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2436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2436B
TWI722436B TW108117492A TW108117492A TWI722436B TW I722436 B TWI722436 B TW I722436B TW 108117492 A TW108117492 A TW 108117492A TW 108117492 A TW108117492 A TW 108117492A TW I722436 B TWI722436 B TW I7224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ground
line
gap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4459A (zh
Inventor
坂上彰利
奧村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4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4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4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54High voltage adaptations; Electrical insulation details; Overvoltage 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voltages or for using plural voltages
    • H05K1/0257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05K1/0259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觸控面板,係包含2個的接地線。2個的接地線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端部(X1))和2個的接地線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端部(Y1)),係形成有間隙。當對於觸控面板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作為其中一例,係滿足下述之條件:線段(Z1),係與2個的接地線之至少1個相交叉。線段(Z1),係為將位置於間隙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與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點(P1)、和將位置於間隙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與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點(Q1),此兩者作連結之線段。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有關於觸控面板,詳細而言,係有關於在對於靜電的耐性上為優良之觸控面板。
圖1A、1B、2、3,係作為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而對於在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95713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100的構成作展示。
在被安裝於樹脂製之框體200處的觸控面板100處,係在矩形平板狀之透明基板11上,依序層積第1導體層12、絕緣層13、第2導體層14以及保護膜15(參考圖1B)。矩形平板狀之蓋17,係藉由光學黏著劑(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16而被貼附於保護膜15之上部處。透明基板11之材質,例如係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PC(聚碳酸酯)。蓋17之材質,例如係為PC。絕緣層13以及保護膜15之各者之材質,例如係為聚丙烯樹脂或環氧樹脂。在圖1A中,係將蓋17以及光學黏著劑16之圖示省略。
觸控面板100,係至少包含有第1感測器電路部101、和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和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和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以及1個的遮蔽線60。第1感測器電路部101,係包含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和複數之第1框緣線41。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係包含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和複數之第2框緣線42。在圖1A中,係圖示有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之一部分和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之一部分。
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係分別具有於2個場所處而作了彎折的帶狀形狀(換言之,staple形狀)。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係分別具有於2個場所處而作了彎折的帶狀形狀(換言之,staple形狀)。在對於觸控面板1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亦即是,在蓋17之法線方向上而對於觸控面板100作了觀察時),第1感測器電路部101係被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所包夾,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係被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所包夾。在對於觸控面板1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和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係位置在身為觸控面板100之中央區域的感測器區域30處。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和複數之第1框緣線41和複數之第2框緣線42和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係被形成於第1導體層12處。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和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和遮蔽線60,係被形成於第2導體層14處。第2導體層14,係藉由絕緣層13而被與第1導體層12作絕緣。
以下,對於觸控面板100之構造的詳細內容作說明。為了說明的簡單化,係亦有將「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中之其中一方」單純稱作「第1接地線51a」,並將「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中之另外一方」單純稱作「第1接地線51b」的情形。同樣的,係亦有將「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中之其中一方」單純稱作「第2接地線52a」,並將「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中之另外一方」單純稱作「第2接地線52b」的情形。
<第2導體層14-圖3> 各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係包含被配列在與觸控面板100之其中一邊(短邊)相平行的Y方向上之複數之第2島狀電極26、和複數之第2連結部27。各第2連結部27,係將相鄰接之2個的第2島狀電極26作連結。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係在與觸控面板100之另外一邊(長邊)相平行的X方向上被作並排設置。各第2島狀電極26之外形,係為菱形形狀。
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係位置於觸控面板100之周緣部處,並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包夾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在觸控面板100之上邊的中央部處,第2接地線52a之其中一端部和第2接地線52b之其中一端部,係空出有小的第2間隙54地而在該兩端部之伸長方向上相互對向。在觸控面板100之下邊的中央部處,第2接地線52a之另外一端部和第2接地線52b之另外一端部,係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在該兩端部之伸長方向上相互對向。
馬蹄形狀之遮蔽線60,係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位置於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與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所位置之區域之間的大的間隙中。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之各者,係被與遮蔽線60作連接。在圖1A以及圖3中,遮蔽線60係被以下影線作標示。
<第1導體層12-圖2> 各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係包含被配列在與觸控面板100之長邊相平行的X方向上之複數之第1島狀電極22、和複數之第1連結部23。各第1連結部23,係將相鄰接之2個的第1島狀電極22作連結。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係在與觸控面板100之短邊相平行的Y方向上被作並排設置。各第1島狀電極22之外形,係為菱形形狀。在對於觸控面板1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和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係在並不使第1島狀電極22與第2島狀電極26相互重疊並且使第1連結部23和第2連結部27相互交叉的狀態下,而相互交叉(參考圖1A)。
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係位置於觸控面板100之周緣部處,並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包夾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在觸控面板100之上邊的中央部處,第1接地線51a之其中一端部和第1接地線51b之其中一端部,係空出有小的第1間隙53地而在該兩端部之伸長方向上相互對向。在觸控面板100之下邊的中央部處,第1接地線51a之另外一端部和第1接地線51b之另外一端部,係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在該兩端部之伸長方向上相互對向。
第1接地線51a,係具備有與第2接地線52a相同之形狀,並於在第1接地線51a和第2接地線52a之間中介存在有絕緣層13的狀態下,而位置於第2接地線52a之正下方處。同樣的,第1接地線51b,係具備有與第2接地線52b相同之形狀,並於在第1接地線51b和第2接地線52b之間中介存在有絕緣層13的狀態下,而位置於第2接地線52b之正下方處。
複數之第1框緣線41和複數之第2框緣線42,係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位置於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與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所位置之區域之間的大的間隙中。複數之第1框緣線41之各者,係分別與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中之相對應的1個作連接。在此例中,於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之其中一端(在圖2中,X方向之左端)之各者處,係被連接有複數之第1框緣線41中之所對應之1個的其中一端,同樣的,於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之另外一端(在圖2中,X方向之右端)之各者處,係被連接有複數之第1框緣線41中之所對應之1個的其中一端。複數之第2框緣線42之各者,係分別與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中之相對應的1個作連接。進而,通過被形成於絕緣層13處之通孔(未圖示),於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之其中一端(在圖3中,Y方向之下端)之各者處,係被連接有複數之第2框緣線42中之1個的其中一端。
在圖1A以及圖2(a)中,係僅圖示有複數之第1框緣線41中之位置於兩端處的第1框緣線41,而將剩餘之第1框緣線41之圖示省略,同樣的,係僅圖示有複數之第2框緣線42中之位置於各束之兩端處的第2框緣線42,而將剩餘之第2框緣線42之圖示省略。
複數之第1框緣線41之另外一端以及複數之第2框緣線42之另外一端,係通過第1接地線51a之另外一端部和第1接地線51b之另外一端部之間之大的間隙,而突出至觸控面板100之外部。
遮蔽線60,係於在遮蔽線60與複數之框緣線(第1框緣線41、第2框緣線42)之間中介存在有絕緣層13的狀態下,而位置於複數之框緣線之正上方處。亦即是,複數之第1框緣線41以及複數之第2框緣線42,係藉由遮蔽線60而被作覆蓋(參考圖1B)。
在此例中,觸控面板100,係更進而包含2個的第3接地線43。2個的第3接地線43中之其中一方,係將第2框緣線42之束和被與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之其中一端作連接的第1框緣線41之束相分離。2個的第3接地線43中之另外一方,係將第2框緣線42之束和被與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之另外一端作連接的第1框緣線41之束相分離(參考圖1A、圖2)。
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第1框緣線41、第2框緣線42以及2個的第3接地線43,係分別在透明基板11之下邊中央部處,被與外部電路基板(未圖示)作連接。
<印刷配線> 在上述構成中,第1以及第2感測器電極列21、25,係如同圖2以及圖3中所示一般,具備有以細線所形成的平面網格構造,並藉由印刷而被形成。同樣的,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以及2個的第3接地線43,亦係以印刷性的觀點而言為具有以細線所形成的平面網格構造。第1框緣線41以及第2框緣線42之各別的構造,在此例中,係為單線構造,但是,係亦可為平面網格構造。
第1以及第2導體層12、14,係藉由使用有包含有銀等之導電粒子的導電墨水之凹版膠印(gravure offset)印刷而被形成。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以及2個的第3接地線43的各別之網格之開口率,係較遮蔽線60之網格之開口率而更小。具體而言,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小的開口率,係在將線寬幅保持為一定的狀態下,藉由將線間隔(空間寬幅)縮小、亦即是藉由將網格周期縮小,來實現之。
<接地線和遮蔽線之功能> 在觸控面板100處,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和2個的第2接地線線52a、52b,係對於電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有所助益。亦即是,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和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係具備有「藉由將從與蓋17之板面相平行之方向(亦即是,與透明基板11之板面之法線相正交之方向)而朝向觸控面板100所進入的電磁雜訊作吸收,來保護框緣線(第1框緣線41、第2框緣線42),並防止觸控面板100之誤動作」之功能、和「藉由將從與蓋17之板面相平行之方向而從觸控面板100所向外輻射的電磁雜訊作吸收,來防止外部機器之誤動作」之功能。
進而,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和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例如,係為了防止起因於在使用者對於觸控面板100作了觸碰時所產生的靜電放電(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而導致框緣線(第1框緣線41、第2框緣線42)被破壞,而具備有使侵入至了觸控面板100中之靜電逸散至外部之電路基板處的功能。
遮蔽線60,係對於EMC有所助益。亦即是,遮蔽線60,係具備有「藉由將從與透明基板11之板面相垂直之方向而朝向觸控面板100所進入的電磁雜訊作吸收,來保護框緣線(第1框緣線41、第2框緣線42),並防止觸控面板100之誤動作」之功能、和「藉由將從與透明基板11之板面相垂直之方向而從觸控面板100所向外輻射的電磁雜訊作吸收,來防止外部機器之誤動作」之功能。
在觸控面板100處,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係為了對於在接地線內而使雜訊電流產生之天線效應作抑制,而藉由第1間隙53而被隔開。同樣的,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係為了對於在接地線內而使雜訊電流產生之天線效應作抑制,而藉由第2間隙54而被隔開。故而,由於係會有靜電從第1與第2間隙53、54而侵入之虞,因此觸控面板100之對於ESD之對策係並非為充分。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備有對於靜電之良好的耐性之觸控面板。
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係包含有第1感測器電路部、和2個的第1接地線(各第1接地線係具備有帶狀形狀)。第1感測器電路部和2個的第1接地線,係被形成於相同之層處。第1感測器電路部,係被2個的第1接地線所包夾。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端部X1)和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端部Y1),係形成有第1間隙。當對於觸控面板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係滿足下述1)和2)之其中一者:1)線段Z1,係與2個的第1接地線之至少1個相交叉。線段Z1,係為將位置於第1間隙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與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P1、和將位置於第1間隙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與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Q1,此兩者作連結之線段。2)朝向觸控面板之內部而延伸的線段V1之延長線,係並不與第1感測器電路部相交叉地而與2個的第1接地線之其中一者相交叉。線段V1,係為將位置於第1間隙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與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J1、和將位置於第1間隙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與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K1,此兩者作連結,並且並不與2個的第1接地線相交叉之任意之一個線段。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觸控面板,由於係具備有滿足上述1)或上述2)之構造,因此,係具備有對於靜電之良好的耐性。
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TP,除了第1與第2間隙之形狀(換言之,2個的第1接地線和2個的第2接地線之各者的其中一端部之構成)以外,係具備有與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100相同之構成。於此,針對兩者之相異點作說明。關於兩者之共通的技術事項,係將上述之觸控面板100之說明導入於此,並藉由此來省略共通事項之重複說明。
在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TP處,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各者,係藉由印刷而被形成,並具備有具備數公釐程度之寬幅和0.1公釐程度之厚度的平坦之帶狀形狀。在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TP處,第1感測器電路部M和2個的第1接地線W係被形成於相同之層,第1感測器電路部M係被2個的第1接地線W所包夾。在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TP處,第1間隙G,係藉由2個的第1接地線W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以下,稱作端部X1)和2個的第1接地線W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以下,稱作端部Y1),而被形成。「端部X1」和「端部Y1」,係並非絕對為「末端」,而是包含「末端」及其近旁。
當對於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TP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亦即是,以蓋之法線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TP作了觀察時),係滿足下述之條件C1與C2之其中一者。 C1)線段Z1,係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至少1個相交叉。但是,線段Z1,係為將位置於第1間隙G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R1與端部Y1之部位S1作連結的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P1、和將位置於第1間隙G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T1與端部Y1之部位U1作連結的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Q1,此兩者作連結之線段。 C2)線段V1之延長線V1E,係並不與第1感測器電路部M相交叉地而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者相交叉。但是,線段V1,係為滿足「將位置於第1間隙G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R1與端部Y1之部位S1作連結的第1線段上之一點J1、和將位置於第1間隙G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T1與端部Y1之部位U1作連結的第2線段上之一點K1,此兩者作連結,並且並不與2個的第1接地線W相交叉」的條件C2p之任意之一個線段。延長線V1E,係為將線段V1朝向觸控面板TP之內部而作了延長的半直線。
「外側閘門」,係為在2個的第1接地線W所位置的平面F內而能夠從觸控面板TP之外側所觀察到的第1間隙G之入口(或者是出口)。由於因應於視線方向,外側閘門之樣態係會改變,因此,於此,係將視線方向E1制定為「從觸控面板TP之外側起而能夠盡可能觀察到第1間隙G之深處的方向」。所謂「能夠觀察到」,係並非絕對為「能夠實際視覺辨認到第1間隙G之入口(或者是出口)」,而是指「在僅對於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形狀和配置作了考慮的狀況下,能夠視覺辨認到第1間隙G之入口(或者是出口)」。「位置於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R1和端部Y1之部位S1」,係在當於平面F內而與視線方向E1相正交之直線H1為於第1間隙G之近旁處而(a)與2個的第1接地線W相接之狀況、或是(b)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方相接並且與另外一方相交叉之狀況、或者是(c)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方相交叉並且與另外一方相接之狀況下,作為除了兩端點之外並不會與2個的第1接地線W相接觸之該直線H1上之閉線段之兩端點,而被制定。「第1線段」,係指該閉線段。
同樣的,「內側閘門」,係為在平面F內而能夠從觸控面板TP之內側所觀察到的第1間隙G之出口(或者是入口)。由於因應於視線方向,內側閘門之樣態係會改變,因此,於此,係將視線方向E2制定為「從觸控面板TP之內側起而能夠盡可能觀察到第1間隙G之深處的方向」。所謂「能夠觀察到」,係並非絕對為「能夠實際視覺辨認到第1間隙G之出口(或者是入口)」,而是指「在僅對於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形狀和配置作了考慮的狀況下,能夠視覺辨認到第1間隙G之出口(或者是入口)」。「位置於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端部X1之部位T1和端部Y1之部位U1」,係在當於平面F內而與視線方向E2相正交之直線H2為於第1間隙G之近旁處而(a)與2個的第1接地線W相接之狀況、或是(b)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方相接並且與另外一方相交叉之狀況、或者是(c)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方相交叉並且與另外一方相接之狀況下,作為除了兩端點之外並不會與2個的第1接地線W相接觸之該直線H2上之閉線段之兩端點,而被制定。「第2線段」,係指該閉線段。
針對條件C1和C2,請注意到,「在條件C1中,一點P1和一點Q1係分別為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和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但是,在條件C2中,一點J1係並非絕對為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同樣的,在條件C2中,一點K1係並非絕對為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
在條件C1被滿足的情況時,於觸控面板之現實的使用中,由於實現並不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至少其中一者相接觸地來通過第1間隙之靜電之放電路徑的機率係顯著為小,因此,可以說第1間隙係被作電性閉塞。故而,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係具備有對於靜電之良好的耐性。
在條件C2被滿足的情況時,就算是起因於ESD而靜電並不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至少其中一者相接觸地來通過了第1間隙,靜電亦係以高的機率來並不到達第1感測器電路部M處地而到達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者處。故而,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係具備有對於靜電之良好的耐性。
在條件C2被滿足的情況時,較理想,下述之條件C21係被滿足。 C21)若是將與延長線V1E相交叉之第1接地線W(亦即是,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者)之內側邊緣與延長線V1E之間之交點VV、和點K1,此兩者之距離設為D1,並將從點K1起而至第1感測器電路部M(具體而言,電極、連結部、框緣線等之電路要素)之最短距離設為D2,則距離D1之最大值係較距離D2之最小值而更小。
當觸控面板TP之構成為亦滿足條件C21的情況時,起因於ESD而通過了第1間隙G之後的靜電並非為到達第1接地線W處而是到達第1感測器電路部M處的機率係充分地變小。
在條件C1被滿足的情況時,第1間隙例如係為非直線狀。作為此情況時之第1間隙之具體性的形狀,係可例示有曲軸(crank)狀間隙、蜿蜒(meander)狀間隙、三角波狀間隙、矩形波狀間隙、正弦波狀間隙、鋸齒波狀間隙、梳齒狀間隙、L字狀間隙等。在條件C2被滿足的情況時,第1間隙例如係為直線狀之間隙。
在圖4A~4N中,對於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作展示。在圖4A~4N中,係僅對於第1間隙G之周邊作圖示。在圖4A~4K中,對於條件C1被滿足的情況時之實施形態作展示。為了方便說明,在圖4A~4K中係僅描繪有1個的線段Z1,但是,應可根據圖4A~4K而理解到,將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P1和第2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Q1作連結的線段Z1,係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至少1個相交叉。在圖4L~4N中,對於條件C2被滿足的情況時之實施形態作展示。為了方便說明,在圖4L~4N中,雖係描繪有1個的線段V1和1個的延長線V1E,但是,應可根據圖4L~4N而理解到,滿足條件C2p之身為“任意之一個線段”的線段V1之延長線V1E,係並不與第1感測器電路部M相交叉地,而與2個的第1接地線W之其中一者相交叉。
關於名稱,在實施形態中之「第1接地線W」,係可替換解讀為在觸控面板100處所提及之「第1接地線51a、51b」(在圖4A~4N中,係可將左側之第1接地線W替換解讀為第1接地線51a,並將右側之第1接地線W替換解讀為第1接地線51b)。在實施形態中之「第1間隙G」,係可替換解讀為在觸控面板100處所提及之「第1間隙53」。在實施形態中之「第1感測器電路部M」,係可替換解讀為在觸控面板100處所提及之「第1感測器電路部101」。
在觸控面板TP中所包含之第1接地線W之數量N1,係滿足N1≧2,較理想,係為N1=2。在N1≧3的情況時,於相鄰之第1接地線W之間之第1間隙G的各者處,條件C1或C2係成立。
觸控面板TP,係如同上述一般地而包含有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在觸控面板TP中,係可採用將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形成於第1導體層12處之構成。將第1感測器電路部101和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形成於相同之導體層處的構成,由於係為周知,因此係將此構成之說明省略。當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為被形成於第1導體層12處的情況時,第2接地線係成為不必要。但是,當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為被形成於第2導體層14處的情況時,第2接地線通常係為必要。當觸控面板TP為包含有2個的第2接地線的情況時,針對2個的第2接地線之間之第2間隙,條件C1或C2係成立。
當觸控面板TP為包含有2個的第2接地線的情況時,在實施形態中之「第1接地線W」,係可替換解讀為在觸控面板100處所提及之「第2接地線52a、52b」(在圖4A~4N中,係可將左側之第1接地線W替換解讀為第2接地線52a,並將右側之第1接地線W替換解讀為第2接地線52b)。同樣的,在實施形態中之「第1間隙G」,係可替換解讀為在觸控面板100處所提及之「第2間隙54」。同樣的,在實施形態中之「第1感測器電路部M」,係可替換解讀為在觸控面板100處所提及之「第2感測器電路部102」。
在觸控面板TP中所包含之第2接地線之數量N2,係滿足N2≧2,較理想,係為N2=2。在N2≧3的情況時,於相鄰之第2接地線之間之第2間隙的各者處,條件C1或C2係成立。
當在觸控面板TP處而第2接地線為被形成於與第1導體層12相異之第2導體層14處的情況時,第1間隙之形狀和第2間隙之形狀係亦可為相異。例如,係可使第1間隙具備有於圖4A中所示之構成,並且使第2間隙具備有於圖4K中所示之構成。
在觸控面板TP中,第2接地線係並不被限定於被形成於第2導體層14處。例如,第2接地線之全體,係亦可重疊於第1接地線之上。當觸控面板TP為包含有2個的第1接地線和2個的第2接地線的情況時,左側之第2接地線之全體係重疊於左側之第1接地線之上,右側之第2接地線之全體係重疊於右側之第1接地線之上。當對於觸控面板TP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第2間隙係與第1間隙相重疊(例如,在對於觸控面板TP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第1間隙係被包含於第2間隙中)。故而,天線效果係被作抑制。
以下之說明,係為針對上述之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輔助性的說明。
<第1例> 第1例之觸控面板300,除了代替2個的第1接地線51a、51b而具備有2個的第1接地線71、72以及代替2個的第2接地線52a、52b而具備有2個的第2接地線81、82以外,係具備有與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100相同之構成。於此,針對兩者之相異點作說明。關於兩者之共通的技術事項,係將上述之觸控面板100之說明導入於此,並藉由此來省略共通事項之重複說明。
以下,對於觸控面板300之構造作說明。為了說明的簡單化,係亦有將「2個的第1接地線71、72中之其中一方」單純稱作「第1接地線71」,並將「2個的第1接地線71、72中之另外一方」單純稱作「第1接地線72」的情形。同樣的,係亦有將「2個的第2接地線81、82中之其中一方」單純稱作「第2接地線81」,並將「2個的第2接地線81、82中之另外一方」單純稱作「第2接地線82」的情形。
圖5A,係對於在觸控面板300中之第1導體層之構成作展示,圖5B,係對於在觸控面板300中之第2導體層之構成作展示。
<第2接地線81、82-圖5B> 在對於觸控面板3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亦即是,在蓋17之法線方向上來對於觸控面板300作了觀察時),分別具備有在2個場所處而作了彎折的帶狀形狀(換言之,staple形狀)之2個的第2接地線81、82,係位置於觸控面板300之周緣部處,並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包夾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
第2接地線81,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81a、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其中一方之短邊(左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81b、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81c、以及被與第3線部81c作連接的第4線部81d。同樣的,第2接地線82,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82a、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另外一方之短邊(右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82b、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82c、以及被與第3線部82c作連接的第4線部82d。第2接地線81,係藉由第1線部81a和第2線部81b以及第3線部81c,而被與遮蔽線60作連接。第2接地線82,係藉由第1線部82a和第2線部82b以及第3線部82c,而被與遮蔽線60作連接。
第4線部81d,係位置於第2接地線81之其中一端處,並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81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同樣的,第4線部82d,係位置於第2接地線82之其中一端處,並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82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2個的第4線部81d、82d,係在觸控面板300之上邊的中央部處,空出有間隙85地而被相互平行地作配置,在從橫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300之長邊作了觀察時(亦即是,在以圖5B之箭頭之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300作了觀察時),2個的第4線部81d、82d係相互重疊。換言之,在觸控面板300之上邊的中央部處,身為第2接地線81之其中一端的第4線部81d和身為第2接地線82之其中一端的第4線部82d,係空出有間隙85地而主要在與第3線部81c、82c之伸長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對向。
<第1接地線71、72-圖5A> 在對於觸控面板3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分別具有staple形狀之2個的第1接地線71、72,係位置於觸控面板300之周緣部處,並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包夾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第1接地線71、72,係於在第1接地線71、72和第2接地線81、82之間中介存在有絕緣層13的狀態下,而位置於第2接地線81、82之正下方處。第1接地線71、72,亦係具備有與第2接地線81、82相同之構成。
第1接地線71,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71a、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其中一方之短邊(左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71b、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71c、以及被與第3線部71c作連接的第4線部71d。同樣的,第1接地線72,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72a、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另外一方之短邊(右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72b、和沿著觸控面板3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72c、以及被與第3線部72c作連接的第4線部72d。
第4線部71d,係位置於第1接地線71之其中一端處,並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71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同樣的,第4線部72d,係位置於第1接地線72之其中一端處,並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72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2個的第4線部71d、72d,係在觸控面板300之上邊的中央部處,空出有間隙75地而被相互平行地作配置,在從橫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300之長邊作了觀察時(亦即是,在以圖5A之箭頭之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300作了觀察時),2個的第4線部71d、72d係相互重疊。換言之,在觸控面板300之上邊的中央部處,身為第1接地線71之其中一端的第4線部71d和身為第1接地線72之其中一端的第4線部72d,係空出有間隙75地而主要在與第3線部71c、72c之伸長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對向(參考圖6A)。
在觸控面板300處,於重疊部處,由於從觸控面板300之外部起而到達其之內部的電力線係與第4線部71d、72d、81d、82d相交叉,因此,電荷係被第1以及第2接地線71、72、81、82所捕捉。故而,觸控面板300,係能夠防止靜電從與透明基板11之板面相平行的方向而侵入至觸控面板300內,觸控面板300之相對於靜電的耐性係相較於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100而成為更高。故而,係能夠避免起因於靜電而導致感測器電極等之以熔斷、破壞等作為代表的重大之故障之發生。
圖6B、6C,係作為在圖5A中所示之B部之變更例,而展示有梳齒狀構成。
在圖6B所示之梳齒狀構成中,第4線部71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71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72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72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71d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和第4線部72d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係被相互錯開地作配置。雖並未圖示,但是,同樣的,係亦可採用下述之構成:亦即是,第4線部81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81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82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82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71d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和第4線部82d之1個的直線狀導體,係被相互錯開地作配置。
在圖6C所示之梳齒狀構成中,第4線部71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71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3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72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72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71d之3個的直線狀導體和第4線部72d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係被相互錯開地作配置。雖並未圖示,但是,同樣的,係亦可採用下述之構成:亦即是,第4線部81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81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3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82d,係包含有具備較第3線部82c之寬幅而更窄之寬幅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第4線部81d之3個的直線狀導體和第4線部82d之2個的直線狀導體,係被相互錯開地作配置。
<第2例> 第2例之觸控面板400,除了代替第1接地線51a、51b而具備有第1接地線73、74以及代替第2接地線52a、52b而具備有第2接地線83、84以外,係具備有與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100相同之構成。於此,針對兩者之相異點作說明。關於兩者之共通的技術事項,係將上述之觸控面板100之說明導入於此,並藉由此來省略共通事項之重複說明。
以下,對於觸控面板400之構造作說明。為了說明的簡單化,係亦有將「2個的第1接地線73、74中之其中一方」單純稱作「第1接地線73」,並將「2個的第1接地線73、74中之另外一方」單純稱作「第1接地線74」的情形。同樣的,係亦有將「2個的第2接地線83、84中之其中一方」單純稱作「第2接地線83」,並將「2個的第2接地線83、84中之另外一方」單純稱作「第2接地線84」的情形。
圖7A,係對於在觸控面板400中之第1導體層之構成作展示,圖7B,係對於在觸控面板400中之第2導體層之構成作展示。
<第2接地線83、84> 在對於觸控面板4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分別具有staple形狀之2個的第2接地線83、84,係位置於觸控面板400之周緣部處,並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包夾複數之第2感測器電極列25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
第2接地線83,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83a、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其中一方之短邊(左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83b、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83c。同樣的,第2接地線84,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84a、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另外一方之短邊(右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84b、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84c。
第3線部83c,係位置於第2接地線83之其中一端側處,並具備較觸控面板400之上邊之全長而更些許短的長度。同樣的,第3線部84c,係位置於第2接地線84之其中一端側處,並具備較觸控面板400之上邊之全長而更些許短的長度。2個的第3線部83c、84c,係在觸控面板400之上邊處而被相互平行地作配置,在從橫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400之長邊作了觀察時(亦即是,在以圖7B之箭頭之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400作了觀察時),2個的第3線部83c、84c係涵蓋第3線部84c之全長地而相互重疊。換言之,在觸控面板400之上邊處,位置於第2接地線83之其中一端側處的第3線部83c和位置於第2接地線84之其中一端側處的第3線部84c,係空出有間隙85地而主要在與第3線部83c、84c之伸長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對向。第2接地線84之其中一端(亦即是,第3線部84c之端部)與遮蔽線60,係空出有間隙地而被作絕緣。
<第1接地線73、74> 在對於觸控面板400而從其之正面來作了觀察時,分別具有staple形狀之2個的第1接地線73、74,係位置於觸控面板400之周緣部處,並空出有大的間隙地而包夾複數之第1感測器電極列21所位置的感測器區域30。第1接地線73、74,係於在第1接地線73、74和第2接地線83、84之間中介存在有絕緣層13的狀態下,而位置於第2接地線83、84之正下方處。第1接地線73、74,亦係具備有與第2接地線83、84相同之構成。
第1接地線73,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73a、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其中一方之短邊(左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73b、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73c。同樣的,第1接地線74,係包含有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下邊)而延伸的第1線部74a、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另外一方之短邊(右邊)而延伸的第2線部74b、和沿著觸控面板400之另外一方之長邊(上邊)而延伸的第3線部74c。
第3線部73c,係位置於第1接地線73之其中一端側處,並具備較觸控面板400之上邊之全長而更些許短的長度。同樣的,第3線部74c,係位置於第1接地線74之其中一端側處,並具備較觸控面板400之上邊之全長而更些許短的長度。2個的第3線部73c、74c,係在觸控面板400之上邊處而被相互平行地作配置,在從橫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400之長邊作了觀察時(亦即是,在以圖7A之箭頭之方向來對於觸控面板400作了觀察時),2個的第3線部73c、74c係涵蓋第3線部74c之全長地而相互重疊。換言之,在觸控面板400之上邊處,位置於第1接地線73之其中一端側處的第3線部73c和位置於第1接地線74之其中一端側處的第3線部74c,係空出有間隙75地而主要在與第3線部73c、74c之伸長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對向。
<第3例> 第3例之觸控面板500,除了代替接地線51a、51b、52a、52b而包含有第1例之接地線71、72、81、82,以及接地線71、72、81、82之層構造以外,係具備有與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100相同之構成。於此,針對兩者之相異點作說明。關於兩者之共通的技術事項,係將上述之觸控面板100之說明導入於此,並藉由此來省略共通事項之重複說明。
圖8A,係對於觸控面板500之平面圖作展示,圖8B,係對於觸控面板500之層構造作展示。
第1接地線71、72,係並未被絕緣層13所覆蓋,並如同圖8A、8B中所示一般,第2接地線81係被直接設置於第1接地線71之正上方處,第2接地線82係被直接設置於第1接地線72之正上方處。
若依據此構成,則第1接地線71和第2接地線81係一體化而具備有大的剖面積,故而,容許電流係增大。同樣的,第1接地線72和第2接地線82係一體化而具備有大的剖面積,故而,容許電流係增大。因此,係能夠使侵入了的靜電良好地逸散至外部之電路基板處。
在此例中,遮蔽線61,係空出有間隙地而被與第2接地線81、82作絕緣。遮蔽線61,在此例中,係通過被形成於絕緣層13處之孔91,而被與第3接地線43作連接。在身為示意圖之圖8B中,係以第2接地線82並未位置於遮蔽線61之橫旁的方式來作描繪。實際上,由於位置於第2接地線82之正上方處的保護膜15,係並未具備有被作圖示之厚度(具體而言,在該位置處之保護膜15,係具備有與位置在遮蔽線61之正上方處的保護膜15之厚度略相同的厚度),並且,保護膜15係附著於光學黏著劑16處,因此,在遮蔽線61之略橫旁處,係位置有第2接地線82,並且在第1框緣線41之略橫旁處,係位置有第1接地線72。
在第2接地線81、82係被直接設置於第1接地線71、72之正上方處的構成中,係有必要構成為不會使接地線71、72、81、82產生天線效果。故而,2個的第1接地線71、72之間之間隙75之位置,係必須要與2個的第2接地線81、82之間之間隙85的位置相同。於在第1接地線71、72和第2接地線81、82之間中介存在有絕緣層13的構成中,間隙75之位置係亦可並不與間隙85之位置相互一致。
在此些之觸控面板中,從被第1以及第2接地線所包圍之區域之外部起而到達該區域之內部之所有的電力線,係與第1以及第2接地線相交叉。故而,電荷係被第1以及第2接地線所捕捉,靜電之對於觸控面板內的侵入係被防止。
進而,可以推測到,為了防止靜電之侵入,將從被第1以及第2接地線所包圍之區域之外部起而到達該區域之內部的靜電之侵入路徑的距離盡可能增長一事亦為有效。針對此點而言,在此些之觸控面板中,由於在間隙所中介存在之部分處,2個的接地線所相互對面之長度,係較在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100中的此一長度而更長,因此,此些之觸控面板係能夠良好地防止靜電之侵入。
在說明書中,所謂「被作了連接」之用語以及關於此之各種的語態變形,係代表2或2以上之要素間的直接性或間接性之連接,而可包含有在相互被作了「連接」之2個的要素之間存在有1或1以上之中間要素的情形。要素與要素間之連接,係可為物理性連接,亦可為電性連接,或者是亦可為此些之組合。
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序數詞,只要並未特別強調,則就算是量詞的定義,也並不代表將被序數詞所修飾或者是被與序數詞作結合的要素限定為該要素之順序或該要素之數量。量詞之使用,只要並未特別強調,則係僅單純作為對於2個以上的要素相互作區分之便利的表現方式來使用。故而,例如語句「第1X」和語句「第2X」,係為用以對於2個的X作區別之表現,而並非絕對代表X之總數為2,或者是也並非絕對代表第1X並須要先於第2X。關於「第1」之用語,係並非絕對為代表「最初」。
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包含」及其之語態變化,係作為非排他性之表現而被使用。例如,「X係包含A和B」之文章,係並未對X為包含有A和B以外之構成要素(例如C)的情形作否定。又,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當某一文章為包含有將用語「包含」或其之語態變化與否定詞作了結合之語句的情況時,該文章係僅為針對用語「包含」或其之語態變化的受詞有所言及。故而,例如「X係並不包含A和B」之文章,係承認有X為包含A和B以外之構成要素的可能性。進而,在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用語「或」,係代表並非為排他性之邏輯和。
上述本發明各實施例之描述係基於講解及描述之目的而揭露,並非意圖窮盡或限縮本發明於所揭確切形式,而是可按照上開教示作修改或變形。所選擇及描述之實施例乃提供本發明的原則及其實際應用之講解,以及供所屬技術領域者以種種實施例來活用本發明,其中各種修改適合於特定之使用預期。當根據公平、合法、公正的寬度進行解釋時,所有該些修改及變形均涵括於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之本發明要旨內,並被賦予同等權力。
11‧‧‧透明基板 12‧‧‧第1導體層 13‧‧‧絕緣層 14‧‧‧第2導體層 15‧‧‧保護膜 16‧‧‧光學黏著劑 17‧‧‧蓋 21‧‧‧第1感測器電極列 22‧‧‧第1島狀電極 23‧‧‧第1連結部 25‧‧‧第2感測器電極列 26‧‧‧第2島狀電極 27‧‧‧第2連結部 30‧‧‧感測器區域 41‧‧‧第1框緣線 42‧‧‧第2框緣線 43‧‧‧第3接地線 51a‧‧‧第1接地線 51b‧‧‧第1接地線 52a‧‧‧第2接地線 52b‧‧‧第2接地線 53‧‧‧第1間隙 54‧‧‧第2間隙 60‧‧‧遮蔽線 61‧‧‧遮蔽線 71‧‧‧第1接地線 71a‧‧‧第1線部 71b‧‧‧第2線部 71c‧‧‧第3線部 71d‧‧‧第4線部 72‧‧‧第1接地線 72a‧‧‧第1線部 72b‧‧‧第2線部 72c‧‧‧第3線部 72d‧‧‧第4線部 73‧‧‧第1接地線 73a‧‧‧第1線部 73b‧‧‧第2線部 73c‧‧‧第3線部 74‧‧‧第1接地線 74a‧‧‧第1線部 74b‧‧‧第2線部 74c‧‧‧第3線部 75‧‧‧間隙 81‧‧‧第2接地線 81a‧‧‧第1線部 81b‧‧‧第2線部 81c‧‧‧第3線部 81d‧‧‧第4線部 82‧‧‧第2接地線 82a‧‧‧第1線部 82b‧‧‧第2線部 82c‧‧‧第3線部 82d‧‧‧第4線部 83‧‧‧第2接地線 83a‧‧‧第1線部 83b‧‧‧第2線部 83c‧‧‧第3線部 84‧‧‧第2接地線 84a‧‧‧第1線部 84b‧‧‧第2線部 84c‧‧‧第3線部 85‧‧‧間隙 91‧‧‧孔 100‧‧‧觸控面板 101‧‧‧第1感測器電路部 102‧‧‧第2感測器電路部 200‧‧‧框體 300‧‧‧觸控面板 400‧‧‧觸控面板 500‧‧‧觸控面板 TP‧‧‧觸控面板 W‧‧‧第1接地線 H1‧‧‧直線 H2‧‧‧直線 E1‧‧‧視線方向 E2‧‧‧視線方向 F‧‧‧平面 G‧‧‧第1間隙 M‧‧‧第1感測器電路部 J1‧‧‧點 K1‧‧‧點 P1‧‧‧點 Q1‧‧‧點 R1‧‧‧端部X1之部位 S1‧‧‧端部Y1之部位 T1‧‧‧端部X1之部位 U1‧‧‧端部Y1之部位 V1‧‧‧線段 V1E‧‧‧線段V1之延長線 VV‧‧‧交點 X1‧‧‧端部 Y1‧‧‧端部 Z1‧‧‧線段
圖1A,係為對於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1B,係為用以對於圖1A中所示之觸控面板的剖面構造(A1-A1)作說明之圖。 圖2,係為對於圖1A中所示之觸控面板之第1導體層之概要作展示之圖,特別是,(a)係為第1導體層之平面圖,(b)係為感測器電極列之部分擴大圖,(c)係為接地線之部分擴大圖。 圖3,係為對於圖1A中所示之觸控面板之第2導體層之概要作展示之圖,特別是,(a)係為第2導體層之平面圖,(b)係為感測器電極列之部分擴大圖,(c)係為接地線與遮蔽線之部分擴大圖。 圖4A,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B,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C,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D,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E,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F,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G,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H,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I,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J,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K,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L,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M,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4N,係對於實施形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5A,係為對於在第1例中之第1導體層之概要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5B,係為對於在第1例中之第2導體層之概要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6A,係為圖5A之B部之擴大圖。 圖6B,係為對於圖5A之B部之變更例作展示之圖。 圖6C,係為對於圖5A之B部之變更例作展示之圖。 圖7A,係為對於在第2例中之第1導體層之概要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7B,係為對於在第2例中之第2導體層之概要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8A,係為對於第3例之概要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8B,係為用以對於圖8A中所示之觸控面板的剖面構造(A2-A2)作說明之圖。
E1、E2‧‧‧視線方向
F‧‧‧平面
G‧‧‧第1間隙
H1、H2‧‧‧直線
M‧‧‧第1感測器電路部
P1、Q1‧‧‧點
R1‧‧‧端部X1之部位
S1‧‧‧端部Y1之部位
T1‧‧‧端部X1之部位
TP‧‧‧觸控面板
U1‧‧‧端部Y1之部位
W‧‧‧第1接地線
X1‧‧‧端部
Y1‧‧‧端部
Z1‧‧‧線段

Claims (4)

  1. 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徵為,係包含有:第1感測器電路部;和2個的第1接地線,各前述第1接地線,係具備帶狀形狀,前述第1感測器電路部和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係被形成於相同之層處,前述第1感測器電路部,係被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所包夾,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和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係形成有第1間隙,將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稱作端部(X1),並將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稱作端部(Y1),當從正面來對於前述觸控面板作了觀察時,朝向前述觸控面板之內部而延伸的線段(V1)之延長線,係並不與前述第1感測器電路部相交叉地而與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之其中一者相交叉,其中,前述線段(V1),係為將位置於前述第1間隙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前述端部(X1)之部位與前述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1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J1)、和將位置於前述第1間隙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前述端部(X1)之部位與前述端部(Y1)之部位作連結的第2線段 上之任意之一點(K1),此兩者作連結,並且並不與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相交叉之任意之一個線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前述第1間隙,係為直線狀之間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係更進而包含有:第2感測器電路部;和2個的第2接地線,各前述第2接地線,係具備帶狀形狀,前述第2感測器電路部,係被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所包夾,前述第1感測器電路部和前述第2感測器電路部,係相互被絕緣,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和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係形成有第2間隙,將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之中之其中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稱作端部(X2),並將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之中之另外一方之其中一端部稱作端部(Y2),當從正面來對於前述觸控面板作了觀察時,朝向前述觸控面板之內部而延伸的線段(V2)之延長線,係並不與前述第2感測器電路部相交叉地而與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之 其中一者相交叉,其中,前述線段(V2),係為將位置於前述第2間隙之外側閘門之兩側處的前述端部(X2)之部位與前述端部(Y2)之部位作連結的第3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J2)、和將位置於前述第2間隙之內側閘門之兩側處的前述端部(X2)之部位與前述端部(Y2)之部位作連結的第4線段上之任意之一點(K2),此兩者作連結,並且並不與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相交叉之任意之一個線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前述2個的第2接地線,係重疊於前述2個的第1接地線之上,在從正面來對於前述觸控面板作了觀察時,前述第2間隙,係與前述第1間隙相重疊。
TW108117492A 2018-05-31 2019-05-21 觸控面板 TWI722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4368 2018-05-31
JP2018-104368 2018-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4459A TW202004459A (zh) 2020-01-16
TWI722436B true TWI722436B (zh) 2021-03-21

Family

ID=6869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7492A TWI722436B (zh) 2018-05-31 2019-05-21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8951B2 (zh)
JP (1) JP7249204B2 (zh)
KR (1) KR102231008B1 (zh)
CN (1) CN110554798B (zh)
TW (1) TWI7224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936B (zh) * 2018-08-29 2021-12-03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及智能终端
KR102578498B1 (ko) * 2018-10-24 2023-09-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42202A (ko) * 2019-10-08 2021-04-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970984A (zh) * 2019-11-15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0495521Y1 (ko) * 2020-06-11 2022-06-14 영 패스트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씨오., 엘티디. 터치 센서의 정전 방전 보호 구조
CN111880689B (zh) * 2020-07-02 2023-05-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掩膜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2014161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JP2022105964A (ja) * 2021-01-05 2022-07-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626A (zh) * 2017-07-14 2017-11-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7008581U (zh) * 2017-08-08 2018-02-13 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1784B2 (en) * 2004-06-30 2007-01-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park ga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JP2010039680A (ja) * 2008-08-04 2010-02-18 Fujitsu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1413968B (zh) * 2008-09-30 2010-09-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数字示波器及其操纵显示波形的方法
TWI447627B (zh) * 2011-03-15 2014-08-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觸控感測器
JP5840522B2 (ja) * 2012-02-08 2016-0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422072A (zh) * 2012-11-22 2014-06-01 Wintek Corp 周邊線路結構
WO2014115831A1 (ja) * 2013-01-24 2014-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037515B1 (ko) 2013-08-29 2019-10-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식 터치 감지 패널
TWI522877B (zh) * 2014-04-30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4360771B (zh) * 2014-11-21 2017-05-1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加强静电防护效果的触控装置
CN104714707B (zh) * 2014-11-28 2018-04-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磁电容一体触摸屏、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4900633B (zh) * 2015-03-30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制造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JP2017004289A (ja) * 2015-06-11 2017-01-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544139B2 (ja) 2015-08-20 2019-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操作検出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7132B1 (ja) 2015-09-30 2016-07-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205384593U (zh) * 2016-03-04 2016-07-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设备
US10915193B2 (en) * 2016-08-25 2021-02-09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JP6678553B2 (ja) 2016-10-05 2020-04-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206162468U (zh) * 2016-11-22 2017-05-1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板
CN107037926B (zh) * 2017-04-13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626A (zh) * 2017-07-14 2017-11-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7008581U (zh) * 2017-08-08 2018-02-13 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4798B (zh) 2023-06-23
US10928951B2 (en) 2021-02-23
TW202004459A (zh) 2020-01-16
JP7249204B2 (ja) 2023-03-30
KR20190136932A (ko) 2019-12-10
CN110554798A (zh) 2019-12-10
JP2019212300A (ja) 2019-12-12
US20190369832A1 (en) 2019-12-05
KR102231008B1 (ko)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2436B (zh) 觸控面板
US9921682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high resistance to static electricity
US9625940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06445221B (zh) 触控显示设备
US9377891B2 (en) Touch panel
US20140138141A1 (en) Peripheral circuit structure
TW201411463A (zh) 觸控螢幕面板
US20160098143A1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US9778808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619788A (zh) 靜電防護觸控面板
KR20180129746A (ko) Led 소자
TW201519022A (zh) 觸控面板
KR20190037298A (ko) 배선체, 배선 기판, 및 터치 센서
US10915193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KR102437182B1 (ko)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90081756A (ko)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1309182A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TW201818216A (zh) 觸碰輸入裝置
TW201535172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11273817A (zh) 触控模组及触控装置
CN104281307B (zh) 触控面板
US20130328806A1 (en) Touch panel
CN205375432U (zh) 触控面板
JP2019191791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03874318A (zh) 外围线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