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8807B - 液体供给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给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8807B
CN106808807B CN201611021340.8A CN201611021340A CN106808807B CN 106808807 B CN106808807 B CN 106808807B CN 201611021340 A CN201611021340 A CN 201611021340A CN 106808807 B CN106808807 B CN 106808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wall
supply unit
fluid supply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13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8807A (zh
Inventor
大屋瞬
石泽卓
小林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5648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4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8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8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8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8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具有液体供给部、外周壁、接触部和定位部。当将包含外周壁的端部与液体喷射装置的密封部件抵接的部分的平面设为第一基准面,将与第一基准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包含接触部的平面设为第二基准面时,在X轴方向上,定位部位于外周壁的端部与接触部之间,在Z轴方向上,定位部位于外周壁的端部与接触部之间,第二基准面与密封部件相交。

Description

液体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供给单元。
背景技术
用于向印刷装置供给墨水的容器被广泛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 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当容器向印刷装置安装时,通过设置在印刷 装置上的突起状的限制部嵌入设置在容器上的一对限制壁之间而在 印刷装置内对容器进行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180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印刷装置中,设置在容器上的限制壁位于设 置在容器上的电极(端子)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容器侧的电极与 印刷装置侧的电极的接触位置的精度。然而,由于限制壁远离设置在 容器上的印刷材料供给口,因此存在印刷材料供给口与设置在印刷装 置上的液体导入部的接触位置的精度不够的可能性。因此,期望一种 能够提高容器的供给口和电极这两者相对于印刷装置的接触位置的 精度的技术。这种问题并不限于印刷装置和容器,而是喷射液体的液 体喷射装置和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的液体供给单元中所共通的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以作为以 下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 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该液体 供给单元具有: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周 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多个接触部, 其与所述电极部接触;以及定位部,其与所述突起嵌合。并且,当将 包含所述外周壁的端部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的面的平面设为第一基 准面,将与所述第一基准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所述Z轴 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所述Z轴方向以及所述X轴方 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包含所述多个接触部的平面设为第二 基准面时,当在所述Z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X 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多个接触部 之间,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 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多个接触部之 间,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密封部件相交。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供给 单元,能够提高液体供给部和接触部这两者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 触位置的精度。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中,当在所述Z轴方向上俯视 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X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多个 接触部的任一个也可以比距离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更近。根据这样 的方式,能够提高液体供给单元的液体供给部和接触部这两者相对于 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中,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 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外周 壁的所述端部也可以比距离所述多个接触部更近。根据这样的方式, 能够提高液体供给部和接触部这两者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 置的精度。
(4)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还可以具有:第一壁部,其形 成有所述液体供给部;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三壁部, 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第四壁部,其与所述第一 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第五壁部,其与 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 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 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以及第七壁部,其与所述第 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 之间,其中,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 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中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的 面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之间。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液体供 给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中,当在所述Z轴方向上俯视 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X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也可以位于所 述第七壁部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之间。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提 高液体供给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中,所述液体供给部也可以包 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上的开口和覆盖所述开口的过滤器,当在所述 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 部也可以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之间。根据这样的方 式,能够提高液体供给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中,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 壁部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五壁部与所述第六壁部的距离。
(8)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密封部件、突起 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具有: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 单元;以及安装有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托架单元。所述托架单元可以 沿所述X轴方向移动。
(9)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 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该液体 供给单元具有:第一壁部;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三 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第四壁部,其与所 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第五壁 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 壁部交叉;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 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以及第七壁部, 其与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 述第四壁部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壁部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其 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周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 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定位部,其与所述突起嵌合,在所述第七 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部接触的多个接触部,所述第一壁部、所 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四壁部、所述第五壁部、所述第 六壁部以及所述第七壁部包围与所述液体供给部连通的液体容纳部, 所述第七壁部中包含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的面的平面与所述液体供给 部相交。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能够提高液体供给部和接触部这两者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 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该液体 供给单元具有:第一壁部;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三 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第四壁部,其与所 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第五壁 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 壁部交叉;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 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第七壁部,其与 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 四壁部之间;以及基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七壁部上。并且,在所述第 一壁部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 周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定位部, 其与所述突起嵌合,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部接触的多个接 触部,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四壁部、 所述第五壁部、所述第六壁部以及所述第七壁部包围与所述液体供给 部连通的液体容纳部,所述第七壁部中包含所述基板侧的面的平面与 所述密封部件相交。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能够提高液体供 给部和接触部这两者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11)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 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该液体 供给单元具有:第一壁部;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三 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第四壁部,其与所 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第五壁 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 壁部交叉;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 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第七壁部,其与 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 四壁部之间;及基板,其载置于所述第七壁部上。并且,在所述第一 壁部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周 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定位部, 其与所述突起嵌合,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部接触的多个接 触部,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四壁部、 所述第五壁部、所述第六壁部以及所述第七壁部包围与所述液体供给 部连通的液体容纳部,包含所述多个接触部的平面与所述密封部件相 交。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能够提高液体供给部和接触部这两者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1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中,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 壁部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五壁部与所述第六壁部的距离。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密封部件、 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具有上述方式的液体供 给单元和安装有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托架单元。所述托架单元可以沿 着从所述第三壁部朝向所述第四壁部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除了作为上述液体供给单元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 方式实现。例如,能够通过液体喷射装置或液体供给系统、容器、印 刷装置等的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供给系统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支架的第一立体图。
图3是支架的第二立体图。
图4是从+Z轴方向侧观察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容器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6是容器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7是容器的主视图。
图8是容器的后视图。
图9是容器的左视图。
图10是容器的右视图。
图11是容器的俯视图。
图12是容器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将容器安装在支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液体供给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容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容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容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容器和托架单元的XZ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定位部所产生的效果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液体供给系统;15:基板;16:接触部;18:存储装置;20: 容器;21:本体部件;22:外壳;23:盖部件;25:标签;30:定位 部;31:内面;32:连通口;33:开口部;34:泡沫部件;35:板簧; 36:容器侧过滤器;40:大气阀;41:端面;42:螺旋弹簧;43:阀 部;44:阀部件;46:阀座;47:空气导入口;49:手柄部;50:打 印机;60:支架;61:电极部;80:手柄;200:液体容纳部;201: 第一壁部;202:第二壁部;203:第三壁部;204:第四壁部;205: 第五壁部;206:第六壁部;207:第七壁部;210:第一容器侧限制 部;221: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2:开口;240:角部分;241:空气 室;271:板簧;273:容器侧过滤器;277:开口;280:液体供给部;281:液体供给口;288:外周壁;289:端部;290:通气口;291: 片状部件;292:通孔;293:受压板;294:螺旋弹簧;510:控制部; 517:柔性电缆;520:托架单元;540:打印头;601:底壁部;602: 容器容纳室;603~606:壁部;607:分隔壁;610:突起;620:装置 侧限制部;640:液体导入部;642:顶端部;643:装置侧过滤器; 645:基端部;648:密封部件;RP1:第一基准面;RP2:第二基准 面;RP3:第三基准面;RP4:第四基准面;RP5:第五基准面;RP6: 第六基准面;RP7:第七基准面;R1:第一列;R2:第二列。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液体供给系统10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 绘制有互相正交的X轴、Y轴和Z轴。图1的X轴、Y轴和Z轴与 其他的图的X轴、Y轴和Z轴对应。液体供给系统10具备作为液体 供给单元的容器20和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50。在液体供给单 元10中,容器20由使用者可装卸地安装在打印机50的支架60上。 如下所述,打印机50具备例如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
液体供给系统10的容器20在内部容纳作为印刷材料(液体)的 墨水。容纳在容器20中的墨水经由后述的液体供给部以及液体导入 部被供给打印头54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50的支架60上, 可装卸地安装有多个容器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六种颜色(黑色、 黄色、品红色、浅品红色、青色以及淡青色)的墨水对应的六种容器 20逐一,即合计六个容器20安装在支架60上。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支架60上的容器的数目可以是六 个以下,也可以是六个以上。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容器20的墨水 的种类可以是六种颜色以下,也可以是六种颜色以上。在其他的实施 方式中,也可以在支架60上安装与一种颜色的墨水对应的两个以上 的容器20。关于容器20和支架60的详细结构见下述。
打印机50为面向个人的小型喷墨打印机。打印机50除了具备支 架60之外,还具备控制部510、具有支架60的托架单元520。托架 单元520具备打印头540。打印机50使墨水从安装在支架60上的容 器20经由后述的液体导入部向打印头540流通,从打印头540向纸 或标签等印刷介质喷出(供给)墨水。由此,利用打印头540向印刷 介质印刷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等数据。
打印机50的控制部510控制打印机50的各部分。打印机50的 托架单元520构成为使打印头540能够相对于印刷介质而相对移动。 打印机50的打印头540具备将容纳在容器20中的墨水向印刷介质喷 出的墨水喷出机构。控制部510与托架单元520之间经由柔性电缆517 而电连接,打印头540的墨水喷出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 号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单元520上同时构成有打印头540和支 架60。这样一来,安装在使打印头540移动的托架单元520上的支架 60上的容器20的打印机50的类型亦称为“托架装载型”。在其他的 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与托架单元520不同的部位上构成不动的支架 60,使来自安装在托架60上的容器20的墨水经由柔性管向托架单元 520的打印头540供给。这种打印机的类型亦称为“非托架装载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50具备主扫描输送机构和副扫描输送 机构,用于使托架单元520与印刷介质相对移动并实现对印刷介质的 印刷。打印机50的主扫描输送机构具备托架电机和驱动带,通过驱 动带将托架电机的动力传递给托架单元520,从而使托架单元520沿 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打印机50的副扫描输送机构具备输送电机和 压纸卷筒,通过将输送电机的动力传递给压纸卷筒,从而沿与主扫描 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输送印刷介质。主扫描输送机构的托架电机和 副扫描机构的输送电机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系统10的使用状态(亦称作“使 用姿势”)下,将沿输送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前后方向)的轴设 为Y轴,将沿着使托架单元520往复移动的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 的轴设为X轴,将沿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的轴设为Z轴。另外, 液体供给系统10的使用状态是指设置在水平的面上的液体供给系统 10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的面为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面 (XY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扫描方向(前方)设为+Y轴方向,将其 反方向(后方)设为-Y轴方向,将从重力方向的下方朝向上方的方 向(上方)设为+Z轴方向,将其反方向(下方)设为-Z轴方向。在 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侧(前侧)构成液体供给系统10的正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液体供给系统10的左侧面朝向右侧面的方向 设为+X轴方向(右方),将其反方向设为-X轴方向(左方)。在本 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支架60上的多个容器20的排列方向为沿Y轴的 方向(前后方向,亦简称为“Y轴方向”)。另外,沿X轴的方向(左 右方向)亦称为“X轴方向”,沿Z轴的方向(上下方向)亦称为“Z 轴方向”。
图2是支架60的第一立体图。图3是支架60的第二立体图。图 4是从+Z轴方向侧观察支架60的俯视图。
如图2~图4所示,支架60具有五个壁部601、603、604、605、 606。由这五个壁部形成的凹部构成容器容纳室602(亦称为“容器安 装部602”)。以下亦将壁部601称为底壁部601。容器容纳室602 通过分隔壁607被分割成能够接纳各容器20的多个插槽(安装空间)。分隔壁607作为容器20插入插槽时的导引部发挥功能。在各插槽中 设置有液体导入部640、电极部61、手柄80、突起610和装置侧限制 部620(图3)。各插槽的一侧面(+Z轴方向侧面;顶面)开口,通 过该开口的一侧面(顶面),容器20相对于支架60被装卸。液体导 入部640以夹在两个分隔壁607之间的方式设置。
突起610为从底壁部601向+Z轴方向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的部件。 突起610插入到设置在容器20上的定位部中。为了容易地插入到容 器20的定位部中,突起610的顶端部分的+X轴方向侧的面和-X轴 方向侧的面越靠近顶端越互相倾斜。
容器20被手柄80和装置侧限制部620锁定,通过后述的液体供 给部与液体导入部640连接而安装在支架60上。这时,容器20通过 突起610而在容器容纳室602内被定位。将这种状态亦称为“容器20 安装在支架60上的状态”或者“安装状态”。在安装状态下,通过 设置在容器20的后述的电路基板上的端子组与电极部61电连接,从 而在容器20与打印机50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
液体导入部640在安装状态下通过与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连接, 从而使容纳在容器20中的墨水向打印头540流通。液体导入部640 为大致筒状,并具有位于+Z轴侧的顶端部642和位于-Z轴侧的基端 部645。基端部645设置在底壁部601上。顶端部642与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连接。在顶端部642上,设置有装置侧过滤器643。墨水从 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通过装置侧过滤器643流入到液体导入部640 内。装置侧过滤器643由例如金属网状物或金属无纺布、树脂过滤器 等多孔部件形成。液体导入部640的中心轴线C与Z轴平行。沿着中 心轴线C从基端部645朝向顶端部642的方向为+Z轴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液体导入部640的周围,设置有密封部件 648。密封部件648由例如弹性橡胶形成。密封部件648在安装状态 下对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由此,密封部件648防 止墨水从液体供给部向周围漏出。在安装状态下,密封部件648对容器20施加包含+Z轴方向分量的作用力。
图5是容器20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6是容器20的第二外观立 体图。图7是容器20的主视图。图8是容器20的后视图。图9是容 器20的左视图。图10是容器20的右视图。图11是容器20的俯视 图。图12是容器20的仰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容器20为随着墨水的 消耗间歇性地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到液体容纳部200中,即半封闭型的 容器。
容器20具备:液体容纳部200(图5),其用于在内部容纳墨水; 液体供给部280(图6),其将液体容纳部200的墨水供给打印机50; 外周壁288(图6),其包围液体供给部280,并且与支架60的密封 部件648抵接;多个接触部16(图6),其与支架60的电极部61接 触;以及定位部30(图6),其与支架60的突起610嵌合。
如图5和图6所示,容器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22。外 壳22具有七个壁部201~207。七个壁部由第一壁部201(底壁201)、 第二壁部202(上壁202)、第三壁部203(一侧的端壁203)、第四 壁部204(另一侧的端壁204)、第五壁部205(一侧的侧壁205)、 第六壁部206(另一侧的侧壁206)和第七壁部207(倾斜壁207)构 成。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 五壁部205、第六壁部206和第七壁部207包围与液体供给部280连 通的液体容纳部200。
在以下的说明中,两个壁部“相交”或者“交叉”的含义是指以 下任一种状态:两个壁部互相连接而相交的状态、将一方的壁部延长 后与另一方的壁部相交的状态以及将各壁部延长后而相交的状态。并 且,两个壁部“相对”的含义包含两个壁部之间不存在其他物体的情 况和存在其他物体的情况这两者。
各壁部201~207的外表面为大致平面。大致平面包含面整个区域 完全平坦的情况和面的一部分有凹凸的情况。即,包含即使面的一部 分上稍微有些凹凸,也能够把握构成容器20的外壳22的面或壁的情 况。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俯视图的外形均为长方形。在本实 施方式中,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也可以是组装了多个部件的组 装体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为板状。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一部分可以用膜 状(薄膜状)的部件形成。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由例如聚甲醛 (POM)等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壁部201和第二壁部202为与X轴以及 Y轴平行的壁部。第二壁部202与第一壁部201相对。即,第一壁部 201和第二壁部202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一壁部201位于-Z 轴方向侧,第二壁部202位于+Z轴方向侧。第一壁部201和第二壁 部202为与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五壁部205以及第六壁 部206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20已安装到支架 60上的安装状态下,第一壁部201构成容器20的底面,第二壁部202 构成容器20的顶面。在第一壁部201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280、外周 壁288和定位部30。
第三壁部203和第四壁部204为与Y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部。第 三壁部203和第四壁部204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三壁部203 位于-X轴方向侧,第四壁部204位于+X轴方向侧。第三壁部203 与第一壁部201以及第二壁部202交叉。第四壁部204与第一壁部201 以及第二壁部202交叉并与第三壁部203相对。如上所述,在本实施 方式中,托架单元520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即,托架单元520的移 动方向为从第三壁部203朝向第四壁部204的方向,或者从第四壁部 204朝向第三壁部203的方向。
第五壁部205和第六壁部206为与X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部。第 五壁部205和第六壁部206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五壁部205 与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以及第四壁部204交 叉。第六壁部206与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以 及第四壁部204交叉并与第五壁部205相对。如图5所示,在第六壁 部206上,形成有用于向容器20的内部导入空气的通气口290。在本 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三壁部203与第四壁部204之间的距 离LX大于第五壁部205与第六壁部206之间的距离LY。
如图6所示,在第一壁部201上,在第七壁部207侧的端部,具 备朝向+Z轴方向凹陷的定位部30。即,定位部30配置在第一壁部 201上配置的液体供给部280与第七壁部207上配置的基板15之间。 定位部30为设置在第一壁部201上的凹部。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 支架60上的突起610插入到定位部30中并与其嵌合。由此,容器20 在支架60内被定位。
如图6和图10所示,在第四壁部204上形成有第一容器侧限制 部210(一侧的肋210)。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为以从第四壁部204 上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突起。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在安装状态下被手 柄80锁定。如图5和图9所示,在第三壁部203上形成有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另一侧的肋221)。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为以从第 三壁部203上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突起。在安装状态下,第二容器侧限 制部221插入到形成于支架60的壁部604(图3)上的孔,即装置侧 限制部620中而被锁定。即,在安装状态下,容器20通过支架60的 手柄80和装置侧限制部620在X轴方向两侧被锁定,从而容器20 相对于支架60被固定。
如图6所示,第七壁部207为连接第一壁部201和第四壁部204 的壁部。第七壁部207与第五壁部205以及第六壁部206交叉,并位 于第一壁部201与第四壁部204之间。在第七壁部207上,设置有基 板15。基板15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设置在支架60上的电极部61接触的多个接触部16。更具体而言,接触部16是指设置在基板15的表 面上的电极用端子之中与电极部61接触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多个接触部16在X轴方向上隔开规 定间隔地形成第一列R1和第二列R2。在基板15的背面设置有存储 容器20的各种信息的存储装置18(图18)。在存储装置18上,存 储有例如表示墨水的余量状态和墨水的颜色的信息。当设置在支架60 上的电极部61与接触部16接触时,设置在打印机50上的控制部510 能够通过柔性电缆517而从设置在容器20上的存储装置18中读取各 种信息。
设置在支架60上的电极部61具有弹力,在安装状态下,接触部 16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接收来自电极部61的反作用力。通过 定位部30、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以及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限制容 器20向+Z方向和-X方向的移动,并且通过接触部16在+Z方向和 -X方向上接收来自电极部61的反作用力,从而容易地保持接触部 16和电极部61的接触状态。
图13是表示将容器20安装在支架60上的状态的图。当容器20 向支架60安装时,首先,如图13(A)所示,将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 插入到装置侧限制部620中。然后,以装置侧限制部620与第二容器 侧限制部221接触的附近为中心,一边旋转容器20,一边将其插入到支架60内。于是,如图13(B)所示,在容器20的第四壁部204稍微 悬浮的状态下,容器20停止。接着,当容器20从该状态克服来自支 架60的电极部61的反作用力而压入时,突起610插入到定位部30 中,并且液体供给部280与液体导入部640接触。最终,如图13(C) 所示,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被锁定在手柄80上,容器20被固定在 支架60上。当从支架60上取下容器20时,相反,首先,解除手柄 80对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的锁定。于是,容器20被来自支架60的电极部61的反作用力弹出至图13(B)的状态。其后,以装置侧限 制部620与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接触的附近为中心,一边旋转一边 提起容器20,进一步地,通过从支架60上拔出容器20而将容器20 从支架60上取下。
图14是表示液体供给部280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4中,省略 了除了液体供给部280以外的容器20的内部结构。液体供给部280 包括开口277、从第一壁部201的外面侧覆盖开口277的容器侧过滤 器36和液体供给口281。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部280还包括泡沫部件34和板簧35。
液体供给部280经由开口277与液体容纳部200连通。开口277 为沿Z轴方向贯通第一壁部201的孔。在开口277的-Z轴方向侧, 配置有容器侧过滤器36。容器侧过滤器36焊接在开口277的周围的 第一壁部201上。容器侧过滤器36由例如织物或无纺织物、发泡性 树脂(泡沫部件)形成。在开口277与容器侧过滤器36之间,在开 口277侧配置有金属制的板簧35,在容器侧过滤器36侧配置有泡沫 部件34。
当将容器20向支架60安装时,板簧35通过泡沫部件34将容器 侧过滤器36间接地按压在装置侧过滤器643上并与其接触。板簧35 形成为不妨碍墨水从开口277向泡沫部件34流通的形状。
泡沫部件34为配置在板簧35与容器侧过滤器36之间的多孔部 件。泡沫部件34通过开口277使从液体容纳部200内供给的墨水扩 散至容器侧过滤器36而进行供给。泡沫部件34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形成。
液体供给口281为液体容纳部200内的墨水流出到容器20的外 部时通过的区域。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将容器侧过滤 器36中过滤器整体的区域,而是将与设置在支架60的液体导入部640 上的装置侧过滤器643接触并且流出墨水的区域AR称为液体供给口 281。
如图6和图14所示,在第一壁部201上设置有包围液体供给部 280的外周壁288。外周壁288从第一壁部201朝-Z轴方向突出。在 安装状态下外周壁288的-Z轴方向的端部289与设置在支架60的底 壁部601上的密封部件648抵接。通过外周壁288与密封部件648这 样抵接,外周壁288内的空间实质上变为封闭的空间。以下将该空间 亦称为“封闭空间”。
在第一壁部201的外周壁288与液体供给部280之间,形成有连 通口32。连通口32为用于使外周壁288内的封闭空间与外部连通的 开口。在安装状态下,连通口32通过使外周壁288内的封闭空间与 外部(外部空气)连通,从而使封闭空间与外部的压力差维持为大致 恒定。因此,抑制了墨水随着封闭空间内的压力变动而从液体供给部 280漏出的情况。
图15~图17为用于说明容器2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5所 示,容器20的外壳22具有本体部件21和盖部件23。本体部件21 构成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 五壁部205以及第七壁部207。盖部件23构成第六壁部206。通过安 装盖部件23以堵塞本体部件21的开口,从而在容器20中形成内部 空间。在本体部件21上设置有连通口32。并且,在盖部件23上设置 有通气口290。连通口32和通气口290均与大气连通。作为挠性部件 的片状部件291位于第五壁部205与第六壁部206(盖部件23)之间。
容器20具有液体容纳部200。液体容纳部200被本体部件21和 片状部件291划分。即,在本体部件21的第五壁部205与片状部件 291之间容纳墨水。液体容纳部200通过开口277与液体供给部280 连通。并且,容器20具备空气室241。空气室241为形成于盖部件 23与片状部件291之间的空间。空气室241通过设置在盖部件23上 的通气口290而与外部的大气连通。并且,空气室241与连通口32 连通。
在液体容纳部200内配置有作为板状部件的受压板293。受压板 293的一侧的面与片状部件291的液体容纳部200侧的面接触。并且, 在液体容纳部200内,在受压板293的另一侧的面(-Y轴方向侧的 面)与第五壁部205之间,配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294。螺旋弹簧294对受压板293从第五壁部205向第六壁部206施力。即, 螺旋弹簧294通过受压板293,向液体容纳部200的容积扩大的方向 对片状部件291施力。通过该螺旋弹簧294的施力,液体容纳部200 内的压力被维持为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负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向从第五壁部205朝向第六壁部206的方向 俯视时,螺旋弹簧294为靠近第五壁部205的部分的圆周的直径与靠 近第六壁部206的部分的圆周的直径一样的圆筒状的弹簧。但是,螺 旋弹簧29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种形状,也可以是靠近第五壁部205 的部分的圆周的直径与靠近第六壁部206的部分的圆周的直径不同的 直径。
在液体容纳部200内,通过通气口290、空气室241以及空气导 入口47以规定的时机导入大气。空气导入口47为连通第五壁部205 和片状部件291之间的空间(液体容纳部200)与第六壁部206和片 状部件291之间的空间(空气室241)的连通孔。容器20具备用于对该空气导入口47进行开闭的大气阀40。大气阀40具备阀座46、阀 部件44以及螺旋弹簧42。阀部件44具备阀部43和手柄部49。通过 阀部43与阀座46抵接、与阀座46分离,从而使空气导入口47开闭。 阀部件44的阀部43通过螺旋弹簧42被压在阀座46上,并堵塞形成 于阀座46上的通孔,即空气导入口47。阀部43对空气导入口47进 行开闭。手柄部49通过与受压板293抵接而使阀部43移动。手柄部 49通过使阀部43移动,从而使阀部43离开阀座46,空气导入口47 打开。
以下对容器2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容器20的初始状态(未使用 状态)下,液体容纳部200中填充有墨水。这时,受压板293如图15 所示,位于最靠近盖部件23的位置。
如图16所示,液体容纳部200的墨水被消耗,当受压板293接 近第五壁部205侧时,受压板293将手柄部49向第五壁部205侧按 压。由此,阀部43离开空气导入口47。即,阀部件44变为开阀状态。 并且,外部的空气通过通气口290、空气室241以及空气导入口47 流入液体容纳部200。由此,如图17所示,液体容纳部200的容积增 大,增大的量为导入的空气的份量。同时,液体容纳部200内的负压 减小,接近大气压。并且,当向液体容纳部200导入一定程度的空气 时,受压板293离开手柄部49。由此,阀部43再次堵塞空气导入口 47。即,阀部件44变为闭阀状态。这样一来,随着液体容纳部200 的墨水的消耗,当液体容纳部200内的负压增大时,通过一时地将阀 部件44变为开阀状态,能够将液体容纳部200内的压力维持在适当 的压力范围。因此,例如,能够抑制液体容纳部200内的负压变得过 大而无法从液体供给部280供给墨水的情况。
图18是容器20的分解立体图。容器20具备:本体部件21、板 状的盖部件23和具有挠性的片状部件291。本体部件21为大致长方 体形状。本体部件21为在+Y轴方向侧具有开口222的凹形状。片状 部件291附着或焊接在本体部件21上,与本体部件21一起划分形成液体容纳部200。即,液体容纳部200的外周壁的一部分由片状部件 291形成。在片状部件291上,形成有使空气室241与空气导入口47 连通的通孔292。
盖部件23以覆盖片状部件291的方式安装在本体部件21上。本 体部件21和盖部件23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片状部件291由包 含尼龙和聚丙烯的材料等合成树脂形成。
受压板293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或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受压板293 与片状部件291接触配置。螺旋弹簧294配置在液体容纳部200内。 螺旋弹簧294与受压板293、以及本体部件21的面之中与受压板293 相对的面抵接。受压板293随着液体容纳部200内的墨水的消耗在液 体容纳部200内移动。受压板293的移动方向为沿着Y轴方向的方向。
大气阀40具备螺旋弹簧42、阀部件44和阀座46。阀座46容纳 在本体部件21之中第二壁部202与第四壁部204相交的角部分240 中,并安装在本体部件21上。阀座46由例如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 阀座46具有凹部,在形成凹部开口的端面41上气密性地粘贴有片状部件291。阀座46的凹部与片状部件291的通孔292连通。并且,在 阀座46的凹部的底部上,形成有贯通至阀座46的背面的空气导入口 47。
阀部件44由例如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除此之外,阀部件44 也可以使用弹性体等弹性部件和聚丙烯等合成树脂通过双色成型而 形成。
在有些情况下,会在本体部件21的第二壁部202的外表面上粘 贴标签25。在标签25上示出有例如容器20的制造者或型号。另外, 标签25粘贴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在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 203、第四壁部204、第五壁部205和第六壁部206中的任一壁部上粘贴,也可以跨越两个以上的壁部进行粘贴。并且,可以在多个壁部上 粘贴等多个标签。
图19是安装状态下的容器20和托架单元520的XZ剖视图。在 图19中,示出有与Y轴方向平行的四个基准面RP1~RP4。第一基准 面RP1为在安装状态下包含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与密封部件648 抵接的面的平面。第二基准面RP2为包含多个接触部16的平面。更 具体而言,第二基准面RP2为包含多个接触部16所构成的两个列R1、 R2(图6)的平面。第三基准面RP3为包含第七壁部207中液体容纳 部200侧的面的平面。第四基准面RP4为包含第七壁部207中基板 15侧的面的平面。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一基准面RP1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 并且,将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X轴 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互相正交。并且,X轴方向为在将容器 20安装在托架单元520上的状态下沿着托架单元520移动的方向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定位部30的位置是指第一壁部201的 -Z轴方向侧的面所在的位置,只要不特别提及,则不考虑沿Z轴方 向形成的凹陷部的进深。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Z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X轴方向 上,定位部30位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与多个接触部16之间。并 且,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轴方向上,定位部30位 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与多个接触部16之间。并且,第二基准面 RP2与密封部件648相交。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定位部30的位置 接近液体供给部280和基板15这两者。因此,能够提高基板15与电 极部61的接触位置的精度、以及液体供给部280与液体导入部640 的接触位置的精度这两者。即,能够提高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280 和接触部16这两者相对于打印机50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Z轴方向上俯视时,在X轴方向上, 定位部30距离多个接触部16的任一个比距离外周壁288的端部289 更近。即,当在Z轴方向上俯视时,在X轴方向上,与外周壁288 的端部289与定位部30之间的最短距离相比,多个接触部16中最靠 近定位部30的接触部16与定位部30之间的最短距离更短。另外, 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轴方向上,定位部30距离外 周壁288的端部289比距离多个接触部16更近。即,当在X轴方向 上俯视时,在Z轴方向上,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与定位部30之间 的最短距离比多个接触部16与定位部30之间的最短距离短。因此, 能够提高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280和接触部16这两者相对于打印机 50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 轴方向上,定位部30位于第一壁部201中与第二壁部202相对的面 211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之间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定位部30靠近 液体供给口281。因此,能够提高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280相对于打 印机50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Z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X 轴方向上,定位部30位于第七壁部207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之 间。从而能够使定位部30靠近液体供给部280。因此,能够提高容器 20的液体供给部280相对于打印机50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 轴方向上,定位部30位于开口277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之间。 从而能够使定位部30靠近液体供给部280。因此,能够提高容器20 的液体供给部280相对于打印机50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壁部201上设置外周壁288和定 位部30,并且第三基准面RP3与液体供给部280相交。从而能够使 定位部30的位置靠近液体供给部280和基板15这两者。因此,能够 提高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280和接触部16这两者相对于打印机50 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壁部201上设置外周壁288和定 位部30,并且第四基准面RP4与密封部件648相交。从而能够使定 位部30的位置靠近液体供给部280和基板15这两者。因此,能够提 高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280和接触部16这两者相对于打印机50的 接触位置的精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状态下,基准面RP2~RP4与第四 壁部204的外表面分别交叉的位置P2~P4的从第一基准面RP1沿Z 轴方向的高度h2~h4的任意一个高度均为从第一基准面RP1至第二壁 部202的外表面的高度,即容器20的最大高度MH的一半以下。更具体而言,第二基准面RP2与第四壁部204的外表面交叉的位置P2 距离第一基准面RP1的高度h2为容器的最大高度MH的一半以下。 并且,第三基准面RP3与第四壁部204的外表面交叉的位置P3距离 第一基准面RP1的高度h3为容器的最大高度MH的一半以下。另外, 第四基准面RP4与第四壁部204的外表面交叉的位置P4距离第一基 准面RP1的高度h4为容器的最大高度MH的一半以下。根据这种结 构,由于能够较近地设置定位部30和基板15,因此能够提高基板15 和电极部61的接触位置的精度。另外,各基准面RP2~RP4从第一基 准面RP1抬起的角度(倾斜角)优选为15~45°,更优选为30~4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定位部30与液体 供给部280的位置靠近,并且能够使定位部30与接触部16的位置靠 近。即,能够使液体供给部280与接触部16的位置靠近。因此,能 够缩短容器20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另外,如果单纯缩短容器20 的沿X轴方向的长度,则液体容纳部200的容积会减小。因此,为了 确保容积,优选增大容器20的沿Z轴方向的长度(高度)或者增大 沿Y轴方向的长度(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容器20在与托 架单元520移动的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参照图1), 因此即使增大容器20的沿Y轴方向的长度,也能够抑制打印机50 的箱体在托架单元520的移动方向上扩大的情况。并且,在本实施方 式中,由于增大了容器20的沿Y轴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容器 20在Z轴方向上扩大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50的箱体在高 度方向上扩大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打印机50小 型化。
图20是表示定位部30所产生的效果的说明图。图20所示的第 五基准面RP5为与XY平面平行的面,并为穿过面向-X轴方向侧的 定位部30的内面31的-Z轴方向的端部的面。第六基准面RP6为与 XY平面平行的面,并为穿过第一壁部201中定位部30与外周壁288 之间的外表面的面。第七基准面RP7为与YZ平面平行的面,并为在 安装状态下穿过+X轴方向侧的定位部30的内面31的面。在本实施 方式中,第五基准面RP5与第六基准面RP6为不同的面,这是因为 定位部30在其-Z轴方向的端部具有朝向+X轴方向的开口部33。开 口部33在将容器20向支架60安装时用于将突起610引导至定位部 30中。
当容器20安装在打印机50上时,定位部30与设置在支架60上 的突起610嵌合。并且,定位部30与突起61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支架60上的突起610与定位部30抵接 的方向可以是以下所示的(1)~(3)的方向中的所有的方向,也可 以是任意一个方向。
(1)从第三壁部203朝向第四壁部204的方向(+X轴方向)。
(2)从第五壁部205朝向第六壁部206的方向(+Y轴方向)。
(3)从第六壁部206朝向第五壁部205的方向(-Y轴方向)。
在突起610与定位部30抵接的方向为(1)的方向的情况下,定 位部30在狭义上为图20中第五基准面RP5与第七基准面RP7的交 点P4的部分。在图20中,交点P4表示抵接的部分中最靠近支架60 的位置。即,在突起610与定位部30抵接的方向为(1)的方向的情 况下,定位部30位于设置在第一壁部201上的凹陷部之中朝向-X轴 方向侧的内面31内。
若突起610相对于定位部30在(1)的方向上抵接,则能够提高 容器20的向进深方向(+X轴方向)的位置精度。并且,由于容器20 被从支架60的电极部61向-X轴方向施力,因此若突起610相对于 定位部30在(1)的方向上抵接,则能够限制容器20向-X轴方向移 动的动作。
在突起610与定位部30抵接的方向为(2)或(3)的方向的情 况下,定位部30在狭义上为图20中第五基准面RP5与突起610交叉 的部分P5。在图20中,交叉部分P5表示抵接的部分中最靠近支架 60的位置。在突起610与定位部30抵接的方向为(2)的方向的情况 下,定位部30位于设置在第一壁部201上的凹陷部之中朝向-Y轴方 向侧的内面内。并且,在突起610与定位部30抵接的方向为(3)的 方向的情况下,定位部30位于设置在第一壁部201上的凹陷部之中 朝向+Y轴方向侧的内面内。
若突起610相对于定位部30在(2)或(3)的方向上抵接,则 能够提高容器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精度。
B.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各壁部能 够构成容器20,则面向外侧的部分的形状和面向内侧的部分的形状没 有必要是平坦的,也可以是包含凹凸的构造。例如,第一容器侧限制 部210可以作为第四壁部204的凹凸的一部分设置在第四壁部204上 或者包含在第四壁部204中。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可以作为第三壁 部203的凹凸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三壁部203上或者包含在第三壁部 203中。并且,包围液体供给部280的外周壁288可以作为第一壁部 201的凹凸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壁部201上或者包含在第一壁部201 中。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构成容器20的第三壁部203 与第四壁部204的距离LX大于第五壁部205与第六壁部206的距离 LY。与此相对,第三壁部203与第四壁部204的距离LX可以小于第 五壁部205与第六壁部206的距离LY。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容器20的长度(X轴方向的长度)、宽度(Y轴方向的长度)、高 度(Z轴方向的长度)由大到小排列时为长度、高度、宽度的顺序, 但是容器20的长度、宽度、高度的大小关系可以任意变更,例如, 可以是高度、长度、宽度的顺序,也可以高度、长度、宽度分别相等。
<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液体供给部280具备泡沫部 件34和板簧35。与此相对,液体供给部280的结构只要能够从液体 容纳部200向打印机50的液体导入部640供给墨水,则任何结构均 可。例如,可以省略泡沫部件34和板簧35中的任一者。并且,也可 以是容器侧过滤器36、泡沫部件34和板簧35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被替 换为泡沫部件。
<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容器20满足第二基准面RP2与密封部件648 相交的第一条件、第三基准面RP3与液体供给部280相交的第二条件, 第四基准面RP4与密封部件648相交的第三条件。然而,容器20可 以不必满足所有的这些条件。例如,可以只满足某一个条件,也可以 只满足某两个条件。
<第五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20在与托架单元520的移动方向 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并安装在支架60上。与此相对,多个容器20也可 以沿着托架单元520的移动方向排列并安装在支架60上。
<第六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Z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X轴方 向上,定位部30距离多个接触部16的任一个比距离外周壁288的端 部289更近。与此相对,定位部30距离外周壁288的端部289可以 比距离多个接触部16更近。
<第七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轴方 向上,定位部30距离外周壁288的端部289比距离多个接触部16更 近。与此相对,定位部30距离多个接触部16也可以比距离外周壁288 的端部289更近。
<第八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容器20由七个壁部构成。与此相对,只要 在内部形成能够容纳墨水的空间,则构成容器20的壁部的数目并不 限定于七个。例如,可以由六个以下的壁部构成,也可以由八个以上 的壁部构成。并且,例如,可以由球状或曲面状的一个以上的壁部构 成。除此之外,也可以由曲面状的壁部和板状的壁部组合构成。
<第九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轴方向上,定位部30位于第一壁部201中与第二壁部202相对的面211 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之间。与此相对,定位部30也可以位于比第一壁部201中与第二壁部202相对的面211更靠+Z轴方向侧的位 置。另外,定位部30也可以位于比外周壁288的端部289更靠-Z轴 方向侧的位置。
<第十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Z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X轴方 向上,定位部30位于第七壁部207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之间。 与此相对,定位部30也可以位于例如第七壁部207上。
<第十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X轴方向上俯视容器20时,在Z轴方 向上,定位部30位于开口277与外周壁288的端部289之间。与此 相对,定位部30也可以位于比开口277更靠+Z轴方向侧的位置。并 且,也可以位于比外周壁288的端部289更靠-Z轴方向侧的位置。
<第十二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还能够适用于消耗墨水以 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这些液体喷射装置中使用 的容器(液体供给单元)。例如,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如下各种液体喷 射装置中使用的容器。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使 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 (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 射装置;
(4)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 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精确地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状透镜(光学 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 射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 置;
(11)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消耗头的液体喷 射装置。
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 括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 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 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 及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 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包括在“液体”中。另外, 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 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也 包括在“液体”中。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 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 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 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适当地替换或组合与 发明内容部分中记载的各种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和 变形例的技术特征。并且,若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作为必要技 术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Claims (18)

1.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
外周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
多个接触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电极部接触;以及
定位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突起嵌合,其中,
当将包含所述外周壁的端部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的面的平面设为第一基准面,将与所述第一基准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所述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所述Z轴方向以及所述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包含所述多个接触部的平面设为第二基准面时,
当在所述Z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X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
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密封部件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Z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X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多个接触部的任一个比距离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更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比距离所述多个接触部更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壁部,其形成有所述液体供给部;
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
第三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
第四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
第五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
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以及
第七壁部,其与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之间,其中,
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中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的面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Z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X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七壁部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上的开口和覆盖所述开口的过滤器,
当在所述X轴方向上俯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在所述Z轴方向上,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五壁部与所述第六壁部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X轴方向的正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所述+X轴方向的反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所述Y轴方向的正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所述+Y轴方向的反方向设为-Y轴方向时,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突起相对于所述定位部的抵接方向为所述+X轴方向、所述+Y轴方向以及所述-Y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以及
安装有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托架单元,其中,
所述托架单元沿所述X轴方向移动。
11.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壁部;
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
第三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
第四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
第五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
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以及
第七壁部,其与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之间,其中,
在所述第一壁部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周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定位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突起嵌合,
在所述第七壁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电极部接触的多个接触部,
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四壁部、所述第五壁部、所述第六壁部以及所述第七壁部包围与所述液体供给部连通的液体容纳部,
所述第七壁部中包含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的面的平面与所述液体供给部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13.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壁部;
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
第三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
第四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
第五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
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
第七壁部,其与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之间;以及
基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七壁部上,其中,
在所述第一壁部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周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定位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突起嵌合,
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电极部接触的多个接触部,
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四壁部、所述第五壁部、所述第六壁部以及所述第七壁部包围与所述液体供给部连通的液体容纳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七壁部中包含所述基板侧的面的平面与所述密封部件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15.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构成为安装在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的液体喷射装置上,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壁部;
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
第三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
第四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
第五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
第六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交叉并与所述第五壁部相对;
第七壁部,其与所述第五壁部以及所述第六壁部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之间;以及
基板,其载置于所述第七壁部上,其中,
在所述第一壁部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外周壁,其包围所述液体供给部,并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安装状态下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定位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突起嵌合,
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电极部接触的多个接触部,
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四壁部、所述第五壁部、所述第六壁部以及所述第七壁部包围与所述液体供给部连通的液体容纳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包含所述多个接触部的平面与所述密封部件相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五壁部与所述第六壁部的距离。
18.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密封部件、突起和电极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以及
安装有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托架单元,其中,
所述托架单元沿着从所述第三壁部朝向所述第四壁部的方向移动。
CN201611021340.8A 2015-11-27 2016-11-15 液体供给单元 Active CN106808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4893.0A CN108724955B (zh) 2015-11-27 2016-11-15 液体供给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1549 2015-11-27
JP2015231549A JP2017094660A (ja) 2015-11-27 2015-11-27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4893.0A Division CN108724955B (zh) 2015-11-27 2016-11-15 液体供给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8807A CN106808807A (zh) 2017-06-09
CN106808807B true CN106808807B (zh) 2018-09-25

Family

ID=5739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4893.0A Active CN108724955B (zh) 2015-11-27 2016-11-15 液体供给单元
CN201611021340.8A Active CN106808807B (zh) 2015-11-27 2016-11-15 液体供给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4893.0A Active CN108724955B (zh) 2015-11-27 2016-11-15 液体供给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005286B2 (zh)
EP (1) EP3173242A1 (zh)
JP (1) JP2017094660A (zh)
CN (2) CN1087249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94660A (ja) * 2015-11-27 2017-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1569397S (zh) * 2016-07-15 2017-02-13
JP1569395S (zh) * 2016-07-15 2017-02-13
CN220731517U (zh) * 2022-08-22 2024-04-05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芯片组件和成像材料盒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6780B1 (en) * 2000-06-19 2001-08-21 Xerox Corporation Fail-safe ink tank latching system
CN103419501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CN103522763A (zh) * 2012-07-06 2014-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及其盒
CN103522762A (zh) * 2012-07-06 2014-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
CN103568580A (zh) * 2012-08-08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3640338A (zh) * 2012-01-12 2014-03-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和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9458B2 (ja) 1993-10-08 2001-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956057A (en) * 1996-08-30 1999-09-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features enabling plug compatibility between multiple supply sizes
JP3770315B2 (ja) * 2000-12-25 2006-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NZ565801A (en) * 2005-08-17 2010-12-24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ontainer
US8011768B2 (en) * 2006-08-23 2011-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US8388123B2 (en) * 2008-06-08 2013-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having feature to clear bracket riser surfaces
US20110148996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Kucmerowski Douglas E Method for filling an inkjet ink tank
JP2011212977A (ja) * 2010-03-31 2011-10-2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720148B2 (ja) * 2010-09-03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5874160B2 (ja) 2010-09-03 2016-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を着脱可能なホルダー
JP5556574B2 (ja) * 2010-10-19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8333861B2 (en) * 2010-11-29 2012-12-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Forming a flexible wall for an ink tank
JP5842620B2 (ja) * 2012-01-12 2016-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US9039153B2 (en) 2012-01-12 2015-05-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JP5880054B2 (ja) 2012-01-12 201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5532154B2 (ja) 2012-01-12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US10384454B2 (en) * 2012-07-23 2019-08-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JP6354117B2 (ja) * 2012-08-31 2018-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保持部材、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JP5811115B2 (ja) * 2013-02-28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WO2015093008A1 (ja) * 2013-12-18 2015-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6241355B2 (ja) * 2014-04-07 2017-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用の保護部材
JP2014196000A (ja) * 2014-06-04 2014-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を着脱可能なホルダー、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17094660A (ja) * 2015-11-27 2017-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6780B1 (en) * 2000-06-19 2001-08-21 Xerox Corporation Fail-safe ink tank latching system
CN103640338A (zh) * 2012-01-12 2014-03-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和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3419501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CN103522763A (zh) * 2012-07-06 2014-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及其盒
CN103522762A (zh) * 2012-07-06 2014-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
CN103568580A (zh) * 2012-08-08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59178B2 (en) 2020-09-01
US20180297368A1 (en) 2018-10-18
CN108724955A (zh) 2018-11-02
CN106808807A (zh) 2017-06-09
CN108724955B (zh) 2020-07-17
EP3173242A1 (en) 2017-05-31
JP2017094660A (ja) 2017-06-01
US10005286B2 (en) 2018-06-26
US20170151793A1 (en)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9900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106808807B (zh) 液体供给单元
US9126417B2 (en)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CN106218224B (zh) 液体供给单元
US8231209B2 (en) Liquid jetting system,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WO2017115582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103522762B (zh) 容器
CN108290416A (zh) 液体供给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6004059A (zh) 盒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WO2015194154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CN107599628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容器
CN108566776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3909739B (zh) 盒以及密封部件
CA2932434C (en) Liquid supply unit
TWI647121B (zh) Liquid supply unit
JP2021049753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7094659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108340682A (zh) 液体容纳体
TW201932314A (zh) 卡匣
JP2014046525A (ja) カバー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