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4798B - 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4798B
CN110554798B CN201910432928.XA CN201910432928A CN110554798B CN 110554798 B CN110554798 B CN 110554798B CN 201910432928 A CN201910432928 A CN 201910432928A CN 110554798 B CN110554798 B CN 110554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line
ground lines
ground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29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4798A (zh
Inventor
坂上彰利
奥村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54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4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4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4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54High voltage adaptations; Electrical insulation details; Overvoltage 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voltages or for using plural voltages
    • H05K1/0257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05K1/0259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包括两个地线。两个地线中的一地线的一端部(端部X1)和两个地线中的另一地线的一端部(端部Y1)形成间隙。对触摸面板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作为一例满足如下条件:线段Z1与两个地线中的至少一个地线交叉。线段Z1是将点P1和点Q1相连的线段,其中,点P1是将位于间隙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和端部Y1的部位相连的第一线段上的任意一点,点Q1是将位于间隙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和端部Y1的部位相连的第二线段上的任意一点。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详细而言涉及抗静电性佳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触摸面板,图1A、图1B、图2、图3表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57132号公报)中记载的电容式触摸面板100的结构。
安装于树脂制框体200的触摸面板100中,第一导体层12、绝缘层13、第二导体层14及保护膜15以该顺序依次层积于矩形平板状的透明基板11上(参照图1B)。矩形平板状的盖17通过光学粘合剂(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16粘贴于保护膜15的上部。透明基板11的材质例如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PC(聚碳酸酯)。盖17的材质例如是PC。绝缘层13及保护膜15各自的材质例如是丙烯树脂或环氧树脂。图1A中,省略了盖17及光学粘合剂16的图示。
触摸面板100至少包括:第一感应电路部101;第二感应电路部102;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两个第二地线52a、52b;一个屏蔽线60。第一感应电路部101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和多个第一额缘线41。第二感应电路部102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和多个第二额缘线42。图1A中,图示了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的一部分和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的一部分。
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分别具有于两处弯曲的带状(staple)形状。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分别具有于两处弯曲的带状(staple)形状。对触摸面板100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即,在盖17的法线方向上观察触摸面板100时),第一感应电路部101被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夹着,第二感应电路部102被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夹着。对触摸面板100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和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位于触摸面板100的中央区域即感应区域30。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多个第一额缘线41、多个第二额缘线42和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形成于第一导体层12。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和屏蔽线60形成于第二导体层14。第二导体层14通过绝缘层13与第一导体层12绝缘。
以下,说明触摸面板100的详细构造。为了简化说明,有时将“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中的一第一地线”简称为“第一地线51a”,将“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中的另一第一地线”简称为“第一地线51b”。同样地,有时将“两个第二地线52a、52b中的一第二地线”简称为“第二地线52a”,将“两个第二地线52a、52b中的另一第二地线”简称为“第二地线52b”。
<第二导体层14-图3>
各第二感应电极列25包括:沿与触摸面板100的一边(短边)平行的Y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岛状电极26;多个第二连结部27。各第二连结部27将相邻的两个第二岛状电极26连结。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沿与触摸面板100的另一边(长边)平行的X方向并列布置。各第二岛状电极26的外形为菱形形状。
两个第二地线52a、52b位于触摸面板100的周缘部,且空开大的间隙地夹着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所在的感应区域30。在触摸面板100的上边的中央部,第二地线52a的一端部和第二地线52b的一端部空开小的第二间隙54地在该两端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向。在触摸面板100的下边的中央部,第二地线52a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地线52b的另一端部空开大的间隙地在该两端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向。
如图3所示,马蹄形状的屏蔽线60位于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所在的感应区域30与两个第二地线52a、52b所在的区域之间的大的间隙。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分别与屏蔽线60连接。图1A及图3中,屏蔽线60由阴影表示。
<第一导体层12-图2>
各第一感应电极列21包括:沿与触摸面板100的长边平行的X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岛状电极22;多个第一连结部23。各第一连结部23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岛状电极22连结。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沿与触摸面板100的短边平行的Y方向并列布置。各第一岛状电极22的外形为菱形形状。对触摸面板100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和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以如下状态相互交叉:第一岛状电极22和第二岛状电极26不交叠、且第一连结部23和第二连结部27交叉(参照图1A)。
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位于触摸面板100的周缘部,且空开大的间隙夹着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所在的感应区域30。在触摸面板100的上边的中央部,第一地线51a的一端部和第一地线51b的一端部空开小的第一间隙53地在该两端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向。在触摸面板100的下边的中央部,第一地线51a的另一端部和第一地线51b的另一端部空开大的间隙地在该两端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向。
第一地线51a具有与第二地线52a相同的形状,且以绝缘层13介于第一地线51a与第二地线52a之间的状态位于第二地线52a的正下方。同样地,第一地线51b具有与第二地线52b相同的形状,且以绝缘层13介于第一地线51b与第二地线52b之间的状态位于第二地线52b的正下方。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额缘线41和多个第二额缘线42位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所在的感应区域30与两个第一地线51a、51b所在的区域之间的大的间隙。多个第一额缘线41分别与第一感应电极列21之中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应电极列连接。该例中,在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的一端(在图2中为X方向的左端)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一额缘线41之中相对应的一个第一额缘线的一端,同样地,在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的另一端(在图2中为X方向的右端)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一额缘线41之中相对应的一个第一额缘线的一端。多个第二额缘线42分别与第二感应电极列25之中相对应的一个第二感应电极列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形成于绝缘层13的过孔(未图示),在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的一端(在图3中为Y方向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二额缘线42之中一个第二额缘线的一端。
图1A及图2(a)中,仅图示了多个第一额缘线41之中位于两端的第一额缘线41,省略了其余的第一额缘线41的图示,同样地,仅图示了多个第二额缘线42之中位于各束两端的第二额缘线42,省略了其余的第二额缘线42的图示。
多个第一额缘线41的另一端及多个第二额缘线4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地线51a的另一端部与第一地线51b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大的间隙,露出到触摸面板100的外部。
屏蔽线60以绝缘层13介于屏蔽线60与多个额缘线(第一额缘线41、第二额缘线42)之间的状态位于多个额缘线的正上方。即,多个第一额缘线41及多个第二额缘线42被屏蔽线60覆盖(参照图1B)。
该例中,触摸面板100还包括两个第三地线43。两个第三地线43中的一方将第二额缘线42的束、和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的一端连接的第一额缘线41的束分离。两个第三地线43中的另一方将第二额缘线42的束、和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额缘线41束分离(参照图1A、图2)。
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两个第二地线52a、52b、第一额缘线41、第二额缘线42及两个第三地线43分别在透明基板11的下边中央部与外部电路基板(未图示)连接。
<印刷配线>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及第二感应电极列21、25具有由细线形成的平面网状构造,且通过印刷形成。同样地,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及两个第三地线43也是,从印刷性的角度出发,具有由细线形成的平面网状构造。第一额缘线41及第二额缘线42各自的构造在该例中是单线构造,但也可以是平面网状构造。
第一及第二导体层12、14通过使用了含有银等导电粒子的导电油墨的凹版胶印而形成。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及两个第三地线43各自的网目的开口率小于屏蔽线60的网目的开口率。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小的开口率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将线宽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减小线间隔(空间宽度),由此,即减小网目周期。
<地线和屏蔽线的功能>
触摸面板100中,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和两个第二地线52a、52b有助于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即,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和两个第二地线52a、52b具有如下两个功能:通过吸收从与盖17的板面平行的方向(即,与透明基板11的板面的法线正交的方向)朝向触摸面板100进入的电磁噪声,从而保护额缘线(第一额缘线41、第二额缘线42),防止触摸面板100的误动作;通过吸收在与盖17的板面平行的方向上从触摸面板100向外辐射的电磁噪声,从而防止外部设备的误动作。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和两个第二地线52a、52b例如具有将侵入到触摸面板100的静电向外部的电路板释放的功能,以防止额缘线(第一额缘线41、第二额缘线42)因用户触碰触摸面板100时产生的静电放电(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被破坏。
屏蔽线60有助于EMC。即,屏蔽线60具有如下两个功能:通过吸收从与透明基板11的板面垂直的方向朝向触摸面板100进入的电磁噪声,从而保护额缘线(第一额缘线41、第二额缘线42),防止触摸面板100的误动作;通过吸收在与透明基板11的板面垂直的方向上从触摸面板100向外辐射的电磁噪声,从而防止外部设备的误动作。
触摸面板100中,两个第一地线51a、51b以第一间隙53被隔开,以抑制使地线内产生噪声电流的天线效应。同样地,两个第二地线52a、52b以第二间隙54被隔开,以抑制使地线内产生噪声电流的天线效应。因此,静电有可能从第一和第二间隙53、54侵入,因而,针对触摸面板100的ESD的对策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抗静电性的触摸面板。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包括第一感应电路部和两个第一地线(各第一地线具有带状形状)。第一感应电路部和两个第一地线形成于相同层。第一感应电路部被两个第一地线夹着。两个第一地线中的一第一地线的一端部(端部X1)和两个第一地线中的另一第一地线的一端部(端部Y1)形成第一间隙。对触摸面板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满足如下1)至2)的一个:
1)线段Z1与两个第一地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地线交叉,其中,线段Z1是将点P1和点Q1相连的线段,点P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和端部Y1的部位相连的第一线段上的任意一点,点Q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和端部Y1的部位相连的第二线段上的任意一点;
2)向触摸面板的内部延伸的线段V1的延长线不与第一感应电路部交叉而与两个第一地线中的任一个交叉,其中,线段V1是将点J1和点K1相连、且不与两个第一地线交叉的任意一条线段,点J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和端部Y1的部位相连的第一线段上的一点,点K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和端部Y1的部位相连的第二线段上的一点。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具有满足上述1)或上述2)的构造,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现有触摸面板的平面图;
图1B是用于说明图1A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剖面结构(A1-A1)的图;
图2是表示图1A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一导体层的概要的图,特别地,图2中,(a)是第一导体层的平面图,(b)是感应电极列的局部放大图,(c)是地线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1A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二导体层的概要的图,特别地,图3中,(a)是第二导体层的平面图,(b)是感应电极列的局部放大图,(c)是地线和屏蔽线的局部放大图;
图4A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B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C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D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E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F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G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H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I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J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K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L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M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4N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5A是表示第一例中的第一导体层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5B是表示第一例中的第二导体层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6A是图5A的B部的放大图;
图6B是表示图5A的B部的变更例的图;
图6C是表示图5A的B部的变更例的图;
图7A是表示第二例中的第一导体层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7B是表示第二例中的第二导体层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第三例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8B是用于说明图8A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剖面结构(A2-A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了第一和第二间隙的形状(换言之,两个第一地线和两个第二地线各自的一端部的结构)外,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TP具有与现有的触摸面板100相同的结构。这里说明两者的差异点。关于两者中共通的技术事项,将上述触摸面板100的说明援引于此,由此,省略共通事项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TP中,两个第一地线W分别通过印刷形成,且具有平坦的带状形状,其中,该带状形状具有数毫米左右的宽度和0.1毫米左右的厚度。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TP中,第一感应电路部M和两个第一地线W形成于相同层,第一感应电路部M被两个第一地线W夹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TP中,第一间隙G由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一第一地线W的一端部(以下,称为端部X1)和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另一第一地线W的一端部(以下,称为端部Y1)形成。“端部X1”和“端部Y1”未必是“末端”,其包括“末端”及其附近。
对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TP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即,在盖的法线方向上观察触摸面板TP时),满足如下条件C1和C2中的一个条件:
C1)线段Z1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地线W交叉。其中,线段Z1是将点P1和点Q1相连的线段,点P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G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R1和端部Y1的部位S1相连的第一线段上的任意一点,点Q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G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T1和端部Y1的部位U1相连的第二线段上的任意一点;
C2)线段V1的延长线V1E不与第一感应电路部M交叉而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任一个交叉。其中,线段V1是满足如下条件C2p、即“将点J1和点K1相连、且不与两个第一地线W交叉,点J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G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R1和端部Y1的部位S1相连的第一线段上的一点,点K1是将位于第一间隙G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T1和端部Y1的部位U1相连的第二线段上的一点”这一条件的任意一条线段。延长线V1E是将线段V1向触摸面板TP的内部延伸得到的射线。
“外侧口”是在两个第一地线W所在的平面F内从触摸面板TP的外侧能够观察到的第一间隙G的入口(或出口)。外侧口的样子根据视线方向的不同而变化,因而,这里将视线方向E1定义为“能够从触摸面板TP的外侧尽可能地观察第一间隙G进深处的方向”。“能够观察到”未必是“实际上能够在视觉上看到第一间隙G的入口(或出口)”,也表示“在仅考虑两个第一地线W的形状和配置的状况下能够在视觉上看到第一间隙G的入口(或出口)”。“位于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R1和端部Y1的部位S1”在如下状况下被确定为除两端点外不与两个第一地线W接触的直线H1上的闭线段的两端点:直线H1在第一间隙G的附近(a)与两个第一地线W相切、或(b)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一方相切且与另一方交叉、或(c)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一方交叉且与另一方相切,其中,直线H1是在平面F内与视线方向E1正交的直线。“第一线段”表示该闭线段。
同样地,“内侧口”是在平面F内从触摸面板TP的内侧能够观察到的第一间隙G的出口(或入口)。内侧口的样子根据视线方向的不同而变化,因而,这里将视线方向E2定义为“能够从触摸面板TP的内侧尽可能地观察第一间隙G进深处的方向”。“能够观察到”未必是“实际上能够在视觉上看到第一间隙G的出口(或入口)”,也表示“在仅考虑两个第一地线W的形状和配置的状况下能够在视觉上看到第一间隙G的出口(或入口)”。“位于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端部X1的部位T1和端部Y1的部位U1”在如下状况下被确定为除两端点外不与两个第一地线W接触的直线H2上的闭线段的两端点:直线H2在第一间隙G的附近(a)与两个第一地线W相切、或(b)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一方相切且与另一方交叉、或(c)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一方交叉且与另一方相切,其中,直线H2是在平面F内与视线方向E2正交的直线。“第二线段”表示该闭线段。
关于条件C1和C2,需要注意如下内容:条件C1中,一点P1和一点Q1分别是第一线段上的“任意一点”和第二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但条件C2中,一点J1不一定是第一线段上的“任意一点”,同样地,条件C2中,一点K1不一定是第二线段上的“任意一点”。
在满足条件C1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的实际使用中,穿过第一间隙而不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至少任一个接触的静电的放电路径被实现的盖然性极小,因而,能够说第一间隙被电闭塞。因此,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
在满足条件C2的情况下,即使因ESD而静电不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至少任一个接触地穿过第一间隙,静电也会以高盖然性到达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任一个而非第一感应电路部M。因此,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
在满足条件C2的情况下,优选满足下述条件C21:
C21)如果将与延长线V1E交叉的第一地线W(即,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任一个)的内侧缘与延长线V1E的交点VV和点K1的距离设为D1、将从点K1至第一感应电路部M(具体而言,电极、连结部、额缘线等电路要素)的最短距离设为D2,则距离D1的最大值小于距离D2的最小值。
在触摸面板TP的结构也满足条件C21的情况下,由于ESD而穿过第一间隙G的静电抵达第一感应电路部M而非第一地线W的盖然性非常小。
在满足条件C1的情况下,第一间隙例如是非直线状。作为该情况下的第一间隙的具体形状,能够例举出曲柄状间隙、蜿蜒状间隙、三角波状间隙、矩形波状间隙、正弦波状间隙、锯齿波状间隙、梳齿状间隙、L字状间隙等。在满足条件C2的情况下,第一间隙例如是直线状的间隙。
图4A至4N中表示实施方式的具体例。图4A至4N中,仅图示第一间隙G的周边。图4A至4K中表示条件C1被满足时的实施方式。方便起见,图4A至4K中描绘一条线段Z1,但根据图4A至4K显然能够理解的是:将第一线段上的“任意一点”P1和第二线段上的“任意一点”Q1相连的线段Z1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至少一个交叉。图4L至4N中表示条件C2被满足时的实施方式。方便起见,图4L至4N中描绘了一条线段V1和一个延长线V1E,但根据图4L至4N显然能够理解的是:满足条件C2p的“任意一条线段”即线段V1的延长线V1E不与第一感应电路部M交叉而与两个第一地线W中的任一个交叉。
关于名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地线W”能够换读成触摸面板100中提及的“第一地线51a、51b”(在图4A至4N中,将左侧的第一地线W换读成第一地线51a,将右侧的第一地线W换读成第一地线51b)。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间隙G”能够换读成触摸面板100中提及的“第一间隙53”。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感应电路部M”能够换读成触摸面板100中提及的“第一感应电路部101”。
触摸面板TP中所含的第一地线W的数量N1满足N1≥2,优选N1=2。在N1≥3的情况下,条件C1或C2针对相邻第一地线W之间的每个第一间隙G成立。
如上述,触摸面板TP包括第二感应电路部102。在触摸面板TP中能够采用第二感应电路部102形成于第一导体层12的结构。第一感应电路部101和第二感应电路部102形成于相同导体层的结构公知,因而,省略该结构的说明。在第二感应电路部102形成于第一导体层12的情况下,无需第二地线。但是,在第二感应电路部102形成于第二导体层14的情况下,通常需要第二地线。在触摸面板TP包括两个第二地线的情况下,关于两个第二地线之间的第二间隙,条件C1或C2成立。
在触摸面板TP包括两个第二地线的情况下,关于名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地线W”能够换读成触摸面板100中提及的“第二地线52a、52b”(在图4A至4N中,将左侧的第一地线W换读成第二地线52a,将右侧的第一地线W换读成第二地线52b)。同样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间隙G”能够换读成触摸面板100中提及的“第二间隙54”。同样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感应电路部M”能够换读成触摸面板100中提及的“第二感应电路部102”。
触摸面板TP中所含的第二地线的数量N2满足N2≥2,优选N2=2。在N2≥3的情况下,条件C1或C2针对相邻第二地线之间的每个第二间隙成立。
在触摸面板TP中第二地线形成于与第一导体层12不同的第二导体层14的情况下,第一间隙的形状和第二间隙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能够是:第一间隙具有图4A所示的结构,且第二间隙具有图4K所示的结构。
在触摸面板TP中,第二地线不限于形成于第二导体层14。例如,也可以是,第二地线整体重叠于第一地线之上。在触摸面板TP包括两个第一地线和两个第二地线的情况下,左侧的第二地线整体重叠于左侧的第一地线之上,右侧的第二地线整体重叠于右侧的第一地线之上。对触摸面板TP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交叠(例如,对触摸面板TP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第一间隙包含于第二间隙中)。因此,天线效应得到抑制。
以下的说明是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辅助性说明。
<第一例>
第一例的触摸面板300除如下两点以外具有与现有的触摸面板100相同的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地线71、72来替换两个第一地线51a、51b;包括两个第二地线81、82来替换两个第二地线52a、52b。这里说明两者的差异点。关于两者中共通的技术事项,将上述触摸面板100的说明援引于此,由此,省略共通事项的重复说明。
以下,说明触摸面板300的构造。为了简化说明,有时将“两个第一地线71、72中的一第一地线”简称为“第一地线71”,将“两个第一地线71、72中的另一第一地线”简称为“第一地线72”。同样地,有时将“两个第二地线81、82中的一第二地线”简称为“第二地线81”,将“两个第二地线81、82中的另一第二地线”简称为“第二地线82”。
图5A表示触摸面板300中的第一导体层的结构,图5B表示触摸面板300中的第二导体层的结构。
<第二地线81、82-图5B>
对触摸面板300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即,在盖17的法线方向上观察触摸面板300时),分别具有于两处弯曲的带状(staple)形状的两个第二地线81、82位于触摸面板300的周缘部,且空开大的间隙地夹着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所在的感应区域30。
第二地线81包括:沿着触摸面板3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81a;沿着触摸面板300的一短边(左边)延伸的第二线部81b;沿着触摸面板3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81c;与第三线部81c连接的第四线部81d。同样地,第二地线82包括:沿着触摸面板3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82a;沿着触摸面板300的另一短边(右边)延伸的第二线部82b;沿着触摸面板3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82c;与第三线部82c连接的第四线部82d。第二地线81在第一线部81a、第二线部81b和第三线部81c与屏蔽线60连接。第二地线82在第一线部82a、第二线部82b和第三线部82c与屏蔽线60连接。
第四线部81d具有位于第二地线81的一端、且宽度比第三线部81c的宽度窄的一个直线状导体。同样地,第四线部82d具有位于第二地线82的一端、且宽度比第三线部82c的宽度窄的一个直线状导体。两个第四线部81d、82d在触摸面板300的上边的中央部空开间隙85地相互平行配置,从横侧方观察触摸面板300的长边时(即,以图5B的箭头的方向观察触摸面板300时),两个第四线部81d、82d相互交叠。换言之,在触摸面板300的上边的中央部,第二地线81的一端即第四线部81d和第二地线82的一端即第四线部82d空开间隙85地主要在与第三线部81c、82c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
<第一地线71、72-图5A>
对触摸面板300从其正面观察时,分别具有带状(staple)形状的两个第一地线71、72位于触摸面板300的周缘部,且空开大的间隙地夹着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所在的感应区域30。第一地线71、72以绝缘层13介于第一地线71、72与第二地线81、82之间的状态位于第二地线81、82的正下方。第一地线71、72也具有与第二地线81、82相同的结构。
第一地线71包括:沿着触摸面板3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71a;沿着触摸面板300的一短边(左边)延伸的第二线部71b;沿着触摸面板3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71c;与第三线部71c连接的第四线部71d。同样地,第一地线72包括:沿着触摸面板3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72a;沿着触摸面板300的另一短边(右边)延伸的第二线部72b;沿着触摸面板3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72c;与第三线部72c连接的第四线部72d。
第四线部71d包括位于第一地线71的一端、且宽度比第三线部71c的宽度窄的一个直线状导体。同样地,第四线部72d包括位于第一地线72的一端、且宽度比第三线部72c的宽度窄的一个直线状导体。两个第四线部71d、72d在触摸面板300的上边的中央部空开间隙75地相互平行配置,从横侧方观察触摸面板300的长边时(即,以图5A的箭头的方向观察触摸面板300时),两个第四线部71d、72d相互交叠。换言之,在触摸面板300的上边的中央部,第一地线71的一端即第四线部71d和第一地线72的一端即第四线部72d空开间隙75地主要在与第三线部71c、72c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参照图6A)。
触摸面板300中,在交叠部,从触摸面板300的外部至其内部的电力线与第四线部71d、72d、81d、82d交叉,因而,电荷被第一及第二地线71、72、81、82捕集。因此,触摸面板300能够防止静电从与透明基板11的板面平行的方向侵入到触摸面板300内,触摸面板300的抗静电性高于现有的触摸面板100。随之,能够避免因静电而引发以感应电极等的熔断、损坏等为代表的重大故障。
作为图5A所示的B部的变更例,图6B、图6C表示梳状结构。
图6B所示的梳状结构中,第四线部71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71c的宽度窄的两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72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72c的宽度窄的一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71d的两个直线状导体和第四线部72d的一个直线状导体相互错开地配置。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同样地采用如下结构:第四线部81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81c的宽度窄的两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82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82c的宽度窄的一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81d的两个直线状导体和第四线部82d的一个直线状导体相互错开地配置。
图6C所示的梳状结构中,第四线部71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71c的宽度窄的三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72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72c的宽度窄的两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71d的三个直线状导体和第四线部72d的两个直线状导体相互错开地配置。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同样地采用如下结构:第四线部81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81c的宽度窄的三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82d包括宽度比第三线部82c的宽度窄的两个直线状导体,第四线部81d的三个直线状导体和第四线部82d的两个直线状导体相互错开地配置。
<第二例>
第二例的触摸面板400除如下两点以外具有与现有的触摸面板100相同的结构:包括第一地线73、74来替换第一地线51a、51b;包括第二地线83、84来替换第二地线52a、52b。这里说明两者的差异点。关于两者中共通的技术事项,将上述触摸面板100的说明援引于此,由此,省略共通事项的重复说明。
以下,说明触摸面板400的构造。为了简化说明,有时将“两个第一地线73、74中的一第一地线”简称为“第一地线73”,将“两个第一地线73、74中的另一第一地线”简称为“第一地线74”。同样地,有时将“两个第二地线83、84中的一第二地线”简称为“第二地线83”,将“两个第二地线83、84中的另一第二地线”简称为“第二地线84”。
图7A表示触摸面板400中的第一导体层的结构,图7B表示触摸面板400中的第二导体层的结构。
<第二地线83、84>
对触摸面板400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分别具有带状(staple)形状的两个第二地线83、84位于触摸面板400的周缘部,且空开大的间隙地夹着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列25所在的感应区域30。
第二地线83包括:沿着触摸面板4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83a;沿着触摸面板400的一短边(左边)延伸的第二线部83b;沿着触摸面板4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83c。同样地,第二地线84包括:沿着触摸面板4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84a;沿着触摸面板400的另一短边(右边)延伸的第二线部84b;沿着触摸面板4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84c。
第三线部83c位于第二地线83的一端侧,且具有比触摸面板400的上边全长略短的长度。同样地,第三线部84c位于第二地线84的一端侧,且具有比触摸面板400的上边全长略短的长度。两个第三线部83c、84c相互平行地配置于触摸面板400的上边,从横侧方观察触摸面板400的长边时(即,以图7B的箭头的方向观察触摸面板400时),两个第三线部83c、84c遍及第三线部84c的全长地相互交叠。换言之,在触摸面板400的上边,位于第二地线83的一端侧的第三线部83c和位于第二地线84的一端侧的第三线部84c空开间隙85地主要在与第三线部83c、84c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第二地线84的一端(即,第三线部84c的端部)和屏蔽线60空开间隙而绝缘。
<第一地线73、74>
对触摸面板400从其正面进行观察时,分别具有带状(staple)形状的两个第一地线73、74位于触摸面板400的周缘部,且空开大的间隙地夹着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列21所在的感应区域30。第一地线73、74以绝缘层13介于第一地线73、74与第二地线83、84之间的状态位于第二地线83、84的正下方。第一地线73、74也具有与第二地线83、84相同的结构。
第一地线73包括:沿着触摸面板4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73a;沿着触摸面板400的一短边(左边)延伸的第二线部73b;沿着触摸面板4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73c。同样地,第一地线74包括:沿着触摸面板400的一长边(下边)延伸的第一线部74a;沿着触摸面板400的另一短边(右边)延伸的第二线部74b;沿着触摸面板400的另一长边(上边)延伸的第三线部74c。
第三线部73c位于第一地线73的一端侧,且具有比触摸面板400的上边全长略短的长度。同样地,第三线部74c位于第一地线74的一端侧,且具有比触摸面板400的上边全长略短的长度。两个第三线部73c、74c相互平行地配置于触摸面板400的上边,从横侧方观察触摸面板400的长边时(即,以图7A的箭头的方向观察触摸面板400时),两个第三线部73c、74c遍及第三线部74c的全长地相互交叠。换言之,在触摸面板400的上边,位于第一地线73的一端侧的第三线部73c和位于第一地线74的一端侧的第三线部74c空开间隙75地主要在与第三线部73c、74c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
<第三例>
第三例的触摸面板500除如下两方面以外具有与现有的触摸面板100相同的结构:包括第一例的地线71、72、81、82来替换地线51a、51b、52a、52b这一点;以及地线71、72、81、82的层构造。这里说明两者的差异点。关于两者中共通的技术事项,将上述触摸面板100的说明援引于此,由此,省略共通事项的重复说明。
图8A表示触摸面板500的平面图,图8B表示触摸面板500的层构造。
第一地线71、72未被绝缘层13覆盖,如图8A、图8B所示,第二地线81直接置于第一地线71的正上方,第二地线82直接置于第一地线72的正上方。
根据该结构,第一地线71和第二地线81一体化而具有大的截面面积,于是载流量增大。同样地,第一地线72和第二地线82一体化而具有大的截面面积,于是载流量增大。因此,能够将侵入的静电良好地释放到外部的电路板。
该例中,屏蔽线61空开间隙地与第二地线81、82绝缘。屏蔽线61在该例中通过形成于绝缘层13的孔91,与第三地线43连接。示意图即图8B中所描绘的是,第二地线82不位于屏蔽线61的横侧方。实际上,位于第二地线82正上方的保护膜15不具有图示的厚度(具体而言,位于该位置的保护膜15具有与位于屏蔽线61正上方的保护膜15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且保护膜15附着于光学粘合剂16,因而,第二地线82位于屏蔽线61的大致横侧方,且第一地线72位于第一额缘线41的大致横侧方。
在第二地线81、82直接置于第一地线71、72正上方的结构中,需要使地线71、72、81、82不产生天线效应。因而,两个第一地线71、72之间的间隙75的位置必须与两个第二地线81、82之间的间隙85的位置相同。在绝缘层13介于第一地线71、72和第二地线81、82之间的结构中,间隙75的位置也可以不与间隙85的位置一致。
这些触摸面板中,从由第一及第二地线围成的区域的外部至该区域内部全部电力线与第一及第二地线交叉。因此,电荷被第一及第二地线捕集,静电向触摸面板内的侵入被防止。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静电的侵入,认为:尽可能增长从由第一及第二地线围成的区域的外部至该区域内部的静电的侵入路径的距离也是有效的。从这一点来看,这些触摸面板中,两个地线在介设有间隙的部分面对面的长度比现有的触摸面板100长,因而,这些触摸面板能够良好地防止静电侵入。
说明书中,“连接”这一用词及其所有的词形变形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连接,能够包括在相互“连接”的两个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要素的情形。要素与要素的连接既可以是物理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这些连接的组合。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作出特别说明,否则无论数词的定义如何,对于由序数词修饰或与序数词结合的要素,序数词均不旨在对该要素的顺序或该要素的量构成限定。除非作出特别说明,数词的使用仅用作便于将两个以上要素相互区别的表述方法。因此,例如,语句“第一X”和语句“第二X”是为了区别两个X的表述,其不一定表示X的总数是2,或者,也不一定表示第一X必须先于第二X。关于“第一”这一用词,不一定限于表示“最初”。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用词“包括”及其词形变化是作为非排他性表述来使用的。例如,“X包括A和B”并不否定X包括A和B以外的构成要素(例如,C)。另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有时某句包括用词“包括”或其词形变化与否定修辞手法结合的语句,该情况下,该句仅言及用词“包括”或其词形变化的宾语。因此,例如“X不包括A和B”这一句中,承认了X包括A和B以外的构成要素的可能性。进一步地,应认为,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词“或”并非是异或。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为了目的的说明和描述。其并不详尽或限定本发明的所有的说明,而可以进行修改或变更。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来提供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的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或各种修改所得到的发明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4)

1.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感应电路部;
两个第一地线,其各自具有带状形状;
所述第一感应电路部和所述两个第一地线形成于相同层,
所述第一感应电路部被所述两个第一地线夹着,
所述两个第一地线中的一第一地线的第一端部和所述两个第一地线中的另一第一地线的第二端部形成第一间隙,
从正面观察所述触摸面板时,向所述触摸面板的内部延伸的第一线段的延长线不与所述第一感应电路部交叉而与所述两个第一地线中的任一个交叉,其中,所述第一线段是将第一点和第二点相连、且不与所述两个第一地线交叉的任意一条线段,所述第一点是将位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所述第一端部的部位和所述第二端部的部位相连的第二线段上的一点,所述第二点是将位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所述第一端部的部位和所述第二端部的部位相连的第三线段上的一点,
如果将与所述延长线交叉的所述两个第一地线中的任一个的内侧缘与所述延长线的交点和所述第二点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将从所述第二点至所述第一感应电路部的最短距离设为第二距离,则所述第一距离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的最小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间隙是直线状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感应电路部;
两个第二地线,其各自具有带状形状;
所述第二感应电路部被所述两个第二地线夹着,
所述第一感应电路部和所述第二感应电路部互相绝缘,
所述两个第二地线中的一第二地线的第三端部和所述两个第二地线中的另一第二地线的第四端部形成第二间隙,
从正面观察所述触摸面板时,向所述触摸面板的内部延伸的第四线段的延长线不与所述第二感应电路部交叉而与所述两个第二地线中的任一个交叉,其中,所述第四线段是将第三点和第四点相连、且不与所述两个第二地线交叉的任意一条线段,所述第三点是将位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外侧口的两侧位置的所述第三端部的部位和所述第四端部的部位相连的第五线段上的一点,所述第四点是将位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内侧口的两侧位置的所述第三端部的部位和所述第四端部的部位相连的第六线段上的一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两个第二地线重叠于所述两个第一地线之上,
从正面观察所述触摸面板时,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交叠。
CN201910432928.XA 2018-05-31 2019-05-23 触摸面板 Active CN110554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4368 2018-05-31
JP2018104368 2018-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4798A CN110554798A (zh) 2019-12-10
CN110554798B true CN110554798B (zh) 2023-06-23

Family

ID=6869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2928.XA Active CN110554798B (zh) 2018-05-31 2019-05-23 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8951B2 (zh)
JP (1) JP7249204B2 (zh)
KR (1) KR102231008B1 (zh)
CN (1) CN110554798B (zh)
TW (1) TWI7224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936B (zh) * 2018-08-29 2021-12-03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及智能终端
KR102578498B1 (ko) * 2018-10-24 2023-09-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42202A (ko) * 2019-10-08 2021-04-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970984A (zh) * 2019-11-15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0495521Y1 (ko) * 2020-06-11 2022-06-14 영 패스트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씨오., 엘티디. 터치 센서의 정전 방전 보호 구조
CN111880689B (zh) * 2020-07-02 2023-05-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掩膜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2014161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JP2022105964A (ja) * 2021-01-05 2022-07-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3968A (zh) * 2008-09-30 2009-04-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数字示波器及其操纵显示波形的方法
JP2010039680A (ja) * 2008-08-04 2010-02-18 Fujitsu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4714707A (zh) * 2014-11-28 2015-06-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磁电容一体触摸屏、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4798020A (zh) * 2013-01-24 2015-07-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17004289A (ja) * 2015-06-11 2017-01-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1784B2 (en) * 2004-06-30 2007-01-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park ga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TWI447627B (zh) * 2011-03-15 2014-08-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觸控感測器
JP5840522B2 (ja) * 2012-02-08 2016-0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422072A (zh) * 2012-11-22 2014-06-01 Wintek Corp 周邊線路結構
KR102037515B1 (ko) 2013-08-29 2019-10-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식 터치 감지 패널
TWI522877B (zh) * 2014-04-30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4360771B (zh) * 2014-11-21 2017-05-1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加强静电防护效果的触控装置
CN104900633B (zh) * 2015-03-30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制造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JP6544139B2 (ja) 2015-08-20 2019-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操作検出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7132B1 (ja) 2015-09-30 2016-07-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205384593U (zh) * 2016-03-04 2016-07-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设备
US10915193B2 (en) * 2016-08-25 2021-02-09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JP6678553B2 (ja) 2016-10-05 2020-04-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206162468U (zh) * 2016-11-22 2017-05-1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板
CN107037926B (zh) * 2017-04-13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
CN107329626A (zh) 2017-07-14 2017-11-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7008581U (zh) 2017-08-08 2018-02-13 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9680A (ja) * 2008-08-04 2010-02-18 Fujitsu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1413968A (zh) * 2008-09-30 2009-04-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数字示波器及其操纵显示波形的方法
CN104798020A (zh) * 2013-01-24 2015-07-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714707A (zh) * 2014-11-28 2015-06-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磁电容一体触摸屏、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JP2017004289A (ja) * 2015-06-11 2017-01-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4459A (zh) 2020-01-16
JP7249204B2 (ja) 2023-03-30
TWI722436B (zh) 2021-03-21
KR102231008B1 (ko) 2021-03-23
US10928951B2 (en) 2021-02-23
KR20190136932A (ko) 2019-12-10
JP2019212300A (ja) 2019-12-12
US20190369832A1 (en) 2019-12-05
CN110554798A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4798B (zh) 触摸面板
US9921682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high resistance to static electricity
US10133436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09240530B (zh) 触摸传感器和包括触摸传感器的图像显示装置
JP5286228B2 (ja)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EP2420918B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panel
CN109782953B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2523030U (zh) 触控面板
US9535521B2 (en) Touch panel
TW201523410A (zh)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KR20190037298A (ko) 배선체, 배선 기판, 및 터치 센서
EP2713249B1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873248B2 (en) Decoration plat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2506371A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20110132761A (ko) 정전기 방전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윈도우
KR20180120760A (ko) 정전 용량식 센서
CN111309182A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20221751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448452B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89001A (zh) 触控面板和显示设备
WO2022014161A1 (ja)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7270170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US11320952B2 (en) Touch panel
KR20190081949A (ko) 터치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10378078A1 (en)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