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0495A - 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0495A
CN110410495A CN201910340356.2A CN201910340356A CN110410495A CN 110410495 A CN110410495 A CN 110410495A CN 201910340356 A CN201910340356 A CN 201910340356A CN 110410495 A CN110410495 A CN 110410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driven drum
driven
driving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03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0495B (zh
Inventor
盐津勇
吉野弘绍
驹田英明
铃木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382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320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10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0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0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04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6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ca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换挡机构(10)在同心配置在旋转轴线(18)上的第一传动轴(12)、第二传动轴(14)及第三传动轴(16)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路径的切换。换挡机构(10)具有:驱动鼓(28),以与旋转轴线(18)同轴且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第一从动鼓(30)及第二从动鼓(32),在旋转轴线(18)上与驱动鼓(28)同心地配置,通过驱动鼓(28)的转动而沿着旋转轴线移动。通过第一从动鼓(30)的移动而第一换挡套筒(24)进行进退,将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连接、断开。另外,通过第二从动鼓(32)的移动而第二换挡套筒(26)进行进退,将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三传动轴(16)连接、断开。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将在2018年4月27日提出申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日本特愿2018-086858号及在2019年3月4日提出申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日本特愿2019-038275号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动力传递装置中切换动力传递的路径的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示出了车辆用变速装置,变速装置是对成为动力传递路径的齿轮列进行切换的装置,具有切换齿轮列,即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换挡机构。下述专利文献1示出了具有同轴配置的第一及第二主轴(15、16)及相对于第一及第二主轴(15、16)并列配置的副轴(17)的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的换挡机构具有沿着与第一及第二主轴(15、16)及副轴(17)的轴线不同的轴线配置的换挡鼓(100)。
在换挡鼓(100)上形成有与换挡拨叉(96、97、98)卡合的凸轮槽(101、102、103)。在换挡拨叉(96、97、98)卡合有换挡装置(87、94、95)。换挡装置(87、94、95)通过在轴(16、17)上移动,而能够与配置于两侧的齿轮的任一个齿轮卡合或者采取与哪个齿轮都不卡合的中立状态。
通过换挡鼓(100)的转动而换挡拨叉(96、97、98)按照凸轮槽(101、102、103)的外形移动,选择卡合的齿轮而进行齿轮列的切换。
另外,上述()内的附图标记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与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标记没有关联。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32204号公報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换挡鼓配置在与第一及第二主轴及副轴的轴线不同的轴线上,因此存在径向的尺寸变大的趋势。
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径向上能够小型化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在同心配置在共通的旋转轴线上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路径的切换。该换挡机构具有:第一换挡套筒,沿着旋转轴线进行进退而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断开;第二换挡套筒,沿着旋转轴线进行进退而将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连接、断开;驱动鼓,以与旋转轴线同轴且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第一从动鼓,在旋转轴线上与驱动鼓同心地配置,通过驱动鼓的转动而沿着旋转轴线移动来使第一换挡套筒进行进退;及第二从动鼓,在旋转轴线上与驱动鼓同心地配置,通过驱动鼓的转动而沿着旋转轴线移动来使第二换挡套筒进行进退。
例如,在驱动鼓与第一从动鼓的相互相向的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凸轮槽,在另一个面上设置与凸轮槽卡合的销。相同地,在驱动鼓与第二从动鼓的相互对应的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凸轮槽,在另一个面上设置与凸轮槽卡合的销。当驱动鼓转动时,凸轮槽与销按照凸轮槽的外形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第一及第二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伴随着第一从动鼓的移动而第一换挡套筒进行进退,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断开。另外,伴随着第二从动鼓的移动而第二换挡套筒进行进退,将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连接、断开。
另外,换挡机构在驱动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凸轮槽及第二凸轮槽,第一从动鼓可以具有与第一凸轮槽卡合的第一从动销,另外,第二从动鼓可以具有与第二凸轮槽卡合的第二从动销。第一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一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一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另外,第二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二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二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此外,换挡机构也可以是,设于驱动鼓的周面上的第一凸轮槽与第二凸轮槽的外形在周向上对齐,第一从动销与第二从动销的位置在周向上错开。通过第一凸轮槽与第二凸轮槽的外形在周向上对齐,能够缩小第一凸轮槽与第二凸轮槽之间的距离。即使第一凸轮槽与第二凸轮槽的外形在周向上一致,通过使第一从动销与第二从动销的位置在周向上错开,也能够使第一从动鼓与第二从动鼓的移动的定时不同。
另外,换挡机构也可以是,驱动鼓在周面上具有第一驱动销和第二驱动销,在第一从动鼓上设有与第一驱动销卡合的第一凸轮槽,在第二从动鼓上设有与第二驱动销卡合的第二凸轮槽。通过伴随于驱动鼓的转动的第一驱动销的转动而第一从动鼓按照第一凸轮槽的外形沿着旋转轴线移动,另外,通过伴随于驱动鼓的转动的第二驱动销的转动而第二从动鼓按照第二凸轮槽的外形沿着旋转轴线移动。通过将第一凸轮槽和第二凸轮槽分别设于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而能够任意地设定这些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换挡机构可以将第一从动鼓或第二从动鼓设为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转动预定角度。由此,能够取得第一从动鼓与第二从动鼓的移动的定时错开的状态与一致的状态。
此外,能够将第一从动鼓配置在驱动鼓的内周侧,将第二从动鼓配置在驱动鼓的外周侧。
另外,能够在驱动鼓的周面上设置单一的凸轮槽,第一从动鼓具有与单一的凸轮槽卡合的第一从动销,第二从动鼓具有与单一的凸轮槽卡合的第二从动销。第一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单一的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一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第二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单一的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二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通过单一的凸轮槽驱动第一从动鼓与第二从动鼓,从而与设置两个凸轮槽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驱动鼓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能够将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这双方配置在驱动鼓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中的任一侧。
此外,能够在驱动鼓与第一从动鼓的相互相向的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销,在另一面上设置与上述销的侧面抵接而分别限制第一从动鼓的进入方向及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的两个凸轮面。相同地,能够在驱动鼓与第二从动鼓的相互相向的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销,在另一个面上设置与上述销的侧面抵接而分别限制第二从动鼓的进入方向及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的两个凸轮面。当驱动鼓转动时,凸轮面与销按照凸轮面的外形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第一及第二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伴随着第一从动鼓的移动而第一换挡套筒进行进退,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被连接、断开。另外,伴随着第二从动鼓的移动而第二换挡套筒进行进退,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被连接、断开。限制第一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的凸轮面能够不具有对处于进入位置时的第一从动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部分。另外,限制第二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的凸轮面能够不具有对处于进入位置时制第二从动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驱动鼓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同心配置,因此与将驱动鼓配置在不同的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径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三个传动轴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三个传动轴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驱动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从动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二从动鼓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并列的两个凸轮槽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驱动鼓和两个从动鼓的另一形态的图。
图8是表示驱动鼓和两个从动鼓的又一形态的图。
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换挡机构的两个从动鼓及从动销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从动销的周向上的位置和移动的定时的图。
图12是表示驱动鼓的又一形态的图,是表示将三个传动轴连接时的驱动鼓和两个从动鼓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驱动鼓和两个从动鼓的、三个传动轴分离时的状态的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驱动鼓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驱动鼓的凸轮构造的图。
图16是表示花键的齿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两个从动鼓的又一形态的图。
图18是表示驱动鼓的又一形态的图。
图19是表示驱动鼓的又一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1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换挡机构10是在三个传动轴12、14、16之间切换动力的传递路径的机构。三个传动轴12、14、16能够绕着共通的旋转轴线18旋转地同心配置。在图1、2中,比旋转轴线18靠下的部分被省略。将位于最内侧的传动轴12记为第一传动轴12,将以包围第一传动轴12的方式配置的空心的传动轴14记为第二传动轴14,此外将以包围第一及第二传动轴12、14的方式配置于更外侧的空心的传动轴16记为第三传动轴。
第一~第三传动轴12、14、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于壳体20。例如,第一传动轴12通过未图示的轴承而支撑于壳体20,第三传动轴16通过轴承22而支撑于壳体20。另外,例如,第二传动轴14通过设置在其与外侧的第三传动轴16之间的轴承(未图示)和设置在其与内侧的第一传动轴12之间的轴承(未图示)中的一方或两方而支撑于壳体20。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相连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即连接、断开的状态通过第一换挡套筒24的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的进退来选择。另外,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三传动轴16的连接、断开的状态通过第二换挡套筒26的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的进退来选择。第一换挡套筒24和第二换挡套筒26分别具有圆环形状,相对于旋转轴线18同心配置。
在第一传动轴12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12s。在第一换挡套筒24的内周面形成有与第一传动轴的花键12s啮合的内周花键24si。通过第一传动轴的花键12s与第一换挡套筒的内周花键24si啮合,而第一换挡套筒24与第一传动轴12成为一体地旋转。另外,第一换挡套筒24在第一传动轴的花键12s上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移动。在第一换挡套筒24的移动范围内,花键12s与内周花键24si维持啮合状态。另外,在第一换挡套筒24的外周面设有圆环状的向外凸缘24f。
在第二传动轴14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周花键14si。在第一换挡套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与第二传动轴的内周花键14si啮合的外周花键24so。根据第一换挡套筒24的旋转轴线18方向上的位置来切换第一换挡套筒的外周花键24so与第二传动轴的内周花键14si的啮合状态。如图1所示,在第一换挡套筒24朝着第二传动轴14进入时,外周花键24so与内周花键14si啮合。通过该啮合,经由第一换挡套筒24而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一传动轴12成为一体地旋转。如图2所示,当第一换挡套筒24从第二传动轴14退避时,外周花键24so与内周花键14si的啮合分离,第二传动轴14能够相对于第一传动轴12旋转。
在第三传动轴16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16s。在第二换挡套筒26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三传动轴的花键16s啮合的外周花键26so。通过第三传动轴的花键16s与第二换挡套筒的外周花键26so啮合而第二换挡套筒26与第三传动轴16成为一体地旋转。另外,第二换挡套筒26在第三传动轴的花键16s上能够在沿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移动。在第二换挡套筒26的移动范围内,花键16s与外周花键24so维持啮合状态。另外,在第二换挡套筒26的内周面设有圆环状的向内凸缘26f。
在第二传动轴14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周花键14so。在第二换挡套筒26的内周面形成有能够与第二传动轴的外周花键14so啮合的内周花键26si。根据第二换挡套筒26的旋转轴线18方向上的位置来切换第二换挡套筒的内周花键26si与第二传动轴的外周花键14so的啮合状态。如图1所示,在第二换挡套筒26朝着第二传动轴14进入时,内周花键26si与外周花键14so啮合。通过该啮合,经由第二换挡套筒26而第三传动轴16与第二传动轴14成为一体地旋转。如图2所示,当第二换挡套筒26从第二传动轴14退避时,内周花键26si与外周花键14so的啮合分离,第三传动轴16能够相对于第二传动轴14旋转。
换挡机构10还包括用于使第一换挡套筒24及第二换挡套筒26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进行进退的驱动鼓28、第一从动鼓30及第二从动鼓32。驱动鼓28、第一从动鼓30及第二从动鼓3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同心配置在旋转轴线18上。驱动鼓28通过轴承34、36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壳体20。驱动鼓28具备作为正齿轮或斜齿轮的齿轮38,该齿轮38与固定在未图示的换挡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未图示)啮合。能够通过换挡电动机使驱动鼓28进行转动。
第一从动鼓30位于驱动鼓28的内周侧,上述第一换挡套筒24位于第一从动鼓30的进一步内周侧。第一从动鼓30具有与形成于壳体20的外周花键40卡合的内周花键42。通过外周花键40和内周花键42,第一从动鼓30相对于壳体20止转,即在旋转方向上其动作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允许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的移动。也可以将外周花键40和内周花键42置换为止转键和键槽。
在第一从动鼓30的内周面设有沿着周向延伸的保持槽30g,保持槽30g将第一换挡套筒的向外凸缘24f保持于槽内。由此,第一从动鼓30与第一换挡套筒24沿着旋转轴线18并进。另一方面,第一换挡套筒24在旋转方向上能够相对于第一从动鼓30独立旋转。第一换挡套筒的向外凸缘24f能够置换为沿着周向排列多个的突起。
第二从动鼓32位于驱动鼓28的外周侧,上述第二换挡套筒26位于第二从动鼓32的进一步外周侧。第二从动鼓32具有向径向外方延伸的止转臂44。在止转臂44上形成有接纳固定于壳体20的限动销46的接纳孔44h。防旋销46由接纳孔44h接纳而与止转臂44卡合,从而第二从动鼓32相对于壳体20止转,即在旋转方向上其动作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允许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的移动。止转臂44与防旋销46可以沿着周向配置于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
在第二从动鼓32的外周面设有沿着周向延伸的保持槽32g,保持槽32g将第二换挡套筒的向内凸缘26f保持于槽内。由此,第二从动鼓32与第二换挡套筒26沿着旋转轴线18并进。另一方面,第二换挡套筒26能够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从动鼓32独立旋转。第二换挡套筒的向内凸缘26f能够置换为沿着周向排列多个的突起。
关于驱动鼓28、第一从动鼓30及第二从动鼓32的关系,并用图3~5来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驱动鼓28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从动鼓30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二从动鼓32的立体图。在图3中,省略了齿轮38的齿。
在驱动鼓28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凸轮槽28a,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凸轮槽28b。第一凸轮槽28a沿着大致周向延伸,具有在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凹凸的凸轮外形。详细而言,第一凸轮槽28a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28a1及第二部分28a2、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28a3。第一凸轮槽28a具有三周期的凸轮外形。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一从动鼓30的从动销30a(以下,记为第一从动销30a。)卡合。通过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一凸轮槽28a的一个侧壁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30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动作。另外,通过第一从动销30a的侧面与第一凸轮槽28a的另一个侧壁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30的反向的动作。在第一从动销30a卡合于第一凸轮槽的第一部分28a1时,第一从动鼓30被保持于退避位置,在第一从动销30a卡合于第二部分28a2时,第一从动鼓30被保持于进入位置。在第一从动销30a位于第一凸轮槽的第三部分28a3时,随着驱动鼓28的转动而第一从动鼓30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第一从动销30a对应于第一凸轮槽28a的三周期的凸轮外形而等间隔地设有三个。
第二凸轮槽28b沿着大致周向延伸,具有在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凹凸的凸轮外形。详细而言,第二凸轮槽28b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28b1及第二部分28b2、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28b3。第二凸轮槽28b具有三周期的凸轮外形。第二凸轮槽28b与第二从动鼓32的从动销32a(以下,记为第二从动销32a。)卡合。通过第二从动销32a与第二凸轮槽28b的一个侧壁面抵接而限制第二从动鼓3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动作。另外,通过第二从动销32a的侧面与第二凸轮槽28b的另一个侧壁面抵接而限制第二从动鼓32的反向的动作。在第二从动销32a卡合于第二凸轮槽的第一部分28b1时,第二从动鼓32被保持于退避位置,在第二从动销32a卡合于第二部分28b2时,第二从动鼓32被保持于进入位置。在第二从动销32a位于第二凸轮槽的第三部分28b3时,随着驱动鼓28的转动而第二从动鼓32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第二从动销32a对应于第二凸轮槽28b的三周期的凸轮外形而等间隔地设置三个。另外,能够使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的凸轮外形相同。
当驱动鼓28转动时,按照第一及第二凸轮槽28a、28b的凸轮外形,特别是按照各自的凸轮槽的第三部分28a3、28b3的外形而第一及第二从动销30a、32a进行从动,伴随于此第一及第二从动鼓30、32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移动。根据第一及第二凸轮槽28a、28b的凸轮外形和第一及第二从动销30a、32a的周向位置,而决定第一及第二从动鼓30、32的移动的定时。
当第一从动鼓30朝着第二传动轴14、即在图1中向左方进入时,第一换挡套筒24也朝着第二传动轴14进入,第一换挡套筒24的外周花键24so与第二传动轴14的内周花键14si卡合。由此,成为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连接的连接状态。当第一从动鼓30反向移动而退避时,外周花键24so与内周花键14si的卡合解除,成为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切断的切断状态。这样,通过第一从动鼓30沿着旋转轴线18方向进行进退而切换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的连接、断开的状态。
当第二从动鼓32朝着第二传动轴14,即在图1中向左方进入时,第二换挡套筒26也朝向第二传动轴14进入,第二换挡套筒26的内周花键26si与第二传动轴14的外周花键14so卡合。由此,成为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三传动轴16连接的连接状态。当第二从动鼓32反向移动而退避时,内周花键26si与外周花键14so的卡合被解除,成为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切断的切断状态。这样,通过第二从动鼓32沿着旋转轴线18方向进行进退而切换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三传动轴16的连接、断开的状态。
当将第一从动鼓30与第二从动鼓32一起设为朝着第二传动轴14进入的状态时,成为第一传动轴12与第三传动轴16经由第二传动轴14而连接的状态,第一~第三传动轴12、14、16能够成为一体地旋转。在第一从动鼓30进入且第二从动鼓32退避的状态下,第一传动轴12与第二传动轴14连接,第三传动轴16能够相对于第一及第二传动轴12、14进行相对旋转。在第一从动鼓30退避且第二从动鼓32进入的状态下,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三传动轴16连接,第一传动轴12能够相对于第二及第三传动轴14、16进行相对旋转。在第一从动鼓30与第二从动鼓32一起退避的状态下,第一~第三传动轴12、14、16分离,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转动。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及第二凸轮槽28a、28b和第一及第二从动销30a、32a的配置的图。展开地示出圆筒形状的驱动鼓28,在图中,上下方向为周向,左右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在(a)中,第一从动销30a及第二从动销32a的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在该情况下,为了使第一从动鼓30和第二从动鼓32中的一个进入并使另一个退避,需要将具有相同的凸轮外形的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错开周向上的位置、即相位地配置。在(b)中,反之,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的相位对齐,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二从动销32a的位置错开。
第一凸轮槽28a和第二凸轮槽28b刻设于驱动鼓28的圆筒部分的表背,在圆筒部分的壁的厚度较薄时,在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相邻。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的间隔存在确保驱动鼓28的强度上所需的下限值e。当将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的间隔设为下限值e时,可知(b)所示的情况能够将用于配置凸轮槽的尺寸减小图示的d。由此,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优选的是将凸轮外形在周向上对齐形成,并将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二从动销32a在周向上错开配置。
图7是表示驱动鼓和从动鼓的另一形态的剖视图。关于除了驱动鼓及从动鼓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形态相同,因此省略。图7是表示相当于图1所示的剖视图的剖面的剖面的图,在图7中,左右方向为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下方向为径向。
驱动鼓50、第一从动鼓52及第二从动鼓54与上述驱动鼓28、第一及第二从动鼓30、32相同地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且同心配置。在该形态下,在驱动鼓50上设置销,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鼓52、54上形成凸轮槽。在驱动鼓50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第一驱动销50a,在外周面上设置第二驱动销50b。在第一从动鼓52的外周面设有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凸轮槽52a。第一凸轮槽52a与上述第一凸轮槽28a相同地具有将第一从动鼓52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部分、将第一从动鼓52保持在进入位置的部分及使第一从动鼓52沿着旋转轴线移动的部分。第一驱动销50a进入到第一凸轮槽52a内,与之卡合,伴随着驱动鼓50的转动而沿着第一凸轮槽52a移动。在第二从动鼓54的内周面设有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轮槽54a。第二凸轮槽54a与上述第二凸轮槽28b相同地具有将第二从动鼓54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部分、将第二从动鼓54保持在进入的位置的部分及使第二从动鼓54沿着旋转轴线移动的部分。第二驱动销50b进入到第二凸轮槽54a内,与之卡合,伴随着驱动鼓50的转动而沿着第二凸轮槽54b移动。伴随着驱动鼓50的转动而第一及第二驱动销50a、50b转动,按照与第一及第二驱动销50a、50b卡合的第一及第二凸轮槽52a、54b的凸轮外形而第一及第二从动鼓52、54进行进退。通过第一及第二从动鼓52、54的进退而第一及第二换挡套筒24、26进行进退,第一~第三传动轴12、14、16被连接、断开。
在图7中,第一驱动销50a与第二驱动销50b及第一凸轮槽52a与第二凸轮槽54a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错开地配置,但是也可以对齐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缩短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图8是表示驱动鼓和从动鼓的又一形态的剖视图。关于除了驱动鼓及从动鼓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形态相同,因此省略。图8是表示相当于图1所示的剖视图的剖面的剖面的图,在图8中,左右方向为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下方向为径向。
驱动鼓60、第一从动鼓62及第二从动鼓64与上述驱动鼓28、第一及第二从动鼓30、32相同地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且同心配置。在该形态下,在驱动鼓60上设置共有的一个凸轮槽,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上形成销。在驱动鼓60的圆筒部分形成沿着周向延伸的凸轮槽60a。凸轮槽60a从圆筒内周面到达外周面,以贯通圆筒部分的表背的方式设置。另外,凸轮槽60a沿着周向分割地配置。凸轮槽60a与上述第一凸轮槽28a等相同地具有将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部分、将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保持在进入位置的部分及使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的部分。在第一从动鼓62的外周面上立设有第一从动销62a,进入到凸轮槽60a内。另外,在第二从动鼓64的内周面上立设有第二从动销64a,进入到凸轮槽60a内。这样,凸轮槽60a由第一从动销62a和第二从动销64a共有。第一从动销62a与第二从动销64a在周向上错开地配置。伴随着驱动鼓60的转动而凸轮槽60a移动,与凸轮槽60a卡合的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按照凸轮外形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伴随着该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的移动而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进行进退,由此第一及第二换挡套筒24、26进行进退,第一~第三传动轴12、14、16连接、断开。
图9及图10是表示换挡机构70的结构的图,关于与上述换挡机构10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驱动鼓72、第一从动鼓74及第二从动鼓76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同心配置在旋转轴线18上。第一从动鼓74和第二从动鼓76都配置在驱动鼓72的内侧,第一从动鼓74配置在第二从动鼓76的内侧。
在驱动鼓72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一个凸轮槽72a。凸轮槽72a与上述第一凸轮槽28a等相同地具有将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部分、将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保持在进入位置的部分及使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的部分。第一从动鼓74具有在圆筒部分的外周面上立设的第一从动销74a,如图9(b)所示,第一从动销74a的前端进入到驱动鼓的凸轮槽72a内,并与之卡合。在第二从动鼓76上形成有用于供第一从动销74a通过的狭缝76b。第二从动鼓76具有在圆筒部分的外周面上立设的第二从动销76a,如图9(a)所示,第一从动销74a的前端进入到驱动鼓的凸轮槽72a内,并与之卡合。如图10所示,第一从动销74a与第二从动销76a在周向上错开地配置。
在第一从动鼓74的圆筒部分的外周面设置外周花键78,在第二从动鼓76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设置内周花键80。通过上述外周及内周花键78、80卡合而第一从动鼓74与第二从动鼓76被限制相对旋转。另一方面,第一从动鼓74及第二从动鼓76能够分别在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移动。另外,外周花键78与内周花键80无论第一从动鼓74及第二从动鼓76处于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的可动范围的哪个位置都处于啮合的状态。由此,第一从动鼓74与第二从动鼓76的相对旋转始终受到限制。另外,第一从动鼓74通过内周花键42与壳体20的外周花键40卡合而相对于壳体20的旋转受到限制。由此,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相对于壳体20在旋转方向上始终被固定。
伴随着驱动鼓72的转动而凸轮槽72a移动,与凸轮槽72a卡合的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按照凸轮外形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的移动,通过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进行进退而第一及第二换挡套筒24、26进行进退,第一~第三传动轴12、14、16连接、断开。
也能够取代将驱动鼓设为外侧且将第一及第二从动鼓设为内侧,而将驱动鼓配置在内侧并将第一及第二从动鼓配置在外侧。另外,也能够设为,在驱动鼓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设置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轮槽,在第一从动鼓是立设的从动销卡合于一个凸轮槽,在第二从动鼓上立设的从动销卡合于另一个凸轮槽。
在具有两个凸轮槽的形态的情况下,能够使一个从动鼓转动预定角度,由此能够使两个从动鼓的进退的定时一致或错开。以图1等所示的换挡机构10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第一及第二凸轮槽28a、28b与第一及第二从动销30a、32a的关系的图。第一凸轮槽28a与第二凸轮槽28b的凸轮外形在周向上对齐。在图1所示的换挡机构10中,通过使设置于壳体20的外周花键40能够转动而能够使第一从动鼓30转动。例如,能够将外周花键40设置在相对于壳体20能够转动的圆筒形状的套筒上。能够通过使外周花键40转动而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与图11(b)所示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图11(a)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二从动销32a的周向上的位置错开,因此通过驱动鼓28的转动而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二从动销32a的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的移动的定时错开。因此,第一从动鼓30与第二从动鼓32的进退的定时错开,能够将第二传动轴14形成为与第一传动轴12和第三传动轴16中的一个连接,且与另一个不连接的状态。为了使第一传动轴12和第三传动轴16这双方成为连接于第二传动轴14的状态,而将一方形成为连接状态之后,将双方连接。
当从图11(a)所示的状态开始,使第一从动鼓30移动图中所示的尺寸r时,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二从动销32a的周向上的位置对齐。该状态是图11(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使驱动鼓28转动时,第一从动销30a与第二从动销32a同时在沿着旋转轴线18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第一从动鼓30与第二从动鼓32的进退的定时一致,能够将第一传动轴12和第三传动轴16同时连接于第二传动轴14。
能够代替通过使外周花键40转动来使第一从动鼓30转动,而使防旋销46转动来使第二从动鼓32转动。
上述第一凸轮槽28a、52a、第二凸轮槽28b、54a及凸轮槽60a、72a可以省去将与这些凸轮槽对应的从动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部分(例如第一凸轮槽28a的第一部分28a1)和保持在进入位置的部分(例如第一凸轮槽28a的第二部分28a2)中的一方或双方。在该情况下,将从动鼓保持在退避位置或进入位置的功能由其他结构替代。
图12~图15是表示驱动鼓的另一形态的示意图。驱动鼓90与上述驱动鼓28相比凸轮的构造不同。除了驱动鼓以外的结构与图1、2所示的换挡机构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图12、13示出包含旋转轴线18(参照图1、2)的剖面,图12示出第一及第二从动鼓30、32进入的状态,图13示出第一及第二从动鼓30、32退避的状态。图14以单体示出驱动鼓90。图15是表示驱动鼓90的凸轮构造的图,圆筒形状的驱动鼓90展开成平面地表示。在图15中,上下方向为周向,左右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
驱动鼓90包括与第一从动鼓30的第一从动销30a卡合的第一凸轮构造92及与第二从动鼓32的第二从动销32a卡合的第二凸轮构造94。第一凸轮构造92具有与第一从动鼓30的第一从动销30a的侧面抵接的第一凸轮面92a和第二凸轮面92b。第一凸轮面92a与第二凸轮面92b隔着第一从动销30a地相互相向,沿着大致周向延伸。详细而言,第一凸轮面92a和第二凸轮面92b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92a1、92b1及第二部分92a2、92b2、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92a3、92b3。第一凸轮面92a位于第一从动销30a的第二传动轴14侧(在图12、13、15中为左侧),限制第一从动销30a向左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一从动鼓30的进入方向的移动。第二凸轮面92b位于第一从动销30a的第二传动轴14的相反侧(在图12、13、15中为右侧),限制第一从动销30a向右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一从动鼓30的退避方向的移动。在第一从动销30a位于第一凸轮面的第一部分92a1与第二凸轮面的第一部分92b1之间时,第一从动鼓30被保持于退避位置。另外,在第一从动销30a位于第一凸轮面的第二部分92a2与第二凸轮面的第二部分92b2之间时,第一从动鼓30被保持在进入位置。另外,在第一从动销30a位于第一凸轮面的第三部分92a3与第二凸轮面的第三部分92b3之间时,第一从动鼓30随着驱动鼓90的转动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第二凸轮构造94具有与第二从动鼓32的第二从动销32a的侧面抵接的第三凸轮面94a和第四凸轮面94b。第四凸轮面94b压着大致周向延伸,详细而言,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94b1及第二部分94b2、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94b3。第四凸轮面94b位于第二从动销32a的与第二传动轴14相反的一侧(在图12、13、15中为右侧),限制第二从动销32a向右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二从动鼓32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三凸轮面94a与第四凸轮面的第一部分94b1及第三部分94b3相向,并具有与它们隔着第二从动销32a而相向的第一部分94a1及第三部分94a3。第三凸轮面94a的与第四凸轮面的第二部分94b2相向的第二部分94a2的至少一部分欠缺。将第三凸轮面94a欠缺的范围记为欠缺范围96。第三凸轮面94a在设置其的范围内,位于第二从动销32a的第二传动轴14侧(在图12、13、15中为左侧),限制第二从动销32a向左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二从动鼓32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二从动销32a位于第三凸轮面的第一部分94a1与第四凸轮面的第一部分94b1之间时,第二从动鼓32被保持在退避位置。另外,在第二从动销32a位于第三凸轮面的第三部分94a3与第四凸轮面的第三部分94b3之间时,第二从动鼓32随着驱动鼓90的旋转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另外且,在第二从动销32a处于第三凸轮面的欠缺范围96时,第二凸轮构造94仅限制第一从动鼓30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二换挡套筒26(参照图1、2)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能够由第二传动轴14或第三传动轴16限制。
已知有对啮合的花键的齿面赋予倒锥形来实现花键的防脱的技术。图16是表示带有倒锥形的花键的形状的图,将沿着周向排列的齿100、102展开成平面地示出。图16(a)示出花键未啮合的状态,图16(b)示出啮合的状态。在图16中,例示出第二传动轴14的外周花键14so及与之啮合的第二换挡套筒26的内周花键26si。如图所示,齿100、102以齿厚朝着端面而变厚的方式倾斜地形成齿面。当上述齿100、102啮时,作用于齿面的力以将对方的花键拉入的方式发挥作用。通过图1进行说明的话,在第二传动轴14的外周花键14so与第二换挡套筒的内周花键26si啮合时,对第二换挡套筒26作用向左的力。该力使第二换挡套筒26的向内凸缘26f与第二从动鼓32的保持槽32g的左侧的壁面抵接。当第二从动鼓32向左的移动受到限制时,向内凸缘26f与第二从动鼓32滑动而产生摩擦。在使用了驱动鼓90的情况下,在第二从动鼓32处于进入位置时,第二从动销32a位于第三凸轮面的欠缺范围96,因此第二从动鼓32向左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能够抑制向内凸缘26f与第二从动鼓32的摩擦。
另外,通过在第三凸轮面94a上设定欠缺范围96,而驱动鼓90轻量化。另外,可以较大地取得第一凸轮面的第二部分92a2与第一从动销30a的间隔,来抑制第一换挡套筒24与第一从动鼓的滑动。
图17是表示第一及第二从动鼓的另一形态的示意图。图17所示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结构对应,第一从动鼓110及第二从动鼓112的凸轮的构造与上述第一从动鼓52及第二从动鼓54不同。关于驱动鼓50与图7所示的结构相比未变更,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7示出第一及第二从动鼓110、112进入的状态。
第一从动鼓110包括与驱动鼓50的第一驱动销50a卡合的第一凸轮构造114。第一凸轮构造114具有与第一驱动销50a的侧面抵接的第一凸轮面114a和第二凸轮面114b。第一凸轮构造114具有与图12-15所示的第二凸轮构造94类似的构造。具体而言,第二凸轮面114b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结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第二凸轮面114b位于第一驱动销50a的第二传动轴14侧(在图17中为左侧),限制第一从动鼓110相对于第一驱动销50a的右方向、即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凸轮面114a与第二凸轮面114b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相向,并具有与它们隔着第一驱动销50a而相向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凸轮面114a的与第二凸轮面114b的第二部分相向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欠缺。第一凸轮面114a在设置其的范围内位于第一驱动销50a的与第二传动轴14相反的一侧(在图17中为右侧),限制第一从动鼓110相对于第一驱动销50a的左方向、即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当第一驱动销50a位于第一凸轮面114a与第二凸轮面114b各自的第一部分之间时,第一从动鼓110被保持在退避位置。另外,当第一驱动销50a位于第一凸轮面114a与第二凸轮面114b各自的第三部分之间时,第一从动鼓110随着驱动鼓50的旋转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在第一驱动销50a处于第一凸轮面114a的欠缺范围时,第一凸轮构造114仅限制第一从动鼓110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一换挡套筒24(参照图1、2)的进入方向的移动能够由第一传动轴12或第二传动轴14限制。
第二从动鼓112包括与驱动鼓50的第二驱动销50b卡合的第二凸轮构造116。第二凸轮构造116具有与第二驱动销50b的侧面抵接的第三凸轮面116a和第四凸轮面116b。第二凸轮构造116具有与图12-15所示的第二凸轮构造94类似的构造。具体而言,第四凸轮面116b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第四凸轮面116b位于第二驱动销50b的第二传动轴14侧(在图17中为左侧),限制第二从动鼓112相对于第二驱动销50b的右方向、即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三凸轮面116a与第四凸轮面116b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相向,并具有与它们隔着第二驱动销50b而相向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三凸轮面116a的与第四凸轮面116b的第二部分相向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欠缺。第三凸轮面116a在设置其的范围内,位于第二驱动销50b的与第二传动轴14相反的一侧(在图17中为右侧),限制第二从动鼓112相对于第二驱动销50b的左方向、即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二驱动销50b位于第三凸轮面116a与第四凸轮面116b各自的第一部分之间时,第一从动鼓110被保持在退避位置。另外,在第二驱动销50b位于第三凸轮面116a与第四凸轮面116b各自的第三部分之间时,第二从动鼓112随着驱动鼓50的旋转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在第二驱动销50b处于第三凸轮面116a的欠缺范围时,第二凸轮构造116仅限制第二从动鼓112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二换挡套筒26(参照图1、2)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能够由第二传动轴14或第三传动轴16限制。
在第一从动鼓110处于进入位置时,进一步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未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减少在花键上设置倒锥形产生的第一从动鼓110与第一换挡套筒24的滑动引起的摩擦。相同地,在第二从动鼓112处于进入位置时,进一步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未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减少在花键上设置倒锥形产生的第二从动鼓112与第二换挡套筒26的滑动引起的摩擦。在上述例子中,在第一凸轮构造114及第二凸轮构造116这两者设有凸轮面欠缺的范围,但是也可以仅设于一方。
图18是表示驱动鼓的另一形态的示意图。图18所示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结构对应,驱动鼓120的凸轮的构造与上述驱动鼓60不同。关于第一从动鼓62及第二从动鼓64,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比未变更,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8示出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进入的状态。
驱动鼓120包括供第一从动鼓62的第一从动销62a和第二从动鼓64的第二从动销64a一起卡合的凸轮构造122。凸轮构造122具有与第一从动销62a的侧面及第二从动销64a的侧面抵接的第一凸轮面122a和第二凸轮面122b。凸轮构造122具有与图12-15所示的第二凸轮构造94类似的构造。具体而言,第二凸轮面122b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第二凸轮面122b位于第一从动销62a及第二从动销64a的与第二传动轴14相反的一侧(在图18中为右侧),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的右方上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凸轮面122a与第二凸轮面122b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相向,并具有与它们隔着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而相向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凸轮面122a的与第二凸轮面122b的第二部分相向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欠缺。第一凸轮面122a在设置其的范围内,位于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的第二传动轴14侧(在图18中为左侧),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的左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位于第一凸轮面122a与第二凸轮面122b各自的第一部分之间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被保持在退避位置。另外,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位于第一凸轮面122a与第二凸轮面122b各自的第三部分之间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随着驱动鼓120的旋转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销62a、64a处于第一凸轮面122a的欠缺范围时,凸轮构造122仅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62、64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及第二换挡套筒24、26(参照图1、2)的进入方向的移动能够由第一、第二及第三传动轴12、14、16限制。
第一从动鼓62在处于进入位置时,进一步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能够减少在花键上设置倒锥形产生的第一从动鼓62与第一换挡套筒24的滑动引起的摩擦。相同地,第二从动鼓64在处于进入位置时,进一步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能够减少在花键上设置倒锥形产生的第二从动鼓64与第二换挡套筒26的滑动引起的摩擦。
图19是表示驱动鼓的另一形态的示意图。图19所示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结构对应,驱动鼓130的凸轮的构造与上述驱动鼓72不同。关于第一从动鼓74及第二从动鼓76,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比未变更,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9示出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进入的状态。
驱动鼓130包括供第一从动鼓74的第一从动销74a和第二从动鼓76的第二从动销76a一起卡合的凸轮构造132。凸轮构造132具有与第一从动销74a的侧面及第二从动销76a的侧面抵接的第一凸轮面132a和第二凸轮面132b。凸轮构造132具有与图12-15所示的第二凸轮构造94类似的构造。具体而言,第二凸轮面132b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第二凸轮面132b位于第一从动销74a及第二从动销76a的与第二传动轴14相反的一侧(在图19中为右侧),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的右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凸轮面132a与第二凸轮面132b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相向,并具有与它们隔着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而相向的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凸轮面132a的与第二凸轮面132b的第二部分相向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欠缺。第一凸轮面132a在设置其的范围内,位于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的第二传动轴14侧(在图19中为左侧),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的左方的移动,由此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位于第一凸轮面132a与第二凸轮面132b各自的第一部分之间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被保持在退避位置。而且,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位于第一凸轮面132a与第二凸轮面132b的各自的第三部分之间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随着驱动鼓130的旋转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在第一及第二从动销74a、76a处于第一凸轮面132a的欠缺范围时,凸轮构造132仅限制第一及第二从动鼓74、76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及第二换挡套筒24、26(参照图1、2)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能够由第一、第二及第三传动轴12、14、16限制。
第一从动鼓74在处于进入位置时,进一步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能够减少在花键上设置倒锥形产生的第一从动鼓74与第一换挡套筒24的滑动引起的摩擦。相同地,第二从动鼓76在处于进入位置时,进一步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能够减少在花键上设置倒锥形产生的第二从动鼓76与第二换挡套筒26的滑动引起的摩擦。

Claims (11)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具有:
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同心配置在旋转轴线上;
第一换挡套筒,沿着旋转轴线进行进退而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断开;
第二换挡套筒,沿着旋转轴线进行进退而将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连接、断开;
驱动鼓,以与旋转轴线同轴且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
第一从动鼓,在旋转轴线上与驱动鼓同心地配置,通过驱动鼓的转动而沿着旋转轴线移动来使第一换挡套筒进行进退;及
第二从动鼓,在旋转轴线上与驱动鼓同心地配置,通过驱动鼓的转动而沿着旋转轴线移动来使第二换挡套筒进行进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在驱动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凸轮槽及第二凸轮槽,
第一从动鼓具有与第一凸轮槽卡合的第一从动销,第一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一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一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第二从动鼓具有与第二凸轮槽卡合的第二从动销,第二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二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二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第一凸轮槽与第二凸轮槽的外形在周向上对齐,第一从动销与第二从动销的位置在周向上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驱动鼓在周面上具有第一驱动销和第二驱动销,
在第一从动鼓上设有与第一驱动销卡合的第一凸轮槽,通过伴随于驱动鼓的转动的第一驱动销的转动而第一从动鼓按照第一凸轮槽的外形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在第二从动鼓上设有与第二驱动销卡合的第二凸轮槽,通过伴随于驱动鼓的转动的第二驱动销的转动而第二从动鼓按照第二凸轮槽的外形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第一从动鼓或第二从动鼓能够绕着旋转轴线转动预定角度,能够通过预定角度的转动而取得第一从动鼓与第二从动鼓同时移动的状态与错开地移动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第一从动鼓配置在驱动鼓的内周侧,第二从动鼓配置在驱动鼓的外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在驱动鼓的周面上设有单一的凸轮槽,
第一从动鼓具有与单一的凸轮槽卡合的第一从动销,第一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单一的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一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第二从动鼓具有与单一的凸轮槽卡合的第二从动销,第二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单一的凸轮槽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二从动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这双方配置在驱动鼓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中的任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第一从动鼓具有在周面上立设的第一从动销,
第二从动鼓具有在周面上立设的第二从动销,
在驱动鼓上设有:
第一凸轮面,与第一从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
第二凸轮面,与第一从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
第三凸轮面,与第二从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二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及
第四凸轮面,与第二从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二从动鼓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一凸轮面及第二凸轮面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一从动鼓沿着转动轴线移动,
第二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三凸轮面及第四凸轮面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二从动鼓沿着转动轴线移动,
第一凸轮面和第三凸轮面中的至少一个凸轮面不具有对对应的第一从动鼓或第二从动鼓处于进入位置时的该第一从动鼓或第二从动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驱动鼓具有在周面上立设的第一驱动销及第二驱动销,
在第一从动鼓上设有:
第一凸轮面,与第一驱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及
第二凸轮面,与第一驱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
在第二从动鼓上设有:
第三凸轮面,与第二驱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二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及
第四凸轮面,与第二驱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二从动鼓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
通过伴随于驱动鼓的转动的第一驱动销的转动而第一从动鼓按照第一凸轮面及第二凸轮面的外形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通过伴随于驱动鼓的转动的第二驱动销的转动而第二从动鼓按照第三凸轮面及第四凸轮面的外形沿着旋转轴线移动,
第一凸轮面和第三凸轮面中的至少一个凸轮面未设置对对应的第一从动鼓或第二从动鼓处于进入位置时的该第一从动鼓或第二从动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其中,
第一从动鼓具有在周面上立设的第一从动销,
第二从动鼓具有在周面上立设的第二从动销,
在驱动鼓上设有:
第一凸轮面,与第一从动销和第二从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的进入方向上的移动;及
第二凸轮面,与第一从动销和第二从动销的侧面抵接而限制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的退避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一凸轮面及第二凸轮面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一从动鼓沿着转动轴线移动,
第二从动销伴随着驱动鼓的转动而按照第一凸轮面及第二凸轮面的外形进行从动,由此第二从动鼓沿着转动轴线移动,
第一凸轮面不具有对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处于进入位置时的该第一从动鼓和第二从动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部分。
CN201910340356.2A 2018-04-27 2019-04-25 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10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6858 2018-04-27
JP2018086858 2018-04-27
JP2019-038275 2019-03-04
JP2019038275A JP6732069B2 (ja) 2018-04-27 2019-03-04 動力伝達装置のシフト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0495A true CN110410495A (zh) 2019-11-05
CN110410495B CN110410495B (zh) 2020-10-30

Family

ID=68205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035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10495B (zh) 2018-04-27 2019-04-25 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009127B2 (zh)
CN (1) CN110410495B (zh)
DE (1) DE1020192060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1033A (zh) * 2020-04-23 2021-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驱动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9127B2 (en) * 2018-04-27 2021-05-1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Shift mechanis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20186752A (ja) * 2019-05-10 2020-1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噛合式係合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06673A1 (en) * 2005-07-11 2007-01-11 Team Industries, Inc. Transmission
CN1918408A (zh) * 2003-12-17 2007-02-21 赫尔曼-哈根迈尔Getrag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带有相对于控制鼓的轴线轴向运动的嵌入槽侧面的控制鼓以及换档方法
CN101233345A (zh) * 2005-06-07 2008-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包括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
CN102059941A (zh) * 2009-11-13 2011-05-18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包括具有包含转鼓的换档装置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机动车混合动力推进系统
EP2481958A1 (en) * 2011-01-31 2012-08-01 BRP-Powertrain GmbH & Co. KG Vehicle transmission
CN104633100A (zh) * 2013-11-13 2015-05-2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5532968A (ja) * 2012-09-25 2015-11-16 キネテイツク・リミテツド 駆動部材の選択
CN106257089A (zh) * 2015-06-17 2016-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变速装置
WO2017013977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シフトドラム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CN107031390A (zh) * 2015-11-26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分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2204B1 (zh) 1966-12-02 1973-10-04
JPS57138484A (en) * 1981-02-18 1982-08-26 Honda Motor Co Ltd Variable speed gear for autobicycle
US20060162487A1 (en) * 2005-01-25 2006-07-27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Composite shifter cam for a motorcycle transmission
JP2007285363A (ja) * 2006-04-13 2007-11-01 Aisin Ai Co Ltd 歯車式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4832204B2 (ja) 2006-08-01 2011-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装置のシフトドラム駆動装置
JP5211741B2 (ja) 2008-02-19 2013-06-1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EP2423538B1 (en) * 2010-06-03 2013-09-18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A sequential gear control device for a motor-vehicle gearbox comprising a pair of rotary drums
WO2014038945A1 (en) * 2012-09-10 2014-03-13 Dti Group B.V. Driveline for a vehicle
US10982765B2 (en) * 2016-11-11 2021-04-20 Team Industries, Inc. Dual cam spring-loaded shifting transmission assembly
US11009127B2 (en) * 2018-04-27 2021-05-1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Shift mechanis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7115343B2 (ja) * 2019-02-01 2022-08-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駆動ドラムの製造方法
US11078967B2 (en) * 2019-02-13 2021-08-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JP7302523B2 (ja) * 2020-04-23 2023-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駆動ドラ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408A (zh) * 2003-12-17 2007-02-21 赫尔曼-哈根迈尔Getrag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带有相对于控制鼓的轴线轴向运动的嵌入槽侧面的控制鼓以及换档方法
CN101233345A (zh) * 2005-06-07 2008-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包括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
US20070006673A1 (en) * 2005-07-11 2007-01-11 Team Industries, Inc. Transmission
CN102059941A (zh) * 2009-11-13 2011-05-18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包括具有包含转鼓的换档装置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机动车混合动力推进系统
EP2481958A1 (en) * 2011-01-31 2012-08-01 BRP-Powertrain GmbH & Co. KG Vehicle transmission
JP2015532968A (ja) * 2012-09-25 2015-11-16 キネテイツク・リミテツド 駆動部材の選択
CN104633100A (zh) * 2013-11-13 2015-05-2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06257089A (zh) * 2015-06-17 2016-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变速装置
WO2017013977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シフトドラム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CN107031390A (zh) * 2015-11-26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分动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1033A (zh) * 2020-04-23 2021-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驱动鼓的制造方法
CN113551033B (zh) * 2020-04-23 2022-10-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驱动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0495B (zh) 2020-10-30
US20190331219A1 (en) 2019-10-31
US20210239208A1 (en) 2021-08-05
US11009127B2 (en) 2021-05-18
US11536366B2 (en) 2022-12-27
DE102019206016A1 (de)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0495A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换挡机构
CN101765723B (zh) 包含至少三个换挡位置用于接通两个变速级的换挡元件
CN104832641A (zh) 用于手动齿轮箱的自动操作的装置
US20090193918A1 (en) Twin clutch transmission
WO2010099849A1 (en) Double-acting synchronizer
JP2012013223A (ja) 変速機用同期噛合機構
CN104728436A (zh) 变速器
CN103562601B (zh)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CN101384830B (zh)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JP4121821B2 (ja) シンクロ装置
JP6732069B2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シフト機構
CN102444676A (zh) 用于换挡离合器的接合套和换挡离合器
US3319479A (en) Multiple 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KR102001552B1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장치
CN110513474B (zh) 切换设备以及传动机构
CN106195240B (zh)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设备
US3741358A (en) Synchronizers
JP2017082952A (ja)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EP2600039A1 (en) Gear change device for a motor-vehicle
EP2372197B1 (en) Device for selecting and displacing actuating elements of a gear-box for motor-vehicles
CN104913012A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JPH04277324A (ja) 同期装置
JP6372473B2 (ja)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CN106574696A (zh) 无级变速器
KR20210102207A (ko) 액추에이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