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9100A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9100A
CN113039100A CN201980075369.XA CN201980075369A CN113039100A CN 113039100 A CN113039100 A CN 113039100A CN 201980075369 A CN201980075369 A CN 201980075369A CN 113039100 A CN113039100 A CN 113039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bing
state
pulled
shaft
seat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5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胁知也
斋藤拓宏
山田和弘
西野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39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9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05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to belt movement and vehic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electrically actuated lock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绕轴,能够供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卷绕,通过向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卷绕上述安全带,并且通过上述安全带被拉出从而向拉出方向旋转;限制部件,通过进行动作从而限制上述卷绕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检测部,检测上述安全带的拉出状态;以及控制部,在所检测到的上述拉出状态相当于上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使上述限制部件动作来限制上述卷绕轴的旋转。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供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卷绕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4-141137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ALR(Automatic LockingRetractor:自动锁止卷收器)机构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该ALR机构能够在安全带被最大限度地拉出的完全拉出状态、与在乘车人员未就座于座椅的状态下将设置于安全带的舌片安装于带扣的状态即空闩锁状态之间进行动作。该ALR机构构成为包括使带轴的旋转减速的齿轮组、通过该齿轮组动作的凸轮(控制台)、以及通过该凸轮动作的切换棘爪。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14-141137号公报那样的ALR机构需要按照车型及座位位置变更齿轮组的减速比、凸轮的形状,需要按照车型及座位位置的规格制造新的构件。
发明内容
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减少按照车型及座位位置的规格所需的构件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绕轴,能够供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卷绕,通过向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卷绕上述安全带,并且通过上述安全带被拉出而向拉出方向旋转;限制部件,通过进行动作从而限制上述卷绕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检测部,检测上述安全带的拉出状态;以及控制部,在所检测到的上述拉出状态相当于上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使上述限制部件动作来限制上述卷绕轴的旋转。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旋转体,能够随着上述卷绕轴的旋转而旋转;和动作部件,通过限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从而使上述限制部件动作,上述控制部在所检测到的上述拉出状态相当于上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使上述动作部件位移而限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动作部件兼作爪体,上述爪体设置于上述旋转体,在上述旋转体以规定以上的速度向拉出方向旋转时位移而卡止上述旋转体。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惯性质量体,该惯性质量体能够在车辆减速时因惯性而滚动,上述动作部件兼作杆体,该杆体覆盖在上述惯性质量体上,并且借助上述惯性质量体的滚动来进行位移,而将上述旋转体卡止。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二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具备使上述动作部件动作的电磁致动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电磁致动器通电而使上述动作部件位移。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五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电磁致动器是在使上述动作部件位移而限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上述动作部件的位移状态的自保持型的致动器。
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基础上,上述检测部是检测上述卷绕轴的旋转角作为上述拉出状态的旋转角传感器,上述控制部将上述旋转角到达阈值的状态作为上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
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是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检测部具备检测上述安全带的拉出量作为上述拉出状态的拉出量传感器,上述控制部将上述拉出量到达阈值的状态作为上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
在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通过卷绕轴向卷绕方向旋转而卷绕安全带,并且通过安全带被拉出而卷绕轴向拉出方向旋转。另外,在该安全带卷绕装置中,限制部件通过进行动作从而限制卷绕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这里,该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ALR机构,该ALR机构包括检测安全带的拉出状态的检测部、和进行使限制部件可动的控制的控制部。而且,控制部在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限制部件动作来限制卷绕轴的旋转。
根据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通过在控制部中设定限制部件相对于安全带的拉出状态的动作范围,能够减少按照车型及座位位置的规格所需的构件。
在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旋转体能够随着卷绕轴的旋转而旋转,使动作部件位移而限制旋转体的旋转,由此限制卷绕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而且,在该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控制部在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动作部件位移来限制旋转体的旋转,随着旋转体的旋转的限制而使限制部件动作来限制卷绕轴的旋转。
在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由于经由旋转体限制卷绕轴的旋转,因此动作部件与直接承受来自安全带的载荷的限制部件相比,能够实现轻型化。因此,根据该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使动作部件位移。
第三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有WSIR机构,该WSIR机构因卷绕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而进行动作,构成ALR机构的动作部件兼作使WSIR机构动作的爪体。因此,根据该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第四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有VSIR机构,该VSIR机构因车辆的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而进行动作,构成ALR机构的动作部件兼作使VSIR机构动作的杆体。因此,根据该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根据第五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通过实现电磁动作的ALR机构,能够排除机械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简化。
根据第六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即使在使点火系统断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ALR机构的动作状态。
在第七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根据卷绕轴的旋转角而取得安全带的拉出状态。根据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由于能够在与卷绕轴连动地旋转的任一旋转部件设置旋转角传感器,因此容易组装于装置,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在第八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将安全带的拉出量保持原样地用于安全带的拉出状态的取得。根据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由于不受卷绕轴处的安全带的卷绕状态的影响,因此能够使ALR机构高精度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分解表示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W形棘爪摆动的状态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与图2对应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图2所示的4-4线切断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与ALR机构的动作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第一、第二及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从后侧、外侧且上侧的倾斜方向观察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将安全带卷绕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车辆前方侧,用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用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仅表示前后、上下的方向的情况下,是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备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呈大致U字状形成的框架12。该框架12具备以车宽方向为厚度方向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背板12A、和从背板12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延伸且相互对置地配置的脚板12B及脚板12C。另外,通过将框架12的背板12A固定于车身,从而将安全带卷绕装置10设置于车身。
在脚板12B及脚板12C分别形成有大致圆状的配置孔14及配置孔16,配置孔14与配置孔16相互沿车辆前后方向对置。另外,在配置孔14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构成作为限制单元的锁定机构18的棘轮齿14A(内齿)。
在框架12的脚板12B与脚板12C之间设置有作为卷绕轴的大致圆柱状的带轴20,带轴20的后侧(脚板12B侧)的一端20A配置于脚板12B的配置孔14内,并且带轴20的前侧(脚板12C侧)的另一端20B配置于脚板12C的配置孔16内。由此,带轴20能够在使其轴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状态下沿周向旋转。此外,以下,在仅表示轴向、径向、周向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表示带轴的轴向、径向、周向。
在带轴20卡止有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2(带)的基端侧,安全带22从基端侧开始卷绕于带轴20。在带轴20向卷绕方向(周向一方且图1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安全带22被卷绕于带轴20。另一方面,在从带轴20拉出安全带22时,带轴20向拉出方向(周向另一方且图1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安全带22从框架12向上侧延出,安全带22被佩戴于就座于车辆的座椅的乘车人员。
在带轴20的另一端20B连结有作为卷绕施力单元的盘簧,盘簧配置于框架12的前侧(脚板12C的前侧)。盘簧对带轴20向卷绕方向施力,由此,带轴20向卷绕方向的作用力被作用于安全带22。因此,在将安全带22佩戴于乘车人员时,借助盘簧的作用力而去除安全带22的松弛,并且在解除安全带22向乘车人员的佩戴时,通过盘簧的作用力将安全带22卷绕于带轴20。
另外,在带轴20的另一端20B连结有圆筒状的环21。在该环21沿着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有多个突起部21A。另外,在接近环21的位置设置有作为检测环21的旋转角的检测部的旋转角传感器110。该旋转角传感器110与后述的控制装置100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角传感器110为磁式,能够通过与环21的突起部21A接近的磁传感器来检测磁通变化从而检测旋转角。由于如上述那样环21与带轴20连结,因此通过检测环21的角度,从而控制装置100能够取得带轴的旋转角。此外,旋转角传感器110并不局限于磁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光学式的传感器。
在带轴20的一端20A形成有该带轴20的径向外侧敞开的收容孔24。构成锁定机构18的作为限制部件的长条板状的锁定棘爪26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于收容孔24内。另外,在锁定棘爪26的一端形成有锁定齿26A。另外,在锁定棘爪26一体地设置有圆柱状的动作轴28,动作轴28从锁定棘爪26向后侧突出。
在带轴20的一端20A的轴心部一体地设置有圆柱状的旋转轴30,旋转轴30从带轴20向后侧突出,并且与带轴20配置在同轴上。
在框架12的后侧(脚板12B的后侧)设置有构成锁定机构18的传感器机构32。
传感器机构32具备使用树脂材料而形成且前侧(脚板12B侧)敞开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支架34,该传感器支架34固定于脚板12B。在传感器支架34的内侧形成有圆筒状的内筒部34A(参照图4),内筒部34A配置于带轴20的同轴上。
在传感器支架34的后侧(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使用树脂材料形成且前侧敞开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罩36,传感器罩36以在内部收容传感器支架34的状态固定于脚板12B。
在传感器支架34内设置有作为旋转体的V齿轮38,该V齿轮38使用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形成为后侧敞开的有底圆筒状。在V齿轮38的底壁38A的轴心部立设有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8C,通过将带轴20的旋转轴30插入筒状部38C,V齿轮38能够相对于带轴20旋转。
在V齿轮38的底壁38A形成有长条的动作槽38E(参照图2及图3),动作槽38E供锁定棘爪26的动作轴28插入。在V齿轮38与带轴20的一端20A之间夹设有压缩螺旋弹簧40。而且,压缩螺旋弹簧40对V齿轮38相对于带轴20向拉出方向施力(对带轴20相对于V齿轮38向卷绕方向施力),使动作轴28与动作槽38E的长边方向一端抵接。由此,因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V齿轮38相对于带轴20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V齿轮38能够随着带轴20的旋转而绕带轴20的旋转轴30旋转。另外,在V齿轮38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棘轮齿38B(外齿)。
在V齿轮38的底壁38A立设有圆柱状的摆动轴42,摆动轴42相对于V齿轮38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径向外侧。另外,摆动轴42的中心轴线与V齿轮38的中心轴线平行。
如图2所示,作为动作部件且爪体的W形棘爪44可摆动(位移)地支承于摆动轴42。详细而言,W形棘爪44在正面观察下形成为V齿轮38的轴心部侧敞开的U字状,在该W形棘爪44的周向(V齿轮38的周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供摆动轴42插入的摆动轴插入孔44A。另外,W形棘爪44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为与传感器支架34的内筒部34A前端的被卡合部34B卡合的卡合部44B。另外,在W形棘爪44的周向另一侧且靠近摆动轴插入孔44A的部分嵌合有长方体状的永久磁铁61。该永久磁铁61配置为与后述的励磁部64对置。
另外,在W形棘爪44与V齿轮38之间夹设有复位弹簧46,复位弹簧46对W形棘爪44向复原方向(箭头C的方向)施力。另外,通过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W形棘爪44向复原方向的摆动被设置于V齿轮38的限制突起部38D阻止。
若V齿轮38向拉出方向旋转,则针对V齿轮38的向卷绕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W形棘爪44。由此,W形棘爪44欲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箭头D的方向)摆动。另外,在V齿轮38急剧向拉出方向旋转时,作用于W形棘爪44的惯性力超过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由此,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摆动,W形棘爪44的卡合部44B与传感器支架34的被卡合部34B卡合。即,V齿轮38被W形棘爪44卡止,由此V齿轮3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
如图1所示,在传感器支架34的下端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48。加速度传感器48具备在车辆正面观察下上方侧敞开的大致U字状的壳体50,在壳体50的底壁上表面形成有凹状的弯曲面50A。在弯曲面50A上载置有作为惯性质量体的球状的滚珠52,在滚珠52的上侧载置有作为杆体的大致板状的杆54。杆54在基端可转动地支承于壳体50的侧壁,在杆54的前端的上侧配置有V齿轮38。而且,通过滚珠52在壳体50的弯曲面50A上滚动并上升,从而杆54向上侧转动。由此,杆54的前端与V齿轮38的棘轮齿38B啮合(卡止),V齿轮3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
如图4所示,在传感器支架34内侧的内筒部34A的轴心部配置有连动轴62。该连动轴62配置于带轴20的旋转轴30的同轴上,并且与旋转轴30连结。因此,连动轴62与带轴20连动地旋转。另外,如图2所示,在连动轴62的前侧(旋转轴30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从连动轴62向摆动轴42(W形棘爪44)侧突出的从轴向观察为扇状的励磁部64。本实施方式的连动轴62及励磁部64是铁等金属导体,连动轴62及励磁部64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内筒部34A以包围连动轴6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线圈66。该线圈66与后述的控制装置100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设置于W形棘爪44的永久磁铁61、以及设置于内筒部34A的连动轴62、励磁部64及线圈66形成通过电磁铁的磁力进行动作的电磁致动器60。
例如,在永久磁铁61的励磁部64侧为N极的情况下,通过对线圈66通电,以使连动轴62的旋转轴30侧(即,励磁部64)成为N极的方式进行励磁,由此在永久磁铁61与励磁部64之间产生相斥力(参照图3箭头P)。如上所述,通常,W形棘爪44通过复位弹簧46向复原方向(箭头C的方向)被施力(参照图2),但通过永久磁铁61与励磁部64相斥,从而W形棘爪44欲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箭头D的方向)摆动。而且,若作用于永久磁铁61的相斥力超过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则固定有永久磁铁61的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摆动,W形棘爪44的卡合部44B与传感器支架34的被卡合部34B卡合。
如上所述,在V齿轮3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时,若带轴2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相对于V齿轮38向拉出方向旋转,则锁定棘爪26的动作轴28向V齿轮38的动作槽38E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移动,锁定棘爪26向带轴20(一端20A)的径向外侧移动。由此,锁定棘爪26的锁定齿26A与框架12(脚板12B)的棘轮齿14A啮合,带轴20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定(限制)。其结果,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锁定(限制)。
此外,如图3所示,若带轴20相对于V齿轮38向拉出方向旋转,则虽然连动轴62也与带轴20连动地旋转,但在这种情况下,励磁部64也配置为与设置于W形棘爪44的永久磁铁61对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设置有作为控制电磁致动器60的控制部的控制装置100。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10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0A、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0B、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100C、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100D,这些各部经由总线分别连接。控制装置100的I/O100D除了与电磁致动器60的线圈66电连接之外,至少还与旋转角传感器110电连接。
在旋转角传感器110中检测到的带轴20的旋转角相当于安全带22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使电磁致动器60动作而使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摆动。这里,安全带22的规定位置是指相当于安全带22被最大限度地拉出的完全拉出状态的位置。
即,控制装置100在安全带22被拉出且到达了完全拉出状态时使电磁致动器60动作。通过电磁致动器60动作而使W形棘爪44与V齿轮38卡合,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限制。另一方面,框架12(脚板12B)的棘轮齿14A允许带轴20向卷绕方向的旋转,传感器支架34的被卡合部34B允许V齿轮38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安全带22安装于儿童座椅后,使ALR机构进行动作,由此能够进行儿童座椅的固定。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W形棘爪44、V齿轮38以及锁定机构18构成WSIR机构,该WSIR机构因带轴20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而进行动作。另外,由加速度传感器48及锁定机构18构成VSIR机构,该VSIR机构因车辆的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而进行动作。另外,除构成WSIR机构的W形棘爪44、V齿轮38以及锁定机构18之外,还能由包括电磁致动器60、旋转角传感器110以及控制装置100的部件构成ALR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以上结构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安全带22被拉伸,带轴20及V齿轮38克服盘簧的作用力向拉出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22从带轴20被拉出,并且成为闩锁状态而佩戴于乘车人员。
VSIR机构动作的情况如以下所述。即,在车辆突然减速时,在加速度传感器48中,滚珠52在壳体50的弯曲面50A上滚动并上升,由此杆54向上侧转动,使前端与V齿轮38的棘轮齿38B啮合(卡止)。由此,V齿轮3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
另外,WSIR机构动作的情况如以下所述。即,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乘车人员因惯性力而移动,由此安全带22因乘车人员而从带轴20被拉出,带轴20及V齿轮38急剧向拉出方向旋转。而且,在V齿轮38急剧向拉出方向旋转时,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摆动,W形棘爪44的卡合部44B与传感器支架34的被卡合部34B卡合,V齿轮3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
在V齿轮3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时,通过带轴2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而相对于V齿轮38向拉出方向旋转,从而锁定棘爪26的动作轴28向V齿轮38的动作槽38E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移动,锁定棘爪26向带轴20的径向外侧移动。由此,锁定棘爪26的锁定齿26A与框架12的棘轮齿14A啮合,带轴20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定。由此,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锁定,乘车人员被安全带22束缚。
另一方面,若安全带22向乘车人员的佩戴被解除,则带轴20及V齿轮38通过盘簧的作用力向卷绕方向旋转,安全带22被卷绕于带轴20。
以下,使用图5的流程图对控制装置100使ALR机构动作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当将车辆的点火系统接通时,在步骤S100中,控制装置100执行在存储器是否存储有ALR机构的动作信息的判定处理。这里,ALR机构的动作信息是指在上次将点火系统断开时,在ALR机构动作的情况下存储于存储器的信息。在控制装置100判定为没有存储ALR机构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存储有ALR机构的动作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100基于在旋转角传感器110中检测到的带轴20的旋转角取得安全带22的状态。安全带22的状态可以作为带轴20的总旋转角取得,也可以作为基于带轴20的旋转角计算出的安全带22的拉出量取得。然后,进入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100判定安全带22的状态是否为完全拉出状态。在安全带22的状态是完全拉出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3。另一方面,在安全带22的状态不是完全拉出状态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1。即,控制装置100重复进行步骤S101及步骤S102直到安全带22成为完全拉出状态。
在步骤S103中,控制装置100使电磁致动器60接通。即,对线圈66通电,使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图3的箭头D的方向)摆动。以下,ALR机构动作的流程与WSIR机构动作的情况相同。然后,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100判定安全带22的状态是否为空闩锁状态。在安全带22的状态是空闩锁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另一方面,在安全带22的状态不是空闩锁状态的情况下,重复进行步骤S104。即,控制装置100待机处理直至安全带22成为空闩锁状态。
在步骤S105中,控制装置100使电磁致动器60断开。即,停止对线圈66的通电,通过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使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复原方向(图3的箭头C的方向)摆动。由此,ALR机构的动作结束。然后,使ALR机构动作的处理结束。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备ALR机构,该ALR机构包括检测安全带22的拉出量的旋转角传感器110、和使W形棘爪44可动的控制装置10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通过在控制装置100中设定W形棘爪44相对于安全带22的拉出状态的动作范围,能够获得能够应对多个不同规格的ALR机构。另外,W形棘爪44的动作范围不限于如上述那样在安全带22为完全拉出状态的情况下使ALR机构动作,并在返回到空闩锁状态的情况下使ALR机构的动作结束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安全带22被拉出一半左右的情况下使ALR机构动作,在完全被卷绕的情况下使ALR机构的动作结束。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ALR机构中,不需要按照车型及座位位置的规格而不同的机械构件,因此能够抑制装置整体中的构件数量的增加。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电磁致动器60实现电磁动作的ALR机构,能够排除机械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简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经由V齿轮38限制带轴20的旋转,因此W形棘爪44与承受来自安全带22的载荷的锁定棘爪26相比为轻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使锁定棘爪26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磁力)使W形棘爪44摆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有WSIR机构,该WSIR机构因带轴20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而进行动作,W形棘爪44被ALR机构及WSIR机构兼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能够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ALR机构通过利用电磁致动器60使W形棘爪44摆动而进行动作,但即使在电气系统(控制装置100、旋转角传感器110以及电磁致动器60)产生了不良情况,作为WSIR机构的W形棘爪44也能够摆动。即,即使ALR机构发生了故障,也能够确保WSIR机构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将由旋转角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带轴20的旋转角用于ALR机构的动作控制。即,控制装置100在带轴20的旋转角到达相当于完全拉出状态的角度的情况下,使电磁致动器60进行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完全拉出状态的角度相当于成为电磁致动器60的动作条件的“阈值”,带轴20的旋转角到达相当于完全拉出状态的角度的情况与“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相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在与带轴20连动地旋转的任一旋转部件设置旋转角传感器110,因此容易组装于装置,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伴随着小型化,能够实现车辆搭载性的提高,并且针对异物的干扰对策变得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ALR机构的一部分的结构(W形棘爪44)兼用作WSIR机构,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兼用作VSIR机构。具体而言,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有VSIR机构,该VSIR机构因车辆的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而进行动作,加速度传感器48的杆54被ALR机构及WSIR机构兼用。这里,杆54相当于动作部件且杆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电磁致动器60使杆54转动来控制ALR机构的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能够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ALR机构通过利用电磁致动器60使杆54转动而进行动作,但即使在电气系统(控制装置100、旋转角传感器110以及电磁致动器60)产生了不良情况,作为VSIR机构的杆54也能够摆动。即,即使ALR机构发生了故障,也能够确保VSIR机构的功能。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在框架12上部等安全带22的路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安全带22的拉出量的拉出量传感器120。作为拉出量传感器120,例如能够应用激光式的位移仪。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出量传感器120与控制装置100电连接,将由拉出量传感器120取得的安全带22的拉出量用于ALR机构的动作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入到控制装置100的传感器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角传感器110替换为拉出量传感器120,其余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控制装置100在安全带22的拉出量到达相当于完全拉出状态的拉出量的情况下,使电磁致动器60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完全拉出状态的拉出量本身相当于成为电磁致动器60的动作条件的“阈值”,安全带22的拉出量到达相当于完全拉出状态的拉出量的情况与“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相当。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将安全带22的拉出量保持原样地用于安全带22的拉出状态的取得。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受带轴20处的安全带22的卷绕状态的影响,因此能够使ALR机构高精度地动作。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致动器60设为自保持型的致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壁38A的与从V齿轮38的轴向观察向动作方向摆动的W形棘爪44处的永久磁铁61对置的部分设置有保持用磁铁。该保持用磁铁配置为其磁极与对置的永久磁铁61的磁极反转。即,构成为在W形棘爪44摆动,永久磁铁61与保持用磁铁对置的情况下,相互产生吸引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致动器60中,在ALR机构进行动作时,对线圈66接通规定方向的电流,由此能够使W形棘爪44摆动。而且,当作用于永久磁铁61的来自励磁部64的相斥力以及来自保持用磁铁的吸引力超过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时,固定有永久磁铁61的W形棘爪44相对于V齿轮38向动作方向摆动,W形棘爪44的卡合部44B与传感器支架34的被卡合部34B卡合。
这里,在作用于永久磁铁61的来自保持用磁铁的吸引力超过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即使停止对线圈66的通电,W形棘爪44也被保持于动作方向侧。即,通过保持用磁铁,维持W形棘爪44的位移状态。另外,在ALR机构的动作结束的情况下,对线圈66接通与规定的方向反向的电流,从励磁部64对永久磁铁61施加比来自保持用磁铁的吸引力大的吸引力,由此能够使W形棘爪44向复原方向摆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即使在使点火系统断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ALR机构的动作状态。
(其他)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构成为通过电磁致动器60强制地使W形棘爪44摆动。因此,控制装置100能够从设置于车辆侧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信号,基于该信号使电磁致动器60动作,使W形棘爪44摆动。由此,能够省略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48的VSIR机构。另外,控制装置100能够根据由旋转角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带轴20的旋转角而计算安全带22的拉出速度。因此,控制装置100能够基于计算出的安全带22的拉出速度使电磁致动器60动作,从而使杆54摆动。由此,能够简化或省略WSIR机构。
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电磁致动器60是通过电磁铁的磁力直接使W形棘爪44动作的部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可动铁芯(柱塞)的突出使W形棘爪44动作的螺线管。
用于控制装置100使ALR机构动作的控制的传感器不限于上述的旋转角传感器以及拉出量传感器。例如,也可以设置能够测量卷绕于带轴20的安全带22的最外径的位移仪,控制装置100在由该位移仪检测到的安全带22的最外径低于阈值的情况下使ALR机构动作。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通过检测安全带22的拉出状态,即检测带轴20的旋转角、安全带22的拉出量,从而控制装置100控制ALR机构的动作状态,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车内的规定位置设置电气式的开关,根据乘车人员对开关的操作,控制装置100使ALR机构动作。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除上述以外,当然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于2018年11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22597号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引入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全带卷绕装置;20…带轴(卷绕轴);22…安全带;26…锁定棘爪(限制部件);38…V齿轮(旋转体);44…W形棘爪(动作部件、爪体);52…滚珠(惯性质量体);54…杆(动作部件、杆体);60…电磁致动器;100…控制装置(控制部);110…旋转角传感器(检测部)。

Claims (9)

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具备:
卷绕轴,能够供佩戴于乘车人员的安全带卷绕,通过向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卷绕所述安全带,并且通过所述安全带被拉出从而向拉出方向旋转;
限制部件,通过进行动作从而限制所述卷绕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
检测部,检测所述安全带的拉出状态;以及
控制部,在所检测到的所述拉出状态相当于所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限制部件动作来限制所述卷绕轴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还具备:
旋转体,能够随着所述卷绕轴的旋转而旋转;和
动作部件,通过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从而使所述限制部件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检测到的所述拉出状态相当于所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动作部件位移来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动作部件兼作爪体,所述爪体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在所述旋转体以规定以上的速度向拉出方向旋转时所述爪体进行位移而将所述旋转体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还具备惯性质量体,所述惯性质量体能够在车辆减速时因惯性而滚动,
所述动作部件兼作杆体,所述杆体覆盖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并且借助所述惯性质量体的滚动来进行位移,而将所述旋转体卡止。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使所述动作部件动作的电磁致动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磁致动器通电而使所述动作部件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电磁致动器是在使所述动作部件位移而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所述动作部件的位移状态的自保持型的致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是检测所述卷绕轴的旋转角作为所述拉出状态的旋转角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旋转角到达阈值的状态作为所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具备检测所述安全带的拉出量作为所述拉出状态的拉出量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拉出量到达阈值的状态作为所述安全带被拉出到规定位置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备存储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安全带被拉出到所述规定位置而所述限制部件成为动作状态的状况下,在车辆的点火系统为断开的情况下,将与所述动作状态相关的动作信息存储于所述存储器,
在将车辆的点火系统接通时,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动作信息的情况下,即使所述安全带没有被拉出到所述规定位置,也使所述限制部件成为动作状态。
CN201980075369.XA 2018-11-28 2019-11-01 安全带卷绕装置 Pending CN1130391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2597A JP2020083146A (ja) 2018-11-28 2018-11-28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8-222597 2018-11-28
PCT/JP2019/043117 WO2020110609A1 (ja) 2018-11-28 2019-11-01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9100A true CN113039100A (zh) 2021-06-25

Family

ID=7085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5369.XA Pending CN113039100A (zh) 2018-11-28 2019-11-01 安全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01833A1 (zh)
JP (1) JP2020083146A (zh)
CN (1) CN113039100A (zh)
WO (1) WO20201106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72148A (ja) * 2019-04-09 2020-10-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WO2020209125A1 (ja) * 2019-04-09 2020-10-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8111A (ja) * 1998-07-22 2000-02-08 Takata Kk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807158A (zh) * 2005-01-20 2006-07-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1164812A (zh) * 2006-10-20 2008-04-2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1172476A (zh) * 2006-11-01 2008-05-07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该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JP2009222645A (ja) * 2008-03-18 2009-10-0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障害物検知装置
JP2010167937A (ja) * 2009-01-23 2010-08-05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
CN203154120U (zh) * 2013-03-28 2013-08-28 昆山彰茂航汽配件有限公司 电子锁止轮椅安全带
CN103935318A (zh) * 2013-01-22 2014-07-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8290545A (zh) * 2015-12-15 2018-07-17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座椅安全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3815A (ja) * 1994-05-30 1995-12-12 Takata Kk シートバック組込み用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
US7384014B2 (en) * 2004-09-14 2008-06-1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Retractor with ALR mode of operation with vehicle sensor block-out
JP4889605B2 (ja) * 2007-09-25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576453B2 (ja) * 2012-10-16 2014-08-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819331B2 (ja) * 2013-01-15 2015-11-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10829085B2 (en) * 2018-02-18 2020-11-10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Seat belt retracto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8111A (ja) * 1998-07-22 2000-02-08 Takata Kk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807158A (zh) * 2005-01-20 2006-07-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1164812A (zh) * 2006-10-20 2008-04-2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1172476A (zh) * 2006-11-01 2008-05-07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该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JP2009222645A (ja) * 2008-03-18 2009-10-0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障害物検知装置
JP2010167937A (ja) * 2009-01-23 2010-08-05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
CN103935318A (zh) * 2013-01-22 2014-07-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203154120U (zh) * 2013-03-28 2013-08-28 昆山彰茂航汽配件有限公司 电子锁止轮椅安全带
CN108290545A (zh) * 2015-12-15 2018-07-17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座椅安全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0609A1 (ja) 2020-06-04
US20220001833A1 (en) 2022-01-06
JP2020083146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2023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CN113039100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KR101552582B1 (ko) 웨빙 권취 장치
US4382563A (en) Seat belt winding and retracting apparatus
US20220332280A1 (en) Belt retractor having an electrically actuatable locking device
EP3608178B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JP7135726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5553804A (en)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a cinch mechanism
CN111231887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US20220161755A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WO2020209124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718428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10753644B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14056279A (zh) 用于车辆安全装置的传感器
EP0542204B1 (en) Webbing retractor
US20230087082A1 (en) Webbing windin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JP414697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715621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5279629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US20230103628A1 (en) Webbing winding device
CN113557180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S63188547A (ja) シ−トベルト用テンシヨンロツクリトラ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