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6088A -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6088A
CN110546088A CN201980001981.2A CN201980001981A CN110546088A CN 110546088 A CN110546088 A CN 110546088A CN 201980001981 A CN201980001981 A CN 201980001981A CN 110546088 A CN110546088 A CN 110546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rotation axis
power transmission
roll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9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6088B (zh
Inventor
伊东一夫
中村龙彦
伊藤崇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o Denki K K
Original Assignee
Ito Denki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 Denki K K filed Critical Ito Denki K K
Publication of CN110546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6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65G13/10Switch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4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all rollers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B65G39/025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having spherical roll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B65G39/12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 B65G39/18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for guiding lo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开发能够在多个方向将被输送物送出的输送装置。辊子部(旋转体)(30)具有驱动体(50)。旋转体(30)能够以至少一个轴即第一旋转轴(60)为中心旋转,且该旋转体能够以与第一旋转轴(60)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旋转体(30)能够通过旋转改变姿态从而改变第一旋转轴(60)的朝向。驱动体(50)因动力以第三旋转轴(62)为中心旋转,该第三旋转轴(62)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60)交叉的方向延伸。驱动体(50)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无关地在相对于第二旋转轴(61)偏心于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旋转体接触。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被输送物的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多个方向送出被输送物或从多个方向送入被输送物的输送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送站点和集货站点、仓库等,存在要处理多种被输送物的情况。另外,存在将多个被输送物分拣后,装载到卡车上,或输送到规定的架上的情况。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设置有多个专利文献1、2、3那样的移载装置的分拣系统,来进行被输送物的分拣。
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移载装置具有使被输送物直线地通过的主输送路和在正交的方向上输送被输送物的副输送路,是能够将被输送物转移到另一传输线的装置。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移载装置具有使被输送物直线地通过的主输送路和在斜向方向上排出被输送物的排出机构,是能够将被输送物在斜向方向上送出并转移到另一传输线的装置。
现有技术的分拣系统,是配置有多个上述那样的移载装置而传输线复杂地分支的系统。利用该分拣系统输送被输送物,将被输送物从输送来被输送物的传输线交接到分支的支路传输线,将送出目的地逐渐缩小而使被输送物移动到作为目的处的输送目的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3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1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63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运载装置是在特定的2个方向上选择性地送出被导入的被输送物的装置。
因此,现有技术的分拣系统成为复杂地分支的传输线,成为规模相当大的系统。即,在构建现有技术的分拣系统时,需要很大的设置场所。
为此,本发明关注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点,其技术问题在于开发一种能够在任意方向上送出被输送物的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方式为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被输送物施力的旋转体;和对所述旋转体施加旋转力的驱动体,所述旋转体能够至少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该旋转体能够以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该旋转体能够通过旋转改变姿态从而改变第一旋转轴的朝向,驱动体因动力而以第三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该第三旋转轴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延伸,驱动体在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偏心于第一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旋转体接触,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使驱动体旋转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本方式的输送装置是在旋转体上载置被输送物,使旋转体旋转以使被输送物移动的装置。
在本方式的输送装置中,旋转体能够不仅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还以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此处,“交叉的方向”除了正交的方向之外,还包括在倾斜的方向交叉的结构。此外,“交叉”除了轴之间交叉的情况之外,还包括立体的交叉的状态。即,包括以交错的状态交叉的情况。
驱动体因动力以第三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第三旋转轴在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处,优选第三旋转轴与所述的第二旋转轴同轴,不过两者也可以不同。
驱动体的第三旋转轴与旋转体的第一旋转轴在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当驱动体旋转时,旋转体在切线方向被施力而旋转。
在本方式的输送装置中,驱动体与旋转体的姿态无关地在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偏心于第一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旋转体接触,与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使驱动体旋转以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因此,使旋转体旋转以使第一旋转轴的朝向改变,即使改变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也能够从驱动体对旋转体进行动力传动,能够将被输送物输出到所希望的方向。
在上述的方式中,优选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三旋转轴排列在大致同一直线上,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旋转轴向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三旋转轴偏心。
“排列在大致同一直线上”实质上意味着为同一直线状。依照本方式,第二旋转轴与第三旋转轴排列在大致同一直线上,因此整体形状不会过大。
在本方式中,旋转体的所述旋转轴向的中心相对于第三旋转轴偏心,因此旋转体本身成为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偏心的位置关系。
因此,驱动体与旋转体的姿态无关地在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偏心于第一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旋转体接触。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所述旋转体为球状、桶状或者圆柱状,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所述旋转体的轴向的一部分的周围与驱动体接触,其他部位实质上不接触。
依照本方式,驱动体成为与旋转体一部分接触(片当たり)的状态,从驱动体对旋转体施加的切线方向的力仅为一个方向的力。因此,旋转体顺畅地旋转。
另外,驱动体成为与旋转体一部分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使旋转体的朝向改变,也能够与驱动体的一部分一直接触,使旋转体旋转。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所述驱动体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所述旋转体的一部分接触,该接触部旋转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依照本方式,驱动体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而与旋转体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即使旋转体的朝向改变,也能够使驱动体的一部分与旋转体一直接触,使旋转体旋转。
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的另一方式为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被输送物施力的旋转体;和对所述旋转体施加旋转力的驱动体,所述旋转体能够至少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该旋转体能够以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该旋转体能够通过旋转改变姿态从而改变第一旋转轴的朝向,所述驱动体因动力而旋转,所述驱动体具有环状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旋转体以一部分接触的状态接触,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使驱动体旋转以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依照本方式,驱动体成为与旋转体一部分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使旋转体的朝向改变,也能够与驱动体的一部分一直接触,使旋转体旋转。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当俯视观察所述旋转体时,所述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体在特定的坐标位置接触,随着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所述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体接触的坐标位置变化。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在使所述旋转体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旋转轴向的中心点的移动轨迹描绘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的离心旋动(振れ回り,振摆回转)轨迹。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具有:支承构件,其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和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其从其他构件接收动力传动而使支承构件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传动构件部”是构成一系列动力传动机构的构件之一。例如在作为动力传动机构构成齿轮列的情况下,各个齿轮相当于“传动构件部”。在作为动力传动机构构成摩擦轮系的情况下,各个摩擦轮相当于“传动构件部”。在作为动力传动机构构成链条传动和传送带传动的情况下,链轮或者带轮相当于“传动构件部”。
优选一种输送方向改变装置,其构成为将上述的输送装置以面状配置多个,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进行动力传动而对多个输送装置的旋转体进行姿态改变。
在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例如用齿轮、链条、传送带等进行动力传动。
优选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是齿轮,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设置另一齿轮以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进行动力传动,作为所述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的齿轮的齿数是6的倍数,所述另一齿轮的齿数是3的倍数。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包括从另一构件接收动力传动以使驱动体旋转的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
“传动构件部”是构成一系列动力传动机构的构件之一。
优选一种输送方向改变装置,其构成为将上述的输送装置以面状配置多个,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进行动力传动以使多个输送装置的旋转体旋转。
在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例如能够用齿轮、链条、传送带等进行动力传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能够在多个方向送出被输送物,能够在狭窄的空间构建分拣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图1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a)、(b)表示使旋转台旋转而改变了旋转体的朝向的状态。
图3是图2的输送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将图2的输送装置分割为旋转台侧和驱动构件侧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图2的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中,(a)是概念性地图示了图2的输送装置的旋转体和驱动体的立体图,(b)是驱动体的立体图。
图7是概念性地图示了输送装置的旋转体和驱动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8中,(a)是概念性地图示了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9点钟方向的情况的旋转体与驱动体的关系的正视图,(b)是其俯视图。
图9中,(a)是概念性地图示了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7点30分方向的情况的旋转体与驱动体的关系的正视图,(b)是其俯视图。
图10中,(a)是概念性地图示了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6点钟方向的情况的旋转体与驱动体的关系的正视图,(b)是其俯视图。
图11是概念性地图示了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规定的方向的情况的旋转体的第一旋转轴向的中心点与第二旋转轴的关系的俯视图、放大图和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向视图,(a)表示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9点钟方向的情况,(b)表示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7点30分方向的情况,(c)表示使输送辊子的短轴侧朝向6点钟方向的情况。
图12是图1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的俯视截面图,表示各输送装置的旋转驱动用齿轮与空转齿轮的关系。
图14中,(a)、(b)、(c)是表示图1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5是概念性地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旋转体和驱动体的立体图。
图16中,(a)是概念性地图示了图15的输送装置的旋转体和驱动体的正视截面图,(b)是其立体图。
图17是概念性地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旋转体和驱动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的关系以使用时的姿态为基准。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是如图1所示将小型的输送装置1以面状排列多个的装置。即,将多个输送装置1以面状敷设而构成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
输送装置1的外观如图2所示。
输送装置1具有用输送辊子3的辊子部(旋转体)30对被输送物施力,使被输送物移动的功能。此外,具有改变输送方向的输送方向改变机构。具体而言,输送装置1具有旋转台6,在旋转台6可旋转地支承着输送辊子3的辊子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旋转台6旋转以改变输送辊子3的朝向,改变被输送物的移动方向。
以下,对输送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输送装置1如图4所示,被分为旋转台侧构件10和固定台侧构件11,是两者组合为一体的装置。
旋转台侧构件10是输送辊子3的辊子部30可旋转地支承于旋转台6的构件。旋转台6如图5所示,由辊子承杯15和按压构件16构成。
辊子承杯15如图5所示,是上部侧的容积大且下部侧稍窄的形状的筒体。辊子承杯15是可旋转地支承辊子部30的支承构件。
辊子承杯15是如上所述的筒体,内部在上下方向贯通。
辊子承杯15的上部作为辊子收纳部18发挥作用,内部是空洞。
在辊子承杯15的下部的外周,如图5所示刻有齿轮20。齿轮20与辊子承杯15形成为一体,因此当使齿轮20旋转时辊子承杯15整体旋转,使内部的辊子部30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20作为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发挥作用。
辊子承杯15的上端是开放的。在辊子承杯15的辊子收纳部18的侧壁,在2处设置有缺口21。2处缺口21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
按压构件16是与辊子承杯15的上部的开口对应的盖。在按压构件16的中央有较大的开口22。开口22的口径小于辊子部30的直径。
在按压构件16的外周如图3、图4、图5所示,形成有台阶部23。即在按压构件16的外周的上端部分形成有水平壁部25和垂直壁部26。
输送辊子3具有辊子部(旋转体)30和轴31。
辊子部30的形状是近似球体的桶形(樽型)。
轴31贯通辊子部30。在辊子部30安装有轴承27,轴31支承于轴承27。
轴31的两端从辊子部30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31从辊子部30突出的突出量在轴31的两端不同,一侧的突出量比另一侧的突出量短。为了方便说明,将突出量短的一侧称为短轴S,将突出量长的一侧称为长轴L。
输送辊子3中,辊子部30被收纳于辊子承杯15的辊子收纳部18,轴31的两端与辊子承杯15的缺口21卡合。
如上所述,辊子部30具有轴承27,轴31经由轴承27贯通辊子部30,因此辊子部30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辊子承杯15。
在辊子承杯15的上部的开口装配有按压构件16。辊子部30的一部分从按压构件16的开口22露出。
输送辊子3的辊子部30可旋转地收纳于形成在辊子承杯15与按压构件16之间的辊子收纳部18。
其中,辊子部30的位置位于从辊子承杯15的中心向一侧偏心的位置。如上所述,轴31从辊子部30突出的突出量在左右方向有长有短,辊子部30从辊子承杯15的中心稍稍偏靠短轴S侧。
接着,对固定台侧构件11进行说明。
固定台侧构件11由下盖构件32、动力传动构件33、驱动构件38、弹簧37和轴承41构成。
下盖构件32在中央形成有筒状部43,在其长度(上下方向)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凸缘部45。筒状部43在长度方向上连通。
动力传动构件33在一端(下部侧)形成有带轮部46,从带轮部46的中心使动力传动轴47突出。
带轮部46是2槽的带轮。带轮部46作为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发挥作用。
动力传动轴47是小口径的筒。在动力传动轴47的前端设置有卡合部48。卡合部48是筒体的一部分缺口而成的。
驱动构件38由驱动体50和连接轴51构成。
驱动体50其大概形状为皿状,在内面形成有锥状的接触部52。此外,在接触部52粘贴有摩擦增大构件53。
当从上方观察驱动体50的接触部52时,如图6所示呈环状。
连接轴51在驱动体50的背面侧设置于垂直方向。
在驱动体50的背面设置有卡合部55。卡合部55是向下侧突出的突起。
如图3、图4所示,在固定台侧构件11中,在下盖构件32的筒状部43的孔内隔着轴承41插入有动力传动构件33的动力传动轴47。此外,在动力传动轴47的筒体内插入有驱动构件38的连接轴51。
在下盖构件32的筒状部43中插入有弹簧37,由弹簧37对动力传动构件33向突出方向施力。
动力传动构件33的动力传动轴47经由卡合部48、55而卡合于驱动构件38的连接轴51。
动力传动轴47和连接轴51允许轴向的相对移动,以在旋转方向成为一体的方式卡合在一起。
动力传动构件33隔着轴承41插入于下盖构件32的筒状部43,因此动力传动构件33相对于下盖构件32的筒状部43能够相对旋转。此外,用未图示的防脱构件,将动力传动构件33的动力传动轴47以相对于下盖构件32的筒状部43在轴向不移动的方式固定,因此动力传动构件33以可旋转且不可脱落地方式安装于下盖构件32。
如上所述,驱动构件38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于动力传动构件33,因此当使动力传动构件33的带轮部(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46旋转时,驱动构件38同步旋转。即当使动力传动构件33的带轮部46旋转时,驱动体50旋转。
输送装置1如上所述,是将旋转台侧构件10与固定台侧构件11组合而成的装置。
即,输送装置1是在旋转台侧构件10的下部安装有固定台侧构件11的装置。
组装好的状态如图3所示,固定台侧构件11的凸缘部45覆盖旋转台6的下部的开口,筒状部43的上部侧被插入于辊子承杯15的内部。
此外,利用未图示的卡合构件将旋转台侧构件10和固定台侧构件11结合在一起,使两者一体化。
属于固定台侧构件11侧的驱动构件38的驱动体50位于辊子收纳部18内。
接着,参照图6、图7,对构成输送装置1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3、图7所示的那样,输送辊子3位于辊子承杯15内的辊子收纳部18,辊子部30可旋转地支承于辊子承杯15。
辊子部30以插通于辊子部30的轴31为中心旋转。即,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如图6、图7所示为轴31的中心线。
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朝向水平方向。
辊子承杯15经由下盖构件32固定于下部的固定台侧构件11,而插通于固定台侧构件11的筒状部43的动力传动构件33的动力传动轴47由轴承41可旋转地支承着。
因此,旋转台侧构件10相对于下部的动力传动构件33和内部的驱动体50能够旋转。旋转台侧构件10内的辊子部30与旋转台侧构件10一体地旋转。
旋转台侧构件10以固定台侧构件11的动力传动轴47为中心回动。因此,辊子部30也以固定台侧构件11的动力传动轴47为中心回动。
因此,辊子部30的第二旋转轴61为动力传动轴47的中心线。第二旋转轴61是纵轴。
利用固定台侧构件11的动力传动轴47而使设置于辊子收纳部18的驱动体50旋转,所以驱动体50以动力传动轴47为中心回动。因此,驱动体50的第三旋转轴62为动力传动轴47的中心线,与辊子部30的第二旋转轴61一致。第三旋转轴62是纵轴。
此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轴31从辊子部30突出的突出量在轴31的两端不同,一侧的突出量比另一侧的突出量短。
因此,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与输送辊子3全体的第一旋转轴60和第二旋转轴61的交点63不一致。具体而言,辊子部30偏靠辊子承杯15的短轴S,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偏靠短轴S。
辊子部30的中心C偏离于辊子承杯15的中央线,偏靠短轴S。
因此,辊子部30位于水平方向上偏心于一侧的位置。辊子部30的第二旋转轴61不通过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通过辊子部30的中心C的垂线65与第三旋转轴62不一致。
当以图4、图7的姿态为基础时,辊子部30整体位于偏靠左侧(短轴S侧)的位置,辊子部30单个构件的中心C位于第三旋转轴62和第二旋转轴61不通过的位置。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上述关系的图,辊子部30能够以作为水平轴的单轴的第一旋转轴60为中心旋转,且辊子部30也能够以与第一旋转轴60正交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
辊子部30以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而改变姿态,能够改变第一旋转轴60的朝向。
另一方面,驱动体50以作为纵轴的第三旋转轴62为中心旋转。第三旋转轴62与第二旋转轴61同心,第三旋转轴62在与第一旋转轴60交叉的方向延伸。
此外,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相对于第二旋转轴61和第三旋转轴62偏心。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在辊子收纳部18内的辊子部30之下设有驱动体50。
此外,在驱动体50的下部设有弹簧37,驱动体50被向上部的辊子部30施力。
利用弹簧37的施加力,驱动体50被按压到辊子部30的周面。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辊子部30位于偏向水平方向的一侧的位置,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相对于第二旋转轴61和第三旋转轴62偏心。
因此,通过辊子部30的球的中心C的垂线65与第三旋转轴62不一致,驱动体50如图7的圆内放大图所示,成为与辊子部30的周面部分接触的状态。即,如图7所示,驱动体50的表面的一部分与辊子部30的周面接触,其他部位不接触。
如图7的示意图所示,第一旋转轴60是水平的,且在平面方向上输送辊子3的短轴S如姿态表示所示的那样朝向时针状态的坐标的9点钟方向而第一旋转轴60朝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驱动体50在时针状态的坐标的9点钟方向的位置与辊子部30点接触,在其他部位不接触。
另外,辊子部30与驱动体50接触的区域是相对于第二旋转轴61靠近短轴侧S的一定的抵接范围70。此外,抵接范围70比辊子部30的球的中心C更靠近短轴侧S。
如图7、图8、图11的(a)的示意图所示,在作为水平轴的第一旋转轴60朝向时针状态的坐标的9点钟方向的情况下,驱动体50在坐标9点钟部分与辊子部30的抵接范围70点接触,因此当驱动体50旋转时,辊子部30接收动力传动而绕第一旋转轴60旋转。
如上所述,辊子部30能够以作为纵轴的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
例如,如图9、图11的(b)的姿态表示所示,辊子部30以作为纵轴的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在输送辊子3的短轴S朝向时针状态的坐标的7点30分方向而作为水平轴的第一旋转轴60朝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驱动体50在7点30分部分与辊子部30点接触,在其他部位不接触。
另外,辊子部30与驱动体50接触的区域在所述的辊子部30朝向9点钟方向的情况下相同,是比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63靠近短轴侧S的一定的抵接范围70。如上所述,抵接范围70比辊子部30的球的中心C更靠近短轴侧S。
如图9、图11的(b)的示意图所示,在第一旋转轴60朝向坐标的7点30分方向的情况下,驱动体50在坐标7点30分部分与辊子部30的抵接范围70点接触,因此当驱动体50旋转时,辊子部30接收动力传动而绕第一旋转轴60旋转。
而且,如图10、图11的(c)的姿态表示所示,辊子部30以作为纵轴的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在输送辊子3的短轴S朝向时针状态的坐标的6点钟方向而作为水平轴的第一旋转轴60朝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驱动体50在6点钟部分与辊子部30点接触,在其他部位不接触。
另外,辊子部30与驱动体50接触的区域在所述的辊子部30朝向9点钟方向的情况下相同,是比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63靠近短轴侧S的一定的抵接范围70。
如图10、图11的(c)的示意图所示,在第一旋转轴60朝向坐标的6点钟方向的情况下,驱动体50在坐标6点钟部分与辊子部30的抵接范围70点接触,因此当驱动体50旋转时,辊子部30接收动力传动而绕第一旋转轴60旋转。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辊子部30时,辊子部30与驱动体50在特定的时针状态的坐标位置点接触。而且,随着辊子部30姿态改变而朝向改变的情况,辊子部30与驱动体50接触的坐标位置变化。
另外,在使辊子部30以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点的移动轨迹如图11所示,描绘以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的离心旋动轨迹。
接着,对组装有输送装置1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是如图1所示将小型的输送装置1以面状排列多个的装置。
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由以面状敷设有输送装置1的输送箱71和外部的传送带72、73(动力传动构件)等构成。
输送箱71如图12所示,是被顶面板75、侧面板76和底面板77覆盖,内部具有空洞部78的箱体。
在输送箱71的顶面板75和底面板77形成有开口80、81。开口80、81为同轴状且连通。
输送装置1其大部分收纳于输送箱71的空洞部78,辊子部30的一部分从顶面板75的开口80突出。
另外,输送装置1的带轮部46从底面板77的开口81突出。
各输送装置1由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于输送箱71的底面板77。即,输送装置1的下盖构件32的凸缘部45与底面板77的开口81的孔的周围接触,该部分通过螺钉等固接而固定于输送箱71。
各输送装置1的上表面与顶面板75隔开间隔。
另外,在输送箱71的顶面板75垂下有轴承83,该轴承83的外轮与设置于输送装置1的辊子承杯15的外周的台阶部23卡合在一起。因此,输送装置1的固定台侧构件11的下盖构件32一体地固定于输送箱71而相对于输送箱71不能旋转,不过旋转台侧构件10相对于输送箱71能够旋转。
在输送箱71中,如图12、图13所示设置有多个空转齿轮85。空转齿轮85如图13所示设置于相邻的输送装置1的齿轮(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配于输送箱71的所有输送装置1的齿轮20经由空转齿轮85而接合,整体构成一个齿轮系。
在输送箱71中,如图1所示内置有姿态改变用的电机87,用该电机87能够使任意齿轮转动。
其结果,所有输送装置1的旋转台侧构件10旋转相同的角度,如图14所示一齐使朝向改变。
通过本发明人的实验,在输送装置1的齿轮(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20的齿数为6的倍数,空转齿轮85的齿数为3的倍数时,能够最顺畅地由输送装置1进行动力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的齿轮20的齿数为18,是6的倍数。另一方面,空转齿轮85的齿数为9,是3的倍数。
另外,如图12所示,输送装置1的带轮部46从输送箱71的下部露出。而且传送带72、73架设于相邻的输送装置1的带轮部46。
另外,在输送箱71中,如图1所示内置有行进用电机88,利用该行进用电机88能够使任意带轮部46回动。
其结果,所有输送装置1的辊子部30同步地旋转,对被输送物施力而使之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驱动旋转用电机87,所有旋转台侧构件10旋转相同的角度,所有辊子部30朝向同一角度,然后通过使行进用电机88旋转而使各辊子部30旋转,能够将被输送物向所希望的方向送出。即,即使上部的旋转台6的中央线与下部的固定台侧构件11的中央错开也能够将被输送物向所希望的方向送出。
例如,从如图8、图11的(a)和图14的(c)所示输送辊子3的短轴侧朝向9点钟方向的状态,如图9、图11的(b)和图14的(b)所示使输送辊子3的短轴侧变化到7点30分方向时,使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变化45度而将被输送物送出。
另外,从如图8、图11的(a)和图14的(c)所示输送辊子3的短轴侧朝向9点钟方向的状态,如图10、图11的(c)和图14的(a)所示使输送辊子3的短轴侧变化到6点钟方向时,使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变化90度而将被输送物送出。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辊子部30的位置偏向一侧,成为驱动体50与辊子部30一部分接触的状态,不过即使驱动体50的第三旋转轴62与辊子部30的第二旋转轴61错开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辊子部30的形状为大致球形。球形的辊子部30能够错开辊子部30的位置而成为与驱动体50一部分接触的状态,所以优选。
然而,若更用心一些,也可以使用圆柱状的辊子。
例如如图15、图16所示输送装置90那样,采用圆柱状的辊子部91,在辊子部91的一部分区域92形成避让用的环状槽95。
另外,使驱动体50在其他一部分区域93点接触。
其结果,驱动体50成为与辊子部91一部分接触的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辊子部30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的垂线65与第三旋转轴62不一致。
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使通过辊子部30的中心C的垂线65与第三旋转轴62一致。
例如如图17所示,有球形的辊子部96,不过使用在其一部分形成有避让用的环状槽97的球形的辊子部。
在本结构中,使通过辊子部96的第一旋转轴60方向的中心C的垂线68为第三旋转轴62和第二旋转轴61。
在本结构中,驱动体50成为与辊子部96一部分接触的状态,与辊子部96的姿态无关地,驱动体50能够与辊子部96抵接而传递动力。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辊子承杯15的外周的齿轮20作为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发挥作用,使其与其他齿轮接合而使作为支承构件的辊子承杯15旋转,使辊子部30以第二旋转轴61为中心旋转。
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不限于齿轮20,也可以为其他动力传动构件的构成构件。但是,在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中,需要使多个辊子部30同步地旋转,因此优选采用不打滑的动力传动构件。从这个观点出发,作为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优选采用齿轮、链轮、带齿带轮。
另一方面,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不一定必须同步地旋转,因此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带轮之外,也可以采用齿轮、摩擦轮、链条等。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输送装置1以面状配置而构成输送方向改变装置2,不过也可以用单个输送装置1来输送被输送物。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轴31插通于辊子部30,辊子部30以轴31为中心旋转,不过也可以采用不具有特定的轴的球状的旋转体,将其可滑动地保持在输送辊子的周围,旋转体能够在任意方向转动。
附图标记说明
1 输送装置
2 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3 输送辊子
6 旋转台
10 旋转台侧构件
11 固定台侧构件
18 辊子收纳部
20 齿轮(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
30 辊子部(旋转体)
33 动力传动构件
38 驱动构件
46 带轮部(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
50 驱动体
60 第一旋转轴
61 第二旋转轴
62 第三旋转轴
90 输送装置
91 辊子部。

Claims (12)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被输送物施力的旋转体;和
对所述旋转体施加旋转力的驱动体,
所述旋转体能够至少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该旋转体能够以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该旋转体能够通过旋转改变姿态从而改变第一旋转轴的朝向,
驱动体因动力而以第三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该第三旋转轴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延伸,
驱动体在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偏心于第一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旋转体接触,
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使驱动体旋转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轴和所述第三旋转轴排列在大致同一直线上,
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旋转轴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三旋转轴偏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为球状、桶状或者圆柱状,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所述旋转体的轴向的一部分的周围与驱动体接触,其他部位实质上不接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体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所述旋转体的一部分接触,该接触部旋转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5.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被输送物施力的旋转体;和
对所述旋转体施加旋转力的驱动体,
所述旋转体能够至少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该旋转体能够以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该旋转体能够通过旋转改变姿态从而改变第一旋转轴的朝向,
所述驱动体因动力而旋转,
所述驱动体具有环状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旋转体以一部分接触的状态接触,
与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无关地使驱动体旋转以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俯视观察所述旋转体时,所述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体在特定的坐标位置接触,随着所述旋转体的姿态改变,所述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体接触的坐标位置变化。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旋转体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旋转轴方向的中心点的移动轨迹描绘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的离心旋动轨迹。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构件,其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和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其从另一构件接收动力传动而使支承构件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9.一种输送方向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面状配置有多个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进行动力传动而使多个输送装置的旋转体改变姿态。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方向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是齿轮,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设置另一齿轮以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进行动力传动,
作为所述第二动力传动构件部的齿轮的齿数是6的倍数,所述另一齿轮的齿数是3的倍数。
11.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另一构件接收动力传动以使驱动体旋转的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
12.一种输送方向改变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面状配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在相邻的输送装置的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部之间进行动力传动以使多个输送装置的旋转体旋转。
CN201980001981.2A 2018-02-27 2019-02-25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Active CN110546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3203 2018-02-27
JP2018-033203 2018-02-27
PCT/JP2019/006994 WO2019167864A1 (ja) 2018-02-27 2019-02-25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向変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6088A true CN110546088A (zh) 2019-12-06
CN110546088B CN110546088B (zh) 2022-10-21

Family

ID=67805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981.2A Active CN110546088B (zh) 2018-02-27 2019-02-25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7899B2 (zh)
EP (1) EP3760557A4 (zh)
JP (1) JP7266308B2 (zh)
CN (1) CN110546088B (zh)
WO (1) WO201916786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1926A (zh) * 2020-03-17 2020-06-19 科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高速摆轮分拣机及其方法
CN112896213A (zh) * 2021-03-01 2021-06-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轨道车辆的运输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7192B (zh) 2019-11-07 2024-08-13 伊东电机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和搬送方向变更装置
JP7541329B2 (ja) 2019-11-07 2024-08-28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向変更装置
JP2022136958A (ja) * 2021-03-08 2022-09-21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ユニット、並びに、搬送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585A (en) * 1989-12-14 1993-06-29 Hadewe B.V. Conveyor table
JPH06298321A (ja) * 1993-04-12 1994-10-25 Toyo Eng Corp 自在搬送装置
JPH09240818A (ja) * 1996-03-07 1997-09-16 Gakujo Nakamura ワーク向き換え装置
EP1167245A2 (en) * 2000-06-20 2002-01-02 Itoh Electric Co., Ltd. Device for changing the conveyance direction
JP2015000779A (ja) * 2013-06-14 2015-01-05 セントラルコンベヤー株式会社 仕分け装置
CN104884370A (zh) * 2012-10-25 2015-09-02 英特里格拉特德总部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输出方向的传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1809B2 (ja) * 1996-03-08 1999-06-23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仕分けトランサ
US6340083B1 (en) * 1999-10-26 2002-01-22 Shenzhen Cimc-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Transmission wheel and a platform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med by said wheels
DE20216093U1 (de) * 2002-10-19 2003-04-17 Transnorm System GmbH, 31177 Harsum Ausschleusvorrichtung für eine Förderanlage
US7040478B2 (en) * 2003-08-05 2006-05-09 Rapistan Systems Advertising Corp. Steerable diverter system
JP4801640B2 (ja) * 2007-07-31 2011-10-26 株式会社日本設計工業 薄板状材料搬送装置
JP5725768B2 (ja) 2010-08-31 2015-05-27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US8978879B2 (en) * 2012-01-31 2015-03-17 Laitram, L.L.C. Multi-directional roller assembly
US9309954B2 (en) * 2013-10-25 2016-04-12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Transmission having variable output orientation and debris control
JP2015163549A (ja) 2014-01-28 2015-09-10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US9878856B2 (en) * 2014-02-12 2018-01-30 Avancon Sa Transferring assembly for conveying systems
JP6299042B2 (ja) 2014-02-28 2018-03-28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物仕分け装置及び分岐コンベア装置
KR102330515B1 (ko) * 2014-06-25 2021-11-24 라이트람, 엘엘씨 컨베이어용 다방향 롤러 조립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585A (en) * 1989-12-14 1993-06-29 Hadewe B.V. Conveyor table
JPH06298321A (ja) * 1993-04-12 1994-10-25 Toyo Eng Corp 自在搬送装置
JPH09240818A (ja) * 1996-03-07 1997-09-16 Gakujo Nakamura ワーク向き換え装置
EP1167245A2 (en) * 2000-06-20 2002-01-02 Itoh Electric Co., Ltd. Device for changing the conveyance direction
CN104884370A (zh) * 2012-10-25 2015-09-02 英特里格拉特德总部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输出方向的传动器
JP2015000779A (ja) * 2013-06-14 2015-01-05 セントラルコンベヤー株式会社 仕分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1926A (zh) * 2020-03-17 2020-06-19 科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高速摆轮分拣机及其方法
CN112896213A (zh) * 2021-03-01 2021-06-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轨道车辆的运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7899B2 (en) 2021-08-24
WO2019167864A1 (ja) 2019-09-06
CN110546088B (zh) 2022-10-21
EP3760557A1 (en) 2021-01-06
JPWO2019167864A1 (ja) 2021-02-04
US20200385213A1 (en) 2020-12-10
EP3760557A4 (en) 2021-11-24
JP7266308B2 (ja)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6088B (zh)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CN109195886B (zh) 输送装置
US9499341B2 (en) Transmission having variable output orientation
US6293387B1 (en) Carrier, carrier orientation and conveying structure, carrier line system assembly, and carrier process
KR20170016505A (ko) 컨베이어용 다방향 롤러 조립체
JPH0547218B2 (zh)
KR101937402B1 (ko) 컨베이어용 롤러 조립장치
US9878851B1 (en) Pick and pass conveyor with fully rotatable transmissions
JPH08277029A (ja) 搬送方向転換装置
CN115023403A (zh)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US8820737B2 (en) Sheet-transport device, sheet-turning unit and method for turning sheets
JP3828108B2 (ja) コンベア装置
EP0249430A1 (en) Conveyor systems
CN112777192B (zh) 搬送装置和搬送方向变更装置
JP7541329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向変更装置
KR102660190B1 (ko) 휠 소터장치
JP4481867B2 (ja) 搬送装置
JP2022136958A (ja) 搬送ユニット、並びに、搬送装置
CN214988452U (zh) 180°转向传输结构
JP2001315956A (ja) 被搬送物の方向規制装置
CN117320981A (zh) 马达单元及运送装置
RU2066613C1 (ru) Бункерно-загруз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еталей стержневого типа
KR20150011543A (ko) 전자 인영 시스템의 우편물 반송장치 및 반송방법
JPH08267335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JPH06298337A (ja) 物品整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