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6822A - 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6822A
CN110576822A CN201910486099.3A CN201910486099A CN110576822A CN 110576822 A CN110576822 A CN 110576822A CN 201910486099 A CN201910486099 A CN 201910486099A CN 110576822 A CN110576822 A CN 110576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vehicle body
airbag device
pedestria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60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6822B (zh
Inventor
青木孝志
菅野修
冈村宪有
佐佐木真人
中村英俊
元吉真广
中岛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76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6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6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6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11Expansion of air bags
    • B60R2021/01238Expansion of air bags control of expansion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0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bag being integrated in a multi-ba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means outside vehicl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20),其袋体的形状保持性优异而能够恰当吸收保护对象者碰撞时的冲击,并且抑制越到发动机罩上的保护对象者向前方滑落。安全气囊装置(20)具备通过来自充气机(21)的气体而在车身前部的车身上展开的袋体单元(22),袋体单元(22)具备呈环状连续设置的第一袋体(23)、第二袋体(24)和连接体。第一袋体(23)和第二袋体(24)在车身上呈山形立起,从而外形构成大致三角形。连接体由拴带(25)或供来自充气机(21)的气体流入的第三袋体(28)构成。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行人等保护对象者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安全气囊装置而已知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具备一种当检测或预测到与保护对象者的碰撞时会膨胀而在从车身的保险杠上表面到发动机罩的大致前端部为止的范围内展开的安全气囊。通过安全气囊能够吸收并缓和保护对象者碰撞时的冲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847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安全气囊装置中所采用的是由一个袋体构成的安全气囊。因此,整个袋体会因保护对象者碰撞时的冲击而容易瘪掉,安全气囊的形状保持性上存在难点,并且存在无法很好地吸收保护对象者的冲击的隐患。
另外,难以抑制越到发动机罩上的保护对象者向前方滑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体的形状保持性优异而能够恰当吸收保护对象者碰撞时的冲击、并能抑制越到发动机罩上的保护对象者向前方滑落的安全气囊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通过来自充气机的气体而在车身前部的车身上展开的袋体单元,该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单元具备呈环状连续设置的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连接体,且在所述袋体单元展开时,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在车身上呈山形立起,从而外形构成大致三角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袋体的形状保持性优异而能够恰当吸收保护对象者碰撞时的冲击、并能抑制越到发动机罩上的保护对象者向前方滑落的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车身前部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2是表示展开后的袋体单元的局部剖视放大侧视图。
图3是第一袋体及第二袋体的展开前的示意性放大俯视图。
图4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放大侧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放大侧视图。
图6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放大侧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车身前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袋体单元展开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放大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动机罩
3 叶子板
20 安全气囊装置
21 充气机
22 袋体单元
23 第一袋体
24 第二袋体
25 拴带(连接体)
27 接缝
28 第三袋体
30 碰撞检测装置
31 摄像头(检测装置)
32 控制单元(控制机构)
40 膜部件
41 第四袋体
H 行人
V 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对方向进行说明时,基于从驾驶员的角度看到的前后左右上下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V在车身的前部具备覆盖发动机室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1。在发动机罩1的前端下方具备安全气囊装置20。安全气囊装置20吸收因行人等(包括骑自行车等的人)保护对象者(以下简称为“行人”)的碰撞而造成的冲击。
如图2所示,安全气囊装置20具备充气机21和作为安全气囊来展开的袋体单元22。袋体单元22折叠收纳在安全气囊装置20内。袋体单元22既可以构成为在发动机罩1上展开一个,也可以构成为在发动机罩1上左右展开多个或在发动机罩1上及左右的叶子板上(未图示)的范围内展开多个。另外,袋体单元22也可以是沿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长形状。
充气机21是向袋体单元22喷出气体的部件。充气机21是使用气体发生剂的烟火型(pyro type)。充气机21根据后述的碰撞检测装置30的指令而被点火来喷出气体。
此外,在具备多个袋体单元22的情况下,充气机21也可以与之对应地设置多个。另外,在袋体单元22是沿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长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充气机21与之配合地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多个。
此外,安全气囊装置20中具备用于控制充气机21的点火和气体喷出量的未图示的控制机构。在各控制机构上连接有构成碰撞检测装置30的控制单元32(参照图1)。控制机构基于从控制单元32送来的信号控制充气机21的点火和气体喷出量。关于碰撞检测装置30详见后述。
此外,作为充气机21也可以使用通过火药等使填充有高压的膨胀用气体的高压气瓶的分隔壁断裂而使膨胀用气体喷出的类型(混合型)来代替烟火型。
如图2所示,袋体单元22从形成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与格栅1b之间的间隙S1通过并在发动机罩1上和左右的叶子板上展开。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为了确保间隙S1的大小而相对于格栅1b的上端部等设置因袋体单元22展开时的推压力而断裂的脆弱部或因展开时的推压力而开口的窗部。通过设置这种脆弱部或窗部,能够实现袋体单元22的更顺利的展开。
袋体单元22具备呈环状连续设置的第一袋体23、第二袋体24和作为连接体的拴带25。袋体单元22以第一袋体23与第二袋体24的连接部26为顶点在车身上呈山形立起,从而从车身的侧方来看外形呈大致三角形。
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从车身的侧方来看截面均呈大致椭圆形,其内部流入来自充气机21的气体而鼓起。第一袋体23位于车身的前侧,第二袋体24位于第一袋体23的后侧。也就是说,第一袋体23的前表面朝向车身的前方,并以与行人相对而立的方式在车身上立起。另一方面,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朝向车身的后方,并以能够与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相对而立的方式在车身上立起。
如图3所示,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在气体流入前的俯视时呈大致四边形,且内部空间通过连接部26而连通。也就是说,来自充气机21的气体流入第一袋体23内使其鼓起,且之后从连接部26通过而流入第二袋体24内使其鼓起。在连接部26上形成有接缝27,该接缝27成为山形的折痕的起点。此外,即使在不设置接缝27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在连接部26的左右端部设置不流入气体的凹部(退让部)26a来作为山形的折痕的起点。另外,通过在连接部26上设置接缝27或拴带等,能够将从第一袋体23向第二袋体24的气体流动在中途分隔开。由此,也能调节气体的流量。
此外,也可以相对于连接部26设置仅容许从第一袋体23侧向第二袋体24侧的气体流动的单向阀。通过设置这种单向阀而能够保持第二袋体24的鼓起状态,从而第二袋体24的形状保持性甚至整个袋体单元22的形状保持性提高。
如图2所示,拴带25在车身上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将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与第二袋体24的下端部连接。拴带25是成为袋体单元22的底面的部分,其覆盖发动机罩1和叶子板的至少一部分并能与这些部分抵接。拴带2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在第一袋体23的截面为大致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中加上第二袋体24的截面为大致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而得到的长度短。
在袋体单元22的内侧形成有由第一袋体23的内面、第二袋体24的内面和拴带25的内面包围而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空间部K1。空间部K1能够作为容许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的变形并吸收冲击的空间来发挥功能,另外,通过行人的胳膊和腿被插入,也能作为保持它们的保持空间来发挥功能。
接着,对碰撞检测装置3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碰撞检测装置30具备隔着前挡风玻璃W朝向前方的作为检测装置的摄像头31、和配置于发动机室内等适当位置的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单元32。
摄像头31是红外线摄像头,但也可以是进行一般拍摄的公知的摄像头。摄像头31通过隔着前挡风玻璃W拍摄车身前方来检测车身前方的状况。另外,摄像头31也可以利用在辅助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使用的摄像头。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为了安全性更好的驾驶以及为了使车辆系统自动化、适应、强化而开发的系统。
控制单元32输入来自摄像头31的摄像数据,并预测相对于行驶中等的汽车V是否存在有可能向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靠近且与之碰撞的行人。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32例如在每个规定时刻计算处于发动机罩1的前方的远近两个位置上的行人的大小(面积)变化,并预测是否存在有可能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碰撞的行人。
控制单元32在预测为存在有可能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碰撞的行人的情况下向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
接着,对行人与车身的前端部碰撞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当因点火启动等而使汽车V成为可行驶状态时,碰撞检测装置30的摄像头31开始车身前方的拍摄,且控制单元32输入摄像头31的摄像数据。控制单元32基于所输入的摄像数据而开始预测是否存在有可能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碰撞的行人。
控制单元32在预测为存在有可能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碰撞的行人的情况下向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这样,充气机21点火而将袋体单元22从安全气囊装置20通过间隙S1展开在发动机罩1上等。在该情况下,来自充气机21的气体流入第一袋体23内,第一袋体23在发动机罩1上等立起。
之后,气体通过连接部26从第一袋体23流入第二袋体24内,第二袋体24鼓起,并且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以连接部26为顶点呈山形立起。另外,通过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鼓起,拴带25在前后方向上被拉拽并与发动机罩1上等抵接。由此,袋体单元22在使第一袋体23的前表面与行人相对而立的状态下设置于发动机罩1上等。
之后,当行人与车身的前端部碰撞时,能够由袋体单元22的第一袋体23接住所碰撞的行人,并能通过第一袋体23的变形来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在该情况下,第一袋体23由于从车身的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立起,所以能够接住行人的靠近重心的腰部。由此,能够由第一袋体23吸收行人碰撞时的冲击。
在该情况下,第一袋体23由于其后侧由在发动机罩1上等立起的第二袋体24支承,所以保形性高、并能有效地吸收行人的冲击。另外,当第一袋体23变形时第二袋体24随之变形,因此能够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而且,冲击被吸收后的行人能够越到并保持在发动机罩1上。
之后,在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向前端部1a侧偏离后的情况下,行人的脚等会碰到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能够通过第二袋体24防止行人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侧跌落。
此外,在袋体单元22构成为在发动机罩1上等的左右展开多个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2也能构成为预测碰撞位置、并使靠近所预测的碰撞位置的袋体单元22先展开。
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32在预测为存在有可能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碰撞的行人的情况下,计算行人与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的左右方向的哪个位置碰撞来预测碰撞位置。
接着,控制单元32向与所预测的碰撞位置对应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例如,在所预测的碰撞位置是发动机罩1的中央部的情况下,向对应的中央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并随后向左侧的充气机21和右侧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另外,在所预测的碰撞位置是发动机罩1的左侧的情况下,向对应的左侧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并随后向中央的充气机21和右侧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另外,在所预测的碰撞位置是发动机罩1的右侧的情况下,向对应的右侧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并随后向中央的充气机21和左侧的充气机21发送点火信号。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追随着碰撞后的行人的移动使多个袋体单元22适当展开,并能有效地吸收行人的冲击。
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由第一袋体23和第二袋体24在车身上呈山形立起且外形构成大致三角形的袋体单元22承受与车身碰撞的行人,因此,能够通过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的变形来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在该情况下,由于袋体单元22的外形构成大致三角形,所以相对于冲击的形状保持性优异、并能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另外,袋体单元22由于从成为车身前端部的发动机罩1的前端部1a展开,所以能够接住与车身碰撞的行人的成为重心附近位置的腰部,并能有效地吸收行人的冲击。
此外,由于行人的腰部附近会碰到袋体单元22,所以能够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成为行人由弹出式防护罩等压着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由此,成为车身与行人的相对速度接近的状态,行人不易向后方被弹起。
另外,由于袋体单元22的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朝向车身的后方,并以能够与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相对而立的方式立起,所以在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向前端部1a偏离后的情况下,行人的脚等会碰到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能够通过第二袋体24防止行人从发动机罩1的前端跌落。由此,能够避免行人向地面跌落的二次碰撞。因此,能够适当保护行人。
另外,由于第一袋体23与第二袋体24由拴带25连接,所以拴带25容易抵接在发动机罩1上和左右的叶子板上,袋体单元22的形状保持性提高。因此,能够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
另外,由于将第一袋体23与第二袋体24由拴带25连接,所以袋体单元22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在确保形状保持性的同时降低充气机21的气体喷出量。
另外,由于在第一袋体23与第二袋体24的连接部26上形成有接缝27,所以在第一袋体23和第二袋体24通过来自充气机21的气体而鼓起时,连接部26以接缝27为起点弯折成山形。因此,袋体单元22的形状保持性提高。另外,通过接缝27能够将从第一袋体23向第二袋体24的气体流动在中途分隔开,能够调节气体的流量。
另外,由于具备碰撞检测装置30,所以能够用摄像头31预测行人的碰撞、并在碰撞前使袋体单元22从安全气囊装置20展开。由此,能够更确实地吸收行人的冲击。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4A、图4B对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是袋体单元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
如图4A所示,袋体单元22在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具备转动支点O1,并构成为能够以该转动支点O1为中心向成为车身前方的图中箭头X1方向转动。在转动支点O1上配置有成为转动中心的未图示的芯材等。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不配置芯材等而是利用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的缩窄的部分等来使袋体单元22能够向车身的前方转动。
具备这种袋体单元22的安全气囊装置20如下所述发挥作用。
由于袋体单元22的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朝向车身的后方,并以能够与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相对而立的方式立起,所以在碰撞之后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向前端部1a偏离后的情况下,行人的脚等会碰到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能够通过第二袋体24抑制行人从发动机罩的前端跌落。
之后,如图4B所示,在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由行人H的脚L等被进一步推压的情况下,袋体单元22承受该推压力并以转动支点O1为中心向前侧转动。通过该转动,与第一袋体23的内面和第二袋体24的内面共同包围而形成了大致三角形的空间部K1的栓带25朝向行人H侧。
由此,行人H的脚L等会碰到拴带25并被保持,并且拴带25向前侧弯曲、脚L等被容纳保持在空间部K1内。因此,能够防止行人H从车身前端跌落。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能向车身的前方转动的袋体单元22能够防止行人H向车身前方的偏离,所以能够避免行人H向地面跌落的二次碰撞。因此,能够适当保护行人H。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5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不同点是代替拴带25设有第三袋体28。
第三袋体28的薄形的截面呈大致椭圆形。第三袋体28的前端部与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连接,另外,第三袋体28的后端部与第二袋体24的下端部连接。第三袋体28通过后端部而使内部空间与第二袋体24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此,第三袋体28通过从第二袋体24流过来的气体而鼓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第三袋体28,所以与具备拴带25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适当地吸收行人的冲击。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6A、图6B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本实施方式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袋体单元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
如图6A所示,袋体单元22在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具备转动支点O1,并构成为能够以该转动支点O1为中心向车身的前方转动。
在这种安全气囊装置20中,当第二袋体24的后表面由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H的脚L等被推压时,袋体单元22承受该推压力并以转动支点O1为中心向前侧转动。通过该转动,与第一袋体23的内面和第二袋体24的内面共同包围而构成了大致三角形的空间部K1的第三袋体28朝向行人H侧。
由此,行人H的脚L等会碰到第三袋体28并被保持,并且第三袋体28向前侧弯曲、脚L等被容纳保持在空间部K1内。因此,能够防止行人H从车身前端跌落。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能向车身的前方转动的袋体单元22能够防止行人H向车身前方的偏离,所以能够避免行人H向地面跌落的二次碰撞。因此,能够适当保护行人H。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7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本实施方式在发动机罩1上的前端左右配置袋体单元22、22,并且在袋体单元22、22之间架设有膜部件40。
在各袋体单元22的底部具备第三袋体28。各第三袋体28与发动机罩1上的前端左右的部位抵接。
膜部件40由与构成袋体单元22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构成,并呈长方形。膜部件40使两端部安装(缝)在第一袋体23、23的各前表面上,并架设于袋体单元22、22之间。
在这种安全气囊装置20中,膜部件40的后表面朝向车身的后方,并以能够与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相对而立的方式在车身上立起。由此,在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向前端部1a偏离后的情况下,行人的脚等会碰到膜部件40的后表面,能够以卡在膜部件40上的方式防止行人的跌落。由此,能够避免行人向地面跌落的二次碰撞。因此,能够适当保护行人。
此外,膜部件40由于在车身的前端部1a上立起,所以也能作为吸收行人与车身碰撞时的行人的冲击的部件来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由于由左右的袋体单元22、22支承膜部件40,所以能够由左右的袋体单元22、22恰当吸收膜部件40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膜部件40架设在第一袋体23、23之间,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架设在后侧的第二袋体24、24之间。另外,也可以设于第一袋体23、23之间和第二袋体24、24之间这两者。
(第6实施方式)
参照图8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本实施方式将由第一袋体23、第二袋体24及拴带25构成的安全气囊22A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设置多个来作为袋体单元22。
在袋体单元22中,安全气囊22A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设置有三个。在前侧的安全气囊22A的第二袋体24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的安全气囊22A的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另外,在中间的安全气囊22A的第二袋体24的下端部连接有后侧的安全气囊22A的第一袋体23的下端部。各安全气囊22A彼此通过所述的各连接部分将内部空间连通。由此,流入前侧的安全气囊22A内的气体会流向中间的安全气囊22A,且之后会流向后侧的安全气囊22A。
在这种安全气囊装置20中,由于安全气囊22A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设置有三个,所以能够通过各安全气囊22A的变形来恰当吸收行人的冲击。另外,通过连续设置有三个,能够在形成于山形与山形之间的谷部卡住或保持行人,能够避免行人向地面跌落的二次碰撞。
(第7实施方式)
参照图9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本实施方式在左右的叶子板3、3上展开一对袋体单元22,并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袋体41将它们连结。
左右的袋体单元22、22具备相当于第一袋体23(参照图1等)的内侧袋体233、相当于第二袋体24(参照图1等)的外侧袋体244、和拴带25。左右的袋体单元22、22配置为内侧袋体233与外侧袋体244在车身的左右方向上并列且从车身的前方来看为大致三角形。
内侧袋体233及外侧袋体244沿着叶子板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内侧袋体233及外侧袋体244既能利用所述间隙S1(参照图2)来展开,也能在利用所述间隙S1或发动机罩1后边的空隙的同时利用形成于发动机罩1与叶子板3之间的间隙S3来展开。
第四袋体41将左右的内侧袋体233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第四袋体41在发动机罩1上展开。
在这种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在左右的叶子板3、3上展开一对袋体单元22,所以能够通过左右的袋体单元22、22防止行人从发动机罩1上越过叶子板3、3向路面跌落。另外,由于能够通过袋体单元22、22覆盖比较硬的部分即左右的叶子板3、3,所以行人的保护性高。
另外,通过第四袋体41能够恰当吸收越到发动机罩1上的行人的冲击。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第一袋体23及第二袋体24示出了长轴(全长)、单轴(厚度)相同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第一袋体23和第二袋体24中使全长、厚度相对不同。
在图10的袋体单元22中,使第一袋体23的全长比第二袋体24的全长更长,并使第一袋体23的厚度比第二袋体24的厚度更厚,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地构成。
另外,在设置多个充气机21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每个充气机21使气体的喷出量不同。
另外,作为检测装置而使用了摄像头3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雷达装置来检测行人。
另外,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具备能量储存机构的车辆。

Claims (10)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来自充气机的气体而在车身前部的车身上展开的袋体单元,该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袋体单元具备呈环状连续设置的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连接体,且在所述袋体单元展开时,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在车身上呈山形立起,从而外形构成大致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是拴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是供来自所述充气机的气体流入的第三袋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单元以使所述第一袋体位于车身的前侧并使所述第二袋体位于第一袋体的后侧,且从车身的侧方来看为大致三角形的方式配置,
所述袋体单元能够以所述第一袋体的下端部为中心向车身前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单元构成为在车身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至少展开一对,
在一对展开的所述袋体单元之间架设有防止保护对象者从车身上向前方跌落的膜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单元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具备多个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及所述连接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单元以使所述第一袋体与所述第二袋体在车身的左右方向上并列且从车身的前方来看为大致三角形的方式配置,
所述袋体单元在车身的左右的叶子板上至少展开一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在所述左右的叶子板上展开的所述袋体单元由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配置于发动机罩上的第四袋体连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袋体与所述第二袋体之间形成有接缝,该接缝成为山形的折痕的起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装置,其检测车身前方的状况;和
控制机构,其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来预测保护对象者的碰撞并使所述充气机工作。
CN201910486099.3A 2018-06-08 2019-06-05 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0576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9997 2018-06-08
JP2018109997A JP7022656B2 (ja) 2018-06-08 2018-06-08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6822A true CN110576822A (zh) 2019-12-17
CN110576822B CN110576822B (zh) 2023-01-13

Family

ID=6876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6099.3A Active CN110576822B (zh) 2018-06-08 2019-06-05 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7692B2 (zh)
JP (1) JP7022656B2 (zh)
CN (1) CN110576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4794B2 (ja) * 2019-12-27 2023-09-14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車外保護装置
KR20240006940A (ko) * 2022-07-07 2024-01-1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외장 에어백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0725B2 (en) * 2002-10-18 2006-02-2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CN1827432A (zh) * 2005-03-01 2006-09-06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和气囊装置
US20090242308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Toyoda Gosei Co., Ltd.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EP2502794A1 (en) * 2011-03-25 2012-09-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CN103338983A (zh) * 2011-02-28 2013-10-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
JP2016078762A (ja) * 2014-10-21 2016-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5946782A (zh) * 2015-03-09 2016-09-2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外用安全气囊
RU166337U1 (ru) * 2016-05-04 2016-11-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раль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лес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пешехода при столкновении с автомобилем
EP3321139A1 (en) * 2016-11-14 2018-05-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5627B2 (ja) * 1993-10-15 2000-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転落防止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8183422A (ja) * 1994-12-28 1996-07-16 Toyota Motor Corp 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0168473A (ja) * 1998-12-11 2000-06-20 Nissan Motor Co Ltd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923483B2 (en) * 2001-01-11 2005-08-02 Universal Propulsion Company, Inc.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WO2003053751A1 (en) * 2001-12-19 2003-07-03 Universal Propulsion Company, Inc. Vehicle frontal airbag system
JP4123270B2 (ja) * 2005-11-24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90289471A1 (en) * 2006-07-14 2009-11-26 Ian Antony Finney Safety System
DE102012206467A1 (de) * 2011-04-22 2012-10-25 Tk Holdings Inc. Außenairbag
JP2018086886A (ja) * 2016-11-28 2018-06-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2020029118A (ja) * 2018-08-21 2020-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保護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0725B2 (en) * 2002-10-18 2006-02-2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CN1827432A (zh) * 2005-03-01 2006-09-06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和气囊装置
US20090242308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Toyoda Gosei Co., Ltd.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CN103338983A (zh) * 2011-02-28 2013-10-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
EP2502794A1 (en) * 2011-03-25 2012-09-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JP2016078762A (ja) * 2014-10-21 2016-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5946782A (zh) * 2015-03-09 2016-09-2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外用安全气囊
RU166337U1 (ru) * 2016-05-04 2016-11-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раль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лес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пешехода при столкновении с автомобилем
EP3321139A1 (en) * 2016-11-14 2018-05-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27692B2 (en) 2021-06-08
CN110576822B (zh) 2023-01-13
JP7022656B2 (ja) 2022-02-18
JP2019209925A (ja) 2019-12-12
US20190375367A1 (en)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772B (zh) 具有辅助腔的车辆侧帘式安全气囊
JP7008582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11325559B2 (en) Roof airbag apparatus
JP4088624B2 (ja) 自動車外の人を保護する装置
JP6294963B2 (ja) 巻き付け型側面衝突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613694B (zh)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
CN110576823B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4465804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JP5983663B2 (ja)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7246908A (ja)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CN110576822B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2020152206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749522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277966A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37531B2 (ja) 助手席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2053575A (ja) 車両の車外保護装置
JP7344794B2 (ja) 車両の車外保護装置
JP2008037246A (ja)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3306098A (ja) 車両外置きエアバック装置
JP2020152208A (ja) 乗員保護装置
KR102602953B1 (ko) 차량용 보행자 보호 에어백 장치
JP6555659B2 (ja)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
JP5335746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312271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2053574A (ja) 車両の車外保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