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6372B -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6372B
TWI796372B TW107136582A TW107136582A TWI796372B TW I796372 B TWI796372 B TW I796372B TW 107136582 A TW107136582 A TW 107136582A TW 107136582 A TW107136582 A TW 107136582A TW I796372 B TWI796372 B TW I7963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ummy electrode
dummy
grid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3531A (zh
Inventor
中山昌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3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3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導電構件具有分別 由由金屬細線形成之複數個網格單元構成之第1檢測電極、第1虛擬電極、第2檢測電極及第2虛擬電極,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具有斷線部,在俯視下,在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2檢測電極的金屬細線且在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1檢測電極的金屬細線,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存在至少一個第1虛擬電極的金屬細線和第2虛擬電極的金屬細線重疊之點、或第1虛擬電極及第2虛擬電極中的其中一者的斷線部與另一者的金屬細線重疊之點。

Description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有由金屬細線構成之檢測電極之導電構件及具備該導電構件之觸控面板。
近年來,觸控面板正得以普及,其於諸如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可攜式資訊設備的各種電子設備中,與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組合使用,並藉由使手指、觸控筆等與畫面接觸或靠近而進行針對電子設備的輸入操作。
觸控面板具有導電構件,該導電構件中形成有通常用於檢測藉由手指及觸控筆等而進行之觸控操作之複數個檢測電極等。檢測電極大多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等透明導電性氧化物形成,但除了透明導電性氧化物以外亦可由金屬形成。與透明導電性氧化物相比,金屬具有易圖案化,彎曲性優異,且電阻值更低等優點。與使用透明導電性氧化物而構成之現有的觸控面板相比,具有使用金屬細線而構成之導電構件之觸控面板能夠降低電阻值及寄生電容的值,因此能夠提高針對觸控操作之檢測靈敏度,從而備受矚目。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具有由金屬細線形成之網格狀的複數個檢測電極(導電圖案)之觸控面板用導電片。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觸控面板用導電片中,在複數個檢測電極(導電圖 案)之間形成有與複數個檢測電極電絕緣之複數個虛擬電極(非導電圖案)。又,複數個檢測電極(導電圖案)及複數個虛擬電極(非導電圖案)具有由複數個菱形的網格單元構成之網格形狀,複數個虛擬電極(非導電圖案)的網格單元具有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
如上所述,具有複數個檢測電極(導電圖案)和複數個虛擬電極(非導電圖案),進而在複數個虛擬電極(非導電圖案)中具有斷線部之觸控面板用導電片通常具有如圖11~圖13所示之構成。例如,隔著未圖示之透明絕緣構件形成如圖11所示之第1電極層1A和如圖12所示之第2電極層1B。如圖11所示,在第1電極層1A中形成有由金屬細線6形成且沿第2方向D2延伸之檢測電極2A。進而,為了防止明顯地視覺辨認出複數個檢測電極2A之間的間隙,在複數個檢測電極2A之間形成有對觸控操作的檢測不起作用之複數個虛擬電極3A。又,在第1電極層1A中,複數個檢測電極2A及複數個虛擬電極3A由複數個菱形的網格單元4A構成,在構成複數個虛擬電極3A之每個網格單元4A的邊的中點設置有金屬細線6不連續之斷線部5A。
又,如圖12所示,在第2電極層1B中形成有由金屬細線6形成且沿第1方向D1延伸之檢測電極2B。進而,與第1電極層1A的複數個虛擬電極3A同樣地,在複數個檢測電極2B之間形成有複數個虛擬電極3B。在第2電極層1B中,複數個檢測電極2B及複數個虛擬電極B由複數個菱形的網格單元4B構成, 在構成複數個虛擬電極3B之每個網格單元4B的邊的中點設置有與金屬細線6不連續之斷線部5B。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094729號
然而,在圖11及圖12中作為一例示出之虛擬電極3A及3B中,在複數個網格單元4A及4B的邊的中點分別設置有斷線部5A及5B,因此,如圖13所示,在第1電極層1A和第2電極層1B彼此重疊之狀態下,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導電構件時,形成於第1電極層1A之複數個虛擬電極3A的斷線部5A和形成於第2電極層1B之複數個虛擬電極3B的斷線部5B配置於彼此相同的部位。藉此,由於可明顯地視覺辨認出斷線部5A和斷線部5B彼此重疊之複數個部位,因此在將具有如圖11~圖13所示之構成之觸控面板用導電片使用於觸控面板之情況下,視覺辨認性會降低。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該種習知之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視覺辨認性之導電構件及具備該導電構件之觸控面板。
本發明之第1導電構件為隔著透明絕緣構件配置有第1電極層和第2電極層之導電構件,其特徵為,第1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在第1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配置 於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絕緣,第2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在第2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第1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配置於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絕緣,第1檢測電極、第1虛擬電極、第2檢測電極、第2虛擬電極分別由複數個網格單元構成,該複數個網格單元由金屬細線形成,構成第1虛擬電極之網格單元具有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構成第2虛擬電極之網格單元具有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第1虛擬電極和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1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與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1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不同,第2虛擬電極和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2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與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2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不同,在俯視下,第1虛擬電極和第2檢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在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2檢測電極的金屬細線,第2虛擬電極和第1檢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在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1檢測電極的金屬細線,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以存在至少一個不是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和不是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彼此交叉而重疊之點、或在第1虛擬電極及第2虛擬電極的其中一者的斷線部配置有不是另一者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之點的方式形成有第1虛擬電極 和第2虛擬電極。
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在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2虛擬電極的金屬細線,且在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1虛擬電極的金屬細線為較佳。
或者,在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及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能夠分別配置於除第1虛擬電極的金屬細線和第2虛擬電極的金屬細線彼此交叉之位置以外的位置。
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及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比第1虛擬電極和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及第2虛擬電極和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短為較佳。
又,金屬細線的線寬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及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為較佳。
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形成由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構成之第1網格圖案,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形成由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構成之第2網格圖案,第1電極層和第2電極層彼此重疊,藉此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和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能夠彼此組合而形成由複數個第3網格單元構成之第3網 格圖案。
進而,第3網格單元能夠分別具有四邊形形狀。
又,四邊形係菱形為較佳。
第1網格單元和第2網格單元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第1網格圖案具有第1網格間距,第2網格圖案具有與第1網格間距相同的第2網格間距,第3網格單元能夠具有第3網格間距,該第3網格間距為第1網格間距的1/2。
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係具備上述導電構件者。
本發明之第2導電構件為隔著透明絕緣構件配置有第1電極層和第2電極層之導電構件,第1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在第1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配置於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絕緣,第2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在第2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第1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配置於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絕緣,第1檢測電極、第1虛擬電極、第2檢測電極、第2虛擬電極分別由複數個網格單元構成,該複數個網格單元由金屬細線形成,構成第1虛擬電極之網格單元具有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構成第2虛擬電極之網格單元具有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第1虛擬電極和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1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與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1虛擬電極的網格 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不同,第2虛擬電極和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2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與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第2虛擬電極的網格單元的斷線部的配置不同。
依本發明,構成第1虛擬電極之網格單元及構成第2虛擬電極之網格單元分別具有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第1虛擬電極和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在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2檢測電極的金屬細線,第2虛擬電極和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在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配置有第1檢測電極的金屬細線,第1虛擬電極和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以存在至少一個不是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和不是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彼此交叉並重疊之點、或在第1虛擬電極及第2虛擬電極中的其中一者的斷線部配置有不是另一者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之點的方式形成有第1虛擬電極及第2虛擬電極,因此,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和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不重疊,從而能夠提高視覺辨認性。
1A、16A:第1電極層
1B、16B:第2電極層
2A、2B:檢測電極
3A、3B:虛擬電極
4:網格單元
5A、5B:斷線部
6:金屬細線
11、41、43:觸控面板
11A:表面
11B:背面
12:蓋板
13:導電構件
14:接著層
15、42:透明絕緣基板
15A:第1面
15B:第2面
17A、17B:保護層
18:層間透明絕緣層
21:第1電極墊
22:第1周邊配線
23:第1外部連接端子
31:第2電極墊
32:第2周邊配線
33:第2外部連接端子
44A:第1透明絕緣基板
44B:第2透明絕緣基板
C1:第1網格單元
C2:第2網格單元
C3:第3網格單元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E1、DE3:第1虛擬電極
DE2、DE4:第2虛擬電極
GA1、GA2:間隙
GB1、GB2、GB3、GB4:斷線部
MP1:第1網格圖案
MP2:第2網格圖案
MP3:第3網格圖案
MW1、MW2:金屬細線
P1:第1網格間距
P2:第2網格間距
P3:第3網格間距
R0:區域
R1:第1區域
R2:第2區域
R3:第3區域
R4:第4區域
S1:輸入區域
S2:外側區域
SE1:第1檢測電極
SE2:第2檢測電極
T1、T2、T3、T4:部分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觸控面板的俯視圖。
圖3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第1電極層的局部放大俯視 圖。
圖4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第2電極層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5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導電構件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6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變形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圖。
圖7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另一變形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圖。
圖8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的第1電極層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9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的第2電極層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10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導電構件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11係現有例的導電構件中的第1電極層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2係現有例的導電構件中的第2電極層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3係現有例的導電構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以下,基於圖式所示之較佳的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導電構件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以下表示數值範圍之標記“~”係包括記載於其兩側之 數值者。例如,“s係數值t1~數值t2”係指,s的範圍係包括數值t1與數值t2之範圍,若以數學符號表示則為t1
Figure 107136582-A0305-02-0011-1
s
Figure 107136582-A0305-02-0011-2
t2。
除非另有說明,則包括“正交”及“平行”等之角度係包括於技術領域中通常允許之誤差範圍者。
“透明”係指,透光率於波長400~800nm的可見光波長區域中至少係40%以上,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90%以上。透光率係利用於JIS K 7375:2008中規定之“塑料-總光線透過率及總光線反射率的求出方法”而測量者。
實施形態1
圖1中示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11的構成。
觸控面板11具有表面11A和背面11B,且在背面11B側配置有未圖示之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之狀態下使用。觸控面板11的表面11A為檢測觸控操作之觸控表面,成為觸控面板11的操作人員觀察藉由觸控面板11顯示於顯示裝置之圖像之視覺辨認側。
觸控面板11具有配置於表面11A側之透明的絕緣性蓋板12,在蓋板12的與表面11A相反的一側的表面上藉由透明的接著層14接合有導電構件13。
導電構件13具有作為透明絕緣構件之透明絕緣基板15,透明絕緣基板15具有朝向觸控面板11的表面11A側之第1面15A及朝向與第1面15A相反的一側之第2面15B。在該第1面15A上形成有第1電極層16A,在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2面15B上形成有第2電極層16B。如圖1所示,可以形成有覆蓋第1電 極層16A之透明的保護層17A及覆蓋第2電極層16B之透明的保護層17B。
圖2表示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觀察觸控面板11之俯視圖。圖1係圖2中的A-A線剖面圖。又,圖2中,為了說明,省略了蓋板12、接著層14、保護層17A及保護層17B。如圖2所示,觸控面板11的導電構件13中劃分有用於檢測藉由手指及觸控筆進行之觸控操作之輸入區域S1,並且劃分有位於輸入區域S1的外側之外側區域S2。
形成於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1面15A上之第1電極層16A具有:在第1方向D1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沿與第1方向D1正交之第2方向D2延伸之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分別配置於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之間之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該第1虛擬電極DE1係為了防止從視覺辨認側觀察觸控面板11時,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之間的間隙變得明顯,從而視覺辨認出第1檢測電極SE1的圖案而配置。
又,第1電極層16A還具有:分別與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的一端連接之複數個第1電極墊21;分別與複數個第1電極墊21連接之複數個第1周邊配線22;分別與複數個第1周邊配線22連接且排列形成於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1面15A的邊緣部之複數個第1外部連接端子23。
其中,第1檢測電極SE1還可以在第1周邊配線22未經由第1電極墊21電連接之端部具備與第1電極墊21相同的電極墊。 該電極墊還能夠用作連接第1周邊配線22之端子,又,還能夠用作第1檢測電極SE1的導通檢查用端子。
形成於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2面15B上之第2電極層16B具有:在第2方向D2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沿第1方向D1延伸之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分別配置於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之間之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該第2虛擬電極DE2係為了防止從視覺辨認側觀察觸控面板11時,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之間的間隙變得明顯,從而視覺辨認出第2檢測電極SE2的圖案而配置。
如圖2所示,從視覺辨認側觀察時,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在輸入區域S1,以與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交叉並重疊的方式配置。
又,第2電極層16B還具有:分別與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的一端連接之複數個第2電極墊31;分別與複數個第2電極墊31連接之複數個第2周邊配線32;及分別與複數個第2周邊配線32連接且排列形成於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2面15B的邊緣部之複數個第2外部連接端子33。
其中,第2檢測電極SE2還可以在第2周邊配線32未經由第2電極墊31電連接之端部具備與第2電極墊31相同的電極墊。該電極墊還能夠用作連接第1周邊配線22之端子,又,還能夠用作第2檢測電極SE2的導通檢查用端子。
圖3中示出在包括第1檢測電極SE1與第2檢測電極SE 2重疊之部分之區域R0,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僅觀察第1電極層16A之局部俯視圖。
如圖3所示,與第1檢測電極SE1相鄰而形成有第1虛擬電極DE1。
如圖3所示,第1檢測電極SE1係由金屬細線MW1構成且將菱形的第1網格單元C1作為重複單元之網格狀的電極。
又,第1虛擬電極DE1與第1檢測電極SE1同樣地具有由金屬細線MW1構成且將菱形的第1網格單元C1作為重複單元之網格形狀,但由於以與第1檢測電極SE1電絕緣的方式隔著間隙GA1而配置,並且配置成還與複數個第1電極墊21、複數個第1周邊配線22及複數個第1外部連接端子23電絕緣,因此對觸控操作的檢測不起作用。
再者,為了說明,圖3中,第1檢測電極SE1的金屬細線MW1以較粗的實線描繪,第1虛擬電極DE1的金屬細線MW1以較細的實線描繪,但第1檢測電極SE1的金屬細線MW1及第1虛擬電極DE1的金屬細線MW1實際上能夠設為彼此相同的線寬的金屬細線MW1。
又,構成第1虛擬電極DE1的網格形狀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分別具有金屬細線MW1不連續之斷線部GB1。
如圖2所示,第1虛擬電極DE1與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重疊,但如圖3所示,第1虛擬電極DE1和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部分T1中,在構成第1網格單元C1之所 有邊的中點形成有斷線部GB1。又,第1虛擬電極DE1和第2虛擬電極DE2彼此重疊之部分T2中,在構成第1網格單元C1之一部分邊的中點形成有斷線部GB1,在其他邊未形成斷線部GB1。亦即,在第1虛擬電極DE1和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部分T1中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DE1之複數個斷線部GB1的配置與在第1虛擬電極DE1和第2虛擬電極DE2彼此重疊之部分T2中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DE1之複數個斷線部GB1的配置彼此不同。再者,斷線部的配置不同係指,設置於一個網格單元之斷線部的數量不同、或者設置於網格單元的邊之斷線部的位置不同。
其中,為了一邊確保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和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的電絕緣性,一邊防止明顯地視覺辨認出間隙GA1,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與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之間的間隙GA1的長度係0.5μm~50μm為較佳,5μm~30μm為更佳。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的長度係0.5μm~50μm為較佳,1μm~30μm為更佳,5μm~20μm為進一步較佳。
如上所述,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1均具有第1網格單元C1,藉由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1形成有將第1網格單元C1作為重複單元且具有第1網格間距P1之第1網格圖案MP1。其中,第1網格間距P1係藉由在第1方向D1上相鄰之第1網格單元C1的重心之間的距離而定義者。
圖4中示出在區域R0中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僅觀察第2電極層16B之局部俯視圖。
如圖4所示,與第2檢測電極SE2相鄰而形成有第2虛擬電極DE2。第2虛擬電極DE2係為了防止從視覺辨認側觀察觸控面板11時,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之間的間隙變得明顯,從而視覺辨認出第2檢測電極SE2的圖案而配置。
如圖4所示,第2檢測電極SE2係由金屬細線MW2構成且將菱形的第2網格單元C2作為重複單元之網格狀的電極。
又,第2虛擬電極DE2與第2檢測電極SE2同樣地具有由金屬細線MW2構成且將菱形的第2網格單元C2作為重複單元之網格形狀,但由於以與第2檢測電極SE2電絕緣的方式隔著間隙GA2而配置,並且配置成還與複數個第2電極墊31、複數個第2周邊配線32及複數個第2外部連接端子33電絕緣,因此對觸控操作的檢測不起作用。
再者,為了說明,圖4中,第2檢測電極SE2的金屬細線MW2以較粗的虛線描繪,第2虛擬電極DE2的金屬細線MW2以較細的虛線描繪,但第2檢測電極SE2的金屬細線MW2及第2虛擬電極DE2的金屬細線MW2實際上由連續之金屬細線MW2構成,且能夠設為彼此相同的線寬的金屬細線MW2。
又,構成第2虛擬電極DE2的網格形狀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分別具有金屬細線MW2不連續之斷線部GB2。
如圖2所示,第2虛擬電極DE2與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 虛擬電極DE1重疊,但如圖4所示,第2虛擬電極DE2和第1檢測電極SE1彼此重疊之部分T3中,在構成第2網格單元C2之所有邊的中點形成有斷線部GB2。又,第2虛擬電極DE2和第1虛擬電極DE1彼此重疊之部分T4中,在構成第2網格單元C2之一部分邊的中點形成有斷線部GB2,在其他邊未形成斷線部GB2。亦即,在第2虛擬電極DE2和第1檢測電極SE1彼此重疊之部分T3中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DE2之複數個斷線部GB2的配置與在第2虛擬電極DE2和第1虛擬電極DE1彼此重疊之部分T4中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DE2之複數個斷線部GB2的配置彼此不同。再者,斷線部的配置不同係指,設置於一個網格單元之斷線部的數量不同、或者設置於網格單元的邊之斷線部的位置不同。
其中,第1虛擬電極DE1和第2虛擬電極DE2彼此重疊時,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形成於與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以免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與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彼此重疊。
又,為了一邊確保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和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的電絕緣性,一邊防止明顯地視覺辨認出間隙GA2,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與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之間的間隙GA2的長度係0.5μm~50μm為較佳,5μm~30μm為更佳。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的長度係0.5μm~50μm為較佳,1μm~30μm為更佳,5μm~20μm為進一步較佳。
如上所述,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均具 有第2網格單元C2,藉由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形成有將第2網格單元C2作為重複單元且具有第2網格間距P2之第2網格圖案MP2。其中,第2網格間距P2係藉由在第1方向D1上相鄰之第2網格單元C2的重心之間的距離而定義者。
圖5中示出在區域R0中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導電構件13的局部俯視圖。如圖5所示,導電構件13中,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和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彼此組合,亦即,第1網格圖案MP1和第2網格圖案MP2彼此組合,形成藉由複數個第3網格單元C3構成之第3網格圖案MP3。
其中,作為實施形態1的一例,圖5中,第1網格單元C1與第2網格單元C2為彼此相同的菱形,第2網格圖案MP2配置在從第1網格圖案MP1偏移第1網格間距P1的1/2量的位置。此時,第3網格圖案MP3的第3網格間距P3具有第1網格圖案MP1的第1網格間距P1及第2網格圖案MP2的第2網格間距P2的1/2的值,第3網格單元C3亦具有菱形形狀。
如上所述,藉由彼此重疊第1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而形成具有第3網格間距P3的第3網格圖案MP3,能夠降低電極交叉部中的寄生電容,並且防止明顯地視覺辨認出第1電極層16A中包含之金屬細線及第2電極層16B中包含之金屬細線。
又,如圖5所示,藉由與第1檢測電極SE1、第1虛擬電 極DE1、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的重疊有關之組合,能夠將區域R0劃分為第1區域R1、第2區域R2、第3區域R3及第4區域R4這4種區域。其中,第1區域R1為第1檢測電極SE1與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區域,第2區域R2為第1檢測電極SE1與第2虛擬電極DE2彼此重疊之區域,第3區域R3為第1虛擬電極DE1與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區域,第4區域R4為第1虛擬電極DE1與第2虛擬電極DE2彼此重疊之區域。
再者,第2區域R2相當於圖4中所示之部分T3,第3區域R3相當於圖3中所示之部分T1,第4區域R4分別相當於圖3中所示之部分T2與圖4中所示之部分T4。
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導電構件13時,在第1區域R1中,構成第1檢測電極SE1之金屬細線與構成第2檢測電極SE2之金屬細線彼此交叉重疊。
又,在第2區域R2中,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形成於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上,並配置在與構成第1檢測電極SE1之金屬細線交叉之位置上。
又,在第3區域R3中,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形成於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上,並配置在與構成第2檢測電極SE2之金屬細線交叉之位置上。
第4區域R4中,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及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分別配置在第1虛擬電極DE1的 金屬細線與第2虛擬電極DE2的金屬細線彼此交叉之位置上。此時,在配置有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之位置上,配置有構成第2虛擬電極DE2之金屬細線而不是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在配置有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之位置上,配置有構成第1虛擬電極DE1之金屬細線而不是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因此,第1虛擬電極DE1的複數個斷線部GB1與第2虛擬電極DE2的複數個斷線部GB2不彼此重疊。
另一方面,在具有如圖13所示之構成之習知之導電構件中,第1虛擬電極3A的複數個斷線部5A與第2虛擬電極3B的複數個斷線部5B彼此重疊,可明顯地視覺辨認出該部分。然而,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導電構件13中,由於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與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彼此不重疊,因此不具有因斷線部GB1及斷線部GB2重疊而明顯地視覺辨認出的部位。藉此,將導電構件13使用於觸控面板11時,能夠提高視覺辨認性。
其中,“提高視覺辨認性”係指藉由導電構件13視覺辨認未圖示之顯示裝置的圖像時更清晰地視覺辨認圖像,而無需在意形成於第1電極層16A及第2電極層16B中包含之金屬細線上之斷線部的存在。
再者,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在第4區域R4中,第1虛擬電極DE1的所有斷線部GB1與不是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的連續之金屬細線重疊,且第2虛擬電極DE2的所有斷 線部GB2與不是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的連續之金屬細線重疊,但即使所有斷線部與連續之金屬細線不重疊,亦能夠提高將導電構件13使用於觸控面板11時的視覺辨認性。例如,能夠以存在至少一個第1虛擬電極DE1及第2虛擬電極DE2中的其中一者的斷線部與不是另一者的斷線部之金屬細線重疊之點的方式配置第1虛擬電極DE1及第2虛擬電極DE2。該情況下,與圖13所示之習知之導電構件相比,由於第1虛擬電極DE1的斷線部GB1與第2虛擬電極DE2的斷線部GB2彼此重疊之部位減少,因此能夠減少明顯地視覺辨認出之部位,從而能夠提高將導電構件13使用於觸控面板11時的視覺辨認性。再者,第1虛擬電極DE1及第2虛擬電極DE2中的其中一者的斷線部與不是另一者的斷線部之金屬細線重疊之點係指,在其中一者的斷線部中以直線連結金屬細線的兩端部之線與不是另一者的斷線部的連續之金屬細線交叉而重疊之點。
又,從視覺辨認性的觀點而言,在第4區域R4中,第1虛擬電極DE1及第2虛擬電極DE2中的其中一者的斷線部與不是另一者的斷線部的金屬細線重疊之點的數量,相對於其中一者的斷線部的數量為50%以上為較佳,9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100%為最佳。
又,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在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1上形成之第1網格圖案MP1及在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上形成之第2網格圖案MP2均由菱形網 格構成,但該些並不限定於菱形網格。亦即,能夠將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1中包含之第1網格單元C1和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中包含之第2網格單元C2設為除菱形以外的正六邊形、正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等四邊形以及其他多邊形。又,網格單元的各邊可以不具有直線形狀,亦可以具有波浪線形狀。然而,從降低與顯示裝置的波紋的觀點而言,第1網格圖案MP1與第2網格圖案MP2彼此組合而形成之第3網格單元C3的形狀為四邊形為較佳,菱形為進一步較佳。第3網格單元C3的形狀為菱形的情況下,菱形的銳角的角度為20度至70度為較佳,菱形的一邊的長度為100μm~300μm為較佳。
又,第1檢測電極SE1、第1虛擬電極DE1、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由定形規則性圖案所組成之菱形網格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由不規則圖案所組成之網格構成。該情況下,第1檢測電極SE1、第1虛擬電極DE1、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中包含之複數個網格單元能夠設為相對於各個網格單元的邊的長度的平均值具有-10%~+10%的不規則邊的長度之多邊形,尤其四邊形或者平行四邊形的網格單元。
進而,該情況下,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中的第1網格間距P1能夠確定為在第1方向D1上彼此相鄰之第1網格單元C1的重心之間的第1方向D1的距離的平均值。又,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 DE2中的第2網格間距P2能夠確定為在第2方向D2上彼此相鄰之第2網格單元C2的重心之間的第2方向D2的距離的平均值。
藉由該等構成,抑制觸控面板11中的與未圖示之顯示裝置的像素圖案的波紋,進而能夠降低彩色斑紋(color noise)。
又,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由不規則圖案所組成之網格構成時,於計算複數個網格單元的邊的長度的平均值及網格間距時,能夠對於配置在具有已確定之面積之區域內之網格單元計算邊的長度的平均值及網格間距。例如,能夠對於配置在10mm×10mm的區域內之複數個網格單元計算邊的長度的平均值及網格間距。
又,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中包含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中包含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及藉由第1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的重疊而形成之第3網格圖案MP3中包含之複數個第3網格單元C3亦能夠分別具有無規形狀。
又,為了提高第1虛擬電極DE1及第2虛擬電極DE2的絕緣性,構成第1虛擬電極DE1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及構成第2虛擬電極DE2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分別具有2個以上的斷線部為較佳。尤其,從提高絕緣性之觀點而言,在相當於圖5中的第4區域R4之圖3的部分T2和圖4的部分T4的構成第1虛擬電極DE1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的各邊及構成第2虛擬電 極DE2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的各邊分別設置斷線部為更佳。
實施形態2
設置在實施形態1中的第1虛擬電極DE1的第1網格單元C1上之斷線部GB1及設置在第2虛擬電極DE2的第2網格單元C2上之斷線部GB2分別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及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該態樣。
圖6中示出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實施形態2中的第1電極層的局部俯視圖。如圖6所示,與第1檢測電極SE1相鄰形成有由金屬細線MW1構成之第1虛擬電極DE3。其中,實施形態2中的第1電極層係在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1中的第1電極層16A中,形成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3而代替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1者。
再者,為了說明,圖6中,以較粗實線描繪第1檢測電極SE1的金屬細線MW1,以較細實線描繪第1虛擬電極DE3的金屬細線MW1,但作為第1檢測電極SE1的金屬細線MW1和第1虛擬電極DE3的金屬細線MW1,實際上能夠設為相同的線寬的金屬細線MW1。
第1虛擬電極DE3與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第1虛擬電極DE1同樣地具有由金屬細線MW1構成且將菱形的第1網格單元C1作為重複單元的網格形狀,但由於以與第1檢測電極SE1電絕緣的方式隔著間隙GA1而配置,雖未圖示,但配置成還與複數個第1電極墊21、複數個第1周邊配線22及複數個第1外部 連接端子23電絕緣的方式,因此,對觸控操作的檢測不起作用。
又,構成第1虛擬電極DE3的網格形狀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分別具有金屬細線MW1不連續之斷線部GB3。
如圖6所示,在第1虛擬電極DE3和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部分T1中,第1網格單元C1在所有邊上具有斷線部GB3,斷線部GB3位於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又,在第1虛擬電極DE3和後述之第2虛擬電極DE4彼此重疊之部分T2中,第1網格單元C1在所有邊上亦具有斷線部GB3,但斷線部GB3位於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位。亦即,在第1虛擬電極DE3和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部分T1中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DE3之複數個斷線部GB3的配置與在第1虛擬電極DE3和第2虛擬電極DE4彼此重疊之部分T2中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DE3之複數個斷線部GB3的配置彼此不同。
其中,在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3中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之斷線部GB3的長度與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上之斷線部GB3的長度同樣地,0.5μm~50μm為較佳,1μm~30μm為更佳,5μm~20μm為進一步較佳。從視覺辨認性的觀點而言,使部分T2中的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之斷線部GB3的長度短於部分T1中的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上之斷線部GB3的長度為較佳。又,部分T2中的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之斷線部GB3的長度為部分T1中的設置在第 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上之斷線部GB3的長度的2/3以下為更佳,1/2以下為進一步較佳。
如上所述,實施形態2中的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3與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1同樣地,均具有第1網格單元C1,因此由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3形成第1網格圖案MP1。
圖7中示出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實施形態2中的第2電極層之局部俯視圖。如圖7所示,與第2檢測電極SE2相鄰形成由金屬細線MW2構成之第2虛擬電極DE4。其中,實施形態2中的第2電極層係在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1中的第2電極層16B中,形成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4而代替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2者。
再者,為了說明,圖7中,以較粗實線描繪第2檢測電極SE2的金屬細線MW2,以較細實線描繪第2虛擬電極DE4的金屬細線MW2,但作為第2檢測電極SE2的金屬細線MW2和第2虛擬電極DE4的金屬細線MW2,實際上由連續之金屬細線MW2構成,且能夠設為彼此相同的線寬的金屬細線MW2。
第2虛擬電極DE4與圖4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第2虛擬電極DE2同樣地具有由金屬細線MW2構成且將菱形的第2網格單元C2作為重複單元之網格形狀,但由於以與第2檢測電極SE2以電絕緣的方式隔著間隙GA2而配置,雖未圖示,但配置成還與 複數個第2電極墊31、複數個第2周邊配線32及複數個第2外部連接端子33亦以電絕緣的方式配置,因此對觸控操作的檢測不起作用。
又,構成第2虛擬電極DE4的網格形狀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分別具有金屬細線MW2不連續之GB4。
如圖7所示,在第2虛擬電極DE4和第1檢測電極SE1彼此重疊之部分T3中,第2網格單元C2在所有邊上具有斷線部GB4,斷線部GB4位於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又,在第2虛擬電極DE4和第1虛擬電極DE3彼此重疊之部分T4中,第2網格單元C2在所有邊上亦具有斷線部GB4,但斷線部GB4位於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位。亦即,在第2虛擬電極DE4和第1檢測電極SE3彼此重疊之部分T3中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DE4之複數個斷線部GB4的配置與在第2虛擬電極DE4和第1虛擬電極DE3彼此重疊之部分T4中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DE4之複數個斷線部GB4的配置彼此不同。
又,在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4中設置在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之斷線部GB4的長度與設置在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上之斷線部GB4的長度同樣地,0.5μm~50μm為較佳,1μm~30μm為更佳,5μm~20μm為進一步較佳。從視覺辨認性的觀點而言,使部分T4中的設置在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之斷線部GB4的長度短於部分T3中的設置在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上之斷線部GB4的長 度為較佳。又,部分T4中的置在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之斷線部GB4的長度為部分T3中的設置在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上之斷線部GB4的長度的2/3以下為較佳,1/2以下為進一步較佳。
如上所述,實施形態2中的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4與圖4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同樣地,均具有第2網格單元C2,因此由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4形成第2網格圖案MP2。
圖8中示出在俯視下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之局部俯視圖。圖8所示之態樣中,第1網格單元C1及第2網格單元C2為彼此相同的菱形形狀。此時,與圖5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觸控面板11同樣地,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3和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4彼此重疊而形成由複數個第3網格單元C3構成之第3網格圖案MP3。第3網格單元C3亦為菱形。
如上所述,在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中,亦與圖5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導電構件13同樣地,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SE1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DE3和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SE2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DE4彼此重疊而形成第3網格圖案MP3,因此能夠降低電極交叉部中的寄生電容,並且防止明顯地視覺辨認出第1電極層中包含之金屬細線MW1及第2電極層中包含之金屬細線 MW2。
又,如圖8所示,與圖5所示之實施形態1中的第1區域R1~第4區域R4同樣地,藉由與第1檢測電極SE1、第1虛擬電極DE3、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4的重疊有關之組合,能夠劃分為第1區域R1、第2區域R2、第3區域R3及第4區域R4這4種區域。其中,第1區域R1為第1檢測電極SE1與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區域,第2區域R2為第1檢測電極SE1與第2虛擬電極DE4彼此重疊之區域,第3區域R3為第1虛擬電極DE3與第2檢測電極SE2彼此重疊之區域,第4區域R4為第1虛擬電極DE3與第2虛擬電極DE4彼此重疊之區域。
再者,第2區域R2相當於圖7所示之部分T3,第3區域R3相當於圖6所示之部分T1,第4區域R4分別相當於圖6所示之部分T2和圖7所示之部分T4。
從視覺辨認側觀察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時,在第1區域R1中,構成第1檢測電極SE1之金屬細線MW1與構成第2檢測電極SE2之金屬細線MW2彼此交叉重疊。
又,在第2區域R2中,第2虛擬電極DE4的斷線部GB4形成於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中點上,並配置在與構成第1檢測電極SE1之金屬細線MW1交叉之位置上。
又,在第3區域R3中,第1虛擬電極DE3的斷線部GB3形成於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上,並配置在與構成第2檢測電極SE2之金屬細線MW2交叉之位置上。
又,第4區域R4中,第1虛擬電極DE3的斷線部GB3及第2虛擬電極DE4的斷線部GB4分別配置在第1虛擬電極DE3的金屬細線MW1與第2虛擬電極DE4的金屬細線MW2彼此交叉之位置以外之位置上。亦即,設置於第1虛擬電極DE3之複數個斷線部GB3與設置於第2虛擬電極DE4之複數個斷線部GB4配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上而不重疊。因此,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不具有因第1虛擬電極DE3的斷線部GB3與第2虛擬電極DE4的斷線部GB4彼此重疊而明顯地視覺辨認出之部位。藉此,將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使用於觸控面板時,能夠提高視覺辨認性。
再者,實施形態2中的第4區域R4中,第1虛擬電極DE3的複數個斷線部GB3及第2虛擬電極DE4的複數個斷線部GB4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中點及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因此在第1網格圖案MP1與第2網格圖案MP2彼此交叉之所有部位上,第1虛擬電極DE3的金屬細線MW1與第2虛擬電極DE4的金屬細線MW2彼此交叉重疊。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態樣,例如,在第4區域R4中,能夠將第1虛擬電極DE3的複數個斷線部GB3及第2虛擬電極DE4的複數個斷線部GB4中的至少一個設置在第1網格單元C1及第2網格單元C2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分上。藉此,能夠使不是第1虛擬電極DE3的斷線部GB3的連續之金屬細線MW1與不是第2虛擬電極DE4的斷線部GB4的連續之金屬細線MW2彼此交叉重疊之點至少存在一個。該情況下,與圖13所示之習知之導 電構件相比,第1虛擬電極DE3的斷線部GB3與第2虛擬電極DE4的斷線部GB4彼此重疊之部位減少,因此能夠減少明顯地視覺辨認出之部位,從而能夠提高將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使用於觸控面板時的視覺辨認性。
又,從視覺辨認性的觀點而言,在第4區域R4中,不是第1虛擬電極DE3的斷線部GB3的連續之金屬細線MW1與不是第2虛擬電極DE4的斷線部GB4的連續之金屬細線MW2彼此交叉重疊之點的數量為第1虛擬電極DE3的金屬細線MW1與第2虛擬電極DE4的金屬細線MW2的交叉部的數量的50%以上為較佳,9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100%為最佳。
又,為了提高第1虛擬電極DE3與第2虛擬電極DE4的絕緣性,構成第1虛擬電極DE3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及構成第2虛擬電極DE4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分別具有2個以上的斷線部為較佳。尤其,從提高絕緣性之觀點而言,分別在構成第1虛擬電極DE1之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C1的各邊及構成第2虛擬電極DE2之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C2的各邊設置斷線部為更佳。
當然,在第4區域R4中,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之複數個斷線部的配置可以為混合了實施形態1中的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DE1上之複數個斷線部GB1的配置和實施形態2中的形成於第1虛擬電極DE3上之複數個斷線部GB3的配置者。亦即,在第4區域R4的第1虛擬電極中,可以在第1網格單元C1的一部分邊的中點和第1網格單元C1的邊的除中點以外的部位形成斷線部。同 樣地,在第4區域R4中,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之複數個斷線部的配置可以為混合了實施形態1中的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DE2上之複數個斷線部GB2的配置和實施形態2中的形成於第2虛擬電極DE4上之複數個斷線部GB4的配置者。
又,雖在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並無記載,但依據電阻調整等需要,可以在第1檢測電極SE1內的金屬細線MW1及第2檢測電極SE2內的金屬細線MW2設置斷線部。此時,配置成形成於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2檢測電極SE2中的其中一者的檢測電極上之金屬細線的斷線部與形成於另一者的檢測電極之金屬細線的斷線部在俯視下不重疊為較佳。
又,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第1電極層16A配置在作為透明絕緣構件之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1面15A上,第2電極層16B形成在透明絕緣基板15的第2面15B上,但只要第1電極層16A及第2電極層16B彼此絕緣,則並不限定於該態樣。
圖9中示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變形例之觸控面板41的局部剖面圖。圖9所示之變形例中,在由強化玻璃形成之透明絕緣基板42上形成第1電極層16A,以覆蓋第1電極層16A的方式形成有層間透明絕緣膜層18。進而,在層間透明絕緣膜層18上形成第2電極層16B,以覆蓋第2電極層16B的方式形成有保護層17B。該情況下,覆蓋第1電極層16A之層間透明絕緣膜層18成為介於第1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之間之“透明絕緣構件”,第1 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藉由透明絕緣構件的存在而彼此絕緣。圖9所示之變形例中,透明絕緣基板42能夠用作圖1所示之蓋板12。
又,圖10中示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另一變形例之觸控面板43的局部剖面圖。圖10所示之變形例中,在第1透明絕緣基板44A形成第1電極層16A,以覆蓋第1電極層16A的方式形成有保護層17A。又,在第2透明絕緣基板44B上形成第2電極層16B,以覆蓋第2電極層16B的方式形成有保護層17B。進而,形成於第1透明絕緣基板44A上之保護層17A與第2透明絕緣基板44B經由透明的接著層45接著。該情況下,覆蓋第1電極層16A之保護層17A、接著層45及第2透明絕緣基板44B成為介於第1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之間之“透明絕緣構件”,第1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藉由透明絕緣構件的存在而彼此絕緣。圖10所示之變形例中,能夠將第1透明絕緣基板44A用作圖1所示之蓋板12。
再者,本發明的導電構件並不限定於圖9及圖10所示之態樣,只要為第1電極層16A與第2電極層16B藉由透明絕緣構件的存在而彼此絕緣之結構即可。
以下,對構成實施形態1的導電構件13及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之各構件進行說明。
<透明絕緣基板>
透明絕緣基板15呈透明且具有電絕緣性,只要能夠支撐第1 電極層16A及第2電極層16B,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構成透明絕緣基板15之材料,例如能夠使用玻璃、強化玻璃、無鹼玻璃、聚對鈦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環烯烴聚合物(COP:cyclo-olefin polymer)、環狀烯烴共聚物(COC:cyclic olefin copolymer)、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丙烯酸樹脂、聚乙烯(PE:polyethylen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S:polystylene)、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聚偏二氯乙烯(PVDC:polyvinylidene chloride)、三乙醯纖維素(TAC:cellulose triacetate)等。透明絕緣基板15的厚度例如係20~1000μm,尤其係30~100μm為較佳。透明絕緣基板15的總光線透過率係40%~100%為較佳。總透光率例如係利用JIS K 7375:2008中規定之“塑料--總光線透過率及總光線反射率的求出方法”而測量者。
<金屬細線>
形成第1檢測電極SE1及第1虛擬電極DE1、DE3之金屬細線及形成第2檢測電極SE2及第2虛擬電極DE2、DE4之金屬細線係線寬0.5μm~10μm的金屬細線為較佳。該等金屬細線的進一步較佳的線寬為1.0μm~5.0μm。作為金屬細線的較佳的材料,有銀、銅、鋁、金、鉬、鉻等,且能夠使用它們的合金、氧化物或它們的積層體。尤其從電阻值的觀點而言,銀或銅為較佳,例如能夠使用鉬/鋁/鉬、鉬/銅/鉬、氧化銅/銅/氧化銅等積層構成的金屬細 線。
金屬細線的膜厚係0.05μm~10μm為較佳,0.1μm~1μm為更佳。以改善金屬細線的視覺辨認性之目的,可以於金屬細線上或金屬細線、透明絕緣基板及金屬細線之間設置黑化層。作為黑化層,能夠使用氧化銅、氧化鉬等。
<保護層>
作為覆蓋金屬細線之透明的保護層17A及17B,能夠使用明膠、丙烯酸樹脂、聚胺酯樹脂等有機膜及二氧化矽等無機膜,膜厚係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為較佳。
又,依需要,可以於保護層上形成透明塗層。作為透明塗層,使用丙烯酸樹脂、聚胺酯樹脂等有機膜,且膜厚係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為較佳。
又,依需要能夠在實施形態1的導電構件13及實施形態2的導電構件中追加設置以下層。
<周邊配線絕緣膜>
以防止周邊配線間的短路及周邊配線的腐蝕為目的,可以於圖2所示之第1周邊配線22及第2周邊配線32上形成周邊配線絕緣膜。作為周邊配線絕緣膜,使用丙烯酸樹脂、聚胺酯樹脂等有機膜,且膜厚係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為較佳。周邊配線絕緣膜可以僅形成在第1周邊配線22及第2周邊配線32中的任一者。
13:導電構件
C3:第3網格單元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E1:第1虛擬電極
DE2:第2虛擬電極
GB1、GB2:斷線部
P3:第3網格間距
R0:區域
R1:第1區域
R2:第2區域
R3:第3區域
R4:第4區域
SE1:第1檢測電極
SE2:第2檢測電極

Claims (12)

  1. 一種導電構件,其為隔著透明絕緣構件配置有第1電極層和第2電極層之導電構件,該導電構件中,該第1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在第1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絕緣,該第2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在該第2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該第1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絕緣,該第1檢測電極、該第1虛擬電極、該第2檢測電極、該第2虛擬電極分別由複數個網格單元構成,該複數個網格單元由金屬細線形成,構成該第1虛擬電極之該網格單元具有該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構成該第2虛擬電極之該網格單元具有該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與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不同, 該第2虛擬電極和該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與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不同,在俯視下,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檢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在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該第2檢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該第2虛擬電極和該第1檢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在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該第1檢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以存在至少一個不是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的連續之該金屬細線和不是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的連續之該金屬細線彼此交叉而重疊之點、或在該第1虛擬電極及該第2虛擬電極中的其中一者的該斷線部配置有不是另一者的該斷線部的連續之該金屬細線之點的方式形成有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該金屬細線的線寬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該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及該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在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且在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及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分別配置於除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和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彼此交叉之位置以外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的長度及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的長度比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的長度及該第2虛擬電極和該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的長度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形成由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構成之第1網格圖案,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形成由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構成之第2網格圖案,該第1電極層和該第2電極層彼此重疊,藉此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和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彼此組合而形成由複數個第3網格單元構成之第3網格圖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第3網格單元分別具有四邊形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四邊形為菱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第1網格單元和該第2網格單元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該第1網格圖案具有第1網格間距,該第2網格圖案具有與該第1網格間距相同的第2網格間距,該第3網格單元具有第3網格間距,該第3網格間距為該第1網格間距的1/2。
  9. 一種觸控面板,其使用了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電構件。
  10. 一種導電構件,其為隔著透明絕緣構件配置有第1電極層和第2電極層之導電構件,該導電構件中,該第1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在第1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絕緣,該第2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在該第2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該第1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絕緣,該第1檢測電極、該第1虛擬電極、該第2檢測電極、該第2虛擬電極分別由複數個網格單元構成,該複數個網格單元由金屬 細線形成,構成該第1虛擬電極之該網格單元具有該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構成該第2虛擬電極之該網格單元具有該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與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不同,該第2虛擬電極和該第1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與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不同,該金屬細線的線寬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該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及該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
  11. 一種導電構件,其為隔著透明絕緣構件配置有第1電極層和第2電極層之導電構件,該導電構件中,該第1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在第1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絕緣, 該第2電極層具有: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在該第2方向上隔著間隔並列配置且分別沿該第1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之間且與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絕緣,該第1檢測電極、該第1虛擬電極、該第2檢測電極、該第2虛擬電極分別由複數個網格單元構成,該複數個網格單元由金屬細線形成,構成該第1虛擬電極之該網格單元具有該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構成該第2虛擬電極之該網格單元具有該金屬細線不連續之斷線部,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檢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與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重疊之區域中的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網格單元的該斷線部的配置不同,在俯視下,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檢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在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該第2檢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該第2虛擬電極和該第1檢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在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該第1檢測電極的該金屬細線,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彼此重疊之區域中,以在該第2虛擬電極的該斷線部配置有不是該第1虛擬電極的該斷線 部的連續之該金屬細線之點的方式形成有該第1虛擬電極和該第2虛擬電極,該金屬細線的線寬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該第1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及該第2虛擬電極的斷線部的長度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導電構件,其中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形成由複數個第1網格單元構成之第1網格圖案,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形成由複數個第2網格單元構成之第2網格圖案,該第1電極層和該第2電極層彼此重疊,藉此該複數個第1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1虛擬電極和該複數個第2檢測電極及該複數個第2虛擬電極彼此組合而形成由複數個第3網格單元構成之第3網格圖案,該第3網格單元分別具有菱形形狀,該第1網格單元和該第2網格單元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該第1網格圖案具有第1網格間距,該第2網格圖案具有與該第1網格間距相同的第2網格間距,該第3網格單元具有第3網格間距,該第3網格間距為該第1網格間距的1/2。
TW107136582A 2017-11-13 2018-10-17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TWI796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8323 2017-11-13
JP2017218323 2017-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531A TW201923531A (zh) 2019-06-16
TWI796372B true TWI796372B (zh) 2023-03-21

Family

ID=6643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582A TWI796372B (zh) 2017-11-13 2018-10-17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6133B2 (zh)
JP (3) JP6918963B2 (zh)
CN (1) CN111279299B (zh)
TW (1) TWI796372B (zh)
WO (1) WO20190930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566B (zh) * 2018-03-23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704484B (zh) * 2019-07-31 2020-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10703954A (zh) * 2019-10-16 2020-01-1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20210085958A (ko) * 2019-12-31 2021-07-08 미래나노텍(주) 스크린 장치
CN113534976A (zh) * 2020-04-14 2021-10-22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具虚设图案的触控面板
KR20220037014A (ko) * 2020-09-16 2022-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30124144A (ko) * 2022-02-17 2023-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4519A (ja) * 2015-06-09 2017-0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基板
TW201738710A (zh) * 2016-04-28 2017-11-01 Fujifilm Corp 觸控感測器用導電片、觸控感測器用積層體、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9232A (ja) 2011-12-22 2013-08-01 Fujifilm Corp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130078065A (ko) * 2011-12-30 2013-07-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CN104885139B (zh) * 2012-12-18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膜、具备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膜的图案的决定方法
US20150116252A1 (en) * 2012-12-24 2015-04-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ensor
CN104969160B (zh) * 2013-01-29 2017-08-08 夏普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信息设备
JP5865285B2 (ja) * 2013-03-27 2016-02-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40333555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6170751B (zh) * 2014-05-16 2019-12-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JP6428233B2 (ja) * 2014-12-15 2018-11-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6977042B2 (ja) * 2017-07-27 2021-12-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4519A (ja) * 2015-06-09 2017-0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基板
TW201738710A (zh) * 2016-04-28 2017-11-01 Fujifilm Corp 觸控感測器用導電片、觸控感測器用積層體、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70389A (ja) 2021-10-28
US20200285348A1 (en) 2020-09-10
CN111279299B (zh) 2023-12-01
WO2019093049A1 (ja) 2019-05-16
JP6918963B2 (ja) 2021-08-11
US10936133B2 (en) 2021-03-02
CN111279299A (zh) 2020-06-12
TW201923531A (zh) 2019-06-16
JPWO2019093049A1 (ja) 2020-11-12
JP2023052962A (ja) 2023-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6372B (zh)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JP6568982B2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ためのダミーパターンを使用するタッチパッドの構造
JP6170420B2 (ja)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767932B (zh) 觸控面板及包含該觸控面板之顯示裝置
JP6312855B2 (ja) 導通電極、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6294506B2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KR10230321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70034998A (ko)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JP2011086149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センサ
KR20160057573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JP2011175412A (ja) 静電容量式のタッチパネルスイッチ
KR101337913B1 (ko)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787293B (zh) 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JP7048483B2 (ja) タッチ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ッチ装置
EP2829960A2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5870945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521057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having overlapping sensing electrod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50107139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45316B (zh) 觸摸屏
KR101352797B1 (ko)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기판
WO2021019823A1 (ja) 透明電極部材、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入出力装置
JP2020187382A (ja) 入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