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8393A -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8393A
CN110558393A CN201910923372.4A CN201910923372A CN110558393A CN 110558393 A CN110558393 A CN 110558393A CN 201910923372 A CN201910923372 A CN 201910923372A CN 110558393 A CN110558393 A CN 110558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 leaves
green tea
jasmine green
jas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3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正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an Hydraulic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an Hydraulic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an Hydraulic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shan Hydraulic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33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83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8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23F3/405Flavouring with flavours other than natural tea flavour or tea 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分级、摇青、凉青、摊凉、揉捻、烘干、炒制、复烘、混合获得成品,混合装置包括包括混合支架,所述混合支架下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支脚,混合支架内设有内槽,混合支架上还设有贯穿混合支架的通孔,内槽内还设有升降台,混合支架一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顶端设有横杆,横杆顶端设有气缸,气缸西下段设有伸缩杆,伸缩杆上海设有连接器,连接器下端还设有搅拌棒,混合支架上设有搅拌器皿。本发明工艺简单,混合重复,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同时便于大规模生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茉莉绿茶领域,具体是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产品,产区辽阔,产量高,品种丰富,中医的创新促进福州茉莉花茶诞生,宋朝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诞生了数十种香茶。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饮品,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但是茉莉绿茶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等级的茶叶,有些茶叶用作茶包十分浪费,单独作为茶叶出售时,虽然口味没有影响,但是外观上不好看,不同等级的茶叶的利用率也不同,为了提高不同等级的茶叶的利用率,现提出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工艺简单,混合重复,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同时便于大规模生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直接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去除灰尘、较小的碎叶杂质,然后均匀铺洒在置于通风处的晾晒,自然通风,每隔一天测试茉莉绿茶茶叶水分,检测茶叶水分在5%~10%时,取出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茉莉绿茶原料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挑选的都进行茶叶进行摇青,摇青20~30min,摇青之后室内凉青3~5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摊青后的茶叶投入杀青滚筒机内,在190~210℃条件下杀青10~20s就立即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30~45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摊凉的茶叶置于揉捻机内,先在不加压条件下揉捻3~5min,再在提高压力。压力在1MPa~2MPa的压力条件下揉捻3~5min,再在2MPa~3.5MPa压力条件下揉捻2~3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揉捻的茶叶打散,置于在烘房室温烘干3~5分钟后,提高温度180~200℃条件下烘干25~30min,烘干结束后,烘房将至室温摊晾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茶叶炒制至略感松脆,再进入烘房在80~90℃的条件下复烘20~25min,然后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原料再经过人工挑拣将较大的茶梗去除,再经过静电拣梗使较小的茶梗与茶叶分离,最后得到不含杂质的茉莉绿茶原料。
步骤八:将不同等级的茉莉绿茶按茉莉绿茶1级20%,茉莉绿茶2级30%,茉莉绿茶3级60%加入混合机,混合机的转速为40-60r/min,搅拌方式为正向搅拌4分钟后再反向搅拌4分钟,获得成品。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包括包括混合支架,所述混合支架下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支脚,混合支架内设有内槽,混合支架上还设有贯穿混合支架的通孔,内槽内还设有升降台,混合支架一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顶端设有横杆,横杆顶端设有气缸,气缸西下段设有伸缩杆,伸缩杆上海设有连接器,连接器下端还设有搅拌棒,混合支架上设有搅拌器皿。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上设有外保护壳,外保护壳上设有开槽,开槽内设有设置在升降杆表面镜像分布的第一固定柱。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设有上保护壳,横杆顶端设有气缸固定端,气缸固定端内设有气缸固定孔,气缸固定在气缸固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顶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弧形连接杆,弧形连接杆顶端共同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一端弧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器皿内设有搅拌槽,搅拌器皿上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方形块,其中一个方形块上设有镜像分布的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与第一固定柱上均设有连接条,连接条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固定柱连接的定位孔与第一固定柱连接的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工艺简单,混合重复,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同时便于大规模生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2、本发明提高不同等级的茶叶的利用率茶叶的口感更加丰富化,因为口感的多样化,产品就可以多样化,避免产品的同质化,就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3、本发明提高茶叶的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地实现了茶农的增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直接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去除灰尘、较小的碎叶杂质,然后均匀铺洒在置于通风处的晾晒,自然通风,每隔一天测试茉莉绿茶茶叶水分,检测茶叶水分在5%~10%时,取出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茉莉绿茶原料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挑选的都进行茶叶进行摇青,摇青20~30min,摇青之后室内凉青3~5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摊青后的茶叶投入杀青滚筒机内,在190~210℃条件下杀青10~20s就立即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30~45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摊凉的茶叶置于揉捻机内,先在不加压条件下揉捻3~5min,再在提高压力。压力在1MPa~2MPa的压力条件下揉捻3~5min,再在2MPa~3.5MPa压力条件下揉捻2~3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揉捻的茶叶打散,置于在烘房室温烘干3~5分钟后,提高温度180~200℃条件下烘干25~30min,烘干结束后,烘房将至室温摊晾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茶叶炒制至略感松脆,再进入烘房在80~90℃的条件下复烘20~25min,然后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原料再经过人工挑拣将较大的茶梗去除,再经过静电拣梗使较小的茶梗与茶叶分离,最后得到不含杂质的茉莉绿茶原料。
步骤八:将不同等级的茉莉绿茶按茉莉绿茶1级20%,茉莉绿茶2级30%,茉莉绿茶3级60%加入混合机,混合机的转速为40-60r/min,搅拌方式为正向搅拌4分钟后再反向搅拌4分钟,获得成品。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支架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混合支架1下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支脚11,混合支架1内设有内槽12,混合支架1上还设有贯穿混合支架1的通孔13,内槽12内还设有升降台14,混合支架1一侧设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连接有升降杆16,升降杆16顶端设有横杆17,横杆17顶端设有气缸18,气缸18西下段设有伸缩杆181,伸缩杆181上海设有连接器182,连接器182下端还设有搅拌棒183,混合支架1上设有搅拌器皿2。
升降杆16上设有外保护壳162,如图2、图4所示,外保护壳162上设有开槽161,开槽161内设有设置在升降杆16表面镜像分布的第一固定柱163。
横杆17上设有上保护壳171,如图1、图2所示,横杆17顶端设有气缸固定端172,气缸固定端172内设有气缸固定孔173,气缸18固定在气缸固定孔173内。
搅拌棒183顶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弧形连接杆184,如图2所示,弧形连接杆184顶端共同设有搅拌杆185,搅拌杆185一端弧互相连接。
搅拌器皿2内设有搅拌槽21,如图1、图4所示,搅拌器皿2上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方形块22,其中一个方形块22上设有镜像分布的第二固定柱23,第二固定柱23与第一固定柱163上均设有连接条24,连接条24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固定柱23连接的定位孔241与第一固定柱163连接的开口242。
实施例1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直接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去除灰尘、较小的碎叶杂质,然后均匀铺洒在置于通风处的晾晒,自然通风,每隔一天测试茉莉绿茶茶叶水分,检测茶叶水分在5%~10%时,取出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茉莉绿茶原料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挑选的都进行茶叶进行摇青,摇青20min,摇青之后室内凉青3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摊青后的茶叶投入杀青滚筒机内,在190℃条件下杀青10s就立即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30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摊凉的茶叶置于揉捻机内,先在不加压条件下揉捻3min,再在提高压力。压力在1MPa的压力条件下揉捻3min,再在2MPa压力条件下揉捻2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揉捻的茶叶打散,置于在烘房室温烘干3分钟后,提高温度180℃条件下烘干25min,烘干结束后,烘房将至室温摊晾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茶叶炒制至略感松脆,再进入烘房在80℃的条件下复烘20min,然后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原料再经过人工挑拣将较大的茶梗去除,再经过静电拣梗使较小的茶梗与茶叶分离,最后得到不含杂质的茉莉绿茶原料。
步骤八:将不同等级的茉莉绿茶按茉莉绿茶1级20%,茉莉绿茶2级30%,茉莉绿茶3级60%加入混合机,混合机的转速为40r/min,搅拌方式为正向搅拌4分钟后再反向搅拌4分钟,获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直接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去除灰尘、较小的碎叶杂质,然后均匀铺洒在置于通风处的晾晒,自然通风,每隔一天测试茉莉绿茶茶叶水分,检测茶叶水分在5%~10%时,取出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茉莉绿茶原料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挑选的都进行茶叶进行摇青,摇青25min,摇青之后室内凉青4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摊青后的茶叶投入杀青滚筒机内,在200℃条件下杀青15s就立即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38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摊凉的茶叶置于揉捻机内,先在不加压条件下揉捻4min,再在提高压力。压力在1.5MPa的压力条件下揉捻4min,再在3MPa压力条件下揉捻2.5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揉捻的茶叶打散,置于在烘房室温烘干4分钟后,提高温度190℃条件下烘干26min,烘干结束后,烘房将至室温摊晾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茶叶炒制至略感松脆,再进入烘房在85℃的条件下复烘22min,然后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原料再经过人工挑拣将较大的茶梗去除,再经过静电拣梗使较小的茶梗与茶叶分离,最后得到不含杂质的茉莉绿茶原料。
步骤八:将不同等级的茉莉绿茶按茉莉绿茶1级20%,茉莉绿茶2级30%,茉莉绿茶3级60%加入混合机,混合机的转速为50r/min,搅拌方式为正向搅拌4分钟后再反向搅拌4分钟,获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直接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去除灰尘、较小的碎叶杂质,然后均匀铺洒在置于通风处的晾晒,自然通风,每隔一天测试茉莉绿茶茶叶水分,检测茶叶水分在5%~10%时,取出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茉莉绿茶原料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挑选的都进行茶叶进行摇青,摇青30min,摇青之后室内凉青5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摊青后的茶叶投入杀青滚筒机内,在210℃条件下杀青20s就立即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45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摊凉的茶叶置于揉捻机内,先在不加压条件下揉捻5min,再在提高压力。压力在2MPa的压力条件下揉捻5min,再在3.5MPa压力条件下揉捻3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揉捻的茶叶打散,置于在烘房室温烘干5分钟后,提高温度200℃条件下烘干30min,烘干结束后,烘房将至室温摊晾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茶叶炒制至略感松脆,再进入烘房在90℃的条件下复烘25min,然后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原料再经过人工挑拣将较大的茶梗去除,再经过静电拣梗使较小的茶梗与茶叶分离,最后得到不含杂质的茉莉绿茶原料。
步骤八:将不同等级的茉莉绿茶按茉莉绿茶1级20%,茉莉绿茶2级30%,茉莉绿茶3级60%加入混合机,混合机的转速为60r/min,搅拌方式为正向搅拌4分钟后再反向搅拌4分钟,获得成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直接选取饱满、无虫害的茉莉绿茶原料,再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第一次风选除杂,去除灰尘、较小的碎叶杂质,然后均匀铺洒在置于通风处的晾晒,自然通风,每隔一天测试茉莉绿茶茶叶水分,检测茶叶水分在5%~10%时,取出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茉莉绿茶原料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挑选的都进行茶叶进行摇青,摇青20~30min,摇青之后室内凉青3~5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摊青后的茶叶投入杀青滚筒机内,在190~210℃条件下杀青10~20s就立即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30~45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摊凉的茶叶置于揉捻机内,先在不加压条件下揉捻3~5min,再在提高压力。压力在1MPa~2MPa的压力条件下揉捻3~5min,再在2MPa~3.5MPa压力条件下揉捻2~3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揉捻的茶叶打散,置于在烘房室温烘干3~5分钟后,提高温度180~200℃条件下烘干25~30min,烘干结束后,烘房将至室温摊晾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茶叶炒制至略感松脆,再进入烘房在80~90℃的条件下复烘20~25min,然后放在竹制摊凉架上摊凉,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原料再经过人工挑拣将较大的茶梗去除,再经过静电拣梗使较小的茶梗与茶叶分离,最后得到不含杂质的茉莉绿茶原料;
步骤八:将不同等级的茉莉绿茶按茉莉绿茶1级20%,茉莉绿茶2级30%,茉莉绿茶3级60%加入混合机,混合机的转速为40-60r/min,搅拌方式为正向搅拌4分钟后再反向搅拌4分钟,获得成品。
2.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包括包括混合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支架(1)下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支脚(11),混合支架(1)内设有内槽(12),混合支架(1)上还设有贯穿混合支架(1)的通孔(13),内槽(12)内还设有升降台(14),混合支架(1)一侧设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连接有升降杆(16),升降杆(16)顶端设有横杆(17),横杆(17)顶端设有气缸(18),气缸(18)西下段设有伸缩杆(181),伸缩杆(181)上海设有连接器(182),连接器(182)下端还设有搅拌棒(183),混合支架(1)上设有搅拌器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16)上设有外保护壳(162),外保护壳(162)上设有开槽(161),开槽(161)内设有设置在升降杆(16)表面镜像分布的第一固定柱(16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7)上设有上保护壳(171),横杆(17)顶端设有气缸固定端(172),气缸固定端(172)内设有气缸固定孔(173),气缸(18)固定在气缸固定孔(17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183)顶端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弧形连接杆(184),弧形连接杆(184)顶端共同设有搅拌杆(185),搅拌杆(185)一端弧互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皿(2)内设有搅拌槽(21),搅拌器皿(2)上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方形块(22),其中一个方形块(22)上设有镜像分布的第二固定柱(23),第二固定柱(23)与第一固定柱(163)上均设有连接条(24),连接条(24)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固定柱(23)连接的定位孔(241)与第一固定柱(163)连接的开口(242)。
CN201910923372.4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Pending CN1105583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3372.4A CN11055839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3372.4A CN11055839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8393A true CN110558393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3372.4A Pending CN11055839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83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4230A (zh) * 2020-07-27 2020-10-23 杭州曾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茶叶加工用匀速搅拌装置
CN113812473A (zh) * 2021-08-19 2021-12-21 王琳 一种顶芽茶叶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901A (zh) * 2010-04-15 2010-09-01 浙江大学 一种立式搅拌试验机
CN202385688U (zh) * 2011-11-25 2012-08-22 程健光 一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
CN205815531U (zh) * 2016-06-15 2016-12-21 广州普熙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浆混合器
CN206613451U (zh) * 2017-02-08 2017-11-07 绥化学院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装置
CN109315521A (zh) * 2018-11-05 2019-02-12 谢桂英 一种茉莉绿茶的制备方法
CN208509985U (zh) * 2017-12-15 2019-02-19 大理丹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牡丹茶混合设备
CN109874890A (zh) * 2019-04-10 2019-06-14 黄山水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901A (zh) * 2010-04-15 2010-09-01 浙江大学 一种立式搅拌试验机
CN202385688U (zh) * 2011-11-25 2012-08-22 程健光 一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
CN205815531U (zh) * 2016-06-15 2016-12-21 广州普熙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浆混合器
CN206613451U (zh) * 2017-02-08 2017-11-07 绥化学院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装置
CN208509985U (zh) * 2017-12-15 2019-02-19 大理丹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牡丹茶混合设备
CN109315521A (zh) * 2018-11-05 2019-02-12 谢桂英 一种茉莉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9874890A (zh) * 2019-04-10 2019-06-14 黄山水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4230A (zh) * 2020-07-27 2020-10-23 杭州曾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茶叶加工用匀速搅拌装置
CN111804230B (zh) * 2020-07-27 2021-08-20 安徽三九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茶叶加工用匀速搅拌装置
CN113812473A (zh) * 2021-08-19 2021-12-21 王琳 一种顶芽茶叶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5380B (zh) 老叶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2919403B (zh) 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
CN101664084B (zh) 花香白琳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4187528B (zh) 一种调味料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3532B (zh)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6387127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41204A (zh) 一种采用秋季凌云白毫加工多类茶的方法
CN106035882B (zh) 一种澳洲坚果叶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10558393A (zh) 一种拼配茉莉绿茶制作工艺及其混合装置
CN102228100B (zh) 一种高茶黄素红茶制作的方法
CN109122973A (zh) 一种陈皮白茶茶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9378A (zh) 一种陈皮连翘茶的制作方法
CN104585365A (zh) 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2286350A (zh) 紫皮石斛花酒及制法
CN109105546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CN105360434A (zh) 枣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8684854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5831348A (zh) 一种丹参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9519A (zh) 一种针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991157A (zh) 一种花果香祁红的加工方法
CN104513765B (zh) 一种板栗羊羔保健黄酒及其制作工艺
CN102258104A (zh) 桑叶叶柄茶的制备方法
CN105124045A (zh) 一种玉兰花香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1861898A (zh) 绿茶制作新工艺
CN107535626A (zh) 一种六堡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