15各自之(I)),第1治療部件261於沿著上下方向觀察時,如圖13所示,隨著治療輸出軸235自下觀察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動作聯動地經過右(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角度為90度,圖13(II))、後(180度,圖13(III))、左(270度,圖13(IV)),再次移動(圓周運動)至前(0度,圖13(I))。與此同時,當沿著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觀察時,如圖14、圖15所示,第1治療部件261自中位置(0度,圖14、圖15各自之(I))開始,經過上位置(90度,圖14、圖15各自之(II))、中位置(180度,圖14、圖15各自之(III))、下位置(270度,圖14、圖15各自之(IV)),而再次移動(擺動)至中位置(0度)。其原因在於,內嵌於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第1治療部件261)之滾珠軸承242相對於治療輸出軸235而以偏心且偏角之狀態旋轉。再者,所謂上位置,係指第1治療部件261於上下方向可處之最上方及其附近之位置,所謂下位置,係指第1治療部件261於上下方向可處之最下方及其附近之位置。所謂中位置,係指上位置與下位置之中間位置。
此時,第2治療部件265如圖13~圖15所示,當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相對於治療輸出軸235而位於最前之位置設為旋轉之基準(0度)時(圖13~圖15各自之(I)),第2治療部件265之基端側沿著上下方向觀察時,如圖13所示,隨著治療輸出軸235自下觀察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動作聯動地經過右(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角度為90度,圖13(II))、後(180度,圖13(III))、左(270度,圖13(IV)),而再次移動(圓周運動)至前(0度,圖13(I))。第2治療部件265之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側(第1抵接部277、第2抵接部278)亦與基端側同樣地移動,但藉由雙鏈桿機 構之作用,朝向前後方向之移動量較基端側為小。與此同時,當沿著寬度方向觀察時,如圖14所示,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側自中位置(0度,圖14(I))開始,經過上位置(90度,圖14(II))、中位置(180度,圖14(III))、下位置(270度,圖14(IV)),而再次擺動至中位置(0度)。進而,當沿著前後方向觀察時,如圖15所示,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側自中間位置(0度,圖15(I))開始,經過右位置(90度,圖15(II))、中間位置(180度,圖15(III))、左位置(270度,圖15(IV)),而再次擺動至中間位置(0度)。但是,藉由雙鏈桿機構之作用,上下方向之動作(擺動量)較治療部件保持部250(第1治療部件261)為小。寬度方向之動作係與第1治療部件261同等。再者,被支承於接頭部220(第2基部216)之連結軸280係以球狀部282為中心旋轉,但並不抵接於接頭部220之研缽狀孔224之壁面。
所謂上述之上位置,係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於上下方向可處之最上方及其附近之位置,所謂下位置,係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於上下方向可處之最下方及其附近之位置。所謂中位置,係指上位置與下位置之中間位置。所謂左位置,係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於寬度方向可處之最左方及其附近之位置,所謂右位置,係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於寬度方向可處之最右方及其附近之位置。所謂中間位置,係指左位置與右位置之中間位置。
如上所述,當沿著寬度方向觀察時,第1治療部件261係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動作聯動地前後移動(擺動)。第2治療部件265之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側雖亦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動作聯動地前後擺動,但其移動量(擺動量)小。因而,當沿著寬度方向觀察時,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之前端側之距離對應於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而變化。並且,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以彼此之前端側之距離變短的方式而聯動地移動,藉此,可利用第2治療部件本體276自前方保持被治療者之肩部,同時 利用第1治療部件261自上方按壓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
如此,藉由使用斜盤凸輪240這一簡單之結構,可使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朝上下方向擺動。再者,基於治療輸出軸235之旋轉角度之、第1治療部件261、第2治療部件265之動作根據治療輸出軸235、與距離治療馬達驅動部230最遠之滾珠軸承242之位置關係而變化。
繼而,對被治療者就座於按摩機1之狀態下之第1治療部件261、第2治療部件265之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在被治療者就座於按摩機1之座部11之狀態下,使支承於支承部100之肩部治療機構200對準肩部之位置。具體而言,使第1治療部件261位於肩部之上部,使第2治療部件265位於肩部之前部。此時,第2基部216藉由螺旋彈簧228之作用,前端側相對於第1基部211而遠離。藉此,第1治療部件261自上方按壓被治療者之肩部,第2治療部件265自前方保持肩部。在此狀態下,使治療馬達231驅動。
藉由螺旋彈簧228之作用,利用第2治療部件265自前方保持被治療者之肩部,同時利用第1治療部件261自上方按壓被治療者之肩部,因此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不會因上下方向之擺動而離開被治療者之肩部,而可始終保持並自上方按壓肩部。於第1治療部件261自上方之按壓中,藉由第1治療部件261之上下方向之擺動與螺旋彈簧228之施加力,可使第1治療部件261按壓治療者肩部之力週期性地變化,因此可獲得與藉由治療者之手指進行之治療接近之治療感。因而,本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中,第2治療部件265可保持被治療者之肩部不會自靠背部12抬起,並利用第1治療部件261自上方刺激肩部之穴位即肩井。
又,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係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因此不僅可按壓被治療者肩部之特定部位,亦可按壓其周邊,因此可進一步提高按壓之治療效果。
本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中,如上所述,第1治療部件261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而進行所謂之圓周運動(參照圖13),並且藉由雙鏈桿機構,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彼此朝前後方向反覆接近、遠離(參照圖14),因此,不僅可實現肩部之按壓,亦可藉由抓握揉捏來鬆弛肩甲提肌或斜方肌上部等肩部肌肉。斜方肌為粗而強之肌肉,但肩甲提肌為細而弱之肌肉。尤其,女性或塌肩之人由於肩甲提肌弱,因此肌肉易成為緊張狀態而容易造成肩部酸痛。
因此,於肩部治療機構200中,第1治療部件261繞沿上下方向延伸之治療輸出軸235作圓周運動,藉此,再現揉捏時之治療者手指之動作或拇指球之旋轉,可按壓較指壓稍廣之範圍而鬆弛肩甲提肌或斜方肌上部等肩部肌肉。此時,第2治療部件265於第1治療部件261之揉捏動作時進行抓握與支承,以免被治療者之身體避開。即,第2治療部件265於第1治療部件261與第2治療部件265彼此接近時,抓握被治療者之肩部肌肉,遠離時支承被治療者之身體。藉此,可有效地鬆弛被治療者之肩部肌肉。
靠背部12之左右側面14、14分別具備之升降構件124、124朝向上下方向之移動、肩部治療機構200、200朝向寬度方向之移動可各自獨立地進行。又,對於左右肩部治療機構200、200之治療馬達231、231,亦可僅使其中一個治療馬達231驅動,或者使各自之轉速不同。即,可獨立控制各個治療馬達231、231。藉此,對於因被治療者之個人差異而左右肩部之高度不同之情形、被治療者所期望之按壓位置、按壓力等於左右肩部有所不同之情形、僅欲治療左右肩部中之其中一者之情形等均可容易地應對。
2.第2實施形態
(1)治療部件
圖18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之第1治療部件261、第2治療部件265之 左側面圖。圖19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之功能方塊圖。再者,第2實施形態之基本結構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第1治療部件261、第2治療部件265之結構不同。
如圖18、圖19所示,第1治療部件261及/或第2治療部件265具有氣袋300。第1治療部件261所具有之氣袋300係與治療部件保持部250之第2構件254之被治療者側為相同側,藉由使包含進行空氣出入之上述空氣壓縮機及閥之氣袋300可膨脹收縮之供排氣部301,保持使氣袋300自上方抵接至被治療者之肩部之狀態、或反覆進行氣袋300之膨脹收縮而進行按壓治療、或調整氣袋300之空氣量,藉此,可進行治療之強度調整。又,第2治療部件265所具有之氣袋300係相對於設於連結構件266之構件290而安裝,藉由上述供排氣部301,保持為使氣袋300自前方抵接至被治療者之肩部之狀態、或反覆進行氣袋300之膨脹收縮而進行按壓治療、或調整氣袋300之空氣量,藉此,可進行治療之強度調整。藉此,可實現與個人一致之治療強度調整或配合個人之體形來保持。
如圖19所示,供排氣部301係與控制部310電性連接,可藉由控制部310來控制空氣量之調整或氣袋300之膨脹收縮之時機。又,升降馬達131或治療馬達231即驅動部係與控制部310電性連接,可藉由控制部310來控制升降馬達131或治療馬達231之驅動。控制部310可獨立地控制供排氣部301與驅動部。藉此,可控制供排氣部301而使氣袋300膨脹收縮以保持使氣袋300抵接至被治療者肩部之狀態,而控制驅動部來對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治療。可進行將借助供排氣部301之空氣式治療與借助驅動部之機械式治療予以組合之治療。
(2)進退機構
繼而,對使第3治療部件303可朝向被治療者進退之進退機構304進行說明。
如圖18所示,於構件290中設有:支承體302,其較第2治療部件265之氣袋 300而設於被治療者側;第3治療部件303,其設於支承體302之前端部;以及進退機構304,其藉由氣袋300之膨脹收縮而使支承體302可朝向被治療者進退。連結構件305之其中一端設於構件290,另一端透過樞軸306而樞支於支承體302。進退機構304藉由氣袋300之膨脹收縮而以樞軸306為支點來使支承體302轉動,從而可使支承體302朝向被治療者進退。藉此,藉由設於支承體302前端部之第3治療部件303,可對肩部進行與借助氣袋300之治療不同之治療。又,藉由利用控制部310來控制供排氣部301以調整對氣袋300之空氣量,亦可改變治療之強度。上述例中,列舉了於第2治療部件265側設有支承體302、第3治療部件303、進退機構304之示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於第1治療部件261側。
圖20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之整體結構之立體圖。支承被治療者之頭部之後述枕部401與設於靠背部12內之後述治療部403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之結構。
如圖19、圖20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除了上述第1實施形態以外,還於靠背部12之被治療者之背所抵接之背抵面13具有枕部401與治療部403,該枕部401支承被治療者之頭部,該治療部403係於靠背部12內使揉捏馬達驅動以對被治療者之背部進行揉捏動作及/或使敲打馬達驅動以對被治療者之背部進行敲打動作。於枕部401中,設有可於前後方向上調整被治療者之頭部位置之位置調整手段402。位置調整手段402包含氣袋300及使氣袋300可膨脹收縮之供排氣部301,藉由使氣袋300膨脹,可使被治療者之頭部朝前方移動,藉由使氣袋300收縮,可使被治療者之頭部朝後方移動。上述中,以位置調整手段402包含氣袋300與供排氣部301之結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可藉由馬達驅動式之頂撐來調整被治療者之頭部位置之機械式位置調整手段402。
於利用治療部403治療被治療者之背部時,通常,肩部治療機構200位於被治療者之頭部旁邊,因此被治療者會一面於頭部旁邊感到壓迫感一面接受治療。藉由設為上述結構,可使頭部移動調整至被治療者不會感到壓迫感之位置,從而接受治療而不會感到壓迫感。又,於未利用肩部治療機構200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之情形時,亦可利用控制部310來控制供排氣部301,以設為使位置調整手段402之氣袋300膨脹之狀態,從而始終避免被治療者感到壓迫感。
當利用肩部治療機構200來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時,可利用位置調整手段402調整被治療者之頭部位置,以於最佳之位置使肩部接受治療。例如,利用控制部310控制供排氣部301,使位置調整手段402之氣袋300收縮,以設為使被治療者之背部緊貼靠背部12之狀態。於使被治療者之背部緊貼靠背部12之狀態下,可利用肩部治療機構200治療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調整手段402之示例並不限定於上述示例。例如,藉由使治療部403與位置調整手段402聯動,以在利用治療部403進行治療時,調整被治療者之頭部位置以變更被治療者之治療姿勢,從而亦可變更治療部位或治療強度。又,當使肩部治療機構200與位置調整手段402聯動地利用肩部治療機構200來進行治療時,藉由利用位置調整手段402使被治療者之頭部朝前方移動,從而可一面進行對肩部之治療或自前方保持肩部,一面亦同時進行伸長脖子之伸展。
(3)肩部位置檢測
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具有:移動手段,其使肩部治療機構200可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第1檢測手段320,其檢測肩部治療機構200於身高方向之特定位置;第2檢測手段321,其檢測第2基部216相對於第1基部211之擺動位置;以及控制部310,其控制移動手段。移動手段具有升降馬達131,藉由控制升降馬達131之驅動,與第1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同樣地,可使肩部治療機構 200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
對肩部治療機構200於身高方向之特定位置進行檢測之第1檢測手段320,可藉由對上述升降馬達驅動部130之大徑滑輪134(參照圖2)之轉速進行檢測而實現。具體而言,於大徑滑輪134配置磁鐵(未圖示),於與磁鐵對向之位置固定配置霍爾元件(未圖示)。當大型滑輪134旋轉1圈時,磁鐵接近霍爾元件,計數為1圈。可根據轉速算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移動距離,從而確定身高方向上之位置。又,第1檢測手段320並不限定於上述者。例如,亦可於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第1治療部件261或第2治療部件265中設置微開關,將微開關導通之位置確定為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又,亦可於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第1治療部件261或第2治療部件265中設置壓力感測器或可對上述氣袋300測定空氣壓力之空氣壓力感測器,將達到既定之壓力值以上之位置確定為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作為其他方法,亦可即時地檢測移動手段即升降馬達131之電流值,將於升降中施加有負載時之電流值成為既定值以上之位置確定為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再者,作為第1檢測手段320,敍述了對施加於升降馬達131之負載進行檢測之情形,但於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中或使肩部治療機構200沿身高方向移動時,於上述電流值成為既定值以上之情形時,亦可使升降馬達131停止。藉此,可相對於被治療者之肩部安全且防止過度之移動。又,亦可用於升降馬達131之過載對策。
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基部210於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與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之間具有作為施力構件239之氣袋307、及對第2基部216相對於上述第1基部211之擺動位置進行檢測之第2檢測手段321。藉由氣袋307膨脹,從而第2基部216可相對於第1基部211而擺動,可利用第2檢測手段321來檢測擺動位置。藉由第2基部216擺動,可使設於第2基部216之第1治療部件261或第2治療部件265沿著或保持被治療者之肩部,或進行按壓治療。又,藉由利用第2檢 測手段321檢測擺動位置,從而可使第1治療部件261或第2治療部件265移動至與其人一致之治療位置。
如圖20所示,按摩機400之靠背部12具有:上述治療部403,其可相對於被治療者之背部而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以及第3檢測手段322,其藉由治療部403之移動來檢測被治療者之特定位置。又,治療部403亦可沿著身高方向而設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1個)。該治療部403包含左右成對之臂404、及設於臂404之上下兩端部之治療部件405,藉由揉捏馬達或敲打馬達之驅動,可進行左右之治療部件405接近遠離之揉捏動作、及左右之治療部件405交替地朝向被治療者進退之敲打動作。該治療部403可藉由升降馬達(未圖示)之驅動而沿著身高方向朝向上方或下方移動,以變更相對於身體之位置,或者進行滾動按摩。臂404朝前後方向擺動自如,由包含彈簧等之施力手段(未圖示)施力,以使上側之治療部件405朝向前方突出。第3檢測手段322係設於治療部403之臂404之感測器(未圖示),檢測臂404處於既定之擺動位置之情形,將其檢測時之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之位置檢測為特定位置。若具體說明,則在藉由控制部310之控制而使治療部403沿著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上升之過程中,當上側之治療部件405到達被治療者之肩部上方時,解除作用於治療部件405之負載,臂404朝前方擺動而成為既定之擺動位置。構成第3檢測手段332之感測器(未圖示)檢測臂404成為既定之擺動位置之情形,並基於此時之治療部403之上下位置來檢測肩部位置。於確定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最佳治療位置時,將上述檢測出之肩部位置作為基準位置,基於該基準位置而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移動位置。藉此,可使靠背部12之肩部位置資訊反映至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可縮短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檢測時間。上述中,以第3檢測手段322為對設於治療部403之臂404之擺動進行檢測之感測器(未圖示)之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於治療部件405 中設置壓力感測器,觀察治療部件405之負載被解除時之壓力值之變化,以判定為肩部位置。
繼而,使用圖21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之肩部位置檢測。
如圖21所示,控制部310使治療部403驅動,使用第3檢測手段322進行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檢測(步驟S1)。此時,將治療部403所檢測出之肩部位置作為基準位置,基於該基準位置來確定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移動位置。於上述肩部位置檢測之治療部403之上升過程中,有時第3檢測手段322無法檢測身高較高之人。此時,有時會到達作為可上升之極限部位而設之上限限位。進行是否到達上限限位之判定(步驟S2)。於到達上限限位時,不確定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移動位置,而移轉至自肩部治療機構200於身高方向之上限位置使後述之第2基部216擺動之步驟S9(步驟S3)。繼步驟S2之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朝向移動位置下降(步驟S4)。於步驟S4時,進行升降馬達131之負載判定(步驟S5)。若無對升降馬達131之負載而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下,則移轉至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到達移動位置之步驟S7。然而,若升降馬達131施加有負載而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上,則移轉至使升降馬達131停止之步驟S6。於移轉至步驟S6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以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於步驟S7中,利用第1檢測手段320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已到達移動位置。判定後,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尚未到達移動位置之情形時,移轉至步驟S4而繼續下降動作。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已到達移動位置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步驟S8)。
繼步驟S8之後,於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與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之間,使作為施力構件239之氣袋307膨脹,以使第2基部216擺動,從而使 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步驟S9)。於步驟S9時,利用第2檢測手段321對包含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抑或是未抵接於被治療者肩部之、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進行檢測,判定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抑或是既定範圍外(步驟S10)。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則使氣袋307保持而使擺動停止(步驟S11)。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及第2基部216之擺動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外,即,視為第1治療部件261未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則使氣袋307收縮,以使第2基部216之擺動恢復至初始位置(步驟S12)。藉由對其恢復方向使用彈簧等施力手段,只要使氣袋307收縮,便可使第2基部216恢復至初始位置。
繼步驟S12之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下降既定量(步驟S13)。儘管肩部治療機構200尚未到達抵接於肩部之位置,但已位於附近,因此該既定量係抵接之前之少許移動量。例如為升降馬達131之數轉、數秒位之移動量。於步驟S13時,進行升降馬達131之負載判定(步驟S14)。於無對升降馬達131之負載,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下之情形時,移轉至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已達到既定量之步驟S16。然而,於升降馬達131承受有負載,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上之情形時,移轉至使升降馬達131停止之步驟S15。於移轉至步驟S15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於步驟S16中,利用第1檢測手段320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已達到既定量。判定後,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尚未達到既定量之情形時,返回步驟S13,繼續下降動作。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已達到既定量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移轉至步驟S9,重複至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確定為止(步驟S17)。如此,可檢測肩部治療機構200 之最佳治療位置。
(4)因放倒引起之肩部治療機構之治療位置之修正
如圖19、圖20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具有使靠背部12相對於座部11而放倒之放倒手段323。靠背部12係構成為,藉由設於座部11下方之放倒手段323即致動器324,可相對於座部11而前後放倒,藉由進行豎立動作與放倒動作,可由豎立姿勢變更為靠背面變得大致水平之放倒姿勢。控制部310與致動器324電性連接。
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之因放倒引起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使用圖22、圖23進行說明。圖22係進行放倒動作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動作流程,圖23係進行豎立動作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動作流程。
對進行放倒動作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22所示,控制部310進行上述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檢測(步驟S1)。繼步驟S1之後,藉由致動器324,使靠背部12相對於座部11進行放倒動作(步驟S2)。於步驟S2時,會產生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12之朝向下方之位置偏離,從而導致於步驟S1中檢測出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成為不適合於被治療者之位置。必須對相對於靠背部12產生了位置偏離之治療位置進行修正。
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下降既定量(步驟S3)。儘管產生了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12之朝向下方之位置偏離,但由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已位於被治療者之肩部附近,因此該既定量係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之前之少許移動量。例如為升降馬達131之數轉、數秒位之移動量。於步驟S3時,進行升降馬達131之負載判定(步驟S4)。於無對升降馬達131之負載,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下之情形時,移轉至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已達到既定量之步驟S6。然 而,於升降馬達131承受有負載,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上之情形時,移轉至使升降馬達131停止之步驟S5。於移轉至步驟S5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於步驟S6中,利用第1檢測手段320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已達到既定量。判定後,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尚未達到既定量之情形時,返回步驟S3而繼續下降動作。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已達到既定量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步驟S7)。
繼步驟S7之後,於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與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之間,使作為施力構件239之氣袋307膨脹,以使第2基部216擺動,從而使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步驟S8)。於步驟S8時,利用第2檢測手段321對包含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抑或是未抵接於被治療者肩部之、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進行檢測,判定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抑或是既定範圍外(步驟S9)。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則使氣袋307保持而使擺動停止(步驟S10)。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及第2基部216之擺動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外,即,視為第1治療部件261未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則使氣袋307收縮,以使第2基部216之擺動恢復至初始位置,移轉至步驟S3,重複至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確定為止(步驟S11)。藉由對其恢復方向使用彈簧等施力手段,只要使氣袋307收縮,便可使第2基部216恢復至初始位置。如此,可進行因放倒動作導致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12之位置偏離而產生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即使姿勢有所改變,亦可於適當之治療位置接受治療。
對進行豎立動作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動作進 行說明。
如圖23所示,控制部310進行上述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檢測(步驟S1)。繼步驟S1之後,藉由致動器324,使靠背部12相對於座部11進行豎立動作,並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上升(步驟S2)。於豎立動作時,會產生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12之朝向上方之位置偏離,因此使肩部治療機構200同時上升。繼步驟S2之後,使豎立動作停止,同時使肩部治療功能200之上升停止(步驟S3)。
繼步驟S3之後,於第1基部211之底部212與第2基部216之底部217之間,使作為施力構件239之氣袋307膨脹,以使第2基部216擺動,從而使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步驟S4)。於步驟S4時,利用第2檢測手段321對包含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抑或是未抵接於被治療者肩部之、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進行檢測,判定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抑或是既定範圍外(步驟S5)。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則使氣袋307保持而使擺動停止(步驟S6)。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及第2基部216之擺動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外,即,視為第1治療部件261未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則使氣袋307收縮,使第2基部216之擺動恢復至初始位置(步驟S7)。藉由對其恢復方向使用彈簧等施力手段,只要使氣袋307收縮,便可使第2基部216恢復至初始位置。
繼步驟S7之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下降既定量(步驟S8)。儘管肩部治療機構200尚未到達抵接於肩部之位置,但已位於附近,因此該既定量係抵接之前之少許移動量。例如為升降馬達131之數轉、數秒位之移動量。於步驟S8時,進行升降馬達131之負載判定(步驟S9)。於無對升降馬達131之負載,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下之情形時,移轉至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 已達到既定量之步驟S11。然而,於升降馬達131承受有負載,電流值為既定值以上之情形時,移轉至使升降馬達131停止之步驟S10。於移轉至步驟S10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將此時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停止位置確定為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於步驟S11中,利用第1檢測手段320判定肩部治療機構200是否已達到既定量。判定後,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尚未達到既定量之情形時,返回步驟S8而繼續下降動作。於肩部治療機構200已達到既定量之情形時,使升降馬達131停止,從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下降動作停止,移轉至步驟S4,重複至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確定為止(步驟S12)。如此,可進行因豎立動作導致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12之位置偏離而產生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位置之修正,即使姿勢有所改變,亦可於適當之治療位置接受治療。
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按摩機400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動作,使用圖24進行說明。圖24係於利用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中,肩部治療機構200離開被治療者時之動作流程。
如圖24所示,控制部310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馬達231或升降馬達131之驅動部、供排氣部301驅動,以對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治療(步驟S1)。於步驟S1時,利用第2檢測手段321對第1治療部件261抵接或未抵接於被治療者肩部之、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進行檢測,判定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抑或是既定範圍外(步驟S2)。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內,則就此利用肩部治療機構200繼續進行治療(步驟S3)。判定後,若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處於既定範圍外,即,視為第1治療部件261未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則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驅動停止(步驟S4)。關於第1治療部件261相對於被治療者之肩部而由抵接變為未抵接,例如於治療中被治療者自身進行手動操作而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上升,或者被治療者去打電話而 於治療中離開按摩機400之情形時,第2基部216之擺動位置藉由第1治療部件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而位於既定範圍內,但藉由第1治療部件未抵接於被治療者之肩部而變為既定範圍外。藉此,於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中被治療者離開肩部治療機構200時,檢測出被治療者之離開,並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驅動停止,藉此,被治療者可安全地離開此處。又,可避免於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治療中移動至頭部附近時治療頭部。
3.第3實施形態
(1)治療部件
圖25係第3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正面圖。圖26係第3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立體圖。圖27係表示使第3實施形態之肩部治療機構200抵接於被治療者H之狀態之側面圖。再者,第3實施形態之基本結構係與第1實施形態形同,肩部治療機構200之第2治療部件265、側壁部289、第4治療部件291之結構不同。
如圖25~圖27所示,第2治療部件265包含板狀之構件。亦可於第2治療部件265之後表面(抵接於被治療者H之面)設置氣袋(未圖示)。藉由設置氣袋,可進行空氣式治療。
於第2治療部件265之前表面(與抵接於被治療者H之面為相反側之面),安裝有側壁部289。側壁部289包含大致L字型之板狀構件。板狀構件之短邊側之後表面與第2治療部件之前表面被固定。於長邊側之左右方向內側面,安裝有第4治療部件291。即,側壁部289係以自第2治療部件265之寬度方向外側朝向後方突出的方式而安裝至第2治療部件265。
於側壁部289之內側,安裝有第4治療部件291。第4治療部件291係以至少與被治療者H之肩外側面或上臂外側面對向之方式而設置。第4治療部件291具有氣袋292。氣袋292係以側壁部289之前後方向前側(接近第2治療部 件265之側)為支點並透過連結銷293而安裝。藉由上述供排氣部301,氣袋292可保持為使氣袋292自側方抵接於至少被治療者H之肩外側面或上臂外側面之狀態、或反覆進行氣袋292之膨脹收縮以進行按壓治療、或藉由調整氣袋292之空氣量而進行治療之強度調整。藉此,可實現與個人一致之治療之強度調整或配合個人之體形來保持。又,亦可將第2治療部件265之動作與第4治療部件291之動作加以組合。例如,藉由第2治療部件265,既可自前方及/或上方治療被治療者H之肩部或上臂,進而,又可自側方治療肩外側面或上臂外側面。即,藉由第1治療部件261、第2治療部件265與第4治療部件291,可自3方向對被治療者H之肩部或上臂進行治療。
再者,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了採用1個第2治療部件265之結構,但亦可採用複數個第2治療部件265。於採用複數個第2治療部件265之情形時,複數個第2治療部件265既可各自獨立地驅動,亦可各自藉由鏈桿機構等而聯動地動作。藉此,可使肩部治療機構200之動作多種多樣。
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了按摩機1、400具有對肩部進行治療的肩部治療機構200以作為治療機構之一例之情形。然而,按摩機1、400中,亦可取代肩部治療機構200,或者與肩部治療機構200一同適用對被治療者身體之各部例如頭部、手臂(上臂、前臂)、脊背或者腰部、臀部、腿部(大腿部、腿肚)或腳部(以下,有時稱作身體各部)進行治療之治療機構300。
此時,治療機構300可對被治療者之身體各部採用適合之配置。具體而言,如圖28至圖34所示,對於被治療者之頭部、臂部(上臂、前臂)、脊背或者腰部、臀部、腿部(大腿部、腿肚)或者腳部,可進行如同人(治療者)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般之治療。
圖28至圖34示意性地表示對人身體之各部進行治療之情形。圖31(a)、圖33、圖34中,由以虛線描繪之圓弧所指示之部位表示第1治療部件 261,由以實線描繪之圓弧所指示之部位表示第2治療部件265。
於圖33、圖34中例示了臀之臀部H1、頭部分H2、背部(包含腰部)H3、大腿部H4、腿肚部H5、腳尖部(包含腳掌部)H6、手臂之上臂部H7、手臂之前臂部H8、手指部H9,對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該等部分之治療機構300之形態作例示性說明。
以下,於對被治療者之身體各部進行說明之情形時,將被治療者之腹側定義為「前」、背側定義為「後」、右手側定義為「右」、左手側定義為「左」、頭側定義為「上」、腳側定義為「下」。又,將與被治療者之肩寬方向平行之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與自前朝後之方向平行之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與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該兩者垂直之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又,以下,於無特別註釋而對「左右方向」中之「左」或「右」、「前後方向」中之「前」或「後」、「上下方向」中之「上」或「下」等方向進行說明之情形時,有時會分別簡單地記作「左」或「右」、「前」或「後」、「上」或「下」等。例如,左右方向中之右側或右方有時會簡單地記作「右側」或「右方」。又,將接近圖30、圖31所示之中心線(虛線)側之方向定義為「內側」、遠離中心線(虛線)之方向定義為「外側」。
人之身體於左側與右側具有對稱形狀,因此對於臀之臀部H1~手指部H9,僅對被治療者之身體之左右任一側實施說明,而對身體之另一側省略說明。
如圖28、圖33所示,於對右側之臀部H1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右側之臀部H1之外側(右側)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臀部H1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如圖28所示,於座部11之左右兩側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臀部H1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臀部H1 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臀部H1,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內側(背面側)之方式而配置。
如圖29、圖33所示,於對右側之頭部分H2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頭部分H2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頭部分H2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靠背部12之上方部分或上端部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以抵接於頭部分H2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頭部分H2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頭部分H2,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右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又,於對右側之背部及/或腰部H3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背部及/或腰部H3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背部H3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靠背部12中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背部H3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背部H3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背部H3,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右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如圖28、圖33所示,於對右側之大腿部H4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大腿部H4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大腿部H4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座部11(參照圖28)或擱腿部15之上端部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大腿部H4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大腿部H4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大腿部H4,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右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如圖30所示,擱腿部15包含腿單元15a與腳單元15b。如圖33所 示,於對右側之腿肚部H5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腿肚部H5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腿肚部H7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腿單元15a與腳單元15b各自之凹部內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腿肚部H5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大腿部H4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1所示,對於腿肚部H5,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左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如圖30、圖31、圖33所示,於對治療者之腳部之腳掌或腳側面H6進行治療之情形時,可藉由下述方式來應對,即:使擱腿部15以包含腿單元15a與腳單元15b之方式而構成,於腿單元15a之下端或下方設置腳單元15b,於該腳單元15b中設置治療機構300。
圖31(a)(b)示意性地表示對人身體之左腳H6進行治療之情形。圖31中,由以虛線描繪之圓弧所指示之部位表示第1治療部件261。
圖31(a)係圖示下述情形:於左腳H6之腳掌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左腳H6之腳掌外側(左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藉此,可進行如同人(治療者)在將四指放置於被治療者之腳外側,將拇指放置於腳掌之狀態下進行治療般之治療。再者,如圖34所示,亦可採用於左腳H6之腳掌內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之形態。
又,圖31(b)係圖示下述情形:於左腳H6之腳掌外側(左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左腳H6之腳掌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藉此,可進行如同人(治療者)在將四指放置於被治療者之腳外側,將拇指放置於腳掌之狀態下進行治療般之治療。再者,如圖34所示,亦可採用於左腳H6之腳掌內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之形態。
如圖32、圖33所示,於對右側之上臂部H7進行治療之情形時, 於上臂部H7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上臂部H7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座部11之側部設置扶手部29(參照圖32),於該扶手部29之內部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上臂部H7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上臂部H7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上臂部H7,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右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於對右側之前臂部H8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前臂部H8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前臂部H8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座部11之側部設置扶手部29(參照圖32),於該扶手部29之內部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前臂部H8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前臂部H8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前臂部H8,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左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於對右側之手指部H9進行治療之情形時,於手指部H9之外側(右側側面)配置第2治療部件265,於內側(背面側)配置第1治療部件261。於在按摩機1中設置治療手指部H9之治療機構300之情形時,例如於座部11之側部設置扶手部29(參照圖32),於該扶手部29之內部設置該治療機構300,於該治療機構300中,係以第1治療部件261或罩257抵接於手指部H9之內側,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手指部H9之外側之方式而配置。再者,如圖34所示,對於手指部H9,亦可以第2治療部件265抵接於左側側面之方式而配置。
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了下述情形,即:將治療機構300設置於所謂之按摩椅即按摩機1,以對被治療者之被治療部進行治療。但治療機構300並不限於設置於按摩椅即按摩機1中之情形。
例如亦可將治療機構300設於所謂之機械臂,以用於包含被治療者之肩部、背(背部)、頭部、臂部、腿部、腳部在內的被治療者身體之任意部位或者整個身體之治療,上述機械臂係將一端固定於地面等,於該經固定之端部之另一端側,設有藉由指示驅動部而驅動之一個或二個以上之關節部。例如,亦可於被治療者橫臥於床上之狀態下,於將一端固定於床之機械臂之另一端設置治療機構300,利用該治療機構300來治療被治療者之身體。
此時,可於機械臂上,為依照治療者之指示進行動作而設置控制部,使該控制部基於該治療者之指示來控制機械臂,以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例如,被治療者亦可將如何、依照何種順序來對該被治療者之身體之哪個部位進行治療等該被治療者之期望指示給控制部,藉此,使該控制部驅動機械臂,以利用治療機構300來治療與該期望對應之部位等。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於按摩機。
200:肩部治療機構
210:基部
211:第1基部
215:軸
216:第2基部
220:接頭部
221:突起
235:治療輸出軸(輸出軸)
240:斜盤凸輪
250:治療部件保持部
252:第1構件
254:第2構件
261:第1治療部件(治療部件)
262:抵接部
265:第2治療部件(治療部件)
266:連結構件
276:第2治療部件本體
277:第1抵接部
278:第2抵接部
279:槽部
280:連結軸

Claims (35)

  1. 一種按摩機,其具備:座部,其供被治療者就座;靠背部,其支承就座於上述座部之上述被治療者之背部;基部,其設於上述靠背部之前方;以及肩部治療機構,其安裝於上述基部,於上述被治療者就座於上述座部之狀態下對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進行按摩,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具備:驅動部,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以及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等自上方按壓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2治療部件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位於前方,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以對應於上述輸出軸之旋轉而上述第1治療部件進行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之圓周運動,並且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彼此朝前後方向反覆接近、遠離,藉此,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治療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肩部治療機構進而具備:斜盤凸輪,其以傾斜姿勢安裝於朝上下方向延伸之上述輸出軸;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伴隨上述斜盤凸輪之旋轉不跟轉地朝上下方向擺動,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寬度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且利用前端側來治療上述被治療者之肩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第2治療部件進而由鏈桿予以支承,上述鏈桿之其中一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基部,另一端部於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上述基端側與上述前端側之間,繞沿著寬度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支承上述第2治療部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鏈桿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其中一端部位於上側,上述另一端部位於下側。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斜盤凸輪係包含環狀軸承而構成,上述輸出軸相對於上述環狀軸承之中心偏心地安裝。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基部於前後方向觀察時,隨著自上述靠背部之側面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朝遠離上述座部之方向傾斜。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基部於上下方向觀察時,隨著自上述靠背部之側面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朝接近上述靠背部之方向傾斜。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基部具有第1基部與第2基部,上述第2基部之基端側可擺動地安裝於上述第1基部,上述驅動部被安裝於上述第2基部,於上述第1基部與上述第2基部之間,具有朝遠離上述第1基部之方向對上述第2基部之前端側施力之施力構件。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 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前端部之寬度大於上述第1治療部件之前端部之寬度。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前端部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之前端部位於下方。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可沿上下方向移動。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可沿寬度方向移動。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第1治療部件及/或第2治療部件具有氣袋。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按摩機,其具有:供排氣部,其可使上述氣袋膨脹收縮,上述供排氣部可保持上述氣袋對治療之強度調整或治療部。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按摩機,其具有:控制部,其可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上述控制部可獨立地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按摩機,其具有:支承體,其較上述氣袋而設於被治療者側;第3治療部件,其設於上述支承體;以及進退機構,其藉由上述氣袋之膨脹收縮,使上述支承體可朝向被治療者進退。
  1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進而具有支承被治療者之頭部之枕部,於上述枕部中,設有可於前後方向上調整被治療者之頭部位置之位置調整 手段。
  18. 如請求項8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施力構件係由氣袋及可使上述氣袋膨脹/收縮之供排氣部所構成,該按摩機具有可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可獨立地控制上述驅動部與上述供排氣部。
  1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按摩機,其具有:移動手段,其使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可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第1檢測手段,其檢測上述肩部治療機構於身高方向上之特定位置;第2檢測手段,其檢測上述第2基部相對於上述第1基部之擺動位置;以及控制部,其可控制上述移動手段,上述控制部進行藉由上述第1檢測手段來檢測上述肩部治療機構於身高方向上之特定位置之第1步驟、及藉由上述第2檢測手段來檢測上述第2基部之擺動位置之第2步驟,以確定上述肩部治療機構對被治療者肩部之最佳治療位置。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移動手段具有升降馬達,上述控制部於上述升降馬達所承受之負載達到既定值以上之情形時,使上述升降馬達停止。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靠背部具有:機械式之治療部,其相對於被治療者之背部可沿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移動;以及第3檢測手段,其藉由上述治療部之移動而檢測被治療者之身高方向上的特定位置, 上述控制部將藉由上述第3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治療者之肩部位置作為基準位置,基於上述基準位置來確定上述第1步驟中之上述肩部治療機構之移動位置。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按摩機,其具有:放倒手段,其使上述靠背部相對於上述座部而放倒,上述控制部對於因放倒手段而產生的被治療者相對於靠背部之位置偏離,進行上述第1步驟與上述第2步驟,修正上述肩部治療機構中之對被治療者之治療位置。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控制部於由上述第2檢測手段所檢測之擺動位置達到既定以上之情形時,使上述肩部治療機構之驅動停止。
  24.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至少於與被治療者之肩外側面或上臂外側面對向之位置安裝有第4治療部件。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第4治療部件被安裝至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自寬度方向外側朝向後方突出之側壁部。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第4治療部件具有氣袋。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氣袋係以上述側壁部之前後方向前側為支點而安裝。
  28. 一種按摩機,其特徵在於具備:座部,其供被治療者就座;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 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座部,且於沿上述座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能以對應於上述輸出軸之旋轉而上述第1治療部件進行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之圓周運動,並且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彼此朝前後方向反覆接近、遠離,藉此,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對被治療者之臀部與大腿部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治療。
  29. 一種按摩機,其特徵在於具備:靠背部,其供被治療者倚靠;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 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靠背部,且於沿上述靠背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能以對應於上述輸出軸之旋轉而上述第1治療部件進行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之圓周運動,並且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彼此朝前後方向反覆接近、遠離,藉此,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對被治療者之頭部、背部與腰部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治療。
  30. 一種按摩機,其特徵在於具備:擱腿部,其支承被治療者之下腿;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擱腿部,且於沿上述擱腿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能以對應於上述輸出軸之旋轉而上述第1治療部件進行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之圓周運動,並且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彼此朝前後方向反覆接近、遠離,藉此,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對被治療者之腿部與足部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治療。
  31. 一種按摩機,其特徵在於具備:扶手部,其支承被治療者之臂部;以及治療機構,其對被治療者進行治療,上述治療機構進而具備:基部;驅動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藉由通電而旋轉之輸出軸;第1治療部件及第2治療部件,其對被治療者之治療部進行治療;斜盤凸輪,其沿著上述輸出軸以傾斜姿勢而安裝;以及治療部件保持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斜盤凸輪,上述第1治療部件被一體地安裝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基端側繞設於上述治療部件保持部且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安裝,上述治療機構被設於上述扶手部,且於沿上述扶手部之寬度方向觀察時,能以對應於上述輸出軸之旋轉而上述第1治療部件進行朝前後左右方向移動之圓周運動,並且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彼此朝前後方向反覆接近、遠離,藉此,上述第1治療部件與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之方式,聯動地對被治療者之臂部進行治療。
  32.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第2治療部件進而由鏈桿予以支承,上述鏈桿之其中一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基部,另一端部於上述第2治療部件之上述基端側與前端側之間,繞沿著與上述輸出軸交叉之軸方向之擺動軸心可擺動地支承上述第2治療部件。
  33.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第1治療部件及/或第2治療部件具有氣袋。
  34.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治療機構係夾著被治療者身體之左右方向之中心線而左右一對地設置,上述第1治療部件較上述第2治療部件位於接近上述中心線之方向,上述第2治療部件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位於背離上述中心線之方向。
  35.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上述治療機構係夾著被治療者身體之左右方向之中心線而左右一對地設置,上述第2治療部件較上述第1治療部件位於接近上述中心線之方向,上述第1治療部件較上述第2治療部件位於背離上述中心線之方向。
TW107118521A 2017-06-02 2018-05-31 按摩機 TWI762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216 2017-06-02
JPJP2017-110216 2017-06-02
JP2017167320 2017-08-31
JPJP2017-167320 2017-08-31
JPJP2018-038088 2018-03-02
JP2018038088 2018-03-02
JPJP2018-069271 2018-03-30
JP2018069271A JP7161741B2 (ja) 2017-06-02 2018-03-30 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445A TW201902445A (zh) 2019-01-16
TWI762651B true TWI762651B (zh) 2022-05-01

Family

ID=6580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521A TWI762651B (zh) 2017-06-02 2018-05-31 按摩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82418B2 (zh)
TW (1) TWI7626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583A (ja) * 2002-07-05 2004-02-05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010854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JP2012120549A (ja) * 2010-11-18 2012-06-28 Family Co Ltd マッサージ機
TW201701851A (zh) * 2015-06-24 2017-01-16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Company Ltd 按摩機構及具備此按摩機構之和室椅型按摩機
TWM542460U (zh) * 2017-03-03 2017-06-01 St Life Co Ltd 頸肩按摩器結構改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0660B2 (ja) * 1999-07-22 2009-06-03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ハンド型マッサージ機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6534912B2 (ja) * 2014-12-26 2019-06-26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583A (ja) * 2002-07-05 2004-02-05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010854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JP2012120549A (ja) * 2010-11-18 2012-06-28 Family Co Ltd マッサージ機
TW201701851A (zh) * 2015-06-24 2017-01-16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Company Ltd 按摩機構及具備此按摩機構之和室椅型按摩機
TWM542460U (zh) * 2017-03-03 2017-06-01 St Life Co Ltd 頸肩按摩器結構改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2418B2 (ja) 2023-05-29
JP2022132390A (ja) 2022-09-08
TW201902445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8035B (zh) 按摩机
CN110090132B (zh) 施疗单元及按摩机
JP505315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構
JP4320196B2 (ja) 休息用椅子型施療機
CN113207281B (zh) 椅子型按摩机
CN110769796B (zh) 按摩机
JP610052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KR20100093911A (ko) 다리 안마기
TWI762651B (zh) 按摩機
JP2019025299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2823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16174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KR200345834Y1 (ko) 전신지압 및 척추교정기
KR102428069B1 (ko) 경추용 마사지장치
JP702575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08972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KR200302605Y1 (ko) 전신지압 및 척추교정기
JP2020110377A (ja) 運動器具
JP200206578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004919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5160866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6263034A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具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20198922A (ja) マッサー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