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403A -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403A
CN115023403A CN202180011335.1A CN202180011335A CN115023403A CN 115023403 A CN115023403 A CN 115023403A CN 202180011335 A CN202180011335 A CN 202180011335A CN 115023403 A CN115023403 A CN 115023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outer contour
motor
coil
sid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13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东一夫
中村龙彦
内贵英男
岩泽谦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oh Den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oh Den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h Den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Itoh Den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23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65G13/10Switch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4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all rollers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5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 B65G47/54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a roller-wa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结构简单且能够向任意的方向送出物品的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运送装置具有:对物品施力而使其移动的施力机构部(2);和使该施力机构部自身转动的转动机构部(3),利用所述转动机构部(3)使施力机构部(2)转动,从而能够改变物品的移动方向,其中,所述施力机构部(2)具有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该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有线圈(32)且具有围绕该线圈(32)的外轮廓体(30),该外轮廓部(30)能够旋转,所述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以外轮廓体(30)的中心轴为大致水平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30)直接或经由可旋转的旋转体(7)与物品接触,以对物品施力。

Description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送物品的运送装置,特别涉及将物品向多个方向送出、或从多个方向送入物品的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送中心、货物集中中心、仓库等中,有时要处理种类众多的物品。另外,有时还要将大量的物品分类后装入卡车或运送到特定的货架。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设置有多个专利文献1、2、3所示的移载装置的分类系统来进行物品的分类。
专利文献1、2所述的移载装置具有使物品直线通过的主运送路、和沿正交的方向送出物品的副运送路,并且能够将物品更换载置在其它的输送线上。
专利文献3所述的移载装置具有使物品直线通过的主运送路、和将物品向斜方向排出的排出机构,并且能够将物品向斜方向送出而更换载置在其它的输送线上。
现有技术的分类系统配置有多个上述的移载装置,而将输送线复杂地分枝。利用该分类系统运送物品,将物品从原来的输送线交接到分支后的支流的输送线,逐渐向送出目的地前进,使物品移动到目标的运送目的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3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1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63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技术的移载装置是将导入的物品向特定的两个方向选择性地送出的装置。
因此,现有技术的分类系统成为复杂地分支了的输送线,是相当大规模的系统。即,为了构筑现有技术的分类系统,需要大型的设置场所。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关注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点,开发一种构造简单且能够向任意的方向送出物品的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方式是一种运送装置,其具有:对物品施力而使其移动的施力机构部;和使该施力机构部自身转动的转动机构部,利用所述转动机构部使施力机构部转动从而能够变更物品的移动方向,所述运送装置中,所述施力机构部具有施力机构侧电动机,该施力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具有线圈、且具有围绕该线圈的外轮廓体,该外轮廓部能够旋转,所述施力机构侧电动机以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成为大致水平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直接或经由可旋转的旋转体与物品接触,以对物品施力。
“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是假想的旋转中心轴。外转子型电动机在多数情况下在中心插通有作为物体的轴,在多数情况下该轴为“外廓体的中心轴”,但有时也不存在作为物体的轴。
“大致水平姿态”是与垂直姿态相比接近水平的姿态。
在本方式的运送装置中,在施力机构部配置有施力机构侧电动机。施力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轮廓部进行旋转的外转子型电动机。
在本方式的运送装置中,物品与外转子型电动机的外轮廓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使物品移动。
另外,本方式的运送装置具有转动机构部,利用转动机构部使施力机构部转动,从而能够改变物品的移动方向。
本方式的运送装置在对物品施力的机械部分中并非必须设置齿轮等动力传动部件,部件个数少就能够满足需求。
在上述的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机构部具有转动机构侧电动机,该转动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具有线圈、且具有围绕该线圈的外轮廓体,该外轮廓部能够旋转,所述转动机构侧电动机以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成为大致垂直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施力机构部卡合。
“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是假想的旋转中心轴。外转子型电动机在多数情况下在中心插入有作为物体的轴,在多数情况下该轴为“外廓体的中心轴”,但有时也不存在作为物体的轴。
“大致垂直姿态”是与水平姿态相比接近垂直的姿态。
在本方式的运送装置中,在转动机构部配置有转动机构侧电动机。转动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轮廓部进行旋转的外转子型电动机。
本方式的运送装置在变更物品的移动方向的机械部分中并非必须设置齿轮等动力传动部件,部件个数少就能够满足需求。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的是,具有可旋转的辊,该辊的一部分与所述施力机构侧电动机接触,且该辊的一部分与物品接触而对物品施力。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优选的是,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所述辊在上下方向具有自由度。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构造:在施力机构侧电动机的所述外轮廓体的外周部具有摩擦赋予部件,施力机构侧电动机与物品接触而对物品施力。
根据本方式,外轮廓体直接与物品接触而能够对物品施力。
用于解决相同课题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运送装置,其具有:对物品施力而使其移动的施力机构部;和使该施力机构部自身转动的转动机构部,利用所述转动机构部使施力机构部转动从而能够变更物品的移动方向,所述运送装置中,所述转动机构部具有转动机构侧电动机,该转动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具有线圈、且具有围绕该线圈的外轮廓体,该外轮廓部能够旋转,所述转动机构侧电动机以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成为大致垂直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施力机构部卡合。
在本方式的运送装置中,在转动机构部配置有转动机构侧电动机。转动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轮廓部进行旋转的外转子型电动机。
在本方式的运送装置中,外转子型电动机的外轮廓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施力机构部卡合从而使施力机构部转动。
本方式的运送装置在改变物品的移动方向的机械部分中并非必须设置齿轮等动力传动部件,部件数量少即能够满足需求。
面状运送装置的方式的特征在于,呈面状地配置有多个上述任一个运送装置而形成。
根据本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能够将物品向任意的方向送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将物品向任意的方向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的正面截面图(包括面状运送装置的基础部件)。
图2是图1的运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图1的运送装置的上部侧的截面图。
图4是将图1的运送装置分离成施力机构部和转动机构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图1的运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的正面截面图(包括面状运送装置的基础部件)。
图8是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的正面截面图(包括面状运送装置的基础部件)。
图9是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的一个区域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的一个区域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的两个区域的截面图。
图13是包括在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中采用的运送装置的基础部件的图,(a)是其主视图,(b)是其俯视图,(c)是表示其仰视图。
图14是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的顶面部件和基座部件,是表示将它们分别组合多个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的顶面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17是图16的运送装置的上部侧的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1由对物品施力而使其移动的施力机构部2;和使施力机构部自身转动的转动机构部3构成。
施力机构部2以由外转子型电动机构成的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为主要构成要素,该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以其中心轴31为水平姿态的方式设置。
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外轮廓体30旋转。在该外轮廓体30的上部设置有辊(自由旋转的旋转体)7,该辊7受到来自外轮廓体30的旋转力而旋转。
物品(未图示)被载置在辊7上,被辊7施力而移动。即,辊7作为对物品施力的施力部而发挥功能。
转动机构部3以由外转子型电动机构成的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为主要构成要素,该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以其中心轴为垂直姿态的方式设置。
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旋转。施力机构部2与该外轮廓体50卡合。因此,通过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转动,施力机构部2围绕垂直轴转动,运送方向发生变化。
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4、图5所示,施力机构部2具有: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电动机保持部件12、2个辊7和盖部件13。
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在外轮廓体30的内部内置有中心轴31、线圈32和磁体33。
中心轴31是中空的。线圈32相对于中心轴31一体地安装。
外轮廓体30为鼓状且中空的部件。外轮廓体30的外观形状为桶型,中间部的外径比端部侧大,是中间部膨出的形状。
外轮廓体30经由轴承35可旋转地安装于中心轴31。
磁体33一体地安装于外轮廓体30的内表面。
概括地说明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在中心侧有中心轴31和线圈32,围绕该线圈32有磁体33和外轮廓体30。中心轴31的两端从外轮廓体30突出。
中心轴31和线圈32不旋转,围绕它们的磁体33和外轮廓体30以中心轴31为中心旋转。
如上所述,中心轴31是中空的,在该中空部分中插通供电线45,从外部向内部的线圈32供电,外轮廓体30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31与外轮廓体30的中心轴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绘图的关系,将整个外轮廓体30作为一体进行图示,但实际上由于需要在内部插入线圈32等,多数情况下其被分割成几个部件。另外,有时外轮廓体30有时形成为多个管为嵌套状态。
电动机保持部件12是相对于全长使外径较大的筒。电动机保持部件12的两端开放。电动机保持部件12以设置时的姿态为基准,在上端侧的周部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止槽36。
在电动机保持部件12,以设置时的姿态为基准,在下端侧的周部形成有卡合凹部38。在电动机保持部件12的侧面设置有电缆保持部37。
盖部件13的俯视形状为圆形,并列地形成2条长方形的开口40。在盖部件13的侧面设置有辊支承部41。
在辊7的两端,轴46突出。
接着,对构成施力机构部2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施力机构部2以设置时的姿态为基准,在电动机保持部件12的上部侧配置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从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两端突出的中心轴31与电动机保持部件12的卡止槽36卡合。在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中心轴31与电动机保持部件12的卡止槽36之间,有未图示的卡止部件,中心轴31不能相对于电动机保持部件12旋转。
在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上部配置有两根辊7,而且在其上设置有盖部件13。
辊7的轴46可旋转地支承于盖部件13的辊轴承部41。辊7被保持为水平姿态,其上部侧从盖部件13的开口40露出。
另一方面,辊7的下部与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接触。因此,当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旋转时,辊7从该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接受动力传动而旋转。
接着,对转动机构部3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部3可以说是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本身。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在外轮廓体50的内部内置有中心轴51、线圈52和磁体53。
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呈特殊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具有:覆盖线圈52的周围的空洞部60;和覆盖上述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下部的凹部61。
即,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以设置时的姿态为基准,在上部侧有碗状的凹部61,在其下部有空洞部60。
在凹部61的周壁形成有卡合凸部58。
另外,在外轮廓体50的下端设置有突起部57。在外轮廓体50的侧面设置有电缆保持部56。
中心轴51是中空的。线圈52相对于中心轴51一体地安装。在线圈52的区域包含在空洞部60内的状态下,外轮廓体50经由轴承62可旋转地安装于中心轴51。
磁体53一体地安装于外轮廓体50的空洞部60的内表面。
概括地说明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在中心侧有中心轴51和线圈52,围绕该线圈52有磁体53和外轮廓体50的空洞部60。中心轴51的上端收纳在外轮廓体50的上部侧的凹部61内。中心轴51的上端从外轮廓体50的下部突出。
中心轴51和线圈52不旋转,围绕它们的磁体53和外轮廓体50以中心轴51为中心旋转。
如上所述,中心轴51是中空的,在该中空部分中插通供电线55,从外部向内部的线圈52供电,外轮廓体50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51与外轮廓体50的中心轴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绘图的关系,将整个外轮廓体50作为一体进行图示,但实际上由于需要在内部插入线圈52等,多数情况下其被分割成几个部件。另外,有时外轮廓体50形成为多个管为嵌套状态。
接着,对施力机构部2与转动机构部3的姿态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转动机构部3以凹部61朝上且中心轴51为垂直姿态的方式设置。在转动机构部3的上部,以将中心轴31保持为水平姿态的方式设置有施力机构部2。即,施力机构部2重叠在转动机构部3之上,与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同轴地设置有施力机构部2的电动机保持部件12。
而且,施力机构部2的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下部进入转动机构部3的凹部61,转动机构部3的卡合凸部58与电动机保持部件12的卡合凹部38卡合。
本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1优选用作如图6所示在平面上排列多个而成的面状运送装置70,
面状运送装置70具有图4、图5所示的基础部件71。在基础部件设置有中心孔72和以该中心孔72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73。另外,还设置有电缆插通孔75。
从运送装置1的转动机构部3的下部突出的中心轴51与基础部件71的中心孔72卡合。在基础部件71的中心孔72与中心轴51之间,有未图示的卡止部件,中心轴51不能相对于基础部件71进行旋转。
另外,从转动机构部3的下部突出的突起部57与基础部件71的圆弧状的长孔73卡合。转动机构部3的供电线55从中心轴51经由基础部件71的中心孔72向外部导出。施力机构部2的供电线45从中心轴31引出并被电缆保持部37、56保持,经由电缆插通孔75向外部导出。
从外部单独对面状运送装置70的各运送装置1供电。即,向各运送装置1的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和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单独供电。
当向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供电时,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旋转,从上部露出的辊7旋转。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开关和速度控制。
当向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供电时,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转动,与其卡合的上部的电动机保持部件12转动,施力机构部2的方向改变,物品的运送方向改变。
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脉冲控制和矢量控制,在一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70与各运送装置1对应地设置有未图示的库存传感器。
当物品到达面状运送装置70的任一个运送装置1上时,以沿着该物品的运送方向的方式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转动,施力机构部2的方向改变。而且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起动,使物品向所预期的方向移动。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70能够从任意的方向接收物品并向任意的方向送出。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13设置有两根辊7。
本发明并不限定辊7的数量,也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图16、图17表示具有3根辊的例子。图16、图17所示的运送装置21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两根辊7之外,还设置有辊22。辊22设置于两根辊7之间。
中央的辊22的直径比两侧的辊7小。另外,中央的辊22的全长比两侧的辊7长。
中央的辊22也可旋转地支承于盖部件13。但是,中央的辊22以在上下方向上有余量的状态安装于盖部件13,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自由度。辊22被保持在水平姿态,其上部侧从盖部件13的开口露出。
另一方面,辊22的下部与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接触。此处,由于辊22上下具有自由度,因此在上方没有物品(运送物)的情况下,辊22与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接触压力小。
与此不同,当物品(运送物)来到辊22之上时,辊22因物品的重量而向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侧被施力,两者的接合力增加。其结果是辊22的滑动减少,辊22强力旋转而对其上方的物品施力。
如上所述,采用使中央的辊22能够上下移动的构造的理由在于,因尺寸公差的关系,难以使3根辊7、22同时且均等地与圆形的外轮廓体30接触。
运送装置21中采用的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在外轮廓体30设置有摩擦赋予部件23,摩擦赋予部件23与辊7、22接触。摩擦赋予部件23由橡胶等摩擦系数高的材料制成。
摩擦赋予部件23是外轮廓体30的一部分,与外轮廓体30的其它部分一体地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21的外轮廓体30与辊7、22之间的滑动少,能够更有效地将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旋转力传递给物品。
图18是将运送装置21平面地排列而成的面状运送装置25的平面图。
在以上说明的运送装置1中,采用了以下构造:在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外轮廓体30之上设置可旋转的辊7,利用外轮廓体30的旋转力使该辊7旋转从而对物品施力。
即,在上述的运送装置1中形成以下构造: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以外轮廓体30的中心轴大致成水平姿态的方式设置,该外轮廓体30经由可旋转的旋转体(辊7)与物品接触,对物品施力。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使外轮廓体30直接与物品接触而对物品施力。
图7所示的运送装置80是使外轮廓体30直接与物品接触而对物品施力的装置。图7所示的运送装置80不具有上述辊7,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外轮廓体30直接露出于外部而与物品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运送装置80中采用的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在外轮廓体30的表面设置有摩擦赋予部件83。摩擦赋予部件83例如是环状的橡胶,卷绕在外轮廓体30的主体部分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轮廓体30的主体部分的表面有卡合槽85,在该卡合槽85中卡合有设置于摩擦赋予部件83的内周的肋86。
运送装置80的其它部位与上述的运送装置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转动机构部3设置卡合凸部58,在电动机保持部件12设置卡合凹部38,使两者卡合。这种构造仅仅是将转动机构部3的旋转力向施力机构部2侧传导的构造的一个例子,任一者都最可以是凹部或凸部。另外,转动机构部3与施力机构部2也可以使用螺纹件或粘接剂等一体地结合。而且,也可以是在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的外轮廓体50的上部直接支承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的构造。
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和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均具有磁体33、53,但也可以用线圈来代替磁体。即,施力机构侧电动机10和转动机构侧电动机20也可以是磁阻电动机。在作为电动机的形式采用磁阻电动机的情况下,在外轮廓体30、50的内表面安装线圈。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施力机构部2侧的供电线45保持于在外部侧设置的电缆保持部37、56,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外轮廓体50等的一部分设置有开口63,将其引导至外轮廓体50中,经由转动机构部3的中轴51向外部导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供电线45得以被整理。
以上说明的运送装置1、80均没有齿轮或皮带等动力传动部件,结构简单且部件数量少。
因此制造和维护容易。
以上说明的运送装置1、80的施力机构部2和转动机构部3这两者均为外转子型电动机,但也可以是其中任一个为其它形式的电动机,或者在驱动机构中具有齿轮等。
接着,参照图9对本发明优选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进行说明。
面状运送装置65铺装有多个顶面部件67,在该顶面部件67配置有多个施力部(辊7)。
面状运送装置65具有多个顶面部件67和多个基座部件68。在顶面部件67与基座部件68之间具有多个柱部件76,由该柱部件76支承顶面部件67。几个柱部件76在相邻的顶面部件67的边界部、且跨多个顶面部件67地对其进行支承。在顶面部件67与基座部件68之间配置有多个运送装置1。
在面状运送装置65的最下层设置有共用底板77。
在柱部件76,如图11所示安装有传感器108。在柱部件76中有信号线106。如图11所示,在柱部件76的下部有端子105,如图12所示,端子105与信号线106连接。
如图11所示,在基座部件68具有端子承接部件107,柱部件76的端子105插入端子承接部件107中而电连接。另外,如图12所示,在基座部件68中配置有控制基板130。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被分为多个块66。具体而言,面状运送装置65被分为12个块66。
如图11所示,各块66中分别包含1个顶面部件67、1个基座部件68和4个运送装置1。
另外,如图11所示,多个柱部件76位于各块66的边界线上,在相邻的块66中共用多个柱部件7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柱部件76设置有传感器108。
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顶面部件67是由金属或树脂制成的板状部件,如图11、14、15所示,平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在顶面部件67的中央部呈行列状地设置有4个圆形的大的开口87。
在顶面部件67的中心设置有圆形的小的开口78。另外,在顶面部件67的各边设置有缺口88、90。
位于各边的中央的缺口88为半圆。设置于各边的角的缺口90为四分之一圆。
设置于各边的缺口88、90均是当与在相邻的块66的顶面部件67设置的缺口88、90相配合时,形成为小圆形的形状。
在顶面部件67的背面侧,如图15所示,以中央的圆形的小的开口78为中心,设置有具有正方形的边缘的上部支承框120。同样,在顶面部件67的各边的背面侧设置有上部框片121、122。
设置于顶面部件67的背面且位于其中心的正方形的上部支承框1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准尺寸的框。设置于各边的上部框片121、122均为当与设置于相邻的块66的顶面部件67的上部框片121、122相配合时,形成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形状。
即,设置于各边的上部框片121、122构成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上部支承框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设置于各边的中央部的上部框片121是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一半大小的长方形,是具有长边部和短边部的“コ(左边开口的半口)”字状。
设置于各边的角的上部框片122是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四分大小的正方形,是由两个短边部围成的三角状。
基座部件68由主体部82和盖部件92构成。
主体部82由树脂成形,具有周壁部93和底部95。在主体部82呈行列状地设置有4个卡合部91。卡合部91是形成于底部95的框,从底部95突出。卡合部91是框,其内表面形成特定形状的卡合凹部96。卡合凹部96为非圆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圆的一部分缺失的大致“D”形状。
在卡合凹部96的底部有开口123,与背面侧连通。
在主体部82的中心设置有围成正方形的柱插入框97。另外,在主体部82的各边设置有一部分缺失的柱插入框片98、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中心的正方形的柱插入框97是形成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形状。
设置于各边的柱插入框片98、100均为当与设置于相邻的基座部件68的主体部82的柱插入框片98、100相配合时,形成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形状。
即,设置于各边的柱插入框片98、100构成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开口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设置于各边的中央部的柱插入框片98是构成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一半大小的长方形的形状,是具有长边部和短边部的“コ(左边开口的半口)”字状。
设置于各边的角的柱插入框片100是基准尺寸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是由两个短边部围成的三角状。
在各柱插入框97和柱插入框片98、100的底部设置有端子承接部件107。
盖部件92是金属制成的板,覆盖在主体部82之上。在盖部件92设置有与主体部82的卡合部91、柱插入框97、柱插入框片98、100对应的位置和大小的开口101、102、103、104。
柱部件76是由树脂制成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柱。柱部件76的内部是中空的。
在柱部件76的顶部设置有传感器108。传感器108是光电传感器,具有未图示的发光部和受光部,是判断前方是否有物品的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它被用作判断上方是否有物品(运送物)的库存传感器。
在柱部件76的底部突出有端子105。
另外,在柱部件76的内部有信号线106,上部的传感器108与下部的端子105通过该信号线106连接。信号线106也可以在柱部件76的外侧且沿着柱部件76设置。
在运送装置1中一体地安装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基础部件110。基础部件110的平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在各角设置有缺口112。在基础部件110的表面侧具有运送装置1的下部所嵌合的凹部。
在基础部件110的背面突出有卡合突起115。卡合突起115的形状是与主体部82的卡合部91一致的形状。
接着,对构成面状运送装置65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中,在最下层配置有共用底板77,在共用底板77之上设置有其它部件并一体化。
即,在共用底板77之上铺装构成块66的部件。例如,在图9所示的面状运送装置65中,在共用底板77上安装有构成12个块66的部件。
图14的下图表示在共用底板(未图示)77上铺装有基座部件68的状态。
由图14可以清楚地看出,概要地观察铺装有基座部件68的状态,四边形的柱插入框131排列成行列状。
即,在各基座部件68的中心具有柱插入框97和与其对应的开口(盖部件)102。该柱插入框97和与其对应的开口102是与柱部件76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由柱插入框97单体构成柱插入框131。
如前所述,在各基座部件68的边部具有柱插入框片98、100和与其对应的开口(盖部件)103、104。关注设置于各边的中央部的柱插入框片98,该柱插入框片98等为长方形,但与相邻的基座部件68的柱插入框片98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变成与柱部件76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构成柱插入框131。
关注设置于各边的角的柱插入框片100等,该柱插入框片100为小三角形状,但与相邻的基座部件68的各角的柱插入框片100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变成与柱部件76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构成柱插入框131。
因此,如上所述,在铺装有基座部件68的状态下,四边形的柱插入框131变成排列成列状的状态。
图14的上图表示铺装有顶面部件67的状态。
由图14可以清楚地看出,概要观察铺装有顶面部件67的状态,圆形的大的开口87呈行列状排列。
另外,小的开口135围绕大的开口87,且呈行列状排列。
即,在各基座部件68的中心具有圆形的开口78。
如上所述,在各顶面部件67的边部具有缺口88、90。关注设置于各边的中央部的缺口88,则该缺口88为半圆,但与相邻的顶面部件67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变成圆形的开口135。
关注设置于各边的角的缺口90,该切口90为四分之一圆,但与相邻的顶面部件67的各角的缺口90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变成圆形的开口135。
如图14中虚线所示,在铺装有顶面部件67的状态下,在背面侧具有四边形的上部支承框140,该上部支承框140呈行列状排列。
即,在顶面部件67的背面侧,以圆形的开口78为中心地设置有具有正方形的边缘的上部支承框120。由该上部支承框120单体构成上部支承框140。
如上所述,在各顶面部件67的边部具有上部框片121、122。关注设置于各边的中央部的上部框片121,该上部框片121为长方形,但其与相邻的顶面部件67的上部框片121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变成与柱部件76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形成上部支承框140。
关注设置于各边的角的上部框片122,该上部框片122是小三角形状,但与相邻的顶面部件67的各角的上部框片122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变成与柱部件76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形成上部支承框140。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中,各柱部件76的下部被插入呈行列状配置于下部的四边形的柱插入框131中,各柱部件76的上部被插入呈行列状配置于上部的四边形的上部支承框140中。
即,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在下部具有各基座部件68的开口和各基座部件68的缺口相配合而构成的四边形的柱插入框131,在上部具有各顶面部件67的上部支承框120和各顶面部件67的框片121、122相配合而构成的四边形的上部支承框140,在两者间具有柱部件76。
在各顶面部件67与基座部件68之间分别安装有4个运送装置1。
运送装置1的上部安装于顶面部件67的圆形的开口87。另外,关注运送装置1的下部,基础部件110的卡合突起115与主体部82的卡合部91卡合。
从上方观察组装状态的面状运送装置65,关注一个运送装置1,在相当于运送装置1的四角的位置具有传感器108。
即,在包含一个运送装置1的区域的一个角上具有形成于顶面部件67的中央的圆形的小的开口78,在该开口78的下部具有柱部件76的前端,且设置有传感器108。
在从该开口78超过运送装置1的中心点的对角线上的位置,有四个顶面部件67的角的缺口90聚集而形成的小的圆形的开口135,在该开口135的下部有柱部件76,且设置有传感器108。
而且,在另外的对角线上的位置,具有设置于各边的中央部的缺口88相配合而形成的小的圆形的开口135,在该开口132有柱部件76,且设置有传感器108。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中,在与一个运送装置1的四角的各个对应的位置具有传感器108。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面状运送装置65中,各柱部件76的下部插入呈行列状配置于下部的四边形的柱插入框和四边形的开口中。
此处,如上所述,端子105在柱部件76的下部突出。另一方面,在设置有柱部件76的柱插入框97和柱插入框片98、100的底部设置有端子承接部件107。因此,通过将柱部件安装于柱插入框97和柱插入框片98、100,柱部件76的端子105与柱插入框97等的端子承接部件107接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件68中配置有控制运送装置1的控制基板130,端子承接部件107与控制基板130连接,因此通过安装柱部件76,传感器108与控制基板130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80运送装置
2施力机构部
3转动机构部
7辊(可旋转的旋转体施力部)
10施力机构侧电动机
12电动机保持部件
20转动机构侧电动机
30外轮廓体
31中心轴
32线圈
33磁体
50外轮廓体
51中心轴
52线圈
53磁体
65、70面状运送装置
83摩擦赋予部件。

Claims (7)

1.一种运送装置,其具有:对物品施力而使其移动的施力机构部;和使该施力机构部自身转动的转动机构部,利用所述转动机构部使施力机构部转动从而能够变更物品的移动方向,
所述运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部具有施力机构侧电动机,该施力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具有线圈、且具有围绕该线圈的外轮廓体,该外轮廓部能够旋转,
所述施力机构侧电动机以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成为大致水平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直接或经由可旋转的旋转体与物品接触,以对物品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部具有转动机构侧电动机,该转动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具有线圈、且具有围绕该线圈的外轮廓体,该外轮廓部能够旋转,
所述转动机构侧电动机以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成为大致垂直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施力机构部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旋转的辊,该辊的一部分与所述施力机构侧电动机接触,且该辊的一部分与物品接触而对物品施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所述辊在上下方向具有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施力机构侧电动机的所述外轮廓体的外周部具有摩擦赋予部件,施力机构侧电动机与物品接触而对物品施力。
6.一种运送装置,其具有:对物品施力而使其移动的施力机构部;和使该施力机构部自身转动的转动机构部,利用所述转动机构部使施力机构部转动从而能够变更物品的移动方向,
所述运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部具有转动机构侧电动机,该转动机构侧电动机是外转子型电动机,其在中心侧具有线圈、且具有围绕该线圈的外轮廓体,该外轮廓部能够旋转,
所述转动机构侧电动机以外轮廓体的中心轴成为大致垂直姿态的方式配置,该外轮廓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施力机构部卡合。
7.一种面状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呈面状地配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装置。
CN202180011335.1A 2020-01-27 2021-01-26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Pending CN1150234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1228 2020-01-27
JP2020-011228 2020-01-27
PCT/JP2021/002539 WO2021153530A1 (ja) 2020-01-27 2021-01-26 搬送装置及び面状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403A true CN115023403A (zh) 2022-09-06

Family

ID=7707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1335.1A Pending CN115023403A (zh) 2020-01-27 2021-01-26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0575B2 (zh)
EP (1) EP4098591A4 (zh)
JP (1) JPWO2021153530A1 (zh)
CN (1) CN115023403A (zh)
WO (1) WO20211535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80B1 (zh) 1971-04-14 1976-01-09
US3978975A (en) * 1975-06-30 1976-09-07 The Boeing Company Cargo power drive unit
DE3724126C2 (de) * 1987-07-21 1995-04-13 Telair Int Cargo Sys Gmbh Antriebsrolleneinheit
JPH07157031A (ja) 1993-12-09 1995-06-20 Murata Mach Ltd ローラ駆動装置
JP3562635B2 (ja) * 2000-06-20 2004-09-08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方向変換装置
JP2004107019A (ja) 2002-09-18 2004-04-08 Ito Denki Kk モータ内蔵ローラ、並びに、搬送装置
JP2008174318A (ja) 2007-01-16 2008-07-31 Ito Denki Kk 搬送モジュール、並びに、搬送装置
JP5725768B2 (ja) 2010-08-31 2015-05-27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CN104884370B (zh) * 2012-10-25 2017-07-04 英特里格拉特德总部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输出方向的传动器
WO2014178399A1 (ja) * 2013-04-30 2014-11-06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ラコンベア装置、コントローラ及び機械装置の異常検知方法
JP6524469B2 (ja) * 2013-09-30 2019-06-05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用コントローラ及び搬送装置
JP2015163549A (ja) 2014-01-28 2015-09-10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JP6299042B2 (ja) 2014-02-28 2018-03-28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物仕分け装置及び分岐コンベア装置
US9944468B2 (en) * 2014-04-30 2018-04-17 Itoh Denki Co., Ltd. Conveyor device
US9505557B2 (en) * 2015-02-09 2016-11-29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Transmission having variable output orientation and cable divert mechanism
EP3459881A4 (en) * 2016-05-19 2020-01-15 Itoh Denki Co., Ltd. TRANSPORTATION DEVICE
US9908706B1 (en) * 2016-10-12 2018-03-06 Goodrich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power drive unit for an aircraft cargo hold floor system
EP3733567A4 (en) * 2017-12-28 2021-09-01 Itoh Denki Co., Ltd. LOAD HANDLING DEVICE AND LOAD HANDLING METHOD
US10493927B1 (en) * 2018-06-28 2019-12-03 Goodrich Corporation Managed routing and actuation harness system
IT201800009647A1 (it) * 2018-10-22 2020-04-22 Fives Intralogistics Spa Con Socio Unico Modulo di guid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 piano di movimentazione
US11008175B1 (en) * 2019-03-09 2021-05-18 Titus Gadwin Watts Multi-directional ball rotation apparatus for maneuvering an item
US10793367B1 (en) * 2020-01-21 2020-10-06 Transnorm System Gmbh Conveying table and module
TWI775054B (zh) * 2020-02-27 2022-08-21 陽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轉向驅動裝置
TWI721799B (zh) * 2020-02-27 2021-03-11 陽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輸送設備之分揀系統
CN111689198A (zh) * 2020-07-28 2020-09-22 杭州祥龙物流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摆轮分拣设备的分拣模块、摆轮分拣设备
CN112173584A (zh) * 2020-09-03 2021-01-05 上海宝羽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
CN113335845A (zh) * 2021-06-15 2021-09-03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重载型旋转输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98591A1 (en) 2022-12-07
EP4098591A4 (en) 2024-03-13
WO2021153530A1 (ja) 2021-08-05
US20230087156A1 (en) 2023-03-23
US11760575B2 (en) 2023-09-19
JPWO2021153530A1 (zh)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82664B2 (ja) 搬送装置
US9193533B2 (en) Multi-directional roller assembly
KR20170016505A (ko) 컨베이어용 다방향 롤러 조립체
US6293387B1 (en) Carrier, carrier orientation and conveying structure, carrier line system assembly, and carrier process
CN110546088A (zh)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装置
CN115023403A (zh) 运送装置和面状运送装置
JP7473949B2 (ja) 面状搬送装置
JP2015016921A (ja) 移載装置
JPH07201434A (ja) 防水栓供給装置
JP2021116167A (ja) 面状搬送装置
WO2011070939A1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KR101943390B1 (ko) 물류 방향 전환 장치
CN115003458A (zh) 移动机械手
US6669004B1 (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objects
JPH0687507A (ja) 基板搬送装置
CN113649963B (zh) 定位治具和移载装置
JP2019135189A (ja) 荷物仕分装置
KR101201538B1 (ko) 방향성 부품 공급장치
JP2509908Y2 (ja) 小型部品の方向整列移載装置
TW202325631A (zh) 物品搬送車
JP2023037279A (ja) 物品搬送車
JPH02239028A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17320981A (zh) 马达单元及运送装置
JPH06298320A (ja) 自在搬送装置
JP2021167792A (ja) 異物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