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8044A -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8044A
CN110698044A CN201911072276.XA CN201911072276A CN110698044A CN 110698044 A CN110698044 A CN 110698044A CN 201911072276 A CN201911072276 A CN 201911072276A CN 110698044 A CN110698044 A CN 110698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ing
cavities
glass
coat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22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龙跃
廖伟东
高新刚
王川申
韩德刚
张红明
潘海
屠智革
李红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Triumph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22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80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8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12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by heat treatment, e.g. for crystallisation; Heat treatment of glass products before tempering by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22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on a fluid support bed, e.g. on molten metal
    • C03B35/2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on a fluid support bed, e.g. on molten metal on a gas support be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一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用于侧向传送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若干气浮腔体,若干气浮腔体分别设于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的上方和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的下方;若干加热系统,若干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气浮腔体内,若干加热系统用于加热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方法包括:步骤S1:传动系统侧向传动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步骤S2:若干加热系统对若干气浮腔体内的风进行加热;步骤S3:风吹向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对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进行加热。本发明能够使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在加热传送过程中加热速率快且均匀、又不损伤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深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真空状态下以磁控溅射的方法镀上一层或多层透明金属薄膜而成,可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和对膜层厚度的控制,再结合不同颜色的基片,就可形成各种视觉结果,并具有不同光学和热学性能的镀膜玻璃产品,随着镀膜玻璃的发展,镀膜玻璃的钢化一直备受行业内关注,由于玻璃表面镀膜使得其钢化加热时,对加热和传送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对单面镀膜的玻璃钢化加热时,采用辊道传送,为了保护镀膜层,非镀膜面朝下与辊道接触,普通热辐射加热容易被镀膜层反射,加热时采用对流加热,而双面镀膜玻璃不能采用辊道传送,否则会损伤镀膜层,导致双面镀膜玻璃很难加热及传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加热、传送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使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在加热传送过程中加热速率快且均匀、又不损伤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包括:
一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用于侧向传送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
若干气浮腔体,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分别设于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方和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下方;
若干加热系统,若干所述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内,若干所述加热系统用于加热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所述传动系统侧向传动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
步骤S2:若干所述加热系统对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内的风进行加热;
步骤S3:所述风吹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对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进行加热。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用于实现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每一所述气浮腔体上均设有若干出风孔组和若干回风孔组,若干所述出风孔组和若干所述回风口组均朝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炉体,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均设于所述炉体内;
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若干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均设于所述炉体内,若干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分别与若干所述气浮腔体相连通。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两所述气浮腔体和所述传送系统均呈倾斜设置。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若干所述出风孔组与若干所述回风孔组沿所述气浮腔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出风孔组均包括若干出风孔,若干所述出风孔沿所述气浮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出风孔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每一所述回风孔组包括若干回风孔,若干所述回风孔沿所述气浮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回风孔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包括若干上气浮腔体和若干下气浮腔体,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均位于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侧,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均位于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下侧,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和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均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若干上加热系统和若干下加热系统,若干所述上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内,若干所述下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内。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若干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包括若干上高温内循环风机和若干下高温内循环风机,若干所述上高温内循环风机分别与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相连通,若干所述下高温内循环风机分别与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相连通。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所述炉体包括上保温炉体和下保温炉体,若干所述上高温内循环风机、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和所述传动系统均安装在所述上保温炉体内,若干所述下高温内循环风机和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均安装在所述下保温炉体内。
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中,若干所述出风孔的一端位于所述气浮腔体靠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一侧,若干所述出风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气浮腔体内,且与所述气浮腔体相连通;若干所述回风孔的一端位于所述气浮腔体靠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一侧,若干所述回风孔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气浮腔体,且位于所述气浮腔体的侧壁。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本发明整体采用高温空气内循环加热,由上高温内循环风机和下高温内循环风机来实现,镀膜玻璃采用双面气浮加热的方式,这种上下同时强制对流的加热方法能提高加热效率,又能使镀膜玻璃上下表面加热均匀;
(2)本发明的传送采用侧向传送的传送系统,气浮腔体及传送系统的整体倾斜一定角度,使得镀膜玻璃在气浮的状态下受重力影响自动靠向传动系统,从而实现双面镀膜玻璃侧向传动,又能很好的保护双面镀膜层;
(3)本发明由若干上气浮腔体和若干下气浮腔体组成,可实现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连续运行加热,每一气浮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系统,保证气浮加热时空气的温度;
(4)本发明加热快速且均匀、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在高温状态下表面平整度高,能耗减少,传送过程中镀膜层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中气浮腔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中气浮腔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炉体;11、上保温炉体;12、下保温炉体;2、传动系统;3、气浮腔体;31、上气浮腔体;32、下气浮腔体;4、加热系统;41、上加热系统;42、下加热系统;5、高温内循环风机;51、上高温内循环风机;52、下高温内循环风机;6、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7、出风孔组;71、出风孔;8、回风孔组;81、回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中气浮腔体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中气浮腔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包括:一传动系统2、若干气浮腔体3和若干加热系统4,传动系统2用于侧向传送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若干气浮腔体3分别设于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上方和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下方,若干加热系统4分别设于若干气浮腔体3内,若干加热系统4用于加热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上下两侧。
方法包括:
步骤S1:传动系统2侧向传动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
步骤S2:若干加热系统4对若干气浮腔体3内的风进行加热;
步骤S3:风吹向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上下两侧,对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上下两侧进行加热。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每一气浮腔体3上均设有若干出风孔组7和若干回风孔组8,若干出风孔组7和若干回风口组8均朝向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还包括:一炉体1和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5,若干气浮腔体3均设于炉体1内,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5均设于炉体1内,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5分别与若干气浮腔体3相连通。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气浮腔体3和传送系统2均呈倾斜设置。优选地,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呈倾斜设置。
优选地,侧向的传动系统2主要用于镀膜玻璃6侧向传送,整体倾斜一定角度,使得镀膜玻璃6靠边传送,实现了镀膜面非接触式传送,避免镀膜层损伤。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若干出风孔组7与若干回风孔组8沿气浮腔体3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出风孔组7均包括若干出风孔71,若干出风孔71沿气浮腔体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出风孔71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回风孔组8包括若干回风孔81,若干回风孔81沿气浮腔体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回风孔81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若干气浮腔体3排列组合而成,保证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在运行过程在连续加热。
优选地,回风孔81的直径大于出风孔71的直径。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气浮腔体3、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5和传动系统2均安装于炉体1的内壁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气浮腔体3包括若干上气浮腔体31和若干下气浮腔体32,若干上气浮腔体31均位于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上侧,若干下气浮腔体32均位于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下侧,若干上气浮腔体31和若干下气浮腔体32均沿炉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加热系统4包括若干上加热系统41和若干下加热系统42,若干上加热系统41分别设于若干上气浮腔体31内,若干下加热系统42分别设于若干下气浮腔体32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5包括若干上高温内循环风机51和若干下高温内循环风机52,若干上高温内循环风机51分别与若干上气浮腔体31相连通,若干下高温内循环风机52分别与若干下气浮腔体32相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炉体1包括上保温炉体11和下保温炉体12,若干上高温内循环风机51、若干上气浮腔体31和传动系统2均安装在上保温炉体11内,若干下高温内循环风机52和若干下气浮腔体32均安装在下保温炉体12内。
优选地,上保温炉体11主要起保温作用及固定上高温内循环风机51、若干上气浮腔体31和传动系统2,当上保温炉体11升起时,上高温内循环风机51、若干上气浮腔体31及传动系统2整体可以上升。
优选地,下保温炉体12主要起保温作用及固定下高温内循环风机52和若干下气浮腔体32,还有高温内循环加热的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出风孔71的一端位于气浮腔体3靠近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一侧,若干出风孔71的另一端位于气浮腔体3内,且与气浮腔体3相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回风孔81的一端位于气浮腔体3靠近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6的一侧,若干回风孔81的另一端穿过气浮腔体3,且位于气浮腔体3的侧壁。
优选地,加热时回风孔81让风顺利排走,使得气浮加热时效率更高,又能更好的保证气浮的均匀性。
优选地,回风孔81拐弯从气浮腔体3的侧壁引出,这种布置方式节约空间,回风方便;回风孔81内安装回风管。
优选地,每一高温内循环风机5上设有吸风口和出风口,吸风口与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出风口与气浮腔体3相连通。
本发明本发明整体采用高温空气内循环加热,由上高温内循环风机和下高温内循环风机来实现,镀膜玻璃采用双面气浮加热的方式,这种上下同时强制对流的加热方法能提高加热效率,又能使镀膜玻璃上下表面加热均匀。
本发明的传送采用侧向传送的传送系统,气浮腔体及传送系统的整体倾斜一定角度,使得镀膜玻璃在气浮的状态下受重力影响自动靠向传动系统,从而实现双面镀膜玻璃侧向传动,又能很好的保护双面镀膜层。
本发明由若干上气浮腔体和若干下气浮腔体组成,可实现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连续运行加热,每一气浮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系统,保证气浮加热时空气的温度。
本发明加热快速且均匀、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在高温状态下表面平整度高,能耗减少,传送过程中镀膜层不受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用于侧向传送镀膜玻璃或超薄玻璃;
若干气浮腔体,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分别设于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方和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下方;
若干加热系统,若干所述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内,若干所述加热系统用于加热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所述传动系统侧向传动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
步骤S2:若干所述加热系统对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内的风进行加热;
步骤S3:所述风吹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对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下两侧进行加热。
2.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每一所述气浮腔体上均设有若干出风孔组和若干回风孔组,若干所述出风孔组和若干所述回风口组均朝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炉体,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均设于所述炉体内;
若干高温内循环风机,若干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均设于所述炉体内,若干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分别与若干所述气浮腔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气浮腔体和所述传送系统均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出风孔组与若干所述回风孔组沿所述气浮腔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出风孔组均包括若干出风孔,若干所述出风孔沿所述气浮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出风孔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每一所述回风孔组包括若干回风孔,若干所述回风孔沿所述气浮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两相邻所述回风孔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气浮腔体包括若干上气浮腔体和若干下气浮腔体,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均位于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上侧,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均位于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下侧,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和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均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若干上加热系统和若干下加热系统,若干所述上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内,若干所述下加热系统分别设于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高温内循环风机包括若干上高温内循环风机和若干下高温内循环风机,若干所述上高温内循环风机分别与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相连通,若干所述下高温内循环风机分别与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上保温炉体和下保温炉体,若干所述上高温内循环风机、若干所述上气浮腔体和所述传动系统均安装在所述上保温炉体内,若干所述下高温内循环风机和若干所述下气浮腔体均安装在所述下保温炉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出风孔的一端位于所述气浮腔体靠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一侧,若干所述出风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气浮腔体内,且与所述气浮腔体相连通;若干所述回风孔的一端位于所述气浮腔体靠近所述镀膜玻璃或所述超薄玻璃的一侧,若干所述回风孔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气浮腔体,且位于所述气浮腔体的侧壁。
CN201911072276.XA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6980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2276.XA CN110698044A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2276.XA CN110698044A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8044A true CN110698044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0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2276.XA Pending CN110698044A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80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0794A (zh) * 2020-11-02 2021-03-09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陶瓷面板换热箱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1288A (zh) * 2014-08-25 2014-12-17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钢化加工系统及其玻璃气垫加热装置
CN105271666A (zh) * 2015-11-05 2016-01-27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玻璃钢化的气浮加热装置及方法
CN207672001U (zh) * 2017-01-17 2018-07-31 天津市利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制气系统
CN208327621U (zh) * 2018-05-04 2019-01-04 周旭龙 一种污水处理用臭氧气浮装置
CN211896661U (zh) * 2019-11-05 2020-11-10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1288A (zh) * 2014-08-25 2014-12-17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钢化加工系统及其玻璃气垫加热装置
CN105271666A (zh) * 2015-11-05 2016-01-27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玻璃钢化的气浮加热装置及方法
CN207672001U (zh) * 2017-01-17 2018-07-31 天津市利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制气系统
CN208327621U (zh) * 2018-05-04 2019-01-04 周旭龙 一种污水处理用臭氧气浮装置
CN211896661U (zh) * 2019-11-05 2020-11-10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0794A (zh) * 2020-11-02 2021-03-09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陶瓷面板换热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342573A (en) Method of heat treating glass sheets on a gaseous support bed
CN102757173B (zh) 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TWI725127B (zh) 承載盤支座
CN211896661U (zh)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装置
CN110698044A (zh) 一种双面加热、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15148A (zh) 用于镀膜的基板传输装置和基板传输方法
CN106987822B (zh) 基于分段传送的连续式线型磁控溅射镀膜机
CN107186745B (zh) 真空吸附结构及机械手装置
JP2001358206A (ja) 基板の冷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090585B2 (ja) 対象物体の加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10698045A (zh) 一种多区域温度可控的气浮加热薄玻璃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7455997U (zh) 一种可控冷却部位的快速冷却箱
JPH11236669A (ja) 薄膜形成方法および薄膜形成装置
CN210952374U (zh) 一种隧道窑循环冷却系统
CN111908781A (zh) 一种连续式玻璃钢化炉中加热炉的输送方法
CN106219957B (zh) 一种高温风夹持立式传输玻璃钢化炉
JP2008164235A (ja) 平板状部材の熱処理炉
CN210796203U (zh) 一种高效玻璃加热装置
JP2007205592A (ja) 基板の焼成装置
US10591216B2 (en) Solidifying device
CN206143057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
CN105202910A (zh) 一种高功率低耗能辊道炉
CN220871397U (zh) 一种铝单板用隧道炉加热装置
JP2003267548A (ja) 非接触縦型焼成(乾燥)炉
WO2019127628A1 (zh) 一种真空溅射设备及其真空大气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