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3410A -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3410A
TW201523410A TW103136167A TW103136167A TW201523410A TW 201523410 A TW201523410 A TW 201523410A TW 103136167 A TW103136167 A TW 103136167A TW 103136167 A TW103136167 A TW 103136167A TW 201523410 A TW201523410 A TW 2015234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ductive sheet
auxiliary
conductive
l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ya Nakayam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3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34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導電片的觸控面板,其不使用複雜的電極圖形就能容易地提高觸摸位置的檢測精度,所述導電片使用由網格構成的電極。在分別由網格構成的第1電極之中,例如從第1電極突出有第1導電性細線(第1輔助導線),該第1導電性細線朝向與該第1電極相鄰的第1電極延伸。另一方面,從第1電極突出有朝向第1電極延伸的第1導電性細線(第2輔助導線)。第1輔助導線與第2輔助導線相互離開地對置,優選交替地排列。

Description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本發明涉及具有電極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所述電極包含多個通過使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單元。
    近年來,作為便攜終端或電腦的輸入裝置,大多利用觸控面板。觸控面板配置在顯示器的表面,檢測手指等接觸的位置,進行輸入操作。作為觸控面板中的位置檢測方法,例如公知有電阻膜方式、靜電容方式等。
    特別是最近,能夠進行多點觸摸的靜電容方式被廣泛使用。相互靜電容方式是如下的方法:透過驅動電極與檢測電極進行驅動,透過檢測電極檢測驅動電極在檢測電極間形成的邊緣靜電容由於手指而發生變化的情況。
    在靜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中,最近要求具有高檢測精度,即便是如手寫筆這樣頭部較細的東西也能夠檢測出接觸位置。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下的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具有不存在動作頻率的下降,能夠確保積分次數,串擾較少,且能夠實現高檢測精度的驅動電極。
    在靜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中,從視覺識別性的觀點來看,使用ITO(氧化銦錫)作為透明電極圖形的材料,但是,由於ITO為高電阻,因此,觸控面板的大型化較困難。因此,最近,如專利文獻2所公開那樣,盛行使用由金屬細線構成的網眼狀電極的靜電容式觸控面板的研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080638號小冊子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0/013679號小冊子
    但是,在將如專利文獻2公開的網眼狀電極應用到專利文獻1公開的電極圖形時,關於網眼的基本單元(網格)設計極其困難。特別是專利文獻1的圖4中公開的驅動電極的複雜圖形,進一步增大了難度。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即便使用由導電性細線構成的網眼狀電極,也能夠提高觸摸位置的檢測精度,而不使用複雜的電極圖形。
    本發明如上所述之目的是透過以下[1]的結構實現。
    [1]一種導電片,其具有:基體,其具有第1主面和第2主面;以及第1電極圖形,其配置在基體的第1主面上,其中:
    第1電極圖形包含:第1電極,其包含多個通過使第1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第1單元;以及輔助導線,其與第1電極電連接;
    第1電極沿第1方向延伸,並沿與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絕緣地並列多列;
    且輔助導線的結構為,形成第1單元的第1導電性細線的一部分朝向與第1電極相鄰的相鄰列的第1電極,沿相對於第2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
    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與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相互絕緣地對置。
    在使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1電極圖形的導電片的觸控面板中,即便操作者的手指的接觸位置通常在不形成且無法檢測邊緣靜電容的第1電極間的間隙的位置,由於在該接觸位置存在從形成第1單元的第1導電性細線延伸的輔助導線,因此,在第1電極、以及與該第1電極相鄰的第1電極之間形成邊緣靜電容,並能夠檢測該邊緣靜電容。由此,觸摸位置的檢測精度提高。
    [2]根據[1]的導電片,其中,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與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交替地排列。
    換言之,優選在相互相鄰的第1電極彼此之間,以相同程度均勻地包含有從任意列的第1電極突出的輔助導線、以及從與該第1電極相鄰的第1電極突出的輔助導線。由此,觸摸位置的檢測精度進一步提高。
    [3]根據[1]或者[2]的導電片,其中,第1電極與輔助導線通過多個第1導電性細線連接。
    在本結構中,由於第1電極與輔助導線通過2根以上的第1導電性細線連接,因此,能夠降低輔助導線斷線的可能性。
    [4]根據[1]乃至[3]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具有與輔助導線電連接的交叉導線,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的交叉導線與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的交叉導線交替地排列。
    在本結構中,由於輔助導線具有交叉導線,從而,輔助導線的電阻變小,觸控面板的靈敏度提高。進而通過使相鄰的第1電極彼此的交叉導線交替地排列,進一步提高觸摸位置的位置精度。
    [5]根據[4]的導電片,其中,通過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以及交叉導線、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以及交叉導線,形成與第1單元相同形狀的虛設單元。
    [6]根據[4]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在第1電極與相鄰列的第1電極之間具有虛設線,通過虛設線、輔助導線以及交叉導線,形成與第1單元相同形狀的虛設單元。
    [7]根據[1]~[3]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在第1電極與相鄰列的第1電極之間具有虛設線,通過虛設線與輔助導線,形成與第1單元相同形狀的虛設單元。
    在以上的結構中,由於在第1電極間具有虛設單元,因此,能夠防止第1電極的圖形可視。
    [8]根據[1]~[7]的導電片,其中,輔助導線延伸的角度與第2方向成30°~60°。
    通過設定為該角度,能夠進一步提高觸摸位置的位置精度。
    [9].根據[1]~[8]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具有與上述第1電極圖形隔著絕緣性材料配置的第2電極圖形,上述第2電極圖形包含:第2電極,其包含多個通過使第2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第2單元;
    上述第2電極沿著上述第2方向延伸,並且沿著上述第1方向絕緣地並列多列。
    在該結構中,與第1電極圖形隔著絕緣性材料,形成第2電極圖形。通過該結構,作為靜電容式觸控面板有效地發揮作用。
    [10]根據[1]~[8]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具有:第2電極圖形,其配置在基體的第2主面上,上述第2電極圖形包含:第2電極,其包含多個通過使第2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第2單元;
    上述第2電極沿著上述第2方向延伸,並且沿著上述第1方向絕緣地並列多列。
    也可在形成有第1電極圖形的基體的背側形成第2電極圖形。透過該結構,能夠實現觸控面板的薄膜化、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
    [11]此外,本發明是具有如上所述地構成的導電片的靜電容式觸控面板。
    [12]並且,本發明是一種使用了[9]或者[10]的導電片的觸控面板,其中,第1電極是驅動電極,第2電極是檢測電極。
    本發明的效果是:
    根據本發明,透過使用在具有由第1導電性細線構成的第1單元的第1電極間的間隙中具有輔助導線的導電片,即便在觸控面板的通常無法檢測到的第1電極間的間隙的位置,由於存在從形成第1單元的第1導電性細線延伸的輔助導線,因此,在第1電極、以及與該第1電極相鄰的第1電極之間也形成邊緣靜電容,並能夠檢測該邊緣靜電容。由此,不使用複雜的電極圖形就能夠容易地提高觸摸位置的檢測精度。
    因此,透過使用本發明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能夠提供一種具有高位置精度的大型的靜電容式觸控面板。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以與具備兩者的顯示裝置之間的關係舉出優選的實施方式,參考附圖來詳細地進行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中,表示數值範圍的“~”被用作包含在其前後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意思。
    第一圖是包含本實施方式的觸控面板100的顯示裝置108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其中,該觸控面板100使用了本發明的第1導電片10A。首先,說明觸控面板100,該觸控面板100具有:感測器主體102、以及未圖示的控制電路(IC電路等)。
    感測器主體102具有:層疊導電片12,其從下方起依次層疊第1導電片10A、第2導電片10B而構成;以及蓋透鏡106,其層疊在第2導電片10B上。即,在感測器主體102中,從下方起,層疊有第1導電片10A、第2導電片10B、以及蓋透鏡106。
    感測器主體102(層疊導電片12以及蓋透鏡106)配置在顯示裝置108的顯示面板110上,例如,構成液晶顯示器等。在從上面進行視覺識別時,感測器主體102具有:觸摸位置的感測器部112,其配置於顯示面板110與顯示畫面110a對應的區域;以及端子佈線部114(所謂框),其配置於顯示面板110的與外周部分對應的區域。
    此處,關於層疊導電片12,參考對主要部分進行放大的第二圖以及第三圖來進行說明。
    第1導電片10A具有第1電極圖形116A,該第1電極圖形116A具有形成在絕緣性的第1透明基體14A(基體)的一個主面(第1主面)上的第1電極18A1~18An。第2導電片10B也同樣具有第2電極圖形116B,該第2電極圖形116B具有形成在絕緣性的第2透明基體14B的一個主面上的第2電極18B1~18Bn。
    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的厚度優選在20~700μm以下,更優選為30~300μm,從兼顧觸控面板的薄膜化與靈敏度的觀點來看,尤其優選40~200μm。
    作為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可以舉出塑膠膜、塑膠板、玻璃板等絕緣性基板。
    作為上述塑膠膜和塑膠板,例如可以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類;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EVA,ethylenevinylacetate)等聚烯烴類;乙烯類樹脂;除此之外的聚碳酸酯(PC)、聚醯胺、聚醯亞胺、丙烯樹脂、三醋酸纖維素(TAC)、環烯烴聚合物(COP)、環烯烴共聚物(COC)等亦可選用。
    作為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從光透射性和加工性等觀點來看,尤其優選PET。如在層疊導電片12中使用的第1導電片10A以及第2導電片10B這樣的導電性膜要求透明性,因此,優選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的透明度較高。
    也可在透明基體中根據需要設置:強化密接性的下塗層、具有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來防止暈影的效果的光學膜層、防靜電層、提高透射率的折射率調整層、或者其他功能層。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中,如第二圖所示,第1電極18A1~18An具有分別在第1方向(x方向)上延伸的多個帶狀(棒狀)的圖形。第1電極18A1具有朝向第2方向(與第1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預定的電極寬度Wd。
    第1電極18A1透過由銀、銅、金、鋁、鉬等金屬或者包含這些金屬中的1種以上的合金等構成的第1導電性細線20A1彼此交叉來形成。伴隨該交叉,形成多個由第1導電性細線20A1圍繞的空間,即,第1單元22A1。
    第1導電性細線20A1優選銀、銅、金、鋁等低電阻金屬或者這些金屬的合金,從電阻的觀點來看,尤其優選銀以及銀合金。從電阻和平坦性的觀點來看,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膜厚優選0.1μm~3μm。
    此外,也可在第1導電性細線20A上具有由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構成的保護膜。作為有機材料,可以舉出丙烯樹脂、明膠等,作為無機材料,可以舉出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氧化鋁膜等。這種保護膜具有防止第1導電性細線20A的氧化、防止遷移等效果。
    另外,也可在第1導電性細線20A上或者側面具有黑化層。通過設置黑化層,即便在第1導電性細線20A中使用反射率較高的金屬,也可得到能夠抑制細線可視的效果。作為黑化膜,可以使用金屬氧化膜、金屬硫化膜、鉻、碳等。
    第1單元22A1的形狀未特別限定,但優選正方形、菱形、正六邊形。即便在此之中,也如第四圖所示,第1單元22A1尤其優選菱形。即,第1電極18A1以網格形狀形成,該網格形狀中使成菱形的第1單元22A1多個相連。
    由於導電片的透射率增高,因此,第1單元22A1的開口率(開口部佔單元中的面積比率)優選較大,但是,第1電極的方塊電阻相應地增高。因此,優選的開口率的範圍在92%~99%。此外,作為優選的第1電極的方塊電阻在100Ω/□以下,更優選在50Ω/□以下。作為導電片的透射率,優選80%以上,尤其是85%以上。
    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寬度方向尺寸(線寬)在20μm以下,更優選在1μm以上、5μm以下,進一步優選設定在1μm以上、3μm以下。由此,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導電圖形的莫爾條紋以及細線可視得到改善,視覺識別性良好(即,較難視覺識別出構成第1電極18A1的第1導電性細線20A1)。另外,為了確保觸控面板100的檢測靈敏度,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線寬優選在1μm以上。
    從減少與顯示裝置的像素之間的莫爾條紋的觀點來看,第1單元22A1尤其優選成具有2個鈍角和2個銳角的菱形形狀。即,處於對角關係的鈍角的交叉角度α1是超過90°的相同角度,銳角的交叉角度β1是小於90°的相同角度。另外,在第四圖中設y方向的菱形的角度為α1,x方向的菱形的角度為β1,當然也可以是相反的情況。
    成銳角的交叉角度β1優選在80°以下。在該情況下,對減少莫爾條紋有效。但是,在銳角過於小的情況下也容易產生莫爾條紋。為了避免該問題,交叉角度β1設在45°~80°的範圍內,進而在60°~80°的範圍內由於對減少莫爾條紋較有效,因此優選。
    進而,作為相鄰的第1單元22A1、22A1彼此的間隔,即,作為從1個第1單元22A1的內側到相鄰的第1單元22A1的外側之間的距離的單元間距P(相鄰單元的重心間距離)優選在50μm~1000μm。透過如此地設定單元間距P,從而,對減少莫爾條紋以及細線可視有效。單元間距P的更優選範圍在100μm~500μm。
    剩下的第1電極18A2~18An也通過由第1導線性細線20A2~20An形成的第1單元22A2~22An,與第1電極18A1相同地構成。即,在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個主面上,具有n列(多列)的網格形狀的第1電極18A1~18An沿第2方向絕緣地並列配置(參考第二圖),所述n列(多列)的網格形狀透過使第1單元22A1~22An各自多個相連而構成。
    第四圖是僅示出第1電極18A1~18An之中,相互相鄰的第1電極18A1、18A2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另外,為了容易地區別第1電極18A1、18A2,用粗實線表示第1電極18A1,用細實線表示第1電極18A2。此外,為了容易地把握第1電極18A1的靠第1電極18A2側終端的位置、以及第1電極18A2的靠第1電極18A1側起端的位置,在第四圖中示出2根假想線,但在實際的第1電極18A1、18A2中不存在這樣的線。
    第1電極18A1、18A2通過分別如上所述地使多個第1單元22A1、22A2相連,從而分別形成為網格狀的電極。然後,從第一列的第1電極18A1突出有第1導電性細線20A1,形成了第1輔助導線50a。第1輔助導線50a指向第二列的第1電極18A2,相對於第2方向傾斜延伸。另一方面,從第二列的第1電極18A2突出有第1導電性細線20A2,形成了第2輔助導線50b。第2輔助導線50b指向第一列的第1電極18A1,相對於第2方向傾斜延伸。
    更詳細地來說,從第1電極18A1(第一列的第1電極)突出的第1輔助導線50a從第1單元22A1的菱形的一邊突出,朝向構成第1電極18A2(第二列的第1電極)的第1單元22A2的菱形的一邊延伸。但是,第1輔助導線50a未到達第1電極18A2的第1單元22A2,而是以預定的間隔隔開並絕緣。
    從第1電極18A2(第二列的第1電極)突出的第2輔助導線50b也又從第1單元22A2的菱形的一邊突出。然後,從第1單元22A2突出的第2輔助導線50b朝向構成第1電極18A1(第一列的第1電極)的第1單元22A1的菱形的一邊延伸。與上述同樣,第2輔助導線50b未到達第1電極18A1的第1單元22A1,而是以預定的間隔隔開並絕緣。
    第1輔助導線50a、以及與該第1輔助導線50a相鄰的第2輔助導線50b為了避免短路,優選以預定間隔隔開,且處於平行關係。
    進而,在與該第1輔助導線50a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交叉導線52a與第1輔助導線50a交叉。第1輔助導線52a為了避免與第2輔助導線50b接觸,在與第2輔助導線50b交叉的部位(斷線部)被切斷。
    與此相對,在與該第2輔助導線50b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交叉導線52b與第2輔助導線50b交叉。第2輔助導線52b為了避免與第1輔助導線50a接觸,在與第1輔助導線50a交叉的部位(斷線部)被切斷。另外,從提高觸控面板的位置精度的觀點來看,優選第1交叉導線52a與第2交叉導線52b如第四圖所示地交替地配置。並且,從確保第1交叉導線52a與第2交叉導線52b的絕緣性的觀點來看,優選設置在平行位置。
    另外,斷線部的長度優選在5~50μm,從兼顧絕緣性與視覺識別性的觀點來看尤其優選10~30μm。斷線部的長度如果小於5μm,則絕緣性會產生問題,如果超過50μm,則會顯著產生容易識別出斷線部的問題。
    如果以絕緣為目的,斷線部的設置位置沒有特別規定,也可設置於交叉部或線的中點。但是,如果斷線部排列成一條直線,則斷線部很容易被看到,在視覺識別性的方面會產生問題。由此,斷線部優選如第四圖所示地設置成不為一條直線。
    通過第1輔助導線50a、第1交叉導線52a、第2輔助導線50b與第2交叉導線52b形成具有斷線部的虛設單元53A。此處,虛設單元53A與第1單元22A1、22A2為相同形狀。相同形狀是指外插過斷線部的虛設單元53A與第1單元22A1、22A2為相同的形狀(單元的邊的長度與角度相同)。透過採取本結構,能夠抑制第1電極的圖形可視。
    第1輔助導線50a延伸的方向與第1方向所成的角度θ(取銳角一方)優選為20°~70°。如果角度小,則觸控面板的位置精度變差,如果角度大,則第1輔助導線50a變長且電阻增高,觸控面板100的靈敏度惡化。考慮了以上的內容後進行研究的結果是,在兼顧並能夠顯著提高觸控面板的位置精度與靈敏度的方面,角度θ尤其優選30°~60°。
    第1輔助導線50a與第1電極18A1如在第四圖中示為參考標號60那樣,透過2根第1導電性細線20A1連接。由於針對斷線的冗長性增加,因此優選透過多個第1導電性細線20A1連接。第2輔助導線50b與第1電極18A2也同樣透過2根第1導電性細線20A2連接。
    第1輔助導線50a與第1交叉導線52a的交叉部位是被第2輔助導線50b與第2交叉導線52b的4個交叉部位圍繞的位置。此外,第2輔助導線50b與第2交叉導線52b的交叉部位是被第1輔助導線50a與第1交叉導線52a的4個交叉部位圍繞的位置。
    第1輔助導線50a與第1交叉導線52a的鈍角的交叉角度α2、銳角的交叉角度β2優選設定為與第1單元22A1、22A2中的鈍角的交叉角度α1、銳角的交叉角度β1相同。同樣,第2輔助導線50b與第2交叉導線52b的鈍角的交叉角度α3、銳角的交叉角度β3優選設定為與第1單元22A1、22A2中的鈍角的交叉角度α1、銳角的交叉角度β1相同。即,下述的關係成立。
    α1=α2=α3
    β1=β2=β3
    第1輔助導線50a例如在形成第1電極18A1時,能夠通過使第1導電性細線20A1從第1單元22A1的一邊連續地延伸而形成。此外,第1交叉導線52a例如在形成第1電極18A1時,能夠透過使第1導電性細線20A1從第1單元22A1的一邊斷續地延伸而形成。
    同樣,第2輔助導線50b例如在形成第1電極18A2時,能夠通過使第1導電性細線20A2從第1單元22A2的一邊連續地延伸而形成。第2交叉導線52b例如在形成第1電極18A2時,能夠通過使第1導電性細線20A2從第1單元22A2的一邊斷續地延伸而形成。
    透過如上的設置,能夠有效地形成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第1交叉導線52a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但是,當然也可與第1電極18A1、18A2獨立地形成這些線50a、50b、52a、52b。
    由於能夠進一步提高觸控面板的位置精度,因此優選第1電極18A1~18An的電極寬度(沿著第二圖中的箭頭y方向的寬度方向尺寸)Wd與相鄰的第1電極彼此間的間隔寬度Wk之間的關係是(1/2)×Wd≦Wk≦Wd的關係。另外,Wd的優選範圍在3~6mm。
    省略詳細的圖示,第1電極18A2與第1電極18A3之間也同樣地構成(參考第二圖),其中,該第1電極18A3與第1電極18A2相鄰。剩餘的相互相鄰的第1電極彼此之間也同樣。
    如第二圖所示,第1電極18A1~18An各自的一方端部經由第1接線部40a,與第1導電性細線20A1~20An形成的第1端子佈線圖形42a電連接。
    第1接線部40a、第1端子佈線圖形42a優選以與第1導電性細線20A1~20An相同的材料,與第1電極18A1~18An同時形成。透過該結構,能夠省略工序。
    第五圖~第八圖示出第1導電片10A的第1電極圖形116A的另一實施方式。首先,第五圖的結構為:在第1電極18A1、18A2之間具有與這些第1電極18A1、18A2電絕緣的虛設線70。虛設線70與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一同形成具有斷線部的虛設單元53B。此處,虛設單元53B與第1單元22A1、22A2為相同形狀。相同形狀是指外插過斷線部的虛設單元53B與第1單元22A1、22A2為相同的形狀。透過採取本結構,能夠抑制第1電極18A1、18A2的圖形可視。
    第六圖是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分別通過2根輔助導線變成一對的形狀。透過第六圖的2根輔助導線變為一對的第1輔助導線50a對、第2輔助導線50b對具有分別與內部電連接的第1交叉導線52a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透過使用本結構,輔助導線由於電氣路徑增加,因此,與第四圖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少輔助導線斷線的可能性。此外,也能夠降低輔助導線的電阻,並能夠提高觸控面板的靈敏度。
    在第四圖~第六圖中,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為一直線形狀,但是,也可以是如第七圖那樣具有彎曲部的、所謂鋸齒形狀的直線。另外,如第七圖所示,此時的角度θ是第1電極18A1的延伸方向與連接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的開始點和結束點的直線所成的角度。此外,第七圖是也具有虛設線70的結構,透過虛設線70、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以及第1交叉導線52a、第2交叉導線52b形成虛設單元53B。
    雖然在第四圖~第七圖中單元是菱形,但也可如第八圖那樣,單元是正六邊形。另外,如第八圖所示,此時的角度θ是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的開始點與第1電極18A1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
    另一方面,如第二圖所示,形成在構成第2導電片10B的第2透明基體14B(參考第三圖)的一個主面上的第2電極18B1~18Bn各自具有向第2方向(y方向)延伸的多個帶狀(棒狀)的圖形。這些多個第2電極18B1~18Bn沿著第1方向(x方向)排列。即,如第三圖所示,在層疊導電片12中,第1電極18A1~18An與第2電極18B1~18Bn隔著絕緣性的第1透明基體14A對置。
    第2電極18B1~18Bn各自沒有特別限定,但是,與第1電極18A1~18An同樣,優選通過使第2導電性細線20B彼此交叉而形成。伴隨該交叉,形成由第2導電性細線20B圍繞的空間,即,第2單元22B1~22Bn。
    第2單元22B1~22Bn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優選正方形、菱形、正六邊形,也可以是隨機形狀。其中也是,第2單元22B1~22Bn尤其優選與第1單元22A1~22An大致相同的形狀、尺寸,與第1單元22A1~22An一樣尤其優選為菱形。即,第2電極18B1~18Bn分別以使成菱形的第2單元22B1~22Bn多個相連而成的網格形狀構成。並且,n列(多列)的第2電極18B1~18Bn沿第1方向絕緣地並列配置。
    第2導電性細線20B1與第1導電性細線2A1同樣,優選銀、銅、金、鋁等低電阻金屬或者這些金屬的合金,從電阻的觀點來看,尤其優選銀以及銀合金。從電阻和平坦性的觀點來看,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膜厚優選在0.1μm~3μm。
    此外,也可在第2導電性細線20B1上具有保護膜。保護膜具有防止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氧化、防止遷移等效果。
    另外,也可在第2導電性細線20B1上或者側面具有黑化層。通過設置黑化層,即便使用反射率較高的金屬作為第2導電性細線20B1,也可得到能夠抑制細線可視的效果。作為黑化膜,可以使用金屬氧化膜、金屬硫化膜、鉻、碳等。
    由於第2導電片10B的透射率增高,因此,第2單元22B1的開口率優選較大,但是,第2電極的方塊電阻相應地增高。因此,優選的開口率的範圍在92%~99%。此外,作為優選的第2電極的方塊電阻在100Ω/□以下,更優選地在50Ω/□以下。作為第2導電片10B的透射率,優選80%以上,尤其是85%以上。
    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寬度方向尺寸(線寬)在20μm以下,更優選在1μm以上、5μm以下,進一步優選設定在1μm以上、3μm以下。由此,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導電圖形的莫爾條紋以及細線可視得到改善,視覺識別性變得良好(即,較難視覺識別出構成第2電極18B1的第2導電性細線20B1)。另外,為了確保觸控面板100的檢測靈敏度,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線寬優選在1μm以上。
    第2單元22B1~22Bn中的鈍角的交叉角度、銳角的交叉角度、第2導電性細線20B1~20Bn的線寬、第2單元22B1~22Bn之中相鄰的第2單元彼此的單元間距等與第1單元22A1~22An進行相同的設定即可。
    此外,優選在第2電極18B1~18Bn中的相互相鄰的電極彼此之間設置絕緣的虛設線。虛設線形成具有斷線部的虛設單元,虛設單元與虛設單元53B一樣,是與第2單元22B相同的形狀。
    在第1單元22A1~22An與第2單元22B1~22Bn為相同形狀的情況下,優選在層疊第1導電片10A與第2導電片10B時,使第1單元22A1~22An與第2單元22B1~22Bn錯開1/2間距地重疊(使第2單元22B1~22Bn的頂點對準第1單元22A1~22An的中心部)。透過如此地設置,層疊導電片12成為均勻的單一網格形狀,能夠防止細線可視。
    另外,在此時,優選在單元的邊的中點設置第1導電片10A和第2導電片10B的各自的斷線部。因此通過如此地設置,斷線部很難被看到。
    在觸控面板的靈敏度這點上,優選第2電極18B1~18Bn的電極寬度(沿著第二圖中的箭頭x方向的寬度方向尺寸)Ws設定成小於第1電極18A1~18An的電極寬度(沿著圖2中的箭頭y方向的寬度方向尺寸)Wd,但是,也可將電極寬度Wd與電極寬度Ws設定為大致相同。此外,第2電極18B1~18Bn也可以是如日本特開2013-149236號公報的圖5、圖12公開的在電極的內部具有開口部(絕緣部)的形狀。通過使用這種形狀的第2電極18B1~18Bn,能夠進一步提高觸控面板的靈敏度。
    如第二圖所示,第2電極18B1的一個端部經由第2接線部40b,與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電連接。第2接線部40b、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優選以與第2導電性細線20B1相同的材料,與第2電極18B1~18Bn同時形成。透過該結構,能夠省略工序。
    在第一圖的例子中,在端子佈線部114之中的第1導電片10A的一個長邊側的周緣部,在其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在所述一個長邊的長度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個第1端子116a。此外,沿著感測器部112的一個短邊(y方向)直線狀地排列有多個第1接線部40a的一部分(例如第奇數個),沿著感測器部112的另一個短邊(y方向)直線狀地排列有多個第1接線部40a的一部分(例如第偶數個)。
    另一方面,第2導電片10B的外形從上面觀察具有長方形狀,感測器部112的外形也具有長方形狀。在端子佈線部114之中的第2導電片10B的一個長邊側的周緣部,在其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在所述一個長邊的長度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個第2端子116b。此外,沿著感測器部112的一個長邊(x方向)直線狀地排列有多個第2接線部40b。從各第2接線部40b匯出的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朝向第2導電片10B的一個長邊中的大致中央部走線,分別與對應的第2端子116b電連接。
    另外,也可將第1端子佈線圖形42a的匯出方式設置成與上述的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相同,也可相反地,將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的匯出方式設置成與上述的第1端子佈線圖形42a相同。
    要求觸控面板100的端子佈線部114的區域較小,因此,第1端子佈線圖形42a與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中的最小線寬度(線)以及最小線間(空間)優選在5~50μm。
    如第三圖所示,層疊導電片12構成為在第1導電片10A上層疊第2導電片10B。此時,在第1導電片10A的上端面(即,第1電極18A1~18An以及第1透明基體14A上)與第2導電片10B的下端面之間配置絕緣性的光學粘接片(也被稱為OCA)30作為粘接劑。作為OCA30,優選使用厚度為10~200μm的粘結劑。此外,作為OCA30的具體例子,可舉出3M公司製OCA帶#8146等。
    層疊導電片12的感測器部112的優選透射率在70%以上,尤其優選80%以上,作為薄霧(ヘイズ)在5.0%以下,尤其優選在2.0%以下。
    在使用如上所述地構成的包含第1電極18A1~18An、第2電極18B1~18Bn的層疊導電片12作為觸控面板100的情況下,在第2導電片10B上形成蓋透鏡106。使用化學強化玻璃等透明玻璃基板、藍寶石基板、PMMA和PC等透明塑膠基板作為蓋透鏡106。從觸控面板的靈敏度的觀點來看,蓋透鏡106的厚度優選為0.1~1.1mm。另外,也可在蓋透鏡106中,通過黑墨水等在非顯示部位置設置裝飾層。
    也在第2導電片10B的上端面與蓋透鏡106的下端面之間配置光學粘接片(OCA)30作為粘接劑。然後,將從第1導電片10A的多個第1電極18A1~18An匯出的第1端子佈線圖形42a、以及從第2導電片10B的多個第2電極18B1~18Bn匯出的第2端子佈線圖形42b與對掃描進行控制的控制電路連接,以使第1電極18A1~18An作為驅動電極發揮作用,第2電極18B1~18Bn作為檢測電極發揮作用。
    操作者對包含如此地形成的層疊導電片12的觸控面板100給出操作指示時,從蓋透鏡106上用手指接觸該觸控面板100的預定位置。
    在此,在現有技術的觸控面板中,例如,在第1電極18A1、18A2之間不存在輔助導線,因此,在接觸部位在第1電極18A1、18A2之間的情況下,在該接觸部位不形成也無法感測到來自作為驅動電極的第1電極的邊緣靜電容。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進行了接觸,但是,識別為“未接觸”,或者,識別為接觸了其他部位,其結果,沒有能夠進行接觸操作者期望的位置的動作。
    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第1導電片10A中,在第1電極18A1~18An的相互相鄰的彼此之間,形成有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第1交叉導線52a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參考第二圖以及第四圖)。因此,即便接觸部位在第1電極18A1~18An的相互相鄰的電極彼此之間時,例如也能夠從與第1電極18A1電連接的第1輔助導線50a以及第1交叉導線52a、與相鄰的第1電極18A2連接的第2輔助導線50b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中形成邊緣靜電容,並通過檢測其變化來檢測出接觸。來自該第1輔助導線50a以及第1交叉導線52a、第2輔助導線50b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的邊緣靜電容透過電連接的第1電極18A1以及相鄰的第1電極18A2形成,其靜電容變化(接觸)無論透過第1電極18A1以及與該第1電極18A1相鄰的第1電極18A2中的哪一個進行驅動,都能夠檢測出。當然,在第1電極18A2與第1電極18A3之間等,即便在剩餘的相鄰電極彼此之間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
    根據本發明的使用了層疊導電片12的觸控面板100,能夠檢測到以往無法檢測的第1電極間的間隙,因此,能夠使觸摸位置的位置精度成為高精度。
    為了得到線寬度較窄的圖形,第1電極18A1~18An、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第1交叉導線52a、第2交叉導線52b、以及第2電極18B1~18Bn優選能夠通過光刻法、在基板上形成具有槽的樹脂並在該槽中塗布導電墨水的方法、微接觸印刷構圖法或者銀鹽法形成。在其中也是更優選工序能夠簡單的銀鹽法。
    微接觸印刷構圖法在日本特表2012-519329號公報的第0104段中進行了詳細描述。
    另一方面,銀鹽法對具有感光性銀鹽含有層的感光材料進行曝光、顯影,由此獲得成網格狀的第1導電性細線20A1~20An、第2導電性細線20B1~20Bn的圖形。其具體的作業等在日本特開2009-4348號公報的第0163~0280段中進行了詳細描述。
    本發明不特別限於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從觸控面板的靈敏度的觀點來看,優選上述的實施方式,但是,例如,也可以構成如下的觸控面板:改變該實施方式的第一圖以及第三圖的第1導電片10A與第2導電片10B之間的位置關係,從上(操作者)至下依次層疊有蓋透鏡106、第1導電片10A、第2導電片10B。
    此外,在第三圖中,是一種在第1導電片10A的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面上設置絕緣性的粘接劑(OCA)後使其與第2導電片10B的第2透明基體14B的面粘合的結構,但是,也可以是透過絕緣性的粘接劑(OCA)粘合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面與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面的結構、以及透過絕緣性的粘接劑(OCA)粘合第1透明基體14A的面與第2透明基體14B的面的結構。
    並且,也可以是不使用第2透明基體14B,而是在第1導電性細線20A1的面上形成絕緣膜,在該絕緣膜上形成第2導電性細線20B1的結構。即,也可以是第1電極圖形116A與第2電極圖形116B隔著絕緣性的材料對置的結構。
    另外,也可以將第1電極以及第2電極兩者設置為第四圖所示的圖形。即,在該情況下,在第1電極以及第2電極的兩者中,在相鄰的電極彼此之間形成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第1交叉導線52a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
    並且,無需特別在第1電極圖形中的相鄰的第1電極彼此之間全部形成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第1交叉導線52a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至少在任意一列(任意列)的第1電極、以及與其相鄰的列(相鄰列)的第1電極之間形成即可。
    此外,也無需特別形成第1輔助導線50a、第2輔助導線50b、第1交叉導線52a以及第2交叉導線52b的全部,僅透過第1輔助導線50a以及第2輔助導線50b就能夠產生本發明的效果。
    也可以是如上所述地在電極間具有虛設線的結構。
    並且,層疊導電片12也不限於在1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個主面形成第1電極18A1~18An,在第2透明基體14B的一個主面形成第2電極18B1~18Bn並對其進行層疊(參考第二圖以及第三圖)。即,如第九圖所示,也可以是在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個主面形成第1電極18A1~18An,且在該第1透明基體14A的另一主面(第2主面)形成第2電極18B1~18Bn。在該情況下,成為不存在第2透明基體14B,而是在第2電極18B1~18Bn上層疊第1透明基體14A,在第1透明基體14A上層疊第1電極18A1~18An的形式。
    透過使用該結構的層疊導電片12,能夠實現觸控面板的薄型化以及低成本化、高可信度化,因此,對觸控面板較適合。另外,本結構的層疊導電片12例如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2-6377號公報的實施例公開的方法來製造。
    此時,使用OCA將蓋透鏡106粘貼在第2電極18B1~18Bn上而構成為觸控面板100。當然,蓋透鏡106也可以是使用OCA粘貼在第1電極18A1~18An上的結構,但是,從觸控面板的靈敏度的觀點來看,蓋透鏡106更優選構成為使用OCA粘貼在第2電極18B1~18Bn上。
    顯著產生本發明的效果的是,如本實施方式中所示,雖然第1電極以及第2電極是棒狀(帶狀)的電極,但是,當然,具有菱形的感測電極的金剛石圖形形狀、以及其他的公知的電極圖形形狀也能夠適合。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粘接劑,使用光學粘接片(OCA30)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粘接劑,例如,通過紫外線進行固化的透明粘接液(OCR)等。
     以上所舉者僅係本發明之部份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致依本發明之創意精神及特徵,稍加變化修飾而成者,亦應包括在本專利範圍之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技術手段,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0A‧‧‧第1導電片
10B‧‧‧第2導電片
12‧‧‧層疊導電片(導電片)
14A‧‧‧第1透明基體
14B‧‧‧第2透明基體
18A1~18An‧‧‧第1電極
18B1~18Bn‧‧‧第2電極
20A1~20An‧‧‧第1導電性細線
20B1~20Bn‧‧‧第2導電性細線
22A1~22An‧‧‧第1單元
22B1~22Bn‧‧‧第2單元
30‧‧‧粘接劑(OCA)
50a‧‧‧第1補助導線
50b‧‧‧第2補助導線
52a‧‧‧第1交叉導線
52b‧‧‧第2交叉導線
53A、53B‧‧‧虛設單元
70‧‧‧虛設線
100‧‧‧觸控面板
102‧‧‧感測器主體
106‧‧‧蓋透鏡
108‧‧‧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12‧‧‧感測器部
116A‧‧‧第1電極圖形
116B‧‧‧第2電極圖形
110a‧‧‧顯示畫面
114‧‧‧端子佈線部
40a‧‧‧第1接線部
42a‧‧‧第1端子佈線圖形
40b‧‧‧第2接線部
42b‧‧‧第2端子佈線圖形
116a‧‧‧第1端子
116b‧‧‧第2端子
60‧‧‧參考標號
    第一圖:是具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第二圖:是構成所述觸控面板的導電片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第三圖:是所述導電片的概略縱剖視圖
    第四圖:是對構成所述導電片的第1電極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第五圖:是對另一個第1電極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第六圖:是對另一個第1電極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第七圖:是對再一個第1電極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第八圖:是對又一個構成所述導電片的第1電極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第九圖:是與第三圖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導電片的概略縱剖視圖
18A1~18An‧‧‧第1電極
20A1~20An‧‧‧第1導電性細線
22A1~22An‧‧‧第1單元
50a‧‧‧第1補助導線
50b‧‧‧第2補助導線
52a‧‧‧第1交叉導線
52b‧‧‧第2交叉導線
53A、53B‧‧‧虛設單元
60‧‧‧參考標號

Claims (12)

  1. 一種導電片,其具有:基體,其具有第1主面和第2主面;以及第1電極圖形,其配置在所述基體的所述第1主面上,該導電片的特徵在於:   所述第1電極圖形包含:第1電極,其包含多個通過使第1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第1單元;以及輔助導線,其與所述第1電極電連接;   所述第1電極沿第1方向延伸,並沿與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絕緣地並列多列;   且所述輔助導線的結構為,形成所述第1單元的所述第1導電性細線的一部分朝向與該第1電極相鄰的相鄰列的第1電極,沿相對於所述第2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與所述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相互絕緣地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與所述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交替地排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輔助導線通過多個所述第1導電性細線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具有與所述輔助導線電連接的交叉導線,所述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的交叉導線與所述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的交叉導線交替地排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通過所述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以及交叉導線、所述相鄰列的第1電極的輔助導線以及交叉導線,形成與所述第1單元相同形狀的虛設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在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相鄰列的第1電極之間具有虛設線,通過所述虛設線、所述輔助導線以及交叉導線,形成與所述第1單元相同形狀的虛設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在所述第1電極與所述相鄰列的第1電極之間具有虛設線,通過所述虛設線與所述輔助導線,形成與所述第1單元相同形狀的虛設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輔助導線延伸的角度與所述第2方向成30°~6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具有第2電極圖形,該第2電極圖形與所述第1電極圖形隔著絕緣性材料配置,所述第2電極圖形包含:第2電極,其包含多個通過使第2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第2單元,所述第2電極沿著所述第2方向延伸,並且沿著所述第1方向絕緣地並列多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導電片具有第2電極圖形,該第2電極圖形配置在所述基體的所述第2主面上,所述第2電極圖形包含:第2電極,其包含多個通過使第2導電性細線彼此交叉而形成的第2單元,所述第2電極沿著所述第2方向延伸,並且沿著所述第1方向絕緣地並列多列。
  11. 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片。
  12. 一種觸控面板,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導電片,其中,所述第1電極是驅動電極,所述第2電極是檢測電極。
TW103136167A 2013-12-02 2014-10-20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TW2015234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9099A JP6170420B2 (ja) 2013-12-02 2013-12-02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3410A true TW201523410A (zh) 2015-06-16

Family

ID=5327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167A TW201523410A (zh) 2013-12-02 2014-10-20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70420B2 (zh)
TW (1) TW201523410A (zh)
WO (1) WO201508341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8568B (zh) * 2016-06-28 2018-07-01 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屏
CN108475152A (zh) * 2015-12-23 2018-08-31 株式会社Lg化学 触摸屏传感器
CN110869896A (zh) * 2017-07-05 2020-03-06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11316211A (zh) * 2017-11-13 2020-06-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触摸面板及导电部件
TWI704484B (zh) * 2019-07-31 2020-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TWI711952B (zh) * 2015-10-16 2020-12-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膜及具備其的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0053B2 (ja) * 2015-07-24 2019-11-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408421B1 (ko) * 2015-08-18 2022-06-14 미래나노텍(주)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이의 감지 전극 센서
JP6439628B2 (ja) * 2015-08-26 2018-12-19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17099208A1 (ja) * 2015-12-11 2017-06-15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静電容量タッチスイッチ
JP2017134484A (ja) * 2016-01-26 2017-08-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10126899B2 (en) 2016-04-04 2018-11-13 Japan Display Inc.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6744169B2 (ja) * 2016-04-04 2020-08-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0620743B2 (en) * 2016-10-21 2020-04-14 Japan Display Inc.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900860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8958563B (zh) * 2018-07-26 2021-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JP7425584B2 (ja) * 2019-11-20 2024-01-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11522468B (zh) 2020-04-28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WO2022138034A1 (ja) * 2020-12-23 2022-06-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部材、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2139B2 (en) * 2004-06-03 2008-06-0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ne layer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varying width sensing elements
JP5875484B2 (ja) * 2011-12-22 2016-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9154127B2 (en) * 2012-03-06 2015-10-06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with conductive lines having portions with different width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952B (zh) * 2015-10-16 2020-12-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膜及具備其的顯示裝置
CN108475152A (zh) * 2015-12-23 2018-08-31 株式会社Lg化学 触摸屏传感器
CN108475152B (zh) * 2015-12-23 2021-08-06 株式会社Lg化学 触摸屏传感器
TWI628568B (zh) * 2016-06-28 2018-07-01 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屏
CN110869896A (zh) * 2017-07-05 2020-03-06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10869896B (zh) * 2017-07-05 2023-08-11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11316211A (zh) * 2017-11-13 2020-06-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触摸面板及导电部件
TWI772533B (zh) * 2017-11-13 2022-08-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用導電構件、觸控面板及導電構件
CN111316211B (zh) * 2017-11-13 2023-11-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触摸面板及导电部件
TWI704484B (zh) * 2019-07-31 2020-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83410A1 (ja) 2015-06-11
JP6170420B2 (ja) 2017-07-26
JP2015106342A (ja) 2015-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70420B2 (ja)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568982B2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ためのダミーパターンを使用するタッチパッドの構造
US10111326B2 (en)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JP6220985B2 (ja) 積層構造体、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68322B2 (ja) 導電シート、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312855B2 (ja) 導通電極、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TWI466600B (zh) 可撓式印刷電路板以及具有其之觸控螢幕面板設備
JP6010012B2 (ja) 導電シート、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384058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6031398A1 (ja) 積層構造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US10936133B2 (en) Touch panel including conductive member having electrodes configured to enhance visibility
US10433419B2 (en)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519031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JP5472858B2 (ja) タッチスイッチ
KR20190044625A (ko) 터치 패널용 부재
JP2011028699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構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