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858B - 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9858B
CN110719858B CN201880037047.1A CN201880037047A CN110719858B CN 110719858 B CN110719858 B CN 110719858B CN 201880037047 A CN201880037047 A CN 201880037047A CN 110719858 B CN110719858 B CN 110719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container
unit
guid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70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9858A (zh
Inventor
根本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719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9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8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storable or fold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with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92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具有:与空调装置的吹出口(21)相连通的出口部(60);与出口部(60)相连通且能够保持容器的容器保持部(70);在使出口部(60)朝向室内侧而安装于吹出口(21)的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容器保持部(70)容纳于吹出口(21)的内部,从出口部安装状态,将出风口单元(10)从吹出口(21)取出,使出口部(60)朝向吹出口(21)而安装,成为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容器保持部(70)向着室内侧突出,此时,将容器保持部(70)以不能向着吹出口(21)的内部压入的方式保持着。

Description

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Air Vent Unit)。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以下的“汽车用吹风口(Register)”:在吹风口箱体的两侧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对可容纳饮料的吹风口桶装部(Register Barrel)的滑动臂进行引导(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号“0006”段及图1)。
上述的以往的吹风口桶装部,通过在两侧的侧面突出设置的销而以上下能够翻转的方式枢接于滑动臂的前端部分(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号“0007”和“0010”段以及图1和图3)。
另外,以往公知有以下的“汽车的保温容器”:将吹风口格栅(Register Grille)和具有能够插入罐的穿孔的容器容纳在吹出口中,在插入罐之际能够拉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说明书第三页第5~15行以及第1图和第2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8-58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实开昭63-201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的以往的“汽车用吹风口”中,由于滑动臂承受吹风口桶装部的重量,因此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点:拉出状态下的使用中负荷施加在滑动臂上。
另外,上述的以往的“汽车的保温容器”中,由于能够在拉出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因此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点:若错误的进行收纳,则有可能使容器倒下。
而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以往的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于设置容器保持部的专用空间而能够将饮料用的容器稳定的保持的兼用于出风口(Air Vent)的单元。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将容器保持部以不能向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方式保持着,从而能够防止被错误的收纳而使得在容器保持部保持的饮料用的容器倒下的情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中,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具有以下的构成。
(1)出口(Vent)部
出口部与空调装置的吹出口相连通。
(2)容器保持部
容器保持部与出口部相连通,且能够保持容器。
第二,在使出口部朝向室内侧而安装于吹出口的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将容器保持部容纳于吹出口的内部。
第三,从出口部安装状态,将出风口单元从吹出口取出,并使出口部朝向吹出口而安装,成为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中,在使容器保持部向着室内侧突出的状态下,将容器保持部以不能向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方式保持着。
在本发明的第二形式中,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出风口单元包括有以下的构成。
(1)箱体
箱体是容纳于吹出口的内部的中空的结构。
(2)单元主体
单元主体能够装卸于箱体,且具有出口部以及容器保持部。
第二,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有以下的构成。
(3)引导突起
(4)引导槽
引导槽与引导突起相嵌合,且沿着单元主体的装卸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式,除了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效果之外,通过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和引导槽,能够将单元主体的容器保持部稳定的保持于箱体上。
在本发明的第三形式中,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即,引导突起以及引导槽分别设置于箱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内侧面和与该内侧面相对向的单元主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外侧面上。
另外,在图1~图4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引导槽(81、82)如图12所示,位于箱体(30)上,在左侧壁(100)的内侧面和右侧壁(101)的内侧面上相对向而设置有2个。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引导突起(83、84)如图19所示,位于单元主体(40)上,在第一侧面(110)的外侧面和第二侧面(111)的外侧面上相背向而设置有2个。
而且,在图6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设置的实施方式,在图6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图68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上下方向上的一侧设置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形式的效果之外,通过将引导突起及引导槽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内侧面和与该内侧面相对向的单元主体的外侧面上,从而能将单元主体的容器保持部稳定的保持于箱体上。
本发明的第四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或第三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在容器保持部具有能够插入容器的容器插入孔。
第二,设置有防误组装机构,该防误组装机构在使出口部朝向吹出口而安装,且使容器插入孔朝向下方的状态下,阻止引导突起对引导槽的嵌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或第三形式的效果之外,使出口部朝向吹出口而安装,并使得能够插入饮料用的容器的容器插入孔朝向下方,在此状态下,通过阻止引导突起对引导槽的嵌入,能够防止误组装。
本发明的第五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引导突起以及引导槽分别设置于箱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对向的内侧面和与该相对向的内侧面相对向的单元主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对向的外侧面上。
另外,在图1~图4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引导槽(81、82)如图12所示,位于箱体(30)上,在左侧壁(100)的内侧面和右侧壁(101)的内侧面上相对向而设置有2个。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引导突起(83、84)如图19所示,位于单元主体(40)上,在第一侧面(110)的外侧面和第二侧面(111)的外侧面上相背向而设置有2个。
第二,防误组装机构通过使相对向的引导槽的槽宽、或者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或者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而构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引导槽(81、82)如图11~图13所示,位于箱体(30)上,使得引导槽(81、82)的槽宽不同。
另外,在图69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以及图70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图71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以及图72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效果之外,通过使相对向的引导槽的槽宽、或者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或者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从而能够防止误组装。
本发明的第六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第五形式中的任意一个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使得单元主体的出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箱体的内部。
第二,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使得容器保持部不能向着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压入阻止机构,位于箱体的内部与嵌入于该内部的出口部的一部分之间,在出口部的一部分嵌入到箱体的内部的状态下相互抵接,包括有在出口部的一部分设置的第一抵接部(例如引导突起的一端部)和在箱体的内部设置的第二抵接部(例如与引导突起的一端部相抵接的引导槽的终端部)。
另外,在图1~图4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抵接部而例示了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作为第二抵接部而例示了与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相抵接的引导槽(81、82)的终端部(81a、82a),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在箱体(30)的内部设置突起,单元主体(40)抵接于该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第五形式中的任意一个形式的效果之外,通过在箱体的内部与嵌入于该内部的出口部的一部分之间分别设置第一抵接部和抵接于该第一抵接部的第二抵接部,从而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能够防止将容器保持部向着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七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六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第一抵接部设置在引导突起和引导槽的任意一方上。
第二,在引导突起和引导槽的任意另一方上设置与第一抵接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另外,在图1~图4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抵接部的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抵接于作为第二抵接部而与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相抵接的引导槽(81、82)的终端部(81a、82a)。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六形式的效果之外,通过将第一抵接部和抵接于该第一抵接部的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在引导突起和引导槽上,从而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能够防止将容器保持部向着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八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七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第一抵接部由引导突起构成。
第二,第二抵接部由引导槽构成,并且位于引导突起向该引导槽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终端部(例如引导槽的终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七形式的效果之外,通过使得第一抵接部由引导突起构成,第二抵接部由引导槽构成,并且位于所述引导突起向该引导槽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终端部,从而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能够防止将容器保持部向着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九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在容器保持部具有以下的构成。
(1)容器插入孔
容器插入孔为能够插入容器的结构。
(2)容器支撑部
容器支撑部用于对从容器插入孔插入的容器的底进行支撑。
第二,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使容器插入孔朝向下方,将容器保持部容纳于吹出口的内部。
第三,在将出风口单元(例如单元主体)从吹出口取出的状态下,将出风口单元(例如单元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使得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在此状态下,使得出口部(60)朝向吹出口而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效果之外,在将出风口单元从吹出口取出的状态下,将出风口单元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使得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在此状态下,能够使得出口部朝向吹出口而安装。
本发明的第十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在容器保持部具有以下的构成。
(1)容器插入孔
容器插入孔是能够插入容器的结构。
(2)容器支撑部
容器支撑部用于对从容器插入孔插入的容器的底进行支撑。
第二,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使得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将容器保持部容纳于吹出口的内部。
第三,在将出风口单元(例如单元主体)从吹出口取出的状态下,使出风口单元(例如单元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使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在此状态下,使出口部朝向吹出口而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形式,除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效果之外,在将出风口单元从吹出口取出的状态下,将出风口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使得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在此状态下,能够使得出口部朝向所述吹出口而安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需要用于设置容器保持部的专用空间而能够稳定的保持饮料用的容器的兼用于出风口的单元。
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将容器保持部以不能向着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方式加以保持,从而能够防止错误的收纳而使得在容器保持部保持的饮料用的容器倒下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将单元主体的容器保持部取出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了单元主体的出口部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将单元主体的出口部取出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安装了单元主体的容器保持部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出风口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3的正视图。
图7是对应于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对应于图6的侧视图。
图9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箱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对应于图11的正视图。
图13是对应于图11的俯视图。
图14是对应于图11的左视图。
图15是对应于图11的右视图。
图16是对应于图11的仰视图。
图17是对应于图11的后视图。
图18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19是对应于图18的正视图。
图20是对应于图18的俯视图。
图21是对应于图18的左视图。
图22是对应于图18的右视图。
图23是对应于图18的仰视图。
图24是对应于图18的后视图。
图25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图2的正视图。
图27是对应于图26的俯视图。
图28是对应于图26的侧视图。
图29是沿着图26的C-C线的剖视图。
图30是沿着图26的D-D线的剖视图。
图31是图1的正视图。
图32是图31的俯视图。
图33是图31的侧视图。
图34是沿着图31的E-E线的剖视图。
图35是沿着图31的F-F线的剖视图。
图36是图4的正视图。
图37是对应于图36的俯视图。
图38是对应于图36的侧视图。
图39是沿着图36的G-G线的剖视图。
图40是沿着图36的H-H线的剖视图。
图41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将单元主体的容器保持部取出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4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安装了单元主体的出口部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4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将单元主体的出口部取出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44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安装了单元主体的容器保持部的状态下的出风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4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出风口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图43的正视图。
图47是对应于图46的俯视图。
图48是对应于图46的侧视图。
图49是沿着图46的I-I线的剖视图。
图50是沿着图46的J-J线的剖视图。
图51是图42的正视图。
图52是对应于图51的俯视图。
图53是对应于图51的侧视图。
图54是沿着图51的K-K线的剖视图。
图55是沿着图51的L-L线的剖视图。
图56是图41的正视图。
图57是图56的俯视图。
图58是图56的侧视图。
图59是沿着图56的M-M线的剖视图。
图60是沿着图56的N-N线的剖视图。
图61是图44的正视图。
图62是对应于图61的俯视图。
图63是对应于图61的侧视图。
图64是沿着图61的O-O线的剖视图。
图65是沿着图61的P-P线的剖视图。
图66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7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8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9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0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1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2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该图是用于说明在箱体与单元主体之间设置的引导突起与引导槽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4中,10表示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虽然未图示,但是安装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室内,且安装于车内空调装置(未图示)的吹出口21中。
另外,作为交通工具,虽然例示了汽车,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火车、飞机、船舶等。
吹出口21如图1~图4所示,贯穿面对室内的板件20,且形成为方形。
(出风口单元10)
出风口单元10如图3及图5所示,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的部件。
另外,针对以下的(1)~(5)在后面记述。
(1)箱体30
(2)单元主体40
(3)防误组装机构80
(4)压入阻止机构
(5)锁定机构90
另外,出风口单元10的部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5),例如也可以省略防误组装机构80或锁定机构90。
(箱体30)
箱体30如图1及图3所示,是容纳于吹出口21的内部的中空的结构,且与吹出口21相连通。
箱体30如图11~图17所示,形成为前后面开口的方筒形,且其外形与吹出口21的内形一致。
另外,箱体30通过左右一对的左侧壁100及右侧壁101、上下一对的上壁102及下壁103而四方被包围住。
箱体30例如通过具有适度的刚性的热塑性的合成树脂而一体成型。另外,作为箱体30的材质,虽然例示了合成树脂,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
箱体30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各部。
(1)前面开口31
前面开口31如图11~图13所示,位于箱体30的前面侧,在将箱体30安装于吹出口21的状态下,向着室内侧开口。
前面开口31的端面如图14及图15所示,沿着板件20的表面而斜向倾斜。
(2)背面开口32
背面开口32如图17所示,位于箱体30的背面侧,且向着板件20的内部开口。背面开口32的端面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该图中形成为大致垂直。
(3)安装部33
安装部33如图11及图12所示,从前面开口31的端面向着四方突出,虽然未图示,但是通过螺栓固定而固定在板件20上。
(单元主体40)
单元主体40如图2及图4所示,能够相对于箱体30进行装卸。
单元主体40如图1及图3所示,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3)在后面记述。
(1)壳体50
(2)出口部60
(3)容器保持部70
另外,单元主体40的各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3)。
(壳体50)
壳体50如图1~图4所示,能够容纳在箱体30的内部以及从箱体30取出,该壳体50是中空的结构,且与吹出口21相连通。
壳体50如图18~图24所示,形成为前后面开口的方筒形,且将其外形设定为箱体30的内形以下。
另外,壳体50通过左右一对的第一侧壁110及第二侧壁111、上下一对的上壁112及下壁113而四方被包围住。
壳体50例如通过具有适度的刚性的热塑性的合成树脂而一体成型。另外,作为壳体50的材质,虽然例示了合成树脂,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
壳体50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的各部。
(1)第一开口51
第一开口51如图18~图20所示,位于壳体50的前后面的其中一方,在第一开口51的内侧,如图5所示,配置有后述的出口部60。
第一开口51的端面与前面开口31的端面相同,如图21及图22所示,斜向倾斜。
(2)第二开口52
第二开口52如图24所示,位于壳体50的前后面的其中另一方,在第二开口52的内侧,如图5所示,配置有后述的容器保持部70。
(3)环安装部53
环安装部53如图18及图23所示,位于第二开口52的内侧,且形成为圆形的孔状,将下壁113上下贯穿。如图5所示,在环安装部53安装后述的环状的容器保持部70。
(4)容器支撑部54
容器支撑部54如图1及图4所示,用于支撑从安装于环安装部53的后述的容器保持部70插入的容器(未图示)的底。本实施方式中,容器支撑部54相当于与在下壁113形成的环安装部53相对向的上壁112的相对向面。
另外,作为容器支撑部54,虽然例示了上壁11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壳体50的内部形成容器(未图示)的底嵌入的凹状的结构。
(出口部60)
出口部60如图2所示,与空调装置(未图示)的吹出口21相连通。出口部60如图5所示,位于壳体50的第二开口52的内侧。
出口部60如图25所示,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的部件。
以下的(1)~(9)例如由具有适度的刚性和弹性的热塑性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另外,作为部件的材质,虽然例示了合成树脂,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
另外,针对以下的(1)~(9)在后面记述。
(1)边框(Bezel)61
(2)保持件62
(3)横向叶片63
(4)纵向叶片64
(5)第一链接件65
(6)第二链接件66
(7)拨钮67
(8)拨钮齿轮68
(9)橡胶件69
另外,作为出口部60的部件,虽然例示了上述的(1)~(9),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设置横向叶片63或者仅设置纵向叶片64。
(容器保持部70)
容器保持部70如图35所示,与出口部60相连通,能够对饮料用的罐、塑料瓶、瓶、杯等容器(未图示)进行保持。
如图5所示,容器保持部70形成为环状,且安装于壳体50的环安装部53。容器保持部70例如由具有适度的刚性的热塑性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另外,作为部件的材质,虽然例示了合成树脂,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
容器保持部70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1)容器插入孔71
容器插入孔71能够插入容器(未图示),且形成为上下贯通的圆形。
(防误组装机构80)
防误组装机构80如图1~图4所示,在将出口部60朝向吹出口21而安装之际,在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下方的状态下,阻止引导突起83、84对引导槽81、82的嵌入。
作为防误组装机构80,在箱体30的内面和与该内面相对向的壳体50之间设置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以及(2)在后面记述。
(1)引导突起83、84
(2)引导槽81、82
另外,作为防误组装机构80,是在箱体30侧设置了引导槽81、82,且在壳体50侧设置了嵌入引导槽81、82的引导突起83、84,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箱体30侧设置引导突起,而在壳体50侧设置引导槽。
(引导突起83、84)
引导突起83、84如图18~图24所示,分别设置在壳体50的左右的第一侧壁110以及第二侧壁111上。引导突起83、84位于壳体50的左右的第一侧壁110的外侧面和第二侧壁111的外侧面上而背向而设,从各外侧面向着左右外向呈凸状突出,在单元主体40对箱体30的插入方向上长长的延伸。
如图18所示,在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即在第一开口51侧形成有凹凸部,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即在第二开口52侧则没有凹凸部。单侧的凹凸部用于区分壳体50的前后,防止出风口单元10的组装工序或者操作上的误插入。
另外,左右的引导突起83、84设置成相同高度,且使高度方向上的厚度相互不同。
引导突起83、84之中,一侧的第一引导突起83在图19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左侧的第一侧壁110上。
另一侧的第二引导突起84在图19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右侧的第二侧壁111上,与第一引导突起83相比较,将高度方向上的厚度设定得较厚。
(引导槽81、82)
引导槽81、82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与引导突起83、84相嵌合,如图9所示,沿着单元主体40的装卸方向延伸。
引导槽81、82如图11~图13所示,分别设置在箱体30的左右的左侧壁100以及右侧壁101上。引导槽81、82相对向而位于左右的左侧壁100以及右侧壁101的内侧面,且形成为凹状,沿着单元主体40对箱体30的插入方向而长长的延伸。引导槽81、82如图9所示,位于室内侧的端面开放,而位于里侧的终端部81a、82a被封闭住。
另外,左右的引导槽81、82设置在与引导突起83、84相同的高度,且使高度方向上的槽宽与引导突起83、84相适合而相互不同。
引导槽81、82之中,左侧引导槽81在图12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左侧的左侧壁100上。
引导槽81、82之中,右侧引导槽82在图12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右侧的右侧壁101上,与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相对应,高度方向上的槽宽与左侧引导槽81相比较设定为宽度较宽。
(引导突起83、84与引导槽81、82的关系)
引导突起83、84和引导槽81、82如图2所示,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壳体50(单元主体40)的朝向该图而位于左侧的厚度薄的第一引导突起83嵌入到箱体30侧的宽度窄的左侧引导槽81中,壳体50(单元主体40)的位于右侧的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嵌入到箱体30侧的宽度宽的右侧引导槽82中。
另外,如图4以及图36所示,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也同样,壳体50(单元主体40)的在图36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左侧的厚度薄的第一引导突起83嵌入到箱体30侧的宽度窄的左侧引导槽81中,壳体50(单元主体40)的位于右侧的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嵌入到箱体30侧的宽度宽的右侧引导槽82中。
相对于此,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其它的朝向,例如在图1的状态下,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下方,欲从出口部60侧向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插入时,由于壳体50(单元主体40)的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位于箱体30侧的宽度窄的左侧引导槽81,因此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向宽度窄的左侧引导槽81中嵌入的情况被阻止,防止误组装。
另外,例如在图3的状态下,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下方,欲从容器保持部70侧向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插入的情况也同样。
(压入阻止机构)
压入阻止机构在图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使得容器保持部70不能向着吹出口21的内部压入。
具体而言,压入阻止机构如图39以及图40所示,包括有以下的各部。
(1)第一抵接部
第一抵接部如图39以及图40所示,位于箱体30的内部与嵌入该内部的出口部60的一部分之间,在将出口部60的一部分嵌入到箱体30的内部之际相互抵接,且设置在出口部60的一部分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相当于第一抵接部。
(2)第二抵接部
第二抵接部如图39以及图40所示,设置在箱体3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相抵接的引导槽81、82的终端部81a、82a相当于第二抵接部。
另外,作为压入阻止机构,例示了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为第一抵接部,与引导突起83、84的一端部相抵接的引导槽81、82的终端部81a、82a为第二抵接部,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也可以是在箱体30的内部设置突起,单元主体40与该突起相抵接。
(锁定机构90)
锁定机构90在图2所示的出口部安装状态以及图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将壳体50(单元主体40)锁定于箱体30上。即,锁定机构90防止由于车的振动等,壳体50(单元主体40)从箱体30内意外的突出,壳体50(单元主体40)从箱体30脱离开。
锁定机构90如图9所示,包括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以及(2)在后面记述。
(1)板簧91
(2)卡合部92
(板簧91)
板簧91如图9所示,位于箱体30侧,构成向着箱体30的内部突出的凸部。
具体而言,板簧91分别安装在箱体30的左右的左侧壁100以及右侧壁101上。板簧91向着引导槽81、82内呈弹性突出,与壳体50侧的引导突起83、84相卡合。
另外,虽然是将板簧91分别安装在壳体50的左右的左侧壁100以及右侧壁101上,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例如仅安装在左右的左侧壁100和右侧壁101的其中任意一方上也是可以的,或者安装在上下的上壁102以及下壁103两方或者其中任意一方上也是可以的。
在板簧91的长度上的中央设置有弯曲成大致V字形且向着引导槽81、82内突出的凸部91a。
(卡合部92)
卡合部92如图9所示,位于壳体50侧,在图2所示的出口部安装状态以及图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构成凹部,该凹部与构成凸部的板簧91相嵌合。
具体而言,卡合部92分别设置在壳体50的左右的引导突起83、84上。
即,如图9以及图18所示,位于箱体30侧的板簧91的凸部91a嵌入到左右的引导突起83、84中,沿着引导突起83、84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滑动的截面呈凹状的滑动槽。另外,滑动槽的两端部被封闭住。
卡合部92从凹状的滑动槽的底隆起而截面呈山形,位于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途。
在卡合部92的中途,如图9所示,设置有板簧91的凸部91a所嵌入的凹状的卡合凹部93。
在卡合凹部9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合凸部94,其向着该卡合凹部93而向上倾斜,在图9中位于箱体30侧;第二卡合凸部95,其与该第一卡合凸部94隔着卡合凹部93而位于相反侧,比第一卡合凸部94短。
另外,使第一卡合凸部94和第二卡合凸部95的长度变化,是为了使锁定时或者锁定解除的壳体50的压入力变化。
(边框61)
边框61如图25所示,形成为框状,安装于壳体50的第一开口51处。
(保持件62)
保持件62如图25所示,具有左右一对,安装在边框61上,将后述的横向叶片6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着。
(横向叶片63)
横向叶片63如图25所示,为羽片状的结构,具有多片,例如5片。横向叶片6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左右的保持件62之间,上下旋转,使风向在上下方向上变化。
另外,作为横向叶片63的片数,虽然例示了5片,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多片即可,也可以是2~4片或6片以上。
(纵向叶片64)
纵向叶片64如图25所示,位于横向叶片63的里侧,为羽片状的结构,具有多片,例如5片。纵向叶片6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壳体50的上壁112与下壁113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旋转,使风向在左右方向上变化。
另外,纵向叶片64的片数也可以与横向叶片63的片数不同,另外,虽然例示了5片,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多片即可,也可以是2~4片或6片以上。
(第一链接件65)
第一链接件65如图25所示,位于横向叶片63的左右的单侧,使5片的横向叶片63联动而旋转。
(第二链接件66)
第二链接件66如图25所示,位于纵向叶片64的上侧,使5片的纵向叶片64联动而旋转。
(拨钮67)
拨钮67如图25所示,安装在一片横向叶片63上,以与该横向叶片63一体上下旋转,并且沿着该横向叶片63而在左右方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支撑着。拨钮67的前侧的端部从第一开口51向外侧突出,能够进行操作。当将拨钮67在上下方向上操作时,通过第一链接件65,5片横向叶片63联动而在上下方向上旋转。
在拨钮67的上面,如图2所示,形成有防滑用的凹凸面。
(拨钮齿轮68)
拨钮齿轮68如图25所示,安装在拨钮67的位于里侧的端部上,与拨钮67一体上下动作,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拨钮齿轮68与一片纵向叶片64相卡合,当使拨钮67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时,拨钮齿轮68一体滑动,通过第二链接件66,5片纵向叶片64联动而在左右方向上旋转。在拨钮齿轮68和与该拨钮齿轮68相卡合的纵向叶片64之间设置有齿轮齿条机构,将拨钮齿轮68的滑动的动作转换为纵向叶片64的旋转力。
(橡胶件69)
橡胶件69如图25所示,位于拨钮67和与该拨钮67相卡合的横向叶片63之间,用于使得拨钮67不会因车的振动等而意外的滑动。
(图2所示的出口部安装状态)
接着,针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的出风口单元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2,针对出口部安装状态进行说明。
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如图2所示,箱体30以埋入设置的状态固定于板件20的吹出口21中,单元主体40嵌入到箱体30内,此时,出口部60面向室内侧。
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单元主体40如图29所示,通过锁定机构90而锁定在箱体30上。另外,单元主体40的容器保持部70被容纳在箱体30的内部。
(图1以及图3所示的单元主体40的取出状态)
接着,在使用单元主体40的容器保持部70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首先,将单元主体40从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拉出。
当将单元主体40拉出时,位于箱体30侧的板簧91挠曲,如图29所示,嵌入于位于单元主体40侧的卡合部92的卡合凹部93中的凸部91a从该卡合凹部93脱离开,锁定机构90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在解除锁定状态后,将单元主体40从箱体30拉出,如图3所示而取出。
接着,将取出的单元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翻转,如图1所示,使得容器保持部70的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此时,容器保持部70位于操作者的近端侧,出口部60位于里侧,即朝向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的位置。
在此,所谓的“在上下方向上翻转”的意思是,在将图3的单元主体40侧的卡合部92的延长线上假设为水平轴的情况下,以该水平轴为中心而旋转180度。另外,所谓的“上下翻转”,虽然未图示,但是是使单元主体40的上面和下面翻转,使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此时,容器保持部70位于朝向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侧的位置,出口部60位于操作者的近端侧。之后,以使出口部60朝向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侧的方式进行旋转也是可以的。
当将取出的单元主体40如图1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上翻转时,使得容器保持部70的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此时,容器保持部70位于操作者的近端侧,出口部60位于里侧,即位于朝向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的位置。
另外,单元主体40的厚度薄的第一引导突起83在图1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左侧,与箱体30的槽宽的宽度窄的左侧引导槽81相对向。单元主体40的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在图1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右侧,与箱体30的槽宽的宽度宽的右侧引导槽82相对向。
(图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
接着,将单元主体40安装于箱体30上,成为图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
即,将取出且如图1所示使得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的单元主体40,从其出口部60对准箱体30的前面开口31而插入。
当从出口部60插入时,如图39所示,厚度薄的第一引导突起83嵌入到箱体30的槽宽的宽度窄的左侧引导槽81中。厚度厚的第二引导突起84嵌入到槽宽的宽度宽的右侧引导槽82中。
当将单元主体40进一步插入时,如图39所示,位于箱体30侧的板簧91的凸部91a嵌入到位于单元主体40侧的卡合部92的卡合凹部93中,锁定机构90成为锁定状态。
在图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当欲将单元主体40向箱体30内压入时,位于单元主体40侧的左右的引导突起83、84的在图39中的上端部,与位于箱体30侧的左右的引导槽81、82的被封闭的终端部81a、82a相抵接,阻止单元主体40的压入。
(使用了图41~图65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41~图65,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在将出风口单元200,即单元主体220从吹出口21(箱体210)取出的状态(参照图43)下,将单元主体220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使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在此状态(参照图41)下,如图44所示,能使出口部60朝向吹出口21(箱体210)而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壳体230上的第一引导突起243和第二引导突起244的左右的朝向,在图43所示的从箱体210取出的状态和将单元主体220在水平方向上翻转而如图41所示那样使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左右反转。
即,在图43以及图47所示的从箱体210取出的状态下,第一引导突起243在图47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左侧,第二引导突起244则位于右侧。
相对于此,如图41以及图57所示,在容器插入孔71朝向上方的状态下,第一引导突起243在图57中朝向该图而位于右侧,第二引导突起244则位于左侧。
因此,如图46以及图56所示,第一引导突起243和第二引导突起244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形成为相等。另外,基于同样的理由,箱体210的左右的左侧引导槽241和右侧引导槽242在高度方向上的槽宽也形成为相等。
(出风口单元200)
出风口单元200如图45所示,若大致区分的话包括有箱体210和单元主体220。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箱体210)
箱体210如图43以及图49所示,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前面开口211、背面开口212、安装部213以及左右的左侧引导槽241及右侧引导槽242。
(单元主体220)
单元主体220如图41、图43以及图45所示,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壳体230、出口部60以及容器保持部70。
壳体230如图41、图43、图49以及图50所示,若大致区分的话具有第一开口231、第二开口232、环安装部233、容器支撑部244以及左右的第一引导突起243及第二引导突起244。
(图42所示的出口部安装状态)
接着,针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出风口单元2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42,针对出口部安装状态进行说明。
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如图42所示,箱体210以埋入设置的状态固定于板件20的吹出口21中,单元主体220嵌入到箱体210内,此时,出口部60面向室内侧。
在出口部安装状态下,单元主体220如图54所示,通过锁定机构90而锁定于箱体210中。另外,单元主体220的容器保持部70被容纳在箱体210的内部。
(图41以及图43所示的单元主体220的取出状态)
接着,在使用单元主体220的容器保持部70的情况下,如图43所示,首先,将单元主体220从箱体210的前面开口211拉出。
当将单元主体220拉出时,位于箱体210侧的板簧91挠曲,如图54所示,嵌入到位于单元主体220侧的卡合部92的卡合凹部93中的凸部91a从该卡合凹部93脱离开,解除锁定机构90的锁定状态。在解除锁定状态后,将单元主体220从箱体210拉出,如图43所示,将单元主体220取出。
接着,使所取出的单元主体220,如图41所示那样在水平方向上翻转。此时,容器保持部70位于操作者的近端侧,出口部60位于里侧,即位于朝向箱体210的前面开口211的位置。
在此,所谓的“在水平方向上翻转”的意思是使图43的单元主体220在前后方向上旋转180度。
(图4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
接着,将单元主体220安装到箱体210中,成为图4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
即,将取出且如图41所示那样在水平方向上翻转的单元主体220,从其出口部60对准箱体210的前面开口211并插入。
当从出口部60插入时,左右的第一引导突起243及第二引导突起244分别嵌入到箱体210侧的左右的左侧引导槽241及右侧引导槽242中。
当将单元主体220进一步插入时,如图64所示,位于箱体210侧的板簧91的凸部91a,嵌入到位于单元主体220侧的卡合部92的卡合凹部93中,锁定机构90成为锁定状态。
在图44所示的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欲将单元主体220向箱体210内压入时,位于单元主体220侧的左右的引导突起243、244的在图64中的上端部,与位于箱体210侧的左右的引导槽241、242的被封闭的终端部241a、242a相抵接,阻止单元主体220的压入。
(使用了图66的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66,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点:出风口单元300的箱体310在图66中朝向该图而在左侧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引导突起311,单元主体320的壳体330同样在左侧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引导突起311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31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331。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320对箱体310的误组装。
另外,虽然是在箱体310的左侧的内侧面设置引导突起311,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右侧的内侧面设置引导突起,对应于此,壳体330同样在右侧的外侧面上设置引导槽也是可以的。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另外,在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220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之际,如图41以及图43所示左右进行翻转,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了图67的第四实施方式)
使用图67,针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点:在出风口单元400,在单元主体420的壳体430的上面设置引导突起431,在箱体410的内面的顶面设置与引导突起431相嵌合而该引导突起43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411。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420对箱体410的误组装。
另外,虽然是在壳体430的上面设置引导突起431,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在下面设置引导突起,与此相对应,在箱体410的内面的底面设置引导槽。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之际,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上下进行翻转,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了图68的第五实施方式)
使用图68,针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点:在出风口单元500的箱体510的内面的顶面设置引导突起511,在单元主体520的壳体530的上面设置与引导突起511相嵌合而该引导突起51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531,与使用图67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模式相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520对箱体510的误组装。
另外,虽然是在箱体510的内面的顶面设置引导突起511,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在内面的底面设置引导突起,与此相对应,在壳体530的下面设置引导槽。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之际,是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上下进行翻转,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了图69的第六实施方式)
使用图69,针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点:使相对向的引导槽611、61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相互不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620对箱体610的误组装。
即,在出风口单元600,在单元主体620的壳体630上,在图69中朝向该图而在左侧的外侧面的上侧设置有引导突起631,在右侧的外侧面的下侧设置有引导突起632。
在箱体610,在左侧的内侧面的上侧设置有与上侧的引导突起631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63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611,在右侧的内侧面的下侧设置有与下侧的引导突起632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632能够滑动的引导槽612。
另外,虽然是在壳体630的外侧面的上侧设置引导突起631,在右侧的外侧面的下侧设置引导突起63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引导突起631、63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即可。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另外,在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220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之际,是如图41以及图43所示那样左右进行翻转,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了图70的第七实施方式)
使用图70,针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特征是与使用图69而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模式相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720对箱体710的误组装。
即,在单元主体720的箱体710上,在图70中朝向该图而在左侧的内侧面的上侧设置有引导突起711,在右侧的内侧面的下侧设置有引导突起712。
在单元主体620的壳体630上,在左侧的外侧面的上侧设置有与上侧的引导突起711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71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731,在右侧的外侧面的下侧设置有与下侧的引导突起712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712能够滑动的引导槽732。
另外,虽然是在箱体710的左侧的内侧面的上侧设置引导突起711,在右侧的内侧面的下侧设置引导突起71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引导突起711、71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即可。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另外,在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220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之际,是如图41以及图43所示那样左右进行翻转的,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了图71的第八实施方式)
使用图71,针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点:相对向的引导槽811、81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820对箱体810的误组装。
即,在出风口单元800,在单元主体820的壳体830上,在上面的图71中朝向该图的左侧设置有引导突起831,在下面的右侧设置有引导突起832。
在箱体810上,在内面的顶面的左侧设置有与左侧的引导突起831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83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811,在内面的底面的右侧设置有与右侧的引导突起832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832能够滑动的引导槽812。
另外,虽然是在壳体830的上面的左侧设置引导突起831,在下面的右侧设置引导突起83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引导突起831、83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即可。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另外,在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之际,是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上下进行翻转的,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了图72的第九实施方式)
使用图72,针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特征是与使用图71而说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模式相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单元主体920对箱体910的误组装。
即,在出风口单元900的箱体910上,在内面的顶面的图72中朝向该图的左侧设置有引导突起911,在内面的底面的右侧设置有引导突起912。
在壳体830上,在上面的左侧设置有与左侧的引导突起911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911能够滑动的引导槽931,在下面的右侧设置有与右侧的引导突起912相嵌合且该引导突起912能够滑动的引导槽931。
另外,在箱体910上,虽然是在内面的顶面的左侧设置引导突起911,在内面的底面的右侧设置引导突起91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引导突起911、91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即可。
本实施方式可利用于先前使用图41~图65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另外,在先前使用图1~图40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使单元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之际,是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上下进行翻转的,不能利用本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0 出风口单元
20 板件 21 空调装置的吹出口
30 箱体 31 前面开口
32 背面开口 33 安装部
40 单元主体 50 壳体
51 第一开口 52 第二开口
53 环安装部 54 容器支撑部
60 出口部 61 边框
62 保持件 63 横向叶片
64 纵向叶片 65 第一链接件
66 第二链接件 67 拨钮
68 拨钮齿轮 69 橡胶件
70 容器保持部 71 容器插入孔
80 防误组装机构
81 左侧引导槽 81a 终端部
82 右侧引导槽 82a 终端部
83 第一引导突起 84 第二引导突起
90 锁定机构
91 板簧 91a 凸部
92 卡合部 93 卡合凹部
94 第一卡合凸部 95 第二卡合凸部
100 左侧壁 101 右侧壁
102 上壁 103 下壁
110 第一侧壁 111 第二侧壁
112 上壁 113 下壁
(第二实施方式)
200 出风口单元
210 箱体 211 前面开口
212 背面开口 213 安装部
220 单元主体 230 壳体
231 第一开口 232 第二开口
233 环安装部 234 容器支撑部
241 左侧引导槽 241a 终端部
242 右侧引导槽 242a 终端部
243 第一引导突起 244 第二引导突起
(第三实施方式)
300 出风口单元
310 箱体 311 引导突起
320 单元主体
330 壳体 331 引导槽
(第四实施方式)
400 出风口单元
410 箱体 411 引导槽
420 单元主体
430 壳体 431 引导突起
(第五实施方式)
500 出风口单元
510 箱体 511 引导突起
520 单元主体
530 壳体 531 引导槽
(第六实施方式)
600 出风口单元 610 箱体
611 左侧引导槽 612 右侧引导槽
620 单元主体 630 壳体
631 左侧引导突起 632 右侧引导突起
(第七实施方式)
700 出风口单元 710 箱体
711 左侧引导突起 712 右侧引导突起
720 单元主体 730 壳体
731 左侧引导槽 732 右侧引导槽
(第八实施方式)
800 出风口单元 810 箱体
811 左侧引导槽 812 右侧引导槽
820 单元主体 830 壳体
831 左侧引导突起 832 右侧引导突起
(第九实施方式)
900 出风口单元 910 箱体
911 左侧引导突起 912 右侧引导突起
920 单元主体 930 壳体
931 左侧引导槽 932 右侧引导槽
另外,2017年6月26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23958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在此引用,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采用。

Claims (12)

1.一种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具有:出口部,其与空调装置的吹出口相连通;容器保持部,其与所述出口部相连通,且能够保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出口部朝向室内侧而安装于所述吹出口中的出口部安装状态下,所述容器保持部容纳在所述吹出口的内部,
从所述出口部安装状态,将所述出风口单元从所述吹出口中取出,使所述出口部朝向所述吹出口而安装,成为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在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中,在使所述容器保持部向着室内侧突出的状态下,将所述容器保持部以不能向着所述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方式保持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单元包括:
中空的箱体,其容纳在所述吹出口的内部;
单元主体,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进行装卸,且具有所述出口部以及所述容器保持部;
在所述箱体与所述单元主体之间设置有:
引导突起;
引导槽,其与所述引导突起相嵌合,且沿着所述单元主体的装卸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突起以及所述引导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内侧面和与该内侧面相对向的所述单元主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外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保持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容器的容器插入孔,
设置有防误组装机构,该防误组装机构在使所述出口部朝向所述吹出口而安装,且使所述容器插入孔朝向下方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引导突起对所述引导槽的嵌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保持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容器的容器插入孔,
设置有防误组装机构,该防误组装机构在使所述出口部朝向所述吹出口而安装,且使所述容器插入孔朝向下方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引导突起对所述引导槽的嵌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突起以及所述引导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对向的内侧面和与该相对向的内侧面相对向的所述单元主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对向的外侧面上,
所述防误组装机构通过使相对向的所述引导槽的槽宽、或者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或者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而构成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突起以及所述引导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对向的内侧面和与该相对向的内侧面相对向的所述单元主体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对向的外侧面上,
所述防误组装机构通过使相对向的所述引导槽的槽宽、或者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或者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而构成的。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主体的所述出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箱体的内部,
在所述容器保持部安装状态下使所述容器保持部不能向着所述吹出口的内部压入的压入阻止机构,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与嵌入该内部的所述出口部的所述一部分之间,且在使所述出口部的所述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箱体的内部的状态下相互抵接,
该压入阻止机构包括:
在所述出口部的所述一部分设置的第一抵接部;
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的第二抵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引导突起和所述引导槽的任意一方上,
在所述引导突起和所述引导槽的任意另一方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抵接的所述第二抵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部由所述引导突起构成,
所述第二抵接部由所述引导槽构成,并且,位于所述引导突起向该引导槽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终端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保持部具有:
能够插入所述容器的容器插入孔;
对从所述容器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容器的底进行支撑的容器支撑部;
在所述出口部安装状态下,所述容器插入孔朝向下方,所述容器保持部容纳在所述吹出口的内部,
在将所述出风口单元从所述吹出口取出的状态下,使所述出风口单元在上下方向上翻转,且使所述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在此状态下,使所述出口部朝向所述吹出口而安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保持部具有:
能够插入所述容器的容器插入孔;
对从所述容器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容器的底进行支撑的容器支撑部;
在所述出口部安装状态下,所述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所述容器保持部容纳在所述吹出口的内部,
在将所述出风口单元从所述吹出口取出的状态下,使所述出风口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翻转,且使所述容器插入孔朝向上方,在此状态下,使所述出口部朝向所述吹出口而安装。
CN201880037047.1A 2017-06-26 2018-06-20 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19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3958 2017-06-26
JP2017123958A JP6718843B2 (ja) 2017-06-26 2017-06-26 容器保持兼用のエアベントユニット
PCT/JP2018/023469 WO2019004023A1 (ja) 2017-06-26 2018-06-20 容器保持兼用のエアベント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858A CN110719858A (zh) 2020-01-21
CN110719858B true CN110719858B (zh) 2021-11-16

Family

ID=6474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704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19858B (zh) 2017-06-26 2018-06-20 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1843B2 (zh)
JP (1) JP6718843B2 (zh)
CN (1) CN110719858B (zh)
DE (1) DE112018002622B4 (zh)
WO (1) WO20190040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1837A (ja) 1987-02-18 1988-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耐故障デジタル制御装置
JPS63201837U (zh) 1987-06-19 1988-12-26
JPH0260609U (zh) * 1988-10-28 1990-05-07
CN2142801Y (zh) * 1992-09-10 1993-09-29 李志远 置杯托架结构
JPH0858455A (ja) * 1994-08-16 1996-03-05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用レジスタ
JP2000043632A (ja) * 1998-07-29 2000-02-15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カップホルダー付きベント
JP2001277948A (ja) * 2000-03-30 2001-10-10 Nifco Inc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3783540B2 (ja) * 2000-09-05 2006-06-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多目的収納構造
US6560983B1 (en) * 2001-12-26 2003-05-13 Werner Schimmeyer Drink cooler
DE10254707A1 (de) * 2002-11-23 2004-06-03 Adam Opel Ag Heizungs- und Belüftungs- oder Klima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zumindest einer Luftauslassdüse
DE102008059260A1 (de) * 2008-11-27 2010-06-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Anordnung einer Luftauslassdüse und einer Einrichtung zum Halten eines Behälters bei einem Kraftfahrzeug
JP2012046090A (ja) * 2010-08-27 2012-03-08 Nifco Inc カップホルダ
JP6764653B2 (ja) 2016-01-13 2020-10-07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1843B2 (en) 2022-06-07
JP6718843B2 (ja) 2020-07-08
JP2019006261A (ja) 2019-01-17
US20200156445A1 (en) 2020-05-21
DE112018002622B4 (de) 2023-07-27
WO2019004023A1 (ja) 2019-01-03
CN110719858A (zh) 2020-01-21
DE112018002622T5 (de)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54927B2 (ja) プッシュラッチ
JP2000038033A (ja) 自動車ドアのドア外側把手用の被覆装置、特に被覆板
KR20030028703A (ko) 래치 및 래치를 이용한 인출장치
CN110719858B (zh) 兼用于保持容器的出风口单元
AU6241100A (en) Glass release button assembly of automotive tailgate
JP6499060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JP5788268B2 (ja) クリップによる取付け構造
JP4542865B2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3400B2 (ja) 開閉部材のロック装置
CN113022450B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JP5147427B2 (ja) 容器保持装置
JPH11291835A (ja) カバーの取付け構造
CN219769791U (zh) 一种偏心结构
KR102541111B1 (ko) 에어벤트의 윙 노브 장치의 조립방법
JP2023088202A (ja) レジスタ用フィン
JP2023091415A (ja) レジスタ用フィン
JP5171212B2 (ja) 自動車の容器保持装置
US8720840B2 (en) Container-supporting apparatus
KR100747156B1 (ko) 차량용 내장 램프조립체
JP2000280812A (ja) 容器ホルダ
KR100427214B1 (ko) 차량의 센터콘솔
JP4192056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収納構造
JP4645828B2 (ja) カバー付プレート
JP2001163109A (ja) カップホルダの構造
JP2021098487A (ja) シフ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