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3051B -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3051B
CN110453051B CN201910870909.5A CN201910870909A CN110453051B CN 110453051 B CN110453051 B CN 110453051B CN 201910870909 A CN201910870909 A CN 201910870909A CN 110453051 B CN110453051 B CN 110453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il
plate body
oil pool
primary cool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0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53051A (zh
Inventor
岑晓武
岑晓珍
兰洪根
郑沪
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de Vehicle Uni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de Vehicle Un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de Vehicle Un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de Vehicle Un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09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3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3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3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53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3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62Quenching devices
    • C21D1/63Quenching devices for bath quen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93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screws; for bol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紧固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包括加热部件、引导筒、一次冷却油池、二次冷却油池和引导部件,加热部件设于一次冷却油池的上方,一次冷却油池的池内设有能够自转的分流台,分流台的外锥面设有多个绕其周向等距分布的分流板,一次冷却油池的底部设有与分流台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二次冷却油池铺设在一次冷却油池的旁侧,引导筒设于加热部件的正上方,引导部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二者分别设于引导筒和加热部件的外部,一次冷却油池的外壁设有与池内相连通的注油管,一次冷却油池的外壁设有出料槽,二次冷却油池内通过供油系统与注油管相连通,本发明能够显著提升螺栓的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紧固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中,淬火工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处理方法。淬火工艺是指将某种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改变其合金组织,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加耐腐性。
螺栓是汽车中最常用的紧固零件,其应用十分广泛。目前高强度螺栓的加工都需进行热处理工艺,现有技术中在对淬火后的螺栓进行冷却时,冷却的效果不好,这是因为淬火的螺栓集中掉落一个点,造成该点处的冷却液温度骤升,难以控制,使得后续对螺栓冷却的效果降低以及冷却效果不稳定;而且传统的螺栓淬火工作,大多是人工手持钳具夹持上料,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不够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包括控制器、加热部件、引导筒、一次冷却油池、二次冷却油池和引导部件,加热部件设置在一次冷却油池的上方,一次冷却油池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筒结构,一次冷却油池的池内设有能够绕其轴线自转的分流台,分流台为上窄下宽的锥形台,分流台的外锥面设有多个绕其周向等距分布的分流板,一次冷却油池的底部设有与分流台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二次冷却油池铺设在一次冷却油池的旁侧,一次冷却油池的内壁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引导筒设置在加热部件的正上方,引导部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二者分别设于引导筒和加热部件的外部,一次冷却油池的外壁设有与池内相连通的注油管,注油管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一次冷却油池的外壁还设有出料槽,出料槽位于二次冷却油池的上方,二次冷却油池内通过供油系统与注油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分流板的一端延伸至分流台的下端边沿处,相邻的两个分流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以存放螺栓紧固件的过渡槽,分流台的底端直径与一次冷却油池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地,分流台为中空结构的罩体,并且该罩体的材料为导热材质制成,分流台的内部设有内衬罩,内衬罩与分流台的形状相同,内衬罩的外锥面与分流台的内锥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板,所有连接板用以将内衬罩和分流台相互连接,内衬罩的底面与一次冷却油池的池底旋转配合,伺服电机的主轴贯穿一次冷却油池的底部,并且与内衬罩同轴固定连接,一次冷却油池底部还设有供水系统,供水系统与空腔内相连通,分流台的顶端设有与之旋转配合的循环管,循环管与空腔内相连通,循环管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系统。
进一步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软管和至少四个绕分流台下端的周向等距分布的补充软管,补充软管贯穿一次冷却油池,并与空腔内相连通,所有补充软管的下端均通过一个五通管与供水软管相连通,供水软管上设有供水泵,该供水泵为变频泵。
进一步地,出料槽与所有过渡槽能够逐个相对应,一次冷却油池的外表面设有用以将出料槽关闭或打开的门板,门板上方设有启闭气缸,启闭气缸的活塞轴与门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加热部件接近分流台的中心处,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器和设置在第一加热器正上方的第二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均为筒状加热器,并且二者的上下间距为2cm,引导筒设置在第二加热器的上方,并且二者同轴线,引导筒与第二加热器的上下间距为2cm,两个引导部件分别对应第一加热器与第二加热器之间以及引导筒和第二加热器之间,其中一个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双向气缸、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沿引导筒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双向气缸设置在引导筒的外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双向气缸的两个输出端上,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凹口,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厚度为1.8cm,另外一个引导部件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沿引导筒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二者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双向气缸的两个输出端上,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相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凹口,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厚度为1.8cm。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为耐火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引导筒的上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纠正筒,该纠正筒的顶端设有呈竖直的接纳板,接纳板为弧形结构,纠正筒与引导筒之间的上下间距不超过4cm,并且二者之间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第一夹持管以及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夹持管,第一夹持管位于第二夹持管的上方,两个第一夹持管分别对应引导筒的前后位置,两个第二夹持管分别对应引导筒的左右位置,两个第一夹持管分别与第一双向气缸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引导筒的外部还设有第二双向气缸,两个第二夹持管分别与第二双向气缸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分流板为橡胶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采用振动盘上料,振动盘的出料轨道正对接纳板的凹面,并且二者之间仅存在间隙;振动盘将螺栓呈竖直姿态输送,大头在上,螺杆悬置;螺栓到达接纳板的凹面,由于重力掉落到纠正筒内,当第一双向气缸工作时,螺栓在引导筒内发生坠落,并且两个第一夹持管间距此时变大,同时第二双向气缸也工作(两个双向气缸工作的时间是一致的),目的将两个第二夹持管间距扩大,由于引导筒内的螺栓坠落,纠正筒内的螺栓自然也坠落,然后第一双向气缸和第二双向气缸同时复位工作,两个第一夹持管和两个第二夹持管相向位移,将坠落的螺栓进行夹定,使得其处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半圆形凹口构成的圆形通道以及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构成的通道的正上方,然后第一双向气缸和第二双向气缸再一次同步工作,前述被夹定限位的螺栓会直接贯穿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构成的通道(二者半圆形凹口间),原先处于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之间的螺栓则掉落至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内,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截留,然后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开始工作,对这个螺栓进行淬火处理;然后第一双向气缸和第二双向气缸再一次工作,被淬火的螺栓掉落至一次冷却油池内,其他螺栓则依次更进;针对一次冷却油池操作:首先启动机器后,分流台先缓速转动一圈,进行收集淬火后的螺栓,转动一圈结束后,启闭气缸工作,将出料槽打开,此时分流台转动后的角度,即第一个率先收集淬火螺栓的过渡槽是对应该出料槽的,所以经过一圈转动的急速冷却后,将该出料槽内的螺栓进行外排,螺栓由于锥面斜度,开始向出料槽外排至二次冷却油池内,在二次冷却油池内进行浸泡式的缓速降温;同时出料槽也构成一个冷却油液外排口,配合注油管的补给,构成一个循环通路;一次冷却油池还会设置一个应急排油管,应急排油管上设有电磁阀,当冷却油液温度过高后,应急排油管上的电磁阀也会工作,或者是分流台初步转动一圈时,应急排油管也会进行工作,它的作用是保证出料槽不排油的时候,它来排冷却油液,构成循环;它还有一个作用是:当温度太高的时候,辅助出料槽进行外排冷却油液,确保冷却油液的快速流通,强化降温;当然外排的冷却油液都是进入二次冷却油池内的,在经过供油系统传递给注油管,同时二次冷却油池部位会设置风扇等降温措施来对循环流通的冷却油液进行降温;淬火螺栓持续掉落中,会进入某个过渡槽内,并且沿该过渡槽(也就是分流台的锥面斜度),进行滑落,该过程进行快速冷却;分流台的底端直径与一次冷却油池的内径相等,是为了确保螺栓滑至分流台底端后,不会掉落到由于存在直径差的缝隙中;伺服电机始终驱动分流台缓速转动,将逐个掉落的淬火的螺栓进行拨动,防止掉落的该区域的冷却油液的温度由于堆积的螺栓过多导致温度过高,降温慢,从而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导致冷却效果大幅不稳定;于此同时,供水系统将冷水打入空腔内,冷水在空腔内进行流通,冷水与分流台的内侧面接触,由于分流台的材料特性,加速了传导效果,并且水介质换热效果快,从而进一步构成了对冷却油液的降温,防止冷却油液随着使用时间的提升,温度升高,而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空腔内的冷水自下而上式流动,并且经循环管外排至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将换热后的水源送达热收集系统进行收集,热收集系统不是本发明的核心重点,所以在此对其不进行详述;同时说明,循环管与分流台旋转配合,所以分流台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循环管;温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一次冷却油池内的冷却油液的温度,并且将结果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来判断温度值是否达设定温度,如果设定温度值过高,这个时候,控制器会指示供水泵加快空腔内的水流流速,强化降温效果,本发明能够自动将螺栓进行上料,并且能够持续稳定的对淬火后的螺栓进行快速冷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图8中D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加热器1,第二加热器1a,引导筒1b,纠正筒1c,接纳板1d。
第一夹持管211,第二夹持管212,第二双向气缸213。
一次冷却油池3,出料槽311,门板312,启闭气缸313。
分流台4,内衬罩411,空腔412,分流板413,伺服电机414,循环管415,补充软管416。
注油管5,电磁阀511。
二次冷却油池6。
第一双向气缸7,第一板体711,第二板体712,半圆形凹口713,第三板体714,第四板体715。
应急排油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包括控制器、加热部件、引导筒1b、一次冷却油池3、二次冷却油池6和引导部件,加热部件设置在一次冷却油池3的上方,一次冷却油池3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筒结构,一次冷却油池3的池内设有能够绕其轴线自转的分流台4,分流台4为上窄下宽的锥形台,分流台4的外锥面设有多个绕其周向等距分布的分流板413,一次冷却油池3的底部设有与分流台4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414,二次冷却油池6铺设在一次冷却油池3的旁侧,一次冷却油池3的内壁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引导筒1b设置在加热部件的正上方,引导部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二者分别设于引导筒1b和加热部件的外部,一次冷却油池3的外壁设有与池内相连通的注油管5,注油管5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511,一次冷却油池3的外壁还设有出料槽311,出料槽311位于二次冷却油池6的上方,二次冷却油池6内通过供油系统与注油管5相连通。
分流板413的一端延伸至分流台4的下端边沿处,相邻的两个分流板413之间形成一个用以存放螺栓紧固件的过渡槽,分流台4的底端直径与一次冷却油池3的内径相等;加热部件将螺栓进行淬火处理,并且淬火后的螺栓掉落至一次冷却油池3内,一次冷却油池3内事先置有冷却油液,螺栓掉落后,会进入某个过渡槽内,并且沿该过渡槽也就是分流台4的锥面斜度,进行滑落,该过程进行快速冷却;分流台4的底端直径与一次冷却油池3的内径相等,是为了确保螺栓滑至分流台4底端后,不会掉落到由于存在直径差的缝隙中;伺服电机414始终驱动分流台4缓速转动,将逐个掉落的淬火的螺栓进行拨动,防止掉落的该区域的冷却油液的温度由于堆积的螺栓过多导致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导致冷却效果大幅不稳定。
分流台4为中空结构的罩体,并且该罩体的材料为导热材质制成,分流台4的内部设有内衬罩411,内衬罩411与分流台4的形状相同,内衬罩411的外锥面与分流台4的内锥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412,该空腔412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板,所有连接板用以将内衬罩411和分流台4相互连接,内衬罩411的底面与一次冷却油池3的池底旋转配合,伺服电机414的主轴贯穿一次冷却油池3的底部,并且与内衬罩411同轴固定连接,一次冷却油池3底部还设有供水系统,供水系统与空腔412内相连通,分流台4的顶端设有与之旋转配合的循环管415,循环管415与空腔412内相连通,循环管415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系统;分流台4由于是导热材质制成的,所以会对淬火的螺栓以及冷却油液的温度构成导热降温作用:具体是:供水系统将冷水打入空腔412内,冷水在空腔412内进行流通,冷水与分流台4的内侧面接触,由于分流台4的材料特性,加速了传导效果,并且水介质换热效果快,从而进一步构成了对冷却油液的降温,防止冷却油液随着使用时间的提升,温度升高,而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空腔412内的冷水自下而上式流动,并且经循环管415外排至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将换热后的水源送达热收集系统进行收集,热收集系统不是本发明的核心重点,所以在此对其不进行详述;同时说明,循环管415与分流台4旋转配合,所以分流台4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循环管415。
供水系统包括供水软管和至少四个绕分流台4下端的周向等距分布的补充软管416,补充软管416贯穿一次冷却油池3,并与空腔412内相连通,所有补充软管416的下端均通过一个五通管与供水软管相连通,供水软管上设有供水泵,该供水泵为变频泵;温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一次冷却油池3内的冷却油液的温度,并且将结果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来判断温度值是否达设定温度,如果设定温度值过高,这个时候,控制器会指示供水泵加快空腔412内的水流流速,来辅助降温。
出料槽311与所有过渡槽能够逐个相对应,一次冷却油池3的外表面设有用以将出料槽311关闭或打开的门板312,门板312上方设有启闭气缸313,启闭气缸313的活塞轴与门板312相连接;首先启动机器后,分流台4先缓速转动一圈,进行收集淬火后的螺栓,转动一圈结束后,启闭气缸313工作,将出料槽311打开,此时分流台4转动后的角度,即第一个率先收集淬火螺栓的过渡槽是对应该出料槽311的,所以经过一圈转动的急速冷却后,将该出料槽311内的螺栓进行外排,螺栓由于锥面斜度,开始向出料槽311外排至二次冷却油池6内,在二次冷却油池6内进行浸泡式的缓速降温;同时出料槽311也构成一个冷却油液外排口,配合注油管5的补给,构成一个循环通路;一次冷却油池3还会设置一个应急排油管8,应急排油管8上设有电磁阀511,当冷却油液温度过高后,应急排油管8上的电磁阀511也会工作,或者是分流台4初步转动一圈时,应急排油管8也会进行工作,它的作用是保证出料槽311不排油的时候,它来排冷却油液,构成循环;它还有一个作用是:当温度太高的时候,辅助出料槽311进行外排,确保冷却油液的快速流通,来降温;当然外排的冷却油液都是进入二次冷却油池6内的,在经过供油系统传递给注油管5,同时二次冷却油池6部位会设置风扇等降温措施来对循环流通的冷却油液进行降温。
加热部件接近分流台4的中心处,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器1和设置在第一加热器1正上方的第二加热器1a,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均为筒状加热器,并且二者的上下间距为2cm,引导筒1b设置在第二加热器1a的上方,并且二者同轴线,引导筒1b与第二加热器1a的上下间距为2cm,两个引导部件分别对应第一加热器1与第二加热器1a之间以及引导筒1b和第二加热器1a之间,其中一个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双向气缸7、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沿引导筒1b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双向气缸7设置在引导筒1b的外部,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双向气缸7的两个输出端上,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相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凹口713,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厚度为1.8cm,另外一个引导部件包括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沿引导筒1b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二者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双向气缸7的两个输出端上,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相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凹口713,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的厚度为1.8cm;单个待淬火的螺栓进入引导筒1b内后,会由引导部件进行截拦: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与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谁在上谁在下没有要求,只是为了很好的说明,限定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在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上方,所以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是处于引导筒1b和第二加热器1a之间,在引导筒1b内的单个螺栓,会直接掉落到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内,螺栓大头在上,螺栓的螺杆位于第一加热器1内,螺栓大头处于第二加热器1a内,并且螺栓被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截留在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之间,此时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对螺栓进行加热淬火,同时引导筒1b内的螺栓会被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截留,等待淬火;当处于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内的螺栓淬火时间到达后,第一双向气缸7会工作,驱使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背向位移,促使被二者截留的螺栓失去承托力,直接贯穿第一加热器1掉落至一次冷却油池3内;同时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也会受第一双向气缸7的工作,而背向位移,并且掉落至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内,随即第一双向气缸7迅速复位工作,将紧跟掉落的螺栓进行截留。
第一板体711、第二板体712、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均为耐火材质制成。
引导筒1b的上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纠正筒1c,该纠正筒1c的顶端设有呈竖直的接纳板1d,接纳板1d为弧形结构,纠正筒1c与引导筒1b之间的上下间距不超过4cm,并且二者之间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第一夹持管211以及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夹持管212,第一夹持管211位于第二夹持管212的上方,两个第一夹持管211分别对应引导筒1b的前后位置,两个第二夹持管212分别对应引导筒1b的左右位置,两个第一夹持管211分别与第一双向气缸7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引导筒1b的外部还设有第二双向气缸213,两个第二夹持管212分别与第二双向气缸213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采用振动盘上料,振动盘的出料轨道正对接纳板1d的凹面,并且二者之间仅存在间隙;振动盘将螺栓呈竖直姿态输送,大头在上,螺杆悬置;螺栓到达接纳板1d的凹面,由于重力掉落到纠正筒1c内,当第一双向气缸7工作时,螺栓在引导筒1b内发生坠落,并且两个第一夹持管211间距此时变大,同时第二双向气缸213也工作两个双向气缸工作的时间是一致的,目的将两个第二夹持管212间距扩大,由于引导筒1b内的螺栓坠落,纠正筒1c内的螺栓自然也坠落,然后第一双向气缸7和第二双向气缸213同时复位工作,两个第一夹持管211和两个第二夹持管212相向位移,将坠落的螺栓进行夹定,使得其处于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的半圆形凹口713构成的圆形通道以及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构成的通道的正上方;防止螺栓发生卡位。
分流板413为橡胶材质制成;橡胶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橡胶,橡胶的作用可防止其与掉落的螺栓产生碰撞。
工作原理:采用振动盘上料,振动盘的出料轨道正对接纳板1d的凹面,并且二者之间仅存在间隙;振动盘将螺栓呈竖直姿态输送,大头在上,螺杆悬置;螺栓到达接纳板1d的凹面,由于重力掉落到纠正筒1c内,当第一双向气缸7工作时,螺栓在引导筒1b内发生坠落,并且两个第一夹持管211间距此时变大,同时第二双向气缸213也工作两个双向气缸工作的时间是一致的,目的将两个第二夹持管212间距扩大,由于引导筒1b内的螺栓坠落,纠正筒1c内的螺栓自然也坠落,然后第一双向气缸7和第二双向气缸213同时复位工作,两个第一夹持管211和两个第二夹持管212相向位移,将坠落的螺栓进行夹定,使得其处于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的半圆形凹口713构成的圆形通道以及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构成的通道的正上方,然后第一双向气缸7和第二双向气缸213再一次同步工作,前述被夹定限位的螺栓会直接贯穿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构成的通道二者半圆形凹口713间,原先处于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之间的螺栓则掉落至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内,由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进行截留,然后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开始工作,对这个螺栓进行淬火处理;然后第一双向气缸7和第二双向气缸213再一次工作,被淬火的螺栓掉落至一次冷却油池3内,其他螺栓则依次更进;针对一次冷却油池3操作:首先启动机器后,分流台4先缓速转动一圈,进行收集淬火后的螺栓,转动一圈结束后,启闭气缸313工作,将出料槽311打开,此时分流台4转动后的角度,即第一个率先收集淬火螺栓的过渡槽是对应该出料槽311的,所以经过一圈转动的急速冷却后,将该出料槽311内的螺栓进行外排,螺栓由于锥面斜度,开始向出料槽311外排至二次冷却油池6内,在二次冷却油池6内进行浸泡式的缓速降温;同时出料槽311也构成一个冷却油液外排口,配合注油管5的补给,构成一个循环通路;一次冷却油池3还会设置一个应急排油管8,应急排油管8上设有电磁阀511,当冷却油液温度过高后,应急排油管8上的电磁阀511也会工作,或者是分流台4初步转动一圈时,应急排油管8也会进行工作,它的作用是保证出料槽311不排油的时候,它来排冷却油液,构成循环;它还有一个作用是:当温度太高的时候,辅助出料槽311进行外排冷却油液,确保冷却油液的快速流通,强化降温;当然外排的冷却油液都是进入二次冷却油池6内的,在经过供油系统传递给注油管5,同时二次冷却油池6部位会设置风扇等降温措施来对循环流通的冷却油液进行降温;淬火螺栓持续掉落中,会进入某个过渡槽内,并且沿该过渡槽也就是分流台4的锥面斜度,进行滑落,该过程进行快速冷却;分流台4的底端直径与一次冷却油池3的内径相等,是为了确保螺栓滑至分流台4底端后,不会掉落到由于存在直径差的缝隙中;伺服电机414始终驱动分流台4缓速转动,将逐个掉落的淬火的螺栓进行拨动,防止掉落的该区域的冷却油液的温度由于堆积的螺栓过多导致温度过高,降温慢,从而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导致冷却效果大幅不稳定;于此同时,供水系统将冷水打入空腔412内,冷水在空腔412内进行流通,冷水与分流台4的内侧面接触,由于分流台4的材料特性,加速了传导效果,并且水介质换热效果快,从而进一步构成了对冷却油液的降温,防止冷却油液随着使用时间的提升,温度升高,而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空腔412内的冷水自下而上式流动,并且经循环管415外排至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将换热后的水源送达热收集系统进行收集,热收集系统不是本发明的核心重点,所以在此对其不进行详述;同时说明,循环管415与分流台4旋转配合,所以分流台4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循环管415;温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一次冷却油池3内的冷却油液的温度,并且将结果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来判断温度值是否达设定温度,如果设定温度值过高,这个时候,控制器会指示供水泵加快空腔412内的水流流速,强化降温效果。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加热部件、引导筒(1b)、一次冷却油池(3)、二次冷却油池(6)和引导部件,加热部件设置在一次冷却油池(3)的上方,一次冷却油池(3)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筒结构,一次冷却油池(3)的池内设有能够绕其轴线自转的分流台(4),分流台(4)为上窄下宽的锥形台,分流台(4)的外锥面设有多个绕其周向等距分布的分流板(413),一次冷却油池(3)的底部设有与分流台(4)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414),二次冷却油池(6)铺设在一次冷却油池(3)的旁侧,一次冷却油池(3)的内壁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引导筒(1b)设置在加热部件的正上方,引导部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二者分别设于引导筒(1b)和加热部件的外部,一次冷却油池(3)的外壁设有与池内相连通的注油管(5),注油管(5)上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511),一次冷却油池(3)的外壁还设有出料槽(311),出料槽(311)位于二次冷却油池(6)的上方,二次冷却油池(6)内通过供油系统与注油管(5)相连通;
分流台(4)为中空结构的罩体,并且该罩体的材料为导热材质制成,分流台(4)的内部设有内衬罩(411),内衬罩(411)与分流台(4)的形状相同,内衬罩(411)的外锥面与分流台(4)的内锥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412),该空腔(412)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板,所有连接板用以将内衬罩(411)和分流台(4)相互连接,内衬罩(411)的底面与一次冷却油池(3)的池底旋转配合,伺服电机(414)的主轴贯穿一次冷却油池(3)的底部,并且与内衬罩(411)同轴固定连接,一次冷却油池(3)底部还设有供水系统,供水系统与空腔(412)内相连通,分流台(4)的顶端设有与之旋转配合的循环管(415),循环管(415)与空腔(412)内相连通,循环管(415)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分流板(413)的一端延伸至分流台(4)的下端边沿处,相邻的两个分流板(413)之间形成一个用以存放螺栓紧固件的过渡槽,分流台(4)的底端直径与一次冷却油池(3)的内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供水系统包括供水软管和至少四个绕分流台(4)下端的周向等距分布的补充软管(416),补充软管(416)贯穿一次冷却油池(3),并与空腔(412)内相连通,所有补充软管(416)的下端均通过一个五通管与供水软管相连通,供水软管上设有供水泵,该供水泵为变频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出料槽(311)与所有过渡槽能够逐个相对应,一次冷却油池(3)的外表面设有用以将出料槽(311)关闭或打开的门板(312),门板(312)上方设有启闭气缸(313),启闭气缸(313)的活塞轴与门板(31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加热部件接近分流台(4)的中心处,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器(1)和设置在第一加热器(1)正上方的第二加热器(1a),第一加热器(1)和第二加热器(1a)均为筒状加热器,并且二者的上下间距为2cm,引导筒(1b)设置在第二加热器(1a)的上方,并且二者同轴线,引导筒(1b)与第二加热器(1a)的上下间距为2cm,两个引导部件分别对应第一加热器(1)与第二加热器(1a)之间以及引导筒(1b)和第二加热器(1a)之间,其中一个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双向气缸(7)、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沿引导筒(1b)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双向气缸(7)设置在引导筒(1b)的外部,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双向气缸(7)的两个输出端上,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相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凹口(713),第一板体(711)和第二板体(712)厚度为1.8cm,另外一个引导部件包括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沿引导筒(1b)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二者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双向气缸(7)的两个输出端上,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相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凹口(713),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的厚度为1.8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板体(711)、第二板体(712)、第三板体(714)和第四板体(715)均为耐火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引导筒(1b)的上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纠正筒(1c),该纠正筒(1c)的顶端设有呈竖直的接纳板(1d),接纳板(1d)为弧形结构,纠正筒(1c)与引导筒(1b)之间的上下间距不超过4cm,并且二者之间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第一夹持管(211)以及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夹持管(212),第一夹持管(211)位于第二夹持管(212)的上方,两个第一夹持管(211)分别对应引导筒(1b)的前后位置,两个第二夹持管(212)分别对应引导筒(1b)的左右位置,两个第一夹持管(211)分别与第一双向气缸(7)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引导筒(1b)的外部还设有第二双向气缸(213),两个第二夹持管(212)分别与第二双向气缸(213)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分流板(413)为橡胶材质制成。
CN201910870909.5A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Active CN110453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909.5A CN110453051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909.5A CN110453051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3051A CN110453051A (zh) 2019-11-15
CN110453051B true CN110453051B (zh) 2021-07-02

Family

ID=6849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0909.5A Active CN110453051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305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91577A1 (en) * 1999-01-13 2000-07-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crews having selected heat treatment and hardening
JP2002167642A (ja) * 2000-09-22 2002-06-11 Toshiba Mach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機用バレル
CN207713769U (zh) * 2017-12-01 2018-08-10 上海西屋开关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自动淬火机
CN208685013U (zh) * 2018-06-06 2019-04-02 无锡应达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化螺栓感应淬火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91577A1 (en) * 1999-01-13 2000-07-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crews having selected heat treatment and hardening
JP2002167642A (ja) * 2000-09-22 2002-06-11 Toshiba Mach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機用バレル
CN207713769U (zh) * 2017-12-01 2018-08-10 上海西屋开关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自动淬火机
CN208685013U (zh) * 2018-06-06 2019-04-02 无锡应达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化螺栓感应淬火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3051A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2397B (zh) 一种自动出冰块碎冰制冰机
CN110453051B (zh) 一种螺栓紧固件自动淬火设备
CN109593939B (zh) 一种便于对链轨进行间断性的热处理用淬火装置
CN209619399U (zh) 一种传动轴热处理用淬火炉
CN212094298U (zh) 一种高碳铬铁脱碳用冷却装置
CN217265885U (zh) 一种汽车板簧自动淬火装置
CN208078827U (zh) 一种油冷电机机壳及油冷电机
DE3321554C1 (de) Industrieofen zur Wärmebehandlung metallischer Werkstücke
KR101860407B1 (ko) 라디에이터 냉각팬용 사출금형장치
CN109234503A (zh) 一种用于桶形工件的淬火装置
CN211275761U (zh) 一种简易钢管除油装置
DE10202193B4 (de) Verfahren zum Versehen eines Großmaschinenbauteils mit einem Schutzbelag
CN111004878B (zh) 一种电炉渣水粹装置
CN204174242U (zh) 节能型淬火剂降温装置
RU2213653C2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зношенных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цилиндров, труб с помощью нанес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8311231A (zh) 一种破渣机驱动方法
CN217324215U (zh) 一种曲轴加工用淬火装置
CN209113956U (zh) 一种用于桶形工件的淬火装置
CN217438247U (zh) 一种组合式感应淬火机床
CN220724256U (zh) 一种螺栓淬火装置
CN205498047U (zh) 一种塑料管电动端面曲边机
CN210846296U (zh) 一种自动投料装置
CN220183350U (zh) 一种热作模具钢的强韧化热处理装置
CN219735989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热处理炉
CN219379952U (zh) 一种给水再循环异径三通数控加工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