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0543A -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 Google Patents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0543A CN101280543A CNA2007101806871A CN200710180687A CN101280543A CN 101280543 A CN101280543 A CN 101280543A CN A2007101806871 A CNA2007101806871 A CN A2007101806871A CN 200710180687 A CN200710180687 A CN 200710180687A CN 101280543 A CN101280543 A CN 1012805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ffic
- sided
- overhead
- rail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根据《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专利申请号:200710131601.6》权利要求3,单列为本发明主题,并作增补。一种双面高架路(属城市规划、交通领域),适用于高楼林立,街道狭窄,交通混杂,拥堵频繁的老城区或中心区改造;其特征为:正反面两用,互不干扰;桥底横梁设置挂轨及电缆;在中层设置挂轨站台,兼作过街天桥,串连2-4边的廊桥及二楼商场;顶层公路设停车站和智能立体车库,十字、T字路口设楼道、电梯;大型地下车库及摩天大厦配置新型升降机和电梯;公路主线立交,支线、末梢配套,废除红绿灯及上下坡道;融合立体绿化。其总体特征为:三维交通、分而畅之;以人为本,适众普惠;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中外城市的高架路桥往往因不断塞车而不停扩建,功能单一,标准各异,缺乏配套设施和调度管理;外围衔接干道或高速公路的立交枢纽分道繁杂,外观不雅;被美国人戏称为意大利面条。
本发明已在《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专利申请号200710131601.6》公开:权利要求3,(图3a)双面高架路桥,其特征为:正反面两用,互不干扰;桥底横梁加强、镂空,设置......挂轨及电缆;在预留地面交通的高度设置站台,平接周边的廊桥及二楼商场;在枢纽站设楼梯、电梯和立体停车场,高架正路面设停车站......权利要求4-5,(图3b)......同样以环线挂轨运行,衔接高架站台的配套支线......
鉴于上述专利申请侧重于轨道交通,现将双面高架路及其配套设施单列为主题;补充公路、廊桥步行街体系,完善站台、车库、电梯、绿化等配套设计。
一,三维交通,分而畅之
都市的老城区或中心区高楼林立,街道狭窄,交通混杂,拥堵频繁。双面高架路因此而设计,将人、车立体分流为三层:1)基层环保交通、行人,2)中层挂轨公交、廊桥步行街,3)顶层燃料车辆(含出租、私家车、公交中巴等)。中层挂轨可以取代公交大巴;顶层公路则将所有主道十字路口立交,废除红绿灯、隔离栏,吸收其他燃料车辆;腾出基层路面,让位于环保动力、非机动车道和步行街。分而治之,意在让快者畅、慢者稳;垂直转换以达快慢有序,疏密得当。
为了适配反面的挂轨(图3a),正面公路的十字路口基本模式如图1:弧形小转弯道在标准高度保持水平,双向四车道以上的经纬公路各升降1/2立交。如果反面有直通或大转弯挂轨,只能保持经纬公路一平一升。考虑到闹市区空间有限,立交下行道通常只限中巴(救护车、新型消防车)穿过;而大巴、货车只能上行通过。所以必须根据都市格局合理规划;如象棋盘格局的南京市区纬线较短,东西有干道,宜选择全部纬线上行,经线则全部下行。而蛛网格局的北京,则宜环线下行,放射状线路上行。
此举与A/B/C组合轨道的单向换道触类旁通,经济环保,美观实用。美中不足的是,大转弯车辆必须绕一个方块,就像绕单行道。正如平交路口“没有红灯的等待,哪有绿灯的通行?”在双面高架“没有左转的绕道,哪有右转的便捷?”不过为了避免大转弯,进出中心市区的车辆还可选择先左后右(英、日则先右后左)路线(图2);毕竟,绕一个直角总好过仨。
以双面高架主线为界,各板块内设单挂轨(图3b)支线于中层廊桥;其顶棚层同样设置双向两车道的高架公路支线。双面高架支线以一字型为主,与主线成T型衔接两端站台。鉴于挂轨支线的层高比主线下降了1-2米,图4在顶层路口设计了半坡三角的士站,及纵贯1/2/3层楼梯、电梯。
支线也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平交T型或十字型,衔接3-4端站台。由于单向小转弯限制,公路支线主要用于连通后街小区、楼宇或商厦后院(图5)。这里是双面高架的末梢,中层廊桥演变为高架走廊;顶层可通往裙楼顶部停车场,或者地下立体车库;楼宇或商厦门厅则设在1、2、3楼,与双面高架水平衔接,方便三层次出入:1)环保(含非机动)车辆驾乘者,2)步行搭公交者,3)机动车辆驾乘者。
高层楼宇的电梯因此而改进为复式;其特征是:串连多厢,多门多层同时停靠、出入;若设为三层复式,可将传统的1、4、7...,2、5、8...,3、6、9...三梯合一,节省了空间、时间和能源。采用不同交通层次的人群,可在大厦高层通过消防楼道提前选择1,2,3层次。注意复式梯停靠以多层为一站,设置电梯的总楼层必须是复式梯层的倍数。三层复式办公楼也会应运而生,将工作岗位与交通方式结合,雇员使用1-2层,经理、访客用3层。
既然是中心区,就得将占地又污染的上下高架坡道挤到边缘去。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布局的地下立体车库和环绕商厦的裙楼顶停车场(图1)。在十字立交四个空档的自动升降机由计算机程控,可以载车在高架公路、挂铁站台、地面街道、地下通道停留上下客,并连通地下立体车库。这种新型智能环保车库不仅节省空间,杜绝尾气;而且可通过环形地道调度车辆。存车时预设取车路线和出口;如南下来车由东向口入,设定半小时后从北上口出,途经步行街上客......取车时经周边的电脑终端再确认或变更。
高架公路弧形弯道内侧设小巴、出租和私家车停车站;这里也是二楼挂铁站的顶棚和三楼商场的入口。贯通-3/2/1-1/2/3楼的电梯当然必不可少;如能借用四边商场的观光梯、扶手梯和消防梯,更加相得益彰。有条件的商厦可以增设楼后环道(图1),连通楼顶或地下停车场。
如果目前具备地铁、地面交通和(斜坡上下)高架路的街区,能勉强评为三星级;那么,换成双面高架就能将交通便利程度升为四星。短程慢速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中程中速的挂铁,与地铁等长程快速公交配套,更能互补客源,相辅相成。当然,在规划地铁时通盘考虑双面高架、立体车库,以及四层之间的垂直交通是最理想的。至少应设置厢式电梯、自动扶手梯、防火楼道,贯串高架顶层的士站、中层挂轨站、地面街道和地铁站,方便换乘。
总之,双面高架所增加的三维效应,绝非多一层交通而已;它承上启下,四通八达,比传统高架更有效地串通了地下、地表、高架各层交通;活络了城市的经脉。
二,以人为本,适众普惠
上述四层交通服务于不同层次的人群,以高(顶层私家车)为贵(多耗资源多付费纳税),适众(人均占地耗能少)普惠(政府补贴公交),和谐共处。高架道路建设要适应环境,进城车辆则适应道路。吸取盲目发展汽车的教训,双面高架对燃油车辆的限制大于扶持。排污标准和车身要同时降低;两节小巴、带拖斗的小货车或旅行车,因其低姿态而流行。保护基层(地面街道和廊桥步行街)环境和群众的健康是最大的实惠。
救护车、消防车除改低车身外,还须双层齐进,率先采用环保动力,进入地面街道。环保机动车辆的研制自有厂家竞争,双面高架提前为他们搭好了舞台。传统的慢车道上,自行车和轮滑因环保、代步又健身而卷土重来;终于摆脱了机动车干扰的古迹游览区,带有文化色彩的黄包车、三轮车也回归自然,大行其道。
闹市区常有的过街天桥被双面高架切断,必须恢复并提供更多天桥。二楼廊桥步行街,串连商场、挂铁、地铁站,便于隔音、隔尘、空气调节;是仅次于地面的行人密集层。挂铁站台既与廊桥步行街互补客源,同时又成了行人过街的关隘。双面车流无缝可插,环绕挂轨没法绕过,唯一可行的立交是向下。不过让行人落一层,过斑马线再上一层,也太折腾了;只能在不影响地面交通之处,下沉2米建走道。
虽然立交不适,平交却因地制宜。让行人横穿列车道听起来够玄,做得好却方便又安全。图6利用挂铁车轮在上、头重脚轻的特点,设计20公分以内的浅沟;再将挂铁带滑轮的底角边(图3a)和沟沿做成斜面(便于轮椅、行李车等通过);利用站台玻璃幕门,增设无车开关功能。如此,列车进站前,两边幕门自动关闭;列车停站,两边车门、幕门自动开关,次序与地铁站台相同;列车出站后,两边幕门再次自动打开,让行人过沟。为了节省空间,过道宜用防滑钢板;过道之间用钢条格做成安全网,玻璃幕墙也部分改为钢丝网,便于在狭窄空间行车时空气适度流通。
三,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双面高架的重要特色。西方学者对生态(可持续)城市提出了七项标准。除了符合其中:公正、美丽、创造性、生态、便于交往等,双面高架更巧合“紧凑与多中心”特征。一桥两用、结构紧凑,方能在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心区,节省空间少占地。具备三星、四星级的交通枢纽,自然形成若干商业、文化中心,均匀分布在市区各十字路口。由高架间隔成的板块也自然形成了社区。与地铁比较,双面高架造价低廉;利用现有街道,施工难度低、工期短;而且可以随着市区的发展,逐步外延扩张。
基层人口稠密,采用环保动力车辆、慢车道及步行街;顶层热气容易上升,降低尾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再好的路桥都有设计容量与饱和临界。挂轨可在高峰期增长车列,加密班次;公路则全面监控车速、流量,并以电子屏幕告示各高架入口。一旦接近临界,电子交警即刻通知乘客最少的车辆掉头或进入停车场,换乘公交;场内空车则禁止上路。因为中心区塞车不仅阻碍交通,而且导致尾汽成倍增加,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危害市民健康。
高架公路不欢迎VIP(Very Important Polluter)招摇过市;超宽、超长的豪华轿车想进立体车库——没门;尾气超排量、喇叭超音量、车身超高度——无路。占道(可两辆并驶一车道)、排量、载客、收费只有的士一半的三轮摩的却享有充裕的候客停车位,尤其在支线上(图4)。不过它们同样只能使用低污染的气体、酒精燃料,或蓄电池辅助动力;并被电脑调度限制上路时间、数量及空驶距离。
图7为环保(无尾气)地下车库设计了循环升降双向多梯(以下简称循环多梯);其特征为:升降分梯同步,连续出入;节省空间、时间和能源;适用于大型车库的繁忙时段。附设1-2单梯在车辆稀少,出入不平衡时配套使用。(图8)以上下各三对齿轮带动内外两环链条带,按车库层高为间隔,用横杆连接两边链条,侧视为带状软梯;内外环状软梯带的横杆保持水平且等距,其间承载标准滑轨托盘及车辆,入口下行、出口上行;出口顶层的空托盘必须侧滑至入口一边,底部2-3层则可同时滑出、滑入。由于双向的重力大致平衡,所需动力有限;只要在上三对齿轮之间,加塞两个电机动力齿轮。
循环多梯的造价也许高于楼顶停车场;但楼顶还可以绿化,建造花园庭院;空间价值比地下高得多。商家自会顺从民意,明智选择。毕竟,便利的交通加上优雅的环境,才会带来滚滚客流和多多商机。
改进车库循环多梯的托盘为客、货厢,还可用于摩天大楼超高程的复式客、货梯(图9a);可以减少空驶,加密梯次;但停站密,则不能兼顾长程。连缆双梯(图9b)可与之互补,配套组合;其特征为:等距连缆,此起彼落,高速节能,只停区间大站。
绿化是环保城市的重要标准。像南京的林荫大道特色,岂能毁于高架路桥?新一代双面高架以立体绿化妆扮立体交通;除了公路中间隔离带和边缘的灌木,还将大树移上高架(图1、4)。图10a设计是与高架结构混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高脚杯”;根据结构需要,杯体可制成倒圆锥、倒金字塔、倒三棱锥体或不规则体。其特征是:基层立柱,顶层种树;中空排水,防风加固。在高架边角地带设置大花盆(图10b),连体制作槽、盆,种植灌、乔木;并同样内置浇灌、排水管。
此举既加固高架结构,又提高绿化基础。如此这般,在周边建筑也加强立体绿化,锦上添花。鸟瞰古城尽是葱茏市井;如果城郊还保留灰色“面条”,将形成鲜明对照。
Claims (10)
1. 根据《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专利申请号:200710131601.6)》权利要求3,单列为本发明主题,并作增补:一种双面高架路桥,适用于高楼林立,街道狭窄,交通混杂,拥堵频繁的老城区或中心区;其特征为:正反面两用,互不干扰;桥底横梁加强、镂空,设置配合(1)的挂轨及电缆;在预留地面交通的高度设置(2)挂轨站台,并平接周边的廊桥及二楼商场;在(3)枢纽站设楼梯、电梯和(4)智能立体车库,高架正面公路设(5)停车站;(6)公路主线立交,支线、末梢配套,废除红绿灯及上下坡道;大型地下车库及摩天大厦设(7)新型升降机和电梯;(8)融合立体绿化。其总体特征为:三维交通、分而畅之;以人为本,适众普惠;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2. 根据权利要求1,并为组成部分的挂轨站台;其特征是:可兼作过街天桥,串通高架两边的步行廊桥;利用挂铁车轮在上、头重脚轻的特点,设计20公分以内的浅沟;再将挂铁带滑轮的底角边和沟沿做成斜面,便于轮椅通过;利用站台玻璃幕门,增设无车开关过沟道功能。
3. 根据权利要求1,并与其配套的公路十字口基本模式;其特征为:适配反路面的挂轨,直行升降立交,小转弯持平;四个直角内设立体车库、电梯与楼道,四个弧线内侧设公共中巴、车租、私家车停车站,及连通商厦后停车场环道;高架边角种大树绿化。
4. 根据权利要求1,并与其配套的公路T字口停车站;其特征为:利用挂轨支线的层高比主线下降了1-2米,在顶层路口设计半坡三角停车站,及纵贯1/2/3层楼道、电梯;三角中心及边角种大树绿化。
5. 根据权利要求1,并与其配套的支线及末梢;其特征是:通常以一字型连接两端站台,也可采用平交T型或十字型,衔接3-4端站台;支线末梢顶层公路连通后街小区楼宇或商厦后院立体停车场,中层挂轨廊桥演变为高架走廊;楼宇门厅设在1、2、3楼,与双面高架保持水平,方便三层次出入:1)环保(含非机动)车辆驾乘者,2)步行搭公交者,3)机动车辆驾乘者。
6. 根据权利要求1,4,并与其末梢的三层次门厅适配的新型复式电梯;其特征是:串连多厢,多门多层次同时停靠、出入;若设为三层复式,可将传统的1、4、7…,2、5、8…,3、6、9…三梯合一,节省了空间、时间和能源;采用不同交通层次的人群,可在大厦高层通过消防楼道提前选择电梯层次。同此,三层复式办公楼则将工作岗位与交通方式结合,雇员使用1-2层,经理、客人用3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2,并与其配套的新型智能环保车库;其特征是:利用路口空档,节省空间,停取方便,禁止尾气;可以在升降中途上下客,并通过环形地道调度车辆的出口方向;存车时预设取车路线和出口;如南下来车由东向口入,设定半小时后从北上口出,途经步行街上客……取车时经周边的电脑终端再确认或变更。
8. 根据权利要求1,2,4,并与小区楼宇、商厦地下车库配套的循环多梯;其特征为:升降同步循环,连续出入,省时节能。以上下各三对齿轮带动内外两环链条带,按车库层高为间隔,用横杆连接两边链条,侧视为带状软梯;内外环状软梯带的横杆保持水平且等距,其间承载标准滑轨托盘及车辆,入口下行、出口上行;出口顶层的空托盘必须侧滑至入口一边,底部2-3层则可同时滑出、滑入。由于双梯的重力大致平衡,所需动力有限;只要在上三对齿轮之间,加塞两个电机动力齿轮。
9. 根据权利要求1,4,5,6,适用于摩天大楼超高程的复式电梯组合:连缆双梯,其特征为:等距配置,此起彼落;高速节能,只停区间大站;与之互补的循环多梯,其特征为:升降分梯,方便短程,可以加密梯次,减少等候,节省空间、时间和能源;两种电梯都可以成对增加,错开楼层;并加入其它单梯,配套组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并与其高架结构混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高脚杯”和大花盆;其特征是:a)基层立柱,顶层种树;中空排水,防风加固;根据结构需要,杯体可制成倒圆锥、倒金字塔、倒三棱锥体或不规则体;b)利用高架梁柱边角,连体制作槽、盆,种植灌、乔木;并内置浇灌、排水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806871A CN101280543A (zh) | 2007-09-17 | 2007-09-17 |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806871A CN101280543A (zh) | 2007-09-17 | 2007-09-17 |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316016A Division CN101134464A (zh) | 2007-09-17 | 2007-09-17 | A/b/c组合路线网与轨道交通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0543A true CN101280543A (zh) | 2008-10-08 |
Family
ID=40013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806871A Pending CN101280543A (zh) | 2007-09-17 | 2007-09-17 |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80543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21213A2 (en) * | 2009-07-24 | 2011-02-24 | Geodesic Techniques (P) Ltd | Elevated transport system |
CN102092390A (zh) * | 2010-11-29 | 2011-06-15 | 倪既民 | 依附高架桥路的悬挂轨道客车 |
CN102182128A (zh) * | 2011-04-08 | 2011-09-14 | 安维民 | 城市智能数字化神经交通系统 |
CN102409891A (zh) * | 2011-08-25 | 2012-04-11 | 卢泉生 | 一种城市道路上的人车通道建筑设计方案 |
CN105298187A (zh) * | 2015-10-22 | 2016-02-03 | 何杰 | 一种高架桥侧翼可升降停车库 |
CN108001459A (zh) * | 2017-12-08 | 2018-05-08 | 杭州久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轨道车出入站结构 |
CN111779351A (zh) * | 2019-12-11 | 2020-10-16 | 董国良 | 一种老城区改造方法 |
-
2007
- 2007-09-17 CN CNA2007101806871A patent/CN10128054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21213A2 (en) * | 2009-07-24 | 2011-02-24 | Geodesic Techniques (P) Ltd | Elevated transport system |
WO2011021213A3 (en) * | 2009-07-24 | 2011-04-28 | Geodesic Techniques (P) Ltd | Elevated transport system |
CN102092390A (zh) * | 2010-11-29 | 2011-06-15 | 倪既民 | 依附高架桥路的悬挂轨道客车 |
CN102092390B (zh) * | 2010-11-29 | 2017-03-22 | 倪既民 | 依附高架桥路的悬挂轨道客车 |
CN102182128A (zh) * | 2011-04-08 | 2011-09-14 | 安维民 | 城市智能数字化神经交通系统 |
CN102409891A (zh) * | 2011-08-25 | 2012-04-11 | 卢泉生 | 一种城市道路上的人车通道建筑设计方案 |
CN105298187A (zh) * | 2015-10-22 | 2016-02-03 | 何杰 | 一种高架桥侧翼可升降停车库 |
CN108001459A (zh) * | 2017-12-08 | 2018-05-08 | 杭州久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轨道车出入站结构 |
CN108001459B (zh) * | 2017-12-08 | 2023-09-08 | 杭州久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轨道车出入站结构 |
CN111779351A (zh) * | 2019-12-11 | 2020-10-16 | 董国良 | 一种老城区改造方法 |
CN111779351B (zh) * | 2019-12-11 | 2021-10-26 | 董国良 | 一种老城区改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00077B (zh) | 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及方法 | |
CN101280543A (zh) |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 |
CN102619366A (zh) | 横跨道路上空设置的能驾车直停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002900B (zh) | 一种快速公交系统 | |
CN102817295A (zh) | 立体十字路口驻停多交直通连锁枢纽式钟摆立交桥 | |
CN100410446C (zh) | 集行人过街快速公交和停车功能于一体的交通设施和方法 | |
CN101967898A (zh) | 空中停车场——停车楼 | |
CN111691249A (zh) | 地下交通系统和对象的运输方法 | |
CN101886359A (zh) |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 |
CN100425769C (zh) | 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者分离的道路系统及其交通方法 | |
CN202559800U (zh) | 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 |
CN202830734U (zh) | 多功能廊桥 | |
CN211395746U (zh) |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 |
CN101824785A (zh) |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 |
CN104895396A (zh) |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 |
CN201835567U (zh) | 公用停车楼 | |
CN102839599A (zh) | 多功能廊桥 | |
RU94281U1 (ru) | Путепровод тоннельного типа | |
CN104562880A (zh) |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 |
CN105568803A (zh) | 一种无交通灯十字路口可任意点对点无障碍的交通通道 | |
CN101709573A (zh) | 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 | |
CN105463962B (zh) | 一路通公交运输系统 | |
CN205035706U (zh) | 节地型立体叠加交通枢纽 | |
CN202047630U (zh) | 一种四向立体车库 | |
CN204139677U (zh) | 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