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6262A - 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6262A
CN110406262A CN201910332854.2A CN201910332854A CN110406262A CN 110406262 A CN110406262 A CN 110406262A CN 201910332854 A CN201910332854 A CN 201910332854A CN 110406262 A CN110406262 A CN 110406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hell
donor
installation condition
injec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28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6262B (zh
Inventor
山口学
川手宽之
长岛巧
尾关洋义
石泽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06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6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6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6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的供给技术。液体供给体,其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具备位于所述壳体的端部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液体导出口和连接管;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第一接纳部,其接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接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二定位部,液体供给体的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Y方向上的宽度和X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从配置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导入所述液体的管。

Description

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体,广泛利用可装卸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液体容纳体具备具有挠性的袋,在该袋中容纳有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79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43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8-027680号公报
通常,如上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在容纳的液体的余量少于预定的下限量时,被从液体喷射装置卸下,更换为新的液体容纳体。这样的液体容纳体的反复更换导致液体喷射装置的运转成本的增大。因此,一直以来,期望一种不会发生液体容纳体的更换、废弃,能够继续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连接部件具备: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连接管,其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导出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导入所述液体的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喷射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壳体收纳部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连接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4是安装体的概要立体图。
图5是安装体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壳体的背面侧的概要立体图。
图7是液体容纳体的概要截面图。
图8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概要侧视图。
图9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概要俯视图。
图10是间隔部件的概要主视图。
图11是间隔部件的背面侧的概要立体图。
图12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第一概要立体图。
图13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第二概要立体图。
图14是袋单元的第一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袋单元的第二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连接部件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液体导出部件向底部件的固定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液体导出部件向底部件的固定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液体导出部件与液体导出管以及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的概要截面图。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2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制造工序的第一示意图。
图2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制造工序的第二示意图。
图2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制造工序的第三示意图。
图2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概要俯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系统的概要框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概要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概要俯视图。
图2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体的概要俯视图。
图28是注入口部件的概要截面图。
图2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系统的概要框图。
图3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3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的概要立体图。
图3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系统的概要框图。
[标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外壳;13:壳体;13M:第二壳体;13S:第一壳体;13a:开口;14:壳体收纳部;15:前盖;16:盒;17:安装口;18:排出托盘;19:操作面板;20:液体容纳体;21:液体喷射部;22:托架;24:框体;25:插入口;26:导轨;29:连接机构;29F:第一连接机构;29S:第二连接机构;30:供给流路;31:供给机构;32:液体导入部;33:供给管;34:变压机构;35:驱动源;36:变压流路;38:装置侧固定结构;39:锁定部;40:装置侧电连接部;40a:引导凸部;41:电线;42:控制装置;44:块体;45:定位部;46:定位部;47:推出机构;47a:框部件;47b:按压部;47c:施力部;48:液体接收部;50:安装体;51:连接结构;51F:第一连接结构;51S:第二连接结构;52:液体导出口;53: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a:端子配置部;53g:引导凹部;54:识别部;55:第一接纳部;55a:第一孔;55b:第一孔/第一接纳部;56:第二接纳部;56a:第二孔;56b:第二孔/第二接纳部;57:施力承受部;58:插入部;59:爪部;59a:第一爪;59b:第二爪;59c:肋;60:容纳部;60a:一端部;60b:另一端部;60c:内部空间;60d:开口部;60u:袋单元;61:连接部件;61a:盖部件;61b:底部件/连接部件;61c:第一突起;61d:第二突起;61w:接触壁;62:把手部;62a:把持部;62b:轴部;63:转动轴;65:卡合接受部;66:液体导出部件;66a:熔接部;66c:第一通孔;66d:第二通孔;66s:固定部;67:底板;68:侧板;69:前板;70:端板;72:被引导部;72a:限制部;72b:曲面部;73:引导部;73a:限制部;73b:曲面部;75:突起部;76:卡合孔;77:凹部;78:卡合槽/壳体侧固定结构;79:凸部;80:液体导出管;80a:基端部;81:第一流路部;81a:第一基端部;81b:第一前端部;82:第二流路部;82a:第二基端部;82b:第二前端部;85:连接部件;86:锁定部;86s:狭缝;90:间隔部件;91:倾斜面;92:第一导入口;92a:第一连接管;92b:第三连接管,93:第二导入口;93a:第二连接管,93b:第四连接管,94:背面部件;95:第一流路;96:第二流路;97:分隔部;105:管;105a:一端;105b:另一端;106:注入口;107:供给管;210:液体供给体;211:连通部;213:接头部件;220:液体供给体;230:液体供给体;240:液体供给体;241:连通部;250:液体供给体;251:安装体;252:安装体;253:安装体;254:安装体;255:安装体;301:液体供给系统;304:液体供给系统;305:液体供给系统;320:罐;350:注入口部件;351:连通流路;352:密封部件;353:阀芯;354:弹性部件;355:注入口部件;401:液体喷射系统;404:液体喷射系统;405:液体喷射系统;CL:切断线;CX:中心轴线;PX:中心轴线;WR:熔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序言
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参照图22)利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容纳体20进行制造。以下,参照图1~图3,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4~图19,对包括液体容纳体20的安装体50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参照图20~图22,对使用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供给体210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供给体210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23,对具备液体供给体210的液体供给系统301的结构进行说明。
(2)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
图1是液体喷射装置11的概要立体图。液体喷射装置11例如是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从而记录点(dot)而形成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作为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装体的外壳12。在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可装卸地收纳壳体13的壳体收纳部14。在外壳12的前面部分上,从底部侧朝上依次配置有:转动而开闭壳体收纳部14的前盖15;以及供能够容纳介质(省略图示)的盒16安装的安装口17。另外,在安装口17的上侧,配置有排出介质的排出托盘18和用于用户进行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的操作面板19。另外,所谓外壳12的前面,是指具有高度和宽度,在操作液体喷射装置11时假想用户正对的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收纳部14中,多个壳体13能够以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安装。例如,作为多个壳体13,包括第一壳体13S和宽度比第一壳体13S的宽度长的第二壳体13M的三个以上的壳体13安装在壳体收纳部14中。并且,在这些壳体13中,可拆卸地载置有液体容纳体20。即,液体容纳体20载置于可装卸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壳体13中。壳体13即使在不保持液体容纳体20的单体的状态下也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在壳体收纳部14中,是液体喷射装置11所具备的构成要素。
在外壳12内,设置有: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1;以及沿着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托架22。通过液体喷射部21与托架22一起移动,并向介质喷射从载置在壳体13中的液体容纳体20供给的液体,从而向该介质印刷。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部21也可以是不往复移动而位置固定的行式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壳体13向壳体收纳部14安装时的移动路径交叉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移动路径延伸的方向为进深方向。另外,优选移动路径与宽度方向以正交的方式交叉。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实质上沿着水平面。在附图中,将液体喷射装置11处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重力的方向用Z轴表示,将壳体13向壳体收纳部14安装时的移动方向用Y轴表示。移动方向有时也表述为向壳体收纳部14的安装方向或插入方向,有时也将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表述为取出方向。另外,宽度方向用与Z轴以及Y轴正交的X轴表示。宽度方向、重力方向以及安装方向相互交叉,为分别表示宽度、高度以及进深的长度的情况的方向。另外,优选宽度方向、重力方向以及安装方向以相互正交的方式交叉。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液体喷射装置11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另外,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Z方向,将Z方向中的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称为+Z方向,将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Z方向。另外,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将另一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另一方向称为-X方向。+Y方向是将壳体13插入壳体收纳部14时的壳体13的移动方向。
图2是壳体收纳部14的概要立体图。壳体收纳部14是能够容纳一个或多个壳体13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收纳部14能够容纳四个壳体13。在壳体收纳部14的-Y方向侧,配置有框体24。框体24与壳体收纳部14连通,具有用于将壳体13插入壳体收纳部14的插入口25。为了引导壳体13的装卸时的移动,优选框体24具有多组由沿进深方向延伸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形状或凹形状构成的线状的导轨26。
壳体13通过插入口25并沿着+Y方向移动,从而安装于壳体收纳部14。另外,在图2中,关于框体24,用实线仅图示有形成插入口25的前板附近。在壳体收纳部14的+Y方向侧的端部,以与壳体13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机构29。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连接机构29。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供给流路30,其从与壳体13一起安装于壳体收纳部14的液体容纳体20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以及供给机构31,其以将容纳于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送至供给流路30的方式构成。
供给流路30按每种液体的种类设置,包括连接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入部32和具有挠性的供给管33。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流路30按墨水的每种颜色设置。液体导入部32由沿-Y方向延伸的针状的管部件构成。在液体导入部32与供给管33之间设置有泵室(省略图示)。液体导入部32的下游端和供给管33的上游端与泵室连通。泵室经由图中未示出的变压室和挠性膜(省略图示)而被划分。
供给机构31具备:变压机构34、变压机构34的驱动源35以及连接变压机构34与上述变压室的变压流路36。驱动源35例如由电机构成。当变压机构34通过驱动源35的驱动而通过变压流路36对变压室进行减压时,挠性膜向变压室侧挠曲位移,从而泵室的压力下降。随着该泵室的压力降低,容纳在液体容纳体20中的液体通过液体导入部32被抽吸到泵室中。将其称为“抽吸驱动”。然后,当变压机构34通过变压流路36解除变压室的减压时,挠性膜向泵室侧挠曲位移,从而泵室的压力上升。于是,随着泵室的压力上升,泵室内的液体以被加压的状态流出到供给管33。将其称为“排出驱动”。并且,供给机构31通过交替反复进行抽吸驱动和排出驱动,从液体容纳体20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
图3是连接机构29的概要立体图。连接机构29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液体导入部32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机构29F和第二连接机构29S。第一连接机构29F具备装置侧固定结构38。装置侧固定结构38在壳体13安装于壳体收纳部14的收纳状态下,与壳体13的后述的壳体侧固定结构卡合,限制壳体13向-Y方向的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装置侧固定结构38由臂状的部件构成。装置侧固定结构38配置在比液体导入部32靠铅垂下方,向作为壳体13的取出方向的-Y方向突出。装置侧固定结构38构成为前端侧能够以基端侧为中心转动。在装置侧固定结构38的前端设置有锁定部39。锁定部39配置在壳体13向壳体收纳部14(参照图2)安装时的移动路径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锁定部39构成为从装置侧固定结构38向铅垂上方突出的凸状的部位。
第一连接机构29F具备装置侧电连接部40。装置侧电连接部40配置在比液体导入部32靠铅垂上方,向作为取出方向的-Y方向突出。装置侧电连接部40经由扁平电缆等电线41与控制装置42连接。装置侧电连接部40以上端比下端更向取出方向突出,且朝向斜下方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宽度方向上,在装置侧电连接部40的两侧,配置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并且沿着安装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凸部40a。
第二连接机构29S具备误插入防止用的块体44,该块体44配置在比液体导入部32靠铅垂上方,且向取出方向突出。块体44具有朝向下方配置的凹凸形状。该凹凸的形状在配置于壳体收纳部14的每个连接机构29都不同。
连接机构29具备一对定位部45、46。第一定位部45包含在第一连接机构29F中,第二定位部46包含在第二连接机构29S中。第一定位部45和第二定位部46分别构成为朝向-Y方向侧延伸的轴状的部位,隔着液体导入部32设置于在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优选各定位部45、46向取出方向的突出长度比液体导入部32向取出方向的突出长度长。
连接机构29还具备以包围液体导入部32的方式配置的推出机构47和在液体导入部32的下方向取出方向突出的液体接收部48。推出机构47具备:包围液体导入部32的基端部分的框部件47a;从框部件47a向取出方向突出的按压部47b;以及经由按压部47b将壳体13向取出方向施力的施力部47c。施力部47c例如可以是夹装在框部件47a与按压部47b之间的螺旋弹簧。
如上所述,连接机构29位于壳体收纳部14的+Y方向侧的端部(参照图2)。因此,连接机构29所包含的液体导入部32和装置侧电连接部40位于壳体收纳部14的+Y方向侧的端部。另外,液体导入部32、装置侧固定结构38、第一定位部45以及第二定位部46从壳体收纳部14的+Y方向侧的端部向-Y方向侧延伸。
(3)安装体的结构
图4是安装在壳体收纳部14上的安装体50的概要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体50由呈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的壳体13和载置在壳体13中的液体容纳体20构成。在图4和后述的图5中,作为壳体13,示出有第二壳体13M的立体图。以下,如图4所示,在液体容纳体20配置于壳体13的状态下,将安装在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上的状态称为“安装状态”。
液体容纳体20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具有沉降成分的液体。液体容纳体20具备容纳液体的容纳部60和安装于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连接部件61。
容纳部60由具有挠性的袋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容纳部60是通过将两张长方形形状的膜重叠且将其周缘部相互接合而形成的枕型的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部60也可以是角撑型的袋。构成容纳部60的膜由具有挠性和气体阻隔性的材料形成。例如,作为膜的材料,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层叠了多个由这些材料构成的膜的层叠结构来形成膜。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中,例如,也可以由耐冲击性优异的PET或尼龙形成外层,由耐墨水性优异的聚乙烯形成内层。并且,也可以将具有蒸镀了铝等的层的膜作为层叠结构的一个构成部件。
容纳部60在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60c。在内部空间60c中,作为液体,容纳有作为沉降成分的颜料分散在溶剂中的墨水。容纳部60具有一端部60a和与一端部60a对置的另一端部60b。连接部件61安装在容纳部60的一端部60a上。连接部件61具备作为用于将内部空间60c内的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11导出的供给口的液体导出口52。
在图4中,示出有作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的D方向、T方向和W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D方向是沿着图1所示的Y方向的方向,是容纳部60延伸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D方向中从液体导出口52朝向容纳部60的另一端部60b侧的方向设为+D方向,将与+D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D方向。另外,将液体容纳体20的外形中尺寸最小的方向设为T方向。并且,将与D方向以及T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W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T方向是沿着Z方向的方向,+T方向对应于-Z方向。另外,W方向是沿着X方向的方向,+W方向对应于+X方向。
在将向壳体收纳部14(参照图2)安装时先被插入壳体收纳部14的+Y方向侧的端作为前端,将前端的相反侧的-Y方向侧的端作为基端时,安装体50在前端部分具备连接结构51。连接结构51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液体导出口52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结构51F和第二连接结构51S。
第一连接结构51F具备作为与装置侧电连接部40电接触的端子部的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配置在比液体导出口52靠铅垂上方。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例如设置在电路基板的表面,该电路基板包括存储与液体容纳体20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液体容纳体20的种类、液体的容纳量等)的存储部。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在以向上方和安装方向开口的凹部的形态设置的端子配置部53a内,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宽度方向上,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的两侧设置有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53g。
优选第二连接结构51S具备配置在比液体导出口52靠铅垂上方的误插入防止用的识别部54。识别部54具有与对应的连接机构29的块体44(参照图3)嵌合的形状的凹凸。
连接结构51具备一对接纳部55、56。一对接纳部55、56设置为向Y方向开口的孔部。一对接纳部55、56隔着液体导出口52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第一接纳部55包含在第一连接结构51F中,第二接纳部56包含在第二连接结构51S中。第一接纳部55构成为大致正圆形状的孔,相对于此,第二接纳部56构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长孔。第一接纳部55接纳连接机构29所具有的第一定位部45(参照图3)。第二接纳部56接纳连接机构29所具有的第二定位部46。
连接结构51还具备承受施力部47c(参照图3)的作用力的施力承受部57和设置在液体导出口52的下方的插入部58。
图5是表示使构成安装体50的液体容纳体20和壳体13分离的状态的概要分解立体图。在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液体容纳体20的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由此,液体容纳体20在壳体13上的配置姿态稳定化。
壳体13具备:构成载置液体容纳体20的底面的底板67;从底板6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铅垂上方竖立设置的侧板68;从底板67的基端向铅垂上方竖立设置的前板69;以及从底板67的前端向铅垂上方竖立设置的端板70。
在壳体13中,底板67、侧板68、前板69以及端板70构成具有收纳液体容纳体20的收纳空间的主体部。壳体13具有用于使液体容纳体20相对于收纳空间进出的开口13a。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3的开口13a向铅垂上方开口。
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配置在壳体13的开口13a内的前端侧。连接部件61的主体部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连接部件61的主体部的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X方向上的宽度和Y方向上的宽度。在连接部件61的前端,设置有液体导出口52、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端子配置部53a、引导凹部53g和识别部54。在连接部件61的前端,还以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液体导出口52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孔55b和第二孔56b。
壳体13的前端部分构成能够卡合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的卡合接受部65。卡合接受部65包括上述的施力承受部57和缺口65a,该缺口65a设置在施力承受部57之间且与设置在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上的插入部58卡合。卡合接受部65包括设置在缺口65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孔55a和第二孔56a。
当液体容纳体20被载置在壳体13中时,卡合接受部65的第一孔55a与连接部件61的第一孔55b彼此之间和卡合接受部65的第二孔56a与连接部件61的第二孔56b彼此之间分别在进深方向上并排。并且,由第一孔55a、55b构成第一接纳部55,由第二孔56a、56b构成第二接纳部56。连接部件61的第一孔55b构成在安装状态下接纳第一定位部45的第一接纳部55。连接部件61的第二孔56b构成在安装状态下接纳第二定位部46的第二接纳部56。以下,将第一孔55b亦称为设置在连接部件61上的第一接纳部55b,将第二孔56b亦称为设置在连接部件61上的第二接纳部56b。
在壳体13的卡合接受部65上,设置有从底板67向引导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多个引导部73。所谓“引导方向”是液体容纳体20相对于壳体13的开口13a进出的方向,是与底板67交叉,且沿着侧板68的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与底板67正交的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引导部73以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形成。
在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上,设置有沿引导方向贯通而形成的多个被引导部7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液体导出口52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靠-Y方向侧的位置上,两个被引导部72以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形成。
设置在壳体13上的引导部73在液体容纳体20收纳在壳体13中时,将设置在连接部件61上的被引导部72沿引导方向引导。另一方面,设置在连接部件61上的被引导部72被设置在壳体13上的引导部73沿引导方向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73为呈大致半圆柱状的凸形状,沿着引导方向的引导部73的侧面具有位于前端侧的平面状的限制部73a和比限制部73a靠基端侧的曲面部73b。
并且,被引导部72以沿着引导部73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具有限制部72a和曲面部72b的形状。限制部72a、73a限制载置在壳体13中的液体容纳体20的脱离、旋转。
进而,在连接部件61的前端面上,形成有至少引导方向的角被倒角的例如圆顶型的突起部75。另外,在壳体13的端板70上,形成有与突起部75卡合的卡合孔76。这样一来,在液体容纳体20载置在壳体13中时,能够通过卡止感将壳体13与液体容纳体20的卡合完成的感觉或触感提供给用户。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75和卡合孔76以如下方式形成:隔着连接部件61的液体导出口52和壳体13的缺口65a而分别在宽度方向的两侧成对地并排。
在连接部件61上,设置有把手部62。把手部62由与连接部件61的主体部不同的部件构成,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61移动。具体而言,把手部62能够通过以设置在连接部件61上的转动轴63为中心转动而移动。转动轴63以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底的半圆筒状的部分从连接部件61的顶面突出。
把手部62具有用户把持的把持部62a。把持部62a位于与轴支撑于转动轴63的轴部62b相比,在进深方向上远离连接部件61的容纳部60侧。并且,把手部62能够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姿态为把持部62a和转动轴63位于相同高度或者把持部62a位于比转动轴63低的位置,所述第二姿态为把持部62a位于比转动轴63高的位置。把手部62也可以省略。
图6是表示壳体13的背面侧的概要立体图。壳体13的背面是与配置液体容纳体20的一侧的面相反侧的面,是在安装状态下朝向重力方向的面。在壳体13的背面,在前端侧设置有连接机构29的装置侧固定结构38的锁定部39(参照图3)向-Y方向插入而被引导的卡合槽78。卡合槽78具有公知的心形凸轮槽结构。锁定部39在壳体13收纳于壳体收纳部14的收纳状态下,在对壳体13赋予朝向-Z方向的力的状态下与卡合槽78卡合。由此,限制处于收纳状态的壳体13向-Y方向的移动。将卡合槽78亦称为“壳体侧固定结构78”。
参照图5。为了接纳装置侧固定结构38的插入,壳体侧固定结构78在壳体13的前端向+Y方向开口。在壳体13的底板67上,在+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在内部包含该壳体侧固定结构78的一部分,且向+Z方向突出的中空的凸部79。
在连接部件61的下端,设置有在安装状态下向-Z方向凹陷而容纳凸部79的凹部77。凹部77位于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的下方。在安装状态下,由于凹部77与凸部79嵌合,因此能够提高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在壳体13上的定位精度。由此,提高了液体容纳体2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时的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与连接机构29的装置侧电连接部40(参照图3)的电连接性。
在此,参照图3和图4,对安装体50具备的连接结构51相对于连接机构29的连接进行说明。当安装体50插入容纳空间且前端接近连接机构29时,首先,以向取出方向的突出长度较长的定位部45、46的前端进入安装体50的接纳部55、56的方式进行卡合,限制安装体50向宽度方向的移动。由于第二接纳部56是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椭圆形状的长孔,因此进入圆形形状的第一接纳部55的定位部45成为定位的基准。
在定位部45、46与接纳部55、56卡合后,当安装体50进一步向里前进时,施力承受部57与按压部47b接触而受到施力部47c的作用力。并且,通过装置侧固定结构38与壳体侧固定构造78卡合,限制壳体13向-Y方向的移动。另外,液体导入部32向-Y方向插入于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口52,液体容纳体20的容纳部60中的内部空间60c与液体导入部32连通。优选定位部45、46在液体导入部32与液体导出口52连接之前,进行安装体50的定位。
在安装体50插入到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识别部54与连接机构29的块体44适当地嵌合。与此相对,在欲将安装体50安装在错误的位置上的情况下,由于识别部54不与块体44嵌合,因此安装体50无法进一步向里前进,防止了误安装。
另外,当安装体50向安装方向前进时,装置侧电连接部40进入安装体50的端子配置部53a内,通过引导凹部53g被引导凸部40a引导而调整位置,与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接触。由于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以朝向-Z方向的方式倾斜,因此一面从装置侧电连接部40受到至少具有+Z方向的分量的力,一面与装置侧电连接部40电接触。由此,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与装置侧电连接部40电连接,在电路基板与控制装置42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
通过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从装置侧电连接部40受到至少具有+Z方向的分量的力,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与装置侧电连接部40的电接触状态良好。为了抑制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与装置侧电连接部40的位置偏移,优选在第一连接结构51F和第二连接结构51S之中包括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的第一连接结构51F的一方配置成为定位的基准的第一接纳部55。
当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口52以能够供给液体的状态与液体导入部32连接,且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与装置侧电连接部40接触而电连接时,连接结构51相对于连接机构29的连接完成。安装状态是该连接完成的状态。
图7是图5的7-7切断的液体容纳体20的概要截面图。在图7中,示出有圆筒状的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液体容纳体20在连接部件61的内部一体地具备液体导出口52,具有用于导出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导出部件66。液体导出部件66安装于作为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一端部60a。
液体容纳体20在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内具备液体导出管80和间隔部件90。液体导出管80例如是由弹性体形成的具有弹性的管。液体导出管80具有在内部空间60c内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的基端部80a。液体导出管80在内部空间60c内从液体导出部件66向另一端部60b侧延伸。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内部,形成有使液体导出管80与液体导出口52连通的流路。液体导出部件66将液体导出口52、容纳部60、液体导出管80以及间隔部件90固定在连接部件61上。
间隔部件90是用于在容纳部60的内部划分一定的容积的区域的构造物。间隔部件90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间隔部件90具有位于比液体导出管80靠+D方向侧的部分。另外,间隔部件90设置在与穿过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的TD面相交的位置。TD面是指包含T方向和D方向的面。间隔部件90在+D方向侧具有面91,该面91随着从+D方向侧朝向-D方向侧,以沿着间隔部件90的T方向的尺寸变大的方式倾斜。以下,将面91称为“倾斜面91”。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在比中心轴线CX靠+T方向侧和-T方向侧分别具有倾斜面91。因此,间隔部件90在从W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朝向+D方向侧尖锐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面”不仅包括仅由平面构成的面,还包括在其表面形成有槽或凹部等的面、在其表面形成有突起或凸部的面、被框包围的假想的面。即,如果作为整体能够理解为是“面”,则在该面所占的一定区域中,也可以存在凹凸或通孔。
在液体容纳体2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姿态下,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和最上部中的至少一方与容纳部60的内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和最上部双方与容纳部60的内表面接触。以下,将液体容纳体20处于安装状态时的液体容纳体20的姿态称为“安装姿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姿态下,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的高度与间隔部件90的最上部的高度的中心与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的高度相同。
图8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概要侧视图。图9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概要俯视图。液体导出管8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安装姿态下,从液体导出口52在内部空间60c(参照图7)内沿水平方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通过棒状的连接部件85固定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85与间隔部件90一体地连接。在连接部件85的-D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锁定部86,该锁定部86锁定于设置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D方向侧的面上的爪部59(在后面参照的图19中图示)而被固定。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也可以不固定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例如,也可以是间隔部件90固定在容纳部60的内表面上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导出管80,液体容纳体20具有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即,液体容纳体20具备两根液体导出管8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长度相同。第一流路部81具有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的第一基端部81a和将内部空间60c内的液体导入第一流路部81内的第一前端部81b。第二流路部82具有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的第二基端部82a和将内部空间60c内的液体导入第二流路部82内的第二前端部82b。并且,如图7所示,在安装姿态下,第一前端部81b位于比第二前端部82b靠上侧的位置。如图9所示,上述锁定部86以如下方式配置:在水平方向上夹在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基端部81a与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基端部82a之间。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20也可以具备三根以上的液体导出管80。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姿态下,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基端部82a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前端部81b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前端部82b在铅垂方向上并排。因此,从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吸入的液体从在铅垂方向上并排流动的状态被转换成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流动的状态后,在液体导出部件66内混合,从液体导出口52导出到液体喷射装置11。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基端部82a在垂直方向上并排、第一前端部81b和第二前端部82b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的方式,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基端部82a在垂直方向上并排、第一前端部81b和第二前端部82b也在垂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基端部82a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第一前端部81b和第二前端部82b也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的方式。
图10是间隔部件90的概要主视图。图11是间隔部件90的背面侧的概要立体图。间隔部件90具有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第一导入口92是将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中的较上侧的液体导入第一流路部81内的开口。第二导入口93是将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中的较下侧的液体导入第二流路部82内的开口。
间隔部件90在T方向上的尺寸最大的部位具备沿着TW面平行的背面部件94。背面部件94为上边和底边水平的大致六边形状。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设置在该背面部件9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入口92的内径比第二导入口93的内径小。即,第二导入口93的内径比第一导入口92的内径大。因此,位于比第一导入口92靠下方的第二导入口93更容易吸入容纳部60的液体。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不仅在+D方向侧,在+W方向侧和-W方向侧也分别具有倾斜面。
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朝向+D方向侧。另外,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设置于以图7所示的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为中心,关于T方向对称的位置。第一导入口92设置在比中心轴线CX靠上侧,第二导入口93设置在比中心轴线CX靠下侧。
图12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第一概要立体图。液体导出管80中的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前端部81b与第一导入口92连接。更详细而言,在背面部件94(参照图11)的-D方向侧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入口92连通的筒状的第一连接管92a,该第一连接管92a通过插入到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前端部81b中,将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前端部81b与第一导入口92连接。
图13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第二概要立体图。液体导出管80中的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前端部82b与第二导入口93连接。更详细而言,在背面部件94(参照图11)的-D方向侧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入口93连通的筒状的第二连接管93a,该第二连接管93a通过插入到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前端部82b中,将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前端部82b与第二导入口9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管93a和第一连接管92a的沿着D方向的长度相同。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前端部81b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前端部82b分别固定在间隔部件90上。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前端部81b以及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前端部82b的至少一方与间隔部件90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从间隔部件90分离的第一前端部81b或者第二前端部82b也可以不经由间隔部件90而直接导入液体。
如图12和图13所示,间隔部件90具备槽状的第一流路95和第二流路96。第一流路95是用于使液体从+D方向朝位于-D方向的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流动的流路。第二流路96是使液体向与D方向相交的方向流通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第二流路96。第二流路96通过形成从间隔部件90的倾斜面91沿着W方向朝铅垂方向延伸的槽而构成。另外,第二流路96也可以形成为使液体在与W方向以及D方向双方相交的方向上流通。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第一流路95和第二流路96的至少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具备沿着呈水平面的DW面的板状的分隔部97。分隔部97在T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前端部81b与第二前端部82b之间的位置、即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之间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97穿过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参照图7)。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97水平地设置在内部空间60c的中心。多个流路96也可以说是通过在分隔部97上设置多个肋而形成。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分隔部97。
图14是袋单元60u的第一概要分解立体图。图15是袋单元60u的第二概要分解立体图。将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插入到内部、液体导出部件66熔接于一端部60a的容纳部60称为“袋单元60u”。
在制造液体容纳体20时,首先,间隔部件90通过将设置在连接部件85上的锁定部86和设置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的爪部59连接而固定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接着,包括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的液体导出管80与间隔部件90以及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连接有间隔部件90以及液体导出管80的液体导出部件66从间隔部件90侧通过开口部60d插入到在一端部60a侧预先设置有开口部60d的容纳部60的内部。当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插入到容纳部60内时,将容纳部60的开口部60d与设置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外周的熔接部66a熔接而接合。
熔接部66a是液体导出部件66中外周最大的部位。开口部60d的内周的尺寸大于等于液体导出部件66的熔接部66a的外周的尺寸。另外,液体导出部件66的熔接部66a的外周的尺寸大于间隔部件90的具有最大外周的背面部件94的外周的尺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比液体导出部件66先插入到容纳部60的间隔部件90具有比液体导出部件66更小的外周,因此在液体容纳体20的制造时,能够容易地将间隔部件90插入到容纳部60内。因此,能够抑制在制造时因容纳部60与间隔部件90过度接触而损伤的情况。
图16是连接部件61的概要分解立体图。连接部件61的主体部能够沿T方向分割,具备盖部件61a和底部件61b。通过盖部件61a和底部件61b从+T方向侧和-T方向侧夹入袋单元60u的-D方向侧的端部,从而将袋单元60u固定在连接部件61上。
在盖部件61a上,主要形成有识别部54。上述把手部62(图4和图5中图示)安装在盖部件61a上。
在底部件61b上,主要形成有插入部58、端子配置部53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部件61b上,朝向+T方向设置有第一突起61c和第二突起61d。第一突起61c和第二突起61d设置在W方向上隔着插入部58的位置。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中的、设置在从容纳部60向-D方向露出的部分的固定部66s上,在隔着液体导出口5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66c和第二通孔66d。在第一通孔66c中插入第一突起61c,在第二通孔66d中插入第二突起61d。在盖部件61a与底部件61b之间,容纳部60的-D方向侧的端部的一部分与液体导出部件66的固定部66s一起被夹入。
图17是表示液体导出部件66向底部件61b的固定状态的概要俯视图。图18是将图17中的固定有液体导出部件66的部分抽出而表示的概要立体图。在图17、18中,省略了容纳部60的图示。
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固定部66s上,如上所述,在隔着液体导出口52的位置,设置有供第一突起61c插入的第一通孔66c和供第二突起61d插入的第二通孔66d。第一通孔66c和第二通孔66d从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分别朝向相反方向以大致相同的距离设置,且在W方向上并排。
固定部66s的从中心轴线CX向+W方向的尺寸与向-W方向的尺寸不同。具体而言,从中心轴线CX向第二突起61d侧即-W方向的尺寸L2比向第一突起61c侧即+W方向的尺寸L1短(L2<L1)。即,液体导出部件66以中心轴线CX为中心,在-W方向和+W方向非对称地形成。并且,在底部件61b上,以与固定部66s的尺寸较短的-W方向侧的端部相接的方式,朝向+T方向设置有接触壁61w。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了液体导出部件66上下颠倒地安装在底部件61b上。另外,为了防止液体导出部件66因制造误差而无法安装在底部件61b上,优选设置在固定部66s上的第一通孔66c为在W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长孔。
图19是表示液体导出部件66与液体导出管80以及连接部件85的连接部位的概要截面图。液体导出部件66的爪部59设置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Y方向侧的端部。爪部59向+D方向延伸,具备在W方向上并排的第一爪59a和第二爪59b。第一爪59a配置在-W侧,第二爪59b配置在+W侧。第一爪59a和第二爪59b的+D方向的前端部分别具备朝向相反方向且嵌入到设置在锁定部86的侧面的开口中的突起。在第二爪59b的+W方向侧的基端部,如图18所示,从-D方向朝向+D方向形成有肋59c。在锁定部86上,在与该肋59c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狭缝86s。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了与锁定部86连接的间隔部件90上下颠倒地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
如图19所示,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D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向+D方向突出而配置在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的圆筒状的第三连接管92b和第四连接管93b。两个连接管92b、93b以隔着爪部59的方式在W方向上并排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液体导出口52的中心轴线CX到第三连接管92b的距离与从中心轴线CX到第四连接管93b的距离相等。第三连接管92b和第四连接管93b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内部与液体导出口52连通。通过第三连接管92b插入到第二流路部82的基端部,且第四连接管93b插入到第一流路部81的基端部,液体导出管80(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被固定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的内径与第二流路部82的内径相同,它们的外径也相同。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管92b的内径与第四连接管93b的内径相同,它们的外径也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的液体的流量的比率,根据设置在间隔部件90上的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的内径的差异而定。因此,能够使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的部件通用化。另外,由于能够使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的部件通用化,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相反地组装。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与第二流路部82的内径、它们的外径也可以不同。另外,第三连接管92b与第四连接管93b的内径、它们的外径也可以不同。
(4)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结构
图20是表示后面参照的图22所示的液体供给体21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液体供给体210利用液体容纳体20进行制造。代替液体容纳体20,通过将液体供给体210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上,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外部通过液体供给体210供给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喷射部21消耗的液体。
在工序S10中,准备液体容纳体20。优选液体容纳体20为容纳于容纳部60的液体量为预定的下限量以下的使用完毕的状态的液体容纳体。“预定的下限量”可以是指例如在将液体容纳体2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状态下,控制装置42通过与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的信息的收发,判定为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不足的量。
图21A~图21C是表示步骤S20~S30的内容的示意图。在图21A~图21C中,为了便于说明,液体容纳体20以容纳部60的内部透明的状态进行图示。
在工序S20中,在液体容纳体20的容纳部60形成与内部空间60c连通的连通部211(参照图21B)。连通部211是形成于容纳部60的开口部,以便能够从容纳部60的外部访问容纳于内部空间60c内的间隔部件90、连接部件85、液体导出管80等构造物。在工序S20中,例如,通过沿着图21A所例示的切断线CL切除容纳部60的一部分,如图21B所例示的那样,形成向-Y方向开口的连通部211。连通部211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容纳部60设置切缝或孔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剥离位于容纳部60的端部的熔接部而形成。
在工序S30中,管105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在工序S30中,首先,如图21B所示,通过经由连通部211的操作,从设置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Y方向侧的端部,且与液体导出口52连通的液体导出部件66的第三连接管92b和第四连接管93b卸下液体导出管80。此时,也可以将连接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与液体导出管80一起从液体导出部件66卸下并从容纳部60取出。
接着,如图21C所示,经由连通部211将管105插入到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并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两根连接管92b、93b上各安装一根管105。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密封两个连接管92b、93b中的一方,仅在另一方连接管105。
图22是向+Z方向观察通过上述工序S10~S30制造的液体供给体210被载置在壳体13上的安装体251时的概要俯视图。液体供给体210在与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连接部件61上设置有具有液体导出口52的液体导出部件66、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第一接纳部55b、第二接纳部56b。
液体供给体210与安装有液体容纳体20的情况相同,能够装卸于壳体13。液体供给体210与液体容纳体20同样地,以安装于壳体13而构成安装体251的状态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上。以下,将液体供给体21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时的状态与液体容纳体20同样地称为“安装状态”。
在液体供给体210向壳体13安装时,连接部件61与壳体13的卡合接受部65卡合。液体供给体210由于具备与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连接部件61,因此与液体容纳体20同样地,容易与液体喷射装置11连接,抑制了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不良的发生。
在安装体251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时的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液体供给体210的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在此,液体供给体210的Y方向的宽度可以是除了管105以外的尺寸。这样,通过Z方向上的宽度较小,液体供给体210在壳体13上的配置姿态稳定。
在液体供给体210中,管105的一端105a如上所述与液体导出部件66的连接管92b、93b连接。并且,管105的另一端105b从连通部211向容纳部60的外部延伸出,并向壳体13之外延伸出。管105的另一端105b在安装状态下配置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外部。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从管105的另一端105b注入管105。
(5)液体供给系统的结构
图23是表示具备液体供给体210的液体供给系统301以及具备液体供给系统301的液体喷射系统401的结构的概要框图。液体喷射系统401具备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1的液体喷射装置11和向液体喷射部21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301。
液体供给系统301具备液体供给体210和容纳液体的罐320。罐320与液体供给体210的管105连接。优选罐320能够容纳液体的量大于液体容纳体20的容纳部60。
液体供给体210在安装于图22所示的壳体13的安装状态下,收纳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壳体收纳部14中,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机构29连接。液体供给体210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机构29的连接方法与液体容纳体20相同。液体供给系统301将罐320的液体通过管105供给到安装有液体供给体210的液体喷射装置11。罐320的液体通过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抽吸驱动而流入管105。
(6)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和具备该液体供给体210的液体供给系统301,能够通过管105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外部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液体。因此,与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的供给中使用液体容纳体20的情况相比,能够对液体喷射装置11连续且长时间地持续进行液体的供给。另外,在液体供给体210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之后,能够省去液体容纳体20的更换操作、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20的废弃操作等劳动,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运转成本。
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能够通过对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容纳体20的简易的加工以低成本制造,效率高。另外,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直接沿用液体容纳体20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结构,因此容易进行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抑制了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不改变壳体13、连接机构29等液体喷射装置11的结构,便能够实现液体供给体210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因此效率高。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供给系统301,包括通过与液体供给体210所具有的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结构而得到的作用效果在内,还能够起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2.第二实施方式
图24是在+Z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20载置在壳体13上的安装体252时的概要俯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20的结构除了液体导出管80未从液体导出部件66卸下,且管105的一端105a经由液体导出管80与连接管92b、93b连接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的结构大致相同。
在液体供给体220中,管105的一端105a例如通过安装在液体导出管80的前端部81b、82b上的筒状的接头部件213与液体导出管80连接。管105的另一端105b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安装状态下配置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外部。另外,在图24的例子中,连接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从液体导出部件66卸下。连接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也可以是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着的。
液体供给体220除了液体导出管80未从液体导出部件66卸下,且管105与液体导出管80连接这一点以外,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供给体210同样的制造工序进行制造(参照图20)。另外,液体供给体220通过管105与罐320连接,由此能够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301(参照图23)相同的、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20、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供给系统,能够起到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3.第三实施方式:
图25是向+Z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30载置在壳体13上的安装体253时的概要俯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30的结构除了液体导出管80、连接部件85、间隔部件90未从液体导出部件66卸下,且管105经由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与连接管92b、93b连接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的结构大致相同。
在液体供给体230中,管105的一端105a与间隔部件90所具有的在Z方向上并排的第一导入口92以及第二导入口93连接。由此,从配置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外部的另一端105b注入到管105的液体通过间隔部件90内的流路和液体导出管80供给到液体导出部件66。
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30除了液体导出管80、连接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未从液体导出部件66卸下,且管105与间隔部件90连接这一点以外,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供给体210同样的制造工序进行制造(参照图20)。液体供给体230通过管105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罐320连接,由此能够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301相同的、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30、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供给系统,能够起到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4.第四实施方式
图2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4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27是向+Z方向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40载置在壳体13上的安装体254时的概要俯视图。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40相当于如下部件:针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容纳体20,进行了为了能够向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补充液体的改变。
参照图27对图26的制造工序的流程进行说明。液体供给体240的制造工序除了设置工序S34而代替工序S30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参照图20)大致相同。在工序S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准备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容纳体20。在工序S20中,在液体容纳体20的容纳部60形成连通部241。在图27的例子中,通过切除容纳部60的另一端部60b的一部分,形成作为与内部空间60c连通的开口部的连通部241。另外,连通部241的形成位置并不限于容纳部60的另一端部60b。连通部241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容纳部60的X方向上的端部。连通部241也可以设置在容纳部60的角部。另外,连通部241例如也可以通过剥离容纳部60的端部的熔接部而形成。
工序S34是将用于向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注入液体的注入口106安装于形成在容纳部60上的连通部241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端部具有注入口106的注入口部件350被固定在容纳部60上,并且注入口部件350与容纳部60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注入口部件350以注入口106成为朝向容纳部60的外部开口的状态的方式被插入到连通部241。并且,注入口106的周围的注入口部件350的外周侧面熔接于连通部241的内周缘部。连通部241在注入口部件350的周围无间隙地熔接。在图27中,工序S34中的熔接区域WR的一例标注阴影线来表示。
图28是注入口部件350的概要截面图。图28中的切断面穿过注入口106的中心轴线PX,与注入口部件350安装于容纳部60时的X方向平行。在注入口部件350上,设置有阀结构,其用于防止来自容纳部60的液体穿过注入口106泄漏。注入口部件350在注入口106的后端侧具有与注入口106连通的连通流路351。在连通流路351内,从注入口106侧起依次配置有:设置在注入口106的内周缘的环状的密封部件352、用于控制连通流路351的开闭的阀芯353和将阀芯353朝向密封部件352施力的弹性部件354。
阀芯353通常处于通过弹性部件354的作用力与密封部件352紧贴而密封连通流路351的状态。阀芯353通过被穿过注入口106而插入的用于注入液体的导入针等部件按压,或者通过从注入口106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而向连通流路351内的里侧位置移动。通过阀芯353的移动,解除由阀芯353和密封部件352对注入口106的密封状态,并且打开连通注入口106与连通流路351的图中未示出的流路。由此,能够通过注入口106向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注入液体。
参照图27。液体供给体240在与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连接部件61上设置有:具有液体导出口52的液体导出部件66、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第一接纳部55b、第二接纳部56b。液体供给体240与安装有液体容纳体20的情况相同地安装于壳体13而构成安装体254,并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参照图1)。液体供给体240具备与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连接部件61,因此通过与液体容纳体20同样的连接方法与液体喷射装置11连接。因此,根据液体供给体240,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变得容易,抑制了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不良的发生。
在安装体254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时的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液体供给体240的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这样,通过Z方向上的宽度较小,液体供给体240在壳体13上的配置姿态稳定。
根据液体供给体240,能够通过安装于容纳部60的注入口106向容纳部60内填充液体。向注入口106注入液体,是通过将注入液体的注入针插入到注入口106,并且压入注入口部件350内的阀芯353而进行的。或者,通过与注入口106连接的管等配管部件,用泵等压送液体,从而通过压入注入口部件350内的阀芯353而进行的。通过注入口106向容纳部60注入液体也可以在将液体供给体24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状态下进行。另外,在液体供给体240中,由于使用具有上述阀结构的注入口部件350,因此能够简易地进行注入口106的密封和开放,能够容易反复进行向容纳部60的液体的补充。
图29是表示具备液体供给体240的液体供给系统304以及具备液体供给系统304的液体喷射系统404的结构的概要框图。液体供给系统304以及液体喷射系统404除了以下的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301以及液体喷射系统401大致相同。在液体供给系统304和液体喷射系统404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液体供给体24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液体供给体240与罐320通过供给管107连接。供给管107是与液体供给体240的注入口106连接的配管部件。供给管107例如由管构成。在液体供给体240中,注入口部件350通过将供给管107与注入口106连接,从而将阀芯353压入,成为连通流路351被打开的状态。由此,通过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抽吸驱动,从罐320向液体供给体240的容纳部60补充液体。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40,能够通过注入口106向容纳部60补充液体。因此,与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的供给中使用液体容纳体20的情况相比,能够对液体喷射装置11连续且长时间地持续进行液体的供给。另外,由于能够省去液体容纳体20的更换操作、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20的废弃操作等劳动,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运转成本。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供给系统304,包括通过与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结构而得到的作用效果在内,还能够起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以及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5.第五实施方式
图3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5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3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50的概要分解立体图。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50相当于如下部件:针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容纳体20,进行了为了能够向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补充液体的改变。
参照图31对图3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进行说明。液体供给体250的制造工序除了设置工序S25、S35而代替工序S20、S30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参照图20)大致相同。在工序S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准备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容纳体20。在工序S25中,如图31所示,连接部件61被分解为盖部件61a和底部件61b,安装于容纳部60的一端部60a的液体导出部件66为露出的状态。另外,在图31中,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安装于盖部件61a的把手部62(参照图4和图5)的图示。
在工序S35中,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安装注入口106。在工序S35中,通过对液体导出部件66进行开孔加工,形成与容纳部60的内部空间60c连通的连通孔。并且,在该连通孔上气密地安装具有注入口106的注入口部件355。优选在注入口部件355内,设置有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注入口部件350同样的、用于防止液体从容纳部60泄漏的阀结构。然后,通过将容纳部60的前端部分配置在底部件61b上,从而构成液体供给体250,该容纳部60包括设置有注入口106的液体导出部件66。另外,盖部件61a也可以是从底部件61b卸下的状态。
底部件61b作为用于液体供给体250与液体喷射装置11连接的连接部而发挥功能。以下,也将底部件61b称为液体供给体250的“连接部件61b”。在液体供给体250的连接部件61b上,设置有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3、第一接纳部55b和第二接纳部56b。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液体供给体250安装于壳体13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另外,图32的T轴、D轴、W轴以与处于安装状态的姿态时的液体供给体250对应的方式进行图示。
液体供给体250与安装有液体容纳体20的情况相同地安装于壳体13而构成安装体255,并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参照图1)。在将液体供给体250向壳体13安装时,底部件61b与壳体13的卡合接收部65卡合。液体供给体250通过具备构成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的一部分的连接部件61b,从而能够利用与液体容纳体20同样的连接方法与液体喷射装置11连接。因此,根据液体供给体250,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容易,抑制了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连接不良的发生。
在安装体255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时的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液体供给体250的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这样,通过Z方向上的宽度较小,液体供给体250在壳体13上的配置姿态稳定。
根据液体供给体250,能够通过安装在液体导出部件66上的注入口106,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地向容纳部60内填充液体。向液体供给体250注入液体,如图32所示,是通过将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外部拉回的供给管107与注入口106连接,从而即使在液体供给体250被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上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
图33是表示具备液体供给体250的液体供给系统305以及具备液体供给系统305的液体喷射系统405的结构的概要框图。液体供给系统305和液体喷射系统405除了代替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40而将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5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这一点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304和液体喷射系统404大致相同。在液体供给系统305中,通过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抽吸驱动,通过供给管107从罐320向液体供给体250的容纳部60补充液体。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50,即使容纳于容纳部60的液体的量变少,也能够通过安装于液体导出部件66的注入口106向容纳部60补充液体。因此,与更换成新的液体容纳体20而补充液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废弃的部件,能够降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运转成本。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50、其制造方法以及液体供给系统305,包括通过与液体容纳体20通用的结构而得到的作用效果在内,还能够起到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以及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6.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结构例如能够像如下那样进行改变。以下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均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地,作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一例而被定位。
(1)其他实施方式1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230中,也可以省略容纳部60。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容纳部60的情况下,安装姿态下的液体供给体210、220的Y方向上的宽度相当于连接部件61的Y方向上的宽度。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容纳部60的情况下,安装姿态下的液体供给体230的Y方向上的宽度相当于包含连接部件61、连接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的长度。
(2)其他实施方式2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40、250中,也可以省略注入口部件350、355内部的阀结构。液体供给体240、250也可以是安装有在端部具有注入口106的管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注入口部件350、355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注入口106的可装卸的栓部件或盖部件的结构。另外,在注入口部件350、355中,也可以应用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不同的公知的阀结构。
(3)其他实施方式3
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体210~250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安装于喷射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给体。例如,能够适用于安装于如下各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给体。
(a)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b)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c)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d)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e)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f)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g)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h)精确地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i)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
(j)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k)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消耗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包括在“液体”中。另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也包括在“液体”中。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7.其他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aspect)实现。例如,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为了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当地替换、组合与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1)第一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连接部件具备: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连接管,其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导出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导入所述液体的管。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通过液体供给体的管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若将该液体供给体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则与使用液体的容纳量比下限量少时进行更换的液体容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液体容纳体的更换、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的废弃等劳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运转成本的增大。
(2)第二方式作为液体供给系统而被提供。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体;以及罐,其容纳所述液体并与所述管连接,所述液体供给系统通过所述管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罐的所述液体。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通过液体供给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罐的液体。因此,能够省略在使用液体的容纳量比下限量少时进行更换的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情况下产生的液体容纳体的更换、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的废弃等操作,效率高。
(3)第三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容纳部,其容纳液体;以及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容纳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通过设置于容纳部的注入口向容纳部补充液体。若将该液体供给体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则与使用液体的容纳量比下限量少时进行更换的液体容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液体容纳体的更换、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的废弃等劳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运转成本的增大。
(4)第四方式作为液体供给系统而被提供。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体;供给管,其与所述注入口连接;以及罐,其容纳所述液体,并且与所述供给管连接,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罐的所述液体。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通过液体供给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罐的液体。因此,能够省略在使用液体的容纳量比下限量少时进行更换的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情况下产生的液体容纳体的更换、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的废弃等操作,效率高。
(5)第五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容纳部,其容纳液体;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液体导出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并且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导出口。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上设置有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体,能够通过设置于液体导出部件的注入口向容纳部补充液体。若将该液体供给体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则与使用液体的容纳量比下限量少时进行更换的液体容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液体容纳体的更换、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的废弃等劳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运转成本的增大。
(6)第六方式作为液体供给系统而被提供。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体;供给管,其与所述注入口连接;以及罐,其容纳所述液体,并且与所述供给管连接,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罐的所述液体。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通过液体供给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罐的液体。因此,能够省略在使用液体的容纳量比下限量少时进行更换的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情况下产生的液体容纳体的更换、使用完毕的液体容纳体的废弃等操作,效率高。
(7)第七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利用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利用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装卸的液体容纳体。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的工序A、B、C。A:准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工序,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容纳部,其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以及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连接管,其配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且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安装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并且通过所述液体导出口导出所述容纳部内的所述液体;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B:设置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连通的连通部的工序。C:经由所述连通部,将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所述液体所流通的管插入到所述容纳部内,并且将所述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工序。
根据该方式的制造方法,由于能够沿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而能够得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并能够通过管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体,因此效率高。
(8)第八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利用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利用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装卸的液体容纳体。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的工序A和B。A:准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工序,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容纳部,其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以及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向所述-Y方向延伸的所述液体导入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向所述-Y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向所述-Y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B:设置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连通的连通部,并且在所述连通部安装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的工序。
根据该方式的制造方法,由于能够沿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而能够得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并能够通过注入口向容纳部补充液体的液体供给体,因此效率高。
(9)第九方式作为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而被提供。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利用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液体供给体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壳体收纳部;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利用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装卸的液体容纳体。该方式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的工序A和B。A:准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工序,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容纳部,其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导出口,并且安装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导出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B: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安装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的工序。
根据该方式的制造方法,由于能够沿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而能够得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并能够通过注入口向容纳部补充液体的液体供给体,因此效率高。
本发明也可以通过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以具备液体供给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向液体容纳体的补充方法、液体容纳体的改变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Claims (9)

1.一种液体供给体,其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
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纳部;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连接部件具备:
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连接管,其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导出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
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
在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导入所述液体的管。
2.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体;以及
罐,其容纳所述液体并与所述管连接,
所述液体供给系统通过所述管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罐的所述液体。
3.一种液体供给体,其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
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纳部;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
容纳部,其容纳液体;以及
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
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
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
在所述容纳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4.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具备:
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供给体;
供给管,其与所述注入口连接;以及
罐,其容纳所述液体,并且与所述供给管连接,
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罐的所述液体。
5.一种液体供给体,其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
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纳部;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体具备:
容纳部,其容纳液体;
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供给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液体导出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并且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导出口,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
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供给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
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上设置有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6.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具备:
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供给体;
供给管,其与所述注入口连接;以及
罐,其容纳所述液体,并且与所述供给管连接,
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罐的所述液体。
7.一种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利用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的液体容纳体制造所述液体供给体,
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纳部;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
容纳部,其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以及
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
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连接管,其配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且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安装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并且通过所述液体导出口导出所述容纳部内的所述液体;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
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工序;
设置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连通的连通部的工序;以及
经由所述连通部,将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所述液体所流通的管插入到所述容纳部内,并且将所述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工序。
8.一种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利用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的液体容纳体制造所述液体供给体,
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纳部;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
容纳部,其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以及
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
液体导出口,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
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工序;以及
设置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连通的连通部,并且在所述连通部安装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的工序。
9.一种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利用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壳体进行装卸的液体容纳体制造所述液体供给体,
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纳部;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壳体收纳部;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位于所述壳体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
容纳部,其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
连接部件,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处于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液体导出部件,其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导出口,并且安装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导出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至少具有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并且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
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一接纳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而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安装向所述容纳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的工序。
CN201910332854.2A 2018-04-26 2019-04-24 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406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4781A JP2019188711A (ja) 2018-04-26 2018-04-26 液体供給体、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供給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084781 2018-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6262A true CN110406262A (zh) 2019-11-05
CN110406262B CN110406262B (zh) 2023-06-06

Family

ID=6829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2854.2A Active CN110406262B (zh) 2018-04-26 2019-04-24 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CN201920566288.7U Active CN210454145U (zh) 2018-04-26 2019-04-24 液体供给体及液体供给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6288.7U Active CN210454145U (zh) 2018-04-26 2019-04-24 液体供给体及液体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2321B2 (zh)
JP (1) JP2019188711A (zh)
CN (2) CN11040626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8137A (zh) * 2000-01-21 2002-07-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JP2006224529A (ja) * 2005-02-18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アタッチメント、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US20060203045A1 (en) * 2005-02-02 2006-09-14 Atsushi Kobayashi Attachment,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US20080309738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Yi-Tsung Yan External ink supply and balanc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er
CN101590736A (zh) * 2008-05-27 2009-1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29399A (zh) * 2010-12-22 2012-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系统、液体容器、安装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203557845U (zh) * 2012-08-30 2014-04-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及液体供给系统
JP2016193616A (ja) * 2016-07-22 2016-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7116905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用装卸体
JP2017209947A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27680A (ja) * 2016-08-12 2018-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収容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6391A1 (en) * 2001-10-24 2003-04-24 Wilson John F. Supply adaptor for an on-axis printer
JP4281816B2 (ja) 2007-03-16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5099510B2 (ja) 2008-05-23 2012-12-19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袋アダプタ、アダプタ付きインク袋、及び印刷装置
JP6171313B2 (ja) *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311261B2 (ja) 2013-10-07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JP5980391B1 (ja) 2015-08-28 2016-08-3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6702077B2 (ja) 2016-08-12 2020-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7718891B (zh) 2016-08-12 202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US10232627B2 (en) 2016-08-12 2019-03-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taine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liquid container
JP6880821B2 (ja) 2016-10-17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CN107953674B (zh) 2016-10-17 2020-11-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8137A (zh) * 2000-01-21 2002-07-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US20060203045A1 (en) * 2005-02-02 2006-09-14 Atsushi Kobayashi Attachment,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CN101052528A (zh) * 2005-02-02 2007-10-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JP2006224529A (ja) * 2005-02-18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アタッチメント、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US20080309738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Yi-Tsung Yan External ink supply and balanc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er
CN101590736A (zh) * 2008-05-27 2009-1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29399A (zh) * 2010-12-22 2012-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系统、液体容器、安装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203557845U (zh) * 2012-08-30 2014-04-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7116905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用装卸体
JP2017209947A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93616A (ja) * 2016-07-22 2016-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8027680A (ja) * 2016-08-12 2018-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収容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82321B2 (en) 2021-01-05
CN110406262B (zh) 2023-06-06
CN210454145U (zh) 2020-05-05
JP2019188711A (ja) 2019-10-31
US20190329558A1 (en)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0587B (zh)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CN104608496B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CN10159073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53674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7081962B (zh) 墨水供应装置
JP605159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4723683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9927417B (zh) 液体容纳体
US10338517B2 (en)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attachment
CN103203998A (zh) 液体容纳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6103106B (zh) 液体供给装置
JP2015174264A (ja) 注入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CN105263712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6808807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5398221A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气连接体
CN105398222B (zh) 液体容纳体、电连接器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8290416A (zh) 液体供给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0406262A (zh) 液体供给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供给体的制造方法
CN110481159A (zh)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再生后的液体容纳体
JP2020157562A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842659A (zh)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体
JP2015174263A (ja) 液体収容体、注入方法
JP6690679B2 (ja) 液体収容体、及び、電気接続体
JP2018062093A (ja) 液体収容体
CN110171208A (zh) 墨水连接针、墨水填充用器具、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