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696A - 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696A
CN106574696A CN201580030531.8A CN201580030531A CN106574696A CN 106574696 A CN106574696 A CN 106574696A CN 201580030531 A CN201580030531 A CN 201580030531A CN 106574696 A CN106574696 A CN 106574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 portion
cam part
race
rotary driving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05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永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provided with radially-actuatable elements carrying the bel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3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moving along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surface without pivoting or rolling, e.g. sliding we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1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1/1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 F16H21/22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with one connecting-rod and one guided slide to each crank or eccentric
    • F16H21/2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with one connecting-rod and one guided slide to each crank or eccentric with cams or additional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4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adi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18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with reciprocation along the axis of osci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能够简化结构且有助于小型化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形成有第一引导槽的第一盘部、形成有与第一引导槽交叉的第二引导槽的第二盘部、在第二盘部相对于第一盘部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对应地沿着第一引导槽及第二引导槽移动的引导部件的无级变速器包括使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包括:筒形凸轮部件;在筒形凸轮部件旋转时对应地直线移动的直线移动部件;与直线移动部件一起直线移动的驱动凸轮部件;及与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连接成能够一体旋转,在驱动凸轮部件直线移动的状态下对应地选择性旋转的从动凸轮部件。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简化结构、有助于小型化的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通常,变速器用于根据道路的坡度情况或驾驶员的意愿将引擎或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驱动轮。
变速器可以按照工作方式分为按驾驶员的意愿直接选择变速档位的手动变速器、根据车辆的行驶条件自动变速的自动变速器、因变速档位之间没有变速区域而无极变速的无级变速器(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等。
其中,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与引擎或电机连接的输入轴的驱动皮带轮、安装在输出轴的从动皮带轮及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带,按照带的半径随着所述皮带轮的移动而变化以实现变速的方式工作。
作为现有的一种无级变速器,授权专利公报第10-1351073号(2014.01.22)公开了一种彼此相对配置的两个盘上分别形成有彼此交叉的槽,通过随着各盘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以收容于各槽的状态沿盘的半径方向移动的滑销改变驱动带的外径,能够以此调节驱动皮带轮及从动皮带轮之间的旋转数的无级变速器。
另外,就目前的无级变速器来讲,为了通过相对旋转两个盘以改变滑销的半径,另外的移动轴上形成螺旋状花键,盘的结合部位形成有花键槽。
然而,由于目前采用盘之间随着移动轴的直线移动而相对旋转的花键方式,因此必然需要具备移动轴的直线移动区间,从而具有结构复杂、难以将装置制造成小型尺寸的问题。
并且,目前的无级变速器采用基于花键的旋转方式,因此具有无法迅速、准确地控制变速的问题。
因此,目前有很多关于能够简化结构且有助于小型化,能够迅速、准确地控制变速的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但取得的成果不甚理想,因此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结构、有助于装置小型化的无级变速器。
尤其,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筒形凸轮部件实现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无级变速器。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可靠性及稳定性,而且能够迅速、准确地控制变速的无级变速器。
技术方案
根据用于达成上述本发明目的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包括形成有第一引导槽的第一盘部、形成有与第一引导槽交叉的第二引导槽的第二盘部、在第二盘部相对于第一盘部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对应地沿着第一引导槽及第二引导槽移动的引导部件的无级变速器包括使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包括:筒形凸轮部件;直线移动部件,其在筒形凸轮部件旋转的状态下对应地直线移动;驱动凸轮部件,其与直线移动部件一起直线移动;及从动凸轮部件,其与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连接成能够一体旋转,在驱动凸轮部件直线移动的状态下对应地选择性旋转。
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旋转驱动部可分别设置于第一盘部与第二盘部或仅设置于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作为一个例子,旋转驱动部可包括相邻于第一盘部的第一旋转驱动部及相邻于第二盘部的第二旋转驱动部。第一旋转驱动部及第二旋转驱动部的各从动凸轮部件能够彼此向相同方向同时旋转,第一旋转驱动部及第二旋转驱动部中任意一个驱动凸轮部件向靠近对应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时,第一旋转驱动部及第二旋转驱动部中另一个的驱动凸轮部件能够向离开对应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
第一盘部、第二盘部及引导部件能够收容于外壳内部,旋转驱动部可设置于外壳的外面。也根据情况将旋转驱动部配置在外壳内部。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任意变更将筒形凸轮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移动部件的直线移动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筒形凸轮部件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多个凸轮槽,直线移动部件可以具有能够沿着凸轮槽移动的凸轮凸起。更具体地,直线移动部件可包括基座部及延伸形成于基座部的端部的多个腿部。腿部能够相互协作提供用于筒形凸轮部件部分收容于其中的收容空间,凸轮凸起可设置于腿部的端部。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采用多种方式使得直线移动部件能够直线移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在外壳的外面结合驱动部罩,可以使直线移动部件收容于驱动部罩内部且能够直线移动。优选地,为了使直线移动部件能够稳定地直线移动,驱动部罩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与基座部对应的第一滑槽、与腿部对应的第二滑槽,直线移动部件能够沿着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直线移动。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从动凸轮部件在驱动凸轮部件直线移动时对应地旋转。作为一个例子,驱动凸轮部件可以形成有驱动凸轮轮廓,从动凸轮部件可以形成有与驱动凸轮轮廓接触且将驱动凸轮轮廓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从动凸轮轮廓。
并且,从动凸轮部件上可以形成有用于与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所述任意一个连接成能够一体旋转的连杆,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另一个可以形成有用于限制连杆旋转预定程度以上的引导槽。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筒形凸轮部件的旋转操作。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向筒形凸轮部件连接操作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露在外壳的外部使得能够在外壳外侧进行操作。
并且,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可以包括使引导部件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作为一个例子,单向离合器可包括外座圈(oute rrace);内座圈(inner race),其配置于外座圈的内部且能够同轴旋转;及离合器元件,其位于外座圈与内座圈之间,具有楔块(wedge)形状,外座圈及内座圈的界面中至少任意一侧设置有元件容纳部,元件容纳部包括:平面底部,是内座圈中相对于内座圈的外周面切线方向倾斜的结构,其两端中的一端相对邻近内座圈的中心;第一壁部,其从平面底部的两端中相对邻近内座圈的中心的平面底部的一端形成至内座圈的外周面;以及第二壁部,其从平面底部的另一端形成至内座圈的外周面,离合器元件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包括与元件容纳部面接触的平面接触部及与平面接触部相对的曲面夹紧部(curved clamping portion)。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能够简化结构、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尤其,本发明的驱动凸轮部件通过筒形凸轮部件旋转时直线移动部件的直线运动旋转从动凸轮部件,促使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旋转,从而能够最小化用于相对旋转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的结构及其所需工作空间。
尤其,本发明的筒形凸轮部件、直线移动部件及驱动凸轮部件能够以同轴且几乎重叠的配置状态工作,因此能够最小化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及工作所需的空间。
并且,本发明能够通过旋转筒形凸轮部件使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因此能够迅速转换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之间的相对旋转方向。因此,本发明能够迅速、准确地控制变速,能够减少变速冲击。
并且,本发明的单向离合器采用包括平面接触部及曲面夹紧部的楔块(wedge)形态的离合器元件,因此不仅能够提高夹紧力,还使得能够迅速实现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转换。因此,本发明能够迅速、准确地控制变速,能够减少变速冲击。
并且,对于目前的单向离合器来讲,反复的离合器操作造成滚珠或辊发生磨损或磕碰时滚珠或辊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对于本发明,离合器元件的曲面夹紧部面接触执行离合器动作,因此反复的离合器操作造成离合器元件磨损也能够确保离合器元件起到应有的功能。尤其,根据本发明,离合器元件锁定(lock)的状态下,第二壁部与离合器元件之间能够具有富余公差,因此即使反复的离合器操作造成曲面夹紧部与外座圈的内周面发生预定程度以上的磨损,也能够通过富余公差区间使曲面夹紧部与外座圈之间的锁定(lock)动作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2及图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旋转驱动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及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旋转驱动部的工作结构的示意图;
图6及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工作结构的示意图;
图8至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单向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或限定。作为参考,本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实质上表示相同的要素,在上述规则下能够引用其他附图中记载的内容进行说明,并且可以省略判断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内容或重复的内容。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图2及图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旋转驱动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及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旋转驱动部的工作结构的示意图,图6及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工作结构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100包括第一盘部200、第二盘部300、引导部件400及旋转驱动部800、800′。
所述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配置成彼此相隔预定间隔,所述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之间具有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件400。
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所述第一盘部200可以由一个盘部件或多个盘部件构成。作为一个例子,所述第一盘部200可包括多个第一盘部件210、220,各所述第一盘部件210、220上可分别形成有第一引导槽224、212、222。
以下以各所述第一盘部件210、220上形成的第一引导槽224、212、222形成为彼此交叉为例进行说明。作为一个例子,以放射状形成于两个第一盘部件210、220中任意一个第一盘部件210、220的第一引导槽224、212、222可以形成为渐开曲线形态,放射状形成于两个第一盘部件210、220中另一个第一盘部件210、220的第一引导槽224、212、222可以形成为直线形态。这种结构能够防止下述引导部件400移动时发生扭转及非正常游动。尤其,由于放射状形成于所述第一盘部件210、220中任意一个的第一引导槽224、212、222可以形成为渐开曲线形态,因此能够预防变速动作时引导部件400之间发生干涉。
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所述第二盘部300可以由一个盘部件或多个盘部件构成。作为一个例子,所述第二盘部300可包括多个第二盘部件310、320,各所述第二盘部件310、320上可分别形成与上述第一引导槽224、212、222交叉的第二引导槽224、312、322。以下以形成于各所述第二盘部件310、320的各第二引导槽224、312、322形成为彼此交叉为例进行说明。作为一个例子,放射状形成于两个第二盘部件310、320中任意一个第二盘部件310、320的第二引导槽224、312、322可以形成为渐开曲线形态,放射状形成于两个第二盘部件310、320中另一个的第二盘部件310、320的第二引导槽224、312、322可以形成为直线形态。
作为参考,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以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分别包括多个盘部件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根据情况使第一盘部及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由一个盘部件构成,其余的另一个则包括多个盘部件。
所述引导部件400用于定义动力传递部件600的旋转半径。
此处,所谓的所述引导部件400定义动力传递部件600的旋转半径,可以理解为动力传递部件600同时绕在多个引导部件400的外围,通过多个引导部件400定义动力传递部件600的旋转半径(旋转轨迹半径)。
并且,可以通过沿所述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的半径方向移动引导部件400相应地改变沿着引导部件400的外围围绕的动力传递部件600的旋转半径。
即,所述引导部件400的一端能够以收容于第一引导槽224、212、222的状态沿着第一引导槽224、212、222移动,所述引导部件400的另一端能够以收容于第二引导槽224、312、322的状态沿着第二引导槽224、312、322移动。
随着第二盘部300相对于所述第一盘部200(或者第一盘部相对于第二盘部)旋转,引导部件400沿着第一引导槽224、212、222及第二引导槽224、312、322移动,从而能够沿着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的半径方向移动。另外,所述引导部件400的两端部可以与用于防止动力传递部件脱落,对引导部件400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端部收尾部551、552。
所述旋转驱动部800、800′用于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中任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以下以包括多个第一盘部件210、220的第一盘部200与包括多个第二盘部件310、320的第二盘部300分别具有旋转驱动部800、800′为例进行说明。即,与第一盘部200相邻的第一旋转驱动部800可以使相对于多个第一盘部件210、220中任意一个旋转另一个,与第二盘部300相邻的另一个第二旋转驱动部800′能够相对于多个第二盘部件310、320中任意一个旋转另一个。根据情况,可以只在第一盘部与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设置旋转驱动部。
所述旋转驱动部800、800′包括筒形凸轮部件810、直线移动部件820、驱动凸轮部件830及从动凸轮部件840。
作为参考,上述第一盘部200、第二盘部300及引导部件400能够收容于外壳20内部,所述旋转驱动部800、800′可设置于外壳20的外面。也根据情况将旋转驱动部配置在外壳内部。
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可以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盘部200(或第二盘部)旋转,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在筒形凸轮部件810旋转时对应地直线移动。以下以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配置成能够与第一盘部件210、220(或第二盘部件)同轴旋转,直线移动部件820在筒形凸轮部件810旋转时对应地沿着第一盘部件210、220的轴方向直线移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任意变更将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移动部件820的直线移动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多个凸轮槽812,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可以具有能够沿着凸轮槽812移动的凸轮凸起822。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旋转时凸轮凸起822沿着凸轮槽812移动,因此筒形凸轮部件810的旋转运动能够转换为直线移动部件820的直线运动。
更具体地,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可包括大致为环形状的基座部820a及沿着所述第一盘部件210、220的轴方向延伸形成于基座部820a端部的多个腿部820b。所述腿部820b能够相互协作提供用于筒形凸轮部件8100部分收容于其中的收容空间,所述凸轮凸起822可设置于腿部820b的端部。以下以直线移动部件820包括四个腿部820b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根据情况,直线移动部件的腿部可以少于四个或具有五个以上。
如上,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及筒形凸轮部件810可以同轴配置成彼此重叠的状态,因此能够最小化直线移动部件820及筒形凸轮部件810配置及工作所需的空间。
作为参考,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采用多种方式使得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能够直线移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在所述外壳20的外面结合驱动部罩30,可以使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收容于驱动部罩30内部且能够直线移动。为了使所述直线移动部件820能够稳定地直线移动,所述驱动部罩3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与基座部820a对应的第一滑槽31、与腿部820b对应的第一滑槽32,直线移动部件820能够沿着第一滑槽31及第一滑槽32直线移动。
所述驱动凸轮部件830具有直线移动部件820直线移动时与直线移动部件820一起沿着第一盘部200的轴方向直线移动的结构,所述驱动凸轮部件830的端部可以形成有沿着驱动凸轮部件830的直线移动方向具有高度差的驱动凸轮轮廓832。优选地,为了能够最小化驱动凸轮部件830的配置及工作空间,驱动凸轮部件830可收容于筒形凸轮部件810内部。
所述从动凸轮部件840可一体旋转地连接于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中任意一个,具有所述驱动凸轮部件830直线移动时对应地选择性旋转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相邻于所述第一盘部200的旋转驱动部800、800′的从动凸轮部件840可一体旋转地连接于构成第一盘部200的两个第一盘部件210、220中任意一个,使相邻于所述第二盘部300的另一旋转驱动部800、800′的从动凸轮部件840可一体旋转地连接于构成第二盘部300的两个第二盘部件310、320中任意一个。
与所述驱动凸轮部件830的驱动凸轮轮廓832相对的从动凸轮部件840的端部可以形成有与驱动凸轮轮廓832接触且将驱动凸轮轮廓83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从动凸轮轮廓842。
作为参考,可以通过驱动凸轮轮廓832及从动凸轮轮廓842的结构适当变更基于所述驱动凸轮部件830的直线运动的从动凸轮部件840的旋转角度,本发明不受所述驱动凸轮轮廓832及从动凸轮轮廓842的结构及特性的限制或限定。
并且,所述从动凸轮部件840可以形成有用于与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中所述任意一个连接成能够一体旋转的连杆844,所述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中另一个可以形成有用于限制连杆844旋转预定程度以上的弧形的引导槽224。此处所谓的限制所述连杆844旋转预定程度以上,可以理解为限制通过从动凸轮部件840旋转的第一盘部200或第二盘部300旋转超过预定程度以上的状态。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的旋转操作。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向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连接操作部件850,操作部件850可以露在外壳20的外部使得能够在外壳20外侧进行操作。
作为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两个旋转驱动部800、800′通过一个操作部件850连动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用不同的操作部件启动两个旋转驱动部。
根据这种结构,筒形凸轮部件810能够通过所述操作部件850的旋转操作旋转,所述筒形凸轮部件810旋转时直线移动部件820对应地直线移动,因此驱动凸轮部件830能够一起直线移动,从动凸轮部件840能够通过驱动凸轮部件830直线移动时驱动凸轮部件830与从动凸轮部件840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旋转。
作为参考,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800及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各从动凸轮部件为彼此向相同方向同时旋转的结构,随着各所述从动凸轮部件同时旋转,连接于各所述从动凸轮部件的第一盘部200的外侧第一盘部件210与第二盘部300的外侧第二盘部件310能够彼此向相同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同时旋转。
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800及第二旋转驱动部800′中任意一个的驱动凸轮部件向靠近对应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800及第二旋转驱动部800′中另一个的驱动凸轮部件能够向离开对应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
例如,向下旋转操作所述操作部件850使得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驱动凸轮部件向靠近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驱动凸轮部件与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旋转,因此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也能够一起向相同方向旋转,相应地,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驱动凸轮部件能够向离开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
相反,向上旋转操作所述操作部件850使得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驱动凸轮部件向靠近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驱动凸轮部件与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第二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旋转,因此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也能够一起向相同方向旋转,相应地,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驱动凸轮部件能够向离开第一旋转驱动部800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参见图4及图5)。
作为参考,各从动凸轮部件840旋转时相对配置在外侧的第一盘部件210与第二盘部件310能够相对于相对配置在内侧的第一盘部件220与第二盘部件320同时进行旋转。
如上,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能够通过所述从动凸轮部件840相对旋转,所述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之间的相对旋转使得引导部件400沿着第一盘部200的半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改变动力传递部件600的旋转半径(旋转轨迹半径),所述第一盘部200及第二盘部300同时旋转产生的驱动力可通过动力传递部件600传递到输出轴110输出(参见图6及图7)。
另外,无级变速器可包括用于调节动力传递部件600张力的张力调节部件,可通过张力调节部件适当地调节动力传递部件600的张力。
另外,图8至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中单向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结构的示意图。
参见图8至图10,为保持上述变速过程中动力传递的连续性及稳定性,所述引导部件400可以设置有使引导部件400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500。作为一个例子,所述单向离合器500可包括内座圈(inner race)510、外座圈(outer race)520及离合器元件(clutch element)530。
所述内座圈510一体设置于引导部件400,内座圈510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下述离合器元件530的元件收容部512。
作为参考,本发明所谓的内座圈510一体设置于引导部件400,可以理解为内座圈510与引导部件400结合或形成为能够一体旋转的状态。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分别形成内座圈与引导部件后结合成能够一体旋转。作为另一个例子,内座圈可直接形成于引导部件的外周面上。
所述外座圈520同轴配置于内座圈510的外侧以形成能够相对于内座圈510旋转的结构。
所述离合器元件530收容于内座圈510的元件收容部512,随着外座圈520相对于内座圈510的旋转方向而选择性地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锁定(lock)或解除锁定(unlock)。
此处,所谓的所述离合器元件530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锁定(lock)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离合器元件530被限制相对于外座圈520旋转的状态,在离合器元件530被限制相对于外座圈520旋转的状态下,外座圈520相对于内座圈510的旋转能够受到限制。
并且,所谓的所述离合器元件530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离合器元件530被允许相对于外座圈520旋转的状态,离合器元件530被允许相对于外座圈520旋转的状态下,外座圈520能够相对于内座圈510旋转。
所述元件收容部512具有使离合器元件530能够部分收容于其中的尺寸,离合器元件530在部分收容于元件收容部512的状态下,能够根据外座圈520相对于内座圈510的旋转方向而选择性地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锁定(lock)或解除锁定(unlock)。
更具体来讲,所述元件收容部512包括相对于内座圈510的外周面切线方向倾斜形成使得两端中的一端相对邻近内座圈510中心的平面底部513、从所述平面底部513的两端中相对邻近内座圈510中心的平面底部513的一端形成至内座圈510的外周面的第一壁部514,以及从所述平面底部513的另一端形成至内座圈510的外周面的第二壁部515,从而形成大致为“匸”字形状的槽形态。
所述离合器元件530包括与平面底部513面接触的平面接触部532及能够与所述外座圈520的内周面面接触的曲面夹紧部(curved clamping portion)534,构成大致楔块(wedge)形态,配置在第一壁部514与第二壁部515之间以收容于元件收容部512。另外,以下将与第一壁部514相对的离合器元件530的端部称为第一端部537,将与第二壁部515相对的离合器元件530的另一端部称为第二端部538。
所述离合器元件530的平面接触部532可根据第二盘部300相当于第一盘部200的旋转方向而以与平面底部513面接触的状态在元件收容部512上移动,所述曲面夹紧部534可以根据第二盘部300相对于第一盘部200的旋转方向而选择性地接触外座圈520的内周面。作为参考,所谓所述曲面夹紧部534接触外座圈520内周面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离合器元件530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锁定(lock)的状态。所述离合器元件530接触外座圈520的内周面而产生的夹紧力(摩擦力)能够限制外座圈520相对于内座圈510旋转,对于外座圈520的单向旋转,内座圈510可以相应地一起向相同方向旋转。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适当变更所述元件收容部512及与其对应的离合器元件530的个数。优选地,可以沿着内座圈510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地设置偶数个(例如,6个、8个、10个、12个等)所述元件收容部512及离合器元件530使得以内座圈510的中心为基准彼此对称。根据情况,可以形成奇数个(例如,5个、7个、9个等)元件收容部及离合器元件使得以内座圈的中心为基准非对称,但元件收容部及离合器元件为奇数个的情况下,当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转换时具有发生反冲及滑动现象的问题,当以内座圈的中心为基准非对称地设置偶数个元件收容部及离合器元件的情况下,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转换时具有发生反冲及滑动现象的问题,因此优选的是沿内座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偶数个元件收容部及离合器元件且使其以内座圈的中心为基准彼此对称。
如上所述,本发明使离合器元件530为包括平面接触部532及曲面夹紧部534的楔块(wedge)形态,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并且能够减少滑动及反冲现象,使得能够迅速转换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
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适当变更所述元件收容部512及离合器元件530的设计条件。
优选地,参见图9,为确保能够迅速转换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可以使得所述离合器元件530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下,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0.001~0.05mm的间隙ΔH。作为参考,在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下,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ΔH小于0.001mm的情况下,具有难以迅速转换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的问题,在解除锁定(unlock)状态下,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ΔH大于0.05mm的情况下,具有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转换时发生反冲现象的问题,因此优选的是离合器元件530被外座圈520的内周面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下,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0.001~0.05mm的间隙ΔH。更为优选地,可以使得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下,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0.02mm的间隙ΔH。
并且,可以使平面接触部532相对于所述曲面夹紧部534的弦(chord)的角度θ1为5°~20°。即,平面接触部532相对于曲面夹紧部534的弦(chord)的角度θ1小于5°的情况下,具有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转换时需要较大旋转力的问题,平面接触部532相对于曲面夹紧部534的弦(chord)的角度θ1大于20°的情况下无法保障足够的夹紧力,无法稳定地保持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状态,因此优选的是使平面接触部532相对于曲面夹紧部534的弦(chord)的角度θ1为5°~20°。
更为优选地,可以使得在上述条件下所述离合器元件530的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之间转换时,离合器元件530相对于平面底部513的移动距离ΔL为0.003mm~0.572mm。此处,所谓离合器元件530相对于所述平面底部513的移动距离ΔL,可以理解为所述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之间转换时在平面底部513上以面接触的状态移动的平面接触部532的直线移动距离。
并且参见图10,所述离合器元件530锁定(lock)的状态下,第二壁部515与所述离合器元件530之间可以具有富余公差L2。就这种结构而言,即使反复的离合器操作造成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发生磨损也能够通过富余公差区间使曲面夹紧部534与外座圈520之间能够正常锁定(lock)。可以根据所需条件及设计式样适当变更所述富余公差L2。优选地,可以使所述富余公差L2为大于0.2mm的值,更为优选地,可以使富余公差L2为0.2mm~1mm。
所述离合器元件530因反复的离合器操作(锁定及解除锁定转换)而发生预定程度以上的磨损的情况下,离合器元件530的第二端部538受到第二壁部515的约束,从而能够预防因磨损而出现无法锁定(lock)的状态。
并且参见图8,露在所述元件收容部512的外部的离合器元件530的角部可以形成有磨圆处理部535、536。更具体来讲,可以在与外座圈520的内周面相邻的第一端部537的角部及第二端部538的角部形成具有预定半径的磨圆处理部535、536。所述磨圆处理部535、536能够预防离合器元件530锁定(lock)及解除锁定(unlock)转换时离合器元件530的角部磕到外座圈520内周面的现象。
另外,所述动力传递部件600可以是一般的带或链等,本发明不受动力传递部件600种类及特性的限制或限定。以下以动力传递部件600为一般的链且外座圈520的外周面形成有与链啮合(engage)的齿轮部524为例进行说明。
并且,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还可以包括锁定(lock)状态的离合器元件530恢复解除锁定(unlock)状态时提供恢复力的恢复部件(未示出)。
所述恢复部件可以是能够提供将与第一壁部相邻的离合器元件推向第二壁部侧的恢复力的各种恢复部件。作为一个例子,所述恢复部件可包括形成于第一壁部表面的第一磁铁涂层及形成于与第一壁部相对的离合器元件的表面(第一端部表面)而与所述第一磁铁涂层之间具有排斥力(repulsive force)的第二磁铁涂层。
所述第一磁铁涂层及第二磁铁涂层可以由铁氧体之类的一般磁铁物质形成,本发明不受其材质的限制或限定。或者,恢复部件可以是弹簧部件之类的弹性部件。
如上所述,以上参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在不脱离技术方案记载的本发明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

Claims (16)

1.一种无级变速器,是包括形成有第一引导槽的第一盘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交叉的第二引导槽的第二盘部、在所述第二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盘部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对应地沿着所述第一引导槽及所述第二引导槽移动的引导部件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驱动部,其使所述第一盘部及所述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
所述旋转驱动部包括:
筒形凸轮部件;
直线移动部件,其在所述筒形凸轮部件旋转的状态下对应地直线移动;
驱动凸轮部件,其与所述直线移动部件一起直线移动;及
从动凸轮部件,其与所述第一盘部及所述第二盘部中任意一个连接成能够一体旋转,在所述驱动凸轮部件直线移动的状态下对应地选择性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形凸轮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凸轮槽,
所述直线移动部件具有能够沿着所述凸轮槽移动的凸轮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部件包括:
基座部;及
多个腿部,其延伸形成于所述基座部的端部,相互协作提供收容所述筒形凸轮部件的收容空间,
所述驱动凸轮部件收容于所述筒形凸轮部件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凸轮部件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盘部及所述第二盘部中所述任意一个连接成能够一体旋转的连杆,
所述第一盘部及所述第二盘部中另一个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杆旋转预定程度以上的引导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内部收容所述第一盘部、第二盘部及所述引导部件;及
驱动部罩,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外面,
所述直线移动部件收容于所述驱动部罩的内部且能够直线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罩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直线移动部件相对应的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作部件,其连接于所述筒形凸轮部件,
所述筒形凸轮部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而选择性地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凸轮部件形成有驱动凸轮轮廓,
所述从动凸轮部件形成有与所述驱动凸轮轮廓接触且将所述驱动凸轮轮廓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从动凸轮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部包括:
第一旋转驱动部,其与所述第一盘部相邻;及
第二旋转驱动部,其与所述第二盘部相邻,
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的各从动凸轮部件彼此向相同方向同时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中任意一个驱动凸轮部件向靠近对应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中另一个的驱动凸轮部件向离开对应的从动凸轮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盘部及所述第二盘部中至少任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盘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向离合器(one way clutch),其一体设置于所述引导部件,
所述单向离合器包括:
外座圈(oute rrace);
内座圈(inner race),其配置于所述外座圈的内部且能够同轴旋转;及
离合器元件,其位于所述外座圈与所述内座圈之间,具有楔块(wedge)形状,
所述外座圈及所述内座圈的界面中至少任意一侧设置有元件容纳部,所述元件容纳部包括:平面底部,是所述内座圈中相对于所述内座圈的外周面切线方向倾斜的结构,其两端中的一端相对邻近所述内座圈的中心;第一壁部,其从所述平面底部的两端中相对邻近所述内座圈的中心的所述平面底部的一端形成至所述内座圈的外周面;以及第二壁部,其从所述平面底部的另一端形成至所述内座圈的外周面,
所述离合器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包括与所述元件容纳部面接触的平面接触部及与所述平面接触部相对的曲面夹紧部(curved clamping portion),
所述曲面夹紧部设置成能够根据所述外座圈相对于所述内座圈的旋转方向而面接触所述外座圈的内周面,选择性地被所述外座圈的内周面锁定(lock)或解除锁定(unlock)。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元件被所述外座圈的内周面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下,所述曲面夹紧部与所述外座圈的内周面之间具有0.001mm~0.05mm的间隙(Δ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曲面夹紧部的弦(chord)的角度(θ1)为5°~2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lock)及所述解除锁定(unlock)之间转换时,所述离合器元件相对于所述平面底部的移动距离(ΔL)为0.003mm~0.572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恢复部件,其在所述锁定(lock)的状态的所述离合器元件恢复到所述解除锁定(unlock)的状态时提供恢复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部件包括:
第一磁铁涂层,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的表面;
第二磁铁涂层,其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所述离合器元件的表面使得与所述第一磁铁涂层之间具有排斥力(repulsive force)。
CN201580030531.8A 2014-04-10 2015-03-27 无级变速器 Pending CN1065746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43025A KR101586060B1 (ko) 2014-04-10 2014-04-10 무단변속기
KR10-2014-0043025 2014-04-10
PCT/KR2015/003052 WO2015156524A1 (ko) 2014-04-10 2015-03-27 무단변속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696A true CN106574696A (zh) 2017-04-19

Family

ID=54288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0531.8A Pending CN106574696A (zh) 2014-04-10 2015-03-27 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3729B2 (zh)
KR (1) KR101586060B1 (zh)
CN (1) CN106574696A (zh)
WO (1) WO20151565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53246A4 (en) * 2019-05-27 2022-11-09 Yesil Kompresor Klima Tasarim Imalat Sanayi Ve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AUTOMATIC CVT VARIATOR TRANSMISSION FOR A BICYC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4105A (zh) * 1986-06-06 1987-12-16 埃默森·L·库姆 用有导槽皮带轮的定向平皮带无级变速传动
US4875894A (en) * 1988-09-07 1989-10-24 Clark Paul 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1998010203A1 (en) * 1996-09-03 1998-03-12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Ratchet one-way clutch assembly
KR20130090168A (ko) * 2012-02-03 2013-08-13 권영웅 링크를 이용한 무단 변속기용 반경 변화 풀리와 무단 변속기
KR101351073B1 (ko) * 2013-02-05 2014-01-22 권영관 무단 변속기용 반경 변화 풀리와 무단 변속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1458A (en) * 1988-11-09 1991-04-30 Kumm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ing planetary gearing with regenerative torque transfer and employing belt slip to measure and control pulley torque
AUPR377601A0 (en) * 2001-03-16 2001-04-12 Dean, Malcolm Leonard Stephen Variable ratio multi-gear
WO2011000300A1 (zh) * 2009-06-29 2011-01-06 Hong Tao 空间楔合式摩擦超越离合器
KR20110139805A (ko) * 2010-06-24 2011-12-30 김봉철 무단 변속장치
US20140248981A1 (en) * 2011-03-22 2014-09-04 Vmt Technologies, Llc Moon gear and sled arrangement for multiple whole-integer virtual circles
KR101373453B1 (ko) * 2013-04-03 2014-03-13 황진연 무단변속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4105A (zh) * 1986-06-06 1987-12-16 埃默森·L·库姆 用有导槽皮带轮的定向平皮带无级变速传动
US4875894A (en) * 1988-09-07 1989-10-24 Clark Paul 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1998010203A1 (en) * 1996-09-03 1998-03-12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Ratchet one-way clutch assembly
KR20130090168A (ko) * 2012-02-03 2013-08-13 권영웅 링크를 이용한 무단 변속기용 반경 변화 풀리와 무단 변속기
KR101351073B1 (ko) * 2013-02-05 2014-01-22 권영관 무단 변속기용 반경 변화 풀리와 무단 변속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03729B2 (en) 2017-10-31
US20170248206A1 (en) 2017-08-31
WO2015156524A1 (ko) 2015-10-15
KR101586060B1 (ko) 2016-01-15
KR20150117499A (ko) 201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7475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H08170706A (ja) 自動無段変速機
EP3232086A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104047792A (zh)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机
EP3127417B1 (en) Reducer with double-clutch structure
EP3214341B1 (en) Transmission
CN106574696A (zh) 无级变速器
EP3232085A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105987092B (zh) 变速操作装置、变速器及板
CN106574698B (zh) 无级变速器
KR101499936B1 (ko) 무단변속기
CN208221573U (zh) 一种嵌套式amt选换挡操控机构
CN104728296B (zh) 变速器
CN108431456A (zh) 无级行星变速器
JP2015178874A (ja) 無段変速機構
US2124399A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104276020B (zh)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驱动器
KR101586063B1 (ko) 무단변속기
KR200481031Y1 (ko) 자전거용 무단변속기
CN105736667A (zh) 推动式变速机构
KR101189974B1 (ko) 후륜 구동 차량용 콘형 무단변속 시스템
KR100428730B1 (ko) 간헐 전동 장치
US20070137340A1 (en) Shift device for a transmission
JP6517947B2 (ja) 変速機構
JP6374552B1 (ja) 無段変速環状ベース部の駆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