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0248A -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0248A
CN110540248A CN201810521240.4A CN201810521240A CN110540248A CN 110540248 A CN110540248 A CN 110540248A CN 201810521240 A CN201810521240 A CN 201810521240A CN 110540248 A CN110540248 A CN 110540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balt
solution
ammonium bicarbonate
cobalt oxid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12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开华
刘文泽
洪宏龙
易全瑞
涂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12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02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0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02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04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06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1Powder tap dens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配置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步骤2,将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底液中进行合成反应和浓缩,并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7.0±0.3,制得碳酸钴粗品;步骤3,对碳酸钴粗品进行循环除铁、洗涤、干燥,制得碳酸钴干料;步骤4,将碳酸钴干料进行煅烧,制得氧化钴;本发明首先通过控制过程pH值,维持了碳酸钴颗粒粒子之间的成核及生长条件的均匀性,使得沉淀及溶液各向同性,这样可以在已经成核的基础上向外均匀、且成球形的生长,形成球形碳酸钴,进而使氧化钴的外形也为球形;其次,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溢流液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及浓缩,不浪费原料,且制备的氧化钴纯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粉末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钴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材料前驱体,广泛应用于陶瓷工业的着色剂、采矿工业的选矿剂、有机工业的催化剂、硬质合金及电池材料前驱体等。
常见的氧化钴粒径较大,该规格的氧化钴虽然极容易合成,但其抗过充电性能较差,且循环性能也较低,而小粒径的氧化钴可以显著提高钴酸锂的压实密度,并对电池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钴粒径小,且氧化钴形态良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配置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
步骤2,将所述步骤1的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底液中进行合成反应和浓缩,并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7.0±0.3,制得碳酸钴粗品;
步骤3,对所述步骤2的碳酸钴粗品进行循环除铁、洗涤、干燥,制得碳酸钴干料;
步骤4,将所述步骤3的碳酸钴干料进行煅烧,制得氧化钴。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步骤1中配置钴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向配制槽中加入浓度为145-150g/L的钴溶液,再加入纯水以700-9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5-35min,之后静置8-12min得钴溶液。
所述步骤1中配置碳酸氢铵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将纯水置于配置槽中,同时通过所述配置槽内部的蒸汽盘管对纯水进行加热;当温度升至45-60℃时,按照1∶4.25-4.65的体积比向纯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固体,同时搅拌至碳酸氢铵全部溶于纯水,静置后得碳酸氢铵溶液。
所述步骤2中底液的具体配制方法为:给反应釜中加入水,升温至30-60℃后,加入浓度为210-250g/l的碳酸氢铵溶液,即得底液。
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2.1,对底液进行加热至30-50℃;
步骤2.2,向所述步骤2.1的底液中同时加入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进行合成反应;
步骤2.3,当所述步骤2.2的合成反应进行4-6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溢流静置槽中,通过溢流槽底部的循环泵将沉淀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
步骤2.4,随着反应继续进行1.5-2.5h后,溢流静置槽的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过滤器中,抽出上层清液,将剩余物料返回反应釜中继续进行沉淀反应,得碳酸钴粗品。
所述步骤3中循环除铁2-3h。
所述步骤3中洗涤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机的转速为300-350r/min。
所述步骤3中干燥的具体方法为:通过行吊将碳酸钴粗品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
所述步骤4的煅烧在回转窑中进行。
所述回转窑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480-600℃、600-660℃、660-700℃、700-720℃、720-7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首先通过控制过程pH值,维持了碳酸钴颗粒粒子之间的成核及生长条件的均匀性,使得沉淀及溶液各向同性,这样可以在已经成核的基础上向外均匀、且成球形的生长,形成球形碳酸钴,进而使氧化钴的外形也为球形;其次,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溢流液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及浓缩,不浪费原料,且制备的氧化钴纯度更高;最后,通过煅烧碳酸钴制得氧化钴,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电耗成本,适合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1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10000倍的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1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5000倍的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1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3000倍的电镜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2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10000倍的电镜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2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5000倍的电镜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2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3000倍的电镜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3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10000倍的电镜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3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5000倍的电镜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3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3000倍的电镜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4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10000倍的电镜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4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5000倍的电镜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4中制备的氧化钴放大3000倍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配置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
配置钴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向配制槽中加入浓度为145-150g/L的钴溶液,再加入纯水以700-9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5-35min,之后静置8-12min得钴溶液;
配置碳酸氢铵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将纯水置于配置槽中,同时通过所述配置槽内部的蒸汽盘管对纯水进行加热;当温度升至45-60℃时,按照1∶4.25-4.65的体积比向纯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固体,同时搅拌至碳酸氢铵全部溶于纯水,静置后得碳酸氢铵溶液;
步骤2,将所述步骤1的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底液中进行合成反应和浓缩,并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7.0±0.3,制得碳酸钴粗品;
底液的具体配制方法为:给反应釜中加入水,升温至30-60℃后,加入浓度为210-250g/l的碳酸氢铵溶液,即得底液;
步骤2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步骤2.1,对底液进行加热至30-50℃;
步骤2.2,向所述步骤2.1的底液中同时加入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进行合成反应;
步骤2.3,当所述步骤2.2的合成反应进行4-6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溢流静置槽中,通过溢流槽底部的循环泵将沉淀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
步骤2.4,随着反应继续进行1.5-2.5h后,溢流静置槽的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过滤器中,抽出上层清液,将剩余物料返回反应釜中继续进行沉淀反应,得碳酸钴粗品;
步骤3,对所述步骤2的碳酸钴粗品进行循环除铁2-3h、在离心机中进行洗涤、通过行吊将碳酸钴粗品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制得碳酸钴干料;
步骤4,将所述步骤3的碳酸钴干料在回转窑中进行煅烧,制得氧化钴,回转窑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480-600℃、600-660℃、660-700℃、700-720℃、720-750℃。
同现有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主要有以下技术优势:本发明通过控制过程pH值,维持了碳酸钴颗粒粒子之间的成核及生长条件的均匀性,使得沉淀及溶液各向同性,这样可以在已经成核的基础上向外均匀、且成球形的生长,形成球形碳酸钴,进而使氧化钴的外形也为球形;其次,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溢流液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及浓缩,不浪费原料,且制备的氧化钴纯度更高;最后,通过煅烧碳酸钴制得氧化钴,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电耗成本,适合批量生产。
实施例1
向钴配制槽中通过质量流量计准确加入10m3浓度为145g/L的钴溶液,再通过质量流量计加入1.5m3纯水,打开钴配制槽的搅拌,控制电机转速在800r/min,搅拌时间控制在30min,关闭搅拌静置10min,取样检测钴的浓度在125g/L,配制好后通过离心泵打到高位桶,准备进料反应;
向碳酸氢铵配制槽中加入10m3的纯水,通过蒸汽盘管加热槽内纯水,温度控制在45℃℃,打开搅拌,电极转速控制在600r/min,开始向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搅拌1小时,全部溶解,关闭搅拌静置10min,取样分析得到的碳铵浓度为215g/L,配置好后通过离心泵打至高位桶中待反应;
将4m3纯水加入8m3反应釜中做底水,开始升温至40℃,向其中加入30min的碳酸氢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为230g/L)作为底液,并打开反应釜电机搅拌,转速控制在1200r/min,该减速机速比为3,同时将钴溶液高位桶原料和碳铵高位桶辅料打入至8m3反应釜,分别以300L/h的钴流量和900L/h的碳铵流量加入至反应釜中进行中和沉淀反应,所述的钴浓度为130g/L,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PH控制在7.0左右;当反应釜内不断进料5小时后开始溢流至3方左右的溢流槽中,同时开启溢流槽循环泵频率为20Hz,不断将溢流至溢流槽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大约2小时后溢流槽开始溢流,不断溢流至浓缩机中,浓缩机将清液抽走,物料通过循环泵频率为20Hz返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直到碳酸钴的粒径D50为4.5μm时,停止加料,结束该中和反应;
将该反应釜中的物料抽至20m3品槽中循环除铁2小时,进入过滤洗涤于一体的离心机中脱水、热纯水洗涤,5次5min,得到半干碳酸钴料;通过行吊将半干碳酸钴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得到粉红色粉末碳酸钴干料;通过螺栓送料装置将碳酸钴输送至回转窑中,回转窑转速为10Hz,倾角为2°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490℃、600℃、660℃、700℃、720℃,进料频率为1.4Hz,风机控制在4Hz,使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停留时间在3小时,保证空气充足,煅烧充分进行,出料为黑色粉末,即为氧化钴。
本实施例制备的氧化钴,如图1-3所示,振实密度为2.50g/cm3,D10=3.2,D50=4.65,D90=8.9,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2
向钴配制槽中通过质量流量计准确加入10m3浓度为150g/L的钴溶液,再通过质量流量计加入1.5m3纯水,打开钴配制槽的搅拌,控制电机转速在700r/min,搅拌时间控制在25min,关闭搅拌静置8min,取样检测钴的浓度在135g/L,配制好后通过离心泵打到高位桶,准备进料反应;
向碳酸氢铵配制槽中加入10m3的纯水,通过蒸汽盘管加热槽内纯水,温度控制在60℃,打开搅拌,电极转速控制在600r/min,开始向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搅拌1小时,全部溶解,关闭搅拌静置10min,取样分析得到的碳铵浓度为230g/L,配置好后通过离心泵打至高位桶待反应;
将4m3纯水加入8m3反应釜中做底水,开始升温至40℃,向其中加入30min的碳酸氢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为230g/L)作为底液,并打开反应釜电机搅拌,转速控制在1200r/min,该减速机速比为3,同时将钴溶液高位桶原料和碳铵高位桶辅料打入至8m3反应釜,分别以300L/h的钴流量和900L/h的碳铵流量加入至反应釜中进行中和沉淀反应,所述的钴浓度为130g/L,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PH控制在7.1;当反应釜内不断进料5小时后开始溢流至3方左右的溢流槽中,同时开启溢流槽循环泵频率为20Hz,不断将溢流至溢流槽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大约2小时后溢流槽开始溢流,不断溢流至浓缩机中,浓缩机将清液抽走,物料通过循环泵频率为20Hz返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直到碳酸钴的粒径D50为5.5μm时,停止加料,结束该中和反应;
将该反应釜中的物料抽至20m3品槽中循环除铁3小时,进入过滤洗涤于一体的离心机中脱水、热纯水洗涤,5次5min,得到半干碳酸钴料;通过行吊将半干碳酸钴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得到粉红色粉末碳酸钴干料;通过螺栓送料装置将碳酸钴输送至回转窑中,回转窑转速为10Hz,倾角为2°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550℃、620℃、680℃、710℃、735℃,进料频率为1.4Hz,风机控制在4Hz,使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停留时间在3-4小时,保证空气充足,煅烧充分进行,出料为黑色粉末,即为氧化钴。
本实施例制备的氧化钴,如图4-6所示,振实密度为2.69g/cm3,D10=3.72,D50=5.4,D90=8.19,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3
向钴配制槽中通过质量流量计准确加入10m3浓度为148g/L的钴溶液,再通过质量流量计加入1.5m3纯水,打开钴配制槽的搅拌,控制电机转速在900r/min,搅拌时间控制在35min,关闭搅拌静置12min,取样检测钴的浓度在125-135g/L,配制好后通过离心泵打到高位桶,准备进料反应;
向碳酸氢铵配制槽中加入10m3的纯水,通过蒸汽盘管加热槽内纯水,温度控制在52℃,打开搅拌,电极转速控制在600r/min,开始向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搅拌1小时,全部溶解,关闭搅拌静置10min,取样分析得到的碳铵浓度为223g/L,配置好后通过离心泵打至高位桶待反应;
将4m3纯水加入8m3反应釜中做底水,开始升温至40℃,向其中加入30min的碳酸氢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为230g/L)作为底液,并打开反应釜电机搅拌,转速控制在1200r/min,该减速机速比为3,同时将钴溶液高位桶原料和碳铵高位桶辅料打入至8m3反应釜,分别以280L/h的钴流量和880L/h的碳铵流量加入至反应釜中进行中和沉淀反应,所述的钴浓度为130g/L,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PH控制在6.9;当反应釜内不断进料5小时后开始溢流至3方左右的溢流槽中,同时开启溢流槽循环泵频率为20Hz,不断将溢流至溢流槽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大约2小时后溢流槽开始溢流,不断溢流至浓缩机中,浓缩机将清液抽走,物料通过循环泵频率为20Hz返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这样连续反应进行,直到碳酸钴的粒径D50为4.5~5.5μm时,停止加料,结束该中和反应;
将该反应釜中的物料抽至20m3品槽中循环除铁2.6小时,进入过滤洗涤于一体的离心机中脱水、热纯水洗涤,5次5min,得到半干碳酸钴料;通过行吊将半干碳酸钴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得到粉红色粉末碳酸钴干料;通过螺栓送料装置将碳酸钴输送至回转窑中,回转窑转速为10Hz,倾角为2°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600℃、660℃、700℃、720℃、750℃,进料频率为1.4Hz,风机控制在4Hz,使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停留时间在4小时,保证空气充足,煅烧充分进行,出料为黑色粉末,即为氧化钴。
本实施例制备的氧化钴,如图7-9所示,振实密度为2.30g/cm3,D10=3.6,D50=4.9,D90=8.2,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4
向钴配制槽中通过质量流量计准确加入10m3浓度为149g/L的钴溶液,再通过质量流量计加入1.5m3纯水,打开钴配制槽的搅拌,控制电机转速在860r/min,搅拌时间控制在30min,关闭搅拌静置10min,取样检测钴的浓度在126g/L,配制好后通过离心泵打到高位桶,准备进料反应;
向碳酸氢铵配制槽中加入10m3的纯水,通过蒸汽盘管加热槽内纯水,温度控制在48℃,打开搅拌,电极转速控制在610r/min,开始向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搅拌1小时,全部溶解,关闭搅拌静置9min,取样分析得到的碳铵浓度为216g/L,配置好后通过离心泵打至高位桶待反应;
将4m3纯水加入8m3反应釜中做底水,开始升温至40℃,向其中加入30min的碳酸氢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为230g/L)作为底液,并打开反应釜电机搅拌,转速控制在1100r/min,该减速机速比为3,同时将钴溶液高位桶原料和碳铵高位桶辅料打入至8m3反应釜,分别以300L/h的钴流量和900L/h的碳铵流量加入至反应釜中进行中和沉淀反应,所述的钴浓度为130g/L,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PH控制在7.3;当反应釜内不断进料5小时后开始溢流至3方左右的溢流槽中,同时开启溢流槽循环泵频率为20Hz,不断将溢流至溢流槽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大约2小时后溢流槽开始溢流,不断溢流至浓缩机中,浓缩机将清液抽走,物料通过循环泵频率为20Hz返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这样连续反应进行,直到碳酸钴的粒径D50为4.5~5.5μm时,停止加料,结束该中和反应;
将该反应釜中的物料抽至20m3品槽中循环除铁2.1小时,进入过滤洗涤于一体的离心机中脱水、热纯水洗涤,5次5min,得到半干碳酸钴料;通过行吊将半干碳酸钴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得到粉红色粉末碳酸钴干料;通过螺栓送料装置将碳酸钴输送至回转窑中,回转窑转速为10Hz,倾角为2°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490℃、610℃、670℃、710℃、730℃,进料频率为1.4Hz,风机控制在4Hz,使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停留时间在3-4小时,保证空气充足,煅烧充分进行,出料为黑色粉末,即为氧化钴。
本实施例制备的氧化钴,如图10-12所示,振实密度为2.20g/cm3,D10=3.1,D50=5.0,D90=9.0,粒度呈正态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配置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
步骤2,将所述步骤1的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底液中进行合成反应和浓缩,并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7.0±0.3,制得碳酸钴粗品;
步骤3,对所述步骤2的碳酸钴粗品进行循环除铁、洗涤、干燥,制得碳酸钴干料;
步骤4,将所述步骤3的碳酸钴干料进行煅烧,制得氧化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配置钴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向配制槽中加入浓度为145-150g/L的钴溶液,再加入纯水以700-9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25-35min,之后静置8-12min得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配置碳酸氢铵溶液的具体方法为:将纯水置于配置槽中,同时通过所述配置槽内部的蒸汽盘管对纯水进行加热;当温度升至45-60℃时,按照1∶4.25-4.65的体积比向纯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固体,同时搅拌至碳酸氢铵全部溶于纯水,静置后得碳酸氢铵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底液的具体配制方法为:给反应釜中加入水,升温至30-60℃后,加入浓度为210-250g/l的碳酸氢铵溶液,即得底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2.1,对底液进行加热至30-50℃;
步骤2.2,向所述步骤2.1的底液中同时加入钴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进行合成反应;
步骤2.3,当所述步骤2.2的合成反应进行4-6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溢流静置槽中,通过溢流槽底部的循环泵将沉淀的物料打回至反应釜中继续反应;
步骤2.4,随着反应继续进行1.5-2.5h后,溢流静置槽的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过滤器中,抽出上层清液,将剩余物料返回反应釜中继续进行沉淀反应,得碳酸钴粗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循环除铁2-3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洗涤在离心机中进行,所述离心机的转速为300-35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干燥的具体方法为:通过行吊将碳酸钴粗品投至闪蒸机中,干燥水分至0.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煅烧在回转窑中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设置有5个温区,温度分别为:480-600℃、600-660℃、660-700℃、700-720℃、720-750℃。
CN201810521240.4A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402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1240.4A CN110540248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1240.4A CN110540248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0248A true CN110540248A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1240.4A Pending CN110540248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024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9084A (zh) * 2021-02-09 2021-07-23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CN113292110A (zh) * 2020-02-24 2021-08-24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且高度分散的球形碳酸钴的制备方法
CN113753969A (zh) * 2021-09-29 2021-12-07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粒径球形碳酸钴颗粒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5025A1 (en) * 2005-12-27 2008-12-11 Joma International As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Metal Oxide Nano Particles, and Nano Particles and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CN101913659A (zh) * 2010-08-10 2010-12-15 江苏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级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1973591A (zh) * 2010-09-30 2011-02-16 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法生产球形碳酸钴的方法
CN106629870A (zh) * 2016-11-28 2017-05-10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小粒径球形碳酸钴的制备方法
CN106784800A (zh) * 2017-01-12 2017-05-31 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高活性球形四氧化三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1416A (zh) * 2017-11-28 2018-05-15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碳酸钴的溢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5025A1 (en) * 2005-12-27 2008-12-11 Joma International As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Metal Oxide Nano Particles, and Nano Particles and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CN101913659A (zh) * 2010-08-10 2010-12-15 江苏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级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1973591A (zh) * 2010-09-30 2011-02-16 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法生产球形碳酸钴的方法
CN106629870A (zh) * 2016-11-28 2017-05-10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小粒径球形碳酸钴的制备方法
CN106784800A (zh) * 2017-01-12 2017-05-31 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高活性球形四氧化三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1416A (zh) * 2017-11-28 2018-05-15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碳酸钴的溢流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等编: "《化工产品手册 无机化工产品》", 31 October 1993,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辽宁省石油化学工业厅: "《辽宁化工产品大全》", 31 December 1994,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110A (zh) * 2020-02-24 2021-08-24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且高度分散的球形碳酸钴的制备方法
CN113292110B (zh) * 2020-02-24 2023-08-15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且高度分散的球形碳酸钴的制备方法
CN113149084A (zh) * 2021-02-09 2021-07-23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CN113753969A (zh) * 2021-09-29 2021-12-07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粒径球形碳酸钴颗粒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0249A (zh) 一种高振实密度掺铝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10540248A (zh) 一种小粒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CN110540250A (zh) 一种掺铝碳酸钴的制备方法
CN107611383B (zh) 一种低硫高振实密度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8682807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活性材料、锂离子电池、连续反应器
CN102030352B (zh) 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5271441B (zh) 一种电池级大粒度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718095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ncm、nca的喷雾干燥法制备方法
CN101786160B (zh) 一种用于自动成形的特殊钼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1368B (zh) 锂电池用三元材料前驱体镍钴锰氢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0971B (zh) 一种制备碳酸钴的方法
CN105800699A (zh) 一种高球形度大颗粒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10002513B (zh) 一种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13830839B (zh) 片状形貌掺铝碳酸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11748A (zh) 一种小粒度掺杂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14349066B (zh) 一种镁铝共掺杂钴酸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5552363B (zh) 一种镍钴铝氧化物前驱体、镍钴铝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6356A (zh) 一种球形致密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8439489A (zh) 一种高振实电池级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13636604A (zh) 一种高掺铝小粒径碳酸钴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8946824A (zh) 一种大粒度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4229906A (zh) 利用表面处理过程产生的含镍废水制备电镀级硫酸镍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43787A (zh) 一种立方体锆酸镧纳米单晶的制备方法
CN103395840B (zh) 一种制备铌钨酸盐的方法
CN113200567A (zh) 一种高烧结活性氧化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