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4499A -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4499A
CN110724499A CN201911015497.3A CN201911015497A CN110724499A CN 110724499 A CN110724499 A CN 110724499A CN 201911015497 A CN201911015497 A CN 201911015497A CN 110724499 A CN110724499 A CN 110724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hange
coupling agent
silicon dioxide
silan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5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4499B (zh
Inventor
费学宁
刘思佳
张宝莲
曹凌云
李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154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4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4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4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4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C09K5/063Materials absorbing or liberating heat during crystallisation; Heat storage 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硅烷偶联剂改性二氧化硅为壁材,以有机相变材料为芯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相变微胶囊。本发明过利用硅烷偶联剂接枝引入有机基团改性二氧化硅前驱体调控缩聚反应速率,减少壁材薄厚不均和壁材自聚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壁材利用率,使相变微胶囊包覆率明显提高;同时提升了壁材的耐水性和韧性;此外作为二氧化硅前驱体的硅酸钠价廉易得,反应不存在毒害性。

Description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相变储能材料,尤其是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相变材料是指在某一温度段,通过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和释放热量过程起到储能效果的功能性材料。近年来,为实现节能、储能的目的,科研工作者在相变材料方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在这其中,相变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封装功能的相变储能材料。它具有性质稳定、防止泄露的优势;还可通过微胶囊化增加热传导面积,提升热传导率。应用相变微胶囊可有效减小环境温度波动,降低能耗。在建筑、纺织、航天、医学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技术已有专利公开。其中,对于相变微胶囊的囊壁的研究较多,囊壁主要分为有机壁材和无机壁材。有机壁材主要包括密胺树脂、脲醛树脂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尽管有机壁材有着较好的包覆效果,但大多数不具有阻燃效果,相对于无机相变材料导热性差,并且在所包覆的相变材料中残留着大量的可挥发有机物如甲醛。因此,有机壁材对于环境、安全、应用有较大阻碍。无机壁材与有机壁材相比,无机壁材具有阻燃性,有着更好的安全性能。无机材料包覆的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温度恒定、储能密度大、导热率高等优点。因此,无机材料包覆的相变微胶囊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在众多无机壁材中,二氧化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壁材。过去几十年,人们在制备微/纳米二氧化硅空心球及微胶囊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拥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研究者们大多数是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等有机物作为SiO2为壁材的微胶囊的硅源的。专利CN107513375A杨振忠等人以正硅酸乙酯等多种有机硅源作为二氧化硅前驱体,通过乳液界面上的溶胶-凝胶反应,一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的相变材料。虽然文献所报道的以有机硅源制备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产品拥有高导热系数和良好的相变储热性能,但是TEOS等有机原料价格相对昂贵,毒性较大,作为二氧化硅原料工业化生产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受到限制。
硅酸钠是一种价廉易得的无机碱金属盐,在工业上常被用作制备二氧化硅粉体的原料。利用这种廉价的无机盐能有效降低工业生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生产成本。专利CN104661741A·肯博特等人通过溶胶—凝胶法,通过将二氧化硅前体金属硅酸盐或硅酸以及酸或碱同时加入乳液中,加入过程中pH在6~9内保持恒定,经缩聚后制备出一种具有二氧化硅壳的微胶囊组合物。然而,硅酸钠水解缩聚速率可控性差,以硅酸钠为硅源工业生产往往工艺复杂。制备过程中容易导致壁材壳层薄厚不均,甚至自聚成二氧化硅实心球,导致壁材浪费包覆率降低,甚至包覆失败。此外,无机二氧化硅壁材脆性高,韧性较差,芯材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容易发生涨破或坍塌,无机二氧化硅由于表面羟基的强亲水性导致制备后的微胶囊耐水性差,未改性的二氧化硅在水中容易破裂导致芯材漏出,不利于长期存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硅酸钠为硅源,以烷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相变材料为芯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相变微胶囊。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二氧化硅,接枝引入有机基团,减缓缩聚反应速率,减少壁材薄厚不均和壁材自聚现象,提高了壁材利用率和微胶囊包覆率。同时通过对二氧化硅壁材接枝引入有机基团,增加微胶囊壁材的耐水性和韧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配制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烷基类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待用,其中按质量比,硅酸钠:改性剂:烷基类三乙氧基硅烷:水=(7~10):(1~3):10:90;
(2)相变乳液的制备
将相变材料、乳化剂以及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溶液按照质量比(5~10):0.5:(28~37)配制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在机械搅拌1000~1400rad/min转速下乳化形成相变乳液;
(3)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在机械搅拌下,将步骤(1)中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30min内滴加至步骤(2)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4.5,机械搅拌,加热反应4h后静置降至室温,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乙醇和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
步骤(1)中所述烷基类三乙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包括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
步骤(2)中所述相变材料包括十八醇、十六酸、硬脂酸、石蜡中的至少一种;其用量与步骤(1)中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2~2:1。
步骤(2)中所述乳化剂为阳离子、非离子或二者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泊洛沙姆P407,泊洛沙姆P188,曲拉通100或OP-10、TO中的任意一种;当使用复合乳化剂时,按质量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3:1~1:1。
步骤(2)中在机械搅拌400rad/min下,将步骤(1)中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30min内滴加入至步骤(2)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4.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加热反应4h后静置降至室温。
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选择硅酸钠为二氧化硅的前驱体,其价廉易得,反应操作简单,无毒无污染。
(2)通过对二氧化硅改性明显提高微胶囊包覆率,改性后的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74.0%~85.3%,相对于未改性的微胶囊的包覆率提高了25%~36.3%。
(3)较好的改善了壁材二氧化硅的韧性。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经受力压片后(5MPa,20s)熔融渗透率为20.65%~7.58%,相对于未改性微胶囊降低了19.59%~32.66%。
(4)较好的改善了微胶囊耐水性。对其耐水性进行测试,分别取改性与未改性取2g微胶囊粉末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加入50ml水后静置30天观察。改性后的微胶囊与水相分层明显,水溶液澄清透明,未发现粘壁现象。未改性的微胶囊与水相分层不明显,水相浑浊,由白色乳液浮在表面,粘壁现象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二氧化硅包覆的相变微胶囊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4所述的二氧化硅包覆的相变微胶囊的DSC测试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二氧化硅包覆的耐水性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配制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烷基类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待用,其中按质量比,硅酸钠:改性剂:烷基类三乙氧基硅烷:水=(7~10):(1~3):10:90;
(2)相变乳液的制备
将相变材料、乳化剂以及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溶液按照质量比(5~10):0.5:(28~37)配制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在机械搅拌1000~1400rad/min转速下乳化形成相变乳液;
(3)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在机械搅拌下,将步骤(1)中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30min内滴加至步骤(2)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4.5,机械搅拌,加热反应4h后静置降至室温,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乙醇和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
步骤(1)中所述烷基类三乙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包括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
步骤(2)中所述相变材料包括十八醇、十六酸、硬脂酸、石蜡中的至少一种;其用量与步骤(1)中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2~2:1。
步骤(2)中所述乳化剂为阳离子、非离子或二者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泊洛沙姆P407,泊洛沙姆P188,曲拉通100或OP-10、TO中的任意一种;当使用复合乳化剂时,按质量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3:1~1:1。
步骤(2)中在机械搅拌400rad/min下,将步骤(1)中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30min内滴加入至步骤(2)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4.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加热反应4h后静置降至室温。
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
本发明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二氧化硅,接枝引入有机基团,减缓缩聚反应速率,减少壁材薄厚不均和壁材自聚现象,提高了壁材利用率和微胶囊包覆率。同时通过对二氧化硅壁材接枝引入有机基团,增加微胶囊壁材的耐水性和韧性。本方法以硅酸钠为硅源,以烷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相变材料为芯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相变微胶囊。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包覆率为74.0%~87.3%,经压片处理后熔融渗透率为20.65%~7.58%,与未改性的二氧化硅微胶囊相比包覆率提高了25%~38.3%,熔融渗透率降低了19.59%~32.66%;改性后微胶囊分散于水中30d形态仍保持良好,而未改性微胶囊分散于水中7天后,有明显芯材漏出,粘壁现象明显。
实施例1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为例。
取7.5g加入100g水配制成溶液后,加入甲基三以氧基硅烷和无水乙醇搅拌20min配制为组分A待用,其中各组分配比为硅酸钠: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水=7.5:2.5:10:90;
将10g的石蜡,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0.2g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以及30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0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形成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水浴锅65℃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加热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后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置于65℃烘箱内4h测其熔融渗透率。结果表明,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8.26%,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31.98%。对制备后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形貌稳定,囊壁厚度均匀。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根据其相变焓值计算包覆率。结果表明,如图2所示,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后的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85.3%,相对于未改性的微胶囊提升了36.3%。对其耐水性进行测试,分别取改性与未改性取2g微胶囊粉末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加入50ml水后静置30天观察。如图3所示,改性后的微胶囊与水相分层明显,水溶液澄清透明,未发现粘壁现象。未改性的微胶囊与水相分层不明显,水相浑浊,有白色乳液浮在上层,粘壁现象明显。
实施例2
以相变材料硬脂酸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以泊洛沙姆P407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例。
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的配制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待用。
将7.5g的硬脂酸,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0.2g泊洛沙姆P407构成的复合乳化剂、30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0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形成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后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逐滴加入至相变材料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后调节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将样品静置1d后用离心机脱水,用无水乙醇洗涤过滤,晾干后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47.7%,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82.9%,相对未改性的MCPCM包覆率提升了35.2%。为测试相变微胶囊韧性,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置于65℃烘箱内4h后测其熔融渗透率。结果表明,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33.41%,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8.25%,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25.16%。
实施例3
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25%为例。
称取8g硅酸钠加入100g水配制成溶液后,加入2g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0g无水乙醇磁力搅拌10min配制为组分B待用;即该组分配比为硅酸钠: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水=8:2:10:100。
相变乳液制备方法与例1相同。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B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后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为测试相变微胶囊韧性,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一种基于硅酸钠的高包覆率和高性能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8.25%,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30.99%。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一种基于硅酸钠的高包覆率和高性能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后的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85.0%,相对于未改性的MCPCM提高了36.0%。
实施例4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10%为例。
称取9g硅酸钠加入100g水配制成溶液后,加入1g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0g无水乙醇磁力搅拌10min配制为组分C待用;即该组分配比为硅酸钠: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水=9:1:10:100。
相变乳液制备方法与例1相同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C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后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为测试相变微胶囊韧性,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11.64%,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28.60%。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一种基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如图2所示,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后的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85.0%,相对于未改性的MCPCM提高了36.0%。
实施例5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为例。
称取7.5g硅酸钠加入100g水配制成溶液后,加入2.5g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0g无水乙醇磁力搅拌10min配制为组分D待用;即该组分配比为硅酸钠: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水=7.5:2.5:10:100。
相变乳液制备方法与例1相同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D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后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为测试相变微胶囊韧性,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8.25%,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31.99%。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80.1%,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30.1%。
实施例6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制备相变乳液时搅拌速度为1400rad/min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将10g的石蜡,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0.2g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构成的复合乳化剂、37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4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均质乳化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后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10.24%,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30.00%。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86.3%,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37.3%。
实施例7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X-100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将10g的石蜡、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2g聚氧乙烯-8-辛基苯基醚(X-100)和37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0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13.24%,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27.00%。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74.3%,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25.3%。
实施例8
以相变材料52#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待改性预聚体加入到相变乳液中将pH设置为2.5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相变乳液制备方法与例1相同。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67.0%,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18.0%。
实施例9
以相变材料52#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待改性预聚体加入到相变乳液中将pH设置为4.5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相变乳液制备方法与例1相同。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40.24%,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20.30%,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19.96%。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9.0%,一种基于硅酸钠的高包覆率和高性能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63.2%,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14.2%。
实施例10
以相变材料十八醇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将10g的十八醇,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2g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和37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0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形成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后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32.51%,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12.37%,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20.14%。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3.2%,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73.5%,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30.3%。
实施例11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硅酸钠质量与石蜡质量比为1:2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将20g的石蜡,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2g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和37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0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形成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53.27%,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25.85%,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27.42%。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42.61%,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60.71%,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18.10%。
实施例12
以相变材料石蜡为芯材,硅酸钠为硅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用量为硅酸钠质量的33.3%,硅酸钠质量与石蜡质量比为2:1为例。
待改性预聚体组分与例1相同,配制为组分A。
将5g的石蜡,0.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2g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和30g稀盐酸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1000rad/min机械搅拌30min后形成相变材料乳液。
将相变乳液机械搅拌调至400rad/min加热,将组分A用滴液漏斗30min内逐滴加入至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3.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反应4h,降至室温静置1d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用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将相变微胶囊样品粉末用压片机压成圆片(压力为5Mpa,保持20s)后测其熔融渗透率,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熔融渗透率为35.64%,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为8.13%,比未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熔融渗透率降低了27.51%。为测试改性后包覆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进行DSC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未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包覆率为54.36%,改性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包覆率为80.31%,相对未改性的MCPCM提升了25.9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在本发明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配制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烷基类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待用,其中按质量比,硅酸钠:改性剂:烷基类三乙氧基硅烷:水=(7~10):(1~3):10:90;
(2)相变乳液的制备
将相变材料、乳化剂以及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溶液按照质量比(5~10):0.5:(28~37)配制加热,待芯材完全熔化后,在机械搅拌1000~1400rad/min转速下乳化形成相变乳液;
(3)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在机械搅拌下,将步骤(1)中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30min内滴加至步骤(2)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4.5,机械搅拌,加热反应4h后静置降至室温,将样品用离心机脱水后,用乙醇和石油醚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相变微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烷基类三乙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包括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相变材料包括十八醇、十六酸、硬脂酸、石蜡中的至少一种;其用量与步骤(1)中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乳化剂为阳离子、非离子或二者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泊洛沙姆P407,泊洛沙姆P188,曲拉通100或OP-10、TO中的任意一种;当使用复合乳化剂时,按质量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3: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机械搅拌400rad/min下,将步骤(1)中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30min内滴加入至步骤(2)相变乳液中,滴加完毕后调节pH至2.5~4.5,机械搅拌转速为600rad/min,加热反应4h后静置降至室温。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
CN201911015497.3A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724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5497.3A CN110724499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5497.3A CN110724499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4499A true CN110724499A (zh) 2020-01-24
CN110724499B CN110724499B (zh) 2021-07-20

Family

ID=69222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5497.3A Active CN110724499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449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7593A (zh) * 2020-09-04 2020-12-01 天津城建大学 以硫酸氧钛为钛源的二氧化钛相变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5285A (zh) * 2021-03-15 2021-06-25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1968A (zh) * 2021-04-19 2021-07-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光热协同催化产氢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307532A (zh) * 2021-06-15 2021-08-2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低温固井用控制水泥水化热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3773777A (zh) * 2020-12-10 2021-12-10 杭州英诺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组分相变储能阻燃灌封胶
CN113800825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SiO2相变控温微胶囊改性水泥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70760A (zh) * 2022-05-13 2022-08-09 湖北大学 一种无机壳材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4907818A (zh) * 2022-05-25 2022-08-16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二氧化硅涂层封装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8368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江苏省苏安能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基复合岩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993A (zh) * 2022-08-08 2022-10-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控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及水基钻井液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26911A1 (en) * 2000-09-27 2002-04-04 Microtek Laboratories, Inc. Macrocapsules containing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01942290A (zh) * 2010-08-09 2011-01-12 西南交通大学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2827585A (zh) * 2012-09-05 2012-12-19 南京大学 基于无机材料外壳封装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298991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Pcm Innovations Llc Phase change aggregates including particula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104830278A (zh) * 2015-05-20 2015-08-12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1538A (zh) * 2015-06-03 2015-09-30 金承黎 一种原位复合制备硅基多元氧化物气凝胶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195068A (zh) * 2015-09-18 2015-12-30 南京逸柔蒂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19354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内江师范学院 一种制备石蜡/SiO2相变蓄热保温材料的方法
CN105238361A (zh) * 2015-09-23 2016-01-1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银/二氧化硅双层壁材的多功能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7161A (zh) * 2016-03-24 2016-08-10 南京大学 一种相变调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4328A (zh) * 2017-08-11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无机材料包覆的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07513375A (zh) * 2017-08-11 2017-12-2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硅包覆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0742A (zh) * 2016-09-12 2018-07-17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WO2018160527A1 (en) * 2017-02-28 2018-09-07 Microtek Laboratories, Inc. Moisture wicking and cooling capsules having an outer shell comprising a siloxan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CN108822801A (zh) * 2018-03-26 2018-11-16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定型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626381A (zh) * 2018-12-07 2019-04-1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壳厚可控的空心二氧化硅椭球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26911A1 (en) * 2000-09-27 2002-04-04 Microtek Laboratories, Inc. Macrocapsules containing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01942290A (zh) * 2010-08-09 2011-01-12 西南交通大学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US20130298991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Pcm Innovations Llc Phase change aggregates including particula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102827585A (zh) * 2012-09-05 2012-12-19 南京大学 基于无机材料外壳封装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0278A (zh) * 2015-05-20 2015-08-12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1538A (zh) * 2015-06-03 2015-09-30 金承黎 一种原位复合制备硅基多元氧化物气凝胶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195068A (zh) * 2015-09-18 2015-12-30 南京逸柔蒂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38361A (zh) * 2015-09-23 2016-01-1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银/二氧化硅双层壁材的多功能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9354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内江师范学院 一种制备石蜡/SiO2相变蓄热保温材料的方法
CN105837161A (zh) * 2016-03-24 2016-08-10 南京大学 一种相变调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90742A (zh) * 2016-09-12 2018-07-17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WO2018160527A1 (en) * 2017-02-28 2018-09-07 Microtek Laboratories, Inc. Moisture wicking and cooling capsules having an outer shell comprising a siloxan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CN107384328A (zh) * 2017-08-11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无机材料包覆的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07513375A (zh) * 2017-08-11 2017-12-2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硅包覆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22801A (zh) * 2018-03-26 2018-11-16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定型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626381A (zh) * 2018-12-07 2019-04-1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壳厚可控的空心二氧化硅椭球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NG HE ET AL: ""New approach for sol-gel synthesis of microencapsulated n-octadecan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silica wall using sodium silicate precursor"", 《ENERGY》 *
RUILIAN LUO ET AL: ""Fabrication of paraffin@SiO2 shape-stabiliz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via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AND BUILDINGS》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0825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SiO2相变控温微胶囊改性水泥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07593A (zh) * 2020-09-04 2020-12-01 天津城建大学 以硫酸氧钛为钛源的二氧化钛相变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777A (zh) * 2020-12-10 2021-12-10 杭州英诺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组分相变储能阻燃灌封胶
CN113025285A (zh) * 2021-03-15 2021-06-25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1968A (zh) * 2021-04-19 2021-07-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光热协同催化产氢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181968B (zh) * 2021-04-19 2023-09-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光热协同催化产氢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307532A (zh) * 2021-06-15 2021-08-2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低温固井用控制水泥水化热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4870760A (zh) * 2022-05-13 2022-08-09 湖北大学 一种无机壳材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4870760B (zh) * 2022-05-13 2023-08-29 湖北大学 一种无机壳材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4907818A (zh) * 2022-05-25 2022-08-16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二氧化硅涂层封装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993A (zh) * 2022-08-08 2022-10-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控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及水基钻井液
CN115028368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江苏省苏安能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基复合岩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4499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4499B (zh)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7383B (zh) 一种透明防火凝胶及复合防火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8658574A (zh) 一种防脱粉气凝胶复合保温毡
CN108676395A (zh) 一种超薄防火水性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32850A (zh) 一种气凝胶改性耐热阻燃低导热系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2407A (zh) 一种双壳层环氧树脂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0365B (zh)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4326B (zh) 明胶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多核相变储能微胶囊制备方法
CN101899128A (zh) 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改性的聚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及薄膜
CN103435283B (zh) 一种膨化硅酸盐材料成型用无机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1855A (zh) 一种氟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疏水剂及其应用
CN106700657A (zh) 一种耐高温硅酮胶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处理方法
CN108940148A (zh) 一种温控缓释香精微囊的制备方法
CN105802436A (zh) 一种纳米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5198B (zh) 一种常压干燥制备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
CN106220854B (zh) 一种超支化poss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78037B (zh) 一种环保轻质全装修地暖砂浆
CN100398441C (zh) 一种制备纳米硼酸锌的方法
CN117263542A (zh) 一种掺有壳聚糖磷酸酯@纳米二氧化硅的氯氧化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60384B (zh) 水泥基用含氟共聚物乳液、基于该乳液的超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08912A (zh) 一种阻燃环氧树脂纳米复合物材料
CN103601448A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用墙体的制备方法
CN104069818A (zh) 苯基功能化的放射状磁性核壳介孔硅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89725B (zh) 一种相变保温水泥砂浆材料
CN106747221B (zh) 一种疏水性外墙保温杀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