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658B - 物品防倾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防倾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658B
CN110392658B CN201880010671.2A CN201880010671A CN110392658B CN 110392658 B CN110392658 B CN 110392658B CN 201880010671 A CN201880010671 A CN 201880010671A CN 110392658 B CN110392658 B CN 110392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link
rotating
toppling
rotat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0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658A (zh
Inventor
片山和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ght Tok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ght Tok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ght Tok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ght Tok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92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7/00Furniture or accessories for furnitur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14Stack holders or sepa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7/00Furniture or accessories for furnitur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B2097/008Anti-tip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20Earthquak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40Safety features of loads, equipment or per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Handcart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物品防倾覆装置,其能够防止放置在安装板上的物品因地震等的振动而倾覆,而不使用任何电动构件作为部件。本发明设有防翻倒构件:其左端连接到左旋转杆,左旋转杆可旋转地支撑在沿前端侧中途布置的左主轴上;其右端连接到右旋转杆,右旋转杆可旋转地支撑在沿前端侧或后端侧中途布置的右主轴上;当来自物品W的负载由用于支撑物品W的全部或部分负载的负载支撑构件支撑时,防倾覆构件由于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的旋转而下降或旋转;当防倾覆构件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防倾覆构件位于物品W的前侧。当防倾覆构件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在其下方形成有物品提升装置从前表面侧插入其中的插入空间。

Description

物品防倾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防倾覆装置,其用于防止诸如安装在诸如货架、机架或橱柜之类的安装板上的产品或部件之类的物品由于诸如地震之类的振动而从安装板上翻倒或掉落。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防止在诸如货架或机架的安装板上的产品等由于发生地震等而掉落的装置,例如,已经提出在JP2010-273955A(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壳体物品防倾覆单元)。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壳体物品防倾覆单元中,通过驱动致动器使防倾覆臂从待机状态下降,致动器响应于来自检测到地震引起的震动的地震计的信号而操作。
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壳体物品防倾覆单元,通过与由于发生地震而降低的防倾覆臂接触,壳体物品不会掉落。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0-273955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由于地震计和致动器是部件,因此它们是电动操作的,因此必然需要电源。此外,它们在由于地震导致电力故障的情况下不能运行。
因此,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物品由于诸如地震之类的振动而倾覆的新物品防倾覆装置,而根本不使用电操作构件作为部件。
解决方案
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形成有物品容纳空间的物品防倾覆装置,物品容纳空间的前侧是敞开的,物品存放在物品容纳空间内,物品防倾覆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左支撑轴上的左旋转杆,左支撑轴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可旋转地绕右支撑轴设置的右旋转杆,右支撑轴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负载支撑构件,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连接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右端连接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支撑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弹性构件,用于为负载支撑构件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或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供能以始终向上定位;以及防倾覆构件,防倾覆构件构造成在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前在待机状态下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方或对角线上方的待机位置处待机,在将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后在防倾覆状态下从待机位置移动到物品的前侧。左支撑轴在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枢转地支撑左旋转杆,右支撑轴在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枢转地支撑右旋转杆,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通过由线性体构成的线性连接构件、由单个或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连杆连接构件或由线性体和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另外,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通过由线性体构成的线性连接构件、由单个或多个连杆构成的连杆连接构件或由线性体和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以及当防倾覆构件处于防倾覆状态时,在防倾覆构件下方形成插入空间,从负载支撑构件提起物品的叉车和其他机器的叉子或者装置中包括的物品提升单元插入到插入空间中。
根据第一发明的物品防倾覆装置具有物品容纳空间,该物品容纳空间在前侧敞开并且在内部存放物品。形成该容纳空间的构件可以是设置有左侧板或者右侧板的构件(参见第二发明),可以具有左框架或右框架(参见第八发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发明中,提供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可绕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的左支撑轴或右支撑轴旋转。然后,左支撑轴在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枢转地支撑左旋转杆,右支撑轴在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枢转地支撑右旋转杆。
此外,在本发明中,负载支撑构件是构件,具有连接到左旋转杆的左端和连接到右旋转杆的右端,并且支撑全部或部分负载。因此,在左支撑轴在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枢转地支撑左旋转杆的情况下,右支撑轴在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枢转地支撑右旋转杆,另外,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连接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连接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当物品的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时,通过杠杆原理,左、右旋转杆的前端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左、右旋转杆的各自后端降低的长度。另一方面,在左支撑轴在左旋转杆的后端侧枢转地支撑左旋转杆的情况下,右支撑轴在右旋转杆的后端侧枢转地支撑右旋转杆,也是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连接到左旋转杆的后端侧,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连接到右旋转杆的后端侧,当物品的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时,通过杠杆原理,左、右旋转杆的前端向上移动超过左、右旋转杆的各自前端降低的长度。此外,该负载支撑构件可以仅支撑物品的至少一部分负载,形状和面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物品的大部分负载可以由底板支撑,一部分负载可能是水平设置的杆以便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或者可以由其上放置整个物品的板体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中,弹性构件是部件。弹性构件可以供能,使得负载支撑构件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总是向上定位,弹性构件可以供能,使得左旋转杆或右旋转的前端侧或后端侧的总是向上定位。现在,在弹性构件为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供能以始终向上定位的情况下,用于为左旋转杆供能的弹性构件和用于为右旋转杆供能的弹性构件可以分开设置。另外,由于这个(这些)弹性构件供能使得负载支撑构件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或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总是向上定位,弹性构件不仅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或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下方,而且可以设置在它们上方。另外,弹性构件的形状可以是缠绕弹簧或板簧。
此外,在本发明中,防倾覆构件是部件。在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前的待机状态下,防倾覆构件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方或对角线上方的待机位置待机,在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后,防倾覆构件在防倾覆状态下从待机位置移动到物品的前侧。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通过由线性体构成的线性连接构件、由单个或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连杆连接构件、或者由上述线性体和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此外,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通过由线性体构成的线性连接构件或包括单个或多个连杆构件的连杆连接构件或由上述线性体和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因此,在本发明中,当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时,防倾覆构件通过线性连接构件、连杆连接构件或复合连接构件从待机状态移动到防倾覆状态。此外,在本发明中,在防倾覆构件下方形成插入空间。当防倾覆构件处于防倾覆状态时,装置中包括的叉车或其他机器的叉子或物品提升单元从插入孔的前侧插入。
因此,根据依照上述构造的物品防倾覆装置,当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通过上述负载提升单元由物品支撑构件支撑时,通过物品的负载抵抗弹性构件的弹力,左旋转杆绕左支撑轴旋转,右旋转杆绕右支撑轴旋转。结果,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的后端侧或前端侧向上移动的距离长于负载支撑构件下降的距离。通过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的旋转以及线性连接构件、连杆连接构件或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处于待机状态的防倾覆构件变为防倾覆状态。然后,由于插入空间以这种方式形成在处于防倾覆状态的防倾覆构件下方,物品提升单元在物品离开的情况下移动到外面。在这种状态下,当物品由于诸如地震之类的振动在倾覆方向倾斜时,物品接触防倾覆构件以防止倾覆。另一方面,在从负载支撑板移除物品的情况下,当物品提升单元从外侧插入到插入空间并从负载支撑构件抬起时,负载支撑构件、左旋转杆、右旋转杆和防倾覆构件各自通过弹性构件的弹力返回原始状态(待机状态)。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一发明的防倾覆装置中,可以防止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的物品由于地震等振动而倾覆,仅通过使用机械构造而不使用任何电动操作构件作为部件,即使在由于发生地震等而发生电力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防止物品倾覆。
此外,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物品容纳空间形成有底板、竖立在底板的左侧的左侧板、竖立在底板的右侧并面向左侧板的右侧板,负载支撑构件设置在底板上方,当负载支撑构件由于物品的负载而抵抗弹性构件的弹力而下降时,负载支撑构件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因此,在根据第二发明的物品防倾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防止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的物品由于地震等振动而倾覆,仅通过使用机械构造而不使用任何电动操作构件作为部件,即使在由于发生地震等而发生电力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防止物品倾覆,当如果将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并且负载支撑构件下降时,负载支撑构件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因此物品可以以更稳定的状态安装。
此外,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中,防倾覆构件在待机状态下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侧的上端侧,防倾覆构件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侧的中间部分并且在防倾覆状态下位于物品的前侧,构造成在物品与防倾覆构件的后表面接触的情况下保持防倾覆构件的位置的位置保持单元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表面上,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通过形成线性连接构件的线性体连接或连接到形成复合连接构件的线性体的端部,另外,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通过形成线性连接构件的线性体连接或连接到形成复合连接构件的线性体的端部,当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时,左旋转杆绕左支撑轴旋转,右旋转杆绕右支撑轴旋转,通过线性连接构件或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防倾覆构件下降以达到防倾覆状态。
在第三发明中,防倾覆构件的左右两端由线性体悬挂,当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时,防倾覆构件下降以达到防倾覆状态。当物品从负载支撑构件移除时,防倾覆构件向上移动以达到待机状态。即,在本发明的第三发明中,防倾覆构件可上下移动,当防倾覆构件下降到达防倾覆状态时,在发生地震等时物品倾覆并与防倾覆构件接触的情况下,位置保持单元保持防倾覆构件的位置。现在,作为位置保持单元,例如,左引导板设置在左侧板的前侧以面向前侧,左引导板的内侧设置为左引导空间,此外,面向前侧的右引导板设置在右侧板的前侧,右导板的内侧设置为右导板空间,防倾覆构件的左端侧设置在左引导空间中,防倾覆构件的右端侧设置在右引导空间中。当物品与防倾覆构件接触时,防倾覆构件的左端侧与左引导板的后表面接触,防倾覆构件的右端侧与右引导板的后表面接触,通过采用这种结构,防倾覆构件可以保持其位置。
此外,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何一个中,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通过复合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另外,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通过复合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包括在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一左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左旋转杆的后端,包括在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二左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左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包括在复合连接构件中的左线性体的一端固定到第二左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左线性体的中间部分由线性体引导构件引导,左线性体的另一端固定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包括在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一右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右旋转杆的后端,包括在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二右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右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包括在复合连接构件中的右线性体的一端固定到第二右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右线性体的中间部分由线性体引导构件引导,右线性体的另一端固定在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当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时,左旋转杆绕左支撑轴旋转,右旋转杆绕右支撑轴旋转,通过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防倾覆构件下降到达防倾覆状态。
根据第四发明的物品防倾覆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其中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和防倾覆构件通过复合连接构件连接,作为形成复合连接构件的连杆构件,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是部件。通过使用这种复合连接构件作为部件,可以从待机状态上下移动到防倾覆状态的防倾覆构件的升高范围可以很长。
此外,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至第四发明中的任何一个中,在左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左突出部形成在左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左侧板形成有左引导槽,左引导槽对应于左突出部沿其插入并移动的移动轨迹,沿右侧板方向突出的右突出部形成在右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右侧板形成有右引导槽,右引导槽对应于右突出部沿其插入并移动的移动轨迹,左旋转杆在被左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右旋转杆在被右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根据第五发明的防倾覆装置,左旋转杆通过左突出部在被左引导槽引导同时旋转,右旋转杆通过右突出部在被右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通过负载支撑构件支撑物品的负载并从负载支撑构件移除物品的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的旋转可以变得平稳。因此,防倾覆构件可以平稳地上下移动。
现在,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不仅可以设置在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侧,而且可以设置在内侧。因此,左突出部不仅从左侧板的外侧向内插入,而且当左旋转杆设置在左侧板的内侧时,旋转杆可从左侧板的内侧向外插入。类似地,右突出部不仅从右侧板的外侧向内插入,而且当右旋转杆设置在右侧板内侧时也从右侧板的内侧向外插入。
此外,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四发明中,在物品防倾覆装置中,在左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左连杆侧突出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的端部和/或中间部分,左侧板形成有左连杆侧引导槽,左连杆侧引导槽对应于左连杆侧突出部沿其移动的移动轨迹,在右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右连杆侧突出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的端部和/或中间部分处,右侧板形成有右连杆侧引导槽,右连杆侧引导槽对应于右连杆侧突出部沿其移动的移动轨迹,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在被左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旋转在被右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根据第六发明的防倾覆装置,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在被左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由右连杆侧引导槽引导。因此,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的旋转伴随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物品的负载并且使物品从负载支撑构件上提升可以变得平稳。结果,防倾覆构件可以平稳地操作。
此外,第七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至第六发明中的任何一个中,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形,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当物品的负载的全部或一部分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时,负载支撑构件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在根据第七发明的物品防倾覆装置中,如上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并支撑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在本发明的第四发明中,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因此,根据如上所述形成的物品防倾覆装置,当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并抵抗弹性构件的弹力向下移动时,由于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绕左旋转轴或右旋转轴旋转,尽管负载支撑构件绕左旋转轴和右旋转轴旋转,但是负载支撑构件的姿势不受左右旋转杆的旋转的影响,物品支撑在负载支撑构件的上表面上,负载支撑构件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而不相对于底板的上表面倾斜,底板位于作为板体的负载支撑构件的下方。因此,可以以更稳定的状态支持该物品。
此外,第八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物品容纳空间由模制成方形的左框架、模制成方形的右框架绕、连接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多个水平杆围绕,负载支撑构件形成为板形,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及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一个左旋转轴可旋转地相互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与左框架通过另一个左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及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一个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和右框架通过另一个右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
在根据第八发明的物品防倾覆构件中,模制成板状的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和左框架可以通过另一个左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和右框架通过另一个右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因此,负载支撑构件可绕另一个左旋转轴和另一个右旋转轴旋转。另外,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与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一个左旋转轴可旋转地相互连接,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及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一个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因此,当物品的负载根据这种结构作用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时,负载支撑构件以另一个左旋转轴和另一个右旋转轴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和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向下移动。随着负载支撑构件的这种移动,通过线性连接构件、连杆连接构件或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防倾覆构件从待机状态移动到防倾覆状态。
因此,根据第八发明的物品防倾覆构件,不需要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底板来操作防倾覆构件。
此外,第九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八发明中,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左旋转杆通过连杆连接构件连接,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右旋转杆通过连杆连接构件连接,当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时,左旋转杆绕左支撑轴旋转,右旋转杆绕右支撑轴旋转,防倾覆构件通过连杆连接构件的操作从左框架和右框架的上端侧到物品的前侧形成弧形,以达到防倾覆状态。
根据第九发明的物品防倾覆构件不使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线性体。此外,防倾覆构件从左框架和右框架的上端侧到物品的前侧拉出弧形以达到防倾覆状态。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线性体由于长时间使用而被切断并且可以防止防倾覆构件在不保持水平状态的情况下向下移动。
此外,第十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八或第九发明中,防倾覆构件包括在防倾覆状态下位于物品的前面的板状防倾覆构件主体、其前端固定在防倾覆主体的后表面的左侧并且后端延伸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侧的左臂、其前端固定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表面的右侧并且后端延伸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侧的右臂,左臂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杆构件,右臂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杆构件,左接触构件固定到左臂,右接触构件固定到右臂,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并且与左接触构件接触的左止动件在防止倾覆状态下固定到左框架的内部,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且与右接触构件接触的右止动件在防倾覆状态下固定到右框架的内部。
在根据第十发明的物品防倾覆装置中,当防倾覆构件从待机状态到达防倾覆状态时,左接触构件与左止动件接触,右接触构件与右止动件接触。因此,根据本发明第十发明的防倾覆装置,即使外力向下作用在防倾覆构件上,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各状态(防倾覆状态)并且有效地防止连杆构件、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受到损坏或不利地影响其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仅通过使用机械结构而不使用电操作构件作为部件来防止由负载支撑在负载接收构件上的物品由于诸如地震之类的振动而倾覆。
特别地,根据物品防倾覆装置,根据第五发明和第六发明,伴随着由负载支撑构件支撑的物品的负载和从负载支撑构件上提起物品,每个连杆构件的旋转可以变得平稳。因此,防倾覆构件可以平稳地操作。
此外,根据第七发明的物品防倾覆装置和第八发明,还可以以稳定的状态支撑物品并防止因地震等振动而意外倾覆。
此外,根据第九发明的物品防倾覆构件不使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线状体,防倾覆构件从左框架和右框架上端侧到物品的前侧拉出弧形以达到防倾覆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发明,可以有效地防止线状体由于长时间使用而被切断并且可以防止防倾覆构件在不保持水平状态的情况下向下移动。
此外,根据第十发明的防倾覆装置,即使外力向下作用在防倾覆构件上,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各状态(防倾覆)并且有效地防止连杆构件、左旋转杆或右旋转杆受到损坏或不利地影响其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右侧剖视图,表示防倾覆构件被抬起的状态。
图3是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4是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右侧剖视图,表示防倾覆材料降低的状态。
图5是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前视图,表示防倾覆构件被抬起的状态。
图6是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平面图,其中一部分被剖开。
图7是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前视图,表示放置物品的状态。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物品防倾覆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前的状态的右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前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0所示的状态将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后的状态的右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状态将物品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后的状态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下文中称为防倾覆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包括:模制成方形的底板2;从底板2的左端竖立的左侧板3;从底板2的右端竖立的右侧板4;从底板2的后侧端竖立的后侧板5,在左端连接到左侧板3的后侧端,在右端连接到右侧板4的后侧端;以及面向底板2的顶板6。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中,左侧板3、右侧板4、后侧板5和顶板6全部由模压成方形的金属板构成。
然后,如图1或图2所示,第一左支撑轴保持构件11固定到底板2的左前中部,如图1或3所示,第一右支撑轴保持构件12固定到底板2的右前侧中间部分。第一左支撑轴保持构件11和第一右支撑轴保持构件12各自包括固定到底板2的上表面的基部11a和12a以及形成在基部11a和12a的上部的支撑轴保持部分11b和12b,所述支撑轴保持部分11b和12b各自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有轴插入孔(附图标记省略)。左支撑轴13插入第一左支撑轴保持构件11的支撑轴保持部分11b中。右支撑轴14插入第一右支撑轴保持构件12的支撑轴保持部分12b。左旋转杆15附接到左支撑轴13。左旋转杆15具有从防倾覆装置1的前侧到后侧的长度。左支撑轴13插入其中的第一左插入孔15a在前侧中间部分形成,第二左插入孔15b形成在比形成第一左插入孔15a的位置更靠前侧(前端侧)。此外,右旋转杆16附接到右支撑轴14。右旋转杆16模制成与左旋转杆15相同的形状,前侧中间部分形成有右支撑轴14插入其中的第一右插入孔16a,第二右插入孔16b形成在比形成第一右插入孔16a的位置更靠前侧(前端侧)。也就是说,左旋转杆15以左支撑轴13(支撑点)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可枢转地支撑,右旋转杆16以右支撑轴14(支撑点)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支撑。如下所述,当负载作用于左旋转杆15的前端(动力点)时,左旋转杆15的后侧端(后端)向上移动的距离比前侧端(前端)向下移动的距离长。另外,当负载作用在右旋转杆16的前端(动力点)上时,右旋转杆16的后侧端(后端)向上移动的距离比前侧端(前端)向下移动的距离长。
此外,在底板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物品的负载的负载支撑构件17。负载支撑构件17被模制成具有比底板2的长度和宽度略窄的长度和宽度,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中,如图2或图3所示,前侧端略微伸出到底板2的前侧端(前端)的前部。此外,负载支撑构件17的后侧端(后端)由底板2支撑并与其接触。然后,如图1所示,第二左支撑轴保持构件18附接到负载支撑构件17的前侧左端,第二右支撑轴保持构件19固定到前侧的右侧。第二左支撑轴保持构件18和第二右支撑轴保持构件19各自包括固定到底板2的下表面的基部18a和19a以及形成在基部18a和19a上方的支撑轴保持部分18b和19b,并且该支撑轴保持部分18b和19b在水平方向上分别形成有轴插入孔(附图标记省略)。左旋转轴21插入第二左支撑轴保持构件18的支撑轴保持部分18b中。此外,右旋转轴22插入第二右支撑轴保持构件19的支撑轴保持部分19b。
接下来,左旋转轴21插入形成在左旋转杆15中的第二左插入孔15b中,如图2所示。此外,如图3所示,右旋转轴22插入在右旋转杆16中形成的第二右插入孔16b。也就是说,负载支撑构件17的前侧的左侧通过左旋转轴21可旋转地支撑和连接。此外,负载支撑构件17的前侧的右侧通过右旋转轴22可旋转地支撑和连接。因此,如下所述,当负载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17上时,负载支撑构件17在绕左旋转轴21和右旋转轴22旋转的同时向下移动,负载支撑构件17的下表面与底板2的上表面接触。
此外,如图1或2所示,第一左连杆构件28的一端经由第一左连杆侧突出部27绕第一左连杆侧突出部27可旋转地连接到左旋转杆15的后端。此外,第二左连杆构件30的一端经由第二左连杆侧突出部29绕第二左连杆侧突出部29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左连杆构件28的另一端。然后,第三左连杆侧突出部31形成在第二左连杆构件30的另一端侧的中间部分中,第四左连杆侧突出部32形成在第二左连杆构件30的另一端。现在,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中,第五左连杆侧突出部33进一步形成在第一左连杆构件28的中间部分。然后,第一至第五左连杆侧突出部27、29、31、32、33和33各自具有沿左侧板3的厚度方向的长度。
此外,如图1或3所示,第一右连杆构件36的一端经由第一右连杆侧突出部35绕第一右连杆侧突出部35可旋转地连接到右旋转杆16的后端。此外,第二右连杆构件38的一端经由第二右连杆侧突出部37绕第二右连杆侧突出部37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右连杆构件36的另一端。然后,第三右连杆侧突出部40形成在第二右连杆构件38的另一端侧的中间部分,第四右连杆侧突出部41形成在第二右连杆构件38的另一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中,第五右连杆侧突出部42进一步形成在第一右连杆构件36的中间部分中。第一至第五右连杆侧突出部35、37、40、41和42各自具有沿右侧板4的厚度方向的长度。
然后,如图2所示,左线性体43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左连杆构件30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第二右连杆构件38的另一端连接到右线性体44的一端。左线性体43和右线性体44由诸如链或线的柔性线性体形成,左线性体43和右线性体44的另一端固定到防倾覆构件45的左端侧和右端侧,防倾覆构件45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前侧上下移动。防倾覆构件45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杆状体,如图1或图5所示。
然后,左弹性构件47的下端固定到底板2的左后端侧,如图2所示,左弹性构件47的上端接合在左旋转杆15的后端。另外,如图3所示,右弹性构件48的下端固定到底板2的右后端侧,右弹性构件48的上端接合在右旋转杆16的后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中,左弹性构件47和右弹性构件48由(牵引)螺旋弹簧构成,左旋转杆15或右旋转杆16的后端侧向下(沿底板2的方向)被供能。
此外,第一至第五左连杆侧突出部27、29、31、32和33插入左侧板3,对应于第一左连杆构件28和第二左连杆构件30的移动轨迹的第一至第五左引导槽51至55形成为弧形。此外,第一至第五右连杆侧突出部35、37、40、41和42插入右侧板4中,对应于第一右连杆构件36和第二右连杆构件38的移动轨迹的第一至第五右引导槽56至60形成为弧形。
在左侧板3的内侧表面的上端侧,如图1或2所示,设置有均用于支撑和引导左线性体43的中间部分的第一左线性体引导构件63和第二左线性体引导构件64。另外,在右侧板4的内表面的上端侧,如图1或图3所示,设置有均用于引导右线性体44的中间部分的第一右线性体引导构件65和第二右线性体引导构件66。第一左线性体引导构件63和第一右线性体引导构件65分别设置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前表面(前端)的稍后方,第二左线性体引导构件64和第二右线性体引导构件66分别设置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前部附近。
另外,如图1或图6所示,具有U形平面形状的左升降引导构件68固定到左侧板3的前表面,具有U形平面形状的右升降引导构件69固定在右侧板4的前表面上。左升降引导构件68和右升降引导构件69包括分别固定在左侧板3或右侧板4的前部的固定板部分68a和69a、后表面面对固定板部分68a和69a的前表面的前板部分68c和69c、以及与左侧板3或右侧板4的外侧表面齐平的外板部分68b和69b。左升降引导构件68的右侧是敞开的,右升降引导构件69的左侧是敞开的。然后,上述防倾覆构件45的左端侧插入左升降引导构件68中,防倾覆构件45的右端侧插入右升降引导构件69。现在,左升降引导构件68和右升降引导构件69的下端分别位于左侧板3或右侧板4的中间位置附近。现在,前板部分68c和69c是根据本发明的位置保持单元。
在下文中,将在说明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的方法的同时描述防倾覆装置1的操作和效果。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在放置在叉车的叉子(未示出)插入其中的托盘上的物品与托盘一起放置在防倾覆装置1上或者放置在托盘上的物品被叉车抬起并移动的前提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3或5所示,在防倾覆装置1中,在放置物品的托盘之前的状态下,防倾覆构件45位于最上面的位置,负载支撑构件17的前端(前侧端)在底板2的上表面上方间隔开,后端(后侧端)与底板2的上表面接触并且整体略微倾斜。此外,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的前端(前表面侧端)也在底板2的上表面上方向上间隔开并且整体上略微倾斜。在下文中,图2或图5所示的防倾覆构件45、负载支撑构件17、左旋转杆15、右旋转杆16等的状态将被称为待机状态。然后,在防倾覆装置1的待机状态下,在放置有上述物品W的托盘P由右左叉(未示出)支撑并且从左侧板3和右侧板4之间移动到防倾覆装置1中并且通过叉车的驱动逐渐降低后,托盘P和物品W的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17逐渐支撑,负载支撑构件17向下移动,负载支撑构件17的下表面最终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现在,随着负载支撑构件17的下降,左旋转杆15在被第一左引导槽51引导的同时绕左支撑轴13旋转,右旋转杆16在被第一右引导槽56引导的同时绕右支撑轴14旋转,各自在图2或图3的逆时针方向上抵抗左弹性构件47或右弹性构件48的弹力。现在,即使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旋转,负载支撑构件17仍然绕左旋转轴21和右旋转轴22旋转,如上所述。因此,负载支撑构件17的下表面与底板2的上表面接触(参见图4)。
另外,当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各自如上所述旋转时,第一左连杆构件28在被第二和第五左引导槽52和55引导的同时移动,同时被防倾覆构件45的重量拉动,第一右连杆构件36在被第二和第五右引导槽57和60引导的同时移动,同时被防倾覆构件45的重量拉动。然后,当第一左连杆构件28和第一右连杆构件36移动时,根据这些操作,第二左连杆构件30和第二右连杆构件38在被第三和第四左引导槽53和54或第三和第四右引导槽58和59各自引导的同时移动,防倾覆构件45在被左升降引导构件68和右升降引导构件69引导的同时从待机位置下降。最后,如图4或7所示,左升降引导构件68和右升降引导构件69的下端(面向物品前侧的位置)下降到可插入叉子的插入空间S位于左下方(参考图7)的位置。现在,如上所述,当通过负载支撑构件17支撑放置物品W的托盘P的操作结束时,然后驱动叉车以从托盘P提取叉子。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当由防倾覆装置1支撑的托盘P上的物品W由于地震等的发生而向前侧倾斜时,它与防倾覆构件45的后表面接触,但形成在左升降引导构件68上的前板部68b和形成在右升降引导构件69上的前板部69b位于防倾覆构件45的左右两端的前方,因此,物品W不会进一步倾斜,也不会翻倒。
此外,在取出(移除)支撑在负载支撑构件17上并且放置有物品W的托盘P的情况下,叉子从形成在降低的防倾覆构件45下方的插入空间S插入到托盘P的内部,通过驱动叉车使托盘P向上移动(提升)。由于托盘P的上升,负载支撑构件17、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分别通过左弹性构件47和右弹性构件48的弹力返回到待机状态。随着这些操作,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28和30以及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36和38也在与上述旋转操作相反的方向上操作,通过这些构件的操作,防倾覆构件45也返回待机状态。因此,通过驱动叉车,可以将其上放置有上述物品W的托盘P从防倾覆装置1的内部取出到外部。
因此,作为用于防止物品由于诸如地震之类的振动而倾覆的装置的结构,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物品防倾覆装置1根本不使用任何电驱动配置并且甚至可以始终起作用,即使由于发生地震等而发生电力故障。此外,利用该防倾覆装置1,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28和30介于以与杠杆相同的方式旋转的左旋转杆15和连接到防倾覆构件45的左端侧的左线性体43之间,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36和38介于右旋转杆16和连接到防倾覆构件45的右端侧的右线性体44之间。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绕支撑在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的前部中间部分(前端中间部分)的左支撑轴13或右支撑轴14旋转。从作为支撑点的左支撑轴13或右支撑轴14到作为动作点的左旋转杆15或右旋转杆16的后端位置的距离比从作为支撑点的负载支撑构件17或左旋转杆15或右旋转杆16的前端的位置到作为支撑点的左支撑轴13或右支撑轴14的距离长得多。因此,防倾覆构件45可以在比负载支撑构件17下降的距离长得多的距离上下移动。
现在,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中,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28和30以及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36和38是部件,但是本发明可以不将它们用作部件,作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71,如图8示意性所示,左旋转杆15的后端侧和左线性体43可以直接连接,右旋转杆16和右线性体44也可以直接连接(虽然省略图示)。即使采用这样构成的防倾覆装置71,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相比,防倾覆构件45的升降范围也缩短了,由于物品W的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17支撑,防倾覆构件45可以在比负载支撑构件17下降的距离更长的距离上下移动。
现在,在根据上述每个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和71中,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杆状体(防倾覆构件45)被示出并描述为根据本发明的防倾覆构件。根据上述发明的防倾覆构件不限于杆状体,也可以是板状体。例如,像梯子一样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杆状体可以竖直地可旋转地连接并且通过向上移动而弯曲,使得上端侧的一部分由第二左线性体引导构件64和第二右线性体引导构件66引导。另外,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1和71中,模制成矩形形状的板体(负载支撑构件17)被示出并描述为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撑构件。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撑构件可以是例如杆状构件、在水平方向上拉伸的线或带等,只要它支撑至少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即可。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81。
如图9所示,防倾覆装置81包括左框架82和右框架83以及连接左框架82和左框架82的四个水平堰84,左框架和右框架各自由中空钢框架模制成框架形状并且模制成相同的形状。左框架82包括以相同的长度模制并且彼此平行的左上杆82a和左下杆82b以及模制成相同的长度并彼此平行的左前杆82c和左后杆82d。右框架83包括右上杆83a和右下杆83b以及右前杆83c和右后杆83d。然后,第一左竖杆82e悬挂在构成左框架82的左上杆82a的下表面中心的稍后方,左平行杆(构成本发明的左止动器)82f从左前杆82c的后表面的中心略微上方固定,左平行杆的尖端与左上杆82a平行地固定在第一左竖杆82e的下端。左平行杆(根据本发明的左止动器)82f是固定的,左固定旋转轴87在第一左竖杆82e和左平行杆82f的固定位置处沿水平方向竖立。此外,与左后杆82d平行的第二左竖杆82g从左上杆82a的后端侧中间部分的下表面悬挂,第二左竖杆82g的下端和左后杆82d的前表面通过左连杆82h连接。此外,在构成左框架82的左下杆82b的内侧表面的前端侧,另一个左旋转轴89设置成在右框架83侧突出。另外,轴支撑柱90在左下杆82b的上表面的后端侧中间部分竖立,根据本发明的左支撑轴91设置在轴支撑柱90上,以朝向右框架83侧突出。现在,右框架83设有模制成与左支撑轴91、右平行杆83f、右固定旋转轴88、第二右竖杆83g、右连杆83h、另一个右旋转轴92(参见图11)、轴支撑柱94和右支撑轴93相同的形状的第一左竖杆82e、左平行杆82f、左固定旋转轴87、第二左竖杆82g、左连杆82h、另一左旋转轴89、轴支撑柱90、第一右竖杆83e。右平行杆83f是构成本发明的右止动器。
然后,根据本发明的左旋转杆95可旋转地附接到左支撑轴91。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右旋转杆96可旋转地附接到右支撑轴93。左支撑轴91插入其中的插入轴(附图标记省略)形成在左旋转杆95的后端侧中间部分中,左连杆构件98的一端通过连接轴(附图标记省略)可旋转地连接在前端。另外,在右旋转杆96的后端侧中间部分形成有右支撑轴93插入其中的插入轴(附图标记省略),右连杆构件99的一端通过连接轴(附图标记省略)在前端可旋转地连接。现在,长孔98a和99a分别形成在左连杆构件98和右连杆构件99的另一端上。
然后,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撑构件101设置在左框架82的左下杆82b和右框架83的右下杆83b之间。负载支撑构件101是模制成矩形的板并支撑物品的所有负载,如下所述。负载支撑构件101(的下表面)的左端的前部由另一个左旋转轴89可旋转地支撑,右端的前部由另一个右旋转轴92可旋转地支撑(参见图11)。另外,左轴支撑件102竖立在负载支撑构件101的后端的左侧,以通过固定到左轴支撑件102的上端侧的一个左旋转轴103可旋转地连接到左旋转杆95的后端。此外,右轴支撑件105竖立在负载支撑构件101的后端右侧,以通过固定到右轴支撑件105的上端侧的一个右旋转轴106可旋转地连接到右旋转杆96的后端。
此外,负载支撑构件101的后端侧由左弹性构件109和右弹性构件110向上供能。左弹性构件109的一端与左连杆82h接合,下端与左轴支撑件102结合。此外,右弹性构件110的一端与右连杆83h接合,下端与右轴支撑件105接合。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防倾覆装置81中,防倾覆构件112是部件。如下所述,防倾覆构件112包括移动到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101上的物品W前面的矩形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参见图9或13)、其底端固定到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的后表面的左端的左臂112b、以及其底端固定到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的后表面的右端的右臂112c。然后,插入形成在左连杆构件98或右连杆构件99的另一端侧的长孔98a和99a中的滑动轴112d和112e固定在左臂112b和右臂112c的尖端侧。另外,左接触构件112f和右接触构件112g固定到左臂112b和右臂112c的中间部分,如下所述。当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移动到安装在负载支撑构件101上的物品W的前部时,左接触构件112f和右接触构件112g与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左止动器或右止动器的左平行杆82f或右平行杆83f的上表面接触。此外,左固定旋转轴87插入其中的插入孔(未示出)形成在左臂112b的尖端侧中间部分中,右固定旋转轴88插入其中的插入孔(未图示)形成在右臂112c的尖端侧中部。因此,如下所述,防倾覆构件112绕左固定旋转轴87和右固定旋转轴88旋转。
在下文中,将在解释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物品防倾覆装置81的操作的同时描述操作和效果。首先,在物品W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101上之前的待机状态下,如图10或11所示,负载支撑构件101的后端侧与前端侧相比略微向上(倾斜)移动。此外,包括在防倾覆构件112中的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在上侧处于基本水平的状态。此外,固定到左臂112b的滑动轴112d位于形成在左连杆构件98中的长孔99a的最下侧(一端侧)。类似地,固定到右臂112c的滑动轴112e位于形成在右连杆构件99中的长孔99a的最下端(一端侧)处(参见图10)。在该状态下,放置有物品W的托盘P由左右叉(未示出)支撑,并通过驱动叉车移动到形成在防倾覆装置1中的物品容纳空间中。在逐渐降低之后,托盘P和物品W的负载由负载支撑构件101逐渐支撑,负载支撑构件101的后端侧绕另一个左旋转轴89和另一个右旋转轴92克服左弹性构件109和右弹性构件110的弹力而下降(旋转)。然后,随着负载支撑构件101的下降(旋转)操作,左旋转杆95绕左支撑轴91沿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右旋转杆96绕右支撑轴93沿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如上所述,当左旋转杆95旋转时,左连杆构件98在绕其一端侧旋转的同时向上移动并向上推动构成防倾覆构件112的左臂112b。此外,当右旋转杆96旋转时,右连杆构件99在绕其一端侧旋转的同时向上移动并且向上推动包括在防倾覆构件112中的右臂112c。
因此,由左连杆构件98和右连杆构件99向上推动的整个防倾覆构件112绕左固定旋转轴87和右固定旋转轴88沿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最终停在图12或图13所示的位置。该状态是物品W(和托盘P)放置在负载支撑构件101上之后的防倾覆状态。在防倾覆状态下,左接触构件112f与左平行杆82f接触,右接触构件112g与右平行杆83f接触。此外,固定在左臂112b上的滑动轴112d位于形成在左连杆构件98的长孔98a的另一端侧。类似地,固定到右臂112c的滑动轴112e位于形成在右连杆构件99中的长孔99a的另一端侧(参见图12)。因此,即使力向下作用在防倾覆构件112上,由于防倾覆构件112没有进一步下降,防倾覆构件112由左固定旋转轴87和右固定旋转轴88支撑。因此,即使当物品W由于地震等振动而接触到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不会有进一步下降的危险。现在,如图13所示,在防倾覆构件主体112a的下方形成插入空间S,用于从负载支撑构件101上方提升物品W的叉车的叉子(未示出)从前侧插入(参见图13)。
因此,即使在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物品防倾覆装置81的情况下,作为用于防止物品由于诸如地震之类的振动而倾覆的装置的结构,物品防倾覆装置81也完全不使用任何电驱动配置,即使由于地震等的发生而发生电源故障也可以始终起作用。
附图标记列表
1物品防倾覆装置 2底板 3左侧板 4右侧板
13左支撑轴 14右支撑轴 15左旋转杆 16右旋转杆
17负载支撑构件 21左旋转轴 22右旋转轴
27第一左连杆侧突出部 28第一左连杆构件
29第二左连杆侧突出部 30第二左连杆构件
31第三左连杆侧突出部 32第四左连杆侧突出部
33第五左连杆侧突出部 35第一右连杆侧突出部
36第一右连杆构件 37第二右侧链接侧突出部
38第二右连杆构件 40第三右连杆侧突出部
41第四右连杆侧突出部 42第五右连杆侧突出部
43左线性体 44右线性体 45防倾覆构件 47左弹性构件
48右弹性构件 51至55第一至第五左引导槽
56至60第一至第五右引导槽 63第一左线性体引导构件
64第二左线性体引导构件 65第一右线性体引导构件
66第二右线性体引导构件
68c左升降引导件的前板部分 69c右升降引导件的前板部分
81物品防倾覆装置 82左框架 82f左平行杆 83右框架
83f右平行杆 89另一个左旋转轴 91左支撑轴
92另一个右旋转轴 93右支撑轴 95左旋转杆 96右旋转杆
98左连杆构件 99右连杆构件 101负载支持构件
103左旋转轴 109左弹性构件 110右弹性构件
112防倾覆构件 112a防倾覆构件主体
112b左臂 112c右臂 112f左接触构件
112g右接触构件 w物品 P托盘 S插入空间

Claims (17)

1.一种物品防倾覆装置,所述物品防倾覆装置中形成有物品容纳空间,所述物品容纳空间的内部用于储存物品并且前侧是敞开的,所述物品防倾覆装置包括:
具有沿所述物品防倾覆装置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旋转杆;
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杆的支撑轴;
负载支撑构件,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用于供物品放置其上;
设置在所述物品防倾覆装置的所述前侧并且在所述物品容纳空间中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防倾覆构件;
构造成连接所述旋转杆和所述防倾覆构件的连接构件;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构造成沿与所述旋转杆绕所述支撑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为所述旋转杆供能,
其中,所述旋转杆设置为成对的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以及所述支撑轴设置为成对的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和所述旋转杆在所述旋转杆的一端经由旋转轴连接,并且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能够沿与所述旋转杆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物品容纳空间设有底板,
通过所述弹性构件为所述旋转杆供能,当未放置所述物品时,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前端或后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当放置所述物品时,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前端或后端通过所述物品的负载抵抗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下降而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以及
在所述防倾覆构件处于待机状态下,在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前,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方或斜上方的待机位置等待,并且在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后,所述防倾覆构件通过绕所述旋转杆的支撑轴旋转以及随之带动的所述连接构件的旋转来下降,并通过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物品的前侧而变成防倾覆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中,沿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右两侧的前后方向上的一端侧经由所述旋转轴分别连接到所述左旋转杆的一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一端,
所述弹性构件为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与所述旋转杆连接的端侧供能以始终向上定位,以及
当所述防倾覆构件处于所述防倾覆状态时,在所述防倾覆构件下方形成有插入空间,用于从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方提升所述物品的物品提升单元从所述物品防倾覆装置的所述前侧插入所述插入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由线性体制成的线性连接构件、由单个或多个连杆构件制成的连杆连接构件、或由所述线性体和所述多个连杆构件制成的复合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任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物品容纳空间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旋转杆包括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所述支撑轴包括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
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待机状态下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端侧的上端侧,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侧的中间部分并位于所述物品的前侧,
构造成当所述物品与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后表面接触时保持所述防倾覆构件的位置的位置保持单元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方,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以及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通过包括在所述线性连接构件中的线性体连接,以及
当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时,所述左旋转杆绕所述左支撑轴旋转,所述右旋转杆绕所述右支撑轴旋转,并且通过所述线性连接构件的操作,所述防倾覆构件下降达到所述防倾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物品容纳空间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旋转杆包括左旋转杆和右旋转杆,所述支撑轴包括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
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待机状态下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端侧的上端侧,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侧的中间部分并位于所述物品的前侧,
构造成当所述物品与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后表面接触时保持所述防倾覆构件的位置的位置保持单元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方,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所述左旋转杆、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通过所述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
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一左连杆构件的一端和第一右连杆构件的一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左旋转杆的后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后端,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二左连杆构件的一端和第二右连杆构件的一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左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右连杆构件的另一端,
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并且其中间部分由线性体引导构件引导的左线性体的一端和右线性体的一端分别固定到所述第二左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右连杆构件的另一端,所述左线性体的另一端和所述右线性体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右端,以及
当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时,所述左旋转杆绕所述左支撑轴旋转,所述右旋转杆绕所述右支撑轴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所述防倾覆构件降低到达所述防倾覆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在所述左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分别形成在左侧板方向和右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左突出部和右突出部,左引导槽和右引导槽分别形成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中,所述左突出部和所述右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左引导槽和所述右引导槽,所述左引导槽和所述右引导槽分别与所述左突出部沿着其移动的移动轨迹和所述右突出部沿着其移动的移动轨迹相对应,并且
所述左旋转杆在被所述左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所述右旋转杆在被所述右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在所述左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左连杆侧突出部和在所述右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右连杆侧突出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左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左连杆构件端部和/或中间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右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右连杆构件的端部和/或中间部分,左连杆侧引导槽和右连杆侧引导槽分别形成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所述左连杆侧引导槽和所述右连杆侧引导槽分别对应于所述左连杆侧突出部沿着其移动的移动轨迹和所述右连杆侧突出部沿其移动的移动轨迹,以及
所述第一左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左连杆构件在被所述左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右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右连杆构件在被所述右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物品容纳空间由左框架和右框架以及连接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多个水平杆包围,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模制成方形,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右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及所述左旋转杆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右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以及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通过另一个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所述左旋转杆和所述右旋转杆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构件连接,以及
当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时,所述左旋转杆和所述右旋转杆分别绕所述左支撑轴和所述右支撑轴旋转,所述防倾覆构件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构件的操作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上端侧向所述物品的前侧拉出弧形,以达到所述防倾覆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防倾覆构件包括:
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位于所述物品前方的板状防倾覆构件主体;以及
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的前端分别固定到所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表面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的后端从所述防倾覆构件主体向后延伸,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杆构件,
左接触构件和右接触构件分别固定到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以及
左止动器和右止动器分别固定在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内侧,所述左止动器和所述右止动器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并且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分别与所述左接触构件和所述右接触构件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在所述左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分别形成在左侧板方向和右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左突出部和右突出部,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中分别形成左引导槽和右引导槽,所述左突出部和所述右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左引导槽和所述右引导槽,所述左引导槽和所述右引导槽分别与所述左突出部沿着其移动的移动轨迹和所述右突出部沿着其移动的移动轨迹相对应,以及
所述左旋转杆在被所述左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所述右旋转杆在被所述右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
CN201880010671.2A 2017-02-17 2018-02-14 物品防倾覆装置 Active CN110392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7761A JP6544658B2 (ja) 2017-02-17 2017-02-17 載置物の転倒防止装置
JP2017-027761 2017-02-17
PCT/JP2018/004955 WO2018151120A1 (ja) 2017-02-17 2018-02-14 載置物の転倒防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658A CN110392658A (zh) 2019-10-29
CN110392658B true CN110392658B (zh) 2021-06-11

Family

ID=6316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0671.2A Active CN110392658B (zh) 2017-02-17 2018-02-14 物品防倾覆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9245B2 (zh)
EP (1) EP3597568A4 (zh)
JP (1) JP6544658B2 (zh)
KR (1) KR102224091B1 (zh)
CN (1) CN110392658B (zh)
MX (1) MX2019009807A (zh)
WO (1) WO2018151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5912B2 (en) * 2018-11-01 2021-02-02 Tristan Thomas Workout apparatus with telescoping legs
US11406190B2 (en) * 2020-03-05 2022-08-09 Direct Supply, Inc. Recliner with extending stabilizer arms
US11805908B2 (en) * 2020-03-05 2023-11-07 Direct Supply, Inc. Recliner with force-limited stabilizer arm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4121A (en) * 1996-04-05 1999-11-16 Carron Net Company, Inc. Universal adjustable pallet rack safety system and offset bracket assembly
JP2010254407A (ja) * 2009-04-23 2010-11-11 Cubic Shizuoka:Kk 収納棚における収納物落下防止装置及び収納棚における収納物落下防止方法
JP2010273955A (ja) * 2009-05-29 2010-12-09 Tokai Engineer:Kk 収納物落下防止ユニット
JP2011218118A (ja) * 2010-04-07 2011-11-04 Natsu Koopu:Kk 半固定式転倒防止装置とその補助具
JP2012192276A (ja) * 2009-04-09 2012-10-11 Kongo Co Ltd 収納棚
CN203080382U (zh) * 2013-02-27 2013-07-24 王兆庆 混凝土伸缩缝板材的下压填充装置
CN103797269A (zh) * 2011-06-17 2014-05-14 杉田规久男 用于防止台架翻转的方法
CN104207491A (zh) * 2014-09-03 2014-12-17 常州市武进南江图书文物用品有限公司 密集型防震文物存放柜
CN105190860A (zh) * 2013-03-13 2015-12-23 科迪华公司 气体封闭系统和利用辅助封闭装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289A (ja) * 1996-07-23 1998-02-10 Ohbayashi Corp 収納棚の収納物落下防止装置
JPH11178665A (ja) * 1997-12-18 1999-07-06 Itoki Crebio Corp 棚什器の感震落下防止装置
JP3507029B2 (ja) * 2000-11-22 2004-03-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背面ピッキング式パレット自動倉庫の安全装置
JP2010120750A (ja) * 2008-11-20 2010-06-03 Asaka Industrial Co Ltd 棚の荷物落下防止装置
JP6238015B2 (ja) * 2014-09-26 2017-11-2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ラックの荷落下防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4121A (en) * 1996-04-05 1999-11-16 Carron Net Company, Inc. Universal adjustable pallet rack safety system and offset bracket assembly
JP2012192276A (ja) * 2009-04-09 2012-10-11 Kongo Co Ltd 収納棚
JP2010254407A (ja) * 2009-04-23 2010-11-11 Cubic Shizuoka:Kk 収納棚における収納物落下防止装置及び収納棚における収納物落下防止方法
JP2010273955A (ja) * 2009-05-29 2010-12-09 Tokai Engineer:Kk 収納物落下防止ユニット
JP2011218118A (ja) * 2010-04-07 2011-11-04 Natsu Koopu:Kk 半固定式転倒防止装置とその補助具
CN103797269A (zh) * 2011-06-17 2014-05-14 杉田规久男 用于防止台架翻转的方法
CN203080382U (zh) * 2013-02-27 2013-07-24 王兆庆 混凝土伸缩缝板材的下压填充装置
CN105190860A (zh) * 2013-03-13 2015-12-23 科迪华公司 气体封闭系统和利用辅助封闭装置的方法
CN104207491A (zh) * 2014-09-03 2014-12-17 常州市武进南江图书文物用品有限公司 密集型防震文物存放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11107A (ko) 2019-10-01
US20200046119A1 (en) 2020-02-13
KR102224091B1 (ko) 2021-03-05
CN110392658A (zh) 2019-10-29
EP3597568A4 (en) 2021-07-07
JP6544658B2 (ja) 2019-07-17
JP2018131315A (ja) 2018-08-23
MX2019009807A (es) 2019-10-09
US10709245B2 (en) 2020-07-14
EP3597568A1 (en) 2020-01-22
WO2018151120A1 (ja)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2658B (zh) 物品防倾覆装置
JP4333720B2 (ja) 移載装置における昇降台の取付構造
JP5566658B2 (ja)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JPH09165038A (ja) モジュール式パレット
JP6520752B2 (ja) 物品搬送装置及び物品搬送設備
JP5531399B2 (ja) 昇降体のロック装置
JP3084658B2 (ja) 自動昇降装置
WO2014104052A1 (ja) 板材収納装置
JP2019116385A (ja) 載置物の転倒防止装置
JP2018131315A5 (zh)
KR101571009B1 (ko) 글라스패널 거치대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글라스패널 운반용 적재장치
JP3221384U (ja) 荷物ストッパ
JP5060333B2 (ja) 駐車装置
KR20090093784A (ko) 위치결정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재치대
JPH06297062A (ja) 物品収納用架台
JP2017081301A (ja) ロール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JP5949636B2 (ja) 物品収納棚
JP2006264966A (ja) リフト装置
JP2020121859A (ja) パレットシャトルを有する自動倉庫
KR101097936B1 (ko) 패널배출시스템
JP5003621B2 (ja) 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CN219117088U (zh) 一种托盘搬运车
JPH10117871A (ja) 収納棚の収納物落下防止装置
KR20190027113A (ko) 반도체 및 디스플레이 제조 설비의 크린룸용 이동식 크레인
JP5152471B2 (ja) ピッキ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