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896B -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9896B
CN110869896B CN201880045006.7A CN201880045006A CN110869896B CN 110869896 B CN110869896 B CN 110869896B CN 201880045006 A CN201880045006 A CN 201880045006A CN 110869896 B CN110869896 B CN 110869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ines
auxiliary
electrode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50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9896A (zh
Inventor
友冈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Polym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69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9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过一种不会发生断线导致的检测不良、难以看到云纹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在透明绝缘体11的两面隔开形成X电极12和Y电极14,所述X电极12和Y电极14分别由X细线13和Y细线15构成,设置连接X细线13和Y细线15各细线间的X辅线13a或Y辅线15a,该辅线13a,15a在X细线13和Y细线15形成的集合L的对角线上形成,X辅线13a和Y辅线15a不重叠,具有多个行和多个列的任意一个中具有或不具有X辅线13a和Y辅线15a的任意一个的集合,且实质上不具有所述多个行或多个列中不具有所述辅线13a,15a的行或列。

Description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作为静电传感器等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使用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透明且电阻较低的氧化铟锡(ITO)被用作为电极材料。作为这类现有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例如,可以列举国际公开第2013/180143号(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方案。然而,ITO是稀有金属,具有如价格高、不适于弯曲的缺点。因此,例如,国际公开第2013/187324号(专利文献2)记载了用具有如廉价、适于弯曲的优点的PEDOT/PSS来形成电极层的其他现有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但PEDOT/PSS在透明性、电阻值上不如ITO,作为触控开关等的用途受到了限制。并且,PEDOT/PSS的电阻值高,考虑到用于在大画面上进行操作的大型设备的情形,作为传感器的功能会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有将银浆料等金属材料用作为电极材料的方法。银本身不透光,因而银浆料形成的布线图案变得易于识别,但将线宽调整为约30μm以下时,可以使构成布线图案的细线变得难以识别。但细线的线宽变细时,断线的风险随之增大。为了避免这类断线,例如,日本专利第573450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将多个细线捆扎成束线的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0143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87324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73450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专利第573450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是用多个细线形成了束线,但一根一根细线是从面板的一端延续至另一端的长的布线。因此,除了在细线的某一部分易于产生断线以外,多个细线整体也会产生断线。并且,现有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在XY方向形成多个细线来形成了网状图案,因而也存在着易于产生云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发生断线导致的检测不良、难以看到云纹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构成如下。
即,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透明绝缘体、在所述透明绝缘体的第1面上在行方向隔开的导电性的多个X电极、及在所述透明绝缘体的第2面上在列方向隔开的导电性的多个Y电极,
所述各X电极具有在所述行方向隔开的多根X细线,所述各Y电极具有在所述列方向隔开的多根Y细线,
俯视所述透明绝缘体时,所述X细线和所述Y细线形成隔着所述透明绝缘体呈行列形式配置的四边形的多个集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列形式的各行所包含的一部分所述集合中,形成有连接相邻的所述X细线并在该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的X辅线,
所述行列形式的各列所包含的一部分所述集合中,形成有连接相邻的所述Y细线并在该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的Y辅线。
根据本发明,X辅线连接相邻的X细线,Y辅线连接相邻的Y细线。因此,X细线及Y细线断线时,也能够利用X辅线及Y辅线确保导通路径。因此,能够使X细线及Y细线的断线导致的导通不良变得难以发生。
这里,将在基片的第1面(例如,正面)配置的X细线和在基片的第2面(例如,背面)配置的Y细线重叠配置来形成多个集合时,易于产生云纹。产生云纹时,会造成能够识别X细线和Y细线的存在的结果,进而导致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外观受损。但在本发明中,在行列形式的各行所包含的一部分集合中,在其对角线上配置有X辅线,且在行列形式的各列所包含的一部分集合中,在其对角线上配置有Y辅线。这些X辅线和Y辅线可以将异质性赋予给X细线和Y细线形成的齐整行列形式的布线图案,进而可以使得云纹难以产生。
进而,根据本发明,在透明绝缘体的第1面设置X细线和X辅线,在透明绝缘体的第2面设置X细线和X辅线即可,因而能够以低价进行制造。
本发明中,所述X辅线和所述Y辅线分别在不同的集合配置。
俯视透明绝缘体(透明绝缘体的厚度方向)时,X辅线和Y辅线在同一集合重叠配置。由此,相对于没有X细线、Y细线、X辅线和Y辅线的部分,外观上由该X辅线和Y辅线形成的布线部分显得颜色加深,易于被看到。但在本发明中,X辅线和Y辅线在不同的集合配置,因而能够得到外观上X辅线和Y辅线不显眼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本发明中,所述多个X电极及所述多个Y电极具有拟X辅线及拟Y辅线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所述拟X辅线在不同的所述X电极的相邻所述X细线之间不存在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的所述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且不导通相邻的所述X细线彼此,所述拟Y辅线在不同的所述Y电极的相邻所述Y细线之间不存在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的所述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且不导通相邻的所述Y细线彼此。
作为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至少X电极具有拟X辅线,或Y电极具有拟Y辅线。拟X辅线不导通相邻的X细线彼此,拟Y辅线不导通相邻的Y细线彼此,因而各自不作为X细线和Y细线的导通路径来发挥功能,但配置在集合的对角线上。因此,用X辅线和Y辅线难以有效地抑制云纹时,通过设置拟X辅线和拟Y辅线,能够抑制云纹的产生。
本发明中,所述X辅线、所述Y辅线、所述拟X辅线及所述拟Y辅线分别配置在不同的所述集合的对角线上。
根据本发明,X辅线、Y辅线、拟X辅线及拟Y辅线以俯视透明绝缘体(透明绝缘体的厚度方向)时彼此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而能够防止因重叠导致颜色加深后易于被看到的问题。由此,能够得到外观上X辅线、Y辅线、拟X辅线及拟Y辅线不显眼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本发明中,与具有所述X辅线或所述Y辅线的所述集合相邻的上下左右的所述集合为不具有所述X辅线或所述Y辅线的集合。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中,与具有所述辅线的集合相邻的上下左右的集合为不具有所述辅线的集合,因而难以发生细线的断线导致的导通不良,且难以产生云纹。并且,根据本发明,不具有X辅线或Y辅线的集合可以提高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开口率,因而可以提高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可识别性。此外,对于本发明中提到的“开口率”,在图7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可识别性”是指形成X电极及Y电极的细线的显眼程度,表示细线的浓淡、或线的粗细程度、黑色斑点等的有无等。因此,可识别性变好时,形成X电极及Y电极的布线图案会变得越发难以识别,可识别性差时,布线图案会变得越发显眼。
本发明中,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可以在所述集合的两个对角线中同一方向的对角线上形成。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在所述集合的两个对角线中同一方向的对角线上形成,因而辅线的设计变得容易。
本发明中,所述X细线及所述Y细线为波长的长度超过振幅2倍的波纹状,且由该波的切线与该波的中心线形成的最大角度小于45°。
根据本发明,与X细线和Y细线形成直线状的情形相比,X细线和Y细线的实际长度变长,但与以所述最大角度超过45°的方式来形成X细线和Y细线的情形相比,能够缩短X细线和Y细线的实际长度,减少断线发生的概率。并且,能够缩短X细线和Y细线的长度,使电阻降低。并且,X细线及Y细线为波纹状,因而与直线的情形相比,能够减少云纹的产生。
本发明中,所述多个X细线在所述行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形成,所述多个Y细线在所述列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形成。
所述多个X细线在行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形成,所述多个Y细线在列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形成,因而能够得到四边形的所述集合,能够得到易于检测静电电容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本发明中,所述X电极及所述Y电极为丝网印刷物。
所述X电极及所述Y电极为丝网印刷物,因而在需要形成布线图案的位置使用所需量的导电材料即可,能够减少导电材料的废弃量。进而,就丝网印刷物而言,制作一次印刷版后重复进行图案印刷即可得到,因而与需要多个工序的光刻法相比,用简单的工序即可形成图案。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为通过静电电容方式检测手指等的接触的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用手指勾画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面板面,同时还可以检测多点按压操作,因而能够进行变化多样的检测,优于无法用手指勾画面板面、或无法进行多点按压的电阻膜方式。并且,没有如薄膜和导电膜各自需要一组、部件成本高、设计也复杂的电阻膜方式的缺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不会发生断线导致的检测不良、难以看到云纹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基膜上形成了X电极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说明基膜上形成了Y电极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说明基膜上形成了X电极和Y电极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X电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Y电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是X电极和Y电极重叠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开口率的说明图。
图8是其他X电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为相当于图4的图。
图9是图8的X电极与图5的Y电极重叠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为相当于图6的图。
图10是其他Y电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为相当于图5的图。
图11是图4的X电极与图10的Y电极重叠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为相当于图6的图。
图12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1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3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2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4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3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5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4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6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5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7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6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8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7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图19是布线图案的一个例子,为试样8的俯视图。其中,分图(a)是用实线表示X电极和Y电极的图,分图(b)是用虚线表示分图(a)的Y电极的图,分图(c)表示X电极,分图(d)表示Y电极。
符号的说明
10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1基膜、11a正面(第1面)、11b背面(第2面)、11c通孔、12,22X电极、12a集束部、13X细线、13aX辅线、23b拟X辅线、14,34Y电极、14a集束部、15Y细线、15aY辅线、35b拟Y辅线、16x布线、16y布线、17连接器接点、19抗蚀剂层、R传感区块、L集合、T切线、C中心线、A最大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构成、材料、制造方法、效果等,重复部分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7)
图1~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的示意俯视图。图1示出了在作为透明的PET薄膜、即“透明绝缘体”的基膜11的“第1面”的正面11a形成的多个X电极12。图2示出了在作为该基膜11的“第2面”的背面11b形成的多个Y电极14。图3示出了在基膜11的正面11a形成有多个X电极12,在背面11b形成有多个Y电极14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
参照图1,X电极12在行方向(横向)上隔开形成6列。X电极12的一个单位由在列方向(纵向)延伸的5根X细线13的束构成。该5根X细线13连接到其末端的集束部12a,从而彼此电性导通。图1中示出了6根X电极12,但形成30根(30行)左右为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从各X电极12伸出的布线16x连通至连接器接点17。
另一方面,图2示出了在基膜11的背面11b形成的Y电极14。Y电极14在列方向(纵向)上隔开形成3行。Y电极14的一个单位由在行方向(横向)延伸的5根Y细线15的束构成。该5根Y细线15连接到其末端的集束部14a,从而彼此电性导通。图2中示出了3根Y电极14,但形成19根(19行)左右为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Y电极14的布线16y通过贯穿基膜11的通孔11c,从基膜11的背面11b延伸至正面11a。再者,与布线16x相同,布线16y延伸至连接器接点17。此外,出于便于与X细线13区分的观点,图2中用虚线示出了Y细线15,但实际上并不是虚线,而是连续的细线。
图3示出了在基膜11的正面11a形成X电极12,在基膜11的背面11b形成Y电极14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图3从正面11a一侧示出了透明的基膜11。X电极12的一个单位和Y电极14的一个单位立体交差的部分被定义为一个传感区块R(例如,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的粗线包围的部分)。此时,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由30列的X电极12和19行的Y电极14合计构成570个传感区块R。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的正面11a和背面11b具有用抗蚀剂材料涂布了的透明的抗蚀剂层19。抗蚀剂层19保护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免受刮擦,并阻断来自外部的电波和静电的影响,从而维持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的感测精度。此外,出于便于与X细线13区分的观点,图3中用虚线示出了Y细线15,但实际上并不是虚线,而是连续的细线。
图4为X电极12的放大图。图4所示的例子中,3根X细线13形成了一个X电极12,且示出了两个X电极12相邻的端部一侧。各X细线13呈波长的长度为振幅的约12倍的波纹状,并如图4的局部放大图所示,该波的切线T与波的中心线C形成的最大角度A小于45°。并且,3根X细线13形成在行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及形状(在行方向彼此隔开的位置),波的最大高度的位置一致。此外,图1~图3中用5根X细线13、Y细线15来分别表示一个X电极12、Y电极14,但出于便于说明的观点,图4之后改用3根X细线13、Y细线15来分别表示一个X电极12、Y电极14。由此,一个X电极12、Y电极14分别可以由几根X细线12、Y细线15构成。
X电极12中,在3根X细线13之间设置有连接相邻的X细线13彼此的多个X辅线13a。相对于X细线13为波纹状,X辅线13a为直线形。X辅线13a连接相邻的X细线13彼此,因而即便所有X细线13发生局部断线,也能够确保该X电极12的导通。此外,相邻的2根X细线13分别属于不同的X电极12时,在这些X细线13彼此之间不设置X辅线13a。这是由于在这些X细线13彼此之间设置X辅线13a时,其他的X电极12彼此导通,无法逐个检测X电极12的位置的缘故。
图5示出了Y电极14的放大图。图5所示的例子中,3根Y细线15形成了一个Y电极14,且示出了两个Y电极14的端部一侧。各Y细线15呈波长的长度为振幅的约12倍的波纹状,与X细线13相同,该波的切线与波的中心线形成的最大角度小于45°。并且,3根Y细线15形成在列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及形状(在列方向彼此隔开的位置),波的最大高度的位置一致。
Y电极14中,在3根Y细线15之间设置有连接相邻的Y细线15彼此的多个Y辅线15a。相对于Y细线15为波纹状,Y辅线15a为直线形。Y辅线15a连接相邻的Y细线15彼此,因而即便所有Y细线15发生局部断线,也能够确保该Y电极14的导通。此外,相邻的2根Y细线15分别属于不同的Y电极14时,在这些Y细线15彼此之间不设置Y辅线15a。这是由于在这些Y细线15彼此之间设置Y辅线15a时,其他的Y电极14彼此导通,无法逐个检测Y电极14的位置的缘故。此外,出于与X细线13或X辅线13a区分开的观点,图中用虚线示出了Y细线15和Y辅线15a,但实际上为连续的细线,其他图中也同样。
图6示出了图4所示的X电极12在基膜11的正面11a形成,图5所示的Y电极14在基膜11的背面11b形成的状态。即,图6在平面上示出了X电极12和Y电极14的重叠状态。如图6所示,在相邻的2根X细线13与相邻的2根Y细线15交差的部分形成有四边形的集合L。图6中,由6根X细线13和6根Y细线15形成了5行5列的多个集合L。此外,集合L的形状因X细线13和Y细线15的形状而有所不同,X细线13和Y细线15均为直线时为4个边为直线的四边形,在X细线13和Y细线15均为波纹状的本实施方式中则为4个边为曲线的四边形。
并且,如图6所示,X辅线13a和Y辅线15a分别位于各集合L的对角线上。并且,相邻的X电极12彼此之间没有X辅线13a,但配置有Y辅线15a。同样,相邻的Y电极14彼此之间没有Y辅线15a,但配置有X辅线13a。由此,多个集合L分为具有X辅线13a或Y辅线15a的集合L、和不具有X辅线13a或Y辅线15a的集合L,由此,X辅线13a和Y辅线15a不重叠在同一集合L中。换言之,具有X辅线13a或Y辅线15a的集合L中,X辅线13a或Y辅线15a只位于集合L的一个对角线上,X辅线13a或Y辅线15a不会分别位于集合L的两个对角线上。因此,不会出现一个集合L同时在其两个对角线上具有X辅线13a和Y辅线15a的情况。并且,也不会出现在其任意一个对角线上重叠X辅线13a和Y辅线15a的情况。由此,通过在一个集合L不设置X辅线13a和Y辅线15a两者,能够提高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整体的开口率,进而可以使多个X电极12和多个Y电极14形成的细线图案变得不显眼。
进而,与具有X辅线13a、Y辅线15a的集合L相邻的上下左右的集合L中不具有X辅线13a、Y辅线15a。并且,X辅线13a、Y辅线15a不只由延伸方向相同的同一种X辅线13a、Y辅线15a形成。X辅线13a、Y辅线15a的延伸方向(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不同时,能够扰乱多个X电极12和多个Y电极14中的细线图案的规律性,能够有效地减少云纹。
X细线13和Y细线15为曲线状,因而与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形相比,其形状变得复杂,丝网印刷时存在着细线宽度易于产生波动的缺点。存在线宽变细的部分时,断线的风险加大,但具有上述X辅线13a、Y辅线15a时能够减少断线导致的不导通风险,维持稳定的导通性。并且,相对于曲线状的X细线13和Y细线15,X辅线13a和Y辅线15a为直线状。因此,X辅线13a和Y辅线15a在形状上与X细线13和Y细线15不同,能够扰乱所述细线图案的规律性,有助于减少云纹。此外,X辅线13a和Y辅线15a可以为曲线或波浪线状,无需局限于直线状。
进而,X辅线13a和Y辅线15a还有助于调整多个X电极12和多个Y电极14形成的布线图案的表观开口率。形成了由上述X细线13和Y细线15、以及由X辅线13a和Y辅线15a构成的布线图案时,能够得到具有适宜的开口率范围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能够防止开口率过低后X细线13与Y细线的重叠部分的线宽变粗、或开口率过高后具有与不具有X细线13和Y细线15的部分之间的反差变强,进而导致X细线13和Y细线15变得显眼的问题。
此外,开口率是指每个集合L的X细线13及Y细线15、和X辅线13a及Y辅线15a(包括后述的拟X辅线23b、拟Y辅线35b)以外的开口部分的所占比例。每个集合L的开口率有所不同,因而就作为对象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的开口率而言,是指其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内的全部集合L的开口率的平均值。这里,将X细线13和Y细线15分别视作为直线,如图7所示,用相对于粗线的四边形所示的一个集合L的面积的、除去X细线13及Y细线15的面积与X辅线13a的面积后得到的两个带有斜线的三角形部分的面积的比例来求出。该开口率可以用常规的CAD软件等算出。
就X辅线13a、Y辅线15a而言,其末端位于X细线13和Y细线15的交点。因此,X辅线13a、Y辅线15a的末端变得不显眼,不会损害可识别性。
就X细线13和Y细线15、X辅线13a和Y辅线15a、及布线16的材质而言,可以采用银或金、铜、铝或这些的合金等金属。也可以采用将金属等的导电材料分散在树脂中的浆料。其中,将银分散在树脂中的银浆料的导电性高,因而是优选的。
并且,X细线13、Y细线15、X辅线13a、Y辅线15a、拟X辅线23b、拟Y辅线35b各线宽优选为1μm~60μm。线宽小于1μm时,过细后会损害图案的印刷稳定性。线宽超过60μm时,过粗后形成X细线13等的细线一根一根变得显眼,会使可识别性下降。考虑到这些,这些细线的宽度更优选为25~45μm。
基膜11采用了透明性高的树脂膜,作为这些材料,可以列举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甲基丙烯酸(PMMA)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氨酯(PU)树脂、聚酰胺(PA)树脂、聚醚砜(PES)树脂、聚醚醚酮(PEEK)树脂、三乙酰纤维素(TAC)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等。
并且,基膜11的厚度优选为50μm~250μm。基膜11的厚度小于50μm时,例如,在沿着设备等的对象物的形状弯曲并贴合基膜11时,基膜11的强度不足后会生成断裂点。并且,基膜11的厚度超过250μm时,在沿着设备等的对象物的形状贴合基膜11时,基膜11的柔软性下降后会导致对于对象物的追随性变差。考虑到这些,出于基膜11的可操作性的观点,厚度更优选为100μm~200μm。
抗蚀剂层19是用于保护基膜11、X电极12、Y电极14、布线16x,16y等免受刮擦等的层。抗蚀剂层19可以用通常的绝缘性的硬质树脂形成,例如,可以采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烯烃树脂或其他树脂。也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来形成紫外线保护层,并可以用聚氨酯-聚脲树脂层来形成用于防止X电极12、Y电极14、布线16x,16y等的硫化的抗硫化层。
制造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时,在基膜11的正面11a利用丝网印刷印刷银浆料等后,形成X电极12和布线16x,16y。并且,在基膜11的背面11b利用丝网印刷印刷银浆料等后,形成Y电极14和布线16y。随后,在基膜11上开设通孔11c后,使基膜11的正面11a的布线16y与背面11b的布线16y导通。由此,可以得到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此外,通孔11c的形成可以在丝网印刷之前或丝网印刷之后。并且,除了丝网印刷之外,也可以利用凹版印刷、胶版印刷、光刻等来形成X电极12、Y电极14及布线16x,16y。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中配置了X电极12和Y电极14的部分的开口率优选为90.0~99.8%的范围,更优选为94~97%的范围。开口率低于90%时,X细线13和Y细线15的重叠部分趋于显得浓厚,X细线13和Y细线15的存在会显眼。另一方面,开口率超过99.8%时,X细线13和Y细线15的一根一根趋于显得浓厚,X细线13和Y细线15的存在也会显眼。开口率为94~97%时,X细线13和Y细线15的存在会更为不显眼。
就X辅线13a和Y辅线15a而言,为俯视时呈45°或135°角度的直线,因而与呈35°或60°的情形相比,由X细线13和Y细线15的重叠所生成的图案(以下,也称之为“细线图案”)不会变复杂,能够使之简化,从大规模制造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的观点来看也是适宜的。
第二实施方式(图8,图9)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X电极22的放大图。图8所示的例子中,3根X细线13形成了一个X电极22,且示出了两个X电极22的端部一侧。各X细线13与之前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相同,但在构成左侧的X电极22的X细线13与构成右侧的X电极22的X细线13之间设置有看似将这些X细线13彼此连接的多个拟X辅线23b。此外,图8中只示出了一个拟X辅线23b。拟X辅线23b也为直线形。如图8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拟X辅线23b的右端与X细线13连接,但左端不与X细线13连接,拟X辅线23b的左端只延伸至接近于X细线13的位置。拟X辅线23b不连接相邻的X细线13彼此,因而相邻的X电极12彼此不会导通。此外,拟X辅线23b可以是曲线或波浪线状,无需局限于直线状。
图9示出了在基膜11的正面11a形成图8所示的X电极22,在基膜11的背面11b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5所示的Y电极14的状态,即在平面上示出了X电极22和Y电极14的重叠状态。与图6所示的布线图案不同的是,该图9所示的X电极22和Y电极14的布线图案在3行3列的集合L中配置有拟X辅线23b。其余与图6所示的布线图案相同。
就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而言,通过配置拟X辅线23b来代替X辅线13a和Y辅线15a,能够减少不配置X辅线13a和Y辅线15a的集合L的数量并调整可识别性。由此,X辅线13a和Y辅线15b的数量不足时,通过加入拟X辅线23b,能够抑制云纹的产生,并调整为适宜的开口率。
第三实施方式(图10,图11)
图10为第三实施方式的Y电极34的放大图。图10所示的例子中,3根Y细线15形成了一个Y电极34,且示出了两个Y电极34的端部一侧。各Y细线15与之前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相同,但在构成左侧的Y电极34的Y细线15与构成右侧的Y电极34的Y细线15之间设置有看似将这些Y细线15彼此连接的多个拟Y辅线35b。此外,图10中只示出了一个拟Y辅线35b。拟Y辅线35b也为直线形。如图10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拟Y辅线35b的下端与Y细线15连接,但上端不与Y细线15连接,拟Y辅线35b的上端只延伸至接近于Y细线15的位置。拟Y辅线35b不连接相邻的Y细线15彼此,因而相邻的Y电极34彼此不会导通。此外,拟Y辅线35b可以是曲线或波浪线状,无需局限于直线状。
图11示出了在基膜11的正面11a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4所示的X电极12,在基膜11的背面11b形成图10所示的Y电极34的状态,即在平面上示出了X电极12和Y电极34的重叠状态。该图11所示的X电极12和Y电极34的布线图案与图9所示的布线图案相同,但在3行3列的集合L中配置的是拟Y辅线35b。
就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而言,通过配置拟Y辅线25b来代替X辅线13a和Y辅线15a,能够减少不配置X辅线13a和Y辅线15a的集合L的数量并调整可识别性。由此,X辅线13a和Y15b的数量不足时,通过加入拟Y辅线25b,能够抑制云纹的产生,并调整为适宜的开口率。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为本发明的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实施方式的改良或公知技术的添加或组合,这些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可以任意选取用多少根X细线13、Y细线15来形成一个X电极12或Y电极14。并且,在一个X电极12,22与其他X电极12,22之间,相邻的X细线13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同,但优选为相同。这是由于相同时难以产生云纹、且辅线的形成容易的缘故。此外,Y电极14,34也与X电极12的情形相同。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X电极12与Y电极14的重叠位置,X细线13的波峰高部分与Y细线15的波峰高部分重叠。但不局限于该重叠位置,Y细线15的波峰高以外的部分可以与X细线13的波峰高部分重叠。改为这种方式时,X辅线13a和Y辅线15a在俯视时的交差角度可以为45°以外。
就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而言,可以是采用了具有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拟X辅线23b的X电极22、及具有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拟Y辅线35b的Y电极34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10。
上述实施方式中,同一集合L具有X辅线13a、Y辅线15a、拟X辅线23b和拟Y辅线35b中的任意一种时,这些均是唯一配置,但也可以重合配置。但在一个集合L的不同对角线上进行配置时开口率会下降,而在一个集合L的同一对角线上进行配置时,该部分会变暗淡,因而优选唯一配置的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1: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制造了在109mm(长)×174mm(宽)×100μm(厚)的PET薄膜(基膜)的正面具有30个X电极、在背面具有19个Y电极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首先,将该PET薄膜设置在丝网印刷机中,丝网印刷细线图案(参照图6),所述细线图案中,由线宽为26μm、细线之间的间隔为1894μm、振幅180μm且呈周期2880μm的波纹状的3根细线(图4的X细线13、图5的Y细线15)和辅线(图4的X辅线13a、图5的Y辅线15a)构成了一个电极。该印刷过程中,首先在PET薄膜的正面形成了X电极,随后在PET薄膜的背面形成了Y电极。随后,在形成了各电极的PET薄膜的两面涂布抗蚀剂油墨来进行PET薄膜两面的绝缘处理,从而制造了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实施例2:云纹的产生和可识别性的评价
为了评价云纹的产生和可识别性,制作了具有细线和辅线或加上了拟辅线的细线图案的试样1~8。该试样1~8中,除了用4根X细线形成了一个X电极,用4根Y细线形成了一个Y电极,细线之间的间隔为1414μm,新添加乐拟辅线以外,试样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印刷细线的同时还印刷了后述的辅线及拟辅线。此外,图12~图19分别示出了由这些试样中的8根X细线和8根Y细线构成的部分。
试样1中,在属于不同的电极的细线之间设置了拟辅线,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了图12(a)所示的布线图案。即,所有集合均具有辅线,且所有辅线均朝向同一方向。此外,为了展示布线图案,图12(a)中全部线均用实线来表示。图12(a)示出了由图12(c)所示的X电极的细线等和图12(d)所示的Y电极的细线等构成的布线图案,但为了明确辅线或拟辅线是属于X电极侧或是属于Y电极侧,在图12(b)示出了用虚线表示Y电极侧的细线等的重叠的布线图案。
试样2中,在属于不同的电极的细线之间设置了拟辅线,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了图13(a)所示的布线图案。即,设置了每隔一列没有辅线的列。并且,所有辅线都朝向同一方向。此外,图13(a)~图13(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试样3中,在属于不同的电极的细线之间设置了拟辅线,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了图14(a)所示的图案。即,设置了每隔一列及每隔一行具有辅线的集合和没有辅线的集合,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的上下左右的集合为没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并且,所有辅线或拟辅线都朝向同一方向。此外,图14(a)~图14(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试样4中,在属于不同的电极的细线之间设置了辅线,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了图15(a)所示的图案。即,所有集合均具有辅线或拟辅线,这些辅线或拟辅线朝向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此外,图15(a)~图15(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试样5中,在属于不同的电极的细线之间设置了拟辅线,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了图16(a)所示的图案。即,设置了每隔一列没有辅线或拟辅线的列。并且,辅线或拟辅线朝向对角线的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此外,图16(a)~图16(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试样6中,在属于不同的电极的细线之间设置了拟辅线,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了图17(a)所示的图案。即,设置了每隔一列及每隔一行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和不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的上下左右的集合为没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并且,辅线或拟辅线朝向对角线的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此外,图17(a)~图17(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试样7中,没有设置连接不同的X电极彼此或Y电极彼此的拟辅线,而是设置了只连接相同的X电极彼此及相同的Y电极彼此的辅线,且X电极与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与图6所示的图案相同,形成了在多个行的任意一行具有辅线的集合和不具有辅线的集合,并在多个列的任意一列具有辅线的集合和不具有辅线的的集合。并且,辅线朝向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此外,图18(a)~图18(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试样8中,设置了只连接相同的X电极彼此及相同的Y电极彼此的辅线、及看似连接不同的X电极彼此的拟X辅线,且X电极和Y电极重叠形成的布线图案与图9所示的图案相同,形成了在多个行的任意一行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和不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并在多个列的任意一列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集合和不具有辅线或拟辅线的的集合。并且,辅线或拟辅线朝向对角线的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此外,图19(a)~图19(d)为与试样1的图12(a)~图12(d)相同的关系。
云纹的评价
将试样1~试样8置于驱动并显示白色的液晶监视器画面上,随后使之旋转,目视观察了云纹的有无状态。此时,将没有出现云纹的情况评价为了“◎”,将出现云纹但完全不显眼、没有问题的情况评价为了“〇”,将出现云纹但没有问题的情况评价为了“△”,将云纹明显的情况评价为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中。
可识别性的评价
将试样1~试样8置于驱动后显示白色的液晶监视器画面上,目视观察了细线或辅线、拟辅线的显眼程度。此时,将细线等不显眼的情况评价为了“◎”,几乎不显眼的情况评价为了“〇”,稍显眼的情况评价为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中。
表1
结果讨论
如表所示,就云纹的状态而言,可知除了在所有集合具有相同方向的辅线的试样1、及形成了与辅线的方向无关的在1列整体不具有辅线的集合的试样2和试样5以外,都达到了没有问题的级别。并且,就可识别性而言,可知除了所有集合具有辅线的试样1和试样4以外,细线等几乎不显眼并具有实用性。进而,由云纹评价和可识别性评价的两个结果可知,试样3、试样6~试样8的情形能够得到无需顾忌云纹、且难以看到细线等的可识别性良好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Claims (8)

1.一种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该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透明绝缘体、在所述透明绝缘体的第1面上在行方向隔开的导电性的多个X电极、及在所述透明绝缘体的第2面上在列方向隔开的导电性的多个Y电极,
所述各X电极具有在所述行方向隔开的多根X细线,所述各Y电极具有在所述列方向隔开的多根Y细线,
俯视所述透明绝缘体时,所述X细线和所述Y细线形成隔着所述透明绝缘体呈行列形式配置的四边形的多个集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列形式的各行所包含的一部分所述集合中,形成有连接相邻的所述X细线并在该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的X辅线,
所述行列形式的各列所包含的一部分所述集合中,形成有连接相邻的所述Y细线并在该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的Y辅线,
在所述集合中,仅在所述集合的一个对角线上设置X辅线或Y辅线,所述X辅线和所述Y辅线分别配置在不同的所述集合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多个X电极及所述多个Y电极具有拟X辅线及拟Y辅线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所述拟X辅线在不同的所述X电极的相邻所述X细线之间不存在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的所述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且不导通相邻的所述X细线彼此,
所述拟Y辅线在不同的所述Y电极的相邻所述Y细线之间不存在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的所述集合的对角线上配置、且不导通相邻的所述Y细线彼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所述X辅线、所述Y辅线、所述拟X辅线及所述拟Y辅线分别配置在不同的所述集合的对角线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与具有所述X辅线或所述Y辅线的所述集合相邻的上下左右的所述集合为不具有所述X辅线或所述Y辅线的集合。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所述X辅线及所述Y辅线在所述集合的两个对角线中同一方向的对角线上形成。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所述X细线及所述Y细线为波长的长度超过振幅2倍的波纹状,且由该波的切线与该波的中心线形成的最大角度小于45°。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多个X细线在所述行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形成,所述多个Y细线在所述列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形成。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所述X电极及所述Y电极为丝网印刷物。
CN201880045006.7A 2017-07-05 2018-07-04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Active CN110869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2139 2017-07-05
JP2017132139 2017-07-05
PCT/JP2018/025292 WO2019009315A1 (ja) 2017-07-05 2018-07-04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896A CN110869896A (zh) 2020-03-06
CN110869896B true CN110869896B (zh) 2023-08-11

Family

ID=64950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006.7A Active CN110869896B (zh) 2017-07-05 2018-07-04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0157B2 (zh)
EP (1) EP3650999B1 (zh)
JP (1) JP6532074B2 (zh)
CN (1) CN110869896B (zh)
WO (1) WO20190093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9450B1 (ko) * 2018-07-02 2024-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감지 유닛
JP7425584B2 (ja) * 2019-11-20 2024-01-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2021157430A (ja) * 2020-03-26 2021-10-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2698748A (zh) * 2020-12-30 2021-04-23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传感器及具有其的触摸屏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8722A (ja) * 2010-05-28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DE102011115851A1 (de) * 2011-10-13 2013-04-18 Polyic Gmbh & Co. Kg Kapazitives Sensorelement
CN103365474A (zh) * 2013-07-05 2013-10-23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滤光模块及触摸显示屏
JP2014049111A (ja) * 2012-08-29 2014-03-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
CN104076995A (zh) * 2013-03-27 2014-10-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4191575A (ja) * 2013-03-27 2014-10-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TW201523410A (zh) * 2013-12-02 2015-06-16 Fujifilm Corp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JP2015165377A (ja) * 2014-02-07 2015-09-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入力装置
CN105389065A (zh) * 2014-09-02 2016-03-09 苹果公司 用于减少视觉伪像的触摸像素设计
WO2017056977A1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1872A (ja) 1974-08-15 1976-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Jidosoinseigyokairo
JP5174575B2 (ja) * 2008-07-31 2013-04-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4635983B (zh) * 2008-07-31 2018-01-30 郡是株式会社 触摸开关
US8599150B2 (en)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JP5514674B2 (ja) * 2010-08-31 2014-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45581B2 (ja) *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2243058A (ja) * 2011-05-19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130027747A (ko) * 2011-09-08 2013-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KR101665210B1 (ko) * 2011-09-13 2016-10-11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
US20130161070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734504B2 (ja) 2012-03-06 2015-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46696B2 (ja) 2012-05-30 2014-07-0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70599A1 (en) 2012-06-14 2015-03-12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Substrate Sheet and Touch Panel
US9304636B2 (en) * 2013-09-20 2016-04-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Micro-wire touch screen with unpatterned conductive layer
CN105210016B (zh) * 2013-05-16 2017-10-17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导电图案和单层电容式触摸屏的电极图案
US9715314B2 (en) * 2013-06-24 2017-07-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pseudo jumpers
CN105579937B (zh) * 2013-10-22 2020-03-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电极、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9952713B2 (en) 2014-03-28 2018-04-24 Kaneka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6126730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329810B1 (ko) * 2015-04-14 2021-11-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메시 형태의 전극 패턴 및 전극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그리고 전극 패턴을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CN117908710A (zh) * 2017-03-06 2024-04-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部件及触摸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8722A (ja) * 2010-05-28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DE102011115851A1 (de) * 2011-10-13 2013-04-18 Polyic Gmbh & Co. Kg Kapazitives Sensorelement
JP2014049111A (ja) * 2012-08-29 2014-03-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
CN104076995A (zh) * 2013-03-27 2014-10-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4191575A (ja) * 2013-03-27 2014-10-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03365474A (zh) * 2013-07-05 2013-10-23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滤光模块及触摸显示屏
TW201523410A (zh) * 2013-12-02 2015-06-16 Fujifilm Corp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JP2015165377A (ja) * 2014-02-07 2015-09-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入力装置
CN105389065A (zh) * 2014-09-02 2016-03-09 苹果公司 用于减少视觉伪像的触摸像素设计
WO2017056977A1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896A (zh) 2020-03-06
EP3650999A1 (en) 2020-05-13
JP6532074B2 (ja) 2019-06-19
US10860157B2 (en) 2020-12-08
JPWO2019009315A1 (ja) 2019-07-04
EP3650999B1 (en) 2023-10-18
WO2019009315A1 (ja) 2019-01-10
EP3650999A4 (en) 2021-03-17
US20200218401A1 (en)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9896B (zh) 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7111394B (zh)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CN107765914B (zh) 触控面板结构
CN101763191B (zh) 单层上的菱形模式
EP3291071B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22194B1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111392B (zh)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US9459744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53258B1 (ko) 터치 윈도우
CN102467293A (zh) 触摸屏面板和具有触摸屏面板的显示装置
US20150060120A1 (en) Touch panel
TWI796372B (zh)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CN104331184A (zh) 触摸窗口及包含该触摸窗口的显示器
CN103415830A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JP5374457B2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DE102010043053A1 (de) Redundante Berührungsbildschirmelektroden
EP3477448B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9453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CN104516584A (zh) 触控窗口和具有该触控窗口的触控设备
JP5622160B1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150103601A (ko) 터치 패널
CN104345976A (zh) 触控窗以及包括该触控窗的触控装置
JP201520409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102237797B1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2244355A1 (ja) タッチ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