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107A - 放射线照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照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107A
CN110402107A CN201780087464.2A CN201780087464A CN110402107A CN 110402107 A CN110402107 A CN 110402107A CN 201780087464 A CN201780087464 A CN 201780087464A CN 110402107 A CN110402107 A CN 110402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active ray
generating unit
ray generating
switch portion
radi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4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优
中村贤治
川原岬
成行书史
小仓良介
中岛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02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the apparatus being movable or portable, e.g. handheld or mounted on a trolle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GX-RAY TECHNIQUE
    • H05G1/00X-ray apparatus involving X-ray tubes; Circuits therefor
    • H05G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GX-RAY TECHNIQUE
    • H05G1/00X-ray apparatus involving X-ray tubes; Circuits therefor
    • H05G1/08Electrical details
    • H05G1/10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the X-ray tub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GX-RAY TECHNIQUE
    • H05G1/00X-ray apparatus involving X-ray tubes; Circuits therefor
    • H05G1/08Electrical details
    • H05G1/56Switching-on; Switching-of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线照射装置,其具备产生放射线的放射线产生部和控制来自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所述放射线的射出的开关部,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由不同的框体构成,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构成为可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部分面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放射线照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7年2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7-037297号的优先权,并且将其全文通过参照引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公开涉及用于放射线照相的放射线照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便携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提出了各种在家庭或者受灾地区等使用的携带式(便携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
这种便携式放射线照射装置具备用于控制放射线的曝光的曝光开关。通常,曝光开关被构成为与具有放射线产生部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分开的独立的单元,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54178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曝光开关和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通信,并根据曝光开关的按下从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射出放射线的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上所述,将曝光开关设置为与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分开的独立的单元时,不能将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和曝光开关一体传送,因此,可能发生曝光开关被遗忘从而在实际的照相现场无法使用的情况。
另外,在传送放射线照射装置时及在实际的现场设置放射线照射装置时,有可能使曝光开关掉落而损坏。
另外,例如还考虑在放射线照射装置本体上设置钩机构等,将曝光开关挂在该钩机构上并与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一起传送,但是,将曝光开关挂在钩机构上要耗费时间,另外,存在无法挂钩而依然掉落、损坏的风险。另外,根据钩机构的结构,曝光开关以不稳定的状态悬挂在钩机构上,有可能掉落。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与具有放射线产生部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一起一体传送曝光开关,且相对于放射线照射装置主体可以容易地装卸曝光开关的放射线照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提供一种放射线照射装置,其具备:产生放射线的放射线产生部和控制来自放射线产生部的放射线的射出的开关部,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由不同的框体构成,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构成为可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部分面安装和拆卸。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可在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上设置凹部,形成该凹部的面和开关部的框体的一部分面可构成装拆面。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优选开关部的装拆面具有相互正交的两个面。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放射线产生部及开关部的装拆面可采用曲面。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可构成为能够仅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面安装和拆卸。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优选在将开关部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下,开关部的框体的装拆面以外的面与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面构成相同的面。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优选开关部的框体的装拆面以外的面、即正交的至少两个面与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面构成相同的面。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开关部的框体可形成将开关部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后的状态下的长方体的面的一部分或一个角。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可构成为能够通过磁铁安装和拆卸。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可构成为能够通过具有粘接性的部件安装和拆卸。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可构成为能够通过机械结构安装和拆卸。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可具备射出控制部,在将开关部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下,射出控制部停止来自放射线产生部的放射线的射出。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可具备检测部,其检测开关部被安装在放射线产生部。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检测部可设置于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的装拆面上。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中,放射线产生部可具有电池部,在将开关部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下,从开关部到电池部的距离可大于从开关部到放射线产生部的放射线源的距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因为放射线产生部和开关部构成为可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部分面安装和拆卸,所以可与放射线产生部一起一体传送开关部,且相对于放射线产生部可容易地安装和拆卸开关部。另外,因为开关部经由面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所以与悬挂安装于钩机构等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开关部安装成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箭头X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放射线照射装置的侧视外观图。
图3是表示从放射线照射装置的放射线产生部上拆下了装拆部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从放射线产生部上拆下了曝光开关部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及曝光开关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曝光开关部与电池部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抵接部件的配置的图。
图8是表示以各种角度将装拆部安装在放射线产生部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和曝光开关部的其他装拆机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和曝光开关部的其他装拆机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和曝光开关部的其他装拆机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和曝光开关部的其他装拆机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和曝光开关部可仅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面安装和拆卸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和曝光开关部的装拆面是曲面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放射线照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是主要在家庭或受灾地区等使用的便携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从箭头X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侧视外观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具备放射线产生部10、装拆部20和曝光开关部30(相当于本公开的开关部)。
放射线产生部10具备产生放射线的X射线管等放射线源,射出在放射线源中产生的放射线。放射线产生部10具备框体11,在框体11内收容有放射线源等。框体11形成为长方体状,构成为沿放射线的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的长度L1比与第一边正交的第二边的长度L2及第三边的长度L3短。而且,第一边的长度L1、第二边的长度L2以及第三边长度L3的关系优选为L1<L2<L3。另外,第一边的长度L1与第三边的长度L3之比优选为1﹕1~1﹕6,第一边的长度L1与第二边的长度L2之比优选为1﹕1~1﹕6。通过将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长度设为如上所述的比例,可提高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便携性及使用时的可用性。此外,关于第一边的长度L1,优选为80mm以下。
另外,如图2所示,优选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第一边的长度L1与装拆部20的光轴方向的长度L4之比为1﹕1~1﹕4。由此,可使放射线照射装置1小型化,且能够确保放射线产生部10与患者之间的间隔。另外,优选装拆部20的后述的准直部2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L5为放射线照射装置1整体的光轴方向的长度L1+L4的三分之一以下。
如图3所示,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放射线产生部10和装拆部20构成为能够安装和拆卸。而且,如图3所示,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面S1上形成有供在放射线源中产生的放射线射出的矩形的开口12。开口12优选形成于由图1所示的第二边和第三边限定的长方形的中心与开口12的中心一致的位置。此外,开口12的位置也可以不一定是该位置,但优选开口12的中心处于从上述的长方形的中心起半径为60mm的圆的范围内。
而且,在框体11的开口12的周围,形成有可装拆地设置装拆部20的设置部13。在设置部13设置有磁铁,该磁铁的极性与设置于装拆部20的磁铁的极性相反,通过该磁铁的磁力,装拆部20可安装到设置部13并且可从设置部13拆卸。
另外,如图4所示,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上形成有凹部40。凹部40构成为由相互正交的两个面S2、S3形成,曝光开关部30被嵌入由这两个面形成的凹部40内的空间。而且,曝光开关部30具备与放射线产生部10不同的框体31,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构成为可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部分面安装和拆卸。
具体而言,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形成凹部40的两个面S2、S3和曝光开关部30的框体31的相互正交的两个面S4、S5构成装拆面,构成为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可经由各自的装拆面安装和拆卸。
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装拆面和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各自的背侧的内表面附近,分别设置有具有相反的极性的磁铁,通过该磁铁的磁力,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构成为可安装和拆卸。
这样,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构成为可经由各自的框体的一部分面安装和拆卸,所以可与放射线产生部10一起一体传送曝光开关部30,且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容易地将曝光开关部3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和从放射线产生部10拆卸。
另外,因为曝光开关部30经由装拆面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所以与悬挂安装于钩机构等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安装曝光开关部30。
因此,例如在家中的放射线照相等现场,能够与放射线产生部10一体地处理,所以能够改善使用者的工作流程。另外,因为成为仅在进行最后曝光时,从放射线产生部10上拆下的工作流程,所以能够减轻曝光开关部30在设置放射线照射装置1时意外掉落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中,如图1所示,在将曝光开关部3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情况下,曝光开关部30的框体31的上述的装拆面S4、S5以外的面S6、S7、S8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面构成相同的面。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曝光开关部30的框体31的装拆面S4、S5以外的表面、即正交的三个面S6、S7、S8成为与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11的面相同的面。而且,构成为,曝光开关部30的框体31形成将曝光开关部3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状态下的长方体的面的一部分及一个角。
通过这样构成,在将曝光开关部3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情况下,可消除多余的突出等,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
在曝光开关部30设置有按钮32,通过按下该按钮32,从放射线产生部10射出放射线。
图5是表示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内设置有上述的放射线源15、光源16以及反射镜17。反射镜17透过在放射线源15中产生的放射线,并且反射从光源16射出的可见光。光源16由LED(Light EmittingDiode)构成,并射出可见光。如图2所示,光源16相对于反射镜17配置于放射线源15侧的相反侧,且配置于比从放射线源15射出的放射线射出范围靠外侧的位置。
从放射线源15射出并透过反射镜17的放射线和从光源16射出并在反射镜17反射的可见光均从框体11的开口12射出。
在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分别设置有无线通信部18、33。在按下曝光开关部30的按钮32的情况下,从曝光开关部30的无线通信部33朝向放射线产生部10输出无线信号,由放射线产生部10的无线通信部18接收该无线信号。当从曝光开关部30输出的无线信号被无线通信部18接收时,放射线产生部10的射出控制部19控制放射线源15使其射出放射线。
另外,射出控制部19在曝光开关部30被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期间,即使在按下曝光开关部30的按钮32的情况下,也停止来自放射线产生部10的放射线的射出。由此,可具备所谓的联锁功能。即,在曝光开关部30被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状态下能够射出放射线的情况下,存在在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传送中及设置中因失误按压按钮32而导致误曝光的风险。通过具备如上所述的联锁功能,可防止这样的误曝光。
而且,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联锁功能,放射线照射装置1具备检测曝光开关部30被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检测部60。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作为检测部60具备光耦合器。具体而言,在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上设置有发光部61,在与曝光开关部30的上述装拆面对置的放射线产生部10的装拆面上设置有受光部62。而且,从发光部61射出的光由受光部62接收,由此来检测出曝光开关部30被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部60使用光耦合器,但不限于此,可使用其他磁力传感器等接近传感器。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这种非接触的传感器,而是通过设置机械开关来检测曝光开关部30被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
另外,为了防止曝光开关部30的按钮32被误按下,期望如图2所示,构成为,按钮32的上表面32a位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上表面11a的下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使按钮32朝向垂直方向上侧的方式,将曝光开关部3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状态下的垂直方向上侧设为“上”,并将垂直方向下侧设为“下”。
另外,如图6所示,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内设置有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及具有供电电路等的电池部50。为了防止曝光开关部30由于从电池部50的供电电路发出的噪声而误动作,优选曝光开关部30与电池部50的距离尽可能长。具体而言,优选在将曝光开关部3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情况下,从曝光开关部30到电池部50的距离D1比从曝光开关部30到放射线产生部10的放射线源15的距离D2长。此外,放射线源15设置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中心附近。
接着,对装拆部20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装拆部20是准直部21和间隔确保部22一体构成的。即,准直部21和间隔确保部22形成一体构造,构成装拆部20。在准直部21设置有磁铁,该磁铁的极性与设置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设置部13的磁铁的极性相反,如上所述,通过磁铁的磁力,装拆部20可安装在设置部13和从设置部13拆卸。
准直部21控制在放射线产生部10产生的放射线的照射范围。准直部21具备光圈(省略图示),通过变更该光圈的大小,可控制对患者照射的放射线的照射范围。光圈的大小构成为可由用户手动变更。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在准直部21设置有矩形的射出口23,通过了光圈的开口的放射线从射出口23射出。
如图1所示,间隔确保部22具有抵接部件24,当放射线产生部10与被照射放射线的患者(受检体)比预先设定的距离更近时,该抵接部件24与患者抵接。该抵接部件24通过与患者抵接,确保放射线产生部10与患者之间的间隔。
间隔确保部22具备从准直部21的框体的放射线射出侧的面S9沿放射线射出方向延伸的四个圆柱部件25和被连接在两个一组的圆柱部件25的前端部之间的上述的抵接部件24。
如图1所示,四个圆柱部件25形成为其间隔从准直部21的放射线射出侧的面S9朝向患者侧扩大。而且,如图7所示,抵接部件24设置于与如下形成的面相接的位置,即,将放射线产生部10的开口12(参照图3)的边缘与准直部21的光圈为最大时的开口的边缘之间连结而形成的面。通过这样构成,可使由两个抵接部件24的四个端部形成的矩形范围与放射线的照射范围相同,从而可设定为所需的最小尺寸,因此,能够使装拆部20小型化。
另外,如图2所示,圆柱部件25优选构成为被配置于使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11的下表面S11在放射线的光轴方向上延伸的平面P上。由此,在放射线照射装置1被放置于规定平面上时,可通过圆柱部件25的一部分与平面接触来支承放射线照射装置1,从而能够防止放射线照射装置1的跌落。
图8I~IV是表示将装拆部2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四个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为,装拆部20可通过磁铁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和从放射线产生部10拆卸。因此,如图8I~IV所示,构成为,装拆部20可安装成穿过准直部21的光圈的中心,以沿着放射线的光轴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以任意的角度旋转。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将装拆部2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和从放射线产生部10拆卸。另外,通过构成为使准直部21能够旋转,可按照患者的照相部位变更放射线的照射范围,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照射装置1构成为,在将装拆部20安装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情况下,放射线照射装置1整体的重心位置处于放射线产生部10侧。通过这样调整重心位置,可使放射线照射装置1不容易跌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因为将光源16及反射镜17设置在放射线产生部10侧,所以容易调整如上所述的重心位置。
另外,在将装拆部20从放射线产生部10上拆下的情况下,射出控制部19也可以停止来自放射线产生部10的放射线的射出。由此,可具备联锁功能,能够防止来自放射线产生部10的放射线的不经意的射出,以确保安全性。关于装拆部20向放射线产生部10的安装和拆卸,可以通过设置例如光耦合器等光学传感器及磁力传感器等接近传感器来检测,也可以通过设置机械开关来检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可使用磁铁安装和拆卸曝光开关部30和放射线产生部10的结构,但并不限于可装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可通过机械式的机构安装和拆卸的结构。图9~图12是表示可通过机械机构安装和拆卸的结构例的图,是从箭头X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放射线产生部10的图。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如下构成:在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上设置按钮部30a,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装拆面上设置供按钮部30a可装拆地配合的孔部10a,且可通过按钮机构安装和拆卸。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如下构成: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装拆面上形成槽10b,在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上设置与上述槽10b可装拆地配合的凸部30b,且可通过插入机构安装和拆卸。
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如下构成: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面上设置沿箭头方向旋转的锁定部件10c、10d,通过利用锁定部件10c、10d支承曝光开关部30能够安装和拆卸。此外,图11所示的锁定部件10d只是安装面不同,除此以外,与锁定部件10c的结构相同。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如下构成: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装拆面上设置凹陷部10e,在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上设置相对于凹陷部10e的凹部可装拆地配合的凸起部30c,且可通过插入机构安装和拆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可通过磁铁安装和拆卸,但也可以如下构成:可通过在放射线产生部10的装拆面和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上设置具有粘接性的部件来安装和拆卸。作为具有粘接性的部件,可以使用表面紧固件(例如粘扣带(注册商标)),也可以使用具有粘接性的粘接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曝光开关部30嵌入形成于放射线产生部10的框体上的凹部40,但也可以如下构成:不在放射线产生部10形成凹部40,而是如图13所示,放射线产生部10和曝光开关部30可仅经由各自框体的一面安装和拆卸。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曝光开关30相对于放射线产生部10安装和拆卸更容易。
另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放射线产生部10及曝光开关部30的装拆面设为曲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射线产生部10和装拆部20可通过磁铁安装和拆卸,但也可以与曝光开关部30同样地,构成为可通过设置表面紧固件等具有粘接性的部件安装和拆卸,也可以构成为可通过机械机构安装和拆卸。

Claims (15)

1.一种放射线照射装置,其具备:
放射线产生部,其产生放射线;以及
开关部,其控制来自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所述放射线的射出,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由不同的框体构成,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构成为能够通过各自的框体的一部分的面进行装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具有凹部,
形成所述凹部的面和所述开关部的框体的一部分的面构成装拆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部的装拆面具有相互正交的两个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的装拆面是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构成为能够仅通过各自的框体的一个面进行装拆。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开关部安装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下,所述开关部的框体的除所述装拆面以外的面构成为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面成为同一个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部的框体的除所述装拆面以外的面中的、正交的至少两个面构成为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框体面成为同一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部的框体形成将所述开关部安装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后的状态下的长方体的面的一部分或一个角。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构成为能够通过磁铁进行装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构成为能够通过具有粘接性的部件进行装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构成为能够通过机械结构进行装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具备射出控制部,在将所述开关部安装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下,所述射出控制部停止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射出放射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所述开关部被安装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设置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和所述开关部的装拆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照射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产生部具有电池部,
在将所述开关部安装于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情况下,从所述开关部到所述电池部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开关部到所述放射线产生部的放射线源的距离。
CN201780087464.2A 2017-02-28 2017-10-24 放射线照射装置 Pending CN1104021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297 2017-02-28
JP2017037297 2017-02-28
PCT/JP2017/038362 WO2018159011A1 (ja) 2017-02-28 2017-10-24 放射線照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107A true CN110402107A (zh) 2019-11-01

Family

ID=6336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464.2A Pending CN110402107A (zh) 2017-02-28 2017-10-24 放射线照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9888B2 (zh)
JP (1) JP6698936B2 (zh)
CN (1) CN110402107A (zh)
WO (1) WO2018159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7222B2 (ja) * 2019-08-02 2023-0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放射線発生制御装置、放射線発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8287A (en) * 1995-10-10 2000-03-14 Miles; Dale A. Portable X-ray device
JP2001100289A (ja) * 1999-09-30 2001-04-13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2009077742A (ja) * 2007-09-25 2009-04-16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用カセッテ
JP2011030699A (ja) * 2009-07-31 2011-02-17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発生手段用保護カバー
JP2011083649A (ja) * 2011-02-03 2011-04-28 Shimadzu Corp 移動式x線撮影装置
CN103371843A (zh) * 2012-04-19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与放射线有关的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255741A (ja) * 2012-06-14 2013-12-26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装置及びx線撮像装置
CN203662771U (zh) * 2013-11-22 2014-06-25 株式会社东芝 移动型x射线诊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7935A (ja) * 1987-05-21 1988-11-25 Canon Inc カメラ
JP4933702B2 (ja) * 2000-04-06 2012-05-16 エスアイアイ・ナノ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可搬型蛍光x線分析計
JP2004340479A (ja) * 2003-05-15 2004-1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DK2785150T3 (da) * 2004-02-20 2020-06-08 Aribex Inc Håndholdt røntgenindretning
JP4607185B2 (ja) * 2005-09-26 2011-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収納リモコン押釦構造
US7483516B2 (en) * 2006-09-26 2009-01-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X-ray handswitch apparatus and system
JP5171438B2 (ja) * 2008-07-02 2013-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1030686A (ja) * 2009-07-31 2011-02-17 Fujifilm Corp 医療機器の移動装置
JP5443100B2 (ja) 2009-08-25 2014-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方法
US8523433B2 (en) * 2010-05-24 2013-09-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andheld X-ray system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US8678649B2 (en) * 2010-06-25 2014-03-25 Varian Medical Systems, Inc. Conversion of existing portable or mobile analog radiographic apparatus for enabling digital radiographic applications
JP2012073768A (ja) * 2010-09-28 2012-04-12 Fujifilm Corp 電子カセッテ及び電子カセッテシステム
JP5329618B2 (ja) * 2011-08-17 2013-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発生器の操作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2013225380A (ja) * 2012-04-19 2013-10-31 Canon Inc 放射線発生制御装置、制御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50313570A1 (en) * 2012-12-03 2015-11-05 Yonghae Han Operation switch for use on x-ray system, and x-ray system including same
JP6123445B2 (ja) * 2013-04-11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移動型x線撮影装置
JP6127850B2 (ja) 2013-09-13 2017-05-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可搬型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2017006345A (ja) * 2015-06-22 2017-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型x線撮影装置
JP6723732B2 (ja) * 2015-11-28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制御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8287A (en) * 1995-10-10 2000-03-14 Miles; Dale A. Portable X-ray device
JP2001100289A (ja) * 1999-09-30 2001-04-13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2009077742A (ja) * 2007-09-25 2009-04-16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用カセッテ
JP2011030699A (ja) * 2009-07-31 2011-02-17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発生手段用保護カバー
JP2011083649A (ja) * 2011-02-03 2011-04-28 Shimadzu Corp 移動式x線撮影装置
CN103371843A (zh) * 2012-04-19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与放射线有关的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255741A (ja) * 2012-06-14 2013-12-26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装置及びx線撮像装置
CN203662771U (zh) * 2013-11-22 2014-06-25 株式会社东芝 移动型x射线诊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80671A1 (en) 2019-12-19
JPWO2018159011A1 (ja) 2019-07-11
WO2018159011A1 (ja) 2018-09-07
JP6698936B2 (ja) 2020-05-27
US10939888B2 (en)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08755B2 (en) Room deconta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381834A (zh) 放射线照射装置
JP5860946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5544147B2 (ja) 可搬型ディジタル画像検出器配置装置
ES2316106T3 (es) Bomba de alimentacion enteral y sistema de alimentacion para la misma.
JP6472774B2 (ja) 作動していない取り外し式充電装置の検出及び通知
US10340053B2 (en) Radiation-irradiation device
JP6402417B2 (ja) 医療用撮影システム
CN105188551A (zh) 成像系统和方法
CN110402107A (zh) 放射线照射装置
JP2016187380A (ja) 撮影台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39394B1 (ko) 이동형 엑스선 촬영장치용 레이저 지시장치
CN209543035U (zh) 亮度检测装置、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EP3053524A1 (en) X-ray targeting device
JP6869964B2 (ja) 無線により放射線を放射する無線放射装置の状態を知らせるシグナリング装置
CN214933184U (zh) 药物传送机构与药柜
WO2023040634A1 (zh) 头戴式设备
CN218996133U (zh) 一种独立应用的火焰探测报警单元
KR101871981B1 (ko) 엑스레이 제너레이터용 고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엑스레이 제너레이터 시스템
JP2009291277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2021069809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0271248A (ja) X線撮影装置
JP2018023557A (ja) 滴下報知システム
JP2010169757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