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531A - 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531A
CN110402531A CN201780086337.0A CN201780086337A CN110402531A CN 110402531 A CN110402531 A CN 110402531A CN 201780086337 A CN201780086337 A CN 201780086337A CN 110402531 A CN110402531 A CN 110402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rotor
hole
moto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63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桶谷直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02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具有转子(2),该转子具备: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铁芯(5)、插入到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磁铁插入孔(12)中的永久磁铁(7)、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5)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的端板(8)及端板(9)、包围旋转轴地设置在端板(8)的表面的叶片(16),转子(2)具有在端板(8)的叶片(16)与旋转轴之间开口并贯通转子铁芯(5)和端板(9)的冷却孔。

Description

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电动机中,随着小型化和轻量化,输出密度增加,发热量增加。特别是在转子中嵌入有稀土类磁铁的电动机中,当转子的温度上升时,会使稀土类磁铁的磁力和矫顽力降低,感应电压和退磁耐力降低。因此,要求冷却转子的冷却技术。
作为现有的冷却技术,提出了通过使冷却介质通过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上插通的传热构件来冷却转子的技术。在该电动机中,当转子旋转时,电动机内的冷却介质向传热构件的内部流入,因此通过冷却介质的通过而从内部冷却转子(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45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以往的电动机中,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之间的压力差小的情况下,冷却介质难以流入到传热构件的内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传热构件的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变少,冷却变得不充分。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转子的冷却能力的电动机。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电动机的送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动机具有转子,该转子具备: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铁芯;插入到形成于转子铁芯的磁铁插入孔中的永久磁铁;分别设置于转子铁芯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的第一及第二端板;以及包围旋转轴地设置于第一端板的表面的叶片部,转子具有在第一端板的叶片部与旋转轴之间开口并贯通转子铁芯与第二端板的冷却孔。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当转子在电动机内存在冷却介质的状态下旋转时,通过设置于第一端板的叶片部,在第一端板的旋转轴附近产生负压,转子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间的压力差变大。通过该压力差,在冷却孔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增加,能够提高转子的冷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所具备的端板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所具备的端板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冷却作用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电动机的送风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电动机1具备转子2、定子3和壳体4。壳体4由框架4a和框架4b构成。电动机1例如设置在空气中。此外,在图1中,将轴向的框架4a侧设为A侧,将轴向的框架4b侧设为B侧,将A侧设为承担相对于电动机1输入输出转矩的负荷侧,将B侧设为负荷相反侧进行说明。另外,图1中的符号O表示后述的旋转轴6的轴中心,转子2以轴中心O为中心旋转。
转子2具备转子铁芯5、旋转轴6、多个永久磁铁7、端板8和端板9。
转子铁芯5通过层叠固定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电磁钢板是被冲裁成规定的形状(例如圆形)的板状构件。在转子铁芯5的中央部贯通地形成有轴孔10。另外,在转子铁芯5形成有在旋转轴6的轴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11和多个磁铁插入孔12。
贯通孔11设置在轴孔10的周围,后述的冷却介质在贯通孔11的内部流通。贯通孔11形成在比磁铁插入孔1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另外,贯通孔11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例如为扇形。
此外,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的贯通孔11的形状是一个例示,并不限定于此。贯通孔11的形状越接近圆形,压力损失越小,越能够确保冷却介质的流量,因此也可以形成为圆形。也可以考虑确保贯通孔11的周围部分的抗扭转或抗离心力的强度来决定形状。
旋转轴6插入到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轴孔10中,固定于转子铁芯5。由此,转子铁芯5以轴中心O为中心旋转。旋转轴6的A侧的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框架4a。另外,旋转轴6的B侧的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框架4b。旋转轴6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例如为圆形。
永久磁铁7插入到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磁铁插入孔12中。永久磁铁7是稀土类磁铁(例如Nd-Fe-B的烧结磁铁或者Sm-Fe-N的粘结磁铁等)。永久磁铁7的形状例如为长方体,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为长方形。
端板8设置在转子铁芯5的A侧的端面。端板8具备配置在转子铁芯5的A侧的端面上的基部13。基部13例如是圆形的板状构件。在基部13形成有供旋转轴6贯通的孔14和与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连通的孔15。另外,端板8具备向远离转子铁芯5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叶片16。此外,端板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端板。另外,叶片1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叶片部。
端板9设置在转子铁芯5的B侧的端面。端板9具备配置在转子铁芯5的B侧的端面上的基部17。基部17例如是圆形的板状构件。在基部17形成有供旋转轴6贯通的孔18和与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连通的孔19。在端板9上没有设置相当于设置于端板8的叶片16的构件。此外,端板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端板。
在此,端板8及端板9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5的旋转轴6的轴向的两端面。另外,端板8及端板9覆盖转子铁芯5的轴向的两端面上的多个磁铁插入孔12的开口部,防止永久磁铁7从磁铁插入孔12脱落。作为端板8及端板9向转子铁芯5的安装方法,可举出焊接、粘接、设置贯通孔并使用螺栓或铆钉的紧固、或设置止口部(日文:インロー部)的压入等。
此外,形成于端板8的孔15、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形成于端板9的孔19连通而形成的孔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冷却孔。即,在转子2上形成有在端板8上开口且贯通转子铁芯5和端板9的冷却孔。另外,旋转轴6贯通端板8、转子铁芯5和端板9。
定子3配置在转子2的外侧。定子3具备定子铁芯20和绕组21。
定子铁芯20是将冲裁成规定形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层叠固定而形成的。定子铁芯20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例如呈大致圆环形状。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部分,多个齿(未图示)呈放射状等间隔排列,齿的前端与转子铁芯5的外周面隔开规定的空隙地相向。
绕组21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体(未图示)而被卷绕安装在齿的周围。绕组21具有比定子铁芯20向轴向延伸的线圈端部22及线圈端部23。线圈端部22比定子铁芯20的A侧的端面向A侧突出。线圈端部23比定子铁芯20的B侧的端面向B侧突出。线圈端部22位于与形成于端板8的叶片16相向的位置。即,转子2以叶片16与线圈端部22相向的方式配置。
框架4a经由轴承24支承旋转轴6的A侧的端部。框架4a例如为大致圆筒形状,其轴向的一端开口而形成凸缘状,在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使旋转轴6的一端突出的孔。
框架4b经由轴承25支承旋转轴6的B侧的端部。框架4b例如为大致圆筒形状,其轴向的一端开口而形成凸缘状,在另一端设置有底。在框架4b的底部与轴承25之间夹持配置有压缩弹簧26,对轴承24及轴承25施加规定的预压。作为压缩弹簧26,例如使用波形垫圈等。
框架4a和框架4b使形成于各自的凸缘状部分抵接,并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未图示)连结,在内部形成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收纳转子2和定子3。另外,在内部空间中,在转子2的A侧的端面与框架4a之间形成有空间27。并且,在转子2的B侧的端面与框架4b之间形成有空间28。此外,框架4a和框架4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壳体。
在框架4a和框架4b上形成有开口部(未图示),该开口部将作为壳体4的内部空间的空间28和空间29与壳体4的外部连通。此外,形成于框架4a和框架4b的凸缘状部分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2及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端板8的概略结构。图2是端板8的立体图。端板8具备基部13和从基部13切起而形成的8片叶片16。即,叶片16与基部13一体形成。另外,基部13具有通过切起叶片16而形成的8个孔29。此外,叶片16也可以不是通过基部13的切起而形成的。例如,也可以在基部13上粘接板状的零件而形成。
图3是从轴向观察端板8的图。此外,图3中的箭头表示转子2的旋转方向,图3表示转子2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的例子。另外,图3中的虚线表示在将端板8安装于转子铁芯5的状态下,磁铁插入孔12相向的位置。磁铁插入孔12在比贯通孔1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端板8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
在端板8的基部13形成有:供旋转轴6插入的孔14;与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连通的4个孔15;以及通过切起叶片16而形成的8个孔29。
此外,磁铁插入孔12与叶片16和孔29同样地形成有8个。叶片16或孔29的一部分形成在相邻的磁铁插入孔12之间的位置。另外,孔29形成在不与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磁铁插入孔12重叠的位置。即,磁铁插入孔12的一端侧被端板8的基部13堵塞。此外,虽然未图示,但磁铁插入孔12的另一端侧被端板9的基部17堵塞。
从轴向观察,孔15形成在旋转轴6与叶片16之间。另外,孔15具有与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大致相同的大小及形状。即,孔15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例如为扇形。孔15与贯通孔11同样地形成有4个,从轴向观察时,孔15与贯通孔11重叠。
此外,磁铁插入孔12、孔15、叶片16及孔29的数量是一个例示,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相同数量的磁铁插入孔12、孔15、叶片16及孔29。另外,也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数量。
叶片16在端板8的基部13的表面包围旋转轴6地设置。另外,叶片1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16a配置在比孔1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叶片1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16b配置在比孔1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叶片16中,径向外侧的端部16a位于在转子2的旋转方向上比径向内侧的端部16b靠后方的位置。设通过叶片1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16a和径向内侧的端部16b的延长线为m、延长线m与基部13的外周部13a的交点为P、交点P处的与外周部13a的切线为n、延长线m和切线n所成的角为出口角β时,出口角β为β<90°。即,多个叶片16构成后向风扇。
下面,参照图4,对实施方式1的叶片16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叶片16从与轴中心O正交的方向观察为长方形。叶片16具有径向外侧的端部16a和径向内侧的端部16b。端部16a具有最远离基部13的外侧前端部16c。另外,端部16b具有最远离基部13的内侧前端部16d。而且,外侧前端部16c与内侧前端部16d连接。另外,外侧前端部16c以及内侧前端部16d的高度(从基部13到外侧前端部16c以及内侧前端部16d的长度)相同。通过将叶片16的形状设为长方形,具有加工容易的优点。
叶片16的径向长度、即从端部16a到端部16b的长度越长,端部间的压力差越大。另外,叶片16的外侧前端部16c的高度和内侧前端部16d的高度越高,叶片16的面积越大,能够使更多的冷却介质移动。这些高度也可以考虑端板8的面积或能量损失来决定。
下面,参照图5,对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冷却作用进行说明。在电动机1内,流通有对转子2以及定子3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在实施方式1中,将冷却介质设为空气进行说明。此外,图5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在电动机1的运转中,即转子2正在旋转时,由于转子铁芯5的铁损及永久磁铁7产生的涡电流导致的发热,转子2的温度上升。另外,由于线圈21的铜损及定子铁芯20的铁损导致的发热,线圈21的温度上升。
当转子2旋转时,设置于端板8的多个叶片16作为离心风扇发挥作用。此时,在叶片16的端部16a侧与端部16b侧之间产生压力差,端板8的中央部、即旋转轴6附近成为负压。而且,在空间27与空间28之间也产生压力差,空间27的压力变得比空间28的压力低。通过该压力差,在贯通孔11内形成从端板9侧朝向端板8侧的空气的流动。
若在壳体4内空间27与空间28之间的压力差变大,则壳体4的外部的空气从形成于框架4b的开口部流入空间28。流入到空间28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形成于端板9的孔19流入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在贯通孔11中流通的空气从形成于端板8的孔15向空间27吹出。从孔15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端板8的叶片16朝向径向外侧吹出。由叶片16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吹到线圈端部22,从形成于框架4a的开口部向壳体4的外部流出。
这样,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端板8配置在比端板9靠下游侧的位置。而且,由于在下游侧的端板8设置有构成离心风扇的叶片16,因此在端板8的旋转轴6附近产生负压,转子2的旋转轴6方向的两端间的压力差变大。利用该压力差,能够使空气在贯通孔11中流通。然后,在贯通孔11中流通的空气从转子铁芯5吸热而冷却转子2。
通过这样的结构,转子2的冷却能力提高。另外,由于利用压力差形成空气的流动,因此,即使在转子2的轴向的两端间的压力差小的环境下使用电动机1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加在转子2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能够提高转子2的冷却能力。
另外,由于在端板8上孔15形成在旋转轴6的周围,因此与孔15形成得更靠径向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叶片16的径向长度、即从端部16a到端部16b的长度变长,能够增加在贯通孔1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
并且,在端板8上,在比叶片1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16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孔15,因此,在使从孔15吹出的空气向径向外侧移动时,能够使用叶片16的整个面积,因此能够高效地使用叶片16。
另外,由于叶片16配置在与绕组21的线圈端部22相向的位置,因此,由叶片16向端板8的径向外侧吹出的空气吹到线圈端部22。由此,能够与转子2同时地冷却绕组21。
并且,叶片1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16a配置在旋转方向上比径向内侧的端部16b靠后方的位置,叶片16的出口角β为β<90°,因此,与β≥90°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端板8的中心附近的负压,能够增加通过贯通孔11的空气的流量。
另外,由于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磁铁插入孔12被端板8及端板9堵塞,因此,能够在电动机1的运转中永久磁铁7发生了破损的情况下,减少永久磁铁7的碎片向转子2的外侧飞出而夹在转子2与定子3之间等二次损害的发生。
并且,由于在转子铁芯5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磁铁插入孔12,在相邻的磁铁插入孔12之间的位置形成叶片16和孔29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叶片16的径向的长度、即从端部16a到端部16b的长度变长。
另外,由于叶片16是从基部13经切起加工而与端板8一体形成的,因此不会增加零件数量,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此外,也可以在端板9上设置与设置于端板8的叶片16不同的促进将空气拢入孔19的构件。通过这样的结构,提高空气从孔19向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的流动,能够高效地冷却永久磁铁7。
下面,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贯通孔11以及孔15的形状、数量以及大小相同的例子,但这是一个例示,并不限定于此。孔15只要与贯通孔11连通即可。
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为在与轴中心O正交的截面中,贯通孔11的形状为圆形且数量为8个,孔15的形状为扇形且数量为2个,孔15的大小比贯通孔11大。若贯通孔11的开口部不被端板8覆盖而露出,则能够抑制由贯通孔11与孔15之间的压力损失导致的流量的降低。另外,若孔15的大小不论贯通孔11的大小如何都形成为较大,则对于贯通孔11的配置不同的转子铁芯也能够应用通用的端板,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虽然说明了孔15配置在比叶片1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16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例子,但孔15只要配置在比叶片1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16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即可。例如,孔15也可以配置在端部16a和端部16b之间。另外,孔15也可以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叶片16之间。并且,孔15也可以设置在与叶片16分离的位置。由于利用端板8上产生的压力差使空气流入到孔15内,因此,即使孔15不配置在叶片16附近,也能够使空气向贯通孔11内流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叶片16的形状从与轴中心O正交的方向观察为长方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是一个例示,并不限定形状。
例如,如图7所示,叶片16也可以从与轴中心O正交的方向观察为梯形形状。具体地说,外侧前端部16c的高度比内侧前端部16d的高度低。另外,叶片16具有连接外侧前端部16c和内侧前端部16d的倾斜部16e。这样,提高了有助于使空气向径向外侧移动的作用的内侧前端部16d的高度,并降低了外侧前端部16c的高度,因此与将叶片16形成为长方形的情况相比,叶片16的面积变小。由此,空气阻力减小,能够降低施加于电动机1的负荷。
另外,例如如图8所示,叶片16也可以与构成一般的离心风扇的叶片形状同样地具有曲线部16f。通过这样构成,与将叶片16形成为梯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空气阻力。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0进行说明。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说明。
电动机100具有设置在叶片16的上表面的圆板30。圆板30通过铆接或点焊等方法固定于叶片16。在圆板30上形成有与轴孔10和孔18连通、供旋转轴6插通的孔31。此时,旋转轴6与圆板30的间隙越小,转子2的两端间的压力差越大,冷却能力越提高。
在这样构成的电动机100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由于设置有覆盖叶片16的上表面的圆板30,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端板8的旋转轴6附近的负压进一步增大,空间27与空间28之间的压力差也进一步增大。由此,在贯通孔11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加,转子2的冷却能力提高。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200。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说明。
电动机200具有形成在贯通孔11的端板9侧的开口部的引导壁32。引导壁32例如形成为喇叭口状。引导壁32朝向端板8侧延伸,由端板9的基部17的一部分形成。即,引导壁32一体地形成于端板9的基部17。另外,贯通孔11的端板9侧的开口部形成为比端板8侧的开口部大,以避免引导壁32与贯通孔11的开口部的边缘干涉。而且,端板9的基部17进入到贯通孔11而形成引导壁32。此外,引导壁3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导向部。
在这样构成的电动机200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在贯通孔11的端板9侧的开口部形成有朝向端板8侧延伸的引导壁32,因此空气沿着引导壁32向贯通孔11流入,从而能够降低空气从孔19向贯通孔11流入时产生的噪音。
并且,由于将引导壁32一体地形成在端板9的基部17,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形成于端板9的孔19形成得比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大,所以,能够抑制引导壁32对孔19的干涉。
此外,引导壁32也可以应用于实施方式1及2的电动机,在该情况下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下面,使用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300进行说明。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说明。此外,图11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电动机300具有形成于框架4a的通气口33和形成于框架4b的通气口34。通气口33形成于绕组21的线圈端部22的径向外侧。另外,通气口34形成于线圈端部23的径向外侧。通气口33和通气口34将电动机300的外部与电动机300的内部连通。通气口33和通气口34的大小和数量由风量决定。此外,该通气口33和通气口3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壳体开口部。
当电动机300的转子2旋转时,空气在形成于转子铁芯5的贯通孔11中从形成于端板9的孔19朝向形成于端板8的孔15流通。此时,在电动机300内,形成通气口34为吸气口、通气口33为排气口的空气的流路。从通气口34流入到空间28的空气吹到线圈端部23,从而冷却线圈端部23。另外,由叶片16向端板8的径向外侧吹出的空气在冷却了线圈端部22之后,从通气口33向电动机300的外部流出。
在这样构成的电动机300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4中,在框架4a中,在比绕组21的线圈端部2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通气口33,在框架4b中,在比绕组21的线圈端部2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通气口34,因此,当转子2旋转时,在电动机1内形成空气的流路,能够有效地冷却线圈端部22以及线圈端部23。
此外,通气口33和通气口34也可以应用于实施方式1至3的电动机,该情况下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4中,对将图1中的上侧即A侧设为负荷侧、将下侧即B侧设为负荷相反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是一个例示,负荷侧和负荷相反侧也可以相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对在电动机1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为空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空气以外的冷却介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作为冷却介质,例如使用油或水等。此外,冷却介质并不限定于这些。
实施方式5
下面,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送风装置400。此外,图12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送风装置400具备:具有旋转轴402的电动机401、固定于旋转轴402的毂403、与毂403的外周面连接的多个翼404。此外,电动机401使用实施方式1至4中说明的电动机1、100、200或300中的任一个,旋转轴402相当于旋转轴6。
当电动机401工作时,旋转轴402旋转,毂403及翼404旋转。当毂403以及翼404旋转时,产生沿轴向通过翼404的空气的流动。在此,毂403为电动机401的外径以上的大小。具体地说,当设电动机401在与旋转轴402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为C、设毂403的宽度为D时,满足C≤D的关系。由此,能够抑制对通过电动机401的翼404的空气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电动机401中,通过上述的叶片16产生通过电动机401内的空气的流动。也就是说,电动机401能够在通过翼404的空气的流动之外另外产生冷却转子2的空气的流动。这样,能够抑制对通过翼404的空气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转子2的冷却能力。
此外,应用本发明的电动机的产品并不限定于送风装置,也可以搭载在其他产品上。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转子、3定子、4壳体、4a框架、4b框架、5转子铁芯、6旋转轴、7永久磁铁、8端板(第一端板)、9端板(第二端板)、10轴孔、11贯通孔(冷却孔)、12磁铁插入孔、13基部、13a外周部、14孔、15孔(冷却孔)、16叶片(叶片部)、16a端部、16b端部、16c外侧前端部、16d内侧前端部、16e倾斜部、16f曲线部、17基部、18孔、19孔(冷却孔)、20定子铁芯、21绕组、22线圈端部、23线圈端部、24轴承、25轴承、26压缩弹簧、27空间,28空间、29孔、30圆板、31孔、32引导壁(导向部)、33通气口(壳体开口部)、34通气口(壳体开口部)、100电动机、200电动机、300电动机、400送风装置、401电动机、402旋转轴、403毂、404翼。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备:
转子铁芯,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永久磁铁,其插入到形成于所述转子铁芯的磁铁插入孔中;
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
叶片部,其包围所述旋转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的表面,
所述转子具有冷却孔,所述冷却孔在所述第一端板的所述叶片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开口,并贯通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第二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叶片部与所述第一端板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叶片部的外侧的端部位于在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上比所述叶片部的内侧的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磁铁插入孔被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还具备定子,所述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具有定子铁芯和卷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绕组,
所述绕组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向所述旋转轴方向突出的线圈端部,
所述叶片部与所述线圈端部相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还具备收纳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壳体,
所述壳体在比所述线圈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壳体开口部,
所述壳体开口部将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壳体的外侧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还具备覆盖所述叶片部的圆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在所述冷却孔的所述第二端板侧的开口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板延伸的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二端板一体地形成。
10.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CN201780086337.0A 2017-03-21 2017-03-21 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Pending CN1104025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1132 WO2018173104A1 (ja) 2017-03-21 2017-03-21 電動機および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531A true CN110402531A (zh) 2019-11-01

Family

ID=63586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6337.0A Pending CN110402531A (zh) 2017-03-21 2017-03-21 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9194B2 (zh)
JP (1) JP6818869B2 (zh)
CN (1) CN110402531A (zh)
WO (1) WO2018173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88560A (ja) * 2019-05-13 2020-11-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回転電機
IT202000002266A1 (it) * 2020-02-05 2021-08-05 Ferrari Spa Macchina elettrica rotante con rotore alleggerito
DE102021124088A1 (de) 2021-09-17 2023-03-23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Kühlmittelkanälen
FR3128078A1 (fr) 2021-10-12 2023-04-14 Nidec Psa Emotors Flasque pour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376A (ja) * 1995-12-25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全密閉圧縮機用電動機
JP2010252598A (ja) * 2009-04-20 2010-11-0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機
JP2013013229A (ja) * 2011-06-29 2013-01-1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CN203674892U (zh) * 2014-01-24 2014-06-25 浙江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牵引电机风冷结构
CN105122606A (zh) * 2013-04-15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6111866A (ja) * 2014-12-09 2016-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73203A (en) * 1953-08-28 1956-12-0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ynamoelectric machine
BE548544A (zh) * 1955-06-14
GB8603590D0 (en) * 1986-02-13 1986-03-19 Lucas Ind Plc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US5925960A (en) * 1997-07-02 1999-07-20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Electric motor
US6345956B1 (en) * 1998-07-14 2002-02-12 Delta Electronics, Inc. Impeller of a blower having air-guiding ribs with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JP3871816B2 (ja) 1998-09-04 2007-0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IL128085A0 (en) * 1999-01-17 1999-11-30 Nachum Zabar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pump and leaf spring particularly useful therein
JP2000333409A (ja) 1999-05-21 2000-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電動機
JP3449330B2 (ja) * 2000-01-31 2003-09-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715028B2 (ja) 2001-05-14 2011-07-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6800972B2 (en) * 2003-01-29 2004-10-0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Generator and fan
JP2004260902A (ja) * 2003-02-25 2004-09-16 Kokusan Denki Co Ltd 磁石発電機
US6762527B1 (en) * 2003-06-19 2004-07-13 Yea Huey Horng DC brushless motor
KR100854996B1 (ko) * 2005-03-21 2008-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브러시리스 직류 모터
JP4686228B2 (ja) * 2005-03-23 2011-05-25 株式会社東芝 全閉外扇形電動機
EP1722462B1 (de) * 2005-05-10 2008-11-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Maschine
JP2007097387A (ja) * 2005-08-31 2007-04-12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
KR100748538B1 (ko) * 2005-11-30 2007-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기 릴럭턴스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압축기
JP5367258B2 (ja) * 2007-12-27 2013-12-11 東芝産業機器製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09177944A (ja) 2008-01-24 2009-08-06 Calsonic Kansei Corp モータ装置
US20110133577A1 (en) * 2008-08-18 2011-06-09 In Ho Lee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ion device
JP5121635B2 (ja) * 2008-08-28 2013-01-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のレボルバ装置
JP2011254573A (ja) 2010-05-31 2011-12-15 Aisin Seiki Co Ltd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KR101101506B1 (ko) * 2010-06-29 2012-01-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평 진동자
US8362661B2 (en) * 2010-10-06 2013-01-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entilated rotor and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2013124573A (ja) 2011-12-14 2013-06-24 Panasonic Corp レシプロ式密閉型圧縮機
JP5622808B2 (ja) * 2012-07-31 2014-11-1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308317B1 (ko) * 2013-03-19 2013-10-04 장석호 분할 코일체를 갖는 코일판과 분할 자석을 갖는 왕복 이동형 자석판을 이용한 발전겸용 전동장치
JP6023691B2 (ja) * 2013-11-18 2016-11-0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0116178B2 (en) * 2013-12-13 2018-10-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with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having adhesive on one side and cooling channels on the other side
JP6260320B2 (ja) * 2014-02-07 2018-0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
JP6260826B2 (ja) * 2014-06-06 2018-0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A2975155C (en) * 2015-01-28 2022-05-31 Shanghai Shift Electrics Co.,Ltd. Personal cleaning care appliance
CN105529896B (zh) * 2016-02-05 2019-01-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05703596B (zh) * 2016-03-29 2020-05-01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
CN105871165B (zh) * 2016-03-31 2019-10-18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
WO2018061768A1 (ja) * 2016-09-29 2018-04-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圧縮機
US10594191B2 (en) * 2017-03-27 2020-03-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tor endplate for electric machine
JP7116293B2 (ja) * 2017-11-17 2022-08-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携帯機器
US11031834B2 (en) * 2018-04-12 2021-06-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rotor end plate with raised flow features
CN112564541B (zh) * 2020-12-09 2021-09-28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低频运动的电磁摩擦电混合式能量收集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376A (ja) * 1995-12-25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全密閉圧縮機用電動機
JP2010252598A (ja) * 2009-04-20 2010-11-0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機
JP2013013229A (ja) * 2011-06-29 2013-01-1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CN105122606A (zh) * 2013-04-15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203674892U (zh) * 2014-01-24 2014-06-25 浙江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牵引电机风冷结构
JP2016111866A (ja) * 2014-12-09 2016-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9194B2 (en) 2022-11-22
WO2018173104A1 (ja) 2018-09-27
JPWO2018173104A1 (ja) 2019-11-07
US20200321830A1 (en) 2020-10-08
JP6818869B2 (ja)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7258B2 (ja) 回転電機
US5365132A (en) Lamination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th improved cooling capacity
CN110402531A (zh) 电动机及送风装置
KR20180088905A (ko) 모터 회전자 홀더 및 모터
JP6059906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US9755467B2 (en) Open-type induction motor
JP6692494B2 (ja) ロータ、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101714477B1 (ko) 무인항공로봇의 동력원용 유선형 블레이드를 가지는 외전형 모터
JP2010183800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送風機及び圧縮機
WO2021024338A1 (ja)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4682623B (zh) 串激电机
US11009032B2 (en) Centrifugal fan
CN108155756B (zh) 外转型旋转电机
JP2013223291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KR20230038794A (ko) 회전 전기 기기
JP6142592B2 (ja) 回転子および永久磁石電動機
CN112600357A (zh) 一种电机及其电机风冷结构
TWI807730B (zh) 馬達、送風裝置及冷凍裝置
JP7239738B2 (ja) ロータ、電動機、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0308310A (ja) 回転電機
JP3193162U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2009698B2 (en) Rotor, electric moto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1223817A (ja) 回転電機
JP5944346B2 (ja) 回転電機
TW202245386A (zh) 馬達、送風裝置、壓縮裝置及冷凍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