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393A - 化学强化玻璃板 - Google Patents

化学强化玻璃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393A
CN105102393A CN201480020200.1A CN201480020200A CN105102393A CN 105102393 A CN105102393 A CN 105102393A CN 201480020200 A CN201480020200 A CN 201480020200A CN 105102393 A CN105102393 A CN 105102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plate
chemically reinforced
chamfered section
tensile stress
reinforc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02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2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1/00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 C03C21/001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 C03C21/002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iffusing ions or metals in the surface in liquid phase, e.g. molten salts, solutions to perform ion-exchange between alkali 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其具有:残留有由化学强化产生的压缩应力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和形成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及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的加工面,其中,所述加工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面倾斜连接的第一倒角部和与所述第二主面倾斜连接的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二倒角部的深度分别为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板厚的20%以下,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内部的拉伸应力为18MPa以下。

Description

化学强化玻璃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强化玻璃板。
背景技术
化学强化玻璃板是例如将玻璃板的表面所含的小离子半径的离子(例如Li离子、Na离子)置换成大离子半径的离子(例如K离子)而成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表面残留有压缩应力,不易划伤,因此强度提高。
作为化学强化玻璃板的量产技术,开发了将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进行切割的技术。在切割面形成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和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7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以来,为了抑制化学强化玻璃板的破损,进行有倒角等,所述倒角是将化学强化玻璃板的角倾斜切削。
但是,作用于表面的拉伸应力有时会因倒角而变强。因此,在表面存在有缺陷(例如伤痕、附着物、内包物等)时,以缺陷为起点而裂纹容易自然发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因加工而在玻璃板端面引入了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裂纹的自然发展的化学强化玻璃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其具有:
残留有由化学强化产生的压缩应力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和
形成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及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的加工面,
其中,
所述加工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面倾斜连接的第一倒角部和与所述第二主面倾斜连接的第二倒角部,
所述第一倒角部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二倒角部的深度分别为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板厚的20%以下,
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内部的拉伸应力为18MPa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因加工而在玻璃板端面引入了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裂纹的自然发展的化学强化玻璃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在板厚方向上的应力分布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试验例7的化学强化前的玻璃板的静态疲劳破坏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曲线部分的曲率半径R1与σ2/CT达到14MPa时的CT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对应的构成标记相同或对应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如图1所示,化学强化玻璃板10俯视下可以为矩形状、也可以为带圆拐角的矩形状。化学强化玻璃板10可以在侧缘具有加工面13。
如图2所示,化学强化玻璃板10具有残留有由化学强化产生的压缩应力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以及形成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13a、13b以及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13c的加工面13。
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制造方法例如具有将玻璃板进行化学强化的化学强化工序、将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进行切割的切割工序、和将切割后的玻璃板进行切削的倒角工序。
化学强化工序中,例如将玻璃板的表面所含的小离子半径的离子(例如Li离子、Na离子)置换成大离子半径的离子(例如K离子)。在玻璃板的表面残留有压缩应力,即使划伤也不易破损,因此强度提高。
进行化学强化的玻璃板的玻璃为含有碱离子的玻璃即可,例如可以为铝硼硅酸盐玻璃、碱性铝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中的任一种。
化学强化工序中,将玻璃板浸渍在离子交换用的处理液(例如KNO3熔融盐)中。可以通过调节处理液的温度、浸渍时间等来调节压缩应力层的厚度、表面压缩应力等。从玻璃板的表面以规定深度形成有压缩应力层,由于其反作用,在玻璃板的内部形成有拉伸应力层。
图3是表示图1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在板厚方向上的应力分布的图。在图3中分别地,CS1表示第一主面11处的压缩应力、CS2表示第二主面12处的压缩应力、DOL1表示在第一主面11处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2表示在第二主面12处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t表示玻璃板的板厚、CT表示玻璃板内部的拉伸应力。CS1、CS2、DOL1、DOL2利用市售的表面应力计等测定,将其测定结果和t(t>DOL1+DOL2)代入下述式中,计算出CT。
CT=(CS1×DOL1+CS2×DOL2)/{2×(t-DOL1-DOL2)}
如图3所示,CS1与CS2可以相等(CS1=CS2),DOL1与DOL2可以相等(DOL1=DOL2)。
为了良好的耐划伤性,表面压缩应力CS1、CS2例如为500MPa以上,更优选为7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0MPa以上。另外,为了良好的耐划伤性,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DOL2例如为10μm以上。
产生与表面压缩应力CS1、CS2以及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DOL2相对应的拉伸应力CT。拉伸应力CT可以通过处理液的温度、浸渍时间等来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工序中,尽管使用了离子交换法,但也可以使用表面结晶化法、脱碱法等,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切割工序中,将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进行切割。例如,可以对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照射激光,使激光对玻璃板的照射位置移动,利用通过照射激光所产生的热应力来切割玻璃板。可以沿着激光的照射位置的轨迹来切割玻璃板,可以获取多片。该方法是在不形成划线的情况下切割玻璃板的方法,也称为全身切割法(フルボティカット法)。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的切割方法可以为划线-折断法等。划线-折断法是在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的表面形成划线,以划线为中心弯折玻璃板,将玻璃板切割。作为划线的形成方法,存在有使刀轮在按压于玻璃板表面的状态下滚动而形成划线的方法、对玻璃板照射激光利用热应力形成划线的方法等。
切割后的玻璃板的切割面具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和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这两个区域。由图3明显可知,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形成于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之间。
倒角工序中,为了降低切割后的玻璃板的破损,利用旋转磨石等对玻璃板的切割面的角进行倾斜切削。通过切割工序和倒角工序形成加工面13。加工面13可以以第一主面11与第二主面12的中心面为中心而对称。
如图2所示,加工面13具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13a、13b和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13c这两个区域。
如图2所示,加工面13具有与第一主面11倾斜连接的第一倒角部14、与第二主面12倾斜连接的第二倒角部15、和连接第一倒角部14与第二倒角部15的端面部16。第一倒角部14和第二倒角部15是相对于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倾斜的平坦面。端面部16相对于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例如为垂直的平坦面。端面部16也可以弯曲。
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和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分别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板厚t的20%以下。在此,“深度”是指板厚方向的尺寸。
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和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可以分别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板厚t的3%以上。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板厚t例如为0.5mm~1mm。
另外,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可以大于在第一主面11处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同样地,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也可以大于在第二主面12处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2。
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与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可以相同(D1=D2)。另外,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与第一倒角部14的宽度W1可以相同(D1=W1)。此外,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与第二倒角部15的宽度W2可以相同(D2=W2)。在此,“宽度”是指使端面部16为垂直面时相对于该面垂直方向的尺寸。
加工面13具有第一倒角部14和第二倒角部15,由此能够抑制与物体接触所导致的破损。另一方面,通过形成第一倒角部14和第二倒角部15,作用于加工面13的拉伸应力集中。
在试验例1~试验例4以及参考例1中,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模拟对板厚1.0mm的化学强化玻璃板(杨氏模量80GPa、泊松比0.2)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模拟中使用的软件为Mscsoftware(エムエスシーソフトフェア)株式会社的Marc。分析中,按照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中央部处的板厚方向的应力分布形成与图3同样的应力分布的方式根据自第一主面起的板厚方向距离来设定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温度,由此对作用于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加工面或切割面的拉伸应力进行考察。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DOL2设为40μm,为板厚t的4%。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中央部的板厚方向中心位置处的拉伸应力(相当于CT)设为40MPa。
表1中,示出基于试验例1~试验例4的作用于加工面13的拉伸应力以及基于参考例1的作用于切割面的拉伸应力。在此,试验例1~试验例4中的端面部设为与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垂直的垂直面。基于参考例1的切割面仅由相对于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垂直的端面部构成,不具有第一倒角部14和第二倒角部15。
以下各表中,D1表示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D2=W1=W2)、D1/t表示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相对于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板厚t的比例。另外,σ1/CT表示端面部16的板厚方向中心处的拉伸应力σ1相对于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比例、σ2/CT表示第一倒角部14与端面部16的第一交界17处的拉伸应力σ2相对于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比例。
[表1]
D1[mm] D1/t[%] σ1/CT[%] σ2/CT[%]
试验例1 0.05 5 41 62
试验例2 0.10 10 41 78
试验例3 0.15 15 43 78
试验例4 0.20 20 47 78
参考例1 - - 42 -
试验例1~试验例4以及参考例1中的作用于端面部16的板厚方向中心的拉伸应力σ1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41%~47%。试验例1~试验例4中,如图2所示,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大于在第一主面11处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在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13c内存在有在第一倒角部14与端面部16之间形成的第一交界17。第一交界17尖突,因此在第一交界17处拉伸应力集中,最大的拉伸应力作用于第一交界17。作用于第一交界17的拉伸应力σ2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62%~78%。对于在第二倒角部15与端面部16之间形成的第二交界18而言也是同样。因此可知,通过形成第一倒角部14、第二倒角部15,在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加工面13中产生的拉伸应力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使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设为20MPa时的、作用于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加工面13的拉伸应力也与表1同样。可知σ1/CT、σ2/CT几乎不依赖于CT。
另外,在试验例5~试验例6以及参考例2中,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模拟对板厚0.5mm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中,按照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中央部处的板厚方向的应力分布形成与图3同样的应力分布的方式根据自第一主面起的板厚方向距离来设定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温度,由此对作用于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加工面或切割面的拉伸应力进行考察。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DOL2设为40μm,为板厚t的8%。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中央部的板厚方向中心位置处的拉伸应力(相当于CT)设为40MPa。
表2中,示出基于试验例5~试验例6的作用于加工面的拉伸应力以及基于参考例2的作用于切割面的拉伸应力。在此,试验例5~试验例6中的端面部设为与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垂直的垂直面。基于参考例2的切割面仅由相对于第一主面11和第二主面12垂直的端面部构成,不具有第一倒角部14和第二倒角部15。
[表2]
D1[mm] D1/t[%] σ1/CT[%] σ2/CT[%]
试验例5 0.05 10 44 71
试验例6 0.10 20 48 78
参考例2 - - 44 -
试验例5~试验例6以及参考例2中的作用于端面部16的板厚方向中心的拉伸应力σ1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44%~48%。试验例5~试验例6中,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大于在第一主面11处形成的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在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13c内存在有在第一倒角部14与端面部16之间形成的第一交界17。第一交界17尖突,因此在第一交界17处拉伸应力集中,最大拉伸应力作用于第一交界17。作用于第一交界17的拉伸应力σ2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71%~78%。对于在第二倒角部15与端面部16之间形成的第二交界18而言也是同样。因此可知,通过形成第一倒角部14、第二倒角部15,在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加工面13中产生的拉伸应力增大。
由表1和表2可知,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和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分别为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板厚t的20%以下的情况下,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78%以下的拉伸应力作用于加工面13。
图4是表示基于试验例7的化学强化前的玻璃板的静态疲劳破坏试验的结果的图。图4中,横轴表示对试验片的试验面施加的拉伸应力σa的常用对数log10σa、纵轴表示试验片的平均破坏时间tf的常用对数log10tf。
试验例7中,通过四点弯曲试验(载荷点间距离10mm、支撑点间距离30mm)对试验片(50mm×50mm×0.78mm)施加规定的载荷,对持续施加规定的载荷时的平均破坏时间(试验次数10次)进行考察。
试验片是通过对以基于氧化物的质量%计含有SiO2:60.9%、Al2O3:12.8%、Na2O:12.2%、K2O:5.9%、MgO:6.7%、CaO:0.1%、SrO:0.2%、BaO:0.2%、ZrO2:1.0%的玻璃进行加工而准备的。
首先,使以1.5kg的载荷按压的研磨纸(磨粒的粗糙度#400)以20mm/秒的速度在准备好的试验片的试验面上往复三次单程为20mm的距离,划出深度约20μm的伤痕。伤痕的深度通过利用数码显微镜(倍率1000倍)对试验片的截面进行观察来测定。在此,深度是指相对于试验片的试验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
接着,使试验片的试验面朝下载于支撑点上,通过载荷点按压试验片的与试验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表面)。载荷点以1.0mm/分钟的速度下降而与试验片的上表面接触后,以98N/分钟的速度下降至规定的载荷。
对试验片的试验面施加的拉伸应力σa为24.2MPa的情况下,试验片的平均破坏时间tf为1236秒。另外,对试验片的试验面施加的拉伸应力σa为28.2MPa的情况下,试验片的平均破坏时间tf为49秒。
通常,已知对试验片的试验面施加的拉伸应力σa的常用对数log10σa与试验片的平均破坏时间tf的常用对数log10tf的关系以一次函数表示。对试验片的试验面施加的拉伸应力σa的常用对数log10σa越大,则试验片的平均破坏时间tf的常用对数log10tf越小。
图4中,以直线示出由试验例7的结果预测的、拉伸应力σa与平均破坏时间tf的关系。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被称为疲劳常数,主要由玻璃板的玻璃组成决定。试验例7的疲劳常数约为21。
作为疲劳常数约为21的玻璃,例如可以列举以基于氧化物的摩尔百分率计含有SiO2:56%~69%、Al2O3:6%~16%、Na2O:9%~22%、K2O:0%~7%、MgO:7%~14%、ZrO2:0%~0.8%的玻璃。
将由试验例7的结果预测的、拉伸应力σa与平均破坏时间tf的关系示于表3中。
[表3]
由表3可知,为了使平均破坏时间tf为通常要求的5年以上,需要使作用于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加工面13的拉伸应力为14MPa以下。
如上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加工面13上最大可作用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的78%的拉伸应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为18MPa以下。CT为18MPa以下时,作用于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加工面13的拉伸应力为14MPa以下,平均破坏时间tf为5年以上。
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用途例如为图像显示装置用的玻璃基板或保护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有机EL显示器等,包含触控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强化玻璃板10的用途可以为多种多样,例如可以为太阳能电池的保护玻璃等。
[第二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10俯视下为近似矩形状,侧缘具有加工面13。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在具有加工面作为贯通孔的壁面这一方面不同。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化学强化玻璃板110具有加工面113作为贯通孔的壁面。加工面113具有在曲率半径方向外侧存在玻璃的曲线部分(所谓的被称为向内弯曲(インカーブ)的部分)113R。该曲线部分113R例如可以如图5所示从板厚方向观察时为封闭的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加工面113的侧面观察的形状与图2所示的加工面13的侧面观察的形状同样,因此省略图示。
试验例8~试验例13中,为了考察作用于曲线部分113R的拉伸应力与曲线部分113R(详细而言为端面部)的曲率半径R1的关系,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模拟对板厚1.0mm的化学强化玻璃板(杨氏模量80GPa、泊松比0.2)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模拟中使用的软件为Mscsoftwore(エムエスシーソフトフェア)株式会社的Marc。分析中,按照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中央部处的板厚方向的应力分布形成与图3同样的应力分布的方式根据自第一主面起的板厚方向距离来设定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温度,由此对作用于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加工面的拉伸应力进行考察。压缩应力层的厚度DOL1、DOL2设为40μm,为板厚t的4%。另外,D1/t设为5%,设定为D1=D2=W1=W2。化学强化玻璃板的中央部的板厚方向中心位置处的拉伸应力(相当于CT)设为40MPa。
表4中示出基于试验例8~试验例13的作用于加工面113的曲线部分113R的拉伸应力。
[表4]
R1[mm] σ1/CT[%] σ2/CT[%]
试验例8 0.5 109 212
试验例9 2.0 58 113
试验例10 3.0 51 100
试验例11 5.0 45 89
试验例12 7.0 43 84
试验例13 10.0 41 81
由表4可知,曲线部分113R的曲率半径R1为0.5mm~10.0mm的情况下,σ2/CT为81%~212%。另外,曲率半径R1越大,则σ2/CT越小。
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为了使平均破坏时间tf为通常所要求的5年以上,需要使作用于加工面113的拉伸应力为14MPa以下。
在表5和图6中示出曲线部分113R的曲率半径R1与σ2/CT为14MPa时的CT(以下表述为“CT0”)的关系。
[表5]
R1[mm] CTO[MPa]
0.5 6.6
2.0 12.5
3.0 14.0
5.0 15.7
7.0 16.6
10.0 17.3
由表5和图6可知,曲线部分113R的曲率半径R1越小,则CT0越小。
图6中以实线示出表示曲线部分113R的曲率半径R1与CT0的关系的近似式。该近似式是针对下述模型公式以最小二乘法对表5的数据进行近似而得到的。
CT0=A×log10(R1×B)+C
计算的结果,A为3.18(单位[MPa])、B为1.0(单位[1/mm])、C为10.2(单位[MPa])。
为了使平均破坏时间tf为通常所要求的5年以上,需要使作用于加工面113的拉伸应力为14MPa以下。为此,在加工面113具有被称为向内弯曲的曲线部分113R的情况下,优选下述式成立。
CT≤A×log10(R1×B)+C
0.5≤R1≤10
A=3.18(单位[MPa])
B=1(单位[1/mm])
C=10.2(单位[MPa])
如果上述式成立,则作用于加工面113的拉伸应力为14MPa以下,平均破坏时间tf为5年以上。
图7是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图。基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化学强化玻璃板110具有加工面113作为贯通孔的壁面,加工面113具有被称为向内弯曲的曲线部分113R。与此相对,基于本变形例的化学强化玻璃板210在侧缘具有加工面213,该加工面213具有被称为向内弯曲的曲线部分213R。曲线部分213R在化学强化玻璃板210的内侧具有凸形状。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优选下述式成立。
CT≤A×log10(R2×B)+C
0.5≤R2≤10
A=3.18(单位[MPa])
B=1(单位[1/mm])
C=10.2(单位[MPa])
上述式中,log10R2表示曲线部分113R的曲率半径R2的常用对数。如果上述式成立,则作用于加工面213的拉伸应力为14MPa以下,平均破坏时间tf为5年以上。
以上,对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变形、改进。
例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与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相同(D1=D2),但也可以不同。另外,第一倒角部14的深度D1与第一倒角部14的宽度W1也可以不同。此外,第二倒角部15的深度D2与第二倒角部15的宽度W2也可以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是同样。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切割工序和倒角工序形成加工面13,但也可以仅通过倒角工序来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将化学强化后的玻璃板的侧缘部插入旋转磨石的外周槽进行倒角来形成加工面13。另外,在通过切割工序和倒角工序形成加工面13的情况下,加工面13的端面部16可以为切割面本来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对切割面进行研削来形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是同样。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13c内存在有在第一倒角部14与端面部16之间形成的第一交界17,但也可以在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13a内存在第一交界17。作用于加工面13的拉伸应力的最大值减小,因此耐久性提高。对于在第二倒角部15与端面部16之间形成的第二交界18也是同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是同样。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工面113具有被称为向内弯曲的曲线部分113R,曲线部分113R的形状为圆形状,但曲线部分113R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曲线部分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状、抛物线形状、组合多个圆弧而成的形状等。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是同样。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4月11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082592号的优先权,将该日本特愿2013-082592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0化学强化玻璃板
11第一主面
12第二主面
13加工面
13a、13b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
13c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
14第一倒角部
15第二倒角部
16端面部
17第一交界
18第二交界

Claims (2)

1.一种化学强化玻璃板,其具有:
残留有由化学强化产生的压缩应力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和
形成有残留有压缩应力的区域及残留有拉伸应力的区域的加工面,
其中,
所述加工面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面倾斜连接的第一倒角部和与所述第二主面倾斜连接的第二倒角部,
所述第一倒角部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二倒角部的深度分别为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板厚的20%以下,
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内部的拉伸应力为18MPa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板,其中,
所述加工面具有曲线部分,所述曲线部分在曲率半径方向外侧存在玻璃,
所述化学强化玻璃板的内部的拉伸应力(CT)(单位[MPa])与所述曲线部分的曲率半径(R)(单位[mm])满足下式,
CT≤A×log10(R×B)+C
0.5≤R≤10
A=3.18(单位[MPa])
B=1(单位[1/mm])
C=10.2(单位[MPa])。
CN201480020200.1A 2013-04-11 2014-02-27 化学强化玻璃板 Pending CN1051023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2592 2013-04-11
JP2013-082592 2013-04-11
PCT/JP2014/054942 WO2014167910A1 (ja) 2013-04-11 2014-02-27 化学強化ガラス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393A true CN105102393A (zh) 2015-11-25

Family

ID=5168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0200.1A Pending CN105102393A (zh) 2013-04-11 2014-02-27 化学强化玻璃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4167910A1 (zh)
CN (1) CN105102393A (zh)
TW (1) TW201446691A (zh)
WO (1) WO201416791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1316A (zh) * 2016-04-08 2018-12-2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金属氧化物浓度梯度的玻璃基制品
WO2019218155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Schott Glass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Ultrathin glass with special chamfer shape and high strengt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86152B1 (en) 2015-04-21 2023-05-10 Corning Incorporated Edge and corner-strengthened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EP3826974A1 (en) 2018-07-23 2021-06-02 Corning Incorporated Automotive interiors and cover glass articles with improved headform impact performance and post-breakage visibility
KR102222715B1 (ko) * 2019-09-11 2021-03-04 주식회사 도우인시스 초박막 글라스 단면 습식 식각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8942A (ja) * 1996-12-29 1998-07-31 Hoya Corp 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及び該基板を用いた記録媒体
JP2010030876A (ja) * 2008-06-27 2010-02-1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強化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56050A (zh) * 2009-02-19 2012-02-1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强化玻璃的方法
JP2012111661A (ja) * 2010-11-24 2012-06-14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8942A (ja) * 1996-12-29 1998-07-31 Hoya Corp 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及び該基板を用いた記録媒体
JP2010030876A (ja) * 2008-06-27 2010-02-1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強化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56050A (zh) * 2009-02-19 2012-02-1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强化玻璃的方法
JP2012111661A (ja) * 2010-11-24 2012-06-14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1316A (zh) * 2016-04-08 2018-12-2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金属氧化物浓度梯度的玻璃基制品
CN109071316B (zh) * 2016-04-08 2020-03-2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金属氧化物浓度梯度的玻璃基制品
WO2019218155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Schott Glass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Ultrathin glass with special chamfer shape and high streng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67910A1 (ja) 2017-02-16
TW201446691A (zh) 2014-12-16
WO2014167910A1 (ja)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0456B2 (ja) 化学強化用ガラス、化学強化ガラス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11777325B (zh) 化学强化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携带信息终端
CN102892722B (zh) 化学强化用玻璃及显示装置用玻璃板
CN104955779B (zh) 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化学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TWI547453B (zh) A cover glass for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102393A (zh) 化学强化玻璃板
CN104284868B (zh) 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KR102082672B1 (ko) 강화 유리판의 절단 방법
TWI491578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glass plate
TWI529150B (zh) 用於化學強化之玻璃(二)
CN103946171A (zh) 化学强化用玻璃及化学强化玻璃
US11472733B2 (en) Scratch resistant glass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4854054A (zh) 化学强化玻璃板
CN109715573A (zh) 化学强化用玻璃及化学强化玻璃
CN105050975A (zh) 强化玻璃和强化用玻璃
US20210387904A1 (en) Reinforced gla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inforced glass
US20230017932A1 (en) Glass-based articles with improved stress profiles
TWI788473B (zh) 增進具有多重厚度之玻璃物件的iox加工性之方法
CN107614454A (zh) 化学强化玻璃
TW201630840A (zh) 化學強化玻璃及其製造方法
CN107902922A (zh) 一种曲面玻璃的制作方法
US20210061705A1 (en) Scratch resistant glass and method of making
TW201429910A (zh) 觸控面板形成用強化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
JP2014065624A (ja) 強化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5189395A (zh) 室外用化学强化玻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