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5567U - 公用停车楼 - Google Patents

公用停车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5567U
CN201835567U CN2009203512129U CN200920351212U CN201835567U CN 201835567 U CN201835567 U CN 201835567U CN 2009203512129 U CN2009203512129 U CN 2009203512129U CN 200920351212 U CN200920351212 U CN 200920351212U CN 201835567 U CN201835567 U CN 201835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garage
door
building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3512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3512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5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5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55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和公交车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数量激增的汽车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停车场地不足的危机。本实用新型“公用停车楼”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停车楼具有单元楼式的空中立体结构,其所包含的数量众多的车库独立分散地分层设置在各层楼电梯间的四周或前后。汽车进出各楼层各车库停车位的途径,是经过电梯的竖直上升或下降的输送才得以实现的。若在居民小区或街头路边或需要扩容的公交车总站修建这样的停车楼,就可以在很小的地面面积上,停留数十辆甚至数百辆汽车,大大提高了停车场地的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停车用地用于绿化或其他方面,而且还可以避免因路边停车造成的交通拥堵。

Description

公用停车楼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公共交通配套建筑设施领域。 
(二)背景技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用轿车。由于轿车比原先人们普遍使用的自行车大得多,停放时所需要占用的停车面积也大得多,而现实可供停车的地面面积很有限,即使一些楼房在建造时留有地下停车位,也难以满足汽车数量快速增加的需要,因此在居住小区和办公大楼附近,许多人不得不把汽车停留在马路边。不仅挤占马路影响交通,而且有限的马路边也会很快被占满,晚到者只好把车停在更远的马路上;在市区的人流密集处,由于不让停车(实际往往是无处可停车),而使开车来此的人们不得不在很远的地方停车后,再走很多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许多旅游景点,尤其山区的景点,由于可以停车的平坦场地狭小,往往因景点附近停不了车而影响人们的旅游;为了缓解出行交通压力,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扶植和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线路的增加以及每条线路车辆车次的增加,使得原有只能容纳不多车辆停留的公交车总站,越来越不能满足车辆增加的需要……所以,数量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公交车,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停车场地不足的危机。与占地面积大的地面停车场相比,一些楼房在兴建时留有的地下停车场,能够有效减小停车占地面积。不过,现有这些处在楼房中的停车场,都是通过汽车直接开进开出车库车位的方式停放车辆的,为此就必须配备有占地面积较大的能使汽车缓缓爬升和下行以及转弯的坡道和抵达车位的进出通道,因而带有这种停车场的楼房就必须有较大的底盘面积。占地面积比较狭小的普通居民楼很难单独建这种地下停车场。一般的公交总站也难以进行这种占地面积较大的立体改造。为了能够在很小的地面范围内建立可以停留很多汽车的停车场,特提出本发明“公用停车楼”。 
(三)发明内容:为了能够在很小的地面范围内建立可以停留很多汽车的停车场,本发明提出了“公用停车楼”方案,其要点概括起来是这样的:这种“公用停车楼”像居民楼那样,具有单元楼式的空中立体结构,以一个“单元”为一组配套齐全的停车楼的基本单位,其每个单元停车楼的中央部位,是能够竖直升降汽车的大负荷电梯间,所用的电梯导轨至少有四条,分布在靠近电梯四角的部位;其各层楼每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处,都有用钢铁型材制造的包边,而且电梯门处的底座与各楼层车库门处地面包边之间,都有能够在电梯开门时即时锁定的结构;其所包含的各个车库,都是独立分散地分层设置在电梯间的四周或前后,形成“四库一梯”或“两库一梯”的不同格局型式,并且每个车库都只有一个停车位。 
具体来说,“公用停车楼”具有单元楼式的空中立体结构。它是以“一个单元”为完整配套单位的。对于专门停放小轿车或小型面包车的停车楼,通常是四库一梯为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两库一梯为一个单元;而对于专门停公交车或旅游大轿车的停车楼,则适合两库一梯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停车楼单元”的中央部位,是一个具有大载荷能力的电梯间。电梯的载荷能力应当除本身的自重之外,可以轻松地竖直升降一辆允许停放的汽车。在“停车楼”中,数量众多的各个车库,都独立分散地分层设置在各层楼电梯间的四周或前后,形成“四 库一梯”或“两库一梯”的不同格局型式,并且每个车库都只有一个停车位;而除了地面一层需要留有供汽车进出的水平通道外,汽车进出其他各楼层各车库停车位的途径,都不是以自身开行的方式通过盘旋坡道和公共过道实现的,而是经过与各楼层各车库紧密相临接的电梯的竖直上升或下降的输送,才使汽车得以开进车库或开出车库的。这是这种“公用停车楼”与现有大型楼房建筑中设立的地下几层甚至还包括地上部分的停车场所不同的。由于各种不同类型汽车的尺寸和重量相差比较大,因此这样的“停车楼”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按照汽车的大小尺寸和大约重量进行分级分类,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来建造停车楼,并分别允许停放不同类型的汽车。一般都是为数量最多的小轿车以及小型面包车服务的。旅游景点以及公交车总站的停车楼则还需要为大轿车服务。因此,电梯间以及配套电梯的载重量应当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设计建造和配套安装。各车库的面积大小和库房高低也与需要停放的汽车大小配套对应,专门停放小轿车的停车楼的面积可以小一些,层高可以低一些;而停放大轿车的停车楼的面积就需要大一些,层高就需要高一些,否则大轿车进不去。 
在停车楼中所使用的电梯间和电梯,显然与常规供人员上下的电梯及电梯间不同。由于汽车的重量大,不仅电梯间和电梯的设计制造都需要满足大负荷的要求,而且由于汽车进入电梯时,不是把自身的重量一下子就均匀地施加到电梯底座前后面上的,而是经过车轮,先从前边开始施加压力,然后才逐渐向后边转移的。虽然人员进入电梯也是这样的过程,但人员的进入不仅是分散的,而且每个人的重量也不大,即使前后不均,也不会对电梯导轨产生太大的扭转力矩。而汽车不仅自身的重量大,而且是集中通过车轮作用到电梯底座上的,因此,在汽车从电梯门开始登上电梯底座的时候,就会一下子把差不多一半的重量压到电梯底座的一边。如果像常规电梯那样,在电梯左右两侧的中部各有一条导轨,在汽车刚刚登上电梯时,由于力点和支点离得较远,力臂较大,就会对导轨产生很大的扭转力矩,把电梯压歪,损坏导轨甚至发生事故。离开电梯时也会在离开的瞬间产生很大的扭转力矩。因此,这种停车楼的构建,除了通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外,在电梯间的四角,有四根从下到上的钢铁立柱,而在各层楼每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处,都有用钢铁型材制造的“包边”。钢铁“包边”的两端直达电梯间四角的钢铁立柱,并与其焊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钢铁“包边”强化了各层楼每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避免因汽车来回通过而损坏“地面”的边缘。停车楼中所使用的电梯间和电梯需要使用至少两组(四条)导轨,分别安装在电梯的靠近四个角的部位。用于大轿车的停车楼所使用的导轨可以是三组(六条)或更多。也可以将电梯间的四根钢铁立柱和四根导轨合二而一,使其既起立柱支撑连接的作用,又兼起导轨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电梯门与车库门所在的部位,电梯的底座(也就是电梯的“地面”)与车库门处的“地面”之间,也需要有在汽车开进或开出的时候能够把这两个不同归属的“地面”暂时刚性连接和锁定在一起的机构,使得在汽车轮压过此处时,二者的连接处(接逢处)对于汽车的重压来说是刚性一体的,不会在汽车出入时发生错位,不会因负载作用力不均而把电梯压歪。为此,用做“包边”的钢铁型材在车库门靠近车轮通过的部位带有凹窝和凸缘,而在电梯底座靠近电梯门并与车库地面“包边”的凹窝和凸缘相对应的地方,安装有在电梯正常停放位置时能够伸出电梯底座俯视投影的范围并插入车库门地面“包边”相应凹窝处的“插杠”(也就是能够承受汽车压力的粗大“插销”),或能够伸出电梯底座俯视投影的范围钩 挂到车库门地面“包边”的相应凸缘上的能够承受汽车重压的挂钩。上述的安装在电梯底座上的“插杠”或挂钩,都是受电梯门的开启与关闭所控制的,是与电梯门的开启与关闭同步伸出与缩回的。也就是说,每当电梯门打开时,电梯底座上的“插杠”就伸出进入车库地面“包边”的凹窝,或电梯底座上的挂钩就伸出,钩挂到车库地面“包边”的凸缘上,把电梯底座与车库地面暂时刚性连接在一起,使汽车轮能够顺利通过(压过)接逢处而不发生错位,不对电梯的导轨产生不良影响。 
通常停放小轿车的停车楼采用四库一梯的组合单元型式,其电梯间是可以向四面开门的,不仅电梯的导轨不在两边而设在四角,而且电梯的底盘像一些饭店顶楼的“旋转餐厅”那样是水平可旋转的。电梯底座下面带有电动机,其底座中部承载汽车的部分,是带有大型滚珠轴承以及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在电动机带动下以适当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的圆形水平可旋转底盘。除了地面第一层楼需要留有汽车出入的通道而只有左右两个车库之外,一个单元小轿车“停车楼”的其它各层都有四个单独的停车库,分别设置在电梯间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开门所邻接的方面。小轿车可以从电梯出来直接开进(或退入)各层各方位的车库,也可以从各层各方位的车库直接开进(或退入)电梯里。虽然汽车本身的水平占地通常都是长方形的,但由于四库一梯的组合单元型式需要方形的电梯间,在单独建造或几个单元联建时往往把车库设计得与电梯间同样宽,汽车入库后车库内还有较多的剩余空间,因此实际占地还是比较大,没有充分节约占地面积。当然,如果是与其它楼房混建,把车库设计成比汽车稍大的长条状,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最大限度节约占地面积的效果。停放小轿车的停车楼也可以采用两库一梯的组合单元型式,其电梯是向前后两面开门并且不带水平可旋转底盘的。除第一层是汽车开进和开出的通道外,楼上的各层都是车库。汽车入库不需转向,可以从电梯出来向前开进前方的车库,也可以从电梯出来向后退入后方的车库。出库时则相反。由于这样做时汽车在电梯里不需要转向,就可以把电梯间和车库都设计成长条状,不会使车库有太多的剩余空间。不过,采用这种设计时,每个停车楼单元可以停放的汽车数量较少。这种设计通常需要将几个单元联建,否则整个建筑显得太单薄。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单元联建,既能节约占地面积,又能容纳较多车辆,只不过多用了电梯。这种设计比较适用于经常有许多车辆同时集中出入车库的地方(例如在上下班时间),由于电梯多,汽车上下快,节约时间。 
停放大轿车的停车楼以“两库一梯”的组合单元型式为最佳设计,其电梯是向前后两面开门并且不带水平可旋转底盘的。 
这样的停车楼可以单独构建,包括一个单元单建或几个单元的联建,也可以与居民楼或办公楼及商业用楼等混合构建,以便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占地面积。构建时应尽可能在墙壁上开窗户,同时还需要安装电灯,并采用与库门开闭同步的开关以及与声控并行的灯光控制,可使长时间没有人员在库内时电灯会自动关闭。如前所说,由于一个单元的停车楼在结构和外观上显得比较单薄,往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两三个单元联建或与居民楼等混建的方式建造停车楼。倘若建了一个单元15层四库一梯的小轿车停车楼,就可以在原来只能停5辆小轿车的地面面积上停留58辆小轿车。若是联建一座两个单元四库一梯的15层小轿车停车楼,就可以在原来只能停10辆小轿车的地面面积上停留116辆小轿车。若是联建一座四个单元两库一梯的15层小轿车停车楼,则可以在原来只能停12辆小轿车的地面面积上停留112 辆小轿车。由于专门停留小轿车的停车楼的层高比普通居民楼低,因此专门停小轿车的15层停车楼的总高度大约只相当于11层居民楼的高度。如果建有地下车库,其总高度更低。对于停放大轿车的停车楼,由于大轿车比小轿车尺寸大得多,而且也重得多,如前所说,通常采用不带旋转底盘但需前后开门的电梯和两库一梯的组合单元。倘若联建一座三单元10层这样的停车楼,就可以在原来只能停9辆公交车或旅游大轿车的地面面积上停留54辆公交车或旅游大轿车,这就可以在不大面积的地方建公交车总站,也便于原有公交车总站进行扩容改造。 
为了节约资源提高电梯的利用效率,还需要将人员上下和汽车上下的电梯控制按扭和指示信号区分开来。因此,电梯的控制按扭和指示信号系统分为两套,一套是用于人员上下的层数控制和指示系统,另一套是供汽车上下的层数控制和指示系统。由于电梯里每次上下只能装一辆汽车,所以只要里面已有汽车,就不能再在电梯升降的中途为需要上下的汽车停留了;而若是在汽车上下的中途有人员上下,那就可以停留一下,将需要同路上下的人员捎带上。因此,将汽车和人员上下的控制按扭和指示信号系统分开是必要的。同时,与单元居民楼使用电梯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由于电梯可以向四个或两个方向开门,相应的电梯控制按扭和指示信号系统不仅分为两套,而且每套还分为四组或两组,分别对应各层处于电梯不同方位的四组或两组库房的需求;电梯的控制和管理最好有专人负责,因为欲停车的司机在车厢里面,出来进去不太方便。当然,在没有专人负责时也可以由开车者自己出来升降电梯。 
还需要有一套能够对各个分散的车库里停车状况的显示系统,对已经有车停留而不能再容纳进车的车库进行显示,以免后来者在已经没有车位的地方盲目停留电梯,或在车库已停满的情况下还要盲目进入。显示系统的指示信号不仅安装在地面汽车入口处,而且也安装在电梯里。车库里是否有车停留,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加以探测告知。例如可以利用主动式红外(或红光)发射和接收系统,通过红外(或红光)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或红光)束是否被阻断来判断是否有车停留。 
独立分散在各楼层各方位的车库库门的开闭与电梯门的开闭同步,只有电梯停留该层时才有可能打开库门。这是与常规电梯的使用方法相一致的。与常规电梯的使用方法不同的是,对于四库一梯的情况,虽然电梯门是可以向四个方向开门的,但在具体情况下实际每次只能向一个方向开门。因此,在电梯所停留的那一层的四个不同方位的车库中,只有与电梯的具体实时开门方向相同的一个车库的库门是可以与电梯门同步打开的,而其他三个方位车库的库门不会打开。对于两库一梯的情况,也是只有电梯停留那一层的与电梯开门方向相同的车库的库门可以与电梯门同步打开。电梯在哪一层开哪个门,则根据停车或离库的需要来定。 
由于汽车是一个整体,不能像人员上下电梯那样,在电梯上负荷已经超重之后再报警。汽车是否超重不能等到上了电梯之后再作判断,因为那样做对于超重的情况来说是危险的。因此,在汽车进入电梯间之前,地面上装有一个地秤,可以判断欲进电梯的汽车是否超重。对于超重的汽车当然是不能允许进入电梯的。同样,汽车是否超大,也是需要预先测量的。不仅汽车的长度不能超过电梯的许可尺寸,而且即使汽车的长度没有超过电梯的限制,也不一定能够入库。对于四库一梯的情况来说,汽车进入电梯间之后,如果是要拐进左右方向的车库,还需要在电梯间内旋转90°,然后才能入库。由于汽车的水平投影是长方形的,如果 汽车的长度超大,即使能够进入电梯里,也会在旋转时发生旋转汽车的四角碰到固定不动的电梯门的事故。所以,允许入库的长度标准有两个,一是进入左右车库的,限制得严一些;另是进入前后车库的,不用旋转方向,则只要长度允许进入电梯就没问题了。测量汽车的长度是否超标,也可以利用按标准尺寸前后间隔的两套(或三套)主动式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来解决。如果两套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束出现同时被阻断的现象,就说明该汽车超长,不能允许进入。所以,在汽车进入电梯(进而入库)前的一层过道(库房所在位置)处,装备有专门测量汽车重量的地秤和测量汽车长度的光电系统,也是每个停车楼单元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汽车入库前,需要经过专门测量汽车重量的地秤和测量汽车长度的光电系统的检测,判断其重量和长度是否超标,这也是与普通电梯的使用不同的。 
当在城镇街道、胡同里弄、居民小区、旅游景点、公交总站等等面临停车场地不足难题的地方,建造本发明“停车楼”后,就能够通过本发明提出的这种一个停车场单元占地面积可以很小的空中立体化的办法,大大减小数量众多的车辆停车所占地面的面积,解决由于汽车数量日益增多所造成的停车场地危机。如果在建设居民小区时能够选择适当地方加盖这样的停车楼,就可以腾出小区内原本留作地面停车场的大量地皮用于绿化,使居民小区绿化美化得更好;如果在因路边停车而造成交通拥挤的街道胡同的街角路边找个适当地方,盖个这样的单元占地很少的停车楼,就可以消除交通“梗阻”,使道路变得畅通,也使停车的车主可以就近停车,免得因停车地方离家或上班地点或其他目的地太远,而使车主不得不在停车后走很远的路;而且,有了这种单元占地面积比较狭小的停车楼,不仅可以在比较狭小的地方新建公交车总站或旅游景点停车场,而且也便于老公交车总站或旅游景点停车场在不影响正常运行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扩容改造。 
(四)附图说明:附图1是一个小轿车停车楼单元的楼层纵剖面示意图。附图2是一个四库一梯的小轿车停车楼单元的楼层平面布局示意图。数码1是楼墙(含窗户),数码2是各层独立分散设置在电梯间四周的车库,数码3是电梯间,数码4是电梯,数码5是电梯机房,数码6是各层车库的“地面”,数码7是电梯底座上承载汽车的圆形可旋转底盘,数码8是电梯门,数码9是车库门,数码10是真实的地面。图中箭头表示在地面一层汽车进出停车楼时的行驶方向。图中没有画出电控制、指示及显示系统,也没有画出电梯本身的具体结构。附图3是三个单元联建在一起的四库一梯小轿车停车楼的楼层布局示意图。两库一梯停车楼的联建通常是一字排开的简单结构,没有另画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居民小区大门内附近选择一块地方,比照附图2的布局,建一个单元10层四库一梯的停车楼。一般小轿车的重量在2吨之内。在这种专门为停放小轿车而设的“停车楼单元”的中央部位,是一个可以向四个方向开门、具有最大载荷3吨的电梯和电梯间。电梯间的四角是四根兼起导轨作用的钢铁立柱。各个车库独立分散地分层设置在电梯间的四周,形成“四库一梯”的格局型式。每个车库可以容纳一辆汽车停留。钢铁立柱兼起导轨的作用。在各层楼每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处,都有用钢铁型材制造的“包边”。钢铁“包边”的两端直达电梯间四角的钢铁立柱,并与其焊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钢铁“包边”强化了各层楼每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避免因汽车来回通过而损坏车库“地面”的边缘,同时,“包边”还兼起在汽车出入车库时能暂时与电梯底座刚性连 接在一起的作用。用做“包边”的型材在车库门靠近车轮通过的部位带有凹窝和凸缘,而在电梯底座靠近电梯门并与车库“地面包边”的凹窝和凸缘相对应的地方,安装有在电梯正常停放位置时能够伸出电梯底座并插入车库门“地面包边”相应凹窝处的“插杠”(也就是能够承受汽车压力的粗大“插销”),或能够伸出电梯底座而钩挂到车库门“地面包边”的相应凸缘上的可以承受汽车重压的挂钩。上述的安装在电梯底座上的“插杠”或挂钩,都是与电梯门的开启与关闭同步伸出与缩回的。也就是说,每当电梯门打开时,电梯底座上的“插杠”就伸出进入车库“地面包边”的凹窝,或电梯底座上的挂钩就伸出,钩挂到车库“地面包边”的凸缘上,把电梯底座与车库“地面”暂时刚性连接在一起,使汽车轮能够顺利通过(压过)接逢处而不发生错位。电梯底座上的“插杠”或挂钩与电梯门开启与关闭的同步伸出与缩回,是不难通过简单的常规机械联动结构来实现的,只不过当电梯上承载有汽车时,“插杠”或挂钩压在凹窝或凸缘上的压力是很大的,因而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也都是很大的,这就使得“插杠”出入凹窝或挂钩与凸缘的钩挂与脱钩都是比较困难和费力的。要想便于“插杠”出入凹窝或挂钩与凸缘的钩挂与脱钩,应当在车库“地面包边”的凹窝或凸缘的承受“插杠”或挂钩压力的面上,或电梯底座施压于凹窝或凸缘的“插杠”或挂钩下面,配加有能够明显减小摩擦力、便于“插杠”出入凹窝或挂钩与凸缘进行钩挂与脱钩的结构,并且是能够经受长期反复使用而不易磨损的。简单地使用润滑剂是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在“地面包边”的凹窝或凸缘承受“插杠”或挂钩压力的面上,或在电梯底座的“插杠”或挂钩施压于凹窝或凸缘的面下,也就是在能够产生大摩擦力的交接面上,加轴并使用小型的滚珠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以便能够明显减小凹窝与“插杠”或凸缘与挂钩之间摩擦力,使“插杠”很容易出入凹窝,或挂钩很容易与凸缘进行钩挂与脱钩。 
对于上述的四库一梯的停车楼,除了地面一层由于留有供汽车进出的水平通道,因而只有左右两个车库之外,其他各楼层都是四个车库。在地面一层被作为汽车进入通道的车库间的位置,安装有可以测量汽车重量的地秤和可以测量汽车长度的光电系统,以判断是否准许该汽车进入。同时在一层还有各个车库是否有车停留的显示信号。如果还有无车停留的空库,汽车可以进入电梯间,并根据信号的指示,经过电梯的提升,进入无车停留的空库。与此同时,如果有汽车要出库下楼,电梯就可以将其带下楼,使其离开。 
若按地面停车时每辆车占地面积15米2(长5米宽3米)考虑,如果电梯间按每边长5米计算,附图所示的停车楼的每个车库实际是按25米2设计的,总共需要占地面积125平方米,10层可停留38辆车,每辆车平均占地面积3.3米2。如果是15层楼,则可停留58辆车,平均每辆车占地2.2米2。如果将这种四库一梯的停车楼混建在居民楼里,除了电梯间仍然需要边长5米之外,每个车库都可以建得比较窄一些,按3米宽5米长计算,则一个单元停车楼的占地面积85米2。若是10层楼,则每辆车的平均占地面积是2.2米2。若是15层楼,则每辆车的平均占地面积是1.5米2。 
也可以联建两个单元10层两库一梯的停车楼。由于两库一梯的方案可以把车库和电梯间都设计得比较窄,单位占地相对较少。按每个车库3米宽5米长计算,则这样联建两个单元10层两库一梯停车楼的占地面积是90米2,可停留36辆车,每辆车平均占地面积2.5米2。 如果是15层楼,则可停留56辆车,平均每辆车占地1.6米2。联建两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两库一梯的停车楼与联建或混建四库一梯的停车楼,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只要在居民小区建停车楼,就可以腾出很多地面面积用来植树种花,美化环境。 
对于四库一梯的停车楼情况,汽车入库时,先经过一层的检测系统,判断是否在允许进入的重量和尺寸范围内。对于非超标车辆,可以开到电梯间的电梯中部圆形底盘上,如果是进一层车库,则只需要圆形底盘旋转90°方向,使电梯门与车库门对准,即可开电梯门,同时车库门也自动打开,汽车就可以开进(或退入)车库。如果要进的车库是楼上的,则只要汽车乘电梯竖直上升到达该层,然后转动电梯底座中部的圆形底盘,使车头或车尾的方向对准欲待停留的车库方向,在打开电梯门时,该车库门也会同步打开,汽车就可以开进或退入该车库,而司机则可以随电梯离开。 
 对于两库一梯的停车楼情况,汽车入库时,也先经过一层的检测系统,判断是否在允许进入的重量和尺寸范围内。对于非超标车辆,可进入电梯间,再经过电梯的提升,进入或退入车库。在此过程中不需要转向,对于汽车长度的限制也比较小。 

Claims (7)

1.一种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具有单元楼式的空中立体结构:其每个单元的中央部位是能够竖直升降汽车的大负荷电梯间,所用的电梯导轨至少有四条,分布在靠近电梯四角的部位;其各层楼每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处,都有用钢铁型材制造的包边,而且电梯门处的底座与各楼层车库门处地面包边之间,都有能够在电梯开门时即时锁定的结构;其所包含的各个车库,都是独立分散地分层设置在电梯间的四周或前后,形成四库一梯或两库一梯的不同格局型式,并且每个车库都只有一个停车位。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在电梯间的四角,有四根从下到上的能够兼起导轨作用的钢铁立柱;而与四角的钢铁立柱焊在一起的,是在各个车库门部位的地面边缘处安装的、用钢铁型材制造、并且带有凹窝和凸缘的包边;而在电梯底座靠近电梯门的与车库门地面包边的凹窝和凸缘相对应的地方,安装有在电梯正常停放位置时能够伸出电梯底座插入包边相应凹窝处的插杠,或能够伸出电梯底座钩挂到包边的相应凸缘上的挂钩,并且安装在电梯底座上的插杠或挂钩都是受电梯门的开启与关闭所控制的,是与电梯门的开启与关闭同步伸出与缩回的,是一种能够在电梯开门时即时锁定的结构。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对于四库一梯组合单元型式的停车楼,其电梯不仅是可以向四面开门的,而且电梯底座下面带有电动机,其底座中部承载汽车的部分是带有大型滚珠轴承以及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在电动机带动下以适当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的圆形水平可旋转底盘;而对于两库一梯组合型式的停车楼,其电梯是向前后两面开门并且不带水平可旋转底盘的。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电梯的控制按扭和指示信号系统分开为两套,一套是用于人员上下的层数控制和指示,另一套是供汽车上下的层数控制和指示,而且每套系统还分为四组或两组,分别对应各层处于电梯不同方位的四组或两组库房的需求;同时还配有一套能够显示各车库是否已有停车的显示系统。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无论四库一梯的情况,还是两库一梯的情况,其独立分散在各层各方位的车库的库门,都只有与电梯停留时同层并且具体实时开门方向相同的一个车库的库门是可以与电梯门同步打开的。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在汽车入库前需要经过专门测量汽车重量的地秤和测量汽车长度的光电系统的检测,判断其重量和长度是否超标。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停车楼,其特征是在车库门地面包边的凹窝或凸缘承受插杠或挂钩压力的面上,或在电梯底座施压于凹窝或凸缘的插杠或挂钩的面下,使用了能够减小凹窝与插杠或凸缘与挂钩之间摩擦力、便于插杠出入凹窝或便于挂钩与凸缘钩挂与脱钩的小型滚珠轴承。 
CN2009203512129U 2009-12-29 2009-12-29 公用停车楼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5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12129U CN201835567U (zh) 2009-12-29 2009-12-29 公用停车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12129U CN201835567U (zh) 2009-12-29 2009-12-29 公用停车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5567U true CN201835567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35121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5567U (zh) 2009-12-29 2009-12-29 公用停车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556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5654A (zh) * 2016-08-31 2017-01-25 江苏金冠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库用智能门禁系统
CN108487745A (zh) * 2018-05-25 2018-09-04 张峻粼 一种停车系统及其应用
CN108946406A (zh) * 2018-08-16 2018-12-07 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梯、电梯井结构及立体停车场
CN110485773A (zh) * 2019-08-30 2019-11-22 莫庆锋 一种智慧城市建设用立体停车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5654A (zh) * 2016-08-31 2017-01-25 江苏金冠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库用智能门禁系统
CN108487745A (zh) * 2018-05-25 2018-09-04 张峻粼 一种停车系统及其应用
CN108946406A (zh) * 2018-08-16 2018-12-07 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梯、电梯井结构及立体停车场
CN110485773A (zh) * 2019-08-30 2019-11-22 莫庆锋 一种智慧城市建设用立体停车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7898A (zh) 空中停车场——停车楼
CN107600077B (zh) 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及方法
CN102619366A (zh) 横跨道路上空设置的能驾车直停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CN201951460U (zh) 悬挂式轨道公交系统
CN201835567U (zh) 公用停车楼
CN202559800U (zh) 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CN100410446C (zh) 集行人过街快速公交和停车功能于一体的交通设施和方法
CN104908829A (zh) 应用活动车厢的城市去左转弯高端公交系统
CN101205701A (zh) 带有立体储车场的过街天桥
CN103213583A (zh)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1280543A (zh)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CN205365599U (zh) 一种无接触供电高架公交车
CN106869552A (zh) 地下旋转式立体车库
CN102658822A (zh)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CN202431033U (zh) 螺旋车道的多层停车场
CN1101503C (zh) 地铁交叉线路分侧式站台
CN101736928A (zh) 转轮升降式立体车库
CN101709573A (zh) 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
CN101922134A (zh) 一种城市交通和停车的建设方案
CN209324085U (zh) 高架停车场
CN202047630U (zh) 一种四向立体车库
CN105539459A (zh) 龙门式立体交通工具
CN210086929U (zh) 一种改进的停车装置
CN206769493U (zh) 地下旋转式立体车库
CN101033600A (zh) 集行人过街快速公交于一体的交通设施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