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8116A -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8116A
CN110528116A CN201910813094.7A CN201910813094A CN110528116A CN 110528116 A CN110528116 A CN 110528116A CN 201910813094 A CN201910813094 A CN 201910813094A CN 110528116 A CN110528116 A CN 110528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e
preparation
powder
chameleon
forming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30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IFANG SPIN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IFANG SPIN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IFANG SPIN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IFANG SPIN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30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81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8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8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6Dy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0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olefin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2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变色粉体的制备及应用该粉体的变色纤维的制备,所述变色粉体包含聚烯烃、光致变色染料、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和增感剂,通过熔融的方式将上述物质均匀混合造粒,然后低温粉碎、筛分,获得所需粒径的变色粉体,将该粉体与成纤聚合物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被进一步剪切分散,以“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制得变色纤维的芯层材料,芯层外包覆含有功能助剂的成纤聚合物皮层,获得皮芯结构的光致变色纤维。该种方法制备的变色纤维适用于各种光致变色染料,适用性广,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有良好的显色效果,较长的使用寿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纺织服装领域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功能性纤维因其广泛的应用范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纺织行业中,功能性纤维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纺织品的科技含量,满足特殊领域的特种需要,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在众多功能性纤维中,光致变色纤维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伪、服装面料、军事伪装等领域。光致变色纤维的变色原理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纤维采用液晶纺,内部含液晶结构,对入射的光具有不同的反射效果,形成不同角度光致变色;其二是纤维内部添加或表面粘附光致变色物质,根据外界环境的光照条件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光致变色纤维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既能满足消费者对服装颜色多样性和变化性的要求,同时还可用于紫外强度指示,因此在服装面料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光致变色材料在服装面料领域主要通过印花或者涂层的方式应用,存在色牢度差、手感硬、光致变色寿命短、透气性差等缺陷。还有部分光致变色纤维是通过液晶纺丝、静电纺丝、接枝光变材料以及内部添加或者表面粘附光变胶囊的方法进行制备,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对环境危害较大、纤维机械强度低等缺陷,限制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例如专利ZL200580011656.2中,约翰等人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光致变色纤维,纤维种类有限,生产工艺复杂且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专利ZL2013105095395中,陈茶娇等人将苯氧基萘并萘醌类物质与低熔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合作为皮层,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芯层制备光致变色纤维。该方法制备的光致变色纤维为热粘纤维,无法应用于产品表面及花型设计,应用局限较大,且光致染料分布在纤维皮层,会影响光致变色功能的耐候性,存在色牢度低、易脱色的缺点,同时会对人体或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翁俊强等人在专利ZL201310078996.3中将光致变色染料与低熔点尼龙混合熔融制备母粒,然后与低熔点尼龙切片共混熔融纺丝,制备光致变色POY丝和FDY丝,该方法可进行大规模纺丝生产,但是纤维表面的光致变色染料,会降低纤维光致变色功能的耐候性,同样也存在色牢度低、易脱色的缺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专利申请号为201710364104.4中,王璟等人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合成光致变色纤维素,该方法合成工艺复杂,使用大量有机溶剂。谢跃亭等人在专利ZL201410679297.9中将光致变色胶囊乳液与黏胶溶液混合后,溶液法纺丝制得光致变色黏胶纤维,该方法工艺复杂,环境污染性大,黏胶纤维表面的变色胶囊容易脱落,并且制备的纤维强度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专利申请号为201711236868.1中,李伟等人将光致变色微胶囊掺杂在芯层材料中,熔融纺丝制备皮芯结构的光致变色纤维,该方法对光变微胶囊密封性能和强度要求较高,且微胶囊与纤维芯层不能达到紧密结合,影响纤维强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光致变色纤维变色功能耐候性差、机械强度低、不能大规模生产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变色粉体的制备:低分子量聚烯烃,加入光致变色染料和助剂,混合均匀后在150~250℃范围内熔融造粒,制得聚烯烃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的变色粉体;
2)变色纤维的制备:按质量份计,100份成纤聚合物,加入1~5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被进一步剪切分散,以“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将添加适当阻燃剂、助纺剂、柔顺剂和气密性增进剂的成纤聚合物作为皮层,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所述的低分子量聚烯烃为低分子量的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1-戊烯、聚1-己烯、聚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粘均分子量范围为7000~30000。
所述的光致变色染料包括螺噁嗪类、螺吡喃类、二芳基乙烯类、螺晤嗓类、俘精酸醉类、偶氮苯类、磷钼酸异烟酸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的变色粉体添加的助剂包括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感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抗氧化剂包括叔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叔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丙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酯、4-己基间苯二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增感剂包括芳香族或脂肪族的酯类,具体为1-羟基-2萘甲酸苯酯、乙二酸二苄酯、对苄基联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变色粉体乳的粒径范围为1μm~5μm。
所述的芯层和皮层的成纤聚合物包括含水量低于100ppm的聚烯烃、聚酰胺、聚氨酯、聚酯类聚合物的至少一种,且芯层和皮层所用的成纤聚合物可为相同或不同物质。
所述的助纺剂包括钛酸酯类、硅烷类、硬脂酸酯类、异丙基异硬脂酰基-甲基丙烯基钛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硅烷选自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γ-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硬脂酸酯系列选自硬脂酸、甘油单硬脂酸酯和甘油三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柔顺剂包括单烷基季铵盐、二烷基季铵盐、烷基酰基季铵盐、吡啶季铵盐型、咪唑型柔软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气密性增进剂包括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双异丙基化合物、三元乙丙橡胶中至少一种的有机酯溶液。
所述变色纤维的皮层包裹着芯层,纤维的横截面为同心圆型、星型、海岛型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芯层材料与所述的皮层材料质量比为10∶90~90∶10。
所述芯层各组分占成纤聚合物的质量比为:光致变色染料0.5~15%、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0.01~0.1%、增感剂0.1~5%;
所述皮层各组分占成纤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气密性增进剂0.1~3%、助纺剂0.1~0.8%、阻燃剂0~0.5%、柔顺剂0.01~0.5%。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利用低分子量聚烯烃与光变染料熔融共混,低温粉碎筛分制备变色粉体,操作简单,粒径可控,机械强度高,对环境无污染,且低分子量聚烯烃结构单元简单,不含极性基团,不会对光致变色染料变色过程中分子结构的转化产生影响,为光致变色染料提供了稳定的变色环境,保证染料的正常显色,同时所用的聚烯烃分子链为柔性链,为光致变色染料变色过程中分子结构转化提供充足的空间。上述特点均保证光致变色染料能够在多种纤维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变色和显色效果。
2、变色粉体与成纤聚合物共混制备芯层材料时,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高温熔融的变色粉体被进一步地剪切分散,以1μm~5μm“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具有很好的可加工性,同时也保证显色的一致性。
3、使用皮芯结构,将变色部分封装在含有功能助剂的皮层内,进一步避免了光变染料与外界氧气等活性物质的接触,既避免了染料的泄漏,又延长染料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变色纤维耐候性的难题。
4、使用熔融纺丝法,提高了纺丝速率,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保持了纤维良好的机械性能,对环境无污染,所得皮芯结构纤维在广告、防伪、服装、军事伪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粘均分子量为7000的聚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3%光致变色染料,3%紫外线吸收剂、0.2%抗氧化剂、15%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50℃熔融造粒,制得聚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加入2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4.5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与0.1%气密性增进剂、0.1%助纺剂、0.01%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30∶7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2
1)粘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45%光致变色染料,15%紫外线吸收剂、0.3%抗氧化剂、15%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50℃熔融造粒,制得聚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己二酰己二胺,加入5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5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1%气密性增进剂、0.2%助纺剂、0.1%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40∶6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3
1)粘均分子量为15000的聚1-丁烯,按照质量比加入45%光致变色染料,15%紫外线吸收剂、0.3%抗氧化剂、5%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80℃熔融造粒,制得聚1-丁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1-丁烯,加入5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1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乙烯与0.5%气密性增进剂、0.3%助纺剂、0.05%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90∶1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4
1)粘均分子量为15000的聚1-丁烯,按照质量比加入30%光致变色染料,15%紫外线吸收剂、0.3%抗氧化剂、10%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80℃熔融造粒,制得聚1-丁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乙烯,加入4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2.3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丙烯与1.5%气密性增进剂、0.4%助纺剂、0.15%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10∶9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5
1)粘均分子量为20000的聚1-戊烯,按照质量比加入10%光致变色染料,15%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15%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80℃熔融造粒,制得聚1-戊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己二酰丁二胺,加入1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3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2%气密性增进剂、0.5%助纺剂、0.2%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20∶8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6
1)粘均分子量为25000的聚1-己烯,按照质量比加入50%光致变色染料,20%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20%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20℃熔融造粒,制得聚1-己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加入5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3.5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2.5%气密性增进剂、0.6%助纺剂、0.25%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40∶6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7
1)粘均分子量为30000的聚1-辛烯,按照质量比加入45%光致变色染料,20%紫外线吸收剂、0.3%抗氧化剂、30%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50℃熔融造粒,制得聚1-辛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己二酰间苯二胺,加入15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2.6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3%气密性增进剂、0.7%助纺剂、0.3%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80∶2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8
1)粘均分子量为30000的聚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45%光致变色染料,10%紫外线吸收剂、0.1%抗氧化剂、8%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50℃熔融造粒,制得聚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丙烯,加入4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1.6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0.6%气密性增进剂、0.8%助纺剂、0.35%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90∶1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9
1)粘均分子量为30000的聚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55%光致变色染料,1%抗氧化剂、10%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40℃熔融造粒,制得聚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丙烯,加入1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1.6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0.8%气密性增进剂、0.5%阻燃剂、0.2%助纺剂、0.4%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70∶3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10
1)粘均分子量为30000的聚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3%光致变色染料,2%紫外线吸收剂、0.03%抗氧化剂、8%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30℃熔融造粒,制得聚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加入5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3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1.2%气密性增进剂、0.2%阻燃剂、0.5%助纺剂、0.45%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60∶4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11
1)粘均分子量为20000的聚1-己烯,按照质量比加入8%光致变色染料,6%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2%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85℃熔融造粒,制得聚1-己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聚己二酰丁二胺,加入4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2.4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2.8%气密性增进剂、0.3%助纺剂、0.5%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50∶5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12
1)粘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5%光致变色染料,5%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5%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150℃熔融造粒,制得聚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加入35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4.2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0.6%气密性增进剂、0.6%助纺剂、0.2%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70∶3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13
1)粘均分子量为30000的聚1-戊烯,按照质量比加入15%光致变色染料,10%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5%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50℃熔融造粒,制得聚1-戊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己二酰间苯二胺,加入25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2.8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己二酰间苯二胺与1.8%气密性增进剂、0.2%助纺剂、0.3%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60∶4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实施例14
1)粘均分子量为30000的聚乙烯,按照质量比加入25%光致变色染料,12%紫外线吸收剂、0.1%抗氧化剂、6%增感剂,混合均匀后在250℃熔融造粒,制得聚乙烯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变色粉体。
2)按质量份计,10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加入3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以粒径为4.5μm的“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0ppm;将含水率小于100ppm的聚己二酰己二胺与0.6%气密性增进剂、0.2%助纺剂、0.4%柔顺剂混匀后作为皮层,芯层材料与皮层材料质量比为80∶20,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变色粉体的制备:低分子量聚烯烃,加入光致变色染料和助剂,混合均匀后在150~250℃范围内熔融造粒,制得聚烯烃光致变色母粒,将该母粒低温粉碎、筛分,获得的变色粉体;
2)变色纤维的制备:按质量份计,100份成纤聚合物,加入1~50份上述变色粉体共混,在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变色粉体被进一步剪切分散,以“固体乳滴”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成纤聚合物中,获得变色纤维芯层材料;将添加阻燃剂、助纺剂、柔顺剂和气密性增进剂的成纤聚合物作为皮层,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变色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分子量聚烯烃为低分子量的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1-戊烯、聚1-己烯、聚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粘均分子量范围为7000~3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致变色染料包括螺噁嗪类、螺吡喃类、二芳基乙烯类、螺晤嗓类、俘精酸醉类、偶氮苯类、磷钼酸异烟酸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粉体添加的助剂包括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感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抗氧化剂包括叔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叔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丙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酯、4-己基间苯二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增感剂具体为1-羟基-2萘甲酸苯酯、乙二酸二苄酯、对苄基联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粉体的“固体乳滴”的粒径范围为1μm~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层和皮层的成纤聚合物包括含水量低于100ppm的聚烯烃、聚酰胺、聚氨酯、聚酯类聚合物的至少一种,且芯层和皮层所用的成纤聚合物可为相同或不同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纺剂包括钛酸酯类、硅烷类、硬脂酸酯类、异丙基异硬脂酰基-甲基丙烯基钛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硅烷选自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γ-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硬脂酸酯系列选自硬脂酸、甘油单硬脂酸酯和甘油三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柔顺剂包括单烷基季铵盐、二烷基季铵盐、烷基酰基季铵盐、吡啶季铵盐型和咪唑型柔软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气密性增进剂包括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双异丙基化合物、三元乙丙橡胶中至少一种的有机酯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材料与所述的皮层材料质量比为10∶90~9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各组分占成纤聚合物的质量比为:光致变色染料0.5~15%、紫外线吸收剂0~5%、抗氧化剂0.01~0.1%、增感剂0.1~5%;
所述皮层各组分占成纤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气密性增进剂0.1~3%、助纺剂0.1~0.8%、阻燃剂0~0.5%,柔顺剂0.01~0.5%。
CN201910813094.7A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281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3094.7A CN110528116A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3094.7A CN110528116A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8116A true CN110528116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6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3094.7A Pending CN110528116A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8116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089A (zh) * 2019-12-13 2020-04-14 天津优米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致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981599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广州盛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变色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024928A (zh) * 2021-03-24 2021-06-25 四川大学 一种光致变色的激光色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3403720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广东合心色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29198A (zh) * 2020-04-20 2021-10-22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光变色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294A (zh) * 2021-09-07 2021-12-03 郑晓宇 一种光敏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7085A (zh) * 2021-12-17 2022-03-18 南通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变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8604A (zh) * 2021-12-15 2022-04-12 苏州大学 一种光致变色混纺棉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04565A (zh) * 2021-05-28 2022-11-29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光变色阻热纤维和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2994A (zh) * 2012-06-21 2012-10-17 精源(南通)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恢复式光致变色人造发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6300A (zh) * 2013-10-25 2014-02-05 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变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047069A (zh) * 2013-03-13 2014-09-17 宜兴市正泰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变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WO2015060227A1 (ja) * 2013-10-22 2015-04-30 株式会社記録素材総合研究所 ストッキング用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繊維を用いたストッキング
CN109402780A (zh) * 2017-11-30 2019-03-01 天津孚信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复合纤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2994A (zh) * 2012-06-21 2012-10-17 精源(南通)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恢复式光致变色人造发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7069A (zh) * 2013-03-13 2014-09-17 宜兴市正泰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变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WO2015060227A1 (ja) * 2013-10-22 2015-04-30 株式会社記録素材総合研究所 ストッキング用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繊維を用いたストッキング
CN103556300A (zh) * 2013-10-25 2014-02-05 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变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02780A (zh) * 2017-11-30 2019-03-01 天津孚信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复合纤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友德等: "《丙纶》", 30 August 1987, 广东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089A (zh) * 2019-12-13 2020-04-14 天津优米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致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981599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广州盛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变色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529198A (zh) * 2020-04-20 2021-10-22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光变色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29198B (zh) * 2020-04-20 2023-05-26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光变色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928A (zh) * 2021-03-24 2021-06-25 四川大学 一种光致变色的激光色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5404565A (zh) * 2021-05-28 2022-11-29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光变色阻热纤维和其制备方法
CN113403720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广东合心色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294A (zh) * 2021-09-07 2021-12-03 郑晓宇 一种光敏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294B (zh) * 2021-09-07 2024-03-22 郑晓宇 一种光敏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8604A (zh) * 2021-12-15 2022-04-12 苏州大学 一种光致变色混纺棉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18604B (zh) * 2021-12-15 2022-11-18 苏州大学 一种光致变色混纺棉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7085A (zh) * 2021-12-17 2022-03-18 南通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变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8116A (zh) 一种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402780B (zh) 光致变色复合纤维
CN105200551B (zh) 一种有色聚酯纤维制备工艺
CN102251308B (zh) 一种有色消光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
CN101343797A (zh) 一种有色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制造工艺
CN113026206B (zh) 水驻极熔喷布的一步法生产工艺
JP5100872B2 (ja) セルロース染色形成物
CN111607837B (zh) 一种回收聚酯纤维
CN106978639B (zh) 一种聚酯纤维原液着色用液态着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5012A (zh) 一种发热聚乳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Topbas et al. Photochromic microcapsules by coacervation an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methods for product-marking applications
CN105970625B (zh) 一种光致变色纺丝、面料以及光致变色纺丝的制备方法
CN109137128A (zh) 一种负离子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5451A (zh) 阻燃母粒、阻燃母粒的制备方法及使用阻燃母粒制备阻燃纤维的方法
WO2016076572A1 (ko) 소취성 및 흡한속건성을 갖는 기능성 원사의 제조방법
CN111041608A (zh) 一种原液着色皮芯抗紫外阻燃拒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8575A (zh) 一种仿醋酸纤维易撕布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3882548B (zh) 一种功能型尼龙6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9215A (zh) 一种用于制备有色聚酯纤维的三原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17568013A (zh) 一种光致变色微胶囊、光致变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1490A (zh) 一种防氧化抗变性的涤纶纺织彩纤
CN107201568A (zh) 一种环保抗菌防紫外线服装面料
CN110079890A (zh) 一种双组分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EP2507421B1 (en) Biobased fibre and yarn
CN110105728B (zh) 一种具有高耐光性能的着色母粒及该母粒的清洁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