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6472B -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6472B
CN110466472B CN201811299713.7A CN201811299713A CN110466472B CN 110466472 B CN110466472 B CN 110466472B CN 201811299713 A CN201811299713 A CN 201811299713A CN 110466472 B CN110466472 B CN 110466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bing
moving
belt
guid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97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6472A (zh
Inventor
金大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0466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6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6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6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95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01Knee, leg or head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9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06Anchoring devices for buck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2Connections between seat belt and buckle tong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8Belt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95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 B60R2022/1957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可以包括:安全带驱动装置,设置在座椅上,在乘客佩戴安全带的状态下连接到腰带,并且在预定方向上移动腰带以在腰带设置在后侧时使腰带能够缠绕乘客的腰部,并且在腰带向前移动时使腰带能够卡在乘客的脚踝和腰部之间;和控制器,接收根据车辆碰撞的发生而产生的信号,并且在接收到冲击信号时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以使腰带能够从后向前移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根据乘客的姿势改变座椅安全带的位置以稳定地约束乘客。
背景技术
安全带已经被用在车辆的座椅上,以保护乘客免受车辆事故发生时产生的冲击。安全带是安全装置,其在发生车辆碰撞时,约束乘客的前部行为,并且允许乘客在正确的位置与气囊接触。
最近,随着自主车辆的开发,座椅配置为在车辆行驶时自由地改变乘客的乘坐姿势。也就是说,当车辆自主行驶时,乘客保持躺卧姿势,并且当乘客在座椅倾斜的状态下佩戴座椅安全带时,座椅安全带的腰带放置在乘客的腹部区域上。
当在上述状态下发生车辆碰撞时,由于腰带挤压乘客的腹部区域,因此对乘客的伤害变得严重,并且腰带滑动并失去其约束力,使得安全带不能稳定地保护乘客。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总体背景的理解,而可能不认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该安全带装置根据乘客的姿势改变座椅安全带的位置以稳定地约束乘客。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可以包括:安全带驱动装置,设置在座椅上,在乘客佩戴座椅安全带的状态下连接到腰带,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腰带以使腰带能够在定位在后侧时缠绕乘客的腰部,并且使腰带能够在向其前侧移动时,卡在乘客的脚踝和腰部之间;和控制器,接收根据车辆碰撞的发生而产生的信号,并且在接收到冲击信号时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以使腰带能够从后侧向前侧移动。
安全带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座椅的两侧上,配置为使腰带能够与之连接,并且配置为根据其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而使腰带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第一移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沿座椅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部上;和第一上下移动装置,设置为可在第一前后移动装置上沿竖直方向移动。这里,腰带连接到第一上下移动装置。
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可以包括在第一引导部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和从第一滑动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这里,第一上下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延伸部上。
第一引导部和第一滑动部可以彼此螺纹联接,并且第一引导部可以从设置在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的第一驱动电动机接收动力,然后旋转,以使第一滑动部能够沿第一引导部移动。
第一上下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织带移动部,设置为可沿第一延伸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第一织带旋转部,设置有带扣部,与第一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并且配置为使带扣部能够旋转。这里,腰带穿过并连接到带扣部。
第一延伸部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齿轮槽,并且第一织带移动部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齿轮槽接合的第一上下移动电动机,以在旋转操作中沿第一齿轮槽移动。
第一织带旋转部可以包括:第一旋转电动机,配置为与第一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和第一旋转板,带扣部围绕第一旋转板联接。这里,第一旋转电动机穿过并联接到第一旋转板的中心。
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形成为覆盖第一织带移动部和第一织带旋转部,并且第一织带移动部和第一织带旋转部可以联接到第一壳体,以使第一织带旋转部能够与第一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前后移动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沿座椅导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引导部上;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设置为可在第二前后移动装置上沿竖直方向移动。此外,第二移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织带引导件,可拆卸地布置在设置于腰带上的舌形件上,并且配置为在移动和联接第二上下移动装置时从舌形件上脱离,并且腰带穿过并连接到织带引导件。
第二前后移动装置可以包括在第二引导部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部和从第二滑动部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这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上。
第二引导部和第二滑动部可以彼此螺纹联接,并且第二引导部可以从设置在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的第二驱动电动机接收动力,然后旋转,以使第二滑动部能够沿第二引导部移动。
第二上下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二织带移动部,设置为可沿第二延伸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第二织带旋转部,配置为与第二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并且当向上移动时联接到织带引导件。
第二延伸部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齿轮槽,并且第二织带移动部可以设置有与第二齿轮槽接合的第二上下移动电动机,以在旋转操作中沿第二齿轮槽移动。
第二织带旋转部可以包括:第二旋转电动机,配置为与第二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和第二旋转板,插入并联接到织带引导件的引导舌形件形成在第二旋转板上。这里,第二旋转电动机穿过并联接到第二旋转板的中心。
可接合地连接到织带引导件的钩状部可以可旋转地设置在腰带的舌形件上,引导舌形件所插入的插入孔和钩状部可接合地连接的接合凹部可以形成在织带引导件上,并且钩状部可以包括钩状杆和导杆。这里,钩状杆可以可旋转地设置在舌形件上,并且当钩状杆插入接合凹部中时,导杆可以从钩状杆延伸以放置在插入孔中。
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形成为覆盖第二织带移动部和第二织带旋转部。这里,第二织带移动部和第二织带旋转部可以联接到第二壳体,以使第二织带旋转部能够与第二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
当输入冲击信号时,控制器可以配置为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以在第一上下移动装置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被操作并向上移动之后,使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和第二前后移动装置能够向前移动。
当输入车辆碰撞信号时,控制器可以配置为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以在第一上下移动装置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被操作并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使第一织带旋转部的第一旋转板能够旋转,从而与带扣部和织带引导件的位置匹配,并且在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和第二前后移动装置向前移动之后,控制器可以向前旋转第一织带旋转部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织带旋转部的第二旋转板,以使腰带能够与乘客的膝盖接合。
安全带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旋转杆,分别设置在座椅的两侧上,旋转杆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相对于其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座椅的前侧,另一端部设置有腰带所连接的引导带扣;和致动器,设置在座椅上以连接到旋转杆的旋转轴,并且传递旋转动力以相对于旋转轴旋转旋转杆。
引导带扣可以可旋转地设置在旋转杆的另一端部上。
扶手支架可以设置在座椅的两侧上,扶手支架中的每个可以在腰带通过安全带驱动装置移动的路径上延伸,并且包围安全带驱动装置以便不暴露于外部。
当腰带通过安全带驱动装置向前移动时,控制器可以向后移动腰带,以定位成卡在乘客的脚踝和膝盖之间。
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座椅角度接收信息,并且当座椅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进行操作。
具有上述配置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使座椅安全带的腰带能够在正常时间约束乘客的腰部,并且使腰带能够在乘客处于躺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移动,使得腰带移动到乘客的膝盖处。因此,腰带约束处于各种姿势的乘客,以确保对乘客的约束力。
腰带移动到膝盖侧,而不挤压处于躺卧位置的乘客的腹部区域,并且因为腰带约束乘客的膝盖,所以乘客被稳定地支承而不偏离座椅。
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将从本文中包括的附图和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更详细地阐述,附图和以下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某些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的视图;和
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是用于描述图1所示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的视图。
可以理解,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呈现了说明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某种简化表示。如这里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的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附图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描述。虽然将结合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另一方面,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且覆盖各种替换、修改、等同物和其它实施例,这些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的视图,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是用于描述图1所示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的视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S上的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在乘客佩戴安全带的状态下,该安全带驱动装置连接到腰带B,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腰带B,以在腰带B定位于后侧时使腰带B能够缠绕乘客的腰部,并且在腰带B向其前方移动时使腰带B能够卡在乘客的脚踝和腰部之间;以及控制器500,接收根据车辆碰撞的发生而产生的信号,并且在接收到冲击信号时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使腰带B能够从后向前移动。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约束乘客的座椅安全带的腰带B的位置被移动,以使腰带B能够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稳定地约束乘客。
到目前为止,本发明包括腰带B所连接的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和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的控制器500。这里,当发生车辆碰撞时,控制器500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确定腰带B的位置。
换言之,座椅安全带包括约束乘客胸部的胸带和约束乘客腰部的腰带B,并且当乘客以正确姿势乘坐时,当前腰带B放置在腰部区域上,但是当乘客以躺卧姿势乘坐时,腰带B放置在腹部区域上,因此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可能对乘客造成附加伤害。
因此,当发生车辆碰撞时,控制器500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将腰带B从后向前移动,使得腰带B卡在乘客的脚踝和膝盖之间,以约束乘客的下半身。
到目前为止,控制器500还根据座椅角度接收信息,并且可以在座椅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进行操作。这里,预先存储在控制器500中的预定角度对应于乘客的姿势,如果座椅角度未达到设定角度,则控制器判断乘客处于坐立位置,并且当座椅角度达到设定角度时,控制器判断乘客处于躺卧位置。
因此,当座椅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控制器500操作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朝向乘客的膝盖侧移动腰带B,使得腰带B约束乘客的下半身。
传送到控制器500的关于座椅角度的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根据倾斜角度来判断。
如上所述,当乘客将座椅放平并以躺卧姿势乘坐时,控制器500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将腰带B从腹部区域移动到膝盖区域,使得能够防止当发生车辆碰撞时,由于腰带B挤压乘客的腹部区域而造成的伤害,并且因为腰带B约束乘客的下半身,所以乘客可以被稳定地支承而不偏离座椅。
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如在图1、图2和图3中可以看到的,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座椅S两侧上的第一移动机构200和第二移动机构300,并且腰带B连接到这些移动机构。此外,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配置为根据它们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而使腰带B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包括第一移动机构200和第二移动机构300,并且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座椅S的两侧上,使得在乘客佩戴安全带的状态下,腰带B可以被移动以卡在膝盖上。
这里,第一移动机构200可以设置在锚定侧,第二移动机构300可以设置在其带扣侧。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移动机构200可以包括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和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该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沿座椅导轨R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部220上,该第一上下移动装置设置为可在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上沿竖直方向移动。这里,腰带B连接到第一上下移动装置。
像这样,第一移动机构200包括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和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腰带B可以通过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沿第一引导部220移动,使得腰带B可以在其前后方向上移动。
这里,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可以包括在第一引导部220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部242和从第一滑动部242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44,第一延伸部配置为使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能够可移动地设置在其上。此第一滑动部242形成为围绕第一引导部220并且可以沿第一引导部220移动,第一延伸部244形成为朝向腰带B向上延伸,使得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朝向腰带B移动。
下面描述第一移动机构20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如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第一引导部220和第一滑动部242彼此螺纹联接,并且第一引导部220从设置在车辆的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的第一驱动电动机246接收动力,然后旋转,使得第一滑动部242可以沿第一引导部220移动。
换言之,螺纹形成在第一引导部220的外周面上,并且第一滑动部242形成为围绕第一引导部220并通过形成在其内周面上的螺纹与第一引导部220螺纹联接。由于上述配置,当第一引导部220通过第一驱动电动机246旋转时,第一滑动部242可以沿第一引导部220的螺纹移动。
这里,第一驱动电动机246可以设置在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第一驱动电动机246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G1,第一引导部220设置有用于接收动力的齿轮G2,因此第一引导部220通过第一驱动电动机246旋转,并且连接到第一引导部220的第一滑动部242可以在其前后方向上移动。
同时,如图4所示,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可以包括:第一织带移动部262,设置为可沿第一延伸部24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设置有带扣部266,该第一织带旋转部与第一织带移动部262一起移动,并且配置为使带扣部266能够旋转。这里,腰带B穿过并连接到带扣部。
由于上述配置,腰带B所连接的带扣部266可以通过第一织带移动部262沿竖直方向拉动和移动,并且带扣部可以通过第一织带旋转部264沿前后方向移动以改变其位置。
第一齿轮槽244a形成在第一延伸部244上并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齿轮槽244a接合的第一上下移动电动机262a,以在旋转操作中沿第一齿轮槽244a移动。结果,因为第一上下移动电动机262a与第一齿轮槽244a接合,所以当操作第一上下移动电动机262a时,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可以沿第一齿轮槽244a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除了上述之外,第一织带旋转部264可以包括第一旋转电动机264a和第一旋转板264b,该第一旋转电动机配置为与第一织带移动部262一起移动,带扣部266围绕该第一旋转板联接。这里,第一旋转电动机264a穿过并联接到第一旋转板的中心。
如在图4和图6中可以看到的,第一织带旋转部264包括第一旋转电动机264a和第一旋转板264b,并且第一旋转板264b设置有腰带B所连接的带扣部266,因此当通过第一旋转电动机264a旋转第一旋转板264b时,带扣部266旋转,从而能够改变腰带B的位置。
通过将第一旋转电动机264a配置为与第一织带移动部262一起移动,第一旋转板264b可以沿第一旋转电动机264a和第一织带移动部262的移动方向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到目前为止,第一移动机构还包括形成为覆盖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的第一壳体280,并且当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联接到第一壳体280时,第一织带旋转部264可以与第一织带移动部262一起移动。换言之,由于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在第一壳体280中固定到第一壳体280,所以当第一织带移动部262沿第一延伸部24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壳体280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可以沿第一织带移动部262移动。此外,由于第一壳体280中的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未暴露于外部,所以防止外观设计方面的劣化,并且可以防止当操作第一织带移动部262和第一织带旋转部264时由外部因素导致的操作误差。
像这样,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移动机构200在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移动腰带B。
同时,如图7所示,第二移动机构300包括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该第二前后移动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沿座椅导轨R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引导部320上,该第二上下移动装置设置为可在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上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织带引导件400,该织带引导件可拆卸地布置在设置于腰带B上的舌形件T上,并且配置为在移动和联接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时从舌形件T上脱离。这里,腰带B穿过并连接到织带引导件。
像这样,第二移动机构300包括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腰带B可以通过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沿第二引导部320移动,使得腰带B可以在其前后方向上移动。
这里,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可以包括在第二引导部320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部342和从第二滑动部342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344。另外,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上。此第二滑动部342形成为围绕第二引导部320并且连接成沿第二引导部320移动,第二延伸部344形成为朝向腰带B向上延伸,使得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朝向腰带B移动。
下面描述第二移动机构30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如在图7中可以看到的,第二引导部320和第二滑动部342彼此螺纹联接,并且第二引导部320从设置在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的第二驱动电动机346接收动力,然后旋转,使得第二滑动部342可以沿第二引导部320移动。
换言之,螺纹形成在第二引导部320的外周面上,并且在第二滑动部围绕第二引导部320的状态下,第二滑动部342通过形成在其内周面上的螺纹与第二引导部320螺纹联接。由于上述配置,当通过第二驱动电动机346旋转第二引导部320时,第二滑动部342可以沿第二引导部320的螺纹移动。
这里,第二驱动电动机346可以设置在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第二驱动电动机346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G3,第二引导部320设置有用于接收动力的齿轮G4,因此第二引导部320通过第二驱动电动机346旋转,并且连接到第二引导部320的第二滑动部342可以在其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7所示,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可以包括:第二织带移动部362,设置为可沿第二延伸部34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配置为与第二织带移动部362一起移动,并且当向上移动时联接到织带引导件400。
由于上述配置,腰带B所连接的织带引导件400可以通过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这里,织带引导件400可拆卸地布置在设置于腰带B上的舌形件T上,腰带B穿过并连接到织带引导件,并且织带引导件形成为当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的第二织带旋转部364联接到舌形件T时,从舌形件T上脱离,因此能够通过织带引导件400在腰带B所连接的舌形件上的移动来移动腰带B。
第二齿轮槽344a形成在第二延伸部344上并在该第二延伸部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可以设置有与第二齿轮槽344a接合的第二上下移动电动机362a,以在旋转操作中沿第二齿轮槽344a移动。结果,由于第二上下移动电动机362a与第二齿轮槽344a接合,所以当操作第二上下移动电动机362a时,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可以沿第二齿轮槽344a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除了上述之外,第二织带旋转部364可以包括第二旋转电动机364a和第二旋转板364b,该第二旋转电动机配置为与第二织带移动部362一起移动,该第二旋转板具有形成在其上且插入并联接到织带引导件400的引导舌形件366。这里,第二旋转电动机364a穿过并联接到第二旋转板的中心。
如图7所示,第二织带旋转部364包括第二旋转电动机364a和第二旋转板364b,并且第二旋转板364b设置有插入并联接到织带引导件400的引导舌形件366,因此能够与织带引导件400一起改变腰带B的位置。
通过将第二旋转电动机364a配置为与第二织带移动部362一起移动,第二旋转板364b可以沿第二旋转电动机364a和第二织带移动部362的移动方向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到目前为止,第二移动机构还包括形成为覆盖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的第二壳体380,并且当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联接到第二壳体380时,第二织带旋转部364可以与第二织带移动部362一起移动。
换言之,因为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设置在第二壳体380中并固定到该第二壳体,所以当第二织带移动部362沿第二延伸部34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第二壳体380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可以沿第二织带移动部362移动。此外,由于第二壳体380中的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不暴露于外部,所以防止外观设计方面的劣化,并且可以防止当操作第二织带移动部362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时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操作误差。
像这样,能够通过上述第二移动机构300在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移动腰带B。
同时,织带引导件400的具体描述如下。如图8和图9所示,可接合地连接到织带引导件400的钩状部T10可旋转地设置在腰带B的舌形件T上,引导舌形件366所插入的插入孔420和钩状部T10可接合地连接的接合凹部440形成在织带引导件400上,并且钩状杆T12和导杆T14可以形成在钩状部T10上。这里,钩状杆可旋转地设置在舌形件T上,并且当钩状杆插入接合凹部440中时,导杆T14从钩状杆T12延伸以放置在插入孔420中。
换言之,钩状部T10可旋转地设置在腰带B的舌形件T上,并且钩状部T10插入织带引导件400的接合凹部440中,因此织带引导件400不偏离舌形件T。钩状部T10包括联接到织带引导件400的钩状杆T12和引导舌形件366所联接的导杆T14。
如图8所示,在设置在舌形件T上的钩状部T10的钩状杆T12插入织带引导件400的接合凹部440中的状态下,当引导舌形件366插入织带引导件400的插入孔420中时,钩状部T10的导杆T14通过引导舌形件366推动并旋转。如上所述,当钩状部T10通过引导舌形件366旋转时,舌形件T和织带引导件400可以随着钩状杆T12偏离接合凹部440而分离。由于上述配置,在引导舌形件366插入织带引导件400的状态下,当第二移动机构300移动时,连接到织带引导件400的腰带B被一起拉动并移动,使得能够改变腰带B的位置。
同时,当输入冲击信号时,控制器500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使得在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被操作并向上移动之后,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和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能够向前移动。
如上所述,当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时,随着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被操作并向上移动,腰带B偏离乘客的腰部区域,然后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和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向前移动,使得能够最小化腰带B与乘客腿部的干扰,从而确保可操作性。
当输入车辆碰撞信号时,控制器500控制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使第一织带旋转部264的第一旋转板264b能够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被操作并向上移动的状态下旋转,从而与带扣部266和织带引导件400的位置匹配。此时,当插入引导舌形件366时,织带引导件400偏离舌形件T以移动到可移动状态,并且当第一上下移动装置260和第二上下移动装置360被操作并向上移动时,腰带B与乘客的腰部区域间隔开。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当前状态下,在第一前后移动装置240和第二前后移动装置340向前移动之后,控制器向前旋转第一织带旋转部264的第一旋转板264b和第二织带旋转部364的第二旋转板364b,因此腰带B卡在乘客的膝盖上。结果,乘客的下半身被腰带B约束,使得能够保持乘客坐在座椅上的状态,并且防止由于腰带B挤压乘客的腹部区域而造成的伤害。
同时,如图16所示,扶手支架800可以设置在座椅的两侧上,扶手支架中的每个在腰带B通过安全带驱动装置100移动的路径上延伸,并且围绕安全带驱动装置100以便不暴露于外部。由于上述配置,第一移动机构200和第二移动机构300没有被扶手支架800暴露,所以可以确保外观方面的设计,并且能够防止第一移动机构200和第二移动机构300在其操作期间干扰乘客。
同时,当腰带B通过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向前移动时,控制器500向后移动腰带B以定位成卡在乘客的脚踝和膝盖之间,使得在腰带B被卡在乘客膝盖侧的状态下,腰带B可以更稳定地约束乘客的下半身。
同时,作为安全带驱动装置1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4所示,安全带驱动装置100可以包括:旋转杆600,分别设置在座椅两侧上,旋转杆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相对于其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座椅的前侧,另一端部设置有腰带B所连接的引导带扣620;和致动器700,设置在座椅上以连接到旋转杆600的旋转轴,并且传递旋转动力以相对于旋转轴旋转旋转杆600。这里,引导带扣620可旋转地设置在旋转杆600的另一端部上。
换言之,旋转杆600可以可旋转地设置在座椅框架上,并且从座椅的前侧延伸到后侧,以通过引导带扣620连接到腰带B。结果,如图15所示,当旋转杆600相对于座椅前侧的轴向中心朝向上前侧旋转时,腰带B可以被向前拉动以卡在乘客的膝盖侧。
电动机可以用作将动力传递到旋转杆600的致动器700,该致动器设置在座椅框架上并连接到旋转杆600的一个端部,因此该致动器提供动力以便于旋转杆600在操作时旋转。
具有上述配置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使座椅安全带的腰带B能够在正常时间约束乘客的腰部,并且使腰带B能够在乘客处于躺卧位置的状态下向前移动,使得腰带移动到乘客的膝盖处。因此,腰带约束处于各种姿势的乘客,以确保对乘客的约束力。
腰带B移动到膝盖侧,而不挤压处于躺卧位置的乘客的腹部区域,并且因为腰带B约束乘客的膝盖,所以乘客被稳定地支承而不偏离座椅。
为了在所附权利要求中便于解释和准确定义,词语“上部”、“下部”、“内部”、“外部”、“上”、“下”、“上部的”、“下部的”、“向上”、“向下”、“前部”、“后部”、“背部”、“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的”、“外部的”、“内”、“外”、“向前”和“向后”用于参照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件的位置来描述这些特征。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它们并不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鉴于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选择和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及其各种替换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所述安全带装置包括:
安全带驱动装置,设置在座椅上,在乘客佩戴座椅安全带的状态下连接到腰带,并且在第一预定方向上移动所述腰带以在所述腰带设置在后侧时使所述腰带能够缠绕所述乘客的腰部,并且在所述腰带向前移动时使所述腰带能够卡在所述乘客的脚踝和腰部之间;和
控制器,配置为用于接收根据车辆碰撞的发生而产生的信号,并且在接收到所述信号时控制所述安全带驱动装置,以使所述腰带能够在从后向前移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安全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配置为使所述腰带能够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连接,并且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在预定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所述腰带能够在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
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沿座椅导轨在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部上;和
第一上下移动装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前后移动装置上沿第二预定方向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腰带连接到所述第一上下移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前后移动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和从所述第一滑动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上下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部彼此螺纹联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的第一驱动电动机接收动力,然后旋转,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一引导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下移动装置包括:
第一织带移动部,设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二预定方向上移动;和
第一织带旋转部,设置有带扣部,与所述第一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并且配置为使所述带扣部能够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腰带穿过并连接到所述带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齿轮槽,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织带移动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槽接合的第一上下移动电动机,以在所述第一上下移动电动机的旋转操作中沿所述第一齿轮槽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织带旋转部包括:
第一旋转电动机,选择性地能够与所述第一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和
第一旋转板,所述带扣部围绕所述第一旋转板联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电动机穿过并联接到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还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织带移动部和所述第一织带旋转部,
其中,所述第一织带移动部和所述第一织带旋转部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以使所述第一织带旋转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
第二前后移动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沿座椅导轨在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引导部上;和
第二上下移动装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前后移动装置上沿第二预定方向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还包括:
织带引导件,可拆卸地布置在设置于所述腰带上的舌形件上,并且配置为在移动并联接所述第二上下移动装置时从所述舌形件上脱离,并且
其中,所述腰带穿过并连接到所述织带引导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前后移动装置包括能够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部和从所述第二滑动部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上下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彼此螺纹联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座椅导轨或底面上的第二驱动电动机接收动力,然后旋转,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二引导部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上下移动装置包括:
第二织带移动部,设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第二预定方向上移动;和
第二织带旋转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并且当向上移动时联接到所述织带引导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齿轮槽,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织带移动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槽接合的第二上下移动电动机,以在所述第二上下移动电动机的旋转操作中沿所述第二齿轮槽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织带旋转部包括:
第二旋转电动机,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和
第二旋转板,插入并联接到所述织带引导件的引导舌形件形成在所述第二旋转板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电动机穿过并联接到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中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可接合地连接到所述织带引导件的钩状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腰带的舌形件上,所述引导舌形件所插入的插入孔和所述钩状部可接合地连接的接合凹部形成在所述织带引导件上,并且所述钩状部包括钩状杆和导杆,并且
其中,所述钩状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舌形件上,并且当所述钩状杆插入所述接合凹部中时,所述导杆从所述钩状杆延伸以放置在所述插入孔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还包括:
第二壳体,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二织带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织带旋转部,
其中,所述第二织带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织带旋转部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二织带旋转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织带移动部一起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安全带驱动装置包括:
旋转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所述旋转杆中的每个的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旋转杆的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前侧,第二端部设置有所述腰带所连接的引导带扣;和
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座椅上以连接到所述旋转杆的旋转轴,并且传递旋转动力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带扣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部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为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其中,扶手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并且
其中,每个扶手支架在所述腰带通过所述安全带驱动装置移动的路径上延伸,并且包围所述安全带驱动装置以不暴露于外部。
CN201811299713.7A 2018-05-11 2018-11-02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Active CN110466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54180A KR102542954B1 (ko) 2018-05-11 2018-05-11 차량용 안전벨트 장치
KR10-2018-0054180 2018-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6472A CN110466472A (zh) 2019-11-19
CN110466472B true CN110466472B (zh) 2023-01-24

Family

ID=6833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9713.7A Active CN110466472B (zh) 2018-05-11 2018-11-02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4106B2 (zh)
KR (1) KR102542954B1 (zh)
CN (1) CN110466472B (zh)
DE (1) DE10201822071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0537B4 (de) 2020-01-17 2023-10-0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Kraftfahrzeugsitz und einer Insassenrückhaltevorrichtung
CN118025064A (zh) * 2020-12-25 2024-05-14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座椅
CN115556698A (zh) * 2021-07-02 2023-01-03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用于汽车座椅的下肢约束装置
KR102508966B1 (ko) * 2021-08-26 2023-03-14 박동한 안전벨트반자동체결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9206A (en) * 1992-01-22 1993-06-15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Automatic locking tether for vehicle seat
US5236220A (en) * 1992-04-30 1993-08-17 Allied Signal Inc. Stowable telescoping seat belt mechanism
CN101580050A (zh) * 2008-05-14 2009-11-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安全带系统
CN105667448A (zh) * 2014-12-05 2016-06-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
JP2016190596A (ja) * 2015-03-31 2016-11-1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06476748A (zh) * 2015-08-25 2017-03-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6584A (en) * 1968-03-11 1971-01-19 Lewis B Simo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ve seat
FR2411615A1 (fr) 1977-12-15 1979-07-13 Peugeot Ceinture de securite passiv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KR19990011240U (ko) 1997-08-30 1999-03-25 이형도 차량용 안전벨트장치
KR101090826B1 (ko) * 2009-09-17 2011-12-08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차량용 시트벨트 버클
US8439448B2 (en) * 2010-08-17 2013-05-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ckle for center occupant for bench seat with extended travel
US20150217720A1 (en) * 2014-02-04 2015-08-0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at belt assembly
US9802570B1 (en) 2016-09-08 2017-10-31 Fca Us Llc Movable buckle mount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9206A (en) * 1992-01-22 1993-06-15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Automatic locking tether for vehicle seat
US5236220A (en) * 1992-04-30 1993-08-17 Allied Signal Inc. Stowable telescoping seat belt mechanism
CN101580050A (zh) * 2008-05-14 2009-11-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安全带系统
CN105667448A (zh) * 2014-12-05 2016-06-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
JP2016190596A (ja) * 2015-03-31 2016-11-1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06476748A (zh) * 2015-08-25 2017-03-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42954B1 (ko) 2023-06-14
DE102018220714B4 (de) 2023-05-04
CN110466472A (zh) 2019-11-19
US20190344747A1 (en) 2019-11-14
US10604106B2 (en) 2020-03-31
DE102018220714A1 (de) 2019-11-14
KR20190129472A (ko)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6472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JP7040403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EP3296151B1 (en) Vehicle seat
EP3606786B1 (en) Seating system for vehicles, particularly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N110304012B (zh) 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11516636B (zh)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JP2016210405A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1673529B2 (en)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safety device
CN116234729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DE102018214880A1 (de) Sitzanordnung
JP201916295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1318903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EP2364888B1 (en) Seatbelt device
JPWO2018101019A1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ート
US11794612B2 (e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0979106A (zh) 车辆用座椅
JP6748389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463581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0949198B (zh) 车辆座椅系统
JP202202807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060827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1383732B1 (ko) 시트벨트 프리텐셔너
JP2019156130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0160253B1 (ko) 자동차의 시트벨트 자동높이조절장치
JP2014166807A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