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0756B - 升降平台 - Google Patents

升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0756B
CN110730756B CN201880024642.1A CN201880024642A CN110730756B CN 110730756 B CN110730756 B CN 110730756B CN 201880024642 A CN201880024642 A CN 201880024642A CN 110730756 B CN110730756 B CN 110730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lement
housing
base assembly
lifting platform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46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0756A (zh
Inventor
D.本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rhard Finke Bernard
Original Assignee
Gerhard Finke Bernar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rhard Finke Bernard filed Critical Gerhard Finke Bernard
Publication of CN110730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0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41Single levers, e.g. parallel l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2700/00Lifting apparatus
    • B66F2700/12Lifting platforms for vehicles or motorcycles or similar lifting apparatus
    • B66F2700/123Details concerning the support members or devices not related to the lifting itsel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升降车辆的升降平台,特别是可移动升降平台,其包括两个基座组件半件(14),每个基座组件半件经由连接点(45,46)通过中间部分(15)相对彼此以静止的方式布置。通过连接部段(48),中间部分(15)可释放地固定到基座组件半件(14)的壳体(21)的侧表面(49)上以形成连接点(45,46)。升降平台还包括升降设备(24),该升降设备布置在每个基座组件半件(14)上,升降设备可从布置在基座上的起始位置转移到工作位置(32),并且每个升降设备在升降设备(24)的端部区域上具有承载件(31),并且每个承载件(31)接收至少一个支撑臂(34)。通过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中间部分(15)连接至基座组件半件(14)的相应壳体(21)并且两者朝向彼此定向。

Description

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升降车辆的升降平台,特别是可移动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从DE 36 05 650 C2中已知一种用于在将车辆提升到高处的高度的移动式液压升降平台。该移动式升降平台包括基座组件,基座组件在升降车辆时静止不动。在不使用时,该升降平台可以通过托架移动到另一个使用或存放位置。升降平台的基座组件包括两个基座组件半件以及中间部分,其中两个基座组件半件经由中间部分彼此牢固地连接并且相对于彼此布置。每个基座组件半件包括驱动器,基座组件半件的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经由该驱动器可上下移动。该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包括负载臂和引导杆,从而当提升和降低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时,布置在自由端部区域上的承载件保持水平定向。设置在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上的承载件接收可枢转地布置在承载件上的两个支撑臂。这些支撑臂可以从非使用位置枢转到使用位置以便提升在基座组件半件之间驱动的车辆并进入升降平台,在非使用位置,支撑臂相对定向并平行于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定位。
每个基座组件半件紧固到中间部分,中间部分被配置为保护管的形式。中间部分在相应的端部包括凸缘部分,该部分被螺纹连接到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侧表面。
对这种升降平台的刚性以及升降平台的升降设备相对于彼此的定向的要求正在稳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提出一种升降平台的目的,其中增加了基座组件的刚性,并且简化了基座组件的安装,并且特别是升降设备的定向调节。
这个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升降车辆的升降平台来实现的,其中中间部分与基座组件半件的相应壳体连接,用于通过形状配合插塞连接来形成基座组件。因此,可以增加力的传递,因为通过连接元件彼此的形状配合接合,可以改善力的流动。同时,以简单的方式,在将中间部分组装到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时,可以发生相对于彼此的独立定向。优选地,形状配合插塞连接包括:位于靠近基座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地面向端部地位于中间部分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元件;在壳体上,特别是在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侧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元件被配置成与第一连接元件互补。因此,通过将中间部分集合到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上,可以实现简单且安全的组装,并且作为中间部分集合到壳体上的补充,已经可以产生正确定位的定向。
优选地,连接元件形成可加载拉力的形状配合插塞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升降平台的增加的刚性。在提升车辆时,承载件通过升降设备被提升到工作位置。这里,杠杆力在升降设备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作用在升降设备上,并产生向纵向中心轴线作用的扭矩。通过形状配合插塞连接,该扭矩可以在基部附近的区域中在中间部分与基部组件半件的相应壳体之间被抵消。另外,可以省去可拆卸的紧固装置。通过这种形状配合插塞连接,可以实现基座组件的加固。
形状配合插塞连接的两个连接元件中的一个优选由钩或腹板构成,并且另一个连接元件穿过孔眼或开口。因此,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或者一个和另一个连接元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相互插入或者相互勾住,由此实现了将中间部分容易地安装到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上以及从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上拆卸。同时,作用在形状配合插塞连接上的牵引力可以在没有附加部件的情况下被吸收。
升降平台的优选配置在中间部分的下侧提供一个或第一连接元件,该元件从中间部分的连接部段向外突出,并且在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下侧上、特别是壳体侧面的下侧或端面上提供第二或另一连接元件。形状配合插塞连接到中间部分的下侧和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这种布置允许增加力的吸收,并从而增加负载能力。此外,这种形状配合插塞连接可以集成到升降平台的基座组件中,而无需附加的安装空间。
替代地,第一连接元件可以设置在中间部分的下侧上,该元件邻接到中间部分的连接部段。第二连接元件设置在壳体的下侧上,该元件从壳体的端面向外突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中间部分可从上方安装到壳体上,并且连接元件彼此接合。
优选地,布置在中间部分下侧上的第一连接元件被配置为孔眼或开口,而布置在壳体的端面的下侧上的第二连接元件被配置成贯穿的至少一个钩或腹板,使得当将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安装到中间部分时,至少一个钩或腹板接合到至少一个孔眼或开口中。这可以通过从上方简单插入来实现。取决于关于第一连接元件是突出地配置在中间部分处还是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处布置,从上方插入可以通过中间部分或壳体进行,以实现形状配合插塞连接。
优选地,连接元件一体地集成在中间部分和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上。这简化了生产并减少了基座组件的部件数量。
此外,面向端部的连接部段优选地包括位于中间部分的压力表面,该压力表面设置成与形状配合插塞连接间隔开,并且接合在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侧表面上。该压力表面抵消了在工作位置升降平台加载时,朝向升降平台的纵向中心轴线作用的扭矩。因此,在提升车辆时,经由支撑臂作用在中间部分上的扭矩或倾斜力矩,一方面可以通过作用在中间部分上的压力表面来抵消,并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牵引力的形状配合插塞连接来抵消。
此外,在中间部分的连接部段,压力表面作用在壳体的侧表面的上边界区域上。由此可以实现增大的反作用力,因为杠杆臂在作用压力与牵引力之间最大化。
此外,至少一个调节元件优选地可布置在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侧表面与中间部分的连接部段之间,并且与连接元件隔开,通过该元件,可以设定升降平台相对于中间部分的直角定向。在将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安装到中间部分时,形状配合插塞连接器优选具有低间隙。与这种形状配合插塞连接相对,至少一个调节元件设置在连接点上。因此,升降设备相对于中间部分垂直定向成为可能。优选地,提供多个调节元件,这些调节元件以条带或薄片的形式配置,并且可以以不同的厚度尺寸提供。在中间部分与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组装在一起时,可以首先占据预安装位置,在该位置,升降设备在朝向升降平台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略微倾斜。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调节元件定位在中间部分的压力表面与壳体的侧表面之间,可以使相对于中间部分在竖直位置的定向成为可能,并且同时,如果适用,可以消除在预安装位置存在的最小游隙。
此外,中间部分优选地通过至少一个可拆卸的紧固装置分别与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彼此固定在一起。该至少一个可拆卸的紧固装置优选设置成与连接点上的形状配合插塞连接隔开。特别地,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装置设置在中间部分的压力表面的区域中。该至少一个可拆卸的紧固装置在升降设备定向之后被附连,以便将中间部分固定到基座组件半件的相应壳体上。设置在连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调节元件由此被同时固定。因此,即使在可移动升降平台的移位运动过程中,也可以保持升降设备相对于基座组件的定向位置。该至少一个可拆卸的紧固装置用作中间部分与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之间的组装锁,而不是用于力吸收或力传递。
此外,升降设备优选地被配置为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或剪式引导设备,特别是半剪、剪或双剪,其至少包括负载臂和引导臂,负载臂和引导臂在其与基座组件半件相对的自由端处接收承载件。升降设备可以根据应用进行选择。
此外,优选地,至少一个驱动器设置在至少一个基座组件半件中或基座组件半件上。驱动器的数量和/或驱动器的定位又取决于待支撑的最大载荷和/或升降平台的构造尺寸。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及其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和发展在下文中基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被更详细地公开和描述。根据本发明,从说明书和附图中获得的特征可以单独应用或以任何组合应用。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升降平台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升降平台的示意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的根据图1的升降平台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1中升降平台,基座组件的中间部分到基座组件半件的连接的透视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的中间部分与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连接的透视图,
图6是中间部分端面的透视图,
图7是中间部分与基座组件半件的壳体的连接点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基座组件半体的壳体的侧表面的透视图,
图9是中间部分与基座组件半件的连接点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0中间部分的透视剖视图,以及
图11是从下方观察中间部分到基座组件的壳体的连接的图5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升降平台11的透视图。该升降平台11包括基座组件12,基座组件12包括两个基座组件半件14和布置在基座组件半件之间的中间部分15。通过中间部分15,基座组件半件14优选平行地彼此隔开并对准。通过基座组件半件14和中间部分15,形成了U形基座组件12。开放区域代表用于车辆到工作空间50的进入区域,车辆进入较长时间,直到其位于中间部分15附近。进入方向在图2中根据升降平台11的平面图中的箭头17表示。进入方向位于升降平台11的纵向中心轴线18的区域中纵向中心轴线18在两个基座组件半件14之间平行延伸,并布置在两个组件半件14之间的中心。工作空间50至少形成在两个基座组件半件14之间。
每个基座组件半件14包括壳体21,在壳体21内设置示意性示出的驱动器22。此外,每个基座组件半件14接收升降设备2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升降设备24被配置为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至少一个驱动器22提升和降低升降设备24。该升降设备24包括负载臂25,该负载臂可绕第一枢轴26枢转。此外,升降设备24包括引导臂27,该引导臂27可绕与第一枢轴26隔开的第二枢轴28枢转。两个枢轴26、28都安装在壳体21上。
升降设备24包括位于与壳体21隔开的端部区域的承载件31,在升降设备24的提升和降低过程中,承载件31通过升降设备24保持水平定向。在图1中,升降设备24设置在工作位置32。这种工作位置32可以对应于高处的高度。在非使用位置,升降设备24靠近基座定向或者定位成搁置在基座上。
每个承载件31接收至少一个支撑臂34。优选地,两个支撑臂34分别设置在承载件31上。这些支撑臂34分别绕支承轴线35、36可枢转地安装。支撑臂34可以配置成具有相等的长度。替代地,面向进入区域的后支撑臂可以配置得比特别是面向中间部分15的前支撑臂24更长。支撑臂34优选形成为伸缩式支撑臂。
升降平台11优选地被配置为可移动升降平台11。每个基座组件半件14优选地在与中间部分15隔开的端部包括滚子38,该滚子是托架的一部分。此外,未进一步示出的拉杆可以在中间区域中紧固到中间部分15,使得在提升中间部分之后,升降平台11将其自身支撑在拉杆的轮子和两个滚子38上。升降平台11因此是可移动的,并且可以移动到相应的使用地点。在移除拉杆后,该升降平台11是静止的,并搁置在基座上。
替代地,升降平台11也可以被配置为静止的升降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滚子38。
例如,为了将升降平台11从非使用位置致动到工作位置32,提供控制器41,该控制器41布置在两个基座组件半件14之一上。该控制器41可以向(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驱动器22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器22可以是可以电动致动的液压缸。驱动器22优选设置在基座组件半件14的各自的壳体21中。控制器41包括用于同步相应升降设备24的提升和降低运动的监控传感器。一方面,控制线可以从控制器41引导到直接分配的基座组件半件14中。另一方面,控制线可以在中间部分15内被引导到相对的基座组件半件14。
基座组件12包括第一连接点45和第二连接点46,由此中间部分15可以安装到相应的基座组件半件14和从相应的基座组件半件14拆卸。经由该连接点45、46,在提升车辆时,作用力从基座组件半件14引入中间部分15。在图3中,示出了例如作用在支撑臂34上的力F1。该力F1象征处于工作位置32的升高的车辆。杠杆臂L1的长度通过支撑臂34相对于承载件31的枢转位置来确定。由此产生升降设备24在纵向中心轴线16方向上的扭矩M1或倾斜力矩,该扭矩或倾斜力矩由负载臂L1和力F1产生。在中间部分15的连接部段48上,连接点45经由基座组件半件14的壳体21,通过杠杆臂L2用压力F2抵消力矩M1。连接点46也同样如此应用。
在图4中,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连接点45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从下方观察的连接点45的透视图。该连接点45被配置成与连接点46相同。
连接点包括位于相应端部区域的连接部段48,该部段接合在壳体21的侧表面49上。提供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以将中间部分15连接到壳体21。该插塞连接51优选地被配置成接收牵引力。该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包括第一连接元件52和第二连接元件53,它们可以彼此插入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一连接元件52被配置成例如贯穿开口55,特别是闭合的开口。第二连接元件53例如由腹板56构成。这里,开口55略大于腹板56,使得这些腹板在插入时容易相互接合。开口55优选是扁平的,其中扁平部分57正交于牵引力方向定向,并与力作用方向相反。腹板56搁置在该扁平部分57上。
应当理解,第一连接元件52和第二连接元件53的配置也可以以颠倒的方式提供。
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设置在连接点45上靠近基座的区域中。第一连接元件52集成到中间部分15的底板59中。底板59在朝向壳体21的方向上延伸超过连接部段48。被配置成腹板56的第二连接元件53优选设置在壳体21的侧表面49的下端面61上。通过将壳体21简单地放置在底板59上,第二连接元件53由此接合到第一连接元件52中,并且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
中间部分15的连接部段48优选从底板49竖直向上延伸,其中连接部段48的高度对应于或略低于壳体21的侧表面49的高度。加强肋63被设置用于加固连接部段48,连接部段48将自身支撑在(一方面)中间部分15的上侧64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从中间部分15自由突出的连接部段48上。
在图6中,示出了中间部分15的连接部段48的视图。连接部段48被配置为搁置在侧表面49上的水平支承表面。底板59分段地从连接部段48向外突出,其中第一连接元件52形成在底板59与连接部段48之间的下拐角区域中。
接收力F2的压力表面65被配置在连接部段48的上部区域中。
至少一个调节元件66与第一连接元件52相对设置。该调节元件66可以紧固到连接部段48。例如,可以设置可向下折叠的凸片67,使得调节元件66可固定到连接部段48的上边缘区域上。调节元件66被配置成条形或板形。优选地,提供具有相同和/或不同厚度的多个调节元件66。升降设备24的定向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调节元件66垂直于中间部分15进行。连接点45、46的下部区域中的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代表一种固定支承的方式,使得通过(一个或多个)调节元件66的布置,可以设定特别是升降设备24的基座组件半件,相对于中间部分15的角度位置或垂直方向的定向。
壳体21上的中间部分15与基座组件半件14的连接通过可拆卸的紧固装置71进行。例如,这些连接可以被配置为螺钉连接。可拆卸的紧固装置71仅用于将中间部分15固定到基座组件半件14的相应壳体21上。力从中间部分15(一方面)经由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并且(另一方面)在连接部段48的上部区域中传递到壳体21上,压力表面65被配置成在连接部段48的上部区域抵消压力F2。
基座组件半件14相对于中间部分15的这种定向在图7中是可辨别的。该图7示出了连接点45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连接点45的下部区域中,第二连接元件53接合在第一连接元件52中、接合在底板59上,以形成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在连接部段48的相对上端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调节元件66。通过减小或增加连接部段48的上部区域中相对于侧表面49的距离,升降设备24的纵轴线相对于中间部分15的角度被改变和调节。
在图8中,示出了壳体21的侧表面49在连接点45区域中的透视图。腹板56形式的第二连接元件53直接设置在侧表面49的下端面61上。这些被合并成一个整体。侧表面49包括穿孔,以在控制器41设置在相对的基座组件半件14上的情况下将控制线和/或供应线引导至设置在壳体21中的驱动器。
在图9中,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透视图,以及在图10中,示出了透视剖视图。中间部分15配置为盒形方式。盒形结构73设置在底板59上,其中,倾斜入口通道部分分别配置在上侧64与底板59之间。这些倾斜入口通道部分75还用于将中间部分配置成车辆可穿过的目的。倾斜入口通道部分75可以分段延伸或者在中间部分15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这些优选地被可移除地配置。因此,可以在中间部分15中简单地铺设控制和/或供应缆线。
在图11中,示出了图5的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2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52设置在中间部分15的下侧上的底板59中,并且邻接在连接部段48上。第一连接元件52例如被配置为开放边缘的开口55。该第一连接元件52没有延伸超过连接点48。在壳体21的下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元件53,该元件从壳体21的侧表面49向外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基座组件半件14定位在基座上,并且中间部分15随后可以从上方放置以形成形状配合材料连接51。
第二连接元件53的几何形状可以被配置成钩56的形式,特别是蘑菇头或燕尾形或其他钩形的形式,并且接合在互补配置的第一连接元件52中,并且这些连接元件一起形成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

Claims (17)

1.用于升降车辆的升降平台,
-具有两个基座组件半件(14),它们分别经由连接点(45,46)通过中间部分(15)彼此牢固地布置,其中所述中间部分(15)通过连接部段(48)可拆卸地紧固到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壳体(21)的侧表面(49),以形成所述连接点(45,46),
-具有分别布置在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上的升降设备(24),所述升降设备能从布置在地板上的起始位置转移到工作位置(32),并且所述升降设备分别包括位于所述升降设备(24)的端部区域的承载件(31),并且每个承载件(31)接收至少一个支撑臂(34),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分(15)与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相应壳体(21)经由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相互连接并相对于彼此对准;
其中,所述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包括在靠近所述地板的区域中位于所述中间部分(15)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元件(52),以及在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所述壳体(21)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53),其中第二连接元件(53)被配置成与第一连接元件(52)互补;并且
两个连接元件中的一个由至少一个腹板(56)或钩形成,而另一个连接元件由闭合或开口边缘的开口(55)或孔眼形成,其中一个连接元件(52)形状配合地接合到另一个连接元件(5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形成可加载牵引力的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52)设置在靠近所述地板并且朝向端部地位于所述中间部分(15)上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元件(53)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所述壳体(21)的侧表面(4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元件(52)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15)的下侧上,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从连接部段(48)向外突出,并且第二连接元件(53)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下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元件(53)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侧表面(49)的端面(6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元件(52)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15)的下侧上,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邻接在所述连接部段(48)上,并且第二连接元件(53)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下侧上,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从所述壳体(21)的侧表面(49)向外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中间部分(15)的下侧上的一个连接元件被配置成闭合的或开口边缘的开口(55)或孔眼,并且布置在所述壳体(21)的侧表面(49)的端面(61)上的另一个连接元件(52)被配置成贯穿的腹板(56)或钩,从而通过从上方将一个或另一个连接元件(52)安装到另外的连接元件内来形成形状配合插塞连接(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15)包括底板(59),并且第一连接元件(52)一体地设置在底板(59)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元件(53)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面向地板的侧表面(49)的端面(6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面向端部的连接部段(48)包括位于所述中间部分(15)上的压力表面,所述表面被布置成与布置在所述中间部分(15)上的连接元件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15)上的压力表面作用在所述壳体(21)的侧表面(49)的上边缘区域上,并且抵消在车辆升降中作用的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倾斜力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所述壳体(21)的侧表面(49)与所述中间部分(15)的连接部段(48)之间,并且与连接元件隔开,在所述连接点(45,46)设置至少一个调节元件(66),通过所述调节元件能设定所述升降设备(34)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15)的正交定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15)通过可拆卸的紧固装置(71)分别与所述基座组件半件(14)的壳体(21)固定在一起,所述紧固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点(45,46)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设备(24)被配置为平行四边形引导设备或剪式引导设备,其包括负载臂(25)和引导臂(27),并且所述升降设备(24)分别在端部区域上接收承载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驱动器(22)设置在至少一个基座组件半件(14)中或至少一个基座组件半件(14)上,通过所述驱动器,所述升降设备(24)被可枢转地从起始位置驱动到工作位置(32)。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为可移动升降平台。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设置成与连接元件隔开。
CN201880024642.1A 2017-04-13 2018-04-10 升降平台 Active CN110730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8068.6A DE102017108068A1 (de) 2017-04-13 2017-04-13 Hebebühne
DE102017108068.6 2017-04-13
PCT/EP2018/059089 WO2018189140A1 (de) 2017-04-13 2018-04-10 Hebebüh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0756A CN110730756A (zh) 2020-01-24
CN110730756B true CN110730756B (zh) 2021-08-24

Family

ID=6204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4642.1A Active CN110730756B (zh) 2017-04-13 2018-04-10 升降平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4308B2 (zh)
EP (1) EP3609831B1 (zh)
CN (1) CN110730756B (zh)
DE (1) DE102017108068A1 (zh)
WO (1) WO20181891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42886S (zh) * 2019-04-25 2019-10-07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1704Y (zh) * 2008-09-05 2009-06-24 周爱兴 举升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H14285A (en) * 1976-04-02 1981-04-29 F Molnar Multi-purpose vehicle service hoist
DE3605650C2 (de) 1986-02-21 1994-10-20 Gerhard Dipl Ing Finkbeiner Hydraulische Hebebühne
FR2677342A1 (fr) * 1991-06-07 1992-12-11 Lohr Ind Ensemble de levage a grand debattement pour le deplacement vertical d'un plan porteur d'un chargement.
US20040011594A1 (en) * 2002-06-17 2004-01-22 Jason Stewart Overhead assembly for vehicle lift
US7597524B2 (en) * 2006-10-31 2009-10-06 Alltrade Tools Llc Automobile jack and wheel dolly
CN201342617Y (zh) * 2009-02-03 2009-11-11 周爱兴 汽车外壳打磨喷漆支架
US9821989B2 (en) * 2014-02-17 2017-11-21 Vehicle Service Group, Llc Adjustable overhead assembly for vehicle lift
CN105035998B (zh) 2015-08-19 2017-07-14 赛埃孚汽车保修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翻车功能的低位小剪式汽车举升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5222577U (zh) * 2015-11-09 2016-05-11 巴信波 一种地藏式举升机
CN205740165U (zh) * 2016-06-07 2016-11-30 王丽霞 一种移动式千斤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1704Y (zh) * 2008-09-05 2009-06-24 周爱兴 举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15204A1 (en) 2020-04-16
US11634308B2 (en) 2023-04-25
CN110730756A (zh) 2020-01-24
EP3609831A1 (de) 2020-02-19
WO2018189140A1 (de) 2018-10-18
DE102017108068A1 (de) 2018-10-18
EP3609831B1 (de) 2023-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7151B (zh) 驾驶室翻转装置
US9821989B2 (en) Adjustable overhead assembly for vehicle lift
CN107018455B (zh) 扬声器箱的连接装置,悬置在彼此下面的扬声器箱的布置,以及安装该布置的方法
US20100207355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tow car
CN110730756B (zh) 升降平台
CN101450763B (zh) 电梯
CN110546103B (zh) 升降平台
JP5037721B1 (ja) 軌条走行機械の転倒防止装置
KR20090076041A (ko) 크레인 탈부착형 지게차
KR100790321B1 (ko) 슬라이드 적재프레임 구조
KR100871939B1 (ko)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차량용 리프트 장치
CN112209225A (zh) 一种车身吊具
CN217398225U (zh) 货车驾驶室吊具
KR101794473B1 (ko) 차량 리프트 상판
CN110191856B (zh) 电梯装置
CN220220693U (zh) 一种换电机器人
US20240017974A1 (en) Vehicle fuel unit lift
CN111498136A (zh) 一种自动升降登机车
CN217867962U (zh) 宽度可调型单柱举升机
CN215326574U (zh) 吊装组件
CN216785457U (zh) 白车身吊具
CN218376418U (zh) 臂架操作平台
CN213265251U (zh) 一种轿厢结构
CN214611313U (zh) 一种车身举升装置
CN213537159U (zh) 一种电池包拆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