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9198B - 车辆座椅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9198B
CN110949198B CN201910807009.6A CN201910807009A CN110949198B CN 110949198 B CN110949198 B CN 110949198B CN 201910807009 A CN201910807009 A CN 201910807009A CN 110949198 B CN110949198 B CN 110949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occupant
webbing
seat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70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9198A (zh
Inventor
关塚诚
大野光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9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9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9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9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09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cushion, e.g. back-rest hinged on the bottom to the cushion and linked on the top to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5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with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adjustments, e.g. height of headrest following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84Adjustable seat-cushion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7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with weight compens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9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with simultaneous height and inclination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系统。在车辆座椅系统中,在乘员的体格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限制座椅座垫与对应于座椅靠背的倾角的可降低极限值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降低。这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所述乘员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系统,所述车辆座椅系统被构造成包括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被构造成包括车辆座椅的车辆座椅系统设有系统构造装置,所述车辆座椅被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车辆的乘员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系统构造装置的示例包括:座椅安全带装置,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织带约束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身体;倾角调节器装置,所述倾角调节器装置改变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朝着车辆后侧倾斜的角度;以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改变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的车辆竖直方向的高度(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11-213149(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2-211353(专利文献2))。
然而,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不通过升降装置跟随车辆座椅的车辆竖直方向移动的构造中,取决于诸如乘员的体格、就座位置和坐姿的因素,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可能由于乘员在车辆座椅中的就座位置或坐姿的改变、织带张力的增大等而减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车辆座椅系统,所述车辆座椅系统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
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包括车辆座椅、座椅安全带装置、就座状态改变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乘员的至少腰部区域。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被移动以便改变就座状态,该就座状态是乘员的就座位置或乘员的坐姿。该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或者车辆座椅与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一个或两者,通过就座状态改变装置来限制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的致动移动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作为乘员在车辆座椅中的就座位置或坐姿的就座状态通过移动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应注意,通过控制装置,基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或车辆座椅与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一个或两者,限制由就座状态改变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控制装置的这种限制能够基于乘员的体格或车辆座椅与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一个或两者,来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例如在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和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的改变。
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包括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座椅座垫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并且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限制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由升降装置构成,并且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通过升降装置的致动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乘员在车辆座椅中的就座位置通过座椅座垫的这种升高或降低而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改变。
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换句话说,被带扣保持的锁舌处的织带的位置)被布置成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部区域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的情况下,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和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可减少。应注意,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由控制装置限制。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的限制使得能够限制乘员的腰部区域与座椅座垫一起降低。
根据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限制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就座在车辆座椅内的乘员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限制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
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乘员的腰部区域被定位成与乘员具有大体格的情况下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如上所述在乘员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限制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使得能够抑制具有小体格的乘员的腰部区域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定位。
根据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包括倾角调节器装置,倾角调节器装置被致动以使座椅靠背绕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并且,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限制座椅座垫的降低,使得随着通过倾角调节器装置使座椅靠背的朝着车辆后侧的倾斜角度增大,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减小。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倾角调节器装置被致动时,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绕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由此改变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坐姿。
随着座椅靠背的朝着车辆后侧的倾斜角度增大,朝着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部区域(换句话说,乘员的骨盆)的车辆后侧的倾斜也增大。当乘员的腰部区域朝着车辆后侧的倾斜以这种方式增大时,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和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之间的重叠量可能减少。
如果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换句话说,被带扣保持的锁舌处的织带上的位置)要被布置成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部区域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和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可能减少。
随着通过倾角调节器装置使座椅靠背朝着车辆后侧的倾斜角度增大,限制座椅靠背的降低,以便减小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
根据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在与对应于可降低极限值的所述座椅靠背的朝着所述车辆后侧的枢转角度相比所述座椅靠背已经进一步朝着所述车辆后侧枢转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致动所述升降装置以使所述座椅座垫升高到至少所述可降低极限值,其中,所述可降低极限值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所述可降低范围的下限。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当与对应于座椅座垫的可降低极限值的所述座椅靠背的朝着所述车辆后侧的枢转角度相比所述座椅靠背已经进一步朝着所述车辆后侧枢转时,升降装置被控制装置致动。升降装置的致动将座椅座垫至少升高到与该状态下的座椅靠背的枢转角度对应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极限值。
根据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构成由控制装置引起的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的可降低极限值被构造成使得:在由带扣保持的锁舌处的织带的折回位置与乘员的臀点处于相同车辆竖直方向位置,或者处于与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布置的位置处。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座椅座垫能够使用升降装置降低至可降低极限值,该可降低极限值构成由控制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以这种方式,在座椅座垫已经被降低至可降低极限值的状态下,在由带扣保持的锁舌处的织带的折回位置被布置为与乘员的臀点处于相同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布置为与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因此,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被布置成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部区域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
根据第七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包括车辆座椅、座椅安全带装置、预张紧器以及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乘员的至少腰部区域。预张紧器被构造成致动以移动带扣以便增大织带的张力。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限制预张紧器的致动。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当预张紧器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被佩戴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身体上的状态下被致动时,带扣移动,以使得设置到织带的锁舌与带扣一起移动。这提高了织带的张力,由此增大来自织带的对乘员的身体的约束力。
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与乘员具有大体格的情况下相比,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易于变小。如果预张紧器被致动从而在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小的状态下使锁舌与带扣一起移动,则织带可能沿着乘员的身体移动。织带的这种移动会导致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改变,例如通过改变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实现。
在该车辆座椅系统中,通过控制装置基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限制预张紧器的致动。这使得与其中预张紧器被致动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
根据第八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七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比预定大小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限制预张紧器的致动。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预张紧器的致动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体格比预定大小小的情况下受控制装置限制。
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乘员的腰部区域被定位成与在乘员具有大体格的情况下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因此,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如果乘员的腰部区域与座椅座垫一起降低,则织带易于沿乘员的身体移动,使得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更可能改变。
如上所述,在乘员的体格比预定大小小的情况下,通过限制预张紧器的致动来抑制织带在具有小体格的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
根据第九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包括车辆座椅、座椅安全带装置、预张紧器、就座状态改变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乘员的至少腰部区域。预张紧器被构造成致动以移动带扣以便增大织带的张力。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被移动以便改变就座状态,该就座状态是乘员的就座位置或乘员的坐姿。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车辆座椅和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限制预张紧器的致动。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预张紧器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被佩戴在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身体上的状态下致动,由此移动带扣,并且使设置到织带的锁舌与带扣一起移动。这提高了织带的张力,由此增大来自织带的对乘员的身体的约束力。
在该车辆座椅系统中,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的致动移动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作为乘员在车辆座椅中的就座位置或坐姿的就座状态通过移动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取决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就座状态,当预张紧器被致动并且锁舌随着带扣一起移动时,织带可沿乘员的身体移动,由此改变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例如通过改变乘员的腰部(骨盆)和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实现。
应注意,在该车辆座椅系统中,通过致动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移动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由此改变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预张紧器的致动由控制装置基于车辆座椅和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限制。
根据第十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九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座椅座垫能够通过致动就座状态改变装置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并且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座垫与预定位置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布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在根据第十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致动就座状态改变装置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乘员在车辆座椅中的就座位置通过座椅座垫的这种升高或降低而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改变。
例如,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被布置成与乘员的腰部区域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的状态下,织带易于由于预张紧器的致动而沿乘员的身体移动,使得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易于改变。因此,在座椅座垫与预定位置相比已经进一步降低的状态下,预张紧器的致动被控制装置限制。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十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在由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升降范围内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的所述座椅座垫的车辆竖直方向下限被设置成使得在由所述带扣保持的所述锁舌处的所述织带的折回位置与所述乘员的臀点处于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使得所述折回位置处于与所述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所述车辆下侧布置的位置处。
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座椅座垫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是被带扣保持的锁舌处的织带的折回位置高于乘员的臀点的位置的情况下,预张紧器的致动被控制装置限制。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是根据第七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座椅靠背能够绕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靠背与预定角度相比已经进一步朝着所述座椅后侧枢转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绕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由此改变乘员在车辆座椅中的坐姿。
随着座椅靠背的朝着车辆后侧的倾斜角度增大,朝着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部区域(换句话说,乘员的骨盆)的车辆后侧的倾斜也增大。当乘员的腰部区域朝着车辆后侧的倾斜以这种方式增大时,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和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之间的重叠量减小。在这种状态下,当预张紧器被致动时,织带易于沿乘员的身体移动,使得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更可能改变。
在座椅靠背与预定角度相比已经进一步朝着车辆后侧枢转的状态下,预张紧器的致动被控制装置限制。
如上所述,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能够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例如乘员的腰部区域(骨盆)和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之间的重叠量的改变,由此使得能够抑制由于织带的佩戴状态改变而使得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使得能够限制乘员的腰部区域与座椅座垫一起降低,使得能够限制乘员的腰部区域与带扣相比进一步朝着座椅下侧移动,并且由此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根据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使得能够抑制具有小体格的乘员的腰部区域被布置成与带扣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由此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根据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使得当乘员的身体朝着车辆后侧大幅度倾斜时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座椅靠背已经与对应于座椅座垫的可降低极限值的座椅靠背朝着车辆后侧的枢转角度相比朝着车辆后侧进一步枢转的情况下,乘员的腰部区域与座椅座垫一起升高到座椅座垫的至少可降低极限值,由此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根据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使得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能够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部区域相比被布置成进一步朝着座椅下侧,由此使得能够抑制由座椅座垫的降低引起的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与致动预张紧器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使得能够抑制由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引起的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能够抑制织带在具有小体格的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基于车辆座椅与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限制预张紧器的致动。这使得能够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的改变,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十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座椅座垫与预定位置相比已经进一步降低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由于预张紧器的致动而改变,使得能够抑制由织带的佩戴状态的改变引起的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由于预张紧器的致动而改变,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座椅靠背与预定角度相比已经进一步朝着车辆后侧枢转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织带在乘员的身体上的佩戴状态改变,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约束乘员的身体的能力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左侧观察的示出应用有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的车辆车室内部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中的座椅靠背的倾角和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极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的部分(A)是示出在座椅座垫降低之前乘员的身体与带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4的部分(B)是示出在座椅座垫已经降低的状态下的乘员的身体与带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5的部分(A)是示出在座椅座垫降低之前乘员的身体与带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5的部分(B)是示出在座椅座垫已经降低的状态下的乘员的身体与带扣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大腿部织带的重叠量变化的侧视图。
图6的部分(A)是示出当倾角小时乘员的骨盆的状态和大腿部织带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的部分(B)是示出当倾角大时乘员的骨盆的状态和大腿部织带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中的座椅靠背的倾角和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可降低极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左侧观察的示出应用有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的车辆车室内部的侧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乘员的体格比预定大小小的情况下座椅靠背的倾角与禁止预张紧器的致动的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的下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乘员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的情况下座椅靠背的倾角与禁止预张紧器的致动的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的下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乘员的体格比预定大小小的情况下座椅靠背的倾角与禁止预张紧器的致动的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的下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中在乘员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的情况下座椅靠背的倾角与禁止预张紧器的致动的由升降装置引起的座椅座垫的降低的下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考图1至图13的关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解释。应注意,在每幅图中,箭头FR指示前侧(车辆前侧),箭头LH指示车辆宽度方向左侧,并且箭头UP指示应用有车辆座椅系统10的车辆12的车辆上侧。
在下文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先前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构造基本相同的构造被分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10包括车辆座椅14。车辆座椅14被构造成包括构成就座单元的座椅座垫16和构成靠背的座椅靠背18。车辆座椅14还包括用作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的倾角调节器装置20。倾角调节器装置20包括轴22。轴22的中心轴线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座椅座垫16的框架的车辆后侧部分和座椅靠背18的框架的车辆下侧部分通过轴22机械地联接在一起。座椅靠背18能够绕轴22在车辆前后方向(图1中的箭头A1方向或相反的箭头A2方向)上枢转。
倾角调节器装置20包括倾角调节器马达24。倾角调节器马达24例如被设置到座椅靠背18。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输出轴例如被联接到设置到轴22的齿轮链26,齿轮链26用作减速装置和驱动力传递装置。座椅靠背18通过来自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驱动力绕轴22枢转。如图2所示,倾角调节器马达24被电连接到安装到车辆12的电池(图中未示出),并且此外通过倾角调节器马达驱动器28被电连接到控制装置30。
控制装置30被电连接到倾角调节器开关32。当倾角调节器开关32被操作时,作为电信号的倾角调节器操作信号从倾角调节器开关32输出,并且倾角调节器操作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器30。当倾角调节器操作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时,从控制装置30输出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是基于倾角调节器操作信号的电信号。从控制装置30输出的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被输入倾角调节器马达驱动器28,并且倾角调节器马达驱动器28基于输入的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来控制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驱动。
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4还包括用作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的升降装置34。升降装置34包括升降马达36。升降马达36的输出轴例如通过减速装置(诸如减速齿轮链)被机械地联接到用作升降构件的连杆38。升降马达36的驱动力使得每个连杆38的一个端部绕着一条轴线在一个方向(图1中的箭头B1方向或相反的箭头B2方向)上枢转,该轴线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并且这种枢转引起每个连杆38的另一个端部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枢转。连杆38的另一个端部被机械地联接到座椅座垫16的座垫支撑构件,使得座椅座垫16通过连杆18的枢转而升高或降低。
如图2所示,升降马达36通过升降马达驱动器40被电连接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被电连接到升降开关42。当升降开关42被操作时,作为电信号的升降操作信号从升降开关42输出,并且升降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30。当升降操作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时,作为基于升降操作信号的电信号的升降驱动控制信号从控制装置30输出。从控制装置30输出的升降驱动控制信号被输入到升降马达驱动器40,并且升降马达驱动器40基于输入的升降驱动控制信号来控制升降马达36的驱动。
车辆座椅系统10还包括座椅安全带装置44。座椅安全带装置44包括卷收器46。卷收器46在车辆12的中柱48的车辆下侧处被固定到车身。卷收器46包括卷取轴(图中未示出)。细长的带状织带50的长度方向基部端部锚固在卷取轴上,并且织带50被从长度方向基部端侧卷取到卷取轴上。
织带50的长度方向前端侧被向车辆上侧拉出从而跟随中柱48,穿过设置在卷收器46的车辆上侧处的通孔锚固件(图中未示出)中的狭缝,并且向车辆下侧折回。织带50的长度方向前端部被锚固到锚固构件(图中未示出),并且锚固构件在车辆座椅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固定到车辆12的车身。锁舌51被设置到织带50的在通孔锚固件和锚固构件之间的部分。
座椅安全带装置44还包括带扣54。带扣54被固定至在升降装置34被致动时不升高且也不降低的构件,诸如车辆座椅1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车辆12的车身,或者被固定至滑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的座椅座垫16侧可移动轨道(图中未示出),该滑动装置用于使车辆座椅14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锁舌51能够与带扣54接合,并且,当锁舌51与带扣54接合时,锁舌51被带扣54保持。当在织带50已经跨越乘员56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锁舌51被带扣54保持时,乘员56的身体通过织带50置于受约束状态下。
在这种受约束状态下,织带50的在通孔锚固件和锁舌51之间的部分构成肩部织带50A,并且乘员56的身体的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肩部至腹部区域附近的区域受肩部织带50A约束。此外,在这种受约束状态下,织带50的在锁舌51和锚固构件之间的部分构成大腿部织带50B。大腿部织带50B从车辆前上侧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腰部区域(骨盆56A,参见图6的部分(A))。
如图2所示,上述控制装置30被电连接到用作体格检测装置的负荷传感器52。如图1所示,负荷传感器52例如被设置到车辆座椅14的座椅座垫16,并且检测从车辆上侧作用在座椅座垫16上的负荷。基于作用在座椅座垫16上的负荷的大小来从负荷传感器52输出负荷检测信号。从负荷传感器52输出的负荷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基于输入的负荷检测信号来判定就座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的体格是否小于预定大小。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30也被电连接到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例如由旋转编码器构成,旋转编码器检测升降马达36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如上所述,来自升降马达36的驱动力被传递给连杆38,并且,通过使连杆38枢转而升高或降低座椅座垫16。因此,能够通过检测升降马达36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来间接地检测座椅座垫16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高度)。
作为与升降马达36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对应的电信号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即,座椅座垫16的高度)从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输出。从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输出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
控制装置30还被电连接到倾角检测装置62。倾角检测装置62例如为检测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的旋转编码器。如上所述,座椅靠背18通过来自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驱动力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因此,能够通过检测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来间接地检测座椅靠背18的车辆前后方向枢转角度。
作为与倾角调节器马达24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对应的电信号的倾角检测信号(即,座椅靠背18的枢转角度)从倾角检测装置62输出。从倾角检测装置62输出的倾角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
控制装置30还被电连接到存储装置64。在存储装置64中存储有关车辆座垫16的升降限制范围的数据,车辆座垫16的升降限制范围与作为座椅靠背18的朝着车辆后侧的枢转角度的倾角对应。
图3是示出当通过升降装置34朝着车辆下侧降低时座椅靠背18的倾角α、座椅座垫16的高度H和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该曲线图中,座椅座垫16的高度Hs表示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朝着车辆上侧的可移动范围的上限值。座椅座垫16的高度-Hs表示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朝着车辆下侧的可移动范围的下限值。
座椅座垫16的高度H0表示座椅座垫16的可移动范围的中心。即,高度H0在高度Hs和高度-Hs之间居中,并且表示座椅座垫16的标准高度。例如,高度Hs是与标准高度H0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30mm的高度,并且高度-Hs与标准高度H0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30mm的高度。
图3中的曲线图中的实线HR表示可降低极限值。如前所述,座椅座垫16通过升降装置34的升降马达36的驱动力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然而,当基于关于座椅座垫16的升降限制范围的数据来控制升降马达36时,座椅座垫16的降低受图3中的曲线图中的实线HR表示的可降低极限值限制(即,座椅座垫16的升降范围在可降低极限值和上限值Hs之间)。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18的倾角为标准角度α0(诸如20°)或更低的标准角度范围内,可降低极限值为处于高度-Hs和高度H0之间的恒定高度Hu。在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处于该标准范围内并且座椅座垫16的高度被设置为高度Hu的状态下,被座椅安全带装置44的带扣54保持的锁舌51处的织带50的折回位置(被带扣54保持的锁舌51处的织带50的折回位置在下文中被称为“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被设置成与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人类假人的臀点处于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处于臀点的车辆下侧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人类假人例如是相当于第5百分位成年女性(身高145cm,体重45kg)(AF05)的人类假人。
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大于角度α0时,可降低极限值与倾角的增大成比例地增大,从而减小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达到或超过角度αs时,可降低极限值与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上限值Hs相同。即,在这种状态下,座椅座垫16的高度被保持在上限值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设置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下面为关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系统10的操作和有利效果的解释。
在车辆座椅系统10中,当倾角调节器开关32被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操作时,从倾角调节器开关32输出的倾角调节器操作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基于输入的倾角调节器操作信号来输出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并且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被输入到倾角调节器马达驱动器28。倾角调节器马达驱动器28基于倾角调节器驱动控制信号来驱动倾角调节器马达24,由此使座椅靠背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
此外,当升降开关42被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操作时,从升降开关42输出的升降操作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基于输入的升降操作信号来输出升降驱动控制信号,并且升降驱动控制信号被输入到升降马达驱动器40。升降马达驱动器40基于升降驱动控制信号来驱动升降马达36,由此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座椅座垫16。
此外,当乘员56坐在车辆座椅14上时,负荷传感器52基于乘员56的体重来检测负荷,并且从负荷传感器52输出与负荷的大小对应的负荷检测信号。从负荷传感器52输出的负荷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基于输入的负荷检测信号来判定负荷的大小是否小于在控制装置30内预置的设定负荷,即乘员56的体格是否小于预定大小。由于乘员56具有小体格,所以控制装置30判定出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因此,控制装置30从存储装置64读取出与这种状态下的座椅靠背18的倾角(座椅靠背18的朝着车辆后侧的枢转角度)对应的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升降开关42被乘员56操作直到座椅座垫16降低到可降低极限值为止,则对升降马达36的驱动被控制装置30暂停,使得座椅座垫16不能进一步降低。
如图4的部分(A)和图4的部分(B)中所示,在乘员56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如果座椅座垫16被降低的量大,则带扣54的相对高度升高。作为结果,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例如可被布置在乘员56的臀点的车辆上侧处。如图5的部分(A)和图5的部分(B)中所示,当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被布置在乘员56的臀点的车辆上侧处时,乘员56的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可能减小。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即在乘员56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座椅座垫16与可降低极限值相比未朝着车辆下侧进一步移动。如果例如在这种状态下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标准角度范围(角度α0或更小)内,则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被布置在与上述人类假人的臀点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与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布置。
这能够抑制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与乘员56的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布置,并且使得能够抑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减小。因此,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特别是大腿部织带50B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降低。因而,例如,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能够抑制称为“下潜现象”的情况的发生,在“下潜现象”中,乘员56的上身在大腿部织带50B的车辆下侧之下滑动,并且朝着车辆前侧移动,并且,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从乘员56的腰部区域向腹部区域的移动。
此外,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倾角调节器开关32被乘员56操作并且座椅靠背18朝着车辆后侧枢转,则从存储装置64读取与座椅靠背18在枢转之后的倾角对应的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然后,控制装置30基于从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输出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来比较控制装置30读取出的新的可降低极限值与座椅座垫16的高度。在控制装置30判定出座椅座垫16的高度低于可降低极限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驱动升降马达36以升高座椅座垫16,直到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与可降低极限值相同,或者到达比可降低极限值高的预定位置。
如图6的部分(A)和图6的部分(B)中所示,当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的上身朝着车辆后侧倾斜时,乘员56的骨盆56A也朝着车辆后侧倾斜。当乘员56的骨盆56A以这种方式朝着车辆后侧倾斜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与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可能减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大于角度α0时,可降低极限值增大,以便减小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这抑制了随着座椅靠背18的倾角增大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相对于座椅座垫16升高。这使得能够抑制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接近乘员56的臀点或者使得能够抑制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相对于臀点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移动超过臀点。
这使得能够抑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降低。这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特别是大腿部织带50B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甚至例如在车辆的自动驾驶期间乘员56以放松姿势坐在车辆座椅14中且座椅靠背18处于大斜角时也是如此。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乘员56具有小体格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降低,即使座椅靠背18朝着车辆后侧枢转或者乘员56在车辆座椅14中的坐姿关于车辆竖直方向改变时也是如此。因此,例如,能够抑制织带50B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从乘员56的腰部区域朝着腹部区域移动。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3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大于角度α0时,可降低极限值与倾角的增大成比例地增大,以使得减小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与之相比,如图7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大于角度α0时,可降低极限值随着倾角的增大而以递增的形式增大。
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倾角为角度α0或更大、但是小于角度α1时,可降低极限值被设为高度H1,并且当倾角为角度α1或更大、但是小于角度α2时,可降低极限值被设为高度H2。当倾角为角度α2或更大、但是小于角度αs时,可降低极限值被设为高度H3,并且当倾角为角度αs或更大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可降低极限值被设为由升降装置34引起的座椅座垫16的升高的上限值Hs。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18的倾角的预定范围内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不改变。因此,即使在座椅座垫16已经降低至可降低极限值的状态下,只要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预定范围内改变,则都不致动升降马达36,并且不升高座椅座垫16。
这能够抑制由于升降马达36被控制装置30致动从而每次乘员56朝着车辆后侧枢转座椅靠背18都升高座椅座垫16而被乘员56感受到的烦恼。此外,由于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预定范围内变化时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不变并且不致动升降马达36,所以能够抑制升降马达36引起的电池消耗。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
如图8所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座椅安全带装置44包括预张紧器72。预张紧器72被布置在车辆座椅1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侧处的车辆地板74上,并且固定至构成车辆的车身的框架构件、高强度构件等。预张紧器72被机械地联接至带扣54。当预张紧器72被致动时,带扣54被预张紧器72拉动并且朝着倾斜的车辆后下侧(图8中的箭头C方向)移动。
如图9所示,预张紧器72被电连接至控制装置30,并且从控制装置30输出的预张紧器致动信号被输入到预张紧器72。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被电连接至碰撞检测传感器76。碰撞检测传感器76例如被设置在车辆的车辆前侧端部处,并且当车辆12与障碍物碰撞时检测车辆12的加速度(减速度)。当碰撞检测传感器76在碰撞(诸如车辆12的正面碰撞)中检测车辆12的加速度时,碰撞检测传感器76输出作为电信号的碰撞检测信号。
当从碰撞检测传感器76输出的碰撞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时,控制装置30输出预张紧器致动信号,以便致动预张紧器72。由此,带扣54在车辆碰撞时被预张紧器72拉动并且朝着倾斜的车辆后下侧移动。当带扣54被预张紧器72以这种方式移动时,织带50的张力、即肩部织带50A和大腿部织带50B的张力增大,从而能够使得从织带50作用在乘员56的身体上的约束力增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与座椅靠背18的倾角和座椅座垫16的高度对应的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被存储在存储装置64中。
图10是示出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座椅靠背18的倾角α、座椅座垫16的高度H以及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示出在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的情况下座椅靠背18的倾角α、座椅座垫16的高度H以及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在这些曲线图中,实线PR表示预张紧器致动极限值。曲线图中的实线PR的下侧的范围表示预张紧器致动启用范围。即,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如果座椅靠背18的倾角小于角度αs并且座椅座垫16的高度低于高度Ha,则预张紧器72能够被致动。
应注意,高度Ha被设置为低于高度H0。更具体地,高度Ha被设置为使得在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上述标准范围内的状态下,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处于与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人类假人的臀点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与臀点相比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人类假人是相当于第5百分位的成年女性(身高145cm,体重45kg)(AF05)的人类假人。
另一方面,在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的情况下,如果座椅靠背18的倾角小于角度αs,并且座椅座垫16的高度低于高度Hb(高度Hb比高度H0高),则预张紧器72能够被致动。
应注意,高度Hb被设置为高于高度H0。更具体地,高度Hb被设置为使得在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上述标准范围内的状态下,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处于与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人类假人的臀点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与臀点相比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人类假人例如是相当于第50百分位的成年男性(身高175cm,体重78kg)(AM50)的人类假人。
在曲线图中的预张紧器致动启用范围之外的范围构成预张紧器致动禁止范围(致动受限范围)。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30基于从倾角检测装置62输出的倾角检测信号和从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输出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来判定座椅靠背18的倾角和座椅座垫16的高度是否在预张紧器致动禁止范围内。如果控制装置30判定出座椅靠背18的倾角和座椅座垫16的高度在预张紧器致动禁止范围内,则即使从碰撞检测传感器76输出的碰撞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也不输出预张紧器致动信号以致动预张紧器72。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在乘员56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状态下,基于从负荷传感器52输出的负荷检测信号,来判定乘员56的体格是否小于预定大小。从倾角检测装置62输出的倾角检测信号和从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输出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
如果控制装置30基于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的负荷检测信号判定出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则控制装置30基于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的倾角检测信号读取关于与座椅靠背18的倾角对应的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在读取出关于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之后,控制装置30基于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来比较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与由控制装置30读取出的关于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
在控制装置30判定出座椅靠背18的倾角小于角度αs并且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为高度Ha或更大的情况下,以及在控制装置30判定出座椅靠背18的倾角为角度αs或更大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不致动预张紧器72,即使在车辆碰撞时从碰撞检测传感器76输出的碰撞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也是如此。
如果控制装置30基于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的负荷检测信号判定出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则控制装置30基于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的倾角检测信号读取关于与座椅靠背18的倾角对应的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在读取出关于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之后,控制装置30基于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的座椅高度检测信号来比较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与关于由控制装置30读取出的预张紧器72的致动限制的数据。
在控制装置30判定出座椅靠背18的倾角小于角度αs并且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为高度Hb或更大的情况下,以及在控制装置30判定出座椅靠背18的倾角为角度αs或更大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不致动预张紧器72,即使在车辆碰撞时从碰撞检测传感器76输出的碰撞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0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如果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与乘员56的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上侧布置,则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与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参见图5)减小。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预张紧器72被致动并且带扣54被拉动并且朝着倾斜的车辆后下侧移动,则大腿部织带50B将试图沿着乘员56的身体朝着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的车辆上侧移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如果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为高度Ha或更大,则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能够被布置成与乘员56的臀点相比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进一步朝向车辆上侧。在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的情况下,如果座椅座垫16的高度为高度Hb或更大,则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能够被布置成与乘员56的臀点相比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进一步朝向车辆上侧。
因此,当在这些状态下发生车辆碰撞时,预张紧器72不被致动,由此使得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沿乘员56的身体朝着车辆上侧移动,并且由此能够抑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的减小。因而,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特别是大腿部织带50B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因而,例如,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期间,能够抑制称为“下潜现象”的情况的发生,在“下潜现象”中乘员56的上身在大腿部织带50B的车辆下侧之下滑动并且朝着车辆前侧移动,并且,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从乘员56的腰部区域向腹部区域的移动。
如前面所述,当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的上身朝着车辆后侧倾斜时,乘员56的骨盆56A也朝着车辆后侧倾斜。当乘员56的骨盆56A以这种方式朝着车辆后侧倾斜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可能减小。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预张紧器72被致动并且带扣54被拉动并朝着倾斜车辆后下侧移动,则大腿部织带50B将试图沿着乘员56的身体朝着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的车辆上侧移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无论乘员56的体格和座椅座垫16的高度如何,如果座椅靠背18的倾角为角度αs或更大,则在车辆碰撞期间均不致动预张紧器72,由此使得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沿着乘员56的身体朝着车辆上侧移动。这使得能够抑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的减小。这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特别是大腿部织带50B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并且使得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从乘员56的腰部区域朝着腹部区域移动。
这使得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特别是大腿部织带50B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即使是在例如其中在车辆自动驾驶期间坐在车辆座椅14中的乘员56处于放松姿势且座椅靠背18处于大的倾角的情况下时也是如此。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无论座椅靠背18的倾角如何,如果座椅座垫16的高度大于高度Ha,则均禁止致动预张紧器72。如图13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或更大的情况下,无论座椅靠背18的倾角如何,如果座椅座垫16的高度大于高度Hb,则均禁止致动预张紧器72。
在这种构造中,在车辆碰撞期间不致动预张紧器72使得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沿着乘员56的身体朝着车辆上侧移动,由此使得能够抑制乘员56的骨盆56A(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的减小。因此,能够抑制使用织带50、特别是大腿部织带50B来约束乘员56的身体的能力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大腿部织带50B从乘员56的腰部区域朝着腹部区域移动。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需要为了禁止致动预张紧器72而检测座椅靠背18的倾角。因此,倾角检测装置62不是必要的,使得能够简化控制装置30对预张紧器72的致动的控制。
应注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被构造成使得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根据座椅靠背18的倾角来限制座椅座垫16的升高或降低。然而,如果倾角是大的,则乘员56的骨盆(腰部区域)和大腿部织带50B之间的重叠量OL仍可能减小,即使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也是如此。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在锁舌51处的织带折回位置优选地与乘员56的臀点间隔开,并且与乘员56的臀点相比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
因此,例如,可做出下列构造,使得如果倾角大于预定角度,即使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也由控制装置30限制座椅座垫16的降低。此外,可做出下列构造,使得在座椅座垫16由于座椅靠背18的倾角而被布置在可降低极限值的车辆下侧处的情况下,即使乘员56的体格为预定大小,座椅座垫16也升高到至少可降低极限值。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升降装置34构成就座状态改变装置。然而,例如,可做出下列构造,其中倾角调节器装置20构成就座状态改变装置,座椅靠背18的倾角的极限值被设置成与座椅座垫16的高度对应,并且,限制座椅靠背18的进一步朝着车辆后侧枢转超过倾角的极限值。可替选地,可做出下列构造,使得在座椅座垫16的高度改变以便引起座椅靠背18的倾角超过极限值的情况下,倾角调节器马达24被控制装置30驱动以便使座椅靠背18朝着车辆前侧枢转。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为角度α0或更大时,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随着倾角增大而增大(设置朝着车辆上侧改变)。然而,例如,可做出构造使得在乘员56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无论倾角如何,均将座椅座垫16的降低被限制为恒定的可降低极限值。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标准角度范围内时,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不变。然而,例如,可做出构造使得当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处于标准角度范围内时,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增大(设置朝着车辆上侧改变)。即,可做出构造使得即使在座椅靠背18的倾角在标准角度范围内时,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极限值也根据座椅靠背18的倾角的变化而变化。
另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编码器可用作座椅高度检测装置60和倾角检测装置62两者。然而,例如,可应用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基于电阻的变化或使用激光检测座椅座垫16的高度变化或座椅靠背18的倾角的变化。即,只要座椅高度检测装置能够直接或间接检测座椅座垫16的高度,就不限制其特定形式,并且只要倾角检测装置能够直接或间接检测座椅靠背18的倾角,就不限制其特定形式。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负荷传感器52被应用为体格检测装置。然而,例如,体格检测装置可具有下列构造,其中基于由安装在车辆车室内部的相机捕捉的图像来检测乘员56的体格。可替选地,体格检测装置可具有下列构造,其中检测车辆座椅14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来判定乘员56的近似体格,或者具有下列构造,其中基于将织带50从卷收器46拉出的量来判定乘员56的近似体格。即,只要体格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乘员56的体格,就不限制其特定形式。

Claims (16)

1.一种车辆座椅系统,包括:
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
座椅安全带装置,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带扣,所述带扣被固定至车身侧从而不跟随所述车辆座椅的车辆竖直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所述乘员的腰部区域;
就座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所述座椅座垫或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被移动以便改变就座状态,所述就座状态是所述乘员的就座位置或所述乘员的坐姿;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就座在所述车辆座椅中的所述乘员的体格或所述车辆座椅与所述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一个或两者,来限制由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或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
其中,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所述座椅座垫在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升降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在就座在所述车辆座椅中的所述乘员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限制由所述升降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包括倾角调节器装置,所述倾角调节器装置被致动以使所述座椅靠背绕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限制所述座椅座垫的降低,使得随着通过所述倾角调节器装置使所述座椅靠背的朝着所述车辆后侧的倾斜角度增大,由所述升降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在与对应于可降低极限值的所述座椅靠背的朝着所述车辆后侧的枢转角度相比所述座椅靠背已经进一步朝着所述车辆后侧枢转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致动所述升降装置以使所述座椅座垫升高到至少所述可降低极限值,其中,所述可降低极限值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所述可降低范围的下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的可降低极限值被构造成使得:在由所述带扣保持的所述锁舌处的所述织带的折回位置与所述乘员的臀点处于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处于与所述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布置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在所述座椅靠背(18)的倾角为标准角度(α0)或更低角度的标准角度范围内,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30)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的可降低极限值(HR)为处于由所述升降装置(34)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朝着车辆下侧的可移动范围的下限值(-Hs)和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移动范围的中心处的标准高度(H0)之间的恒定高度(Hu)。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当所述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大于标准角度(α0)且小于预定角度(αs)时,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30)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的可降低极限值(HR)与倾角的增大成比例地增大,从而减小由所述升降装置(34)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当所述座椅靠背(18)的倾角达到或超过预定角度(αs)时,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30)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的可降低极限值(HR)与由所述升降装置(34)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移动范围的上限值(Hs)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当所述座椅靠背(18)的倾角大于标准角度(α0)且小于预定角度(αs)时,构成由所述控制装置(30)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16)的可降低范围的下限的可降低极限值(HR)随着倾角的增大而以递增的形式增大。
10.一种车辆座椅系统,包括:
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
座椅安全带装置,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带扣,所述带扣被固定至车身侧从而不跟随所述车辆座椅的车辆竖直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所述乘员的腰部区域;
预张紧器,所述预张紧器被构造成致动以移动所述带扣以便增大所述织带的张力;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就座在所述车辆座椅中的所述乘员的体格来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能够绕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靠背与预定角度相比已经进一步朝着车辆后侧枢转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在就座在所述车辆座椅中的所述乘员的体格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12.一种车辆座椅系统,包括:
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
座椅安全带装置,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带扣,所述带扣被固定至车身侧从而不跟随所述车辆座椅的车辆竖直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所述乘员的腰部区域;
预张紧器,所述预张紧器被构造成致动以移动所述带扣以便增大所述织带的张力;
就座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所述座椅座垫或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被移动以便改变就座状态,所述就座状态是所述乘员的就座位置或所述乘员的坐姿;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车辆座椅和所述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能够绕所述座椅靠背的车辆下侧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枢转,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靠背与预定角度相比已经进一步朝着车辆后侧枢转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所述座椅座垫能够通过致动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而在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座垫与预定位置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布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在由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升降范围内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的所述座椅座垫的车辆竖直方向下限被设置成使得在由所述带扣保持的所述锁舌处的所述织带的折回位置与所述乘员的臀点处于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使得所述折回位置处于与所述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所述车辆下侧布置的位置处。
15.一种车辆座椅系统,包括:
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在座椅座垫的车辆后侧处设有座椅靠背,其中,乘员能够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
座椅安全带装置,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带扣,所述带扣被固定至车身侧从而不跟随所述车辆座椅的车辆竖直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在细长的带状织带已经跨越所述乘员的身体经过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扣保持被设置到所述织带的锁舌,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使用所述织带来约束所述乘员的腰部区域;
预张紧器,所述预张紧器被构造成致动以移动所述带扣以便增大所述织带的张力;
就座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被构造成致动以使得所述座椅座垫或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个被移动以便改变就座状态,所述就座状态是所述乘员的就座位置或所述乘员的坐姿;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车辆座椅和所述带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其中,所述座椅座垫能够通过致动所述就座状态改变装置而在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升高或降低,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座椅座垫与预定位置相比进一步朝着车辆下侧布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
在由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引起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升降范围内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预张紧器的致动的所述座椅座垫的车辆竖直方向下限被设置成使得在由所述带扣保持的所述锁舌处的所述织带的折回位置与所述乘员的臀点处于相同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处,或者使得所述折回位置处于与所述臀点相比进一步朝着所述车辆下侧布置的位置处。
CN201910807009.6A 2018-09-27 2019-08-29 车辆座椅系统 Active CN110949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811A JP7040387B2 (ja) 2018-09-27 2018-09-27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JP2018-182811 2018-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9198A CN110949198A (zh) 2020-04-03
CN110949198B true CN110949198B (zh) 2022-06-24

Family

ID=6806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7009.6A Active CN110949198B (zh) 2018-09-27 2019-08-29 车辆座椅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4610B2 (zh)
EP (1) EP3628536B1 (zh)
JP (1) JP7040387B2 (zh)
CN (1) CN11094919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1353A (ja) * 2001-01-17 2002-07-31 Tokai Rika Co Ltd 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
CN1899890A (zh) * 2005-07-19 2007-01-24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信息检测系统、乘员约束装置和车辆
CN101085612A (zh) * 2006-06-09 2007-1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238909A (ja) * 2007-03-27 2008-10-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CN102083653A (zh) * 2008-06-09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CN102348576A (zh) * 2009-03-10 2012-02-08 株式会社藤仓 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及头枕位置调整方法
CN107215304A (zh) * 2016-03-22 2017-09-29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JP2018062269A (ja) * 2016-10-13 2018-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8198B1 (en) 1992-05-05 2001-01-02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n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in a vehicle
US4589696A (en) * 1984-07-12 1986-05-20 Tachikawa Spring Co., Ltd. Adjustment/engagement device in a vehicle seat
JP2948665B2 (ja) * 1991-01-08 1999-09-13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4457823B2 (ja) * 2004-09-21 2010-04-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と後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とを備えた車両
JP5086889B2 (ja) * 2008-05-22 2012-11-28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2010208450A (ja) * 2009-03-10 2010-09-24 Fujikura Ltd ヘッドレスト位置調整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レスト位置調整方法
JP2011105298A (ja) * 2009-10-22 2011-06-02 Aisin Seiki Co Ltd 着座判定装置および着座判定方法
JP2011131699A (ja) 2009-12-24 2011-07-0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5499691B2 (ja) 2009-12-24 2014-05-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544982B2 (ja) 2010-03-31 2014-07-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調整装置
EP2805850B1 (en) 2013-05-22 2016-02-17 Tachi-S Co., Ltd. Vehicle seat
JP2014227032A (ja) 2013-05-22 2014-12-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1353A (ja) * 2001-01-17 2002-07-31 Tokai Rika Co Ltd 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
CN1899890A (zh) * 2005-07-19 2007-01-24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信息检测系统、乘员约束装置和车辆
CN101085612A (zh) * 2006-06-09 2007-1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238909A (ja) * 2007-03-27 2008-10-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CN102083653A (zh) * 2008-06-09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CN102348576A (zh) * 2009-03-10 2012-02-08 株式会社藤仓 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及头枕位置调整方法
CN107215304A (zh) * 2016-03-22 2017-09-29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JP2018062269A (ja) * 2016-10-13 2018-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24610B2 (en) 2022-12-13
US20200101874A1 (en) 2020-04-02
JP7040387B2 (ja) 2022-03-23
EP3628536B1 (en) 2021-06-02
CN110949198A (zh) 2020-04-03
EP3628536A1 (en) 2020-04-01
JP2020050197A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2958B2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airbag tethers
US6769716B2 (en) Seat belt restraint system with movable lap belt guides
EP2987684B1 (en) Vehicle seat device
US10596993B2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anchored airbag tethers
CN102227340B (zh) 乘员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83653B (zh) 乘员保护装置
EP1612095A2 (en)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 vehicle occupant
US11584326B2 (en) Roof airbag system and vehicle
CN110116696B (zh) 乘员保护装置
US9511684B2 (en) Vehicle seat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device
US11173872B2 (en)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CN111417545A (zh) 用于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的模块基础元件和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CN113573952A (zh) 具有座椅和整合到座椅中的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承系统及操作支承系统的方法
EP4309963A1 (en) Control assembly for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vehicle seat
EP3599135B1 (en) A restrai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GB2561949A (en) Seatbelt assembly including a two point seatbelt
JP460289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0949198B (zh) 车辆座椅系统
US11167669B2 (en) Vehicle seat
JPWO2018101019A1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ート
US11794612B2 (e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491751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731482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4309951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spine support of car seat, control method, and car seat
JP2007210432A (ja) 車両用エアベル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