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5099B - 带子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子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5099B
CN110745099B CN201910405304.9A CN201910405304A CN110745099B CN 110745099 B CN110745099 B CN 110745099B CN 201910405304 A CN201910405304 A CN 201910405304A CN 110745099 B CN110745099 B CN 110745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ortion
rotatable
fixed
spool
rotatab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53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5099A (zh
Inventor
山本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035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357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45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5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38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only to belt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electrically actuated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7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an electric retraction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子卷取装置。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导致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被锁定。带子卷取装置包括永磁体和电磁体,永磁体和电磁体限制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并且永磁体和电磁体在车辆紧急情况中被致动以便使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永磁体和电磁体对可旋转锁定部的限制力被设定成使得当电磁体未被启用并且卷轴已经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拉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使可旋转锁定部绕该可旋转锁定部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使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

Description

带子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子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2-2447(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带子卷取装置,该带子卷取装置包括:卷轴,带子(带)被卷取在该卷轴上;齿轮构件,该齿轮构件与卷轴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和锚爪,该锚爪被设置成能够与齿轮构件接合。当到螺线管的电流的流动被切断时,锚爪被移位使得锚爪与齿轮构件接合,由此锁定卷轴的旋转(带子从卷轴在拉出方向上的旋转)。
JP-A No.2002-220028(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带子卷取装置,该带子卷取装置包括第一锁定单元和第二锁定单元,当在车辆紧急情况等要求时,第一锁定单元和第二锁定单元锁定卷轴的旋转(带子从卷轴在拉出方向上的旋转)。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如果第一锁定单元由于诸如差的端子连接或者对电路部件的损坏的故障而不能致动,则第二锁定单元致动。由此,即使第一锁定单元不能致动,卷轴的旋转仍可以被锁定。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中,在由于电气系统故障等导致电流不流到螺线管的状态中,卷轴的旋转被锁定,这可以例如防止带的后续磨损。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构造中,即使第一锁定单元不能致动,仍可以通过第二锁定单元锁定卷轴的旋转。然而,因为需要提供第一锁定单元和第二锁定单元两者,所以从减小带子卷取装置的物理尺寸和减少构造部件的数目的观点来看,存在改进空间。
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用于锁定卷轴旋转的机构由于车辆的持续使用而面临重复致动。因此,提高用于锁定卷轴旋转的机构的耐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情况,在抑制卷轴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的问题、获得较小的物理尺寸的问题、减少构造部件的数目的问题、提高用于锁定卷轴旋转的机构的耐用性的问题中,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至少解决抑制卷轴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包括:卷轴,所述卷轴卷取由乘员佩戴的带子,并且,通过拉出带子,所述卷轴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可旋转锁定部,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设置成能够与卷轴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并且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设置成能够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上移位;固定锁定部,所述固定锁定部被设置在可旋转锁定部的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处,并且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导致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被锁定;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以及移位部,所述移位部在车辆紧急情况中被致动以便使可旋转锁定部克服限制部对可旋转锁定部的移位的限制而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所述限制部对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限制力被设定成使得当所述移位部未被启用并且所述卷轴已经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绕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
在第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乘员通过从卷轴拉出带子来穿戴上带子。当移位部在车辆紧急情况下被致动时,可旋转锁定部克服限制部对移位的限制而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并且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被限制。
注意的是,当所述移位部未被启用并且所述卷轴已经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绕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即,可旋转锁定部克服限制部对移位的限制而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并且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被限制。因此,当卷轴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拉出方向上旋转时,即,当如在车辆紧急情况中可见的带子已被猛地从卷轴拉出时,即使移位部尚未被致动,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仍可以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仍可以被限制。
注意的是,在不是车辆紧急情况的正常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限制部限制。由此抑制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的不需要的接合,从而能够抑制卷轴的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限制部和移位部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被固定到可旋转锁定部;以及电磁体,所述电磁体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与永磁体相对布置的芯部和布置在芯部的周围的线圈。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所述永磁体吸引所述芯部的磁力限制,并且,通过使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使得在所述芯部中产生对所述永磁体的排斥磁力,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
在第二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当在车辆紧急情况中电流在该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时,在芯部中产生对永磁体的排斥磁力。永磁体被固定到的可旋转锁定部由此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并且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被限制。
此外,当电磁体未被启用并且所述卷轴已经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绕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即,可旋转锁定部克服永磁体吸引芯部的磁力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并且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被限制。
注意的是,在不是车辆紧急情况的正常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永磁体吸引芯部的磁力限制。由此抑制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的不需要的接合,从而能够抑制卷轴的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二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通过使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使得在芯部中产生拉拽永磁体的磁力,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限制。
在第三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当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时,在芯部中产生拉拽永磁体的磁力。与电流不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的情况中相比,这能够更稳固地限制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三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在乘员尝试穿戴上带子时,当带子正在被从卷轴拉出时,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并且,在乘员正在佩戴带子的状态中,电流停止经过线圈。
在第四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当乘员从卷轴拉出带子时,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这能够更稳固地限制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这使得乘员能够快速地从卷轴拉出带子并且快速地穿戴上带子。
此外,在乘员正在佩戴带子的状态中,电流停止经过线圈。这能够抑制由于电流经过线圈导致的电力消耗。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二方向至第四方向中的任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芯部包括布置在卷轴的旋转轴线上的轴上部,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与卷轴作为一个单元旋转,并且线圈被布置在轴上部的周围。
在第五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与卷轴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的芯部的轴上部被布置在卷轴的旋转轴线上,并且线圈被布置在芯部的轴上部的周围。这能够抑制线圈的布线路径变复杂。作为结果,也可以抑制带子卷取装置的构造变复杂。此外,由于具有线圈不与卷轴一起旋转的构造,所以可以减少带子卷取装置的构造部件的数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当电流在一个方面上经过线圈时,可旋转锁定部被移位直到可旋转锁定部能够抵接固定锁定部的位置。在可旋转锁定部靠在固定锁定部上的抵接状态中,通过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卷轴,来完成可旋转锁定部和固定锁定部的彼此接合。
在第六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当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电磁体的线圈时,可旋转锁定部被移位直到可旋转锁定部能够抵接固定锁定部的位置。在可旋转锁定部靠在固定锁定部上的抵接状态中,通过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卷轴,完成可旋转锁定部和固定锁定部的彼此接合。因此,电磁体不使旋转锁定部移位直到可旋转锁定部和固定锁定部的接合被完成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磁体的物理尺寸的增大(更高的电磁体输出)。作为结果,这能够使带子卷取装置的物理尺寸更小。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固定锁定部包括前端部和终端部,其中,前端部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内侧的部分处抵接可旋转锁定部,终端部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外侧的部分处抵接可旋转锁定部。前端部的硬度低于终端部的硬度。
在第七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当移位部被致动并且可旋转锁定部被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时,可旋转锁定部在已经抵接固定锁定部的前端部之后抵接固定锁定部的终端部。注意的是,固定锁定部的前端部的硬度低于固定锁定部的终端部的硬度。这能够使当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接合时的初始撞击减少。作为结果,抑制了对可旋转锁定部和固定锁定部的损坏,从而能够提高用于锁定卷轴的旋转的机构的耐用性。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七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固定锁定部包括在卷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固定锁定部和第二固定锁定部。终端部被设置在第一固定锁定部处,并且前端部被设置在第二固定锁定部处。
在第八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选择用于固定锁定部的第一固定锁定部和第二固定锁定部的材料使得能够容易地设定固定锁定部的前端部的硬度和终端部的硬度。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限制部包括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对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相反侧施力,并且,移位部包括电磁体和移动构件,其中,该电磁体包括线圈,并且当电流经过线圈时,该移动构件移动。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的电流使移动构件移动,使得可旋转锁定部被移动构件直接地或间接地挤压,并且可旋转锁定部被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
在第九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当在车辆紧急情况中电流在该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时,移动构件移动。当移动构件移动时,移动构件直接地或间接地挤压可旋转锁定部。可旋转锁定部由此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并且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被限制。
当电磁体未被启用并且卷轴已经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拉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使可旋转锁定部绕该可旋转锁定部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使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即,可旋转锁定部克服施力构件的施加力而朝向固定锁定部移位,并且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并且带子从卷轴的拉出被限制。
注意的是,在不是车辆紧急情况的正常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朝向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施力构件的施加力限制。由此抑制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的不需要的接合,从而能够抑制卷轴的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是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可旋转锁定部包括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所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在卷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相邻地布置。第二可旋转锁定部能够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位。第二可旋转锁定部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位,并且第二可旋转锁定部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接合之前与固定锁定部接合。
在第十方面的带子卷取装置中,第二可旋转锁定部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在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位,并且第二可旋转锁定部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接合之前与固定锁定部接合。因此,当可旋转锁定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与固定锁定部接合时的碰撞可以被分散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带子卷取装置具有能够抑制卷轴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的有利效果。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图示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子卷取装置的相关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图示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子卷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图示可旋转锁定部已经通过致动电磁体而倾斜以便抵接固定锁定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3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8°的状态;
图5是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4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10°的状态;
图6是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5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15°并且卷轴旋转被锁定的状态;
图7是与图2对应的放大透视图,其图示卷轴旋转被锁定的状态中的锁定机构;
图8是如从图6中所示的一侧的相反侧观察到的图示可旋转锁定部和固定锁定部之间的接合被完成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A是图示在电磁体的致动之前的另一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9B是图示电磁体和载荷传递部之间的关系的平面视图;
图10A是图示在电磁体的致动状态中的另一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10B是图示电磁体和载荷传递部之间的关系的平面视图;
图11A是图示在可旋转锁定部到固定锁定部的接合被完成的状态中的另一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11B是图示电磁体和载荷传递部之间的关系的平面视图;
图12是图示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13是从图12的相反侧图示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14是图示在电磁体的致动状态中的第一可旋转锁定部、第二可旋转锁定部等的侧视图;
图15是与图14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14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的状态;
图16是与图14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15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的状态;
图17是与图14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16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的状态;
图18是与图14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17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的状态;并且
图19是与图14对应的侧视图,其图示卷轴已经从图18中所示的状态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并且卷轴旋转被锁定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8,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子卷取装置,解释如下。在附图中,箭头Z方向、箭头R方向和箭头C方向分别适当地对应于卷轴的旋转轴线方向、旋转径向方向和旋转周向方向。在以下解释中,除非另外特别声明,轴向方向、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的简单引用被理解成指卷轴的旋转轴线方向、旋转径向方向和旋转周向方向。
如图1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子卷取装置10包括:卷轴14,由乘员佩戴的带子12被卷取在所述卷轴14上;框架16,所述框架16被固定到车身或者车辆座椅;和锁定机构18,所述锁定机构18在车辆紧急情况下锁定卷轴14的拉出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
卷轴14包括卷取部14A,带子被卷取在卷取部14A上。当卷轴14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弹簧的施加力在卷取方向(箭头C的相反方向)上旋转时,带子12被卷取在卷轴14的卷取部14A上。此外,当带子12被从卷轴14拉出时,卷轴14在拉出方向上旋转。
框架16包括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侧壁16A和将在该一对侧壁16A的一侧上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的基壁16B。卷轴14被布置在该一对侧壁16A之间。基壁16B被固定到车身或者车辆座椅,由此将带子卷取装置10固定到车身或车辆座椅。
锁定机构18包括可旋转锁定部20和固定锁定部22,其中,可旋转锁定部20被设置成能够与卷轴14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并且被设置成能够在卷轴14的旋转径向方向上倾斜(可移位),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以便锁定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锁定机构18进一步包括永磁体24和电磁体26,其中永磁体24用作被固定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限制部和移位部,电磁体26用作当被致动时使可旋转锁定部20倾斜或者限制可旋转锁定部20的倾斜的限制部和移位部。
如在图2中所示,可旋转锁定部20由金属材料形成。可旋转锁定部20被形成为当沿着轴向方向观察时大体半月形状。圆形支撑孔20A被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穿过可旋转锁定部20的包括重心的中央部分。通过插入通过支撑孔20A的支撑销28,在卷轴14的旋转轴线(旋转中心)的径向方向外侧处的一部分处,可旋转锁定部20被固定到卷轴14的一个轴向方向侧端部。与稍后描述的固定锁定部22接合的两个主要接合齿20B被形成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一个周向方向侧(拉出方向侧)端部的外周部。在更靠近支撑销28的一侧上的主接合齿20B在另一轴向方向侧(箭头Z的相反侧)上形成有副接合齿20C。副接合齿20C的在一个周向方向侧上的部分相对于更靠近支撑销28的一侧上的主接合齿20B朝向一个周向方向侧突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接合齿20B的厚度(轴向方向尺寸)被设定成比副接合齿20C的厚度(轴向方向尺寸)厚。此外,矩形块体形状的永磁体24被固定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在一个周向方向侧(拉出方向侧)上的端部的内周部。
固定锁定部22被构造成包括在卷轴14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布置成彼此相邻的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在布置在可旋转锁定部20的径向方向外侧处的状态中被固定到框架的侧壁16A(见图1)等。
类似于可旋转锁定部20,第一固定锁定部30由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固定锁定部30被形成为环形形状,所述环形形状被与卷轴14的旋转轴线同轴布置。可旋转锁定部20的主接合齿20B与之接合的多个主接合齿30A被形成在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内周部处。多个主接合齿30A绕周向方向以均匀间隔布置。
第二固定锁定部32被布置在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另一轴向方向侧上。第二固定锁定部32由具有比形成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可旋转锁定部20的金属材料低的硬度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第二固定锁定部32被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与卷轴14的旋转轴线同轴布置。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与之接合的多个副接合齿32A被形成在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内周部处。多个副接合齿32A绕周向方向以均匀间隔布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接合齿30A的厚度(轴向方向尺寸)被设定成比副接合齿32A的厚度(轴向方向尺寸)厚。
如在图3中所示,如沿着轴向方向观察的那样,与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每个主接合齿30A的前端部30B相比,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每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进一步朝向径向方向内侧突出。此外,与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每个主接合齿30A的前端部30B的另一周向方向侧面30D相比,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每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的另一周向方向侧面32D进一步朝向另一周向方向侧定位。与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每个主接合齿30A的终端部30C(在周向方向上位于相邻主接合齿30A之间)相比,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每个副接合齿32A的终端部32C(在周向方向上位于相邻副接合齿32A之间)进一步朝向径向方向外侧缩进。
如在图1中所示,电磁体26被构造成包括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芯部34和布置在芯部34的周围的线圈36。
芯部34通过弯曲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杆状构件成L形而形成,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支撑构件被附接到卷轴14以便能够与卷轴14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芯部34包括轴上部34A和对置部34B,其中,轴上部34A被布置在卷轴14的旋转轴线上,并且对置部34B在轴上部34A的卷轴14侧端部处弯曲并且朝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对置部34B的径向方向外侧面在径向方向上与固定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永磁体24对置。
线圈36例如通过将导电线圈电线缠绕成预定形状而形成为管形形状。芯部34的轴上部34A被插入到线圈36的轴向芯部中。线圈36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支撑构件由框架16等支撑。电流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配线经过线圈36。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在电流不经过线圈36的状态中,永磁体24吸引芯部34的磁力使永磁体24接触芯部34的对置部34B。这限制永磁体24固定到的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的倾斜。注意的是,如果带子12被猛地从卷轴14拉出,则卷轴14在拉出方向上猛地旋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由于使可旋转锁定部20绕可旋转锁定部20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可旋转锁定部20试图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如果该惯性力超过永磁体24吸引芯部34的磁力,则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并且可旋转锁定部20(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与固定锁定部22(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主接合齿30A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接合。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电流不经过线圈36的状态中,永磁体24等的磁力被设定成使得如果以车辆的碰撞或突然减速期间面对的速度从卷轴14拉出带子12使得卷轴14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则可旋转锁定部20将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
此外,当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并且在芯部34中产生对永磁体24的排斥磁力时,如由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磁体26的输出被设定成使得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时,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直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即,电磁体26不使可旋转锁定部20移位直到可旋转锁定部20和固定锁定部22之间的接合被完成的位置。
当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36时,拉拽永磁体24的磁力在芯部34中产生,并且,与电流不经过线圈36(永磁体24和芯部34被朝向彼此拉动)时相比,永磁体24更稳固地接触芯部34的对置部34B。因此,更稳固地限制永磁体24被固定到的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的倾斜。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利效果解释如下。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带子卷取装置10中,乘员通过从卷轴14拉出带子12来穿戴上带子12。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车辆点火已经被切换到开启并且乘员未穿戴带子12的状态中,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36。拉拽永磁体24的磁力由此在芯部34中产生,使得与电流不经过线圈36时相比,永磁体24更稳固地接触芯部34的对置部34B。因此,即使带子12被快速从卷轴14拉出,可旋转锁定部20也不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从而使得乘员能够快速穿戴上带子12。当带扣开关等检测到乘员已经穿戴上带子12时,电流停止经过线圈36。
当带扣开关等检测到乘员已经移除带子12时,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36。拉拽永磁体24的磁力由此在芯部34中产生,使得与电流不经过线圈36时相比,永磁体24更稳固地接触芯部34的对置部34B。因此,即使当带子12被卷取到卷轴14上时卷轴14的旋转猛地停止,可旋转锁定部20也不易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由此抑制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的不需要的接合,从而使得能够抑制卷轴14的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
当乘员正在佩戴带子12时,在车辆的正常状态中(当不处在车辆紧急情况中时),电流不经过线圈36。由此在车辆的正常状态中抑制能耗。
在车辆紧急情况中,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对永磁体24的排斥磁力由此在芯部34中产生,并且,永磁体24被固定到的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注意的是,车辆紧急情况指确定需要将乘员限制在车辆座椅中的情形,例如车辆涉及碰撞、倾翻或坠落的情形和已经预测到碰撞等的情形。车辆紧急情况的判断标准可以结合乘员受伤标准等适当设定。例如,预定值或更大的值在车辆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加速度作用在车辆上的情形可以作为车辆紧急情况的判断标准。可替选地,作用在车辆上的重力和惯性力的合力的方向从车辆基准轴线偏转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的情形可以作为车辆紧急情况的判断标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流持续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直到“车辆紧急情况”判断改变为“正常车辆状态”判断。当在“车辆紧急情况”判断之后做出“正常车辆状态”判断时,电流然后在另一方向上经过线圈36。将永磁体24和芯部34朝向彼此拉动的磁力使可旋转锁定部20快速返回(倾斜)到它不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的位置。
当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使得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时,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重叠。在该状态中,当佩戴着带子12的乘员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向前侧移动使得带子12被从卷轴14拉出时,卷轴14被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接触。
如果在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已经在周向方向上彼此接触之后带子12被进一步从卷轴14拉出,则卷轴14进一步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如图4和图5中所示,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沿着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移动。因此,可旋转锁定部20进一步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并且可旋转锁定部20的主接合齿20B朝向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对应的主接合齿30A的终端部30C移动。如果带子12然后被更进一步从卷轴14拉出,则卷轴14进一步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并且,如图6到图8中所示,可旋转锁定部20的主接合齿20B接触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对应的主接合齿30A的终端部30C。在该状态中,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被锁定,从而限制带子12从卷轴14拉出。乘员的身体由此被带子12限制。
注意的是,如果当已经出现故障使得电流不能经过线圈36时或者在点火的关闭状态中(当电流不经过线圈36时)带子12被从卷轴14猛地拉出,则可旋转锁定部20通过使可旋转锁定部20绕该可旋转锁定部20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朝向固定锁定部22移位。当带子12进一步从卷轴14拉出时,可旋转锁定部20(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与固定锁定部22(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主接合齿30A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接合。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从而限制带子12从卷轴14拉出。作为结果,乘员的身体被带子12限制。以此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如在车辆紧急情况中可能面对的在已经出现故障使得电流不能经过线圈36的状态中或者在点火的关闭状态中带子12被猛地从卷轴14拉出,乘员的身体仍可以被带子12限制。注意的是,如果在乘员的身体已经被带子12限制之后在带子12中出现松弛,则可旋转锁定部20返回(倾斜)到它通过永磁体24吸引芯部34的磁力不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的位置。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不是车辆紧急情况的正常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的倾斜被永磁体24吸引芯部34的磁力限制。由此抑制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的不需要的接合,从而使得能够抑制卷轴14的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卷轴14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的芯部34的轴上部34A被布置在卷轴14的旋转轴线上,并且线圈36被布置在芯部34的轴上部34A的周围。这能够抑制线圈36的布线路径变复杂。作为结果,也可以抑制带子卷取装置10的构造变复杂。此外,由于具有线圈36不与卷轴14一起旋转的构造,所以可以减少带子卷取装置10的构造部件的数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磁体26不使可旋转锁定部20移位直到可旋转锁定部20和固定锁定部22之间的接合被完成的位置。这由此能够抑制电磁体26的物理尺寸的增大(更高的电磁体输出)。作为结果,这能够使带子卷取装置10的物理尺寸更小。
此外,如在图3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时,首先,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彼此接触。以此方式,金属的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树脂的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首先彼此接触,由此使得能减小当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时的初始碰撞。作为结果,抑制了对可旋转锁定部20和固定锁定部22的损坏,从而能够提高用于锁定卷轴14的旋转的锁定机构18的耐用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锁定部22具有由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构造的分体式结构。选择用于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材料由此能够容易地设定其硬度和强度。
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
接下来,参考图9A至图11B,关于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解释如下。注意的是,在该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中,与上述锁定机构18的那些构件和部分对应的构件和部分被赋予与上述锁定机构18中的这些构件和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解释可以被省略。
如在图9A和图9B中所示,锁定机构38包括可旋转锁定部20和固定锁定部22,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以锁定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锁定机构38进一步包括复位弹簧40,该复位弹簧40用作限制部和施力构件,该复位弹簧40对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的相反侧施力。锁定机构38进一步包括致动器46,致动器46包括:具有线圈36的电磁体26;移动构件42,当电流经过线圈36时,移动构件42朝向一个轴向方向侧移动;和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对移动构件42朝向另一轴向方向侧施力。
支撑孔20A被形成在可旋转锁定部20的另一周向方向侧上的端部中。通过插入通过支撑孔20A的支撑销28,可旋转锁定部20在卷轴14的在卷轴14的旋转轴线(旋转中心)的径向方向外侧上的一部分处被固定到卷轴14的一个轴向方向侧端部。沿着轴向方向观察被形成为大体U形的载荷传递部48被固定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在一个周向方向侧(拉出方向侧)上的端部的内周部。复位弹簧40的一侧上的端部被锚接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周向方向中部。复位弹簧40的另一侧上的端部被锚接到卷轴14的一个轴向方向侧端部。
构成致动器46的一部分的移动构件42被形成为杆形,该移动构件被与卷轴14的旋转轴线同轴布置。朝向移动构件42的轴向芯部凹进的接合沟槽42A在移动构件42的一部分处绕移动构件42的在周向方向上的整个圆周形成。
在被固定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载荷传递部48被布置在移动构件42的接合沟槽42A中的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20被定位在可旋转锁定部20(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不与固定锁定部22(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主接合齿30A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接合的位置处。
如在图10A和图10B中所示,当电流经过线圈36使得移动构件42朝向一个轴向方向侧移动时,载荷传递部48离开移动构件42的接合沟槽42A。可旋转锁定部20由此通过载荷传递部48被挤压并且因此朝向径向方向外侧移动。作为结果,可旋转锁定部20被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直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的操作和有利效果,解释如下。
在包括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的带子卷取装置中,在车辆紧急情况中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如在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移动构件42由此朝向一个轴向方向侧移动,并且载荷传递部48离开移动构件42的接合沟槽42A。作为结果,可旋转锁定部20被载荷传递部48推动并且朝向径向方向外侧移动。因此,可旋转锁定部20被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直到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注意的是,如果在“车辆紧急情况”的判断之后,在带子12未被从卷轴14拉出的情况下然后判断出“正常车辆状态”,则切断经过线圈36的电流。作为结果,移动构件42在复位弹簧44的施加力下朝向另一轴向方向侧返回,并且可旋转锁定部20在复位弹簧40的施加力下返回到可旋转锁定部20不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的位置(载荷传递部48返回到与移动构件42的接合沟槽42A接合的位置)。
在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重叠的状态中,当佩戴带子12的乘员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向前侧移动使得带子12被从卷轴14拉出时,卷轴14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接触。注意的是,图10A示出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正彼此接触。
如果在可旋转锁定部20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已经彼此接触之后带子12被进一步从卷轴14拉出,则卷轴14在拉出方向上被进一步旋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如在图11A和图11B中所示,可旋转锁定部20进一步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并且可旋转锁定部20的主接合齿20B接触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对应的主接合齿30A的终端部30C。在该状态中,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被锁定,从而限制带子12从卷轴14拉出。乘员的身体由此被带子12限制。
注意的是,如果当已经出现故障使得电流不能经过线圈36时或者在点火的关闭状态中(当电流不经过线圈36时)带子12被从卷轴14猛地拉出,则可旋转锁定部20通过使可旋转锁定部20绕该可旋转锁定部20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且通过作用在可旋转锁定部20上的离心力朝向固定锁定部22移位。当带子12被从卷轴14进一步拉出时,可旋转锁定部20(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与固定锁定部22(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主接合齿30A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接合。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由此被锁定,从而限制带子12从卷轴14拉出。作为结果,乘员的身体被带子12限制。以此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如在车辆紧急情况中可能面对的在已经出现故障使得电流不能经过线圈36的状态中或者在点火的关闭状态中带子12被猛地从卷轴14拉出,乘员的身体仍可以被带子12限制。注意的是,如果在乘员的身体已经被带子12限制之后在带子12中出现松弛,则可旋转锁定部20被复位弹簧40的施加力返回(倾斜)到它不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的位置。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不是车辆紧急情况的正常状态中,可旋转锁定部20朝向固定锁定部22的倾斜被复位弹簧40的施加力限制。由此抑制可旋转锁定部20与固定锁定部22的不需要的接合,从而能够抑制卷轴14的旋转的不需要的锁定。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磁体26、移动构件42和载荷传递部48不使可旋转锁定部20移位直到可旋转锁定部20和固定锁定部22的接合被完成的位置。由此这能够抑制电磁体26和移动构件42的物理尺寸的增大(更高的电磁体输出)。作为结果,由此这能够使设置有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的带子卷取装置的物理尺寸更小。注意的是,可以做出这样的构造,其中不设置载荷传递部48,并且移动构件42直接挤压可旋转锁定部20。
此外,可以通过将上述锁定机构18的构造的部分和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38的构造的部分适当地组合来构造锁定机构。
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
接下来,参考图12至图19,关于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50,解释如下。注意的是,在该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50中,与上述锁定机构18、38的那些构件和部分对应的构件和部分被赋予与上述锁定机构18、38的这些构件和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解释可以被省略。
如在图12和图13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锁定机构50包括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替代上述可旋转锁定部20(见图2)。
如在图13中所示,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构造除了以下之外类似于上述可旋转锁定部20的构造:未设置副接合齿20C(见图2),并且形成接合孔52A。接合孔52A被形成为在与形成主接合齿2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在轴向方向上穿过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如沿着轴向方向看到的那样,接合孔52A被形成为具有沿着径向方向是伸长形状的孔。
如在图12中所示,当沿着轴向方向观察时,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被形成为大体半月形状。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因此在重量上比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轻。圆形支撑孔20A被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穿过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A的中央部分。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通过插入通过支撑孔20A的支撑销28而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一起被固定到卷轴14。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一个周向方向侧(拉出方向侧)上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二固定锁定部32接合的副接合齿20C。当沿着轴向方向观察时,副接合齿20C形成有比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主接合齿20B尖锐的尖锐形前端。此外,永磁体24被嵌在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形成有副接合齿20C的一侧上。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永磁体24的一部分被朝向电磁体26的芯部34暴露出来。圆柱形接合突出部54A被形成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与形成有副接合齿20C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所述圆柱形接合突出部54A朝向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突出以便被布置在形成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中的接合孔52A内。接合突出部54A能够在接合孔52A内沿着接合孔52A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因此能够绕支撑销28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倾斜(可移位)预定角度。当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倾斜时,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形成有主接合齿20B的一部分朝向径向方向外侧突出。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50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50的操作和有利效果,解释如下。
在上述锁定机构50中,在车辆紧急情况中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当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线圈36时,对永磁体24的排斥磁力在芯部34中产生。如在图14中所示,永磁体24固定到的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由此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倾斜,并且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形成有主接合齿20B的部分朝向径向方向外侧突出。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倾斜直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接合突出部54A抵接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接合孔52A的径向方向内侧上的端部52B的位置。
当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倾斜时,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中的一个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重叠。在该状态中,当佩戴带子12(见图1)的乘员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向前侧移动使得带子12被从卷轴14(见图1)拉出时,卷轴14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在图15中所示,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接触。
如果在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的前端部32B在周向方向上已经彼此接触之后带子12被进一步从卷轴14拉出,则卷轴14在拉出方向上进一步旋转。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图16至图17中所示,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沿着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副接合齿32A移动。因此,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一起进一步朝向固定锁定部22倾斜,并且,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主接合齿20B朝向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对应的主接合齿30A的终端部30C移动。
如果带子12被更进一步从卷轴14拉出,则卷轴14进一步在拉出方向上旋转,并且,如图19中所示,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主接合齿20B接触第一固定锁定部30的对应的主接合齿30A的终端部30C。在该状态中,卷轴14的拉出方向旋转被锁定,因此限制带子12从卷轴14拉出。乘员的身体由此被带子12限制。
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相对于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倾斜,并且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副接合齿20C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的主接合齿20B与固定锁定部接合之前与固定锁定部22(第二固定锁定部32)接合。因此,当可旋转锁定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时的碰撞可以被分散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之间。由此这能够减少当可旋转锁定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时的初始碰撞。作为结果,可以抑制对可旋转锁定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和固定锁定部22的损坏,从而能够提高用于锁定卷轴14的旋转的锁定机构50的耐用性。
可旋转锁定部具有由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构造的分体式结构,由此与上述可旋转锁定部20(见图2)相比,能够减小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相应重量。由此这能够减小卷轴14被旋转时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动能。由此这能够减少当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与第二固定锁定部32接合时的碰撞,并且也能够减少当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与第一固定锁定部30接合时的碰撞。
因为当可旋转锁定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与固定锁定部22接合时的碰撞可以被减少,所以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接合齿(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更尖锐的形状。这使得能够抑制相应的接合齿由于相应接合齿(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的顶端处的接触导致的回弹。作为结果,相应接合齿(主接合齿20B和副接合齿20C)可以与固定锁定部22(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平稳接合。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比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重量轻的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被电磁体26移位。由此这能够抑制电磁体26的物理尺寸的增大(更高的电磁体输出)。作为结果,这能够使带子卷取装置20的物理尺寸更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旋转锁定部具有由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构造的分体式结构。适当设定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材料和尺寸诸如轴向方向厚度能够容易地设定该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该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的重量和强度。类似地,在第一可旋转锁定部52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54分别与之接合的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情形中,选择用于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材料能够容易地调节该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该第二固定锁定部32的重量和强度。注意的是,第一固定锁定部30和第二固定锁定部32可以被以一体式结构构造。
已经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给出了解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内容,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明显的其它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带子卷取装置,包括:
卷轴,所述卷轴卷取由乘员佩戴的带子,并且,通过拉出所述带子,所述卷轴在拉出方向上旋转;
可旋转锁定部,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卷轴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旋转,并且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上移位;
固定锁定部,所述固定锁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在所述卷轴的所述旋转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处,并且所述可旋转锁定部与所述固定锁定部接合,导致所述卷轴的拉出方向旋转被锁定;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的移位;以及
移位部,所述移位部在车辆紧急情况中被致动以便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克服所述限制部对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移位的限制而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
所述限制部对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限制力被设定成使得当所述移位部未被启用并且所述卷轴已经以比预定角加速度大的角加速度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绕所述可旋转锁定部的自身的旋转中心自转的惯性力,使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
其中:
所述固定锁定部包括前端部和终端部,其中,所述前端部在所述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内侧的部分处抵接所述可旋转锁定部,并且所述终端部在所述卷轴的旋转径向方向外侧的部分处抵接所述可旋转锁定部,并且
所述前端部的硬度低于所述终端部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和所述移位部包括: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被固定到所述可旋转锁定部,以及
电磁体,所述电磁体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与所述永磁体相对布置的芯部和布置在所述芯部的周围的线圈,
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所述永磁体吸引所述芯部的磁力限制,并且
通过使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使得在所述芯部中产生对所述永磁体的排斥磁力,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通过使电流在另一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使得在所述芯部中产生拉拽所述永磁体的磁力,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的移位被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在乘员试图穿戴上所述带子时,当所述带子正被从所述卷轴拉出时,电流在所述另一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并且
在所述乘员正佩戴所述带子的状态中,电流停止经过所述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芯部包括轴上部,所述轴上部被布置在所述卷轴的旋转轴线上,并且所述芯部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卷轴作为一个单元旋转,并且
所述线圈被布置在所述轴上部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当电流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时,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移位直到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能够抵接所述固定锁定部的位置,并且
在所述可旋转锁定部靠在所述固定锁定部上的抵接状态中,通过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旋转所述卷轴,来完成所述可旋转锁定部和所述固定锁定部彼此的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当电流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时,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移位直到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能够抵接所述固定锁定部的位置,并且
在所述可旋转锁定部靠在所述固定锁定部上的抵接状态中,通过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旋转所述卷轴,来完成所述可旋转锁定部和所述固定锁定部彼此的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锁定部包括在所述卷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固定锁定部和第二固定锁定部,
所述终端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锁定部处,并且
所述前端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锁定部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包括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对所述可旋转锁定部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的相反侧施力,
所述移位部包括电磁体和移动构件,其中,所述电磁体包括线圈,并且当电流经过所述线圈时,所述移动构件移动,并且
在一个方向上经过所述线圈的电流使所述移动构件移动,使得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所述移动构件直接地或间接地挤压并且所述可旋转锁定部被朝向所述固定锁定部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子卷取装置,其中:
所述可旋转锁定部包括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和第二可旋转锁定部,所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在所述卷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可旋转锁定部相邻地布置,
所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在所述卷轴的所述旋转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位,并且
所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可旋转锁定部在所述卷轴的所述旋转径向方向上朝向外侧移位,并且所述第二可旋转锁定部在所述第一可旋转锁定部与所述固定锁定部接合之前与所述固定锁定部接合。
CN201910405304.9A 2018-07-23 2019-05-16 带子卷取装置 Active CN110745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7501 2018-07-23
JP2018-137501 2018-07-23
JP2018203594A JP7135726B2 (ja) 2018-07-23 2018-10-30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8-203594 2018-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5099A CN110745099A (zh) 2020-02-04
CN110745099B true CN110745099B (zh) 2022-07-08

Family

ID=6710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5304.9A Active CN110745099B (zh) 2018-07-23 2019-05-16 带子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1121B2 (zh)
EP (1) EP3608178B1 (zh)
CN (1) CN110745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9125A1 (ja) * 2019-04-09 2020-10-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7156214B2 (ja) 2019-08-30 2022-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7339177B2 (ja) * 2020-02-07 2023-09-0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6322A (en) 1973-04-25 1977-07-19 Takada Takezo Automatic locking safety belt retractor reel
US4187925A (en) * 1977-07-21 1980-02-12 Autoliv Ab Device for stretching a band forming part of a safety belt for vehicles
US4895317A (en) * 1988-10-31 1990-01-2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Electrically actuatable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seat belt retractor
DE4018214A1 (de) 1990-06-07 1991-12-12 Harting Elektro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elektromagnetischen betaetigung eines sperrmechanismus eines gurtaufrollers
US5538098A (en) * 1995-05-18 1996-07-2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retractor
US5779178A (en) * 1996-11-07 1998-07-14 Rostra Precision Controls, Inc. Seat belt retractor assembly having magnetically actuated locking mechanism
DE10018972B4 (de) 2000-04-17 2007-08-02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Gurtaufroller
JP4521798B2 (ja) 2001-01-22 2010-08-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
JP2002220028A (ja) 2001-01-25 2002-08-06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DE10213906B4 (de) * 2002-03-28 2006-11-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Leistungsstraffer
DE10310019A1 (de) 2003-02-28 2004-09-09 Takata-Petri (Ulm) Gmbh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CN100537310C (zh) * 2006-06-20 2009-09-0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织物带卷收装置
JP2008114771A (ja) 2006-11-07 2008-05-2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
JP3189448U (ja) 2013-12-27 2014-03-1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15010804A1 (de) * 2015-08-21 2017-02-23 Fachhochschule Aachen Befahranlage für zylindrische und/oder konische Oberfläch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1121B2 (en) 2021-08-17
CN110745099A (zh) 2020-02-04
EP3608178A3 (en) 2020-03-04
US20200023809A1 (en) 2020-01-23
EP3608178B1 (en) 2021-03-31
EP3608178A2 (en) 202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5099B (zh) 带子卷取装置
JP7135726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65524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US20140042256A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US11787363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JP2006507964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EP3363694B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US20220161755A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WO2020209124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718428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715621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7339177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5000705A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CN215805886U (zh) 单向离合器和安全带卷收器
KR102567086B1 (ko) 디그레시브 로드리미터
US20230103628A1 (en) Webbing winding device
JP717134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23051454A1 (en) Seatbelt retractor and clutch
CN113557180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21183474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13819158A (zh) 单向离合器和安全带卷收器
JP202005029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3819157A (zh) 单向离合器和安全带卷收器
KR20120080374A (ko) 시트 벨트용 리트랙터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클러치
KR20130017290A (ko) 리트랙터 프리텐셔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