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5906B - 车辆用差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差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5906B
CN110735906B CN201910641006.XA CN201910641006A CN110735906B CN 110735906 B CN110735906 B CN 110735906B CN 201910641006 A CN201910641006 A CN 201910641006A CN 110735906 B CN110735906 B CN 110735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axis
differential case
differential
gear
lubric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410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5906A (zh
Inventor
贞弘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35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5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5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5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8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self-locking gears or self-braking gears
    • F16H48/285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self-locking gears or self-braking gears with self-braking intermeshing gears having parallel axes and having worms or helical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当地抑制了半轴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部中的烧结的车辆用差动装置。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分别被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向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0)的第一啮合部(G1)侧以及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2)的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而通过该引导的油(LF)而分别对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0)的第一啮合部(G1)以及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2)的第二啮合部(G2)适当地进行润滑,因此,适当地抑制了第一啮合部(G1)以及第二啮合部(G2)中的烧结。

Description

车辆用差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差速器壳体并与一对小齿轮啮合的一对半轴齿轮在内的车辆用差动装置,并涉及一种适当地抑制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处的烧结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车辆用差动装置,该车辆用差动装置具备:(a)差速器壳体,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b)一对半轴齿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且经由圆环状的支承面而在推力方向上被支承,并与一对小齿轮啮合。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差动装置就是这样的。另外,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差动装置为,为了将小齿轮支承成能够旋转而具有从差速器壳体内突出的小齿轮支承部,并在差速器壳体上未设置小齿轮轴的无轴型的车辆用差动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77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具备专利文献1这样的无轴型的车辆用差动装置、或者具有小齿轮轴的车辆用差动装置的车辆中,虽然考虑了例如为了改善耗油率而减少被贮存于收纳车辆用差动装置的壳体中的润滑油的油量,从而使车辆用差动装置的齿轮搅拌所述润滑油的搅拌阻力降低,但因所述润滑油的油量减少而容易使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变得润滑不足,可能在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处产生烧结。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作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当地抑制了半轴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部处的烧结的车辆用差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a)第一发明的车辆用差动装置具备:差速器壳体,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一对半轴齿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且经由被形成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圆环状的支承面而在推力方向上被支承,并与一对小齿轮啮合,其中,(b)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润滑油通道和(c)第一引导突起,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沿着周向而被形成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所述支承面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向所述旋转轴线侧突出设置,并将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向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侧引导。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润滑油通道和第一引导突起,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沿着周向而被形成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所述支承面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向所述旋转轴线侧突出设置,并将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向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侧引导。因此,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流动的润滑油被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侧引导,通过该引导的润滑油而对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因此,适当地抑制了所述啮合部处的烧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对适当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为示意性地对被设置于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桥的壳体内进行说明的图。
图3为对被设置于图2的驱动桥中的差速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IV-IV向视剖视图。
图5为对被设置于图3的差速器装置的差速器壳体内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6为对在被形成于图5的差速器壳体内的第一润滑油通道中流动的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表示在差速器壳体上未形成有一对第一引导突起的比较例的差速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VIII-VIII向视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实施例二)的差速器装置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实施例三)的差速器装置的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实施例四)的差速器装置的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实施例五)的差速器装置的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实施例六)的差速器装置的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实施例七)的差速器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具备与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一方的半轴齿轮的背面对置的壁部,(b)所述第一引导突起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的底壁面和所述壁部侧的侧壁面起向接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的方向突出。因此,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适当地被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引导。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突起的顶端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圆状的轨迹相比向所述旋转轴线侧突出,其中,所述圆状的轨迹为,所述小齿轮的齿底中的最外周侧且最接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的部位绕着所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轨迹。因此,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适当地被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引导。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置有将所述一对小齿轮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小齿轮轴,(b)所述第一引导突起的顶端部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被形成于从所述小齿轮轴的轴线偏移的位置。因此,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引导突起而适当地对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进行润滑。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在所述小齿轮轴的轴线上设置有一对。因此,能够适当地对所述一对小齿轮中的一方的小齿轮与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啮合的第一啮合部、和所述一对小齿轮中的另一方的小齿轮与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啮合的第二啮合部进行润滑。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形成有第二润滑油通道和第二引导突起,其中,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以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同样的方式而相对于所述一对小齿轮被形成在和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导突起将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内进行流动的润滑油向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另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侧引导。因此,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被所述第二引导突起向所述另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侧引导,因此,能够适当地对所述另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进行润滑。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恰当地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以及形状等未必一定被正确地描绘出。
[实施例一]
图1为对应用本发明的混合动力汽车(以下称为车辆)10的驱动装置12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中,驱动装置12具备:作为行驶用驱动力源的发动机14;驱动桥(transaxle)18,其为将发动机14的动力向驱动轮16进行传递的传动装置。
如图1所示,在驱动桥18中设置有行星齿轮式的动力分配机构26、反转齿轮机构28、第二电动机MG2、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34、以及驱动轴36,其中,所述动力分配机构26将从发动机14被输出的动力经由能够绕着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阻尼器20以及输入轴22而向第一电动机MG1以及圆筒状的输出齿轮轴24进行分配;所述反转齿轮机构28具有与被形成于输出齿轮轴24的反转驱动齿轮24a啮合的反转从动齿轮28a以及与差速内啮合齿轮30啮合的差速驱动齿轮28b,并能够绕着与第一旋转轴线C1平行的第二旋转轴线C2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二电动机MG2具有与反转齿轮机构28的反转从动齿轮28a啮合的输出齿轮32,并能够绕着与第一旋转轴线C1平行的第三旋转轴线C3而进行旋转;所述差速器装置34具有与反转齿轮机构28的差速驱动齿轮28b啮合的差速内啮合齿轮30,并能够绕着与第一旋转轴线C1平行的第四旋转轴线(旋转轴线)C4而进行旋转;所述驱动轴36与驱动轮16一起旋转。另外,动力分配机构26具备:太阳齿轮S,其能够绕着第一旋转轴线C1而进行旋转;内啮合齿轮R,其被配置于太阳齿轮S的外周侧;行星齿轮架CA,其将与上述太阳齿轮S以及内啮合齿轮R啮合的小齿轮P支承成能够自转以及公转。另外,太阳齿轮S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第一电动机MG1连结,行星齿轮架CA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输入轴22连结,内啮合齿轮R被一体地形成于圆筒状的输出齿轮轴24的内周。
在这样被构成的驱动桥18中,经由阻尼器20以及输入轴22而被输入的发动机14的动力被向筒状的输出齿轮轴24传递,并从输出齿轮轴24依次经由反转齿轮机构28、差速器装置34、一对驱动轴36等而被向驱动轮16进行传递,另一方面,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依次经由反转齿轮机构28、差速器装置34、一对驱动轴36而被向驱动轮16进行传递。
图2为示意性地对被设置于图1的驱动装置12中的驱动桥18的壳体内进行说明的图。如图2所示,在驱动桥18中,设置有例如对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动力分配机构26、差速器装置34等进行收纳的容器状的驱动桥壳体18a。另外,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所示的油面OL表示被积存于驱动桥壳体18a的底部的油(润滑油)LF的油面,图2所示的箭头F1表示被差速器装置34的差速内啮合齿轮30扬起的油LF的流动。
图3为对被设置于图2的驱动桥18中的差速器装置34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差速器装置34具备:容器状的差速器壳体38,其以能够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例如驱动桥壳体18a;差速内啮合齿轮30,其通过多个紧固螺栓40(参照图4以及图5)而被固定于差速器壳体38的外周部38a;轴状的小齿轮轴42,其两端部42a被支承于差速器壳体38,并以与该差速器壳体38的第四旋转轴线C4正交的姿势而被定位销44固定于该差速器壳体38上;一对半轴齿轮46、48,其以隔着小齿轮轴42而对置的状态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差速器壳体38上,并且被收纳于该差速器壳体38内;一对小齿轮轴50、52,其在通过被小齿轮轴42插通而被该小齿轮轴42支承成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和差速器壳体38一起旋转,并且与一对半轴齿轮46、48啮合。
如图3所示,差速器壳体38具备:第一壁部(壁部)38b,其与一对半轴齿轮46、48的一方的半轴齿轮46的背面46a对置;第一突部38c,其从第一壁部38b向接近半轴齿轮46的背面46a的方向呈圆环状地突出;第二壁部38d,其与一对半轴齿轮46、48的另一方的半轴齿轮48的背面48a对置;第二突部38e,其从第二壁部38d向接近半轴齿轮48的背面48a的方向呈圆环状地突出;连结部38f,其将第一壁部38b和第二壁部38d连结。另外,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的第一突部38c以及第二突部38e经由被形成于第一突部38c的顶端面的圆环状的第一支承面(支承面)38g、和被形成于第二突部38e的顶端面的圆环状的第二支承面(支承面)38h,而在差速器壳体38内沿着推力方向即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对一对半轴齿轮46、48进行支承。另外,在差速器壳体38内,在第一突部38c的第一支承面38g与半轴齿轮46的背面46a之间夹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垫圈54,并且在第二突部38e的第二支承面38h与半轴齿轮48的背面48a之间夹设有圆环状的第二垫圈56。另外,在差速器壳体38的连结部38f上形成有:供小齿轮轴42插通的一对插通孔38i;以及当在差速器壳体38内组装零件时能够供该零件例如半轴齿轮46、48等插入至差速器壳体38内的贯通孔38j(参照图5)。
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剖视图。另外,图5为对被设置于图3的差速器装置34中的差速器壳体38内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如图3至图5所示,在差速器壳体38上形成有槽状的第一润滑油通道A1,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A1以向内开口的方式而沿着周向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内的第一支承面38g的外周侧。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润滑油通道A1例如为,在差速器壳体38内,被第一壁部38b和连结部38f围住,且被配置于与第一突部38c相比靠外周侧的环状的空间。另外,如图3所示,在差速器壳体38上形成有槽状的第二润滑油通道A2,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A2以向内开口的方式而沿着周向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内的第二支承面38h的外周侧。另外,第二润滑油通道A2例如为,在差速器壳体38内,被第二壁部38d和连结部38f围住,且被配置于与第二突部38e相比靠外周侧的环状的空间。即,第二润滑油通道A2在差速器壳体38内,以与第一润滑油通道A1同样的方式而相对于一对小齿轮50、52被形成在和第一润滑油通道A1相反的一侧。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油LF的油面OL的高度H被设定成,在车辆停止时,即,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例如,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上的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一部分浸入油LF中,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供油LF贮存的油贮存部A1a,且油LF未浸入到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0的第一啮合部(啮合部)G1以及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2的第二啮合部(啮合部)G2。此外,油LF的油面OL的高度H也被设定成,在车辆停止时,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上的第二润滑油通道A2的一部分浸入油LF中,在第二润滑油通道A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供油LF贮存的油贮存部A2a,且油LF未浸入到半轴齿轮48与小齿轮50的第三啮合部G3以及半轴齿轮48与小齿轮52的第四啮合部G4。另外,第一啮合部G1为,在半轴齿轮46和小齿轮50中,被形成于半轴齿轮46的齿轮部46b上的齿、和被形成于小齿轮50的齿轮部50a上的齿进行啮合的部位。另外,第二啮合部G2为,在半轴齿轮46和小齿轮52中,被形成于半轴齿轮46的齿轮部46b上的齿、和被形成于小齿轮52的齿轮部52a上的齿进行啮合的部位。另外,第三啮合部G3为,在半轴齿轮48和小齿轮50中,被形成于半轴齿轮48的齿轮部48b上的齿、和被形成于小齿轮50的齿轮部50a上的齿进行啮合的部位。另外,第四啮合部G4为,在半轴齿轮48和小齿轮52中,被形成于半轴齿轮48的齿轮部48b上的齿、和被形成于小齿轮52的齿轮部52a上的齿进行啮合的部位。
关于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润滑油通道A1以及第二润滑油通道A2,当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进行旋转时,因该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使油贮存部A1a中被贮存的油LF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并使油贮存部A2a中被贮存的油LF在第二润滑油通道A2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差速器壳体38上形成有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该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设置。如图3所示,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中的一方的第一引导突起38k从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底壁面38m和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第一壁部38b侧的侧壁面38n起向接近第一啮合部G1的方向突出。另外,一对引导突起38k、38l中的另一方的第一引导突起38l从底壁面38m和侧壁面38n起向接近第二啮合部G2的方向突出。另外,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底壁面38m为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中的连结部38f的内周面,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第一壁部38b侧的侧壁面38n为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中的第一壁部38b的内侧的壁面。
如图4所示,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分别在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上被配置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参照图3)上,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分别在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上相对于第四旋转轴线C4而对称。另外,如图4所示,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中的一方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的顶端部在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上与圆状的轨迹L1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其中,所述轨迹L1为,小齿轮50的齿底中的最外周侧且最接近半轴齿轮46的部位B1(参照图3)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进行旋转的轨迹。另外,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中的另一方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的顶端部在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上与圆状的轨迹L2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其中,所述轨迹L2为,小齿轮52的齿底中的最外周侧且最接近半轴齿轮46的部位B2(参照图3)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进行旋转的轨迹。另外,上述轨迹L1、L2在图4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在本实施例中,轨迹L1和轨迹L2为相同的轨迹。
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k的顶端部、即顶端P1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被形成于以下位置,所述位置为,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即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图4的箭头F2方向侧偏移了预先设定的预定角度θ1(度)的位置。另外,第一引导突起38l的顶端部即顶端P2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被形成于以下位置,即,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图4所示的箭头F2方向侧偏移了预先设定的预定角度θ1(度)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引导突起38k通过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即通过差速器壳体38的沿箭头F2的方向上的旋转,而将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0的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即,如图6所示,差速器壳体38即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而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通过第一引导突起38k而被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0的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另外,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引导突起38l通过差速器壳体38的沿箭头F2方向上的旋转,而将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2的第二啮合部G2侧进行引导。即,如图6所示,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而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l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半轴齿轮46与小齿轮52的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另外,图6所示的箭头F3表示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的流动。
图7以及图8为对一部分结构与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不同的差速器装置100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另外,比较例的差速器装置100与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并未在差速器壳体38上形成有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其他与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在比较例的差速器装置100中,当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旋转时,虽然油LF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但由于未设置有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因此,油LF一直处于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状态。因此,尤其是在被贮存于驱动桥壳体18a中的油LF的油量较少的情况下,比较例的差速器装置100与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无法利用油LF而适当地对第一啮合部G1以及第二啮合部G2进行润滑。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在差速器壳体38上形成有槽状的第一润滑油通道A1和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A1以向内开口的方式而沿着周向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内的第一支承面38g的外周侧,所述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分别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设置,并分别将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一啮合部G1侧以及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因此,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会分别被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向第一啮合部G1侧以及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会通过该被引导后的油LF而对第一啮合部G1以及第二啮合部G2适当地进行润滑,因此,适当地抑制了第一啮合部G1以及第二啮合部G2处的烧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在差速器壳体38上具备与一对半轴齿轮46、48中的一方的半轴齿轮46的背面46a对置的第一壁部36b,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分别从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的底壁面38m和第一壁部38b侧的侧壁面38n起而向接近第一啮合部G1的方向、以及接近第二啮合部G2的方向突出。因此,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会通过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而被适当地向第一啮合部G1和第二啮合部G2引导。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第一引导突起38k、38l的顶端部在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上与圆状的轨迹L1、L2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其中,所述轨迹L1、L2为,小齿轮50、52的齿底中的最外周侧且最接近半轴齿轮46的部位B1、B2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进行旋转的轨迹。因此,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会通过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而被适当地向第一啮合部G1和第二啮合部G2引导。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在差速器壳体38上设置有将一对小齿轮50、52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小齿轮轴42,第一引导突起38k、38l的顶端P1、P2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被形成于,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偏移的位置。因此,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会被第一引导突起38k向与第一啮合部G1相比靠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引导,并且,会被第一引导突起38l向与第二啮合部G2相比靠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引导,因此,能够适当地对第一啮合部G1和第二啮合部G2进行润滑。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分别被设置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上。因此,能够适当地对小齿轮50与半轴齿轮46啮合的第一啮合部G1、以及小齿轮52与半轴齿轮46啮合的第二啮合部G2进行润滑。
接着,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实施例相互共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60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不同点在于,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的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o、38p的顶端P3、P4分别被配置在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上,其他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引导突起38o、38p的形状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38l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60中,如图9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o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o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因此,第一啮合部G1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一啮合部G1中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o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另外,图9所示的箭头F4表示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的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60中,第一引导突起38p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p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且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因此,第二啮合部G2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二啮合部G2中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p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72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如图10所示,不同点在于,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q、38r的顶端P5、P6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被形成于,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偏移了预先确定的预定角度θ2(度)的位置,其他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引导突起38q、38r的形状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38l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70中,如图10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q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q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因此,第一啮合部G1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一啮合部G1中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q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另外,图10所示的箭头F5表示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的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70中,第一引导突起38r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p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因此,第二啮合部G2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二啮合部G2中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r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80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如图11所示,不同点在于,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s、38t的形状不同,其他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
如图11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s在差速器壳体38的周向上的宽度尺寸W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的宽度尺寸相比被形成得较大,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s从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底壁面38m和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侧壁面38n起向接近第一啮合部G1的方向突出。另外,如图11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s的顶端部即顶端P7与圆状的轨迹L1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
如图11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t在差速器壳体38的周向上的宽度尺寸W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的宽度尺寸相比被形成得较大,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t从底壁面38m和侧壁面38n起向接近第二啮合部G2的方向突出。另外,如图11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t的顶端部即顶端P8与圆状的轨迹L2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另外,如图11所示,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上的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s、38t的顶端P7、P8分别被配置在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上,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s、38t分别相对于第四旋转轴线C4而对称。
如图11所示,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引导突起38s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s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因此,第一啮合部G1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一啮合部G1处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s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另外,图11所示的箭头F6表示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的流动。
另外,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引导突起38t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t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因此,第二啮合部G2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二啮合部G2处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t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90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如图12所示,不同点在于,第一引导突起38u、38v的形状不同,其他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
如图12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u具备分别从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底壁面38m和侧壁面38n起向接近第一啮合部G1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第一突部Ta1以及第二突部Ta2。另外,第一突部Ta1的顶端P9以及第二突部Ta2的顶端P10分别与圆状的轨迹L1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
如图12所示,第一引导突起38v具备分别从形成第一润滑油通道A1的底壁面38m和侧壁面38n起向接近第二啮合部G2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第一突部Tb1以及第二突部Tb2。另外,第一突部Tb1的顶端P11以及第二突部Tb2的顶端P12分别与圆状的轨迹L2相比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突出。另外,如图12所示,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u、38v分别在第四旋转轴线C4方向上相对于第四旋转轴线C4而对称,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u、38v分别被配置在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上。
如图12所示,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引导突起38u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u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因此,第一啮合部G1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一啮合部G1中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k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u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一啮合部G1侧引导。另外,图12所示的箭头F7表示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的流动。
另外,如上述那样被构成的第一引导突起38v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被第一引导突起38v向第四旋转轴线C4侧上推,该上推的油LF被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因此,第二啮合部G2适当地被油LF润滑,从而适当地抑制了该第二啮合部G2中的烧结。即,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突起38l相同,第一引导突起38v将因差速器壳体38向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箭头F2方向的旋转而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向第二啮合部G2侧引导。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110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如图13所示,不同点在于,在差速器壳体38上未形成有第一引导突起381,在差速器壳体38上仅形成有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中的一个,其他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120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相比较,如图14所示,不同点在于,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w相对于第四旋转轴线C4为非对称,其他与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大致相同。另外,第一引导突起38w的形状为与前述的实施例四的第一引导突起38t相同的形状,第一引导突起38w的顶端P13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被形成于,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即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箭头F2方向侧偏移了预先设定的预定角度θ1(度)的位置。
以上,根据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能被应用于其它方式。
例如,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一的差速器装置34中,在差速器壳体38上形成有一对第一引导突起38k、38l,但例如也可以在差速器壳体38上还形成有:将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二润滑油通道A2内进行流动的油LF向半轴齿轮48与小齿轮50的第二啮合部G3侧引导的第二引导突起、和将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二润滑油通道A2内进行流动的油LF向半轴齿轮48与小齿轮52的第四啮合部G4侧引导的第二引导突起。另外,也可以将前述的一对第二引导突起形成于前述的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60、70、80、90、110、120所具备的差速器壳体38上。借此,因差速器壳体38绕着第四旋转轴线C4的旋转而在第二润滑油通道A2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油LF分别被所述一对第二引导突起而向第三啮合部G3侧和第四啮合部G4侧引导,因此,分别适当地对第三啮合部G3和第四啮合部G4进行润滑。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60、70、80、90、110、120上设置有将一对小齿轮50、52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小齿轮轴42,但例如也可以使将小齿轮50、52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小齿轮支承部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并拆下小齿轮轴42。即,也可以将前述的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34、60、70、80、90、110、120设为在差速器壳体38上未设置有小齿轮轴42的无轴型的差速器装置。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在差速器壳体38上设置有从第一壁部38b起向接近半轴齿轮46的背面46a的方向呈圆环状地突出的第一突部38c,并在该第一突部38c上形成有第一支承面38g。例如,也可以在差速器壳体38上未形成有第一突部38c,并在被形成于差速器壳体38的第一壁部38b上的侧壁面38n的一部分处形成第一支承面38g。另外,在差速器壳体38上未设置有第一突部38c的情况下,在半轴齿轮46上形成有从该半轴齿轮46起向接近第一支承面38g的方向上呈圆环状地突出的凸起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第一润滑油通道A1在第一支承面38g的外周侧被形成为向内开口的周向的槽状,但以围住半轴齿轮46的凸起部的方式而沿着周向被形成在第一支承面38g的外周侧。同样地,虽然第二润滑油通道A2也在第二支承面38h的外周侧被形成为向内开口的周向的槽状,但当在差速器壳体38上未形成第二突部38e而在半轴齿轮48上形成与半轴齿轮46相同的凸起部时,以围住半轴齿轮48的凸起部的方式而沿着周向被形成在第二支承面38h的外周侧。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引导突起38k、38l的顶端P1、P2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中被形成于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车辆前进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偏移的位置,但例如第一引导突起38k、38l的顶端P1、P2也可以在第一润滑油通道A1内被形成于与小齿轮轴42的轴线C5相比向车辆后退时的差速器壳体38的旋转方向侧偏移的位置。
此外,上述内容仅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添加了各种各样的改变、改良后的方式进行实施。
符号说明
34、60、70、80、90、110、120:差速器装置(车辆用差动装置)
38:差速器壳体
38b:第一壁部(壁部)
38g:第一支承面(支承面)
38h:第二支承面(支承面)
38k、38l、38o、38p、38q、38r、38s、38t、38u、38v、38w:第一引导突起
38m:底壁面
38n:侧壁面
42:小齿轮轴
46、48:半轴齿轮
46a:背面
50、52:小齿轮
A1:第一润滑油通道
A2:第二润滑油通道
B1、B2:部位
C4:第四旋转轴线(旋转轴线)
C5:轴线
G1:第一啮合部(啮合部)
G2:第二啮合部(啮合部)
L1、L2:轨迹
LF:油(润滑油)。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差动装置(34;60;70;80;90;110;120),具备:
差速器壳体(38),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线(C4)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
一对半轴齿轮(46、48),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且经由被形成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圆环状的支承面(38g、38h)而在推力方向上被支承,并与一对小齿轮(50、52)啮合,
所述车辆用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润滑油通道(A1)和第一引导突起(38k、38l;38o、38p;38q、38r;38s、38t;38u、38v;38k;38k、38w),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沿着周向而被形成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所述支承面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引导突起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向所述旋转轴线侧突出设置,并将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沿着周向进行流动的润滑油(LF)向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一方的半轴齿轮(46)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G1、G2;G1、G2;G1、G2;G1、G2;G1、G2;G1;G1、G2)侧引导,
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具备与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一方的半轴齿轮的背面(46a)对置的壁部(38b),
所述第一引导突起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的底壁面(38m)和所述壁部侧的侧壁面(38n)起向接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的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突起的顶端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圆状的轨迹(L1、L2)相比向所述旋转轴线侧突出,其中,所述圆状的轨迹为,所述小齿轮的齿底中的最外周侧且最接近所述一方的半轴齿轮的部位(B1、B2)绕着所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轨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差动装置(34;70;90;110;1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置有将所述一对小齿轮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小齿轮轴(42),
所述第一引导突起(38k、38l;38q、38r;38u、38v;38k;38k、38w)的顶端部(P1、P2;P5、P6;P9、P10、P11、P12;P1;P1、P13)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内,被形成于从所述小齿轮轴的轴线(C5)偏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差动装置(34;60;70;80;90;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突起(38k、38l;38o、38p;38q、38r;38s、38t;38u、38v;38k、38w)在所述小齿轮轴的轴线上设置有一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差动装置(34;60;70;80;90;110;1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形成有第二润滑油通道(A2)和第二引导突起,其中,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以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同样的方式而相对于所述一对小齿轮被形成在和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导突起将因所述差速器壳体绕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润滑油通道内进行流动的润滑油向所述一对半轴齿轮中的另一方的半轴齿轮(48)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部(G3、G4)侧引导。
CN201910641006.XA 2018-07-18 2019-07-16 车辆用差动装置 Active CN110735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5386 2018-07-18
JP2018135386A JP7014074B2 (ja) 2018-07-18 2018-07-18 車両用差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5906A CN110735906A (zh) 2020-01-31
CN110735906B true CN110735906B (zh) 2022-12-23

Family

ID=6916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1006.XA Active CN110735906B (zh) 2018-07-18 2019-07-16 车辆用差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5042B2 (zh)
JP (1) JP7014074B2 (zh)
CN (1) CN110735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391B (zh) * 2018-09-28 2023-04-28 通用电气阿维奥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飞行器齿轮组件处的紧急润滑剂流动的系统和方法
JP7306911B2 (ja) * 2019-08-02 2023-07-11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装置
CN113531097B (zh) * 2020-04-16 2023-02-24 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变速箱壳体、变速器以及车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0600A (en) * 1955-11-21 1962-06-26 Mueller Otto Pump and lock for differential
JP2002323115A (ja) * 2001-04-27 2002-11-08 Tcm Corp 動力伝達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2004286194A (ja) * 2003-03-25 2004-10-14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フケース及び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08051319A (ja) * 2006-08-28 2008-03-06 Jtekt Corp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08051305A (ja) * 2006-08-28 2008-03-06 Jtekt Corp 車両用デフ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08082544A (ja) * 2006-08-28 2008-04-10 Jtekt Corp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08256083A (ja) * 2007-04-04 2008-10-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ア装置
JP2009127706A (ja) * 2007-11-21 2009-06-11 Jtekt Corp デフ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12177441A (ja) * 2011-02-28 2012-09-13 Daihatsu Motor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4405850A (zh) * 2014-09-18 2015-03-1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差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1925A (ja) * 1982-02-18 1983-08-23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ギアケ−ス
JPH062078Y2 (ja) * 1986-05-31 1994-01-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差動歯車の潤滑装置
JP4506091B2 (ja) * 2003-03-26 2010-07-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蒸発器の起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0600A (en) * 1955-11-21 1962-06-26 Mueller Otto Pump and lock for differential
JP2002323115A (ja) * 2001-04-27 2002-11-08 Tcm Corp 動力伝達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2004286194A (ja) * 2003-03-25 2004-10-14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フケース及び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08051319A (ja) * 2006-08-28 2008-03-06 Jtekt Corp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08051305A (ja) * 2006-08-28 2008-03-06 Jtekt Corp 車両用デフ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08082544A (ja) * 2006-08-28 2008-04-10 Jtekt Corp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08256083A (ja) * 2007-04-04 2008-10-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ア装置
JP2009127706A (ja) * 2007-11-21 2009-06-11 Jtekt Corp デフ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12177441A (ja) * 2011-02-28 2012-09-13 Daihatsu Motor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4405850A (zh) * 2014-09-18 2015-03-1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差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12517A (ja) 2020-01-23
US20200025284A1 (en) 2020-01-23
US10955042B2 (en) 2021-03-23
CN110735906A (zh) 2020-01-31
JP7014074B2 (ja)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5906B (zh) 车辆用差动装置
DE112014004734T5 (de) Leistungs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CN105705835A (zh)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EP2711589A1 (en) Reduction differential gear apparatus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2168749A (zh) 车辆动力传递装置
DE102014118211A1 (de) Getriebesystem eines Hybridelektrofahrzeugs
US10408336B2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DE112010000470T5 (de) Hybridantriebssystem
CN107842602A (zh) 齿轮装置
DE102014117744A1 (de) Getriebesystem eines Hybridelektrofahrzeugs
US1069753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7022710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
DE102016123435B4 (de) Leistungs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JP2021008248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型の車両駆動装置
US10082196B2 (en) Hybrid transaxle
CN114450506B (zh) 传动装置
US10788119B2 (en) Differential device
US20110143881A1 (en) Conical friction ring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DE102021208557A1 (de) Getriebe und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Fahrzeug
JP7000235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DE102013214879A1 (de) Achsdifferential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9296738A (zh) 车辆的分动结构
CN109455080A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单变速箱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CN114423968B (zh) 传动装置
CN114375375B (zh) 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