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800B - 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800B
CN110392800B CN201880018895.8A CN201880018895A CN110392800B CN 110392800 B CN110392800 B CN 110392800B CN 201880018895 A CN201880018895 A CN 201880018895A CN 110392800 B CN110392800 B CN 110392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main body
negative pressur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8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800A (zh
Inventor
青木和弘
小幡浩
小林达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tz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itz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469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467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530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92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itz Corp filed Critical Kitz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9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28Odour seals
    • E03C1/294Odour seals with provisions against loss of water lock
    • E03C1/295Odour seals with provisions against loss of water lock using air-suppl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16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pivoted closure-members
    • F16K1/18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pivoted closure-members with pivoted discs or flaps
    • F16K1/22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pivoted closure-members with pivoted discs or flaps with axis of rotation crossing the valve member, e.g. butterfl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3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a hinged closure member or with a pivoted closur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4/00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 F16K24/06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for aerating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前述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防止向管径方向的大型化而设置成与通气管大致相同的配管空间,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发挥高密封性的同时维持闭阀状态,在负压发生时,在将通气阻力抑制为较小且将通气量确保为较大的状态下,阀体以较高的应答性动作,抑制振荡现象且切实地消除负压。设置成借助经由旋转轴(24)转动自如地内置于筒主体(20)内的圆板状阀体(23)来自由地开闭阀。圆板状阀体(23)在筒主体(20)内的负压时产生经由旋转轴(24)沿开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能够从外部抽吸大气。筒主体(20)内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构成为产生经由旋转轴(24)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呈闭阀状态。

Description

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于排水设备来消除在排水管内产生的负压的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个人住宅、集体住宅等建筑物的排水设备中,为了消除排水管内的负压,保护排水器具的回水弯封水并且顺畅地进行排水,一般已知使用通气阀的排水管系统。
作为这种排水管系统中使用的通气阀,例如公开有专利文献1的安全阀。在该阀中,设置成如下构造:在与通气管连接的壳内的内室设置同心状的两个阀座,在套筒(ハブ)安装有环状密封部件的阀体相对于该阀座升降,两个阀座之间的吸气用流路借助环状密封部件能够开闭。
在阀的动作时中,通常阀体由于自重落座于阀座而保持通气管的闭状态。另一方面,在排水管内产生负压时,由于与大气的压力差,阀体抵抗自重而从阀座抬起,大气经由呈开阀状态的通气阀进入排水管内,由此,负压被减轻。
专利文献2的吸气排气阀构成为,在设置于通气用立起管的上端的盖承接框内设置有吸气阀口,吸气阀体设置成相对于该吸气阀口经由由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在被沿闭阀方向弹性施力的状态下能够移动。
该吸气排气阀中,通常吸气阀体由于弹簧的弹性力向其施力方向移动而落座于吸气阀口来保持闭阀状态。另一方面,产生向排水管路内的负压时,吸气阀体通过向抵抗弹簧的弹性作用力的方向移动来进行通气。
进而,也提出了采用利用阀体的自重而呈开阀状态的构造并且利用压缩弹簧的弹性力而呈闭阀状态的通气阀、或将拉伸弹簧作为弹簧利用的构造的通气阀。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通气装置中,在通气管的内部设置夹于内侧环状阀座部和外侧环状阀座部之间的空气导入部,具有能够落座于该空气导入部的倾斜阀座面的阀座垫圈的阀体被设置成经由轴承部通过悬臂支承而能够转动。
该通气装置的情况下,通常阀体由于自重而以轴承部为中心旋转来落座于阀座而呈闭阀状态。另一方面,若排水管呈负压,则由于差压,阀体以轴承部为中心旋转而呈开阀状态,负压被减轻。
在专利文献4的通气阀中,在形成有连接于排水管的连接口和外气导入用的通气口的主体、能够借助排水管内的负压将通气口开闭的阀体,具备一对磁铁与磁铁、或磁铁与磁性体,设置成阀体由于它们的磁力反弹而将通气口封闭。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公平1-37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 日本特开2001-140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 : 日本特许第3490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 : 日本特许第5054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通气阀的情况下,在比通气管扩径(外径)侧配置有吸气用流路,所以在通气管的配管空间以上需要该通气阀的设置空间。与此相对,在将通气阀的外径设置成与通气管直径相同的情况下,阀口径变小,所以有发生通气量不足的可能。
并且,该通气阀是开阀时的通气路径弯曲成以阀体的阀座位置为边界折返的大致U字形的构造,与笔直形状的通气路径比较通气阻力变大,由此在实现通气阀的紧凑化的情况下,容易变得通气量不足。假如,将吸气用流路向扩径侧扩展来设置成确保通气量的形状的情况下,通气阀整体在管径方向上更加大型化。这样,在该构造的通气阀中,难以抑制成与通气管相同或其以下的管径尺寸且充分确保吸气用流路来顺畅地减轻负压。
进而,由于是设置于阀体上部的阀室呈负压状态后开始开阀动作的构造,所以有相对于负压的产生的应答性变差的可能。
并且,由于是阀体由于自重而呈闭阀状态的构造,所以闭阀力、即沿闭阀方向作用的力依赖阀体的自重,与阀开度无关地,闭阀力的大小为恒定值,相对于负压的应答的调整变难。
即,负压发生时,阀体上升来进行通气,由较少的阀体的提升量确保相当于阀口径面积的圆筒状的通气面积来缓和负压。在负压的缓和过程中,阀体欲沿闭阀方向下降,但排水管内的排水的流下根据卫生间、洗面台等排水器具的使用状况而暂时继续,并且其流动不限于恒定,所以负压变化的同时衰减。借助该负压将阀体抬起的力、即开阀力比基于阀体的自重的闭阀力大的情况下,阀体抵抗该闭阀力再次上升。这样,仅由于阀体的自重进行闭阀动作的通气阀的情况下,在开阀状态下仅基于自重的恒定的闭阀力作用,所以负压变化时,由于该变化的负压,阀体难以保持恒定的开口状态。
结果,由于微小的负压变化而阀体重复上升(开阀动作)和下降(闭阀动作),由此,容易产生阀体频繁抵接于阀座的所谓的振荡现象。并且,由于排水管内的压力变动,阀开度容易变动,开阀时的升降方向的力的平衡急剧崩溃而作用朝向闭阀方向的力,由于阀体的自重,也有闭阀动作的趋势变强的情况。
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压缩弹簧被装配于阀体的构造的情况下,全闭时,除了阀体的自重还施加压缩弹簧的弹性力,由此,闭阀力变得更大。由此,负压发生时,随着阀开度变大,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也呈比例地变大,闭阀力呈比例地增加。结果,从中间开度或全开时至将负压完全消除前阀体容易轻易地关闭,该闭阀动作的趋势由于压缩弹簧而变强,相对于负压发生的应答性变差。
特别地,若排水管内的负压为极微小的负压则阀体动作不稳定,频繁地重复开闭动作,由此,振荡现象容易产生。这在使用拉伸弹簧的通气阀的情况下也相同,在使用这些弹簧的通气阀中产生振荡现象的情况下,有由于阀体的激烈的振动而引起较大噪音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该情况,也有需要弹簧常数的细微调整、设置制动构造的情况。
在这些通气阀中,吸气阀体在吸气阀口内的通气路径沿开闭方向移动,所以由于位于该通气路径的吸气阀体,通气阻力变大,在实现通气阀的紧凑化的情况下,也有开阀时的通气量不足的可能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通气装置中,悬臂式的轴承部从通气管向扩径侧突出所以难以紧凑化,需要通气管以上的径向的设置空间。在该通气装置的动作时,由于是不仅通气管而且阀体的上方的阀室也呈负压时才开始通气的构造,所以在负压发生时的通气应答性上有问题。进而,在内侧环状阀座部和外侧环状阀座部之间设置有作为大气的进入口的空气导入部,所以有通气时的通气量不足的可能。
开阀时的通气路径经由内侧环状阀座部和外侧圆弧阀座部之间并且弯曲成以阀座位置为边界折返的大致U字形,所以通气阻力较大,为了实现通气阀的紧凑化容易变为通气量不足。
进而,闭阀力是基于阀体的自重、距阀体重心的旋转轴的距离的旋转力矩,该闭阀力随着阀体的开度变大而减少,在全闭时变为最大。由此,从中间开度或全开的状态消除负压时,阀体容易加速关闭,也容易产生振荡。
该情况下,例如,若阀开度变大至阀体的角度全开附近,则负压消除时的闭阀工作困难,例如,在超过阀体开度70%的阀开度下,伴随负压减少的快速的闭阀工作较困难。这样,全开状态的阀体为阻碍负压减少的构造,所以新产生为了确保通气量而将通气口径设定为大径的需要,也导致整体大型化。
另一方面,旋转力矩最大的闭阀状态下,即使产生微小的负压也需要进行开阀动作,所以由于该负压的变化而容易产生振荡。此时,即使在阀主体安装重量调整件,也难以防止阀微开时的振荡现象。
在专利文献4的通气阀的情况下,需要调节磁铁彼此的间隔,相对于负压将阀体的应答性调整成适当的状态。该情况下,需要使螺纹连接于主体的盖体旋转来将装配于主体侧的磁铁和装配于盖体侧的磁铁的间隔微调整,所以花费工夫,在磁连接的彼此的间隔不适当的情况下,有产生振荡现象的可能性。需要多个磁铁,所以零件个数增加,为了安装磁铁也使内部构造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前述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借助简单的结构防止向管径方向的大型化而能够设置成与通气管大致相同的配管空间,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发挥高密封性的同时维持闭阀状态,在负压发生时,将通气阻力抑制为较小,且确保通气量较大,且借助较高的应答性使阀体动作来将负压切实地消除,相对于负压的变化也将阀体维持成稳定状态来抑制振荡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通气阀具有被设置于筒主体内的双重偏心构造的偏心轴、以该偏心轴为交界具有大受压面和小受压面的受压面积的圆板状阀体、设置于小受压面侧的配重部,构成为,由于该配重部,前述小受压面侧的阀体重量比前述大受压面侧重,前述圆板状阀体沿闭阀方向旋转,前述筒主体内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使装配于前述筒主体的内周面的阀座面和设置于前述圆板状阀体的外周边缘的阀座抵接面接触来保持闭阀状态,并且,前述圆板状阀体构成为,在前述筒主体内的负压时,产生经由前述偏心轴沿开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能够从外部抽吸大气,前述筒主体内为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产生经由前述偏心轴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呈闭阀状态。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偏心轴通过改变偏心距离来适当设定偏心量,能够调整通气阀功能。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在偏心轴处设置配重部,借助该配重部,设置成小受压面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侧重。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适当地设定配重部的重量和位置,能够调整通气功能。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装配于筒主体的内周面的阀座面为缩径状的锥面或R曲面,圆板状阀体的阀座抵接面为球面,阀座面和圆板状阀体设置成通过线抵接能够接触的状态。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外部排水管连接用的排水管插入口被设置于筒主体,该排水管插入口被透明或半透明地形成,设置成能够观察确认与外部排水管的粘接状态。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在通气阀中,偏心轴被设置于筒主体的内周附近位置,圆板状阀体被设置成经由设置于该偏心轴的臂部件开闭自如。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通气阀用的旋转阀体具有沿开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和沿闭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并且借助旋转阀体将流路开闭,其特征在于,将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从阀开度全闭至阀开度全开之间,由此抑制旋转阀体和阀座的振荡现象。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将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阀开度5%至50%之间。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旋转阀体的旋转中心为被双重偏心的双重偏心构造。
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将支承旋转阀体的阀体支承部相对于旋转阀体的偏心率设为大致40%以上。
技术方案12的发明是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旋转阀体配置于由于盘主体的自重而开阀的位置,由于与设置于盘主体的配重部的平衡而呈闭阀状态。
技术方案13的发明是一种排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通气阀被装配于伸顶通气管或溢流沿下部。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通过由转动自如地内置于筒主体内的圆板状阀体来设置成开闭阀自如,能够由简单的结构设计,在对于排水管系统的通气管安装时防止向通气管的管径方向的大型化,在与通气管大致相同的狭窄的配管空间实现节省空间且能够设置。构成为,筒主体内的压力在大气压时或筒主体内产生正压时,在圆板状阀体产生经由偏心轴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由此,发挥高密封性的同时维持闭阀状态。另一方面,在筒主体内产生负压时,在圆板状阀体产生经由偏心轴沿开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由于该圆板状阀体的形状抑制通气阻力且将通气量确保为较大,以高的应答性动作而呈开阀状态,由此抑制振荡现象,且从外部抽吸充分的大气来将负压切实地消除。并且,阀的开闭时将阀体侧的密封面和阀座侧的密封面的滑动范围抑制成极较少,阀体密封面从阀座密封面侧离开时,没有与阀体密封面接触的部分,所以抑制阀体开闭时的阀体密封面和阀座密封面侧的接触阻力,通过基于低转矩的顺畅的开闭动作,顺畅地进行打开动作而切实地消除负压,且在大气压时或正压发生时顺畅且迅速地动作至闭阀状态来发挥密封性,也能够防止排水时的噪声、臭气向外部的泄漏。进而,相对于偏心轴使小受压面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侧大来保持圆板状阀体的闭阀状态,由此,维持大气压时或正压时的闭阀状态,在极微小的压力变动产生的情况下,使相对于开阀转矩的基于阀体重量的闭方向转矩的特性变大,防止振荡现象的发生,能够维持稳定的闭阀状态,在负压发生时通过稳定的开阀动作消除负压,在负压的消除后切实地使其动作至闭阀状态来保持该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通过改变被双重偏心的偏心轴的口径中心轴方向和半径方向的偏心距离,能够将偏心量适当设定来调整通气阀的开闭动作・固封功能。该情况下,借助距口径中心的偏心量的调节,总是防止阀体密封面向阀座侧的接触,从开阀至闭阀动作的滑动阻力变少,借助基于由于圆板状阀体向开方向的动作中的管内空气压的差产生的非平衡的转矩的闭方向的力矩的作用,防止打开动作不稳定的现象。通过距密封面的偏心量的调节,防止直至刚闭阀之前的圆板状阀体和阀座侧的滑动,能够切实地动作至闭阀状态来密封。由于这些,与通气管的口径、产生于该内部的负压的大小对应地使圆板状阀体的应答性提高,消除基于负压的通气障害。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借助配重部使小受压面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侧重,由此,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使圆板状阀体沿闭方向动作,发挥闭阀时的密封性。并且,调节配重部的重量,能够最佳地设定随着圆板状阀体的转动的重心移动,由此,能够在将在圆板状阀体产生的大气压时或正压时的非平衡转矩、负压时的非平衡转矩与筒主体内的压力的变动对应地提高应答性的状态下,使圆板状阀体切实地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能够更换配重部,适当地设定作为该配重部的质量的重量和其位置而能够调整通气功能,由此,预先设定的负压的产生时切实地产生非平衡转矩,使圆板状阀体动作,由此能够消除负压,在设置前或设置后的任一情况下,均能够借助配重部将与负压相对的应答性微调整来消除负压。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将筒主体的阀座面设为缩径状的锥面,将圆板状阀体的阀座抵接面设为在与阀座面的中心大致相同的轴上具有中心的球面,将密封部设置成能够通过线抵接接触,由此在至刚闭阀之前防止阀座面和阀座抵接面的干涉,能够使从闭阀状态至开阀状态的圆板状阀体的动作顺畅。闭阀时,通过阀座面和阀座抵接面的线接触,提高密封性,同时能够维持闭阀状态。通过基于该线抵接的接触,即使由于组装误差等阀座和圆板状阀体稍微偏离,圆板状阀体也被相对于阀座调心,能够确保阀座面和阀座抵接面的环状的密封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筒主体设置外部排水管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排水管插入口,能够穿过该排水管插入口观察确认与外部排水管的粘接状态,由此,将外部排水管的插入状态观察确认,防止圆板状阀体、旋转轴的倾斜,能够相对于外部排水管根据正确的安装状态连接。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通过设置成从设置于筒主体的内周附近的偏心轴经由臂部件设置有圆板状阀体的结构,能够极力抑制偏心轴向阀主体内的通气流路露出,抑制向偏心轴的通气阻力,提高应答性,并且在大气压时或正压发生时,产生闭阀方向的非平衡转矩,发挥高密封性,维持闭阀状态,另一方面,在负压的发生时,产生开阀方向的非平衡转矩使其工作成开阀状态来消除负压。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阀主体内设置止动件密封圈,由此,能够使闭阀时的圆板状阀体与该止动件密封圈抵接来使动作停止,防止圆板状阀体的超程,同时能够呈闭阀密封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内部产生负压,借助旋转阀体将流路开闭来消除负压。此时,将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从阀开度全闭至全开之间,由此,阀体欲维持该中间开度的状态,在负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稳定状态下动作。由此,提供新的通气阀,其在包括阀微开时的阀体动作时,抑制基于该旋转阀体的微小的开闭动作的重复的振荡现象,并且能够切实地消除负压。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将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从阀开度5%至50%之间,由此,能够将旋转阀体切实地恢复至闭阀状态,并且能够在中间开度将旋转阀体的闭阀力设定成最大。旋转阀体若为全闭位置附近的微开度区域,则负压变动时也维持该旋转阀体的平衡状态地防止落座,防止振荡现象。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将旋转阀体的开闭动作时的阀体密封侧和阀座密封侧的滑动范围抑制为极少,使它们的接触阻力下降,防止摩耗,并且能够以低转矩顺畅地使旋转阀体开闭动作,在闭阀时发挥较高的密封性。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能够将相对于阀体支承部的盘主体的闭阀侧的重量和开阀侧的重量功能性地分离,经由相对于阀体支承部的旋转阀体的偏心率,通常将闭阀状态切实地维持,在产生压力变动时,也使相对于开阀转矩的阀体重量的闭方向转矩的特性变大,阻止振荡现象的发生而能够维持稳定的闭阀状态。在负压发生时,旋转阀体经由阀体支承部防止基于非平衡转矩的闭阀动作而顺畅地进行开阀动作来消除负压,在负压消除后,旋转阀体缓慢地动作而恢复至闭阀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通常,借助与配重部的平衡,对旋转阀体施加闭阀方向的力,以稳定状态维持闭阀状态。在负压发生时,开阀方向的力施加于旋转阀体,由此,抵抗配重部的重量,旋转阀体顺畅地开阀动作,与压力变动对应地发挥较高的应答性并且进行开闭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发明,能够将装配于在个人住宅、集体住宅配管的排水设备的伸顶通气管而由排水器具构成的排水横支管、排水立管内部的负压向大气中释放,或能够装配于排水器具的溢流沿下部而消除在个别的排水器具内产生的负压,所以能够在在个人住宅、集体住宅配管的各种各样的构造的排水设备的优选的位置配置来防止臭气泄漏且抑制排水声,同时能够顺畅地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通气阀的闭阀状态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通气阀的分离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圆板状阀体和阀座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5是圆板状阀体的概略示意图。
图6是表示排水管系统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2实施方式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通气阀的开阀状态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卸下图7的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图7的通气阀的分离立体图。
图11是图7的通气阀的示意图。
图12是图7的通气阀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比较例的通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阀开度和闭阀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15(a)是表示阀开度和闭阀力的关系的其他图表。(b)是表示从负压发生至负压消除时的负压的大小的变动的图表。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3实施方式的中央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2的通气阀的开阀状态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8是表示通气阀的第4实施方式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通气阀的开阀状态的中央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在图1~图3中,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1实施方式。通气阀(以下称作阀主体1)被设置于图6所示的排水管系统(以下称作系统主体2)。
在图6中,系统主体2例如设置于个人住宅、集体住宅的外壁5和内壁6之间,阀主体1被设置成,通过装配于从排水管3伸长至比顶棚7低的位置的伸顶通气管4或排水设备的溢流沿(あふれ縁)下部,能够经由该系统主体2消除在排水管3内产生的负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描述将阀主体1设置于系统主体2的伸顶通气管4的例子。
伸顶通气管4设置成向排水管3的排水立管(排水立て管)3a的上方延伸地设置,阀主体1连接于该伸顶通气管4的末端侧。在比排水立管3a的伸顶通气管4低的位置,排水横支管3b被分岔地设置,在该排水横支管3b的一次侧设置排水设备8。在内壁6的适当位置设置检查口6a,在该检查口6a安装有剖面线所示的装卸自如且能够使外气进入外壁5和内壁6之间的空间的屏蔽部件9。通过将屏蔽部件9从检查口6a卸下,能够从该检查口6a进行阀主体1的检查、更换。阀主体1与伸顶通气管4大致同径,所以若相对于已设置的排水管3、通气管4追加加工则能够设置,能够安装于现有住宅的外壁5和内壁6之间。
阀主体1具有阀单元10、主体11、帽12,例如,与尺寸40A的口径对应地设置,借助由空气构成的流体动作。
阀主体1的阀单元10具备筒主体20、座21、座保持件22、圆板状阀体23、旋转轴(铰链)24,它们被设置成一体化的单元构造,发挥消除排水管3内的负压的通气阀功能。
阀单元10的筒主体20例如由ABS树脂等树脂材料设置,能够内插于主体11的被装配位置的通气流路30由笔直状的大致圆筒状的筒体构成。在图3中,在筒主体20的外筒部位贯通形成旋转轴24安装用的两个安装孔31、31。安装孔31基于处于从筒主体20的口径的中心P1偏离的位置(偏心的位置)且从圆板状阀体23的后述的阀体密封面41(的密封中心面)偏离的位置(偏心的位置)的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设定。
另一方面,在筒主体20的外周上部,用于将座保持件22卡合固定的凸部33在其周向上被断续地形成。
在筒主体20的上表面能够载置环状的阀座即座21,该座21被装配于座保持件22的内周。座21例如由EPDM等橡胶材料形成,作为该座21的阀座密封面的阀座面35设为缩径状的圆锥状即锥面或R曲面,在本例中由图4(b)所示的锥面形成。阀座面35所成的图中未示出的圆锥的顶点设置成位于图2的筒主体20的口径的轴心上。
也可以在座21的上下表面或上下表面的某一方的任意的位置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环状凹部。这样设置环状凹部的情况下,使座21的阀座面35侧的可挠性提高,在圆板状阀体23的闭阀时,使阀座面35侧沿盘主体40的阀座抵接面41变形,能够使这些阀座面35和阀座抵接面41遍及圆周地抵接来使固封性提高。环状凹部能够设置成任意的形状。
在图1~图3中,座保持件22由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在其上部,用于保持座21的内周凸边部36向内周方向突设形成,另一方面,在下部,用于将在配置于后述的主体11之间的垫圈37推压的外周凸边部38被向外周方向突设形成。在座保持件22的中间位置,筒主体20的凸部33能够卡合的凹部39在与凸部33对应的位置断续地形成。
座保持件22在内周凸边部36被载置于座21、外周凸边部38被载置于在主体11上被载置的垫圈37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装配于筒主体20和后述的帽12之间,在与筒主体20之间被卡合固定,由此呈座21的口径中心方向的位置被确定的状态。座21的外周抵接于座保持件22的内周,由此,座21的径向的位置被确定,该状态下座21被夹持于筒主体20和座保持件22之间而被固定。
圆板状阀体23经由旋转轴24安装于筒主体20内,借助该圆板状阀体23,阀单元10被阀开闭自如地设置。圆板状阀体23具有圆板状的盘主体40、柱状的阀体支承部32,被经由旋转轴24转动自如地装配于筒主体20。
图4(a)所示的盘主体40由例如ABS树脂等树脂材料设置,具有与座21抵接的阀体密封面即阀座抵接面41,该阀座抵接面41由图4(b)所示的半径R的球面(构成球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大致R形的面)形成。通过设置该形状,前述的阀座面35和圆板状阀体23被设定成,得到闭阀时通过线抵接而能够接触的密封状态。阀座抵接面(球面)41被设置成其中心位于筒主体20的口径中心轴上。
这里,线抵接(也称作切线接触)状态是指,在本例中与面抵接相比闭阀时的座21和圆板状阀体23的环状密封的宽度较窄的密封状态。该情况下,线抵接除了线接触以外还包括在宽度极窄的区域面抵接的情况。
图中虽未示出,但阀座抵接面41为了防止闭阀时向座21的固接,其密封部位形成为平面。进而,用于在该平面的凹座部储存油或用作防止向闭阀时的座21的固接,也可以在圆板状阀体23或座21的某一方侧进行缎面加工。
阀座抵接面41不限于平面,也可以是适度地使其表面粗糙地进行加工。该情况下和在阀座抵接面41涂覆油等油分的情况下均能够防止阀座抵接面41和座21的固接且确保密封性。
为了提高阀座抵接面41侧的可挠性,例如,也可以是,将阀座抵接面41侧用与盘主体不同的材料形成或进行在阀座抵接面41侧进行层叠加工等的各种的加工。该情况下,在圆板状阀体23的闭阀时能够使阀座抵接面41侧变形成沿着座21的阀座面35变形,使这些阀座面35和阀座抵接面41遍及圆周地抵接来使固封性提高。
另外,在提高阀座抵接面41侧的可挠性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座21而在座保持件22直接设置阀座面35。
阀体支承部32与盘主体40一体成形,被在从该盘主体40的阀座抵接面(阀体密封面)41以偏心距离D1偏心的位置垂直地设置。阀体支承部32的末端形成为开尾形状,设置成在后述的旋转轴24能够通过按扣嵌合来安装。这样,阀体支承部32从筒主体20的口径(阀口径)的中心P1偏心,由此,如图5的示意图所示,圆板状阀体23的受压面积以旋转轴24的中心的轴心为交界而由大受压面42和小受压面43构成。大受压面42的面积A和小受压面43的面积B的面积比与设定作为通气阀的通气性能时等对应地适当设定。
在图1~图3中,旋转轴24与盘主体40一体形成或形成于阀体,以盘主体40相对于筒主体20转动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本例中,旋转轴24由不锈钢材料等金属材料形成为与盘主体40分体的大致圆柱状,其外周面被插入筒主体20的安装孔31、31,盘主体40被安装于该旋转轴24。由此,盘主体40能够经由旋转轴24转动。
除此以外,虽图中未示出,但例如旋转轴24中空圆筒状地与盘主体40一体地中空圆筒状地形成,另一方面,在筒主体20的安装孔31、31处设置成架设不锈钢材料等金属材料的支承轴,将该支承轴插入盘主体40的中空圆筒部,也能够经由支承轴将盘主体40能够转动地装配于筒主体20。该情况下,使用支承轴,由此,该支承轴和中空圆筒部的接触面变小,盘主体40转动时的滑动阻力被抑制成较低。
旋转轴24的中心为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前述阀体支承部32如上所述地经由安装孔31被装配,由此,处于从筒主体20的口径的中心P1偏心且从圆板状阀体23的阀体密封面41(的密封中心面)偏心的位置。这样,旋转轴24设置成借助双重偏心的中心P3作为双重偏心构造的偏心轴而能够转动。
经由上述旋转轴24,圆板状阀体23被转动自如地内置于筒主体20内。由此,圆板状阀体23能够在筒主体20内的负压时产生经由旋转轴24沿开阀方向旋转的第1非平衡转矩而从外部抽吸大气。
另一方面,筒主体20构成为,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产生经由旋转轴24沿闭阀方向旋转的第2非平衡转矩而呈闭阀状态。这里,大气压时是指,在筒主体20内不产生预先设定的值(例如30Pa)以上的负压,圆板状阀体23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差压几乎不存在,或是几乎无需通气的压力差的状态,正压时、负压时分别是指,对筒主体20施加正压的状态、施加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负压的状态。因此,大气压是包括微小的负压、例如低于预先设定的值(30Pa)的负压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非平衡转矩(或非平衡旋转力矩)是指,基于在阀体的内外产生的差压的向开方向的旋转力、基于阀体的内外的差压消除时的向闭方向的旋转力。
分别改变图2所示的从偏心轴(旋转轴)24的筒主体20的口径的中心P1至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的偏心距离D1、从圆板状阀体23的阀座抵接面41和座21的密封的中心(阀体密封面的中心)P2至阀体支承部的中心P3的偏心距离D2,由此,能够将从圆板状阀体23的密封位置(阀座抵接面41和阀座面35的抵接位置)双重偏心的偏心量任意地设定,通过预先设定这些双重的偏心量,能够设置调整开闭动作・固封功能的通气阀。
在旋转轴24设置配重部50,借助该配重部50,相对于旋转轴24,盘主体40的小受压面43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42侧的阀体重量重。由此,圆板状阀体23以旋转轴24为中心,在从全闭位置至大致90度开阀位置的范围中沿欲闭阀的方向旋转,圆板状阀体23的闭阀状态被保持。这样,相对于旋转轴24,使小受压面43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42侧重,由此辅助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能够促进向闭方向的动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部50由配重主体51、铰链内插配重52、52的三个零件构成。配重主体51沿与阀体支承部32的固定方向正交的方向装配,铰链内插配重52分别从旋转轴24的左右侧插入其内侧。此时,配重主体51、铰链内插配重52经由旋转轴24被铆钉53固定而分别与旋转轴24一体化。
配重部50能够分别适当地设定上述配重主体51、铰链内插配重52的重量和其装配位置,通过它们的设定,调整相对于负压的大小等的向开阀方向、闭阀方向的非平衡转矩,能够调整其通气功能。
在本例中,配重主体5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但也可以设置成圆筒状或其以外的形状。由此,与大致长方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开阀时的通气阻力。
将配重部50借助配重主体51、铰链内插配重52设置,但也可以借助它们以外的零件设置配重部,进而,相对于偏心轴,使小受压面43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42侧重,例如,若使小受压面43侧的圆板状阀体23的厚度变厚,则也能够省略配重部。该情况下,设置成小受压面43比大受压面42侧重的盘主体40的形状即可。
这里,更加详细地说明本例的阀单元10的偏心阀构造。
在图2中,若将圆板状阀体23设为偏心构造,则在盘主体40上,伴随小受压面43和大受压面42的自重差的旋转力矩(旋转转矩)α欲向箭头的方向、即开阀方向作用。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将配重部50配置于圆板状阀体23,由此,在盘主体40上,基于该配重部50的重量的旋转力矩(旋转转矩)β欲向箭头的方向、即闭阀方向作用。
施加这些旋转力矩α、β的圆板状阀体23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即不施加负压的状态下,需要维持闭阀状态,所以需要呈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β超过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α的旋转力矩β>旋转力矩α的关系。以满足该关系的方式设定偏心距离D1、D2的偏心量、配重部50的重量等。
此时,考虑旋转轴24的摩擦阻力、构成阀单元10的各零件的尺寸公差等,将旋转力矩β稍大地设定,由此,希望将圆板状阀体23和座21的密封性切实地维持。
进而,即使在伸顶通气管4内产生作为误差的较少的负压也不会立刻进行开阀动作,例如以在30Pa以上的负压产生时才进行开阀动作的方式设定旋转力矩β。
此外,将面积比设定成阀体支承部32相对于前述圆板状阀体23的偏心率(从筒主体20的口径的中心P1至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的偏心距离(偏心量)D1/圆板状阀体23的半径r)为40%左右。这是为了,在负压的开阀方向旋转时,不施加基于后述的第3非平衡转矩的朝向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γ。
该理由如下所述。例如,在非压缩性流体即水在流路内流动的一般的蝶形阀体中,已知即使将偏心率设定为30%左右,在由于节流孔侧产生的负压而向开阀方向的动作中的基于由于阀体的节流孔侧和喷嘴侧的流体差而产生的非平衡的转矩的闭方向的力矩,即由于流体的流动而作用向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流动的流体是压缩性流体即气体,其压力为消除排水管3内的负压而保护排水器具的回水弯封水的程度的30~50Pa。这样,考虑到在阀主体1内流动的气体是压缩性的且与水相比压力较低,由此在大受压面侧产生的负压对圆板状阀体23施加的影响也较大。
并且,由于是压力低的大气压和负压的差而产生的微压,所以基于以阀体支承部141为边界而对大受压面侧及小受压面侧施加的微压的闭阀力矩容易变动,对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动作施加的影响也变大。
由于这些设置,与流体为水的情况相比有富余,也考虑到旋转阀体121相对于阀主体100的组装误差、由阀体支承部141的形状产生的影响等,考虑富余地设为约40%的偏心率,减少由流体的流动引起的第3非平衡转矩,借助后述第1、第2非平衡转矩,旋转阀体121能够在开闭方向上切实地工作。
在图5中,如上所述,将偏心率设定为40%的情况下,大受压面42的受压面积A和小受压面43的受压面积B的受压面积比为,受压面积A:受压面积B=约3:1。
另一方面,在图1~图3中,主体11由ABS树脂等树脂材料、更详细地为由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设置成前述的阀单元10能够从上方内插。
在主体11上部形成扩径状的环状台阶部60,座保持件22的外周凸边部38经由垫圈37卡合于该环状台阶部60,这些座保持件22、垫圈37被装配。在环状台阶部60的上方形成用于固定帽12的卡口式的连接用凹部61。
在主体11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内周形成环状边缘部62。阀单元10被从主体11上方插入时,阀单元10下端抵接于环状边缘部62,由此,主体11在沿高度方向被定位的状态下被装配。
在主体11的下部设置伸顶通气管4、外部排水管连接用的排水管插入口63,该排水管插入口63借助环状边缘部62与主体11上部的阀单元10插入侧分离。伸顶通气管4、外部排水管被从主体11下部插入,此时,这些管的末端与环状边缘部62抵接,由此,主体11相对于管被定位固定,被以该状态粘接。
这样地将筒主体20装配于主体11,由此,与该主体11一体地设置排水管插入口63。如前所述,该排水管插入口63形成为透明或半透明,由此,伸顶通气管4、外部排水管的粘接状态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
帽12由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在上部形成有顶板部70,在下部形成有与主体11连接的连接部71。连接部71形成为能够内插于主体11上部的外径,在该连接部71的外周形成能够与主体11的连接用凹部61卡口连接的外周凸片72。帽12在主体11内周和座保持件22之间以嵌合状态装配,此时,外周凸片72和连接用凹部61被卡口连接,由此,防止从主体11自然脱落。
在顶板部70和连接部71之间,多个柱状部73以被架设的方式以恒定间隔形成,在该柱状部73之间形成通气路74。柱状部73为了确保通气路74的通气量,能够适当地减少设置根数或使间隔变窄,此时,希望设置成构成圆筒形状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等流线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旋转轴24作为排水管3(伸顶通气管4)侧的朝向安装圆板状阀体23,但也可以是,以旋转轴24作为大气侧的朝向安装的构造。将旋转轴24设置于排水管3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从上方侧观察的美观,另一方面,将旋转轴24设置于大气侧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排水的蒸气、异物等向该旋转轴24的接触来提高耐久性。
此外,也可以设置成能够将阀主体横向配置的构造。该情况下,在阀主体的一、二次侧连接配管,由此能够作为所谓的串联式使用。
接着,说明上述本发明的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作用。
在图1~图3中,将阀主体1安装于系统主体2的情况下,向主体11下部的排水管插入口63插入涂覆有粘接剂的伸顶通气管4的同时连接。此时,通过将主体11形成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能够经由排水管插入口63从外部观察确认伸顶通气管4的插入状态、粘接剂的涂覆状态。
阀主体1为,圆板状阀体23由于非平衡转矩而能够以旋转轴24为中心开闭动作,该旋转轴24为前述的双重偏心构造的偏心轴,所以能够抑制成与伸顶通气管4相同或其以下的管径尺寸,并且能够消除系统主体2内的负压。并且,通气流路为笔直状,所以能够将开阀状态的圆板状阀体23的通气阻力抑制成最小限度来充分确保通气量。
本发明的通气阀将通气路74配置于筒主体20的通气流路30的延长线上,具体地配置于通气流路30的圆形截面的投影面积内,所以能够将大气笔直地经由通气流路30导向排水管3内,设置成不向外部伸出的紧凑的构造,并且开阀时的开阀动作应答性较好且能够得到充分的通气量。
关于动作,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的闭阀时,由于设置于旋转轴24的配重部50,圆板状阀体23的小受压面43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42稍重。由此,在图4(a)中,从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至开侧(大受压面侧)阀体重心位置GA的距离LA与开阀方向的力Fo(大受压面侧的阀体的自重、负压施加至大受压面而产生的力的和)的积即大受压面侧旋转力矩(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Mo、从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至闭侧(小受压面侧)阀体重心位置GB的距离LB与闭阀方向的力Fc(小受压面侧的阀体的自重、配重的重量、及负压施加至小受压面而产生的力的和)的积即小受压面侧旋转力矩(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Mc的关系为,大受压面侧旋转力矩Mo<小受压面侧旋转力矩Mc,维持闭阀状态。
此时,如图4(b)所示,阀座面35为锥面(本实施方式的锥角度为约50°),阀座抵接面41为球面(构成球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大致R形状的面),所以它们以基于线抵接的小的接触面积抵接密封。因此,密封面压力提高,切实地防止来自伸顶通气管4的臭气泄漏,正压时将圆板状阀体23向阀座面35推压来维持密封性。在图2中,虚线箭头表示正压的方向。
进而,阀座面35及阀座抵接面41为向下方倾斜的形状,由此,在闭阀时,在它们的密封部位之间难以发生结露。这样,不为了防止结露而另外设置特殊构造也能够阻止结露,所以也不需要保温件,能够在保持整体的紧凑性的同时维持作为通气阀的功能性。
在系统主体2内进行排水,在伸顶通气管4内产生负压时,由于该负压,在圆板状阀体23的外气侧和负压侧之间产生差压。该情况下,如前所述,旋转轴24是以从筒主体20的口径的中心P1偏心且从圆板状阀体23的阀体密封面41偏心的中心P3为中心转动的偏心轴,圆板状阀体23为以旋转轴24为交界具有大受压面42和小受压面43的偏心构造,由此,以旋转轴24为边界,在大受压面42侧和小受压面43侧承接负压时的受压面积不同。此时,如前所述,大受压面42和小受压面43为约3:1的受压面积比,呈大受压面42的受压面积A>小受压面43的受压面积B的关系。
对于这些面积施加负压而在圆板状阀体23的大受压面42侧产生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Mo、在小受压面侧产生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Mc时,由于上述大受压面42、小受压面43的面积比的不同,大受压面侧旋转力矩Mo即力Fo×距离LA、小受压面侧旋转力矩Mc即力Fc×距离LB的关系为,大受压面侧旋转力矩Mo>小受压面侧旋转力矩Mc。
因此,圆板状阀体23从图2的闭阀状态向开阀方向(逆时针旋转)工作而自动地呈图1的开阀状态,经由帽12的通气路74将大气从筒主体20吸入伸顶通气管4内来消除负压。在图1中,虚线箭头表示大气的流动。
该情况下,大受压面42、盘主体40整体的受压面的面积比为约3:4,在相对于盘主体40约3/4的大受压面42作用负压来进行开阀动作。由此,与假设在盘主体40整面作用负压的情况相比较应答性变高。并且,通气流路30为笔直状,所以通气不会停滞,圆板状阀体23顺畅地进行打开动作。
在负压被消除而伸顶通气管4内恢复至大气压的情况下,由于配重部50,圆板状阀体23的小受压面43侧的阀体重量比大受压面42稍重,所以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作用,关闭方向旋转力矩施加直至全闭位置,自动地恢复至闭阀位置。
图1的开阀状态的闭侧阀体重心位置GB是在阀体装配有配重的情况的一例。调整阀体、配重的重量、偏心量,使该闭侧阀体重心位置GB位于比阀体支承部32的中心P3靠闭阀方向侧(图的右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切实地进行负压消除时的闭阀操作。另外,也可以设置限制阀的最大开度的止动件来使得闭侧阀体重心位置GB被配置于上述的位置。
如上所述,阀主体1在不使用弹簧的情况下借助利用开阀・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的平衡构造产生非平衡转矩,能够借助该非平衡转矩使其开阀・闭阀动作。由此,在圆板状阀体23不产生振荡现象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顺畅的通气。
圆板状阀体23由于双重偏心的安装构造,阀座抵接面41不会一直与阀座面35抵接,仅在闭阀时及刚闭阀前的瞬间使它们抵接,所以防止阀座面35及圆板状阀体23的摩耗,耐久性变好,能够防止固封性的下降。
在图6中,阀主体1被装配于伸顶通气管4的末端而设置有系统主体2,由此,在该系统主体2,在连接于排水器具8的排水横支管3b、排水立管3a的内部产生负压时,能够将该负压从阀主体1敞开至大气中(室外)来消除。
该情况下,如前所述,能够确保通气量且使阀主体1紧凑化,所以也能够设置于外壁5和内壁6之间的纵深尺寸W窄小的配管空间S,确保个人住宅、集体住宅等建筑物的居住空间较宽,并且将阀主体1连接于该配管空间S内的排水管3内,能够消除在排水管3内产生的负压。
进而,由于阀主体1的紧凑化,能够使检查口6a的尺寸也变小,能够经由该检查口6a容易地进行阀主体1的维持管理、检查。
此时,由于随时间老化等阀主体1的通气性下降的情况下,在将该阀主体1连接于伸顶通气管4的状态、或拆下阀主体1的状态下,从该阀主体1的主体11拆下帽12,接着,将内插于主体11的阀单元10作为筒一体地取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实施阀主体1的维护,能够通过清扫阀机构部分、伸顶通气管4的内部或将阀单元10整体或内部的零件个别地清扫、更换来恢复通气阀功能。
在图7~图10中,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以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而省略其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00具有阀单元110、主体111、帽112、罩113,例如,能够相对于尺寸40A、50A的伸顶通气管4共用地设置。
阀单元110具备筒主体120、座21、圆板状阀体即旋转阀体121、偏心轴(铰链)122、配重部123,它们被一体地装入,旋转阀体121被能够旋转地设置。
具有该阀单元110的前述阀主体100如后所述,通气阀用的旋转阀体(圆板状阀体)121具有沿开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o、沿闭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c,并且该旋转阀体121能够发挥通气阀功能。
该情况下,阀主体100为,旋转阀体121摆动,借助该旋转阀体121,由于压力差而将流路开闭。旋转阀体121被设置成其闭阀力的顶峰、即沿闭阀方向作用的力的顶峰为从阀开度全闭(除了全闭)至全开之间。由此,旋转阀体121和阀座的振荡现象被抑制。
进而,优选地,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被设定为从阀开度5%至50%之间即可。这里,旋转阀体121的阀开度θ是指,将与座21的全闭密封状态设为0%而将全开状态设为100%时相对于该全闭密封状态后述的盘主体140所成的开度比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全开状态的阀体角度设定成后述的80°,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阀体角度20°即阀开度25%(20°/80°×100=25%)。
在筒主体120的外筒部位,如图9及图10所示,偏心轴122安装用的两个安装孔130、130被贯通形成。安装孔130基于处于从筒主体120的口径的中心P1偏离的位置(偏心的位置)且为从旋转阀体121的后述阀体球面143(的密封中心)偏离的位置(偏心的位置)的阀体支承部141的中心P3被设定。
在安装孔130的内周侧的周围,以既定的大小向内径侧突出的突起片131被突出形成,在该突起片131设置开阀限制部132。另一方面,在筒主体120的外周,用于将帽112卡合固定的凸部133在其周向上被断续地形成。
开阀限制部132形成为锥面状,开阀时被旋转阀体121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其旋转量。该开阀限制部132如图9所示设置于作为流路的外侧的位置,设置成全开状态的旋转阀体121的两侧的外周边缘部附近被抵接而能够将它们支承。
在图7中,开阀限制部132距阀座水平面的角度θ设置成能够确保旋转阀体121沿闭阀方向旋转时的旋转力矩Mc的最大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角度θ设置为大致80°。开阀限制部132的长度X设置成能够防止旋转阀体121的局部的变形的大小,进而,设置成能够支承旋转阀体121的外周边缘部附近且能够抑制向内径方向突出的突出长度的大小,由此减少开阀时的通气阻力来确保大的通气量。
根据该结构,开阀限制部132能够将开阀时的旋转阀体121根据最大角度θ(大致80°)限制。进而,开阀限制部132在负压消除时,旋转阀体121被设置于由于与配重部123的均衡而能够恢复至闭阀状态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角度θ设置成大致80°,但这基于旋转力矩Mo和旋转力矩Mc的平衡、阀体支承部141的旋转摩擦力而被设定,也能够改变配重部123的重量等,设为大致90°。
座21与筒主体120的外径设置成大致同径的大小而能够载置于筒主体120的上表面,设置成在筒主体120和帽112之间能够夹持的厚度。在座21,与旋转阀体121密封的密封面即圆锥锥面134由既定的锥角度形成。
旋转阀体(圆板状阀体)121具有设置成薄的圆板状的盘主体140,在该盘主体140处,阀体支承部141和轴连接部142被一体地形成。
如图8所示,在盘主体140形成构成球面的一部分的阀体球面143,该阀体球面143作为座21相对于圆锥锥面134的密封面被能够抵接地设置。图7的闭阀时,阀体球面143相对于圆锥锥面134能够以线抵接状态密封。如图9所示,旋转阀体121经由偏心轴122安装于筒主体120内,借助该旋转阀体121,通气流路30被开闭自如地设置。闭阀时,阀体球面143相对于圆锥锥面134能够以线抵接密封。阀体球面143设置成其中心位于筒主体120的口径中心轴上。
阀体支承部141设置成细径状的圆柱形状,在从盘主体140的阀体球面143偏心的位置、即从筒主体120的口径的中心P1偏心的位置以从盘主体140垂下的方式被一体形成。与该阀体支承部141连续地,轴连接部142由大致袋型的形状形成。轴连接部142设置于相对于盘主体140的中心偏心且相对于盘主体140的阀体球面143向球心侧的流路方向偏心的双重偏心位置。在轴连接部142形成后述的偏心轴122能够嵌插的贯通孔144。
进而,在轴连接部142处,在图7中,形成为,从该轴连接部142的中心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既定的倾斜的安装部145被延伸地设置,在该安装部145设置有配重部123插接用的插接孔146。虽图中未示出,但在插接孔146,等间隔地离开的三个卡合突起被沿孔方向设置。
在图10中,偏心轴122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为细径状,在其外周以与轴连接部142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形成有两个止动轮147装配用的卡止槽148。偏心轴122为旋转阀体121的旋转时的支点,经由该偏心轴122,在旋转阀体121在筒主体120内被施加开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Mc。
根据相对于前述的盘主体140的轴连接部142的位置关系,偏心轴(支点)122由于相对于阀体球面143双重偏心的双重偏心构造而偏心。
将偏心轴122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强度且形成为细径,能够减少开阀时的通气阻力而增加通气量。对于该偏心轴122装配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旋转阀体121,由此,该旋转阀体121的旋转动作时的滑动阻力减少。
该情况下,将支承旋转阀体121的阀体支承部141相对于旋转阀体121的偏心率、即从图7的筒主体120的口径的中心P1至的阀体支承部141的中心P3的偏心距离(偏心量)D1/旋转阀体121的半径r)设为大致40%左右。该偏心率不限于40%,是大致35~40%的范围即可。该情况下,也能够发挥相同的功能。
配重部123由能够插接于插接孔146的大致圆柱形状设置成既定的重量,在其中央附近形成有卡合突起能够卡止的环状槽149。这样,在将配重部123形成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加工容易,也能够抑制成本。配重部123除了圆柱状以外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球体形状。除此以外,例如,形成为使盘主体140的配重部位的装配所必要的一侧的肉厚比隔着偏心轴122的另一侧厚,其阀体重量比另一侧重,由此能够省略配重部123。
在图7~图10中,主体111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地,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筒状,筒主体120被装配于该主体111内周,由此,主体111下部的排水管插入口63与筒主体120一体化。由此,能够从排水管插入口63的外部容易地观察确认伸顶通气管4的插入状态。
帽112在上部具有环状部150,在下部具有与主体111连接的连接部151,在这些环状部150和连接部151之间,柱状部152被等间隔地架设于4个部位,在这些柱状部152之间形成有通气路153。这样,通过在4个部位的柱状部152之间设置通气路153,通气路153的通气面积变大,确保通气量较大。
连接部151形成为能够从主体111的上部内插的外径,在该连接部151的外周形成能够与形成于主体111的连接用凹部61卡口连接的外周凸片72。连接部151的内径能够供筒主体120嵌入,设置成与主体111的被筒插入部位大致同径。
在柱状部152的上部外周面形成切口槽154,经由该切口槽154,环状部150的底面外周侧为环状的形状,该环状部位为与罩113卡合的卡合部155。另一方面,在连接部151的内径侧,座21的上表面保持用的内周凸边部156向内径侧突出地形成,进而,在该内周凸边部156的座抵接侧的内径部形成环状凹部157。
在帽112的中间位置,能够与形成于筒主体120的外周中央附近的凸部133卡合的凹部158断续地形成于与凸部133对应的位置。
罩113设置成大致圆形的盖状,在该罩113底面,能够与帽112的卡合部155卡合的爪部160形成于三个部位。罩113经由爪部160能够装卸地设置于帽112上部,安装后相对于帽112转动自如。
组装阀单元110的情况下,首先,将配重部123插入旋转阀体121的安装部145的插接孔146。此时,插入配重部123直至卡合突起与环状槽149卡止,由此,能够将该配重部123装配于插接孔146的既定位置来防止脱落。
接着,在筒主体120的上表面以沿着盘主体140的方式配置旋转阀体121,将偏心轴122的末端从该旋转阀体121的一方的安装孔130的外侧插入筒主体120,将该末端插入旋转阀体121的贯通孔144后,从筒主体120的内侧插入另一方的安装孔130。由此,旋转阀体121借助偏心轴122经由轴连接部142装配于筒主体120,在该筒主体120内呈能够转动的状态。该状态下,在两个卡止槽148、148之间将轴连接部142对准,将止动轮147卡止于各卡止槽148,由此,将轴连接部142定位于偏心轴122的中央。
在旋转阀体121向筒主体120的组装时,在该旋转阀体121(轴连接部142)和偏心轴122之间需要用于旋转阀体121旋转的间隙(空隙)。因此,旋转阀体121沿闭阀方向旋转时,有由于该间隙而安装位置偏离而阀体球面143不能与圆锥锥面134适当地紧贴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在使阀体球面143接近圆锥锥面134的状态下保持旋转阀体121,若将阀体球面143相对于圆锥锥面134调心来装入的话,能够使旋转阀体121相对于圆锥锥面134切实地紧贴密封。
接着,将座21载置于筒主体120的上表面,从其上以覆盖帽112的方式装配于筒主体120。此时,凸部133与凹部158卡合,由此能够将筒主体120装入帽112的既定位置,能够在这些筒主体120和帽112之间装配座21并且作为阀单元110一体化。罩113也可以在帽112的安装后安装于筒主体120,或预先安装于帽112。
座21的外周与帽112内周抵接而在径向上被定位,并且被夹持于帽112和筒主体120之间。在座21装配后,在环状凹部157和座21内径侧之间设置空间T,由该空间T确保圆锥锥面134的可挠性。
最后,将阀单元110装配于主体111。该情况下,将阀单元110的连接部151从主体开口侧装入,将形成于帽112的外周凸片72、主体111的连接用凹部61通过卡口连接来安装。它们一体化后,防止帽112(阀单元110)从主体111自然地脱落,通过由设置于帽112的下部外周的O型圈161密封来将帽112和主体111之间密封,防止来自它们之间的泄漏。帽112相对于主体111装卸自如,所以能够从该主体111自由地拆下来实施维护等。
在该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00中,通气阀用的旋转阀体121经由作为支点的偏心轴122具有向开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o、向闭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c,该旋转阀体121发挥通气阀功能。该情况下,在图7中,以偏心轴122为中心向旋转阀体121整体作用的旋转力矩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向(设为负的旋转方向)时,旋转阀体121沿开阀方向旋转,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向(设为正的旋转方向)时,旋转阀体121沿闭阀方向旋转。
沿闭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o至少由于“旋转阀体121的自重”得到,并且通过旋转阀体121承接负压而增加。
此外,沿闭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c由“配重部123”得到。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阀处,旋转力矩Mo和旋转力矩Mc总是施加于旋转阀体121,由此,像大气压时或正压时那样,在至少负压消除的情况下,沿正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作用,呈闭阀状态。
该情况下,旋转阀体121经由前述的偏心轴122被旋转自如地内置于筒主体120,由此,旋转阀体121由于盘主体140的自重被配置于呈开阀的位置,由于与设置于该盘主体140的配重部123的平衡而呈闭阀状态。
在筒主体120内的负压时,基于在旋转阀体121的内外产生的差压,旋转阀体121沿负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作用,由于该旋转力矩,产生沿开阀方向旋转的第1非平衡转矩而能够从外部抽吸大气。另一方面,在筒主体120内的大气压时或正压时,由于旋转阀体121与配重部123的均衡,沿正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作用,由于该旋转力矩,产生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
这样,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的非平衡转矩(或非平衡旋转力矩)为“基于在阀体的内外产生的差压的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力、基于阀体的内外的差压消除时的向关闭方向的旋转力”,与之相对,第2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00的非平衡转矩为由作用于旋转阀体121的正负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力矩产生的旋转力。由此,该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00不限于旋转阀体121的内外的差压消除时,即不限于旋转阀体121的内外的压力差为0的情况(大气压时),在包括正压时的正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力矩作用于旋转阀体121时,旋转阀体121沿闭阀方向旋转。
该情况下,将阀体支承部141形成于偏心位置,设置大受压面42和小受压面43,由此,由于这些大受压面42和小受压面43的重量差,旋转阀体121将会由于自重向大受压面42侧旋转而呈开阀状态。但是,将配重部123设置于小受压面42侧,由此,借助与该配重部123的均衡,通常时,将由于自重而欲开阀的旋转阀体121维持成闭阀状态。
如上所述,旋转阀体121具有开闭方向的旋转力矩,是利用该旋转力矩而旋转阀体121由于自身的力而开闭动作的构造,所以能够通过配重部123的重量等的设定调整相对于负压的应答性。产生负压时,旋转阀体121为以偏心轴122为中心旋转动作的构造,所以旋转阀体121至打开为止需要时间,难以承接压力变动的影响。开阀时,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Mo作用至负压完全被消除,由此,维持旋转阀体121的开状态,防止该旋转阀体121自然地向闭阀方向旋转。借助这些部件,阀体球面143不会相对于圆锥锥面134重复离开接触,能够防止振荡现象。因此,防止排水时的噪声的产生,维持静音性且能够进行开闭动作。
通过将支点由双重偏心构造的偏心轴122设置,能够将圆锥锥面134和阀体球面143的滑动范围抑制成最小限度且能够发挥闭阀时的密封性,旋转阀体121的开闭动作也变得顺畅。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阀中,在图11中,将偏心量(偏心距离D1/旋转阀体121的半径r)设定为比一般的蝶形阀中所采用的值大约35%~45%,更优选地设定为约40%。这样,通过使偏心量变大,能够将圆锥锥面134和阀体球面143的切点J相对于流路的中心P1所成的箭头所示的旋转阀体121的旋转方向的旋转角度δ设置成,比圆锥锥面143相对于流路的中心P1所成的锥角度ε小。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阀,在产生超过既定的值的负压时,旋转阀体121的密封面即阀体球面143瞬时从圆锥锥面134离开,所以旋转阀体121能够顺畅地沿开阀方向动作,且防止旋转阀体向闭方向超程,能够在既定的闭阀位置停止。
此外,能够抑制阀体球面143与圆锥锥面134的滑动阻力,所以能够长期维持阀座密封性。
图中虽未示出,但通过预先设定从盘主体140至偏心轴122的距离、从偏心轴122至配重部123(安装部145)的距离、安装部145的倾斜的角度、配重部123的重量等,在开阀、闭阀时能够得到既定的大小的旋转力矩,能够设置连微小的负压都能切实地消除的阀主体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呈阀开度25%,由此,旋转阀体121在全闭位置附近的微开度位置,例如,阀开度为5%时,该阀开度下的闭阀力比阀开度25%的闭阀力小。随着管内压力的变动,开阀力即沿开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Mo也变化,旋转阀体121摆动,但闭阀方向旋转力矩和开阀方向旋转力矩平衡的同时动作,防止在微开度区域冲击地落座于座21,能够防止振荡现象。
另一方面,在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呈阀开度50%的情况下,也与前述的阀开度25%的情况相同地,旋转阀体121在比阀开度50%小的开度位置时,闭阀力比阀开度50%的闭阀力小,同样地发挥功能。
假如,设定成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低于阀开度5%的情况下,与闭阀状态的闭阀力的差变小,从该状态缓和负压时,与该缓和对应地,旋转阀体121容易到达闭阀状态,有立刻落座于座21而不能缓和微小的负压的可能。
另一方面,假如,在设定成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超过阀开度50%的情况下,在负压发生时,一半以上的状态被保持在阀开度较大的开度区域,所以至闭阀状态需要时间,来自伸顶通气管4、排水管3的臭气泄漏的风险变高。
这里,在图12中,表示本发明的双重偏心式的阀主体100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3中,为了与阀主体100比较,表示作为现有技术的各种构造的通气装置的示意图,这些通气装置的通气流路30的内径φd为与图12的阀主体100的内径φd大致相同的尺寸,呈大致相同的流过面积。
图13(a)所示的通气装置170为,环状的阀体171被能够升降移动地设置于壳172内,通常,阀体171由于自重落座于阀座173而呈闭阀状态。在负压发生时,阀体171从阀座173抬起而呈开阀状态,负压被减轻。在阀体171的上方与壳172一体地设置帽174。
图13(b)所示的通气装置180相对于图13(a)的自重式的通气装置在阀体171和帽174之间附加压缩弹簧181,在闭阀方向上,除了阀体171的自重,压缩弹簧181的弹性力也作用。
图13(c)所示的通气装置190是阀体191经由轴连接部192被悬臂支承的构造,通过所谓的旋启止回式,阀体191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壳193内。
在图14中,关于图12的阀主体100、图13的各通气装置170、180、190,分别以图表表示阀体自身的闭阀力-阀开度特性。左侧纵轴表示闭阀力。
图表的横轴即“阀开度”是指,关于图13(a)、图13(b)的自重式阀体171的通气装置170、180,表示阀体171的提升量(相对于全开提升量的比例[%])。另一方面,关于图12的旋转阀体121以偏心轴122为中心摆动的阀主体100、及图13(c)的旋启止回式的通气装置190,表示旋转阀体121、阀体191的各自的旋转角度量(相对于全开开度的比例[%])。
图表的纵轴即“闭阀力”是指,关于图13(a)、图13(b)的通气装置170、180,表示沿阀体171的闭阀方向作用的力(阀体171的自重、压缩弹簧181的弹性力的总和)。另一方面,关于图12的阀主体100、及图13(c)的通气装置190,表示旋转阀体121、阀体191分别沿闭方向旋转时的旋转力矩的大小。
在图14中,关于本发明的图12的阀主体100,图表a表示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阀开度θ=30°的特性,图表b表示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阀开度θ=20°的特性。
此外,本发明的阀主体100、图13所示的各通气装置170、180、190的全闭状态的闭阀力相对于负压被消除的通气管,在大气压下不开阀,设定成能够确保阀座密封性的值。
另外,为了各特性的比较,图表b~e的全闭状态的闭阀力的值被设定成相同值的Ps。
如图表所示,在本发明的阀主体100的情况下,分别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值(Pbp)设定成a的阀开度θ=20°、b的阀开度θ=30°,由此,在哪种情况下,它们的中间开度的闭阀力的顶峰值(Pbp)都比闭阀状态的闭阀力(旋转力矩)大。这样,将全闭状态的闭阀力Ps作为基准,在各图表中,将由“闭阀力的变化量”/“阀开度的变化量”的式子表示的倾斜设为比0大的正的值,由此,闭阀力的顶峰切实地成为中间开度的位置,并且,能够将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从该阀开度全闭至全开的任意的角度。该作用例如如后所述,能够是配重部123经由安装部145相对于与座(阀座)21平行的水平方向向通气管4侧倾斜。
该情况下,图表a的全闭状态的闭阀力Pas被设定成比图表b的全闭状态的闭阀力Ps低。由此,图表a除了减少闭阀状态下的座21和旋转阀体121的推压力,能够长期维持阀座密封性,还能够使负压发生时的开阀动作的反应变好。
阀座密封性通过改变座21的材质、向密封面背面的间隙形成等、座21的可挠性、紧贴性,能够根据需要地提高。将阀座密封性设定为较低的情况下,压力应答性提高而负压在微小压力时也容易进行开阀动作,也发挥使负压引起的通气管内的排水声的噪声减少的效果。
在图表b中,表示基于负压的开阀动作。
在图表b所示的阀主体100中,在配管内产生负压,若产生朝向比Ps大的开阀方向作用的力、即开阀力,则旋转阀体121从关闭状态开阀,但具有随着该旋转阀体121从闭阀状态(0°)增加开阀角度而其闭阀力大致余弦曲线状地增加的特性,所以至闭阀力的顶峰值(Pbp)之间,位于“管内负压的开阀力”和“阀体的闭阀力”平衡的开度的位置。
换言之,设定基于图7的配重部123的旋转阀体121的关闭方向的旋转力矩,使得设想的配管内的通常的负压产生的“旋转阀体121的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为将该旋转阀体121在“全闭~闭阀力的顶峰值(Pbp)”开度的范围平衡那样的开度。旋转阀体121在该区域α(Ps<P<Pbp)中,即使配管内产生微少的压力变动,也以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和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平衡的位置附近的阀开度摆动,所以不会落座于阀座(座)21,不会产生振荡现象。
在配管内产生较大的负压、超过通常的负压而超过闭阀力的顶峰值(Pbp)的区域中,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相反地大致余弦曲线状地减少至Pbo,所以与配管内负压的差变大,阀开度变快且变大,由于随着阀开度的开口部(通气流路30)的总面积的增大进行最大的通气,将管内负压快速缓和。
接着,对随着上述各通气阀内的负压减少的闭阀动作进行说明。
在阀主体100(图表b)中,由于配管内的较大的负压,旋转阀体121以最大角度开阀的状态(本实施例中为80°)确保最大的通气量,随着阀开度的增加,成为旋转阀体121的关闭方向的旋转力矩、即最小的闭阀力(Pbo),但由于负压缓和,开阀方向的力也极度变小,所以在旋转阀体121的关闭方向的旋转力矩超过通过通气被缓和而变小的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的时刻开始闭阀动作。该闭阀动作的开始时,旋转阀体121的关闭方向的旋转力矩较小,所以缓慢地开始动作,并且在到达闭阀力的顶峰位置加速度地沿闭阀方向动作。
这里,旋转阀体121在闭阀力P为Pbp>P>Pbo的值的区域、即较大的阀开度的区域中,将由“闭阀力的变化量”/“阀开度的变化量”的式子所示的倾斜设为负的值,由此,相对于配管内产生的压力变动,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维持与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平衡的位置的开阀角度。
并且,若为负压继续缓和的状态、即负压的减少倾向继续,则旋转阀体121与应与减少的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平衡而沿关闭方向增加的旋转力矩互相作用,向闭阀力的顶峰沿闭阀方向较大地动作。
之后,沿闭阀方向动作的旋转阀体121到达闭阀力的顶峰(Pbp)后,直至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和开阀方向的旋转力矩平衡的位置进一步沿全闭方向继续动作(接近阀座21),旋转阀体121的闭阀方向的旋转力矩沿减少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动作的方向(妨碍闭阀动作的方向)作用,呈关闭动作减速的状态而平衡。因此,旋转阀体121和阀座21不抵接,能够防止或缓和振荡现象。
这样,在阀主体100中,在全闭~全开的中间开度具有保持闭阀力的顶峰的大致余弦曲线状的闭阀力特性,所以开阀以后,即使配管内的负压发生变动,旋转阀体121在0~闭阀力的顶峰(Pbp)的范围内(中间开度:5°~50°)摆动,能够防止或缓和随着负压变动的振荡现象。
此外,与在配管内产生的较大的突发的负压对应地呈旋转阀体121的全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通气量的确保而负压被缓和来开始闭阀以后,不会由于压力变动而过于敏感地反应而闭阀,此外,负压继续产生而闭阀动作持续至α区域的情况下,闭阀动作以中间开度(5°~50°)减速,闭阀力与开阀力平衡,所以能够抑制振荡。
在本实施例中,将闭阀力特性设为大致余弦曲线状,但例如也可以自由地改变配重部123的个数、形状、配置来改变Pbp的前后的角度的特性。
另一方面,在图13(a)的自重式的通气装置170的情况下,如图表c所示,开阀力从全闭时至全开时恒定。因此,若在配管内产生超过闭阀力的负压,则开阀力比阀体171通常具有的闭阀力Ps大。因此,欲随着基于开阀程度的通气量的大小取得平衡来表示伴随压力变动的不稳定的举动。若住宅下水配管等排水时呈突发的负压,作为阀体171沿开方向动作,之后若由负压消除产生较大的摇晃则闭阀力相对地变大,所以阀体171呈全闭状态,不能保持阀开度,与负压的变动相应地容易产生振荡。
此外,在图13(b)的通气装置180的情况下,除了阀体171的自重。压缩弹簧181的弹性力也沿闭阀方向作用,所以如图表d所示,随着阀开度的增加,闭阀力按比例地增加。因此,中间开度、全开状态、即配管内的负压在区域α(Ps<P<Pbp)和区域β(Pbp<P<Pdo)中负压缓和时,压缩弹簧181的弹性力被释放,阀体170猛烈地进行闭阀动作。因此,阀体171难以追随负压的变动,不能在微开度区域保持阀开度,所以容易与负压的变动对应地产生振荡。
在图13(c)的旋启止回式(悬臂式)的通气装置190的情况下,如图表e所示,随着阀开度的增加,闭阀力(阀体191的旋转力矩)变小,“闭阀力的变化量”/“阀开度的变化量”的式子所示的倾斜为比0小的负的值。因此,在中间开度、全开状态下,阀体191为即使在负压缓和的情况下也难以恢复至全闭状态的构造。
另一方面,通气装置190的闭阀力在闭阀位置处变为最大,所以通气装置190的阀体191总是难以追随负压的变动,无法在微开度区域保持阀开度,所以容易与负压的变动对应地产生振荡。
在该通气装置190中,构造上在90度附近闭阀力大致为0,所以阀体191难以返回至闭阀状态。由此,需要限制预先全开的阀开度,这也导致开阀时的通气量的减少。
这里,图12的阀主体100为,通气流路30是笔直状的,在比该通气流路30的内径φd扩径侧不需要吸气用流路,所以例如能够抑制成和图6的伸顶通气管4等的外部配管(通气管)相同或其以下的管径尺寸并且消除负压。进而,通气时,旋转阀体121旋转至与通气流路30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朝向,由此将通气阻力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确保充分的通气量。
另一方面,在图13(a)、图13(b)的通气装置170、180的情况下,在与图12的阀主体100相同地确保通气流路30的内径φd时,在比外部配管(通气管)扩径(外径)侧需要吸气用流路175,整体扩径至该吸气用流路175的外径φD的大小。由此,需要用于在通气管的配管空间以上设置通气装置170、180的空间。
在图13(c)的通气装置190的情况下,悬臂式的轴承部192也位于比通气流路30的内径φd靠外径侧的吸气用流路195的外径φD的外侧,所以与图13(a)、图13(b)的情况相同地,整体向外径方向大型化而难以紧凑化,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
图15(a)表示示出阀开度和闭阀力的关系的其他图表。在该图中,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阀开度θ=40°(阀开度50%)的特性在图表a表示,设定成阀开度θ=5°(阀开度5%)的特性在图表g表示。关于这些以外的图表b~图表e所示的各状态的特性如前述的图14所说明。
如图表a所示,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为阀开度50%的情况下,以该顶峰时为边界,从全闭时至阀开度50%的比例、从阀开度50%至全开时的比例相同。若假如从该状态设定成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超过阀开度50%,则保持负压发生时的开阀状态的比例变大,开阀状态变长成必要程度以上。因此,从与阀主体100连接的排水管3、伸顶通气管4产生臭气泄漏的风险变高。
如图表g所示,若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低于阀开度5%,则从顶峰时的阀体开度至闭阀状态的旋转阀体121的动作范围变窄。并且,闭阀时的顶峰值时的闭阀力的大小、全闭时的闭阀力的大小的差变少。由此,缓和负压时,与该缓和对应地,旋转阀体121容易到达闭阀状态,有无法缓和微小的负压的可能。
接着,将图15(a)的图表所示的闭阀力―阀开度特性基于与负压变动的关系来说明。在图15(b)中,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00的从负压发生至负压消除时的负压的大小的变动,表示借助阀主体100消除负压时产生的负压的变化的一例。图15(b)的单点划线表示相对于负压的大小的全闭状态的闭阀力的大小,与图15(a)的Ps(Pas)对应。
在图15(b)中,若排水管3内从大气压(1)的状态变为负压而超过既定的负压(2)、即全闭状态的闭阀力,则开始旋转阀体121向开阀方向的工作。此时,旋转阀体121打开至闭阀力呈顶峰值(图15(a)的Pbp)的阀开度以上,由此,相对于在排水管3内产生的最大的负压(3)也进行充分的通气。
通过该通气,负压缓和,若负压下降至(4)的状态,则旋转阀体121由于该负压的减少而沿闭方向动作。此时,无法完全缓和排水管3内的负压的情况下(5),直至闭阀力呈顶峰值的阀开度为止,旋转阀体121不进行闭工作,直至全闭状态为止不进行工作。若旋转阀体121稍关闭则通气量减少,所以负压上升至(5)的状态。与此相随,旋转阀体121再次打开动作。
这样,旋转阀体121相对于负压开阀工作,若负压下降,则旋转阀体121沿闭阀方向工作,再次相对于负压重复打开动作,由此缓和负压。由此,负压的大小即使从(5)的状态变动至(6)、(7)、(8)的状态,旋转阀体121若不低于呈上述顶峰值的开度,则不会达到闭阀状态,重复摆动(开闭动作),由此在从负压的发生至负压的缓和状态不会产生振荡。
旋转阀体121发挥所谓的制动功能且将负压缓和至(9)、(10)的状态,负压缓和时,旋转阀体121低于呈上述顶峰值的开度,负压的大小低于既定的负压的状态Ps,即为(12),由此,旋转阀体121呈全闭状态。
由此,排水管3内返回大气压(1)的状态,在该大气压的状态下维持全闭状态。
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阀主体100的比较,即使在具有图13(a)的自重式阀体171的通气装置170的情况下,在图15(b)所示的图表中,管内从大气压(1)的状态变为负压,超过既定的负压(2)时,阀体171沿开方向工作。
该情况下,如图15(a)的图表c所示,阀体171的中间开度的闭阀力的顶峰不被设定,闭阀力恒定。因此,在图15(b)的负压(2)、(3)、(5)、(6)、(7)、(8)、(10)、(11)所示那样的负压的缓和状态下,阀体171容易返回至闭阀状态。此时,若管内的负压比既定的负压(2)大,则阀体171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结果,在这些缓和状态时重复开闭阀动作而容易发生振荡。
在图13(b)的通气装置180的情况下,相对于图13(a)的通气装置170附加压缩弹簧181,由于该压缩弹簧181,阀体171被向闭阀方向施力。因此,如图15(a)的图表d所示,阀体171的中间开度的闭阀力的顶峰不被设定,在图15(b)的(3)、(5)、(6)、(7)、(11)那样的负压的缓和状态的阶段,阀体171由于压缩弹簧181的反作用力容易猛烈地到达全闭状态。由此,与图13(a)的通气装置170的情况相同地,在呈负压的缓和状态时,重复开闭阀动作而容易发生振荡。
在图13(c)的旋启止回式的通气装置190的情况下,如图15(a)的图表e所示,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全闭位置,闭阀力从全开状态向全闭状态逐渐变强。
因此,由于图15(b)的负压的发生,阀体191容易打开,管内超过既定的负压(2)时立刻开始开阀动作。
在阀体191的开状态下,若为全开位置,则例如负压从(3)向(4)那样地变动,有可能从全开状态动作至全闭状态,容易发生振荡。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部123相对于偏心轴122处于水平位置的状态时,对偏心轴122作用垂直方向(相对于偏心轴122的外周的切线方向)的力,所以基于配重部123的旋转力矩变为最大,闭阀力为顶峰。这样,预先调整安装部145的倾斜的角度,由此,能够将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从阀开度全闭至全开之间的任意的开度。
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阀开度25%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将安装部145的角度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30°的倾斜设置即可。另一方面,设定成旋转阀体121的闭阀力的顶峰为阀开度50%的情况下,将安装部145的角度以相对于水平方向设置成大致50°的倾斜即可。
闭阀时,阀体球面143相对于圆锥锥面134以切线接触状态密封,由此发挥较高的密封性,进而,借助该切线接触、阀体球面143及圆锥锥面134向流路侧倾斜的形状,能够防止闭阀时的结露。
在图16、图17中,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3实施方式。
该通气阀(阀主体100)在一次侧和二次侧连接外部配管201,在横向的流路作为串联止回阀被使用。图中,旋转阀体121的左侧表示一次侧,右侧表示二次侧,图16表示闭阀状态,图17表示流体(例如空气)从一次侧流动而呈开阀(全开)状态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阀体202的配重部123安装用的安装部203的装配孔204形成为相对于盘主体140沿大致垂直方向从偏心轴122延长。开阀限制部132设置于,图17的阀全开时借助安装于插接孔204的配重部123而旋转阀体202能够恢复成闭阀状态的位置、即全开时配重部123相对于偏心轴122稍向闭阀方向倾斜的位置。
在主体111处,圆筒状的连接体205经由O型圈161被连接,外部配管201经由该连接体205被连接。
根据该结构,通常时,如图16所示,借助配重部123的重量,对于旋转阀体202施加以偏心轴12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力,由此,旋转阀体202的阀体球面143与座21的圆锥锥面134紧贴密封而维持闭阀状态,防止来自二次侧的逆流。
另一方面,从一次侧施加流体压时,由于该流体压,旋转阀体202抵抗配重部123的重量逆时针旋转而呈图17的开阀状态供流体流动。此时,维持配重部123的重量沿闭阀方向施加的状态,所以一次侧的流体压消失时,由于配重部123,旋转阀体202沿顺时针旋转旋转,直至图16的闭阀状态为止都顺畅地动作,切实地恢复至密封状态。
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旋转阀体202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该旋转阀体202的中间开度,即从阀开度全闭至全开之间,所以在一次侧产生微小的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在维持中间开度的开阀开度的状态下供流体流动,此时,即使发生压力变化,旋转阀体202也以稳定状态动作,能够防止微小的开闭动作,切实地防止振荡现象的发生。
在图18以及图19中,表示本发明的通气阀的第4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的阀主体80为,筒主体81作为阀单元被一体地设置,在该筒主体81内具备座82、圆板状阀体83、旋转轴84、配重部85。在筒主体81的内周附近位置形成旋转轴84安装用的长方形状的贯通部86,比该贯通部86靠外径侧设置在旋转轴84处设置的后述的安装部87及容纳配重部85的容纳部88。
座82在图中形成为环状的突状密封部90在下部突设,在该突状密封部90,圆板状阀体83的阀座抵接面91被能够抵接密封地设置。座82在被载置于形成于筒主体81的上部内周的台阶部面92的状态下,以被夹持于筒主体81和帽12之间的方式安装,由能够使圆板状阀体83在闭阀位置停止来闭阀的止动件密封圈构成。
圆板状阀体83形成为比座82的突状密封部90的直径大的截面大致圆弧状,此时,向座82的抵接侧即阀座抵接面91相对于座82的突条密封部90通过线抵接而呈能够接触的状态。在圆板状阀体83的底面中央部形成方形的方形凹部93。
旋转轴84在向筒主体81的安装侧以能够相对于贯通部86游隙嵌合的直径形成,在该旋转轴84的两侧形成突出卡止部94。在比旋转轴84靠后端部侧(筒主体81的外径侧)的位置,配重部85用的安装部87被延长地形成,适当的重量的配重部85被固接于该安装部87。
在比旋转轴84靠末端侧(筒主体81的内径侧)的位置,大致L字形的臂部件95被一体地设置,在该臂部件95的末端部,在方形凹部93形成能够游隙嵌合的直径的球形部96。
旋转轴84与贯通部86游隙嵌合,借助突出卡止部94以防脱状态装配于筒主体81,由此,臂部件95能够以该旋转轴84为中心沿阀的开闭方向转动。臂部件95末端的球形部96被装配于圆板状阀体83的方形凹部93,被从其上安装保持部件97,由此借助万向接头构造装配。
根据该结构,具有与伸顶通气管(配管)4的口径大致相同形状的阀口径,旋转轴84设置于筒主体81的内周附近位置,经由设置于该旋转轴84的臂部件95,圆板状阀体83相对于止动件密封圈82被开闭自如地设置,该情况下,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圆板状阀体83在筒主体81内的负压时产生经由旋转轴84沿开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能够从外部抽吸大气,筒主体81内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借助配重部85的重量产生经由旋转轴84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呈闭阀状态。
此时,基于从旋转轴的中心P4至球形部96的中心P5的距离D3的开阀方向的力矩、由于配置于圆板状阀体83的相反侧的配重部85而由该圆板状阀体83的自重产生的闭阀方向的力矩能够相抵,所以即使基于负压的开阀时作用于圆板状阀体83的旋转力矩很小,在例如30~50Pa左右的负压下也能够容易地呈开阀状态,所以能够提供应答性优异的阀主体80。
此外,在阀主体80内,若为仅圆板状阀体83的转动范围的大小的阀室即可,所以与具有需要设置于通气管的外侧的阀室的构造的通气阀比较难以产生延迟,在配管内产生负压时立刻进行开阀动作来消除该负压。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保持闭阀状态而设置有配重部85,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使圆板状阀体83的一部分变厚或改变材质等,减少配重部的重量且发挥该配重的功能。
以上,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精神地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本发明的通气阀在伸顶通气管、溢流沿以外,除了内插排水管系统的检查口或作为用于消除通气管、排水管的负压的通气阀、空气阀及吸气阀而被利用以外,也能够作为消除配管内的真空的真空破坏阀来应用。
本发明的通气阀除了直接配置于作为通气管的配管空间的集体住宅等壁内,也可以内置于树脂制的箱来配置于壁内。这样,将本发明的通气阀配置于间隔壁内的情况下,配置成旋转轴与壁面、箱的长边方向并行较好。若这样地配置,则与旋转轴正交地设置的配重为向长边方向旋转的位置,能够以通气阀的倾斜较小的状态旋转,所以能够将闭阀状态适当地保持。
此外,本发明的通气阀使用阀单元构造来说明,但不限于此,对于将阀体的旋转轴由主体转动自如地支承等具有单元构造以外的阀机构的通气阀也能够应用。
进而,也能够将本发明的通气阀的内部机构应用于通气阀以外的各种管路。
也能够将本发明的使用偏心构造的阀体的旋转阀机构用于通气阀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器材、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80、100 阀主体
2 系统主体
3 排水管
4 伸顶通气管(外部排水管)
10、110 阀单元
11、111 主体
12、112 帽
20、81、120 筒主体
21 阀座
23、83、121 圆板状阀体
24、84、122 偏心轴
35 阀座面
41 阀座抵接面
42 大受压面
43 小受压面
50、85、123 配重部
63 排水管插入口
82 止动件密封圈(座)
83、121、202 旋转阀体
95、141 臂部件(阀体支承部)
134 圆锥锥面
143 阀体球面
D1、D2、D3 偏心距离
P1 筒主体的口径的中心
P2 阀体密封面的中心
P3 阀体支承部的中心。

Claims (13)

1.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通气阀具备筒状的阀主体、圆板状阀体、阀体支承部、偏心轴、安装部、配重部,
前述筒状的阀主体位于纵向,
前述圆板状阀体在前述筒状的阀主体内转动自如,且具有大受压面和小受压面的受压面积,
前述阀体支承部在前述大受压面和前述小受压面的边界的偏心位置被垂下地形成,
前述偏心轴被设置于前述阀体支承部的双重偏心的双重偏心位置,
前述安装部从前述偏心轴向前述小受压面侧延伸地设置,
前述配重部被设置于位于前述筒状的阀主体的内部的前述安装部,
构成为,前述小受压面侧的阀体重量比前述大受压面侧重,前述圆板状阀体沿闭阀方向旋转,前述筒状的阀主体内在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使装配于前述筒状的阀主体的内周面的阀座面和设置于前述圆板状阀体的外周边缘的阀座抵接面接触来保持闭阀状态,并且,前述圆板状阀体构成为,在前述筒状的阀主体内的负压时,产生经由前述偏心轴沿开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能够从外部抽吸大气,前述筒状的阀主体内为大气压时或正压时,产生经由前述偏心轴沿闭阀方向旋转的非平衡转矩而呈闭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偏心轴通过改变偏心距离来适当设定偏心量,能够调整通气阀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适当地设定前述配重部的重量和位置,能够调整通气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装配于前述筒状的阀主体的内周面的阀座面为缩径状的锥面或R曲面,前述圆板状阀体的阀座抵接面为球面,前述阀座面和前述圆板状阀体设置成通过线抵接能够接触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外部排水管连接用的排水管插入口被设置于前述筒状的阀主体,该排水管插入口被透明或半透明地形成,设置成能够观察确认与外部排水管的粘接状态。
6.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的通气阀中,前述偏心轴被设置于前述筒状的阀主体的内周附近位置,前述圆板状阀体被设置成经由设置于该偏心轴的臂部件开闭自如。
7.一种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6中,在前述筒状的阀主体内设置有将前述圆板状阀体闭阀的止动件密封圈。
8.一种通气阀,通气阀用的旋转阀体具有沿开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和沿闭阀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并且借助前述旋转阀体将流路开闭,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为从阀开度全闭至阀开度全开之间,由此抑制前述旋转阀体和阀座的振荡现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旋转阀体的闭阀力的顶峰设定成阀开度5%至5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阀体的旋转中心为被双重偏心的双重偏心构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将支承前述旋转阀体的阀体支承部相对于前述旋转阀体的偏心率设为大致40%以上。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气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阀体配置于由于盘主体的自重而开阀的位置,由于与设置于前述盘主体的配重部的平衡而呈闭阀状态。
13.一种排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气阀被装配于伸顶通气管或溢流沿下部。
CN201880018895.8A 2017-03-17 2018-03-16 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Active CN110392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3432 2017-03-17
JP2017053432 2017-03-17
JP2017146959A JP7446700B2 (ja) 2017-03-17 2017-07-28 通気弁と排水管システム
JP2017-146959 2017-07-28
JP2017148721 2017-07-31
JP2017-148721 2017-07-31
JP2017-253055 2017-12-28
JP2017253055A JP7009206B2 (ja) 2017-07-31 2017-12-28 回転弁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通気弁並びに排水管システム
PCT/JP2018/010590 WO2018169075A1 (ja) 2017-03-17 2018-03-16 通気弁と排水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800A CN110392800A (zh) 2019-10-29
CN110392800B true CN110392800B (zh) 2022-05-17

Family

ID=6352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895.8A Active CN110392800B (zh) 2017-03-17 2018-03-16 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2800B (zh)
WO (1) WO2018169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9898B2 (ja) * 2020-03-31 2023-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リーザ装置
JP7208211B2 (ja) * 2020-11-20 2023-01-18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バルブ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14738498B (zh) * 2022-03-03 2023-06-27 金博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力清洁密封间隙的污水过流蝶阀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075A (ja) * 2000-06-01 2001-12-14 Tomoe Tech Res Co バタフライ弁
CN2833286Y (zh) * 2005-03-08 2006-11-01 童强荣 一种水动开闭式二防水箱溢水口专用阀门
JP200830882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Maeda Corp 排水通気用管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1151A (en) * 1974-10-07 1976-03-02 Biddle Joseph R Vent pipe check valve
JPS56134675A (en) * 1980-03-26 1981-10-21 Toshiba Corp Check valve and vacuum breakdown valve
JPS603386U (ja) * 1983-06-20 1985-01-11 株式会社 テイエルブイ 弁のチユ−ブ取付構造
JPH0242283A (ja) * 1988-08-01 1990-02-13 Yoneki Eng Kk スイング式逆止弁
JPH0725062U (ja) * 1993-10-21 1995-05-12 有限会社田中水道店 建築,構築物等の排水設備における吸気弁付蓋
JP3108353B2 (ja) * 1995-12-19 2000-11-13 宮入 一弘 バタフライバルブ
JP2001152880A (ja) * 1999-11-30 2001-06-05 Jidosha Buhin Kogyo Co Ltd 排気シャッタ
JP4158148B2 (ja) * 2003-02-27 2008-10-01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バルブ
JP4252553B2 (ja) * 2005-04-04 2009-04-08 株式会社キッツ 建造物内の排水設備
WO2015098952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偏心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075A (ja) * 2000-06-01 2001-12-14 Tomoe Tech Res Co バタフライ弁
CN2833286Y (zh) * 2005-03-08 2006-11-01 童强荣 一种水动开闭式二防水箱溢水口专用阀门
JP200830882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Maeda Corp 排水通気用管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69075A1 (ja) 2018-09-20
CN110392800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2800B (zh) 通气阀和排水管系统
RU2528220C2 (ru) Уравновешенный вставной клапан
EP2006586A2 (en) Dynamic ball valve sealing device for three-way valves
US6234198B1 (en) Air vent valve
WO1997045665A1 (fr) Dispositif a soupape de commande
US5117860A (en) Check valve
JP7446700B2 (ja) 通気弁と排水管システム
JP2015532480A (ja) 自動調心弁体
JP3799469B2 (ja) 差圧保持ダンパ
JPH1172166A (ja) 排気ガス還流制御弁
KR20090010273A (ko) 일체형 지지부를 갖는 체크밸브
JP7009206B2 (ja) 回転弁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通気弁並びに排水管システム
JP5911759B2 (ja) 逃がし弁
US20030062086A1 (en) Air vent valve
JP2008256114A (ja) 通気弁
JP3202358U (ja) アジャストタイプウエハーチャッキバルブ
JP6022224B2 (ja) 逃がし弁
JP3650059B2 (ja) バタフライバルブ
US20160109027A1 (en) Valve seat and valve disc with cascaded geometries
JP3611574B2 (ja) 気体バラスト装置を有する真空ポンプ
KR102604551B1 (ko) 체크밸브의 탄성부재 부식 방지 장치
JP2001248743A (ja) チェック弁
CN213479212U (zh) 一种通风蝶阀
JP2600913Y2 (ja) 流量制御弁
JP2890883B2 (ja) 流体制御用電磁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46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KITZ Corp.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Chiba, Chiba, Japan

Patentee before: KITZ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