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3967A - 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3967A
CN110573967A CN201880028422.6A CN201880028422A CN110573967A CN 110573967 A CN110573967 A CN 110573967A CN 201880028422 A CN201880028422 A CN 201880028422A CN 110573967 A CN110573967 A CN 110573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wiring
heat generating
folded part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84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3967B (zh
Inventor
梅村裕司
青山智克
加藤祥平
松田美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suzu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suz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suzu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suzu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7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41For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095Heat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 H05B3/26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the insulating base being an insulated metal pl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 H05B3/265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the insulating bas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e.g. cerami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H05B3/4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3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serpentin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5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multiple resistive elements or resistive zones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6Heaters using particular conn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扫动方向(T1)上窄幅,均热性也优异的加热器。还提供包括这样的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为此,加热器(1)是通过在加热器(1)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被加热物和加热器(1)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被加热物,其中,该加热器(1)包括:长方形状的基体(2);以及发热单元(C),在基体(2)上沿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发热单元(C)具有与基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整体呈之字形形状,具有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的第1折回部(D1),在第1折回部(D1),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借助相对于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的反斜布线(L2)相连接。

Description

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详细地讲,是涉及包括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多个发热单元的加热器、包括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对象物进行热处理的加热部件,已知有在基板上设有通电发热的发热单元的加热器。该加热器能够较薄且紧凑地制成,因此例如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定影用途、或者装入到用于使面板等被处理体加热干燥的干燥机来使用。就上述的用途而言,在下述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将多个发热单元电并联地配置,能够使发热面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化的加热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73276号手册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7/090692号手册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7/131041号手册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电阻发热材料将形成为之字形形状的发热单元电并联地连接而成的加热器。采用该加热器,各发热单元能够彼此自身使温度均热。因此,能够获得在长度方向上均热的加热器。并且,专利文献1的加热器公开了如下这样的加热器:发热单元相互间的间隙即布线的非形成部相对于加热器的长度方向倾斜,能够在扫动方向上缓和由非形成部引起的热减少的影响。
但是,利用专利文献1的加热器实现的均热能够防止特定的发热单元的过度升温,而近来一直以相当高的水平要求相邻的发热单元彼此的均热性。在此基础之上,期望的是在扫动方向上极其窄幅的加热器。因此,即使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加热器单纯地缩减为在扫动方向上更加窄幅,发生难以在扫动方向上缓和由非形成部引起的热减少的影响的状况的可能性也会升高。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加热器:通过将相邻的发热单元彼此的图案相互组合,而使发热单元相互间的间隙分散。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的加热器:通过借助高导热的均热层使由发热单元产生的热分散,来缓和由发热单元相互间的间隙引起的热减少。但是,有时也存在难以采用上述的结构的加热器,需要能够更加多样地组合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均热化用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扫动方向上窄幅,均热性也优异的加热器。其目的还在于,提供包括这样的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如下。
[1]技术方案1所述的加热器是,通过在加热器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所述被加热物和该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所述被加热物,该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该加热器包括:
长方形状的基体;以及
发热单元(C),在所述基体上沿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与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所述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所述横布线(L1)和所述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该加热器还具有所述横布线(L1)与所述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的第1折回部(D1),
在所述第1折回部(D1),所述横布线(L1)和所述斜布线(L3)借助相对于所述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的反斜布线(L2)相连接。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加热器,技术方案2所述的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第2折回部(D2),该第2折回部(D2)是与所述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在该第2折回部(D2),所述横布线(L1)与所述斜布线(L3)呈锐角地折回,
所述第2折回部(D2)与所述反斜布线(L2)相对应地被实施倒角。
[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加热器,技术方案3所述的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第3折回部(D3),该第3折回部(D3)是与所述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在该第3折回部(D3),所述横布线(L1)与所述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
构成所述第3折回部(D3)的所述斜布线(L33)与构成所述第1折回部(D1)的所述反斜布线(L2)大致平行。
[4]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加热器,技术方案4所述的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
所述第1发热单元(C1)和所述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所述第1折回部(D1)和所述第2折回部(D2),
所述发热单元(C)配置成,在将所述第1发热单元(C1)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1)和所述第2折回部(D21)与所述第2发热单元(C2)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2)和所述第2折回部(D22)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中,所述第1折回部(D11)与所述第1折回部(D12)呈对角,所述第2折回部(D21)与所述第2折回部(D22)呈对角。
[5]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加热器,技术方案5所述的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
所述第1发热单元(C1)和所述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所述第1折回部(D1)和所述第3折回部(D3),
所述发热单元(C)配置成,在将所述第1发热单元(C1)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1)和所述第3折回部(D31)与所述第2发热单元(C2)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2)和所述第3折回部(D32)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中,所述第1折回部(D11)与所述第1折回部(D12)呈对角,所述第3折回部(D31)与所述第3折回部(D32)呈对角。
[6]技术方案6所述的加热器是,通过在加热器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所述被加热物和该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所述被加热物,该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该加热器包括:
长方形状的基体;以及
发热单元(C),在所述基体上沿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与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所述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所述横布线(L1)和所述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该加热器还在多个所述发热单元(C)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C)之间具有绝缘间隙(I),该绝缘间隙(I)蜿蜒曲折地将所述两个发热单元(C)隔开,
所述绝缘间隙(I)的整体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
[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加热器,技术方案7所述的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所述绝缘间隙(I)具有:
第1间隙,其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各自所具有的所述斜布线(L3)之间,且以与所述斜布线(L3)相同的角度倾斜;以及
第2间隙,其相对于所述第1间隙向反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第1间隙相比该第2间隙的路径长度较短,
所述绝缘间隙(I)具有按照所述第1间隙、所述第2间隙、所述第1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和按照所述第2间隙、所述第1间隙、所述第2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中的任一连续部。
[8]根据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加热器,技术方案8所述的加热器的主旨在于,
所述第1间隙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1)与所述第2间隙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2)不同。
[9]技术方案9所述的定影装置的主旨在于,包括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10]技术方案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旨在于,包括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11]技术方案11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旨在于,包括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发明的效果
采用该第1发明的加热器,能够做成即使在扫动方向上窄幅,均热性也优异的加热器。
即,通过具有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借助反斜布线(L2)连接的第1折回部(D1),从而能够形成向相邻的另一个横布线(L1)侧鼓起的发热图案。因此,能够填补因具有使用斜布线(L3)的折回部而产生的热空白,即便是在扫动方向上窄幅的加热器,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均热性。
在发热单元(C)具有作为与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的、与反斜布线(L2)相对应地被实施倒角后的第2折回部(D2)的情况下,能获得利用相邻的第1折回部(D1)进行的热补充,能够填补因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锐角地折回而产生的热空白。因而,即便是在扫动方向上窄幅的加热器,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均热性。
在发热单元(C)具有作为与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的、具有与反斜布线(L2)大致平行的斜布线(L33)的第3折回部(D3)的情况下,能获得利用相邻的第1折回部(D1)进行的热补充,能够填补因具有斜布线(L33)而产生的热空白。因而,即便是在扫动方向上窄幅的加热器,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均热性。
在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配置为第1折回部(D1)彼此呈对角、第2折回部(D2)彼此呈对角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相对的第1折回部(D1)有效地补充由相对的第2折回部(D2)引起的热空白。因而,即便是在扫动方向上窄幅的加热器,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均热性。
在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配置为第1折回部(D1)彼此呈对角、第3折回部(D3)彼此呈对角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相对的第1折回部(D1)有效地补充由相对的第3折回部(D3)引起的热空白。因而,即便是在扫动方向上窄幅的加热器,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均热性。
采用该第2发明的加热器,能够做成即使在扫动方向上窄幅,均热性也优异的加热器。
即,通过在彼此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C)之间设置蜿蜒曲折的绝缘间隙(I),且该绝缘间隙(I)配置为整体向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从而能够使两个发热单元(C)各自所具有的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锐角地折回的第2折回部(D2)相互接近。因此,能够通过第2折回部(D2)的接近来填补因具有使用斜布线(L3)的折回部而产生的热空白,即便是在扫动方向上窄幅的加热器,也能够实现优异的均热性。
在绝缘间隙(I)具有第1间隙和与第1间隙相比路径长度较短的第2间隙,并具有按照第1间隙、第2间隙、第1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和按照第2间隙、第1间隙、第2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中的任一连续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第1间隙与第2间隙的路径长度差来使绝缘间隙(I)整体倾斜。
在第1间隙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1)与第2间隙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2)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角度(θZ1)与角度(θZ2)的角度差来使绝缘间隙(I)整体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加热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加热器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发热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发热单元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发热单元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发热单元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发热单元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8是对发热单元的斜布线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两个发热单元的相对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两个发热单元的相对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两个发热单元的相对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2是对实际布线区域和实际发热区域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基体宽度对绝缘间隙I产生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斜布线的倾斜角度对绝缘间隙I产生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斜布线的倾斜角度对实际发热区域产生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加热器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加热器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8是说明图16和图17所示的方式的加热器的详细情况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加热器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使用加热器的定影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21是表示使用加热器的定影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22是表示使用加热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布线彼此的角度是指各布线彼此相交的角度,实际上并不是指定具有在折回部的内侧成为锐角或钝角的形状的情形、或者具有在折回部的外侧成为锐角或钝角的形状的情形。
[1]第1发明的加热器
该加热器(1)是如下这样的加热器:通过在加热器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被加热物和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被加热物。
此外,该加热器(1)包括:长方形状的基体(2);以及发热单元(C),在基体(2)上沿长度方向(T2)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
而且,发热单元(C)具有与基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该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特征在于,还具有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的第1折回部(D1),在该第1折回部(D1),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借助相对于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的反斜布线(L2)相连接(参照图1~图11)。
像前述那样,当选择高TCR材料(电阻温度系数较高的材料)作为发热单元的布线材料时,由于材料单独获得的电阻率降低,因此,通过缩窄布线宽度且加长布线长度,从而作为加热器获得实用的电阻值。缩窄布线宽度且加长布线长度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形状,可以选择之字形形状。
而且,为了选择之字形形状并形成电并联的多个发热单元(即,分别接受供电的多个发热单元),需要在发热单元之间形成绝缘间隙I(参照图12~图14)。该绝缘间隙I受到将横布线L1相互连接起来的连接布线的形状的影响。即,当选择沿着扫动方向延伸的纵布线作为连接布线时,绝缘间隙与扫动方向平行地形成,在进行扫动并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会形成热空白。
关于这一点,通过采用相对于横布线L1倾斜的斜布线L3作为连接布线,能够实现扫动方向上的均热性。即,通过使绝缘间隙I相对于扫动方向倾斜,能够使热空白分散。从这样的方面考虑,通过采用之字形形状并使用斜布线L3,能够形成均热性优异的发热图案(即,发热单元)。
但是,可知:即使采用之字形形状,当缩窄基体2的宽度时,也渐渐地难以获得充分的均热性。即,可知:仅是将发热单元的图案设为之字形形状、且设有倾斜的绝缘间隙I的话,会产生难以充分地获得精密的均热性这样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反复进行研究的结果是,得出如下的见解并完成了本发明,即:若在采用之字形形状的情况下产生的折回部的数量变少则折回部的形状的影响变大,而且通过变更折回部的形状,能够在维持倾斜的绝缘间隙I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均热性。
具体地讲,上述的使绝缘间隙I倾斜而使热空白分散的方法在折回次数较多的情况下易于发挥功能。但是,当基体2的宽度W变窄(图13的W1→W2)、折回次数变少时,渐渐地分散范围IW变窄(图13的IW1→IW2),难以使绝缘间隙I分散。
并且,当为了在各发热单元C中获得相同程度的电阻值而欲获得相同程度的布线长度时,需要将各发热单元的横布线在长度方向上延长,将一个发热单元变更为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这样的话,在基体宽度W1的情况下,相对于绝缘间隙I的分散宽度IW1,能够将发热单元宽度CW1抑制得较小,但若是基体宽度W2,则相对于绝缘间隙I的分散宽度IW2,难以将发热单元宽度CW2抑制得较小。其结果,分散宽度IW2变得小于发热单元宽度CW2,仅能在发热单元的两端部进行利用绝缘间隙I使热空白分散,难以使绝缘间隙I充分地分散(参照图13)。
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增大斜布线L3的倾斜度(即,使由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形成的角度θ10变大为角度θ11的、图14的θ10→θ11),从而能够扩大绝缘间隙I的分散范围Iθ(图14的Iθ10→Iθ11)。
但是,可知:当增大斜布线L3的倾斜度(图15的θ20→θ21)时,伴随于此,折回部的热空白S变大(图15的Iθ20→Iθ21)。即,可知:在之字形形状的折回部,热空白S会变大为设想程度以上。
该现象尤其是在成为锐角的折回部易于发生,认为其原因在于,在折回部流动的电流易于在布线的内侧(以最短距离流动)流动,折回部的外周侧的发热小于折回部的内周侧的发热。因此认为,当倾斜角度变大时,虽然在使绝缘间隙I分散的方面较为有利,但是折回部的外周侧的发热下降变大,结果,折回部的外周侧的发热下降的影响增大,因此难以获得充分的均热性。
即,在图15中,“C”(Cθ20与Cθ20’的合并部分、Cθ21与Cθ21’的合并部分)表示实际上由布线材料形成的部分。而且,“Cθ20”和“Cθ21”示意地表示通过通电而直接进行的发热较少的部位。并且,“Cθ20’”和“Cθ21’”示意地表示通过通电而直接发热的部位。
在图15中,当斜布线L3的倾斜度从θ20变大为θ21时,直接的发热较少的部位Cθ20扩大为Cθ21。其结果,相对于发热单元的实际面积而言,通过通电而直接发热的部分的面积从Cθ20’减少为Cθ21’。此外,在两个发热单元相对的部位,热空白Sθ20的大小会扩大为Sθ21
因此,像前述那样,通过在第1折回部D1设置反斜布线L2以使得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借助反斜布线L2折回,能够形成向相邻的另一个横布线L1侧鼓起的发热图案(鼓出形状)。因此,无论斜布线L3的倾斜角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通过来自反斜布线L2的发热而将热空白S抑制得较小,能够做成能够发挥更优异的均热性的加热器。
〔1〕横布线
横布线L1是与基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布线部分。横布线L1包括互相大致平行地配置的3根以上。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横布线L1的数量没有限定,通常为20根以下。此外,本发明的结构对于互相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横布线L1的根数较少的加热器是有效的。具体地讲,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横布线L1的数量优选为3根以上且10根以下,更优选为3根以上且7根以下。
此外,横布线L1也可以比反斜布线L2和斜布线L3短,但优选为比反斜布线L2和斜布线L3长。
并且,该加热器1具有多个发热单元C(例如发热单元C1和C2),优选的是,各发热单元所具有的各横布线L1彼此在将横布线L1沿长度方向延长的情况下,在相同的延长范围Q1内相互重叠(参照图8)。即,通过对应的横布线L1(构成各发热单元的同级的横布线L1)彼此配置在各自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从而该加热器1能够抑制扫动方向上的宽度。并且,能够使相邻的发热单元彼此所具有的横布线L1的级数相同(但是,不必是全部的发热单元的横布线L1的级数都相同)。
〔2〕斜布线
斜布线L3是相对于横布线L1倾斜的布线部分,是将横布线L1彼此连接成之字形形状的部分。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斜布线L3的数量没有限定,通常是两根以上。在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横布线L1的数量为20根以下的情况下,斜布线L3的数量通常为21根以下。此外,在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横布线L1的数量为3根以上且10根以下的情况下,斜布线L3的数量可以设为两根以上且11根以下。并且,在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横布线L1的数量为3根以上且7根以下的情况下,斜布线L3的数量可以设为两根以上且8根以下。
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多个斜布线L3也可以具有彼此互不相同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横布线L1的角度θ1或者角度θ2),但优选的是,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多个斜布线L3具有实质上彼此相同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横布线L1的角度θ1或者角度θ2)。进一步优选的是,加热器1所具有的多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多个斜布线L3也具有实质上彼此相同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横布线L1的角度θ1或者角度θ2)。
进一步优选的是如下的方式:一个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一端侧的斜布线L3(但是,构成折回部D33=钝角)的L3除外)在将各斜布线L3以上述的斜布线L3所成的角度延长的情况下,在相同的延长范围Q2内彼此重叠(参照图8)。
斜布线L3的倾斜角度(即,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所成的角度θ1(参照图3~图7))没有限定,可以设为91度以上且179度以下,但该倾斜角度优选为105度以上且160度以下,更优选为115度以上且15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度以上且15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125度以上且145度以下。在上述的优选的各范围内,越是优选的范围,能够将发热损失抑制得越小。
另外,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所成的角度θ2(参照图3、图4及图6)通常满足θ2=180-θ1。因此,当角度θ1变大时,角度θ2随之变小。
如图12的(a)所示,通过在长度方向上与绝缘间隙I相对应的范围X同仅由横布线L1形成的范围Y(具有相同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比较,能够知晓发热损失的大小。能设想的是,将范围X所包含的实际布线区域(斜线部)的合计面积设为X1,将范围Y所包含的实际布线区域(斜线部)的合计面积设为Y1,X1/Y1的值越大,发热损失越小。但是,像前述那样认为,实际上在折回部流动的电流易于在布线的内侧(以最短距离流动)流动,折回部的外周侧的发热小于折回部的内周侧的发热。因而,考虑到这一点,如图12的(b)所示,发热区域在范围X内是,如图12的(b)所示地倒角后的区域(斜线部)能够作为实际发热区域进行比较。即,能设想的是,将图12的(b)所示的范围X所包含的实际发热区域(斜线部)的合计面积设为X2,将范围Y所包含的实际发热区域(斜线部)的合计面积设为Y2,X2/Y2的值越大,发热损失越小。
〔3〕反斜布线
反斜布线L2是第1折回部D1所具有的布线部分,是相对于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的布线部分。在第1折回部D1内,斜布线L3相对于横布线L1呈钝角地与该横布线L1连接,通常,反斜布线L2也相对于横布线L1呈钝角地与该横布线L1连接。此外,反斜布线L2是介于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之间的布线部分。因而,横布线L1、反斜布线L2以及斜布线L3按照该顺序相连接。此外,通常,在第1折回部D1内仅具有一个反斜布线L2
反斜布线L2相对于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但该角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设为例如20度以上且90度以下。在此基础之上,斜布线L3与反斜布线L2所成的角度优选为更接近90度的角度。因而,更优选为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度以上且9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80度以上且90度以下。通常,斜布线L3与反斜布线L2所成的角度越接近90度,越能够减小热空白。
此外,斜布线L3和反斜布线L2的布线部分的长度的相关性没有限定,既可以是斜布线L3比反斜布线L2长,也可以是斜布线L3和反斜布线L2是相同的长度,还可以是斜布线L3比反斜布线L2短。其中,优选的是,斜布线L3比反斜布线L2长。
〔4〕之字形形状
之字形形状是指,在将3根横布线L1按顺序设为L11、L12、L13的情况下,将L11和L12在各自的一端连接、将L12和L13在各自的另一端连接而成的形状。因而,例如,在将3根横布线L1按顺序设为L11、L12、L13的情况下,将L11和L12在各自的另一端连接、将L12和L13在各自的一端连接而成的形状当然也是之字形形状。并且,例如,在将4根横布线L1按顺序设为L11、L12、L13、L14的情况下,将L11和L12在各自的一端连接、将L12和L13在各自的另一端连接、将L13和L14在各自的一端连接而成的形状也是之字形形状。
在该加热器1中,像前述那样,发热单元C具有之字形形状,从而能够做成具有实效性的加热器。通过采用之字形形状,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相同长度的基体2上将布线长度延长折回次数倍。因此,能够增大电阻发热布线的电阻值,由此能够获得实用的加热器所要求的发热量。
一般来讲,关注加热器的电阻发热布线所使用的金属材料,例如在使用银(在20℃条件下是电阻率ρ=1.62×10-8Ωm、温度系数α=4.1×10-3/℃)的情况下,虽然温度系数α较大,但是电阻率ρ较小,因此难以设为高电阻值。因此,能够添加与银相比电阻率ρ较大的钯(ρ=10.8×10-8Ωm、α=3.7×10-3/℃),但即使电阻率ρ增加,而温度系数α会下降。当这样选择具有高TCR特性的材料时,处于电阻率降低的倾向。因此,为了将电阻发热布线设为高TCR且实用的电阻值,需要加长布线长度。在这一点上,通过采用之字形形状,从而具有能够加长布线长度而实现高电阻值化这样的优点。
在发热单元C所呈的上述的之字形形状的布线(电阻发热布线)中,布线的膜厚和宽度能够在一个发热单元内设为大致相同。并且,不同的发热单元彼此也可以设为大致相同。此外,当然,在各发热单元中,出于根据需要适当地设有温度梯度的目的,也能够使膜厚、布线宽度发生变化。
并且,布线宽度和布线间距离(绝缘距离)可以设为适当的值。即,布线宽度只要能够发热即可,布线间距离只要能够使布线相互绝缘即可。在此基础上,例如均可以设为0.3mm以上且2.0mm以下,可以进一步设为0.4mm以上且1.2mm以下。
〔5〕折回部
发热单元C具有至少一个第1折回部D1。在此基础之上,还具有第2折回部D2和第3折回部D3中的至少一者。因而,一个发热单元C既可以仅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2折回部D2,也可以仅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3折回部D3,还可以具有全部第1折回部D1、第2折回部D2以及第3折回部D3
第1折回部D1是借助相对于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的反斜布线L2将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连接的折回部。并且,是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钝角的折回部(参照图1~图7)。
该加热器1通过包括呈之字形形状并且具有第1折回部D1的发热单元C,能够发挥优异的均热性。因而,呈之字形形状的发热单元C在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钝角的折回部(但是,不包含第3折回部D3),优选为更多的折回部是第1折回部D1,特别优选为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钝角的折回部(但是,不包含第3折回部D3)全部是第1折回部D1
构成第1折回部D1的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所成的钝角θ1(参照图1~图7)的大小没有限定,但像前述那样,优选为105度以上且160度以下,更优选为115度以上且15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度以上且15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125度以上且145度以下。在上述的优选的范围内,越是优选的范围,能够将发热损失抑制得越小。
并且,构成第1折回部D1的斜布线L3与反斜布线L2所成的角度只要是锐角或者直角即可,没有限定,但可以设为20度以上且90度以下,优选为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更优选为60度以上且9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度以上且90度以下。该角度越接近90度,能够将热空白抑制得越小。
另外,如图6和图7所例示,第1折回部D1的外周能够被实施倒角。此外,同样能够对第1折回部D1的内周进行倒角。倒角方式没有限定,能够进行圆形的倒角(参照图6和图7)或平坦形状的倒角。
第2折回部D2是与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并且,是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锐角地折回的折回部。而且,是与构成第1折回部D1的反斜布线L2相对应地倒角后的折回部(即,第2折回部D2的外周被实施倒角后的折回部)。
构成第2折回部D2的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所成的锐角θ2(参照图3、图4及图6)的大小没有限定,但优选为15度以上且70度以下,更优选为25度以上且6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度以上且6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35度以上且55度以下。此外,在上述的范围内,优选的是,构成第2折回部D2的斜布线L3在其延长线上与构成第1折回部D1的斜布线L3相对应。
第2折回部D2的倒角方式没有限定,只要倒角成能够确保与反斜布线L2之间的绝缘即可。具体地讲,可以使用圆形的倒角(参照图3和图6)、平坦形状的倒角(参照图4)等。在构成发热单元C的布线宽度实质上均匀的情况下设为圆形的倒角是,例如能够以第2折回部D2的内顶点为中心倒角成与布线宽度相当的圆形(参照图3和图6)。此外,在构成发热单元C的布线宽度实质上均匀的情况下设为平坦形状的倒角是,例如能够做成将第2折回部D2的外周切成与构成第1折回部D1的反斜布线L2平行的形状(参照图4)。
像前述那样,在呈锐角的第2折回部D2,由于流动的电流易于在电阻发热布线的内侧(以最短距离流动)流动,因此第2折回部D2的内侧的发热变得大于外侧的发热。而且,电阻发热布线由于含有金属,因此与形成由绝缘玻璃等构成的其他层的材料相比为高导热。因而,能够为了通过导热将在第2折回部D2的内侧产生的热向外侧传导而存在。但是,可知:实际上,即使在第2折回部D2的外侧存在电阻发热布线,对于获得将从内侧产生的热向外侧传导而补偿热空白的作用来说也不充分。因此,通过对第2折回部D2的外侧进行倒角,有效利用通过该倒角而得到的空间,并且像前述那样形成构成第1折回部D1的反斜布线L2,使第1折回部D1向第2折回部D2侧鼓出,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热空白。即,能够获得更优异的均热性。此外,同样能够对第2折回部D2的内周进行倒角。
第3折回部D3是与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并且,是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3呈钝角地折回的折回部。而且,是构成第3折回部D3的斜布线L33与构成第1折回部D1的反斜布线L2大致平行的折回部。构成该第3折回部D3的斜布线L33特别能够用作用于将对各发热单元C进行供电的供电布线F和发热单元C连接起来的供电连接布线。
构成第3折回部D3的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3所成的钝角θ3(参照图5和图7)的大小没有限定,但优选为105度以上且160度以下,更优选为115度以上且15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度以上且15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125度以上且145度以下。在上述的优选的范围内,越是优选的范围,能够将发热损失抑制得越小。还优选为在上述的范围内是与构成第1折回部D1的钝角θ1相同的角度。另外,也能够对第3折回部D3的外周和/或内周进行倒角。
〔6〕折回部的配置
构成该加热器1的各发热单元C的折回部彼此怎样配置都可以,但在为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2折回部D2的方式的情况下,通过设为图9和图10所例示的规定的配置,从而能够将热空白抑制得更小。
即,在具有在基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且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2折回部D2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配置成在将第1发热单元C1的第1折回部D11和第2折回部D21与第2发热单元C2的第1折回部D12和第2折回部D22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SD中,第1折回部D11与第1折回部D12呈对角,第2折回部D21与第2折回部D22呈对角。通过采用该方式,与单独使用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2折回部D2的发热单元C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显著地减小热空白。即,能够得到具有特别优异的均热性的加热器。
另一方面,在为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3折回部D3的方式的情况下,通过设为图11所例示的规定的配置,能够将热空白抑制得更小。
即,在具有在基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且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3折回部D3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配置成在将第1发热单元C1的第1折回部D11和第3折回部D31与第2发热单元C2的第1折回部D12和第3折回部D32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SD中,第1折回部D11与第1折回部D12呈对角,第3折回部D31与第3折回部D32呈对角。通过采用该方式,与单独使用具有第1折回部D1和第3折回部D3的发热单元C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显著地减小热空白。即,能够得到具有特别优异的均热性的加热器。
〔7〕电阻发热布线
构成发热单元C的布线材料是电阻发热布线,是导电材料。即,是能够通过通电而进行与电阻值相应的发热的导电材料。该导电材料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银、铜、金、铂、钯、铑、钨、钼、铼(Re)以及钌(Ru)等。上述的材料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在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做成合金。更具体地讲,可以使用银-钯合金、银-铂合金、铂-铑合金、银-钌、银、铜以及金等。
各发热单元具有怎样的电阻发热特性都可以,但优选的是,能够在各发热单元之间发挥自身温度均衡作用(自身温度补充作用)。从这个方面考虑,优选的是,构成电阻发热布线的导电材料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具体地讲,-200℃以上且100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的电阻温度系数优选为100ppm/℃以上且4400ppm/℃以下,更优选为300ppm/℃以上且370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500ppm/℃以上且3000ppm/℃以下。作为这样的材料,能够举出银-钯合金等银合金。
在使用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导电材料形成的电阻发热布线(即,发热单元)电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的多个发热单元彼此发挥自身温度均衡的作用。即,例如在有第2发热单元介于第1发热单元和第3发热单元之间的情况下,若第2发热单元的温度下降,则从第1发热单元和第3发热单元补充热。通过该热的补充,结果是,向温度下降了的第1发热单元和第3发热单元流动的电流增加,进行欲使由被夺走的热引起的温度下降自主地恢复的作用。也就是说,第2发热单元的周围的发热单元进行动作以补充第2发热单元的温度下降。这样,该加热器1能够自主地控制多个发热单元使它们均匀地发热。
〔8〕基体
基体2是支承发热单元C的基板。
基体2的尺寸、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与扫动方向正交的方向(长度方向)T2的长度大于扫动方向T1的长度的形状的情况下,特别易于获得本发明的结构的效果。具体地讲,例如在将基体2的扫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H1、将与扫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H2的情况下,长度之比(LH1/LH2)可以设为0.001以上且0.25以下。该比优选为0.005以上且0.2以下,更优选为0.01以上且0.15以下。此外,其厚度例如能够与基体的材质、尺寸等相应地设为0.1mm~20mm。更具体地讲,LH1可以设为3mm以上且20mm以下,可以进一步设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
构成基体2的材料只要使发热单元发热即可,没有限定。作为基体,例如可以使用金属、陶瓷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在使用金属等导电材料的情况下,基体能够通过在该导电材料上设置绝缘层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发热单元形成在绝缘层上。
作为构成基体2的金属,能够举出钢等,其中优选使用不锈钢。不锈钢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铁氧体类不锈钢和/或奥氏体类不锈钢。并且,在上述的不锈钢中,特别优选为耐热性和/或耐氧化性优异的品种。例如能够列举出SUS430、SUS436、SUS444、SUS316L等。上述的不锈钢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并且,作为构成基体的金属,可以使用铝、镁、铜以及上述金属的合金。上述的金属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其中,由于铝、镁以及它们的合金(铝合金、镁合金、Al-Mg合金等)的比重较小,因此能够通过采用上述的金属而谋求该加热器的轻量化。此外,由于铜及其合金的导热性优异,因此能够通过采用铜及其合金而谋求该加热器的均热性的提升。具体地讲,可以使用外层采用耐热性和耐氧化性优异的金属、内层采用导热性优异的金属的多层的基体。多层化的基体既可以仅由两层构成,也可以是3层或者3层以上的结构。金属的多层化方法没有限定,例如能够实现金属彼此的压接。更具体地讲,可以使用包层材料。此外,例如能够利用镀敷法使金属多层化。
在像前述那样使用导电材料作为构成基体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导电材料上设置绝缘层。绝缘层的材料只要能够实现构成基体的导电材料与电阻发热布线之间的电绝缘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特别优选为玻璃、陶瓷、玻璃·陶瓷等。其中,在构成基体的材料采用金属(不锈钢等)的情况下,从热膨胀平衡的方面考虑,绝缘层的材料优选为玻璃,更优选为结晶化玻璃和半结晶化玻璃。具体地讲,优选为SiO2-Al2O3-MO类玻璃。在此,MO是碱土金属的氧化物(MgO、CaO、BaO、SrO等)。绝缘层的厚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30μm~200μm。
此外,在使用陶瓷构成基体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实现与设在基体上的发热单元之间的电绝缘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出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锆、二氧化硅、富铝红柱石、尖晶石、堇青石、氮化硅等。上述的材料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优选为氧化铝和氮化铝。此外,作为金属和陶瓷的复合材料,能够列举出SiC/C、SiC/Al等。上述的材料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在像前述那样在使加热器的发热面和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被加热物和加热器在扫动方向上相对地扫动而加热被加热物的情况下,基体的扫动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设为以与扫动方向正交的轴为中心向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一侧呈凸状的圆弧形状(即,用与中心轴平行的平面切开圆柱或者圆筒而得到的形状)。而且,各电阻发热布线既可以配设在凸状的面上,也可以配设在相反侧的面(凹状的面)上。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将加热器安装于圆筒状的辊并使辊旋转,从而能够有效率地加热在辊上扫动的被加热物。
〔9〕其他的电路
该加热器1除了包括前述的发热单元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电路。作为其他的电路,能够列举出用于对发热单元进行供电的供电布线、连接用于对该加热器进行供电的外部布线的连接盘等。上述的电路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另外,当然也可以是,发热单元自身包括供电布线部。
〔10〕用途
该加热器可以装入到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等,用作将调色剂、墨等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用加热器。此外,还可以装入到加热机,用作均匀地加热(干燥或者烧结等)面板等被处理体的加热装置。此外,能够理想地进行金属制品的热处理、在各种形状的基体形成的涂膜、覆膜的热处理等。具体地讲,能够应用于平板显示器用的涂膜(过滤器构成材料)的热处理,涂装的金属制品、汽车相关制品、木工制品等的涂装干燥,静电植毛粘接干燥,塑料加工制品的热处理,印刷电路板的回流焊,厚膜集成电路的印刷干燥等。
[2]第2发明的加热器
该加热器(1’)是如下这样的加热器:通过在加热器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被加热物和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被加热物。
此外,该加热器(1’)包括:长方形状的基体(2);以及发热单元(C),在基体(2)上沿长度方向(T2)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
而且,发热单元(C)具有与基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该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特征在于,还在多个发热单元(C)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C)之间具有绝缘间隙(I),绝缘间隙(I)蜿蜒曲折地将两个发热单元(C)隔开,该绝缘间隙(I)的整体向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参照图16~图19)。
在此,“绝缘间隙I”是配置在彼此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C之间,且蜿蜒曲折地将两个发热单元C分隔开而使两者绝缘的间隙。该绝缘间隙I无需其两侧缘都由布线划分,仅一侧缘由布线划分即可。通常,该间隙的宽度以与被夹在斜布线L3彼此之间的间隙宽度相同的宽度来规定(参照图18和图19)。
此外,“绝缘间隙I的整体向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是指绝缘间隙I中的扫动方向T1上的上端IU和绝缘间隙I的扫动方向T1上的下端IB在扫动方向T1上不一致(参照图18和图19)。通过这样使上端IU和下端IB在扫动方向T1上不一致,从而能够使因绝缘间隙I而产生的热空白在长度方向T2上分散。在使用扫动方向T1上的宽度狭窄的基体2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即,在扫动方向T1上的宽度狭窄的基体2(基体2的宽度像在第1发明的加热器1中说明的那样)中,有时难以在不使绝缘间隙I蜿蜒曲折的情况下使其仅向长度方向T2的一侧持续倾斜。在该情况下,通过在蜿蜒曲折的同时使整体向一个方向倾斜,从而能够实现上述的分散。
此外,在该加热器1’中,绝缘间隙I可以具有:第1间隙(例如图18的I2和I4),其位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各自所具有的斜布线L3之间,且以与斜布线L3相同的角度倾斜;以及第2间隙(例如图18的I1和I3),其相对于第1间隙向反方向倾斜,并且与第1间隙相比路径长度较短。即,如图18的(a)和图18的(b)所示,在将第2间隙的路径长度设为IL2、将第1间隙的路径长度设为IL1的情况下,可以设为“IL1>IL2”。此时,第1间隙(例如I2和I4)的路径长度IL1既可以是彼此相同的长度,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长度。同样,第2间隙(例如I1和I3)的路径长度IL2既可以是彼此相同的长度,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长度。而且,绝缘间隙I可以具有按照第1间隙、第2间隙、第1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例如I2、I3、I4的连续部)和按照第2间隙、第1间隙、第2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例如I1、I2、I3的连续部)中的任一连续部(参照图18)。
并且,对于加热器1’来说,第1间隙(例如图18的I2和I4)相对于扫动方向T1所成的角度(θZ1)与第2间隙(例如图18的I1和I3)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2)既可以相同,也可以设为彼此不同(参照图18)。即,如图18的(a)和图18的(b)所示,可以设为“θZ1≠θZ2”。通过这样交替地包括路径长度不同的两个间隙、包括相对于扫动方向T1的角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间隙,从而能够使绝缘间隙I的整体向长度方向T2上的一侧倾斜。
另外,第2发明的加热器1’能够不使用与横布线L1平行的间隙地形成绝缘间隙I(参照图16~图19)。即,能够不使用与长度方向T2平行的成分(间隙部分)地形成绝缘间隙I。再换一种说法,可以说能够仅由相对于长度方向T2倾斜的间隙形成绝缘间隙I。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长度方向T2上以较短的距离使热空白分散。即,对于在扫动方向T1上窄幅的加热器来说特别理想。特别优选的是,构成绝缘间隙I的间隙不具有与扫动方向T1正交的间隙。
像前述那样,第1发明的加热器1是能够解决由如下原因引起的问题的结构:由于在成为锐角的折回部流动的电流易于在布线的内侧流动,因此折回部的外周侧的发热小于内周侧的发热。该第2发明的加热器1’作为如下方案(加热器1’)解决了相同的问题,即:对成为锐角的折回部进行倒角,使相邻的其他发热单元的折回部靠近由此形成的空间(参照图16和图17)。
即,在加热器1’中,各发热单元C具有与基体2的长度方向T2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横布线L1和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还具有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的第4折回部D4和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呈锐角地折回的第5折回部D5。并且,上述的第4折回部D4和第5折回部D5各自的外周被实施倒角。在此基础之上,配置成在将第1发热单元C1所具有的第4折回部D4和第5折回部D5与第2发热单元C2所具有的第4折回部D4和第5折回部D5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中,第4折回部D4彼此呈对角,第5折回部D5彼此呈对角。
在该加热器1’中,如图16内和图17内的各个局部放大图(图16的(a)和图17的(a))中粗虚线所示,能够使绝缘间隙蜿蜒曲折地沿着斜布线L3的方向分散。即,配置为被夹在斜布线L3彼此之间的绝缘间隙I2和I4是与斜布线L3相同的倾斜角度,并且没有被夹在斜布线L3彼此之间的绝缘间隙I1和I3相对于斜布线L3反向倾斜。此外,通过将绝缘间隙I1和I3形成得比绝缘间隙I2和I4短,从而能够沿着斜布线L3的方向分散并蜿蜒曲折。
因而,在该加热器1’中,能够使与其他部分相比易于发热的区域(即,折回部)积极地集中在两个发热单元之间。
此外,在前述的第1发明的加热器1中,随着斜布线L3的倾斜角度θ1变大,在第1折回部D1的内侧形成的三角形状的空间(绝缘间隙)变大,但在该第2发明的加热器1’中,具有即使斜布线L3的倾斜角度θ1变大,第4折回部D4和第5折回部D5的内侧的空间(绝缘间隙)也不变大这样的优点。
另外,第2发明的加热器1’的横布线L1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的横布线L1相同。在将构成各发热单元C的横布线L1沿长度方向延长的情况下,可以设为不同的发热单元C所具有的横布线L1彼此在相同的延长范围Q1内重叠的方式(参照图18的(a))。此外,也可以设为横布线L1彼此不在相同的延长范围内重叠的方式(参照图18的(b))。可以是上述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
此外,第2发明的加热器1’的斜布线L3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的斜布线L3相同。斜布线L3的倾斜角度(即,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所成的角度θ1(参照图16的(b)和图17的(b))没有限定,可以设为91度以上且179度以下,但该倾斜角度优选为105度以上且160度以下,更优选为115度以上且15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度以上且15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125度以上且145度以下。在上述的优选的各范围内,越是优选的范围,能够将发热损失抑制得越小。此外,横布线L1与斜布线L3所成的角度θ2(参照图16的(b)和图17的(b))通常满足θ2=180-θ1。因此,在角度θ1变大时,角度θ2随之变小。另外,图16的(b)和图17的(b)的角度θ3(即,构成发热单元C的布线向供电布线连接的角度)均可以在满足第2发明的加热器1’的结构的范围内设为适当的角度。
并且,发热单元C也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的发热单元相同。即,各发热单元C呈之字形形状,多个发热单元C互相电并联地连接(即,多个发热单元分别接受供电)。例如,除了可以如图18的(a)和图18的(b)所示将一个发热单元C的概略形状设为大致平行四边形之外,还可以如图19所示将一个发热单元C的概略形状设为大致梯形。而且,在将一个发热单元C的概略形状设为大致梯形的情况下,能够如图19所示将相同的图案形状的发热单元的上下(扫动方向T1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颠倒,且交替地排列正状态的发热单元和颠倒状态的发热单元。
各部分的倒角方式也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相同。其方式没有限定,只要倒角成能够确保绝缘即可。此外,既可以是构成发热单元C的布线的外周被实施倒角,也可以是内周被实施倒角,还可以是上述的两者被实施倒角。此外,电阻发热布线、基体、其他的电路、用途等也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相同。
此外,对于能够通过范围X与范围Y的比较而知晓发热损失的大小的手段而言,是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的情况相同,并且,通过将被实施倒角的区域设为实际发热区域而变得更加准确的手段也与第1发明的加热器1的情况相同。
[3]定影装置
包括该加热器(包含第1发明的加热器1和第2发明的加热器1’)的定影装置可以设为根据加热对象、定影部件等适当地选择的结构。例如,在包括伴随着压接的定影部件而将调色剂等定影于纸等记录用介质的情况、将多个构件粘贴起来的情况下,可以设为包括加压部和具有加热器的加热部的定影装置。不言而喻,也可以设为不伴随着压接的定影部件。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将在纸、膜等记录用介质的表面形成的含有调色剂的未定影图像定影于记录用介质的定影装置5。
图20表示配设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5的主要部分。定影装置5包括能够旋转的定影用辊51和能够旋转的加压用辊54,加热器1配设在定影用辊51的内部。优选的是,加热器1配设为接近定影用辊51的内表面。
加热器1例如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像图20所示的定影部件5那样,固定在由能够传导加热器1发出的热的材料构成的加热器保持件53的内部,将加热器1的发热从定影用辊51的内侧向外表面传导。
图21也表示配设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5的主要部分。定影装置5包括能够旋转的定影用辊51和能够旋转的加压用辊54,向定影用辊51传导热的加热器1和与加压用辊54一同压接记录用介质的固定垫52配设在定影用辊51的内部。加热器1配设为沿着定影用辊51的圆筒面延伸。
在图20或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5中,通过从未图示的电源装置施加电压而使加热器1发热,该热向定影用辊51传导。而且,当在表面具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介质向定影用辊51和加压用辊54之间供给时,在定影用辊51和加压用辊54之间的压接部,调色剂熔融而形成定影图像。定影用辊51和加压用辊54由于具有压接部,因此连动地旋转。像前述那样,加热器1能够抑制在使用较小的记录用介质时易于发生的局部的温度上升,因此不易产生定影用辊51中的温度不均,能够均匀地进行定影。
作为包括该加热器1的定影装置的另一方案,可以设为:是包括上模和下模的模具,在上模和下模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配设有加热器。
以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为代表,包括该加热器1的定影装置安装于家庭用的电子产品、工作用、实验用的精密设备等,适合作为加热、保温等的热源。
[4]图像形成装置
包括该加热器(包含第1发明的加热器1和第2发明的加热器1’)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设为根据加热对象、加热目的等适当地选择的结构。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如下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4,即:如图22所示包括用于在纸、膜等记录用介质的表面形成未定影图像的成像部件和用于将未定影图像定影于记录用介质的定影部件5,定影部件5包括该加热器1。图像形成装置4构成为除了包括上述部件之外,还能够包括记录用介质输送部件、用于控制各部件的控制部件。
图22是表示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4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图。作为成像部件,可以是包括转印鼓的方式和不包括转印鼓的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图22是包括转印鼓的样态。
在成像部件中,从激光扫描仪41输出的激光照射在旋转的同时被带电装置43以规定的电位带电处理后的感光鼓44的带电处理面,利用从显影器45供给的调色剂形成静电潜像。接着,利用电位差向与感光鼓44连动的转印鼓46的表面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向供给到转印鼓46和转印用辊47之间的记录用介质的表面转印调色剂图像,得到具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用介质。调色剂是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以及添加剂的颗粒,粘结树脂的熔融温度通常为90℃~250℃。可以在感光鼓44和转印鼓46的表面包括用于除去未熔化的调色剂等的清扫装置。
定影部件5可以设为与前述定影装置5相同的结构,包括加压用辊54和定影用辊51,该定影用辊51与加压用辊54连动,且在内部包括保持着通纸方向通电型的加热器1的加热器保持件53。来自成像部件的具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用介质向定影用辊51和加压用辊54之间供给。定影用辊51的热使记录用介质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并且熔融的调色剂在定影用辊51和加压用辊54之间的压接部被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用介质。在图22的定影部件5中,也可以是替代定影用辊51而包括接近加热器1地配置的定影用带的样态。
一般来讲,定影用辊51的温度不均匀,在对调色剂赋予的热量过小的情况下,调色剂自记录用介质剥离,另一方面,在热量过大的情况下,调色剂会附着于定影用辊51,定影用辊51绕一周而再次附着于记录用介质。采用包括本发明的加热器的定影部件5,由于能迅速地调整为规定的温度,因此能够抑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抑制非通纸区域的过度升温,作为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等较为理想。
[5]加热装置
包括该加热器(包含第1发明的加热器1和第2发明的加热器1’)的加热装置可以设为根据加热对象的大小、形状等适当地选择的结构。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构成为包括壳体部、为了供被热处理物出入等而配置的能够密闭的窗部、以及配置在壳体部的内部的能够移动的加热器部。根据需要,可以在壳体部的内部包括用于配置被热处理物的被热处理物设置部、在通过被热处理物的加热而排出了气体的情况下将该气体排出的排气部、以及用于调整壳体部的内部压力的真空泵等压力调整部等。此外,加热既可以在将被热处理物和加热器部固定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一边使它们中的任一者移动一边进行。
该加热装置作为在期望的温度下进行含有水、有机溶剂等的被热处理物的干燥的装置较为理想。而且,可以用作真空干燥机(减压干燥机)、加压干燥机、除湿干燥机、热风干燥机、防爆型干燥机等。此外,作为在期望的温度下进行LCD面板、有机EL面板等未烧结物的烧结的装置较为理想。而且,可以用作减压烧结机、加压烧结机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内容,可以与目的、用途相应地设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加热器;2、基体;4、图像形成装置;41、激光扫描仪;42、反射镜;43、带电装置;44、感光鼓;45、显影器;46、转印鼓;47、转印用辊;5、定影装置(定影部件);51、定影用辊;52、固定垫;53、加热器保持件;54、加压用辊;C、发热单元;D1、第1折回部;D2、第2折回部;D3、第3折回部;F、供电布线;I、绝缘间隙;L1、横布线;L2、反斜布线;L3、L33、斜布线;S、热空白;SD、虚拟四边形;T1、扫动方向;T2、与扫动方向正交的方向。

Claims (11)

1.一种加热器,通过在加热器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所述被加热物和该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所述被加热物,该加热器的特征在于,
该加热器包括:
长方形状的基体;以及
发热单元(C),在所述基体上沿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与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所述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所述横布线(L1)和所述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该加热器还具有所述横布线(L1)与所述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的第1折回部(D1),
在所述第1折回部(D1),所述横布线(L1)和所述斜布线(L3)借助相对于所述斜布线(L3)呈锐角或者直角的反斜布线(L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第2折回部(D2),该第2折回部(D2)是与所述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在该第2折回部(D2),所述横布线(L1)与所述斜布线(L3)呈锐角地折回,
所述第2折回部(D2)与所述反斜布线(L2)相对应地被实施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第3折回部(D3),该第3折回部(D3)是与所述第1折回部(D1)相邻地配置的折回部,在该第3折回部(D3),所述横布线(L1)与所述斜布线(L3)呈钝角地折回,
构成所述第3折回部(D3)的所述斜布线(L33)与构成所述第1折回部(D1)的所述反斜布线(L2)大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中,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
所述第1发热单元(C1)和所述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所述第1折回部(D1)和所述第2折回部(D2),
所述发热单元(C)配置成,在将所述第1发热单元(C1)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1)和所述第2折回部(D21)与所述第2发热单元(C2)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2)和所述第2折回部(D22)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中,所述第1折回部(D11)与所述第1折回部(D12)呈对角,所述第2折回部(D21)与所述第2折回部(D22)呈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中,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
所述第1发热单元(C1)和所述第2发热单元(C2)均具有所述第1折回部(D1)和所述第3折回部(D3),
所述发热单元(C)配置成,在将所述第1发热单元(C1)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1)和所述第3折回部(D31)与所述第2发热单元(C2)所具有的所述第1折回部(D12)和所述第3折回部(D32)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四边形中,所述第1折回部(D11)与所述第1折回部(D12)呈对角,所述第3折回部(D31)与所述第3折回部(D32)呈对角。
6.一种加热器,通过在加热器与被加热物相面对的状态下使所述被加热物和该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扫动,来加热所述被加热物,该加热器的特征在于,
该加热器包括:
长方形状的基体;以及
发热单元(C),在所述基体上沿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发热单元(C),发热单元(C)分别接受供电,
所述发热单元(C)具有与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布线(L1)和相对于所述横布线(L1)倾斜的多个斜布线(L3),所述横布线(L1)和所述斜布线(L3)相连接使得整体呈之字形形状,
该加热器还在多个所述发热单元(C)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C)之间具有绝缘间隙(I),该绝缘间隙(I)蜿蜒曲折地将所述两个发热单元(C)隔开,
所述绝缘间隙(I)的整体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中,
所述绝缘间隙(I)具有:
第1间隙,其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发热单元(C1)和第2发热单元(C2)各自所具有的所述斜布线(L3)之间,且以与所述斜布线(L3)相同的角度倾斜;以及
第2间隙,其相对于所述第1间隙向反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第1间隙相比该第2间隙的路径长度较短,
所述绝缘间隙(I)具有按照所述第1间隙、所述第2间隙、所述第1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和按照所述第2间隙、所述第1间隙、所述第2间隙的顺序连续的连续部中的任一连续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热器,其中,
所述第1间隙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1)与所述第2间隙相对于扫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θZ2)不同。
9.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定影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1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加热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CN201880028422.6A 2017-12-08 2018-12-07 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Active CN110573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6487 2017-12-08
JP2017-236487 2017-12-08
PCT/JP2018/045179 WO2019112058A1 (ja) 2017-12-08 2018-12-07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3967A true CN110573967A (zh) 2019-12-13
CN110573967B CN110573967B (zh) 2020-10-27

Family

ID=6675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8422.6A Active CN110573967B (zh) 2017-12-08 2018-12-07 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1789B2 (zh)
JP (1) JP6614742B2 (zh)
KR (1) KR20200092255A (zh)
CN (1) CN110573967B (zh)
WO (1) WO2019112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14572A (ja) * 2022-07-22 2024-02-01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501A (ja) *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Inc 加熱体、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31271A (zh) * 2011-11-15 2014-07-16 株式会社美铃工业 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和干燥装置
CN106255243A (zh) * 2016-08-17 2016-12-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调节温度均匀性的蛇形薄膜加热器及其调温方法
WO2017090692A1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WO2017131041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とそれを備える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33615A (en) * 1947-01-04 1950-12-12 Mcgraw Electric Co Water heater
US4645146A (en) * 1984-04-18 1987-02-24 Pilkington Brothers P.L.C. Window Panel
US4774397A (en) * 1987-07-01 1988-09-27 Grise Frederick Gerard J Electrical semiconductor resistance heater
EP0459216A3 (en) * 1990-06-01 1993-03-17 The Bfgoodrich Company Electrical heater de-icer
US7763833B2 (en) * 2004-03-12 2010-07-27 Goodrich Corp. Foil heating element for an electrothermal deicer
US7211772B2 (en) * 2005-03-14 2007-05-01 Goodrich Corporation Patterned electrical foil heater element having regions with different ribbon widths
US7633450B2 (en) * 2005-11-18 2009-12-15 Goodrich Corporation Radar altering structure using specular patterns of conductive material
EP2477453B1 (en) * 2009-09-11 2020-07-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heater
DE102015223493A1 (de) * 2015-11-26 2017-06-01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Heizeinrichtung
JP6904753B2 (ja) * 2017-03-30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で用いるヒータ
JP7119280B2 (ja) * 2018-09-28 2022-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501A (ja) *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Inc 加熱体、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31271A (zh) * 2011-11-15 2014-07-16 株式会社美铃工业 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和干燥装置
WO2017090692A1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WO2017131041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とそれを備える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CN106255243A (zh) * 2016-08-17 2016-12-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调节温度均匀性的蛇形薄膜加热器及其调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12058A1 (ja) 2019-12-19
KR20200092255A (ko) 2020-08-03
JP6614742B2 (ja) 2019-12-04
US20210176825A1 (en) 2021-06-10
WO2019112058A1 (ja) 2019-06-13
US11991789B2 (en) 2024-05-21
CN110573967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4284B (zh) 加热器、具备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JP6444467B2 (ja) ヒータ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る定着装置及び乾燥装置
JP6161859B1 (ja)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TWI587731B (zh) A heater, and a fixture,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a heating device
CN110573967B (zh) 加热器、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JP7004395B2 (ja) ヒータ
CN107615879B (zh) 加热器、具备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加热装置
WO2024018826A1 (ja)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JP6589434B2 (ja) ヒー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9539A (ja) 板状ヒータ、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26335B (zh) 加热器和包括该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JP5320549B2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50050A (ja) ヒー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2454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93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292A (ja) 定着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