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4464A -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 Google Patents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4464A
CN101134464A CNA2007101316016A CN200710131601A CN101134464A CN 101134464 A CN101134464 A CN 101134464A CN A2007101316016 A CNA2007101316016 A CN A2007101316016A CN 200710131601 A CN200710131601 A CN 200710131601A CN 101134464 A CN101134464 A CN 101134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platform
line
car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16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发明人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316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4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4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44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01617 priority patent/WO200904947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一种寓往返(B线)于环绕(A/C线)的路线网,简称A/B/C组合,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其平面模式一,节能环保,安全高效,适用于人口稠密的都市及区域公交;以高架挂轨配套,无交错而汇通,A/C线各行其道,无始无终,畅通无阻。其立交模式二、三,更方便快捷,智能运筹城际轨道交通;配以新型轻铁车辆,立交枢纽站,能同时满足众多乘客的最佳选择。其技术特点:(2+6)单向环绕、换道技术,减少换乘,高峰时加长车列,加密班次,提高路效;(5+7)同步抵离、换道技术,方便换乘,提高旅客、列车时效;(3)运行中脱接技术,变相提速,节省停站,一步到埠。无论平面或立交,A/B/C组合都能大大改观人口密集都市或地区的交通现状,并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现行的交通路线不外乎两种:往返线(Back and Forth),简称B线;环绕线(Circular),简称C线。以这两种基本线路交错成网络,免不了平交路口(红绿灯)或立交桥;车速受限,拥堵频繁,挤占绿地,耗能排污。
本发明是一种创新的路线系统——寓往返(B线)于环绕(A/C线)路线网,简称A/B/C组合。其特点是:将传统的往返路线隐藏于若干无始无终的单向环绕路线之中,既分段完成了往返,又免于调头换道。
将都市或区域按交通干道分隔为若干板块,似象棋盘或蜘蛛网。沿每个板块的边缘设置环线车辆,形成环环相靠,而不交叉的格局。当每环上的车辆同时按顺时针方向(C线)行驶时,便与相邻板块C线形成一段往复(B线)。可是都市边缘板块与郊区接壤,没有邻近环线,必须增设反方向的大环城线(Anti-circular),简称A线,才能确保每段路线的往复(图1a-b)。若将每环C线同时改为逆时针方向,则大环城A线变为顺时针,效果相同。
很显然,A/B/C组合路线网特别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这也符合生态城乡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因为其独特优势,A/B/C组合派生出如下轨道交通的新模式和新科技。
一,  挂轨交通——独辟蹊径,反其道而行
既然有别于传统交通,那么在同一层面上A/B/C组合就会与它们(包括行人)格格不入。换言之,最好让另类的A/B/C组合独占一层空间。都市地表的拥挤和地下施工的难度显然机会渺茫;高架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在世界各大城市,高架公路和轻轨早已捷足先登,留下的空档支离破碎。
当环保组织为了少伐森林,呼吁人们将用过一面的办公纸反过来再用时,我们是否注意到高架路桥的反面也可以利用呢?请看上海的高架路已经将这个大都市分割成板块(图2)。稍加改进,我们可以在新一代正反双面高架路桥的底部,设计安装双挂轨轻铁(以下简称双面高架和挂铁,设计1,图3a)。钢筋混凝土挂轨与横梁整体预制,再加角钢包边;横梁须加强,承担上下重力;立面镂空,通风透光,便于维修路轨等。车轮朝天,嵌入双轨之间,就像正路面车辆的倒影。每节车厢须独立配备动力和驾驶室;前后门垂直,具有磁力或机械接驳、脱离功能。根据东亚城市的人口密度,车厢长度宜在大巴与地铁之间,每节2-3对自动门。也可按挂轨弧度,软接2-3段为一节车厢。每列挂铁1-5节不等,随客流量机动。在亚欧美大陆城市设计为右行,配合上下两层交通流向;中程中速,取代市内大部分燃油公交;配套接驳地铁、长途汽车(含出租车与私家车)、铁路、机场、码头等(图4、图7)。
传统高架路大都建在经常塞车的主干道上,所以双面高架的正反面交通不仅志同道合,而且同靠右行(英、日、港澳...则同靠左行),互补客源。在各枢纽站设置楼梯或电梯,高架正路面设大巴、小车停车站,立体停车场或升降机,;在预留地面交通的高度设置挂铁站台,并连接周边的商场二楼。
如此一桥两用,上下互不干扰;也许只有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可比。不过它们是双层桥,都市的空间谁更适宜呢?高架桥的跨度取决于横梁的长度;横梁的长度又与高度成正比。双面高架不仅比双层高架少了一道横梁,还节省了横梁加车轮的高度。挂铁将车轮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腾让出的却是黄金空档。对于桥下地面交通,尽管限高雷同,双面高架在挂铁暂停时,可通过超高两米的车辆,如游行彩车、深夜的大货车;而双层高架只好多建升降桥了。还有:外观及乘客的视野,结构与造价,噪音和油污......仍是双面高架占优。可以预测,能在长江大桥加塞第三层的,也非挂轨莫属。
其实,挂轨运输并非无人尝试。工厂的行车,家居的拉门都属挂轨。可惜它们的路线都是往复穿梭,局限于单轨1-2车,或双轨2-4车。正如能造卫星的国家多,而能将它送上轨道的国家少;挂车容易,调头、换道难!地心引力无处不在,不管你是趴着,还是挂着。A/B/C组合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因为所有挂铁都在A/C线上绕自己的圈,根本无须调头换道。
由此可见,A/B/C组合与挂轨交通唇齿相依。前者将后者从死胡同引上了阳关道;而后者又为前者在都市丛林中挤出了专用舞台。合理设计A/B/C网络,精心研制挂轨车辆,可以大大缓解拥堵,改观都市的交通秩序;能够取代大量燃油车辆,促进环境保护,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二,安全高效——以巧见长,稳中求快
首先,挂轨交通的另类层面,基本排除了与正常交通(包括行人)的碰撞磨擦;只要精心设计制造,便可天马行空,悬而不玄。其次,重力作为挂轨设计的大敌,反过来又防止了出轨或脱轨,提高了安全性。其三,雨雪雷电及其引发的意外事故经常影响正路面交通;反路面的挂轨反而是全天候的,风雨无阻,连站台都享有免费顶棚。
提速可以提高运力和效率,但同时提高了车、轨条件和风险,增加了噪音。随着技术的发展,挂铁也会逐步提速;不过,A/B/C组合更重视稳中求快;  还将率先发展更多轨道交通的新科技,让其它列车系统望尘莫及。
例如技术(2):鉴于A/C线都是单向环绕,永不相交,甚至没有始发和终点;就像繁忙的溜冰场,只要大家保持同向同速,既安全又能充分利用场地。在上下班高峰期可以成倍地加长列车,加密班次;直到占满过半路轨,而毋须担心拥堵。  A/B/C组合挂轨的有效使用率(地效)显然高于地铁和轻铁。经常塞车、欲速不达的地面干道更没法与之相比,因为挂轨以其百分之几的占地,便按部就班地反超其客运量;上演了现代版的龟兔赛跑。
还有技术(3):让列车在运行中脱离、接驳。即将到站的列车在运行中脱离尾部车厢,过站后再接驳运行中的上次遗留车厢;下车乘客提前移往尾部;继续旅程者则不断移往前部,节省停站时间,一步到埠。如果地铁用100公里时速,平均90秒驶完一站路程,再停站30秒;那么使用技术(3)只需75公里均速,就能同时驶完全程。
如每次脱离,接驳的车厢数相等,列车长度不变;繁忙时少脱多接,列车加长;空闲时多脱少接,列车缩短。注意:挂铁不必换道,并不意味着不能换道。为了增减挂铁车辆,每条C线至少设置一处吊挂换道装置(设计4,图5),通常在与A线交会段;而挂铁总场也设在A线上,便于同时更换,增减各C线车辆(图6a)。
火车已跑了两个世纪,技术(3)却难以采用。关键在于:站距,车速,道岔,调头......诸多变数,风险莫测。而对于独占一层面,自成A/B/C体系的列车,只要等距离设站,统一车速,辅以计算机联网操控,运行中接脱便指日以待。(技术5)若再将所有A/C线车速,站距均等,统一时刻表;就可让各方向列车同步抵离站台;方便了三岔,四岔口......的旅客换乘(图6c)。尽管在运行中抵离站台,列车也必须遵守统一时刻表;所以各站各列车的脱接也大致同步;间隔2-3分钟,便不会追尾。有趣的是,T字、十字站的乘客会自然选择前门下、后门上,在站台上合理循环。旅客与列车的时效相辅相成,与现行公交“人等不到车,车揽不到客”形成鲜明对照。
随着挂轨换道设计(4)的发展和完善,将C线改进为:(技术6)单向分道连环(图8a);兼顾右转乘客,减少换乘。在A/B/C组合条件下,换道也采用技术(3),到站和换道的乘客都移到尾部车厢,运行中脱离、停站、换道......由于挂轨换道较正轨慢,岔路口...各方向挂铁的换道也必须同步进行(技术5,图6b)。在繁忙时段则同步改回主线;支线车辆同时应变为拉门式往复(图8b)。在经纬格局都市中,这种可变支线多为一字形或L形。背靠背的L支线可以少绕弯,并互补为往返B线(图7c,8c)。
单向分道连环技术(6)还为复式A/B/C组合(模式一,图1c)创造了条件。在环套环、蛛网格局的都市,可用内环A线兼作外环C线;只设最外环A线即可。鉴于每个外环都大于内环,要保持技术(5)同步抵离站台,有三种选择:a)增加外环C线环数;b)增加外环C线上的车辆;c)加大站距,同时提高车速,保持同步抵离(技术7)。考虑到外环人口密度递减,而直道加长,乘客对速度的企盼值递增;选择技术(5+7)是非常明智的。
三,节能环保——人性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提倡环境保护、绿色城市的今天,A/B/C组合挂轨响应了发展公共轨道交通的呼吁;以低污染,零排放改善、促进了都市公交;利用高架路桥闲置底部,大大节省了造价;几乎不占绿地,只用3-4m的夹层空间,节约了更为宝贵的土地和环境资源。
挂轨比地铁成本低,工期短;挂铁较大巴载客多,班次密;就连供电缆的安装也比有轨,无轨电车简易、安全。在繁华的闹市区,挂铁可以取代燃油公交,降低污染,腾出更多步行街,露天广场,非机动车道;节省了隔离栏、红绿灯和交通管理人员。
当前,全球的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A/B/C组合本身可以伴随城市扩张,不断增加新板块C线,扩延反向大环城A线(图7a)。而原段A线并不浪费,只是改入新C线。对于都市内的古迹保护区,市郊的森林公园,旅游胜地也能和谐相辅。只要度身订造一环C线,便能有效围护(图4a-b、图7b)。
挂铁路线的规划应重视直线,优先远程,甘当(地铁、长途公交)配角,互补客源(图4,7)。挂轨建设一般首选既定的高架公路。但在中心区、闹市区,环保又高效的挂轨宜先行施工、运行,预留上层公路。毕竟高架路桥是自下而上建筑的。
即使对居住郊外的自驾者们,挂轨网络也能给予人性化安排。在各枢纽站设置立体车库,链接高架路,挂轨站和地面街道;让司机们根据路况,避免塞车,选择换道或换乘公交。
大小形状各异的C线(含可变支线)板块内,还要因地制宜配套细小支线或子系统(图4a-b-c)。同一层面上可以设置单挂轨,运行较小而慢的短途车辆。设计(8,图3b,)是以工字钢为单轨,由齿轮链条、纤绳牵引的四座、八座小型挂轨车辆。其优点是:环线挂轨可被100%利用;站台也无处不在。缺点是:由齿链机统一控制全线,速度不快,停站不少。  若改为蓄电池动力,须配置无线电遥控;以便调度空车,控制过快、过慢车辆。  如兼备两种动力,可以将纤绳设为活扣,在客流高峰期挂扣,开机运行前者;平时则脱扣、停机使用后者(图10a-b)。
在同一挂轨上,也能采用人力,行驶蓄电池助力的自行车(设计9,图9a);因无需龙头,二人对坐,只须一对加长(或双层)脚踏(图9b)。该车加设顶棚、车厢,以及老幼座位可以用于全系统。  当工字轨及两边夹轮较小时,应增加一个下轮变通驱动(图9c)。
在世界各大城市,除航空以外,基本有三大层立体交通:传统的地面及水面交通,地铁及地下隧道,高架路、立交桥及空中缆车。在香港颇为普及的串楼走廊、过街天桥(以下简称廊桥)多数有空调、隔音设施;与地铁、大巴站,室内商场(Mall)串联,环境优雅。虽然只多了半个步行层,却让人们川流不息,不可或缺。未来的挂轨站正处于同层高度,可以无缝连接。
无论单、双挂轨都需要相对平面。而将起伏自如的缆车引入都市,既可与挂轨站平接,又能在条件许可的站台立交(图4c,10d)。这对于地势起伏的游览区(图4a),带廊桥的闹市街区更为实用。当然,缆车厢和站台须加以改进。设计(10,图10c)改进缆车为纵向单列,座椅可旋转90度,便于侧面上下;并改进自动扶梯或扶道用作上下客站台,将自动扶手改为右高左低,并与缆车同速,方便乘客上落。用于上下廊桥,缆车还能兼任自动扶梯,但别疏忽了在廊桥下适当安装压缆绳的轴轮(图10d)。
四,立交A/B/C组合——智能化运筹,前景无限
对于城际轻轨交通,平面复式A/B/C组合(模式一)同样适用;只需按国际常规改为左行。  由反面挂轨转正面路轨,又摆脱了都市经纬向街道的制约,单向环绕、分道技术(2+6)可以更轻易,广泛地采用(图6c)。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图11)沿太湖设内环,沪—宁—杭为二环,沿江、海再三环......该模式避免了绕小圈,但“之”形支线弯道仍较多,仅能保持主C线(通常绕狭长圈)方向的相对直线。在经济发达,市镇密集的平原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因地制宜,研发立交A/B/C组合路线网。
请注意:在立交条件下,绕个8字只是一个圈而已;A/C线可能不再有大小之分,改为逆时针(Anti-Clockwise)和顺时针(Clockwise)更便于理解。由平面到立交,A/B/C组合模式二(图12b)有了长足的改进。
若以A/C线立体环绕设定区域,而从A线延伸出若干经向B线,再从C线延伸出纬向B线,构成方格网状(图12a)。考虑到轻铁的高速、长程,该模式重视直线、减少换乘,以区间大循环优越于平面模式一;同时保留了单向环绕、转向的(2+6)技术特色。不足的是:a)一旦圈定A/C线,无论向内补充,还是向外扩展将更为复杂;b)当一条B线发生故障时,左右邻线的循环都要受影响。
为此,修正技术(2+6)为半连环,或机动连环;变通模式一的无始无终为多始多终,改为一端甚至两端机动掉头;使各B线独自往返,也给外围延伸,连接邻近区域的轨道交通留下端口(图12b)。必须强调:A/C线外围各换道口,进出车辆是基本平衡的;端口站同时也是枢纽站。广义理解:a)掉头也是继续环绕;b)当邻近区域也采用A/B/C组合时,A/C线的环绕仍然无始无终,只不过更加复杂而已。
在此基础上,循序采用技术(5+7+3)。尽管城际列车很难实现等站距条件,还是应当精心测算,合理设置枢纽站;将各站间距离控制在一定范畴(如30-40公里)。然后统一时刻表,让各枢纽站各方向列车同时(如XX:00,20,40)发车;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控制,以变速(90-120公里/时)或增减小站的方法;在20分钟左右,同步抵离下一枢纽站。如此,各枢纽站各方向来车也同步抵离,并停站约18分钟,方便换乘。早晚时段客流较少,可以统一延长发车间隔时间,减少班次(如:XX:00、30,均速60-80公里/时),改短车列,暂停运行中接脱(技术3)。反之,高峰时段则同步缩短间隔,增加班次(如:XX:00、15、30、45,均速120-160公里/时;甚至:XX:00、10、20、30、40、50,均速150-200公里/时),加长车列,减免中途小站。
为了适应上述,必须设计A/B/C组合新型高速列车。每节车厢(或连体两三段)都兼机车,具备动力、驾驶和磁力或机械接脱功能。车底中央加齿条,配合站台爬坡动力齿轮。为了保持流线形车头及驾驶室方向,前门采用卷闸门(设计11,图13);调头站的路轨设置应为:Y型,环型,或蝶型(图14a)。
A/C主环线上各T字换道口,除了按枢纽站距设置外,更宜建成仿十字站(图14a)。理由:a)保持同步抵离、脱接、换道;b)便于向外延伸发展;c)兼顾市内公交。在正轨立交条件下,各十字(四岔)路口枢纽站均可采用单向分道(技术6,图14b),让四方向停站列车同步换左道,在四个直角空档各设两条弧形换道支线,其间设弧形站台;视支线长度、备用(增减、更换)列车数量及维修需要,可在外侧增加支线。
单向环绕、换道技术(2+6),同步抵离技术(5+7),运行中脱接技术(3)都将智能化。计算机程控网络遍布各列车驾驶台、前后门,各大小站台、道岔、升降机、车库......每到一个十字枢纽站,不同乘客可以选择:a)移往前部车厢,免停直行;b)移往尾部车厢,下车;c)留在尾部车厢,左转;d)下车转乘,右转;e-h)往四个不同方向,上车。
考虑到冲积平原多为三角洲,人口密集、市镇星罗棋布。模式二经纬十字B线为四方向,只适用于象棋局(方格);对于跳棋局(三角,六边形),A/B/C组合必须再建立模式三(图12c)。增加了一对B线,共计三对线、六方向;我们姑且称之为:横(或竖)、撇、捺线。
立交模式三的设计更加集智广益。被包围在立交三对路轨中央的三角形、六方向枢纽站(设计12,图14c),六方来车同步钝角左转,停在三高三低六个空档;六档各设两条弧形换道支线及站台,其中内侧一段设为可水平调向升降路轨,与地下环形车库衔接;三个低位站台前方路轨中央,设置助爬坡动力齿轮。届时,该站旅客将享有每10-30分钟12种选择,比十字站多出50%。如条件许可,将地铁站、小(出租、私家)车站,长途大巴站,甚至直升机停机坪......都组建在一起;创下世界之最。
凡符合站距条件的双向站也应按枢纽站设定时刻表,确保路网全局有条不紊。在合适标准站距的乡野,可以建设新市镇。这与国际上的TOD,交通导向发展,不谋而合。都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将成倍扩大。  驾车族、公车群则大大减少;人们会更多选择环保、安全、便捷的轨道公交。
总之,A/B/C组合的各模式、各项设计和技术是互动互补,相辅相成的。它们是安全高效的关键所在;也共同体现了A/B/C组合的独特优势。
A/B/C组合路线网还适用于区域交通(如旅游区/图7b、保税工业园、大型机场),户内运输(如生产线,邮政)......甚至待开发的领域。在未来的实践中,A/B/C组合思路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不断派生出更多的新科技。
附图说明
图1,a-b)A/B/C组合路线网示意图;
c)复式A/B/C组合,平面模式一示意图。
图2,上海市区现有高架路概况。
图3,a)双挂轨轻铁侧视、正视图;
b)单挂轨小型车辆正视、侧视图。
图4,深圳市中心区地铁、挂铁路线示意图;a)莲花山公园。
图5,挂轨换道装置示意图。
图6,a)T字、十字路口,挂铁站台示意图;
b)T字路口换道示意图;c)A线与各C线换道示意图。
图7,南京市中心区地铁、挂铁路线示意图;b)玄武湖公园。
图8,单向分道连环示意图。
图9,挂轨自行车及脚踏示意图。
图10,a)齿轮链条牵引,b)蓄电池动力单挂轨车辆示意图;
c)都市缆车与自动扶梯站台示意图;
d)都市缆车起伏于廊桥,或立交示意图。
图11,长三角城际轻铁采用复式A/B/C组合(模式一)示意图。
图12,b)A/B/C组合立交模式二;c)A/B/C组合立交模式三。
图13,新型轻轨列车侧视、正视图。
图14,a)仿十字枢纽站示意图;b)十字枢纽站,可满足20种
乘客需要;c)*形枢纽站,可满足30种乘客需要。

Claims (10)

1.一种寓往返(B线)于环绕(A/C线)的路线网,简称A/B/C组合,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其平面模式一适合人口稠密的都市及区域公交;配套设施(1)双挂轨轻铁,(4)双面高架路桥,(8)挂轨换道装置,(9)单挂轨及车辆,(10)新型缆车与站台。其立交模式二、三可以智能运筹城际轨道交通;配套设施(11)新型轻铁车辆,(12)立交枢纽站。其技术特色有:(2+6)单向环绕、换道;(3)运行中接驳、脱离;(5+7)等速等站距,变速约等站距,同步抵离、脱接、换道。
2.根据权利要求1,并与其模式一配套的设计(1)双挂轨轻铁;其特征是:车轮在上,倒挂行使,每车厢(含软接连体)配备独立动力、驾驶室;除侧门外,前后设自动门,具有磁力或机械接驳、脱离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2,并与其配套设计的(4)双面高架路桥,其特征为:正反两面两用,互不干扰;桥底横梁加强、镂空,设置配合(1)的挂轨及电缆;在预留地面交通的高度设置站台,并平接周边的廊桥及二楼商场;在枢纽站设楼梯、电梯和立体停车场,高架正面设停车站;在必要处安装设计(8)挂轨换道装置;其特征是:吊挂移动,以多横梁固定轨距,允许双轨适度弯曲、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1,2,3,同样以环线挂轨运行,衔接高架站台的配套支线;其特征为:(9a)工字或槽型钢单挂轨,4-8座小型车厢;双动力:机动齿轮链条加活扣纤绳,带无线遥控的蓄电池电机;(9b)以工字钢为单轨、蓄电池助力的倒挂自行车,2-4人对坐,只需一副加长脚踏。
5.根据权利要求1,2,3,同样以环线悬挂,可起伏运行,平接或立交高架站台的,新型(10)缆车与站台;其特征是:改进缆车为纵向单列,座椅可90度旋转,侧面上落;改进自动(扶梯、扶道)扶手为左低右高,并与缆车同速,设为站台。
6.根据权利要求1,并在其条件下派生的技术(2+6),其特色为:单向(小转弯)环绕、换道,无始无终,可以成倍加长车列,加密班次,提高运力和路轨利用率;既重视直行,又兼顾换道乘客,减少换乘。
7.根据权利要求1,6,并在其条件下派生的技术(5+7),其特色为:统一时刻表,等速等站距,变速约等站距,保证各枢纽站、各方向列车同步抵离、换道,方便换乘,提高列车与乘客的时效。
8.根据权利要求1,6,7,并在其条件下派生的技术(3),其特色为:列车到站不停,只脱离尾部车厢;过站后再接驳运行中的上次遗留车厢;下车乘客提前移往尾部,继续旅程则移往前部,节省停站时间,一步到埠;停站车厢也有充裕时间上下客。
9.根据权利要求1,并与其模式二、三配套的新型(11)轻轨车辆,其特征是:每节车厢(含软接2-3段)独立配备动力和计算机程控的驾驶室;除侧门外,前后设磁力或机械接驳、脱离装置及自动门;为保持流线型,车头采用卷闸门,车尾适配车头造型;车底中间装齿条,配合站台爬坡动力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并与其模式二、三配套的:设计(12a)四向(十字)立交枢纽站,其特征是:四方来车同步小转弯,停在四个直角空档,各档设两条弧形支线,中间夹站台;设计(12b)六向(*形)立交枢纽站,其特征是:六方来车同步钝角小转弯,停在三高三低六个空档,各档设两条支线夹一个站台;三个低位站台前方路轨中央装动力爬坡齿轮;内侧六支线可换道延伸至双层环形车库,并设升降机连通上下层。
CNA2007101316016A 2007-09-17 2007-09-17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Pending CN101134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316016A CN101134464A (zh) 2007-09-17 2007-09-17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PCT/CN2008/001617 WO2009049471A1 (en) 2007-09-17 2008-09-16 A loop combination railway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316016A CN101134464A (zh) 2007-09-17 2007-09-17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806871A Division CN101280543A (zh) 2007-09-17 2007-09-17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4464A true CN101134464A (zh) 2008-03-05

Family

ID=3915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16016A Pending CN101134464A (zh) 2007-09-17 2007-09-17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4464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9471A1 (en) * 2007-09-17 2009-04-23 Sucai Dai A loop combination railway system
CN101435178A (zh) * 2009-01-07 2009-05-20 田耕 扭环线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CN102390380A (zh) * 2011-06-20 2012-03-28 沈逸君 城市空中的士系统
CN104895396A (zh) * 2015-04-19 2015-09-09 鲁正祥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105711598A (zh) * 2016-01-27 2016-06-29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及布局方法
CN106056899A (zh) * 2016-08-09 2016-10-2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基于有轨电车到站时间的接驳公交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106314442A (zh) * 2016-09-20 2017-01-11 张晓华 封闭式交通系统
CN106428028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俞成功 网格状悬挂式空中城市公交运输系统
WO2018153339A1 (zh) * 2017-02-23 2018-08-30 万普华 个人悬挂式双轨道双动力自动控制轻型轨道交通系统
CN111874010A (zh) * 2020-07-21 2020-11-03 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面高的竹材采集系统
CN112498376A (zh) * 2020-12-11 2021-03-16 常州御发工矿设备有限公司 煤矿运输系统的混合动力单轨吊
CN113947890A (zh) * 2020-09-24 2022-01-18 广州市隆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精准蜘蛛网式交通枢纽及其应用原理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9471A1 (en) * 2007-09-17 2009-04-23 Sucai Dai A loop combination railway system
CN101435178A (zh) * 2009-01-07 2009-05-20 田耕 扭环线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CN101435178B (zh) * 2009-01-07 2012-10-31 田耕 扭环线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CN102390380A (zh) * 2011-06-20 2012-03-28 沈逸君 城市空中的士系统
CN104895396A (zh) * 2015-04-19 2015-09-09 鲁正祥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106428028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俞成功 网格状悬挂式空中城市公交运输系统
CN105711598A (zh) * 2016-01-27 2016-06-29 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及布局方法
CN106056899A (zh) * 2016-08-09 2016-10-2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基于有轨电车到站时间的接驳公交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106056899B (zh) * 2016-08-09 2018-08-10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有轨电车到站时间的接驳公交调度系统进行调度的方法
CN106314442A (zh) * 2016-09-20 2017-01-11 张晓华 封闭式交通系统
WO2018153339A1 (zh) * 2017-02-23 2018-08-30 万普华 个人悬挂式双轨道双动力自动控制轻型轨道交通系统
CN111874010A (zh) * 2020-07-21 2020-11-03 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面高的竹材采集系统
CN113947890A (zh) * 2020-09-24 2022-01-18 广州市隆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精准蜘蛛网式交通枢纽及其应用原理
CN112498376A (zh) * 2020-12-11 2021-03-16 常州御发工矿设备有限公司 煤矿运输系统的混合动力单轨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4464A (zh)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CN102817295B (zh) 立体十字路口驻停多交直通连锁枢纽式钟摆立交桥
CN102619366A (zh) 横跨道路上空设置的能驾车直停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86532A (zh) 超级地铁系统及其运行模式
CN103264702A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构成方法
CN106638193A (zh) 模块化城市
CN111074706A (zh) 一种保障按需通行的方法
CN102061648A (zh) 并联高架路上下行车道分别设在线路两侧的高架客运铁路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202559800U (zh) 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WO2015062537A1 (zh)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以及空中轨道交通立体网络系统
CN102454141A (zh) 综合功能高效环保混钢结构立体道路
CN104895396A (zh)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101654106A (zh) A(b)c组合轨系与应用模式
CN103255940A (zh) 繁华区域横跨道路上空的电梯载车司机驾车直进式简易型立体车库
CN204803701U (zh)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CN101709573A (zh) 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
CN105463962B (zh) 一路通公交运输系统
Rawal et al. Integrated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in India
CN211395746U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06968144A (zh) 新型陆基三通立体交通系统
CN203639771U (zh)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CN104878670B (zh)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WO2009049471A1 (en) A loop combination railway system
CN108394419A (zh) 单人兼容轨道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