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7977B - 弹性履带及芯材 - Google Patents

弹性履带及芯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7977B
CN110497977B CN201910298044.XA CN201910298044A CN110497977B CN 110497977 B CN110497977 B CN 110497977B CN 201910298044 A CN201910298044 A CN 201910298044A CN 110497977 B CN110497977 B CN 110497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tensile
core material
blade porti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8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7977A (zh
Inventor
吉田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97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7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7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7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53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having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cables or lik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44Moulded in one piece, with either smooth surfaces or surfaces having projections, e.g. incorporating reinforc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5Track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oys (AREA)
  • Golf Clubs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兼顾轻量化与耐久性的弹性履带及芯材。弹性履带包括:环形带状的履带本体,具有履带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芯材,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而埋设于履带本体;以及抗张体,与履带本体的芯材相比埋设于更靠履带外周侧。抗张体包括:第一抗张体,埋设于履带本体的第一边缘侧;以及第二抗张体,埋设于履带本体的第二边缘侧,且芯材包括第一芯材。第一芯材包括:第一叶片部,与第一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从所述第一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靠近第一抗张体来配置;以及第二叶片部,与第二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实质上不从所述第二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远离第二抗张体来配置。

Description

弹性履带及芯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带状的弹性履带(crawler)及弹性履带用芯材。
背景技术
之前,已知一种弹性履带,其包括:包含弹性体的履带本体、埋设于履带本体中的芯材、以及与履带本体的芯材相比埋设于更靠履带外周面侧的抗张体。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弹性履带,其包括:具有用于承受抗张体的抗张力的叶片部的芯材即第一芯棒、及具有实质上不承受抗张力的叶片部的芯材即第二芯棒。专利文献1提出:通过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第一芯棒与第二芯棒,所述第一芯棒承受抗张力,所述第二芯棒大小比所述第一芯棒小且轻量,来实现弹性履带的轻量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073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弹性履带存在第二芯棒与履带本体接触的面积小,从而第二芯棒与履带本体的接着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在弹性履带的耐久性方面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如以上所述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兼顾轻量化与耐久性的弹性履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弹性履带,包括:环形带状的履带本体,包含弹性体,且具有履带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芯材,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而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以及抗张体,与所述履带本体的所述芯材相比埋设于更靠履带外周侧,且用于对所述履带本体赋予抗张力,并且所述抗张体包括:第一抗张体,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边缘侧;以及第二抗张体,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的所述第二边缘侧,且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所述第一芯材包括: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一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从所述第一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靠近所述第一抗张体来配置;以及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二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实质上不从所述第二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远离所述第二抗张体来配置。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比,履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更小。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比,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厚度更小。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当卷绕于驱动轮时,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位于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履带外周侧的所述第二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6小于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位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履带外周侧的所述第一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5。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卷绕于所述驱动轮时的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5及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6的差(L5-L6)小于所述抗张力未作用于所述抗张体时的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4。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芯材包括朝履带内周侧突出的一对突起部,且所述突起部具有滚轮通过面。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叶片部及所述第二叶片部分别在履带内周侧具有滚轮通过面。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芯材包括第二芯材,所述第二芯材包括:第三叶片部,与所述第一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实质上不从所述第一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远离所述第一抗张体来配置;以及第四叶片部,与所述第二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从所述第二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靠近所述第二抗张体来配置。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是将相同的芯材单元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而朝相反方向配置而成者。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在履带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芯材及所述第二芯材分别包括在履带周向上延伸且用于防止彼此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离的突出部。
本发明理想的是用于所述弹性履带的芯材。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抗张体包括:第一抗张体,埋设于履带本体的第一边缘侧;以及第二抗张体,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的第二边缘侧,芯材包括第一芯材,且所述第一芯材包括: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一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从所述第一抗张体承受抗张力的方式靠近所述第一抗张体来配置;以及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二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实质上不从所述第二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远离所述第二抗张体来配置。
此种弹性履带中,第二叶片部不承受抗张力,因此即便在大的外力作用于弹性履带的情况下,通过位于第二抗张体的履带内周侧的弹性体收缩,也能够将作用于芯材的力分散,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的耐久性。另外,关于第一芯材,能够将第二叶片部形成得比第一叶片部小,所以能够使弹性履带轻量化。另一方面,关于第一芯材,第一叶片部的与履带本体接触的面积大,所以接着力提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履带的耐久性。因此,本发明的弹性履带能够兼顾轻量化与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弹性履带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弹性履带的剖面图。
图3是芯材及抗张体的立体图。
图4是卷绕于驱动轮的弹性履带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1、31:弹性履带
2:履带本体
2a:第一边缘
2b:第二边缘
2i:履带本体的内周面
2o:履带本体的外周面
3、22、32:芯材
3A、22A、32A:第一芯材
3B、22B、32B:第二芯材
4:抗张体
4A:第一抗张体
4B:第二抗张体
5:花纹块
5A:第一花纹块
5B:第二花纹块
6:叶片部
6a:第一叶片部的外表面
6A、23A:第一叶片部
6B、23B:第二叶片部
6b:第一叶片部的内表面
6c:第二叶片部的外表面
6C、23C:第三叶片部
6d:第二叶片部的内表面
6D、23D:第四叶片部
7:驱动部
8:突起部
9:金属帘线层
9a:金属帘线
10、24:滚轮通过面
33:突出部
33A:第一突出部
33B:第二突出部
33C:第三突出部
33D:第四突出部
33E:第五突出部
33F:第六突出部
33G:第七突出部
33H:第八突出部
a:履带周向
b:履带宽度方向
c:履带厚度方向
ci:履带内周侧
co:履带外周侧
CL:中心线
D:驱动轮
L1、L2:长度
L3、L4、L5、L6:距离
t1、t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包括:履带本体2、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芯材3、及用于对履带本体2赋予抗张力的抗张体4。此种弹性履带1例如适合用作建筑机械等的行进体。
履带本体2例如包含橡胶等弹性体。履带本体2理想的是在履带周向上延伸,且为具有由第一边缘2a与第二边缘2b规定的大致一定的宽度的环形带状。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履带周向是弹性履带1的旋转方向,且相当于图1的符号a所示的方向。另外,履带宽度方向是将弹性履带1安装于车辆时的驱动轮D(图4所示)的轴方向,且相当于图1的符号b所示的方向。进而,履带厚度方向是与履带周向a及履带宽度方向b正交的方向,且相当于图1的符号c所示的方向。履带厚度方向c中,将环形带状的弹性履带1的内侧设为履带内周侧ci,将环形带状的弹性履带1的外侧设为履带外周侧co。
本实施方式的履带本体2具有履带外周侧co的外周面2o、及履带内周侧ci的内周面2i。在履带本体2的外周面2o,例如形成有多个花纹块5。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5包括:形成于第一边缘2a侧的第一花纹块5A、及形成于第二边缘2b侧的第二花纹块5B。
本实施方式的芯材3在履带周向a上空开间隔而埋设于履带本体2。芯材3理想的是包含比构成履带本体2的弹性体更硬质的材料。芯材3例如由钢、铸铁等金属材料形成。芯材3也可由硬质树脂形成。芯材3理想的是包含与抗张体4相向地配置的叶片部6。此种芯材3适合用于弹性履带1,能够增强履带本体2并保持履带本体2的形状。
抗张体4理想的是与履带本体2的芯材3相比埋设于更靠履带外周侧co。抗张体4例如包括在履带周向a上延伸的金属帘线层9。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帘线层9中,在履带周向a上延伸的多个金属帘线9a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排列。
本实施方式的抗张体4包括:第一抗张体4A,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第一边缘2a侧;以及第二抗张体4B,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第二边缘2b侧。第一抗张体4A及第二抗张体4B理想的是分别包含金属帘线层9。此种抗张体4能够在履带本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均等地赋予抗张力。
图2是弹性履带1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芯材3包括第一芯材3A。第一芯材3A理想的是包括:与第一抗张体4A相向地配置的第一叶片部6A、以及与第二抗张体4B相向地配置的第二叶片部6B。即,第一芯材3A的叶片部6包括第一叶片部6A与第二叶片部6B。第一叶片部6A例如以从第一抗张体4A承受抗张力的方式靠近第一抗张体4A来配置。第二叶片部6B例如以实质上不从第二抗张体4B承受抗张力的方式远离第二抗张体4B来配置。
此种弹性履带1中,第二叶片部6B不承受抗张力,因此即便在大的外力作用于弹性履带1的情况下,通过位于第二抗张体4B的履带内周侧ci的弹性体收缩,能够将作用于芯材3的力分散。因此,没有大的外力作用于芯材3的担忧,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耐久性。另外,关于第一芯材3A,能够将第二叶片部6B形成得比第一叶片部6A小,所以能够使弹性履带1轻量化。另一方面,关于第一芯材3A,第一叶片部6A的与履带本体2接触的面积大,所以接着力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耐久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能够兼顾轻量化与耐久性。
作为更优选的形态,第一芯材3A包括:将第一叶片部6A与第二叶片部6B连结的驱动部7、以及从驱动部7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驱动部7例如位于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中心线CL上,且将来自驱动轮D(图4所示)的驱动力传递给弹性履带1。此处,中心线CL是履带本体2的第一边缘2a与第二边缘2b之间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中央位置。一对突起部8例如限制驱动轮D、空转轮、滚轮等(省略图示)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位置,从而抑制弹性履带1的脱轮。
突起部8理想的是在履带内周侧ci具有滚轮通过面10。此种第一芯材3A,通过稳定地支撑滚轮(省略图示),能够抑制行进时的振动、噪音,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驾驶舒适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能够利用突起部8支撑滚轮,因此可作为一般的金属履带的替代品来安装。
第二叶片部6B理想的是与第一叶片部6A相比,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长度更小。即,理想的是第二叶片部6B的长度L2小于第一叶片部6A的长度L1。此处,第一叶片部6A的长度L1是从突起部8的第一叶片部6A侧的根部开始至第一叶片部6A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外侧端部为止的长度。另外,第二叶片部6B的长度L2是从突起部8的第二叶片部6B侧的根部开始至第二叶片部6B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外侧端部为止的长度。
第二叶片部6B理想的是与第一叶片部6A相比,履带厚度方向c上的厚度更小。即,理想的是第二叶片部6B的厚度t2小于第一叶片部6A的厚度t1。此处,第一叶片部6A的厚度t1是从第一叶片部6A的履带外周侧co的外表面6a至第一叶片部6A的履带内周侧ci的内表面6b为止的履带厚度方向c上的长度。另外,第二叶片部6B的厚度t2是从第二叶片部6B的履带外周侧co的外表面6c至第二叶片部6B的履带内周侧ci的内表面6d为止的履带厚度方向c上的长度。
此种第一芯材3A中,第二叶片部6B小于第一叶片部6A,所以能够使弹性履带1轻量化。另外,第一叶片部6A与履带本体2接触的面积大,所以接着力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耐久性。
理想的是抗张力未作用于抗张体4时的第二叶片部6B的外表面6c与第二抗张体4B之间的距离L4大于第一叶片部6A的外表面6a与第一抗张体4A之间的距离L3。此处,距离L3是第一叶片部6A的外表面6a与第一抗张体4A的金属帘线层9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另外,距离L4是第二叶片部6B的外表面6c与第二抗张体4B的金属帘线层9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当此种弹性履带1卷绕于驱动轮D(图4所示)时,第二叶片部6B不承受第二抗张体4B的抗张力,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图3是省略弹性履带1的履带本体2的芯材3及抗张体4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芯材3包括第二芯材3B。第二芯材3B理想的是包括:与第一抗张体4A相向地配置的第三叶片部6C、以及与第二抗张体4B相向地配置的第四叶片部6D。即,第二芯材3B的叶片部6包括第三叶片部6C与第四叶片部6D。第三叶片部6C例如以实质上不从第一抗张体4A承受抗张力的方式远离第一抗张体4A来配置。第四叶片部6D例如以从第二抗张体4B承受抗张力的方式靠近第二抗张体4B来配置。
此种弹性履带1中,第三叶片部6C不承受抗张力,因此即便在大的外力作用于弹性履带1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作用于芯材3的力分散,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耐久性。另外,关于第二芯材3B,能够将第三叶片部6C形成得比第四叶片部6D小,所以能够使弹性履带1轻量化。另一方面,第二芯材3B中,第四叶片部6D的与履带本体2接触的面积大,所以接着力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耐久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能够兼顾轻量化与耐久性。
第一芯材3A与第二芯材3B理想的是将相同的芯材单元3U相对于中心线CL而朝相反方向配置而成者。因此,第三叶片部6C与第四叶片部6D相比,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长度更小。另外,第三叶片部6C与第四叶片部6D相比,履带厚度方向c上的厚度更小。第二芯材3B与第一芯材3A同样地包括:将第三叶片部6C与第四叶片部6D连结的驱动部7、以及从驱动部7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此种利用相同的芯材单元3U来配置的第一芯材3A及第二芯材3B能够降低零件的管理成本,从而能够抑制弹性履带1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芯材3A与第二芯材3B在履带周向a上交替地配置。关于此种弹性履带1,由于将承受第一抗张体4A的抗张力的第一叶片部6A与实质上不承受第一抗张体4A的抗张力的第三叶片部6C在履带周向a上交替地配置,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履带周向a上的力均匀地分散。另外,关于所述弹性履带1,由于将承受第二抗张体4B的抗张力的第四叶片部6D与实质上不承受第二抗张体4B的抗张力的第二叶片部6B在履带周向a上交替地配置,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履带周向a上的力均匀地分散。
图4是卷绕于驱动轮D的弹性履带1的侧面示意图。图4中省略了履带本体2的记载。如图4所示,当将弹性履带1卷绕于驱动轮D时,位于第二叶片部6B的履带外周侧co的第二抗张体4B与位于第一叶片部6A的履带外周侧co的第一抗张体4A相比,位于更靠履带内周侧ci的位置。即,当卷绕于驱动轮D时,驱动轮D的中心与位于第二叶片部6B的履带外周侧co的第二抗张体4B之间的距离L6小于驱动轮D的中心与位于第一叶片部6A的履带外周侧co的第一抗张体4A之间的距离L5。
理想的是,卷绕于驱动轮D时的驱动轮D的中心与第一抗张体4A之间的距离L5及驱动轮D的中心与第二抗张体4B之间的距离L6的差(L5-L6)小于未卷绕于驱动轮D时的第二叶片部6B的外表面6c与第二抗张体4B之间的距离L4(图2所示)。所述差(L5-L6)相当于位于第二抗张体4B的履带内周侧ci的弹性体收缩的量。此种弹性履带1即便卷绕于驱动轮D时,第二叶片部6B也不承受抗张力,因此能够将作用于芯材3的力分散,从而能够提高弹性履带1的耐久性。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21的立体图,图6是其平面图。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那样,此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21包括:履带本体2、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芯材22、及用于对履带本体2赋予抗张力的抗张体4。图5中省略了履带本体2的记载,图6中用双点划线记载了履带本体2及抗张体4。
抗张体4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第一抗张体4A,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第一边缘2a侧;以及第二抗张体4B,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第二边缘2b侧。
此实施方式的芯材22包括第一芯材22A与第二芯材22B。第一芯材22A理想的是包括:与第一抗张体4A相向地配置的第一叶片部23A、以及与第二抗张体4B相向地配置的第二叶片部23B。第一芯材22A理想的是包括:将第一叶片部23A与第二叶片部23B连结的驱动部7、以及从驱动部7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
第一叶片部23A及第二叶片部23B理想的是分别在履带内周侧ci具有滚轮通过面24。因此,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芯材22A能够利用第一叶片部23A及第二叶片部23B上的滚轮通过面24来支撑滚轮。
第二芯材22B理想的是包括:与第一抗张体4A相向地配置的第三叶片部23C、以及与第二抗张体4B相向地配置的第四叶片部23D。第二芯材22B理想的是包括:将第三叶片部23C与第四叶片部23D连结的驱动部7、以及从驱动部7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
第三叶片部23C及第四叶片部23D理想的是分别在履带内周侧ci具有滚轮通过面24。因此,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二芯材22B能够利用第三叶片部23C及第四叶片部23D上的滚轮通过面24来支撑滚轮。
第一芯材22A与第二芯材22B理想的是将相同的芯材单元22U相对于中心线CL朝相反方向配置而成者。包含此种芯材22的弹性履带21能够应对叶片部的滚轮,从而能够安装于多个种类的车辆。
图7是进而另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31的平面图。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7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31包括:履带本体2、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芯材32、及用于对履带本体2赋予抗张力的抗张体4。图7中用双点划线记载履带本体2及抗张体4。抗张体4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第一抗张体4A,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第一边缘2a侧;以及第二抗张体4B,埋设于履带本体2的第二边缘2b侧。
本实施方式的芯材32包括第一芯材32A与第二芯材32B。第一芯材32A理想的是包括:与第一抗张体4A相向地配置的第一叶片部23A、以及与第二抗张体4B相向地配置的第二叶片部23B。第一芯材32A理想的是包括:将第一叶片部23A与第二叶片部23B连结的驱动部7、以及从驱动部7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
第二芯材32B理想的是包括:与第一抗张体4A相向地配置的第三叶片部23C、以及与第二抗张体4B相向地配置的第四叶片部23D。第二芯材32B理想的是包括:将第三叶片部23C与第四叶片部23D连结的驱动部7、以及从驱动部7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
第一芯材32A及第二芯材32B理想的是分别包括用于防止彼此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位置偏离的突出部33,突出部33在履带周向a上延伸。在此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芯材32A与第二芯材32B在履带周向a上交替地配置,第一芯材32A与第二芯材32B的突出部33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位置不同。
突出部33例如包括:第一突出部33A,从第一芯材32A的第一叶片部23A侧的突起部8的根部朝履带周向a的其中一侧突出;以及第二突出部33B,朝另一侧突出。理想的是第一突出部33A与第二突出部33B相比,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更大。
另外,突出部33例如包括:第三突出部33C,从第一芯材32A的第二叶片部23B侧的突起部8的根部朝履带周向a的另一侧突出;以及第四突出部33D,朝其中一侧突出。理想的是第三突出部33C与第四突出部33D相比,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更大。
同样地,突出部33例如包括:第五突出部33E,从第二芯材32B的第三叶片部23C侧的突起部8的根部朝履带周向a的其中一侧突出;以及第六突出部33F,朝另一侧突出。理想的是第五突出部33E与第六突出部33F相比,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更大。
另外,突出部33例如包括:第七突出部33G,从第二芯材32B的第四叶片部23D侧的突起部8的根部朝履带周向a的另一侧突出;以及第八突出部33H,朝其中一侧突出。理想的是第七突出部33G与第八突出部33H相比,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更大。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3A、第三突出部33C、第五突出部33E及第七突出部33G的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分别相等。另外,第二突出部33B、第四突出部33D、第六突出部33F及第八突出部33H的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分别相等。
所述实施方式的突出部33中,在履带周向a上邻接的第一芯材32A的第一突出部33A与第二芯材32B的第六突出部33F彼此相接,并且第一芯材32A的第四突出部33D与第二芯材32B的第七突出部33G彼此相接。同样地,所述突出部33中,在履带周向a上邻接的第一芯材32A的第二突出部33B与第二芯材32B的第五突出部33E彼此相接,并且第一芯材32A的第三突出部33C与第二芯材32B的第八突出部33H彼此相接。
此种突出部33能够抑制第一芯材32A与第二芯材32B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偏离,从而防止弹性履带31的脱轮。因此,过大的外力难以作用于弹性履带31,从而能够提高其耐久性。
第一芯材32A与第二芯材32B例如可为通过变更突出部33的形状,来将相同的芯材单元32U相对于中心线CL而朝相反方向配置而成者。此种情况下的突出部33例如可采用如下形状:第一突出部33A、第三突出部33C、第五突出部33E及第七突出部33G分别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夹持第二突出部33B、第四突出部33D、第六突出部33F及第八突出部33H。突出部3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形态,只要是抑制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偏离的形状,则可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变形为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具有图1~图3的基本结构的弹性履带可基于表1的规格来试制。另外,作为比较对象的弹性履带,可试制将两叶片部大的芯材在履带周向上排列的现有例、以及将两叶片部大的芯材与两叶片部小的芯材在履带周向上交替地排列的比较例。测定所述试制的弹性履带的重量,并且将供试履带安装于测试车辆,来测试其耐久性。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轻量化测试>
测定一个供试履带的重量。结果以现有例为100的指数表示,且示出数值越小,轻量化越优异。
<耐久性测试>
在安装于供试履带的测试车辆中,当使异物咬入驱动轮与供试履带之间来驱动时,测定直至芯材损伤的次数。结果以现有例为100的指数表示,且示出数值越大,耐久性越优异。
测试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现有例 比较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突出部
重量(指数) 100 80 80 85
耐久性(指数) 100 80 105 110
根据测试的结果可确认:实施例的弹性履带相对于现有例,轻量化及耐久性优异。另外,可确认:实施例的弹性履带相对于比较例,在维持同等的轻量化的同时耐久性优异。因此,可确认:实施例的弹性履带兼顾轻量化与耐久性。

Claims (11)

1.一种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带状的履带本体,包含弹性体,且具有履带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
芯材,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而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以及
抗张体,与所述履带本体的所述芯材相比埋设于更靠履带外周侧,且用于对所述履带本体赋予抗张力,并且
所述抗张体包括:第一抗张体,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边缘侧;以及第二抗张体,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的所述第二边缘侧,
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
所述第一芯材包括: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一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从所述第一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靠近所述第一抗张体来配置;以及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二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实质上不从所述第二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远离所述第二抗张体来配置,
其中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比,履带厚度方向上的厚度更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比,履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更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当卷绕于驱动轮时,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位于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履带外周侧的所述第二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6)小于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位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履带外周侧的所述第一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卷绕于所述驱动轮时的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5)及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6)的差(L5-L6)小于所述抗张力未作用于所述抗张体时的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抗张体之间的距离(L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材包括朝履带内周侧突出的一对突起部,且
所述突起部具有滚轮通过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部及所述第二叶片部分别在履带内周侧具有滚轮通过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第二芯材,且
所述第二芯材包括:第三叶片部,与所述第一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实质上不从所述第一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远离所述第一抗张体来配置;以及第四叶片部,与所述第二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以从所述第二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靠近所述第二抗张体来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是将相同的芯材单元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而朝相反方向配置而成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在履带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性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材及所述第二芯材分别包括在履带周向上延伸且用于防止彼此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离的突出部。
11.一种芯材,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
CN201910298044.XA 2018-05-16 2019-04-15 弹性履带及芯材 Active CN110497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797A JP7087661B2 (ja) 2018-05-16 2018-05-16 弾性クローラ及び弾性クローラ用芯材
JP2018-094797 2018-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7977A CN110497977A (zh) 2019-11-26
CN110497977B true CN110497977B (zh) 2022-11-11

Family

ID=6858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8044.XA Active CN110497977B (zh) 2018-05-16 2019-04-15 弹性履带及芯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87661B2 (zh)
KR (1) KR102483598B1 (zh)
CN (1) CN110497977B (zh)
TW (1) TWI78131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7331U (zh) * 1978-04-24 1979-11-01
JPS5781973U (zh) * 1980-11-06 1982-05-20
JPH0516845A (ja) * 1991-03-30 1993-01-26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ラの構造及び芯金
JPH08156850A (ja) * 1994-12-05 1996-06-18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クローラ用弾性履帯
JP5264224B2 (ja) 2008-03-12 2013-08-14 カモプラスト コリア株式會社 弾性クローラ
JP200929220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ーラ
JP5624348B2 (ja) 2010-03-30 2014-11-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クロー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817A (zh) 2019-12-16
KR102483598B1 (ko) 2022-12-30
CN110497977A (zh) 2019-11-26
TWI781314B (zh) 2022-10-21
JP7087661B2 (ja) 2022-06-21
JP2019199174A (ja) 2019-11-21
KR20190131419A (ko)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6476A1 (en) Tire
EP3785934A1 (en) Non-pneumatic tire
CN111212745A (zh) 非充气轮胎
CN104968856A (zh) 钢丝帘线和使用其的弹性履带
CN110497977B (zh) 弹性履带及芯材
JP5588284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CN111183045A (zh) 具有厚度可变的腹板的非充气轮胎
US20130033100A1 (en) Crawler core member and rubber crawler
JP5985261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CN110450872B (zh) 弹性履带
AU2013236442B2 (en) Rubber Crawler
JP2018020688A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2007137362A (ja) 弾性クローラ
CN114715301A (zh) 弹性履带
WO2018186145A1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7310375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7314617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CN112441150A (zh) 弹性履带以及芯部件
JP5588283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5670143B2 (ja) ソリッドタイヤ
JP2017171034A (ja) ゴムクローラ
CA2988089A1 (en) Crawler
JP668737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206239A (ja) ゴムクローラ
JP5602268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