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7603A -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7603A
CN110667603A CN201910934978.8A CN201910934978A CN110667603A CN 110667603 A CN110667603 A CN 110667603A CN 201910934978 A CN201910934978 A CN 201910934978A CN 110667603 A CN110667603 A CN 110667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transit
area
building body
branch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49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绪
罗鑫
苗力会
刘成英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ang Empty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ang Empty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ang Empty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ang Empty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49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7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7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7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4Monorai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包括TOD综合体,TOD综合体的各区域设置有若干建筑体,还包括若干中转区,且至少有一处建筑体处设置核心中转区,所述的核心中转区与公共交通线路连通,且核心中转区与中转区通过悬挂式单轨轨道连通形成穿过建筑体的交通线网,悬挂式单轨轨道上设有行进车辆。本发明公开的交通导向型系统,可实现将公共交通系统与入户式交通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方便人们在TOD综合体内实现快捷方便的交通出行;该系统内设置的交通支线和交通环线,可实现点到点的精准入户出行,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规模越大,其内部的交通系统将越庞大和繁杂,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交通的拥堵,造成时效降低,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现在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覆盖网虽然很大,但需要人们多次换乘,并无法预估和避免交通拥堵的现象,尤其是在目的地附近、需要入户的问题上,当前的公共交通是无法满足需求的,人们离开公共交通工具后还需要付出往外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导致了出行效率低下。
目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是规划一个居住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现有TOD综合体开发中公共交通主要以地铁、公交、轻轨等为主。同时现有TOD综合体开发建筑密度大,具有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TOD的理念来建造。TOD主要辐射范围为1公里,而1公里范围之外的区域则受到的交通发展限制较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过度集中化,难以形成全区域内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因此,现有的交通系统并未满足精准、快速的交通需求,未能将交通效率低的问题得到实际解决,人们的生活出行和工作出行的效率仍然被交通影响。故还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通过将在TOD综合体内架设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促进综合体的各区间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提供最后1公里的出行解决方案,促进综合社区间融合发展,提高公共交通中心点的辐射范围,让综合社区内各部分都享受到公共交通完善所带来的区域性红利,促进综合社区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包括TOD综合体,TOD综合体的各区域设置有若干建筑体,还包括若干中转区,且至少有一处建筑体处设置核心中转区,所述的核心中转区与公共交通线路连通,且核心中转区与中转区通过悬挂式单轨轨道连通形成穿过建筑体的交通线网,悬挂式单轨轨道上设有行进车辆。
上述公开的交通导向型系统,将轨道上的行进车辆作为区域内点到点的公共交通工具,缩短了区域内的空间距离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模式,同时也可以给TOD内的商业发展带来客流,有利于打造出适应新时代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绿色小区。由于设置了穿过建筑体的交通线网,使得人们可以从外部区域乘坐行进车车辆到达建筑体内部,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将大大地节省人们的出行时间。
进一步的,交通线网从核心中转站延伸至建筑体内部,若只设置从核心中转站直接通往建筑体,将导致悬挂式单轨轨道铺设繁杂,同时导致空余轨道段和拥堵轨道段的出现,降低了轨道的利用率,也降低了出行效率,因此,对交通线网进行分级管理可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具体的,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交通线网包括交通支线和交通环线,所述的交通支线通过核心中转区与公共交通线路连通,交通支线通过中转区与相邻的交通支线连通。这样设置时,可确保交通支线和交通环线均为单一的循环线路,无多余的岔路口,不会出现拥堵段,交通支线和交通环线实现无拥堵运行。
进一步的,交通支线实现了从公共交通系统分流的作用,交通环线用于实现对交通支线进行分流,并实现交通入户的需求,实现点到点的精准运输,因此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箭筒环线进行优化,具体的:所述的交通环线数量若干,交通环线与交通支线在中转区连通,每个交通环线穿过不同的建筑体,在几个建筑体组成一个集中区域后,该集中区域内的每栋建筑通均通过一个交通换线进行沟通,如此可避免交通拥堵和繁杂。
再进一步,交通支线既要与相邻的交通支线连通,还需要与交通环线连通,而交通支线基本设置在户外,而交通换线主要用于入户,为避免两种线路连通出现拥挤,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中转区进行优化,并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中转区包括设置在建筑体内部的户内中转区和设置在建筑体外部的户外中转区,所述的交通环线通过户内中转区与交通支线连通,所述的交通支线通过户外中转区与相邻交通支线连通。
进一步的,为方便交通支线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连通,方便行人的换乘,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中转区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核心中转区设置在建筑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中转区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中转区与建筑体之间设置廊桥通道,廊桥通道连通中转区的进入通道和离开通道,廊桥通道还连通建筑体内部的运送装置。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廊桥通道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廊桥通道设置在建筑体的下部,廊桥通道所处的高度为6~10m。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运送装置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运送装置至少包括升降电梯、扶梯和楼梯。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建筑体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建筑体中包括停车楼。所述的停车楼为立体式停车楼,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将车辆集中停放,避免车辆进入居住区,可有效降低居住器的汽车尾气排放量,提高居住区的空气质量。
优选的,所述的建筑体还包括建筑、市场、商圈以及居住楼等。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行进车辆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行进车辆为悬挂式空中列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公开的交通导向型系统,可实现将公共交通系统与入户式交通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方便人们在TOD综合体内实现快捷方便的交通出行;该系统内设置的交通支线和交通环线,可实现点到点的精准入户出行,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公开的系统的组成模块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公开的系统的组成模块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公共交通线路;2、核心中转区;3、建筑体;4、交通支线;5、中转区;501、户外中转区;502、户内中转区;6、交通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包括TOD综合体,TOD综合体的各区域设置有若干建筑体3,还包括若干中转区5,且至少有一处建筑体3处设置核心中转区2,所述的核心中转区2与公共交通线路1连通,且核心中转区2与中转区5通过悬挂式单轨轨道连通形成穿过建筑体3的交通线网,悬挂式单轨轨道上设有行进车辆。
上述公开的交通导向型系统,将轨道上的行进车辆作为区域内点到点的公共交通工具,缩短了区域内的空间距离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模式,同时也可以给TOD内的商业发展带来客流,有利于打造出适应新时代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绿色小区。由于设置了穿过建筑体3的交通线网,使得人们可以从外部区域乘坐行进车车辆到达建筑体3内部,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将大大地节省人们的出行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性系统针对单一区域设置,在该区域内,包括与公共交通线路1连通的交通支线4,交通支线4与公共交通线路1通过核心中转区2连通;交通支线4上还连通有入户的交通环线6,交通支线4与交通环线6通过中转区5实现连通。通过交通支线4、交通环线6的两级分布,可实现从公共交通线路1到最终建筑体3的换乘到达,中间换乘不经过外界的其他交通工具,十分快捷。
可选择的设置是,在对应的交通支线4上可设置多个交通环线6,对应的交通环线6分别将不同的建筑体3连通形成单一的区域。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包括TOD综合体,TOD综合体的各区域设置有若干建筑体3,还包括若干中转区5,且至少有一处建筑体3处设置核心中转区2,所述的核心中转区2与公共交通线路1连通,且核心中转区2与中转区5通过悬挂式单轨轨道连通形成穿过建筑体3的交通线网,悬挂式单轨轨道上设有行进车辆。
上述公开的交通导向型系统,将轨道上的行进车辆作为区域内点到点的公共交通工具,缩短了区域内的空间距离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模式,同时也可以给TOD内的商业发展带来客流,有利于打造出适应新时代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绿色小区。由于设置了穿过建筑体3的交通线网,使得人们可以从外部区域乘坐行进车车辆到达建筑体3内部,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将大大地节省人们的出行时间。
交通线网从核心中转站延伸至建筑体3内部,若只设置从核心中转站直接通往建筑体3,将导致悬挂式单轨轨道铺设繁杂,同时导致空余轨道段和拥堵轨道段的出现,降低了轨道的利用率,也降低了出行效率,因此,对交通线网进行分级管理可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具体的,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交通线网包括交通支线4和交通环线6,所述的交通支线4通过核心中转区2与公共交通线路1连通,交通支线4通过中转区5与相邻的交通支线4连通。这样设置时,可确保交通支线4和交通环线6均为单一的循环线路,无多余的岔路口,不会出现拥堵段,交通支线4和交通环线6实现无拥堵运行。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交通系统,可针对多个区域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出行时从公共交通线路1换乘至交通支线4后,还可在支线与支线之前进行换乘,最终换乘至对应的交通环线6,并到达目的建筑体3。
由此可知,交通支线4实现了从公共交通系统分流的作用,交通环线6用于实现对交通支线4进行分流,并实现交通入户的需求,实现点到点的精准运输,因此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箭筒环线进行优化,具体的:所述的交通环线6数量若干,交通环线6与交通支线4在中转区5连通,每个交通环线6穿过不同的建筑体3,在几个建筑体3组成一个集中区域后,该集中区域内的每栋建筑通均通过一个交通换线进行沟通,如此可避免交通拥堵和繁杂。
交通支线4既要与相邻的交通支线4连通,还需要与交通环线6连通,而交通支线4基本设置在户外,而交通换线主要用于入户,为避免两种线路连通出现拥挤,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中转区5进行优化,并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中转区5包括设置在建筑体3内部的户内中转区502和设置在建筑体3外部的户外中转区501,所述的交通环线6通过户内中转区502与交通支线4连通,所述的交通支线4通过户外中转区501与相邻交通支线4连通。
为方便交通支线4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连通,方便行人的换乘,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中转区2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核心中转区2设置在建筑体3的内部。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中转区5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中转区5与建筑体3之间设置廊桥通道,廊桥通道连通中转区5的进入通道和离开通道,廊桥通道还连通建筑体3内部的运送装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廊桥通道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廊桥通道设置在建筑体3的下部,廊桥通道所处的高度为6~10m。
本实施例中,以居住楼举例,居住楼的楼层应当小于等于33层,所述的中转区5应当位于居住楼的第三层处;当乘客从交通环线6上的行进车辆下车时,由廊桥通道进入居住楼,并乘坐居住楼内的电梯到达自己的住处。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运送装置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运送装置至少包括升降电梯、扶梯和楼梯。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建筑体3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建筑体3中包括停车楼。所述的停车楼为立体式停车楼,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将车辆集中停放,避免车辆进入居住区,可有效降低居住器的汽车尾气排放量,提高居住区的空气质量。
具体的,所述的建筑体3还包括建筑、市场、商圈以及居住楼等。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行进车辆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行进车辆为悬挂式空中列车。
以上即为本发明列举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方式相互任意组合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包括TOD综合体,TOD综合体的各区域设置有若干建筑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中转区(5),且至少有一处建筑体(3)处设置核心中转区(2),所述的核心中转区(2)与公共交通线路(1)连通,且核心中转区(2)与中转区(5)通过悬挂式单轨轨道连通形成穿过建筑体(3)的交通线网,悬挂式单轨轨道上设有行进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通线网包括交通支线(4)和交通环线(6),所述的交通支线(4)通过核心中转区(2)与公共交通线路(1)连通,交通支线(4)通过中转区(5)与相邻的交通支线(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通环线(6)数量若干,交通环线(6)与交通支线(4)在中转区(5)连通,每个交通环线(6)穿过不同的建筑体(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区(5)包括设置在建筑体(3)内部的户内中转区(502)和设置在建筑体(3)外部的户外中转区(501),所述的交通环线(6)通过户内中转区(502)与交通支线(4)连通,所述的交通支线(4)通过户外中转区(501)与相邻交通支线(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心中转区(2)设置在建筑体(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区(5)与建筑体(3)之间设置廊桥通道,廊桥通道连通中转区(5)的进入通道和离开通道,廊桥通道还连通建筑体(3)内部的运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廊桥通道设置在建筑体(3)的下部,廊桥通道所处的高度为6~10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送装置至少包括升降电梯、扶梯和楼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体(3)中包括停车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进车辆为悬挂式空中列车。
CN201910934978.8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Pending CN110667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4978.8A CN110667603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4978.8A CN110667603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7603A true CN110667603A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8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4978.8A Pending CN110667603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76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3848A (zh) * 2022-08-12 2022-11-11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场站综合体立体交通核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385A (zh) * 2005-04-15 2005-10-05 杨南征 水平电梯个体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N102359044A (zh) * 2011-08-02 2012-02-22 吕怀民 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05799714A (zh) * 2015-01-19 2016-07-27 梅长江 不停车式微循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6835872A (zh) * 2017-01-18 2017-06-13 谭永福 全能站点公共交通
CN108297881A (zh) * 2018-04-04 2018-07-20 何堂光 一种无障碍空中公共交通上下车系统
CN210707371U (zh) * 2019-09-29 2020-06-09 中唐空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385A (zh) * 2005-04-15 2005-10-05 杨南征 水平电梯个体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N102359044A (zh) * 2011-08-02 2012-02-22 吕怀民 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05799714A (zh) * 2015-01-19 2016-07-27 梅长江 不停车式微循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6835872A (zh) * 2017-01-18 2017-06-13 谭永福 全能站点公共交通
CN108297881A (zh) * 2018-04-04 2018-07-20 何堂光 一种无障碍空中公共交通上下车系统
CN210707371U (zh) * 2019-09-29 2020-06-09 中唐空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3848A (zh) * 2022-08-12 2022-11-11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场站综合体立体交通核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39173A1 (zh) 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的编组运行和站台长度确定方法
CN101134464A (zh)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02568193A (zh) 一种分区布线的公交系统设计方法
CN111691249A (zh) 地下交通系统和对象的运输方法
CN103264702A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构成方法
CN210707371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CN209833610U (zh) 一种贯通式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体结构
CN110667603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导向型系统
CN101280543A (zh)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CN201876989U (zh) 自行车专用交通系统
CN211395746U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205035706U (zh) 节地型立体叠加交通枢纽
Li et al. Applicative suburban line patter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ina
CN214498526U (zh)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
CN204803701U (zh)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CN108749821A (zh) 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CN112922437A (zh)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CN209261302U (zh) 一种复合式多功能跨街停车天桥
CN208842394U (zh) 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CN104878670B (zh)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Rustiandi et al. Design of Mixed-Use Area in Leuwi Panjang Bus Terminal Based on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Bandung City, Indonesia
CN213705414U (zh)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站
Jia et al.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hubs in China
Ze-Song et al. Study on the Transfer and Connection System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