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9188A -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9188A
CN110649188A CN201810668613.0A CN201810668613A CN110649188A CN 110649188 A CN110649188 A CN 110649188A CN 201810668613 A CN201810668613 A CN 201810668613A CN 110649188 A CN110649188 A CN 110649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mbrane
suction
fil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86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立广
陈保存
吴桐
卢志辉
李金龙
王进福
孙久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shi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86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9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9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9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贴膜机及贴膜方法。其中,贴膜机包括:吸合结构,吸合结构包括吸盘及设置在吸盘上的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吸盘通过抽真空组件吸合膜片和边框,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驱动装置,与吸合结构相连接;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膜片和边框;压合结构,设置在吸合结构或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带动吸合结构运动,并通过吸合结构将膜片和边框放置在承载结构上,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膜片和边框进行压合。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贴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柔性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由于柔性电池较为柔软,不易固定,因此将柔性电池粘贴至硬质载框上进行固定。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工加工的方式将柔性电池与载框进行贴合,不仅生产效率较低,且加工质量不能够保证,易出现残次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膜机及贴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贴膜机,包括:吸合结构,吸合结构包括吸盘及设置在吸盘上的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吸盘通过抽真空组件吸合膜片和边框,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驱动装置,与吸合结构相连接;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膜片和边框;压合结构,设置在吸合结构或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带动吸合结构运动,并通过吸合结构将膜片和边框放置在承载结构上,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膜片和边框进行压合。
进一步地,贴膜机还包括:定位检测装置,设置在吸合结构上,定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定位膜片和边框的具体位置,当膜片和边框位于预设位置时,启动对应的抽真空组件。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包括第一抽真空组件和第二抽真空组件,第一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第二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和/或膜片,第一抽真空组件和第二抽真空组件分别独立控制。
进一步地,吸盘的下表面包括多个吸附区,第一抽真空组件和第二抽真空组件分别与不同的吸附区连通,且各吸附区之间彼此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沿吸盘的长度方向X,多个吸附区包括第一吸附区、第二吸附区和第三吸附区,其中,第二吸附区位于第一吸附区与第三吸附区之间,第一抽真空组件与第二吸附区连通,第二抽真空组件与第一吸附区和第三吸附区连通,通过第二吸附区和/或第一吸附区及第三吸附区对膜片进行吸合,通过第一吸附区和第三吸附区对边框进行吸合。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区和/或第二吸附区和/或第三吸附区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
进一步地,压合结构包括:直线模组,设置在吸合结构上;设置在直线模组上的导轮组件,导轮组件能够沿着直线模组滑动,导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各滚轮能够抵压在边框上,以使边框与位于边框下方的膜片压合连接。
进一步地,直线模组驱动导轮组件沿吸盘的长度方向X移动,直线模组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直线模组分别位于吸合结构的两侧。
进一步地,导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滚轮组,且至少两个滚轮组与至少两个直线模组对应设置,且各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
进一步地,贴膜机还包括:多个升降驱动装置,多个升降驱动装置与多个滚轮对应设置,各升降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相应的滚轮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承载结构包括第三抽真空组件,第三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贴膜方法,采用上述的贴膜机,贴膜方法包括:步骤S1:驱动装置带动贴膜机的吸合结构移动,移动至膜片所处位置时,吸合结构通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将膜片吸合并放置在贴膜机的承载结构上;步骤S2:吸合结构的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停止运行,以使吸盘释放膜片;步骤S3:驱动装置带动吸盘移动,移动至边框所处位置时,吸合结构通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将边框吸合并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膜片上,贴膜机的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膜片和边框进行压合。
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在吸合结构移动的过程中,定位检测装置检测膜片的具体位置,当膜片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贴膜机的第一抽真空组件和/或第二抽真空组件,以使膜片被吸合在吸盘上;步骤S12:吸合结构带动膜片运动,运动至承载结构的上方时将膜片与承载结构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步骤S12还包括:当吸合结构将膜片与承载结构贴合设置时,承载结构的第三抽真空组件开始运行,吸附膜片。
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步骤S31:在吸合结构移动的过程中,定位检测装置检测边框的具体位置,当边框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启动吸合结构的第二抽真空组件,以使边框被吸合在吸盘上;步骤S32:吸合结构带动边框运动,运动至承载结构的上方时将边框与膜片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S32后,还包括:步骤S33:贴膜机的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导轮组件朝向或远离边框运动,以使导轮组件的滚轮抵压边框与膜片。
进一步地,在步骤S33中,贴膜机的直线模组带动贴膜机的导轮组件沿吸盘的长度方向X移动,以使导轮组件的滚轮在边框与膜片上滚压平移。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通过吸合结构对膜片和边框进行运输,膜片和边框被运输至承载结构上后进行相互贴合,以完成对膜片的贴合加工。在上述过程中,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且两个抽真空组件可分别独立控制工作。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进行膜片和边框的贴合加工相比,本申请中的贴膜机不仅能够提升加工效率,且降低了加工次品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贴膜机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贴膜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吸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2中的承载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驱动装置;20、吸合结构;21、吸盘;211、第一吸附区;212、第二吸附区;213、第三吸附区;22、第一抽真空组件;23、第二抽真空组件;30、膜片;40、边框;50、承载结构;51、第四吸附区;60、定位检测装置;70、直线模组;80、滚轮;90、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如图1所示,贴膜机包括吸合结构20、驱动装置10、承载结构50及压合结构。其中,吸合结构20包括吸盘21及设置在吸盘21上的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吸盘21通过抽真空组件吸合膜片30和边框40,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30,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40。驱动装置10与吸合结构20相连接。承载结构50用于承载膜片30和边框40。压合结构设置在吸合结构20或驱动装置10上,驱动装置10带动吸合结构20运动,并通过吸合结构20将膜片30和边框40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的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压合。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10通过吸合结构20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运输,膜片30和边框40被运输至承载结构50上后进行相互贴合,以完成对膜片30的贴合加工。在上述过程中,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30,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40,且两个抽真空组件的工作模式可独立控制。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进行膜片30和边框40的贴合加工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贴膜机不仅能够提升加工效率,且降低了加工次品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膜片30和边框40的夹取和放置由两套独立的抽真空组件控制进行,实现了高精度连续化的生产。这样,一个吸盘21上能够实现两种工件的分别取放,通用性较强。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0为机械手。
可选地,承载结构50为多孔吸盘。
在本实施例中,膜片30为柔性电池,边框40为边框,通过将边框贴合在柔性电池上,以使柔性电池的装配或者拆卸更加容易,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驱动装置10具有多个维度的自由度,可执行任意动作以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夹取及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贴膜机还包括定位检测装置60。其中,定位检测装置60设置在吸盘21上,定位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定位膜片30和边框40的具体位置,当膜片30和边框40位于预设位置时,启动对应的抽真空组件。具体地,在驱动装置10及吸盘21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运输前,通过定位检测装置60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位置检测,当膜片30和边框40位于预设位置(预设区域)内时,驱动装置10通过吸盘21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吸取,保证吸盘21能够准确地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对位吸合。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检测装置60为视觉检测装置。视觉检测装置通过对膜片30和边框40的特征进行识别,以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准确的定位。
可选地,定位检测装置60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定位检测装置60为红外线传感装置。
如图2所示,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包括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用于吸合膜片30,第二抽真空组件23用于吸合边框40,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可独立控制。这样,吸盘21上设置有相互独立控制运行的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通过贴膜机的控制装置对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分别控制,以实现贴膜机对膜片30和边框40的分别运输、吸合。这样,将两个抽真空组件设置在一个吸盘21上,以减小贴膜机的占用体积,实现贴膜机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膜片30和边框40吸合的工作模式不限于此。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第二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这样,通过贴膜机的控制装置对第一抽真空组件和第二抽真空组件分别控制,以实现贴膜机对膜片和边框的分别运输、吸合。同时,将两个抽真空组件设置在一个吸盘上,以减小贴膜机的占用体积,实现贴膜机小型化。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第二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这样,通过贴膜机的控制装置对第一抽真空组件和第二抽真空组件分别控制,以实现贴膜机对膜片和边框的分别运输、吸合。同时,将两个抽真空组件设置在一个吸盘上,以减小贴膜机的占用体积,实现贴膜机小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吸盘21的下表面包括多个吸附区,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分别与不同的吸附区连通,且各吸附区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具体地,与第一抽真空组件22连通的吸附区为吸盘21下表面的中央区域,即吸盘21的中间部位对膜片30进行吸合,与第二抽真空组件23连通的吸附区为吸盘21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即吸盘21的边缘部分对边框40进行吸合,同时,吸盘21的边缘部分也可对膜片30进行吸合,以实现贴膜机的吸盘21针对不同部件采用不同吸合区域的目的,实现吸盘21的吸附多样性。
如图3所示,沿吸盘21的长度方向X,多个吸附区包括第一吸附区211、第二吸附区212和第三吸附区213,其中,第二吸附区212位于第一吸附区211与第三吸附区213之间,第一抽真空组件22与第二吸附区212连通,第二抽真空组件23与第一吸附区211和第三吸附区213连通,通过第二吸附区212和第一吸附区211及第三吸附区213对膜片30进行吸合,通过第一吸附区211和第三吸附区213对边框40进行吸合。其中,第二吸附区212的吸附面积大于第一吸附区211和第三吸附区213的总吸附面积。具体地,第二吸附区212、第一吸附区211及第三吸附区213用于吸附膜片30,第一吸附区211和第三吸附区213用于吸合边框40,以使边框贴合在柔性电池的四周,实现边框对柔性电池的加固。上述划分方式较为简单,使得吸盘21的加工更加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膜片30和边框40吸合的工作模式不限于此。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只通过第二吸附区对膜片进行吸合,通过第一吸附区和第三吸附区对边框进行吸合。上述划分方式较为简单,使得吸盘的加工更加容易。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只通过第一吸附区211和第三吸附区213对膜片进行吸合,通过第一吸附区和第三吸附区对边框进行吸合。上述划分方式较为简单,使得吸盘的加工更加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吸盘21上吸附区的划分不限于此。可选地,多个吸附区包括第四吸附区和第五吸附区,且第四吸附区位于吸盘下表面的中央位置,第五吸附区围绕第四吸附区设置,且位于第四吸附区的外侧,第四吸附区用于吸合膜片30,第五吸附区用于吸合边框40,以使边框贴合在柔性电池的四周,实现边框对柔性电池的加固。上述划分方式较为简单,使得吸盘的加工更加容易。
如图3所示,第一吸附区211和第二吸附区212和第三吸附区213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通过相应的吸附孔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吸附,进而使得吸盘2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如图2和图3所示,贴膜机还包括直线模组70及设置在直线模组70上的导轮组件。其中,直线模组70设置在吸盘21上。导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80,各滚轮80能够抵压在边框40上,以使边框40与膜片30连接。可选地,吸盘21为立方体结构,导轮组件沿着吸盘21的侧壁进行滑动,以实现滚轮80的滑动。
具体地,当膜片30和边框40被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时,控制装置对导轮组件进行控制并使其沿直线模组70滑动,则导轮组件在直线模组70的带动下抵压在边框40上并相对于边框40进行滑动,以使膜片30和边框40粘结在一起。
如图2和图3所示,直线模组70的长度方向与吸盘21的长度方向X相同,直线模组70为两个,且两个直线模组70分别位于吸盘21的两侧,直线模组70沿吸盘21的长度方向X延伸。具体地,在导轮组件沿着直线模组70滑动的过程中,滚轮80能够沿着边框40进行滚压平移,且边框40朝向膜片30的一侧具有粘性,在滚轮80的作用下,使得边框40与膜片30充分粘结,提升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模组70方向设置不限于此。可选地,直线模组70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吸盘21的长度方向X垂直,直线模组70为两个,两个直线模组70分别位于吸盘21的两侧,直线模组70沿吸盘21的宽度方向Y延伸。
可选地,导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滚轮组,且至少两个滚轮组与至少两个直线模组70对应设置,且各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80。如图2和图3所示,导轮组件包括两个滚轮组,且两个滚轮组与两个直线模组70对应设置,且各滚轮组包括两个滚轮80。这样,在导轮组件沿着直线模组70滑动的过程中,上述结构使得滚轮80对边框40与膜片30的压合更加有效,进一步提升边框40与膜片30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升贴膜机的运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滚轮8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各滚轮组包括三个、四个或多个滚轮80。
可选地,贴膜机还包括多个升降驱动装置90。其中,多个升降驱动装置90与多个滚轮80对应设置,各升降驱动装置90能够驱动相应的滚轮80朝向或远离承载结构50运动。如图2所示,贴膜机还包括四个升降驱动装置90。其中,四个升降驱动装置90与四个滚轮80对应设置。具体地,各升降驱动装置90能够驱动相应的滚轮80对边框40与膜片30进行点压,点压完成后直线模组70带动滚轮80在边框40上滚压平移,以实现边框40与膜片30的粘结。
具体地,当膜片30和边框40被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时,各升降驱动装置90驱动相应的滚轮80朝向边框40运动并对边框40进行点压,以使边框40与膜片30之间的多个点先粘结在一起。之后,直线模组70带动滚轮80沿着边框40滚压平移,以实现边框40与膜片30的粘结。这样,膜片30和边框40之间先点压再进行连续滚压平移,防止二者连接处气泡而影响二者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升贴膜机的贴膜效率及贴膜质量。同时,在滚压过程中,滚轮80的上述运动方式能够避免因切向运动造成的应力累计导致膜片30和边框40粘贴错位、褶皱及变形。
可选地,升降驱动装置90为气缸。
如图4所示,承载结构50包括第三抽真空组件,第三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30。其中,承载结构50的上表面具有第四吸附区51,第三抽真空组件通过第四吸附区51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吸合。具体地,在膜片30和边框40被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时,第三抽真空组件对膜片30进行吸附,第二抽真空组件23对边框40进行吸附,确保二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提升二者粘结的准确度及精确度。同时,第三抽真空组件对膜片30的吸合作用能够将膜片30展平,使得被贴附后的膜片30更加平整、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边框40的胶边将边框40与膜片30粘结在一起。具体地,边框40的胶边是指粘贴有粘结胶的边框区,且粘结胶位于边框40朝向膜片30的一侧设置。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贴膜方法,采用上述的贴膜机,贴膜方法包括:
步骤S1:驱动装置10带动贴膜机的吸合结构20移动,移动至膜片30所处位置时,吸合结构20通过至少一个贴膜机的抽真空组件将膜片30吸合并放置在贴膜机的承载结构50上;
步骤S2:抽真空组件停止运行,以使吸盘21释放膜片30;
步骤S3:驱动装置10带动吸盘21移动,移动至边框40所处位置时,吸盘21通过至少一个贴膜机的抽真空组件将边框40吸合并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的膜片30上,贴膜机的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的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压合。
具体地,驱动装置10通过吸盘21对膜片30和边框40进行运输,膜片30和边框40被运输至承载结构50上后进行相互贴合,以完成对膜片30的贴合加工。在上述过程中,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30,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40,且两个抽真空组件的工作模式可独立控制。其中,驱动装置10先将膜片30运输至承载结构50上,之后再将边框40运输至承载结构50上,使得边框40与膜片贴合设置且位于膜片30的上方。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进行膜片30和边框40的贴合加工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贴膜机不仅能够提升加工效率,且降低了加工次品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在吸合结构20移动的过程中,贴膜机的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膜片30的具体位置,当膜片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贴膜机的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以使膜片30被吸合在吸盘21上;
步骤S12:吸合结构20带动膜片30运动,运动至承载结构50的上方时将膜片30与承载结构50贴合设置。
具体地,在进行膜片30的运输过程中,通过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膜片30的具体位置,当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到膜片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或第二抽真空组件23处于开启状态并对膜片30进行吸合,以使膜片30被吸合在吸盘21上。之后,通过驱动装置10对膜片30进行运输,使其落在承载结构50上并与承载结构50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中,吸合结构20将膜片30与承载结构50贴合设置时,承载结构50的第三抽真空组件开始运行,吸附膜片30。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运行预设时间或者在承载结构50的第三抽真空组件运行后停止运行,以使膜片30被释放并吸合在承载结构50上。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在吸合结构20移动的过程中,贴膜机的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边框40的具体位置,当边框4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启动吸合结构20的第二抽真空组件23,以使边框40被吸合在吸盘21上;
步骤S32:吸合结构带动边框40运动,运动至承载结构50的上方时将边框40与膜片30贴合设置,以使边框40与膜片30连接。
具体地,在进行边框40的运输过程中,通过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边框40的具体位置,当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到边框4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抽真空组件23处于开启状态并对边框40进行吸合,以使边框40被吸合在吸盘21上。之后,通过驱动装置10对边框40进行运输,当驱动装置10运动至承载结构50的上方时下降至承载结构50上,并保持第二抽真空组件23处于开启状态以吸附边框40,使其落在承载结构50上的膜片30上并与膜片30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2后,还包括:步骤S33:贴膜机的升降驱动装置90驱动导轮组件朝向边框40运动,以使导轮组件的滚轮80抵压边框40的胶边与膜片30。这样,通过上述操作以实现滚轮80对膜片30的点压。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3中,贴膜机的直线模组70带动贴膜机的导轮组件沿吸盘21的长度方向X移动,以使导轮组件的滚轮80在边框40的胶边与膜片30上滚压平移。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中,当膜片30与承载结构50贴合时,承载结构50的第三抽真空组件运行并将膜片30吸合。这样,在膜片30和边框40被放置在承载结构50上时,第三抽真空组件对膜片30进行吸附,第二抽真空组件23对边框40进行吸附,确保二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提升二者粘结的准确度及精确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驱动装置对膜片和边框进行运输,膜片和边框被运输至承载结构上后进行相互贴合,以完成对膜片的贴合加工。在上述过程中,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膜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边框,且两个抽真空组件的工作模式可独立控制工作。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进行膜片和边框的贴合加工相比,本申请中的贴膜机不仅能够提升加工效率,且降低了加工次品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贴膜效率较低,且影响贴膜质量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贴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合结构(20),所述吸合结构(20)包括吸盘(21)及设置在所述吸盘(21)上的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所述吸盘(21)通过所述抽真空组件吸合膜片(30)和边框(40),至少一个所述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所述膜片(30),至少一个所述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所述边框(40);
驱动装置(10),与所述吸合结构(20)相连接;
承载结构(50),用于承载所述膜片(30)和所述边框(40);
压合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合结构(20)或所述驱动装置(10)上,所述驱动装置(10)带动所述吸合结构(20)运动,并通过所述吸合结构(20)将所述膜片(30)和所述边框(40)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50)上,所述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50)上的所述膜片(30)和所述边框(40)进行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还包括:
定位检测装置(60),设置在所述吸合结构(20)上,所述定位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定位所述膜片(30)和所述边框(40)的具体位置,当所述膜片(30)和所述边框(40)位于预设位置时,启动对应的所述抽真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抽真空组件包括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第二抽真空组件(23),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用于吸合所述膜片(30),所述第二抽真空组件(23)用于吸合所述边框(40)和/或所述膜片(30),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所述第二抽真空组件(23)分别独立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21)的下表面包括多个吸附区,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所述第二抽真空组件(23)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吸附区连通,且各所述吸附区之间彼此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吸盘(21)的长度方向X,所述多个吸附区包括第一吸附区(211)、第二吸附区(212)和第三吸附区(213),其中,所述第二吸附区(212)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区(211)与所述第三吸附区(213)之间,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与所述第二吸附区(212)连通,所述第二抽真空组件(23)与所述第一吸附区(211)和所述第三吸附区(213)连通,通过所述第二吸附区(212)和/或所述第一吸附区(211)及所述第三吸附区(213)对所述膜片(30)进行吸合,通过所述第一吸附区(211)和所述第三吸附区(213)对所述边框(40)进行吸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区(211)和/或所述第二吸附区(212)和/或所述第三吸附区(213)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结构包括:
直线模组(70),设置在所述吸合结构(20)上;
设置在所述直线模组(70)上的导轮组件,所述导轮组件能够沿着所述直线模组(70)滑动,所述导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80),各所述滚轮(80)能够抵压在所述边框(40)上,以使所述边框(40)与位于所述边框(40)下方的所述膜片(30)压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70)驱动所述导轮组件沿所述吸盘(21)的长度方向X移动,所述直线模组(7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直线模组(70)分别位于所述吸合结构(20)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滚轮组,且至少两个所述滚轮组与至少两个所述直线模组(70)对应设置,且各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滚轮(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还包括:
多个升降驱动装置(90),多个所述升降驱动装置(90)与多个所述滚轮(80)对应设置,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90)能够驱动相应的所述滚轮(80)升降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50)包括第三抽真空组件,所述第三抽真空组件用于吸合所述膜片(30)。
12.一种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贴膜机,所述贴膜方法包括:
步骤S1:驱动装置(10)带动所述贴膜机的吸合结构(20)移动,移动至膜片(30)所处位置时,所述吸合结构(20)通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将所述膜片(30)吸合并放置在所述贴膜机的承载结构(50)上;
步骤S2:所述吸合结构(20)的所述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停止运行,以使所述吸盘(21)释放所述膜片(30);
步骤S3:所述驱动装置(10)带动所述吸盘(21)移动,移动至边框(40)所处位置时,所述吸合结构(20)通过至少一个抽真空组件将所述边框(40)吸合并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50)上的所述膜片(30)上,所述贴膜机的压合结构对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50)上的所述膜片(30)和所述边框(40)进行压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在所述吸合结构(20)移动的过程中,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所述膜片(30)的具体位置,当所述膜片(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所述贴膜机的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或第二抽真空组件(23),以使所述膜片(30)被吸合在所述吸盘(21)上;
步骤S12:所述吸合结构(20)带动所述膜片(30)运动,运动至所述承载结构(50)的上方时将所述膜片(30)与所述承载结构(50)贴合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还包括:
当所述吸合结构(20)将所述膜片(30)与所述承载结构(50)贴合设置时,所述承载结构(50)的第三抽真空组件开始运行,吸附所述膜片(3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在所述吸合结构(20)移动的过程中,定位检测装置(60)检测所述边框(40)的具体位置,当所述边框(4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启动所述吸合结构(20)的第二抽真空组件(23),以使所述边框(40)被吸合在所述吸盘(21)上;
步骤S32:所述吸合结构(20)带动所述边框(40)运动,运动至所述承载结构(50)的上方时将所述边框(40)与所述膜片(30)贴合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2后,还包括:
步骤S33:所述贴膜机的升降驱动装置(90)驱动导轮组件朝向或远离所述边框(40)运动,以使所述导轮组件的滚轮(80)抵压所述边框(40)与所述膜片(3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3中,所述贴膜机的直线模组(70)带动所述贴膜机的导轮组件沿所述吸盘(21)的长度方向X移动,以使所述导轮组件的滚轮(80)在所述边框(40)与所述膜片(30)上滚压平移。
CN201810668613.0A 2018-06-26 2018-06-26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Pending CN110649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8613.0A CN110649188A (zh) 2018-06-26 2018-06-26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8613.0A CN110649188A (zh) 2018-06-26 2018-06-26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9188A true CN110649188A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0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8613.0A Pending CN110649188A (zh) 2018-06-26 2018-06-26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91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737A (zh) * 2022-03-28 2022-06-24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航天舱段软木自动化粘贴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384A (zh) * 2003-05-09 2004-11-24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矩形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叠垛机
JP2009129777A (ja) * 2007-11-26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CN201291631Y (zh) * 2008-11-07 2009-08-19 梁文豪 膜片贴合机台
JP2010238655A (ja) * 2009-03-11 2010-10-21 Takatori Corp 燃料電池セルの製造装置
CN201728885U (zh) * 2010-05-06 2011-02-02 刘海洋 一种覆膜机用无压框工作台
CN104999771A (zh) * 2015-08-05 2015-10-28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顶升贴合设备
CN106169596A (zh) * 2015-05-21 2016-11-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吸附薄膜板以防止下垂的系统
CN205790208U (zh) * 2016-05-31 2016-12-07 广东东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贴胶机构
CN206383622U (zh) * 2016-11-22 2017-08-08 深圳市福和达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高真空贴合ccd对位机构
CN207269042U (zh) * 2017-09-21 2018-04-24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膜贴附装置
US20180158796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Tokyo Electron Limited Bonding apparatus, bonding system, bond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208385488U (zh) * 2018-06-26 2019-01-15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贴膜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384A (zh) * 2003-05-09 2004-11-24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矩形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叠垛机
JP2009129777A (ja) * 2007-11-26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CN201291631Y (zh) * 2008-11-07 2009-08-19 梁文豪 膜片贴合机台
JP2010238655A (ja) * 2009-03-11 2010-10-21 Takatori Corp 燃料電池セルの製造装置
CN201728885U (zh) * 2010-05-06 2011-02-02 刘海洋 一种覆膜机用无压框工作台
CN106169596A (zh) * 2015-05-21 2016-11-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吸附薄膜板以防止下垂的系统
CN104999771A (zh) * 2015-08-05 2015-10-28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顶升贴合设备
CN205790208U (zh) * 2016-05-31 2016-12-07 广东东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贴胶机构
CN206383622U (zh) * 2016-11-22 2017-08-08 深圳市福和达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高真空贴合ccd对位机构
US20180158796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Tokyo Electron Limited Bonding apparatus, bonding system, bond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207269042U (zh) * 2017-09-21 2018-04-24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膜贴附装置
CN208385488U (zh) * 2018-06-26 2019-01-15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贴膜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737A (zh) * 2022-03-28 2022-06-24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航天舱段软木自动化粘贴装置及方法
CN114658737B (zh) * 2022-03-28 2024-05-03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航天舱段软木自动化粘贴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3747B (zh) 一种自动fpc贴合机及贴板方法
CN108995866B (zh) 自动贴膜设备
CN110154496A (zh) 显示屏贴合设备
CN213382974U (zh) 大曲面输料结构
CN112571367A (zh) 贴合设备及其中介机构、及贴合方法
JPS6331337B2 (zh)
CN110649188A (zh) 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CN208385488U (zh) 贴膜机
CN113601629B (zh) 板式部件自动粘接装置及其板材加工方法
MXPA05006959A (es) Dispositivo porta herramienta para colaborar con vidrio.
CN113561610A (zh) 一种触摸板自动贴合装置
CN209851764U (zh) 贴膜装置
JP2016181613A (ja) 基板への接着テープ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CN111114085A (zh) 层压设备
CN213353538U (zh) 大曲面贴膜结构
CN212949176U (zh) 大曲面贴膜机
CN213387009U (zh) 大曲面膜材上料监测结构
CN212150756U (zh) 一种pcb板自动贴胶生产线
CN210524396U (zh) 一种皮革配件组装的设备
CN210415827U (zh) 显示屏贴合设备
CN110626857A (zh) 一种双头贴膜机
CN112357665A (zh) 搬运装置与防尘用网对贴机
CN111114883A (zh) 贴膜机
CN212949184U (zh) 大曲面上料结构
CN110815836A (zh) 一种用于扬声器环形垫棉的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A129-1, No. 10 Zhong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102200

Applicant after: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129-1, No. 10 Zhong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102200

Applicant befor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Unit 611, unit 3, 6 / F, building 1, yard 30, Yuzhi East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8

Applicant after: Zishi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129-1, No. 10 Zhong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102200

Applicant befor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