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7460A -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 Google Patents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7460A
CN110407460A CN201910344097.0A CN201910344097A CN110407460A CN 110407460 A CN110407460 A CN 110407460A CN 201910344097 A CN201910344097 A CN 201910344097A CN 110407460 A CN110407460 A CN 110407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glass
thickness
glass plate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40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7460B (zh
Inventor
尾关正雄
大神聪司
福士恭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G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03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653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GC Inc filed Critical AGC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5724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7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07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7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7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7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 C03B23/0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between opposing full-face shaping mou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1/00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 C03C21/001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2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liquid
    • C03B27/03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liquid the liquid being a molten metal or a molten sa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9/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mechanical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1/00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 C03C21/001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 C03C21/002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to perform ion-exchange between alkali 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03C3/087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containing calcium oxide, e.g. common sheet or container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9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 C03C3/091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9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 C03C3/091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 C03C3/09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containing zinc or zirco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rare ear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7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phosphorus, niobium or tantal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整体被化学强化、强度提高了的化学强化玻璃板、携带信息终端和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最适于要求耐冲击性强的玻璃板的携带信息终端、基板等领域。

Description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强化玻璃板、携带信息终端和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有一种技术,取代合成树脂,而使用化学强化了的玻璃板作为智能手机等携带电子设备等携带信息终端的罩部件(专利文献1和2)。另外,还公知对玻璃板进行化学强化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示器用玻璃覆片,具备中央侧区域和以弯曲的方式形成的曲面区域,在背面侧,在曲面区域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比在中央侧区域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厚,针对形成为曲面状的部分的弯曲的内侧区域,保持规定的强度。
在专利文献2中,和专利文献1相同,公开了曲面区域的板厚相比中央侧区域的板厚增厚了0.5mm以上且2.5mm以下的范围,上述曲面区域形成为:位于上述曲面区域的弯曲的内侧的凹侧区域中的近似R(曲率半径)为最小的区域的近似R为2.5mm以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18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511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当将玻璃板用于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时,关注了玻璃板的曲部抵抗冲击的能力较弱而容易破裂,从而将压缩应力层加厚的情况。然而,即便在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范围进行玻璃板的化学强化,玻璃板整体的化学强化也不完全,特别是,存在端部和端面处的耐冲击性等的强度不充分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整体被化学强化、强度提高了的化学强化玻璃板、携带信息终端和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具备:第一面;第二面,其与上述第一面对置;第一区域,其在上述第一面的切线的法线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以及第二区域,其包含比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厚度厚的区域,将最薄的部分的上述厚度设为厚度WA时,上述第一区域是从上述厚度WA至厚度1.1×WA为止的连续的区域,上述第二区域包含具有超过1.1×WA的厚度的区域,并将最厚的部分的上述厚度设为WB,上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有比上述第一区域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深的压缩应力层的部分,上述厚度WA的位置的从上述第一面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上述厚度WB的位置的从上述第一面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上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上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80μm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由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上述第二区域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上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上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80μm以上,所以玻璃板整体的强度增加,并且形成为比第一区域厚的第二区域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进一步加深。由此,例如,包含端部、端面附近的第二区域的强度增强,由此能够抑制以端部和端面为起点的破裂的产生,能够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和(b)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图1中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中的(b)是表示与携带信息终端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2中的(a)~(c)表示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图2中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中的(b)是表示与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携带信息终端的关系的剖视图,图2中的(c)是表示与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携带信息终端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3中的(a)~(e)表示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中的(a)和(b)是表示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剖面中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压缩应力以及拉伸应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6中的(a)~(c)表示测定压缩应力和压缩应力层的深度的应力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图6中的(a)是示意图,图6中的(b)是运算单元的框图,图6中的(c)是表示测定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和化学强化玻璃的厚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深度方向的位置和压缩应力CS的关系的图表。
图9中的(a)~(c)是说明本发明的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0中的(a)~(c)是说明本发明的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其他制造方法的图。
图11中的(a)和(b)是说明本发明的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其他制造方法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板;2…第一面;3…第二面;10…第一区域;20…第二区域;21…端面;30…弯曲部;CT…拉伸应力;CS…压缩应力;L…压缩应力层的深度;W…厚度;σ…压缩应力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和其他特征。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对应的部件或者部分,标注相同或者对应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除非特别指定,附图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示部件或者部分间的相对比例。因此,参照以下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尺寸可以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例如能够优选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等携带信息终端。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玻璃覆片。除上述用途以外,还存在要求高强度的用途,例如还存在磁盘用基板、平板显示器用基板、太阳电池用玻璃覆片等,但不限定于上述例示。
图1中的(a)是玻璃板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具有第一面2和第二面3。当将玻璃板1作为智能手机等的玻璃覆片来使用时,第一面2是用户的手触及的表面,第二面3与第一面2对置,是背面。玻璃板1具有:第一区域10,其由平面状构成,具有从第一面2至第二面3的厚度W,从第一面2的正面方向的视点看,大致呈方形;以及第二区域20,其沿与第一区域10的形成方向(划分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区域20被设置为包围第一区域10的周边,从第二面3的视点看,即,从背面观察时,玻璃板1呈容器形的三维形状。此外,图1中的(a)所示的剖视图是通过在俯视下与大致方形的一边平行的平面切断而得的剖面,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剖面”是指通过这种操作而得到的剖面。另外,以下,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玻璃板1”是指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化学强化玻璃”。
第一区域10包含玻璃板1的厚度为最小厚度(最小板厚)的部分,并且在将最小厚度设为WA时,第一区域10为厚度从WA至1.1×WA为止连续的区域。特别是,成为最小厚度WA的部分在玻璃板1的剖面中位于宽度方向(在附图中所谓的大致水平方向)的中心附近,厚度随着从成为最小厚度WA的位置朝向端部增厚。而且,将厚度从WA至1.1×WA为止连续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10,从厚度超过1.1×WA至玻璃板1的端部为止是第二区域20。但也包含以下情况,即:第二区域20在朝向端部的中途具有厚度成为1.1×WA以下的部分。即,在玻璃板1中,第一区域10是从厚度WA至最初到达厚度1.1×WA为止的区域,第二区域20是指除第一区域10以外的区域。
此外,玻璃1的厚度(板厚)相当于相对于第一面2的切线在垂直方向上的(玻璃的)厚度。在为图1中的(a)所示的玻璃板1时的情况下,包含第一面2平坦且厚度恒定的(中心)部分的区域是第一区域10,并且玻璃板1具有位于第一区域10的周边的厚度超过1.1×WA的第二区域20。此外,在第一区域10中,第一面2不限定于平面状,如果满足上述条件,也可以具有第一面2弯曲的面。此外,这样厚度不同的玻璃板1也称为“厚薄不均的玻璃板”。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具有曲率半径从第一面2和第二面3的中心部分朝向端面21减小的部分,并且具有相当于该曲率半径为最小的部分的弯曲部30。弯曲部30可以在第一面2和第二面3中的至少一面存在,图1中的(a)所示的玻璃板1在两面具有弯曲部30。这样,通过具有弯曲部30,成为厚度不同的玻璃板1的形状。
另外,第二区域20例如具有与携带信息终端50的壳体51抵接的平坦状的端面21。而且,在玻璃1中,在图1的(a)中,依次连接第一面2、(附图左侧的)端面21、第二面3、(附图右侧的)端面21而得到的线成为玻璃1的剖视图中的外缘。玻璃板1的第二区域20具有最大厚度(最大板厚)WB。这里,最大厚度WB是指相对于第一面2的切线在法线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大值。此外,在玻璃板1中,端面21相当于连接第一面2和第二面3(剖面中的)的直线状的部分(面),但在后述实施方式中,在加工成规定的形状时,也存在没有端面的实施方式。另外,所谓玻璃板1中的端面21,是指在加工玻璃板1之前的平板状的玻璃中存在连接两主面的端面的情况下,如果在玻璃板1中也存在与该(平板状的玻璃的)端面相当的部分,也可将其作为端面21。
对于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和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优选WA为0.3mm以上,且满足WB/WA≧1.5的关系式,更加优选WB/WA≧1.7,进一步优选WB/WA≧1.9。另外,优选WB/WA≦4,更加优选WB/WA≦3.5,进一步优选WB/WA≦3。若WB/WA为1.5以上,则能够保持第二区域20的强度,若WB/WA为4以下,则容易成型,处理也容易。另外,对于图1中的(a)所示的玻璃1,在第二区域的全域中,第二区域20的厚度比第一区域10的厚度(厚度1.1×WA)厚,但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如后述所述,玻璃1也可以为第二区域20中的中央附近最厚(厚度:WB)、且厚度朝向端面渐减的形状。
针对玻璃板1,在第一面2中,上述第一区域10的投影面积相对于从厚度WA的方向观察时的总投影面积的比率优选为0.5以上,更加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上。另外,该投影面积比率优选为0.98以下,更加优选为0.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虽然进行了化学强化处理,但以后使用“L”作为通过化学强化处理而在玻璃板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使用“CS”作为压缩应力,使用“CT”作为拉伸应力等。另外,对于压缩应力和拉伸应力,在第一区域10侧,附加WA的“A”,在第二区域20侧,附加WB的“B”来进行说明。
图1中的(b)表示玻璃板1的使用例,玻璃板1与携带信息终端50的壳体51经由粘合材料等接合。在玻璃板1的第二面3,也可以形成壁厚比其他部分薄的凹部4。在携带信息终端50设置有指纹传感器52等,例如,凹部4配置为从指纹传感器52的上部覆盖,容易进行指纹传感器52的认证。
图2中的(a)~(c)是表示玻璃板1的2个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2中的(a)是表示玻璃板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是通过在俯视下与大致方形的一边平行的平面切断而得的剖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一面2中的弯曲部30的曲率半径形成为较大,在第一面2中,第二区域20相对于第一区域10的平面的倾斜较缓。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相对于第一区域10的形成方向(例如水平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区域20,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20沿具有规定的角度倾斜的方向延伸。此外,弯曲部30的曲率、第二区域20的倾斜未被限定。
图2中的(b)和(c)是表示从携带信息终端50的两侧通过2张玻璃板1夹持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中的(b)是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图2中的(c)是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在使2张玻璃板1的端面21相互抵接时,例如在抵接面也可以经由金属框架等。
另外,图3中的(a)~(e)是表示在玻璃板1的实施方式中与图2中的(a)的玻璃板1不同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面示意图。对于图3中的(a)所示的玻璃板1,针对第一区域10,第一面2和第二面3均成为曲面形状。而且,第二区域20具有厚度朝向玻璃板1的端部缓缓增厚的部分,图3中的(a)所示的位置成为厚度WB。另外,图3中的(a)所示的玻璃板1具有连接第一面2和第二面3的(剖面中的)直线状的端面21。此外,在图3中的(a)所示的玻璃板1中,端面21附近的厚度是比WB小的值。
图3中的(b)所示的玻璃板1具有第一区域10的大部分恒定的厚度WA。而且,第二区域20具有朝向其中央部厚度缓缓增厚的部分,在图3中的(b)所示的规定的位置,成为厚度WB,厚度从该位置朝向第一面2的端部缓缓减小。此外,对于图3中的(b)所示的玻璃板1,第一面2和第二面3相连,是不具有端面的实施方式。
图3中的(c)所示的玻璃板1是将图3中的(b)所示的玻璃板1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具体而言,图3中的(c)所示的玻璃板1的第一区域10的大部分具有恒定的厚度WA。而且,第二区域20具有厚度朝向玻璃板1的第一面2的端部缓缓增厚的部分,在图3中的(c)所示的规定的位置,成为厚度WB,厚度从该位置朝向第一面2的端部与WB相比减小。此外,图3中的(c)所示的玻璃板1具有连接第一面2和第二面3的(剖面中的)直线状的端面21。
图3中的(d)所示的玻璃板1的第一区域10的大部分具有恒定的厚度WA。而且,第二区域20具有厚度朝向玻璃板1的第一面2的端部缓缓增厚的部分,在图3中的(d)所示的规定的位置,成为厚度WB,厚度从该位置朝向第一面2的端部与WB相比减小。对于图3中的(d)所示的玻璃板1,特别是在其剖面中,第一面2具有“J”字状的曲线,并且第二面3也具有“J”字状的曲线。另外,图3中的(d)所示的玻璃板1具有连接第一面2和第二面3的(剖面中的)直线状的端面21。
图3中的(e)所示的玻璃板1是将图3中的(d)所示的玻璃板1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具体而言,图3中的(e)所示的玻璃板1的第一区域10的大部分具有恒定的厚度WA。而且,第二区域20为如下形状,即:具有厚度朝向玻璃板1的第一面2的端部缓缓增厚的部分,但从图3中的(e)所示的规定的位置起,厚度成为厚度WB,并且至第一面2的端部为止,维持恒定的厚度WB。此外,图3中的(e)所示的玻璃板1也具有连接第一面2和第二面3的(剖面中的)直线状的端面21。
图4表示玻璃板1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在第一面2中,第一区域10和第二区域20为平坦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形成为,在第二面3中,第二区域20的全部区域的厚度比第一区域10的厚度厚。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1中,弯曲部30位于第二面3侧。另外,图4所示的玻璃板1也具有连接第一面2和第二面3的(剖面中的)直线状的端面21。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只要具有能够成型和基于化学强化处理的强化的组成,能够使用各种组成的玻璃。具体而言,举出铝硅酸盐玻璃、苏打石灰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铅玻璃、碱钡玻璃、铝硼硅酸盐玻璃等。
玻璃板1的组成不特别限制,例举以下的玻璃组成。
用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比表示,包括使SiO2为50~80%,使Al2O3为2~25%,使Li2O为0~20%,使Na2O为0.1~18%,使K2O为0~10%,使MgO为0~15%,使CaO为0~5%,使P2O5为0~5%,使B2O3为0~5%,使Y2O3为0~5%,和使ZrO2为0~5%。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从生产效率上看,优选含有锂。
玻璃板1的制造方法不特别限制。玻璃板1在加工前的状态,即,厚度大致均匀的平板状的玻璃板例如能够通过将所希望的玻璃原料投入连续熔融炉,优选以1500~1600℃加热熔融玻璃原料,在澄清之后,将其供给至成型装置,在此基础上,成型熔融玻璃,并利用缓冷来进行制造。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例如能够通过对利用下拉法(例如溢流下拉法、狭缝下拉法和再拉法等)、浮法、轧制法和冲压法等各种方法制造成的平板状的玻璃板进行加工来实现。在浮法中,能够使熔融的玻璃坯料浮于锡等的熔融金属上,通过精确的温度操作,成型厚度、板宽大致均匀的平板状的玻璃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成型为三维形状的玻璃板1的形状,能够应用加热平板状的玻璃板并且以与模具接触的状态使用压力差来弯曲玻璃板的弯曲成型法。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也能应用一种方法,不是加热平板状的玻璃板,而是加热块状的玻璃,通过具有凹凸形状的一组模具进行冲压加工,但成型方法不限定于此。另外,虽然玻璃板1通过弯曲加工、切削加工、模具成型等成型,并在成型后进行化学强化,但对成型方法、工序顺序不特别限制。接下来,使用附图说明用于获得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具体的制造方法的例子(制造方法1~3)。
<制造方法1>
图9中的(a)~(c)是用于说明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以下称为“制造方法1”)的示意图,按照图9中的(a)、(b)、(c)的流程进行制造。
图9中的(a)是厚度恒定的平板玻璃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准备平板玻璃的工序”的图。在该工序中,为了最终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准备具有规定的平面形状(例如长方形)、尺寸的平板玻璃。虽然具有恒定的厚度的平板玻璃的厚度不特别限制,但如果是例如用作携带信息终端的玻璃覆片,该厚度可以处于1.0~2.5mm的范围,优选处于1.3~2.0mm的范围。
图9中的(b)是厚薄不均的玻璃板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使准备的平板玻璃具有第一区域、和在第一区域的周边(外侧)具有比第一区域的厚度厚的厚度WB的第二区域的“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的图。对于该工序,举出以下例子,即:使用研削第一区域的方法以及研磨第一区域的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方法,使第一区域比周边(第二区域)薄。
另外,对于该工序,除此之外,还举出如下例子,即:使用具有凸型和凹型(未图示的)的成型模具,对厚薄不均的玻璃板进行成型。在该例中,包含“加热成型工序”,在加热成型工序中,在将平板玻璃夹持在凸型与凹型之间的状态下,将成型模具加热至玻璃材料的软化点以上(例如900~950℃)来进行成型。此外,对于平板玻璃板,若在夹持在凸型与凹型之间之前,使其预热至比玻化温度低的温度,例如500℃左右,则能够减小之后的加热所带来的温度差,能够减少破裂等损伤,因此优选。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为了使第一区域的厚度比第二区域的厚度薄,在玻璃材料已软化的状态下,对成型模具加压,由此使玻璃板厚薄不均。并且,在该例中,包含“冷却工序”,该冷却工序在加热成型工序之后,保持所成型的状态,将成型模具和玻璃材料冷却至比玻化温度低的温度,从而获得规定的厚薄不均的玻璃板。
图9中的(c)是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弯曲工序”的图,在该弯曲工序中,使用具有与该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形状匹配的凸型和凹型(未图示的)的成型模具,对厚薄不均的玻璃板进行弯曲加工。在该工序中,包含“加热成型工序”,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在将厚薄不均的玻璃板夹持在凸型与凹型之间的状态下,将成型模具加热至玻璃材料的玻化温度以上来进行成型。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在玻璃材料已软化的状态下,对成型模具加压进行成型,使玻璃材料成为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并且,在该例中,包含“冷却工序”,该冷却工序在加热成型工序之后,保持所成型的状态,将成型模具和玻璃材料冷却至比玻化温度低的温度,从而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该三维形状的玻璃板成为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同的形状。
该弯曲工序也可以包含“表面加工工序”,在该表面加工工序中,针对通过上述冷却工序获得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进一步使表面形状为所希望的形状。对于表面加工工序,举出如下例子,即:针对成为曲面的部分,实施基于砂轮的“机械加工”(CNC加工),为了获得所希望的曲率半径,也可以实施精密加工。另外,对于表面加工工序,也可以包含研磨表面的“研磨加工”,上述“机械加工”和“研磨加工”的顺序、次数能够任意实施。
在上述研磨加工中,为了将第一区域调整为规定的厚度,例如能够使用磨削、抛光、蚀刻中的至少一种研磨方法。并且,对于研磨加工,在第一区域中,可以对第一面2、第二面3中的至少一方实施,也可以根据研磨加工的容易度仅对第一面2实施。另外,在制造方法1中,之后包含后述化学强化处理工序。
<制造方法2>
图10中的(a)~(c)是用于说明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另外一个例子(以下称为“制造方法2”)的示意图,按照图10中的(a)、(b)、(c)的流程制造。
图10中的(a)是厚度恒定的平板玻璃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准备平板玻璃的工序”的图。该工序与制造方法1中的“准备平板玻璃的工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图10中的(b)是厚度恒定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弯曲工序”的图,在该弯曲工序中,使用具有凸型和凹型(未图示)的成型模具,将平板玻璃板弯曲为该厚度恒定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形状。在该工序中,包含“加热成型工序”,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在将平板玻璃板夹持在凸型与凹型之间的状态下,将成型模具加热至玻璃材料的玻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玻化温度+100℃)来进行成型。此外,和制造方法1相同,平板玻璃板也可以在被夹持在凸型与凹型之间之前进行预热,使其成为比玻化温度低的温度。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在玻璃材料已软化的状态下,对成型模具加压进行成型,使玻璃材料成为恒定厚度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并且,在该工序中,包含“冷却工序”,该冷却工序在加热成型工序后,保持所成型的状态,将成型模具和玻璃材料冷却至比玻化温度低的温度,从而获得恒定厚度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该恒定厚度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具有在经由后述“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之后形成的、(假想的)第一区域和位于该第一区域的外侧的(假想的)第二区域,并通过弯曲工序获得(假想的)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和(假想的)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同的形状。此外,图10中的(b)所示的虚线是通过以下的“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削除的玻璃的分界线。
图10中的(c)是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的图,在该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中,使恒定厚度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包含(假想的)第一区域的部分变薄。对于该工序,举出以下例子,即:针对获得的恒定厚度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为了使包含(假想的)第一区域的部分轻薄化,实施基于砂轮的“机械加工”(CNC加工)。另外,在该工序中,也可以包含研磨表面的“研磨加工”,上述“机械加工”和“研磨加工”的顺序、次数能够任意实施。
对于研磨加工,例如,为了将包含(假想的)第一区域的部分调整为规定的厚度,能够使用磨削、抛光、蚀刻中的至少一种研磨方法。并且,对于研磨加工,在包含(假想的)第一区域的部分中,可以对第一面2、第二面3中的至少一方实施,也可以根据研磨加工的容易度仅对第一面2实施。另外,在制造方法2中,之后包含后述的化学强化处理工序。
<制造方法3>
图11中的(a)和(b)是用于说明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另外一个例子(以下称为“制造方法3”)的示意图,按照图11中的(a)、(b)的流程制造。
图11中的(a)是厚度恒定的平板玻璃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准备平板玻璃的工序”的图。该工序与制造方法1中的“准备平板玻璃的工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图11中的(b)是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剖面示意图,也是说明“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的图,在该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中,使用具有凸型和凹型(未图示)的成型模具,将平板玻璃板弯曲为该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形状。在该工序中,包含“加热成型工序”,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在将平板玻璃板夹持在凸型与凹型之间的状态下,将成型模具加热至玻璃材料的软化点以上来进行成型。在该加热成型工序中,在玻璃材料已软化的状态下,对成型模具加压进行成型,使玻璃材料成为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并且,在该工序中,包含“冷却工序”,该冷却工序在加热成型工序后,保持所成型的状态,将成型模具和玻璃材料冷却至比玻化温度低的温度,从而获得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具有第一区域和位于该第一区域的外侧的第二区域,并且获得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同的形状。
此外,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也可以在冷却工序后,如上述制造方法1那样,还包含“表面加工工序”,在该表面加工工序中,将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表面形状精密加工为所希望的形状。对于表面加工工序,包含上述“机械加工”和“研磨加工”中的至少任一方,它们的顺序、次数能够任意实施。另外,在制造方法3中,之后包含后述化学强化处理工序。
<化学强化处理工序>
玻璃板1是化学强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是具有通过离子交换形成在玻璃表面的压缩应力层的玻璃。例如,应用化学强化处理,在该化学强化处理中,使玻璃板以玻化温度以下的温度与包含较大的离子半径的金属离子(例如K离子)的金属盐(例如硝酸钾)的溶液接触。通过化学强化处理,在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表面,进行离子交换,使得化学强化进展。例如,通过将玻璃板中的离子半径较小的碱金属离子(例如Li离子和/或Na离子)置换为离子半径更大的其他碱金属离子(例如Na离子和/或K离子),从而在玻璃的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例如,使含有锂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与含有硝酸盐和硫酸盐中的至少一方的无机盐组成物接触。这样,通过包含使三维形状的玻璃板所含的锂离子、和无机盐组成物所含的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的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的工序,能够较深地形成压缩应力层。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由于无机盐组成物在溶解的状态下使用,所以也简称为“熔融盐”,视为同义词。
无机盐组成物含有硝酸盐和硫酸盐中的至少一方。作为硝酸盐,例举硝酸钠、硝酸钾。作为硫酸盐,例举硫酸钠、硫酸钾。
另外,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无机盐组成物也可以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举氯化钠、硼酸钠、氯化钾、硼酸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它们可以单独添加,也可以组合多种来进行添加。
作为使玻璃与无机盐组成物接触的方法,举出将膏状的无机盐组成物涂覆于玻璃的方法、向玻璃喷射无机盐组成物的水溶液的方法、使玻璃浸渍于被加热至熔点以上的无机盐组成物的熔融盐的盐浴的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之中,优选使玻璃浸渍于无机盐组成物的熔融盐的方法。
对于使玻璃浸渍于无机盐组成物的熔融盐的化学强化处理,例如以如下的顺序进行。首先,对玻璃预热,将上述熔融盐调整为能够进行化学强化处理的温度。接下来,在将预热后的玻璃在熔融盐中浸渍规定时间之后,从熔融盐中拉起玻璃,进行自然冷却。玻璃的预热温度取决于化学强化处理温度,一般优选为100℃以上。化学强化处理可以为1次以上,也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实施2次以上。
对于进行化学强化处理的温度,优选为被强化玻璃的应变点(通常500~600℃)以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DOL:Depth of LAyer),特别优选为350℃以上,更加优选为3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上。另外,对于进行化学强化处理的温度,根据抑制熔融盐的劣化·分解的观点,优选为500℃以下,更加优选为4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0℃以下。此外,作为进行化学强化处理的时间,优选玻璃和无机盐组成物的接触时间为1~24小时,更加优选为2~20小时。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压缩应力和拉伸应力的关系,能够通过横轴为玻璃的厚度、纵轴为压缩应力/拉伸应力的图5中的(a)和(b)所示的图表说明。图5中的(a)是表示针对通过1次的化学强化处理而获得的玻璃板的厚度的应力分布的图表。另外,图5中的(b)是表示针对通过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改变了化学强化处理的条件的2次的化学强化处理而获得的玻璃板的厚度的应力分布的图表。
如图5中的(a)、(b)所示,对于玻璃板1,至少在用户的手能够触及的一侧的表面、即第一面2形成压缩应力层,在玻璃内部形成拉伸应力。这里,将从玻璃表面(第一面2)起的深度设为x(单位[μm]),将与x对应的压缩应力值设为σ。将从压缩应力值σ成为零的玻璃表面起的深度设为压缩应力深度L(单位[μm]),将内部的拉伸应力设为CT(Center Tension:单位[MPa]),将表面的压缩应力值σ设为CS(Compressive Stress:单位[MPa])。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从第一面2起在深度方向具有压缩应力层,通过具有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比第一区域1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深的部分,使得位于第二区域20的强度增加。此外,对于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也可以不仅存在于第一面2,还可以从第二面3、端面21起在深度方向上存在,除非另有说明,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从第一面2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在本说明书中,[dσ/dx]x=L(单位[MPa/μm])表示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处的压缩应力值σ的弯曲曲线的倾斜度。由于该倾斜度较小,所以基于玻璃的厚度的差异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的差异较大。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若从表面起在深度方向上的压缩应力值σ的弯曲曲线的倾斜度[dσ/dx]x=L适宜地设为-2以上([dσ/dx]x=L≧-2),则压缩应力层变深,玻璃板1的耐冲击性稳固。另外,对于[dσ/dx]x=L,更加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此外,[dσ/dx]x=L是负值。
对于玻璃板1,例如被用作携带信息终端50的玻璃覆片时,存在携带信息终端50掉落、玻璃板1因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破损的情况。此时,对于玻璃板1,与第一区域10相比,第二区域20更容易受到较强的冲击,因此容易产生以第二区域20为起点破损的现象。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通过使第二区域的化学强化的强度等级提高,能够降低破损。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当第二区域20形成为比第一区域10厚时(WB>WA),也能较深地形成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LA)。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玻璃板整体被强化,特别是,能够在第二区域20将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加深,还能够实现玻璃板1的周边的耐冲击性的提高。因此,对于玻璃板1,能够抵抗掉落、冲击,例如优选作为携带信息终端50用的玻璃覆板。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将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的位置处的从第一面2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设为LA,将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的位置处的从第一面2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设为LB时,LA和LB为80μm以上,满足LB/LA≧1.2的关系式。对于LA和LB,优选为90μm以上,更加优选为100μm以上。通过满足LB/LA≧1.2的关系式,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比第一区域10的压缩应力层是深度深,第二区域20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使得难以破裂。对于LB/LA,优选为1.3以上,更加优选为1.4以上。LB/LA的上限不特别限制,通常情况下,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优选将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的位置处的拉伸应力设为CTA,将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的位置处的拉伸应力设为CTB时,CTA和CTB满足|CTA|>|CTB|的关系式。通过满足|CTA|>|CTB|的关系式,使得在第二区域20相比第一区域10降低了成为易破裂的原因的拉伸应力,因而能够减轻冲击等导致的破损。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优选第一区域10处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满足LA/WA≧0.15的关系式,更加优选为LA/WA≧0.17,进一步优选为LA/WA≧0.19。通过LA/WA≧0.15,实现耐冲击性的提高。LA/WA的上限不特别限制,通常情况下,为0.25以下。
玻璃表面的压缩应力(CS)和压缩应力层的深度(DOL)能够通过散射光光弹性应力计等应力测定装置测定。基于图6中的(a)~(c)说明在后述实施例中用作应力测定装置100的散射光光弹性应力计(型号SLP-1000:折原制作所)的原理。
应力测定装置100具备激光源101、偏振光部件102、偏振光相位差可变部件103、光供给部件104、光变换部件105、拍摄元件106、运算部107和光波长选择部件108。测定的玻璃板亦即被测定体120设置在光供给部件104的上部,从激光源101射出的激光110向被测定体120入射而进行测定。偏振光相位差可变部件103使激光110的偏振光相位差相对于该上述激光110的波长在1个波长以上可变。
拍摄元件106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多次拍摄通过偏振光相位差可变的激光110入射至被测定体120而发出的散射光,从而取得多个图像。另外,运算部107具备未图示的运算单元140,运算单元140使用多个图像,测定散射光的周期性的亮度变化,计算亮度变化的相位变化,基于相位变化,计算被测定体120从表面起在深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
另外,如图6中的(b)所示,运算单元140具有亮度变化测定单元141、相位变化计算单元142和应力分布计算单元143。
应力测定装置100以如下的工序的顺序进行测定(图6中的(c))。
(1)通过偏振光相位差可变部件103使激光110的偏振光相位差变化的偏振光相位差可变工序(步骤S201)。
(2)通过光供给部件104向被测定体120供给激光110的光供给工序(步骤S202)。
(3)通过拍摄元件106拍摄来自被测定体120的散射光的拍摄工序(步骤S203)。
(4)通过运算部107测定由所拍摄的散射光产生的周期性的亮度变化的亮度变化测定工序(步骤S204)。
(5)通过运算部107计算相位变化的相位变化计算工序(步骤S205)。
(6)通过运算部107计算应力分布的应力分布计算工序(步骤S206)。
【实施例】
这里,基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制条件(表1)、测定结果(表2)和表示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和板厚的关系的图(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1的优越性。此外,在表1中,所谓“-”,表示未实施第二阶段的化学强化处理。另外,针对实施例4,作出了针对第一区域10和第二区域20比较CS值和DOL值而得到的图表(图8)。
(实施例1~8)
在实施例1~8中,通过表1所示的条件,对含有Li2O、Al2O3、SiO2的玻璃板(在表2中表示为LiAlSi)进行化学强化处理而制成试料。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8和后述比较例1~3中,如图1中的(a)所示,弯曲加工成第二区域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区域10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成为具有与第一区域10的第二面3大致平行的端面21的玻璃板的形状。此外,在图1中的(a)的玻璃板1的第二区域20中,成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厚度)大致恒定的形状。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3中,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为0.6mm,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为1.2~1.6mm,在实施例4~8中,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为0.8mm,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为1.2~2.0mm。此外,在表2中,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压缩应力值σ的弯曲曲线的倾斜度、(第一区域的)CS、CT和DOL均表示第一面2中的值。
在实施例1~8和后述比较例1~3中,基于“制造方法2”制成化学强化玻璃板。化学强化处理前的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板的形状使用了下述方法。
(1)准备平板玻璃的工序
首先,使用浮法准备板厚恒定为0.7mm、1.2mm、1.4mm、1.6mm、的平板玻璃。对于玻璃材料,使用AGC株式会社制的DT-STAR(玻化温度:549℃,应变点:508℃)。
(2)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
接下来,使用凸型和凹型的体积大致相同的金属膜,作为外形尺寸为180mm×120mm×30mm的模具,以在凸型与凹型之间夹持有所准备的平板玻璃的状态下,使模具升温直至玻璃的粘性系数成为109.5[Pa·s]为止。接下来,在维持该温度的状态下,以按压力的最大值成为0.55MPa的方式对玻璃加压来进行成型。之后,在以按压力的最大值为0.5MPa对玻璃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将剥离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并自然冷却至常温为止。此时,得到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在(从第一区域表面的法线方向的)俯视下为150mm×80mm的大致长方形,遍及第一区域10的整周,表面(第一面2)的弯曲部30的曲率半径为5mm。此外,对于三维形状的玻璃板,表面(第一区域10的第一面2)的中心部具有曲率半径超过100mm的平坦部,弯曲深度(从第一区域10的第一面2至端面21为止的长度)约为3.2mm。
(3)表面加工工序
最后,对于自然冷却至常温后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对上述平坦部实施CNC加工而将其研削为规定的厚度,以呈曲面状的第二区域成为规定的形状的方式进行了研磨加工。之后,对于三维形状的玻璃板,使用氧化铈研磨剂,研磨第一面2、第二面3、端面21和全部的表面,从而获得平滑化的表面形状。在制成的实施例1~8、比较例1~3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的各区域的厚度如表2所示。
如表1所示,作为化学强化处理的条件,在实施例1中,在第一阶段中,在NaNO3为100%的熔融盐中,以450℃浸渍了2.5小时之后,在第二阶段中,在KNO3为100%的熔融盐中,以415℃浸渍了2小时。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在实施例4中,虽然在第一阶段中与实施例1相同,但在第二阶段中,在KNO3为100%的熔融盐中以425℃浸渍了1.5小时。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8的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在实施例7中,除第一阶段的浸渍时间为20小时以外,其他条件和实施例4相同。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通过表1所示的条件,对含有Al2O3、SiO2的玻璃板(在表2中表示为AlSi)进行化学强化处理而制成试料。如表2所示,比较例1的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为0.6mm,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为1.2mm。如表1所示,作为化学强化处理的条件,在比较例1中,在KNO3的质量占97%、以及NaNO3的质量占3%的混合熔融盐中,以435℃浸渍了4.5小时,第二阶段未实施。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通过表1所示的条件,对含有Li2O、Al2O3、SiO2的玻璃板进行化学强化处理而制成试料。如表2所示,比较例2的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为0.6mm,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为1.2mm。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2中,在KNO3为100%的熔融盐中,以410℃浸渍了73小时,第二阶段未实施。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通过表1所示的条件,对含有Li2O、Al2O3、SiO2的玻璃板进行化学强化处理而制成试料。如表2所示,比较例3的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为0.6mm,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为0.7mm。如表1所示,作为化学强化处理的条件,在比较例3中,在第一阶段中,在NaNO3为100%的熔融盐中,以450℃浸渍了2.5小时之后,在第二阶段中,在KNO3为100%的熔融盐中,以415℃浸渍了2小时。
针对通过以上的条件制成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料,使用散射光光弹性应力计(折原制作所公司制SLP-1000)、表面应力计(折原制作所公司制FSM-6000)或者双折射成像系统(株式会社東京Instruments制Abrio-IM),分别测定压缩应力CS、拉伸应力CT、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压缩应力值σ,计算出倾斜度[dσ/dx]x=L。在表2、图7和图8中示出结果。此外,图7是表示将横轴设为玻璃的厚度,将纵轴设为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在玻璃为规定的厚度时,在和最优的化学强化处理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玻璃的厚度变化时的、玻璃的厚度和压缩应力层的深度的关系的图表。在图7中,实线表示当玻璃板的厚度为0.6mm时的最优的化学强化处理条件下的关系,虚线表示当玻璃板的厚度为0.8mm时的最优的化学强化处理条件下的关系。
【表1】
在实施例4中,第二区域20的CS为980(MPa),CT为40(MPa),DOL为190(μm)。此外,第二区域20的CS、CT和DOL均是第一面2中的值。图7是表示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和第二区域20的厚度的关系的图表。另外,图8是针对实施例4表示第一区域10和第二区域20的深度方向的位置与压缩应力CS的关系的图表。
如表2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4中,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加深,即便使厚度W增厚,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也可靠地加深。另外,在第二区域20形成为比第一区域10厚时,也能够将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加深。这表示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对第一区域10和第二区域20进行化学强化处理而得到的结果。另外,可知第一区域1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
由于第二区域20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比第一区域10压缩应力层的深度深,且LA和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所以第二区域20的强度更高,因而难以破裂。评价玻璃板的强度而得到的结果是,和比较例比较,实施例表现为较高的强度,特别是能够抑制以端部和端面为起点的破裂的产生。
另外,如图7所示,可知在第一区域10中,若使厚度W增加,则压缩应力层加深。若第一区域10的厚度WA和第二区域20的厚度WB的关系像比较例3那样几乎不变化(比率1=1.17),则压缩应力层的深度的变化也很小(比率2=1.11)。但是,若如实施例1~8那样,比率1(WB/WA)为1.5以上,则压缩应力层的深度的比率2(LB/LA)变大,玻璃板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表2可知,如实施例1~8那样,压缩应力的倾斜度[dσ/dx]x=L较缓,通过满足[dσ/dx]x=L≧-2,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更深,玻璃板1的耐冲击性更加提高,从而更加稳固。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变形、改进等。除此之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配置部位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可以是任意的,而不受限定。
本申请基于2018年4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87712和于2018年8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50379号,它们的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被引入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最适于要求耐冲击性强的玻璃板的携带信息终端、基板等领域。

Claims (16)

1.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该化学强化玻璃板具备:
第一面;
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对置;
第一区域,其在所述第一面的切线的法线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以及
第二区域,其包含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厚度厚的区域,
将最薄的部分的所述厚度设为厚度WA时,所述第一区域是从所述厚度WA至厚度1.1×WA为止的连续的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包含具有超过1.1×WA的厚度的区域,并将最厚的部分的所述厚度设为WB
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有比所述第一区域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深的压缩应力层的部分,
所述厚度WA的位置的从所述第一面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厚度WB的位置的从所述第一面起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
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80μ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所述WA为0.3mm以上,且满足WB/WA≧1.5的关系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在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面积相对于总投影面积的比率为0.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将从第一面起的深度设为x,
将与从第一面起的深度x对应的压缩应力值设为σ,
将压缩应力值σ成为零的深度设为压缩应力的深度L时,
表示压缩应力值σ的弯曲曲线的倾斜度的关系式满足[dσ/dx]x=L≧-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所述LA和所述WA满足LA/WA≧0.15的关系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沿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至少含有锂。
9.一种携带信息终端,其中,
所述携带信息终端具有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
10.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
准备厚度恒定的平板玻璃的工序;
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针对俯视观察所述平板玻璃的情况下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侧的第二区域,以具有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薄的部分的方式,使所述平板玻璃厚薄不均,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玻璃板;
弯曲工序,以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式,弯曲所述厚薄不均的玻璃板,从而形成三维形状玻璃;以及
化学强化处理工序,以在所述三维形状玻璃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最薄部分的厚度为WA时的所述厚度WA的位置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厚部分的厚度为WB时的所述厚度WB的位置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并且使得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80μm以上的方式,对所述三维形状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含在所述弯曲工序与所述化学强化处理工序之间研磨所述三维形状玻璃的表面的研磨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包含:
加热成型工序,将所述平板玻璃板加热至玻璃材料的玻化温度以上,并通过模具来成型;以及
冷却工序,在所述加热成型工序后,冷却至比所述玻璃材料的玻化温度低的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包含研磨所述平板玻璃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工序和研削所述平板玻璃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工序中的至少一方。
14.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
准备厚度恒定的平板玻璃的工序;
弯曲工序,针对俯视观察所述平板玻璃的情况下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侧的第二区域,以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式弯曲所述平板玻璃,从而形成三维形状玻璃;
玻璃板厚薄不均化工序,以具有使所述三维形状玻璃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薄的部分的方式,使所述三维形状玻璃厚薄不均,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以及
化学强化处理工序,以在所述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最薄部分的厚度为WA时的所述厚度WA的位置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厚部分的厚度为WB时的所述厚度WB的位置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并且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80μm以上的方式,对所述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
15.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
准备厚度恒定的平板玻璃的工序;
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针对俯视观察所述平板玻璃的情况下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侧的第二区域,以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式,弯曲所述平板玻璃,并且以具有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薄的部分的方式,使所述平板玻璃厚薄不均,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以及
化学强化处理工序,以在所述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最薄部分的厚度为WA时的所述厚度WA的位置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厚部分的厚度为WB时的所述厚度WB的位置的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满足LB/LA≧1.2的关系式,并且使得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A和所述压缩应力层的深度LB为80μm以上的方式,对所述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
所述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包含:
加热成型工序,将所述平板玻璃板加热至玻璃材料的玻化温度以上,并通过模具来成型;以及
冷却工序,在所述加热成型工序后,冷却至比所述玻璃材料的玻化温度低的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含在所述玻璃板弯曲厚薄不均化工序与所述化学强化工序之间研磨所述厚薄不均的三维形状玻璃的表面的研磨工序。
CN201910344097.0A 2018-04-27 2019-04-26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Active CN110407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2418.5A CN111777325B (zh) 2018-04-27 2019-04-26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7712 2018-04-27
JP2018087712 2018-04-27
JP2018-150379 2018-08-09
JP2018150379A JP7006534B2 (ja) 2018-04-27 2018-08-09 化学強化ガラス板、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2418.5A Division CN111777325B (zh) 2018-04-27 2019-04-26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7460A true CN110407460A (zh) 2019-11-05
CN110407460B CN110407460B (zh) 2022-12-27

Family

ID=6829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2418.5A Active CN111777325B (zh) 2018-04-27 2019-04-26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CN201910344097.0A Active CN110407460B (zh) 2018-04-27 2019-04-26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2418.5A Active CN111777325B (zh) 2018-04-27 2019-04-26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3550B2 (zh)
CN (2) CN1117773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185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的冷弯成型制法
CN113840811A (zh) * 2019-07-04 2021-12-24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玻璃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9660B2 (en) 2016-05-19 2021-01-26 Apple Inc. Asymmetric chemical strengthening
TWI655160B (zh) 2016-05-19 2019-04-01 美商蘋果公司 非對稱化學強化
US11639307B2 (en) 2018-07-13 2023-05-02 Apple Inc. Patterned asymmetric chemical strengthening
KR20240053012A (ko) * 2018-10-18 2024-04-23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개선된 머리 모형 충격 성능을 나타내는 강화된 유리 물품 및 이를 혼입한 자동차 내부 시스템
US11447416B2 (en) * 2018-12-20 2022-09-20 Apple Inc. Strengthened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20210130293A (ko) * 2020-04-21 2021-11-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리 제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154278A (ko) * 2020-06-11 2021-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리 제품, 유리 제품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유리 제품의 제조 방법
CN113233759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曲面玻璃板及其成型方法
CN114040615B (zh) * 2021-11-17 2023-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417583B (zh) * 2022-09-05 2024-02-27 河北光兴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可折叠玻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0656A (ja) * 2001-07-30 2003-02-13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29130A (zh) * 2010-11-25 2013-07-31 欧普索尔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用强化玻璃板及利用它的触控面板用强化玻璃板制造方法
CN103842309A (zh) * 2011-09-29 2014-06-04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031030A (ja) * 2015-08-05 2017-02-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及び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7867792A (zh) * 2016-09-27 2018-04-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和玻璃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0428B2 (ja) 2011-12-12 2014-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カバーガラス
WO2013088989A1 (ja) 2011-12-14 2013-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12912B2 (ja) 2011-12-14 2015-05-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カバーガラス
WO2013088910A1 (ja) 2011-12-14 2013-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31049B (zh) 2013-05-07 2018-08-01 康寧公司 製造3d玻璃蓋的方法以及用於估計3d玻璃蓋的形狀之電腦實施方法
US10286631B2 (en) * 2015-06-03 2019-05-14 Precision Glass Bending Corporation Bent, veneer-encapsulated heat-treated safety glass pane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JP2017001902A (ja) 2015-06-05 2017-01-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携帯情報端末、並びにカバー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6250800B (zh) 2015-06-05 2021-08-27 Agc株式会社 一种保护玻璃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
JP2017048090A (ja) 2015-09-03 2017-03-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携帯情報端末
TWI716450B (zh) * 2015-09-17 2021-01-21 美商康寧公司 特性量測經離子交換之含鋰化學強化玻璃的方法
CN107056027B (zh) * 2017-03-06 2019-11-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3d玻璃产品的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0656A (ja) * 2001-07-30 2003-02-13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29130A (zh) * 2010-11-25 2013-07-31 欧普索尔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用强化玻璃板及利用它的触控面板用强化玻璃板制造方法
CN103842309A (zh) * 2011-09-29 2014-06-04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031030A (ja) * 2015-08-05 2017-02-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及び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7867792A (zh) * 2016-09-27 2018-04-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和玻璃物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0811A (zh) * 2019-07-04 2021-12-24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玻璃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184185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的冷弯成型制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7325B (zh) 2021-10-19
US20190330103A1 (en) 2019-10-31
CN111777325A (zh) 2020-10-16
CN110407460B (zh) 2022-12-27
US11203550B2 (en)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7460A (zh)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JP6729826B2 (ja) 化学強化ガラス板、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TWI771909B (zh) S型應力輪廓及製造方法
JP7040456B2 (ja) 化学強化用ガラス、化学強化ガラス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2131740B (zh) 用于消费用途的具有压缩表面的玻璃
TWI827671B (zh) 具有改良破裂阻抗之玻璃基物件
JP6879215B2 (ja) 光学ガラス
KR102006509B1 (ko) 화학 강화 유리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217983A (zh) 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化学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5050975A (zh) 强化玻璃和强化用玻璃
WO2020075709A1 (ja) 強化ガラスおよび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WO2013065648A1 (ja) ガラス基板、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バーガラス
CN104854054A (zh) 化学强化玻璃板
CN108883975A (zh) 超薄、非易碎性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61795A (zh) 化学强化玻璃
JP2019085318A (ja) 成形型、成形装置、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体
TWI752252B (zh) 化學強化玻璃及化學強化玻璃的製造方法
CN112939452B (zh) 具有高表面压应力的超薄柔性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平板玻璃
CN108779025A (zh) 化学强化玻璃
CN113248159A (zh) 提高具有多个厚度的玻璃制品上的iox加工性的方法
JP2023078387A (ja) 厚さの異なる区域を有するガラス系物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WO2022024767A1 (ja) 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強化ガラス
CN109071340A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
CN105102393A (zh) 化学强化玻璃板
WO2022065132A1 (ja) 強化ガラ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