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3414A - 弹性履带 - Google Patents
弹性履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73414A CN110573414A CN201880025645.7A CN201880025645A CN110573414A CN 110573414 A CN110573414 A CN 110573414A CN 201880025645 A CN201880025645 A CN 201880025645A CN 110573414 A CN110573414 A CN 1105734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k
- tread
- core
- crawler
- width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44—Moulded in one piece, with either smooth surfaces or surfaces having projections, e.g. incorporating reinforc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53—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having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cables or lik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弹性履带,其被构造为可以减小滚动期间的振动。该弹性履带(1A)具备:环形的履带主体(2);多个芯金(3),它们在履带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开地埋设在履带主体(2)中,并在履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芯金之间的至少一个胎面表面(4),其设置在从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凸部上的位置处并且位于芯金(3)之间;以及位于芯金端部处的两个胎面表面(5),它们设置在从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凸部上的位置处,并且在履带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视图中位于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上的端部(3e)重叠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弹性履带。
背景技术
在一些传统的弹性履带中,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芯金在履带圆周方向上间隔开地埋设在环形的履带主体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弹性履带中,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在橡胶凸部之间设置有芯金,以避免橡胶凸部从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采用这种构造使来自机身的驱动力无损失地被传递,并且还期望抑制振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12/039431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通过认真研究,发明人发现由于弹性履带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的刚度不均匀,因此即使是这种传统的弹性履带在抑制振动方面也有改进的空间。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的弹性履带。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种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履带主体;多个芯金,它们在履带圆周方向上间隔开地埋设在履带主体中,并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延伸;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其设置在从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的凸部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芯金之间;以及两个芯金端部胎面,它们设置在从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的凸部的位置处,并且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芯金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可以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中,优选地,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的一部分至少设置在履带主体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中,优选地,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包括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的两个芯金间胎面。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中,两个芯金端部胎面中的一个是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芯金的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在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区域重叠的位置处的芯金端部胎面,并且两个芯金端部胎面中的另一个是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芯金的另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在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区域重叠的位置处的芯金端部胎面。
在这种情况下,芯金的两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可以在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区域和另一侧上的区域中各自由两个芯金端部胎面的每一个倾斜地支撑。
在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中,优选地,芯金间胎面是与芯金端部胎面连续的胎面。
在这种情况下,芯金间胎面和芯金端部胎面被构造为从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的一个凸部的顶表面,从而可以在确保良好的牵引性能和耐久性的同时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中,芯金端部胎面可以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与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芯金端部胎面不连续的胎面。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确保牵引性能和排污性能(也称为能够分离诸如土、泥和雪的异物的性能)的同时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履带中,芯金端部胎面可以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与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芯金端部胎面连续的胎面。
在这种情况下,履带圆周方向上的刚度提高,从而能够在提高耐久性的同时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滚动期间的振动的弹性履带。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从其内周表面的方向概念性示出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从其外周表面的方向示出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弹性履带从其内周表面的方向示出的平面图;并且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在本说明书中,符号X、符号Y和符号Z分别表示履带宽度方向、履带圆周方向和履带厚度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例如是指如图1至图3所示在履带厚度方向上投影(透视)弹性履带。
在图1中,附图标记1A表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在图1中,概念性示出了弹性履带1A。
附图标记2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履带主体。如图1所示,履带主体2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呈环形带形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主体2主要由橡胶制成。在图1中,假定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位于纸面的背面,而履带主体2的内周表面2b位于纸面的正面。
附图标记3表示多个芯金,其在履带圆周方向上间隔开地埋设在履带主体2中并且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图1中,芯金3的外形由虚线表示。例如,芯金3由诸如钢的金属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芯金3具有一个基部3a和两个翼部3b。两个翼部3b中的每一个均在履带宽度方向上从基部3a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3在基部3a和翼部3b之间(或者在基部3a或翼部3b处)分别具有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凸部3c。如图1所示,两个凸部3c中的每一个在履带厚度方向上从履带主体2的内周表面2b突出。芯金3的两个凸部3c中的每一个设置在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
附图标记4是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其设置在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凸部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芯金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在芯金3之间,芯金间胎面4不与芯金3重叠。即,芯金间胎面4设置在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上的不存在芯金3之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间胎面4是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花纹块(凸部)B的顶表面。与履带主体2相同,花纹块B主要由橡胶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4是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的两个胎面。在本说明书中,“胎面”是指当弹性履带1A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首先与诸如农田、雪地或道路等路面接触的部分。即,当弹性履带1A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每个芯金间胎面4首先相对于路面以预定的间隔反复地与路面接触。
附图标记5表示两个芯金端部胎面,其设置在通过与芯金间胎面4相同的方式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凸部的位置处,并且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重叠的位置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各自设置在与同一芯金3的相应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芯金间胎面4相同,芯金端部胎面5也是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花纹块B的顶表面。与履带主体2一样,花纹块B主要由橡胶制成。当弹性履带1A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芯金端部胎面5在芯金间胎面4之后或在芯金间胎面4之前首先相对于路面以预定的间隔反复地与路面接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端部胎面5以与芯金间胎面4相同的高度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包括设置在芯金3与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之间的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4,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设置在与芯金3的相应的两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重叠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弹性履带1A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设置在芯金3之间的芯金间胎面4与路面接触。然后,芯金间胎面4从路面接收来自机身(履带轮)(未被示出)的载荷的反作用力(抓地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芯金间胎面4与路面接触时,由于来自机身的载荷与其反作用力之间的关联,因此在芯金3之间的履带主体2中,特别是在芯金间胎面4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由此,抑制了在弹性履带1A的滚动期间在芯金3之间的履带主体2中发生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下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弹性履带1A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设置在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处的芯金端部胎面5与路面接触。然后,类似于芯金间胎面4,芯金端部胎面5从路面接收来自机身的载荷的反作用力。因此,当芯金端部胎面5与路面接触时,由于来自机身的载荷与其反作用力之间的关联,因此在设置有芯金3的履带主体2中,特别是在芯金端部胎面5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3处于在履带主体2内部在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之间被拉伸的状态。因此,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芯金3处于如同被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牢固地支撑的状态。即,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芯金3在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之间的部分处在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也增大。由此,抑制了弹性履带1A的滚动期间在整个芯金3中发生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下陷。
因此,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即使在弹性履带1A的滚动期间芯金3反复地出现或消失,也能够抑制由于这种反复而产生的下陷(振动)。即,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履带主体2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由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连续地支撑,可以使履带圆周方向上的刚度均匀,并且可以抑制弹性履带1A滚动期间在履带圆周方向上产生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因此,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能够抑制弹性履带1A滚动期间的振动。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中,芯金间胎面4的一部分至少设置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心部是芯金3的两个凸部3c之间的部分。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间胎面4的履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在履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与芯金3的凸部3c在履带圆周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此外,如图1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中,在履带主体2的内周表面2b上设置有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履带轮通过面7。履带轮通过面7为机身的履带轮可以在上面滚动的路面。两个履带轮通过面7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轮通过面7在履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比芯金3的凸部3c靠外侧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除了芯金间胎面4的履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之外,芯金间胎面4的其余部分(芯金间胎面4的履带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和履带宽度方向外侧部分)在履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与履带轮通过面7在履带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即,芯金间胎面4的除履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以外的其余部分设置在与履带轮通过面7在履带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芯金间胎面4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设置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芯金间胎面4在更靠近的位置支撑履带轮通过面7。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履带轮在芯金3之间通过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因此,芯金间胎面4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设置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能够进一步抑制弹性履带1A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中,芯金间胎面4是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的两个芯金间胎面4。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间胎面4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处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在履带圆周方向上设置成两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轮通过面7通常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在履带圆周方向上设置成两列。因此,两个芯金间胎面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履带轮在芯金3之间通过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因此,两个芯金间胎面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弹性履带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本公开中,“芯金端部胎面5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重叠的位置处”是指“芯金端部胎面5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在此,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是由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和与该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的端部分别连接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的一部分形成的部分。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芯金端部胎面5设置在与包括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和与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连接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各自是与履带宽度方向彼此平行的部分的履带圆周方向边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是所述其余部分的边缘。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包括两端均弯曲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定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情况下,形成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的履带宽度方向长度是根据弹性履带1A的规格等适当设定的设计事项。即,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履带宽度方向长度是例如根据弹性履带1A和芯金3的尺寸和形状、弹性履带1A的规格等适当设定的设计事项。
在图1的弹性履带1A中,芯金间胎面4是与芯金端部胎面5不连续的胎面。然而,根据本公开,芯金间胎面4可以是与芯金端部胎面5连续的胎面。
图2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在下文中,与图1中的弹性履带1A基本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例如,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设定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的相同。例如,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一样,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是与履带宽度方向彼此平行的部分的履带圆周方向边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是所述其余部分的边缘。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也包括两端都弯曲的部分。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的一部分从其外周表面的方向示出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弹性履带1B从其内周表面的方向示出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类似,芯金间胎面4的一部分至少设置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特别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芯金间胎面4是与芯金端部胎面5连续的胎面。即,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设置在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向外突出的一个凸部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形成为一个胎面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分别为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整体地向外突出的一个横向花纹(凸部)L的顶表面。如果芯金间胎面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芯金端部胎面5连续的胎面,则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构成与路面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一个顶表面。由此,在弹性履带1B的滚动期间可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此外,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不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那样构成为独立的花纹块B的顶表面,而是构成为一个大的刚性主体的顶表面。因此,与具有横向花纹的传统的弹性履带一样,能够确保良好的耐久性。因此,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在确保良好的牵引性能和耐久性的同时能够抑制弹性履带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横向花纹L设置在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横向花纹L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与一个芯金3的每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重叠的位置处。
特别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花纹L中的一个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与一个芯金3的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一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设置在与一个芯金3的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在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区域R1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是指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朝向附图的上侧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芯金3的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区域R1是由一个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的一部分和一个芯金3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中的一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的一部分形成的部分,如图2和图3中的阴影区域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3的一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的一个端部连接。在此,“一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是指一个芯金3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中的位于附图的上侧方向的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R1是指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设置在附图的上侧方向的区域。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花纹L中的另一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与一个芯金3的另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另一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设置在与一个芯金3的另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在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区域R2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是指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朝向附图的下侧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芯金3的另一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区域R2是由一个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的一部分和一个芯金3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中的另一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的一部分形成的部分,如图2和图3中的阴影区域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3的另一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在此,“另一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是指一个芯金3的两个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中的位于附图的下侧方向的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R2是指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设置在附图的下侧方向的区域。
如图4的右侧截面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相似,当弹性履带1B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间胎面4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然后,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间胎面4对应的部分从路面接收来自机身的载荷的反作用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间胎面4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时,由于来自机身的载荷与其反作用力之间的关联,因此在芯金3之间的履带主体2中,特别是在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间胎面4对应的部分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性增大。由此,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一样,抑制了在弹性履带1B滚动期间在芯金3之间的履带主体2中发生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下陷。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左侧截面所示,当弹性履带1B在履带圆周方向上滚动时,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然后,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通过与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间胎面4对应的部分相同的方式从路面接收来自机身的载荷的反作用力。因此,当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时,由于来自机身的载荷与其反作用力之间的关联,因此在设置有芯金3的履带主体2中,特别是在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表面5对应的部分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类似,芯金3也处于在履带主体2内部在两个横向花纹L中分别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之间被拉伸的状态。因此,当两个横向花纹L中与每个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处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时,芯金3处于如同其在两个横向花纹L中与每个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处牢固地被支撑的状态。即,当两个横向花纹L中与每个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处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增大时,两个横向花纹L中分别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之间的芯金3的部分处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刚度也增大。由此,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一样,抑制了弹性履带1B滚动期间在整个芯金3中发生的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下陷。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履带主体2也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由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中每一个对应的部分连续地支撑,从而可以使履带圆周方向上的刚度均匀,并且可以抑制弹性履带1B滚动期间在履带圆周方向上产生履带厚度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因此,基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能够抑制弹性履带1B滚动期间的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芯金3包括一个基部3a和两个翼部3b(在图中仅示出了一侧)。两个翼部3b中的每一个均在履带宽度方向上从基部3a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金3在基部3a和翼部3b之间(或者在基部3a或翼部3b处)分别具有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凸部3c。如图4所示,两个凸部3c中的每一个在履带厚度方向上从履带主体2的内周表面2b突出。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主体2中埋设有受拉构件(例如钢帘线)9。在本实施方式中,受拉构件9设置在比芯金3更靠近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的位置。例如,在将受拉构件9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缠绕成螺旋形,或者在将受拉构件9形成为端接的带形状之后将受拉构件9的两端接合,由此使受拉构件9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延伸,并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一个芯金3的两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可以在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区域R1和另一侧上的区域R2中分别由履带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两个横向花纹L的分别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倾斜地支撑。
例如,出于设计原因等,假设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芯金端部胎面5设置在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相对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偏移的区域中的位置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的是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两个芯金端部胎面5中的每一个首先仅设置在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当两个履带轮在沿履带圆周方向同轴旋转的同时从芯金3的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进入(离开)芯金3的区域时,在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区域中两个履带轮由位于履带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芯金端部胎面5支撑。然而,此后,当两个履带轮试图从芯金3的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离开(进入)芯金3的区域时,两个履带轮在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另一侧上的区域中不受到履带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芯金端部胎面5的支撑。因此,在这种构造中,在抑制弹性履带滚动期间的振动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一个芯金3的两个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中的每一个可以由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区域和另一侧上的区域倾斜地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当两个履带轮从芯金3的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进入(离开)芯金3的区域时,就这两个履带轮而言,两个履带轮中的一个履带轮在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区域中由履带宽度方向的一侧上的芯金胎面5支撑。此后,当两个履带轮还试图从芯金3的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离开(进入)芯金3的区域时,就这两个履带轮而言,两个履带轮中的另一个履带轮也可以在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上的区域中由履带宽度方向的一侧上的芯金胎面5支撑。因此,当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将芯金端部胎面5设置在相对于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偏移的位置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那样的构造对于抑制弹性履带1B滚动期间的振动是有效的。这同样适用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那样的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各自作为独立的花纹块B的顶表面的情况。
如图1所示,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中,芯金端部胎面5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与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芯金端部胎面5不连续的胎面。即,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中,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花纹块B的芯金端部胎面5构成彼此独立的胎面。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也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与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每一个部分不连续的胎面。在这种情况下,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图1的部分以及图2和图3的横向花纹L的部分相对于履带圆周方向间隔开地局部设置。即,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花纹块B的芯金端部胎面5或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相互独立地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确保牵引性能和排污性能(也称为能够分离诸如土,泥和雪的异物的性能)的同时抑制弹性履带滚动期间的振动。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图2中的附图标记8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加强肋。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肋8设置在横向花纹L之间并且与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横向花纹L连续。即,加强肋8与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横向花纹L连接。加强肋8限制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的运动。加强肋8的顶表面8f相对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的高度比横向花纹L(的顶表面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更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构成彼此独立的胎面。
然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中,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可以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胎面,该胎面与履带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每个部分连续。具体地,加强肋8的顶表面8f相对于履带主体2的外周表面2a的高度可以与横向花纹L的胎面(对应于芯金端部胎面5的部分)的高度相同。结果,一个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可以是在履带圆周方向上通过加强肋8的顶表面8f与履带圆周方向上设置的另一个横向花纹L的每个胎面(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连续的胎面。在这种情况下,履带主体2在履带圆周方向上的刚度增大,由此能够在提高耐久性的同时抑制弹性履带1B滚动期间的振动。这也适用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那样的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中的每一个是独立的花纹块B的顶表面并且每个花纹块B的芯金端部胎面5是履带圆周方向上连续的胎面的情况。
以上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例子,并且可以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描述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可以将芯金端部胎面5和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设置在除芯金3的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之外仅与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重叠的位置处,由此可以设置在芯金网格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中。另外,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可以将芯金端部胎面5和横向花纹L的与芯金端部胎面5对应的部分设置在除芯金3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3e1之外仅与履带圆周方向边缘3e2重叠的位置处,由此也可以设置在芯金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3e中。
此外,基于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类似于图2的横向花纹L,使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作为一个胎面彼此连续的方法不限于图2所示的基于图1所示的芯金间胎面4和芯金端部胎面5的布局(设置)的横向花纹L的形状。即,根据上述每个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改变花纹块B和横向花纹L的形状。另外,根据上述每个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1B的各结构可以通过适当地相互置换或组合来使用。另外,根据本公开,芯金间胎面4可以设置在比履带主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更靠近履带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作为这种芯金间胎面的具体例子,列举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将芯金间胎面设置在仅与履带轮通过面7重叠的位置的情况。参见图1,这种芯金间胎面由图1中的芯金间胎面4的不包括芯金间胎面4的履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的其余部分(芯金间胎面4的履带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和履带宽度方向外侧部分)构成。
工业适用性
本公开例如可以应用于诸如农业机械、建筑机械或运输车辆的车辆行驶用的弹性履带。
附图标记列表
1A 弹性履带(第一实施方式)
1B 弹性履带(第二实施方式)
2 履带主体
2a 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
2b 履带主体的内周表面
3 芯金
3e 芯金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
3e1 芯金的履带宽度方向边缘
3e2 芯金的履带圆周方向边缘
4 芯金间胎面
5 芯金端部胎面
6 横向花纹的胎面
7 履带轮通过面
B 花纹块(凸部)
L 横向花纹(凸部)
Claims (7)
1.一种弹性履带,其包括:
环形的履带主体,其由弹性材料制成;
多个芯金,它们在履带圆周方向上间隔开地埋设在所述履带主体中,并在履带宽度方向上延伸;
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其设置在从所述履带主体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的凸部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所述芯金之间;以及
两个芯金端部胎面,它们设置在从所述履带主体的所述外周表面向外突出的凸部的位置处,并且在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所述芯金的履带宽度方向端部重叠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至少设置在所述履带主体的所述履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金间胎面包括在所述履带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的两个芯金间胎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两个所述芯金端部胎面中的一个是在所述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所述芯金的一个所述履带宽度方向端部在所述履带圆周方向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区域重叠的位置处的芯金端部胎面,并且两个所述芯金端部胎面中的另一个是在所述履带厚度方向投影视图中设置在与所述芯金的另一个所述履带宽度方向端部在所述履带圆周方向的另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区域重叠的位置处的芯金端部胎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所述芯金间胎面是与所述芯金端部胎面连续的胎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所述芯金端部胎面是在所述履带圆周方向上与所述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芯金端部胎面不连续的胎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所述芯金端部胎面是在所述履带圆周方向上与所述履带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芯金端部胎面连续的胎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81632 | 2017-04-17 | ||
JP2017081632A JP6797743B2 (ja) | 2017-04-17 | 2017-04-17 | 弾性クローラ |
PCT/JP2018/015111 WO2018193918A1 (ja) | 2017-04-17 | 2018-04-10 | 弾性クロー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73414A true CN110573414A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3855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5645.7A Pending CN110573414A (zh) | 2017-04-17 | 2018-04-10 | 弹性履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97743B2 (zh) |
KR (1) | KR20190128215A (zh) |
CN (1) | CN110573414A (zh) |
WO (1) | WO2018193918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4881A (ja) * | 1994-12-13 | 1996-06-25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弾性クローラ用芯金および弾性クローラ |
EP1167169A2 (en) * | 2000-06-23 | 2002-01-02 | Taeryuk Rubber Belt Co., Ltd. | Elastic crawler |
US20080211301A1 (en) * | 2007-03-01 | 2008-09-04 | Srj, Inc. | Tread pattern |
JP2008254540A (ja) * | 2007-04-03 | 2008-10-23 | Xenith Track Co Ltd | 弾性クローラ |
CN100560422C (zh) * | 2004-12-02 | 2009-11-18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无芯骨橡胶履带 |
JP2010120549A (ja) * | 2008-11-20 | 2010-06-03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弾性履帯 |
CN102405170A (zh) * | 2009-04-22 | 2012-04-04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橡胶履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97838B2 (ja) * | 1990-04-12 | 1999-05-3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ゴムクローラ |
WO2012039431A1 (ja) | 2010-09-21 | 2012-03-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弾性クローラ |
-
2017
- 2017-04-17 JP JP2017081632A patent/JP67977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10 WO PCT/JP2018/015111 patent/WO20181939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10 KR KR1020197030542A patent/KR2019012821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04-10 CN CN201880025645.7A patent/CN11057341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4881A (ja) * | 1994-12-13 | 1996-06-25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弾性クローラ用芯金および弾性クローラ |
EP1167169A2 (en) * | 2000-06-23 | 2002-01-02 | Taeryuk Rubber Belt Co., Ltd. | Elastic crawler |
CN100560422C (zh) * | 2004-12-02 | 2009-11-18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无芯骨橡胶履带 |
US20080211301A1 (en) * | 2007-03-01 | 2008-09-04 | Srj, Inc. | Tread pattern |
JP2008254540A (ja) * | 2007-04-03 | 2008-10-23 | Xenith Track Co Ltd | 弾性クローラ |
JP2010120549A (ja) * | 2008-11-20 | 2010-06-03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弾性履帯 |
CN102405170A (zh) * | 2009-04-22 | 2012-04-04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橡胶履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797743B2 (ja) | 2020-12-09 |
KR20190128215A (ko) | 2019-11-15 |
JP2018177066A (ja) | 2018-11-15 |
WO2018193918A1 (ja) | 2018-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64367B2 (ja) | ゴムクローラおよびクローラ式走行体 | |
CN100560422C (zh) | 无芯骨橡胶履带 | |
US6474756B2 (en) | Rubber crawler belt | |
EP1506913B1 (en) | Rubber crawler track | |
JP4087619B2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5411627B2 (ja) | ゴムクローラ | |
WO2006103753A1 (ja) | ゴムクローラ用芯金 | |
JP2005212741A (ja) | ゴムクローラ用芯金 | |
CN110573414A (zh) | 弹性履带 | |
JP5213377B2 (ja) | ゴムクローラ | |
JP3619169B2 (ja) | ゴムクローラおよびゴム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 |
JP6799127B2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4787660B2 (ja) | ゴムクロ−ラ | |
JP2016144981A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2018144633A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2009255863A (ja) | ゴムクローラ | |
JP4549138B2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4282553B2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4157863B2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2007230266A (ja) | ゴムクローラ | |
JPH0811756A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
JP4074912B2 (ja) | 装軌車両のゴム履帯 | |
JP3883129B2 (ja) | 梯子型クローラ | |
JP4481434B2 (ja) | ゴムクローラ | |
JP4423110B2 (ja) | 弾性クロー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