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0258B -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0258B
CN110730258B CN201910842385.9A CN201910842385A CN110730258B CN 110730258 B CN110730258 B CN 110730258B CN 201910842385 A CN201910842385 A CN 201910842385A CN 110730258 B CN110730258 B CN 110730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
substrate
transparency
film layer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23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0258A (zh
Inventor
林耿
黄义宏
陈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423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0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0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0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235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involving applying local or additional heating, cooling or insulating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1General methods for coating; Devices therefor
    • C03C17/002General methods for coating; Devices therefor for flat glass, e.g. float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2Decorative coat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本申请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玻璃陶瓷构成的基体和设置在基体外表面的装饰膜层,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这样通过采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使壳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损坏,且基体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可使壳体具有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外观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产品外观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新颖的、差异化的视觉外观或者装饰性效果对消费类电子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为了形成较好的电子产品外观,电子产品的外观可以呈现渐变色彩效果。目前,具有渐变色彩效果的手机等终端设备,通常会采用玻璃作为壳体的基材,并在玻璃表面涂覆渐变膜层,然后在渐变膜层表面通过油墨或者丝印等手段沉积油墨。具体的,渐变膜层由多层纳米涂层构成,通过控制纳米涂层的厚度,可以让不同厚度的纳米涂层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形成渐变色彩效果。
然而,由于目前具有渐变色彩效果的壳体是采用玻璃作为基材,而玻璃较陶瓷等材料的质地较为脆弱,容易损坏,同时缺乏陶瓷的质感,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壳体的机械强度较高,且壳体具有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外观效果较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玻璃陶瓷构成的基体和设置在基体外表面的装饰膜层,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本申请的壳体结构,通过以玻璃陶瓷作为壳体本体的基体,可使基体不仅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及易加工等优点,同时基体还具备陶瓷的外观和质感,使壳体本体具有陶瓷效果和较高的机械强度,通过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以使壳体本体具有颜色;并且,通过使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可使装饰膜层透过基体的不同区域时显示不同的颜色效果,使壳体本体具有渐变色效果,提升壳体本体的美观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连续变化的透明度。通过使基体的各区域之间具有连续变化的透明度,可实现壳体本体具有连续变化的渐变色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晶核大小,由此形成不同的透明度。随着构成基体的纳米晶核的逐渐长大,基体的透明度逐渐降低,通过使集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晶核大小,可使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透明度沿壳体本体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变化;或者,基体的透明度沿由壳体本体外表面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变化。通过使基体的透明度沿壳体本体的中心至边缘方向变化,使基体具有从中心至两侧边缘逐渐变化的透明效果;通过使基体的透明度由壳体本体外表面的一侧向另一侧变化,使基体具有从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化的透明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透明度最高的区域与透明度最低的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差值大于或等于2%。基体的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通过使基体的透明度最高的区域与透明度最低的区域的透光率值大于或等于2%,可使得基体的不同透明度区域之间有较为明显的透明度差异,可以使基体呈现出渐变透明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90%。通过使基体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90%,同时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光率,从而基体的不同区域可以呈现出从不透光至高透光性的效果,以实现基体的渐变透明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断裂韧性大于1.0MPa·m0.5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弯曲强度大于100Mpa。
通过使基体的断裂韧性大于1.0MPa·m0.5,且基体的弯曲强度大于100Mpa,这样基体具有较好的抗弯曲性能和抗断裂性能,可使基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为至少一层。通过在基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至少一层装饰膜层,可以使壳体本体显现出装饰膜层的颜色效果,并且装饰膜层透过简便透明的玻璃陶瓷基体,可以使壳体本体具有渐变色彩和陶瓷质感的外观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通过使装饰膜层中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油墨层设置在基体上,可以使透明度较高的基体显现油墨层的相应颜色,使壳体本体具有不同的颜色;且壳体本体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上,油墨层可遮盖保护移动终端的内部零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还包括至少一层镀膜层,镀膜层位于油墨层和基体的外表面之间。除油墨层外,装饰膜层还包括至少一层镀膜层,通过将镀膜层设置在基体外表面和油墨层之间,油墨层主要用于覆盖透明度较高的基体使壳体本体具有颜色,而镀膜层主要用于在基体上形成较为均匀、效果较好的颜色效果,以使壳体本体显现出镀膜层的较好的色彩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镀膜层包括彩色镀膜层。通过使镀膜层为彩色镀膜层,壳体本体可以具有彩色镀膜层的相应色彩的外观颜色,使壳体本体具有彩色的外观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彩色镀膜层的色彩为均匀色彩或者渐变色彩。通过使彩色镀膜层的色彩为均匀色,镀膜层均有均匀的颜色效果,再透过渐变透明的基体,使壳体本体显现出渐变彩色效果;通过使彩色镀膜层的色彩为渐变色彩,镀膜层呈现出渐变彩色效果,在透过渐变透明的基体,使壳体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渐变彩色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包括至少两层油墨层,且不同油墨层具有不同的颜色。通过使装饰膜层包括至少两层颜色不同的油墨层,设置在基体最外侧的油墨层可以主要起到使透明度较高的基体具有颜色及遮盖移动终端内部结构的作用,而相对靠近基体的油墨层可以具有与镀膜层相同或相近的颜色,以加强镀膜层的显示效果;或者,层叠的颜色不同的至少两层油墨可以产生颜色叠加之后的不同颜色效果,使壳体本体具有更美丽的色彩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外表面为平面或者三维曲面。通过使基体的外表面为平面,壳体本体可以为平整的板面,以使移动终端具有平整简洁的外观效果;通过使基体的外表面为三维曲面,壳体本体可以为凹凸不平整的曲面结构,以使移动终端具有三维立体的外观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构成基体的玻璃陶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锂铝硅玻璃陶瓷,钙铝硅玻璃陶瓷,镁铝硅玻璃陶瓷,锶铝硅玻璃陶瓷,钡钛硅玻璃陶瓷,钾锌铝硼硅玻璃陶瓷,钠钙硅玻璃陶瓷,锌硼硅玻璃陶瓷,锌镁铝硅玻璃陶瓷,钡铝硅玻璃陶瓷,钠钙镁硅磷玻璃陶瓷,钠钙硅磷玻璃陶瓷,镁锌铝硅玻璃陶瓷。通过采用上述玻璃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基体,具有机械强度高、导电率低、耐化学腐蚀性和热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可使基体不仅具有玻璃的密度低、机械加工性能良好的特点,同时具有陶瓷的外观质感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制造方法,包括:
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以形成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基体;
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以形成壳体本体。
本申请的壳体制造方法,通过利用玻璃陶瓷板材作为基体,使基体不仅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及易加工的特性,同时还具有陶瓷的外观质感,并且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热压参数进行热压,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形成透明度渐变、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然后通过在基体表面设置装饰膜层,装饰膜层可遮盖透明度较高的基体,使基体显现出装饰膜层具有的相应颜色。装饰膜层设置在透明度渐变且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上,可形成具有渐变色和陶瓷质感的壳体本体,使壳体本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外观效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具体包括:
在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进行热压。
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进行热压,使透明的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在不同温度场的作用下,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的基体;或者,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进行热压,不同的加热时长可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以使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或者,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同样可使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时的热压温度范围在700-1100℃之间。通过将玻璃陶瓷板材的热压温度控制在700-1100℃之间,以使玻璃陶瓷板材在温度场作用下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并且通过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的温度不同,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从而形成透明度渐变的基体。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进行热压,具体包括:
利用热压机上的多个加热模块分别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进行热压,其中,不同加热模块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
通过在热压机上设置多个加热模块,多个加热模块对应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并且通过使不同加热模块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这样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处于不同的加热温度场中,可使玻璃陶瓷板材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结构,以形成透明度渐变的基体。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具体包括:在基体外表面依次设置镀膜层和油墨层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在基体外表面设置镀膜层,以使壳体本体具有镀膜层相应的颜色;通过在基体外表面设置油墨层可遮盖较为透明的基体且可使壳体本体具有油墨层相应颜色;通过在基体外表面依次设置镀膜层和油墨层,油墨层遮盖较为透明的基体,镀膜层使基体具有效果较好的色彩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结构。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壳体结构,壳体结构采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可使基体同时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及易加工特性和陶瓷外观质感效果,并且基体为透明度渐变的玻璃陶瓷,通过在透明度渐变的基体上设置装饰膜层,可使壳体结构具有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从而使移动终端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的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玻璃陶瓷构成的基体和设置在基体外表面的装饰膜层,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通过采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可使基体具有陶瓷质感,并且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可使基体具有渐变透明效果,通过在基体上设置具有颜色的装饰膜层,可使壳体结构的外观同时具有渐变色效果及陶瓷质感,以提升壳体结构的机械强度和美观性。壳体制造方法包括: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以形成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基体;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以形成壳体本体。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并且对其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热压参数,可以形成透明度渐变、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通过在该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可形成具有渐变色效果及陶瓷质感的壳体本体,以使壳体本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制作基体的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体的制备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加热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加热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壳体结构的外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图12中的手机的内部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基材;2-渐变镀膜层;3-盖底油墨层;4-PET膜层;5-OCA;6-UV纹理层;100-壳体本体;110-基体;120-装饰膜层;121-油墨层;122-镀膜层;30-模具;31-上模具;32-下模具;40-加热模块;41-上加热模块;42-下加热模块;43-第一加热模块;44-第二加热模块;45-第三加热模块;200-移动终端;210-RF电路;220-存储器;230-其他输入设备;240-显示屏;241-显示面板;242-触控面板;250-传感器;260-音频电路;261-扬声器;270-I/O子系统;271-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272-传感器控制器;273-显示控制器;280-处理器;290-电源;201-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终端消费品行业,产品外观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新颖的、差异化的视觉外观或者装饰性效果对消费类产品显得尤为重要。以智能手机为例,消费者购买手机时通常会关注手机后盖的美观性,近年来渐变色的手机后盖已成为设计潮流,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已经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渐变色手机。
市场上现有的具有渐变色外观的手机的壳体,大部分都是在玻璃基材上镀膜实现的,其工艺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工艺方案是直接在玻璃基材1上设置渐变镀膜层2,然后在渐变镀膜层2上通过油墨丝印或喷涂等工艺沉积盖底油墨层3,其中,渐变镀膜层2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沉积在玻璃基材1上,渐变镀膜层2由多层纳米薄膜构成,不同位置区域的纳米薄膜的厚度不同,以通过不同厚度的纳米薄膜呈现不同颜色,使壳体具有渐变色效果。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二种工艺方案是通过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膜层上做出渐变效果,然后通过PET膜层4和玻璃基材1的贴合来形成具有渐变色效果的壳体。具体的,可以通过OCA5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将PET膜层4贴合在玻璃基材1上,在PET膜层4上通过UV转印的方式形成UV纹理层6,然后在UV纹理层6上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沉积渐变镀膜层2,接着在渐变镀膜层2上通过油墨丝印或喷涂等工艺沉积盖底油墨层3。其中,UV纹理层6可以实现多种纹理效果,如金属感的拉丝纹理和CD纹理等。
但是采用上述工艺方案形成的渐变色壳体,由于采用玻璃基材1,因此壳体的外观呈现的是玻璃效果,不具有陶瓷质感,壳体的外观效果相对较差。因此现有技术中,制造手机等移动终端200的外壳时还会采用陶瓷作为基材,例如,采用氧化锆陶瓷制作移动终端200的后盖和按键等外观部件,氧化锆陶瓷与氧化铝等传统陶瓷相比,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且具有出色的外观质感和触感,并且其抗摩擦、抗划伤等性能优于玻璃材质,因此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厂家所采用。
采用氧化锆陶瓷制造壳体虽然可使壳体具有陶瓷质感,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目前氧化锆的颜色主要由黑色、白色、绿色、粉色和蓝色等,但均为纯色,不具有渐变色效果;其次,氧化锆陶瓷的密度较高,一般为6.0g/cm3左右,远高于玻璃的密度(通常为2.4g/cm3左右),因而采用其制作壳体等部件,会增加移动终端200整机的重量;最后,由于氧化锆陶瓷的原材料成本高、加工难度大和良率低等原因,氧化锆陶瓷构件的制造成本较高,以手机后盖为例,氧化锆陶瓷后盖的成本远高于玻璃后盖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壳体结构的机械强度较高,且壳体同时具有渐变色和陶瓷质感的外观效果,以提高壳体外观的美观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100,壳体本体100包括玻璃陶瓷构成的基体110和设置在基体110外表面的装饰膜层120,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可以用于移动终端200等设备上,示例性的,该壳体结构可以作为手机后盖。具体的,壳体结构的主体为壳体本体100,壳体本体100可以覆盖在手机等移动终端200的背面,以使手机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手机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并且通过对壳体本体100的形状、颜色等的外观设计,可以使手机等移动终端20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00可以为多个不同层重叠设置而形成的多层结构,且不同层可以用于执行不同的功能,多层结构包括基体110和设置在基体110外表面的装饰膜层120,基体110可以作为主要的承力和支撑结构,为壳体本体100的主体结构,而设置在基体110上的装饰膜层120主要用于起到装饰效果,以增强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
就壳体本体100与移动终端200的组装而言,以壳体本体100作为移动终端200的后盖来说,示例性的,以基体110朝向移动终端200内部的一侧为基体110的内表面,而基体110朝向移动终端200外部的一侧为基体110的内表面,装饰膜层120可以位于基体110的内表面一侧,即装饰膜层120设置在基体110面向移动终端200内部的一侧。基体110通常由机械强度较好且透明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将壳体本体100组装至移动终端200之后,基体110通常位于壳体本体100朝外的一侧,这样基体110可以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壳体本体100的形状及完整性,且基体110可保护移动终端200内部的零部件及结构不受损伤,使移动终端200形成整体结构;而位于基体110内侧的装饰膜层120可透过基体110显现出装饰效果,同时基体110可保护装饰膜层120不受外界影响,不会出现刮花或划伤等现象,保持壳体本体100的外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110,一方面,可使基体110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的特性,这样易于壳体本体100加工成型,壳体本体100的机械强度较高,不易损坏,且壳体本体100的重量较小,进而可减轻移动终端200的重量,提高其便携性;另一方面,可使基体110具有陶瓷材料所具有的陶瓷质感,基体110的可观赏性及触感均较好,进而可增强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同时,玻璃陶瓷与陶瓷相比,原材料成本较低,因而可节省制作壳体本体100的成本。因此,采用玻璃陶瓷制作而成的基体110,易加工、质量轻且具有陶瓷质感,外观效果好,生产效率高,且制作成本较低。
为了使壳体本体100能够具有渐变色的外观效果,本实施例中,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即玻璃陶瓷板材的各部位的透明度不同,这样对于玻璃板材构成的整个基体110而言,基体110可形成透明度渐变的效果,那么位于基体110内侧的装饰膜层120透过基体110显现色彩效果时,装饰膜层120的各部位对应不同区域的基体110,由于基体110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因而基体110不同区域的透光率不同,这可使装饰膜层120的各部位透过基体110的不同区域显示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渐变色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110,使壳体本体100具有陶瓷质感,并且基体110的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可使装饰膜层120透过基体110的不同区域显现出不同的色彩,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渐变色效果,因而壳体本体100的外观同时具有陶瓷质感和渐变色效果,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用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的玻璃陶瓷作为基体110,可以使基体110本身具有渐变透明效果和陶瓷质感,因此无须采用具有特别效果的装饰膜层120,只需搭配普通颜色的装饰膜层120即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陶瓷质感和渐变色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壳体本体100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渐变色效果,具体设置基体110各区域的透明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110的透明度可以沿壳体本体100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变化;或者,基体110的透明度可以沿由壳体本体100外表面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基体110上透明度不同的各区域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以使壳体本体10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的渐变色效果。例如,基体110可以是沿其长度方向上,由一端至另一端具有透明度由高到低的几个区域,或者是具有中间部位透明度高而两端部位透明度低的几个区域,又或者是具有中间部位透明度低而两端部位透明度高的几个区域,以使壳体本体100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渐变色效果;同样的,基体110也可以是沿其宽度方向上,由一侧至另一侧具有透明度由高到低的几个区域,或者是具有中间部位透明度高而两侧部位透明度低的几个区域,又或者是具有中间部位透明度低而两侧部位透明度高的几个区域,以使壳体本体100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渐变色效果。
另外,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基体110分为由中心至外周的几个环形区域,在由中心至外周的这几个区域中,透明度可以是由低至高,或者由高至低;或者中心区域和较为外侧的区域的透明度高,而中外侧区域的透明度低;又或者是中心区域和较为外侧的区域的透明度低,而中外侧区域的透明度高等各种形式,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环形周向方向的不同渐变色效果。此外,基体110也可以具有其他的透明度区域分布情况,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使基体110具有更好的透明度渐变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可以具有连续变化的透明度。基体110可以具有透明度不同的多个区域,并且在各区域内透明度是连续变化的,即相邻的各区域之间的透明度可以是逐渐变化的,这样壳体本体100可以形成较为舒适、柔和的渐变色效果。
示例性的,以前述的透明度沿基体110的长度方向变化为例,基体110的透明度可以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即基体110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透明度最高,而沿着长度方向基体110的透明度逐渐减小,直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透明度最低,这其中相邻两个不同透明度区域的透明度的变化梯度是比较小的,而随着区域跨度的增大,透明度的变化梯度增大,透明度的差异越来越大,以此可形成从基体110一端至另一端透明度逐渐缓慢过渡的效果,进而装饰膜层120透过基体110显现的颜色也是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化过渡的。
在又一示例中,透明度还是沿基体110的长度方向变化,不同于前的是,基体110的中间区域的透明度最高,由中间至两边透明度逐渐降低,直至基体110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透明度最低,这其中相邻两个区域的透明度变化梯度也是较小的,随着区域跨度的增大,透明度变化梯度越来越大,以此形成基体110在长度方向从中间到两端透明度逐渐降低的缓慢过渡效果,进而装饰膜层120透过基体110显现的颜色也是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化过渡。
此外,如前所述,基体110也可以是沿宽度方向,或是从中心至边缘的环形周向方向,形成逐渐过渡的透明度变化效果,以使装饰膜层120透过基体110显现逐渐过渡的渐变色效果,进而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舒适、柔和的渐变色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可以具有不同的晶核大小,由此形成不同的透明度。基体110为玻璃陶瓷,通常条件下,玻璃陶瓷的内部结构为微小的纳米晶核,而随着晶核的不断长大,透明的玻璃陶瓷逐渐会变为不透明的玻璃陶瓷;其中,晶核长大的程度不同,即晶核的尺寸大小不同,则玻璃陶瓷的透明程度不同。
为了使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本实施例中,玻璃陶瓷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具体为玻璃陶瓷的不同区域的晶核大小不同,这样不同大小的晶核形成不同的透明度,则可形成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的基体110。如前所述,晶核的逐渐长大伴随玻璃陶瓷透明度的不断降低,因此,玻璃陶瓷基体110中,透明度较高的区域的晶核较小,而透明度较低的区域的晶核较大。
示例性的,对于从基体110的一侧至另一侧透明度逐渐降低的情况,其内部结构对应的是从一侧至另一侧晶核逐渐长大;同理,对于从基体110的中心区域至边缘区域透明度逐渐降低的情况,其内部结构对应的是从中心区域至边缘区域晶核逐渐长大。以此类推,对于基体110的透明度为其他分布形式的情况,透明度高的区域的晶核通常比透明度低的区域的晶核的尺寸小,在此不再赘述。
玻璃陶瓷又称微晶玻璃,是经过高温融化、成型、热处理而制成的一类晶相与玻璃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它是玻璃在催化剂或晶核形成剂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多晶的新型硅酸盐材料,为晶相和残余玻璃相组成的质地致密、无孔、均匀的混合体。其具有高机械强度、低电导率、高介电常数、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耐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等性能。
玻璃陶瓷具有许多种类,本实施例中,构成基体110的玻璃陶瓷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锂铝硅玻璃陶瓷,钙铝硅玻璃陶瓷,镁铝硅玻璃陶瓷,锶铝硅玻璃陶瓷,钡钛硅玻璃陶瓷,钾锌铝硼硅玻璃陶瓷,钠钙硅玻璃陶瓷,锌硼硅玻璃陶瓷,锌镁铝硅玻璃陶瓷,钡铝硅玻璃陶瓷,钠钙镁硅磷玻璃陶瓷,钠钙硅磷玻璃陶瓷,镁锌铝硅玻璃陶瓷。这样可使基体110同时具有玻璃的机械加工性能好、密度低等性能和陶瓷的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使基体110具有陶瓷质感,并且,通过使玻璃陶瓷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可形成透明度渐变的基体110,即是说基体110为透明度渐变且具有陶瓷质感的玻璃陶瓷。
为了使不同区域的基体110具有较为明显的透明度差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体110的透明度最高的区域与透明度最低的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差值可以大于或等于2%。在基体110的透明度不同的多个区域中,存在透明度最高和透明度最低的区域,这两个区域的透光率差值可反映基体110整体的透明度变化情况,若这两个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差值过小,则人眼感知到的透明度的变化不大,则用户肉眼可能感觉不到玻璃陶瓷的透明度的变化,那么在玻璃陶瓷基体110上设置装饰膜层120之后,可能无法形成渐变色效果的壳体本体100。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使基体110中透明度最高的区域与透明度最低的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差值≥2%,使基体110的不同区域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透明度变化,从而在基体110上设置装饰膜层120之后,壳体本体100具有较好的渐变色效果。具体的,基体110的透明度最高的区域与透明度最低的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差值可以为2%、4%、6%、8%、10%等,甚至两者之间的透光率差值可以更大,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的,基体110的透光率可以大于或等于0%,且可以小于或等于90%。当基体110的透光率=0%时,基体110不透光,完全不透明;当基体110的透光率>0%时,基体110可透光,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通过将基体110的透光率控制在0%至90%之间,并且通过使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从而基体110可以包括从完全不透明的区域至透明度较好的区域,基体110的不同区域之间的透明度可以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使基体110具有渐变透明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基体110整体的透光率范围,也可根据所需的透明度渐变效果确定基体110的最大透明度和最小透明度,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对于需要基体110的整体透明度较高的情况,可以将基体110的透光率设置在50%-90%之间;相反的,对于需要基体110的整体透明度较低的情况,可以将基体110的透光率设置在0%-50%之间;而对于需要使基体110具有较为明显的透明度变化的情况,可以使基体110的透明度最高的区域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例如透明度最高的区域的透光率在80%-90%之间,而使基体110的透明度最低的区域具有较低的透光率,例如透明度最低的区域的透明度在10%-20%之间。
另外,基体110的断裂韧性可以大于1.0MPa·m0.5,基体110的弯曲强度可以大于100Mpa。这样由玻璃陶瓷制作的基体110可以具有较好的抗断裂性能和抗弯曲性能,以提高壳体本体100的机械强度,使壳体本体100不易断裂且不易被弯折,延长壳体本体100的使用寿命。
对于设置在基体110上的装饰膜层120,可选的,装饰膜层120可以为至少一层。由于玻璃陶瓷基体110为颜色单一且具有一定透明度的主体结构层,只设置该主体结构层无法满足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需求,因而在基体110上还设置有装饰膜层120,以通过装饰膜层120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装饰膜层120可以是具有颜色的膜层,从而装饰膜层120可透过基体110使壳体本体100显现出相应的颜色。示例性的,装饰膜层120可以为黑色,该黑色的装饰膜层120设置在渐变透明且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110上,可形成渐变黑色的具有陶瓷质感的壳体本体100;或者,装饰膜层120可以为红色,该红色的装饰膜层120设置在渐变透明且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110上,可形成渐变红色的具有陶瓷质感的壳体本体100;另外,装饰膜层120还可以为黄色、绿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相应可以形成渐变黄色、渐变绿色、渐变蓝色等具有陶瓷质感的壳体本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装饰膜层120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可以根据装饰膜层120的单层厚度及需要达到的色彩效果而定。以壳体本体100为移动终端200的后盖为例,设置在基体110上的装饰膜层120位于基体110朝向移动终端200内部的一侧,即装饰膜层120设置在基体110的内表面上,此时,装饰膜层120自身具有的颜色起到装饰壳体本体100,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相应颜色,且壳体本体100具有较好的色彩效果;同时,装饰膜层120为不透明膜层,装饰膜层120可起到使移动终端200内部的电池、电路板、天线等部件被遮挡而不被壳体本体100暴露,避免光照可能带来的对移动终端200内部配件的损伤,也可使移动终端200的外观更简洁美观。
另外,如前所述,装饰膜层120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沉积在基体110上,或者通过其他可能的方式镀在基体110上,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120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121。设置在基体110表面上的装饰膜层120可以为油墨层121,油墨层121可以为油墨定形干燥后而形成。油墨可以包括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成分,油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喷涂至基材层内表面形成均匀的薄层,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油墨层121。
油墨层121主要具备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油墨层121可以起到很好的遮挡作用,即使基体110可透光,但通过设置油墨层121能够使移动终端200内部的电池、电路板、天线等部件被遮挡,保护移动终端200内部结构和提升移动终端200的美观性;另一方面,油墨层121中的主要成分颜料可使油墨层121具备相应的颜色,颜料可选择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有机颜料色调鲜艳,着色力强,放干时间短,在油墨中应用较广,如偶氮系、酞青系颜料;作为移动终端200外壳的油墨层121可优选无机颜料,其耐光性、耐热性、耐溶剂性、隐蔽力均较好,如钛白、镉红、铬绿、群青等,总之,油墨层121中特定的颜料可使移动终端200外壳具备相应的颜色,提升移动终端200的美观性。
油墨层121通常可作为壳体本体100的底色层,即油墨层121通常用于盖在壳体本体100的最里层,其最靠近移动终端200内部,油墨层121起到的主要作用为遮盖作用,通过使油墨层121覆盖透明度较好的基体110以使壳体本体100为不透明结构,以遮挡移动终端200的内部结构。因此,油墨层121的厚度通常较小,只要能起到遮盖作用即可,对其具有颜色效果,例如均匀程度、亮度等,通常没有过多要求。
为了降低油墨层121的厚度,同时使装饰膜层120具有较好的颜色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12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层镀膜层122,镀膜层122可以位于油墨层121和基体110的外表面之间。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油墨层121位于基体110内表面的最外侧,通过油墨层121使壳体本体100为不透明结构,以遮盖移动终端200内部结构。基体110和油墨层121之间还设置有镀膜层122,该镀膜层122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壳体本体100需要的色彩,根据壳体本体100所需的外观颜色,设置相应颜色的镀膜层122,以使镀膜层122透过基体110显现出特定的颜色,提高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
镀膜层122透过具有渐变透明效果和陶瓷质感的基体110,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镀膜层122相应颜色的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示例性的,油墨层121的颜色可以为黑色(用于起遮盖作用的油墨层121通常为黑色,根据实际需求油墨层121也可以是其他颜色),镀膜层122可以为亮黑色,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亮黑色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或者镀膜层122可以为浅蓝色,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浅蓝色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油墨层121的厚度、平整度及颜色均匀性等可以不作过多要求,仅需确保油墨层121可起到遮盖作用即可,而镀膜层122的厚度、平整度及颜色均匀性等参数,应满足壳体本体100对于外观色彩效果的需求,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具体的,镀膜层122可以包括彩色镀膜层122。可以通过将镀膜层122设置为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等彩色镀膜层122,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该彩色镀膜层122的色彩,壳体本体100相应具有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等外观颜色,且通过渐变透明且陶瓷质感的基体110,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渐变色彩效果和陶瓷质感。
其中,彩色镀膜层122的色彩可以为均匀色彩或者渐变色彩。通过将彩色镀膜层122的色彩设置为均匀色彩,该镀膜层122的颜色透过渐变透明的基体110,使壳体本体100具有相应颜色的渐变色效果,其中壳体本体100的渐变色效果与基体110的透明度渐变效果相应,即壳体本体100的渐变色彩的分布情况与基体110的透明度分布情况一致;通过将彩色镀膜层122的色彩设置为渐变色彩,彩色镀膜层122的渐变色彩透过基体110呈现出的颜色效果,在基体110的透明度渐变的基础上,彩色镀膜层122的渐变色分布形式叠加在基体110的渐变透明形式上,可产生更丰富的渐变色效果,可进一步提升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饰膜层120可以包括至少两层油墨层121,且不同油墨层121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为了使装饰膜层120具有更好的颜色效果,以提高壳体本体100的外观效果,装饰膜层120可以包括至少两层颜色不同的油墨层121,位于基体110最外侧的油墨层121,即面向移动终端200内部的油墨层121,主要起到遮盖作用,以在透明度较高的基体110上覆盖一层颜色层,使壳体本体100成为不透明结构,以遮盖移动终端200的内部结构,例如,该层油墨层121可以为黑色。
位于最外侧的油墨层121与镀膜层122之间还可以设置至少一层油墨层121,该层油墨层121可以是加强镀膜层122颜色效果的油墨层121,可以是具有提高镀膜层122的亮度或颜色均匀性的油墨层121,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更亮、更均匀的色泽,以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示例性的,该层油墨层121可以为红色,而镀膜层122可以为亮红色,对于盖设在移动终端200上的壳体本体100来说,红色的油墨层121位于亮红色的镀膜层122的里侧,红色油墨层121可提升亮红色镀膜层122的亮度,使壳体本体100呈现出光亮的红色色泽,进一步提升了壳体本体100的美观性。
另外,该两层颜色不同的油墨层121,除了可起到遮盖移动终端200内部结构,提高镀膜层122颜色的亮度、均匀度等的效果外,由于不同颜色的油墨层121叠设在一起,而不同颜色叠加之后可能会形成不同于这两种颜色的其他颜色,进而可使装饰膜层120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更美丽的外观。
为了使壳体本体100可以应用于不同形状的移动终端200,以使移动终端200可以呈现出更多、更丰富的造型,可选的,基体110的外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三维曲面。由于设置在基体110外表面的装饰膜层120通常为较薄的膜层,因而基体110的外观形状即可决定壳体本体100的外观形状,通过将基体110的外表面设置为平面结构,壳体本体100的外表面即为平面结构,以壳体本体100为移动终端200的后盖为例,移动终端200后盖的整体形状即为平面结构的造型;通过将基体110的外表面设置为三维曲面结构,壳体本体100的外表面即为三维曲面结构,进而移动终端200后盖的整体形状即为三维曲面结构的造型。
本实施例中,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基体和设置在基体外表面的装饰膜层,通过以玻璃陶瓷作为壳体本体的基体,可使基体不仅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及易加工等优点,使基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同时基体还具备陶瓷的外观和质感,使壳体本体具有陶瓷效果,通过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以使壳体本体具有颜色;并且,通过使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可使装饰膜层透过基体的不同区域时显示不同的颜色效果,使壳体本体具有渐变色效果,提升壳体本体的美观度。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以形成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基体。
本实施例中,作为壳体本体100的主体结构层的基体110选用玻璃陶瓷制成,首先是对作为基体110的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为了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热压时采用不同的热压参数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进行热压。根据特定的热压参数,玻璃板材的相应区域具有特定尺寸大小的晶核,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热压参数,则不同区域的晶核大小不同;玻璃陶瓷的晶核大小不同,则玻璃陶瓷板材的透明度不同,进而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以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基体110。
一般的,随着晶核的逐渐长大,玻璃陶瓷的透明度逐渐降低,因此,对于基体110的不同区域对透明度的需求,热压时设置的热压参数应当能够使该区域的晶核大小符合透明度要求。具体的,对于透明度较高的区域,设置的热压参数在热压过程中应使晶核保持较小的尺寸,而对于透明度较低的区域,设置的热压参数在热压过程中应使晶核生长至较大尺寸。
S12、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以形成壳体本体。
对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并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热压参数,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基体110后,需要在基体110的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120,装饰膜层120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沉积在基体110上,或者通过其他工艺镀在基体110上,以形成壳体本体100。
由于基体110为透明度渐变的玻璃陶瓷,因而基体110仍为透明构件,因而需要在基体110上设置具有颜色的装饰膜层120,装饰膜层120可对基体110进行装饰,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装饰膜层120具有的相应颜色,一方面可遮挡移动终端200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色彩,以满足壳体本体100作为移动终端200外壳的外观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装饰膜层120设置在作为基体110的玻璃陶瓷板材上,由于玻璃陶瓷板材具有陶瓷质感,且玻璃陶瓷板材具有渐变透明效果,因而壳体本体100具有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制作基体的步骤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具体可以包括:
S111、在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进行热压。
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可使透明的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在不同温度场的作用下,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的基体110。通常情况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玻璃陶瓷内部的晶核逐渐长大,玻璃陶瓷板材的透明度逐渐降低。因而,可以对基体110的透明度较高的区域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对透明度较低的区域采用较高的加热温度。
在对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时,也可以对其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通过控制加热时间,使玻璃陶瓷板材内部不同区域的晶核生长至不同大小,以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对于透明度较高的区域,加热时间可以较短,以使玻璃陶瓷内部的晶核维持较小尺寸;对于透明度较低的区域,加热时间可以较长,以使玻璃陶瓷内部的晶核生长至较大尺寸。
或者,可以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同时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以使不同区域的晶核的大小不同,从而使玻璃板材的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
具体的,对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时的热压温度范围可以在700-1100℃之间。对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时,可以将温度控制在700-1100℃之间,在此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大,玻璃陶瓷的晶核也逐渐长大,因而玻璃陶瓷板材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将玻璃板材的某个区域的温度控制在700-800℃之间,使该区域的晶核较小,透明度较高;通过将某个区域的温度控制在1000-1100℃之间,使该区域的晶核较大,透明度较低;通过将某个区域的温度控制在8000-1000℃之间,是该区域的晶核大小适中,透明度适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进行热压,具体可以包括:
利用热压机上的多个加热模块分别对陶瓷玻璃板材的不同区域进行热压,其中,不同加热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体的制备示意图。如图9所示,对基体110进行热压时,可以将作为基体110的透明的玻璃陶瓷板材放置在模具30中,模具30可以由上模具31和下模具32组成,上模具31和下模具32分别设置在基体110上、下表面两侧,通过上加热模块41和下加热模块42分别对上模具31和下模具32进行加热,对玻璃陶瓷板材在梯度温度场的作用下进行加热,使其成型为透明度渐变的基体110。
具体的上加热模块41和下加热模块42均可以由多个加热模块40组成,多个加热模块40依次排列在基体110表面,不同的加热模块40对应不同的区域,且多个加热模块40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以使不同的区域生长的晶核大小不同,相应的,不同区域的透明度不同。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给的一种加热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如图10所示,加热模块40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沿基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列,其中,第一加热模块43至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可以依次升高,以使基体110沿该方向的透明度依次降低;或者,第一加热模块43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较低,而第二加热模块44的温度较高,以使基体110在长度方向上,两端的透明度较高,而中间的透明度较低;又或者,第一加热模块43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较高,而第二加热模块44的温度较低,以使基体110在长度方向上,两端的透明度较低,而中间的透明度较高。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加热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如图11所示,加热模块4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从基体110中心至四周边缘的方向排列,其中,第一加热模块43至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可以依次升高,以使基体110从中心至边缘透明度依次降低;或者,第一加热模块43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较低,而第二加热模块44的温度较高,以使基体110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透明度较高,而中间的透明度较低;又或者,第一加热模块43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较高,而第二加热模块44的温度较低,以使基体110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透明度较低,而中间的透明度较高。
对于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沿基体110的宽度方向排列,及三者之间的温度关系,与三者沿基体110长度方向排列同样。另外,加热模块40可以不仅包括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还可以包括第四加热模块、第五加热模块等,且多个加热模块40的温度梯度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具体可以包括:在基体外表面依次设置镀膜层和油墨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玻璃陶瓷板材经过热压形成透明度渐变且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110之后,即可在基体110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120,装饰膜层120可以为油墨层121,或者镀膜层122,又或者是依次设置的镀膜层122和油墨层121,通过油墨层121使壳体本体100具有颜色,以对壳体本体100进行装饰和遮挡移动终端200内部,通过镀膜层122可使壳体本体100具有较好的颜色效果,以提高壳体本体100的外观效果。其中,油墨层121和镀膜层122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或其他工艺镀在基体110外表面。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以Li2O-Na2O-Al2O3-SiO2(LAS)透明玻璃陶瓷为基体110,采用热弯机对基体110进行热压成型,热弯机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沿基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列,控制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分别为780℃、820℃和780℃;将基体110放置到模具30中,投入热弯机进行热压成型。基体110经过热弯后,获得了透明度渐变的玻璃陶瓷基体110,该基体110的透过率从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先从86%逐渐降低至76%,然后再逐渐提高至86%。该玻璃陶瓷经过化学强化后,依次沉积亮黑色镀膜层122和黑色油墨层121,即可获得渐变黑陶瓷效果的壳体本体100。
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以LAS透明玻璃陶瓷为基体110,采用热弯机对基体110进行热压成型,热弯机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沿基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列,控制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分别为860℃、800℃和860℃;将基体110放置到模具30中,投入热弯机进行热压成型。基体110经过热弯后,获得了透明度渐变的玻璃陶瓷基体110,该基体110的透过率从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先从40%逐渐提高至78%,然后再逐渐降低至40%。该玻璃陶瓷经过化学强化后,依次沉积浅蓝色镀膜层122和黑色油墨层121,即可获得渐变蓝白色陶瓷效果的壳体本体100。
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以Na2O-CaO-Al2O3-SiO2(CAS)透明玻璃陶瓷为基体110,采用热弯机对基体110进行热压成型,热弯机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沿基体110的宽度方向排列,控制第一加热模块43、第二加热模块44和第三加热模块45的温度分别为860℃、1000℃和860℃;将基体110放置到模具30中,投入热弯机进行热压成型。基体110经过热弯后,获得了透明度渐变的玻璃陶瓷基体110,该基体110的透过率从宽度方向的一侧至另一侧先从85%逐渐降低至72%,然后再逐渐提高至85%。该玻璃陶瓷经过化学强化后,沉积亮红色的镀膜层122,并依次丝印一层红色油墨层121和一层黑色油墨层121,即可获得渐变红陶瓷效果的壳体本体100。
本申请的壳体制造方法,通过利用玻璃陶瓷板材作为基体,使基体不仅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及易加工的特性,同时还具有陶瓷的外观质感,并且通过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热压参数进行热压,使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形成透明度渐变、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然后通过在基体表面设置装饰膜层,装饰膜层可遮盖透明度较高的基体,使基体显现出装饰膜层具有的相应颜色。装饰膜层设置在透明度渐变且具有陶瓷质感的基体上,可形成具有渐变色和陶瓷质感的壳体本体,使壳体本体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200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壳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车载电脑等。
以移动终端200为手机为例,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手机的壳体结构的外形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图12中的手机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移动终端2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210、存储器220、其他输入设备230、显示屏240、传感器250、音频电路260、I/O子系统270、处理器280、以及电源290等部件,此外,移动终端200还包括有能够承力和起到保护作用的壳体结构,以便用户进行握持并保护上述部分或者全部部件。本领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手机的壳体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和图示形状及构造不同的手机的壳体结构。
下面结合图13对移动终端2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2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2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2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2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2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象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2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2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他输入设备2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2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230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输入设备230与I/O子系统270的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271相连接,在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271的控制下与处理器280进行信号交互。
显示屏2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200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显示屏240可包括显示面板241,以及触控面板242。其中显示面板241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241。触控面板242,也称为触摸屏、触敏屏等,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接触或者非接触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242上或在触控面板242附近的操作,也可以包括体感操作;该操作包括单点控制操作、多点控制操作等操作类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2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姿势,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处理器能够处理的信息,再送给处理器280,并能接收处理器2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242,也可以采用未来发展的任何技术实现触控面板242。进一步的,触控面板242可覆盖显示面板241,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41显示的内容(该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键盘、虚拟鼠标、虚拟按键、图标等等),在显示面板241上覆盖的当触控面板242上或者附近进行操作,触控面板2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通过I/O子系统270传送给处理器2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以确定用户输入,随后处理器2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根据用户输入通过I/O子系统270在显示面板2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0中,触控面板242与显示面板2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2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242与显示面板24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2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移动终端2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2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2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2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2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260、扬声器261,麦克风2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2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到扬声器261,由扬声器2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2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信号,由音频电路2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2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220以便进一步处理。
I/O子系统2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271、传感器控制器272、显示控制器273。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271从其他输入设备23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其他输入设备230发送信号,其他输入设备23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应当说明的是,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271可以与任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设备连接。所述I/O子系统270中的显示控制器273从显示屏24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显示屏240发送信号。显示屏240检测到用户输入后,显示控制器273将检测到的用户输入转换为与显示在显示屏240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传感器控制器272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25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250发送信号。
处理器280是移动终端2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2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2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80中。
移动终端2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2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移动终端200还可以包括如图12所示的摄像头201和未在图中示出的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同样以移动终端200为手机为例,为了保护手机的内部各部件,手机还设置有壳体结构,手机的壳体结构可以包含手机的后盖、侧框和前盖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壳体结构作为前盖时,可以为前盖的边框部分。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可以至少包括手机后盖,即图12中所示出的手机的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100,壳体本体100包括基体110和设置在基体110外表面的装饰膜层120,壳体本体100通过采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110,可使基体110同时具有玻璃的低密度及易加工特性和陶瓷外观质感效果,并且基体110为透明度渐变的玻璃陶瓷,通过在透明度渐变的基体110上设置装饰膜层120,可使壳体结构具有渐变色效果和陶瓷质感,从而使移动终端20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Claims (19)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包括玻璃陶瓷构成的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基体外表面的装饰膜层,所述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透明度,以使所述装饰膜层的各部位透过所述基体的不同区域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所述装饰膜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和至少一层镀膜层,所述镀膜层位于所述油墨层和所述基体的外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连续变化的透明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晶核大小,由此形成不同的透明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透明度沿所述壳体本体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变化;或者,所述基体的透明度沿由所述壳体本体外表面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透明度最高的区域与透明度最低的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差值大于或等于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断裂韧性大于1.0MPa·m0.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弯曲强度大于10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包括彩色镀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镀膜层的色彩为均匀色彩或者渐变色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层包括至少两层所述油墨层,且不同油墨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12.根据权利要求1-2、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外表面为平面或者三维曲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基体的玻璃陶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锂铝硅玻璃陶瓷,钙铝硅玻璃陶瓷,镁铝硅玻璃陶瓷,锶铝硅玻璃陶瓷,钡钛硅玻璃陶瓷,钾锌铝硼硅玻璃陶瓷,钠钙硅玻璃陶瓷,锌硼硅玻璃陶瓷,锌镁铝硅玻璃陶瓷,钡铝硅玻璃陶瓷,钠钙镁硅磷玻璃陶瓷,钠钙硅磷玻璃陶瓷,镁锌铝硅玻璃陶瓷。
14.一种壳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以形成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基体;
在所述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以形成壳体本体,所述装饰膜层的各部位透过所述基体的不同区域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所述装饰膜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和至少一层镀膜层,所述镀膜层位于所述油墨层和所述基体的外表面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热压参数进行热压,具体包括:
在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进行热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壳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玻璃陶瓷板材进行热压时的热压温度范围在700-1100℃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进行热压,具体包括:
利用热压机上的多个加热模块分别对所述玻璃陶瓷板材的不同区域进行热压,其中,不同加热模块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基体外表面设置装饰膜层,具体包括:在所述基体外表面依次设置镀膜层和油墨层中的多个。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CN201910842385.9A 2019-09-06 2019-09-06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730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385.9A CN110730258B (zh) 2019-09-06 2019-09-06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385.9A CN110730258B (zh) 2019-09-06 2019-09-06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0258A CN110730258A (zh) 2020-01-24
CN110730258B true CN110730258B (zh) 2021-05-04

Family

ID=69217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2385.9A Active CN110730258B (zh) 2019-09-06 2019-09-06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02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0776B (zh) * 2020-06-15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654192A (zh) * 2020-12-21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8751A (zh) * 2006-05-17 2009-06-03 3M创新有限公司 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FR2909374B1 (fr) * 2006-11-30 2016-11-25 Soc En Nom Collectif Dite : Eurokera Vitroceramiques de beta-quartz, transparentes et incolores, a faible teneur en tio2; articles en lesdites vitroceramiques ; verres precurseurs, procedes d'elaboration
CN101148319B (zh) * 2007-09-14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硫卤微晶玻璃红外光学元件的热压成型制备方法
ES2891275T3 (es) * 2013-11-05 2022-01-26 Ivoclar Vivadent Ag Vitrocerámica de disilicato de litio-apatita con óxido de metal de transición
CN104692665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大连市西岗区众源生办公设备商行 制作手机壳的玻璃陶瓷
CN108191244A (zh) * 2018-01-18 2018-06-22 杨霞 一种带有花纹的玻璃陶瓷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4954B (zh) * 2019-05-28 2022-08-23 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晶化的可离子交换玻璃陶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0258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5440B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582176B (zh)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0730258B (zh) 壳体结构、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91560B (zh) 一种玻璃壳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7590A (zh) 板材、制备板材的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KR10207027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케이스의 제조 방법
CN111901996B (zh)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EP265331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se fram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id case frame
CN109327582B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KR101444234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글라스 전사 패턴 형성방법 및 그 글라스 전사 패턴 구조물
US20210355574A1 (en) Cover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cover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9086040A1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3115529A (zh) 壳体的加工方法、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8337842A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9547592B (zh) 一种盖板、生产盖板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617120B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13022073A (zh) 壳体及其制造工艺
CN112319114A (zh) 壳体及壳体上纹路的制作方法
CN109177636A (zh) 制备壳体的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38836B (zh)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73251A1 (zh)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CN212022183U (zh) 膜片结构、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8583131A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8617123A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13568282A (zh) 转印模具的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